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小一网整理水的净化,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水的净化吧。
水的净化
水的净化篇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蒸馏水与天然水区别,会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与软水。
(2)观察和操作净化水的实验,通过与同学交流合作,了解净化水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能把简单净化水的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设计并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对水净化过程的初步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水污染的了解和对净化过程的参与,教育学生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
(2)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决简单的水净化处理问题。
【教学难点】
探究水净化的一般过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为主结合其他形式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置情景
导入课题
设问过渡
设问过渡
活动与探究
教师引导
学生动手
制作过滤器
学生讨论
设问过渡
活动与探究
预留问题
设问过渡
投影
设问过渡
活动与探究
阅读探究
预留问题
阅读探究
教师提问
投影练习
设问过渡
学生讨论
学生思考
学生深思
总结教育
布置作业
同学们,自然界的水是否都是无色无味,澄清透明呢?展示三杯水样:井水、河水、污水,请大家看一看。请前面的学生闻一闻自备的玉带河水,能否尝一尝,为什么?
我们怎样把这些浑浊的水变得较为纯净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水净化的一般过程。投影课题。
同学们,你们家在没有用上自来水之前,饮用的是河水,还是井水?你们家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对水进行简单净化的?
教师见机提问:
这些白色物质是否有净水作用呢?
同学们,我们如何把这些沉淀和水分开?请大家举出日常生活生产中把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实例。教师先举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实例:用滤布把豆腐浆和豆腐渣分离;用沙层滤水等
这些分开固体和液体的
实例,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倾听、总结
实验室通常用过滤装置把不溶于水的物质和水分开。
教师示范
投影:操作提示,并进行指导
同学们比较过滤前后的水,清澈程度如何?山泉水为何总是很澄清?
教师倾听
大家再闻一闻、看一看过滤后的水,和过滤前相比哪些性质基本无变化?
如何把水中的颜色、气味也除掉呢?
大家参看教材p57~58,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自制简易活性炭净水器
教师展示制作较好的简易净水器,表扬肯定学生。
请大家看一看,闻一闻滤后的水,和处理前有什么不同?
借助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简介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掉水中一些溶解性的杂质。如:去色去嗅。
活性炭净水器的进水口为何在下面?
同学们知道我们所用的自来水的水源来自于何处?自来水厂是如何把浑浊的长江水净化为我们能饮用的自来水呢?
播放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影片。
经过上述处理过的水,澄清透明,比较洁净,是不是纯净物?
若水量不同,肥皂的量不同,现象又有何不同;用不同硬度的水洗衣服时,产生肥皂泡沫是否相同。
请同学们回忆日常生活,长时间烧开水的茶壶内壁有什么物质?这些物质如何形成?生活中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一杯是加明矾并过滤后的井水,一杯是纯净水,你能采取什么样的简单方法加以区分。
刚才经过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这些操作净化后的水能否用作医疗上的注射用水?
在实验室,我们可以使用装置,采取蒸馏的方法制得净化程度较高的水—蒸馏水。请同学们说出蒸馏净水的原理,其中包含了水的哪些物态变化。
通过水的汽化和液化,可以使水得到较高程度的净化。事实上,得到净化程度较高的水的方法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上网,查资料等作一下了解。
同学们,我们要使被污染了的河水,得到初步净化,要经过哪些操作?
由此我们看到,若使污染的河水变得更清更蓝,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水的净化很复杂,洁净的水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我们都要为身边的水资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
社会调查:请同学们调查,了解当地政府采取了哪些举措来治理污染的水。
一位学生用透明的杯子盛接一瓶教室里的饮用纯净水,展示。大家看一看,该学生闻一闻,尝一尝。同学们说一说这种洁净的水的有关物
理性质。
学生回答:
井水、河水……加明矾……
把明矾加入盛井水的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并记录现象,交流……
阅读教材p55,回答。
学生激烈讨论……
学生甲:用漏勺子将煮熟的饺子和汤分开;学生已:用地漏盖子将固体垃圾和水分开……
学生思考,归纳。
回答:都是用一种液体能通过,固体不能通过的物品,把固体和液体分开。
同桌之间合作,动手制作过滤器,并过滤加明矾静置后的井水。
学生回答:过滤后的水较澄清。当山泉水通过山上的小石块、沙层时,小石块、沙层起到了过滤的作用。
学生回答:仍有臭味、仍显黄色。
动手制作简易活性炭净水器,互相评价,取长补短。把过滤后的玉带河水通过简易净水器净化处理。
学生回答:基本无气味,无颜色。
课后讨论探究,解答。
学生回答:长江水,东城河水……
欣赏观看。看后简要说出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两位学生分别用硬水,软水加肥皂水洗涤毛巾,其他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p56内容回答。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p54内容,了解硬水有哪些危害。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不能,因为净化程度不高。
学生回答:汽化和液化。
学生集体回答……
写调查报告。
通过熟悉的事物进入课题。
发挥学生的语言智能。
借助课件告知目标。
发挥学生运动智能。
发挥学生语言智能,
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迁移到课堂,以建构知识。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展现和发展学生运动、人际关系智能。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并体现运动智能。
。通过评价他人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展现和发展自我认知智能。
拓展课堂知识,延伸课堂内涵。
通过影片,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比较实用的知识。
拓展课堂知识,延伸课堂内涵。
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
借助熟悉的生活知识,学生自然得出结论,体现建构知识。
及时巩固,加深印象。
教育学生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
水的净化篇2一、教学目的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二、重点:过滤和蒸馏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复习提问: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由什么元素组成的?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新授:
提问:什么地方存在水?
学生思考回答: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
提问:有没有同学看到黄河?黄河水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答:很浑
提问:能不能说一下原因?
学生:因为含有大量的泥沙
提问:那么你说黄河水是纯净物还产混合物呢?
学生:是混合物
提问:捧起一捧海水是否是清澈透明的?尝一下是什么味道?为什么?
学生:是,是咸的。因为含有食盐
提问:那么,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学生:是混合物。
总结:自然界的水都或多或少的含有象泥沙这样不溶性杂质还有象食盐这样可溶性的杂质,因此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如何除去这些不溶性和可溶性杂质,这就是问题。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怎样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请同学们看书参照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总结一下可以采取哪些操作来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
1.沉淀演示实验:观察混浊的水的静置,并比较颗粒大的和小的沉淀的快慢,从而得出加絮凝剂的作用:使小的颗粒凝聚成大的颗粒,加快沉淀。
2.过滤:我为什么能从教室出去,再进来?拖拉机能进来吗?为什么?同学们还能想出哪些类似的问题?
原理:小的走,大的留。
3.吸附:衣服可以吸有很多灰尘,还可以吸收异味。是什么变化?哪个同学家使用净水器?你知道里面有什么吗?
问题:上述操作哪个净化效果最好?
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水已经是澄清透明的了,这些水是纯净的吗?
学生答:不是,还有可溶性的杂质。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提问: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喝矿泉水好呢?还是喝纯净水好呢?为什么?
学生答:矿泉水。因为矿泉水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矿物质。
总结:这就是说,水中的这些可溶性杂质有些对我们来说是有益是,这些不需要除去。但有两类可溶性的化合物,如果水中含得太多,将会对生活和生产造成很多麻烦,请同学们找出来看是哪两类化合物?这样的水叫什么水?
学生答:钙的化合物、镁的化合物,叫硬水。
提问:能带来什么样的麻烦?请同学们看书。
提问:你能鉴别硬水和软水吗?
学生:用肥皂:起沫的是软水,起渣的是硬水。
硬水的软化:有哪此操作?
学生答:煮沸水蒸馏
提问:在家里做饭时,开锅时,如果你掀开锅盖,你能看到锅盖上有什么?怎么来的?你能说一下蒸馏的原理是什么?
提问:同上面的几个操作相比,蒸馏的净水效果怎样?
练习题:56页1、2、3。
下面咱们重点学习一下过滤的实验操作。
三、过滤
“一贴”
“二低”
“三靠”
练习:基础训练
小结:请学生总结都学到什么?
作业:一课三练。
检测
板书
水:化学符号,组成;构成。
自然界的水: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三、过滤操作
1.沉淀“一贴”
2.过滤:小的走,大的留“二低”
3.吸附:物理变化“三靠”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1.硬水:含钙、镁的化合物较多
2.鉴别:用肥皂:渣硬沫软
3.软化:煮沸:家庭
蒸馏:液气液
水的净化篇3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2.了解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所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与价值观
1.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缩短理论实践间的差距;
3.树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2.了解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做好实验。
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发挥想象→提高兴趣。
教学用品
仪器:烧杯、药匙、漏斗、滤纸、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平底烧瓶、石棉网、酒精灯、试管、碎瓷片、带橡皮塞的双直角导管。滴管
药品:绣江河水、自来水、蒸馏水、明矾、肥皂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飞流直下三千尺……”
诗中描述的是哪一种物质?
[问题]
1.在生活中你们知道有哪些水?
2.这些水中哪些是混合物?它们含有哪些杂质?
[展示]绣江河水、自来水、蒸馏水各一杯。
[小结导入]海水、河水、湖水等都是天然水,跟纯水相比,
朗诵
“……,疑是银河落九天!”
回答:水
回答:海水、河水、湖水、矿泉水、蒸馏水……
思考、回答:海水、河水、湖水、矿泉水……
观察
听老师小结
创设热烈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引入本课主题—水。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温故知新,同时也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对比能力。
天然水含有较多的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所以一般不宜直接饮用,需要经过净化处理后才供生活使用。这节课我们学习
“课题3-水的净化”。
[问题]前几天布置同学们对“容城居民生活用水是怎样得到的”进行调查。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调查结果。
[讲述]其他城市的生活用水也是经对天然水净化处理得到的。
[引入]下面我们通过对绣江河水的净化探究,重点了解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这几种净化方法。
[巡堂指导]
[引导]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问题]
1.怎样把水中的沉降物除去?
2.过滤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巡堂指导]
[问题]在实际的自来水生产中,可以用什么物品来代替实验中的滤纸和漏斗呢?
[展示]家用活性炭净水器并讲解其净水原理。
[设问]经过上述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浑浊的绣江河水变澄清了,这是否意味绣江河水已经变成纯净物了呢?
[巡堂指导]
[问题]上节课布置同学们预习、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请说说硬水的危害。
[小结]硬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多的危害,所以要把硬水转化成软水。有什么方法呢?
[设问]有没有一种方法,既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又可以软化硬水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蒸馏。
[演示实验]
水的蒸馏并检验其硬度。
[小结]可见通过蒸馏,既可以除去水中的不容性杂质,又可降低水的硬度。一举两得。
[想象]学完本课以后,你想到些什么?请谈谈。
[课堂小节]本节课我们学到了
什么知识?
[布置]
1.课堂练习:课本p561、2两题
2.课后作业:课本p563、4题
汇报调查结果:容城居民生活用水是经过下列过程得到的:绣江河水→明矾凝聚静置→过滤沉降物→活性炭吸附→漂白、消毒→生活用水。
阅读课本p52-53第一自然段,划出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和方法
[活动探究1]明矾净水。汇报活动结果:烧杯中的绣江河水上层变澄清了,下层有沉降物析出。说明明矾有凝聚悬浮物的作用,可做净水剂。
讨论、阅读课本p53内容。
回答:过滤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活动探究2]过滤沉降物
学习小组交流、汇报活动结果
思考、阅读课本p54第一自然段
观察、了解、思考
[活动探究3]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汇报活动结果:盛软水的烧杯中出现丰富的气泡,而盛硬水的烧杯则没有气泡,有大量的沉降物生成。
阅读课本p542—3自然段
回答:1.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服;2.锅炉用水硬度高,会结垢而浪费燃料,而且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甚至可能引起爆炸。3.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不利于人的健康。
思考、阅读课本p54第5自然段。
回答:用煮沸水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思考
观察、听老师讲解实验。
听讲、记忆
可能回答:1.我想发明一种新型净水机,通过处理,即可以除掉水中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又可以降低水的硬度;2.我想发明一种新型锅炉,既能节约能源,又能在烧开水时自动降低水的硬度。
回忆、学生代表小结。
思考、练习
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养成关注生活中化学现象的习惯。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和概括知识的能力,体会成功的情感。
养成学生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分析概括知识能力。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并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形成问题的意识。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所获取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网上资源获取信息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形成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促进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以提高学习效率。
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课题3水的净化
一、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
1.静置
2.过滤
二、除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1.吸附
2.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水的净化篇4一、教学目的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二、重点:过滤和蒸馏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复习提问: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由什么元素组成的?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新授:
提问:什么地方存在水?
学生思考回答: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
提问:有没有同学看到黄河?黄河水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答:很浑
提问:能不能说一下原因?
学生:因为含有大量的泥沙
提问:那么你说黄河水是纯净物还产混合物呢?
学生:是混合物
提问:捧起一捧海水是否是清澈透明的?尝一下是什么味道?为什么?
学生:是,是咸的。因为含有食盐
提问:那么,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学生:是混合物。
总结:自然界的水都或多或少的含有象泥沙这样不溶性杂质还有象食盐这样可溶性的杂质,因此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如何除去这些不溶性和可溶性杂质,这就是问题。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怎样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请同学们看书参照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总结一下可以采取哪些操作来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
1.沉淀演示实验:观察混浊的水的静置,并比较颗粒大的和小的沉淀的快慢,从而得出加絮凝剂的作用:使小的颗粒凝聚成大的颗粒,加快沉淀。
2.过滤:我为什么能从教室出去,再进来?拖拉机能进来吗?为什么?同学们还能想出哪些类似的问题?
原理:小的走,大的留。
3.吸附:衣服可以吸有很多灰尘,还可以吸收异味。是什么变化?哪个同学家使用净水器?你知道里面有什么吗?
问题:上述操作哪个净化效果最好?
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水已经是澄清透明的了,这些水是纯净的吗?
学生答:不是,还有可溶性的杂质。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提问: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喝矿泉水好呢?还是喝纯净水好呢?为什么?
学生答:矿泉水。因为矿泉水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矿物质。
总结:这就是说,水中的这些可溶性杂质有些对我们来说是有益是,这些不需要除去。但有两类可溶性的化合物,如果水中含得太多,将会对生活和生产造成很多麻烦,请同学们找出来看是哪两类化合物?这样的水叫什么水?
学生答:钙的化合物、镁的化合物,叫硬水。
提问:能带来什么样的麻烦?请同学们看书。
提问:你能鉴别硬水和软水吗?
学生:用肥皂:起沫的是软水,起渣的是硬水。
硬水的软化:有哪此操作?
学生答:煮沸水蒸馏
提问:在家里做饭时,开锅时,如果你掀开锅盖,你能看到锅盖上有什么?怎么来的?你能说一下蒸馏的原理是什么?
提问:同上面的几个操作相比,蒸馏的净水效果怎样?
练习题:56页1、2、3。
下面咱们重点学习一下过滤的实验操作。
三、过滤
“一贴”
“二低”
“三靠”
练习:基础训练
小结:请学生总结都学到什么?
作业:一课三练。
检测
板书
水:化学符号,组成;构成。
自然界的水: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三、过滤操作
1.沉淀“一贴”
2.过滤:小的走,大的留“二低”
3.吸附:物理变化“三靠”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1.硬水:含钙、镁的化合物较多
2.鉴别:用肥皂:渣硬沫软
3.软化:煮沸:家庭
蒸馏:液气液
水的净化篇5一、--思路
课题分析: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起来,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其中过滤和蒸馏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设计思路:本节课首先从我们喝的水引入,继而把学生置于自来水厂的真实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探究水的净化方法的欲望,通过实验、思考、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认识水净化的原理和常用方法。由水壶中水垢的现象引出硬水和软水的概念,教会学生利用简单的方法检验硬水和软水。由水壶盖上凝聚的水引出了蒸馏水的制备方法,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可促进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装置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从化学的视角出发认识生活中的水,了解水的净化方法,让学生多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多做社会调查,从而理解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对社会负责的意识。
二、教案
课题
水的净化
授课人
时晶
学校
哈市五十五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3.会做沉淀、过滤实验,培养实验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内各成员的分工合作,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了解水净化的几种方法;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的积极作用,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精神,增加饮水卫生和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重点
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过滤操作的原理及实验。
难点
硬水的蒸馏。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讨论法。
仪器、药品
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剪刀、酒精灯、火柴、石棉网、导气管、试管、锥形瓶、胶塞、简易水过滤器、明矾、河水、水、多媒体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自然界中的清澈的水和污水实物图,自然界的水是纯净物吗?
观察并说出纯水与自然界的水的区别。
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讲解:自然界中天然水含有许多不可溶的杂质、可溶性的物质、细菌等。
设问:我们每天喝的水从哪里来?
这节课我们一起做自来水厂的工作人员,把它净化成自来水!
回答。
从生活走向化学。
为学生提供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意境。
板书:一、净化水的方法
请把你们各组的工作过程记录下来。
养成实验记录的习惯,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设疑:想把河水净化,需经过哪些处理?实际净化前先加絮凝剂,为什么?
板书:净化水的方法――沉淀
思考、回答。
实验1:向两个盛有河水的烧杯中加入明矾,和另一杯河水对比,观察现象,讨论加明矾的作用。
培养用实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培养表达能力。
指导并检查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
展示过滤操作示意图。
实验中,如果滤液出现浑浊,分析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处理?
板书:过滤
实验2:各组成员根据生活经验设计过滤装置,分工合作进行过滤操作。
根据实验成败,讨论总结过滤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
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
思考、讨论
使化学和生活紧密联系。
设疑:比较未经处理的天然水和经过不同程度处理的水,有什么不同?
小结:沉淀、过滤这两种方法主要除去什么样的杂质?
概括
讨论、小结。
培养比较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
介绍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设疑:用活性炭进行过滤有什么优点?
板书:吸附
实验3:各组动手自制简易水过滤器;
各组展示过滤器并互相评价。
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利用家中的物品组装简易水过滤器,把生活的体验用到化学学习上。
设问:现在我们得到的是自来水吗?缺少什么操作?
用简易水过滤器得到的天然水,没有消毒。
板书:消毒
设疑:常用于水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下面让我们看一下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示意图!
多媒体展示: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讨论回答。
观看并思考。
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使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
设问:家中的水壶长时间烧水后,内壁有什么现象?
解释:这是因为水中溶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这样的水叫硬水,在加热或长时间放置时,这些化合物会生成沉淀。
什么样的水叫软水?
板书:二、硬水和软水
回答。
阅读教材并回答。
引出硬水和软水的概念。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设问:如何检验硬水和软水?
设问: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哪些麻烦?
实验4:把肥皂水分别加到盛有软水和硬水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阅读教材并回答。
教会学生利用简单的方法检验硬水和软水。
设问:怎样使硬水软化?
讲解:1.加入化学试剂除去硬水中的钙、镁离子;
2.加热煮沸。
思考。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板书:三、蒸馏水的制取
设问:水壶盖上的蒸馏水是经历了哪些过程得到的?
设疑:能利用桌上的仪器组装一套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吗?
实验5:
通过迁移水壶盖上的蒸馏水的得到过程,讨论设计组装仪器。各组展示设计的蒸馏装置。
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选出其中一组较好的装置进行实验。介绍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原理及注意事项。
设问:制取蒸馏水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观察蒸馏水的制取实验。
回答。
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实验。
指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和评价。
小组对比讨论各自的失败和成功之处,做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促使学生取长补短,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小结:水的几种净化方法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净化;通过了解自来水制取过程,渗透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思想。
交流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尚存疑问,相互解答。
渗透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教育。
设疑:是不是饮用越纯的水就越好?
课后作业:
收集一些资料,从卫生、健康角度对如何正确选择饮用水提出自己的看法。
思考
查阅资料概括总结。
把学习延伸到课下。
【板书设计】
水的净化篇6--思路:
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分析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报告等方法,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掌握净化水的几种方法。对于过滤操作的训练及其方法掌握,采取学生课前合作预习,课堂实际操作,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教学方法。对于自来水净化过程的难点突破,采用课堂启发讲解,课后小组合作制造“自来水生产模型”的方式,加深认识。硬水和软水知识较为抽象,通过生活生产中的实例介绍,促使对其形成感性认识,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的危害和硬水软化的方法。课文安排的演示实验3-4,由于其直观性不强、讲解费时,故改用多媒体教学法,组织学生观看“蒸馏水制作”的教学短片,使学生可以在有限时间内,直观地获得大量信息。在本节课结束前安排一场“当地饮用水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交流会,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乡情、民情,培养学生“忧国”、“忧民”之心,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1、知道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能述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
2、懂得纯净水和自来水的区别,学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3、通过对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4、通过过滤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协作等能力。
5、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要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重点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难点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的软化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仪器药品明矾、滤纸、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投影仪。
学生准备
1、分小组合作预习过滤操作。
2、分小组调查本地饮用水使用的情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课
1、陈述:洪灾过后,有些灾区自来水还没来得及恢复供应,面对污浊的河水,这些水可否饮用?为什么?
1、回答:不能,因为水中有杂质、细菌,饮用后会生病。
从解决生活问题入手,联系学生生活旧经验,引入新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问:你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能使浑浊的水变得清澈吗?
2、回答:可以把水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用家里的棉布或纱布来过滤水。
3、肯定学生的回答,进一步问,这样得到的水就纯净了吗?
3、思考、回答:不纯净,细菌、病毒,还有一些物质可能溶解在水中。
4、陈述:由于种种原因,自然界的水里混有多种杂质、细菌和病毒,仅用静置、沉淀的方法,还不能将全部杂质去除,我们要选择卫生、健康、安全的饮用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更好地将水净化。
4、听课
明确本课题的教学内容。
二、水的净化
1、引导观察:同学们,请注意观察,在你们带来的那杯污浊的水,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
1、回答:烧杯底有些固体颗粒。上层水更清澈,下层水较污浊。
让学生参与实验前的准备,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怎样还可以变得更澄清呢?
2、回答:静置的时间长一些。
3、陈述:农民为了净化水,会去药店买一种廉价的物质——明矾,洒入水中,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达到净水目的,这种净水方法称作吸附法。
3、听教师讲解,记录。
增加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
4、组织实验:请同学们把适量明矾加入到污水中,并搅拌,静置观察现象。
4、实验、观察现象。
5、提问:还有什么物质也有这种吸附能力呢?讲述: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水中的杂质。活性炭吸附能力较强,不仅可以吸附液体中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可溶性杂质,除去臭味。现代科技发展,发明的纳米新型材料做净水器的过滤层,自来水通过时,它不仅能吸附不溶物、臭味,甚至连细菌也能除去,使自来水变为可直接饮用的洁净水。
5、回答:活性炭。听教师讲解、记录。
感受到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发明,对人类生活、生产的贡献。
6、请同学们观察杯中的污水,明矾加入后,使更多的小颗粒沉降下来,水是变的更澄清了,但还有什么不足呢?
6、回答:沉降下来的不溶物和水是分为上下两层,而没有彻底分开。
引导,过渡到过滤操作的学习。
7、肯定同学答案。你有什么方法可将杯底的不溶物和水彻底地分开?
7、回答:慢慢地倾倒杯中液体。用过滤的方法。
8、过滤的方法更好些,它能将不溶物和液体彻底分开。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分小组预习了“过滤的操作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过滤的方法,把杯中的不溶物和液体分离开来。前后两个实验小组互派一位同学,观察评价对方小组的实验进程。
8、分小组做过滤实验。
检查预习成果,训练过滤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团队意识。
9、学生操作完毕后,请学生评价交流。
9、学生评价:
1)滤纸没有和漏斗壁紧贴。
2)滤液倾倒太快,使滤液未经滤纸而流下。
3)有的同学太紧张,玻璃棒把滤纸弄破了。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互评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学习交流习惯,促进团队意识的发展。
10、请做的较好的一个实验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
10、回答:我们课前预习后有一起讨论,总结了这个操作的注意事项,并在实验前,回顾了整个实验过程,做到胸有成竹。
分享成功。
11、教师总评:同学们观察仔细,评价也很正确,可见预习这种学习方法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过滤操作注意事项很多,我们总结为“一贴、二低、三靠”,请大家看投影。
11、认真听教师讲解、记录。
辅导学习方法,理清思路,掌握好过滤的操作技能。
12、引导:对于少量用水,我们可以通过沉淀、吸附、过滤使水得到净化,自来水厂是不是也这样净化水呢?请同学们看课文图3-15。
12、阅读教材,讨论分析。回答: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是:加絮凝剂使悬浮在水中的小颗粒状杂质被吸附、凝聚,然后在反应沉淀池中沉降,分离杂质,接着用活性炭吸附,得到更澄清的水,最后投药消毒。
了解自来水厂水净化过程。
13、补充讲解:这里用的絮凝剂的作用和明矾相同。在消毒灭菌时,主要是往水中通入适量的氯气,这样千家万户就可以使用较纯净、安全的自来水了。
13、听讲、思考、记录。
扩宽知识面。
14、启发: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按图中提示,利用身边材料合作建设一个小型“自来水厂”,下周上课时把作品交流。
14、思考、兴奋、讨论。
启发学生自制“自来水生产模型”,不仅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自来厂净水方法和过程的科学认识。
15、提问:自然界的水通过沉淀、吸附、过滤之后变澄清了,这样的水是否是纯净物呢?
15、回答:是,因为它澄清透明。不是,它可能还含有一些被溶解的杂质。
16、到底是不是纯净物我们接着学习下面的硬水和软水就知道了。
16、带着疑问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激疑,吸引同学的注意力,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三、硬水和软水
1、讲解:通过沉淀、过滤的方法只除去不溶性杂质,水中还有许多溶解性的杂质。生活中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经验,经常用来烧水的水壶或装水的开水瓶结有一层黄色物质——水垢。这是因为水中溶有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加热或放久了,这些化合物便会生成沉淀——水垢,象这样含有较多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1、听讲、思考、理解、记录,明确硬水和软水的概念。
从生活例子出发,感性地认识硬水和软水。
2、引导:那么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和软水呢?演示:把肥皂分别加到硬水、软水中,搅拌,让学生观察两个烧杯中产生的现象。
2、观察、描述:一个烧杯中有很多肥皂泡,另一个烧杯却很少。
学习硬水和软水的签别方法。
3、讲解:产生大量肥皂泡的是软水,肥皂泡较少的是硬水。生活中硬水有许多危害,大家可以看看书,说说它的危害。
3、阅读教材,说硬水危害:
1)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服。
2)锅炉里结水垢有爆炸的危险。
了解硬水的危害。
4、讲述:其实硬水的危害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人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它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另外,很多工业部门像纺织、印染、造纸、化工等部门,都要求用软水。
4、通过教师的讲解,认识到硬水的危害及软水的应用。
5、讲述:如果我们除去硬水中钙和镁化合物,就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生活中一般通过煮沸水降低水的硬度。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来得到软水,实验室中通常用蒸馏的方法以降低它的硬度。下面请同学观看“蒸馏水的制作”的教学短片。
5、听课,了解硬水软化的几种方法:煮沸,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蒸馏。观看教学短片。
学习硬水软化的方法。通过短片的观看,在有限时间内,传递了大量信息,直观地学习了蒸馏的实验方法。
6、讲述:蒸馏的原理就是将液态的水加热变为气态水,再冷却为液态的水,这样水中溶解的物质就被除去了,使硬水能变为软水。
6、认真听教师讲解。
明确水的蒸馏原理。
7、不同地方的水质是不一样的,水的软硬程度也是不一样的,长期使用硬水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那么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健康是否有益呢?
7、回答:对身体健康不利,虽然蒸馏水是卫生安全的,但缺少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而自然界的水中含有不少微量元素。
四、调查报告交流会:
1、下面请各调查小组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对当地饮用水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
1、学生调查报告:
1)全村有72.1%的居民使用上镇里统一提供的自来水;25.6%的居民合作自掘水井,抽水直接饮用;近2.3%的居民仍以挑水或竹管引山泉的方式获得饮用水。
2)有新闻报道南山镇芹山村村民寿命较高,是因为该村的水质好,含有有益身体健康的矿物质。
3)南山村藏春路部份居民有“氟斑牙”疾病,原因是居民饮用水中“氟”含量过高,现已改用其它水源,但对当地人造成的伤害却是无法弥补的。
让学生以调查的方式更好地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状况,培养一种“忧国、忧民”之心,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2、同学们的调查报告很精彩,这些报告也说明了一句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那么如何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呢,这个课题我们将在下节课中一起学习、研究。
2、听教师讲解、思考。
引起对下节课学习的欲望。
五、本课总结:
请同学看投影。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认真听教师讲述,疏理一堂课的所学知识。
总结本课知识要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2、硬水易生水垢,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硬水通过多种方法可以软化为软水。
3、过滤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六、作业:
1、课后作业p561、2、3
2、社会调查p564
3、预习课题4爱护水资源
记录
巩固知识,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
水的净化篇7课题3水的净化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二、重点:过滤和蒸馏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复习提问: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由什么元素组成的?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新授:
提问:什么地方存在水?
学生思考回答: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
提问:有没有同学看到黄河?黄河水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答:很浑
提问:能不能说一下原因?
学生:因为含有大量的泥沙
提问:那么你说黄河水是纯净物还产混合物呢?
学生:是混合物
提问:捧起一捧海水是否是清澈透明的?尝一下是什么味道?为什么?
学生:是,是咸的。因为含有食盐
提问:那么,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学生:是混合物。
总结:自然界的水都或多或少的含有象泥沙这样不溶性杂质还有象食盐这样可溶性的杂质,因此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如何除去这些不溶性和可溶性杂质,这就是水的净化问题。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怎样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请同学们看书参照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总结一下可以采取哪些操作来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
1.沉淀演示实验:观察混浊的水的静置,并比较颗粒大的和小的沉淀的快慢,从而得出加絮凝剂的作用:使小的颗粒凝聚成大的颗粒,加快沉淀。
2.过滤:我为什么能从教室出去,再进来?拖拉机能进来吗?为什么?同学们还能想出哪些类似的问题?
原理:小的走,大的留。
3.吸附:衣服可以吸有很多灰尘,还可以吸收异味。是什么变化?哪个同学家使用净水器?你知道里面有什么吗?
问题:上述操作哪个净化效果最好?
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水已经是澄清透明的了,这些水是纯净的吗?
学生答:不是,还有可溶性的杂质。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提问: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喝矿泉水好呢?还是喝纯净水好呢?为什么?
学生答:矿泉水。因为矿泉水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矿物质。
总结:这就是说,水中的这些可溶性杂质有些对我们来说是有益是,这些不需要除去。但有两类可溶性的化合物,如果水中含得太多,将会对生活和生产造成很多麻烦,请同学们找出来看是哪两类化合物?这样的水叫什么水?
学生答:钙的化合物、镁的化合物,叫硬水。
提问:能带来什么样的麻烦?请同学们看书。
提问:你能鉴别硬水和软水吗?
学生:用肥皂:起沫的是软水,起渣的是硬水。
硬水的软化:有哪此操作?
学生答:煮沸水蒸馏
提问:在家里做饭时,开锅时,如果你掀开锅盖,你能看到锅盖上有什么?怎么来的?你能说一下蒸馏的原理是什么?
提问:同上面的几个操作相比,蒸馏的净水效果怎样?
练习题:56页1、2、3。
下面咱们重点学习一下过滤的实验操作。
三、过滤
“一贴”
“二低”
“三靠”
练习:基础训练
小结:请学生总结都学到什么?
作业:一课三练。
检测
板书水的净化
水:化学符号,组成;构成。
自然界的水: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三、过滤操作
1.沉淀“一贴”
2.过滤:小的走,大的留“二低”
3.吸附:物理变化“三靠”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1.硬水:含钙、镁的化合物较多
2.鉴别:用肥皂:渣硬沫软
3.软化:煮沸:家庭
蒸馏:液气液
水的净化篇8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如何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更富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是中学化学教师努力的方向。笔者在使用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中,对《水的净化》教学做了初步尝试与课后调查,感触颇多。
笔者在探究《水的净化》的两周前,将后续课题4的爱护水资源内容提前,进行上网调查、实地考察、工厂参观、汇报交流等课外研究,扩展学生对科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视野,开拓学生思维发展空间,培养信息收集和整理、问题的分析和判断等科学实践能力,试图在爱护水资源人文精神的大背景下,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其寻找代替实验室中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代用品,寻找生活中常用的净水剂的兴趣,发挥其主动参与性,促进科学态度、方法、价值、情感和责任感等人文精神的教育。
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将河水转化为能饮用的水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探究过滤所需要材料的选择依据,重点探究并建构实验室中用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正确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相融合的教学理念。
一、社会调查,课外研究,合作交流,提升责任
1.上网调查
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世界、我国和广州市的水资源状况、水污染主要来源与危害、爱护水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增强节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调查家庭用水情况,细致了解家庭生活用水情况,自订节水措施,把节水意识变成实际行动。
2.实地考察
小组合作,在居住地长洲岛的深井河涌、上庄池塘、下庄池塘、珠江长洲码头、深井码头、农田、制衣厂沟渠、酒店下水道、深水井等调查水资源状况、水污染情况,并采集水样,从颜色、气味、悬浮颗粒大小、油状物观察对比,找出水样呈浑浊的原因、水样呈臭味的原因,分析污染产生的原因,从深层次亲自感触居住地长洲岛的水资源状况、水污染主要来源,增强爱护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和情感。
3.工厂参观
带领学生参观广东太古可口可乐生产线,了解水及二氧化碳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参观广东太古可口可乐公司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的处理流程与方法,了解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对水资源保护、对空气污染物如甲烷的处理的重要性,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为水的净化教学提供感性认识。
4.汇报交流
形式:爱护水资源多媒体文本展示、手抄报、墙报、污水处理厂调查报告会、长洲岛各处采集的水样样品展示和分析,借助已学的知识和各种教育资料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合理建议,进一步促进科学态度、方法、价值、情感和责任感等人文素质的提升,为《水的净化》的探究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意境。
5.提出课外研究性问题
河水和我们能喝的水成分主要有什么木同?请从颜色、气味、不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有毒物、细菌含量等方面进行比较。这些水能直接喝吗?怎样才能变成能喝的水呢?水净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寻找能代替实验室中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代用品,寻找生活中常用的净水剂。
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实际,获得第一手资料和直接经验,既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各种社会资源,扩展了学生认识化学、科技发展与生活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空间,又增添了人文内涵的深度,更发展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
二、联系生活,引导探究,反思评价,领悟方法
《水的净化》采用两个探究过程,重视三性:即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即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用水如何净化的角度创设教学情景,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为材料探究过滤实验操作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从生活到技术多视角、全方位地认识水、利用水,在实践中探究、分析、归纳\迁移,发展探究能力,促进化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1.汇报课外研究性问题的研究结果
小组展示河水和我们能喝的水的成分的对比结果,得出水净化要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除去不溶性杂质、除去可溶性杂质、除去有毒物和有害细菌。
展示生活中过滤液体的材料并探究归纳材料的特点。一学生上台汇报,受制作豆浆过滤豆渣的启发,演示用自带的一层医用纱布、倒置的去掉瓶底的矿泉水瓶过滤自带的泥浆水,发现泥水浑浊度有所降低,但依旧浑浊,医用纱布表面有少量黄色泥砂小颗粒。她认为纱布对泥砂小颗粒的吸附力不够,马上就有学生反驳是纱布空隙太大,导致小颗粒泥砂通过。
于是该生将纱布反复叠加,叠成较厚的一层,重新过滤,发现泥水浑浊度比前次降低,其他学生也用自带的材料如棉花、袜子、洗碗布、海绵、吸水纸巾、细纱网等进行过滤操作。经过热烈的讨论,得出只有当过滤材料结构的空隙比泥砂颗粒的小,才能达到将泥水澄清的目的。
由上可见,学生通过日常生活获得的过滤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片面性,只有在自主探究实验。观察、分析、讨论交流中才能不断得到完善而发展;而自找材料,自做过滤器,既紧密联系了生活与化学,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又体现了科学技术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应用价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2.从生活经验迁移、探究实验室操作的方法
由于实验室过滤操作方法与学生已有的过滤经验不太一致,教师除了要熟悉教材,更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用滤纸和漏斗过滤液体的正确操作方法。
自主探究,暴露问题
教师分发滤纸,要求学生观察滤纸与一般的纸有何不同,选用实验室中仪器进行自主探究过滤操作。在整个自主探究过程中,两个组成员之间、组和组之间,相互讨论,分工合作,兴趣盎然。
令笔者没有想到的是,即使课前已布置练习,但课堂上几乎没有一个学生看教材,而是在观察滤纸后,拿起滤纸、漏斗就操作;学生的操作五花八门,滤纸有平放在漏斗中的,有窝成一团堵住漏斗口的,有折成锥形、花形的;尤其出乎意料的是,倒泥水的方法更多样,大部分都是一学生手把住漏斗下端,另一学生将泥水悬空直接倒在滤纸上。学生的操作暴露了许多问题:一是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有限,预习方法没有到位;二是学生以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完全是按照生活中过滤的经验,或者是前面实验造成的惯性思维行事。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不能自己发现问题的所在。
欣赏成果,反思评价,表达交流,探究正确操作的方法
笔者以为,只有通过学生互相搜集证据来评价比较,设法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使其认真反思,自己发现自身原有知识的局限性,自己去发现问题的本质,自己去纠正错误的操作,补充完善得到正确的操作方法,才能最终达到主动建构知识、体验探究曲折与乐趣的目的。
①收集事实证据:各组互相观察对比滤液的澄清度,发现只有四个小组的滤液是澄清的。
②评价与交流:四个成功小组满怀成功的喜悦介绍经验,实验失败者则陷入对自己小组和其他小组操作的反思,几乎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评价交流反思的活动,各抒己见,点评各小组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点。
③修正与归纳:在互相评价交流中,在思考和讨论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将存在的操作问题一个个找出来,又一个个想办法解决;学生不断地发现错误的操作,不断地修正已有的“经验”,从中领悟正确的操作方法,完善归纳,最后初步解决了滤纸的折叠方法,滤纸和漏斗边缘、滤液的高度的问题,玻璃棒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④点拨与顿悟:在概括、领悟的过程中,学生的情绪高涨,为自己的发现欢欣鼓舞,为参与评价交流获取知识后的成功而喜悦,但是仍然没有人想到操作仍有不足之处。于是教师点拨:“做实验时,你们用手拿着漏斗累不累呀?”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累呀。”“怎样将手解放出来呢?”学生才恍然大悟,在实验桌旁寻找可替代物,找到了铁架台、铁圈或铁夹来支撑漏斗。
⑤结论与验证:趁热打铁,教师说:“能否使用你们刚才归纳的过滤操作的要点,得到澄清液呢?”学生洗涤漏斗,重新过滤,澄清的滤液进一步验证了结论的正确,他们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至此,实验室中用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正确操作方法的探究过程达到了高潮。
三、自我反思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意境,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此外,教师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点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不足之处:课时延长了10min,原因是在探究时间控制上把握欠佳,讨论问题过细,花费时间较长。说明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要探究多长时间,讨论什么问题、讨论多长时间等,仍是笔者需要调整。思考的问题。使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几点:
1.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2.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
从教学过程与调查所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反思,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更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我沉时介,以
水的净化篇9课题3水的净化
一 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本课题的活动与探究,进行实际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自来水净化的过程,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丰富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 实验准备
2烧杯3只,河水、明矾、玻璃棒;
3滤纸、漏斗、玻璃棒、烧杯1只、铁圈;
4烧杯2只、肥皂水、硬水、软水、玻璃棒;
5铁架台、铁圈、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酒精灯、沸石;
6酒精灯、石棉网、单孔塞、试管、烧杯、铁架台、沸石;
7品红、活性炭、氨水、漏试管。
三 课堂程序
1、思维联想
⑴哪些是天然水?
⑵天然水是怎样摇身一变,成为你随时可以饮用的纯净水的呢?
2、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方法
a、阅读书上图3-15,了解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
b、做活动与探究
观察现象,比较三杯水的清澈程度
现象
结论
自然水
加明矾静置的水
加明矾又经过过滤的水
过滤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二低
三靠
讨论: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
3、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a硬水与软水,检验方法
硬水:
软水:
检验:
b硬水的坏处
a
b
c
c硬水的软化处理方法
d自制蒸馏水
1、对蒸馏瓶等仪器,不能直接加热,要垫。
2、蒸馏瓶内体积为容器容积的之间。
3、温度计的位置应在。
4、应加几粒沸石目的。
5、冷凝管内冷水应是口进,口出,使。
6、开始蒸馏出的液体,应。
e蒸馏水与水蒸馏前的检验
f讨论并比较蒸馏和过滤的异同
实验操作
共同点
区别
蒸馏
过滤
四、课后完成书上55页的自制简易净水器,试验它的净水效果。
水的净化篇10课题3水的净化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二、重点:过滤和蒸馏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复习提问: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由什么元素组成的?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新授:
提问:什么地方存在水?
学生思考回答: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
提问:有没有同学看到黄河?黄河水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答:很浑
提问:能不能说一下原因?
学生:因为含有大量的泥沙
提问:那么你说黄河水是纯净物还产混合物呢?
学生:是混合物
提问:捧起一捧海水是否是清澈透明的?尝一下是什么味道?为什么?
学生:是,是咸的。因为含有食盐
提问:那么,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学生:是混合物。
总结:自然界的水都或多或少的含有象泥沙这样不溶性杂质还有象食盐这样可溶性的杂质,因此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如何除去这些不溶性和可溶性杂质,这就是水的净化问题。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怎样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请同学们看书参照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总结一下可以采取哪些操作来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
1.沉淀演示实验:观察混浊的水的静置,并比较颗粒大的和小的沉淀的快慢,从而得出加絮凝剂的作用:使小的颗粒凝聚成大的颗粒,加快沉淀。
2.过滤:我为什么能从教室出去,再进来?拖拉机能进来吗?为什么?同学们还能想出哪些类似的问题?
原理:小的走,大的留。
3.吸附:衣服可以吸有很多灰尘,还可以吸收异味。是什么变化?哪个同学家使用净水器?你知道里面有什么吗?
问题:上述操作哪个净化效果最好?
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水已经是澄清透明的了,这些水是纯净的吗?
学生答:不是,还有可溶性的杂质。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提问: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喝矿泉水好呢?还是喝纯净水好呢?为什么?
学生答:矿泉水。因为矿泉水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矿物质。
总结:这就是说,水中的这些可溶性杂质有些对我们来说是有益是,这些不需要除去。但有两类可溶性的化合物,如果水中含得太多,将会对生活和生产造成很多麻烦,请同学们找出来看是哪两类化合物?这样的水叫什么水?
学生答:钙的化合物、镁的化合物,叫硬水。
提问:能带来什么样的麻烦?请同学们看书。
提问:你能鉴别硬水和软水吗?
学生:用肥皂:起沫的是软水,起渣的是硬水。
硬水的软化:有哪此操作?
学生答:煮沸水蒸馏
提问:在家里做饭时,开锅时,如果你掀开锅盖,你能看到锅盖上有什么?怎么来的?你能说一下蒸馏的原理是什么?
提问:同上面的几个操作相比,蒸馏的净水效果怎样?
练习题:56页1、2、3。
下面咱们重点学习一下过滤的实验操作。
三、过滤
“一贴”
“二低”
“三靠”
练习:基础训练
小结:请学生总结都学到什么?
作业:一课三练。
检测
板书水的净化
水:化学符号,组成;构成。
自然界的水: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三、过滤操作
1.沉淀“一贴”
2.过滤:小的走,大的留“二低”
3.吸附:物理变化“三靠”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1.硬水:含钙、镁的化合物较多
2.鉴别:用肥皂:渣硬沫软
3.软化:煮沸:家庭
蒸馏:液气液
水的净化篇11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如何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更富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是中学化学教师努力的方向。笔者在使用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中,对《水的净化》教学做了初步尝试与课后调查,感触颇多。
笔者在探究《水的净化》的两周前,将后续课题4的爱护水资源内容提前,进行上网调查、实地考察、工厂参观、汇报交流等课外研究,扩展学生对科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视野,开拓学生思维发展空间,培养信息收集和整理、问题的分析和判断等科学实践能力,试图在爱护水资源人文精神的大背景下,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其寻找代替实验室中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代用品,寻找生活中常用的净水剂的兴趣,发挥其主动参与性,促进科学态度、方法、价值、情感和责任感等人文精神的教育。
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将河水转化为能饮用的水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探究过滤所需要材料的选择依据,重点探究并建构实验室中用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正确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相融合的教学理念。
一、社会调查,课外研究,合作交流,提升责任
1.上网调查
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世界、我国和广州市的水资源状况、水污染主要来源与危害、爱护水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增强节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调查家庭用水情况,细致了解家庭生活用水情况,自订节水措施,把节水意识变成实际行动。
2.实地考察
小组合作,在居住地长洲岛的深井河涌、上庄池塘、下庄池塘、珠江长洲码头、深井码头、农田、制衣厂沟渠、酒店下水道、深水井等调查水资源状况、水污染情况,并采集水样,从颜色、气味、悬浮颗粒大小、油状物观察对比,找出水样呈浑浊的原因、水样呈臭味的原因,分析污染产生的原因,从深层次亲自感触居住地长洲岛的水资源状况、水污染主要来源,增强爱护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和情感。
3.工厂参观
带领学生参观广东太古可口可乐生产线,了解水及二氧化碳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参观广东太古可口可乐公司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的处理流程与方法,了解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对水资源保护、对空气污染物如甲烷的处理的重要性,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为水的净化教学提供感性认识。
4.汇报交流
形式:爱护水资源多媒体文本展示、手抄报、墙报、污水处理厂调查报告会、长洲岛各处采集的水样样品展示和分析,借助已学的知识和各种教育资料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合理建议,进一步促进科学态度、方法、价值、情感和责任感等人文素质的提升,为《水的净化》的探究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意境。
5.提出课外研究性问题
河水和我们能喝的水成分主要有什么木同?请从颜色、气味、不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有毒物、细菌含量等方面进行比较。这些水能直接喝吗?怎样才能变成能喝的水呢?水净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寻找能代替实验室中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代用品,寻找生活中常用的净水剂。
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实际,获得第一手资料和直接经验,既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各种社会资源,扩展了学生认识化学、科技发展与生活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空间,又增添了人文内涵的深度,更发展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
二、联系生活,引导探究,反思评价,领悟方法
《水的净化》采用两个探究过程,重视三性:即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即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用水如何净化的角度创设教学情景,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为材料探究过滤实验操作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从生活到技术多视角、全方位地认识水、利用水,在实践中探究、分析、归纳\迁移,发展探究能力,促进化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1.汇报课外研究性问题的研究结果
小组展示河水和我们能喝的水的成分的对比结果,得出水净化要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除去不溶性杂质、除去可溶性杂质、除去有毒物和有害细菌。
展示生活中过滤液体的材料并探究归纳材料的特点。一学生上台汇报,受制作豆浆过滤豆渣的启发,演示用自带的一层医用纱布、倒置的去掉瓶底的矿泉水瓶过滤自带的泥浆水,发现泥水浑浊度有所降低,但依旧浑浊,医用纱布表面有少量黄色泥砂小颗粒。她认为纱布对泥砂小颗粒的吸附力不够,马上就有学生反驳是纱布空隙太大,导致小颗粒泥砂通过。
于是该生将纱布反复叠加,叠成较厚的一层,重新过滤,发现泥水浑浊度比前次降低,其他学生也用自带的材料如棉花、袜子、洗碗布、海绵、吸水纸巾、细纱网等进行过滤操作。经过热烈的讨论,得出只有当过滤材料结构的空隙比泥砂颗粒的小,才能达到将泥水澄清的目的。
由上可见,学生通过日常生活获得的过滤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片面性,只有在自主探究实验。观察、分析、讨论交流中才能不断得到完善而发展;而自找材料,自做过滤器,既紧密联系了生活与化学,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又体现了科学技术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应用价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2.从生活经验迁移、探究实验室操作的方法
由于实验室过滤操作方法与学生已有的过滤经验不太一致,教师除了要熟悉教材,更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用滤纸和漏斗过滤液体的正确操作方法。
自主探究,暴露问题
教师分发滤纸,要求学生观察滤纸与一般的纸有何不同,选用实验室中仪器进行自主探究过滤操作。在整个自主探究过程中,两个组成员之间、组和组之间,相互讨论,分工合作,兴趣盎然。
令笔者没有想到的是,即使课前已布置练习,但课堂上几乎没有一个学生看教材,而是在观察滤纸后,拿起滤纸、漏斗就操作;学生的操作五花八门,滤纸有平放在漏斗中的,有窝成一团堵住漏斗口的,有折成锥形、花形的;尤其出乎意料的是,倒泥水的方法更多样,大部分都是一学生手把住漏斗下端,另一学生将泥水悬空直接倒在滤纸上。学生的操作暴露了许多问题:一是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有限,预习方法没有到位;二是学生以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完全是按照生活中过滤的经验,或者是前面实验造成的惯性思维行事。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不能自己发现问题的所在。
欣赏成果,反思评价,表达交流,探究正确操作的方法
笔者以为,只有通过学生互相搜集证据来评价比较,设法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使其认真反思,自己发现自身原有知识的局限性,自己去发现问题的本质,自己去纠正错误的操作,补充完善得到正确的操作方法,才能最终达到主动建构知识、体验探究曲折与乐趣的目的。
①收集事实证据:各组互相观察对比滤液的澄清度,发现只有四个小组的滤液是澄清的。
②评价与交流:四个成功小组满怀成功的喜悦介绍经验,实验失败者则陷入对自己小组和其他小组操作的反思,几乎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评价交流反思的活动,各抒己见,点评各小组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点。
③修正与归纳:在互相评价交流中,在思考和讨论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将存在的操作问题一个个找出来,又一个个想办法解决;学生不断地发现错误的操作,不断地修正已有的“经验”,从中领悟正确的操作方法,完善归纳,最后初步解决了滤纸的折叠方法,滤纸和漏斗边缘、滤液的高度的问题,玻璃棒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④点拨与顿悟:在概括、领悟的过程中,学生的情绪高涨,为自己的发现欢欣鼓舞,为参与评价交流获取知识后的成功而喜悦,但是仍然没有人想到操作仍有不足之处。于是教师点拨:“做实验时,你们用手拿着漏斗累不累呀?”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累呀。”“怎样将手解放出来呢?”学生才恍然大悟,在实验桌旁寻找可替代物,找到了铁架台、铁圈或铁夹来支撑漏斗。
⑤结论与验证:趁热打铁,教师说:“能否使用你们刚才归纳的过滤操作的要点,得到澄清液呢?”学生洗涤漏斗,重新过滤,澄清的滤液进一步验证了结论的正确,他们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至此,实验室中用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正确操作方法的探究过程达到了高潮。
三、自我反思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意境,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此外,教师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点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不足之处:课时延长了10min,原因是在探究时间控制上把握欠佳,讨论问题过细,花费时间较长。说明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要探究多长时间,讨论什么问题、讨论多长时间等,仍是笔者需要调整。思考的问题。使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几点:
1.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2.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
从教学过程与调查所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反思,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更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我沉时介,以达到学生自我激励发展的目的。
水的净化篇12的兴趣,发挥其主动参与性,促进科学态度、方法、价值、情感和责任感等人文精神的教育。
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将河水转化为能饮用的水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探究过滤所需要材料的选择依据,重点探究并建构实验室中用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正确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相融合的教学理念。
一、社会调查,课外研究,合作交流,提升责任
1.上网调查
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世界、中国和广州市的水资源状况、水污染主要来源与危害、爱护水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增强节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调查家庭用水情况,细致了解家庭生活用水情况,自订节水措施,把节水意识变成实际行动。
2.实地考察
小组合作,在居住地长洲岛的深井河涌、上庄池塘、下庄池塘、珠江长洲码头、深井码头、农田、制衣厂沟渠、酒店下水道、深水井等调查水资源状况、水污染情况,并采集水样,从颜色、气味、悬浮颗粒大小、油状物观察对比,找出水样呈浑浊的原因、水样呈臭味的原因,分析污染产生的原因,从深层次亲自感触居住地长洲岛的水资源状况、水污染主要来源,增强爱护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和情感。
3.工厂参观
带领学生参观广东太古可口可乐生产线,了解水及二氧化碳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参观广东太古可口可乐公司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的处理流程与方法,了解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对水资源保护、对空气污染物如甲烷的处理的重要性,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为水的净化教学提供感性认识。
4.汇报交流
形式:爱护水资源多媒体文本展示、手抄报、墙报、污水处理厂调查报告会、长洲岛各处采集的水样样品展示和分析,借助已学的知识和各种教育资料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合理建议,进一步促进科学态度、方法、价值、情感和责任感等人文素质的提升,为《水的净化》的探究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意境。
5.提出课外研究性问题
河水和我们能喝的水成分主要有什么不同?请从颜色、气味、不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有毒物、细菌含量等方面进行比较。这些水能直接喝吗?怎样才能变成能喝的水呢?水净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寻找能代替实验室中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代用品,寻找生活中常用的净水剂。
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实际,获得第一手资料和直接经验,既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各种社会资源,扩展了学生认识化学、科技发展与生活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空间,又增添了人文内涵的深度,更发展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
二、联系生活,引导探究,反思评价,领悟方法
《水的净化》采用两个探究过程,重视三性:即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即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用水如何净化的角度创设教学情景,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为材料探究过滤实验操作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从生活到技术多视角、全方位地认识水、利用水,在实践中探究、分析、归纳\迁移,发展探究能力,促进化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1.汇报课外研究性问题的研究结果
小组展示河水和我们能喝的水的成分的对比结果,得出水净化要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除去不溶性杂质、除去可溶性杂质、除去有毒物和有害细菌。
展示生活中过滤液体的材料并探究归纳材料的特点。一学生上台汇报,受制作豆浆过滤豆渣的启发,演示用自带的一层医用纱布、倒置的去掉瓶底的矿泉水瓶过滤自带的泥浆水,发现泥水浑浊度有所降低,但依旧浑浊,医用纱布表面有少量黄色泥砂小颗粒。她认为纱布对泥砂小颗粒的吸附力不够,马上就有学生反驳是纱布空隙太大,导致小颗粒泥砂通过。
于是该生将纱布反复叠加,叠成较厚的一层,重新过滤,发现泥水浑浊度比前次降低,其他学生也用自带的材料如棉花、袜子、洗碗布、海绵、吸水纸巾、细纱网等进行过滤操作。经过热烈的讨论,得出只有当过滤材料结构的空隙比泥砂颗粒的小,才能达到将泥水澄清的目的。
水的净化篇13【课程标准】1.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
【使用说明】自己在课前阅读课本内容,努力完成【课前预习】题,在学案上作简单解答。准备课堂回答,同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准备课题讨论或请教。【课堂探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大胆试一试,要相信自己。
【课前预习】
1、你知道水存在于哪些地方吗?这些天然水是不是纯净物?
2、海水是不是清澈透明的?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尝一下他的味道,说一下为什么?
3、自来水中常含有一些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在通入用户前应如何处理?
4、作为家庭饮用水最简单的消毒方法是什么?
5、如何除去黄泥水中含有的泥沙,在此操作中应注意哪些要领?
6、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是什么?应怎样鉴别?
7、怎样制作简单的净水器?各物质的作用是什么?
【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纯水:无色、无味,清澈透明,属于。
2.天然水:含有许多杂质和杂质,常呈浑浊状,属于。
3、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天然水→加→沉淀→→吸附→→自来水。
4、吸附
①絮凝剂吸附:
利用明矾溶于水生成的将较小的悬浮颗粒吸附成较大的悬浮颗粒而沉降。
②活性炭吸附:
能吸附水中杂质和少量杂质,除去。
5、硬水:含有较多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的水。
实验探究:【实验3-3】
水的种类
实验现象
硬水
软水
讨论与交流:
硬水的危害有哪些?
和肥皂反应,降低洗涤效果。
锅炉烧水时,易形成,妨碍热传导,严重时可能引起。
饮用硬水,会影响人体健康。
硬水软化的方法
生活中:采用法
实验室:采用法。
①原理: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然后冷凝成水。
②实验时应注意:
a.烧瓶需垫。
b.烧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
c.烧瓶中加沸石的目的是。
d.不能使液体剧烈沸腾以防。
e.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
二、精讲点拨
1、过滤,可用于分离与
过滤的注意事项:
“一贴”
(1)
“二低”
(2)(3)
“三靠“
(4)(5)
(6)
过滤后所得滤纸上的物质是,漏斗下端烧杯中的液体是
问题讨论:
为何有些同学得到的滤液不澄清?有哪些原因造成?
要使滤液变澄清,怎么做?
2、水的净化方法
原理
作用
沉淀
静置,使不溶性杂质与水分层
除去不溶性杂质
过滤
把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
除去不溶性杂质
吸附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把天然水中一些可溶性杂质和臭味物质吸附在表面
除去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
蒸馏
通过加热使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分解生成沉淀
硬水软化
三、我的收获:
四、达标检测
1.列净化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静置b.吸附c.过滤d.蒸馏
2.下列方法中能够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
a.观察颜色b.加入明矾,搅拌c.溶解食盐d.加肥皂水搅拌
3.下列物质适合用过滤方法分离的是
a.食盐和蔗糖的混合物b.将粗盐提纯
c.酒精和水的混合物d.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
4.4.指出图中的错误:
⑴(2)。
5.自然界中的水含有各种杂质,可以用不同方法进行净化。
如图所示是用空塑料饮料瓶、带导管的弹孔胶塞、膨松棉、纱布、活性炭、小卵石、石英沙等材料自制的一个简易净水器。
①根据上述净化材料的特征,b层放置的材料最好是;
②该净水器不同位置的纱布所起的主要作用不同,其中第二层纱布的主要作用是;
③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④你认为上述简易净水器将硬水变成软水。
(2)实验室为了配制溶液,常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
①在连接好装置后,应先进行的操作,再加入水和沸石进行蒸馏;
②在烧瓶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
③烧杯中装有冷水,它起的作用。
【课外拓展】
1、从日常生活中取材,自制一个简易净水器。并说出各部分的作用。
2、实验探究:如何鉴别蒸馏水、食盐水?
①此过程中要用到哪些仪器?
②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现象
蒸馏水
食盐水
【反思与评价】:
水的净化篇14课题
7、水的净化
备课日期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10月31日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是水净化的常用方法。初步了解自来水的净化处理过程,蒸馏水和纯净水的用途。
2、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沉淀和过滤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教育,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
准备
1、沉淀实验:烧杯、明矾、玻璃棒。
2、过滤实验:滤纸、剪刀、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滴管。
3、制取蒸馏水实验:圆底烧瓶、乳胶管、烧杯、试管、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直角形玻璃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学习用沉淀的方法净化水。
2、指导学生学习用过滤的方法净化。
3、指导学生学习用消毒的方法净化水。
4、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1、提问:通过《水污染》一课的学习,你知道自然界的水是怎样被污染的?污染的水是怎样危害人体健康的?
2、讲解:自然水域的水由于种种原因,混入了各种杂质,其中不溶解于水的杂质,如泥沙、石块……,有溶解于水的杂质,如食盐、各种矿物质……,还有细菌、病毒等。自然水域的水必须经过处理、除去部分或全部的杂质,才能饮用。把不干净的水变成干净的水,叫做水的净化。
观察:每组实验桌上有两杯混浊的水,观察水里有哪些杂质?
学生汇报。
讲解:怎样除去水中的这些杂质?要除去水中比水重的杂质,有一个单间的方法,把水放在容器中静置一会儿,一部分杂质就会沉到水底,这种方法叫沉淀。为了加快沉淀,还可在水中加入明矾,明矾经过溶解后能把水中一些较小的颗粒粘在一起加快沉淀。我国农村,没有用上自来水的地区,就是在水中加入明矾沉淀,使水变得干净些。
演示沉淀实验,边示范边讲解:①加入适量明矾。②用玻璃棒搅拌。③静置,过一会儿观察沉淀后的水有什么变化。
学生实验。
学生观察、讨论:沉淀后的水发生什么变化?
小结:沉淀能除去水中什么样的杂质?家里的烧水壶、热水瓶等时间用长了,壁上会有水垢,这就是水中杂质长期沉淀的结果。
讲述:沉淀能除去水中一部分杂质,但并不能完全除去不溶解的杂质。沉淀后的水还会有重量很轻的物体在水中,过滤是一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讲解过滤操作方法:
①折:正方形滤纸两次对折成4层的小正方形。
②剪:把滤纸剪成圆形。
③展开:把滤纸展开成圆锥形,大小和漏斗一样。
④湿润滤纸:用滴管取清水,从下往上湿润,滤纸与漏斗之间不能有空隙。
⑤把漏斗放入铁圈,使漏斗玻璃管口尖端紧贴烧杯壁。
⑥玻璃棒顶在三层滤纸处,倾斜成600,把水沿着玻璃棒慢慢地倒入,倒入的污水不能超过滤纸边缘。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观察、比较并讨论:过滤后滤纸有什么变化?过滤能除去水中什么样的杂质?
小结:用沉淀、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于水的杂质。
讲述:用沉淀、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于水的杂质,但不能除去细菌、病毒。要想杀死它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把水烧开,这种方法叫“煮沸”;也可以往水里加漂白粉或氯气等消毒药品。我们把煮沸和加消毒药品的方法统称为“消毒”,其中煮沸是既简单又可靠的消毒方法。
总结水的净化方法。
学生填写课本第23页中的结论。
课后感受
大多数学生都能了解到一些最常见的、简便的消毒方法。
水的净化篇15课题名称:§3~3水的净化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能力目标:了解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
重点、难点: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教学方法:讨论法
导课:自然界的水并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直接使用,这就需要净化水。
新授:一、天然水的初步净化:
1、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2、主要净化方法
沉淀、过滤、吸附
活动与探究:书p53过滤法净化水
过滤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二、净化水并不是纯净水
1、硬水和软水:
硬水的特点:含可溶解的钙镁混合物
区分方法:用肥皂水
软化方法:煮沸法、蒸馏法。
2、蒸馏法:
对蒸馏装置和简易装置在温度控制、能量控制、操作等方面进行比较。
课堂练习:略
作业:1、课本p56习题
2、目标p33达标训练
课后记净化过程中各步的作用应明确。如: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卵石的作用是过滤等。
水的净化篇16【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蒸馏水与天然水区别,会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与软水。
(2)观察和操作净化水的实验,通过与同学交流合作,了解净化水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能把简单净化水的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设计并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对水净化过程的初步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水污染的了解和对净化过程的参与,教育学生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
(2)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决简单的水净化处理问题。
【教学难点】探究水净化的一般过程。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
(1)多媒体、河水、自来水、纯净水、硬水、肥皂等;
(2)烧杯、玻璃棒、滤纸、剪刀、铁架台、烧瓶、碎瓷片、酒精灯、冷凝管、试管、锥形瓶
2.学生用具
(1)烧杯、玻璃棒、滤纸、剪刀、铁架台、酒精灯、烧瓶、冷凝管;
(2)河水、硬水。
【教学过程】
同学们看,这三杯水有什么不同吗?纯水是无色清澈的透明液体而另一杯是比较浑浊的,这杯水我们可以饮用吗?
不能,因为有杂质等。
同学们回答正确。这杯水我们不能饮用那我们通过什么方法使河水变成自来水,使自来水变成纯水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水的净化》。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我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我们每天饮用的自来水是怎样的一个净化过程吗?
好下面来了解一下自来水厂净化过程
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首先我们从水库取出,大家看这是未处理的湖水大颗粒的沉淀速度比较快,一些小颗粒的沉淀速度比较慢。所以必须加入一种试剂——明矾,它是百色晶体,可以加快沉淀的速度,沉淀完之后再过滤,滤后虽然处去看的见的杂质那还有看不见的杂质,我们采用活性炭来吸附。经吸附后的水我们不可以饮用,因为里面有我们看不见的细菌,我们必须投入药消毒这样我们就可以饮用,以上就是自来水厂的净化水的过程。结合实验着重介绍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也就是不容性的杂质的净化
自来水厂的净化水的过程,你了解了水的净化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一、水的净化常用的方法
回答
介绍过滤。生活中见过哪些过滤的例子?
回答
介绍实验室中的过滤操作。展示课件,介绍操作要点。
1、制做过滤器。
2、一贴二低三靠
启发学生针对一杯浑浊水的净化。提示在化学实验室里哪种仪器能代替塑料瓶、棉花团呢?
同学们看经过处理的水变的澄清了是吗?
是
那是不是可以喝?
对,不能喝。我们只是处去了看的见的杂质,而水中还有许多看不见的杂质。需要用吸附剂除再经消毒就可以喝了
3.吸附
4.消毒:煮沸,通入cl2
同学们再想想上面经过处理的水是纯净物吗?
不是
对那不是纯净物。我们只是除去水中的不容物质而在水中还有许多可容物质。比如我们看到的水垢它是水中大量的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或常时间的放置就生成的水垢。那么如何除去可溶性杂质?
二、硬水和软水
硬水:含较多的可容性物质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少量的可容性物质钙镁化合物的水
那么,我们如何鉴别它们呢?我们是用肥皂水来鉴别的。
演示实验)分别向两杯同样清澈透明的水中加入肥皂水不断的搅拌观察现象
同学们看这两只烧杯中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一个泡沫多,一个泡沫少。
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渣泡沫少的是硬水。
3.鉴别:用肥皂水:渣硬沫软
生活中为什么不用硬水,有什么危害?
4.硬水的危害:
(小结)硬水洗衣服,即很费肥皂也洗不干净衣服时间常了衣服会变硬;硬水会使锅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爆炸.
(讨论)那么硬水如何转化为软水?
5.硬水的软化
生活中通过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而在工业上和实验室用水的蒸馏来降低水的硬度。
生活上:煮沸
工业上:蒸馏:液加热气冷凝液
实验室:蒸馏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过程。
蒸馏装置:由蒸馏瓶,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接受瓶组成。温度计水银球的上银和蒸馏头侧管的下限在同一水平线上,冷凝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流入,上口流出,以保证冷凝管的套管中充满水,用不带支管的接液管时,接液管与接受瓶之间不可用塞子连接,以造成封闭体系。
本节课的三大问题:
1.水的净化常用方法
2.着重掌握过滤的实验原理及注意要点
3.掌握硬水,软水的概念及区别
练习:作业:p56:1.2.3.
板书设计:课题3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常用方法
静置沉淀法
吸附沉淀法
3、过滤法
4、蒸馏法
二、硬水与软水
1、定义硬水——含钙、镁化合物比较多的水
软水——含比较少甚至不含钙、镁化合物的水
2、区别方法:肥皂水法
3、硬水软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水的净化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