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

时间:2023-03-23 18:49:05 作者:教学文档 字数:72456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矛和盾的集合,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矛和盾的集合吧。

矛和盾的集合

矛和盾的集合

矛和盾的集合篇1

学习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坦克的发明过程。

2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①生字卡片。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

②矛和盾的图片。

③课件。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的学习,你对课文有多少了解呢?

2出示图片

3在我们的课文中就有一名话,它既写了矛,又写盾,还谈到了坦克,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这句话。

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1学生自己先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全班交流。解释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2矛和盾各有利弊,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写到了它,请你找出。交流。解释

3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我刺来,我真的是难以招架,发明家们快快帮我想个办法。

学生读课文,总结坦克的发明过程。

4出示练习

5坦克发明出来了,因此它能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课文中哪儿写出了它的大显神威?

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这是坦克在实际中的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样合二为一的事例?

①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②齐读这段话。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实践活动

在你的生活中,也学习过别人的长处,你有何何体会?请写在日记本上。

矛和盾的集合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难以招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课前游戏:成语猜猜猜

二,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认识矛和盾,了解矛和盾的用途.

2,揭题:矛和盾的集合

三,初读课文:

1,按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参考"我会填")

2,交流反馈:检查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研读悟理:

1,引出: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质疑:发明家究竟是怎样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呢

(1)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带"然"的词,把它圈出来.

交流板书:忽然固然当然

(2)出示:在这紧张危机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a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通过理解"忽然"一词了解当时发明家产生想法的原因.

b同桌现场演绎当时的情景,联系句子体会"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朗读.

c体会发明家当时的心情,指导朗读.

c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小结:产生想法

(3)出示: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了.

a查字典,通过选择正确的解释理解"固然"一词,了解发明家本来的想法.

b发明家本来的想法有什么问题吗

c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怎么办呢

出示: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认识破折号;体会发明家修改自己想法时的心情,指导朗读.

板书小结:修改想法

(4)出示: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a理解"当然"一词,由此了解发明家想法的延伸.

b观察坦克图片,认识履带,轮子,"矛"和"盾".

c看了这样的发明,谈谈你的感受.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板书小结:延伸想法

(5)归纳总结:

a把三句话连起来读读,从这里你能读懂什么

b引导学生了解并能简单说说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整个过程.

五,拓展升华:

1,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这里的谁仅仅是指坦克吗引导学生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

六,生字指导:盾,兵,退

《矛和盾的集合》说课材料

穆湖实验学校周文婷

《矛和盾的集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5课.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

我所讲授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于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让学生参悟透.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我是这样做的:

结合穆湖实验学校学生的实际,利用成语故事进行课前谈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寓学于乐,玩的同时积累了成语,又了解了矛和盾,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课的教学之中.然后,利用课件让孩子们形象直观地认识"矛"和"盾",对它们有个初步的认知,自然地导入课题,激发了孩子们研究的兴奋点

文章的最后一段"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揭示的是一个道理,是文章的重点句,也是教学的难点.在这里,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处理,就是让学生直面文章的重难点,质疑:发明家究竟是怎样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呢学生一下子陷入沉思,并由此萌生处强烈的探知欲.整堂课老师和孩子始终围绕重点句进行学习,研读悟理,试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突破难点的教学过程中,我吸收了刘云生老师的一个匠心设计,并加以了修改,赋予了其鲜明的个性.就是在直面重点后,捕捉到三个"然"字词语,并且引导学生透过这几个词语弄清了发明家"产生想法——修改想法——延伸想法"的思维过程.不同的是,我让学生的理解过程循序渐进,强化了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突出了重点.教学时,我还引导学生通过找近义词,查字典,观看图片,现场表演,联系上下文等多种形式来理解词语.这样,在理解文本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真正让语文课上的语言能力训练落实得扎实有效.

在最后的总结中,我们又回归到了"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个重点句.这时候,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有关"集合"的例子以及他们自身的想象,顺理成章地从重点句延伸开来.这个目的在于延伸拓展,从文本延伸到生活,体会到语文就是生活.一方面是语言能力的训练,一方面又加深了学生对重点句的理解,对重点句含义的感悟,让学生体会到集合不仅仅是一个词语,也是一个道理,是一种理想和追求.

矛和盾的集合篇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懂得作者借坦克发明这件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作一团、长处、胜利者”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自己认为好的词语。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矛、盾、集、持、般、架、龟”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通过各种形式地朗读、默读、合作交流等形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

1、突破教学重难点,即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1-4段)。

2、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七单元,这一单元是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共设计了四篇课文,分别是《矛和盾的结合》《科利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这四篇课文告诉我们应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矛和盾的结合

1、请小朋友认真观察这幅图,图上发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与朋友比赛,从图上看,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

2、“矛、盾”指名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提醒:

“矛”不要少一点和一撇,这一撇就像锋利的矛,少了“矛”就无法进攻了。

“盾”的外侧是两撇,第二笔是竖撇,这两撇真像是勇敢的小卫士。

3、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矛”和“盾”。

师:矛和盾在古代作战时是用来进攻和防御的武器,是相对立的两种兵器,发明家要把它们团结在一起,用我们课题中的新词来说,就是——集合。同学们请看“集”是生字,同学们请注意上面是“隹”隹比住多一横,也不要写成“佳”了。“集”跟“合”意思是一样的,他们组合在一起,威力一定很大。那么发明家把这两种相对立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课文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下面我们就一块儿来学习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过渡: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现在我们来一起看动画片,请同学们边看边听课文朗读,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还要注意长句子老师是怎么断开的,我们看谁听得最认真。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生字和词语。

师:动画片看完了,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6个要求认读的生字,用“——”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

2、同桌互读生字和词语、正音。

过渡:现在请你们同桌两个人互相读一读长条生字格里的生字,如果谁的字音没有读准你就帮他纠正一下,再读一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开始吧。

3、检查识字情况

师:现在请同学们坐好,我们来看看这些生字你都认识了没有?

矛盾持般蜗坦

4、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过渡:这些生字如果到了其他环境中你还认识它们吗?我们来看一段话。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

钻在铁屋子里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

发明家把矛和盾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5、读词语:出示课文中生字组成的新词。

过渡:看来生字我们已经认识了。刚才我们还画出了带有生字的词语,现在看大屏幕上的词语和你画的一样吗?

手持矛和盾如雨点般蜗牛坦克

过渡:除了这些带有生字的词语,课文中还有很多优美的词语,你会读吗?

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作一团、长处、胜利者

⑴自己读一读。⑵ 指名读。⑶齐读。

三、再读课文,读通读顺。

师:这些词语分别出现在哪个自然段中呢?

1、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文内容。

2、指名读相应课文,评议。

五、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过渡: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我们已经认识了,看到你们表现这么好,老师很想与你们一起合作读课文。同意吗?那好,老师读第一自然段,男生读第二自然段,女生读第三自然段,男生再接着读第四自然段,女生再来读第五自然段,第六自然段我们一起读。来过这次读课文要带着问题来读了,请你们看看课后第一题,是一本小书,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里面的问题?指名读问题。

1、师生合作朗读课文。

2、指名回答师板书:矛+盾坦克

四、指导写字

过渡:同学们,课文里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我们都读得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文后面田字格里的十四个生字,这十四个生字要求我们不仅要认识,而且还要会写,现在先请你们同桌互相来读一读,开始吧。

1、同桌互读生字。师巡视。

2、出示14个生字认读。  3、指导书写“持、般、集、架、龟”五个字。

⑴ 学生观察这五个字的结构,分类。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八、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还熟悉了课文内容,下节课我们还要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课后,请同学们抄写本节学习的课生字和词语,同桌互相听写课后词语表中的词语。进一步朗读课文,争取解答课后问题。用“?”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问题可提在笔记本上。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解决。好吗?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 + 盾====》坦克

 (胜利者)

注:“矛、盾、集”以红色田字格作底格。

矛和盾的集合篇4

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发明家是怎么样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

教学过程:

一、古韵导入

t: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礼物,只要你够认真就一定能收到。(出示矛和盾的金文)

你们猜猜这倆个会是什么字?——矛和盾

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形状很像

(猜不出,出示图片辅助)

展示矛盾的演变过程,师做讲解。(略)

书写矛盾2字。

t: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着老师写。

矛:中间一点容易忘记,这是一个开关,古代中国的矛头是灵活可变的。一撇也很容易忘记,那一撇是矛头下面的流苏,看起来美观(点、撇+红)

盾:一个人的手举着盾牌,后面露出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目字+红)

t:同学们,想这种根据事物的形状造出来的字叫象形字。象形字是祖传的,但文字也有进口的。如“坦克”,他是根据英语单词tank直接音译过来的。

t:这份礼物喜欢吗?中国是一个礼尚往来的古国,作为回报,请你们读好这三个字词并记住他们,可以吗?——齐读

二、揭题释题

t:这三者直接会有联系吗?有,又会是何种联系呢?

从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中找答案吧(出示课题——齐读)

1、初读

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课文,记住要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字词学习

t:看看这些字词,你能不能读正确?

(出示:矛雨点般戳进攻盾左抵右挡招架自卫)

t:自己先准备一下吧!注意自己读的时候,声音和节奏可以和别人不一样,这样就可以听清自己的声音了。

s:学生自由读词语,巡视个别指导。

t:教师指名读词语.s:矛、雨点般、戳、进攻

t:这里有个字特别难读,是个翘舌音,我们一起读准了。

s:戳t:能做个“戳”的动作吗?s:学生做动作。

t:读另一边的词语。s:盾、左抵右挡、招架、自卫。

t:仔细看一看,两边词语的摆列你有什么发现吗?

s;一边是跟“矛”有关,一边是跟“盾”有关。

t:你看,你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描写“矛”的这些词语和描写“盾”的这些词语我们还可以对着读呢!男女生合作一下好不好?女生读“矛”,男生就紧接着读“盾”。我们试一试:

女:矛。男:盾。

女:雨点般。男:左抵右挡。

女:戳。男:招架。

女:进攻。男:自卫。

t:是啊,通过读词语,我们知道了:矛的长处是……s:进攻

t:而盾的长处是……s:自卫

t:这两种武器的功能完全不同,可是课文却告诉我们要把它们集合在一起。(板书:集合)

同学们,平时,你们什么时候听到有人说“集合”这个词?

s:体育课上的时候需要“集合”。

t:课文中的“集合”和平时所说的“集合”有什么不同呢?到底是一个什么意思呢?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认真地默读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到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说说“集合”意思,行吗?

三、读、学、悟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

t:找到了这样的词语就马上划下来了。同学们边读边划的这个习惯真好,哪个同学能来说说找到了哪个词语或哪一句话能说说“集合”的意思的?

预设:

s:“合二为一”。

t:她找到了“合二为一”,这个词语在第几段?能把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吗?

s:“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板书:合二为一)

t:还有不同的词语吗?再找找。老师提醒大家,这个词儿在课文的最后一段呢!

s:“集于一身”

t:同学们,你们看:把不同事物的长处集于一身、合二为一,其实就是这篇课文当中“集合”的意思。是不是这样的?那么发明家是怎么把矛和盾的长处集于一身、合二为一的呢?让我们看一场他和朋友的比赛吧!

t:谁来读读这段话。

s:“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t:你们感觉到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比赛呀?

s:我觉得是一场非常激烈的比赛。

t:你想说什么?

s:是一场很紧张的、很激烈的比赛。

t:哪些词语能够看出这是一场紧张的、激烈的比赛?你说——

s:左抵右挡、雨点般、难以招架……

t: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刺的速度——s:很快。

t:刺的非常密集,速度很快,所以发明家不得不不断改变盾的位置来保护自己,这就是——s:左抵右挡。

t:可是这样依然还是——难以招架

t:这场比赛实在是太紧张太激烈了。能不能读好这句话。

s:“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t:这发明家呀,就是从这场比赛之中得到了启发,一步一步思考,最后发明了坦克。同学们赶快找一找,课文的哪几段是写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的。

s:二、三、四。

t:赶快默读二、三、四段,然后请你看看发明家到底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想出了什么解决的办法?然后完成表格。听明白了吗?好,开始吧。

发现问题

解决方法

1

2

3

(认识双引号的作用、借助图片理解履带并读准字音)

t:同学们,发明家就是这样发明了坦克。现在老师就想请你们做做发明家,我和你们一起合作来读读课文的2——4段。好吗?

t:发明家和朋友进行一场比赛,就在他难以招架之时,他突然想到——

s:“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了。”

t:想到这个办法他高兴极了,可是转念一想,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s:“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的进攻呀?”

t:这可怎么办呀?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到新的办法了——

s:“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t:读得还不错。同学们,一切发明都源于发现。发明家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发现问题,一次又一次解决问题,最后终于发明了——“坦克”

t:现在谁能用上自己的话,把发明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明坦克的过程说一说呢?

(学生同桌自由练说)——汇报

……

t:同学们就是像他所说的那样,矛和盾集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威力无比的坦克。这坦克呀,可是在战场上——

s:大显神威

t:读第五段你们看看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t: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s:我看见了他们跑来跑去、哇哇直叫。/我看到坦克威武的样子

t:想不想看看坦克威武的样子,我们来观赏一下。

观看视频

t:现在特别想说什么?

(预设)s:坦克太威武了

s:坦克太厉害了

s:太厉害了,肯定能把所有的敌人都打败。

t:是啊,同学们,你看矛和盾集合在一起,就发明了如此神威的坦克,多了不起呀!正如课文最后一段说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齐读)

这里的谁指的是?——坦克

还可以指哪些?请举例来说明

物:……

人:特长、智慧、美德(t:还可以指人,这个谁可以是你,是我,是他,想一想,如果可能,你希望将谁的长处集于一身?)

小结:我希望同学们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学会把他人的长处集于一身,那么在学习上,生活中你将永远会是一位佼佼者。

矛和盾的集合篇5

一、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如何把长处集合”,从而发明了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分三部分叙述。叙事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清楚,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教学时应紧紧扣住这些现象展开。

二、教学目标

1.运用“象形、会意识字”等方法,学习“持、坦”等6个认读字,会写“矛、盾、集”3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固然、坦克”等词语,并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在语境中理解“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固然”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默读、合作交流等形式,能读通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3.通过对重点句段语言的揣摩、理解、内化,培养学生深入思考、推理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难点: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篆体激趣

1.认识象形字、会意字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准备好了的小礼物,你要不要?教师媒体出示小篆体——日、月、水

问:大家收到礼物了吗?

媒体出示字的演变过程,并解释:这些字都是象形字,我们能从字形上看出它最初是什么样子的,这个礼物有意思吗?

教师媒体出示小篆体——明、林、采

媒体出示字的演变过程,并解释:这些字都是会意字,我们能从字形上看出它是什么意思。喜欢这些礼物吗?喜欢就请笑纳,没有笑就表示不要哦。

认字揭题,设疑激趣

老师再请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字?

大家看,像不像?

你们看,这就是盾。

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着老师写。

“矛”是一个象形字,中间的那一点很容易忘记。这是一个开关,古代中国的矛头是灵活可变的。“矛”字的一撇同学们也很容易忘记,那一撇是矛头下的流苏,看起来美观,还可以辟邪。

“盾”是一个会意字,一个人的手举着盾牌,后面露出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再看老师写一个词

这节课上我们要说的是矛和盾的集合。

“矛”和“盾”是两种不同的武器,他们怎么会集合呢?怎样集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了解。

读通课文,检测字词

1.借助生字注音读通课文,有读得不流利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字词分类检测

 持钻戳刺

①读准平翘舌音,尤其是“戳”不能读成平舌音。(自己练读,学生领读,齐读)

②看看这几个词是哪一类词语?既然是动词,咱们就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吧!

③这里有两个词意思相近,谁能够准确地读出来?

④老师看大家第一个动作不好做,咱们就把这个动词请进句子中去。请你读读这句话,想想该选择哪个意思。

给出“持”在字典中的几种解释,让学生读读文中的句子,选择正确选项。

(附:持:a拿着,握着b支持,保持c主管d控制e对抗)

⑤小结学法:我们理解词语,有时可以做动作,有时还可以放到句子中去感受,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择。

 坦克履带

①读准字音

②结合图片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履带”

大家知道履带干什么用吗?因为坦克是个笨重的家伙,安上履带,能让轮子不陷进泥土里,从而开得既快又稳。

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大显神威

①读准字音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同学们,读课文不仅要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本领,就是把课文读成一句话或者一小段话,你会吗?

请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看着屏幕的提示,试着说一说。

发明家手矛和盾与朋友比赛,遭到对方猛烈,他用盾,还是。后来,他受到启发,把矛的和盾的,发明了,在战场上。

潜心会文,品词嚼句

1.师:我们知道,每一种东西的发明,都是伴随着发明家一次次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请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发明家在与朋友比赛时遇到了什么问题,找到相关的句子做上记号。

学生自由默读、思考。

交流: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①指名读读这句话,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情境。

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情景?

我们来模仿一下。我就是发明家的朋友,大家觉得我该拿几支矛?怎么刺?

你能不能用朗读带给我们这种感觉?

l雨点般:从雨点般可以看出什么?

l左抵右挡:让生在动作演示中加深对“左抵右挡”的理解,并进一步体会矛进攻的威力之大。

我们演示一下,现在你们就是发明家,请拿上书本先当做盾牌吧!我的矛如雨点般向你刺来,左、右、上、下,左上方;左下方;右上方;右下方;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头部、腿部……

师:请问你刚才在干什么?用课文中的词来说就是——

根据对方的进攻方向而不断地改变盾的位置以保护自己,就叫。

师:能说说你刚才抵挡时的感受吗?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难以招架。

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①发明家想到什么?

②你怎么知道那是发明家的想法,而不是真有铁屋子呢?

③谁能带上思考问题的感觉读这句话?

第二自然段段落学法小结

这一自然段分成两部分写,前一部分写——遇到问题;后一部分写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3.学习第三自然段

不管是“难以招架”还是“戳不到我啦”,发明家都是处于进攻一方还是自卫一方来想问题的?

是啊,只想到自卫。他还想到要怎么样?请快速默读读第三自然段。

发明家怎么想到进攻的?

能给“固然”换个词吗?练习朗读。

发明家对自己刚才的想法又有了新的思考,谁能带着思考问题的感觉再来读读?

交流:自卫,进攻,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想法,课文中用哪个词来连接啊?是啊,我们写文章时,当下面的想法、做法与上面不一样时,也能用上“可是”。

4.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铁屋子虽然能保护自己,但却无法进攻,没有获胜的机会,怎么能和别人去比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发明家,发明家想啊想啊,突然,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交流:发明家想到了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练习朗读这段话

①抓住“对了”、“当然”等几个词指导学生朗读。

②特殊标点:

课文中说用来进攻的矛是什么?

是啊,一个破折号就是说明了这里的矛是指枪口或炮口。不是真正的矛,怪不得,前面的“矛”字加了个——双引号。

6.铺设阶梯,说话练笔

①同学们,发明家就是这样,遇到“左抵右挡却难以招架”的问题,能认真思考,想到: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里面,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解决了问题,又遇到新问题:可是,这样就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的蜗牛或乌龟,不能进攻啦!再想办法,就这样一步一步想下去,做下去,最终发明了坦克!

幻灯出示: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里面,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可是,这样我就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的蜗牛或乌龟,不能进攻啦! 

( 板书:坦克 )

②但是,在我们的文章中没有写清楚遇到了什么新问题,才想到要“装轮子”。我们能不能像发明家一样,试着来说一说?

幻灯出示:如果我给铁屋子开好小洞,装上“枪口、炮口”,铁屋子就     

。可是,      。

③文中也没有写到装了轮子之后碰到了什么新问题,才想到了要“按履带”解决问题。我们试着去写一写。

幻灯出示:如果,就

。可是,   。

 

小结本课,启发下课时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会有什么用呢?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品集合了其它东西的长处,又是怎样集合在一起的呢?下节课,我们重点讨论研究这些问题。

整理思路,板书预设

矛和盾的集合

遇到问题  难以招架 蜗牛乌龟  ?   ?

解决问题铁屋子枪口炮口装轮子安履带 …… 坦克

矛和盾的集合篇6

习题精选

一、拼一拼,写一写

máo dùnjí héjiān chízhāo  jià

pào huǒtǎnkèjīhuì  jìn  gōng

   

二、给下面的汉字寻找词语伙伴

架——驾打驶车招

集——级年体合班

攻——功进劳夫打

三、找反义词。

长处——进攻——

胜利——安全——

四、仿照例句写句子,用上带下划线的词语

例: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1、。

例: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2、。

五、读下面的语段,做一做后面的练习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把盾得自卫、矛的进攻合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小洞坦克

轮子履带

2、想一想,再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矛能,不能。

盾能,不能。

坦克既能,又能。

3、人们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你还知道哪些发明也是集合了某些事物的长处呢?可以写一写,也可以画一画。

答案

一、略

二、打架驾驶驾车招架

年级班级集体集合

进攻功劳功夫攻打

车站战斗战场站立

三、短处防守失败危险

四、略

五、1、开发明装安

2、进攻自卫自卫进攻进攻自卫

矛和盾的集合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4.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5.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成语故事引出课题

从前,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商人,为了推销他的矛和盾,他夸他的盾说到:“我的盾很坚固,任何矛都刺不破。”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能刺破任何盾,”有人就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涨红着脸,半天回答不上来。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成语?板书:自相矛盾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和矛与盾有关,揭题《矛和盾的集合》

齐读课题,响亮的再读一边。

刚才同学们听了《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那么当课文中的矛和盾再次相遇,又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呢?结果会怎样呢?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们一定会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

2、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带着两个要求,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b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同学们刚才读书都很认真,哪位同学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生:坦克集合了盾自卫和矛进攻的优点,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4、这课的生字朋友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和同学们见面了,想一起去认识一下吗?

矛盾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首次、长处战场、蜗牛大显神威庞然大物自卫乌龟

a、自由读生字词

b、我请一位同学来当当小老师,提醒一下其他同学小黑板上哪几个字是容易读错或容易写错的。

教学生识字,如“抵”“乌”字,范写“威”“神”字,正音“长”“神”“招架”等指名读,正音,不要拖音。

c、还有哪位同学能把生字朋友的名字都准确的读出来?

d、开火车

e、齐读。

5、同学们都知道矛和盾是我国古代非常常见的兵器,矛是用来进攻的,盾是用来抵御敌人刀箭进攻的,下面就请位同学来配合我一下。

现在我用我的“手矛”来攻击你,你用你的“肉盾”来防御我矛的进攻。看看是你的盾厉害还是我矛的厉害。

师:看了表演,有谁能够说说“左抵右挡”的意思吗?

生:左边挡挡,右边挡挡。

师:那他挡住了吗?

生:没有。

师:噢,矛没有挡住,那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他没挡住,谁能最先找到。

生:难以招架。

师:是呀,同学们找的真认真,难以招架,哪位同学能给招架找个近意词?

师:那我来采访一下配合我表演的这位同学,为什么你的盾会挡不住我矛的进攻呢?

生:因为你的速度太快了。

师:是啊,矛进攻的速度太快了,那用课文里的一个词语就是什么?

生:如雨点般。

师:蒽,真聪明,矛速度太快了,如雨点般,盾左挡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出示小黑板,找出哪些词可以看出矛的利害?

生: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师:那位同学能抓住这些词语读出矛的利害和盾的困境吗?

还有更厉害的矛吗?

6、那老师心中又有个疑问了为什么这次矛和盾相处在一起,不再自相矛盾而是变成威力无比的坦克呢,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生:读课文中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段落。师综合学生答案,总结。

师:发明家在和朋友比赛时处与弱势,忽然他产生了一个想法,什么想法呢?

生: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师:是啊,盾大得像个铁屋子,发明家就谁都不怕啦。这个发明家还真会思考和想象,谁来读一读,读出发明家想到点子时的心态和语气。

师小结:同学们真厉害,从一个“忽然”了解了发明家产生想法的过程。

生: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师:本来呆在铁屋子里,谁也戳不到,很好啊,可是发明者又有了困惑?什么困惑?

生:这样的话自己就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与乌龟。

师:是啊,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怎么办呢?发明者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师:这样既可以防守,又可以进攻,一举两得,两全其美了,这个办法真不错。

师:这里的“矛”指的是什么?

生:这里的“矛”指的是枪口或炮口。

师:是的。中间这个标点符号叫“破折号”,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告诉我,发明家是不是把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后,这辆坦克就是威力无比,就可以在战场上大显神威了?

生:不是的。

师:他还想到了什么?

生:发明家想到了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师:是啊,给铁屋子装上轮子,这样一来,坦克就可以在战场上进退自如,能攻能守了,看,一架坦克造好了。

多好的发明呀,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读出发明家想出好办法的语气和心情。

哪位同学还能结合黑板上的词语来说说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

生答。

7、坦克集合了盾自卫和矛进攻的优点,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大显神威什么意思?

课文中那些词语让你体会到坦克的“大显神威”了?

找到的同学用波浪线划出来。

生:我从“德国兵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知道坦克大显神威的样子。

师:你是从德国兵的失败中体会到大显神威的。还有吗?

生:从“庞然大物”这个词我知道了坦克很大,让它大显神威了。

师:你是从坦克的大体会出来的。还有吗?

生:首次是第一次的意思,坦克第一次出来就大显神威了。

师:是啊。多么厉害。这段话中还有一个词也是第一次的意思,请你把它找出来。

生:头一回。

师:对,坦克第一次出场就这么厉害,大显神威了,指名把威武神勇读出来。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课,了解了发明家是如何将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并且他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是如何大显神威的。这位发明家是个多么善于思考的人啊,那么我们在坐的每一位同学是不是也应该像这位发明家学习,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勤动脑,善动脑呢。

8、布置作业。

矛和盾的集合篇8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人教版课标小学语文三年级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课标版第七组矛和盾的集合

学生特点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阅读的意识和分析、理解、体验、感悟课文内容的能力及水平,并且能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和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将是学习本课的基础,而且对词语的理解与体会也富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特色,这也是本节课堂的主旋律。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转载请保留地址!文章标题:25矛和盾的集合之教材分析_教学案例反思_实录,原文地址: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确读“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2、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时数: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矛的作用是进攻,盾的作用是自卫。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了解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优势。

二、自由读文,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三、读了课文你最欣赏发明家的什么?

生:遇到问题善于思考,分析,创造

结合板书::遇到问题善于思考,分析,创造

四,发明家遇到了什么问题?

1、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又挡,还是难以招架。”反复读。

2、读了这个句子你知道了什么?

3、这个句子哪些些地方写得好?

五、文章哪些地方能体现发明家善于思考,分析,创造?自由读,小组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句子:

盾太小了!如果盾大的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师:发明家为什么要设想盾大得像个铁屋子?这个铁屋子解决了什么问题?

板书自卫

师:有了这个铁屋子做盾,的确安全可靠,他的设想多好啊,我们用什么语气来读?练习朗读。

师:你还画了哪些句子体现发明家善于思考,分析,创造?

出示句子: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练习读。

师: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发明家为什么要设想从铁屋子上开个小洞?

这个小洞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学生交流

板书进攻

师:从铁屋子上开个洞,可以伸出枪和炮,那我们可以集中火力进攻敌人?那在铁屋子上开个洞就可以把敌人消灭吗?发明家还想到什么?

板画,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为什么要这样呢?四人小组交流

师:有了这些精心设计,发明家终于发明了坦克。让这种新式武器冲到战场,结果怎样?请用四字词语概括。先讨论再交流:

板书:大显神威百战百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打得敌人怎样?

四处逃窜哇哇直叫落花流水全军覆没……

师:坦克发挥了无比的威力,大家觉得他的优势在哪?

板书:集合了矛与盾的力量

六、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齐读最后一段。

七、你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八、抄写文中的四字词语。

板书设计矛和盾的集合

进攻自卫坦克

集合了矛盾的力量

矛和盾的集合篇9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矛和盾的集合》。

2、请你在图中找一找,哪个是矛?哪个是盾?

3、矛和盾的作用是什么?同时,提醒学生矛和盾的字形

4、在插图合适的位置上也写一个“矛”和“盾”。

5、如果我们把矛和盾这两种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小朋友仔细读故事,读通读顺,边读边标好自然段号码,遇到生字请拼音帮忙,遇到难词可以请教词册和小朋友。

2、检查词语: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战场首次长处履带胜利者大显神威乱成一团左抵右挡庞然大物

三、梳理课文

1、引出集合,说说生字“集”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请学生在写字本上写一个“集”。

2、找一找课文中和“集合”意思相近的词咱们找到课文中的语句来读一读。

3、课文中还有什么地方写到了矛的优点进攻和盾的优点自卫的,请你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并划一划。

3、矛的优点是什么?

4、盾的缺点呢?

在这儿,课文用“固然”告诉了大家盾虽然能安全防卫,但却存在不足,我们也试着用上“固然”说说矛的优缺点。

5、你还能在坦克身上找到矛和盾的影子吗?你还了解坦克的那些知识?

6、课文中介绍了一个经典的案例,能让我们感受坦克的大显神威,自由读一读。

7、运用练习:让我们也来称赞这一下子把敌人吓退了十公里的坦克。

(a)庞然大物左抵右挡大显神威合二为一难以招架

被人们称为的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在战场上。它令敌人,。

你最喜欢哪个词语?

把这些四字词语摘录到积累本中。

8、我们下节课将继续细细探究发明家是怎么产生这样的奇思妙想的,说他的想法妙,究竟妙在什么地方呢?课后我们还可以搜集有趣的发明故事,下节课一起交流。

板书

矛和盾的集合

进攻自卫合二为一

矛和盾的集合篇10

学习目标:

知识: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能力: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情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2、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3、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坦克的图片、文字资料。

2.收集与发明创造有关的资料。

3.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讲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2、谈话:在人们纷纷嘲笑卖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时,更有聪明人想到了别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自学生字。

1、提问: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

2、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说说你记字的方法。

3、谈话:现在我们让这些生字回到课文中,考考你是否还认识它们。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除了留心听他读得怎样,同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指名说。

三、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巩固识记:分组交流记字的窍门。

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3、重点指导:“矛、兵”的笔顺。

4、扩词练习,检查积累。

5、指导生字书写。

6、小结写字情况。

六、课后作业。

1、听写本课词语。

2、进一步读熟课文,争取解答课后问题。

3、用“?”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问题可提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词语

2、听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小黑板出示词语,学生订正,改错。

3、提问:听写的词语中有不懂的吗?

4、板书“大显神威”,这是什么意思?

围绕这个词,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围绕“大显神威”,感悟课文内容。

1、从书中找到“大显神威”。提问:是谁“大显神威”?生答后,引读5自然段。

2、小结,过渡: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那么,坦克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

你从哪里找到了答案?引导学习1-4自然段。

3、默读1-4自然段,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坦克是怎样发明的。

独立读书思考。分组交流改进。指名发言说明。

小结: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

4、指导朗读1-4自然段。

引导:小声读这部分课文,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和句勾下来,待会儿与同学交流。

交流好词佳句。联系上下文理解“难以招架”、“固然”等词。朗读课文。

5、了解了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以及坦克在战场上的“神威”,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引读6自然段。

出示句子“谁善于……胜利者。”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你是怎么明白这个道理的?

小结:通过具体事例明白了这个道理。

说明:用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是写文章常用的方法,不能空讲道理,举例最有说服力。

三、拓展思维,深化明理。

1、读文后“泡泡”里学习伙伴的话“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提问:你能举例说明这句话吗?

先分组讨论,再在全班交流。

2、谈话:矛和盾很早就有,为什么别人不能像发明家一样发明出坦克呢?)

小结归纳:我们应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观察。从你的发现中受到启发,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

四、布置综合性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

1、观察生活,发现不便之处,作记录。

2、思考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录。

3、尝试把其中一项做成看得见的作品,在展示台上展示。

矛和盾的集合篇11

一、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四、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

2、实物透影卡片

3、实物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武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师板书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一、实物举例,激发兴趣

师出示实物“桔子、橙子、芦柑”生说说它们各自的长处。

二、谈话导入

芦柑集桔子与橙子的长处于一身,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矛和盾的集合》。

三、复习旧知

1、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发明家把矛和盾的长处集于一身,发明了坦克。

2、再读课文,解决疑难

投影出示上节课所提问题。

全班交流所提问题。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3、讨论交流,感悟课文。

以四人为小组,在组内交流对以上问题的认识。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师相机板书。

你能用自己的话叙述矛与盾结合发明坦克的过程吗?试试看。

我们也来开动脑筋,模仿课文,说说“桔子、橙子、芦柑”的发明过程。

师小结: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是写文章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刚才,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把“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个道理说得很清楚。

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出示课文结尾的话。

2、齐读这段话。

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4、组织学生两两交流。

5、选代表全班交流。

五、总结全文,积累好词

1、发明家开动脑筋发明了坦克,同学们开动脑筋发现了生活中这么多集别人的长处与一身的例子,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善于发现事物的优点,根据需要,把优点很好地集中在一起,为我所用。

2、文章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如:“左抵右挡”,我们把它找出来写在词语本上。

矛和盾的集合篇12

一、导入,激趣。

1、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有谁认识图中武士手上的兵器?你说对了。请大家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这两个字“矛”“盾”。

2、再看图,说说哪个字是“矛”,哪个字是“盾”?你怎么猜出来的?是啊,矛盾两字,都是我们的祖先根据它们的样子造出来的,我们叫它“象形字”。另外,文字也跟食品,武器一样,有进口的,比如“坦克”,这类都叫“音译外来词”

3、那么,矛、盾、坦克这三种武器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学习课文《矛和

盾的集合》

4、板书,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3分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标上小节号,划下你认为好的词语。

2、反馈,你读了几遍课文。读读你划的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哪些词大家都喜欢。指生读3-4人

3、老师也找出了我喜欢的,你愿意读读吗?

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固然

大显神威庞然大物善于

如雨点般乱成一团蜗牛

哇哇直叫履带戳

4、谁能从这些词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来介绍一下你从课文中了解的矛、盾或坦克呢?

5、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再看看矛、盾、坦克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快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出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男生读,女生读,一起读

①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能用“谁怎么样”的句式来说说吗?

②坦克为什么能大显神威?

请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这个句子。谁还能换种说法?

师引读:坦克之所以能……是因为……

③板书:合二为一。“一”指什么?“二”又指什么?

④这篇课文就是讲发明家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集合在一起,想出了发明坦克的主意

过渡语:发明家为什么会有这样想法呢?他遇到什么困难,危险了吗?请自由读1---3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

三、研读课文,探寻理由。

1、指生反馈

句1: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这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对方的矛厉害?你能把这份紧张,危险读出来吗?

句2: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①把感叹号圈起来,想想,该用什么语气读?或出示图2

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②师引读:这下子安全了!啊,不行,不行。我还能进攻吗?我自己却变成了……

你会这样担心吗?指说会的读

句3:出示第三自然段

①师引:别慌!发明家又有办法了,请自由读第4自然段。

坦克造好了吗?哪位发明家来介绍你的坦克发明的过程?

我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对方的矛厉害极了,我难以招架。忽然,我产生一个想法:如果。可是。对了,。这就是坦克了。

指生按课文和用自己的话说2次。

②两辆坦克造起来了,我们来看看师简单介绍。

2、坦克是怎样大显神威的?

3、为什么用这个例子?

是啊,矛和盾在一起,就产生了战场上能大显神威的坦克。你能联系这句话,把理由讲的更明白吗?

出示: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4、你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先来看老师的趣味数学题

矛+盾=橡皮+铅笔=

轮子+椅子=

引:同学们都很会动脑筋,所以,就像课文说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如果每节课,你把好的词句积累下来了,在语文学习中,你也会是个胜利者。请打开课堂作业本,完成第和第题。

矛和盾的集合篇13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难点: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武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

2、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3、引导学生提出学习目标。

①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②抓住重点词句。

③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基础知识展示

1、这节课,我学会了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明白了左抵右挡、招架、自卫、履带、庞然大物等词的意思。

2、我会用进攻、紧张、左抵右挡、自卫等词语说一句话。

3、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4、我会流利的朗读课文。

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知道这篇文章,讲发明家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告诉人们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

2、课文应该如何划分层次?

三、激发知识冲突

1、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2、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3、“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四、知识拓展延伸

1、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2、资料袋:

坦克:英文tank的译音,旧译为“战车”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力和坚强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由武器系统、推进系统、防护系统、通信设备以及其他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乘坐3—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驾驶等任务。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最早使用坦克参加松姆河战役。20世纪60年代以前,坦克通常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60年代以来,多数国家将坦克按用途分为主战坦克和特种坦克。坦克主要用于地面作战,用以对坦克及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用于摧毁野战工事,消灭有生力量。但地形、天气对它的行动有一定限制。

矛:古代一种兵器。长形,尖头,安上木质的长柄,作战时用于直刺。矛在商周时用青铜制成,汉代多用铁制成的矛。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挡御刀箭等的武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③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你能提出了哪些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基础知识展示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先带着第一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④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

⑤学生自己先带着第二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⑥小组讨论。

⑦集体汇报交流,读课文。

⑧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情感。

3、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创造性展示

1、让学生用其他例子来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

提示几个“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例子,比如实际应用方面:双层公共汽车、火车,带橡皮头的铅笔;学习和做人方面:采纳别人的优点等等。以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一方面从生活实际中选取类似的事例;还可以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要不断思考,把自己随时想到的这些有益的想法记下来,放入自己的“我的奇思异想”或“我的小发明”的成长袋中,为开展口语交际做准备。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小组通过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来表现个性。

4、小组展示续写或扩写的内容。

三、激发知识冲突

课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自由读文说一说。

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四、知识拓展延伸

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矛和盾的集合篇14

问题提出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目的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④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①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②齐读这段话。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写字抄词

①练习其他7个生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实践活动

①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②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重点与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学习资源

①生字卡片。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

②矛和盾的图片。

③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录音磁带。

教学成果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评价

交流故事,拓展延伸

①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发明家的故事。

②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相机谈谈感受。

总结反思

交流故事.①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发明家的故事。②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相机谈谈感受。

作业练习

作业

①摘抄课文里的好词好句。

②自己设计一项作业。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矛和盾的集合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