9加几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26 19:08:50 作者:教学文档 字数:58576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9加几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9加几教学设计吧。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96-97面的例题,第99面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以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凑十法”。教学难点: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播放课件,向学生展示生动的运动会场景,并告之只有完成闯关游戏,才能进去观看

第一关填空9+=109+1+1=()

第二关、数的分解

第三关、口算10+7=()10+2=()9+4=()9+7=()

2、提出学习目标

①自主学习课本96—97页的内容,掌握9加几的各种方法

②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③完成99页的第1题。

二、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学习课本96、97页的内容,根据课本上的运动会场景,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

问题与算式展示

生1:有7人跳远,有3人跳绳,一共有几人?算式是:7+3=

生2:有3人跳绳,有6人跑步,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3+6=

生3:有6人跑步,有7人跳远,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6+7=

生4:有7人跳远,有9人踢毽子,一共有几人?算式是:7+9=

生5:有9人踢毽子,有3人跳绳,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9+3=

生6:有9人踢毽子,有6人跑步,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9+6=

算法展示以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为例

a、点数法:123┄┄13,一共有13盒。

b、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从9开始,接着数,910111213,一共有13盒。或45678910111213。c、凑十法:9放进1凑成10,10加3得13

师:大家真棒,想出了这么多方法,那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激发知识冲突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

四、拓展延伸。

1、开火车口算。

2、练习十七第1题根据图意列算式,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

3、留心观察教室里、学校里、家中的事物,提出一些9加几的计算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9加几》教学设计篇2

执教:河北省唐山师院玉田分校附小高秀艳

教案设计: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陈长胜

河北省唐山师院玉田分校附小高秀艳

指导教师: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薛玉春

河北省唐山师院玉田分校附小钱守旺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要求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新理念。]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为计算方法。]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运用“做一做”中的题目,分层次进行练习,不仅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9加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的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的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四、课堂作业。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当堂完成作业,并及时反馈,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

(河北省玉田教育局教研室)

《9加几》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凑十法”,初步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摆件。

学具: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师:羊氏家族们今天要举行“羊羊圣诞会”你们想参加吗?那么首先要闯过“速算城堡”这三关,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出发!

1.复习

2.复习

3.复习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闯关成功,请进入羊羊圣诞会。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羊羊圣诞会图。

师:欢迎来到了羊羊圣诞会,有几只羊羊参加?又来了几只?

师:你知道一共有几只羊吗?

师:怎么列算式?

2.试着说说想法。

师:9+3真的等于12吗?你有检验的方法吗?拿出你们的小棒棒,摆一摆

可能出现:方法一:数一数的方法

方法二:把一只羊移到左边凑成10.10加2等于12.

3.教学凑十法。

4、两只羊羊图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凑十法”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来算一算一共有几多小花吗?你是怎么列算式?

师:羊羊们为了了解你们运用“凑十法”的情况,决定要考考你们,首先,我们要从小组开始检查,同学们加油哦。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9+2=11

2、9+4=13

3、9+6=15

4、9+7=16

5、9+8=17

6、9+9=18

小结:唱“羊羊凑十法歌”

小游戏:大转盘

师:前面那么多关,那么多考验,我们都一一闯过了,现在剩下了终极大闯关来争夺羊羊圣诞大礼物,你们想得到这份大礼吗?那就开始吧!

7.终极大闯关

1.第一关碰碰车

2第二关吃水果

3第三关找位置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了吗?

《9加几》教学设计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98页例2、练习十七第2—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灵活应用“凑十法”,并通过发现规律,巧妙进行计算和记忆。

课前准备:图片、小棒、9加几的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9+5=9+2=

9+1=9+6=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算,再说说哪种方法最简便。

2、提出学习目标

应用“凑十法”自主学习课本第98页的例2及“做一做”。

通过发现规律,巧妙进行计算。

二、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自主学习,同桌互相展示。

1、学生独立完成98页的内容。

2、同桌展示

生1:我先拿出9根小棒,再拿出3根,接着再从3根里面拿出1根与9根放在一起,这样就能马上算出一共有12根。

生2:我先在左边摆出9朵黄花,在右边摆出7朵红花,再从右边的7朵里拿出1朵与黄花放在一起,这样就能算出一共有16朵花。

……

3、小结

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1、全班交流,取得共识。

生1:我是这样想的算9+3=,我把3分成1和2,先把9和1相加等于10,再算10加2等于12。

生2:算9+7=,我把7分成1和6,先算9加1等于10,再算10加6等于16。

生3:我发现9加几的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

生4:我发现9加几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1。

生5:我发现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9变成10,个位少一个例如9+6=15的第二个加数是6,和的个位上是5。

……

2、小结:9加几的方法和规律。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练习十七的第2—7题。

《9加几》教学设计篇5

一.抓本课主题联系身边生活引入复习

师:小朋友好,这节课有我和大家一起度过快乐的学习时光,我们先简单的熟悉一下吧!你们平时喜欢做运动吗?

生:喜欢!

师:恩,那你都喜欢做哪些运动?

生:我喜欢跳绳。。看来,你们都是爱运动的小家伙!现在运动场上正在举行一场激烈运动会?想去看看吗?

生:想!

师:闯关成功才能参观运动会?万事开头难要啊!闯关吗?

生:闯!

师:第一关:我们来开火车。(大拇指表示)

师:第二关,谁来闯,这排都这么积极,一起来闯吧!

10+3=10+7=10+5=

师:你们又成功了,不过这最后一关可有点难啊!第一个谁来?

生:9+=10

师:同意吗?连加,你是怎么算的?

生:我用9+1=10,10+2=12.

师:条理很清楚!最后一题!述说你的算法?

生:我用9先加1得10,10再加6得16.

二.新授例一

师:真棒!恭喜你们顺利过关。看运动会开始了,多热闹!

运动场上小朋友正在做什么项目的比赛?

生:运动场上有跑步的,跳远的,跳绳的。踢毽子的。

师:请你在认真的数一数参加每项比赛的各有多少人?

生:我看到了有6人在跑步。

有7人在跳远。

有3人在跳绳。

有9人在踢毽子。

师:看最近处,小朋友们正在为运动员服务,发饮料呢,他们想知道现在还有多少盒饮料?你们能帮帮他们吗?先看桌上图,自己像一项,再把你的小方法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开始!

师:看你们说的这么热闹老师也好想参加!你用什么方法求出来的?谁能说给大家听!

生:依次一个一个的数1、2、3、4、……12、13;

先数箱子里的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

9和4合起来是13

先拿一盒放进箱子里,补足十,再想“10+3=13”。

师:那一盒?怎么拿、请你到前面来演示着说一说。

生:先拿一盒放进箱子里,补足十,再想“10+3=13”。

师:这个方法很新颖!这位同学刚刚从外边4盒中拿走了几盒?他把这一盒放哪里了为什么要这样做??10加3得13。我明白了!

师:你们的方法还真多!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

生:拿进去一个,凑成十的方法。算起来很简便。

师:说了这么多解决的方法,谁能用数学算式来表示?

生:9+4=13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9加几的数学问题。齐读课题!!!

回到运动场上你还能发现哪些9加几的问题?

生:踢毽子的和跳绳的有多少人?9+3=

踢毽子的和跳远的有多少人?9+7=

踢毽子的和跑步的有多少人?9+6=

师:下面请小朋友,借住自己的用具解决一下9+3这个式子,摆一摆看看谁能摆出又快又简便的方法。开始!

《9加几》教学设计篇6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对于低年级的计算教学要求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提倡算法的多样化。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9加几这一教学内容是20以内进位加的第一课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注重亲历性,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发现多种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评价他人意见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学习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20根小棒;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调动积极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参加过运动会吗?都参加过哪些项目的比赛?获得过哪些好成绩呀?

2、引导观察课本插图

师:胜利小学的小朋友也在开运动会,让我们一起过去瞧瞧!

师:从画面上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从情境中发现问题

师:运动会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学校里为了让小朋友们增加能量,补充体力,让后勤部给全校小朋友每人分发一瓶饮料。分了以后发现还多了一些。小朋友你知道共多出了几瓶?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2、探究进位加的算法

(1)分组操作明理

a:提出操作要求

师:9加4等于13,你们是怎么想的?请小朋友先自己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思考过程,然后小组里面交流一下。

b小组学习研究

(2)组织全班交流

如:a9+4=13b9+4=13

1336

1010

c9+4=10+4-1=13

3、把上述方法适当归类、从中渗透数学思想。

如方法a是拆小数分大数,而方法b是分大数拆小数它们都可渗透“凑十”的思想。

又如方法c则可渗透多加了要减的数学方法。

而方法a、b、c他们又都是把新学的知识转化成旧知来计算的,可以渗透转换的数学思想

4、寻找适合自己的算法

师:比较这些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5、试一试

师:那么9+3、9+7等于多少呢?同学们可以借助小棒用自己的好办法去算一算。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独立完成练习。

7、小结、揭题

师:小朋友你发现了吗,今天的这些加法算式跟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这些都是9加几的加法,并且得数都超过了10,我们把它们叫做9加几的进位加法

三、巩固应用发展思维

1、挖掘课本资源提出新问题

引导再次观察画面

师:刚才我们发现运动场上有跳绳、跳远等很多比赛项目,那么参加这些项目的各有多少人呢?

小组合作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师:在这些信息中,你能提出哪些9加几的计算问题?小组讨论一下!

师整理并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如:“踢毽的和赛跑的一共有多少人?”“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等。

解决问题。

师逐题提问:算式是什么?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书中练习

师:激烈的比赛已进行很长一段时间,这时后勤部又及时地送来了点心,每人分发了一只鸡蛋还有一块小蛋糕。结果又多出了一部分,请小朋友看图列出相应的算式,并算出它们分别多了多少?

3、探索规律、发展思维。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已认识了几道9加几的进位加法?除了这些还有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做一做的第三题。

9+5=9+2=9+9=9+4=

9+8=9+6=9+7=9+3=

(1)独立填写得数

(2)指几名学生填写结果,集体分析订正。

(3)仔细观察,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秘密。

学生可能会有多种发现:如①都是9加几。②9加上的数和得数都是按顺序排列的。③得数都是十几。④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这些发现都是对的,应给予肯定:接着第4种发现提问:你知道少的那个1到哪儿去了吗?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堂作业。

适当选用课堂作业本及书中练习的部分内容。

《9加几》教学设计篇7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8、7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

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

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

[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小号图。

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

2.教学小棒图。

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评析:设置一个帮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让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3.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评析: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评析:通过题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较小数加较大数,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同时体会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电脑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评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8加几得数的规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

2.电脑出示"7加儿"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装了9个,第二袋装了8个,第三袋装了6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小结: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

[评析: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总评:本课的教学,没有严谨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反复的、规范化的算理语言的训练。教师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个性化的过程。

《9加几》教学设计篇8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进新课,板书课题。

1、谈话: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20以内进行加法。今天有学校领导和老师来指导我们的学习,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认真学习9加几吗?……现在请同学们开火车进行口算1+910+7……

2、出示课件:课本主题图

同学们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比赛开始了,看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同学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跳远,有的在踢毽子,还有的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预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小明问:“一共有多少盒饮料?”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二、新知学习:

1、解决“一共有多少盒饮料”的题目。

让学生思考解决题目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题目。

组织交流解决题目的方法。请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先容本组解决题目的方法。

点数出结果接着数,数出结果。

教师讲解一般方法,再用“凑十法”算出结果。

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熟悉。

强化“凑十法”。

教师先指出:纸箱内有9盒饮料,箱外有4盒饮料,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所以要用9+4计算。

问:怎样算出9+4的得数呢?

让学生重述凑10的过程:放进箱里1盒是10盒,箱外面还有3盒,10盒加上3盒一共是13盒。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由于9+1得10,所以算9+4,先把4分成1和3;9加1得10,再加3得13。

板书“=13”。让学生齐读算式。

2、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题目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题目:“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踢毽的有9人,跳远的有7人

教师口述: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踢毽的9人与跳远的7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9+7。

让学生讲应怎样算?得数是几?

全班交流,完成计算。

3、总结规律:“凑十歌”

4、出示课件:你还能提哪些用加法算的题目?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三、知识应用:

1、教师出示课件1:

你能完成上面的式子吗?9+3和9+7的得数是多少呢?

2、出示课件2:9加9、2、4、7、5、3、6、8

四、知识拓展:

1、小结:夸大凑十法的应用。

今天我们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前面计算的9+4、9+7两题的得数都超过了10,就是进位加法。

这节课我们具体研究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2、出示课件:题目小结

五、练习巩固

1、数学游戏:找朋友

课前给一些同学发数字卡片,说明游戏规则:一位学生手拿卡片9+站在讲台上说:“我是9,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卡片的同学轮流跑上台说:“我是”,我是你的好朋友。”全班同学说算式并解答。

开始游戏。

2、作业:

9+5=9+6=9+=159+=119+3=9+2=9+9=9+=139+8=9+4=9+7=9+=16

板书设计:9加几

9+4=139+7=16

课后反思: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数学学习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9加几》教学设计篇9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我在《9加几》一课教学9+2的教学片断如下:

师:9+2=?你是怎么想出得数的?可以利用你身边的工具,也可以不用工具动脑思考。

1、同桌交流方法。

师:算出得数的同学请把你的想法悄悄的告诉同桌。

2、全班交流成果。

师:下面我们来听一听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9+2=?在汇报时,老师要看一看哪个小朋友能够做到认真、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如果有不同的意见,等同学汇报完后再举手再补充,好吗?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1)数小棒。先数出9根小棒,从9开始,继续数出2根来得到11根。这是老师告诉学生这是从9接着数:10,11。

(2)摆小棒。让学生到展台前摆给其他小朋友看,并让操作的孩子说说是怎么摆的:把9根小棒、2根小棒各放一堆,从2根一堆中拿出1根和9根放在一起。9+1=10,10+1=11。

这时候老师领着孩子们整理操作的思路:把2分成1和1,9加1得10,10加1得11;

(3)摆小棒。把9根小棒、2根小棒各放一堆,从9根一堆中拿出8根和2根放在一起。8+2=10,10+1=11。

这时也领着学生整理这种操作的思路:把9分成1和8,8加2得10,10加1得11;

(4)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推理。

10加2得12,9比10少1,12减1得11。

3、比较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我对这四种方法都给予肯定,再让学生比较:方法二和方法三,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板书:凑十法。再次梳理凑十的过程,让学生明白计算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最好选择最有的方法,这样能保证算的又对又快。

我对算法多样化的思考:

对于计算9+2这同一个问题,孩子们想出许多不同的计算方法。有些方法有的并不高效,但却是他们思考的结果。由此可见,提倡算法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1、提倡算法多样化是不是越多越好呢?我个人认为,算法多样化是指思考策略的多样化,仍以9加几为例,上面的四种方法代表了不同的思考策略,第一种是计数,第二、三种用的是凑十,其中第二种是拆小补大,第三种拆大补小;第四种从已知推出未知。在接下来教学9+5=?时如果还有学生把5分成2和3或者3和2,把其中一个数先与9相加,再加第二个数的话,就没有意义了。

2、提倡算法多样化会不会加重学生负担呢?每个算法的出现,是否班上每一个孩子都听明白了?我以为算法多样化与一题多解是不同的。一题多解是要求每个学生掌握多种解法,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知识技能。算法多样化是指群体的多样化,多样化算法能够拓展学生思维,激活学生间知识的传递,对每个学生来说,只要求掌握自己喜欢的方法就可以。

3、算法多样化要不要进行优化呢?我认为需要。因为我们提倡高效的方法,但是,儿童心目中的“优化”与成人不完全相同的。我们应该给孩子们总结算法,如凑十法、破十法等等,但我们也应该允许孩子们用他们心目的最优法来计算。在20以内退位减法中,用“破十法”还是用“想加算减法”好,很难分出高低。比如9+2用数数也能很快算出得数,当然对于第二个加数比较大的时候再用这种方法就费时多了。用数数的方法计算一般的加法,绝不是高效的,我们可以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心甘情愿地学习别人高效的方法。

4、时间不够用怎么办?算法多样化给孩子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但一节课就那么40分钟,在探讨多种算法的时候,毕将会占用过多的时间,而我们的教学任务又受学时限制,不够又怎么办?

算法多样化,喜忧参半。点击此处可观看《9加几》教学课件

《9加几》教学设计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交流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

2.过程与方法: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

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

教学难点:

体验“凑十法”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数激趣,引入课题

1、出示P99T1

⑴出示左边一幅图,让学生看一眼。,

①生猜:感觉有多少只小绵羊?

②生数

⑵再出示右边一幅图,让学生看一眼。

①生猜

②生数

⑶看图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绵羊?

列式:9+7

2、揭题:9加几的练习课

二、体验9加几的算法

1、生独立算9+7=?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3、比较: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口算

1、出示P99T2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题来算算。

生独立算,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②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③观察这两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P100T6

①学生独立口算、连线。

②全班交流:选几题指几名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出示P99T3

出示第一幅图

①学生看图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②生独立列式计算

③交流算法

出示第二幅图

①看图说图意

②生独立列式计算

③交流算法

4、出示P100T4

①学生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②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知道什么?

③列式计算后校对

5、出示P100T5

①你能从图上发现数学问题吗?

②自己给自己提一个数学问题,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本课作业

让家长出题,你来说,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9加几》教学设计篇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考的意识与判断、选择的能力,提倡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师准备挂图、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今天有位客人和我们一起来学习数学知识,小朋友们欢迎吗?

它给大家带来了“智慧树”。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算才会又快又对呢?

师小结:对,这些题都是把9和1先加起来得10,10再加几就得十几。

2、喜洋洋偷偷地藏起了“1”,只剩下9和5两个数了,你们想知道9+5得多少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9加几的题。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题,探索算法

谈话:你们真是聪明,答得又对又快。小猴要去买些桃子来奖励你,你们看

提问:你能说说这些桃子是怎么摆放的吗?

提问:看着这幅图,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你会列式吗?

列出算式9+4

提问:怎样算出结果呢?

学生自主探索,再指名汇报。

你怎么会想到这种方法的?请用同样方法的小朋友再来说说。

教师分析、总结学生的算法:因为盒子里已经有9个桃,所以先把4个分成1个和3个,9个和1个合成10个,再把10个和剩下的3个加起来就得到13个。边分析在算式*出思维线路图:

讲述: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就是先把9和1凑成10再计算。因为我们学过10加几得十几,很好算,所以把9凑成10之后计算非常方便。

2.尝试计算,优化算法。

教学“试一试”,出示题中的花朵图

提问:图中的花分成哪两部分?各有几朵?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算式?

提问:你能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写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猴不但爱学习,还爱劳动,他正在搬砖块,你知道一共有几块砖吗?怎样算?

提问:猜一猜,小猴想怎样算?小猴为什么只搬一块呢?

让学生先在同桌间说一说怎样计算,再把结果填在书上,最后指名汇报,并板书思路图。

引导小结。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今天学习的算式,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计算9加几时,用怎样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猴准备用小棒来做篱笆,你能帮他算算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吗?

让学生先圈出10根,再计算

和同伴交流想法

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找出规律。

提问:比较第一组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在第二组两题中,你又发现了什么?第三组呢?

提问:每组的两个算式,你们都有什么发现?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填写得数

指名回答填写结果,集体分析订正。

仔细观察,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有多种发现:如①都是9加几。②9加上的数和得数都是按顺序排列的。③得数都是十几。④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这些发现都是对的,应给予肯定。

4.悄悄算。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们是怎样学会9加几方法的?

《9加几》教学设计篇12

一年级《9加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发现多种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评价他人意见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学习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20根小棒;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调动积极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参加过运动会吗?都参加过哪些项目的比赛?获得过哪些好成绩呀?

2、引导观察课本插图

师:胜利小学的小朋友也在开运动会,让我们一起过去瞧瞧!

师:从画面上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从情境中发现问题

师:运动会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学校里为了让小朋友们增加能量,补充体力,让后勤部给全校小朋友每人分发一瓶饮料。分了以后发现还多了一些。小朋友你知道共多出了几瓶?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2、探究进位加的算法

(1)分组操作明理

a:提出操作要求

师:9加4等于13,你们是怎么想的?请小朋友先自己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思考过程,然后小组里面交流一下。

b:小组学习研究

(2)组织全班交流

如:a9+4=13b9+4=13

1336

1010

c9+4=10+4-1=13

3、把上述方法适当归类、从中渗透数学思想。

如方法a是拆小数分大数,而方法b是分大数拆小数它们都可渗透“凑十”的思想。

又如方法c则可渗透多加了要减的数学方法。

而方法a、b、c他们又都是把新学的知识转化成旧知来计算的,可以渗透转换的数学思想

4、寻找适合自己的算法

师:比较这些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5、试一试

师:那么9+3、9+7等于多少呢?同学们可以借助小棒用自己的好办法去算一算。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独立完成练习。

7、小结、揭题

师:小朋友你发现了吗,今天的这些加法算式跟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这些都是9加几的加法,并且得数都超过了10,我们把它们叫做9加几的进位加法

三、巩固应用发展思维

1、挖掘课本资源提出新问题

引导再次观察画面

师:刚才我们发现运动场上有跳绳、跳远等很多比赛项目,那么参加这些项目的各有多少人呢?

小组合作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师:在这些信息中,你能提出哪些9加几的计算问题?小组讨论一下!

师整理并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如:“踢毽的和赛跑的一共有多少人?”“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等。

解决问题。

师逐题提问:算式是什么?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书中练习

师:激烈的比赛已进行很长一段时间,这时后勤部又及时地送来了点心,每人分发了一只鸡蛋还有一块小蛋糕。结果又多出了一部分,请小朋友看图列出相应的算式,并算出它们分别多了多少?

3、探索规律、发展思维。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已认识了几道9加几的进位加法?除了这些还有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做一做的第三题。

9+5=9+2=9+9=9+4=

9+8=9+6=9+7=9+3=

(1)独立填写得数

(2)指几名学生填写结果,集体分析订正。

(3)仔细观察,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秘密

学生可能会有多种发现:如

①、都是9加几。

②、9加上的数和得数都是按顺序排列的。

③、得数都是十几。

④、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这些发现都是对的,应给予肯定:接着第4种发现提问:你知道少的那个1到哪儿去了吗?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堂作业。

适当选用课堂作业本及书中练习的部分内容

《9加几》教学设计篇13

“9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数学的意识。在学习中互相带动学习心理水平的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报境,教学例1

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送走了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要算有多少盒怎样列式?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

师:9加几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请一名学生操作,教师引导语言: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式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3、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列式算式后,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1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巩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吗?请说出几个9加几的算式并说说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

四、课外作业:把你算9加几的方法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9加几

《9加几》教学设计篇14

执教:河北省唐山师院玉田分校附小高秀艳

教案设计: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陈长胜

河北省唐山师院玉田分校附小高秀艳

指导教师: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薛玉春

河北省唐山师院玉田分校附小钱守旺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要求: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新理念。]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为计算方法。]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运用“做一做”中的题目,分层次进行练习,不仅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9加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的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的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四、课堂作业。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9加几》教学设计篇15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本节课通过创设“热闹的运动会场”这一情境,让学生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上课开始时,我出示了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再根据图意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4=13”,接着,我让学生“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把9把放在心里,往后数了4个,就是13。

生2:我是看出来的,幼儿园的时候我就会了。

生3:我用手指算出来的,10个手指不够算,我再拿出3根铅笔一齐算。

生4:摆小棒,先摆9个,再摆4个,一共是13个。

生5:把9分成5和4,把4分成2和2,5+2=7,4+2=6,7+6=13。

生6:我会算9+5=14,所经9+4=13。

学生说出了6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但没有一种是教材上要求的“凑十法”,正当我对要不要引导出“凑十法”感到举棋不定时,两个学生说出来了,确实让我心头一震,欣喜万分。

生7:把4分成1和3,9+1=10,10+3=13。

生8:把9分成4和5,5+5=10,10+4=14

面对如此聪明,肯动脑筋的学生,我深感学生的潜力不可估量。

教后记:算法多样化是课堂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凑十法”并不是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绝对的好方法,所以,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但学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简便的,有时导致速度很慢,面对多而杂的计算方法,学困生还可能会看得眼花潦乱,不知所以,导致一种方法也没掌握好,所以,我个人认为教师适时地强调“凑十法”的好处还是有必要的。

《9加几》教学设计篇16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9加几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卡片9+=10,指名口答。

2.口算。

9+1+2=  9+1+5=  9+1+3=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

1.出示运动会场景画面。

2.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让学生观察画面左边。

研讨解决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逐一出现各种解决方法。①点数出结果。②接着数,数出结果。③用“凑十法”算出结果。④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强化凑十法。①教师引导:有的同学用加法算出还有13盒饮料。回想一下,怎样算的?纸箱内有9盒饮料,箱外有4盒饮料,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所以要用9+4计算。②演示9+4的口算过程。怎样算出9+4的得数呢?重述凑10的过程:放进箱里1盒是10盒,箱外面还有3盒,10盒加上3盒一共是13盒。③说明9+4的口算方法。算9+4,怎样想出得数呢?先让学生结合黑板上的演示,想一想怎样算9+4得几?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说明:因为9+1得10,所以算9+4,先把4分成1和3;9加1得10,再加3得13。然后,在9+4后面板书13。让学生齐读算式。

3.解决拉拉队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出示问题:拉拉队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教师口述: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男生9人与女生6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9+6。让学生讲讲怎样算?得数是几?全班交流,完成计算。

4.小结。今天我们开始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前面计算的9+4、9+6两题的得数都超过了10,就是进位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我们已经知道9+4=13、9+6=15,那么9+2、9+3......怎样算?得数是多少呢?我们共同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摆一摆,算一算。先圈一圈,再填写思维图,直观操作和抽象思维一一对应。

2.通过游戏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巩固计算,加强训练,提高计算正确率。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做练习二十第1题。先让学生看图说题意,再填写算式。说一说加的过程,集体评议、订正。注意阅读文字,观察、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做练习二十第4题。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总结

《9加几》教学设计篇1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1页的例3,102页“做一做”及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计算时,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9+29+59+49+9

9+79+69+89+3

2.拍手游戏

教师拍的次数与学生拍的合起来是10。

教师拍9下、1下、5下等。

3、提出学习目标。

自学课本第101页的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式。

计算时,能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质疑。

2、全班展示

例题展示

生1:9+5=可以把5分成1和4,9和1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2:9+5=可以把9分成4和5,5和5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3:我认为9+5=把9凑成10的方法比较简便。

……

(2)“做一做”展示

生1:通过观察图,我看到了地上有9个南瓜,同学们又抱来了6个。

生2:我知道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南瓜要用加法计算。

生3:可以用9+6=15

生4:也可以用6+9=15

……

3、小结:在计算9加几时,可以把9凑成10,也可以分9把另一个加数凑成10。我们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凑十的方法,使计算更为简便。

三、拓展延伸。

1、练习十八第1—3题。

2、思考题。

同学们排成一排,我的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9加几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