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

时间:2023-04-18 11:42:41 作者:教学文档 字数:81765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往事依依,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往事依依吧。

往事依依

往事依依

往事依依篇1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刘霞

一、教学设想

《往事依依》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但初一的学生面对这样一篇出自一位长者之手的文章,很可能难以达成共鸣。如果只是朗读,只是赏析,学生会觉得很遥远,我希望于漪的文学往事,尤其是对语文课、语文老师的深切回顾能让今天的学生也能领略语文的魅力。新课程注重的是人文与情感教育,我想有了共同的东西才能有共鸣,这就是我设计这堂活动课的最终目的,让学生也能象于漪一样爱语文。

本堂课是第二课时的内容,我设计了三个流程,分别是探访名师的依依往事、探寻名人的文学踪迹和探讨今日的初一语文。第一版块的设计意图是想通过制作电视访谈节目吸引学生积极地了解课文、理解课文,使主持人提出的问题更有层次与质量,使于漪的回答更符合人物身份与情感;还想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搜寻于漪的课外资料,让他们的节目更为丰富;更想让学生通过制作节目完成一种对课文的再创造。第二版块的设计目的有2个,一个目的是让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会收集、整理资料,这些名人的往事,不仅使他们增长了见识,还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文学对于人成长的深刻影响力;第二个目的是想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模仿文章的写法,用第一称描绘人的内心世界,至于模拟名人的声音向同学娓娓道来,那是想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三个版块是想让学生从过去回到今天,从名人走向自己,真正去体味一下与自己息息相关的语文是怎样的,不管他们是爱她还是恨它,至少他们关注了语文,他们不再对她冷漠,这恰恰就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初衷。

二、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明确任务:探访名师的依依往事探寻名人的文学踪迹探讨今天的初一语文听讲

2出示评价内容:请各协作组依据以下评价标准参与活动,最后评出得奖小组1、“最有活力奖”围绕学习任务组内展开热烈讨论,每项活动都能积极举手。2、“最有见解奖”积极参与评价其他组的表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3、“最有实力奖”能在其中一项任务中被其他组的同学称赞。4、“最有勇气奖”敢于与其他协作组竞争,力争在各项任务中获得最佳。听讲

二、探访名师的依依往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CCTV-10有一个系列访谈节目“探访名师的金色年华”,今天就请各个协作组根据你对课文最感兴趣的一件往事,选择一个角度来制作本期节目。请各组先推选代表充当于漪、主持人,其他同学帮助代表们准备好发言提纲,要以课文为主要依据,参考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揣摩人物情感,设计人物语言。整个活动时间把握在5分钟左右。协作组根据要求展开准备活动。

2请协作组代表展示本组准备的访谈节目要求:请上台的代表在整个模拟过程中声音响亮,符合人物各自身份,以求在短时间内给人以丰富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看,可做适当记录,最后根据同学的投票评出收视率最高的小组。各个协作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节目。

3请同学评价各组节目,选出最佳节目。学生评价

三、探寻名人的文学踪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活动要求: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有关文学的往事,请试着模仿课文,用第一人称叙述他的一件事例,并能模拟名人的语气有感情地娓娓道来。请各协作组在课外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按以上要求一一在组内交流,并选出代表准备全班交流。各协作组准备活动

2请各组代表自由发言要求:请各组代表自由发言,声音响亮,语言的简洁,只讲一件事,更要有感染力,力求打动在场的同学,最后请协作组评出“最打动我的发言”。各组代表自由发言

3请同学评价各位代表的发言,选出“最打动我的发言”。学生评价

四、探讨今天的初一语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活动要求:了解了于漪有关文学的依依往事,我们来说说眼前的初一语文,你眼中的初一语文课本是怎样的,你想对所有在场的初一语文老师说些什么?请同学畅所欲言。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评价听讲

五、结束语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请学生根据评价表,对照本组表现自评,说说本组可获得什么奖项,并简单说说理由。学生自评

2教师评价听讲

3结束语你们都对自己的表现做了恰如其分的评价,那要轮到老师来说了而此刻我最想说的的话,于漪老师已为我说出来了但愿在以后的日子里,同学们能一如既往地与我一起走进语文,体味语文的独特魅力。希望20年后的你们回忆起今天的依依往事时,依然会热爱语文。听讲

往事依依篇2

zhonggui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第一单元,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把你带进了亲近文学、走进文学之门。但我们一踏进大门去就觉得眼花缭乱,似走入仙境,又似走入迷宫,近处是弯曲盘旋的山路,远处是波澜壮阔的天海。这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让人痴迷又让人不敢涉足。

没关系,这节课,于漪老师用她曾经跋涉过的脚印,指引我们拥抱文学,用她曾经渡过这雾海小船载我们去遨游五彩斑斓的文学海洋。

2、作者简介

于漪江苏镇江人,1929年生,现年75岁。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全国中语会阅读研究中心理事长。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教学谈艺录》等。

播放于漪录像。简单评价一下:和蔼可亲、热爱生活、有精神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0分钟完成以下内容

1、请简要概括出作者回忆的几件依依往事:

回忆一: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临其境。

回忆二: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

回忆三:两位国文老师颂读诗歌的情状,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

回忆四: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一生受用。

找规律

2、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什么有关?

与读书有关。

3、“往事依依”应该有许多件,为什么作者的往事都是与“读书有关”?

答:因为作者回忆的是学生时代的生活,学生时代是读书学习的时代,回忆起来,当然离不开读书。

再说,读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开启了“我”的心智,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正因为这样,“我”才对学生时代有关读书这些往事留下深刻印象,产生了依依之情。

4、作者回忆这些往事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启迪?

从作者的依依往事探寻她成长的源头:少年时代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三、品味欣赏

于漪的这篇散文,用一个字来评价就是:美。美在哪里:形美、神美。形美—语言风格、词语优美、神美—思想内涵有深度和广度。

1、文中哪些词语、句段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

教师范例:2段写看画入了神的几个词语用得准确贴切:“凝视”、“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寥寥数词,就把一个痴迷于想像的小学生形象勾勒出来。

阅读文章,要学会扣住关键字词来把握主要内容。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在对下列往事的描写中,分别侧重于哪个字,请填出:

回忆一: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临其境。

回忆二: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

回忆三:两位国文老师颂读诗歌的情状,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

回忆四: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一生受用。

3、下面我们逐一来感受:

一、以趣动人

作者能这样做,她用什么方法,你会吗?凭借联想和想像产生的。

艺术欣赏的最高境界,就是与艺术品产生共鸣。方法是:一、培养兴趣;二、融自己于其中去联想、想像,去探求、去感知。

欣赏此图,说说你在画中看到、听到、闻到、感受到的……

今后在阅读、写作、鉴赏艺术作品中,要运用这种方法去训练自己,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够在艺术的天空中得到陶冶,逐渐脱离低级趣味,提高自己生命的质量。

二、以美动人

1、全班齐读p37

作者列举的诗句分别是:春夏秋冬,分别用括号括起来。

2、课件展示春、夏、秋、冬图片,学生用课本上的诗句或者自己知道的诗句乱猜。

3、“春草嫩绿夏草青,秋草枯黄冬草尽;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除课本上的诗句外你还能说出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吗?

春天: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夏天: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三、以情动人

1、欣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创作背景]北固亭在镇江北固山头,下临长江,形势险峻。作者晚年任镇江知府时,登北固山,感慨历史的兴衰,因写此词。诗人登北固亭极目远眺,只见滚滚长江,却难见中原故国,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端。他从京口曾是三国东吴都城,想到当年孙权仅十九岁便统帅万军坐镇东南,多次战胜强敌的英雄业绩,对比眼前只图苟安的南宋小朝廷的昏庸无能,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南乡子》。黄自选用这首著名的辛词,显然也有寄托爱国情怀的意思。

全班模仿跟读,抽查效果。

2、田汉的《南归》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这首诗抒发的感情:孤独、惆怅、感伤的感情。)

学生个人朗读训练

四、以理服人

理—教我们读书明理,明做人的道理。

4、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各取所需,自由朗读,再次品味了文章优美的语句。

5、本文主旨

创设情境:

设想一下:于漪老师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她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作者少年时代为什么会爱读文学作品呢?这就要具体从课文中去寻求答案了。

她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她明白要去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青少年应该:一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二是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本文主旨:这篇课文的内容我们应该认识到的两点。

学生思考

发言

听讲

四.延伸拓展

1、创设情境:通过刚才的品味、朗读,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的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

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的经历?你能否能举一例来谈一谈文学和你的成长有什么样关系?

五、结束语

我希望大家做人就要做像于老师这样的人,从小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热爱文学,把握现在,创造明天,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但愿在以后的日子里,同学们能一如既往地与我一起走进语文,体味语文的独特魅力。希望20年后的你们回忆起今天的依依往事时,依然会热爱语文。

六、作业

1、cctv-10有一个系列访谈节目言,“探访名师的金色年华”,今天就请4个组根据你对课文最感兴趣的一件往事,选择一个角度来制作本期节目。请各组组长先推选代表充当于漪、主持人,其他同学帮助代表们准备好发言提纲,交给组长要以课文为主要依据,参考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揣摩人物情感,设计人物语。

我们将评选出最佳节目

2、出示活动要求: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有关文学的往事,请试着模仿课文,用第一人称叙述他的一件事例,并能模拟名人的语气有感情地娓娓道来。

请各组在课外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按以上要求一一在组内交流,并选出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评出“最打动我的发言”。

3、科代表更正字词,规定抄写字词。

于漪赠言

语文姹紫嫣红,春色无限: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青春年少的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诱发不尽的遐想。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走进语文,激情点击,心领神会,共同欣赏这无边春色。

———于漪

作者邮箱:

往事依依篇3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李阳

一、教学设想

是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成三块进行。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小档案的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也是希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第二块是研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赏析课文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平时课外阅读积累的热情。第三块是感悟,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来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和作者产生共鸣,从中获得启迪,达到我设计这堂课的最终目的,让学生象于漪老师一样爱文学。

二、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出示作者照片观看

2出示作者照片:请同学介绍一下所知道的于漪老师的情况。介绍

、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想看看大家的预习效果怎样,同时也测一下大家的记忆力。用什么方法呢?我为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小小组活动:为作者设计一份小档案。怎么样?谈到小档案,有同学平时在报纸、杂志上看到过一些明星的小档案吗?回想一下都有些什么内容?谁来说说。下面以小小组为单位,不看书来设计一份“于漪少年生活小档案”,看哪个组设计的小档案内容完整,设计合理。哪个组先设计好就先来投影展示。协作组根据要求展开准备活动。

2请第一个设计好的协作组代表展示本组准备的小档案要求:请上台的代表在展示中声音响亮,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看,可做适当记录。协作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设计。

3请同学评价展示的小档案。学生评价,展示其他组设计

、研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要求:通过设计小档案,我们知道了作者回忆了少年读书生活的哪几件往事,但这只是对文章有了粗略的了解。下面请大家静下心来,打开课本,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来进一步品味文章。请同学们思考这样的问题:文中哪些词语、句段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出示范例围绕问题,进行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并在书上圈点批注。

2请学生自由发言要求:发言的同学尽可能声音响亮点、清楚点,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自由发言

3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进行随机的点拨和评价穿插播放:水泊梁山美景祖国四季风光图片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知道的诗句、名言

4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各取所需,自由朗读,再次品味了文章优美的语句。自由朗读

、感悟: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通过刚才的品味、朗读,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的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的经历?你能否能举一例来谈一谈文学和你的成长有什么样关系?独立思考

2教师评价自由发言听讲

、结束语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设想一下:于漪老师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她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思考发言

2结束语我想同学们刚才所说的也正是于漪老师所希望的,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于漪老师为榜样: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听讲

往事依依篇4

导语:语文姹紫嫣红,春色无限: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青春年少的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诱发不尽的遐想。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走进语文,激情点击,心领神会,共同欣赏这无边春色。———于漪作者简介:于漪(1929-),女,江苏镇江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历任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师、校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特级教师。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等。她上课注重“教文育人”,认为讲课要有情趣,应把学生带入文学的情趣中,做到声情并茂,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一次在讲课时朗读《祖国啊,我的母亲》,读到动情之处,于老师真的声泪俱下,听课的师生无不为之震撼。于漪少年生活小档案:看山水画——读《水浒传》——读《千家诗》——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听老师的谆谆教导读书生活一、给下列生字注音漪淼徜徉骚郁慷慨凝镌谆谆镂娥婵读一读: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一、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说说理由二、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并归纳各段的大意。三、于漪老师在教坛上辛勤耕耘,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她的成长的源头是什么?课堂练习:仔细阅读第2自然段:1、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2、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百看不厌----身历其境----4、作者所说的“形象思维的作用”具体指的是什么?1、概括第二段文字的内容。答:看画可以在作者脑子里形成生动的形象。2、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我”是一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孩子。3、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百看不厌----怎么看也不厌烦。身历其境----亲身经历过。4、作者所说的“形象思维的作用”具体指的是什么?答:看《评注图像水浒传》所形成的生动的形象。课堂练习:阅读3~6自然段1、选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2、找出第4段中描写秋天的诗句。3、为什么作者说“编织我童年美丽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家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4、《千家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1、选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答: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的体会国文老师教辛弃疾的词,诱发爱国情感代课的国文老师教白话文,引发对新文学的兴趣受到老师的谆谆教导,铭刻在心2、找出第4段中描写冬天的诗句。答: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3、为什么作者说“编织我童年美丽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家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答:因为“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在这本书中都有反映。4、《千家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答:《千家诗》主要是歌咏祖国的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千家诗》是由宋代谢枋得《重定千家诗》和明代王相所选《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它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影响也非常深远.《千家诗》实际只有122家。按朝代分:唐代65家,宋代52家,五代1家,明代2家,无从查考年代的无名氏作者2家。其中选诗最多的是杜甫,共25首,其次是李白,共8首;女诗人只选了宋代朱淑真2首七绝。千家诗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现在仍然可以作为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读物。希望同学们在阅读与欣赏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3、再读课文,解决重点第5段作者写了些什么?  回忆了初中读书时代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而怡情明理,激起课外阅读兴趣的情景.两位国文老师有何共同点和不同之处?相同点: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诗词的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心,激发了我喜读诗词,爱好文学的激情.不同之处: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  所讲的内容是一古一今.  找出描摹老师情态的句子,并谈一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一位老师情溢于胸,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晃.   一位则是情满双眸,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好处:形象生动地描摹了老师上课时的情态,表现了老师的情态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我”的重要影响.三、课文的层次及大意:第一部分引出往事

第二部分:

金色的回忆第一层:看画的乐趣第二层:读书的乐趣第三部分:往事给我的鼓舞从“依依往事”中寻找作者成长的源头:答:正是学生时代所读的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概括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答:从作者自身受到启发: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讲一讲: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能吸引你,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要求:1、独立阅读、思考。2、在书上做好圈点、批注。往事:1小时侯看山水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历其境.2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3两位国文老师诵读诗歌的情状,在我心中雕镂出鲜明的印象.4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一生受用.水泊梁山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边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何涛,黄安率领的军官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春夏秋冬: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情雨晦,日丽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前: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春城无处不飞花  韩翃<寒食>绿树阴浓夏日长  高骈<山亭夏日>五月榴花照眼明  朱熹<题榴花>青娥素女俱耐寒  李商隐<霜月>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须逊雪三分白  卢梅坡<雪梅>雪却输梅一段香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议一议:通过欣赏文中出现的两首诗歌,请你运用积累的词语、诗词来表现你欣赏到的画面情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首词是辛弃疾在他最后一任官职镇江知府任上写的。北固亭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可以俯瞰长江。词中借登亭遥望中原并追忆三国时期孙权旧事,含蓄地讽刺了南宋统治集团的昏庸和软弱无能,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上片写登亭所见景色,抒发“兴亡”之叹。下片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讽刺南宋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和软弱无能。课后作业:于漪深情地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无论是看一幅画,读一本书,还是听一堂课,登一座楼,我们都能从这些往事中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可见,少年时代所受的文学的熏陶,是于漪成长为一代名师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原因。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有关文学的往事?你自己呢,是否曾经也有被文学名人的作品感染的经历与体验吗?请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小作文。

往事依依篇5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体会作者丰富的感情。

3、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把握作者表达的感情。

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3学习看书、读书、听课等的情状描写。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四、课前准备:

1、作者的有关资料2、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每个人都拥有一个金色的童年,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今天,我们就于漪老

师的《依依往事》中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2、预习检查

指明学生讲解自己的预习作业,其他学生互改。

3、作者简介

学生介绍,教师作补充。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录音磁带,初步感受作品的情感。

2、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进一步把握作品的感情。

3、学生默读,并思考问题:

a、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有什么共同点?

b、往事对“我”有什么影响?

要求:学生交流,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尽量用原文回答,以便更好地回答下面的问题。

4、学生讨论:

a、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

b、你能体会作者写“往事”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三、小结:

于漪老师满怀深情地回忆了童年时期读书的几件小事,这些“往事”常常激起“我”青春的激情: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对家乡的赞美,无不溢于言表。至今,老师的谆谆教导依然激励着“我”: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四、作业:

1、完成相关的基础练习。

2、熟读课文。

3、找一些歌咏祖国风物或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准备课上作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题目中“依依”的含义是什么?

2、结合作者的经历,说说读书为什么“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二、品味优美的语句

1、交流: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段落,朗读并讲讲自己喜爱的原因。

2、讨论:找出文中的成语,理解意思,并运用成语造句。

3、分组讨论: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a给文中的诗句补充完整,并解释大意。

b运用诗句写出了家乡的什么特征?

c这一段写出了读书的什么作用?

d归结文章语句的特点。

三、欣赏文中听课的情状描写

1、学生默读“听课”这一段,比较两位国文老师讲课的异同。

2、感受作者从两位老师身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3、本段的写法表现了选材的什么特点?

四、朗读全文,再次体会作者的感情。

五、作业

1、写一段老师讲课或同学听课的情状。

2、摘录文中的优美词句。

补充材料:

1、于漪,江苏镇江市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曾先后在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工农速成大学和杨浦中学任语文老师,现在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工作。1978年获“特级教师”称号。……在38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书育人,着力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曾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60多篇,总计50多万字。主要著作有《语文叫眼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作文讲评50例》《于漪教案集》、《于漪文体教案选》、《学海探珠》等。她主编了《中学语文备课手册》12册,《高中语文教学指导书》等,另有各种文体的教学录像20部。

2、写作背景

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一再邀请,她撰写了一文。该文刊登在《中学生阅读》1999年第七期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编入课本时作者对部分文字作了改动。

往事依依篇6

杨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成长的源头,感受她对学生时代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片深情。

2、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自觉性。

3、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

难点: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三、教具:录音机

四、课文解读: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读书生活的散文,浅显易懂。考虑到它在内容上与第一单元“亲近文学”有内在联系。语气优美,饱含深情。作者通过小时侯读文学作品的几件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白做人之理,做一个志向高尚的人。

五、教学过程:

⑴、内容呈现

1、快速默读课文,不动唇、不指读。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感受作者成长的源头。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深情。

⑵、设置问题情境:

于漪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家,在近四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教学风格独特,著述颇丰,成就斐然。这和她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于漪老师就深情地追忆了自己少年读书生活中的依依往事,追忆了文学对她深刻的影响。

⑶⑷交流对话:

1、教师与学生对话

话题一作者回忆了几件往事?往事带来了哪些好处?

明确:往事

小时侯读《评注图像水浒传》

学生时代读《千家诗》

听国文老师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好处

懂得了生动的形象可形成深刻的记忆

给我带来了生活乐趣

使我热爱自然、获得美的享受

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

是自己的心和时代更加贴近了

话题二:第五段所举事例都是初中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有何异同?

明确:相同:两位老师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理,学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记了所讲内容,且由此激发了喜读诗词,爱好新文学的热情。

不同:①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

②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

③讲课情状一个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晃,一个是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表情凝注在眼睛里。

④“我”读了辛词每“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而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则“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话题三课文第六段引述老师的话的落脚点在哪里?“我”为什么对此“铭记于在心”且“一生受用不尽”?

明确:老师这句话的落脚点在“做人”,在作者看来。“当时老师并不说多少大道理,但教我们读书明理,明做人的道理”作者正是按老师的谆谆教诲去身体力行:数十年如一日。从中获益匪浅,所以“我”永远铭记在心且受用不尽。

2、学生与老师对话:

话题一:勾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思考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完成后在小组交流。

话题二:全班交流勾画的好词好句,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所引起的丰富联想。

明确: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抓住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进行拓展延伸。

3、学生与学生对话

话题《千家诗》中引用的诗句能否颠倒?为什么?

明确:不能。课文在引用这类诗句时依次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这样写符合大自然的演化时序。切合人们的感受习惯。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似一幕幕特写的镜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导读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

4、师生与作品的对话

话题课文多处前后照应,这既是结构安排的需要,更是内容充实、突出主题的需要。举例说明。

明确举例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七段结尾相互呼应。首段紧扣标题是为了引起下文,末尾点题是为了深化主题。

举例第三段说“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第五段进一步讲“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强调了读好书能启迪心智,指点做人。

四迁移阅读,反馈检测。

阅读《书渴》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书渴”的正确含义.

作者邮箱:

往事依依篇7

作者邮箱:

于漪

一教学目标

1能学习并进行情况描写。

2能学习文中的优美字句,语段。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

2能学习文中的优美字句,语段。

三教学方法

独立合作研读课文

四教学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由朗读,讲书下注释的拼音标到书上,圈起自己不懂的字词。

二集体朗读

三字词

涟漪徜徉水浒

水泊停泊浩淼

歌咏重读阴晴雨晦

镌刻谆谆教导绚丽

搜索枯肠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雄伟险峻烟波浩淼无边无际

茫茫荡荡走投无路狼狈逃窜

津津有味气象万千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油然而生滚瓜烂熟

鸦雀无声谆谆教导

四名句

年华似流水

徜徉于山水之间

春城无处不飞花

绿树荫浓夏日长

五月榴花照眼明

靑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五辨析

竟彩

竞采

六集体,分组读字词

作业:抄写字词

第二课时

理清文这线索

开篇点题,引出对往事的回忆。

回忆看山水画,读《水浒》的乐趣。

书给我带来的许多乐趣。

回忆《千家诗》的意境。

回忆初中读书时听国文老师讲课而明理,激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回忆老师的谆谆教导。

再次强调回忆美好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

一学生概括各段主要内容后,根据主要内容进行段落归纳,划分

二重点阅读文中第三四段

1请同学分别朗读

2提问

1)“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运用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读书的作用。

2)“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与“让人看不上眼”运用的修辞手法,显示了石印本《千家诗》的魅力

3)从文中第四段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归类,写在横线上

赞颂祖国和家乡的自然美

回忆《千家诗》中歌咏祖国的四季风光的优美诗句和精妙词语

绘春:万紫千红总是春红紫芳菲

春城无处不飞花黄鹂鸣翠柳

绘夏:绿树荫里夏日浓

五月榴花照眼明

绘秋:靑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绘冬: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3书写读《千家是》的美好感受和浓郁情趣

三读课文

作业:积累古诗句

回答问题,参考三

单元测验平讲

一考试情况小结

二比较严重的问题

1“浏览”的“浏”拼音容易写错,

“裨益”的“裨”字容易写错,

“半明半昧”的“昧”的拼音容易写错,

“刹那”的读音“霎那”的读音容易混淆,

“载”是个多音字,

“履行”的“履”字容易写错,

2成语中的某些字容易写错

如千姿百态的“姿”,潜移默化的“默”,追名逐利的“利”

惊恐万状镇定自若巍然屹立

相提并论记忆犹新等等

3辨析形似字

4修辞特点

5省题不认真

作业练习平讲

一作业完成情况

二作业易错之处

三改正

四交换练习册批改

作者邮箱:

往事依依篇8

一、教学设想

《往事依依》是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成三块进行。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小档案的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也是希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第二块是研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赏析课文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平时课外阅读积累的热情。第三块是感悟,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来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和作者产生共鸣,从中获得启迪,达到我设计这堂课的最终目的,让学生象于漪老师一样爱文学。

二、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出示作者照片观看

2出示作者照片:请同学介绍一下所知道的于漪老师的情况。介绍

、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创设情境: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想看看大家的预习效果怎样,同时也测一下大家的记忆力。用什么方法呢?我为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小小组活动:为作者设计一份小档案。怎么样?谈到小档案,有同学平时在报纸、杂志上看到过一些明星的小档案吗?回想一下都有些什么内容?谁来说说。下面以小小组为单位,不看书来设计一份“于漪少年生活小档案”,看哪个组设计的小档案内容完整,设计合理。哪个组先设计好就先来投影展示。

协作组根据要求展开准备活动。

2请第一个设计好的协作组代表展示本组准备的小档案要求:请上台的代表在展示中声音响亮,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看,可做适当记录。

协作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设计。

3请同学评价展示的小档案。学生评价,展示其他组设计

、研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出示要求:通过设计小档案,我们知道了作者回忆了少年读书生活的哪几件往事,但这只是对文章有了粗略的了解。下面请大家静下心来,打开课本,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来进一步品味文章。请同学们思考这样的问题:文中哪些词语、句段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出示范例

围绕问题,进行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并在书上圈点批注。

2请学生自由发言要求:发言的同学尽可能声音响亮点、清楚点,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自由发言

3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进行随机的点拨和评价穿插播放:水泊梁山美景祖国四季风光图片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知道的诗句、名言

4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各取所需,自由朗读,再次品味了文章优美的语句。自由朗读

、感悟: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创设情境:通过刚才的品味、朗读,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的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的经历?你能否能举一例来谈一谈文学和你的成长有什么样关系?

独立思考

2教师评价自由发言听讲

、结束语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设想一下:于漪老师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她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思考发言

2结束语我想同学们刚才所说的也正是于漪老师所希望的,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于漪老师为榜样: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往事依依篇9

一、教学设想

《往事依依》作者是于漪,著名语文教育家,本文是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鉴于本文内容浅、易懂。因此,教学着重引导学生:一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二是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之理,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名师,最终让学生能像于漪老师那样热爱文学。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爱好文学,勤奋读书的好习惯。

2、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3、反复朗读精彩语段,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体会、学习文中刻画、描写读的情状。

四、课前准备

1、上网或查阅课外资料,了解作者。

2、回忆自己读书学习的经历。

五、教具准备

1、投影仪2、配乐磁带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四十分钟

七、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由《为你打开一扇门》导入。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每一位走进文学这扇神奇大门的人,从不会空而归,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也曾经痴迷于儿童画、动画片等等,回首往事,记忆犹新,今天,我们就来和于漪老师一起回到编织了她七彩世界的《往事依依》中,一起探寻人生的成长足迹,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从中得到启迪。

1、板书:课题、作者。

2、投影:作者照片,请同学汇报上网查询作者的情况。

配乐朗读,了解课文

师:示范朗读,生:思考问题,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

1、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是对往事的回忆?

2、全文写了哪几件事?例:看一幅画,读一本书。

3、于漪老师在教坛上辛勤耕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她的成长源头是什么?

明确: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品味语言内涵

好的文章往往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感情,认真默读课文,感受文中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哪些句子引发你的联想,哪些句子引发你的共鸣,让你想起曾经看过、听过或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景。

档例用得好,好在

这段写得好,使我想起了

1、学生自由发言,在书本中遨游,发现文中美点。

2、对重点语段,组织全班学生齐读、感悟。

3、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进行随机点拨、评价,穿插放水泊梁山美景,祖国四季风光图片,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知道的诗句、名言。

4、自由朗读,自己喜爱的语段。

感情启迪

创建情境,通过刚才的品、朗读,我们可发现: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文学这扇大门真是神奇啊,处处是名言绝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那么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的经历?你能否举一例来谈谈经历和你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关系。

问卷调查:

1、你最喜欢什么书?

2、书中的故事、情感、形象为什么会使你着迷,令人陶醉。

3、回忆你印象最深的一段读书经历,并生动地写下来。

4、许多名著拍成了电影、电视,你认为读书好,还是看电影、电视好?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回答、交流。

教师评价、点拨:读书学习是是一辈子的事,从现在开始多读书、读好书仍然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提升个人修养,成为一位像于漪老师那样酷爱文学的人。

结束语

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接近尾声,但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给我们的启迪却会影响我们一生。最后,我们一起朗读第6段: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总结:同学们,牢记信这一节课,只要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一些好书,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像于漪老师那样高尚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相信今天的努力一定能铸就你们明天的辉煌。

教后记:本节课由于课前学生预习充分,加之课文本身浅显、易懂,辅之投影片等直观、形象的展示,整堂课学生学得轻松、活泼,讨论发言热烈、积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相信今后会有更多同学喜爱上文学,喜爱上语文课。

附:板书设计

看山水画好读书

读《水浒传》读好书

往事依依品《千家诗》读书好

听老师课

登北固楼

教学目标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2、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搜索有关作者的资料。

2、自学字词,按照一般预习要求阅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推测写作意图,感受文章特色

3、圈出文中大量运用的成语与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播放配套光盘中的powerpoint,或者其他电影片段。自由谈论对《三国演义》的感受,教师引述课文相关片段进行小结。

二、自学成果检查交流

1、介绍作者:

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搜索的作者资料,教师投影作者的照片。

2、检查字词

教师根据《附录三》的字词,适当补充制作powerpoint。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练习。教师投影出示答案,学生互批。

3、学生自由谈论阅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三、指名配乐朗读

音乐选自光盘qjwx\\2、繁星\\放映繁星和猎户星座\\音乐

四、学生分组讨论:

a、预习要求中对课文三个方面的认识b、自己阅读课文产生的问题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提出问题,寻求解答。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抓住某一个问题适当讨论。

五、思考概括文中回忆了少年时期哪几件往事:

参考:

回忆了四件往事:1、小时候观图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

2、学生时代读书美不胜收

3、老师讲课入情入理,激起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4、老师教导令我受益终身。

同学小结:文章采用了对比引出回忆——回忆往事——收束全文的结构形式。

课后学习:1、将文中诗句补充完整,整理到读书笔记上。

第二课时

一、朗读讨论,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

1、自由朗读,画出表现作者读书产生的感受的句子。

2、谈谈自己的理解

3、把难以理解的句子总结出来,以供集体讨论

二、作者这些事的叙述中,你最喜欢哪一段的叙述?为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交流中穿插有感情的朗读。

三、思考: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读书有关,你从中获得哪些启发?你能从她的依依往事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吗?

三、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

四、讨论布置作业,组长主持分工

“文学伴我一起成长”的手抄报

预设目标

1整体学习,理清思路

2欣赏优美典雅的语句,提高欣赏散文作品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从《为你打开一扇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

学生交流自己和文学的一段难忘往事,引入课文,简介作者.

二.合作探究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圈出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音,不明白意思的词语.

(师生讨论解决)

2、分组讨论.

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已的哪些往事?(一句话概括)

读<<水浒传>>

读<<千家诗>>

听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听新派的老师讲田汉的新诗<<南归>>

哪些词语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往事的追忆之情?

搜索枯肠,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这几件事是怎么衔接在一起的?

承上启下的句子(学生一起朗读)

三.品味语言,明确主旨,欣赏背诵.

1、生默读课文,画出好词佳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交流讨论)

2、生齐读第四段,再背出一两句读过的歌咏祖国风物或描写春夏秋冬景物的诗.

3、根据课文第五段描写的情景,背诵<<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学生表演,评价,集体背诵)

1、请一位同学朗诵新诗<<南归>>(教师作指导)

2、体会作者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位老师讲课时的情态和自己听课的感受.(写好后全班交流评价)

3、考作者追忆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讨论,教师明确)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4、说说自己课外读过哪些好书,推荐给大家(学生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用得好的四字词语和句子

2、课外搜集名人好读书的事例.

拓展资料

1、作者简介

于漪,江苏省镇江市人.1929年2月出生.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现在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工作.196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78年获``特级教师”称号.系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八,九届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教育学研究会会长,上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主要著作有<<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作文讲评五十例>>,<<于漪教案选>>等等.

2、辛弃疾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著有<<稼轩长短句>>.

往事依依篇10

《往事依依》教案示例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于漪,江苏省镇江市人。1929年2月出生。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1965年入党,1978年获“特级教师”称号,上海市扬浦中学语文教师。先后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60多篇,主要著作有《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等。

二、导入新课:

“凡与于漪交往过的人,都称赞她的做人。她正直,敏捷,纯粹,真诚,厚道;她胸襟开阔,性格开朗,才华横溢……”这是语文教育界对她一致的评价,她之所以从一个教育学专业毕业初教历史的中学教师成为一个有口皆碑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学家,和她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往事依依》中,于漪深情地追述了文学对她的深刻的影响。

三、整体感知:

范读课文

听读要求:1.用圆圈画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

2.用浪线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

检查听读:1.请学生读画出的词语。

2.请学生读画出的句子。

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的语言如诗如画,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哪几件往事?

1.生说

2.师板书作结:

往事:看画读诗听课

四、课文赏析:

第一件往事

作者在回忆这三件事时,情真意切,那么作者是如何写的呢?

小组讨论:

1.作者在看画时产生了哪些遐想?

生说师评,然后齐读第二节。

2.你们有没有过这种遐想,请闭上眼睛,听一段音乐,头脑里浮现出什么景象,有哪些感受?

让学生自由发挥。

第二件往事

看画如此,那么读诗同样如此。

小组讨论:

1.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作者读诗的感受?

讨论之后齐读第四节。

2.你读过哪些关于四季景色和歌颂祖国山河的诗?

第三件往事

师:看画令作者遐想,读诗令作者陶醉,老师的授课同样令她难忘。

小组讨论:

1.在于漪心中,两位国文老师留给她什么印象,对她有哪些影响?

2.请生模仿读诗,谈谈自己的老师对自己的影响。

问:依依往事,往事依依,这些往事为什么令作者如此难忘?

师引导:看画,引起遐想,使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读诗,陶冶情操,装点了

童年生活的花环;听课,倍受感染,激发爱国情怀。

五、扩展探究:

师: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为什么都与读书有关,这与她后来取得的成就有无关系,她成长的源头是什么?

1.学生讨论,教师引导齐读第六节。

2.既然读书这么重要,那么你们读过哪些书?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学生谈体会,师生共评析。

师总结:书有不同的档次,有高雅的,也有低俗的,我们要尽可能选择一些高雅的作品欣赏。阅读面不能仅局限于文学作品,还可以欣赏一些优美的音乐、美术、摄影等,把感受写下来,丰厚自己的人文底蕴。

六、布置作业:

随笔:用你生花的妙笔,写你自己的依依往事。

往事依依篇11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浩刻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装满婵娟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至今还能信口背出3.文中四件往事给“我”的启示最大的是a.多读优秀文学作品,对一个人的成长大有好处。b.多读优秀文学作品,能使人热爱自然,获得美的享受。c.听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能激起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人的爱国情怀。d.听老师的话,一生都会受用不尽。4.阅读“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两节文字,回答问题。第1段的概述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第2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文中引用“万紫千红总是春”、“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等诗句,是为了具体解说“________________”;而引用“红紫芳菲”、“白鹭上青天”等语则是为了具体地说明“________________”。仔细阅读这两节文字,选出下列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a.《千家诗》是最能影响作者童年生活的一本书。b.《千家诗》为作者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在那里,作者“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沉浸在美的享受中”。c.《千家诗》之所以会给作者以影响,最根本的原因是其中的歌咏祖国风物的诗歌是“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的。d.第2节中所引的诗句都出自于《千家诗》。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练习。〈1〉玩的时候倒是没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2〉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3〉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4〉“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5〉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6〉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7〉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8〉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9〉此后我就要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10〉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11〉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5.从选文内容来看,“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6.联系上下文,说说第〈5〉段划线的句子中“我”感到“震悚”有哪些原因?7.下列各项说法中,你认为与文段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a.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想方设法为“我”买来一套,表明她尽管没有文化,却能够做成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b.文段中对长妈妈先是称“阿长”,后来称“我的保姆,长妈妈”,这表明“我”对她的态度有了转变。c.“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突出了“我”对阿长的敬意和感激。d.这四本书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原因是书的刻印虽然粗拙,但图文并茂,内容很深刻。8.第〈9〉段的内容与长妈妈给我买绘图的《山海经》有什么内在联系?9.文中一再提到“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按你的理解,“我”为什么对这类书感兴趣?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请说一说。10.第〈10〉〈11〉段运用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表达了“我”对长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略。2.美好的容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纷纷呈现;随口3.a4.引出对读《千家诗》的美好回忆比喻;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c5.①我是一个对新奇事物有强烈好奇心,爱憎分明的孩子。②阿长是一个真诚、热情、淳朴、善良、关心帮助孩子的劳动妇女。6.想不到不识字的、曾经与自己有矛盾的阿长会给自己买书,别人不肯做或做不到的事,她居然做成了。7.d8.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增加了“我”对绘图的书的兴趣,此后“我”就更加努力去搜集这类书了。9.因为孩子对新奇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谈体验言之成理即可。10.记叙和抒情深沉怀念、感激的感情

往事依依篇12

六、往事依依

于漪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成长的源头,感受她对学生时代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片深情。

2、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自觉性。

3、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

难点: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三、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由朗读,讲书下注释的拼音标到书上,圈起自己不懂的字词。

二、集体朗读课文。

三、字词:

1、注音:

涟漪徜徉水浒

水泊停泊浩淼

歌咏重读阴晴雨晦

镌刻谆谆教导绚丽

2、解释造句:

搜索枯肠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雄伟险峻烟波浩淼无边无际

茫茫荡荡走投无路狼狈逃窜

津津有味气象万千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油然而生滚瓜烂熟

鸦雀无声谆谆教导

四、名句积累:

年华似流水

徜徉于山水之间

春城无处不飞花

绿树荫浓夏日长

五月榴花照眼明

靑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五、作业:

1、抄写字词

2、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课文解读: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读书生活的散文,浅显易懂。考虑到它在内容上与第一单元“亲近文学”有内在联系。语气优美,饱含深情。作者通过小时侯读文学作品的几件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白做人之理,做一个志向高尚的人。

三、教学过程:

1、快速默读课文,不动唇、不指读。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受作者成长的源头。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深情。

4、设置问题情境:

于漪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家,在近四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教学风格独特,著述颇丰,成就斐然。这和她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于漪老师就深情地追忆了自己少年读书生活中的依依往事,追忆了文学对她深刻的影响。

5、教师与学生对话

话题一:作者回忆了几件往事?往事带来了哪些好处?

明确:往事

小时侯读《评注图像水浒传》

学生时代读《千家诗》

听国文老师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明确:好处——

懂得了生动的形象可形成深刻的记忆

给我带来了生活乐趣

使我热爱自然、获得美的享受

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

是自己的心和时代更加贴近了

话题二:第五段所举事例都是初中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有何异同?

明确:相同点

两位老师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理,学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记了所讲内容,且由此激发了喜读诗词,爱好新文学的热情。

不同点:

①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

②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

③讲课情状一个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晃,一个是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表情凝注在眼睛里。

④“我”读了辛词每“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而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则“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话题三:课文第六段引述老师的话的落脚点在哪里?“我”为什么对此“铭记于在心”且“一生受用不尽”?

明确:

老师这句话的落脚点在“做人”,在作者看来。“当时老师并不说多少大道理,但教我们读书明理,明做人的道理”作者正是按老师的谆谆教诲去身体力行:数十年如一日。从中获益匪浅,所以“我”永远铭记在心且受用不尽。

5、学生与老师对话:

话题一:勾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思考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

话题二:全班交流勾画的好词好句,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所引起的丰富联想。

注意: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抓住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进行拓展延伸。

6、学生与学生对话:

话题《千家诗》中引用的诗句能否颠倒?为什么?

明确:不能。

课文在引用这类诗句时依次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这样写符合大自然的演化时序。切合人们的感受习惯。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似一幕幕特写的镜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导读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

7、师生与作品的对话

话题一:课文多处前后照应,这既是结构安排的需要,更是内容充实、突出主题的需要。举例说明。

明确:

举例1: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七段结尾相互呼应。首段紧扣标题是为了引起下文,末尾点题是为了深化主题。

举例2:第三段说“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第五段进一步讲“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强调了读好书能启迪心智,指点做人。

四、谈谈感想,自我评价: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训练册》

六、教后反思:

往事依依篇13

学习目标:

1、能概括作者童年时的几件事情,了解作者的童年趣味生活。说出她对文学作品的感情。

2、能通过朗读,感受本文语言的优美,并能具体点评。

3、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4、能举例说出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

难点:

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课前学习:学生了解作者,熟读课文,读准生字词,做好批注。

学习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检查预习;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探寻写作思路。

学习过程:

导入:

同学介绍自己查资料了解的作者,老师小结:“凡与于漪交往过的人,都称赞她的做人。她正直,敏捷,纯粹,真诚,厚道;她胸襟开阔,性格开朗,才华横溢……”这是语文教育界对她一致的评价,她之所以从一个教育学专业毕业初教历史的中学教师,成为一个有口皆碑、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学家,和她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往事依依》中,于漪深情地追述了文学对她的深刻的影响,她用她的亲身经历再次印证了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所写:“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

查一查:

1、准确读出下列加点字:

涟漪徜徉水浒水泊停泊浩淼歌咏重读阴晴雨晦镌刻

谆谆教导绚丽

读一读:

放声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①题目中“依依”的含义是什么?

“依依”一词的意思有: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形容留恋,不忍心分离。

②文中能说明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是。

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③概括于漪老师“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几件事,往事对于“我”的成长有什么深远影响?

1、小时候观画和读《评注图像水浒传》,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懂得了生动的形象可形成深刻的记忆。

2、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美不胜收。给我带来了生活乐趣,使我热爱自然、获得美的享受。

3、老师讲课入情入理,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印象。激起我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使自己的心和时代更加贴近了。

想一想:

探寻写作思路:

①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

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

②结合所选四件事,你认为课文选材好在何处?

首先从全文来看:文章所选的四件事情都是作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读书的不同的感受,要言不烦。能看出读书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的不同的影响。其次从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来说,虽然选择的都是初中国文老师讲课的情况,但是写出了其中的不同,一个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摇右晃。一个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里。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操、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的作用。

动一动:

cctv-3有一个系列访谈节目“艺术人生”,今天就请各个协作组根据你对课文最感兴趣的一件往事,选择一个角度来制作本期节目。请各组先推选代表充当于漪、朱军,其他同学帮助代表们准备好发言提纲,要以课文为主要依据,参考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揣摩人物情感,设计人物语言。

请协作组代表展示本组准备的访谈节目

要求:请上台的代表在整个模拟过程中声音响亮,符合人物各自身份,以求在短时间内给人以丰富的内容,内容一定要归结到作者少年时代所读的文学作品对她后来人生的深远影响,即作者所说“使我一生受用不尽”;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看,可做适当记录,最后请同学加以认真点评。

练一练:

1、熟读成背文中所提到的《千家诗》中诗句。

2、你所读过的文学作品对你有何影响,用一段200字以上文字加以描述。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欣赏语言,品味描写;情感熏陶

品一品:

本文的语言优美,名言佳句处处可见,如描绘评注图象所展现的梁山景象,祖国家乡美好的风光气象,描摹国文老师讲课入神的情态等等都要引导学生反复的诵读。例如:

1、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分析:将思绪一下拉进过去的几十年,用鲜明的对比引出对几件事情的回忆,给青少年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

2、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分析:“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描绘了读书的益智作用。“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和“让人看不上眼”对比,显示石印本《千家诗》的魅力。

请你也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哪些语句引起了你的联想,让你想起曾经看过、听过或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景。

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分工协作,力求完整。

小组中心发言人交流本组意见。

悟一悟:

写人通常要注重描写,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风貌,请大家认真品读文中对老师讲课的情状的描写,找出它们描写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明确:

相同:本段所举两个事例都是初中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讲的内容是抒情的诗,诗词的作者是爱国的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心,学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记了所讲的内容,且由此激发了喜读诗词,爱好新闻学的激情。

不①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

同②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

③讲课情状一个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晃,一个是情满双

眸,那深深感动的表情凝注在眼睛里。

④“我”读了辛词每“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而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则“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作用: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感、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作用。

说一说:

通过刚才的品味、思考,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的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的经历?你能否举一例来谈一谈文学和你的成长有什么样的联系?哪些文学作品将你的精神摆渡到了更高的境界?

总结:书有不同的档次,有高雅的,也有低俗的,我们要尽可能选择一些高雅的作品欣赏。阅读面不能仅局限于文学作品,还可以欣赏一些优美的音乐、美术、摄影等,把感受写下来,丰厚自己的人文底蕴。

引导学生反复读第六语段中“老师”的教导。

练一练:

结合朱光潜《谈读书》,拟订初中三年的读书计划。

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段话,描绘老师讲课的情状和自己听课的感受。

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附板书:

往事依依

于漪

引出回忆

看读品听登选材精当

↓山水千国北语言优美

回忆往事===>水浒家文固======>前后照应

↓画传诗课楼蕴含哲理

篇末点题

附录:

谈读书

朱光潜

朋友: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的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的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你不看见现在许多叉麻雀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么?你慢些鄙视他们,临到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罢!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经不像三五岁的小孩子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须迟钝一分。达尔文在自传里曾经说过,他幼时颇好文学和音乐,壮时因为研究生物学,把文学和音乐都丢开了,到老来他再想拿诗歌来消遣,便寻不出趣味来了。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比方打网球,你在中学时喜欢打,你到老都喜欢打。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展去学比登天还要难十倍。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

你也许说,你在学校里终日念讲义看课本不就是读书吗?讲义课本着意在平均发展基本知识。固亦不可不读。但是你如果以为念讲义看课本,便尽读书之能事,就是大错特错。第一,学校功课门类虽多,而范围究极窄狭。你的天才也许与学校所有功课都不相近,自己在课外研究,去发现自己性之所近的学问。再比方你对于某种功课不感兴趣,这也许并非由于性不相近,只是规定课本不合你的胃口。你如果能自己在课外发现好书籍,你对于那种功课的兴趣也许就因而浓厚起来了。第二,念讲义看课本,免不掉若干拘束,想借此培养兴趣,颇是难事。比方有一本小说,平时自由拿来消遣,觉得多么有趣,一旦把它拿来当课一读,用预备考试的方法去读,便不免索然寡味了。兴趣要逍遥自在地不受拘束地发展,所以为培养读书兴趣起见,应该从读课外书入手。

书是读不尽的,就算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你自己自然不会选择,须去就教于批评家和专门学者。我不能告诉你必读的书,我能告诉你不必读的书。许多人曾抱定宗旨不读现代出版的新书。因为许多流行的新书只是迎合一时社会心理,实在毫无价值,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的书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读一遍两遍以至于无数遍。我不敢劝你完全不读新书,我却希望你特别注意这一点,因为现代青年颇有非新书不读的风气。别的事都可以学时髦。我所指不必读的书,不是新书,是谈书的书,是值不得读第二遍的书。走进一个图书馆,你尽管看见千卷万卷的纸本子,其中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还难上十卷百卷。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在这些书中间,你不但可以得到正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这些书才能松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其他像“文学大纲”、“科学大纲”以及杂志报章上的书评,实在都不能供你受用。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知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

你也许要问我像我们中学生究竟应该读些什么书呢?这个问题可不易回答。你大约记得北平京报副刊曾征求“青年必读书十种”,结果有些人所举十种尽是几何代数,有些人所举十种尽是《史记》《汉书》。这在旁人看起来似近于滑稽,而应征的人却各抱有一番大道理。本来这种征求的本意,是以一个人的标准做一切人的标准,好像我只喜欢吃面,你就不能吃米,完全是一种错误见解。各人的天资、兴趣、环境、职业不同,你怎能定出万应灵丹似的十种书,供天下无数青年读之都能感觉同样趣味发生同样效力?

我为了写这封信给你,特地去调查了几个英日公共图书馆。他们的青年读物部最流行的书可以分为四类:冒险小说和游记;神话和寓言;生物故事;名人传记和爱国小说。有些书在国外虽流行,给中国青年读,却不十分相宜。中国学生大半是少年老成,在中学时代就喜欢像煞有介事的谈一点学理。他们——你和我自然都在内——不仅喜欢谈谈文学,还要研究社会问题,甚至于哲学问题。这既是一种自然倾向,也就不能漠视,我个人的见解也不防提起和你商量商量。十五六岁以后,教育宜注重发达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注重发达想象。所以初中的学生们宜多读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学生才应该读含有学理的文字。

谈到这里,我还没有答复应读何书的问题。老实说,我没有能力答复,我自己便没曾读过几本“青年必读书”,老早就读些壮年必读书。所以我现在不敢答复你应该读何书的问题。你如果要知道,你应该去请教你所知的专门学者,请他们各就自己所学范围以内指定三两种青年可读的书。你如果请一个人替你面面俱到地设想,比方他是学文学的人,他也许明知青年必读书应含有社会问题科学常识等等,而自己又没有甚把握,姑且就他所知的一两种拉来凑数,你就像问道于盲了。同时,你要知道读书好比探险,也不能全靠别人指导,你自己也须得费些功夫去搜求。我从来没有听见有人按照别人替他定的“青年必读书十种”或“世界名著百种”读下去,便成就一个学者。别人只能介绍,抉择还要靠你自己。

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了解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记着这两点,其他琐细方法便用不着说。各人天资习惯不同,你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我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不是一概而论的。你自己终久会找出你自己的方法,别人决不能给你一个单方,使你可以“依法炮制”。

引文来源往事依依·示范教案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往事依依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