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23 18:47:14 作者:教学文档 字数:70083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吧。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重点: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难点: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27,黑人少年出售的木雕象墩构思新奇,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但卖木雕的黑人少年更可爱,更让人感动。这是一位怎样的少年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黑人少年的心灵,一起品味这份感动吧

1、自由读文,画出描写黑人少年言行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

2、生汇报

3、抓遗憾这个词让学生找出含有这个词的句子。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想法?

1我为什么遗憾?2、少年为什么遗憾?

4、解决“我为什么遗憾?默读1-6段找原因同时完成填空练习。

5、出示填空练习:

学习瀑布的壮观。理解“名不虚传”“游人如织”。

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象墩构思新颖,栩栩如生。

指导朗读,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6、小结:就是这样一位真诚的少年,他用心体会着顾客的需要和感受。同学们,我因为带不走木雕而遗憾,可是这位少年为什么也露出一丝遗憾呢?

7、试着说一说。阅读课文后一部分。

8、汇报原因。

9、引导出问题:少年为什么在猜测并证实我是中国人后露出遗憾的神情呢?他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朋友呢?

10.介绍中国援建铁路资料

11.师总结,板书。

12.老师激qing引读:

正因为我们中国的无私援助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非洲人民,所以,少年把中国人当成朋友,因为朋友遗憾所以也跟着遗憾。多么真诚可爱的少年啊!让我们齐读最后两段,读出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

身处异国他乡的我,听到少年说:我们是朋友,怎能不让我感动,让我们读出这份感动吧!

一位普通的卖木雕的少年,都懂得珍惜我们中非两国人民的友谊,这怎能不让我们激动呢!让我们再次饱含深情的读出来吧!

小结:他笑了,笑得那么可爱,这位非洲少年可爱的形象不仅深深的刻在作者的心里,我想他也深深的刻在同学们的脑海里,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位热情诚恳,对中国人民有着友好情谊的黑人少年说点什么?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2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本日说课的标题是小学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卖木雕的少年》。

一、说教材:

《卖木雕的少年》是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是围绕“国际理解和友谊”组织教材内容的;这篇课文是叙述性文章,反映了外国朋友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尊重。在前提下,我将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定位在---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从而体会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的友好情谊。

课文讲了“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作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少年美好的心灵。课文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围绕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语。

本课能体现的学段“课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粗知文章大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二、说学情:

本班共有学生36名,男生多女生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较高,并且有一些‘字理’方面的基础。学生能够根据字的构成猜测字的意思,能根据字的意思大致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通过预习能做到正确且比较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了默读,能边默读边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但叙述主要内容是不够简练和全面,因此需要借助老师的提示才能完成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叙述。对于一些简单的词语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意思,但对于一些体验情感的词语还不能很好的理解,需要借助老师的帮助。

三、说目标: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运用,如: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爱不释手等。学生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中国人民同非洲人民的感情。通过学习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学生能感受到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的友谊。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运用,如: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爱不释手等。

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学生能够做到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中国人与非洲人民的友好情谊。

教学难点:

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学生能够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中国人与非洲人民的友好情谊。

四、说思路:在教学过程的设计过程中力求画出语文教学的圆。

词语训练画个圆:

课文开始,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语句的描写中能感受到木雕是精美的工艺品。

学生找到了这样几个词语:构思新奇、栩栩如生、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紧接着,我让学生自己从哪里感受到木雕是精美的工艺品,并用读告诉大家。学生在此处进行的是词语的积累。课文的后面,学到少年送我一个一模一样的小木雕时,我又问学生,这个小木雕什么样,你能完成这个填空吗:

这个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也是一个,它,雕得让我。

学生完成这个填空就是要用到上面学习到的四字词语。由学习积累到运用我在此处为我的学生设计了一个语文教学的圆。

课文理解画个圆

在备课时,我读到了遗憾这个词语。于是我就紧紧围绕这个词语来设计教学。首先找到带有遗憾这个词语的两句话,分别是: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3

一、复习引入

1、读读词语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清晰可辨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仔细观赏  爱不释手  五官端正  语无伦次

2、运用词语

师:请你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夸一夸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或那里的木雕。

生:酝酿后交流。

二、品读课文

抓重点词句,深入感受黑人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学生自读。

师:小朋友,课文里介绍的木雕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的确让人爱不释手;但卖木雕的少年更可爱,更让人感动。怎样走进少年的心灵,去品味这份感动呢?我们还得细读课文,在文字深处去感受。请静思默想,或轻声读读,画出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那些句子,体会体会。

2、学生读后反馈。

谁想站起来读读你画出来的写少年的句子。

3、寻找深入感知课文的切入点。

课文里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句子确实很多,我们是否有必要一句一句地研读呢?大家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少年神情有个句子是写眼神的,你们发现了吗?

第9自然段有这么一句话:“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读这个句子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呢?

生:①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生:②他怎样对待遗憾呢?

师:对了,这些问题就是引领我们深入阅读的向导。我们先看少年的遗憾是怎样产生的。

4、研读第一次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1)自由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2)谁想站起来读读少年的话?

(3)分角色朗读。

(4)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明白了吗?

5、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⑴指导朗读:我”说的话都有提示语,你看,“高兴地喊”、“感动极了”,这些话容易读出语气;而少年的话该读出什么语气呢?

⑵分角色朗读:谁想站起来读读黑人少年的话,表达表达感情;谁想读读“我”的话,高兴高兴,感动感动!

⑶读着读着,你明白了吗,最后,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

三、补充阅读:中国援建坦赞铁路

小朋友们,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呢?想知道吗?

四、情境写话

1、屏幕出示提示: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请你先想一想,人们会怎么夸;然后你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写几句话夸夸这个少年。

2、学生自由写话。

3、展示学生作品,欣赏评点。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4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尊重每一个孩子的阅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2、让朗读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由地读,自由地说,在自读自悟、主动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本课力求初读读通,再读读透,品读读情的教学设计达到课堂上学生文本教师的情感共鸣。

3、渗透学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和体验。

教学内容:《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

学情与教材分析:

1、教材简说

课文讲述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作者旅行非洲南部,对非洲木雕爱不释手,却因木雕沉重只得放弃,为了不让作者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勾勒了非洲自然淳朴的美丽,更衬托了少年美好的心灵。本课15个自然段,叙述详略得当,对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一笔带过,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情节上。课文准确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适合学生积累和使用。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学情分析

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比较亲切。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与学生认知有一定距离;故事发生在非洲,是学生了解甚少的地方;所以相关背景的补充便显得尤为重要。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位非洲少年,与学生学习的心理与年龄特点相符。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默读能力,有一定的分角色朗读的基础。学生已初步学会了自读自悟,教师要透过课堂让学生了解中非友谊,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最了课文的故事背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读与用中积累词语:名不虚传游人如织琳琅满目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爱不释手等等;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读懂本课内容,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少年对中国人民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ppt,学生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

生:卖木雕的少年

师:先来复习上节课的几组词,请一组火车来读

生接龙读词: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师: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来夸一夸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或非洲木雕?

生: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生:少年的木雕果然名不虚传!

生:这里的木雕真是琳琅满目,雕得栩栩如生。

师:看来同学们也很喜欢非洲木雕,作者喜欢的是哪个木雕?

生:象墩木雕

师:这象墩木雕长什么样的呢?

生: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木桩。

师:这样一个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的象墩,作者买了吗?

生:没有。

师追问:为什么?

生:作者即将回国,所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不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

师:所以,作者为此感到很——

生:遗憾。

师:见到作者“我”喜欢木雕,又因不能带回国而遗憾,少年又有哪些表现呢?继续学习课文5-9自然段。

二、学习5-9自然段,感受少年的诚恳。

师:默读课文5-9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少年言行和神态的句子。

生默读,师巡视

师:都有哪些句子呢?

生:第一句是“买一个吧!”,第二句是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接下来是“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最后是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师:联系上下文,怎么来读这两句话?

生:“买一个吧!”“夫人,您买一个吧!”

师评议“你为什么第二句话语气比较重”?

生:因为少年说第二句时更诚恳。

师:除了第二句读得比较重,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少年的“诚恳”?

生:走到我跟前。

师:请一个同学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师:全班一起读来感受少年的诚恳。

师:少年在说这两句话的时候,“我”在做什么呢?

生: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呢?

师: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

生:作者十分喜爱这象墩木雕,才会“爱不释手”。

师:真会品词读句。

师: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来读,一个学生读“我”,一个读少年,同桌两人先练习。

生练习分角色读对话,师巡视指导。

请一组学生表演读后,全班分角色朗读。

师:一起来朗读5-9自然段。

师:我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而少年的眼睛里也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此时他会想些什么?

生:真可惜,客人不能买下这木雕。

生:夫人这么喜欢,却不能买,真让人难过。

生:这件精美的木雕,中国夫人不能带回国,真替她感到遗憾。

师:多么诚恳的少年啊,为了不让彼此都留下遗憾,少年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我们接着学习课文第10-15自然段。

三、学习10-15自然段,感受少年的友好情谊

师:轻声地读一读10-15自然段,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想一想感动的理由。

生自由读,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交流令你们感动的句子。谁先来谈谈?

生: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师:能说说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吗?

生:他是专门在等候我的。

师:是啊,你抓住“专门”一词,体会到少年的——

生:诚恳。

师:能用朗读,读出你的感动吗?

生: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师:读得真好,用重音强调了“专门”,谁也想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大家一起来感受这句,齐读——

师:谁也能学着这样子,抓住重点的一个词或几个词,来说说对句子的体会。

生:“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我被这句感动了,这个象墩不仅可以带上飞机,而且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少年解决了我的难处。

师:你体会到少年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孩子。还有谁也被这句感动了?

生:作者这时接受的不仅是拳头大小的象墩,还是一份沉甸甸的情谊!

师:你真厉害,读懂了“沉甸甸”一词蕴藏的情感,请你也带着感动来读。

师:全班一起来动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生: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从开始的“卖木雕”到“不要钱”,还“连连摆手”,我被少年的诚恳感动了。

师:不仅读的好,说的更好!少年的诚恳全在一个“送”字。谁还想说说自己的感动?

生:这里的“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我可以看出少年喜欢中国,所以他不想让我遗憾地回国,一定要送我木雕。

师:喜欢这样的朋友吗?

生:喜欢。

师:一起来读一读这段对话。不仅你们被少年感动了,作者“我”也被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

生:我们是朋友。

师:所谓“礼轻情义重”,一个小小的象墩,一份浓浓的友好情谊!我提议用我们最富有感情的声音再次齐读这段对话。

生: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看到“我”如此高兴地接受他的心意,少年同样高兴。我再次被少年的诚恳感动了。

师:是啊,多么真诚、善良的一个孩子啊!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师:通过朗读体会,我们感受到少年的诚恳,和对中国人的友好情谊。一起来读这感人的对话,齐读课文11-15自然段。

四、拓展材料,感悟中非友好关系。

师:为什么少年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你收集到哪些关于中国真诚帮助非洲的资料。小组间先交流交流。

生:早在明朝我们就开始和非洲的友好交往。

生:中国支持非洲的独立运动。

生:中国援助非洲的多项建设,比如坦赞铁路。

生:直到今天,我们都和非洲保持友好关系和合作关系。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则有关坦赞铁路的材料。加粗的学生读。

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援建了坦赞铁路。坦赞铁路全长1860公里,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考察、设计并帮助坦赞两国政府组织施工。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高峰时期在现场施工的中国员工队伍多达1.6万人,在工程修建及后来技术合作过程中,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30多年来,坦赞铁路促进了坦赞两国经济发展和城乡物资交流。

师:中国如此真诚地援助非洲,非洲人民感受到了吗?少年也感受到了,他用行动告诉了我们“我们是朋友!”这里的“我们”已经不只是指少年和“我”,它还指——

生:中国和非洲。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

师:我喜爱象墩木雕却不能带回国,少年因我的遗憾而遗憾,因为——

生:“我们是朋友!”

师:为了使我如愿以偿,少年诚恳地送我一个小象墩,也因为——

生:“我们是朋友!”

师:中非之间友谊长存,更因为——

生:“我们是朋友!”

师: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少年说的?

生:你真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愿意和你成为朋友。

生:我为中国有你这样的非洲朋友而高兴。

生:我一定会把你对中国的友好延续下去。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师: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感受到了少年一颗诚恳的心灵,感受到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情谊。衷心祝愿世界到处充满爱,人间永远充满信任。

师:这节课的作业请把你想对卖木雕少年说的话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中非

“我”我们是朋友少年

喜爱诚恳

遗憾木雕赠送

送小象墩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5

【课业设计】

一、选择正确读音

栩  宾  甸

二、组词

构 端 辨 堆 模 掏

沟 喘 辫 推 摸 淘

三、填空

名虚  人织  琳琅

栩栩  释手  伦次

四、写出近义词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能力迁移】

运用课文中学过的词语填空:

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

【挑战奥赛】

我要写几句话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字。会写“卖、售”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3.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本课内容,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读懂本课内容,积累四字词语,并会恰当的运用。

教学难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课前准备:阅读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友好情谊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引导学生交流对“朋友”的认识。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出示非洲景色图片,学生欣赏。

2、师导入:在来非洲之前,以为朋友让我一定到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看一看。出示瀑布图片,学生欣赏,用词语形容瀑布美景

3、非洲不仅有美丽的瀑布,还有精美的木雕工艺品呢!出示木雕图片,老师讲解,学生欣赏,也用四个字的词语形容一下。

4、今天我们不仅欣赏瀑布美景和木雕工艺品,还将要去结识一为黑人少年呢!板书课题:卖木雕的少年。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作者在买木雕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2、你发现本课的词语有什么特点?出示词语,读。

3、交流作者在买木雕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教师总结板书。

三、学习课文

1、出示问题:品读课文5——15自然段,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2、学生找句子,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师:他为什么非要我买一个?显然,他看出作者很喜欢这个木雕像吨,也非常希望作者能把这个象墩带回自己的祖国)

师生情境朗读,理解诚恳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咱们来欣赏欣赏。

非洲木雕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主要出自非洲民间艺人之手,这些木头经过民间艺人一番奇妙的构思后,就创作出一件件充满非洲风情的工艺品。瞧,这娴熟的刀法,生动的表情刻画,神秘而怪异的造型,使得它成为世界各地的人们乐于收藏的艺术品。刚才我们见到的非洲木雕有面具木雕和动物木雕。这些木雕大多有象征意义:大象表示长寿、阳刚和力量;变色龙象征瞬息多变。非洲木雕雕刻手法粗犷,是一种原始状态,带有大自然的神韵。不精工细作,就这样寥寥数笔,就有了神,看着它,就觉得一股原始的自然之风扑面而来。在人物雕像中,有全身像,也有头像,大的有一米多高,小的如拇指大小,各显风姿。由于非洲许多民族没有文字,所以老一辈艺人们通过木雕艺术,不断地对后代进行传统教育,以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部落里的长者通过教授他们雕刻,使新的一代懂得怎样通过木雕去“阅读”和“写作”家史。这些木雕又被称为“非洲式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非洲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2、教学“卖”。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认真读读课文,读准课文的生字新词,碰到自己不会读的地方去请教拼音或同学和老师,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这事发生在谁与谁之间的事?

板书:中国游客非洲少年

文章讲了我们俩的一件什么事?出示: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做纪念,但是,只好放弃。后来非洲少年。

自由说说——指名说

三.研读课文

出示这段话。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师:小朋友,这段话比较难读,这里有个长句子,你能读好它吗?

指名读——齐读

师:发现了吗?“遗憾”在这段里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少年遗憾,一次是——“我”遗憾。

学习第一块1—6自然段:体会“我”为什么“遗憾”?

1、理解“遗憾”

什么叫“遗憾”

联系学生平时生活:你有过遗憾的经历吗?指名讲两三个。

师:老师也有遗憾的时候,那天咱们去温州乐园时,因为一时害怕,缺乏勇气,结果就没有去坐“翻天覆地”和“摩天轮”,后来听着别的同学和老师描绘说上面有小鸟飞翔的感觉,羡慕极了,现在就很遗憾当时没有上去。

师:而这里的我为什么遗憾呢?

2、体会我为什么会遗憾?

3、请仔细读读课文的1~6自然段,拿出笔来找找划划,说说为什么我会那么遗憾,你从哪些词句里看出来了。

4、交流原因:因为木雕小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令我爱不释手。我为自己不能买下它而遗憾。

预设一:沉甸甸的师适时教学“甸”字读音。

生读错时,师:要在一般情况下你是对的,可是这个字在abb式的词语后面应该读成第一声。

师:既然沉甸甸的,就不要带嘛?谁能说得再具体点?

理解“栩栩如生”

a谁来读读这个词?(指名读两个)

b师:听你的读,读得那么有感情,我以为你懂了这个词的意思。说说你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齐读

c.指名读这句话。师:谁能把这个句子读活了。

师:就因为它如构思新奇,栩栩如生,所以课文还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它——精美的工艺品。可看着这么精美的艺术品只能看去不能买回去,真是一种遗憾哪。

理解“爱不释手”:

a“释”是放下的意思。整个词是说——喜欢得舍不得放下。

b想象说话:看着自己这么喜欢的象墩,肯定是赞不绝口了,我会怎么说呢?

师评:我要表扬你,你真是个用词小专家,能现学现卖!

预设二:爱不释手

理解“爱不释手”

为什么我会爱不释手呢?理解“栩栩如生、构思新奇”

(3)理解“琳琅满目”

a课文还有哪句话也形容了这些木雕?——“木雕各式各样,琳琅满目”

b“琳琅满目”这个词你在哪里也听说过啊?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美好的东西非常多,让你的眼睛里全是它们。

c可是小朋友们,书上插图上也不就几个木雕而已,我们来数数,才六个,怎么可以用“琳琅满目”来形容呢?

是啊,被如织的游人挡住了。

还有什么样的呢?你能用“这些木雕有……有……有……”来夸夸这琳琅满目的木雕吗?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想说不仅这里的瀑布名不虚传,你们口中的非洲木雕也真是——名不虚传,值得我一买。

5、填空,理解我遗憾的原因:

齐读词语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其中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我一看就(爱不释手)。但是因为象墩,我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只得放弃购买的念头,因此很。

自由说——指名说2个。师:好,顺利闯关!祝贺你们!

研读第二块7~15自然段:理解少年遗憾什么?

1、读读7~15自然段,用笔划出写少年的句子,想想少年遗憾什么?

2、交流第一次对话部分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预设:自己的木雕不能卖出去。

教学生字“售”:“卖”这个词,课文中有个词与它意思相同,找找看。

。师讲清“售”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出示这段话。

师生对读:谁想站起来读读少年的话?老师来读我的话。

读不好的话,师评:怎么像是哀求我啊?

读好的话,师评:你的语气充满了诚恳的味道。

师:对于他的朗读,你有什么意见想提吗?

分角色表情朗读。

非洲少年仅仅是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所以遗憾吗?还有别的答案吗?

这位中国夫人这么喜欢这象墩,不能给中国人带回去真是个遗憾。

3、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少年连连摆手……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生找并说:他把中国人当成是朋友,因为朋友的遗憾而遗憾。

说说少年想什么办法弥补遗憾。[从流露遗憾到弥补遗憾]

因为我是中国人,少年不想我带着遗憾回国,所以大老远地跑到宾馆前——专门等我。因为我是中国人,少年不想我带着遗憾回国,所以带了一只只有拳头大小的象墩——等在晚风中。

那天晚上,少年和“我”之间有一番怎样感人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谁想站起来读读黑人少年的话,表达表达他的情意;谁想读读“我”的话,感动感动!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是啊,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呢?想知道吗?

这就是黑人少年特别喜欢中国人的原因。友谊是双方的。中国建设者在坦桑尼亚播下的友谊的种子,在黑人少年的心中发芽开花了,开出了如此绚丽动人的花朵!

你从哪些词里感受到非洲少年对中国游客的情谊,去读一读,圈一圈。

通过对“只有拳头大小”、“送”、“连连摆手”、“不太标准”等词的体会,体会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他不希望“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

a“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想我所想,忧我所忧。

师:是多大?是啊,这个拳头大小的还仅仅是木雕吗?其实是少年那颗真诚的心哪!你来读读它!

b“送”:是啊,这送来的是也不仅仅是象墩,而是——非洲人民的友谊

c“连连摆手”:之前那么诚恳地希望我买他的象墩,他很需要别人买他的木雕,可现在反而不要钱,这是矛盾的,可又是不矛盾的。

d“不太标准”学习中国话,本身就是对中国的友好。

齐读这段话:一块木雕情系中非两国的友谊。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

同学们,这一块沉甸甸的木雕难道仅仅是一块木雕吗?它还是什么?

出示:这木雕还是。

4、现在我和非洲少年还遗憾吗?板书:不

四.作业

1.写话

屏幕出示提示: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人们会怎么夸他;你作为其中的一员,把你夸他的话写下来。你可以从黑人少年的外貌、心灵、所卖的木雕等几个方面去考虑。注意用词准确、句子通顺。

2、抄写文中四字词组。

板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

朋友

中国游客不遗憾非洲少年

不能出售

我是中国人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9

一、找切入点,进行有效教学

《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第六册课文,课文中的“我”是一位到非洲旅行的游客,很想买一个非洲的木雕做纪念,但行李超重,无法带上心仪的象墩木雕,只好放弃,心存遗憾,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我”十分感动。这是歌颂中非人民友谊的一篇文章,这样的课文,这样的命题离学生有点远,怎么样让学生更快地走近文本呢?

这次选了这篇课文,好久都感觉无从下手,找哪个点呢?长长的一篇课文,哪一个点是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文”的呢?后来,发现“我’没买木雕象墩,“我”和少年都有“遗憾”,少年有遗憾,遗憾于精美的木雕不能卖出,遗憾于非洲的工艺品不能被带到他所喜爱的中国。“我”也有遗憾,遗憾于不能把这件木雕带回国。由遗憾到感动,是“我”的内心变化,而这一变化,源自少年的举动——“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我的”;“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文本末尾,“遗憾”已经被“感动”填满。这样的一个情感点,即是文章的“节骨点”。于是,学习就从“遗憾”切入,围绕着为何“遗憾”展开,整节课就从一个问题入手:“没有买象墩,我为什么遗憾?少年为什么遗憾?”这样一个问题的提出,防止了长篇累读,使得学生的目光迅速聚焦到“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句子上,聚焦到人物的特殊感受上,然后细品课文中人物的言行神态,触摸人物的情感变化,从而感受到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补充资料,帮助理解感悟

对于中非珍贵友谊的准确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那么,资料中仅有文字恐怕是不够的,图文结合才会给学生很强的冲击,补充资料呈现图文结合。图片有二组,一组是中国人民全身心投入修筑坦赞铁路的照片,文字里介绍了一些有力的数据;另一组是中国医疗队无私奉献,为当地人民医治的情形。这两组图片的出示,对学生而言应该是极具震憾力的。我想处理得当,学生就会被当时的情形,中国人民的无私奉献感动,对于少年的那份热爱中国之心理解了。学生就会走近少年的心里,从少年的角度展开想象。

三、生活与文本联系,让学生有话可说

要唤醒学生的感受,就要让学生成为文中的那个人物,移位入境,激活生活与文本的联系,让学生的感受立体丰满起来。让学生成为文中的那位“少年”,那位“我”,面对景色壮观的瀑布,面对栩栩如生的木雕,一定会有话要说。于是,小练笔形式:

①假如少年就是乘着中国人民修建的铁路来到大瀑布边的,假如少年亲身接受过中国医疗队的治疗,现在,他手捧木雕,面对“我”,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②当“我”手捧着少年送来的木雕,我会想些什么?想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课堂教学中,许多时候,不是学生没有能力感悟,也不是学生无话可说,而是,作为老师能否很好地找准文本情感的生发点,适时地将学生“请”至文中特定的情境之中,激活生活与文本的联系,从而更深入地感悟文本。

阅读教学中,教学应当目标明晰,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语言,联系生活,将文本的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教师应当留给学生思考与学习的空间,以读写结合落实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本色语文也可以简简单单地教,真实扎实朴实做到了才会有厚实。这些都是我以后应该追求的教学境界。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10

课前播放《友谊地久天长》歌曲,听过这首歌吗,知道歌名吗?  

一、赞叹声中生“遗憾”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卖木雕的——少年》,你们看,

学生边看,边发出赞叹声。

师:这就是非洲少年木雕的摊位图片。你们用刚学过的四字成语来形容一下这些木雕吗。

生高高举起小手:(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栩栩如生、构思奇特)。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我们学语文就要把它运用起来!  

师:当你在摊位前看到这些的时候,你最想干什么。

生迫不及待答:买下来。

师:是的,作者也跟你们一样,他也想买下来,可是——出示句子  

二、咬文嚼字研“遗憾”

第一部分:体会少年的遗憾

学生读句子,师问:现在会有一个什么词语映入你的眼帘。

生答:遗憾。  

师:你知道什么是遗憾。

生答:  

师:说对了!我遗憾的是什么啊。

生答:我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师:为什么作者会这么想带走木雕呢?  

师:别急,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的1~7自然段,找找具体原因。(生认真读课文。)

生答:朋友“一定要”的两件事:游览大瀑布和买木雕。

师:一件已完成,饱了眼福。多么想完成第二件事。

生答:木雕很精美。各式各样,琳琅满目。

师:“琳琅满目”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摊点里陈列的木雕——”怎么样?

生答:很多,眼睛看也看不过来。

师:这个词非常好,哪里的东西也是“琳琅满目”

生答:超市里的东西琳琅满目。

生答:文具店里的文具琳琅满目。……

师:还有其他想带走木雕的原因吗?

生:象墩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师:听你的读,读得那么有感情,你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好像活了一样,非常生动!

师:好,就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读。

师:还有吗?

生:我很喜欢,爱不释手。

师: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很喜欢。

生:爱不释手。

师:“释”是放下的意思。整个词是说——

生:喜欢得舍不得放下。

师:看着自己这么喜欢的象墩,肯定是赞不绝口了,我会怎么说呢?

生:太好了,我一定要把他带回国!

生:这木雕刻得真是栩栩如生啊!

……

师:我们把刚才同学们提到的遗憾的原因归纳一下,请你先快速地浏览课文,用课文中出现过的合适的词语,把这个原因说具体。

朋友我两件事,让我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购买木雕工艺品。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那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其中象墩(构思新颖),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我一看就(爱不释手)。但是因为象墩,我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只得放弃购买的念头,因此很。

第二部分:体会少年的遗憾

师:我们明白了“我”遗憾的原因,那卖木雕的少年又为什么遗憾呢?

让我们先来读读少年和“我”之间的第一次对话:

出示: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师出示句子“买一个吧!”“夫人,您买一个吧!”

师:这两句在文字上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句多了“夫人和您”

师:是的,这样语气就更加——用课文中的词语就是——

生:诚恳。

师:谁来诚恳地说说,有点诚恳了,更加诚恳了。跟同桌说说看!

师:刚才我们读少年的话时抓住了提示语——诚恳。读对话时啊,就要用这种方法,关注提示语。

师:那这一句呢,读出什么语气——

生:猜测。

师:谁来猜测一下?

生读。

师:猜测的话可以读得稍微轻一些!再来试试!

生读。

师:那这一句呢?

生马上回答:语无伦次师:语无伦次是说话没有条理。这句自己试着读一读!

同桌合作下!

师:谁是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其他同学读作者的话。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

生有感情朗读。

师:那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呢?

生: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

师:可能为自己少做了一笔生意遗憾。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因为作者不能把木雕带回国,少年因作者遗憾也跟着遗憾。

师:恩,那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对中国人有这样深的情意呢?中国和非洲之间曾经有过感人的故事,你们想看看吗?

补充阅读:中国援建坦赞铁路

师:就是中国人这种无私的援助,深深地感动了非洲人。

三、细节之中品“感动”

师:爱的传递是相互的,非洲少年是如何回报的呢?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晚风吹拂的夜晚,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师:下来巡视。指名回答。

生:暮色中,我忽然发现——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我的。

师:为什么令你感动?

生:他在这里等我。

师:你等过人吗,等待时什么感觉?

生:答。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等待都是提前有约的,可我和少年有约吗?

生:没有。

师:是啊,那里游人如织,也许1个小时过去了,也许2个小时过去了,也许5个小时过去了¨¨¨此时夜色以晚,可少年依然耐心地等着等着,这种情意怎一个“等”字了得。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读一读吧。

师:还有吗?

生:他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好朋友。”

师:为什么感动?

生:他送给我木雕,不收钱的。

师:他是干什么的?他是卖木雕的,却不要钱,他把中国人当成了自己的朋友,看来真是情意无价。齐读,可以做上动作。

生: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师:出示句子。为什么要做得和白天一模一样的?

生:她看上的就是这个。

师:为了这个“一模一样”,他可能做了哪些事情?

生:看着那个大的象墩,在家里很用心地刻。

师:是呀,刻的时候可能手都磨破了,才刻得一模一样。还可能¨¨¨

生:跑了很多地方,去找木材。

师:这么辛苦,也在所不辞啊!

生读整自然段话。

师: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沉甸甸”,找出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到沉甸甸的句子。  

生:既然只有拳头大小的小象墩作者为什么用上“沉甸甸”一词?

生:两国友谊沉甸甸。

生:爱心沉甸甸。

师:是呀,情意沉甸甸啊!

师: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晚风吹拂的夜晚,再次感受那动人的情景。

生配乐深情朗读。

师:我们知道非洲的瀑布很有名,木雕也很有名,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不知姓名的少年呢。因为他有一颗——

生:高尚的心。

生;美好的心灵!

生:淳朴的心!

四、升华拓展夸“少年”

师:回国后,作者把这位少年介绍给朋友听,大家听了,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人们会怎么夸他呢?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夸。你可以从黑人少年的外貌、心灵、所卖的木雕等几个方面去考虑。

生:同桌之前先说说,写在《课堂作业本》中,注意用词准确、句子通顺。

本次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了以下教学理念:

一、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训练与阅读教学并重,在导入时,我让学生根据图片说词,还告诉学生学习语文就是要把它运用起来,落实了中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本文的人物语言描写很多,这些语言不仅丰富,更重要是在这些语言描写中蕴含了少年的美好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充分让学生朗读,切身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还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读人物对话时,要关注提示语等。阅读中在学生理解“我”为什么遗憾时,我出示一段话,利用填词语的方法,让学生边读边填,学生能用上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边填边读,反复朗读感受,落实了积累四字词组的目的。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乃至在全篇中的作用。学生感悟了语言,更重要的是还逐步体会到如何正确的运用语言。这样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课外资料引进的有效性

课堂上引进课外资料,资料的引进有利有弊,因此,要讲究有效性。本篇课文讲的是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旨在让学生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在本课设计中,如中非友好往来、中国援助非洲等相关历史资料,在上课时向大家介绍了中国援助非洲修建坦赞铁路的资料,这是中国帮助非洲国家的一件真实且重大的事。这项工程在非洲深得人心。这样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三、牵一发而动全身

古语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倘若字字词词俱到,平均有力,文本解读只能囫囵吞枣,事与愿违。在教学中我没有贪多求全,而是围绕文本出现的重点“遗憾”和遗憾带来的“感动”进行细读,牵一发而动全句、动全段,甚至动全文以致学生走进深深的友谊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课堂上总会有不少令人遗憾的东西。每一次公开课都是一次磨练,一次成长。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11

教学分析:

《卖木雕的少年》是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第27课。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技能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并正确运用四字词语。

情感目标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准备:

搜集非洲有代表性的图片,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图片以及非洲的木雕图片,并制作成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今天张老师带大家一起走入神秘的非洲。首先让我们来欣赏几组图片,用心地感受一下非洲这个地方。。

二、揭示课题

1、师:刚才看了这么多的图片,相信同学们对非洲在感官上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吴晴一起走进非洲,去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2、齐读课题,“卖”的反义词是:买,区分“卖”和“买”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的质疑都很有针对性,课文中就有很多有关少年的信息。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找有关描写少年的语句。

2、指名交流,师引导:他是哪里人能说具体一点吗指导读好瀑布的名字。

四、感受瀑布和木雕之美

1、师:想去欣赏一下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吗?

2、师:此时,你的脑子里蹦出了哪些词语课文是怎样来描绘它的呢?指名说,指导朗读,读好四字词语,指名读,齐读。

3、师: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的四字词语,张老师把它们都找出来了。

出示: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爱不释手

4、师:从这些出示的词语中可以看出“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是写——瀑布的,而这些词语都是写——木雕的。课文哪几段具体介绍了非洲的木雕

咱们一起去欣赏一下非洲的木雕吧!你用哪些美好的词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木雕

5、师:这么精美的木雕,我们一起再去回味一下。这么栩栩如生的象墩,难怪我拿在手里——爱不释手。

6、师:刚才我们学了那么多的四字词语,我们不但要记住,而且要会正确运用。

出示

大瀑布真是,那里,景色。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

指名说——齐说。

过渡:精美的木雕激发了“我”强大的购买欲望,但是“我”为什么又放弃了呢?

五、研读感悟少年的形象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5—9自然段。

看看“我”为什么最终放弃买木雕。“我”的情绪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

刚才是对“我”的描写,那课文中又是怎么描写这个卖木雕的少年的呢?他都说了些什么?面对我的遗憾他又会想些什么呢?找出来读一读。

2、指名交流,随机出示指导朗读。

通过“我”与少年的一席对话,你觉得这个卖木雕的少年是个怎样的人呢?

3、是啊,为什么少年会如此地尊重中国人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中国人曾经帮助过非洲,非洲人民深深地记在心里,就连十五,六岁的少年也知道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那面对这么精致的木雕,我最终买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认读词语,简要回顾课文内容。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因为种种原因我和这个卖木雕的少年都有了些许遗憾,那最后“我”会是带着遗憾回国的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深入学习,揣摩人物内心

1、朗读第十至十五自然段,体会发生了什么微妙的变化。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象墩?你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师:只有拳头大小的象墩拿在手里却是——沉甸甸。这一词已经是第二次出现了,还在哪里出现过,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自从少年白天和我见过面之后,他可能在干什么所以这个象墩代表的是少年的心意,少年的情谊,怪不得我拿在手里是沉甸甸的。

3、少年的这些举动,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内心世界?

三、总结全文,情感延伸

1、师:我回国后,肯定会把这个非洲少年介绍给朋友认识,你会怎么介绍?可以介绍他的外貌,他的木雕,他送木雕给我这件事。

板书: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2、师总结:我们都有共同一个家,那就是地球。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世界——充满爱,希望世界——和平。

四、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

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

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

国际友谊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12

《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半学年的教材中的一课。全科书讲述“我”非洲之行与卖木雕少年令人感动的接触,热情地赞扬非洲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纯真的友谊。因为文章的篇幅较长,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疏远,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设计的:

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在集体备课时我们认真阅读文章,从文章段落结构,语言文字即中心思想多方面思考。记得郑板桥有句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阅读教学也要求我们教师大刀阔斧的勇敢的简化阅读的过程。

从这篇课文章的内容中,一下子从文章中扣住卖木雕少年在文中所说的五句话,将这作为这一节课干突破的线索。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从而在对话中抓住“卖”和“送”这两个迥然不同的环节,随后深入理解其中引发变化的关键,目的是直插文章的中非人们的友情。我在涉及学生的阅读文本时,也力求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注重品词品句。在教学中我设计教师带领学生品味“遗憾”一词,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会产生不同的含义。

第二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在阅读文版的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资料。课程资源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进行教学活动。什么是课程资源?教材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受到我们授课老师的极大关注,然而,教材之外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也是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的,现成的,具有更大说服力的资源。在这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课外知识,一方面加大了课上学生阅读量,另外对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它实质上是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课本学习不仅仅限在课本之内,课外知识也是我们理解课内知识的重要途径,这同时培养了我们广泛阅读的兴趣。如果我们在课上挤出一点时间来扩大学生阅读,势必会带动我们的学生在课外更广泛的阅读,使读书成为学生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第三方面:将阅读与积累结合。

言学习关键是运用,没有运用就无从说掌握,在这节课中,教师在短短四十分钟内抢出时间,给学生进行语言积累运用练习,而且形式活波,选择了学生最喜欢的游戏方式,这也给学生带来了对于语文学习的极大兴趣。

我结合文章的特点设计在课上带领学生进行四字词语的学习和积累,目的是将我们的阅读教学与语言的积累紧密相结合。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在仅有的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挤出一点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能熟悉那些优美的词语的同时,背诵或诵读精彩的片段,是否会使我们的学生更大量的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对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时候,能更加自如。

在进行词语积累训练时一定要注意:

1、形式要活泼多样,尽量更多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有梯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

3、使学生之间有交流,加大生省之间的相互学习。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13

一、回顾引入

1、出示卡片,认读词语,并给词语归类。

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清晰可辨

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仔细观赏爱不释手五官端正语无伦次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品质?

这节课我们看课文是怎样用语言描写少年的?

二、品读感悟少年的心灵

、感悟少年的遗憾

1、同学们,课文里介绍的木雕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的确让人爱不释手,但买木雕的少年更可爱,更让人感动,怎样走进少年的心灵,去品位这份感动呢?我们还得细读课文,在文字深处去感受,请同学们静思默想或轻声读文,画出描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句子,体会体会。

2、谁想站起来读读你画的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

3、课文里描写少年的言行和神情的句子确实很多,大家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写少年眼神的句子大家读出来。“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读着这个句子引起你怎样的思考?

4、这些问题就是引导我们深入阅读的向导。我们先看看少年的遗憾是怎样产生的?

5、出示:

⑴当__时,少年说:“买一个吧!”

⑵当__时,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⑶当__时,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您是中国人吧?”

⑷当__时,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6、在我离开少年时,少年看到我遗憾的表情,远去的背影,会想些什么呢?

7、怎样读出少年遗憾的心情呢?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感悟少年的真诚

1、我带着遗憾离开了出售木雕的摊点,到了晚上,在宾馆外的小树林里却与那位少年相遇了。哪些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让你感动?你通过哪些重点词语或句子感受到的?

2、汇报。读出感动之情。

3、想象:从白天到晚上这段时间,那位黑人少年可能干什么去了?同学们在此有什么疑问吗?

4、同学们,莫西奥图尼亚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对中国人这么喜爱呢,想知道吗?请大家读读这段简单的资料,相信你会明白的。

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人曾大力援助非洲:

①周恩来总理曾三次赴非,访问非洲十国。

②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给非洲儿童治病。

③特别是帮助他们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是把坦赞两国连在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全长1860千米,全部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为了修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发运各种材料100多万吨,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条件恶劣,有64人为之献出宝贵生命。30多年来,坦赞铁路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和城乡物资交流。中非人民的友谊更加深厚。

5、同学们,现在你明白少年的心了吗?所以当少年知道我是中国人为买不成木雕而遗憾时,他想起昔日的朋友,是呀,他怎能忘记昔日的朋友帮他们做的一切,心中怎能不怀想那些充满感到的日子呢?于是他带着感恩之心,带着真诚,带着友谊找到了我,并送给我精致的木雕小象墩。

6、此时如果你就是那个卖木雕的少年,找到我之后,心情会怎么样?我的心情呢?少年和我的话都怎样读更能表达当时的情景?试一试。

7、分角色读对话。

8、读着读着,你明白最后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

9、小结:多么善良的非洲少年啊!他因为我是中国人,因为我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木雕而特意跑来送我木雕小象墩,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他送我的仅仅是个小木雕吗?不,不是的,那是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真挚的心啊!

、感悟写话

1、课文学到这,大家心中对黑人少年,对作者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吧?下面,老师给大家这个机会,老师这有三个情境供你选择:

请你任选一个情境来写话,表达真情实感。

①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这个少年,请你们把自己当作其中一员,写几句话来夸夸这个少年。

②把你想对黑人少年说的话写下来,对作者吴晴想说的话写下来。

③这个黑人少年把木雕小象墩送给我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到家后他会怎样和家人讲这件事,心中的的感受是那么多,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在莫西奥图尼亚瀑布边……

2、交流点评。

三、诵读感受中非友谊

1、夜晚,在宾馆外的小树林里边,晚风徐徐地吹拂着脸颊,大瀑布的声音清晰可辨,一个黑人少年送给我一个雕得栩栩如生的木雕,我捧着它,心中感慨万千……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0—1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2、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木雕少年的美好心灵,愿这美好的情景永驻我们心间。

四、总结升华情感

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正是中国人民的付出,才赢得非洲少年的感情,我们已被黑人少年那种热情、真诚、善良、友好的品质深深打动了,被中非人民友好情谊深深感动着。现在,我们中国与非洲各国人民的友谊更加深厚。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世界各地的人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信任,充满理解,人类的明天会更美好!在学习本组其他几篇课文中,我们再细细品味,体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14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27课《卖木雕的少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到非洲旅行,想买一件木雕带回国做纪念,但因为太重,只有放弃,这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啊!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遗憾”这个词出现在课文中的哪个段落?

生:第9自然段

师:你能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吗?

师:同学们,这段话比较难读,里面有个长句子,你能读好它吗?

指名读、齐读。

师:“遗憾”这个词在这一段里出现了几次?

生:两次

师:第一次是谁遗憾?

生:少年遗憾。

师:第二次是——?

生:“我”遗憾。

师:谁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遗憾”?

生:遗憾就是……

师:解释的真好,那谁来联系平时的生活说说,你有过遗憾的经历吗?

生:

师:那课文中的“我”为什么会遗憾呢?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的1—6自然段,拿出笔来划一划,找找为什么我会那么遗憾,你从哪些词句里看出来了。

生:因为木雕小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令我爱不释手。我为自己不能买下它而遗憾。

师:什么叫爱不释手啊?

生:喜欢的舍不得放手。

师:那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下这些让作者爱不释手的木雕吧。师简介非洲木雕:这就是非洲木雕,非洲木雕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常见的非洲木雕有面具木雕和动物木雕。由于非洲大多数民族没有文字,因此许多非洲古老神话都是靠木雕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所以这些木雕又被称为“非洲式照片”,成为世界各地乐于收藏的艺术品。

师:欣赏完精美的木雕,谁来用填空的方式说一说“我”为什么感到“遗憾”?注意用上文中出现的词语哟!

师:这些词语用的很准确,谁愿意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词来造造句呢?

生:

师:通过这段话我们知道了作者遗憾的原因。那非洲少年为什么遗憾呢?让我们一起在文中找找答案。课文的5—15自然段,写出了“我”和非洲少年的两次对话。现在大家自己大声读一读课文的5-15自然段,找出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们的第二次对话。

师:谁来说一说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们的第一次对话?

生:5—9自然段。师: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的5—9自然段,用笔画出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语言、行为、神情的句子,并想象一下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生:

师:我们来看一看少年和我之间的对话。

师:加上提示语,我们来一起读一读。

师:明白了“我”和非洲少年当时的心情,我们再来读一读第9自然段,一起体会一下他们遗憾的心情。

生:

师:从这次对话我们可以看出非洲少年这一笔生意做不成了,但他仅仅因为自己的木雕卖不出去而感到遗憾吗?

生:他不仅是因为这桩生意没做成,更主要的是为作者不能将木雕工艺品带回国而遗憾。)

师:多么真诚的少年,他用心体会着顾客的需要和感受。

师:那么故事就在遗憾中结束了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和少年的第二次对话。请大家小声读课文的10—15自然段,画出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语言、行为、神情的句子,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看看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交流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段话。读了这几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要“送”木雕,而不是“卖”?少年为什么说我们是朋友?小象墩很方便携带,为什么作者还说是“沉甸甸”的呢?

师:什么叫朋友?

生:互相帮助的叫朋友。

师:我是一个中国游客,和非洲远隔千山万水,却被非洲少年称为朋友,你知道为什么吗?你们还了解哪些有关中国援助非洲的情况?谁能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生:

师:周总理曾多次前往非洲慰问,50年来,中国向非洲47个国家派出了1.5万多人次“白衣天使”,在非洲大陆救死扶伤;共3000多名中国官兵先后前往非洲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成为非洲和平的“守护使者”。看,这就是中国援助非洲修建的著名的坦赞铁路,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接近10亿元人民币,派出了多达16万人的施工队,还有64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师:正因为我们中国的无私援助,使非洲少年把中国人当作朋友,对中国人充满感激之情。谁来读读他说的话,表达出非洲少年的情感。

师:“我”是如何回答的?

师:现在“我”和非洲少年还遗憾吗?那现在我是什么感觉?

师:这两个问题都清楚了,刚才还有同学问小象墩很方便携带,为什么作者还说是“沉甸甸”的?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找一找,这个“沉甸甸”还出现在课文的哪个地方?

生:

师:大象墩是坐凳,难怪作者说是“沉甸甸”的。可现在这个小象墩很方便携带,为什么作者还说是“沉甸甸”的呢?这里“沉甸甸”的只是小象墩的重量吗?

生:是中非人民的友谊,这份友情让作者感到沉甸甸的。

师:是啊!少年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件木雕,这木雕里包含了少年对我沉甸甸的情谊,也包含了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的深情厚谊。我想,作者回国后每当看到这美观的象墩时,都会想到一个人,那是——

生:非洲少年

师:都会回味和珍藏一种感情,那就是——

生:感动

师:不唯独是非洲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友情感天动地,在这同一个世界里,我们还拥有同一个梦想那就是全世界人民都是朋友。因为我们真诚的友谊,我们才拥有了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师: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话想对那个非洲少年说的,请你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我非洲少年

遗憾——感动

中非友谊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