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时间:2023-03-25 06:19:33 作者:教学文档 字数:83272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学生特点分析:

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

2.学习习惯:知识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四、学法指导

采用诵读感悟式教学。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学生多多诵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一石二鸟。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在前奏部分,我们首先听到的是战争前的鼓角争鸣,这样的歌曲我们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是个乱世。但乱世容易产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可以让后来人来品评。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以来最为火热的,也是对三国人物的一个品评——《易中天品三国》。那么大家来读一下这几个诗句,看一下这些诗句所品评的具体是哪些英雄人物呢?

展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你们最欣赏哪一位英雄呢?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苏轼最欣赏的又是谁呢?三国时代涌现出这么多的英雄人物,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

现在就让我们开声来朗读,在文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朗读环节】

1,全班齐读。

朗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称做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课文第42页有这么一句话:“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意思就是说像这类豪放派的文章应该读得高亢激昂、铿锵有力。

2,名家范读。

节奏感很强: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

经过刚才的朗读,大家所感受到的这首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这就是我们对这首词的初步感知了。而苏轼是如何体现出这股豪放的,我们后头见分晓。

【题目】

“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

苏轼是如何安排这两块内容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写景片段分析】

1,学生齐读文章的写景片段

2,提问:上阙描写了赤壁古战场怎样的景色?或你脑海中的意境,它的特点是怎样的?请用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

讨论明确: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等。

3,提问:我们没有亲眼目睹赤壁的壮观,但却能感受到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来,这完全得益于作者用词的艺术。你觉得上阙中哪些词用得很有味道,为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明确:三个词――淘、穿、卷。

淘。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定出了历史的推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空间与时间的概念。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的故事,一个“淘”字,一下了如过电影般推到了我们的眼前。读到这样诗句,让我们的耳边似乎又响起了《三国演义》中的那首卷帘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可以这样说滚滚东流的江水已经超脱了物理意义上水的概念,它已经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穿。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以及山崖的陡峭。

卷:写出了浪花的汹涌,而用“千堆雪”形象真切。老师想到了柳永的《望海潮》中也有一个“卷”字。“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一个“卷”字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可谓有声有色。

古战场到如今也算是一个旅游景点了,根据作者的介绍,如果让你们为之拍一个宣传片,你们会怎样安排镜头呢?

你看这图片,先来大处的景,大江汹涌奔腾,然后镜头往前移,目标慢慢缩小,看到了陡峭的山崖散乱地直刺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于是整张图景明了了,你们看江水奔马轰雷,十分惊心动魄。而我们为之配上台词的话,就可以用上“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如画的江山透着的是如此非凡的气势,有种“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人物形象分析】

好了,舞台布置完毕,序幕拉开,背景就是如画的江山。追光灯亮起来了,照在了哪里啊?

这个周瑜怎么样啊?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有关周瑜的片段。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称呼:公瑾、周郎

2、婚姻:小乔初嫁了

教师总结:苏轼记周瑜,主要是记起赤壁之战,但在此却插入了XX年前的生活细节,“小乔刚刚出嫁”,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但如果按实际情况选择了“出嫁”这个词语的话,小乔已为老乔,那么便不够美了,而周瑜同样的也在变化,所以美女衬英雄,以“小乔刚出嫁”这点更衬出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足以令人艳羡。艺术嘛,为了表达需要,有时可以虚构的。

3、长相——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4、作战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到这边我们可以看到由“遥想”二字领起的六句,塑造了一个青年将领周瑜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形象。

【苏轼内心】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连的去处。面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且看二人的对比资料,板书如下:

周瑜————苏轼

年龄:34岁 47岁

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壮志未酬

周瑜24岁被授予“建威中郎将”,并娶了江东美女小乔,34岁为孙刘联盟赤壁之战的总指挥,而苏轼呢?

我们所认识的苏轼是很有才华的,诗歌方面与江西诗派的核心人物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人提豪放派必提“苏辛”;书法方面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散文方面又列于“唐宋八大家”。可见他是十分有才华的,但是他的仕途却颇为坎坷。苏东坡来黄州之前,官场受挫,险遭杀头之祸。在文化圈里,也倍受非议与妒忌,他是带着疲惫,满心侥幸而又满心绝望地,伤痕累累地来到黄州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这时的他已47岁,老之将至,却功业无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着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精神矛盾,也难怪苏轼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了。他想到自己年岁已老,却无法如周瑜般建功立业,可以说是壮志未酬,心中涌动的是一种惆怅与失意。

【人生态度】

但作者没有被这种惆怅和失意所困住,他把它消解在了酒当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其实也就是他的一种人生态度。苏轼对比周瑜,这落差是极大的,更增添了他壮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他真的消极吗?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特别想得开,“人生如梦”,人生犹如梦一般,所有风流人物不也都随着大江而东去,洗涤荡尽了吗!那么又何必去执着呢。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他也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了。

因此,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由开始的激昂慷慨,到后来的惆怅失意,最后趋于平静。

【诵读体验】

【归纳总结】

学生参考板书,解决第二个问题:豪放词风的具体体现?

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的人生态度上,通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

这就是苏轼的全词了,上半阙写景,景物烘托出了下半阕的人——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发出了自己壮志难酬之情。

【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

2,预习《定风波》,试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异同。

【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勾画美景——————缅怀古人

乱石穿空雄姿英发

惊涛拍岸羽扇纶巾

卷起千堆雪樯橹灰飞烟灭

周瑜————苏轼

年龄:34岁 47岁

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壮志未酬

【教学反思】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为名家名篇,其成功教法当然很多。但是,观其大略,无外乎朗读、讲解、分析,就词论词。在总结这些教法的得失之后,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重创设情景,意在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氛围中感受苏轼词的豪迈、奔放风格,体会词人壮志满怀却无处可酬的情怀。

随着《三国演义》片头曲的响起,我们很快进入肃穆悲壮的情景氛围中,这为整节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调。接着学生朗诵,而配有音乐的名家朗诵更将那种苍凉悲壮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到这里,我暗自高兴,我已经成功的将学生带入苏词的情景氛围之中了。

可是,由于这节课注重从总体上把握词人的豪迈风格和壮志情怀,使得在一些具体问题的设置上偏难,学生不容易理解苏轼那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一时期中国文人普遍的价值取向;而我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上,急功近利,急于让学生的答案与自己预想的相符,这样使得一些学生本来完全可以自己讨论得出答案的问题,而变成了由我迫不及待地说出,并造成答案模式的固定化、唯一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2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入梦”的思想情绪。

2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难点重点分析]

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入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教学设想]联系余秋雨的《东破突围》,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鉴赏《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文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解、议特点等方法,提高学生宋词阅读鉴赏能力。

安排一教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

介绍余秋雨的《东破突围》,正是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二指导朗读,正音,读出气势。

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1,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大”“淘”---------有气势

淘尽风流人物,解释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

2可怀人物那么多,为什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组讨论

明确:小乔初嫁了---------英雄

雄姿英发-----------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

是个风流人物

3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

明确:景色描写中--------------乱石惊涛浪花

4这个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

明确:气势磅礴

穿空-----------峻伟

卷千堆------------浩大

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

千堆雪比喻巨浪

5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

6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参考: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团练副使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②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④惺惺惜惺惺苏轼:“知音如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7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难以实现

感---------------惆怅失意

8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四总结归纳主旨: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五评价《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

六拓展加深,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阅一些资料,思考比较《水调歌头》和《赤壁怀古》的异同,就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写一篇短评。

[板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赤壁奇景穿山势险峻气势拟人

写景咏赤壁拍巨浪惊险声音对偶夸张

大江气势卷江水汹涌色彩比喻

年轻得意英俊潇洒英雄风采

咏史怀周瑜儒将风度非凡胆略

抒情抒己感慨人生如梦壮志未酬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的】: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设想】:

1、通过诵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

2、注重古典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科学地品评课文,真正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欢乐的人生。

【教学时数】:1课时

【阅读准备】:

一、查资料,了解作者及与作背景,并制成卡片

二、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

三、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

拿出预习卡片,熟悉作者及创作背景;

自由朗读,揣摩作者的情感。

2、运用多媒体播放影片范读

3、学生齐读

4、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所得

说说你对这首词的感受

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词句

5、教师小结

这首词是苏轼游赤壁古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

三、品味赏析

阅读上阕,讨论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

2、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部分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

滚滚东流的长江汹涌奔腾,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

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一声断喝长坂坡上的猛张飞,方天画戟无人能敌的俊吕布,运筹帷幄,世所难当的诸葛亮。

学生自由朗读下阕,思考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调怎样?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

学生思考:对周瑜的追述是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者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

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总结全文

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

基调:昂扬、感奋、豪迈、苍凉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四、拓展延伸,比较提高

1、阅读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风格差异

投影显示《雨霖铃》

教师用俞文豹《吹剑录》中的文字总结:

婉约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扬柳岸,晓风残月”;

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2、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含有消极成分,试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说说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3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

2、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感知苏轼词的风格特点。

2、难点:本词的语言美,思想美和艺术美的统一。

教学时教: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预习反馈。

了解内容:介绍“东破突围”,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资料: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1079年,他突遭逮捕,审讯,这是著名文字狱“乌台诗案”,他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总之,苏轼贬黄州,是因为遭人暗算,不知不觉转入政治斗争漩涡,而不是什么因写诗攻击新法。他这次受打击,心情是复杂的,所以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抒发自己的抱负。

教师课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补充。

二、整体感知,重视朗读

1、指导朗读,疏通文字。

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注意多种形式朗读,指读、范读、齐读等读中引导了解词的大概。

2、读后反馈:词的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

三、精读词句,注重鉴赏,

①思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的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

②思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先写江岸,后写江水。既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又勾勒古战场景象,真可谓是有声有色。

③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④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明确:a、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团练副使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b、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⑤思考: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明确: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插写小乔突出周瑜少年英雄气宇不凡。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四、深入探究,揭示主题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这难道算是消极吗?这其实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所以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想想人生也就犹如一场梦,“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大的困难放到短暂而宝贵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计较什么呢?这就是人生的豁达境界。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的边沿线上,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的时候,苏轼才能真正的体会和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说这就是“消极”,那么,我想说,人生需要这样的消极,建立自己的弹性人生,或许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另一种表现。

五、小结豪放词的特点

特点:豪放派相对婉约派而言。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律严谨,表现婉曲含蓄,就用“婉约”两字来形容它的风格。后来慢慢有了变化,到苏轼笔下,词的题材被大大拓宽了,所谓“以诗入词”,形式上也不再严格遵守腔调韵律,词境更壮阔了,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豪放派词人中,辛弃疾是集大成者。

1、要有壮阔景2、要写英雄事3、要表功业志4、要抒苍凉的情。

六、拓展训练

上网浏览:按学生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上网查找和品读有关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

七、作业布置

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上阕:

所见:大江、故垒所想: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惊涛一时多少豪杰

下阕:

所忆:(周郎)雄姿英发所慨:多情善感

风流潇洒早生华发

才华横溢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4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入梦”的思想情绪。

2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难点重点分析]

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入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教学设想]联系余秋雨的《东破突围》,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鉴赏《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文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解、议特点等方法,提高学生宋词阅读鉴赏能力。

安排一教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

介绍余秋雨的《东破突围》,正是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二指导朗读,正音,读出气势。

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1,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大”“淘”---------有气势

淘尽风流人物,解释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

2可怀人物那么多,为什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组讨论

明确:小乔初嫁了---------英雄

雄姿英发-----------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

是个风流人物

3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

明确:景色描写中--------------乱石惊涛浪花

4这个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

明确:气势磅礴

穿空-----------峻伟

卷千堆------------浩大

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

千堆雪比喻巨浪

5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

6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参考: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团练副使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②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④惺惺惜惺惺苏轼:“知音如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7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难以实现

感---------------惆怅失意

8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四总结归纳主旨: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五评价《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

六拓展加深,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阅一些资料,思考比较《水调歌头》和《赤壁怀古》的异同,就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写一篇短评。

[板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赤壁奇景穿山势险峻气势拟人

写景咏赤壁拍巨浪惊险声音对偶夸张

大江气势卷江水汹涌色彩比喻

年轻得意英俊潇洒英雄风采

咏史怀周瑜儒将风度非凡胆略

抒情抒己感慨人生如梦壮志未酬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的】: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设想】:

1、通过诵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

2、注重古典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科学地品评课文,真正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欢乐的人生。

【教学时数】:1课时

【阅读准备】:

一、查资料,了解作者及与作背景,并制成卡片

二、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

三、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

拿出预习卡片,熟悉作者及创作背景;

自由朗读,揣摩作者的情感。

2、运用多媒体播放影片范读

3、学生齐读

4、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所得

说说你对这首词的感受

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词句

5、教师小结

这首词是苏轼游赤壁古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

三、品味赏析

阅读上阕,讨论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

2、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部分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

滚滚东流的长江汹涌奔腾,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

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一声断喝长坂坡上的猛张飞,方天画戟无人能敌的俊吕布,运筹帷幄,世所难当的诸葛亮。

学生自由朗读下阕,思考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调怎样?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

学生思考:对周瑜的追述是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者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

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总结全文

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

基调:昂扬、感奋、豪迈、苍凉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四、拓展延伸,比较提高

1、阅读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风格差异

投影显示《雨霖铃》

教师用俞文豹《吹剑录》中的文字总结:

婉约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扬柳岸,晓风残月”;

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2、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含有消极成分,试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说说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教学目的:

1、进一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

教学设想

1、注意诵读,从自由读到范读,再齐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激愤沉郁的豪放词风。

2、注意比较,比较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1、检查背诵

2、指名学生回答:作者在词中描写赤壁景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赤壁之景,显得雄伟惊骇,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衬托了英雄人物。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的周瑜相比,东坡自然会发限的感慨,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学课文,完成

学生查找资料,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

学生自读课文

听录音,注意范读的语气和感情

齐读课文,感受文章

2、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p<&nbsp;p>

上阕:歌颂迨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四、品味鉴赏

1、要求学生找出词中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

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今者对照,不堪回首

元嘉草草,封猩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凭谁问,廉颇老矣:自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2、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对比,并体会其作用

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五、拓展延伸

《念奴•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

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把古喻今

2、不同点:《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议论能上以形而上的层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5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响水县运河中学任金贵

【教学目的】: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设想】:

1、通过诵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

2、注重古典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科学地品评课文,真正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欢乐的人生。

【教学时数】:1课时

【阅读准备】:

一、查资料,了解作者及与作背景,并制成卡片

二、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

三、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

拿出预习卡片,熟悉作者及创作背景;

自由朗读,揣摩作者的情感。

2、运用多媒体播放影片范读

3、学生齐读

4、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所得

说说你对这首词的感受

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词句

5、教师小结

这首词是苏轼游赤壁古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

三、品味赏析

阅读上阕,讨论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

2、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部分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

滚滚东流的长江汹涌奔腾,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

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一声断喝长坂坡上的猛张飞,方天画戟无人能敌的俊吕布,运筹帷幄,世所难当的诸葛亮。

学生自由朗读下阕,思考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调怎样?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

学生思考:对周瑜的追述是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者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

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总结全文

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

基调:昂扬、感奋、豪迈、苍凉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四、拓展延伸,比较提高

1、阅读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风格差异

投影显示《雨霖铃》

教师用俞文豹《吹剑录》中的文字总结:

婉约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扬柳岸,晓风残月”;

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2、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含有消极成分,试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说说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教学目的:

1、进一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

教学设想

1、注意诵读,从自由读到范读,再齐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激愤沉郁的豪放词风。

2、注意比较,比较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1、检查背诵

2、指名学生回答:作者在词中描写赤壁景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赤壁之景,显得雄伟惊骇,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衬托了英雄人物。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的周瑜相比,东坡自然会发限的感慨,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学课文,完成

学生查找资料,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

学生自读课文

听录音,注意范读的语气和感情

齐读课文,感受文章

2、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上阕:歌颂迨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四、品味鉴赏

1、要求学生找出词中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

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今者对照,不堪回首

元嘉草草,封猩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凭谁问,廉颇老矣:自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2、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对比,并体会其作用

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五、拓展延伸

《念奴·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

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把古喻今

2、不同点:《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议论能上以形而上的层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入梦”的思想情绪。

2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难点重点分析]

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入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教学设想]联系余秋雨的《东破突围》,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鉴赏《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文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解、议特点等方法,提高学生宋词阅读鉴赏能力。

安排一教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

介绍余秋雨的《东破突围》,正是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二指导朗读,正音,读出气势。

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1,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大”“淘”---------有气势

淘尽风流人物,解释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

2可怀人物那么多,为什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组讨论

明确:小乔初嫁了---------英雄

雄姿英发-----------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

是个风流人物

3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

明确:景色描写中--------------乱石惊涛浪花

4这个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

明确:气势磅礴

穿空-----------峻伟

卷千堆------------浩大

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

千堆雪比喻巨浪

5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

6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参考: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团练副使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②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④惺惺惜惺惺苏轼:“知音如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7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难以实现

感---------------惆怅失意

8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四总结归纳主旨: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五评价《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

六拓展加深,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阅一些资料,思考比较《水调歌头》和《赤壁怀古》的异同,就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写一篇短评。

[板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赤壁奇景穿山势险峻气势拟人

写景咏赤壁拍巨浪惊险声音对偶夸张

大江气势卷江水汹涌色彩比喻

年轻得意英俊潇洒英雄风采

咏史怀周瑜儒将风度非凡胆略

抒情抒己感慨人生如梦壮志未酬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的】: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设想】:

1、通过诵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

2、注重古典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科学地品评课文,真正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欢乐的人生。

【教学时数】:1课时

【阅读准备】:

一、查资料,了解作者及与作背景,并制成卡片

二、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

三、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

拿出预习卡片,熟悉作者及创作背景;

自由朗读,揣摩作者的情感。

2、运用多媒体播放影片范读

3、学生齐读

4、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所得

说说你对这首词的感受

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词句

5、教师小结

这首词是苏轼游赤壁古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

三、品味赏析

阅读上阕,讨论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

2、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部分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

滚滚东流的长江汹涌奔腾,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

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一声断喝长坂坡上的猛张飞,方天画戟无人能敌的俊吕布,运筹帷幄,世所难当的诸葛亮。

学生自由朗读下阕,思考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调怎样?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

学生思考:对周瑜的追述是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者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

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总结全文

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

基调:昂扬、感奋、豪迈、苍凉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四、拓展延伸,比较提高

1、阅读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风格差异

投影显示《雨霖铃》

教师用俞文豹《吹剑录》中的文字总结:

婉约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扬柳岸,晓风残月”;

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2、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含有消极成分,试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说说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教学目的:

1、进一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

教学设想

1、注意诵读,从自由读到范读,再齐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激愤沉郁的豪放词风。

2、注意比较,比较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1、检查背诵

2、指名学生回答:作者在词中描写赤壁景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赤壁之景,显得雄伟惊骇,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衬托了英雄人物。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的周瑜相比,东坡自然会发限的感慨,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学课文,完成

学生查找资料,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

学生自读课文

听录音,注意范读的语气和感情

齐读课文,感受文章

2、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上阕:歌颂迨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四、品味鉴赏

1、要求学生找出词中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

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今者对照,不堪回首

元嘉草草,封猩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凭谁问,廉颇老矣:自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2、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对比,并体会其作用

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五、拓展延伸

《念奴•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

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把古喻今

2、不同点:《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议论能上以形而上的层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苏东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词的特点;

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理解苏东坡的情感矛盾。

课型: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常规演讲

导入:

我们星期天到长江去采风,大家都写了不少作文,谁愿意交流?

面对浩瀚长江,苏轼和我们一样感慨万千。

尽管地点不同,但我们和大文豪还是有不少共同的情愫。接下来请大家一边阅读苏轼的《赤壁怀古》,一边拿自己的作文与之比较,看看有什么收获。

我们还是老规矩,按学习小组先小范围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分组讨论

写景

哪几句好?

我们比较一下自己的作文是如何写景的,看课文写景好在哪?

再看几句同样写水的诗句。

学生讨论3。

写人

文中怀古的对象?

怎么写的?

这是一个什么形象?

我们应该如何把人写好?

解答问题a:作者为什么先写“小乔”?

人生得意2、裙带关系3、和自己对比)

伤今

谁来介绍苏轼的生平?

填表:

项目

年龄

婚姻

外貌

职位

际遇

基调

周瑜

24岁

幸福美满

英俊儒雅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得意

苏轼

47岁

屡遭不幸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未就

感伤

文章写出内涵需要注意?

解决问题bc等并小结全课。

评价----常州市教研室/蒋家义老师

本课创意很好,敢于将古代诗歌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在一起,从学校实际出发,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全课以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理念,气氛活跃、融洽。提供了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又一思路。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8

本文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说课稿:《念奴娇赤壁怀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史上无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性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迈。所以要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

教学目标:

依此学情,根据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①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的创作风格及豪放词的特点

②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提高鉴赏宋词的能力

③德育目标: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

④方法目标:诵读法;讲授法,不断启发学生从而把握全词意境;讨论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现有的困难以及学习上的心理特征,从而针对性的确立学习的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苏轼的豪放词风和情与景的自然结合,难点是体会作者深刻含蓄的情感。

教学方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是本课的关键。(1)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史上无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性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迈。(2)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3)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加大课堂信息量,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变迁,同时加大随堂训练的容量,以适应高考的分量。

学法指导:

教是为了不教,学法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⑴指导学生自主学习。⑵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最大限度的使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讨论,发现学生独特的个性,创造性的思维。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养成质疑探究的习惯。⑷“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指点学生拓展延伸,课外阅读名人名篇,强化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为高考作好准备。

上片以讲授为主;下片以讨论为主.

导语设计:三国是个充满魅力的时代,其中赤壁之战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势,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时光如水,斯人已矣,但每一个为这一战所激动着的人来到赤壁,当年的冲天火光、震天喊杀声仿佛又能萦绕于脑海。赤壁之战后八百多年,一位伟大的天才人物来到赤壁,写下了一篇和赤壁之战一样流传千古的伟大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为伟大的天才人物就是苏轼。

示范朗读:激情充满壮志豪情

检查自主学习的效果:熟悉课文内容以后,指导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查阅资料,由学生口头介绍作者;在个性化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筛选有效信息,理清思路,概括精要,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与高考接轨。(多媒体显示:字词积累,随堂训练。)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一是把握对字词的赏析;二是把握意境,尽可能地再现当时

情景;三是对一些艺术手法赏析穿插其中;四是由于诗词跳跃性大,而我们的学生史学知识欠缺,所以我在讲述时补充了一些史学知识,这似乎把语文课讲成了历史,也不知得当与否,算是一种尝试,还望各位前辈提出批评意见。至于延伸比较部分,以柳词和苏词为例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词风,是为了把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差异上升到理性,使这种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板书设计: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用多媒体显示如下板书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上阕赤壁奇景波涛汹涌山势险峻

下阕怀周瑜儒将风度非凡胆略

抒己感慨人生如梦壮志未酬

要先给学生方法: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

拓展延伸:柳词和苏词为例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词风,是为了把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差异上升到理性,使这种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全文总结:江月是永恒的,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中人只是沧海一粟,人生如此短暂,又何苦让种种“闲愁”萦回我心呢?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的诗人浮现在我们眼前,在他的自解自慰中仍有一腔豪迈之情。

迁移应用:学以至用。让学生了解苏轼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

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教学效果预测:

总之,在新课标教育理念下,从以下几点可见这堂课的效果①没有将文质兼美的散文肢解成几大块,维护了散文的整体美。②突出了新课标以“学”为主,而不是传统的以“教”为主,从复述故事到板书设计,从质疑到评价,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③使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终身教育的需要。④提升了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能力。⑤使学生树立了“以人为本”、“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观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9

课的地位:第三册语文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风格流派、文体;名句填空;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的理解;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中第二单元的宋词,通过学习本课,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提高鉴赏宋词的能力。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无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性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迈。所以要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

教学目标:依此学情,根据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①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的创作风格及豪放词的特点

②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提高鉴赏宋词的能力

③德育目标: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

④方法目标:诵读法;讲授法,不断启发学生从而把握全词意境;讨论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现有的困难以及学习上的心理特征,从而针对性的确立学习的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苏轼的豪放词风和情与景的自然结合,难点是体会作者深刻含蓄的情感。

教学方法:如何突破重难点是本课的关键。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无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性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迈。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加大课堂信息量,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变迁,同时加大随堂训练的容量,以适应高考的分量。

学法指导:教是为了不教,学法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⑴指导学生自主学习。⑵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限度的使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讨论,发现学生独特的个性,创造性的思维。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养成质疑探究的习惯。⑷“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指点学生拓展延伸,课外阅读名人名篇,强化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为高考作好准备。

教学过程:上片以讲授为主;下片以讨论为主.

导语设计:三国是个充满魅力的时代,其中赤壁之战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势,而且是中国历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时光如水,斯人已矣,但每一个为这一战所激动着的人来到赤壁,当年的冲天火光、震天喊杀声仿佛又能萦绕于脑海。赤壁之战后八百多年,一位伟大的天才人物来到赤壁,写下了一篇和赤壁之战一样流传千古的伟大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为伟大的天才人物就是苏轼。

示范朗读:激情充满壮志豪情

检查自主学习的效果:熟悉课文内容以后,指导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查阅资料,由学生口头介绍作者;在个性化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筛选有效信息,理清思路,概括精要,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与高考接轨。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一是把握对字词的赏析;二是把握意境,尽可能地再现当时 

情景;三是对一些艺术手法赏析穿插其中;四是由于诗词跳跃性大,而我们的学生史学知识欠缺,所以我在讲述时补充了一些史学知识,这似乎把语文课讲成了历史,也不知得当与否,算是一种尝试,还望各位前辈提出批评意见。至于延伸比较部分,以柳词和苏词为例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词风,是为了把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差异上升到理性,使这种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板书设计: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用多媒体显示如下板书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上阕赤壁奇景波涛汹涌山势险峻

下阕怀周瑜儒将风度非凡胆略

抒己感慨人生如梦壮志未酬

要先给学生方法: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

拓展延伸:柳词和苏词为例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词风,是为了把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差异上升到理性,使这种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全文总结:江月是永恒的,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中人只是沧海一粟,人生如此短暂,又何苦让种种“闲愁”萦回我心呢?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的诗人浮现在我们眼前,在他的自解自慰中仍有一腔豪迈之情。

迁移应用:学以至用。让学生了解苏轼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教学效果预测:总之,在新课标教育理念下,从以下几点可见这堂课的效果①没有将文质兼美的散文肢解成几大块,维护了散文的整体美。②突出了新课标以“学”为主,而不是传统的以“教”为主,从复述故事到板书设计,从质疑到评价,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③使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终身教育的需要。④提升了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能力。⑤使学生树立了“以人为本”、“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观。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0

一、根据大纲要求和课文内容,定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大纲要求: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趣味,丰富个人感情世界,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本文是作者中年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所作。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四篇有名的文章:前、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及本文赤壁怀古。

本词上片描绘眼前壮丽的长江景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短短的13个字,使人的视听受到强烈的震撼,仿佛使人回到三国时期的战乱纷争的年代。

面对此景,在词的下片中,作者很自然的发怀古之幽思,赤壁之战的英雄们出现在作者的脑海里。作者没有写刘备,是因为刘备太严肃,年纪也不少了;作者没有写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太完美了,完美得叫人无法望其项背,况且诸葛亮没有英雄美人的故事。此外,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性结局,既不符合前面的雄壮的景物描写的特征,其伤感与悲凉也会超越后文的“一尊还酹江月”。作者只看好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寥寥13个字,写出了一个风流潇洒、指挥若定的儒将形象。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明显,它可以很自然的使读者联想到作者自己,壮志未酬,贬官黄州,两鬓发白,无所建树,不免悲从中来,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这是壮志难酬的感慨,这是悲壮苍凉的无奈。这种情感千百年来之所以能够震撼每一个读者的心灵,除了这种情感本身的普遍性之外,还与这种情感在本词中得以充分表达有关。

这种情感依靠什么得以充分传达出来的呢?

一是借长江之景抒情,借壮阔之景抒悲壮之怀;二是借英雄周瑜反衬,形成强烈反差,情感得以自然而然地流露。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学些什么呢?根据大纲要求和课文内容,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为:

1.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2.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确立重点为: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2.用典的贴切自然

确定难点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有人说“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其实不然。

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二、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确定教学过程和教法、学法

(一)教学过程引入由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引入

疏通文义1、教师范读课文,正音

2、学生翻译课文,正义(有省略)

写景赤壁景物1、指导学生描绘出赤壁之景:绘声绘色

2、指导学生概括出景物特点:壮阔宏大

3、比较一:为什么不写长江平静之景?明确写景的作用

咏史英雄周瑜1、周瑜形象的特点?风流儒雅,少年得志

2、比较二:把周瑜换成孙权或诸葛亮好不好?理解写周瑜形象的作用,体会用典的贴切

抒怀作者苏轼1、“人生如梦”的感叹是否消极?与前面的壮阔之景和英雄周瑜是否协调?

2、比较三:将本文与陆游的《诉衷情》、辛弃疾的《破阵子》比较,体会这种情感的复杂性。

3、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并适时进行情感和思想教育

归纳总结教师设问:本文是怎样将写景—咏史—抒怀三者完美统一的?由学生来回答,并总结出鉴赏诗歌的两个要点,并板书背诵全词自由背后,再个人有感情的诵背

布置作业将本词与其他“赤壁诗”作比较

(二)教法和学法诗词的鉴赏离不开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发现异同,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孰优孰劣。所以在教法和学法上主要运用比较法,辅之以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等等。

1.在分析景物描写时,设问:长江有汹涌的时候,也有平静的时候,作者为什么写长江壮阔之景,而不写长江平静之景?通过比较,得出景物特点及写景的目的。

2.在分析咏史用典时,设问:赤壁之战中的英雄很多,如孙权、诸葛亮、刘备等等,作者为什么只写到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用典的自然贴切。

3.在分析情感的抒发时,在提出“人生如梦”是否消极颓废的问题后,引导学生将陆游的《诉衷情》、辛弃疾的《破阵子》与本词进行比较,目的是为了深入理解本词情感的复杂性。

一、导入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我想问问同学们是如何面对挫折、化解生活中的难题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可能有发泄、倾诉等几种方式。)林语堂曾经说苏轼是“秉性难移的乐天派”,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苏轼的一首词,看看东坡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他曲折的仕途生活的。

(板书课题、作者)

二、学生齐读整首词,初步把握词作内容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三、解读文本1、小序

引导学生分析小序的作用明确:小序点明了时间、地点、天气、人物、缘由

(1)时间: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个春天。

(2)地点:沙湖道中谪居黄州的背景:(学生先讲,教师总结)王安石变法时,苏轼因不满新法中某些政策及其执行中的流弊,写过一些批评和讽刺性的诗文,被有些人将他以“谤讪新政”之罪弹劾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结果20多人受到牵连,苏轼差点被杀,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在那里偏居荒野,躬耕自乐。1082年的春天,诗人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沙湖购买田地。

(3)天气:雨,晴。(4)人物:雨具,同行,余

雨具,借代,拿这雨伞的仆人。狼狈,进退都感到困难。独,风雨无惧,特立独行。

(5)故,交代写作缘由。

2、学习词的主体部分(1)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翻译为先”的原则)

(2)引导学生思考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鉴赏诗歌“立足文本”的原则)

问:读完这首词,哪些词语或句子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