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摄影师

时间:2023-03-23 18:47:33 作者:教学文档 字数:102066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小摄影师,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小摄影师吧。

小摄影师

小摄影师

小摄影师篇1

年级

三年级

课题课时

教材页码

6.小摄影师

审核

修改

沈静

学科

语文

案别

主教案

个性教案

教学

目标

包含教材

分析

课文写的是高尔基工作繁忙,不接受任何记者来访,却特许一名少先队员进入他的办公室,为他照相的事,反映了革命前辈对少年一代的关怀与爱护。学习课文,可以让学生体会引用人物说话的不同表达方式,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读书方法,也可以感受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1.认识“摄、”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重点

难点

1.体会引用人物说话的不同表达方式,试着提问。

2.从课文中的有关句子中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

1.出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读说一说。出示高尔基。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联系生活理解“摄影”、“摄影师”

3.出示投影,高尔基生平情况。

二、初读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词语,板书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6.合作识字: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交流识记方法。

三、书写练习

利用熟字记生字、形声字构字。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研读文本,体会感情

1.质疑:初读课文后,你认为高尔基是个怎样的人?让我们细细地读读课文,了解这位著名的作家。

2.学生仔细地读课文,讨论

3.紧扣“喜欢”研读课后的提示p24,

①“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联系上文中的提示语理解

感受引用人物对话的特殊形式,试着转换说说。联系前后的句子体会高尔基的热情和关爱。

②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品读重点词解读“吩咐”“很久很久”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③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④“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很忙”“进来”矛盾,他指谁,为什么拒绝他,而让小男孩进来,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三、升华情感,练习写话

1.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小组交流朗读

2.质疑:小男孩会回来吗?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4.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1.提供情景:小男孩检查又检查,匆匆赶到高尔基办公室门口。秘书说:“……”

小男孩走进办公室,站在高尔基面前了。他仔细打量着……

2.交流写话

3.完成《课堂作业本》

小摄影师篇2

教学内容:p21-p24

教学目的:

1、学会13个生字、10个新词。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吩咐”“摆弄”“突然”等词语的意思,能用“突然”说一句话。

3、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

2、感受高尔基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1、思考练习2。

2、用“突然”说一句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文字投影片、收集关于高尔基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齐读课题。

二、借助拼音通读全文,标画出有多少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部分词语的读音:吩咐、胶卷、秘书、贴在、侧过。

学生汇报:

三、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关于高尔基的资料。

四、默读全文,围绕着“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事”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结合课后思考题,说说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将学生不懂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六、学生默读,根据课文内容将质疑的问题梳理、排序。

七、逐一解决问题。在这个流程中,重点理解摆弄、吩咐、突然等词语,初步知晓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指名分角色朗读,想一想:小男孩还会回来吗?为什么?

3、讨论。

4、续编故事,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

2、你认为哪个字不好记,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3、你认为哪个字写时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你来提醒大家。

教师指导“秘”的笔顺。

4、写一写你认为不太好记、不太好写的字。

5、听写:摄影师、杂志社、秘书、突然。

6、出示投影:比较几名同学同一个字的书写,集体评议。

7、自己对照书订正,教师随机批改。

三、指导用“突然”说一句话。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兴趣的话,选择高尔基的作品读一读。

板书设计:

6、小摄影师

小男孩高尔基生平简介

扔纸团让他进前苏联伟大的作家

摆弄微笑《童年》《在人间》

大哭站、喊《我的大学》《海燕》

教学反思:

学生对高尔基的认识不深,可能学生在预习时没有找到高尔基的资料。对课文关于神态的描写指导未到位。

小摄影师篇3

教学要求

1.懂得老一辈革命者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期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2.理解词语,读懂每句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突然"一词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高尔基答应给"小摄影师"胶卷,结果他还是跳上车走了.这个自然段在突出中心思想上的作用.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小摄影师

二,范读课文,思考

(一)课文主要写了几个人(2个人.)

(二)小摄影师是指文中的哪个人(小男孩.)

(三)文中的另一个人是谁(高尔基.)

三,介绍高尔基

四,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字典认识生字词

五,投影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认读

六,标点自然段(十五个自然段)

七,检查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八,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摄影"什么意思(照相.)

(二)课文称谁是小摄影师(小男孩.)

(三)小男孩给谁照相结果怎样

(写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因忘带胶卷结果没照成的事.)

九,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分角色朗读全文,思考

(一)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板书:想拍,准拍,照相,希望.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小男孩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2."突然"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四)学习第2~5自然段.

1.读第2~5自然段.

2.门卫为什么不让小男孩进高尔基办公室

3.高尔基在很忙的情况下让小男孩进来说明什么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六至十一自然段

(一)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1."小摄影师"给高尔基照相时动作,神态语言是怎样呢请同学们用"--"画出来.

(6,7,9,11自然段中的部分语句.)

2.分别朗读画出的语句

3.从上述语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仔细打量,摆弄很久,哭着走远,上车走了.

(三)高尔基在照相时动作,神态,语言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用""线画出来.

(7,10,13,15自然段中的部分语句.)

1.分别朗读画出的语句.

2."吩咐"是什么意思

(1)文中谁按谁的吩咐

(2)从"吩咐"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呢

3.从画出的其它语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按照吩咐,侧脸微笑,赶紧大喊,让他进来.

4.这段又一次出现"突然"这个词,读含有突然一词的那句话.这次"突然"说明什么(情况急剧变化.)

5.谁用"突然"一词说一句话.

二,看板书,用"当……盯"说话

三,学习第四段

(一)读第12~15自然段.

(二)小男孩会再来吗

(三)高尔基工作很忙,他不接待记者,却希望小男孩再来这说明什么

(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四)总结全文:

四,指导字词书写

小摄影师篇4

课题6小摄影师课时总计2课时主讲人王丽丽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个性设计                第一课时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形声字构字。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六、拓展活动  故事按你的想象发展着,请你续编下去。编故事时,请仿照课文中的冒号和引号来运用。生习作后,再进行交流。1、介绍高尔基的名著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让学生在还不认识他时首先就崇拜上他。2、请大家齐读第七自然段的第一句,想一想“吩咐”在这里是什么意思?6 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1.从课文中找出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重视的句子。    ①高尔基拿了张纸,____________    ②高尔基走到窗口,____________    ③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____________2.想一想,小男孩会再来吗?如果他再来,高尔基会怎么做?如果他不来,少先队的墙报怎么办?选择其中一种结果,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再说给同学听。3.语文活动:“学演课本剧”。 先同桌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以后,配上恰当的动作,在语文活动课上表演。看谁演得最生动形象。教学反思教学本课时首先在分段中学生对信的内容应划为第一自然段出错不少。在指导朗读时,我忽略了引导学生仔细体会高尔基对男孩的欣赏及对少年儿童的那种特殊的关心之情。在课尾让学生续编故事,看后有不少学生思维独特,还有的学生对各国生活不太了解加之对文章主旨把握不同,编造得更是希奇古怪,有的学生编小男孩回去后生病了,高尔基知道了整天烧香祝福,有的编小男孩再来时做了一件大事成了小英雄,还有的说小男孩回家的途中被绑架等等。不过大部分学生编的都是小男孩又回来后和高尔基照了合影等,回校后大家都夸奖他。看来学生看的惊险电视很多,他们的思维很复杂。

小摄影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和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

3、情感目标:懂得老一辈革命者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期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高尔基热爱儿童、关心下一代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高尔基吗?大家在课下已经搜集了不少他的资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师出示高尔基的画像,并归纳:高尔基,是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多部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和一系列剧本。他的作品在我国广为流传,得到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来学习高尔基与一位小学生之间的故事:小摄影师。

高尔基与小摄影师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下面来看课文。

二、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边听边思考:

1、课文称谁是小摄影师?

2、小男孩给谁照相,结果怎样?

三、学生自读课文。

1、继续思考以上问题。

2、画出不明白的字词。

3、将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情况,指导字词学习。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字音方面:“摄”“桌”“志”“社”是翘舌音,“侧”“杂”是平舌音,要读准确。

字形方面:“摄”“鞠”笔画较多,可引导学生采用部件识字法识记。“躬”可采用形象识字法帮助识记。“社”字右面是“土”,“志”上面是“士”;“桌”下面是“木”,“杂”下面是“木”的变形写成“朩”,应鼓励学生观察、比较、分辨。“秘”与“密”,经常混淆,可通过组词比较,加以区别。

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摄”“按”“侧”“社”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2、课堂练习。

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贴(tiē)

突(tū)然:事先没预料到的,一下子发生了。

吩咐(fēn fù)):交代别人要做的事或应注意的事。

侧(cè)过脸:

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桌鞠切杂

比一比,再组词

贴秘胶

粘密校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课文。

二、速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指名由学生回答,不要拘泥于一种方法,只要说的有道理,就应当给予肯定。

三、讲解课文。

学习第1自然段。

1、小男孩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2、“突然”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3、用“突然”一词说一句话。

学习第2~5自然段。

1、读第2~5自然段。

2、门卫为什么不让小男孩进高尔基办公室?

3、高尔基在很忙的情况下让小男孩进来说明什么?

学习第6——11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小摄影师”给高尔基照相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是怎样的?请将它们画出来。

3、朗读画出的语句,从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

4、高尔基在照相时动作、神态、语言是怎样的呢?将这些语句画出来。

朗读画出的语句。

“吩咐”是什么意思?文中谁按谁的吩咐?从“吩咐”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呢?

从画出的其它语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5、这段又一次出现“突然”这个词,读含有突然一词的那句话。这次“突然”说明什么?

6、再用“突然”说一句话。

读第12~15自然段。

小男孩会再来吗?

高尔基工作很忙,他不接待记者,却希望小男孩再来这说明什么?

四、总结全文:

作者写小摄影师给高尔基照相这件事,分别写了小摄影师和高尔基的语言、动作、神态,从中我们体会到高尔基对青少年一代的关心和爱护,希望同学们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期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小摄影师篇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习质疑。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形声字构字。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板书

17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

小摄影师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摄影、阳光明媚、桌子、同志、鞠躬、侧过、胶卷、一辆、秘书、杂志社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的感情。

4.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解决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高尔基吗?。

高尔基,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原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等。世界人民敬爱他,他非常关心、爱护少年儿童。

2.板书课题,,并认读“”字。

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认读生字、词。

③你读懂了什么?在没有读懂的地方画上记号。

2.学生自学、讨论。

交流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

3.交流读懂的内容。

置疑问难

简单的当堂解决,难度大的问题留作下节课解决。

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的感情。

2.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解决的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复习生字词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是什么事?结果怎样?

明确:本课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没有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但是,高尔基却破例允许一个男孩照相,并尽量做到使他满意。由于小男孩忘了带胶卷,哭着走了。高尔基交待门卫,杂志社的记者不接待,如果是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自学探讨

1.明确重点问题:

小男孩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小男孩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小男孩会来吗?为什么?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

1.小男孩之所以用“扔纸团”的方法才能见到高尔基,是因为工作人员不让进屋拍照。他相信只要高尔基知道他来拍照,一定会同意。

“突然,一个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架子上。”

“突然”:是在一眨眼的时间内发生的,说明高尔基一点也不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

2.“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过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

个别读。

学生谈对纸条内容的理解。

纸条上的前两句打动了高尔基。因为高尔基看到小男孩是少先队员,他拍照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自己,而是为了同学们的学习进步。由此体会到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也可以体会出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之情。

3.感情朗读1~5自然段。总结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4.小男孩让高尔基干什么,高尔基就干什么。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摆弄”,指小男孩调整相机,解决技术问题,为正式拍照作准备;也可以理解为“吩咐”高尔基,让高尔基多次调整坐态。“停当”,是指把要做的事,要做的准备,全部做完做好。“摆弄了很久很久”,可以体会到高尔基的时间是宝贵的,对时间格外珍惜。但是对孩子,他却十分慷慨,为了孩子,他舍得花费时间,即使孩子占用了他很多时间,他仍然耐心地接待,任其“摆弄”,还对孩子“微笑”,说明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也可以体会出孩子的认真,对高尔基的无比敬爱之情。

理解词语:“吩咐”、“侧过脸”,体会到高尔基积极配合。

指导朗读6、7自然段。

①学生练读。

②分角色读,边读边做动作。

5.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突然,在这里又一次出现,意思是说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与前文的“突然”进行区别。

用“突然”说话。

6.朗读“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有很多胶卷。”

教师范读。

学生练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7.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

8.“请转告他,我。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就让他。”

学生填空。

学生结合课文谈自己的理解、看法。

教师小结:一个是“大摄影师”杂志社记者,一个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但高尔基的态度截然不同,而且还特别嘱咐工作人员说“如果是一个是小男孩来拍照的话,就‘一定’让他进来。”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爱心!大作家对于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真令人钦佩!

齐读这句话。

9.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充足的理由根据,说“小男孩会不会再来”。

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桌鞠切杂

2.组词

贴秘胶

粘密校

3.理解词语

吩咐:

打量:

摆弄: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通过启发谈话投影片和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了解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原苏联文学的创始人。知道高尔基的作品。

整体感知课文后,通过自学探讨,朗读课文,师生互动理解问句,使学生明确重点问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深切关怀和热爱,理解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盼望再来和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

小摄影师篇8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能判断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了解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爱护和关怀。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会读写课后词语,会用“突然”造句。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尽管课文用了不少文字写小男孩儿,但小男孩儿之所以能进来,高尔基之所以那么顺从地听从一个小孩子的吩咐,他不放记者进来,而特别嘱咐要放小男孩儿进来……这一切无不体现高尔基对下一代有着特殊的感情,说明他非常热爱、关心下一代。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

本文对话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

按照从“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组织教学。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以课后思考题为主,辅之以精当的设问,抓住重点词句精读课文,把理解的重点放在体会高尔基关心爱护下一代上。最后总结课文,进行练习思考,对课文内容、特点有一个更完整深刻的认识,相机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本文对话较多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

教学准备:教学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做什么的,“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2.导入新课。

课文中的小摄影师是谁呢?他给谁照相?怎样照的?照成了没有?……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指导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预习要求。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按要求进行预习。

3.初读课文,结合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小黑板,在正确的读音下画上线。

摄突

卷吩

秘杂

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重点检查生字读音。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报纸杂志杂志社记者

照相摄影摄影师胶卷

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自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1.小摄影师是谁,他是怎么进去的?

2.进去后,他是怎么做的,高尔基又是怎么做的?当小男孩儿哭着跑开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3.晚上秘书向高尔基报告了什么?高尔基是怎样说的。

4.完整地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围绕课后思考题,精读课文。

1.默读1—5自然段,画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思考小男孩儿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读第一自然段。

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列宁格勒,了解高尔基。重点介绍高尔基的伟大,高尔基工作的繁忙,高尔基对青少年关怀的事例。

“突然”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高尔基感到突然?

指导理解纸条的内容。

①读纸条内容:纸条上一共写了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②读了纸条内容后,你知道了什么?

从以下几点引导:

a要进来的是一名少先队员。

b给高尔基照相,贴在学校的墙报上。

c门卫不让进去。

d请高尔基让他进去。

e照完相立刻就走。

读2—5自然段,回答小男孩儿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读了这几段后,你觉得小男孩儿是个怎样的孩子?

这么有礼貌的孩子,门卫为什么不让进去呢?

朗读1—5自然段。

2.默读6—11自然段思考:小男孩儿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考:

①“打量”是什么意思?怎样是“仔细打量”?仔细打量之后,为什么“咧开嘴笑了”?

②“吩咐”是什么意思?小男孩儿是怎样吩咐的?从哪句话体会出小男孩儿是在吩咐高尔基?

③重点理解第七自然段:读第七自然段说说高尔基是怎样按小男孩儿的安排做照相准备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a抓住第一句中的“按”进行体会。

b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了什么?理解“摆弄”的意思,把“很久很久”与“很久”比较,体会其摆弄时间长,直到把要做的事,要做的准备都做完,“一切停当”。

c高尔基“侧着脸,对着他微笑。”

d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从高尔基听从小男孩儿的吩咐,配合小男孩儿给自己照相中体会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④读8—11自然段,说说当小男孩儿突然哭起来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a读第八自然段,体会高尔基十分关心疼爱的语气。

b反复有感情地朗读第十自然段,体会高尔基为什么“赶紧”站起来,又为什么“大声喊”?“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是什么意思?从这些词句中你又体会出了什么?

师生小结6—11自然段:写小男孩儿进办公室给高尔基照相,发现忘了带胶卷,伤心地跑回去了。重点写高尔基怎样听从小男孩儿的吩咐,配合小男孩儿照相。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3.默12—15自然段。思考: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儿,就一定让他进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儿?

小男孩儿会再来吗,为什么?

师生小结。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二、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二、完成课后思考题第2题,并说出理由。

三、总结课文。

1.读了这篇课文后你能知道高尔基为什么这样热情接待小男孩儿吗?从中你有些什么体会?

2.课文什么地方使你最感动?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体会。四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带有“突然”一词的句子读一读,再说一句话,用上“突然”一词。

出示句子。

①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②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儿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用“突然”说一句话。

2.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附:板书设计

“小摄影师”       高尔基

“他们不放我进去”   “我让他们放你进来”

吩咐          拿坐侧过脸微笑

哭           赶快大声喊

“一定让他进来”

小摄影师篇9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课题:17.《小摄影师》[学习目标]:思想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关怀、爱护儿童的思想感情。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词语,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学习抓住重点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重点难点提示〗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内容,体会高尔基关怀爱护少年儿童的思想感情。〖和老师一起学习〗老师:同学们好,优优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小摄影师》。优优,你知道小摄影师为谁拍照吗?关于他的资料,你还了解到什么?优优:小摄影师为高尔基拍照。他是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多部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和一系列剧本。他的作品在我国广为流传,得到人们的喜爱。老师:你很会查找资料并能把资料归纳概括出来,非常好。让我们继续学习。<学习生字>:优优:老师,这课生字我已经预习了。老师:你是从哪些方面进行预习的?优优:我预习了每个字的读音、音序、部首、笔画数和结构。老师:好,老师考考你,请你说说下列字的部首:基、卷、者、杂。优优:“基”的部首是“其”也可以是“土”;“卷”的部首是“”;“者”的部首是“日”;“杂”的部首是“木”。老师:都回答对了。优优,这课书还有两个多音字呢,你能找出来并分别组出词语吗?优优:没问题,我找到这两个多音字:<理解、积累词语>老师:优优,你对这课词语的意思理解了么?优优:通过查字典,我弄懂了以下几个词语的意思:突然--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适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摆弄--反复拨动或移动。老师:这些词义只是字典里的意思,要想掌握这些词在文中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还需要我们联系文中内容去体会。<学习课文,理解内容>老师:优优,请你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优优:这篇课文记叙了一名少先队员给高尔基照相没照成的一件事。老师:是的,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叙述的条理非常清楚。第1-5自然段交待事情的起因,一名少先队员想给高尔基拍张照片贴在墙报上。第6-11自然段写事情发展过程,小男孩怎样给高尔基照相和为什么没照成。第12-15自然段写结果,高尔基一直等着小男孩再来。老师:优优,学到这儿,请你再读读课文,你体会出什么?优优:我体会出,高尔基爷爷对小男孩非常喜爱,也是对少年儿童无比热爱。老师:能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吗?优优:我只是有这种感受,具体的说不上来。老师,体会人物情感有什么具体方法吗?老师:当然有了,“一边读一边想”就是很好的方法。优优:那,我读到哪儿,又怎么想呢?老师:就本文来说,我们可以找找高尔基说的句子和怎样做的句子,然后试着提出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再联系上下文去想,从而得出答案。优优:我现在就运用这种方法分析一下,我找到高尔基怎样做的句子: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读了这个句子,我就想,高尔基是著名的大作家,他为什么会按小男孩的吩咐去做呢?我再联系上文,“小男孩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小男孩让高尔基坐在哪儿,高尔基就坐在哪儿,让高尔基干什么,高尔基就干什么。高尔基多有耐心呀,可见,他很尊重孩子,并尽量使他满意。特别是句中用了“吩咐”一词,我知道这个词一般适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的,可用在本句就更能体现出高尔基作为长者对下一代的慈爱。再如:“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读到这儿,我会想:高尔基为什么不愿见记者,却想见小男孩?我们知道记者是为了宣传高尔基的,高尔基不愿见记者,也就是不愿意记者总宣传他。再看上文当小男孩哭着告诉高尔基自己忘带胶卷了,高尔基赶紧站起来,走到窗口,大声喊:“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从这些语句中看出高尔基是多么重视、关怀小男孩啊!晚上当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高尔基第一反映就是问:是个小男孩吗?可见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的程度。所以,高尔基用“我很忙”婉言回绝了杂志社的采访。但他却叮嘱秘书,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从“一定”这个词中我们看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爱与期望。<作业指导>课后练习3,读一读,体会句中标点符号的用法。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去。”高尔基说。“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读一读,4句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描写人物语言的形式有哪几种?本练习中有三种形式:a.提示语在前:×××说:“……。”b.提示语在后:“……。”×××说。c.提示语在中间:“……”×××说,“……。”注意标点的变化。a.说+冒号、引号。b.说+句号。c.说+逗号、引号。体会作用。运用多种形式的提示语描写人物对话能使文章显得活泼、生动。【模拟试题】一.用“√”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吩咐打量摆弄杂志二.用直线将搭配适当的词语连接起来。打开面前赶紧打量转告相机轻轻祝愿站在纸团仔细放下提着记者默默站起来三.填上合适的词语一纸团一照相机一电车一杂志社一椅子一少先队员四.选字填空。尊遵敬守重照师自按安排心全时照平五.照样子,写句子。1.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勤奋好学的王冕王冕是元代的画家和诗人,他的家乡在今天浙江的诸暨。王冕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牛。路过学堂,琅琅的读书声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他悄悄地跑了过去,躲在窗外听学生们读书,并把听到的内容都默默地记在心里。天黑了,王冕这才想起该回家了,可一看,牛却不知哪里去了。王冕提心吊胆地回到家里,父亲一看儿子丢了牛,暴跳如雷,拿起棍子就打。可过了几天,王冕禁不住学堂的诱惑,又偷偷地溜了进去,把放牛的事儿又给忘了。看到儿子这么迷恋读书,心地善良的母亲说:“这孩子对读书痴迷到这种地步,就随他去吧。”这以后,王冕就来到一个庙里安下身来。每天夜里,他都偷偷地溜进佛殿,坐在佛像的膝盖上,就着昏暗的长明灯,读书直到天亮。佛殿里供奉着许多泥塑的佛像,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的狰狞可怕,可王冕对这一切就像没有看见一样,仍然专心致志地读书。后来,安阳有一个叫韩姓的学者,听到王冕专心读书的事,感到非常惊奇,便收他为学生。几年之后,王冕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1.给文中带点字注音并写在括号里。2.王冕是我国元代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本文写的是他____________的时候,勤奋好学的事。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3.找出下面两个词在文中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打“√”。琅琅<1>金石等撞击时发出的声音。<2>响亮的读书声。诱惑<1>吸引,招引。<2>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做坏事。4.王冕夜里独自坐在佛像膝盖上读书,为什么不害怕那许多面目狰狞的塑像?正确的答案是:王冕知道那些像是泥塑的,认为不值得害怕。昏暗的灯光下,王冕看不见那些面目狰狞的塑像。王冕整个身心都沉浸在读书之中,对其他的东西熟视无睹。5.王冕勤奋好学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请写出来。【试题答案】一.用“√”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吩咐打量摆弄杂志二.用直线将搭配适当的词语连接起来。三.填上合适的词语一电车)照相机)纸团一少先队员)椅子)杂志社四.选字填空。尊遵重)守)敬)师)照按安全)心)排)照)时五.略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勤奋好学的王冕王冕是元代的画家和诗人,他的家乡在今天浙江的诸暨。王冕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牛。路过学堂,琅琅的读书声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他悄悄地跑了过去,躲在窗外听学生们读书,并把听到的内容都默默地记在心里。天黑了,王冕这才想起该回家了,可一看,牛却不知哪里去了。王冕提心吊胆地回到家里,父亲一看儿子丢了牛,暴跳如雷,拿起棍子就打。可过了几天,王冕禁不住学堂的诱惑,又偷偷地溜了进去,把放牛的事儿又给忘了。看到儿子这么迷恋读书,心地善良的母亲说:“这孩子对读书痴迷到这种地步,就随他去吧。”这以后,王冕就来到一个庙里安下身来。每天夜里,他都偷偷地溜进佛殿,坐在佛像的膝盖上,就着昏暗的长明灯,读书直到天亮。佛殿里供奉着许多泥塑的佛像,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的狰狞可怕,可王冕对这一切就像没有看见一样,仍然专心致志地读书。后来,安阳有一个叫韩姓的学者,听到王冕专心读书的事,感到非常惊奇,便收他为学生。几年之后,王冕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1.给文中带点字注音并写在括号里。2.王冕是我国元代的画家诗人。本文写的是他七八岁的时候,勤奋好学的事。第一件事躲在学堂外听学生读书,把牛弄丢了;第二件事晚上在庙里专心致志地读书。3.找出下面两个词在文中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打“√”。琅琅<1>金石等撞击时发出的声音。<2>响亮的读书声。诱惑<1>吸引,招引。<2>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做坏事。4.王冕夜里独自坐在佛像膝盖上读书,为什么不害怕那许多面目狰狞的塑像?正确的答案是:王冕知道那些像是泥塑的,认为不值得害怕。昏暗的灯光下,王冕看不见那些面目狰狞的塑像。王冕整个身心都沉浸在读书之中,对其他的东西熟视无睹。5.略

小摄影师篇10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能判断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了解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爱护和关怀。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会读写课后词语,会用“突然”造句。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尽管课文用了不少文字写小男孩儿,但小男孩儿之所以能进来,高尔基之所以那么顺从地听从一个小孩子的吩咐,他不放记者进来,而特别嘱咐要放小男孩儿进来……这一切无不体现高尔基对下一代有着特殊的感情,说明他非常热爱、关心下一代。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

本文对话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

按照从“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组织教学。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以课后思考题为主,辅之以精当的设问,抓住重点词句精读课文,把理解的重点放在体会高尔基关心爱护下一代上。最后总结课文,进行练习思考,对课文内容、特点有一个更完整深刻的认识,相机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本文对话较多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

教学准备:

教学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做什么的,“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2.导入新课。

课文中的小摄影师是谁呢?他给谁照相?怎样照的?照成了没有?……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指导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预习要求。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按要求进行预习。

3.初读课文,结合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小黑板,在正确的读音下画上线。

摄 突

卷 吩

秘 杂

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重点检查生字读音。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报纸杂志杂志社记者

照相摄影摄影师胶卷

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自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1.

1.小摄影师是谁,他是怎么进去的?

2.进去后,他是怎么做的,高尔基又是怎么做的?当小男孩儿哭着跑开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3.晚上秘书向高尔基报告了什么?高尔基是怎样说的。

4.完整地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围绕课后思考题,精读课文。

1.默读1—5自然段,画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思考小男孩儿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读第一自然段。

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列宁格勒,了解高尔基。重点介绍高尔基的伟大,高尔基工作的繁忙,高尔基对青少年关怀的事例。

“突然”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高尔基感到突然?

指导理解纸条的内容。

①读纸条内容:纸条上一共写了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②读了纸条内容后,你知道了什么?

从以下几点引导:

A要进来的是一名少先队员。

B给高尔基照相,贴在学校的墙报上。

C门卫不让进去。

D请高尔基让他进去。

E照完相立刻就走。

读2—5自然段,回答小男孩儿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读了这几段后,你觉得小男孩儿是个怎样的孩子?

这么有礼貌的孩子,门卫为什么不让进去呢?

朗读1—5自然段。

2.默读6—11自然段思考:小男孩儿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考:

①“打量”是什么意思?怎样是“仔细打量”?仔细打量之后,为什么“咧开嘴笑了”?

②“吩咐”是什么意思?小男孩儿是怎样吩咐的?从哪句话体会出小男孩儿是在吩咐高尔基?

③重点理解第七自然段:读第七自然段说说高尔基是怎样按小男孩儿的安排做照相准备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A抓住第一句中的“按”进行体会。

B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了什么?理解“摆弄”的意思,把“很久很久”与“很久”比较,体会其摆弄时间长,直到把要做的事,要做的准备都做完,“一切停当”。

C高尔基“侧着脸,对着他微笑。”

D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从高尔基听从小男孩儿的吩咐,配合小男孩儿给自己照相中体会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④读8—11自然段,说说当小男孩儿突然哭起来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A读第八自然段,体会高尔基十分关心疼爱的语气。

B反复有感情地朗读第十自然段,体会高尔基为什么“赶紧”站起来,又为什么“大声喊”?“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是什么意思?从这些词句中你又体会出了什么?

师生小结6—11自然段:写小男孩儿进办公室给高尔基照相,发现忘了带胶卷,伤心地跑回去了。重点写高尔基怎样听从小男孩儿的吩咐,配合小男孩儿照相。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3.默12—15自然段。思考: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儿,就一定让他进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儿?

小男孩儿会再来吗,为什么?

师生小结。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二、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二、完成课后思考题第2题,并说出理由。

三、总结课文。

1.读了这篇课文后你能知道高尔基为什么这样热情接待小男孩儿吗?从中你有些什么体会?

2.课文什么地方使你最感动?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体会。四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带有“突然”一词的句子读一读,再说一句话,用上“突然”一词。

出示句子。

①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②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儿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用“突然”说一句话。

2.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附:板书设计

“小摄影师” 高尔基

“他们不放我进去” “我让他们放你进来”

吩咐 拿坐侧过脸微笑

哭 赶快大声喊

“一定让他进来”

小摄影师篇11

小摄影师

义乌私立群星学校

三a班周燕子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这时,突然响起了一阵轻轻地敲门声。

高尔基说:“谁呀?”

“是我,小男孩!”

高尔基欣喜万分,马上放下手中的工作,跑过去开门,说:“请进,快请进!”

小男孩说:“谢谢!”

高尔基笑着说:“不用谢!”

小男孩说:“很抱歉,上次我忘了带胶卷,耽误了您的时间,真是对不起!”

高尔基说:“没关系的。”说着摸了摸小男孩的头。

“您能让我再拍一张照吗?”

“当然可以。”

小男孩还是让高尔基和先前那样在沙发上看报纸。然后又把照相机摆弄了很久很久,才说:“可以开始了。”

高尔基转过头来对他微笑,“咔嚓”一声,小男孩拍好了照,裂开嘴笑了!

小男孩感激地说:“我要回家了,谢谢您。亲爱的高尔基同志!再见!”

小男孩走了,高尔基走到窗口说:“孩子,再见!”

小摄影师篇12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从中体会人物心理的活动。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的执著认真深深地打动了高尔基,及高尔基对下一代儿童的关爱。

3、培养学生学有所感,善于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高尔基的语言、动作,心里活动从而体会出高尔基对下一代儿童的关心与爱护。

教学难点:教方法标画重点词、句,悟感受简洁表达。

一、激趣质疑。

同学们,你们知道摄影师是干什么的吗?。是啊!他们是向全国人民宣传名人的,不论是大摄影师还是小摄影师都会被这些名人所吸引,高尔基这位大作家也不例外,当大摄影师和小摄影师都来请求他为他拍照,他对待他们的态度是一样的吗?默读课文,快到书中去找找答案。

预设:晚上,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

“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

“不是。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指名读:

预设:当大摄影师和小摄影师都来给他拍照时,他对大摄影师什么态度?,对小摄影师呢?

过渡:同学们,此时你们有疑问吗?

过渡:是啊!高尔基为什么那么期盼小摄影师的到来,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整体感知

刚才我们默读了课文,回忆一下,试着说说:

是啊,这个故事发生在1928年夏天,高尔基住在列宁格勒。他经常坐在窗子旁边工作。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过渡:快让我们一起打开纸团吧!

三、学法指导悟感。

引导学生体会小摄影师急切盼望见到高尔基的心情

亲爱的高尔基同志:

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进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

1、指名读

2、这封信共有几句话?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四句话小男孩想说什么?

3、想表达这个意思,你看这封信这样写行吗?

出示:亲爱的高尔基同志:

我想给您照张像,请您让他们放我进去。

4、不行。说理由

预设:没说自己是谁?

没说照相干什么用?贴在他们班的墙报上,

没说不耽误高尔基的时间,

5、你认为哪封信写得好?

你认为哪一封信写得好?第一封。

6、如果你是小男孩你会怎样读这封信?

师评价:照完相立刻就走,你可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孩子。通过他的读,你听出他读懂了什么;你可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我听出来了,你特别希望见到高尔基。

过渡:你们这么期盼能见到高尔基,见到了吗?快到书中找找答案。

引领学生体会高尔基对一个普通少先队员的关心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师:他犹豫了吗?高尔基是怎样说的?老师告诉你一个词:毫不犹豫读读。

你能毫不犹豫地读读吗?

你能爽快地读读吗?

过渡:高尔基这么爽快、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小男孩的要求,他平时对待所有摄影师都是这样的吗?那些大摄影师来为他拍照,他会谢绝。

2、如果你是高尔基,你能不能在信中说找理由,说说因为什么,所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小男孩的要求。因为所以

高尔基对向全国宣传他的大摄影师拒绝不见,而对将他的照片贴在一个普通教室墙报上的小摄影师,却非常爽快地答应;却毫不犹豫地答应:

此时高尔基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预设:关心孩子;关怀孩子;喜爱孩子)

快带着这种喜爱之情、带着对小男孩的欣赏再来读读这封信吧!

出示:

亲爱的高尔基同志:

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进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

过渡:一个普通的小男孩就这样得到了为高尔基拍照的机会。在拍照的过程中他又是怎样配合小男孩的呢?在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

引导学生体会高尔基对孩子的关爱,和小男孩对高尔基的敬爱

1、第七自然段:出示: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预设1:“吩咐”

(1)你知道吩咐什么意思吗?

(2)师:某某同学把你的尺子给我,

(3)师:某某同学,你吩咐我把尺子还给你。

(4)师:你不敢吩咐我,那么回家去吩咐爸爸妈妈吧!

预设:孩子你为什么笑?

(6)一般谁吩咐谁?现在谁吩咐谁?

(7)师:你说得对,,老师告诉你一个词表达这个意思读读快把这个感受记录在书上

快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谁与老师感受到的感受不同情你读一读。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通过他的读你听懂了什么?;我听懂了高尔基一点架子也没有。

总结:平易近人这个词书上有吗?是细心的你、我在认真读文章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思考,体会到的。下面你们能不能仿照刚才的我们学习的过程,把你对感受深的那个词的体会记录下来。

过渡:就这个自然段还有让你感受很深的词语或句子吗?

预设2: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高尔基给你的感受是

高尔基变得十分主动配合小男孩完成任务。

过渡:还有让你感受很深的词语或句子吗?

预设3: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预设:摆弄了很久很久,就是说摆弄的时间非常长。

它会摆弄什么呢?快展开想象。

预设:他可能会摆弄相机的角度;看看从这个角度照合适吗?5分钟过去了;摆弄高尔基坐的姿势20分钟过去了;;摆弄高尔基拿报纸的姿势等30分钟过去了。是一会儿吗?是很久吗?是很久很久。

在这种情况下,要是我早就累了,早就烦了,但在这种情况下,高尔基却

过渡:是啊!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过去了,高尔基累不累?但是烦了吗?是啊!对待这样一个普通的小男孩不但没有,而且还谁画的是下面那句话?说说你的体会?

过渡:在什么情况下,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此时高尔基你什么样的感受?你能学着刚才的样子写出来吗?

过渡:快把你体会到的对小男孩耐心读出来吧!

指名读

评价:我听出来了,高尔基对这个小男孩真是和蔼可亲。

小男孩摆弄一会儿,也可以拍照,为什么要摆弄很久很久?

预设:因为小男孩想把这张照片拍得十分完美,想把高尔基最好的形象展示给大家。

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总结:高尔基是一个视时间为生命的作家,他能够没有一点怨言的按照小男孩的去做,是为了,;小男孩为了给高尔基拍一张照片摆弄了,是为了,是啊!这一老一小彼此都在为对方着想,因为他们心中都充满了。

小摄影师高尔基

高尔基

敬爱

小摄影师

总结:在这一自然段中,我们不仅到体会到了小男孩对高尔基的敬爱,更深深地体会到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耐心、爱心,快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在来回顾一下他们拍照的过程。

指名读

评价:学生先评。

师:通过内你的读,我仿佛看到了那平易近人的高尔基。

过渡:还有哪你让感受很深?

第10自然段

预设:1、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大声喊道

过渡:高尔基为什么赶紧站起来,大声喊,

什么没带胶卷?

师:一个普通小男孩,得到了见到高尔基的机会,却没有很好的把握住。

一个普通的小男孩,为了拍一张照片摆竟然摆弄了大作家高尔基很久很久,却没有找成。

一个小男孩,绞尽脑汁,就想给高尔基拍好这张照片却没拍成。

同学们,你们想对小男孩之说点什么?

预设:

过渡:是啊!我们都不能原谅小男孩的粗心。

2、可是高尔基却是怎样做的?

当小男孩提着相机跑出去的时候,高尔基大声喊道:。”

预设:所以,

3、小高尔基们我想问问你们:

就这个小男孩已经耽误您很长时间了,你为什么还叫他?

这是他自己犯的错误,就给他一次教训吧。

您的时间这么宝贵,就不要再白白浪费时间了。

过渡:面对这样一个小男孩,我被你们的宽容、善良、爱深深地感动着

4、让我们一起用你们的善良把小男孩呼唤回来吧!。”

用你们的宽容把小男孩呼唤回来吧!。”

用你们的爱把这个小男孩呼唤回来吧;。”

让我们一起呼唤吧!。”

过渡:从高尔基的语言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快把你体会到的高尔基对孩子的宽宏大量、关怀备至读出来吧!

过渡:高尔基就这样不仅原谅了他,而且还在期待着什么?你能通过读,把这种期待表达出来吗?

通过高尔基期盼小男孩再来和谢绝记者来访做巧妙对比,从而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到对下一代的关爱。

:晚上,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

“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

“不是。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1、指名读。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你很期待这个孩子回来。

2、师生配合读,师读秘书

3、师生配合:生做高尔基。

4、生生配合读。

5、面对这样一个普通的小男孩,面对这样一个把大作家被摆弄了很久很久却没有找成像的小男孩,高尔基不但,还怎样那是他对下一代少年儿童的关爱。

过渡:其实这个故事并没有结束,老师希望通过你对故事的理解续编结尾。

四、拓展延伸升华。

出示:如果你是小男孩,你会()。

如果你是高尔基,你会。

预设:其实爱还在继续传递呀!

1、这个故事从小男孩用特殊的方式见到高尔基,和当高尔基看到信后对小男孩的喜爱,到高尔基听从小男孩的吩咐,并任其摆弄了很久很久却没带胶卷后,还要主动送给他胶卷中体会到的对它宽容的爱,最后从他再次盼望小男孩的到来,无不深深的体会出大作家高尔基对一个普通小男孩的关爱,对下一代的关爱,这节课我们一直被包围在浓浓的爱意之中。

2、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爱的小故事,想听吗?这个故事的题目是《伊拉的礼物》这一天,伊拉过生日。他收到了很多礼物。礼物中有一本书和一张戏票。

白天,伊拉开始读这本书,他非常有趣。晚上看戏的时候她把书带到了戏院里,中间休息的时候,她拿起书来读,书里写着:小阿廖住在外祖父家里,外祖父常常打他,小阿廖日子过得很苦,伊拉读着读着哭了起来。这时一个又高又瘦的伯伯站在了她面前,问道:“你在看什么书?”伊拉没有回答。第二次幕间休息时,高个子伯伯又来到伊拉跟前,伊拉又在看书,不过他已经不哭了,她还告诉高个子伯伯,这本书很有趣,今天是她的生日,这本书是他收到所有礼物中最好的。

戏散场了,伊拉和高个子伯伯一起走出戏院。一会儿,他们走到一座楼房前,伊拉告诉高个子伯伯这就是她的家。

第二年,伊拉过生日,收到了一个包裹,他打开一看,里面有很多书,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亲爱的伊拉:祝你生日快乐。你们知道这个高个子伯伯是谁吗?;

其实像这样充满爱意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都非常值得我们去读,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书: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这是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这本书不但感动了许许多多的父母、教师,更感动了无数的孩子们,希望同学们读了这本书后,这些爱的故事能永远留在记忆里,这种爱的力量能永远激励你前进。

板书设计:

高尔基

敬爱关爱

小摄影师

小摄影师篇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摄影、阳光明媚、桌子、同志、鞠躬、侧过、胶卷、一辆、秘书、杂志社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的感情。

4.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解决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高尔基吗?。

高尔基,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原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等。世界人民敬爱他,他非常关心、爱护少年儿童。

2.板书课题,,并认读“”字。

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认读生字、词。

③你读懂了什么?在没有读懂的地方画上记号。

2.学生自学、讨论。

交流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

3.交流读懂的内容。

置疑问难

简单的当堂解决,难度大的问题留作下节课解决。

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的感情。

2.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解决的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复习生字词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是什么事?结果怎样?

明确:本课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没有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但是,高尔基却破例允许一个男孩照相,并尽量做到使他满意。由于小男孩忘了带胶卷,哭着走了。高尔基交待门卫,杂志社的记者不接待,如果是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自学探讨

1.明确重点问题:

小男孩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小男孩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小男孩会来吗?为什么?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

1.小男孩之所以用“扔纸团”的方法才能见到高尔基,是因为工作人员不让进屋拍照。他相信只要高尔基知道他来拍照,一定会同意。

“突然,一个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架子上。”

“突然”:是在一眨眼的时间内发生的,说明高尔基一点也不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

2.“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过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

个别读。

学生谈对纸条内容的理解。

纸条上的前两句打动了高尔基。因为高尔基看到小男孩是少先队员,他拍照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自己,而是为了同学们的学习进步。由此体会到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也可以体会出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之情。

3.感情朗读1~5自然段。总结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4.小男孩让高尔基干什么,高尔基就干什么。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摆弄”,指小男孩调整相机,解决技术问题,为正式拍照作准备;也可以理解为“吩咐”高尔基,让高尔基多次调整坐态。“停当”,是指把要做的事,要做的准备,全部做完做好。“摆弄了很久很久”,可以体会到高尔基的时间是宝贵的,对时间格外珍惜。但是对孩子,他却十分慷慨,为了孩子,他舍得花费时间,即使孩子占用了他很多时间,他仍然耐心地接待,任其“摆弄”,还对孩子“微笑”,说明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也可以体会出孩子的认真,对高尔基的无比敬爱之情。

理解词语:“吩咐”、“侧过脸”,体会到高尔基积极配合。

指导朗读6、7自然段。

①学生练读。

②分角色读,边读边做动作。

5.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突然,在这里又一次出现,意思是说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与前文的“突然”进行区别。

用“突然”说话。

6.朗读“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有很多胶卷。”

教师范读。

学生练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7.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

8.“请转告他,我。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就让他。”

学生填空。

学生结合课文谈自己的理解、看法。

教师小结:一个是“大摄影师”杂志社记者,一个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但高尔基的态度截然不同,而且还特别嘱咐工作人员说“如果是一个是小男孩来拍照的话,就‘一定’让他进来。”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爱心!大作家对于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真令人钦佩!

齐读这句话。

9.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充足的理由根据,说“小男孩会不会再来”。

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桌鞠切杂

2.组词

贴秘胶

粘密校

3.理解词语

吩咐:

打量:

摆弄: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通过启发谈话投影片和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了解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原苏联文学的创始人。知道高尔基的作品。

整体感知课文后,通过自学探讨,朗读课文,师生互动理解问句,使学生明确重点问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深切关怀和热爱,理解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盼望再来和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

探究活动

1、以“小男孩会不会再来”为线索,练习续写。

2、可以借阅或购买高尔基发表的一些作品静下心来读一读。如《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小摄影师篇14

一、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时候,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尽管高尔基要为孩子提供胶卷,他还是哭着离开了。最后,高尔基交代秘书,他不接待杂志社的记者,但如果是那个少先队员,就一定让他进来。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

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仍在挂念着那个少先队员。再如男孩见到高尔基后,“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这个细节反映了孩子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和惊喜。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对话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和蔼可亲和关怀爱护;二是认识引用对话的不同方式,并通过对话读出人物的感情。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5.续写这个故事。

三、教学建议

1.课外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8个,读音难点主要有“摄、社”、“躬”。注意不要将“摄”读成nie。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如,自由朗读课文,图画不认识或者容易读错的生字,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然后教师检查认读情况,纠正错误读音;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联系生活经验识字,结合身体动作学习“鞠、躬”;通过熟字带生字识字:眉──媚、弓──躬、必──秘、交──胶、土──社。

可以把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中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基、备、卷”为“上大下小”的上下结构,“突、弄、杂”为“上小下大”的上下结构,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辆”时,要注意“车”作为偏旁时笔顺的变化,其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或“竖”。

3.本文语言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可以理解大概意思。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纸团飞进窗口,男孩请求高尔基允许为他照相──高尔基摆好姿势,男孩准备为他照相──忘带胶卷,男孩哭着离开──高尔基等着男孩再次来照相。为引起学生积极探讨,教师在学生了解叙述顺序之后,可以提出问题,也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在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围绕“高尔基是如何对待孩子给他照相的”和“孩子是如何给高尔基照相的”两方面内容展开讨论。在讨论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确下面几个问题:

一个纸团飞进高尔基的窗口,要求给他照相。这种方式虽然是不正规的,不礼貌的,但是高尔基没有因此生气、拒绝孩子的请求,说明他理解、爱护孩子。

在小男孩拍照之前,高尔基听从他的“吩咐”,而且还等了“很久很久”,开始照相时,“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所有这些细节都反映出高尔基积极配合孩子的工作。特别是“很久很久”,表明在这样长的时间内高尔基没有厌烦,反映了他对孩子怀有极大的耐心。

孩子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后,高尔基问“你怎么了”,这不仅反映出他对孩子的突然表现迷惑不解,更有一种关心在里面。学生在朗读时,语气要温和亲切,语调要舒缓轻柔。

当孩子把“胶卷忘在家里了”的事告诉高尔基后,“高尔基赶紧站起来”,这个“赶紧”,表明他对孩子的疼爱和关切之情。

当孩子跑出房间后,高尔基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这反映出他主动帮助男孩的一片爱心。这里为什么要强调“大声喊道”“孩子,回来”呢?它反映出高尔基想帮助孩子,但又担心孩子听不见的急切心情。

高尔基最后对秘书说:“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要抓住“很忙”和“一定”两个关键词语。从中可见高尔基对媒体宣传自己并不关心,相反,对于这个少先队员却非常重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尔基关怀下一代、爱护下一代的崇高品质。

针对那个男孩来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应该明确:

门卫不放孩子进去见高尔基,他就从窗户扔进去一个纸团,请高尔基本人帮忙。这表明男孩很聪明,会想办法;很大胆。

高尔基问“是你扔的纸团吗”,男孩在回答的同时,“鞠了个躬”,这里的“鞠躬”,反映了孩子不是不懂礼貌,他这样做,是出于无奈。

男孩见到高尔基后,“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这个细节反映了孩子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与惊喜。

小男孩“吩咐”高尔基坐到沙发上看报纸,然后摆弄了很久。说明那个孩子熟练的照相技术和做事认真、有主见。

男孩因为没有带胶卷,哭着离开了。这反映了他的惭愧、失望的心理。因为没有带胶卷,浪费了工作很忙的高尔基的很多时间,所以当高尔基要主动给他胶卷时,他没有回应,哭着跳上了电车。

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句子、段落,引导学生透过对话、细节描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受到熏陶和感染。

4.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如“明媚”,通过上下文,可以知道“明媚”在这里形容的是早晨的阳光,联系生活中对早晨阳光的观察,可以知道它指的是明亮,结合语境,“明媚”还带有感情色彩。

5.要在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如,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孩子用了很久的时间去准备,最后说这句话时,内心应该是充满喜悦的;“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上面已经说过,这句话体现了高尔基的迷惑和对孩子的关切,因此读书时语气要温和、轻柔;“是那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这句话体现了高尔基仍旧挂念着那个孩子,内心充满了关切,读书时应该读出关切之情。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一定要启发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并思考如何通过朗读把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表现出来。

6.课后的第一、二题,可以与课文句段篇的理解结合在一起处理。第三题是积累词句的练习。教师对此不必做统一的要求,要允许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课后安排了“小练笔”,要求学生“接着写这个故事”。本课结尾,结读者留下了悬念和想象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续写。

本文的对话较多,适合表演,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有条件的班级,可以组织学生演课本剧。

四、参考资料

列宁格勒:原名彼得格勒,始建于1773年。十月革命胜利后,改为此名。位于波罗的海的芬兰湾边上,市内河流、岛屿、桥梁众多。是苏联的第二大城市。苏联解体后,现在俄罗斯境内,改名为圣彼得堡。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就诞生在该城。2003年曾隆重举行300周年庆典,国家出席了庆典活动。

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多部小说和著名散文诗《海燕》以及一系列剧本。他的作品在我国广为流传,深受读者的喜爱。

秘书:掌管文书并协助机关或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

小摄影师篇1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做什么的,“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2.导入新课。

课文中的小摄影师是谁呢?他给谁照相?照成了没有?……

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2.按要求进行预习。

3.初读课文,检查学习情况。

4、结合资料,感知文章。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简单的问题同学互问互答,难的留作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1、集体拼读。

2、出示生字卡抽查学生的拼读。

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

二、范读或朗读课文

1、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提到了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生自读课文,边读边领悟课文如何通过人物言语和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3、师:这篇课文讲述了什么人、什么事情?

提示: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少先队员为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照相,没带胶卷没照成相的故事。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高尔基 小男孩 照相 没带胶卷 忘带胶卷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师:小男孩想给高尔基照张相,很难吗?

提示:高尔基很忙,而且门口有人不让小男孩进去。

2、师:小男孩是如何办到的?

提示:扔纸团。

3、师:这说明小男孩是怎样一个人?

提示:很聪明、大胆。

4、师:小男孩在纸团里怎么称呼高尔基?说明了什么?

提示:他称高尔基为“亲爱的高尔基同志”,说明他很懂礼貌,同时也很尊敬、崇敬高尔基。

5、师:小男孩说:“我照完相,立刻就走”,这又说明小男孩很怎么样?

提示:说明他知道高尔基很忙,很理解高尔基,不希望占用他太多时间。

6、师:高尔基问是不是小男孩扔的纸团,小男孩在回答时也很有礼貌,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提示:他鞠了一个躬,提出要求时使用“请”字。扔小纸团显得不太礼貌,但从小男孩子的举动,可以知道他是没办法才这样做,他其实是个很懂礼物的孩子。

7、师:小纸团扔进来时,高尔基在做读书,他有没有生气?有没有答应小男孩的请求?他怎么说?

提示:没有生气,他答应了小男孩的请求。他说:“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

8、师:高尔基很忙,而且正在读书。为什么他愿意答应小男孩的请求?而且答应得那么爽快,说明了什么?

提示:他很关心、爱护小朋友,尽量满足小朋友的要求。

9、请复述这部分主要内容: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小男孩 扔纸团 请求给高尔基照相

四、学习第二部分

1、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第二部分。

2、师:高尔基答应了小男孩照相的请求,小男孩就进来了,见到了高尔基。请看这个句子“他仔细打量高尔基,咧开嘴笑了”,“仔细打量”、“咧开嘴笑了”,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小男孩见到高尔基后的惊喜,他要好好看看高尔基是什么样子,同时也说明他很崇敬高尔基,他见到高尔基,很开心。

3、师:小男孩是专门来给高尔基照相的,我们看看他的水平如何?他是怎样照的?前面说他是十岁左右,他到底行不行啊?

学生讨论。

提示:

⑴ 小男孩请高尔基坐在沙发看报纸──说明小男孩很熟悉怎样摆姿势,他照相应该不是第一回。而且他敢于提出给高尔基照相,说明他肯定有过照相的经验。

⑵ 他给高尔基照的相是要放在班级的墙报上,说明他是带着班级的任务来的,他照得好,大家才信任他。

⑶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才准备停当──说明他很紧张。

⑷ 他要来给高尔基照相,却把最关键的东西──胶卷忘在家里了──说明他非常紧张,而且事前可能也没想到高尔基这么爽快就答应了他。

4、师:小男孩就要给高尔基照相了,但是,最关键的事情他忘了,他没带胶卷。那他怎么办?

提示:他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5、师:课文中有几个地方提到小男孩哭,大家把它们找出来。

提示:

⑴ 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⑵ 小男孩哭着说。

⑶ 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

6、师:大家看到这里,会不会想,这个小男孩太没出息了吧?干吗老哭?大家想想,为什么他哭得那么伤心?

提示:

⑴ 小男孩好不容易得到机会见到高尔基,高尔基答应他的请求,而且很配合他,但是,最重要的事情他却给忘了,照不成相,他很着急,所以哭。

⑵ 他知道高尔基很忙,而且他摆弄了很久了,已经占用了高尔基很多时间,他可能觉得很对不起高尔基,同时也可能担心高尔基会责怪他。

⑶ 想见高尔基并不容易,他这次照不成相,他想很可能以后再没有机会了,高尔基再也不会答应他了。

⑷ 他是为班级墙报来给高尔基照相的,现在任务完不成了,他可能觉得辜负了大家的信任,担心大家责怪他。

⑸ 他很崇敬高尔基,但是他没有做好准备工作,他觉得很内疚。

⑹ 他还是个孩子。

7、师:小男孩忘带胶卷,高尔基说他有胶卷。但小男孩子还是跑了。这是为什么?

提示:很可能是他太着急了,没听清高尔基的话,也可能是他太内疚了,觉得对不起高尔基,不好意思。

8、师:刚才说的是小男孩的表现,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高尔基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把有关高尔基的句子划下来,想想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

提示:

⑴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说明高尔基尊重小男孩。

⑵ 高尔基听任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他对小男孩很耐心。

⑶ 小男孩说一切准备停当后,高尔基侧过脸,对他微笑──说明他尊重小男孩,并且态度亲切。

⑷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说明他很关心、爱护小男孩。

⑸ 小男孩跑出去后,他走到窗口大声喊──他关心、爱护小男孩。

9、师:这部分里,讲述了什么事情?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小男孩忘带胶卷 哭着跑掉了

五、学习第三部分

1、学生分角色朗读。

2、师:秘书说杂志社的摄影记者要见高尔基,高尔基见不见?为什么?

提示:不见。他很忙。

3、师:但是,为什么他又说如果来的是一位小男孩,一定要让他进来?

提示:高尔基关心、爱护小朋友,乐意满足他们的要求。

4、师:请注意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有个摄影师时,高尔基首先说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问?

提示:首先问:“是个小男孩吗?”因为他很挂念小男孩,不愿意小男孩伤心,希望他再来。

5、师:高尔基说,如果是小男孩子,一定要让他进来,他用了“一定”这个词,这说明了高尔基怎么样?

提示:很关心那个小男孩。

6、这一段讲了什么事情?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高尔基等待小男孩再来。

六、小结

师:这次课,我们学习了《小摄影师》。这篇课文讲述了高尔基和一位小男孩的故事。

请同学复述一下高尔基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提示:小男孩是一位少先队员,他想给高尔基照张相放在班级墙报上,但他忘了带胶卷,没照成相。

师: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高尔基是怎样一个人?你怎么知道的?

提示:对男孩关心、尊重、爱护。高尔基很忙,但答应把小男孩照相的请求。照相前,耐心地让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小男孩忘带胶卷,他让小男孩回来要给他胶卷,杂志社摄影记者要见他,他回绝了,同时,他说如果是小男孩就让他进来。

第三课时

一、想象情节,延伸补充。

如果你是这个小男孩,你还会再来吗,打来你想象的翅膀,把这个故事继续写下去吧!

①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你认为小男孩会再来吗?

②如果他再来,门卫会怎么说?怎么做?

③小男孩和高尔基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谁是最好的编剧,把故事写得更精彩!

二、组织语言,口述内容。

学生口头表达,师生评议。

三、续写内容。

结合师生的评点,修改自己的续写内容,完成续写。

教师可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评讲,通过学生的互评互说,指出范文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汇报表演,全班交流,合理评价

小摄影师篇1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习质疑。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形声字构字。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板书

17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小摄影师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