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小一网整理灰雀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灰雀教学设计吧。
《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篇1之一
佚名
《灰雀》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
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每天都到公园散步,他非常喜欢公园里那:只灰雀。第2—10自然段讲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以为它冻死了,感到很惋惜。小男孩不敢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只是坚定地说,灰雀会飞回来的。第11~13自然段讲第二天,列宁果然又看见了那只灰雀,但他没有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写了小男孩心理认识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体会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及小男孩的认识过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质疑。
1.出示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几只灰雀?灰雀什么样?围绕“灰雀”为什么用“灰雀”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发生了什么事?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支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白桦胸脯面包渣惹人喜爱
(2)字形难点。
散:左下“月”的第一笔是“/”。右边的反文要写小一些
惹:上中下结构。中间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一”。右边一撇不要丢掉。
(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可惜:值得惋惜。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
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人喜爱。你看它们可爱吗?
3.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的灰雀来理解。)
4.朗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多媒体演示“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课文第二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小男孩的语言。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2.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3.课中质疑,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1)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2)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
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3)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4)指导学生再读书上列宁的话,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3)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4)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
3.小组代表发言。
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1.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列宁、小男孩、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小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内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外()步胸()()孩
一()()者()是面包()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地说()地歌唱
()/()/
三、填空,再想想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灰雀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
2.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四、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符号。
1.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2.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五、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给文中带点词换上一个意思相近的词。
2.写出文中的数量词:
3.从哪些地方看出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
4.你喜欢哪些动物呢?为什么?
我喜欢,因为它很,
《灰雀》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及有关要素一览表】
课
题
知
识
点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教学媒体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事
实
概
念
原
理观
察推
理识
记理
解应
用投
影幻
灯图
片录
音黑
板灰
雀
1、理解课文2~10自然段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个诚实的孩子。√√ √√√√√√ √√√ 1、讲读第2~13自然段,进一步理解内容。
2、了解列宁怎样喜爱灰雀,以及在他爱鸟的影响下,小男孩怎样自觉地改正错误,体会小男孩诚实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要当个知错、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 √√ √ √√
【教学结构流程图】
【教学说明】
一、情景引入
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他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他们。
多媒体:列宁在树下仰望两只灰雀,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已不见了。
师:一天,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第3~10自然段
多媒体:列宁在树下仰望两只灰雀,一个小男孩从树林中走过来。
1、学习要求:
师: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了。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什么了?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谁愿意把列宁说的话读给大家听听?
2、自读体会:
⑴ 师: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怎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
⑵ 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
3、师相机评价指导学生读的四句话,进一步体会列宁的心情。
4、比较体会:
多媒体:列宁说的第3句话。
师:老师也仔细体会了这句话,来,仔细听听老师读的哪句话更能表达出列宁失去鸟儿非常惋惜的心情。
师:我们一起来体会体会。
5、引导概括:
⑴ 列宁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感情。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板书:
灰 雀
爱
列宁 男孩
⑵ 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
⑶ 孩子为什么捉走灰雀?
⑷ 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
你更赞同谁的?请大家讨论讨论!。
⑸ 师巡视,并加以讨论,然后检查讨论情况。
⑹ 小结:老师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板书:
灰 雀
爱
列宁 男孩
6、那,列宁爱鸟的真请对孩子有什么启发呢?让我们来读读小男孩说的话。边读边体会小男孩这时的心情。
多媒体课文4、8、10自然段。
7、你体会出了小男孩这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吗?
小结: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明白了,小男孩开始想隐瞒事实的真相,没有说真话,后来又决心改正错误,一定要放那只灰雀回公园。
8、导读激情,深入体会:
师:为了能更进一步体会小男孩的心理变化,我们一起来读读他和列宁的对话。
多媒体:3~10自然段内容。
⑴ 师导读,生接读。
⑵ 是谁让孩子懂得了真爱?
板书:
9、分角色朗读、表演:
师:咱们来读好这段话,体会这种爱。
⑴ 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读列宁说的话,一组读男孩说的话,师读叙述语。
⑵ 去掉叙述语直接朗读对话。
⑶ 这一老一小的话多有意思,你们也和孩子一样懂得了真正的爱鸟吗?谁体会得好,想读这段对话?
⑷ 谁能比他们体会得更好,愿意扮演角色表演这段对话?
⑸ 表演得太好了,你们也学他们的样自由找伙伴表演表演吧。
三、学习第11~13自然段
多媒体:列宁在看灰雀,男孩提着鸟笼在树下。
1、你们看,男孩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真的把鸟送回了公园。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树下他们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
2、多媒体:课文第12自然段的内容。
3、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4、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
5、小结: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不愿意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是对孩子的爱。
板书: 灰 雀
爱
列宁 男孩
6、列宁爱孩子,幽默的话里含着多么深的爱。请大家齐读第12自然段。
7、列宁为什么而微笑?
8、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四、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体会,你想对这个故事说句什么话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列宁对小男孩哟一颗宽容的爱心,列宁和男孩对灰雀有一颗真诚的爱心。这体现了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真爱。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列宁和小男孩一样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种动物以及大自然奉献出一颗诚挚的爱心,世界将会变成更加美好的人间。最后请大家欣赏《爱的奉献》。
【附板书】
【教学设计意图】
1、教学目标的设计: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改正错误由喜欢写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因此,在育人目标上,从素质教育之需要出发,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出体现认识的、情感的、技能的语文教育目标。
2、教学过程的设计:
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过程中突出以“爱“的情感为主线索,如:灰雀到哪儿去了,为什么说在小男孩那儿,列宁是怎么帮助小男孩改正错误的,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等。用一条情感的线索贯穿始终,以爱的感染和体验,把语文知识的技能的、审美的、品德的育人因素融为一体,使学生在“爱”的熏陶感染中通过“内化”,接受素质教育。板书设计,从中年级的心理出发,采用简洁、凝练、美观的图文结合形式,这样不仅准确地揭示出本课育人的主旨,而且在辅佐教学,启迪思维,发展想象上起到了“激发”的作用。
3、教学媒体的设计:
教学媒体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是为教学服务的。在本节课中,将课文插图“动画”,并配上悦耳的鸟鸣,使学生在直观理解词语的同时,产生对灰雀的喜爱。文字课件中“特写镜头”的相机出示不仅暗示了学习的重点,而且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重点词句的理解上。这种发挥多媒体的综合功能,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灰雀》教学设计篇3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文的词语。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出示列宁照片,请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地介绍一下列宁的事。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
师:瞧!灰雀来为我们讲述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了,让我们热情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揭题。
1).读题,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
为了这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初读感悟
1、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注意“诚”、“蹦”等后鼻音。
3、指名分自然段读,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理清课文脉络。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只灰雀的呢?找出句子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读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用来度的方式体会列宁的感受。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你认为最难写的是哪几个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
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临帖、写“步、者”等字。讲评字写得又漂亮又端正的同学。
五、布置作业
布置学生摘抄本文中的好词好句,做“日积月累卡”。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感悟课文。
多媒体出示灰雀歌唱的声音,突然一只剩下两只了,还有一只哪去了呢?列宁心里会怎样呢?那时因为列宁喜欢灰雀呀!自己读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描写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形象快捷地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
预设
1、出示句子“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列宁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又会到哪儿去找呢?体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指导读。
2、引导出示列宁的三句问话:
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②“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细细地读一读这些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出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和关心,因为它们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指导朗读写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教师范读,用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去悟、去体会。这样以读代讲,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那灰雀到底哪儿去了?
请生讨论回答:你从那看出来小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又是他放回来的。这个问题值得讨论,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爱”的含义,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认识。]
1、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读出来的?找一找。体会
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理解“吞吞吐吐”的意思,说说他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那你能读好它吗?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为什么他不敢讲?他在害怕些什么?相机板书:占为己有
谁能读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的!”
①从这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②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出“一定会飞回来的!”。
板书:勇于改错的决心
男孩为什么要先捉走后又放回这只灰雀呢?他对灰雀喜爱吗?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采用导读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是列宁对灰雀的真爱打动了孩子,孩子在列宁“爱”的启发下,决心放回捉去的灰雀。本课难点迎刃而解。]
2、小结:是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所以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又决定怎么做?——
列宁是怎样对待小朋友的呢?
1、找到课文中写列宁对待小朋友的句子小声地读一读,再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体会:“小灰雀,你昨天到哪儿去了?”: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老师用假装糊涂的方式把学生的质疑引导到有深度、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上,激起学生主动解疑的欲望。并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启发,给学生留出的时空恰到好处。]
各自练读第3-9自然段,细细体味列宁说这话的意思。板书:宽容
揣摩“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列宁这些话的心情和含义。
把你的体会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听到:小男孩说:“他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列宁此时此刻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带着你的体验来读读句子。
所以列宁微笑着说,就是这份深深的爱意打动了孩子的心,让他勇于改正错误,也就是这句不愿伤害小男孩自尊心的问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
2、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读课文吧!分角色朗读课文。
上述多形式、分层次的读,使学生经历“自读感知—导读启思—悟读明理”的实践过程,逐步达到了“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教学目标。]
(四)还有哪儿不明白的地方吗?
二.体验、升华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如果现在你就是树枝上那只唱歌的灰雀,你会对说些什么呢?请在我们课文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爱的教育,至此水到渠成。没有采取说教,而是通过课文中人物形象的魅力感染学生,在老师一次次的激励下学生自己解决了疑难。]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四、扩展延伸
1、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也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说说你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
2、个别交流。
五、课后作业:
收集名人故事。
《灰雀》教学设计篇4三年级上册<灰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
教学难点:
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查找列宁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篇课文《蜜蜂引路》,还记得是和谁有关的故事?
2、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也是与他有关——《灰雀》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习过了,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分享。
2、学生汇报,相机了解列宁的生平。
3、和同桌一起读课文,互相检查生字词语是否过关。
4、汇报:有哪些生字、词的读音特别要注意?
5、开火车读词语。
6、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当评委。
7、正音后全班齐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1、默看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生汇报。
3、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有什么问题值得探讨?
4、师生共同梳理:
那只灰雀昨天到底到哪儿去了?
列宁为什么不再问那个男孩却问灰雀呢?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词语。
2、回忆这节课我们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
1、同学们,你觉得列宁喜欢灰雀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默看课文,边看边做旁注。
2、学生汇报: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3、除了列宁喜欢灰雀,还有谁喜欢灰雀?你怎么知道小男孩喜欢灰雀?
4、你从那里看出是小男孩捉走了灰雀?
5、学生汇报:
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6、列宁为什么不再问那个男孩却问灰雀呢?
7、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文明理
1、小男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其实,列宁小时侯也有类似的经历。
3、能说说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吗?
《灰雀》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媒体】
挂图、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质疑
1、出示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说一说自己对灰雀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发生了什么事?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指名接读课文,要读准确下列字词,并用“──”标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郊外、散步、昂望、胸脯、一定、肯定、惹人喜爱、或者、坚定、面包渣、白桦树、自言自语、欢蹦乱跳。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支理解词义。
4、检查自学情况:
⑴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白桦、胸脯、面包渣、惹人喜爱。
⑵字形难点:
散:左下“月”的第一笔是“/”。右边的反文要写小一些
惹:上中下结构。中间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一”。右边一撇不要丢掉。
⑶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可惜:值得惋惜。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
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演示:
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人喜爱。你看它们可爱吗?
3、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____的灰雀来理解。
4、朗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多媒体演示“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课文第二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小男孩的语言。
⑴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⑵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⑶“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2、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3、课中质疑,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⑴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⑵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①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②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⑶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⑷指导学生再读书上列宁的话,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⑴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⑵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⑶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⑷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
3、小组代表发言。
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1、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列宁、小男孩、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小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灰雀》教学设计篇6【教学思路】
本课为精读课文,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讲解字词,初读课文,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以列宁的故事引出本课。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列宁与小男孩的两次谈话,从中体会列宁对灰雀和对小男孩的喜爱,以及列宁的教育艺术和语言艺术。从小男孩知错就改的事实,提示学生要爱护鸟类,爱护大自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从列宁与小男孩的谈话中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
【教学媒体】
挂图、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出示列宁的照片或挂图,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列宁的故事,由以前的故事引入新课文。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支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⑴ 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白桦 胸脯 面包渣 惹人喜爱
⑵ 字形难点:
散:左下“月”的第一笔是“”。右边的反文要写小一些。
惹:上中下结构。中间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右边一撇不要丢掉。
⑶ 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可惜:值得惋惜。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
三、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板书
灰雀
字音:白桦 胸脯 面包渣 惹人喜爱
字义:郊外 可惜 诚实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第二课时
一、简单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课文讲解
1、出示幻灯片或挂图,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的情景。引入课文:
朗读第一自然段,结合多媒体,体会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提问:列宁喜爱这三只灰雀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朗读课文第二段。用多媒体演示灰雀不见了的情景:
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不见了,它究竟到哪儿去了呢?
3、朗读第三到第十自然段:
多媒体演示列宁和小男孩对话的情景。
学生默读课文,将列宁的话和小男孩的话分别划出来。
分析小男孩的话:
⑴ 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⑵ 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它还活着。”
⑶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提问:小男孩的话中有一个怎样的改变?小男孩心里是怎么想的?
分析列宁的话:
⑴ 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从小男孩的话中,已经听出来灰雀是被小男孩带走了,可他并没有指责小男孩,却顺着小男孩的话说下去,为什么?如果你是列宁,你会怎么说。
⑵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列宁真的只是言自语吗?列宁的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感情和声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男孩的转变和列宁的教育艺术。
4、朗读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由多媒体演示这一情景:
提问: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列宁为什微笑?
列宁为什么问灰雀说话而不问男孩?
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三、拓展学生思维
1、文章写了第1天和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宁、小男孩和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分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四、板书
不见了 回来了
灰雀
列 宁 小男孩
教育艺术 诚 实
《灰雀》教学设计篇7【教材简析】
列宁喜欢看树林里的美丽灰雀,有一天不见了,着急的找遍了。后来知道是小男孩抓走了,列宁耐心教育,男孩放回了灰雀,列宁也保护了小男孩的自尊心。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会写12个必写生字。
2、通过朗读课文,初步知道课文写的:灰雀的美丽,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灰雀从“有——不见——回来”的过程和男孩“心虚——知错——改错”心理变化。
3、感悟列宁耐心教育的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处事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几次语言的变化以及他怎样自觉改正错误的。感受列宁用爱心去感化小男孩的过程。
【教学过程】
1出示灰雀的相关图片,观察后引导正确朗读课题。
出示列宁的图片作简单见绍。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引导合作朗读生字和词语,同桌研究如何去识记。教师设计先让优秀学生领读,再自由巩固朗读。
教师小结:出示:白桦树、胸脯、婉转、面包渣。
带领学写:胸脯。【设计理念:练习写字是小学语文课堂非常重要的内容,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写好每一个汉字是很有必要的】。
4、利用胸脯作为线索的起点,展开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注意板书
a、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到含有这个词的句子。朗读分析得出:灰雀的美丽。
b、灰雀的美丽吸引的列宁,那他是怎样对待灰雀呢?
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进行有层次的朗读指导。
从这些你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一天,列宁所喜欢的一只有着深红色羽毛的灰雀不知道去哪里了?我们一起帮他找一找,好吗?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
教师引导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
“没、没看见”
列宁自言自语的说:“多好的灰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的!”男孩肯定的说。
温馨提示:教师在学生理解不是很到位的情况下,应该利用自己的姿体语言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以便可以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d、列宁爱灰雀怎么做,男孩怎么做,它是在谁的帮助下改正错误的?
【设计理念:新课程阅读教学课非常注重学生朗读的个人感悟,针对这点,教师设计了丰富的个性化句子朗读内容,让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列宁、小男孩彼此的内心变化,明白列宁的教育目的。】
四、小结教学内容
1、开火车形式朗读生字,每个生字组词朗读。
2、选择和老师一起分析过句子中的一句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并说说从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设计理念:加深学生对字、词的印象。激发学生说一说,悟一悟,落实目标,让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收获。】
3、教师小结:列宁喜爱灰雀,也欣赏小男孩。男孩喜欢灰雀,在列宁的耐心教育下知错就改,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五、延伸练习
1、课文中写红的有:粉红、深红,你还能写出那些红?
2在课文中摘抄四个自己喜欢的词语和两句自己觉得优美的句子。
板书设计
每天心虚
总要
经常知错
文本框:……找遍了
、改错
【整体感想: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翻滚的今天,教师必须革新观念,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一切教学事件。在设计中,我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学生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我时刻把握着语文教学的四大要素,课堂教学中包容了听、说、读、写训练,让语文课真正做到语文味十足,同时贯穿了一定篇幅的情感教育,让人文性也得到充分体现,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构建和谐的阅读课堂。设计中每个环节都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时刻准备着课堂中有精彩的生产。这一个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理念下诞生的健康“产物”!】
《灰雀》教学设计篇8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灰雀》教学设计篇9【教学目标】
1、读课文,了解灰雀失而复回的故事,学习小男孩用送回灰雀的实际行动改正错误的诚实品质,感受列宁对孩子、对鸟类的爱。
2、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教学重点】
理解“列宁为什么认为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教学难点】
小男孩第一天离开列宁后是怎样想的?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一边演示课件一边讲:同学们,你们看正向我们走来的这位老人就是列宁,他不但善良,和蔼可亲,而且他还非常喜爱小动物,今天我们就学习《灰雀》。
2、开门见山:
今天我们学《灰雀》,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教学意图:导入激趣。老师们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看看用哪种方法更好。
二、预习课文
1、出示学习方法:
⑴ 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边读边看哪些词不会。
⑵ 带着问题读,想一想公园里丢失的一只灰雀又回来了,这是怎么回事?
教学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2、学生按照学习方法自学课文:
⑴ 自己学。
⑵ 分小组学。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检查学习情况:
⑴ 同学们,你想找几个人来读这篇课文呀?为什么?
学生如果答出三个人分角色朗读就达到学生明白这篇课文的人物是列宁和小男孩。
教学意图: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⑵ 通过读课文,你有那些词不会可以提出来,同学之间相互解答。
自言自语 可惜 坚定 果然 诚实 欢蹦乱跳 仰望 微笑
如果有一些词答不出来,教师可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或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
⑶ 公园里丢失的一只灰雀又飞回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回答:
① 小男孩特别喜欢这只灰雀,所以把它抓走了,想自己养着。当他看到列宁是那么喜爱关心这只灰雀,为再也看不到它伤感时,小男孩被感动了,所以又悄悄地把灰雀拿回来了。
② 小男孩被列宁说的话深深打动了,他为自己想独自养灰雀的事感到不安,于是没跟列宁说出事情真相,但他已经觉得自己这样做太自私了,于是第二天他又把灰雀放回来了。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播放电脑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0自然段,把列宁和小男孩对话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你应该怎样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
2、要求:
两人为一组,读一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
⑴ 你是怎样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的?给大家读一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⑵ 找2个同学用不同语气来读,通过对比读、抓重点词,体会出列宁和小男孩此时此刻的心情。
老师们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3、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3~10自然段。大家边听边体会此时此刻列宁和小男孩是什么心情。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同时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4、那么,第一天小男孩离开列宁后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学生可能回答:
① 都怪我一时糊涂,把小灰雀抓回家来。
② 由于我的过错,让时刻惦记灰雀的人们担忧。
③ 我太喜欢灰雀了,真不想把它送回去,可是我已经答应人家了,男子汉说到做到。
学生可能说出很多种情况,至于小男孩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同样也不限定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教学意图: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感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那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11~13自然段。
提问:
⑴ 想一想列宁为什么认为那个小男孩是诚实的?
⑵ 同学们学完课文,你认为那个小男孩是诚实的孩子吗?为什么?
老师们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学生可能回答:
① 小男孩把灰雀送回来了,所以列宁认为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② 小男孩一开始没说真话不诚实,可是后来他被列宁说的话感动了,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所以列宁仍然认为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③ 小男孩一开始不诚实,后来他又把灰雀送回来了,我认为他还是个诚实的孩子。
④ 那个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因为他最终把灰雀送回来了。
教学意图: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解答问题。
6、回读课文:
方法:
⑴ 小组同学用你们小组喜欢的方式有语气朗读课文。
⑵ 把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第二部分:对话;第三部分:结果。你喜欢那部分,起立读。
教学意图: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回读全文,整合内容。
老师们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四、说话、写话训练
方法:
1、用上“列宁”“灰雀”“小男孩”这三个词说一句话。
学生可能会说出:
① 列宁爱灰雀。
② 列宁和小男孩都爱灰雀。
③ 列宁爱小男孩。
2、你想对列宁、灰雀、小男孩说出什么?写下来。
学生可能写出:
① 列宁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善良老人。
② 多可爱的灰雀呀!我喜欢你。
③ 我希望小男孩也像列宁那样做一个爱护鸟类,爱护小动物的人。
教学意图:发散思维,训练学生口头表达和写话能力。
老师们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五、布置作业
1、自己给自己留作业。
2、回家后有语气的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
老师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六、教师小结
《灰雀》教学设计篇10设计理念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重点难点
列宁发现灰雀消失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时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步骤设计
教学互动设计
设计意图
一,
看图导入,
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以图引趣.
随文识字.
二,
读通课文,
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ǎ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指导书写
a,难写字:注意"渣,者,惜"三个字中"日"的写法;"散,胸"中"月"字的写法;还有"者","步"字的长撇.
b,易错字:郊,步,胸,敢,低.
学习生字,是重点.
有重点的示范难写及易错的字.
三,
再读课文,
初步感知
默读.
a,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b,列宁为什么要寻找灰雀
c,找出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划出词语,如:"来回跳动","婉转","惹人喜爱","每次","都要","经常"等.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2,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通过动作的描写,体会列宁非常喜欢灰雀,为下文找灰雀作铺垫.
第二课时
一,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与第一课时衔接,激发学生兴趣
二,
精读课文,
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2-13自然段.
找一找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并读一读.
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
a,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你发现什么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并划出有关词语.
b,学生交流.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3,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从对话,行动中体会列宁对灰雀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情感.
从对话,行动中体会孩子决定要改正错误的内心活动.
三,
烘托高潮,
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齐读11-13自然段.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为什么说孩子是诚实的"等等.
4,小组讨论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孩子也是个有错就改的好孩子.
5,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通过人物对话体会列宁善解人意以及对孩子自尊心的保护.
四,
巩固字词,
拓展训练
1,抄写词语及自己喜爱的句子.
2,写几句对话,把事情讲清楚.
巩固字词,积累佳句.
《灰雀》教学设计篇11【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简介灰雀:
你们见过灰雀吗?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它招人喜欢,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招人喜爱。
二、精读课文
1、灰雀真是“招人喜爱”啊!课文中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吗?
默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你的依据,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准备和大家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⑴体会列宁爱灰雀:
①你从哪儿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的?先读句子,再说自己的体会。
②重点体会以下语句:
a、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
b、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体会列宁的急切心情。
c、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接着又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想象列宁说这些话时的心情?体会列宁对丢失的灰雀的担心和惋惜。读出语气。
追问:列宁为什么不直接问男孩是否捉走了灰雀,而是充满感情地说这样一句话呢?
⑵体会男孩爱灰雀:
重点从对话中体会: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看见,我没看见。”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①没看见──男孩爱灰雀,把灰雀捉回了家。想独占灰雀,谎称没看见。
②一定会飞回来的──听了列宁的话,男孩心里怎样想的?他为什么这样说?
3、分角色朗读对话。
4、讨论:
列宁和男孩都喜爱灰雀,但是爱的方式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爱?
5、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灰雀的对话,紧接着就写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填空:
男孩回到家,来到鸟笼边。只见那只___的灰雀,不再___地唱歌,显出很不安的样子。男孩想起刚才与列宁的谈话,___地说:“我真不该把它捉回来。明天我___把它送回树林里去。”
6、体会列宁爱男孩:
男孩真的把灰雀放回公园了吗?哪个词语证明了?结合上下文理解“果然”的用法。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这两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这两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⑴针对这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
预设: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列宁为什么没再问那个小男孩?
男孩明明撒谎了,为什么列宁还认为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⑵学生讨论解答。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喜爱。
⑶朗读:
爱的力量使灰雀重归大自然,男孩改正错误,这多么让人高兴!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总结
多么美丽的故事啊!而这一切都因一个字:爱!在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爱,人与人之间的爱,人与自然之间的爱……这是一个爱的世界!请你结合学习课文的感受,用“爱”写一句话:
___爱___,因为___。
四、作业
推荐阅读《诚实的孩子》等文章,抄写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板书设计】
灰雀仰望捉走
爱
可惜放回
列宁男孩
微笑
《灰雀》教学设计篇12【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简介灰雀:
你们见过灰雀吗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出示图片)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它招人喜欢,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招人喜爱.
二,精读课文
1,灰雀真是"招人喜爱"啊!课文中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吗
(允许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不急于下结论,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默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你的依据,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准备和大家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⑴体会列宁爱灰雀:
①你从哪儿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的先读句子,再说自己的体会.
②重点体会以下语句:
a,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
b,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体会列宁的急切心情.
c,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接着又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想象列宁说这些话时的心情体会列宁对丢失的灰雀的担心和惋惜.读出语气.
追问:列宁为什么不直接问男孩是否捉走了灰雀,而是充满感情地说这样一句话呢
(此问题如果解决有困难,可以留待理解最后三个自然段之后再回顾.)
⑵体会男孩爱灰雀:
重点从对话中体会: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看见,我没看见."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①没看见——男孩爱灰雀,把灰雀捉回了家.想独占灰雀,谎称没看见.
②一定会飞回来的——听了列宁的话,男孩心里怎样想的他为什么这样说
3,分角色朗读对话.
4,讨论:
列宁和男孩都喜爱灰雀,但是爱的方式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爱
5,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灰雀的对话,紧接着就写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填空(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男孩回到家,来到鸟笼边.只见那只___的灰雀,不再___地唱歌,显出很不安的样子.男孩想起刚才与列宁的谈话,___地说:"我真不该把它捉回来.明天我___把它送回树林里去."
6,体会列宁爱男孩:
男孩真的把灰雀放回公园了吗哪个词语证明了(果然)结合上下文理解"果然"的用法.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这两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这两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⑴针对这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
预设: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列宁为什么没再问那个小男孩(此处可回顾没有解决的问题.)
男孩明明撒谎了,为什么列宁还认为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⑵学生讨论解答.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喜爱.
⑶朗读:
爱的力量使灰雀重归大自然,男孩改正错误,这多么让人高兴!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总结
(机动环节,朗读全文.)
多么美丽的故事啊!而这一切都因一个字:爱!在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爱,人与人之间的爱,人与自然之间的爱……这是一个爱的世界!请你结合学习课文的感受,用"爱"写一句话:
___爱___,因为___.
四,作业
推荐阅读《诚实的孩子》等文章,抄写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板书设计】
灰雀
仰望捉走
爱
可惜放回
列宁男孩
微笑
《灰雀》教学设计篇13【教学目标】
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渗透爱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着重联系对话朗读。
【教学难点】
从列宁与小男孩交谈的内容中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及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2、在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请做上记号,一会儿问老师和同学。
3、学生交流初读后的感受,教师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二、自主阅读,感悟语言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和列宁的句子。从你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一些什么?
⑵ 汇报自学情况:
① 请同学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比较句子:灰雀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
② 指名读出描写列宁的句子,你从这些句子中,又发现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⑶ 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灰雀的可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过渡语:这么可爱的三只灰雀,会发生什么意外呢?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 听老师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听边想,列宁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他的心情怎样?
⑵ 读句子体会列宁的心情: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过渡语: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呢?
三、合作探究,走进心灵
1、学习课文的3~10自然段: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还要一边画。用“____”画出列宁说的话,再想想列宁当时是什么心情?
⑵ 和同学们在一起交流交流,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列宁的心情的,是怎样的心情?
⑶ 请一名同学朗读列宁说的话,读后请同学谈体会。相机引导同学理解“自言自语、可惜”等词。
⑷ 引导概括:列宁的对灰雀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什么感情。
过渡: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列宁喜欢的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吗?小男孩对灰雀的爱和列宁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
⑸ 假如你是那个小男孩,面对列宁的每一次所说的话,心里会怎么想?教师加提示语导读引导学生想象。
⑹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过渡:三只可爱的灰雀回来了吗?列宁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2、学习11~13自然段:
默读11~13自然段,思考:
⑴ 男孩送回了灰雀,为什么还低着头?
⑵ 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
⑶ 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
⑷ 同学们,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出书来,美美地读读全文。
四、教师小结,激发情感
五、课外拓展,走向生活
列宁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导师,在万忙之中不忘记去关心身边的一只小鸟,这不正是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表现吗?请同学们在课后自主成立爱鸟小分队,帮助鸟儿们能过上自由快乐的生活。
【板书设计】
灰雀
爱 放
找 捉
列宁 爱 男孩
《灰雀》教学设计篇14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灰雀》教学设计篇15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列宁的故事、事迹或照片。
2、教师制作投影片、生字卡片和人物头饰。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知道列宁的故事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指名说一说。老师概括介绍列宁的生平。
2、学习这样一位伟人的故事,那一定是受益非浅的。今天我就来学习《灰雀》,看看文中小男孩受到了哪些教育,你又能得到哪些收获呢。
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小组讨论理解词义。
3、采用多种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或认为自己哪个自然段读得好就读哪一段。学生读后集体评议,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
读中感悟
1、自读课文
2、指名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知情况
a.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你从这一段看出些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三只欢快的灰雀是如此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欢它们。这一段该怎么读?
b.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列宁找不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心情怎样?谁能读好这一段?
c.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后来到哪里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知道了什么?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导朗读对话。
a.同位分角色练读。
b.指名戴头饰分角色读。
c.全班按男女生分角色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3、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些什么想法?
4、小结: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教育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
复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郊外散步白桦树胸脯婉转面包渣
或者严寒自言自语欢蹦乱跳回荡
2、巩固生字词
a.卡片抽读、开火车轮流读。
b.给生字组词。教师将生字卡片出示在黑板上,学生会给哪个字组词就说出来。
指导书写
1、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2、说说你在临写的过程中有什么字你认为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的,说出来,教师示范书写,重点讲解。
3、将学生写的字打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同学评议。
积累运用
读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说说通过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抄写你认为写的好的词语或句子。
《灰雀》教学设计篇16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在上二年级的时候学过《诚实的孩子》一课,知道了男孩列宁是诚实的好孩子。这节课我们学习《灰雀》,看看这篇课文讲了关于列宁什么样的故事,相信这节课大家一定会有收获。[师播放影碟,生用心观看。]
师:[出示画有三只美丽的灰雀的挂图]通过观看影碟和挂图,灰雀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我看到有两只灰雀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特别好看!
生:通过刚才看碟片,我知道了灰雀像其它可爱的小鸟一样,可以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师:[出示小黑板]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小黑板上的练习要求:读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句子:灰雀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生自由放开声音读句子,并思索用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生:如果没有“欢蹦乱跳”这个词语,句子只能告诉我们灰雀站在枝头唱歌,但我们却不知道它们是怎样唱歌的。
生:如果没有“非常”一词,可以看出只是一般的喜爱。
师:同学们说的可真有道理。灰雀是那么的活泼可爱,以至于列宁“非常喜爱”[师板书],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划出列宁喜爱灰雀的词句并说明你的理解。
生:“它们在枝头……喜爱”是写列宁非常喜爱灰雀的句子。因为“欢蹦乱跳”一词写出了灰雀的可爱,“唱歌”一词是介绍灰雀鸣声清脆、好听,“非常惹人喜爱”表明人们都喜爱灰雀,所以,这句话告诉我们列宁非常喜爱灰雀。
生:“列宁每次……谷粒”表明列宁非常喜爱灰雀。“每次……都要……”表明列宁只要走到白桦树下,就会看这三只灰雀。如果他不喜爱灰雀,就不会专门看这三只灰雀。“仰望”是指抬头望[作动作],而列宁长时间仰望三只灰雀会使脖子发酸的,可以看出他喜爱灰雀;列宁经常给灰雀带吃的,也可以看出他非常喜爱灰雀,否则,他就不会经常给灰雀好吃的。
生:“在他周围……找到”一句中通过“找遍”一词可以看出列宁喜爱灰雀。因为列宁把公园的每一个细小的角落都看过了,他若不喜爱灰雀就不会那么细心地找了。
生:“这时……灰雀吗?”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爱灰雀。只要列宁碰到一个人就问那人是否见到那只灰雀,可见他想尽快找到那只灰雀。
生:“列宁说……它怕冷”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爱灰雀。通过这句话,我可以体会到列宁害怕灰雀出事。
生:“定然宁自言自语……回来了”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爱灰雀。若他不喜爱灰雀就不会对灰雀说话,还问它昨天去哪儿了。
师:同学们说的真有道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面带愁容]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去哪儿了?
生:[自信地说]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被小男孩逮住了。[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
师;既然大部分同学都认为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被小男孩逮住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找出有关词句并加以说明。[生找到词句后,四人小组加以讨论]
生:“男孩说……没看见”这句话中小男孩说了两次“没看见”,我觉得小男孩说话结结巴巴的。即然他没逮灰雀就可以直接说,为什么要结巴?我觉得他心虚。
生:“那个男孩……不敢讲”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男孩知道灰雀没有死,那么,他也肯定知道灰雀去哪儿了,而文中介绍他不敢讲,毫无疑问,灰雀肯定是被他逮着了。
生:“男孩看看列宁……活着”这句话里,“会飞回来的”用了两次,可以看出小男孩说话非常肯定。我想,当他看到灰雀失踪后列宁那么着急,他不忍心让列宁难过,就告诉他真话——它还活着,希望列宁不必再担心。
生:“它一定会飞回来的”一句是小男孩坚定地说着。小男孩决心把灰雀放回大自然中。他发现列宁非常喜爱灰雀,被列宁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况且,他看到那两只胸铺粉红的灰雀在树林里飞来飞去,好像在焦急地找它们的同伴,所以,小男孩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
生: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又在枝头唱歌了,小男孩应该高兴才对,而他却低着头。我想,是小男孩逮了灰雀,而他被列宁爱鸟的言行所感动,所以他把灰雀放了回来;但他仍为自己逮鸟的事而感到后悔,所以才会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师:你们可真是有心的好学生!老师也知道了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是被小男孩逮住的。[出示小黑板]说一说小男孩在说下面的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请上讲台加表情、动作把小男孩当时的表现再现出来。
生:小男孩心里想:我太喜欢灰雀了,所以才把灰雀逮回了家,我还是把他骗走吧,可老师教育我不应该说谎话,怎么办?[生表演时一边摆手一边摇头,并结结巴巴地说话,还直往后退]
生:小男孩心里想:列宁是那么着急地找那只灰雀,而那只灰雀却被我逮回家,我告诉他灰雀还活着,别让他太担心了。
生:小男孩心里想:看这两只灰雀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而在我家的那只灰雀却孤零零地呆在笼子里,太可怜了!我还是把它放回来吧。
生:小男孩心里想:灰雀呆在笼子里就会想同伴,同伴一定也非常想念它。我还是把它放回来,让它们团聚吧!
生:小男孩心里想:我从来没养过灰雀,假如灰雀跟着我吃不好、喝不好,很可能就会死去,那多可怜呀!我还是把它放回大自然中,让它自由地生活吧!
生:小男孩心里想:列宁是那么喜爱灰雀,他喜爱灰雀表现在希望灰雀自由自在地、幸福地生活,而我却把灰雀逮进笼子里,让我一个人观赏,我真是太自私了!我应该让它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使它健康地成长。我一定要把它放回来。[生表演时态度坚定]
师: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虽然小男孩逮了灰雀,但小男孩实际上也是“非常喜爱”[师板书]灰雀的。
师: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其他同学有疑问可以提出来。
生:为什么文中说列宁已经知道小男孩是诚实[师板书]的?
生:小男孩放回灰雀,并且在列宁面前低着头。他有错就改,是诚实的孩子。[同学们表示赞同]
师: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内容?
生;一开始列宁就知道是小男孩逮了灰雀,他为什么不直接向小男孩要灰雀?
生:列宁是用自己爱灰雀的言行慢慢地感化小男孩,使小男孩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师板书]。其实,列宁也是“非常喜爱”小男孩的。
师:[肯定地、赞扬地]同学们分析得可真透彻呀!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生谈收获,略]
评析
本节课教学设计巧妙,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印象深刻的内容及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学习的重点,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如课堂上教师一边听,一边偶尔画龙点晴地插说一两句评话,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进行交流。
2、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本节课教学拓展了学生的心理空间,发挥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智力潜能。
3、做到了两个根本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而教师则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注重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地进行点拨与指导。同时,教师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评价,以轻松的话语、期待的眼神、亲切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创造了师生合作、平等对话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4、指导学生读能体现学生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学生自由读、小组内合作读、个别学生示范读能让学生充分地“读”,将“读”落到实处,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物的心灵世界。整个教学朴实无华,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灰雀》教学设计篇17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在上二年级的时候学过《诚实的孩子》一课,知道了男孩列宁是诚实的好孩子。这节课我们学习《灰雀》,看看这篇课文讲了关于列宁什么样的故事,相信这节课大家一定会有收获。[师播放影碟,生用心观看。]
师:[出示画有三只美丽的灰雀的挂图]通过观看影碟和挂图,灰雀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我看到有两只灰雀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特别好看!
生:通过刚才看碟片,我知道了灰雀像其它可爱的小鸟一样,可以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师:[出示小黑板]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小黑板上的练习要求:读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句子:灰雀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生自由放开声音读句子,并思索用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生:如果没有“欢蹦乱跳”这个词语,句子只能告诉我们灰雀站在枝头唱歌,但我们却不知道它们是怎样唱歌的。
生:如果没有“非常”一词,可以看出只是一般的喜爱。
师:同学们说的可真有道理。灰雀是那么的活泼可爱,以至于列宁“非常喜爱”[师板书],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划出列宁喜爱灰雀的词句并说明你的理解。
生:“它们在枝头……喜爱”是写列宁非常喜爱灰雀的句子。因为“欢蹦乱跳”一词写出了灰雀的可爱,“唱歌”一词是介绍灰雀鸣声清脆、好听,“非常惹人喜爱”表明人们都喜爱灰雀,所以,这句话告诉我们列宁非常喜爱灰雀。
生:“列宁每次……谷粒”表明列宁非常喜爱灰雀。“每次……都要……”表明列宁只要走到白桦树下,就会看这三只灰雀。如果他不喜爱灰雀,就不会专门看这三只灰雀。“仰望”是指抬头望[作动作],而列宁长时间仰望三只灰雀会使脖子发酸的,可以看出他喜爱灰雀;列宁经常给灰雀带吃的,也可以看出他非常喜爱灰雀,否则,他就不会经常给灰雀好吃的。
生:“在他周围……找到”一句中通过“找遍”一词可以看出列宁喜爱灰雀。因为列宁把公园的每一个细小的角落都看过了,他若不喜爱灰雀就不会那么细心地找了。
生:“这时……灰雀吗?”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爱灰雀。只要列宁碰到一个人就问那人是否见到那只灰雀,可见他想尽快找到那只灰雀。
生:“列宁说……它怕冷”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爱灰雀。通过这句话,我可以体会到列宁害怕灰雀出事。
生:“定然宁自言自语……回来了”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爱灰雀。若他不喜爱灰雀就不会对灰雀说话,还问它昨天去哪儿了。
师:同学们说的真有道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面带愁容]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去哪儿了?
生:[自信地说]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被小男孩逮住了。[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
师;既然大部分同学都认为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被小男孩逮住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找出有关词句并加以说明。[生找到词句后,四人小组加以讨论]
生:“男孩说……没看见”这句话中小男孩说了两次“没看见”,我觉得小男孩说话结结巴巴的。即然他没逮灰雀就可以直接说,为什么要结巴?我觉得他心虚。
生:“那个男孩……不敢讲”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男孩知道灰雀没有死,那么,他也肯定知道灰雀去哪儿了,而文中介绍他不敢讲,毫无疑问,灰雀肯定是被他逮着了。
生:“男孩看看列宁……活着”这句话里,“会飞回来的”用了两次,可以看出小男孩说话非常肯定。我想,当他看到灰雀失踪后列宁那么着急,他不忍心让列宁难过,就告诉他真话——它还活着,希望列宁不必再担心。
生:“它一定会飞回来的”一句是小男孩坚定地说着。小男孩决心把灰雀放回大自然中。他发现列宁非常喜爱灰雀,被列宁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况且,他看到那两只胸铺粉红的灰雀在树林里飞来飞去,好像在焦急地找它们的同伴,所以,小男孩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
生: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又在枝头唱歌了,小男孩应该高兴才对,而他却低着头。我想,是小男孩逮了灰雀,而他被列宁爱鸟的言行所感动,所以他把灰雀放了回来;但他仍为自己逮鸟的事而感到后悔,所以才会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师:你们可真是有心的好学生!老师也知道了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是被小男孩逮住的。[出示小黑板]说一说小男孩在说下面的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请上讲台加表情、动作把小男孩当时的表现再现出来。
生:小男孩心里想:我太喜欢灰雀了,所以才把灰雀逮回了家,我还是把他骗走吧,可老师教育我不应该说谎话,怎么办?[生表演时一边摆手一边摇
头,并结结巴巴地说话,还直往后退]
生:小男孩心里想:列宁是那么着急地找那只灰雀,而那只灰雀却被我逮回家,我告诉他灰雀还活着,别让他太担心了。
生:小男孩心里想:看这两只灰雀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而在我家的那只灰雀却孤零零地呆在笼子里,太可怜了!我还是把它放回来吧。
生:小男孩心里想:灰雀呆在笼子里就会想同伴,同伴一定也非常想念它。我还是把它放回来,让它们团聚吧!
生:小男孩心里想:我从来没养过灰雀,假如灰雀跟着我吃不好、喝不好,很可能就会死去,那多可怜呀!我还是把它放回大自然中,让它自由地生活吧!
生:小男孩心里想:列宁是那么喜爱灰雀,他喜爱灰雀表现在希望灰雀自由自在地、幸福地生活,而我却把灰雀逮进笼子里,让我一个人观赏,我真是太自私了!我应该让它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使它健康地成长。我一定要把它放回来。[生表演时态度坚定]
师: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虽然小男孩逮了灰雀,但小男孩实际上也是“非常喜爱”[师板书]灰雀的。
师: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其他同学有疑问可以提出来。
生:为什么文中说列宁已经知道小男孩是诚实[师板书]的?
生:小男孩放回灰雀,并且在列宁面前低着头。他有错就改,是诚实的孩子。[同学们表示赞同]
师: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内容?
生;一开始列宁就知道是小男孩逮了灰雀,他为什么不直接向小男孩要灰雀?
生:列宁是用自己爱灰雀的言行慢慢地感化小男孩,使小男孩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师板书]。其实,列宁也是“非常喜爱”小男孩的。
师:[肯定地、赞扬地]同学们分析得可真透彻呀!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生谈收获,略]
评析
本节课教学设计巧妙,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印象深刻的内容及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学习的重点,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如课堂上教师一边听,一边偶尔画龙点晴地插说一两句评话,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进行交流。
2、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本节课教学拓展了学生的心理空间,发挥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智力潜能。
3、做到了两个根本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而教师则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注重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地进行点拨与指导。同时,教师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评价,以轻松的话语、期待的眼神、亲切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创造了师生合作、平等对话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4、指导学生读能体现学生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学生自由读、小组内合作读、个别学生示范读能让学生充分地“读”,将“读”落到实处,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物的心灵世界。整个教学朴实无华,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此文转载于
《灰雀》教学设计篇18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看图说话:
1、书空课题,注意笔顺:“灰雀”;
2、交流灰雀: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只灰雀的?
3、背诵:这幅生动的画面仿佛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么美的句子,我们再加加油,把它印在脑子里,怎么样?同学们都很棒,其实背诵也是一种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
4、看到这么可爱的小精灵,你有什么想法吗?
二、导读激情
列宁喜欢灰雀:
1、看得出大家非常喜欢灰雀,你知道还有谁也喜欢他吗?从哪看出来的?
准备内容:
第一自然段:借助比较句子理解重点词语“每次……都”“经常”的作用。
第二自然段:指导朗读“找遍了”体会列宁急切的心情。
第3-10自然段:
从对话中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关心、惋惜,达到体会助读的目的。
2、引导概括。
师: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喜爱!
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儿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
孩子为什么捉走灰雀?
师: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请大家讨论讨论!
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师板书:
男孩喜欢灰雀
1.导读激情,深入体会。
师: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
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注意体会列宁着急的心情。再来一次。
师: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我没看见。”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列宁爱鸟的情触动了孩子的心——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师: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列宁爱鸟的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会飞回来”
师: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
师:是谁让孩子懂得了真爱?
师: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决定怎么做?
2.分角色朗读。
(1)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读列宁说的话,一组读男孩说的话,师读叙述语。(2)去掉叙述语,直接朗读“对话”。
师:这一老一小的话多有意思,你们也和孩子一样懂得了真正的爱鸟吗?谁体会得好,想读好这段对话?学生起来邀请伙伴同读。
同桌对读,再分大组对读。
列宁爱孩子
1.师: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不过,树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注意看列宁的表情,列宁为什么微笑?为什么说孩子是诚实的?
列宁为什么问孩子,而问灰雀?
师:你多了解列宁的心啊!是啊,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列宁爱孩子,幽默的话里含着多么深的爱,读——
师: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放鸟归园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四、总结
学完课文,你想对这幅板书图说句什么话吗?学生自由交流感想。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设计完这一堂课,自认为结合了众家之精华,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而从课堂上下来才知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本节课有三个不足:
1、课堂常规不到位。
开学初,对课前准备、课堂坐姿、端书写字姿势都有明确规定,在前一周也有很大程度的改进。但有时上课也因为顾及课堂内容的完整而忽略了这些环节的整顿。
本节课,当面向其他教师呈现时,有同学临时找笔、搞小动作等,便有一种家丑外扬的感觉。所以,这是目前最迫切需要整顿的,也是本节课部分环节中,学生与老师思维脱节的原因所在。
2、多媒体运用结合程度轻。
在设计备课时,对多媒体要求不高。先是通过一幅与课文内容相符的图片在指导学生说话的同时,引入本课教学;然后,利用课件中三只灰雀少了一只的变化,让学生自主质疑;最后,让学生观察列宁与男孩对话的图片,分析人物的表情,体会人物的心理。
课堂上,同学们确实对图片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图片的呈现对本课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在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设计中,老师采用口述方式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出不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试想如果利用投影,分别将两句话呈现出来,对比感一定会更加强烈,也利于学生通过读来进一步体会;另外,在分角色朗读中,让去掉旁白的分角色练习,也可以在大屏幕上呈现,效果会比学生看自己的书体会更好。
3、情感共鸣不尽人意。
总觉得课上有时候老师很激动,而学生却无动于衷;老师的任务下达后,学生没有感觉。想必与课堂常规有直接关系。也与老师在布置任务的表达有关系,今后的教学中力求说明白而不罗嗦。
《灰雀》教学设计篇19一、谈话导入
1、在上课之前啊,为了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老师想和小朋友做猜谜的游戏,好不好。课件出示谜语:颜色有灰又有红,爱穿一身花衣裳,枝头跳舞又唱歌,吃虫吃粮功大过。
2、你们想不想看看灰雀的样子啊?那我们就来看看灰雀长什么样呢?谁能说一说灰雀的样子。
二、初步感知
1、小朋友们的说话能力很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灰雀》,请小朋友齐读课题,再读课题。
2、课文中也有一段对灰雀样子的描写,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找到描写灰雀的句子。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招人喜爱。
1)这段文字中出现了一个词“招人喜爱”,聪明的孩子你是从哪里看到这三只灰雀招人喜爱的?
2)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这段话。
评价:老师没有听出你的喜爱之情,谁能再来试试?
你比##同学喜爱这三只灰雀。
我看看谁最喜爱这三只灰雀。
三、精读课文
孩子们,老师告诉你啊,不光是你们喜欢这三只灰雀,就连故事中的列宁和小男孩也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下面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用“”划出表现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准备和大家交流讨论。
1、体会列宁爱灰雀
1)你从哪句话中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的?
2)重点体会以下语句:
①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你能把这四个词读好进而把这个句子读好吗?指名读课文。
还有哪个句子让你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②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a、你能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b、孩子们你们心爱的东西找不到了的时候都是怎么找的?会花很长时间找,那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大家看一看,列宁是怎么找的?可以看出列宁不愿相信灰雀不见了,生怕自己的找的不仔细而找不到灰雀可以看出他对灰雀的喜爱。那么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体会列宁的急切心情。
c、还有哪句话让你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③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a、你从列宁失去灰雀后的惋惜之情体会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b、你还从那句话体会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c、我们找出了太多列宁对灰雀喜爱的句子,那么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列宁是怎样爱灰雀的?
2、体会小男孩爱灰雀。
小男孩和列宁爱灰雀的方法可不一样,下面请小朋友们读课文3段到10段,看一下小男孩是怎样爱灰雀的?是呀,小男孩爱灰雀的方式是把它带回家据为己有,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列宁:“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没……我没看见。”
列宁:“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
列宁:“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男孩:“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会飞回来?”
男孩:“一定会飞回来!”
3、讨论:列宁和男孩都喜爱灰雀,但是爱的方式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爱?
4、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灰雀的对话,紧接着就写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填空:
男孩回到家,来到鸟笼边。只见那只的灰雀,不再地唱歌,显出很不安的样子。男孩想起刚才与列宁的谈话,地说:“我真不该把它捉回来。明天我把它送回树林里去。”
5、体会列宁爱小男孩
孩子们,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还需要得到你们的帮助呢!既然列宁在和男孩的对话中知道了灰雀的“失踪”和这个小男孩有关,那么当第二天见到灰雀时为什么又有这样的举动呢?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这两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这两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1)学生自由回答老师的疑惑:为何列宁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2)男孩明明撒谎了,为什么列宁还认为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3)讨论引出:列宁不光爱灰雀,还爱男孩。
4)朗读:爱的力量使灰雀重归大自然,男孩改正错误,这多么让人高兴!请同学们端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灰雀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