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案

时间:2023-03-25 06:18:23 作者:教学文档 字数:108048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画杨桃教案,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画杨桃教案吧。

画杨桃教案

《画杨桃》教案

《画杨桃》教案篇1

[情景说明]

《画杨桃》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新教材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告诉我们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的道理,让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说明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本课教学,达到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之间联系、理解课文内容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标,重点让学生弄清“我”画杨桃为什么受到同学的讥笑,而得到老师的肯定,突破体会老师最后那段话的意思这一难点,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设境质疑,导入新课。

1、cai出示录相片断。录相片断的大意是: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盛产一种水果——杨桃,一年内开花数次,从夏至秋相继不绝,秋冬果熟,杨桃上市,人们争相品尝。其中有杨桃不同角度的特写镜头。

2、导言揭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画面上的这种水果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过渡:同学们的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找一找问题的答案,用笔勾画出课文中你

认为最值得琢磨的地方。

2、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

三、品词析句,逐层理解。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师出示杨桃实物让学生从正面、侧面等方向下位仔细观察,体

会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1)、cai出示句子,指名读,引导学生体会我怎样画杨桃。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cai出示:引导读句品词,理解“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就是

仔细观察,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指导读好第2句话。

请同学们说说下面两个句子,哪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我一边看,一边画。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3)、师相机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父亲话的含义。师述:刚才我们同学们都说到了作者画杨桃的事情,的确作者是在父亲的影响下认真画的,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父亲的的话。

生回答后,师cai出示父亲的话。

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

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a、指名朗读这段文字后,请同学以自己的一件实物为例来谈谈对“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理解。

b、同桌讨论理解“想当然,画走了样”。

c、生汇报后师强化认识:是圆的就_______,是方的就_______,不要把圆的画成______,也不要把方的画成_________,否则就是_________。

d、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相互评评,最后齐读。

过渡:我把父亲的话牢记在心,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换来的是什么呢?我们继续研读下面的课文。

2、请同学们默读2—17自然段,分小组讨论。

自学讨论:

1、老师和同学之间有几次对话?用笔作上记号。

2、老师的态度和同学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是从哪里悟出来的?

3、同学们知不知道自己错了?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上“因为……所以…”

句式说说同学们心情的变化。

学生充分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讨论汇报:通过讨论,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汇报时可以是个人的看法,也可以是小组

讨论的综合意见。

在学生交流讨论情况时,教师适时用cai出示以下内容,引导学生深化理解。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一

句中“审视”怎样理解?换成“注视”、“看”行不行?为什么?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老师神情变得严肃的原因是:

1)、凭想当然说我画得不像,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了。

2)、同学们讥笑我的话使老师很生气。

3)、老师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知道就像五角星。

不像!不……像……

像五角星!像……五……角星!

指导朗读对话,分角色读,男女生读,小组读,读出同学从嘲笑到讥笑再到懊悔的心情变化和老师从慎重到严肃再到和颜悦色的态度变化。

过渡:是啊!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东西_________________。老师并没有批评讥笑我的那些同学,而是这样和颜悦色地对同学们说的。说得多好啊!

3、cai出示第18自然段,谁再来读读这段文字。引导研读:

1)、老师说了几句话?讲了几层意思?

2)、综合两层意思,说说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学生先归纳,老师再帮助提炼。

3)、“是什么样”和“画成什么样”实际含着的意思是什么?

4)、老师说这段话,你听了之后,懂得了什么?

教师接着引导: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老师教育某些同学想当然地发笑,实际上就是教育这些同学看待事情应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老师肯定我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实际是在肯定我有可贵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老师这段话实际上也是教育我们干什么事都应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导朗读、背诵这段话。读好最后一句话。

四、深化理解,总结全文。

1、过渡:同学们说得好,读得也很好,老师教育我的话和父亲教育我的话是多么相似,

时时回响在我的耳畔。让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自然段。

2、理解“相似”的意思。弄清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相似的地方。

3、cai出示关于作者的资料,指名读后请学生谈体会。

岑桑,生于1926年,笔名岑桑、端木桥,广东顺德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

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1950年参加工作,1985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

大海那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20余种。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

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岑桑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时候老师、

父亲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学上我自己留下的却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为时

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

4、总结。同学们谈得很好。作者就是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最终成为一个著名作家的。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课前的疑惑都弄懂了吗?。很好!同学们认真读书,相互合作,弄懂了自己想弄明白的问题,也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知道了从不同角度看一个物体,它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我们要相信自己的眼睛,更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要树立自信心,对自己的实力有符合实际的估计,同时,要有眼见为实的科学态度,不能盲目,也不可人云亦云,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实践,才能获取一生有用的东西。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父亲和老师教育我的话,让它也使我们一生受用。

附板书设计:

父亲严肃认真语重心长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从实际出发

11、画杨桃

同学嘈笑→讥笑→懊悔实事求是

老师慎重→严肃→和颜悦色

[教学反思]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组课文中的《画杨桃》一文,就是体现邓小平思想,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的好素材。邓小平思想的核心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而执教的《画杨桃》正是这一光辉思想的典型、生动具体的例证。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因此,笔者把握教学主线,紧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品词析句,练读课文,做到了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机结合。

第一:把思想教育贯穿于课文教学的全过程。这篇课文以父亲“经常”“叮嘱”我的话起笔,以图画老师对同学们和颜悦色的教诲落笔,按照顺逆的方法安排情节,文章起伏波澜,感染力强,可信度高。全文字里行间无不蕴含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父亲叮嘱我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会产生脱离实际、不实事求是的结果。我牢记父亲的话,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宗旨,“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自己画得很准确”。当同学“想当然”地认为我画得不对时,老师并没急于作答,而是“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的外形,最后批评同学“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并教育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其意思也是要我们从小养成“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笔者顺着这条思路进行教学,让学生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科学态度由模糊到认同,最后在学生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有“实事求是”态度的道理。

第二:把思想教育熔于品词析句之中。在语言文字训练中,笔者在引导学生品味用词妙处的同时,还注重体会词句中蕴含的思想道理,借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在体会我是怎样画杨桃时,笔者用cai出示了两个句子“①我一边看,一边画。”“②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第一句中用了一组关联词“一边……一边”,将“看”和“画”这两个动词串连起来,写出了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第二句用了“认认真真”和“老老实实”这两个表示程度的修饰词,不仅写出了我画杨桃时的样子,而且描绘出了我画杨桃时专心的程度。让学生在比较读中体会出我严谨、诚实的态度和我实事求是的精神,生怕画“走了样”,画变了形,让学生从品和读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再如,当同学笑我杨桃画得不对时,“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作者这里为什么用“审视”而不用“看”和“注视”呢?课中引导学生比较讨论后得知:“审视”在这里是集中注意力去看,并且边看边比较,桌上的杨桃是怎样的形状,与平时看到的杨桃是不是一样。说明老师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对同学提出的质疑从实际出发加以观察判断,并非人云亦云,“想当然”。加上老师“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的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从实际出发”,学生就在这品词读句中,感悟到做任何事都要相信自己,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三:把思想教育置于实践活动之中。毛泽东同志曾说:“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生学习语言,接受思想教育,要让他们在亲自体验下,得出他们的认识,再由这个认识去指导他们的实践。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设境让学生亲身实践,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办什么事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念。比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写我怎样画杨桃时,笔者就在讲桌上放一个杨桃,让学生下位从正面、侧面去观察,知道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物体的形状也完全不一样。再让学生坐在相应位置演演我画杨桃时的样子,体会我认真的态度。从而懂得,做任何事都不能想当然,要眼见为实,实事求是。再如,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同学因为“想当然”而最终懊悔的心情变化,课中安排了一个环节带领学生进入角色,反复练读三次对话,从较轻的嘲笑到程度很重的嘲笑,最后到自知错了,异常懊悔。练读中明白我把杨桃画得“像五角星”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而同学们的发笑,是对杨桃的“很熟悉”,就会“想当然”,以为别人看到都和自己看到的一样,这样就违背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从文中同学的教训中受到了启迪。

当今社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至关重要,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责无旁贷。以上正是笔者凭借课例进行教学的一点尝试。由于课中容量太大,课尾学生结合自己畅谈感想,联系自身实际写片段材料来深化“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科学态度这一认识还未能完成,需要对课中时间加以调控,力求圆满,让“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科学态度真正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专家点评]

执教者引导学生从画杨桃这件平凡小事上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说话做事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了把这一科学思想态度的渗透与语言文学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执教者恰到好处地把握教学主线,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交流学习体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是立足文本,适度拓展,进行思想教育。执教者紧紧抓住课例中的语言文字,挖掘教材潜在的思想教育资源,适时适度的拓展,让学生更好的领悟了语言文字所隐藏的思想内涵。如:向学生提供作者的生平简介、指导学生读作者一生中感触最深的两段话语等,让学生从作者的身上感悟到成就归功于孩童时代老师、父亲的教诲,归功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比教师直截了当地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印象也深刻得多。

二是熟读精思,品味词句,渗透思想教育。《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执教者在教学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又巧妙地运用语言文字中蕴含的“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态度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启蒙教育。对《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如:执教者在课中关于对我怎样画杨桃的两种句式的比较读、“审视、看、注视”三词的推敲理解及同学心理变化和老师态度变化过程的朗读体验等,都是成功的范例。

另外,执教者课中指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以及在指导学生合作探究方面也作过较好的尝试。总之,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步入生活,步入社会,去再学习,再探索。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终身受用。“做人如作文”,只有不断修正、磨砺,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学文如此,做人也如此。此案例设计,力图让学生学习知识、学习做人双收.

《画杨桃》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那“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呢?请大家打开书,找到有关段落自由地读一读。

2.学生找到相关段落,自由读文。

3.师:谁来读读你找到的段落?

4.学生汇报

5.师:他找对了吗?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6.生: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7.师: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8.生:仔细观察,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9.师: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10.生个别读

11.生齐读

12.“我”这样做是听了父亲的哪句话?

13.生: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14.师:当“我”信心满满地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同学们有什么反应?到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读一读。

15.生: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16.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17.学生评读、练读

18.师:这里有一个问号,那它是一个问句吗?

19.生:不是,那是在讥笑“我”。

20.师:这时老师又是怎样做的呢?他有没有跟同学一样讥笑我?到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

21.生: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22.师:“审视”是什么意思?谁来做做动作?

23.学生纷纷作出“审视”的样子。

24.师:老师在“审视”什么?

25.生:看看“我”画得到底对不对。

26.师:因此便出现了下面这段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请大家在下面同桌互相练读一下这段对话,呆会儿我请同学来展示读。

27.学生同桌练读

28.师:哪桌同学愿意来读一读?

29.学生展示读

30.师:你觉得他们读得怎样?

31.学生评读

32.男女生合作读

33.师:这时老师的神情变得怎么样了?

34.生:严肃。

35.师:“严肃”是怎样的表情?谁来做一做?

36.学生作出“严肃”的表情。

37.师: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38.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想法。

39.师:老师又问同学:‘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同学们怎么回答?

40.生:‘好——笑!’。

41.师: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这次他们又怎么说呢?请在下面练读这段对话: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42.学生自由练读

43.学生汇报读

44.师:比较这两段对话,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吗?

45.生:其中有两句话相同,但它们的标点不同。

46.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7.生:前面那段对话同学们是在讥笑我,而后面的同学们知道自己错了,所以就结结巴巴了。

48.师:前面的“不像”是指什么?

49.生:同学们认为“我”画错了。

50.师:后面的“不……像”呢?

51.生:大家认为“我”画对了。

52.师:前面的“像五角星”是什么意思?

53.生:同学们笑“我”画错了。

54.师:后面的呢?

55.生:“我”画对了,确实像五角星。

56.学生齐读前后两段对话

57.师:这次对话后老师的情感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58.生:和颜悦色。

59.师:做一做这个表情。

60.学生作出“和颜悦色”的表情。

61.师:老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表情?

62.生:同学们已经知道自己错了。

63.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老师说的这段话,并想想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

64.学生自由读,说出自己的理解。

65.师总结:从老师的话中我们知道了:“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一生受用”是什么意思?

66.生:不光是在画画中,在生活中也按这个话去做,从此把它做为做人的标准。

67.师:这个标准就是:实事求是。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呢?请大家课后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父亲

我看到什么样,就画什么样

老师

《画杨桃》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法:情境再现、画画、评评、读文悟理。

学法:自主学习、多读、多思、多感悟。

教学准备:杨桃两个,课前让学生看读杨桃的资料。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我写了一个什么?想象一下。像什么?都猜不着啊?它像一块豆腐。再看,

这豆腐怎么了?

一块豆腐切四块现在呢?这块豆腐怎么了?放在锅里怎么样啊?什么字啊?

现在你们按笔顺写一下,举起手来。

这是什么?这是什么?

2、交流资料

见过杨桃吗?课前你通过查资料、读资料袋了解到什么了?

读过课文吗?还想不想读?

二、初读课文,激发读书兴趣。

1、自读:你自己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读书。默读也可以;朗读也可以;两个人读也可以;小组读也可以。你说老师我想搬上椅子找我的朋友去读也可以。读一次,开始。

2、指读:还想不想读了?谁读得最好?你起来,读第一段。“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画走了样。”

你觉得班里还有读得比你好的吗?你找他当你的榜样。

3、指名的榜样生读下一段。“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比如我现在是一个杨桃,放在这儿,让大家来画。老师让画杨桃的时候,你按照书上的介绍,当时课文中的“我”坐在什么地方?大家读读那句话。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我坐在前排靠边的地方。”你指指看,“我”可以是咱们班的谁?就按现在的座位。还可能是谁?

4、分角色读:下面我们一起读下面这一部分。谁来当解说员?你就读叙述部分。谁来当老师?同学们说的话,大家一起读。看看你们能不能分清是谁说的话,开始。

5、齐读:“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就画成什么样。”

6、指名读:最后一段谁来读。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再读文:还想不想读?这回我还让你们读,默读,默读完了我要让你们站起来说话,我不提任何问题,就让你随便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提问题也可以。明白没有?一边读一边想,想好你要说的话,想好你要提的问题。

2、交流读文感受

你先举手,你想说什么?

我给画一样东西,你们能看出来是什么吗?

我先画一个圆,中间再画一个圆,里面再画一个圆,还有个小把儿,这是什么东西,你们能看出来吗?如图:

你们为什么猜不到,看不出我画的什么画?因为你们用的是习惯的,常用的,常看到的那种观察角度。你们在喝水的时候,用水杯不用?这个图是从哪儿看水杯?

从上面往下看就是这样子是不是啊?不同的角度看东西就有不同的结论,明白没有?

我再画样东西有兴趣猜吗?我最善于画圆圈,一个小圆圈,两个小圆圈,三个小圆圈,四个小圆圈,五个小圆圈,然后再把它们围起来,是什么?你说。如图:

猜不到了吧?你们看我这只手,从这个端点来看看这只手是不是画的样子?

可我要画成这样子一看就看出来。因为这是习常性的观察法,而今天我让你们从手的端点来看,就看不出来了。文中那个同学画的杨桃像五角形,同学们都笑了,他们为什么笑?

四、重现课文情境,帮助理解内容。

1、过渡:你们对画画感兴趣吗?感兴趣你再读读这篇文章。自我衡量一下,这篇文章你们读懂了没有?

2、看来大家对课文真的理解得差不多了,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下面开始考试。愿意不愿意接受?

你们猜这袋子里面有什么东西?

前两排同学向后转,我这里真有一个杨桃,想让你们来画。你要能够画正确,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课文里面讲的道理,也就是含义,你们也就懂了。你要是没懂就画不正确。我一会一看你的画我就知道你懂了没有。我把杨桃放在这里。只画杨桃。打开你们的本,不用画太细致,只画它的基本轮廊就可以。给你五分钟的时间,开始作画。

好了,好多优秀作品我已收集过来了,咱们先下课,下节课再来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每位同学都认真读了读课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杨桃画了幅画。现在我们就来看几位同学画的杨桃,我们不管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通过他的画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懂了吗?

二、相互评价,深入领悟课文内容。

1、提出评价要求

你要想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你在评价的时候就得引用课文的有关语句。用课文上的话来说他理解了,或者没有理解。

2、评第一幅画

出示第一幅画。这幅画是谁画的?大家看清是他画的。开始评价。

师提示:要想正确地评论人家的画,应该怎么办?

课文上有没有关于这个方面的叙述?谁找到了,读出来。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老师走到我的座位上,先干什么呀?——在他的位置上来看。这是一次叙述。还有没有?关于刚才那个问题,课文哪里还有叙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座位上”。

哪几个同学?请他们干什么?

老师亲自去,然后又让笑话人家的同学亲自去。去哪里?去画杨桃同学的位置上看,怎么样的看?

现在知道了该怎么正确评价了吗?

现在来评价,看实物和看图对照,讲。找到课文上有关的语句,说明他对。

:“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3、评第二幅画

这儿还有一幅图,来看一下。

你来读一下课文,说明你为什么能画得很正确?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他读懂课文没有?那么父亲的话他做到没有。引用有关语句。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4、评第三幅画

咱们再找一幅画,这是谁的?谁来评价?

他为什么不对?用课文的话评判他。

他没画成五角星样的,而画得像别的,犯了什么错误了?为什么画走了样?

师:“想当然了”,他想的杨桃有“翅膀”,就按照平常对杨桃的印象来画了,对不对?为什么画画不能想当然?

要想不“想当然”,要想不画走样,应该怎么办?课文上怎么说的?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

师:是谁说的话?课文最后说老师的话和爸爸的话非常怎么样啊?那么把相似的爸爸的话再读一次,大家读。

“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三、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1、抓住重点,归纳总结。

刚才我们作画和评价时,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引用的课文语句大多在哪些段里?在重要的段前画个圈。

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内容?简单地说。

第二自然段是写什么的?

十八自然段是讲什么的?

小结:现在又告诉了你一个读文章的重要方法。紧紧抓住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深入理解。你看他写老师和同学问答的过程,写了好长,是不是呢?一句一句对话。其实它只起了个铺垫的作用,衬托环境的作用。讲讲事情的由来,很简单。真正的道理在哪些段落里呢?在这三个段落里。这是第一步:读文章抓最重要的段落;第二步,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现在从这里面往出抓爸爸的话,你认为哪几句话最重要?越简炼越好,你讲。

可以概括成八个字。板书

师:这就是父亲说的话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他作画这一部分中再找出最重要段落里的最重要的句子,我也要八个字。好好读一读,你找到就说明你完全读懂了。

板书

师:下面该看老师的话了,也是从老师这段话里找最重要的内容,然后概括。几个字?

板书

还是这八个字。因为老师的和父亲的话非常相似,基本相同。

2、小结:要想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这个作画的人必须是什么样的态度?

对了,只有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才能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课文全明白没有?

3、拓展延伸,明理导行。

现在讲的是画画,我们从课文中出来,不说画画了。做别的事情。“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怎么理解?怎么联系别的事情?比如我今天上学的时候,走到街上看到一个老汉,在逗一只猴子招人看,在耍猴,我被他吸引了,一下子忘了上学的时间了。等到想起来了,跑到学校里迟到了。老师问我:你怎么了?那么根据“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这个要求,我应该怎么说话?

那么你要是看耍猴的同学,我是老师,你怎么跟我说?

事情是什么样的,我们就说是什么样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家联系起来,总起来看:这个事情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就按照事情本身实际的情况去观察,去了解,去反映,对不对?这就加了一个字。这个字不是“是不是”的“是”,而是准确、正确的意思。所以我们平常拿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对,根据实在的事情真实的样子,我们去寻求最正确、最准确的认识和解决办法,这就叫什么呀?——实事求是。

课文讲的是“画杨桃”的事,我们把它扩大到一切事情了。现在你是不是知道得更多一点了?

知道什么了?

要想做到实事求是,大家告诉我,你应该抱什么态度去做事?

4、实践练习

美术课也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自己做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板书设计:

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画杨桃》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一段话。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用具:杨桃模型课件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

六、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画杨桃》这篇课文。1、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预习中又发现了什么问题?同学们预习得真认真,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课文好么?

、新授

1、美术课上“我”怎样画杨桃的呢?请同学们自渎课文第二自然段,把“我”画杨桃的句子找出来,认真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读,谈体会。

、句子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我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比较句子,哪句更好,为什么?

、让我们把“认认真真”“老老实实”送回句子中,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好吗?

a、大家先自己练一练。

b、指名读,师指导。

c、齐读。2、小作者为什么“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呢?

、指名回答。

、父亲的话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a、从父亲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呢?用四字词语概括就是爸爸让他画画的时候要“实事求是”

b、如果你是父亲,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叮嘱我呢?谁来读一读。

3、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可是当同学们看到我的画时,他们又是怎样表现的呢?默读3—12自然段

、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有什么反应?是怎样一种笑?能读出这种口气吗?

、句子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a、自己读一读。b、指名读一读。

c、齐读。

4、老师和同学们态度一样吗?老师的神情是—严肃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

、同桌说一说。

、指名说一说。

5、老师的神情是严肃的,同学们是嘲笑的,我们来分角色读读这段好不好?

、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小组展示。

6、当老师请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完之后,还嘲笑我吗?此时他们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儿体会出来的?自读13—18自然段。

、指名说一说。

句子

“不……像。”

“像……五……五角星。”

a、说说原因。

b、指导朗读。

、前句进行比较

“不像!”“不……像。”

“像五角星!”“像……五……五角星。”

a、比较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b、总结:祖国的语言文字多么神奇!不同的标点符号就能表达不同的心情。

7、看到同学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此时老师的神态还严肃吗?此时是—和颜悦色

“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句子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a、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有什么相似之处?

b、谁愿意来当小老师和颜悦色地读读父亲的话,告诉大家这个道理。

c、让我们把老师的话背诵下来,牢记在心吧。

d、检查背诵。

8、作者把父亲和老师的教诲牢记在心,一生受用。那父亲和老师单单是在说画画要实事求是吗?

、指名说一说。

、师总结:是呀,不单单是画画要实事求是,我们做人,做任何事都应该实事求是,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取得成功!

9、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不想对他们说些什么?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吧。

、指名说一说。

附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同学们嘲笑羞愧

老师严肃和颜悦色

《画杨桃》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难点: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重点: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1.指读并理解生字词。

出示小黑板,认读生词:

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指名读,正音

2书写点拨:

嘱: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

肃:笔顺:

悉:上部不是“采”。

3理解词语

一生受用:就是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受用:得到益处。

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

想当然:指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

4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走了样:失去原来的样子。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子不同。

2.分段朗读课文。

3.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5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1、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写近、反义词。

近义词:准确 教诲 审视

反义词:熟悉 相信 开始

第二课时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1、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按课文内容填空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不同,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  。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 ,要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 就 。”

《画杨桃》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一、导入

1、看,这就是杨桃,你了解它吗?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快看看书后的资料袋里还有介绍呢。

2、像这样的词语组合,前面一个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一个是表示事物名称的,你还能说几个吗?

3、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4、老师和父亲都是怎么说的?快速默读课文,把它做上记号。分别指名2生读。

5、快速默读这两段,思考父亲和老师的话哪里相似?谁能否用八个字概括?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

文中的“我”是否也这样做呢?那里可以看出来?

父亲告诉“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而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我看到的……东西。”

当我看到杨桃和我平时看到的完全不像,我是怎么做的?快速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最重要的八个字。

2、学习3—自然段5

我遵照着父亲的叮嘱“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画,可是

他们在笑什么?

这是一种什么语气的笑?

3、学习6—17自然段

这时老师是怎么做的?什么叫“审视”?

读6—17自然段老师和同学的对话,这里有两组对话,看看自己能否读好?

看看它们的字,你有什么发现吗?它们所表达的意思一样吗?不管一样还是不一样,你们再自己先好好读读6—17自然段,特别注意老师的态度变化,读了以后你肯定会有发现的,读好了以后也可以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练习朗读对话:

a、现在我来看看你们读懂课文了没有,我来当老师,你们当学生,读第一组对话。

b、这时老师的神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变严肃了?

c、老师半晌才说话,这半晌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是啊!我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是因为角度不同,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样子也是不一样的。

d、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请一个同学读第一个坐下的的同学的话,我还是当老师,看看他读懂课文了没有。你读的时候心理在想什么?

这个同学懂了,那下一个呢?他也懂了,你呢?那全班呢?

4、这时老师的态度变得和颜悦色了,你们再去读读老师的话,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

三、延伸

你们平时在上美术课画画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呢?

这时,我想到了一首诗《题西林壁》,诗人写庐山,就写到了从不同角度看,庐山的样子就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老师的话不仅对他的学生,对你们,对我也很重要,让我们把这番教诲记在脑子里吧!

教学反思:

整篇课文的内容安排得很紧密,整堂课内容设计的比较丰富,整篇课文已经体会了大半,但是没有写字的时间了。总结原因是:1、提高了课堂的节奏,朗读的指导更有效,没有利用反复读来练习,而是在体会了课文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再进行朗读,这样既可以帮助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节省课文朗读的时间,可以做到事半功倍。2、因为忘记让孩子预习课文了,所以在字词的朗读上,很多孩子都出现了问题,如:叮嘱、半晌、教诲。所以要提高课堂的效率所以课前的工作一定要做好。

整节课孩子们的课堂参与很不平均,从老师和学生两方面来分析,我觉得自己在调节上情绪比较饱满,能够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但是在对待一些比较容易分心的同学缺少一种理性的提醒,在对学生进一步的深层次的引导上,也缺少一种比较激励性的语言。可能一句话换种顺序说出来,就能得到不一样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语言上还要再做到精益求精。这几天,淳淳和陈璇被我鼓动的差不多了,但是我的鼓动对于一小部分孩子很有作用,但是还没有形成辐射面,不能让更多的孩子动起来,所以这样的工作比较单一,而且比较费力。

《画杨桃》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谁画杨桃?

怎样画杨桃?

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

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板书设计:

5、画杨桃

父亲:是……就……

老师:角度不同  样子不一

要……不要……  是……就……

我:一生受用

教案点评:

这篇课文蕴含的道理深刻,和同学们的现实生活也很接近。这篇教学设计示例抓住这一特点,首先以实物导入新课,让学生也自己观察杨桃的外观,看看他们能不能有什么发现。继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读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一课时做好了“读”的铺垫后,在第二课时教师步步设疑,引导学生更深的进入课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整体说来,设计比较严谨,思路清晰,不过在第一课时设计的有些简单,学生书读的不透。

探究活动

一、导入、明确要求

1.教师导入:

《画杨桃》这一课,是作者上小学四年级的事情。在他作为成年人写这件事的时候,仍然记忆犹新,说明这件事让他难忘。我们现在读来也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从中学到了一个道理。今天我们也来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类似的事,讲给同学们听。

2.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在你身边每天会发生很多事,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讲给同学们听。要把事情经过说清楚,重点地方说具体,语句要连贯。要把从中明白的道理说出来。

二、指导说话

1.回忆自己想说的事,先和同桌说一说。比一比,谁说得好。

2.全班交流。师生评议、补充修改。

3.你在听了别人说的内容后,觉得自己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补充?

三、布置作业

把刚才说的写下来,算作一次练笔。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继续练习复述课文。

3、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叮嘱、审视、和颜悦色、教诲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复述课文,体会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书中的两段对话,研究有感情朗读。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师生共评议。

3、从这两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引入:这两段话是从画杨桃这片文中节选的,同学们体会得对吗?读得对吗?又为什么会有这么两段相似的对话呢?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后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4、小组交流。

三、三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理清思路,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说说段落大意。

四、再次研读两段话语。

第二课时

引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画杨桃这么一件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懂课文,进而复述这部分内容。

一、复习学习提示

1、师问:怎样复述课文?

2、既然复述时要抓住重点词句,那么我们就先来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理解意思,再进行复述。

二、研读课文,理解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圈圈点点划划写写.

2、小组交流意见.

3、全班交流,重点理解

a、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是: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b、同学们怎么笑

(1)、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2)、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c、老师怎么做的

(1)、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台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2)、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

--------

(让学生从中懂得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三、练习复述课文

1、学生自由准备说一说

2、小组互说,选好参赛者

第三课时

复述比赛,完成练习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作者第一部分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第二部分具体细致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看杨桃时的不同情景。“我”看杨桃时,按照父亲的教诲在自己的角度认认真真地看杨桃,并实事求是地画成了像五角星的形状,自己觉得很满意;老师看杨桃,是老师听到同学们想当然地嘲笑我画的杨桃时,亲自到我的座位上审视杨桃;同学们看杨桃,是老师请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看杨桃,发现这个角度看杨桃,确实就像个五角星。老师借机教育同学们看事物要有自己的角度,并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同时要尊重别人的看法。因为即使对待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叮嘱”、“教诲”、“受用”等词语。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图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真实体验

1、同学们,在美术课上,我们画过很多东西。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也要请同学们来画画。

2、谁知道这种水果叫什么?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3、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杨桃,把你看到的杨桃实事求是地画下来。

4、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或者让同学从前排*边的座位上实际观察一下,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并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作者小时候也画过一次杨桃,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你已经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脉络层次与立意主旨

三、研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理清第二大段的小脉络。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三看杨桃。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2、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研究一下。我们可以怎样研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

3、学生寻找研究同一人物的学习伙伴,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学生交流,相机引导

引导学生抓住“我”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

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自由轻读,体会我的情感变化。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会被同学们误解和嘲笑。在老师的教育下,同学们又理解了我。课文,没有直接描写“我”被同学们嘲笑与误解时的迷惑不解,伤心委屈;得到同学们理解时的轻松愉快与欣慰满足。但是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与“我”感同身受,深刻体会“我”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以事实为依据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_。

“好,下一个。”

2、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

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

“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来说说你们对“老师”的研究?

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

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出示课文,读“审视”句:“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没了“半晌”。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

3、理解“和颜悦色”。老师和颜悦色,是因为。

4、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

5、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

6、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美术课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羊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同时展示同学们自己在不同角度画的杨桃并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四、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1、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2、美术课也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大家准备好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画杨桃》教案篇8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实事求是;不要随意取笑,要善待他人。

充分运用对比的手法,充分的对话描写,是这篇课文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上的鲜明特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和理解文中“叮嘱、审视、半晌、和颜悦色、教诲”等词语。

2.能读通读顺课文,有感情地角色朗读文中的人物对话。

3.能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初步读懂课文所蕴涵的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什么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都要懂得善待他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初步读懂课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设计理念】

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机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训练、探究、对话为基本元素设计教学,构建自主、合作、开放的课堂,体现“以疑促读,读中探究,自主感悟”的教学特色。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启读

师:你们喜欢画画吗?平常画画的时候,老师一般会怎么要求你们啊?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讲的就是画画的事情。请大家看老师板书课题:23、画杨桃。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通读全文,感知内容

1.师: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文,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来读课文。第一遍读,大家比一比,谁读得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读的过程中,遇到有生字词,用方框框出来,读到难读的地方,千万别放过,可以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明白了吗?现在开始读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走到学生当中,个别指导,了解学情,捕捉三位读书典型:读得最有表情的一位,读书时习惯最好、姿势最正确的一位,最后读完的一位。

站起来吗?因为他刚才读得最投入,表情都读出来了!第二位──你叫什么名字?知道老师为什么叫他站起来吗?因为他刚才读书时的姿势最端正,习惯很好!第三位──你叫什么名字?知道老师为什么叫他站起来吗?因为大家都读完了,他还在读。读书速度有快有慢很正常,但通常情况下,别人都读完了,没读完的同学也会跟着停下不读。他不是这样的。这是很认真,很实事求是的一种学习态度,老师很欣赏!)

2.师:在课堂上,能够站起来,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现在看到黑板左边老师板书的这几个生字新词,谁能站起来,走上讲台,当当老师领着大家读?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教师随机指导读准“叮”“审”“晌”等的字音。

3.师:现在请大家拿起笔,给课文标小节号,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找一找,课文从第几小节到第几小节,直接讲了画杨桃这件事情的经过。那么剩下的开头和结尾两个小节各写了什么,和画杨桃这件事情有什么关系呢?

三、深入研读,体悟事理

1.指名读抄写在黑板上的课文最后一段话。师:有没有读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和教师的处理引导:

a.“教诲”是什么意思?师:能不能把这个词语换成别的什么词语?“教诲”就是“教育、教导”的意思,“诲”这个字的意思和“教”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教育、教导”的意思。

b.“一生受用”是什么意思?师:我们先看看这句话中“他们”指谁?“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是什么意思,谁理解了吗?

师:这段话没有直接写画杨桃这件事情,却是作者对这件事情的一个评论,点明了这件事情对我产生的深刻影响。我们学习课文,就善于要抓住这样的带有评论和总结性的关键语段去进一步阅读和思考。

2.师:父亲是对我的教诲是什么?课文哪里写了?谁愿意站起来,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他读得怎样?大家注意到没有,作者写父亲对我说的那些话的时候,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是啊,不是一般地说说,而是“叮嘱”。谁再来读一读,读出“叮嘱”的语气来。现在,大家读明白了“叮嘱”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父亲叮嘱我什么呢,能概括地讲吗?

3.师:第一自然段也没有直接写画杨桃这件事情,但通过这段话,却引出了画杨桃这件事情。结尾一段说“这位老师讲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这里“老师讲的话”具体指的是什么话呢?让我们进一步走进画杨桃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去发现吧。

师:作者在记叙画杨桃这件事情的时候,大家发现没有,语言表达上有个很明显的特点是什么?谁和谁的对话?。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读叙述性的话,女同学读老师说的话,男同学读同学们说的话。看大家能不能分清楚。

分角色朗读。

师:刚才的朗读,我们把文中的对话的角色弄清楚了。谁能用简洁的话说一说,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进一步点拨引导,加深理解体会:

师:“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能不能从文中找到原因?

师:“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觉得画得很准确。“我”把作业交上去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

师:可是结果呢?同学们笑什么?为什么笑?

师:同学们这样笑“我”,如果是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师:同学们都哈哈大笑的时候,有一个人没有笑,是谁?是啊,老师不但没有笑,而且做出了一个同学们都没有想到的举动,是什么?“审视”是什么意思?谁来学学老师的样子“审视”一下,很遗憾没有杨桃,就“审视”老师手中这本书。

师:经过一番审视,老师又露出了一个同学们意想不到的表情,是怎样的表情?找到这句话了吗?。同学们都笑了,老师为什么这么严肃呢?

师:“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同学们怎么回答的?你注意到课文写同学们这个回答的时候用了什么标点符号?怎么读好这两个标点符号呢?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中有个词语──“半晌”,是什么意思?老师好一会儿都怎么样?那这“半晌”老师可能在想什么呢?联系下文思考思考。

师:于是,老师又做出了第二同学们意想不到的举动,是什么?结果这几个同学看明白了什么?这个时候,这些同学心里会觉得怎样?我们分角色来体会一下文中的对话。我是老师,谁愿意做同学?

师生一对一角色朗读体会对话。师:“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生:“不……像。”师:那么,像什么呢?生:“像……五……五角星。”

师:一般来说,这个时候,这位老师可以严厉地批评取笑别人的那几位同学了,可是,老师又显露出了第二个同学们意想不到的神情,是怎样的神情?“和颜悦色”是怎样的神情?谁能学一学这样的神情?谁能“和颜悦色”地来读一读老师说的那番话?。

师:现在,请大家看到黑板,你知道课文最后这段话中“老师的话”具体是指哪些话了吗?

师:对,就是这番话。现在,我就是那位老师,那么你们是谁呢?对,你就是文中的同学们,你可以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也可以把自己当成文中曾经笑“我”的同学,我现在要和颜悦色地对你们说一番话,你们认真听,认真想。等下听完了,如果你能不由自主地站起来有话要对老师说,就说明你善于倾听,善于思考,善于领悟。

教师角色背读,学生倾听。听后组织引导学生进入文中同学的角色,交流体会。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明白文中这位教师所教育的道理,体会文中这位教师善待学生的品质。

师:老师的这番话,仅仅是告诉同学们应该怎样画画吗?你觉得还暗暗地在告诉同学们什么?

师:是啊,作者深深地明白了这一点。请大家再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吧!也希望这位父亲和这位老师的教诲,能使我们一生受用!

【板书设计】

23、画杨桃

叮嘱、审视、半晌、  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连同我父亲讲的

和颜悦色、教诲    实事求是 善待他人    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

一生受用。

《画杨桃》教案篇9

听了三年级语文课“画杨桃”后,我仔细学习了教师用书,还在网上看了两节本课的视频,现记下学习所得。

一、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赵老师讲的这节课是第二课时,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先来看看这课的总目标:

根据以上学习目标,我们可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理解父亲与老师的话,懂得做人的道理。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从教师用书上我们可以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二、找到重点词句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去突破:

1、重点词语:正如老师的板书:

父亲:叮嘱不要想当然走了样

老师:严肃和颜悦色

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不要想当然、走了样”可以让学生说自己的理解;“叮嘱”除了让学生说以外,还可以让学生用叮嘱的语气去读父亲的话,以理解课文内容。

“严肃”,教师可以问: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起来?让学生读课文找出原因,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和颜悦色”也是通过让学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老师和同学们的对话,因为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了,所以“和颜悦色”起来。

“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老师可以用一组对比句子让学生理解: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我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让学生读、体会、比较

2、重点句子:一是老师和学生的对话: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这段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①师生分角色读,体会两次不同的语气和态度。第一次学生回答“不像!”“像五角星!”是坚定的、肯定的。第二次学生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是尴尬的、惭愧的、吞吞吐吐的。

②根据标点符号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课文内容。第一次学生回答“不像!”“像五角星!”后面是感叹号,带有对“我”的嘲笑。第二次学生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中间有省略号,后面是句号。省略号说明了学生对自己嘲笑“我”的惭愧,知道自己错了,所以回答时吞吞吐吐。

二是老师的话: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里可以让学生先读,然后划上你认为老师说的话中最重要的部分。这样就会有学生划“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从而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还有的学生会划“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从而教育学生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还有的学生会划“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这里可以借用苏轼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老师的话。

三、父亲和老师的话可以放在一起学习。

父亲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老师的话:“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①让同学找,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哪句相似?

②这两句话都告诉我们道理?

《画杨桃》教案篇10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2、分段朗读指导。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书面造句。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画杨桃》教案篇11

画杨桃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杨桃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接着,读读我们的资料袋,看谁能最快了解。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件与杨桃有关的事,请认认真真看老师写课题。

1、齐读课题。

2、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我是怎样画杨桃?

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上述问题,并想想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请提出来。

三、汇报交流

1、指名读生字,并说说还在哪些词中见过它们。

2、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读流利。

3、交流课文内容说说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4、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的问题请同学读书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四、品读父亲的话。

1、指读名,能说说吗?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谁还想说说你读懂得内容。相机理解“想当然”,引导学生说出父亲对我要求严格,严中充满关爱、认真,它反复叮嘱。理解“叮嘱”

师随机板书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2.看大屏幕加提示语自由练读。父亲怎样说这段话的?

父亲说: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3.指名读。认真听他那里读的好?

4.评完后赛读。

5.最后齐读,记住父亲的话。

我记住父亲的话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看大屏幕,自己读读下面两句话,体会他们的意思一样吗?

1)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的画,自己觉得画的很准确.

2)我看,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指名说。一生读,其他生听再体会,再说区别。

师小结:少了“认认真镇,老老实实”表达的意思就大不一样,所以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五、快乐写字

l、熟记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生字叮嘱:“嘱”书写时注意“禹”的竖和提是两笔写成的。严肃:“肃”的下面的笔顺是先两边后中间熟悉:“熟”的右上是“丸”,而不是“九”“悉”的上面不是“采”,而是一撇加“米”

3、师生共同点评学生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谨记父亲的话,认认真真地把桌上的杨桃画下来,当我把画交上去的时候,同学们是怎样说的?老师又是怎样教育的呢?它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第3至18自然段思考:

这部分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

把实物摆到桌上,让从不同座位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杨桃的样子,特别是前排靠边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杨桃的样子。

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体会“我”画画实事求是。“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

①、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②、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③、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然而,同学们是怎样看的呢?

2、研读第3至18自然段

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②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老师的两次发问和学生的两次回答。

①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a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_。“好,下一个。”

②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a、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b、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

c、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d、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e、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多么优秀的老师呀!他引导孩子们轮流坐到我座位上认真观察,让事实说话。请看大屏幕,让我们来读老师的话,看老师要告诉我们什么?

3、品读老师的话。

a.自读自悟

b.小组交流

c.班中交流,并欣赏不同角度的杨桃图片。

d.指导读好这段话。先自读,现在你们就是这位老师,先练一练,你打算怎样讲给你的学生听?

指名朗读注意听他哪儿读的好?

师范读,引导评价老师,在评价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齐读最后一节。理解“教诲”

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

5、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美术课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羊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

《画杨桃》教案篇12

《画杨桃》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我认为在课堂上需提高引导的机智和评价的机智.

一、提高评价的机智

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由于缺乏评价的机智,导致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到位.如一个学生在谈到自己是否喜欢文中的同学们时,他说:“我既喜欢,又不喜欢。喜欢是因为同学们很爱笑,不喜欢是因为同学们没有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画的。”我在处理学生这个问题时,评价不够到位,致使问题的解决不理想。老师如果这样引导“笑”,有很多种,我们都希望自己能笑口常开,你一定也喜欢笑,但是文中同学们的哈哈大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学生回答:“是嘲笑。”那么你还喜欢同学们的这种笑吗?这样自然引导让学生在谈“笑”中明辨是非,然后老师随之引导,此时你想对那些发笑的同学们说些什么?而文中的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这样就水到渠成的进行过渡,引导学生体会了文章的中心.

再如,一个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时,说到:“在了解了别人的想法后,如果他做错了再去嘲笑别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这一说法没有及时给予评价.由于自己的心急,导致一个教学闪光点被扑灭了.如果我能及时让其他学生对这位学生的说法进行评价,说说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学生就会各抒己见,说明自己的看法.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思维产生碰撞.同时也进一步地深化文章的主题: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二、提高引导的机智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它可以让学生杂乱的思维变的有序、深刻;同时也能使知识的掌握更具条理性.而我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恰恰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如当学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不是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叙述,而是在复述课文时.我这样处理会更好:再找一个学生用概括的语言说说主要内容,然后引导,我们在说文章主要内容时,如果能用简短、概括的语言叙述就会更好,而你好像是在复述课文内容.这样一引导学生就知道如何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其他同学也起到指导的作用.

再如,在教学理解老师的一段话时,如果这样处理学生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些.让学生把老师说的这段话都来读一读,再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学生的思路就会更清楚,理解起来会更顺畅.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当发现学生读的并不理想时,教师加以示范朗读,效果就会不一样.

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高:

1、深入钻研、挖掘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

2、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

3、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我将在这门艺术的殿堂中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画杨桃》教学反思

《画杨桃》一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我在教学中把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一、理出主线。第一自然段讲父亲叮嘱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而最后一自然段第一句话又讲“老师的话同父亲讲得那么相似”。我就抓住一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粗读文章,老师到底说了什么呢?这样,就理出了贯穿全文的主线,深入分析理解下文就有了凭借。

二、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细读文章的兴趣。教学时,我把杨桃放在讲台上,让学生从前排靠边的座位实际观察一下,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三、让学生自己勾画感受深的句子,提示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主题思想。这一环节是教学关键,是文道结合的主渠道和立足点。我先利用教师和同学们态度的对比,教师神情的变化,铺设出一个吸引人的悬念。再引导学生抓住表现教师态度的关键词“走到”、“审视”,教师这样做本身就是“从实际出发”,这样,重视了文字的训练过程。接着,为了联系学生思维,让学生逐步理解教师说的话。教学中,我分步设计了“老师是怎样做的?”“老师说的话和他的做法一样吗?”这两个问题使学生很自然地理解老师说的话。老师说的话正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最后,运用清晰,节奏鲜明的语言做小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开头理出主线时提出的问题“教师和父亲的话为什么那么相似?”学生这时就会很快答出,因为他们的话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紧扣主题加以拓展。因为,只讲画画,不可能是“一生受用”,而话中的“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确实是一生受用的。“从实际出发,实是求是”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自己。文中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就是对自己而言。不仅是要相信自己的眼力,更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要树立自信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亲自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取“一生受用“的“教诲”,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画杨桃>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说明了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事物,得到的答案是不同的。与古诗《题西林壁》有异曲同上之处。我的教法是让学生初读、通读、细读之后,拿一个小油漆罐让学生观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让他们各自得出答案。有的说像圆柱,有的说像一面镜子,最后,让学生复述课文,再让他们背古诗,大部分同学完成得很出色。

反思一:本文从画杨桃来说明事理,难度之一是相当部分学生未见过杨桃,无法理解杨桃像“五角星”。我就通过一个简单的直观教具,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让他们自己亲身体验之后,才得出答案,明白事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帮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反思二:借助已学过的古诗来帮助理解,这应该叫触类旁通吧!

《画杨桃》教案篇13

《画杨桃》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六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的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积累语言,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根据课标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为切实突破教学难重点,我在教学中采用讨论,实物观察,举例说明,电话辅助等教法。指导学生利用抓关键词语理解内容的学习方法,实物观察,合作讨论的学方法来主动解决学习难重点。教具的选择有杨桃一只、插图、重点段落投影片,投影机。

在讲授中首先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模仿课文中所描述的对杨桃写生,看看在不同角度观察的同学是否观察到的杨桃样子不一样。然后换角度观察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激发阅读与思考的积极性。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主体性,让他们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去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分组讨论来解决问题,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

在解决重点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利用自由读,分角色读的形式,读出人物个性特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重点是朗读老师神态变化和学生的对话。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形式的设计主要是来突出反映课文的重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课后布置是根据所学来描述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说明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

《画杨桃》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所不同,必须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

2、学会本课的新词,理解“教诲、叮嘱”的意思。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经过:

一、导入

介绍杨桃,学习课文。

二、引导学习课文第二段

是的,课文讲的就是一次美术课上画杨桃引发的事情。课文第2—18小节就写了画杨桃的事情,我们先来看看。

1、请同学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要求:

(1)仔细读。(2)提出不懂的问题。

2、我是怎样画杨桃?我怎样画杨桃,出示句子。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谈。相机出示父亲的话,理解叮嘱。

(1)、在我这样的举动背后,因为有一个人的话语始终萦绕在我心头。读

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指名读“父亲”的话,父亲的话怎么理解?

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

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评议。

(3)、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记起了父亲的话,

在我画得粗心大意的时候,我记起了父亲的话:

我对父亲的话语是如此的印象深刻,是因为,能从文中找到一个词语来说明吗?叮嘱

3、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么也想不到,出示同学的反应的句子。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4、当同学们看到了杨桃变成了五角星时,他们的反应是哈哈大笑,而老师呢?

(1)、出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2)、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5、正因为老师看问题的角度与同学们的不一样,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这样的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O_________。

6、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这一看,同学们的心里会想;  这一看,我的心里会想。

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又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

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出示老师的话: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读文章抓最重要的段落,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现在从这里面往出抓老师的话,认为哪几句话最重要?越简炼越好,你讲。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7、补充出示父亲的话:他们的话,是这样的相似

8、读最后一个自然自然段,理解“教诲”。

三、提升

1、同学们说得很好,确实,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

岑桑,生于1926年,我国当代作家。1985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20余种。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岑桑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学上我自己留下的却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为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

2、读了这段文字材料,你又有什么体会?

3、看来小时侯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让我们再好好地来读读课文中老师、父亲的那段话。

板书:

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画杨桃》教案篇15

【教材分析】

《画杨桃》这篇课文记述了“我”在图画课上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有些同学的讥笑,但却得到老师肯定的故事。故事耐人寻味,颇有哲理。文中有记叙,有议论,父亲和老师说的话中的议论意味深长,令“我”一生受用。

【教学目标】

1、学会“级”、“哈”、“审”、“晌”、“悉”、“诲”等生字;理解“审视、“神情”、“叮嘱”、“半晌”、“教诲”、“角度”、“严肃”和“和颜悦色”等词语。

2、能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4、初步懂得既要相信自己的观察所得,又要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词,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大义,懂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相信自己的观察所得。

【课前准备】

1、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课件

2、一袋杨桃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杨桃的图片

教师:图片上的杨桃形状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为什么不一样呢?

学生:因为图片上的杨桃不是同一只。

教师:对啦!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

2、从袋子拿出一只杨桃,出示杨桃其中一个侧面

教师:同学们,现在请仔细看这只杨桃,观察一下它的形状。看轻楚了吗?

学生:看轻楚了。

教师:同学们,仔细看这只杨桃与刚才那只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把杨桃放进袋子,又抽出一只,如此重复几次,每次的出示面都不同。学生的回答都是“不一样”。)

教师:同学们,大家都认为我刚才拿出的杨桃都是不一样的。那么你们想听听的我的答案吗?

学生:想。

教师:同学们,其实我刚才拿出的杨桃是同一只的。我只是变换不同的出示面而已,就让大家误以为我拿出了几只杨桃。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呢?大家想知道吗?

学生:想。

教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文《画杨桃》,从中得出我们想要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倡导自主、合作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并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审视”、“严肃”、“半晌”、“教诲”和“和颜悦色”等词语。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听记字音。

3、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问题。

4、教师带读生字,教导学生区别“晌”与“响”,“诲”与“海”的字形和字义。

5、小组内互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然后进行小组讨论:

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会给“我”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读课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如果让你给课文改一个题目,你会改成什么样的题目?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熟记、练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2、指名读课文

二、抓住重点,理解文章脉络

1、让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并要求:

用“~~~”把“我”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的句子划出来。

用“——”把“我”为什么会看到这个样子的杨桃的句子划出来。

试用“因为……所以……”把划上“~~~~”和“——”的句子连起来。

试用“不像……而像……”造句。

2、要求学生概述“看了‘我‘画的杨桃,同学们的态度是这样的?”

3、课文中老师听到几个同学的笑声和他们之间的对话,做了哪几件事?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作提示:

老师听了同学的笑声是怎么做的?

同学们都说“我”画得不像时,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几个同学仍然觉得好笑,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老师又是怎么做的?

当同学们知道自己错了,老师的神情是怎样的?又是怎样做的?

最后教师归纳:做在“我”的座位上审视杨桃;向大家提出“像不像”和“好笑么”的问题;请几个同学轮流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并问他们“像什么”;最后对大家说,同样的东西看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4、教师:最后,老师和颜悦色地说的那段话,主要讲了哪两层意思?

要求学生各自小声朗读这段课文,然后全班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间的关系:因为一样东西看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因此,对别人,他画出来的不像自己熟悉的样子,不要忙着发笑。对自己,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教师相机地提出“不要……要……”,要求学生造句。

5、教师:课文中说“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老师的哪一句话,同我父亲讲的相似?

三、指导朗读,深入体会

1、指导学生朗读同学说的两句话:“杨桃是这个样子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读出讥笑的意味。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中师生第一次对话,其中“不像!”“像五角星!”是同学大声回答的,要读得响亮些。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中师生第二次对话,其中“好——笑!”也是同学齐声回答的,“好”字后的破折号表示这个字的声音要延长些。

4、指导学生朗读“不……像”“像……五……角星”省略号表示说话节奏缓慢

5、自由朗读。

6、指名分角色朗读

7、全班朗读

四、总结课文

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们懂得什么道理?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画杨桃教案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