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

时间:2023-07-20 20:38:33 作者:教学文档 字数:92222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环境保护,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环境保护吧。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篇1

教学过程:

事先安排学生搜集资料

导入:课上教师首先介绍全球当前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思考并讨论:1.全球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2.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和根源是什么?3.产生这些环境问题导致的结果是什么?4.面对这些问题该怎么办?

分组发言:向全班介绍本组的收集结果。

讲述与讨论:理解可持续发展是人粪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讨论

①将全班以4~5人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

②讨论以下问题:环境问题的由来和产生的根源;环境保护的措施和途径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现有的发展模式,将会产生什么结局;人类发展模式的思考。

提问并总结

①每组选举一名代表做本组讨论的总结发言;

②各组学员可就每一专题提问,由这一专题所在组的学员回答他们的讨论结果。

讲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与由来  

可持续性的思想和概念源远流长,不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各国都保持有传统的“永续利用”思想的历史。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源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逐步认识和热切关注。其产生的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环境破坏的苦果。悲观主义者描绘了世界末日的景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几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关于“增长的极限”的讨论。

伴随着人们对公平作为社会发展目标的认识的加深,以及范围更广的、影响更深的、解决更难的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开始被认识,可持续发展思想在80年代逐步形成。

人们承认面临的严重危机,但可以通过寻求新的发展道路来解决。1980年3月5日,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需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持续发展。”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该委员会把长达4年研究、经过充分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交给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模式。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又通过了由各国首脑签署的《21世纪议程》,正式确认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小结:分组小结如何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全班交流:

形成班约的形式,约束每一个人。

环境保护篇2

课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调查、查找资料和研究的内容

帮助班级学生组建九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研究性学习课和双休日,按以下内容分配不同的任务,开展活动。

1、调查内容:

在自己家庭的生活区,通过走访和调查了解生产和生活对环境的依赖和影响。

调查本市一家有影响的高能耗企业,了解对大气保护的措施。

走访当地政府部门,收集行政机关对大气环境的监测情况。

2、查找资料:

通过因特网或学校图书馆,了解当今世界对大气环保的研究和治理情况。

总结大气污染的种类。

现阶段我国空气污染物的主要原因。

3、研究内容:

化石燃料与人类进步的关系。

我国治理“酸雨”应首先采取什么措施。

展望新能源。

二、课堂教学过程

1、研究性学习小组汇报

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发表课前对环境保护有关的调查、收集资料和研究的有关小结报告。

2、总结环境污染的种类

通过学生各组的发言,总结环境污染的种类。

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气物污染、放射性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

3、大气污染情况分析

我国是以燃煤为主的国家,粉尘、二氧化硫(so2)、氮的氧化物(nox)成为我国大气的首要污染物。如1998年全国烟尘排放量达1452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090万吨。我国酸雨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硫。

光化学烟雾也经常有报道。

全球现大气异常现象如气候变暖、破坏臭氧层等,被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学者所重视。

4、酸雨形成的原因

讨论之后,教师总结。

教师提供环保素材的有关信息。

图片

录象:有关酸雨的几段录像。

5、治理大气污染的方法

研究性学习小组提供方法。

全体学生评价。

教师评价。

参考方法:

提高燃料标准。

开发新能源。

研究煤和燃油的脱硫和脱氮技术。

推广天然气,减少煤炭和燃油的使用。

加大治理污染企业,如对环保增加投入和搬迁的力度。

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完善环境保护的有关政策。

鼓励低耗产品和环保产品的开发。

三、课堂教学总体评价。

1、对教学内容评价。

2、对学生课堂及课前的活动评价。

3、教师自我评价。

教案点评:

环境问题由来已久,如今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问题。本节课在教学中结合常见的污染问题,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安排学生在课前调查、收集并就所得信息进行研讨,从而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种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科研、实践、协作等多种能力。

环境保护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大气污染的种类。

2.了解水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水污染的种类。

3.了解土壤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土壤污染的种类。

能力目标: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调查及查阅有关保护环境的资料,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懂得人类与环境、化学与环境科学的关系,领悟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污染的措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阅读教材,师生一起讨论。

一、人类生存环境的构成

人类生存的环境主要由大气、土地、水、矿产、森林、生物、生活居住区,风景游览区等诸多要素构成。

二、环境污染的分类

1.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2.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3.按造成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能源污染。

《考试说明》在总体测试目标中指出:“考试还应力图反映出考生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和生产中各类有关的化学问题。”这就要求同学们能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我们主要从大气、水、土壤三方面分析我们周围的环境问题。

三、大气污染

同学们阅读P139至P140页,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

1.大气污染的含义

当大气中某些有毒、在害物质的指标超过正常值或大气的自净能力时,就发生了大气污染。

把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写在卡片上。

2.大气污染物主要有:①漂浮颗粒物;②硫的化合物;③氮的化合物;④碳的氧化物;⑤碳氢化合物;⑥含卤素的化合物;⑦放射性物质;⑧……

将大气污染的产生原因写在卡片上。

3.大气污染的形成

①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有害烟尘、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中;

②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使用矿石燃料的动力机械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尘;

4.大气污染的危害

①有毒氧化物、烟尘等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动物的生长。

②硫的化合物、氮的氧化物等还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严重时会导致植物的枯萎死亡,这些氧化物还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并且空气中的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③对金属、矿石及其制品有腐蚀性的物质,会损害建筑和某些雕像;

④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改变世界的气候,引起多种自然灾害大区域频发;

⑤氟氢烃类物质的排放会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使人类及动物遭受紫外线的伤害。

征对大气污染的类型和原因,请提出治理方案。

5.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案

人必须依靠呼吸新鲜空气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呼吸20000次,平均吸放15kg空气,其质量大约相当于每天所需食物及饮水质量的10倍。有报导指出,人可以几天不喝水,不吃东西,但不能几分钟不呼吸。

大气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也有少量通过接触和刺激体表进入人体。人体吸入的空气经过鼻腔、咽部、喉头、气管、支气管后进入肺泡,并在肺泡上进行气体交换。当血液通过肺泡毛细管时,放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气。含氧的血液被输送到人体各部分,供人体组织和细胞新陈代谢用。如果生活在烟雾迷漫的环境中,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就会溶于体液或沉积有肺泡上,轻者会使上呼吸道受到刺激而有不适感,重者会引起疾病,使呼吸道和肺功能损害,引起病变。

大气污染的防治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首先要改变能源结构,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的问题。再是运用防治大气污染的技术治理大气污染,适当扩大城市、城镇绿化面积,植树造林,充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还要制订大气质量标准,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和预报,为大气污染的治理提供可靠的参数。

介绍大气污染的危害:

作业:P143一

P144二、三、四

第二课时

课本中的角色扮演。

小结:

四、水污染

1.水污染的含义

使水和水体的物质、化学性质发生变化或使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使用价值的现象叫做水污染。

2.水污染的来源

①工业污水的排放;②生活污水的排放;③垃圾液的渗漏;④化肥、农药、合成洗涤剂的滥用。

3.水污染的危害

水污染对渔业等水产业、工业、农业、畜牧业和人类的身体健康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危害。

4.水污染的治理

对水污染的治理,要采取污水先净化后排放,以有机肥代替化肥,不使用含磷洗涤剂、注意农药的使用等措施。

五、土壤污染

1.土壤污染的含义

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中的化学反应,以及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能分解某些污染物,因此,土壤对污染物具有净化能力。土壤中污染物的积累和净化是同时进行的。如果进入土壤的污染物的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净化能力,就会引起土壤质量下降,这种现象叫做土壤污染。

2.土壤污染的来源

①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的污染及危害

②垃圾及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及其危害

固体废弃物以日晒雨淋,它们的渗出液中所含有毒物质渗入土壤后,会改变土壤结构,影响其中微生物的活动。

③化肥、农药的污染及危害

的废水污染海域后所造成的结果。[资料5]“痛痛病”继水俣病之后,日本又发现了一种怪病。患病初期,患者只是感到腰部和手足等处关节疼痛,后来又发展为神经痛、及至骨骼软化、萎缩、自然骨折、在剧痛难忍中丧生。对死者进行尸体解剖发现,他们全身多处骨折,有的竟达到73处,身高也缩短了几十厘米。这种病因不明的疾患,就被称为“痛痛病”。经过调查,痛痛病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下游镉污染地区,病因就是当地居民长期饮用被镉金属污染的河水和食用此水灌溉的含镉稻米。这些镉是从哪里来的?原来,日本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神通川上游开设了炼锌厂,炼锌厂经年累月向神通川排放废水,其中含有大量镉离子,于是镉便由食物链进入人体,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后便引发了痛痛病。痛痛病事件从1955年一直延续到70年代。据统计,1963年至1979年共有患者130人,其中81人真的痛死了。[资料6]拿破仑之死和自贡恐龙绝灭之谜不可一世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君主拿破仑于1821年在圣赫勒拿岛死去。拿破仑究竟死于何人之手?100多年来一直是个谜。随着科技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用重要的环境污染“监测器”——头发,分段分析其微量元素的浓度,以了解各时期内微量元素的摄入情况。结果发现拿破仑的头发里砷的含量比正常人高出40倍,而圣赫勒拿岛上的食用水中含有较多的砷。历史之谜终于揭开,叱咤风云的拿破仑,死于慢性砷中毒。无独有偶,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研究国内外罕见的十分壮观的我国四川省自贡市恐龙遗址时,发现这里大量石化了的恐龙骨骼与残骸重重堆积的奇异景象竟同样是由微量元素砷所造成的。地质学家通过多年研究,发现自贡恐龙骨骼中砷的含量达100~300mg/kg,比一般动物骨骼高出数百倍至数千倍,对此地岩中残存的碳化植物的碎片进行化学分析后,发现当时植物中砷的含量高达100~1000mg/kg。正是自贡当年格外丰盛的水草和参天大树,使云集在这里的众多恐龙发生积累性的慢性食物中毒而大批死亡以致绝灭。盛极一时的大恐龙,断送在元素砷之手。[资料7]女儿国之谜《西游记》中描写了唐僧一行西去取经路过女儿国的故事。众人不相信真有其事,如果真如此,那么怎能繁衍后代?岂不是种族灭绝,国之不存了吗?曾在广东某一山区的村寨里,数年前连续出生的尽是女孩,人们急了,照此下去,这个地区岂不也变成女儿国了吗?有的人求神拜佛,也无济于事。有位风水先生开言道:“地质队在后龙山寻矿,把龙脉破坏了,这是坏了风水的报应啊!”于是,迷信的村民,千方百计找到了原来在此地探矿的地质队,闹着要他们赔“风水”。地质队又回到了这个山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在探矿的时候,钻机把地下含铍的泉水引了出来,扩散了铍的污染,使饮用水的铍含量大为升高,长时间饮用这种水,而导致了生女不生男。后经治理,情况得到好转,在“女儿国”里又生出男孩了。[资料8]“赤潮”与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是一种危害巨大的自然灾害,它会造成水质恶化和鱼类的大量死亡。20世纪以来,赤潮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日本的濑户内海是赤潮的高发区,仅1976年就发生了326次之多。我国近来也时有发生,其中以1989年黄骅海域赤潮事件最大,损失最重(达3亿元人民币)。1998年春天,又一股来势汹涌的赤潮横扫了香港海和广东珠江口一带海域。赤潮过处,海水泛红,腥臭难闻,水中鱼类等动物大量死亡。当地的各类养殖场损失惨重。据《经济日报》1998年5月3日报道,此次赤潮事件,香港渔民损失近1亿港元;大陆珍贵养殖鱼类死亡逾300吨,损失超过4000万元。一时间,各新闻媒体炒作纷纷,人们不禁要问,何为“赤潮”?它是如何发生的?赤潮的发生机理至今尚无定论。一般认为,适度的水温、盐分、营养盐、促生质(促进藻类生长的物质)等各种因素都是赤潮生物的增殖因子。而水体富营养化亦即含氮磷营养盐的富集是赤潮发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水体富营养化并非新生事件,自然界一直都存在这一现象。所谓沧海变桑田,部分原因就在于水体富营养化。它使湖泊等先变为沼泽,最后变为草原和森林,但这是一个成千上万年的过程。如今人类的活动使之变得异常剧烈。大量含氮、磷肥料的生产和使用、食品加工、畜产品加工等工业废水和大量城市生活污水特别是含磷洗涤剂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准即行排放,成为当今水体富营养化过程的重要物质来源。水体中过量的磷、氮营养盐,成为水中微生物和藻类的营养,使得蓝、绿藻和红藻迅速生长,急剧繁殖。它们的繁殖、生长、腐败,引起水中氧气大量减少,导致鱼虾等水生生物大量窒息死亡。某些藻类甚至还会释放出一些有毒物质使鱼类中毒死亡。此外,由于死亡藻类分解时会放出一些ch4、bs等气体,使海水变得腥臭难闻,水质恶化。这种由于水体中植物营养物质过多蓄积而引起的污染,叫做水体的“富营养化”。这种现象在海湾出现叫做“赤潮”,如果是发生在淡水中,又叫做“水华”。因此,水体富营养化是赤潮(或水华)的先兆,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这时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合成洗涤剂,它由表面活性剂、增净剂等组成。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中存留时间较长,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对水生生物有毒性,能造成鱼类畸形。增净剂如磷酸盐,可使水体富营养化。那么,如何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呢?最有效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把含大量氮磷元素的废水堵截在进入天然水体之前。例如,禁止含磷洗涤剂的生产和使用,对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往污水中加入ca(oh)2和al2(so4)3等沉淀剂除去磷等等。[资料9]居室污染与防护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家庭居室、办公场所、商店宾馆、车辆飞机)度过的。人们已从室内空气中鉴定出300多种挥发性化学物质。尽管其含量一般仅在mg/kg或ug/kg级水平,甚至更低,而且由于人们长时间滞留于室内,其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医学研究表明,由上述原因造成的室内化学污染是呼吸道、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重要诱因。

1.建筑装璜装饰材料污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新型建筑装璜装饰材料进入了家庭,成为新的化学污染源。家具、墙纸、天花板、化纤地毯、塑料地板、隔热材料等中所含的甲醛在长期持续缓慢地释放出来。各种树脂、油漆、乳胶、涂料、粘合剂等也大量释放出甲醛。塑料制品受热潮解时容易发生变性释放出甲醛。调查发现,装饰程度较高的居室中,甲醛浓度竟为室外的46倍。甲醛为细胞原浆毒,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组织蛋白的凝固坏死,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动物试验证明甲醛是致肺癌物。室内含量达30mg/m3时可当即致死。因此,研制新一代环保型装璜装饰材料,实现装璜的环保化、绿色化,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控制甲醛污染的有效方法是关闭门窗,在室温27℃以氨水熏蒸几个小时。装修中使用的各种溶剂、粘合剂可造成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等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油漆中用做稀释剂的香蕉水,含苯或甲苯达50%~55%,其毒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神经系统的先兴奋后抑制作用,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中毒后出现头痛头晕、心动过速,重者出现意识障碍、抽搐,可发生脑水肿、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2.厨卫污染

炊事燃烧、分散取暧是居室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各种燃料(煤、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木材、纸张等,在供氧不足下不完全燃烧,生成大量多环芳烃(pah)。在400℃~800℃下芳香烃逐渐聚合或环化生成的苯并[a]芘是强致癌物。so2、酚等促进致癌物与苯并[a]芘等联合作用,使肺癌死亡率逐渐上升。家用炉具排放的烟气中苯并[a]芘可达1000μg/m3。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煎、炒、烤、烘等高温烹调加工中,烹调油在270℃高温下分解,其烟雾中含有多环芳烃苯并[a]芘、苯并蒽,而食用油与鱼、肉等食品一起在高温下能生成烃类、醛类、羧酸、杂环胺等200多种物质,其遗传毒性远大于苯并[a]芘。香肠、熏鱼、烤牛肉、烤焦的鱼皮以及直接在火上烤的牛排中,苯并[a]芘的含量分别高达1.0~10.5μg/kg。而爱吃烟熏食物的冰岛人的胃癌发生率很高。故应改革炉灶,使用脱排油烟机,注意通风、消烟、除尘,减少高温烹调,提倡烹饪电气化。

卫生间、下水道散发的气体中含有bs、甲硫醇、甲硫二醇、乙胺、吲哚等,有毒性,会引起呕吐、降低食欲。空气中bs含量为30~40mg/m3时即会引起眼睛及呼吸道症状。而若在低浓度下长时间接触,也会发生慢性中毒反应,头痛、眩晕、记忆力和免疫功能下降。吸烟与肺癌的增长呈正相关。香烟烟雾中含有相当数量的多种pah、氮氧化物、正尼古丁、假木贼碱以及as、ni、cr等多种致癌物和co、hcn等多种有害物。用gc/ms分析烟草焦油中的pah有150多种,其中致癌的有10多种。每100支烟中含苯并[a]芘3.0μg~4.0μg,二苯并[a,j]蒽0.4μg,苯并[b]荧蒽0.3μg,苯并[j]荧蒽0.6μg。吸烟有害健康,被动吸烟者同样受到严重威胁。

3.化妆品污染

美容热使形形色色的化妆品涌入家庭。专家告诫,应慎用各种化妆品。临床发现,使用化妆品引起皮炎患者增多。化妆品中的色素、香料、表面活性剂、防腐剂、漂白剂、避光剂等都可导致接触性皮炎。香水、防晒剂、染发剂中含的对苯二胺,口红中含的二溴和四溴荧光素都具有变应原性质,可引起皮肤红肿、搔痒,发生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胭脂、眉笔的笔芯亦含有变应原,可引起眼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使用含雌激素的化妆品能引起儿童性早熟发育症状。洗发香波中含的苯酚有毒性。其口服致死量为2g~15g。若苯酚通过皮肤大面积吸收进入体内,对内脏、肾功能和神经系统有广泛的破坏作用,严重者1小时内可死亡。洗发水含苯胺类化合物,溅入眼内,2天内眼球表面就出现广泛损伤,并能渗入晶体引起白内障。苯胺毒性很高,它通过肺呼吸、口服和皮肤接触进入体内。含氢醌的皮肤漂白剂、含巯基醋酸的冷烫剂、含硫化物的脱毛剂以及指甲化妆品常可引起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国家规定祛斑霜的含汞量应低于百万分之一,但有些祛斑霜含汞量竟高达2%。长期使用后导致发汞、尿汞含量增高,引起慢性汞中毒。有些化妆品含有四氧化三铅(俗称丹红)或碱式碳酸铅(俗称铅白),进入人体或呼吸道易引起铅中毒。因此从医学的角度来看,不化妆、不染发、慎用化妆品、崇尚自然美,是现代女性最佳的养生之道。

4.日用化学品污染

家庭中广泛使用着各种日用化学品。美国环保局宣称,从油漆到洗涤剂,家家都有有毒化合物。各种家用除虫剂、消毒剂、洗涤剂、衣服干洗剂、空气清新剂、家具擦光剂、擦玻璃剂,它们是有用的,但同时也在散发出有毒气体。一些日用化学品含有挥发性溶剂,如汽油,长期使用有诱发心脏病的危险。毒性很高的苯胺有少量用于生产家用化学品、涂料、光漆、染料、抗氧化剂、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家用杀虫剂如萘(卫生球的主要成分)若误服、皮肤沾染或吸入高浓度蒸气均可损害肝、肾。广泛用做溶剂、灭火剂、干洗剂的ccl4,用做去油剂、干洗剂的ch3ccl3,用做致冷剂、发泡剂的chf2cl等是主要的氯代烃污染源。在农药、油漆、油墨、复写纸、粘胶剂等中用做添加剂、在塑料中用做增塑剂的多氯联苯(pcbs),是毒性极大的有机氯化物,可诱导肝癌、腺瘤的发展,并能通过母体转移给胎儿致癌。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pcdd)、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是目前毒性最大的有机氯化物。杀虫剂、除草剂的大量使用,使环境中的pcdd、pcdf含量升高,每年进入环境的量可达106g。

5.放射性污染

烟叶中含u、ra—226、po—210、pb—210等放射性物质。我国6个品牌香烟中,po—210含量为8.5×10-13curie/g。这些放射性物质被吸入支气管并在其分*位积累,导致支气管上皮肿瘤。打火机使用的电石(氯化稀土产品)含微量u、th,总放射性比活度为2.5×10-6curie/kg。放射性稀有气体氡是严重的公害之一。氡是3种天然放射系在放射性衰变中的产物,由于其有很大的流动性,能随时被人吸入体内,并继续发生放射性衰变,形成“内放射”,严重损伤人体的组织和器官,因此应注意严格选用符合国家标准、放射性物质含量低的建筑材料。身居花岗岩地带的居民应警惕当地井水、泉水、矿泉水有无异常高的放射性。其饮用水宜存贮几天后再饮用。生活燃料煤中u、th的含量分别可达0.8μg/g。北方农村用无烟囱地炉做饭、取暖,室内环境常被天然放射性物质尤其是po—210污染,某些居民头发中po—210的含量竟高出一船居民50多倍。

6.化学过敏症和大楼综合症

近年来一种易被人忽视的现代文明病——“化学物质过敏症”频频见诸报端,这是指因长期大量接触化学物质而导致的人体过敏,它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患者大多存在自律神经障碍、瞳孔对光线的反应及眼球运动出现异常。其主要症状为手脚发冷、失眠、咽喉疼痛、头痛、腹泻、皮肤炎症等。由于导致上述症状的原因十分复杂,医生往往无法及时明确诊断。报道对144名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统计分析,35%因居住在新房内;58%因使用了空气清新剂、杀虫剂、香水甚至修正液等化学用品;6%原因不明。其中有80%为女性。除了撤去患者身边引发过敏症的化学物质,服用维生素以增加营养,促进排毒,通过运动加快排汗等方法外,目前尚无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随着高层建筑的现代化,使用空调系统的封闭型办公场所常使不少工作人员出现眼睛发干发炎、鼻塞、头痛、胸闷、怠倦、嗜睡等症状,被称为“大楼综合症”。其诱因是多种多样的;湿法复印机散发的碳氢化合物使人疲劳、皮肤疼痛、发炎;干法复印机逸出的臭氧能刺激眼睛与呼吸道,引起炎症;电脑、信息处理装置的荧光屏释放出的正离子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导致荧光屏皮疹;荧光照明设备的紫外线和空气中各种化学成分一起,产生光化学烟雾,影响视力。人体也是一种污染源,从呼吸道排出的化学物质有149种,通过尿和皮肤排出的有151种和171种。这些化学物质滞留在密闭的室内,对健康造成危害。

7.电子雾污染

电子雾污染虽不属于化学污染,但在室内环境污染中也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在此值得一提。空调、彩电、计算机、冰箱、电热毯等各种电子产品在使用中都不同程度地发出电磁波——电子雾。电子雾会使人头痛、疲乏、神经质、睡眠不安,影响儿童发育。生物学家调查发现,1969年~1982年美国马里兰州有951名男子死于脑瘤,其中大部分是电工或电气工程师。而在高压线附近工作的人体内癌细胞的生长速度比一般人快24倍。因此从安全起见,人与彩电之间的距离应保持4m~5m,离开荧光灯管2m~3m;卧室内勿放置冰箱,电热毯变热后应及时切断电源。移动电话、对讲机发出的高频电磁波对健康有影响,经常长时间使用会产生头痛、注意力分散、眼睑抽搐、记忆力衰退等症状。故能使用普通电话时尽可能不使用移动电话。

[资料10]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创造富裕生活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作为代价。为了人类自身,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通过许许多多的曲折和磨难,人类终于从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念中醒悟过来,认识到两者协调统一的可能性,终于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并开创了一条人类通向未来的新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80年代是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发生飞跃的阶段。1987年4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人类在与自然界进行漫长斗争的时候,虽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然而,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到了今天,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越来越频繁,环境与生态的危机也越来越强烈和深刻了。

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依照下列原则来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1)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粮食、衣服、住房、就业等)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

(2)人口发展要与生态系统变化着的生产潜力相协调;

(3)像森林和鱼类这样的可再生资源,其利用率必须在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内,使其不会耗竭;

(4)像矿物燃料和矿物这样不可再生资源,其消耗的速率应考虑资源的有限性,以确保在得到可接受的替代物之前,资源不会枯竭;

(5)不应当危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土壤和生物,要把对大气质量、水和其他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6)物种的丧失会大大地限制后代人的选择机会,所以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好物种。

环境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成为当代环境与发展关系中的主导潮流,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和发展道路被人们广泛接受。

环境保护篇5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建立新型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思维、新方式,特别是为实现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途径。本人在组织一节的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局域网课室以及因特网资源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教材分析

本小节教材主要讲述了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草原的利用和保护、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2、教学对象分析

在绪论中,学生已经知道生物学向宏观方面发展就是关于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在“生态平衡”一课时,又学习了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破坏及其危害以及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3.1知识目标

本节课要求学生识记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主要原因、草原的利用和保护、我国特有的珍贵动植物和濒危的珍贵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理解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环境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2.能力目标

通过网上教学和学生网上冲浪,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因特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思路和教学软件设计

根据教材、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目标,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情景导入→自主探究→网上交流→归纳小结→反馈评讲。通过语言讲授和学生操作计算机,以讨论法、谈话法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整堂课采用了3种教学软件。课前利用frontpage2000,制作了网站《保护绿色家园》,将教学中要利用的网上信息,通过超级链接的形式与网站中有关文字内容相连还使用javascript制作了留言板和四个专题交流室(如何保护森林和草原、对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看法、如何保护动植物资源、如何使广州更美丽);课上使用ie5.0浏览器浏览全堂课的教学内容。考虑到网上传输速率较慢,课前将所要网上信息浏览一遍,课上使用ie5.0所有的非在线浏览方式组织教学。

5、教学程序设计

1、引导学生访问“黄河风情”站点。

2、提出问题:为什么古代的黄土高原富饶丰美,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而现在却是千沟万壑,满目疮痍?为什么黄河上游清澈明净,而下游却污涝混浊呢?

1、浏览“黄河风情”站点。由于乱伐森林,水土流失,大量泥沙被冲入黄河,造成下游河床逐年增高,形成世界罕见的“悬河”,极易造成洪涝灾害。

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进入学习情境。

自主探究

1、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森林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哪些作用呢?

②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森林?

③草原的利用主要在哪些方面?

④草原的不合理利用,一般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草原?

⑤我国特有的珍贵动植物有哪些?

⑥建立自然保护区有什么意义?

⑦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不是进行自然保护区的唯一手段?为什么?

2、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对学生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

1、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超级链接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学习。

2、积极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3、浏览教师所提供的网站,并进一步深入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中国植物保护网

②植物科学之窗

③新疆草原存在问题

④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⑤上海野生动物园

网上交流

1、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导拔,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将有代表性的学生学习结果转换到大屏幕上供全体学生交流。

将各自学习的结果,进入网络进行交流。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交流室的在线人数、交流对象选择进入不同的专题交流室对问题展开讨论。并采用语言等形式辅助网上交流。

归纳小结

1、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

2、联系上节课所学习的生态平衡的知识提出:我们强调自然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无计划地开发和利用。我们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以长远观点和整体观点来综合考虑问题,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才能使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认真做好笔记。

2、将知识内化。

3、进一步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反馈评讲

根据计算机反馈的在线练习完成情况,对其中有共性的问题,作适当的评讲。

完成在线练习

6、教学体会

运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相对传统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6.1.激发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容量

利用多媒体局域网组织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具有多样性,教学氛围轻松、活泼,学生能够在良好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采用超级链接的形式,控制性好,交互性强,符合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自由地在不同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使教学容量大为增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其思维深度也大大增加。

6.2.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利用多媒体局域网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网上冲浪去寻找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对话交流去获取知识。这培养了他们运用因特网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协作品质。

6.3.顾及个体差异,真正因材施教

我们以往都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教学方式,往往造成“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而网络教学可进行异步的交流和学习,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进度自定进度进行个别化学习:对于某些知识,基础薄弱,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并回答问题,同时也得到教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克服了教学中的“一刀切”现象,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环境保护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让幼儿了解垃圾的产生和危害。

2、让幼儿懂得不乱扔垃圾,垃圾要放进垃圾桶。

活动准备:

1、各种环境的图片若干张。

2、幼儿在生活中对垃圾的来源有了初步的了解。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师:今天天气真好,老师要带小朋友一起到郊外游玩。瞧,你喜欢这儿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这儿风景真优美,有山、有清清的河水、有草地、有花……真是一个游玩的好地方。

二、通过观看图片,感知环境的变化,了解垃圾的来源。

1、教师:可是,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最近这儿的变化可大了,你们看看什么地方发生了改变?为什么会变成了这样?

2、组织幼儿讨论:生活中你看见过哪些地方有些什么垃圾?。这些垃圾是这样产生的?

三、从垃圾带来的环境变化,了解垃圾的危害。

1、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垃圾的危害:

图一:河面上漂满了生活垃圾,水脏了。

图二:草地上堆满了垃圾,苍蝇满天飞。

图三:垃圾腐烂,臭气熏天,行人路过捂住鼻子。

图四:幼儿园滑滑梯下,瓜果皮满地,小朋友滑到了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图片了解垃圾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和不利。

2、教师小结:生活中的垃圾对我们的危害太大了,不仅使优美的环境遭到了破坏,还危害了我们的身体健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我们周围的环境变得像以前那样美呢?

四、学做“环境小卫士”

1、师:为了保护环境,当我们看到垃圾时应该怎么做呢?在生活学习中,有了垃圾又该怎么办呢?

2、“小卫士”在行动

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到室外学做环保小卫士,把垃圾送回家,现在我们出发吧!

环境保护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的根源,以及监测防治的措施。

2.了解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内涵,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以及如何处理好相邻国家间关于海洋权益的争端问题。

教学建议

1.关于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问题包括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两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读《海洋污染物质来源》示意图,分析各经济生产部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的种类,污染物泄漏和排放到海洋的途径,给海洋生态带来的危害,给人类带来的威胁等。在分析了海洋污染问题之后,可自然过渡到海洋生态破坏的问题上。针对海洋生态破坏问题,可引导学生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特别着重在人为因素的的分析上。关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也可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有关的录像资料,使学生获得直观的、生动的印象。

2.关于石油污染和监测防治:在教学中,教师将此部分内容合并到海洋环境保护标题下,在讲海洋石油污染时,以阿拉斯加的油轮泄漏为例,说明造成的危害和监测防治措施。关于海洋石油泄漏清污方法,可以用有关的科教片进行展示,比用语言描述效果要好。

3.关于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这部分教材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课堂阅读讨论的方式,通过阅读课文内容和读《专属经济区》示意图,了解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内涵,专属经济区的划分,讨论如何处理好相邻国家间关于海洋权益的争端问题。

关于海洋环境问题的教学分析

海洋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而产生的。海洋形成已有几十亿年了,人类利用海洋也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并未发生严重污染问题,就是因为海洋对有害物质具有自净能力。污染物质进入海洋以后,经过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的作用,一部分或全部被海水吸收、沉降、稀释或转化,海洋环境又会恢复到原来的状况。海水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数量超出了环境的自净和容纳能力,便会使海洋环境遭到污染。海洋环境容量是衡量海水自净能力大小的标志,它是指在不危害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的前提下,某一海洋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海洋环境容量是海洋环境质量控制和产业规划的一个依据。

20世纪以来,人类及其日益发展的技术,给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反过来海洋污染又对海洋生物资源、工业用水质量和人类自身的健康造成日益严重的威胁。教材投产业部门讲述了海洋污染物质的来源及其造成的危害。从类型上说,目前危害较大的海洋污染物质主要有石油、重金属、农药、有机物质、放射性物质、固体废物和废热水中的热能等。海洋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广,污染物质种类多,影响范围大,危害深远,控制复杂,治理难度大。海水中赤潮的发生与海洋环境污染有着直接和密切的关系。赤潮是指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短时间内发生突发性的增殖和聚集,引起水体变色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发生有自然因素的作用,古代曾有赤潮现象的记录。但是,人类无节制地向海洋排放、倾倒废弃物是目前赤潮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如果学生对这一现象感兴趣,教师可作适当讲解。

关于石油对海洋造成的污染的教学分析

石油是各种污染物中入海量较大的一种。由于人们对矿物燃料特别是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海洋石油开发和运输迅速发展,海洋中石油溢出事件无疑会更加频繁,石油污染将是一种持续的海洋污染现象。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海洋石油运输业的飞速发展,油轮溢油事件开始频繁发生。时至今日,恶性的油轮油溢事件仍时有发生。在海洋石油开来活动中,石油的自然渗出、偶然发生的井喷、油污排泄等,也可能造成油溢。清理石油污染的化学物质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油污染对海洋环境的现时影响和长期影响是: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破坏海滨娱乐场所;使整个海岸环境退化。

关于世界海洋管理的教学分析和建议

世界海洋的管理一直是人类面临的挑战之一。海洋面积辽阔,涉及150多个独立国家的国界。维护公海自由的斗争持续了几个世纪。不仅;因海国家对部分海域有主权要求,一些内陆国家也要求分享海洋。

某些国家甚至因各自要求的领土管辖范围上的冲突而发生纠纷。海洋环境区域差异很大,工业发达国家向海洋中排放的污染物,要比发展中国家多得多。20世纪60年代初,大洋多金属结核的发现,在国际上引起了关于国际海底及其资源的法律地位的激烈争论。因此,与海洋有关的环境问题、领土要求问题与资源所有权等问题始终是国际海洋法会议的主要议题。

20世纪中叶以来,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40年代,世界海洋还被置于少数霸权国家的控制之下。进入60年代后,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力量对比发生转折,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和已取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纷纷提出反对海洋霸权、争取平等的海洋权的要求。早在1958年,联合国第一次海洋法会议就提及海洋和海洋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遗产。1970年,第25届联大通过了“各国管辖范围以外海底及其底上的原则宣言”,表明国际海底及其资源适用于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原则,已经得到国际上的普遍承认。1973年12月,联合国召开了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经过9年会议上的争论,在1982年4月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认公海、国际海底的海洋资源属国际共管、共享。

公约所确立的新的海洋法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扩大了沿海国家的管辖海域面积和管辖权力,确认沿海国家对于管辖海域的海洋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国家管辖海域按其法律地位的差别,可分为内海、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这四种主要区域。从行使资源主权权利方面讲,国家管辖海域可以被视为海洋国土,这些管辖海域中的海洋资源应当与陆地国土一样,得到重视和开发。

在教学中,可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对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格局与发展适当予以介绍,使学生理解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确立的背景及其与国际海权思想发展、国际海洋权益斗争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读图引入:读《海洋污染物质来源》示意图

2.提问:海洋污染物质来源于哪些经济部门,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到海洋中,从而产生海洋环境问题的。

〖海洋环境保护的教学〗

1.讲述: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海洋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本身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的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受到的破坏。海洋的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其中,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于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这些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汇入海洋中,危害海洋生物,逐渐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人食用了污染了的水产品,会危及人类健康。此外,农业生产中由于大量使用农药,残留的农药随水循环进入海洋;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流入河口或海洋中,由于水温较高,往往会影响海洋生物;沿海石油化工工业、石油进出口港口、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油轮失事等,都可能造成石油泄漏,污染海洋环境。

2.阅读:课本《阿拉斯加的油轮泄漏》一文及插图、图表《海上石油泄漏清污方法》

3.提问:海洋污染会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什么影响;海洋生态的破坏是否都是人为因素?

4.讲解:除海洋污染外,人类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破坏海岸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工程建设;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缺乏科学论证的围海造田工程;都会导致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生物数量和种类不断减少,甚至部分物种濒临灭绝。另外,自然环境的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以及一些自然灾害,如海底火山爆发、海啸、海底地震等,也会使海洋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和改变。但是,人为因素对海洋生态的破坏更为突出。

〖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教学〗

1.阅读和读图:课本相关部分内容,并且读《专属经济区》示意图

2.讨论:专属经济区是怎样划定的;一个国家享有的海洋权益包括拥有哪些方面的主权;相邻距离小于200海里的沿海国家间,各自管辖的海域划界和拥有的海洋权益如何裁定?

环境保护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内能的实际利用,知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的关系的学习,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情感目标

联系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关系,感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建立发展的观念

教学建议

教法建议

本节的教学要注重科技和社会的联系,避免孤立的学习,要注意联系实际和社会实践.

在内能的利用的发展上,可以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学习.

环境保护的学习,可以教师提出课题,学生查阅资料,从信息中学习,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重难点分析】利用内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保护环境的措施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和内能利用及环保有关的材料,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阅读时思考,可以有: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大气污染的危害是什么;解决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我国利用内能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各种内能的利用方式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是什么.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实验探究和信息学习的方法.实例如下

实验探究:调查附近的工厂在利用内能进行生产上是如何进行的,对于环境的危害有哪些,如何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写出调查报告,分析的结论等.

实验探究:调查社区中是如何利用内能的,调查本地区近三十年中利用内能来取暖的发展情况,咨询和分析现在的取暖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样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分析并得出调查报告和结论.

信息学习:网上查阅有关内能的利用,环境保护,及内能利用对环保的影响等方面的资料,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是为了形成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板书设计

第六节

1.内能的利用

2.环境保护的问题

探究活动

利用信息学习: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

【课题】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流程】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注意在收集足够材料的基础上分析。

【备注】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发现共性和差异。

3、发现新问题。

环境保护篇9

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旅游环境保护

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2、明确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认识生态旅游。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教学难点: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教学过程:

主备教案[复习]提问:1、旅游环境保护的原因和意义2、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有哪些?[导入新课]回忆必修模块中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强化“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的观念。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旅游业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学教材,并归纳“威胁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原因,体会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代际公平”的原则。[讲授新课]三、走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1、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必然选择引导学生自学并阅读教材,分组讨论,理解为什么我们要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意义满足旅游者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损害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对旅游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对旅游景区粗放式的管理,旅游设施建设的病态膨胀。这些损害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威胁着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威胁着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旅游的未来,为了兼顾当代和后代的利益,我们别无选择,必须要走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2、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教师讲解:旅游可持续的概念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旅游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其旅游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协调好旅游与生态、社文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a、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效应与经济效应的理解,强化其生态意识b、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c、改善旅游接待地的生活质量d、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e、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多层次的、多元构成的目标体系,其目标体系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和实际体现。3、生态旅游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自学。教师讲解: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专项旅游形式,是以生态旅游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知道,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关文化区域为场所,为体验、了解、欣赏、研究自然和文化而开展的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生态旅游的内涵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生态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教师提问:生态旅游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生态旅游的核心内容生态旅游把环境教育、科学普及和精神文明建设做为核心内容,使生态旅游成为人们学习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大学校。教师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的旅游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那么,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学生讨论,每组请一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进行补充。教师归纳总结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必须把握湿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太多的旅游者会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了生态旅游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发展生态旅游的主要措施:a、加强森林公元建设,保护森林资源b、统一规划,有序开发c、增强环保意识,强化法制观念[本课小结]只有坚持不懈地走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人类宝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才能延续,优美的旅游环境才能得以保护,旅游业才能持久地兴旺发达。[布置作业]新学案[板书设计]

二次备课教后记:

环境保护篇10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建立新型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思维、新方式,特别是为实现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途径。本人在组织“环境保护”一节的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局域网课室以及因特网资源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教材分析

本小节教材主要讲述了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草原的利用和保护、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2、教学对象分析

在绪论中,学生已经知道生物学向宏观方面发展就是关于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在“生态平衡”一课时,又学习了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破坏及其危害以及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3.1知识目标

本节课要求学生识记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主要原因、草原的利用和保护、我国特有的珍贵动植物和濒危的珍贵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理解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环境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2.能力目标

通过网上教学和学生网上冲浪,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因特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思路和教学软件设计

根据教材、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目标,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情景导入→自主探究→网上交流→归纳小结→反馈评讲。通过语言讲授和学生操作计算机,以讨论法、谈话法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整堂课采用了3种教学软件。课前利用frontpage2000,制作了网站《保护绿色家园》,将教学中要利用的网上信息,通过超级链接的形式与网站中有关文字内容相连还使用javascript制作了留言板和四个专题交流室(如何保护森林和草原、对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看法、如何保护动植物资源、如何使广州更美丽);课上使用ie5.0浏览器浏览全堂课的教学内容。考虑到网上传输速率较慢,课前将所要网上信息浏览一遍,课上使用ie5.0所有的非在线浏览方式组织教学。

5、教学程序设计

1、引导学生访问“黄河风情”站点。

2、提出问题:为什么古代的黄土高原富饶丰美,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而现在却是千沟万壑,满目疮痍?为什么黄河上游清澈明净,而下游却污涝混浊呢?

1、浏览“黄河风情”站点。由于乱伐森林,水土流失,大量泥沙被冲入黄河,造成下游河床逐年增高,形成世界罕见的“悬河”,极易造成洪涝灾害。

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进入学习情境。

自主探究

1、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森林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哪些作用呢?

②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森林?

③草原的利用主要在哪些方面?

④草原的不合理利用,一般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草原?

⑤我国特有的珍贵动植物有哪些?

⑥建立自然保护区有什么意义?

⑦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不是进行自然保护区的唯一手段?为什么?

2、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对学生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

1、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超级链接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学习。

2、积极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3、浏览教师所提供的网站,并进一步深入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中国植物保护网

②植物科学之窗

③新疆草原存在问题

④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⑤上海野生动物园

网上交流

1、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导拔,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将有代表性的学生学习结果转换到大屏幕上供全体学生交流。

将各自学习的结果,进入网络进行交流。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交流室的在线人数、交流对象选择进入不同的专题交流室对问题展开讨论。并采用语言等形式辅助网上交流。

归纳小结

1、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

2、联系上节课所学习的生态平衡的知识提出:我们强调自然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无计划地开发和利用。我们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以长远观点和整体观点来综合考虑问题,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才能使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认真做好笔记。

2、将知识内化。

3、进一步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反馈评讲

根据计算机反馈的在线练习完成情况,对其中有共性的问题,作适当的评讲。

完成在线练习

6、教学体会

运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相对传统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6.1.激发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容量

利用多媒体局域网组织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具有多样性,教学氛围轻松、活泼,学生能够在良好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采用超级链接的形式,控制性好,交互性强,符合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自由地在不同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使教学容量大为增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其思维深度也大大增加。

6.2.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利用多媒体局域网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网上冲浪去寻找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对话交流去获取知识。这培养了他们运用因特网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协作品质。

6.3.顾及个体差异,真正因材施教

我们以往都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教学方式,往往造成“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而网络教学可进行异步的交流和学习,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进度自定进度进行个别化学习:对于某些知识,基础薄弱,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并回答问题,同时也得到教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克服了教学中的“一刀切”现象,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环境保护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的根源,以及监测防治的措施。

2.了解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内涵,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以及如何处理好相邻国家间关于海洋权益的争端问题。

教学建议

1.关于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问题包括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两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读《海洋污染物质来源》示意图,分析各经济生产部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的种类,污染物泄漏和排放到海洋的途径,给海洋生态带来的危害,给人类带来的威胁等。在分析了海洋污染问题之后,可自然过渡到海洋生态破坏的问题上。针对海洋生态破坏问题,可引导学生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特别着重在人为因素的的分析上。关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也可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有关的录像资料,使学生获得直观的、生动的印象。

2.关于石油污染和监测防治:在教学中,教师将此部分内容合并到海洋环境保护标题下,在讲海洋石油污染时,以阿拉斯加的油轮泄漏为例,说明造成的危害和监测防治措施。关于海洋石油泄漏清污方法,可以用有关的科教片进行展示,比用语言描述效果要好。

3.关于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这部分教材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课堂阅读讨论的方式,通过阅读课文内容和读《专属经济区》示意图,了解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内涵,专属经济区的划分,讨论如何处理好相邻国家间关于海洋权益的争端问题。

关于海洋环境问题的教学分析

海洋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而产生的。海洋形成已有几十亿年了,人类利用海洋也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并未发生严重污染问题,就是因为海洋对有害物质具有自净能力。污染物质进入海洋以后,经过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的作用,一部分或全部被海水吸收、沉降、稀释或转化,海洋环境又会恢复到原来的状况。海水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数量超出了环境的自净和容纳能力,便会使海洋环境遭到污染。海洋环境容量是衡量海水自净能力大小的标志,它是指在不危害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的前提下,某一海洋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海洋环境容量是海洋环境质量控制和产业规划的一个依据。

20世纪以来,人类及其日益发展的技术,给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反过来海洋污染又对海洋生物资源、工业用水质量和人类自身的健康造成日益严重的威胁。教材投产业部门讲述了海洋污染物质的来源及其造成的危害。从类型上说,目前危害较大的海洋污染物质主要有石油、重金属、农药、有机物质、放射性物质、固体废物和废热水中的热能等。海洋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广,污染物质种类多,影响范围大,危害深远,控制复杂,治理难度大。海水中赤潮的发生与海洋环境污染有着直接和密切的关系。赤潮是指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短时间内发生突发性的增殖和聚集,引起水体变色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发生有自然因素的作用,古代曾有赤潮现象的记录。但是,人类无节制地向海洋排放、倾倒废弃物是目前赤潮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如果学生对这一现象感兴趣,教师可作适当讲解。

关于石油对海洋造成的污染的教学分析

石油是各种污染物中入海量较大的一种。由于人们对矿物燃料特别是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海洋石油开发和运输迅速发展,海洋中石油溢出事件无疑会更加频繁,石油污染将是一种持续的海洋污染现象。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海洋石油运输业的飞速发展,油轮溢油事件开始频繁发生。时至今日,恶性的油轮油溢事件仍时有发生。在海洋石油开来活动中,石油的自然渗出、偶然发生的井喷、油污排泄等,也可能造成油溢。清理石油污染的化学物质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油污染对海洋环境的现时影响和长期影响是: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破坏海滨娱乐场所;使整个海岸环境退化。

关于世界海洋管理的教学分析和建议

世界海洋的管理一直是人类面临的挑战之一。海洋面积辽阔,涉及150多个独立国家的国界。维护公海自由的斗争持续了几个世纪。不仅;因海国家对部分海域有主权要求,一些内陆国家也要求分享海洋。

某些国家甚至因各自要求的领土管辖范围上的冲突而发生纠纷。海洋环境区域差异很大,工业发达国家向海洋中排放的污染物,要比发展中国家多得多。20世纪60年代初,大洋多金属结核的发现,在国际上引起了关于国际海底及其资源的法律地位的激烈争论。因此,与海洋有关的环境问题、领土要求问题与资源所有权等问题始终是国际海洋法会议的主要议题。

20世纪中叶以来,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40年代,世界海洋还被置于少数霸权国家的控制之下。进入60年代后,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力量对比发生转折,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和已取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纷纷提出反对海洋霸权、争取平等的海洋权的要求。早在1958年,联合国第一次海洋法会议就提及海洋和海洋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遗产。1970年,第25届联大通过了“各国管辖范围以外海底及其底上的原则宣言”,表明国际海底及其资源适用于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原则,已经得到国际上的普遍承认。1973年12月,联合国召开了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经过9年会议上的争论,在1982年4月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认公海、国际海底的海洋资源属国际共管、共享。

公约所确立的新的海洋法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扩大了沿海国家的管辖海域面积和管辖权力,确认沿海国家对于管辖海域的海洋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国家管辖海域按其法律地位的差别,可分为内海、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这四种主要区域。从行使资源主权权利方面讲,国家管辖海域可以被视为海洋国土,这些管辖海域中的海洋资源应当与陆地国土一样,得到重视和开发。

在教学中,可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对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格局与发展适当予以介绍,使学生理解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确立的背景及其与国际海权思想发展、国际海洋权益斗争间的关系。

--方案

〖引入新课〗

1.读图引入:读《海洋污染物质来源》示意图

2.提问:海洋污染物质来源于哪些经济部门,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到海洋中,从而产生海洋环境问题的。

〖海洋环境保护的教学〗

1.讲述: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海洋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本身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的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受到的破坏。海洋的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其中,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于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这些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汇入海洋中,危害海洋生物,逐渐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人食用了污染了的水产品,会危及人类健康。此外,农业生产中由于大量使用农药,残留的农药随水循环进入海洋;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流入河口或海洋中,由于水温较高,往往会影响海洋生物;沿海石油化工工业、石油进出口港口、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油轮失事等,都可能造成石油泄漏,污染海洋环境。

2.阅读:课本《阿拉斯加的油轮泄漏》一文及插图、图表《海上石油泄漏清污方法》

3.提问:海洋污染会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什么影响;海洋生态的破坏是否都是人为因素?

4.讲解:除海洋污染外,人类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破坏海岸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工程建设;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缺乏科学论证的围海造田工程;都会导致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生物数量和种类不断减少,甚至部分物种濒临灭绝。另外,自然环境的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以及一些自然灾害,如海底火山爆发、海啸、海底地震等,也会使海洋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和改变。但是,人为因素对海洋生态的破坏更为突出。

〖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教学〗

1.阅读和读图:课本相关部分内容,并且读《专属经济区》示意图

2.讨论:专属经济区是怎样划定的;一个国家享有的海洋权益包括拥有哪些方面的主权;相邻距离小于200海里的沿海国家间,各自管辖的海域划界和拥有的海洋权益如何裁定?

环境保护篇12

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教学措施:通过观看环保flash,做环保游戏,环保知识问答,发表感想的方式培养学生环保观念

教学过程:

1.阐明这次活动的目的,引入主题

主持人发言宣布活动开始

2.通过网络来播放一些片断,映射现代生活钟的环境污染,并提出我们对未来的设想

播放“一节电池的作用”,“温室效应”,“环保自行车”等flash动画短篇

3.同学相互发表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对未来进行想象,活跃气氛

讨论主题:生活中的环保

4.小结前面同学提出的观点,并转入轻松的电脑小游戏环节,让同学体验做清洁工把垃圾分类的感受

主持人小结,然后随机抽取几名同学玩垃圾分类的游戏

5.通过flash的形式关注我们身边的一些不良习惯,让同学们意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6.再次由同学们发表观点,相互讨论,最后由主持人总结这次活动中的亮点,提出把理论付之行动的口号

小结:使同学们深深的感受到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自己美丽的家园,美丽的地球,增强了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从各自的内心发出“我们要共同保护环境”的心声。

环境保护篇13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说出环境受污染的来源,认识其危害,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懂得怎样保护环境,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3、能与同伴合作交流对环境受污染及保护环境的感受。

活动准备:

1、制作幻灯片。

2、大图画纸、水彩笔、环保标语。

3、有初步的环保知识,并与家长探讨过有关的话题。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河水受污染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提出问题:你看了这些图片发现了什么?(通过发现小鱼死的死,逃的逃,从而认识到河水受污染)

二、交流,分享。

1、认识污染、了解各种污染。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污染吗?你们知道哪些东西被污染了。(分小组讨论,并由幼儿记录在图画纸上)。

2、出示幼儿的记录,分享。

3、出示各种污染的图片,认识其危害。(扩展幼儿对污染的认识)

·音像店的噪音·太大的喇叭声音

·乱圾垃圾·乱砍树木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果树被毒死

三、讨论:怎样保护环境。

师:我们的地球受到了这么多的污染,那么我们怎样做来保护它呢?(结合各种污染,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能做到的环保行为,并给予肯定。在适宜时机出示保护环境的图片。)

四、争当环保宣传员。

1、师:我们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参加到保护环境的活动中来?

2、用绘画的方式制作宣传展板,老师帮助幼儿添上文字说明,最后将展板放在幼儿园大门口向其他小朋友宣传。

五、延伸活动:

利用周末和家长一起对环境进行打扫,清理。

环境保护篇14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安排在第一册课本知识学完后讲授。本节教学内容是对课本中出现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的总结,是一节归纳复习课。

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考点之一。在教材中,环境问题倍受关注,出现频率较高,但知识点较分散。本节课不但对整册书有关环境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对相关知识加以扩展,讲授过程中注重中考热点问题的渗透,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更轻松,做到有的放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使知识更加全面、系统。

教师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后确定小组活动内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本地环境状况调查,供学生选择。这样做可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其“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愿做”。

环境问题贯穿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知识内容可发展、适用年级可扩大。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不少,例如:高二教材氮族元素这章中介绍了“汽车尾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污染,在学了有机物的初步知识后介绍了“合成洗涤剂”对水体的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初三学生马上就要进入高中学习,高中学生可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扩展研究。他们可以在学习了更多的化学知识后,对环境问题的有更多的、更深的了解。也就是说,初中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可以为高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也就是说本节课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化学已有了半年的时间,对于环境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懂得了学习化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解决环境问题。但掌握的知识零散,对知识缺乏整体认识,缺乏理论和实际联系的能力。因为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无时间参加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活动,可以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比如维护校园环境卫生等。针对学生合作意识较缺乏的现状,在讲课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以网页作品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这一过程将培养学生组织活动、协作学习、与人交流、沟通等社会实践能力。

本节的教学要求不高,难度也不大,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计活动形式。活动的宗旨是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教学中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提高环境意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⒈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性;了解防治环境污染的初步知识。

⒉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明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能力目标:

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科研意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⒉培养学生组织活动、协作学习、与人交流、沟通等社会实践能力。

⒊学会资料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将知识加工整合用于实践的能力。

4.将成果以网页的形式制作出来,使学生有较强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德育目标:

通过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体会化学在美化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效应,认识到事物具有两面性,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与环境和谐的必要性,激励他们保护家园,积极投身环保,树立主人翁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观注的热点环境问题的来源、危害与防治,本地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

难点:课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网页的制作。

课时安排:1课时

五、学法的确定

各小组根据选定的活动内容,主要从污染来源、危害、和防治三方面收集有关文字、图片、视频、图表等资料。在活动中会搜集到大量的资料和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知识、资料进行认真地、细致地梳理,通过组内协作学习的方式,达到使认知系统化、有序化的目的和宗旨。

六、教学方法的确定

旧的、传统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发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教授,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呈现、组织和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任务就是像“海绵”一样地尽可能多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当前的教育理念,则倾向于将学习看成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建构新知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会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根据这一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共同探究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中,师与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具体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下,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一小组针对某一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以网页作品的方式呈现给大家,也就是说本节课中教师的“教”,主要是在课外,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留给了学生才华展现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七、教学过程设计

1.设置问题,引入课题

通过五幅画面的对比,提出问题:四幅画面给我们的感觉有何不同?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什么原因造成的?由学生思考回答,引出环境污染这个课题。

2.学生讨论回答

什么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类型有哪些?这些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是什么?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污染对我们生活影响?有什么解决方法?我们身边有哪些环境污染?我们自身应该如何去做?

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结合课前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知识各抒己见,讨论得出每小组自己的观点。

⒊教师归纳、总结、讲解

教师在学生的讨论过程要注意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讨论性发言结束后,对同学这次活动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评价和总结。然后按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温室效应→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绿色化学的顺序对学生查阅的知识、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讲解。

在教学过程中,肯定学生的成果,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提高环境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身边的环境保护活动,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做起。

⒋布置作业

(1)必做题:a、每个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找出一个有关环境污染的典型社会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b、每个同学找出三到五个有关环境问题的题目,并做出相应的答案。

(2)探索题:今天我们研究了有关环境污染的知识,还有很多方面我们没有涉及到,请通过各种途径,观察身边的现象,以“环境和我们的生活”或“邢台环境现状分析”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其中探索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而准备,可以在课外兴趣小组中交流,或在黑板报中登载,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环境保护篇15

初中化学说课稿:《环境保护》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安排在第一册课本知识学完后讲授。本节教学内容是对课本中出现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的总结,是一节归纳复习课。

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考点之一。在教材中,环境问题倍受关注,出现频率较高,但知识点较分散。本节课不但对整册书有关环境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对相关知识加以扩展,讲授过程中注重中考热点问题的渗透,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更轻松,做到有的放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使知识更加全面、系统。

教师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后确定小组活动内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本地环境状况调查,供学生选择。这样做可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其“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愿做”。

环境问题贯穿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知识内容可发展、适用年级可扩大。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不少,例如:高二教材氮族元素这章中介绍了“汽车尾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污染,在学了有机物的初步知识后介绍了“合成洗涤剂”对水体的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初三学生马上就要进入高中学习,高中学生可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扩展研究。他们可以在学习了更多的化学知识后,对环境问题的有更多的、更深的了解。也就是说,初中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可以为高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也就是说本节课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化学已有了半年的时间,对于环境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懂得了学习化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解决环境问题。但掌握的知识零散,对知识缺乏整体认识,缺乏理论和实际联系的能力。因为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无时间参加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活动,可以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比如维护校园环境卫生等。针对学生合作意识较缺乏的现状,在讲课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以网页作品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这一过程将培养学生组织活动、协作学习、与人交流、沟通等社会实践能力。

本节的教学要求不高,难度也不大,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计活动形式。活动的宗旨是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教学中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提高环境意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⒈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性;了解防治环境污染的初步知识。

⒉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明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唯一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能力目标:

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科研意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⒉培养学生组织活动、协作学习、与人交流、沟通等社会实践能力。

⒊学会资料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将知识加工整合用于实践的能力。

4.将成果以网页的形式制作出来,使学生有较强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德育目标:

通过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体会化学在美化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效应,认识到事物具有两面性,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与环境和谐的必要性,激励他们保护家园,积极投身环保,树立主人翁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观注的热点环境问题的来源、危害与防治,本地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

难点:课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网页的制作。

课时安排:1课时

五、学法的确定

各小组根据选定的活动内容,主要从污染来源、危害、和防治三方面收集有关文字、图片、视频、图表等资料。在活动中会搜集到大量的资料和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知识、资料进行认真地、细致地梳理,通过组内协作学习的方式,达到使认知系统化、有序化的目的和宗旨。

六、教学方法的确定

旧的、传统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发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教授,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呈现、组织和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任务就是像“海绵”一样地尽可能多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当前的教育理念,则倾向于将学习看成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建构新知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会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根据这一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共同探究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中,师与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具体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下,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一小组针对某一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以网页作品的方式呈现给大家,也就是说本节课中教师的“教”,主要是在课外,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留给了学生才华展现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七、教学过程设计

1.设置问题,引入课题

通过五幅画面的对比,提出问题:四幅画面给我们的感觉有何不同?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什么原因造成的?由学生思考回答,引出环境污染这个课题。

2.学生讨论回答

什么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类型有哪些?这些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是什么?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污染对我们生活影响最大?有什么解决方法?我们身边有哪些环境污染?我们自身应该如何去做?

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结合课前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知识各抒己见,讨论得出每小组自己的观点。

⒊教师归纳、总结、讲解

教师在学生的讨论过程要注意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讨论性发言结束后,对同学这次活动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评价和总结。然后按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温室效应→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绿色化学的顺序对学生查阅的知识、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讲解。

在教学过程中,肯定学生的成果,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提高环境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身边的环境保护活动,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做起。

⒋布置作业

(1)必做题:a、每个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找出一个有关环境污染的典型社会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b、每个同学找出三到五个有关环境问题的题目,并做出相应的答案。

(2)探索题:今天我们研究了有关环境污染的知识,还有很多方面我们没有涉及到,请通过各种途径,观察身边的现象,以“环境和我们的生活”或“邢台环境现状分析”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其中探索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而准备,可以在课外兴趣小组中交流,或在黑板报中登载,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环境保护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