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计算

时间:2023-07-27 12:48:58 作者:教学文档 字数:63118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时间计算,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时间计算吧。

时间计算

时间的计算

时间的计算篇1

教学内容:

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一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换算。

3。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钟表。

教学过程:

—。自学释疑

1。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时,

3。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走一圈是分。

4。秒针走一小格是秒,走一圈是分。

5。1时=分    1分=60秒

二训练操作

1。老师提问:谁知道2时等于多少分?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3时呢?

3。2分呢?3分呢?

例2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

1。小明几点离家?几点到校?

2。交流:45-30=15

三反馈矫正

1。填一填

3时=分  4时=分

4分=秒 120分=时

180秒=分      1时30分=分

1分45秒=秒     70分=时分

140秒=分秒

2。比一比

6分ο60秒     3时ο300分

4时ο200分    120秒ο2分

78秒ο1分8秒    100分ο1时40分

3。苏沛武7:10离家,7:30到校,从家到校门口用了多少时间?

4。7:20到校门口,学校7:30开大门,他要等多少时间?

5。第二节课9:30上课,9:05进班,他要等多少时间?

6。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

四。延伸迁移

练习十四2。4。5。

时间的计算篇2

教学内容:课本第62例1、例2及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

1、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2、求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钟表。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

口答:

1、钟面上有()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2、时钟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一圈是分.

3、1时=分  1分=秒

二 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出示例1:

老师提问;谁知道2时等于多少分?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老师板书:2时=120分

练习:3分=秒,你是怎样想的?

(1分是60秒,3分就是60加点60再加60,也就是180秒,所以3分等于180秒)

2、学习例2。

出示例2:

引导学生观察钟表上所表示的时间,小明几点离家,几点到校?

提问: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你是怎样算的?

独立完成后与小组同学交流。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每大格是5分,所以一共是15分;也可以这样想:45减30,也就是15分。)

三、巩固练习:

1、3时=分,4分=秒

2、小红来到商店门前,商店还没有开门,她看到营业时间牌上写着早9:00开门,晚8:00开门,她又看看自己的手表,心想:“现在才8:40,到开门的时间我还要等多久呢?”

师问:你能帮助小红计算一下,还要等多久呢?

用钟表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从8:40到9:00要经过多长时间。

四、课堂作业:

1、练习十四第2题。

2、练习十四第4题。

3、练习十四第5题。

4、练习十四第3题。

五、思维训练:

1、体育课上跑400米,小强用了1分48秒,小力用了1分54秒。小力比小强多用了多少秒?

2、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他每天早晨要在7:35分到学校,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家出发?

3、儿童游泳队测试100米蛙泳成绩。小强用2分28秒,小刚用3分5秒,小强比小刚快了多少秒?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时间换算和简单的时间经过的计算方法。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够和很好地珍惜时间,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时间的计算篇3

教学内容:p62例1、例2

教学目的: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教师:1时等于……?那2时呢?

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教师小结。

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分2分=秒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3、教学例2:

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时间的计算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进一步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记忆部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对策

借助直观的线段图或钟面图,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解决实际问题

1、p54

看图理解题意。

先估计哪个商店的营业时间长,再计算实际营业的时间,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正确。

1)百货商店:9:30到20:30是11小时。

2)快餐店:6:00到9:00是3小时,中午11:00到1:00是2小时,下午5:00到8:00是3小时,合起来是8小时。

3)超市:周一至周五8:00到22:00是14小时,周六至周日9:00到23:00也是14小时。

比较哪个商店营业时间比较长。

2、p54

看图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

同桌交流

集体交流,说明计算时间的方法。

3、完成p54

看图理解题意。

思考解决方法。

有两种方法:

先算第一天的时间晚上8时到晚上12时是4小时,再算第二天的时间凌晨0时到清晨6时是6小时,合起来是10小时。

也可以假设从第一天晚上8时睡到第二天早上8时,共睡了12小时,再减去2小时,是10小时。

4、完成p59

看懂火车时刻表,弄清到达和出发的时刻,明确“运行”和“停靠”的含义。

再计算第1、2小题的经过时间。

学生根据运行时刻表,自己提问,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交流各自的问题。

二、介绍数学史料

1、自己阅读第55页上的数学史料。

2、布置课外学习任务:上网或到课外书上查找相应的时间知识。

板书设计:

经过的时间

还可以这样算:

9时50分9时30分

-7时30分-7时50分

2时20分1时40分

课前思考:

由于《简单的时间计算》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所以分2课时进行教授,本课时主要是练习巩固。通过解决一些求经过时间的简单方法问题,帮助学生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其中,第5题最后还提出“你还能知道些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地收集、选择、组合信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数学思考能力。本课要鼓励学生从不同渠道去寻找答案,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有关时间的知识,激发他们的探究的兴趣。

课后反思:

由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计算经过的时间分成两课时完成,第1课时,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计算方法作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学习起来相对而言比上节课要容易得多,虽然内容不多,但花费时间也较长,学生中掌握情况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课上提倡学生用自己理解、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经过的时间。如从晚上8时到第二天早上6时中间的时间计算,学生有自己的计算方法。有了昨天的计算方法,火车时刻表这一题,从14:20——16:10,学生在多次练习中,逐渐能将方法领悟,这时,我立即出现两题类似的计算经过时间的题目,如:7:30——9:50和7:50——9:30,这两题的对比练习,通过比较,学生能就我们总结的方法进行运用和消化,效果很好。当然,学生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虽然方法多样化,有些学生掌握了很多自己喜欢的方法,但有个别学生还是觉得内容比较抽象,很难计算经过的时间。另外,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学生还有待于进一步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还不够清晰,不经意间就产生错误,如出现下午15时15分这种类似的情况。

时间的计算篇5

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巩固时间的表示方式。2、会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解决同一天中,某一时刻经过多少时间会到哪一个时刻的计算问题。【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2、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运用知识的能力。3、按要求计算时间,培养合理的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计算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会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解决同一天中,某一时刻经过多少时间会到哪一个时刻的计算问题。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引入师:每天早晨你们几时几分出门来学校?到达学校时走了多长时间?你知道到达学校的时间吗?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计算时间[通过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小丁丁和同学们约好上午9时15分在动物园门口集合。小丁丁早晨7时48分出门,路上用了1小时23分,小丁丁几时几分到达动物园门口?2、读题,说说题意:7时48分:出发的时刻1小时23分:经过的时间段几时几分:到达的时刻7时48分+1小时23分=几时几分3、独立思考,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4、反馈:可能出现:①从7时48分,经过12分钟到8时,再经过1小时到9时,最后经过11分钟到9时11分。7:488:009:0012分1小时11分1小时23分②从7时48分,经过1小时到8时48分,再加上12分钟到9时,最后加上11分钟是9时11分。7:488:489:001小时12分11分1小时23分③748+123871④748+123871911等等5、交流:①这些计算方法你能看懂吗?②有没有错误的结果?为什么?如:第③种是错误的,没有这种记录时刻的形式。③进行归类,有哪几种计算的方法?如:将时间段分段计算、竖式计算等。④看书,了解小胖的算法:通过画图来计算问:小胖的算法与哪一种算法一致?小巧的算法呢?6、比较: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比较简洁、清晰?7、小结:使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进行有关时间加法计算比较直观、简洁。[让学生充分发挥对计算时间的理解,从而对于正确的时间计算产生深刻的印象。]三、巩固练习1、算一算4小时29分+17小时41分=小时分2分54秒+3分17秒=分秒5时20分+57分=时分2、电影《海底世界》片长58分钟,如果上午10时25分开始放映,几时几分放映结束?①独立思考,尝试解题②交流:可能出现与例题不同的算法:从上午10时25分开始,经过1小时是11时25分,然后减去2分钟,就是10时23分。3、同学们从上午9时17分开始爬山,1小时38分后到达山顶,到达山顶的时刻是几时几分?独立计算后在组内交流。[通过练习巩固时间的计算,并能够运用小组的力量加强对学困生的帮助]4、小胖周日的一些生活片段:小胖要从莘庄的家里乘地铁去上海火车站接自己的好朋友,乘地铁要花50分钟的时间,如果地铁上午9时35分到达上海火车站,这班地铁从莘庄是几时几分发车的?小胖和朋友上午10时30分走进青少年活动中心,在里面游玩了52分钟,他们是几时几分离开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在车上,小胖有手机播放了一首3分36秒的歌,连续播放了两遍,总共用了几分几秒?回到家,是下午14时28分,他们准备看50分钟的电视,请问看完电视是几点?5、动脑筋四、总结运用今天学习的本领计算一下你到达学校的时间。

时间的计算篇6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猜一猜中央电视台哪个节目最受欢迎。

生:《新闻联播》最受欢迎。

生:《动画城》。

……

师:听音乐猜一猜.

师:《新闻联播》在什么时候播放?

生:《新闻联播》是晚上七点播放的。

师:看《新闻联播》,电视上是怎么记录晚上七点的呢?

生:上面写19:00。

师:这是一种新的计时方法——24时计时法。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两种不同的计时方法进行时间的计算。

二、教学24时计时法

1师:猜一猜人们为什么把这种计时法叫24时计时法?

生:因为一天有24小时。

师:咱们一起来看看在一天的时间里,钟面上的时针是怎样走的。

课件演示:除夕之夜,当我们盼望已久的新年钟声敲到第12下时,新年的第一天开始了,此时此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都指向数字12—夜里12时,也就是0时,24时记时法也就是从此时此刻开始计算一天的时间。新的一天开始了,时针开始走第一圈,接下去是几时?在一步一步往下拨,让学生边看边说,—2时、3时……6时,此时你们在干什么?……中午12时。问:“这个时候时针走了几圈?是多少小时?”

下面开始走第二圈,把时针指向下午1时的位置。问:“大家看,钟面上现在表示的是几时?”“在一日内,由于第一圈走了12小时,所以时针在走第二圈时,就把时针所指的钟表上的时刻分别加上12。下午1时,24时记时法就应是—13时。再往下走,下午2时是几时?……晚上11时是几时?”注意,大家看,时针开始走第二圈的最后一小时了。”当时针指向12。问:“现在表示的是几时?”与第二天有什么关系呢?”其实24时也正好是第二天的0时

2、师:一天之中时针走了几圈?一天多少小时?

3、小结:24时计时法简明不出错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采用这种计时法。你们发现过吗?

4、反馈练习:

师:你们经常看电视报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电视报上的节目预报。你喜欢哪个节目在什么时间播出?

8:50金色童年9:30儿童英语

14:00六一剧场16:40七巧板

18:30大风车22:00晚间新闻

三、巧设闯关游戏教学例题并做相应练习

1、第一关:帮小动物找家

2、第二关:例一

出示:同学们乘车出去旅游,18时20分从山海关开车,22时40分到达北京,路上用了多少小时?

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各组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

3、第三关:例2:

①课件出示一个商店门口挂着这样的牌子.(出示图)这表示全天营业多少时间?

独立解决→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②师:同样的营业时间你能给这个商店设计一个新牌子吗?

独立设计并展示

③提问: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你更喜欢哪一种?

学生辩论,教师引导。

学生争论后得出两种计时法各有各的用处。

4、第四关:反馈练习

平平星期天参加课外小组,前一天他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一共睡了小时。课外小组7时30分开始活动,经过2小时30分结束,结束时是时分.活动结束后,平平利用10分钟的时间整理用具,10时25分回到了家里,他在路上用了()时()分.

四、小结:

师:一节课多长时间?今天这节课几点上的?这节课应该几点结束?

上了40分钟的课,累不累?咱们来猜个谜语吧,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快又最慢,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时间这么珍贵,我们应该怎样做?

反思

一、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生活。

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不仅能激起学生对数学强烈的求知欲,使之产生学习数学的内在需要,而且为学习数学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便于抽象知识的形成,并能使他们自觉地应用生活经验去检验自己的思维过程是否正确,从而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寻找的生活素材要避免成人化,如“买股票”、“工厂做零件”等成人特有的活动就很难引起小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经常以儿童的眼光看待生活,确实挖掘小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如课间游戏、课外活动、业余生活、童话故事等中间所蕴涵的数学知识往往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时间的计算》这节课自始至终都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老师一开始就创设了看《新闻联播》这一个每位学生都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在观看《新闻联播》这一生活情境中,引出两种计时法。在认识24时计时法时,老师又利用了少儿电视节目预报这一情境,让学生尝试将24时计时法转化自己所熟悉的12时计时法,这样,学生不仅在兴趣盎然中自主探索数学知识,而且自觉利用了已有的生活经验判断得出的结论,从而及时教正了自己错误的思维过程。此外,在比较两种计时法异同点时,启发学生说说你更喜欢哪种计时法,而教师边倾听边引导学生讨论,甚至适时制造矛盾,在这种激烈的争论过程中,学生在不断的寻找生活中的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从而对生活中的数学有了真实的体验。

二、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由活生生的、有个性的个体组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减少对学生的时空占领,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与策略解决问题,使学生多一些成功的体验。

《24时计时法》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上述两点。在认识两种计时法时,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围绕“你更喜欢哪一种?”这个问题进行思考,进行讨论。在教学中老师巧妙的将例题设置成闯关的游戏,而对每一关学生出现的不同想法不同做法老师都没有轻易否定,而是让学生讨论交流,并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创造性,当学生闯过关时利用课件声画并茂给予“恭喜你们”的话语鼓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通过上面的反思,我想一节好课一定有这样一个重要指标:学生在学习时轻松、投入,在他们不断取得成功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个性发展。当然,利用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配合教学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究把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效率,也为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探究一条新途径。

时间的计算篇7

设计说明

针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段目标,结合教材求经过时间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1.明确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分清时刻与时间段。

学生已经对时、分、秒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几秒,因此在教学例1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牢牢记住已经掌握的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同时让学生通过具体生活情境理解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

2.借助直观模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借助钟面模型,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钟面,帮助学生理解经过的时间,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交流探究找到解题方法,即“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教师准备PPT课件、钟表

学生准备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出示PPT课件)

1.出示复习题。

(1)钟面上有()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有()个小格。

(2)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1圈是()分钟。

(3)1时=()分

(4)1分=()秒

2.出示古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交流:这是一首描述什么的古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结:这是写珍惜时间的诗句,光阴就是时间。

3.揭示课题:时间的计算。

⊙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2时=()分

想:1时是60分,2时是60分加60分,即120分。

做一做。

(1)5时=()分,怎么想?[用5个60连加的方法;也可以这样想:在120分的基础上再加3个60分,即120+180=300(分)]

(2)()时=240分

(3)3分=()秒

(4)4分=()秒

设计意图:例1比较简单,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时间的计算。

(1)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思考:你早上几时离家,几时到校呢?

(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

请同学们讨论并提出数学问题。(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2)讨论算法。

师:大家这么快就知道是15分钟,你是怎样计算的?请把你的计算方法讲给组里的同学听。(小组讨论)

预设生1:数钟面上的大格,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生2:数小格,15个小格是15分钟。

生3:45-30=15(分)

师:计算时,在同一个小时内,我们只要用分钟相减来求经过的时间就可以了。这么多的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汇报)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计算的这道题中,几时离家,几时到校,这里的几时我们叫做“时刻”。而刚刚大家计算的经过时间,我们叫做“时间段”。时刻,只要看钟表就可以知道,而时间段是要经过计算得出的。以后计算时间段,也就是计算经过的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3)情境练习。

出示教材5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解决,同桌交流算法。设计意图:时间的计算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本部分教学采用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化难为易,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计算的过程中不必要求学生统一使用一种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时间的计算篇8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时间的问题。

教学对策:

以口答为主,让学生充分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借助直观的线段图或钟面帮助理解,相互启发,体会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时间。

教学准备:

节目预报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24时记时法:

出示节目预报:

节目预报

上午8时50分金色的童年

上午9时30分儿童英语

…………

下午2时六一剧场

下午4时美术星空

下午4时40分七巧板

…………

晚上6时30分大风车

晚上7时新闻联播

…………

你能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吗?

同桌两人练习。

出示节目预报表。

二、新授:

1、这是小红暑假一天生活中的部分时间安排记录表,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出示:6:30起床

7:00——7:30吃早饭

7:30——8:00做家务

8:00——9:00做作业

9:00——11:00到新华书店购书

11:00——11:20吃中饭

11:20——11:40饭后休息

11:40——12:40午睡

12:40——13:00在家休息片刻

13:00——14:30游泳馆游泳

14:30——15:20看电视

┈┈

2、小红的生活活动有些是从整时开始整时结束,有些是从几时几分开始到几时几分结束,你能将上面的活动时间按这样的情况分分类吗?

整时——整时

2)几时几分——几时几分

3)几时几分——几时几分

3、你能算出小红什么活动所用的时间?你是怎样计算的?同桌或小组讨论。

4、小结交流计算方法。

整时的比较容易理解,只要用后面的时刻减前面的时刻,16-14=2

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

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计算可借助钟面图或借助线段图。

有两种思路:例14:30——15:20看电视

先算从14时30分到15时是30分,再算从15时到15时20分是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钟。

先算从14时30分到15时30分是1小时,15时30分与15时20分比,超过了10分,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10分=50分。

三、练习:

1、节目预报表

回到复习的节目预报表

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看的节目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播放了多少时间?

交流汇总。

2、书上53页想想做做第1题

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交流怎样想的。

有两种思路:

分别算出上午和下午各有多长时间,再加起来。12:00到13:30是1小时30分,15:40到17:00是1小时20分,合起来是2小时50分。

先算12:00到17:00是5小时,再从5上时中减去不借书的一段时间13:30到15:40是2小时10分,所以是2小时50分。

四、小结:

板书设计: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时间的计算篇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解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3、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教学难点:

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

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说它用的时间少,熊二说它的用时少,它俩谁也不甘示弱。同学们,请你们当裁判,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好吗?

二、学

单位换算

1.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的时间少?为什么2时=120分?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3.同学间相互说一说。

4.180秒=分,你是怎么想的?

5.练一练:3分=秒

600分=时

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算的?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同学交流交流。

时间计算

9月1日,小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三、析

1、观察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意义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3.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4.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直接数一数,7:30到7:45分针走了15分钟。

7:30到7:45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5.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对吗?你是怎么想的?

6.写上答语。

7.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8.整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来说说?师做整理板书: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四、练

1.填一填。

在○里填上>、<或=

9分○90秒4时○24分1分15秒○65秒3时○200分140秒○2分1时30分○90秒

2.做一做。

小明去给外地打工的妈妈打电话,电话亭的营业时间,早上9:00开门,晚上8:00关门。小明8:40到达,他还要等多久呢?

3、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4、作业:课本第7页第8题。

时间的计算篇10

教学目标:

1、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

2、了解时间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会通过观察、数格子、计算来知道所经过的时间。

3、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时、分、秒进率

板书:1时=60分1分=60秒

2、填空题

2时=分  2分=秒

180分=时  120秒=分

1时40分=分  6分=秒

3、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一节课的时间是40。

看一场电影要2。

小东跑一100米要用16。

二、探究新知

1、小学作息时间表

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学作息时间表”学生自读问题,依次解决问题

上午第一节课是从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这一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你是怎么知道一节课的时间,你有什么方法?你会不会列算式。

板书:8:50–8:10=40分

8:50

-8:10

40

答:这节课上了40分钟。

反馈练习:学生板演,说说自己怎么想的。

下午第七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深入探究,10:50~11:30第四节上了多少时间?

学生先试做,问在计算中发现有什么问题?

重点讲解分不够减,到时退一作60分。

反馈练习:1.小明从家里出发去学校,路上经历了多长时间?先看钟表,再请列式计算。

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学生板演并订正错误。

三、巩固练习

1.王老师看一场电影时刻表如下,请问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2.王华上午在校3小时20分,下午在校2小时30分。他一天在学校多长时间?上午比下午多多少时间?

3.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天要在7:40到学校,他应该在什么时候从家出发,才能准时到校?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时间的计算篇11

教学目标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能力目标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会分析实际的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用对应的知识解决.

情感目标

1.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材分析

教材用两个例题,由速度公式,变形为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公式和.第一个例题中,有分析的过程,解题的过程标准,有已知、求、解和答的四个过程.例题2中用参考图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这样从图中很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再用一些公式变形来解出所要求的物理量.

教法建议

第一个例题应当注重解题的过程,强调做题的规范,应当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一个例题,巩固刚学到的公式变形知识和解题过程规范.第二个例题注重分析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路,一般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帮助分析物理过程,并在思考图上画出已知的物理量和待求的物理量,解题过程就变得简单明了.

本节教学是习题教学,要防止要求过高,过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使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也不宜补充比教材更复杂的内容.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法建议

本节主要是习题教学,注意形成解题的规范.解题要先审题,可以用图解来帮助分析,在参考图上注明各个物理量,有已知的和待求的以及一些中间量,先考虑清楚解题的过程,再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有公式、数值和单位、答的过程,要求过程完整.

教师选题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增删.学生解题中常见的问题有:没有写出解题所依据的公式;对于物理量的代入没有做出区别,标出脚标不明确;单位没有统一;解题过程中没有单位;不能用图示分析问题等.

教学设计示例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示例

【知识单元分析】

计算路程、时间的题目中常见的问题:

1.不写出所依据的公式,对于不同的速度、路程、时间不用带不同脚标的符合表示.

2.没有统一单位.

3.在计算过程中没注明单位.

4.不使用作图的方法帮助分析复杂的问题.

5.做题的格式不合理,容易出错.

解题的一般思路

1.分析题意,想象物体的运动情况,看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待求量.

2.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公式、数学知识等分析,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建立物理图景,分析物理过程.

3.按照例题的格式,把已知、求、解、答的过程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度公式和公式变形

速度公式是,将公式变形为:,分别用于计算路程和时间.

方法一:小学学习过公式的变形,可以让学生直接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对于公式中的物理量应当注明单位,并注意到可以根据题意使用m、s、m/s和km、h、km/h.

方法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班级,可以用下述的方法实现,列出一个例题:如果汽车以50km/h的速度运动,由日常生活经验和数学的知识可以计算1小时、2小时、3小时后通过的路程,答案见副板书1.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总结出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公式.

二.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1.【例题1】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那么上学要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本题注意的问题是:分析题意,由基本公式变形得到用来计算路程.计算前应当注意时间的单位由min换为s.注意解题的过程,要列出所需的公式、代入数值和单位,步骤为已知、求、解、答.

2.【例题2】郑州到上海的铁路长约1000km,从郑州到上海要运行14h到达.南京到郑州的铁路长约700km.设火车在铁路上运行的速度相等,求从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本题要注意的问题是:较复杂的问题要用参考图分析,参考图见副板书2.由于小学的一些计算题有用图分析的问题,所以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自行画出参考图,教师分析每个学生的图,指出其正确和错误的地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列出物理量时应当注意在物理量符合上注明脚标,见副板书上的表示.建立等量的观念,在本题中速度是相等的,所以可以用计算全程的速度后用于计算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探究活动

实践探究:体验运动的感觉

【课题】

体验运动的感觉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坐在汽车里,体验当汽车静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驶、速度增加、速度减小、转弯等时刻的感觉.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可以没有结果.

2、发现新问题

时间的计算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了解了哪些有关时间的信息?与同学说一说。

2、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小明刷牙需要2。

小红系红领巾用了16。

课间休息10。

爸爸每天工作8。

3、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学生独立完成P63页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

2、完成P63-64页第4、5题。

学生独立计算经过的时间。

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3、完成P64页第6题。

学生先估计,填空。

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进行验证,再填上实际需要的时间。

4、完成P66页第9题。

多名同学说一说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

在课本上完成66页表格。

三、实践应用

1、在书上完成P65第8题。

出示光明小学作息时间表,读时间表。

分小组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然后进行汇报交流。

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提出的问题。

2、完成P64第7题。

说一说你感兴趣的电视节目有哪些?

回家后想办法把它们的开始和结束时刻都记录下来。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时间的计算篇13

教学目标

1、在已学的1时=60分,1分=60秒的基础上计算,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谁愿意给大家说说每个星期天你都是怎么安排的?

教师板书记录。

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和大家一样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

多媒体显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①我知道了明明吃早饭用了半个小时;因为从8:00-8:30经过了30分钟,就是半个小时

②我还想知道明明做什么事情用的时间最长?……

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

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做每件事都用一些时间。每个小组从中选出2-3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

分组学习,集体交流。

学生汇报

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

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

谁来说说7:00-8:00早锻炼所用的时间。

交流计算方法:8时-7时=1小时,

“时”和小时“的区别。

①你发现了什么?

②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因为几时表示的是某个时刻,而几小时表示的是段时间8:00-7:00中的8时、7时分别表示某个时刻,而8时-7时表示的是经过的一段时间,所以要用1小时表示。

师: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1小时或者几时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③请大家算算到少儿图书馆借书用了多长时间?

9:10-9:40到少儿图书馆借书

师:小明看完书准备吃午饭,他看到了这样的牌子

营业时间:上午6:00-9:00

中午10:00-12:00

下午5:30-9:30

你知道了什么?你想提什么问题?

小明也想了一个问题?

学生说说怎么算小结:

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

那明明吃饭用了多长的时间呢?

学生说

进行线段图类似,讲述11:50-12:30、在11:00-12: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看吃饭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吃饭所用的时间。

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11时50分到12时经过了多少分钟?从12时到12时30分又经过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明明吃饭所用的时间吗?

11:50到12:50用了1个小时,60-20=40分

练习:

算算明明做作业和看电视用了多长时间?

8:40-9:10做作业

17:30-18:00看电视

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显示学生所说的各种可能计算方法:

学生反馈。

小结归纳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

请小朋友说说

师:小明星期天过得真充实,既玩了又学习了,星期一的早上6:30起床了,请你算算他睡了几个小时?

四、知识延伸,课外实践。

1、师:通过对一些经过时间计算的学习,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吗?

2、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这节课我们通过说一说、想一想、看一看、找一找、算一算的方法学习了简单的时间计算,学会了运用了不同方法计算不同的经过的时间,明白了时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5、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时间的知识。

教学教反思:

虽然说是简单的时间计算,但是却是孩子们最容易错的地方,因为时间的60进制和平时所学的十进制百进制不同,有些孩子记不牢他们之间的进率,所以计算起来比较难,如果在钟面上比较形象的数大格来计算所经过的分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即使这样,有些孩子对钟面所表示的几时几分都不熟悉所以做起来比较困难。而抽象的计算就更难了。总的一点,上的时候觉得不难,还比较容易了理解,但是学生独立思考和计算则比较困难,是要解决的非常大的矛盾。

时间的计算篇14

【学习内容】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6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预设流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设计意图:巩固已有的知识,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复习,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时间观念。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2时=分

教师:1时=?那2时呢?

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教师小结。

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分2分=秒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提取已有的知识概念:1时=60分,再通过合作探究得出2时=120分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运用。

3、教学例2:

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小结

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例2,使学生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当中进行简单的时间的计算。鼓励学生想出各种计算时间的好办法,实现算法多样化。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巩固练习、做游戏,让学生从练习当中找到知识的影子,并懂得运用到实际中去。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时间是无处不在的,结合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板书设计】

时间的计算

例1、2时=分例2、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经过了分钟

a)60+60=120分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60×2=120分b)45-30=15,是15分钟。

教学反思:

从一开始用猜谜语的游戏作为吸引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铺路石。并从游戏中进一步加深对时间观念的认识,并很自然地过渡到复习旧知识里。紧接着抛出问题:1时等于多少分?充分地让学生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出2时等于120分的计算方法。例2为学生生活中所熟知的情境,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以充分地讨论,集思广益,想出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教学完后让学生做练习题,使他们从练习当中找到知识的影子,并懂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最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并告诉他们要懂得珍惜时间。

时间的计算篇15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能力目标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会分析实际的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用对应的知识解决.

情感目标

1.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用两个例题,由速度公式,变形为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公式和.第一个例题中,有分析的过程,解题的过程标准,有已知、求、解和答的四个过程.例题2中用参考图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这样从图中很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再用一些公式变形来解出所要求的物理量.

教法建议

第一个例题应当注重解题的过程,强调做题的规范,应当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一个例题,巩固刚学到的公式变形知识和解题过程规范.第二个例题注重分析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路,一般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帮助分析物理过程,并在思考图上画出已知的物理量和待求的物理量,解题过程就变得简单明了.

本节教学是习题教学,要防止要求过高,过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使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也不宜补充比教材更复杂的内容.

教法建议

本节主要是习题教学,注意形成解题的规范.解题要先审题,可以用图解来帮助分析,在参考图上注明各个物理量,有已知的和待求的以及一些中间量,先考虑清楚解题的过程,再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有公式、数值和单位、答的过程,要求过程完整.

教师选题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增删.学生解题中常见的问题有:没有写出解题所依据的公式;对于物理量的代入没有做出区别,标出脚标不明确;单位没有统一;解题过程中没有单位;不能用图示分析问题等.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设计示例

【知识单元分析】

计算路程、时间的题目中常见的问题:

1.不写出所依据的公式,对于不同的速度、路程、时间不用带不同脚标的符合表示.

2.没有统一单位.

3.在计算过程中没注明单位.

4.不使用作图的方法帮助分析复杂的问题.

5.做题的格式不合理,容易出错.

解题的一般思路

1.分析题意,想象物体的运动情况,看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待求量.

2.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公式、数学知识等分析,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建立物理图景,分析物理过程.

3.按照例题的格式,把已知、求、解、答的过程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度公式和公式变形

速度公式是,将公式变形为:,分别用于计算路程和时间.

方法一:小学曾学习过公式的变形,可以让学生直接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对于公式中的物理量应当注明单位,并注意到可以根据题意使用m、s、m/s和km、h、km/h.

方法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班级,可以用下述的方法实现,列出一个例题:如果汽车以50km/h的速度运动,由日常生活经验和数学的知识可以计算1小时、2小时、3小时后通过的路程,答案见副板书1.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总结出公式.

二.

1.【例题1】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那么上学要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本题注意的问题是:分析题意,由基本公式变形得到用来计算路程.计算前应当注意时间的单位由min换为s.注意解题的过程,要列出所需的公式、代入数值和单位,步骤为已知、求、解、答.

2.【例题2】郑州到上海的铁路长约1000km,从郑州到上海要运行14h到达.南京到郑州的铁路长约700km.设火车在铁路上运行的速度相等,求从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本题要注意的问题是:较复杂的问题要用参考图分析,参考图见副板书2.由于小学的一些计算题有用图分析的问题,所以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自行画出参考图,教师分析每个学生的图,指出其正确和错误的地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列出物理量时应当注意在物理量符合上注明脚标,见副板书上的表示.建立等量的观念,在本题中速度是相等的,所以可以用计算全程的速度后用于计算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探究活动

实践探究:体验运动的感觉

【课题】

体验运动的感觉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坐在汽车里,体验当汽车静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驶、速度增加、速度减小、转弯等时刻的感觉.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可以没有结果.

2、发现新问题.

时间的计算篇16

教学目标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能力目标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会分析实际的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用对应的知识解决.

情感目标

1.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材分析

教材用两个例题,由速度公式,变形为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公式和.第一个例题中,有分析的过程,解题的过程标准,有已知、求、解和答的四个过程.例题2中用参考图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这样从图中很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再用一些公式变形来解出所要求的物理量.

教法建议

第一个例题应当注重解题的过程,强调做题的规范,应当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一个例题,巩固刚学到的公式变形知识和解题过程规范.第二个例题注重分析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路,一般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帮助分析物理过程,并在思考图上画出已知的物理量和待求的物理量,解题过程就变得简单明了.

本节教学是习题教学,要防止要求过高,过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使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也不宜补充比教材更复杂的内容.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法建议

本节主要是习题教学,注意形成解题的规范.解题要先审题,可以用图解来帮助分析,在参考图上注明各个物理量,有已知的和待求的以及一些中间量,先考虑清楚解题的过程,再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有公式、数值和单位、答的过程,要求过程完整.

教师选题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增删.学生解题中常见的问题有:没有写出解题所依据的公式;对于物理量的代入没有做出区别,标出脚标不明确;单位没有统一;解题过程中没有单位;不能用图示分析问题等.

--示例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示例

【知识单元分析】

计算路程、时间的题目中常见的问题:

1.不写出所依据的公式,对于不同的速度、路程、时间不用带不同脚标的符合表示.

2.没有统一单位.

3.在计算过程中没注明单位.

4.不使用作图的方法帮助分析复杂的问题.

5.做题的格式不合理,容易出错.

解题的一般思路

1.分析题意,想象物体的运动情况,看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待求量.

2.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公式、数学知识等分析,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建立物理图景,分析物理过程.

3.按照例题的格式,把已知、求、解、答的过程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度公式和公式变形

速度公式是,将公式变形为:,分别用于计算路程和时间.

方法一:小学学习过公式的变形,可以让学生直接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对于公式中的物理量应当注明单位,并注意到可以根据题意使用m、s、m/s和km、h、km/h.

方法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班级,可以用下述的方法实现,列出一个例题:如果汽车以50km/h的速度运动,由日常生活经验和数学的知识可以计算1小时、2小时、3小时后通过的路程,答案见副板书1.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总结出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公式.

二.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1.【例题1】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那么上学要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本题注意的问题是:分析题意,由基本公式变形得到用来计算路程.计算前应当注意时间的单位由min换为s.注意解题的过程,要列出所需的公式、代入数值和单位,步骤为已知、求、解、答.

2.【例题2】郑州到上海的铁路长约1000km,从郑州到上海要运行14h到达.南京到郑州的铁路长约700km.设火车在铁路上运行的速度相等,求从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本题要注意的问题是:较复杂的问题要用参考图分析,参考图见副板书2.由于小学的一些计算题有用图分析的问题,所以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自行画出参考图,教师分析每个学生的图,指出其正确和错误的地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列出物理量时应当注意在物理量符合上注明脚标,见副板书上的表示.建立等量的观念,在本题中速度是相等的,所以可以用计算全程的速度后用于计算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探究活动

实践探究:体验运动的感觉

【课题】

体验运动的感觉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坐在汽车里,体验当汽车静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驶、速度增加、速度减小、转弯等时刻的感觉.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可以没有结果.

2、发现新问题.

时间的计算篇17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能力目标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会分析实际的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用对应的知识解决.

情感目标

1.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用两个例题,由速度公式,变形为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公式和.第一个例题中,有分析的过程,解题的过程标准,有已知、求、解和答的四个过程.例题2中用参考图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这样从图中很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再用一些公式变形来解出所要求的物理量.

教法建议

第一个例题应当注重解题的过程,强调做题的规范,应当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一个例题,巩固刚学到的公式变形知识和解题过程规范.第二个例题注重分析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路,一般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帮助分析物理过程,并在思考图上画出已知的物理量和待求的物理量,解题过程就变得简单明了.

本节教学是习题教学,要防止要求过高,过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使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也不宜补充比教材更复杂的内容.

教法建议

本节主要是习题教学,注意形成解题的规范.解题要先审题,可以用图解来帮助分析,在参考图上注明各个物理量,有已知的和待求的以及一些中间量,先考虑清楚解题的过程,再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有公式、数值和单位、答的过程,要求过程完整.

教师选题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增删.学生解题中常见的问题有:没有写出解题所依据的公式;对于物理量的代入没有做出区别,标出脚标不明确;单位没有统一;解题过程中没有单位;不能用图示分析问题等.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设计示例

【知识单元分析】

计算路程、时间的题目中常见的问题:

1.不写出所依据的公式,对于不同的速度、路程、时间不用带不同脚标的符合表示.

2.没有统一单位.

3.在计算过程中没注明单位.

4.不使用作图的方法帮助分析复杂的问题.

5.做题的格式不合理,容易出错.

解题的一般思路

1.分析题意,想象物体的运动情况,看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待求量.

2.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公式、数学知识等分析,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建立物理图景,分析物理过程.

3.按照例题的格式,把已知、求、解、答的过程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度公式和公式变形

速度公式是,将公式变形为:,分别用于计算路程和时间.

方法一:小学曾学习过公式的变形,可以让学生直接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对于公式中的物理量应当注明单位,并注意到可以根据题意使用m、s、m/s和km、h、km/h.

方法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班级,可以用下述的方法实现,列出一个例题:如果汽车以50km/h的速度运动,由日常生活经验和数学的知识可以计算1小时、2小时、3小时后通过的路程,答案见副板书1.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总结出公式.

二.

1.【例题1】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那么上学要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本题注意的问题是:分析题意,由基本公式变形得到用来计算路程.计算前应当注意时间的单位由min换为s.注意解题的过程,要列出所需的公式、代入数值和单位,步骤为已知、求、解、答.

2.【例题2】郑州到上海的铁路长约1000km,从郑州到上海要运行14h到达.南京到郑州的铁路长约700km.设火车在铁路上运行的速度相等,求从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本题要注意的问题是:较复杂的问题要用参考图分析,参考图见副板书2.由于小学的一些计算题有用图分析的问题,所以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自行画出参考图,教师分析每个学生的图,指出其正确和错误的地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列出物理量时应当注意在物理量符合上注明脚标,见副板书上的表示.建立等量的观念,在本题中速度是相等的,所以可以用计算全程的速度后用于计算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探究活动

实践探究:体验运动的感觉

【课题】

体验运动的感觉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坐在汽车里,体验当汽车静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驶、速度增加、速度减小、转弯等时刻的感觉.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可以没有结果.

2、发现新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时间计算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