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阅兵实录

时间:2023-03-29 14:01:42 作者:教学文档 字数:73554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世界阅兵实录,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世界阅兵实录吧。

世界阅兵实录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篇1

一、视频导入

师:同学好!上了好几节课了,大家一定累了,下面啊!我先请大家全体起立来看段录像!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自豪、壮观......

师:正如歌曲中所说的,“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终于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迎来了伟大的历史时刻这就是──

二、分析课题

师:请你自己读读课题,再读读课文的第一段,联系课文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师:你们的读书习惯真不错,谁先来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生:新中国建国时的典礼。

师:说的真好!你知道了典的意思就是典礼。

师:谁在把时间、地点带到题目中说说!

生: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开国典礼。

师:恩!不错,那你能不能在典礼的前面用一个词来修饰一下,什么样的典礼?

生:隆重的典礼,

师:把话说完整了!

生: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盛大的开国典礼。

师:你说的很准确!像这样,联系课文把文章的题目补充完整的形式,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个好办法!

三、整体分析进行顺序

师:那好!那这么盛大的典礼,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画出描写典礼进行顺序的词语。

生:我找到第一句:早上六点钟、中央政府宣布会议开始、阅兵式开始、群众游行现在开始…

师:他说的包含了很多,谁能概括地说,提炼出简单的词语。

阅兵仪式群众游行)

师:对!这些都是,那谁能把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按先后排出来?

师:其他同学和他排的一样么?心里和他排的一样的请举手!

师:这样的几个部分就是开国大典的主体部分,那么之前

师:请你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这些重点词,串联起来!谁来试试!

生:大会——阅兵——游行

师:像这样,串联文章中提炼出来的重点词语的形式,也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四、分析重点词语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大会部分!课文中那几段是描写大会部分的呢?请你在读一读!找一找!

生:5——10段

师:也是这么想的同学请举手!

师:确实是从5段开始,到10段结束!

师:现在那,就请你仔细的读一读,有哪些场面深深的打动了你的心?哪些语句拨动了你的情弦!

生:我认为第7自然段,学生读这一段。

师:你不仅找得好,而且读得也不错,谁也想把你心中的激动读出来。

指名读。“这庄严的声音──欢跃起来。”

师:联系这段话中的哪些字词,你来体会一下。

生:“一齐”,三十万人一起欢呼起来,是壮观让我激动的场面。

师:人数多,很壮观震撼了你。

再指名读。师;不仅人多,这声音还传到了长城内外,而且传到了──

生:传到了大江南北。

师:传到了──

生: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生:我对一齐进行补充,还有整齐的意思,这么多人这么整齐,多难得。

师:你太了不起了,对这个一齐还有发现吗?

生:一齐说明三十万人像一个人一样,说明这三十万人的心是一样的。

师:此时此刻,这就叫万众一心。

生:欢跃比欢呼还好,欢跃是欢呼得叫起来了。

师:孩子们,此时此刻中国人民多么激动啊,在天安门广场,他们一起欢呼,一起欢跃,你仿佛听到了──仿佛看到了──

生:我仿佛看到了全中国的希望。

生:我还看到了全中国人的幸福,都很高兴。

师:高兴得怎么样?

生:高兴得欢跃起来了,联系我自己,知道那时中国很苦,现在终于成立了新中国,多么高兴呀。

师:谁能看的更远,在山村,在城市,在大江南北……

生:我看到中国发展起来了,成了世界强国。

师:此起,中国开始要发展。

生:中国这头雄师醒来了。

学生齐读这段话。

师:你们觉得你们的朗读把此时此刻人民的激动表现出来了吗?

生:我感觉表达出来了。

生:我感觉表达得不够,这时,全中国人民是很高兴,很激动的。

师:你来读。

学生读。

师:你读得好,把我们刚才体会的词都强调了出来,此时此刻人民群众为什么如此激动?让我们来回顾一段历史。

师:痛苦、屈辱、灾难……在圆明园的大火中燃烧,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刻骨铭心的过去,真可谓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旧中国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危难之际,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终于迎来了曙光。再来读主席的话,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学生齐读。

师:谁想读?

生读。

师:谁再来?

生读。

师: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一起读。

师:再把自己的激动表现出来吧。

师:联系这句话,你觉得人民群众为什么如此激动?

生:以前的旧社会资本家不把人当人看,瞧不起中国人。

师:不仅仅是瞧不起,是践踏在脚下。

师:回想从前,你还有话说吗?

生:以前的旧中国,都被帝国注意侵占,还挂着牌子“中国人和狗不能入内。”

师:孩子们,那个屈辱真不堪回首啊!

生:还签定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一些领土也割让出去了。今天中国站起来了,成了亚洲和世界强国了。

师:从这天开始,那些屈辱的日子过去了。回想新中国的过去,还有说的吗?

生:中国战胜日本,很不容易,感到很自豪。

生:还有反动派不让新中国成立,对毛主席进行压迫。

师;来的不容易啊,孩子们,这就是开国,这就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读。

学生读。

师:停,你觉得你的激情在喷发吗?

学生再读。

师:对,就带着这样的激情来感受庄严的开国大典。

师:再读下去。

生读“这庄严的这雄伟的声音……一起欢跃起来。”

五、理解“瞻仰升起的国旗”

师:还有哪一句话同样深深打动了你,哪些场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生:第八自然段打动我,生读第八自然段“接着升国旗……”

师:读得那么好,能不能说你的感受。

生:以前中国人受压迫,现在可以从此抬头做人。

师:再从这句话另外的词你有什么体会?

生:瞻仰,人们对国旗很敬仰,很敬佩。

师:瞻仰是什么意思?

生:怀着崇拜敬仰的心情来看。

师:表示看的词还有很多,谁说?

生:俯视。

生:仰望。

生:瞧。

生:眺望。

生:了望。

师:孩子们课文用了一个瞻仰,为什么?

生:一般用在对神才瞻仰,五星红旗是神圣的。

师:五星红旗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带着这种感情读。

学生读。

师:又出现了两个“一齐”,表现此时人民的心是一起在跳动。

再读一读,注意站字,有问题吗?

生:“升起来”说明和站是相对应的。

师:为什么说是升起来了?五星红旗代表了中国人民。还有问题吗?

生:五星红旗升气来了和我们站起来了,表明中国成立了,不用被踩在脚下。

师:难道中国人曾经是坐着吗?来,回顾曾经的屈辱,把你心中的话写出来。

课件出示: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____,表明____!

学生书写。配乐“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教师巡视。

师:好,孩子们,写完的可以说了,没有写完的直接说出来。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又站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是十分强大的。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以前不敢抬头的中国人可以站起来了。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我们从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了。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我们中国人不再受帝国主义压迫了,可以抬头挺胸做人了。

师:这就叫扬眉吐气了。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中国即将成为一个世界强国了。

生:中国不会受日本人的欺辱了,不会过那些苦日子了。

生:那些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师:孩子们这就是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带着这样的激情再读“毛主席亲自按动从此站起来了。”

五、总结激情

师:孩子们,我们的激情在迸发,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打动我们心的句子,打动我们的场面,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日子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用强有力的语调宣布:观众鼓掌。

这节课学到这里,下课。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篇2

一、顺学而导,巧示课题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个特殊的日子。

板书:

1949年10月1日。

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特殊在哪呢?

生:它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

师:老师在黑板上再写个特殊的地点。

板书:

北京。

生:这是我们的首都。

师:最后老师要写的是“开国大典”。请大家注意“典”字。

指名生读课题。

师:同学们,试着来说一句话,这句话中要有这3个内容。

师指板书:

1949年10月1日 北京 开国大典

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师:再说一句话,在刚才的基础上,在“开国大典”前加上一个词。

生1:1949年10月1日,盛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生2:1949年10月1日,隆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生3:1949年10月1日,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师:带着一份隆重,一份庄严,再读课题,谁来?

指名──齐读

二、感知整体,梳理学路

师:开国大典场面大,参加的人员多,要写好不容易。现在请同学们翻到26课,快速默读课文。

思考:开国大典写了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生默读课文,指名交流,师梳理板书。

师板书:

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三、读中感受,提升能力

师:轻声读读3个场面之前的内容,大典之前哪些内容必须要写?

生自由读课文,指名交流。

生1:地点和出席的人员应该要写。

生2:还有会场的布置。

师:通过读,了解了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

师:谁能读出人们参加开国大典时的心情。

指名生读。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描写工人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农民的句子。──男女生交换。

师:是啊!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啊!读好它。

齐读:到了正午,人们……

师: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会场。

师生合作读的同时,师简笔画会场的示意图。

师:看着图片,读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

师指名1人到黑板前看着示意图介绍开国大典会场的布置。

师:人们有的焦急期盼,有的激动万分,下午3时,典礼终于开始了。典礼是从第几节到第几节。

生:5~10节。

师:高声朗读这部分内容,肯定会有一节映入你的眼帘,抓住这一小节,加上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老师叫停才停。

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

指名交流。

生1:交流第6小节。

师:你为什么选这一节?

生1:因为毛泽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是最令人激动的!

师评:“宣布成立”是让你最有感受的。谁再来读这一节!

指名读2~3人。

师:接着毛泽东宣布──……成立了!

师:让我们亲眼来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男女生读。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在场的30万人和全中国人民的心欢呼起来!谁来读第7节

师生合作读第7节,同时画中国版图,帮助学生了解“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白山黑水之间”等词。

女生读第1句,男生读第2句师读毛主席的宣告,男女生背第7节。

师:激动吗?有话要说吗?

生:毛主席万岁!

师:一起来!

观看“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录像。

师:这两部分的内容放到下节课去学。

四、巧设语境,总结升华

师:如果你是一位新闻记者来报导开国大典的过程,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稿,哪些内容不能不写?

生1:时间地点。

生2:参加人员的心情,都是非常激动的。

生3:会场的布置。

师点拨:要抓住重点,简洁些。

师:时间关系,我们在课堂上来不及写,就来交流交流你的新闻稿题目吧!

生1:新中国成立了!

生2: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生3:啊,中国!

生4: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生5:激动人心的一天!

师:此时,老师也是心潮澎湃,我也用一个题目来表达:开天辟地的一天啊!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篇3

地点:武汉市田汉大剧院

执教:平湖市叔同实验小学张滔元

版本:人教课标五年级《开国大典》

一、课前谈话

师:课前我们前聊一会儿天吧。同学们来过这个大剧院吗?

生:来过。

师:能具体说说什么时候来这里干什么吗?

师:说话就得像他一样清清楚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师:全国有五家大剧院,为什么以田汉命名,你知道吗?

生:田汉。

师:是我国国歌的词作者。国歌的歌名叫——

生:义勇军进行典。

师:想不想听一听这国歌?

生:想。

二、理解课题

上课铃响,出示媒体,师示意全体学生起立。

师:从这振奋人心的歌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从歌声感受到壮观。

师:正如歌曲中所说的,“我们万众一心,冒着……”终于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迎来了伟大的历史时刻这就是——

生:开国大典

师:自己读一读课题,再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联系课文的语句说说课题的意思。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孩子们,你们的读书习惯真好。谁知道了题目的意思?

生:课题的意思是建立新国家的隆重的典礼。

师:你明白了典的意思是典礼。

师:谁再把时间地点带进来说一说。

生:1949年十月一日举行了巨大的开国典礼。

师:把巨大换成另外一个词。

生:隆重。

师:还可以换一个。

生:盛大。

师:谁加上地点来说。

生:1949年十月一日,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巨大的开国典礼。

三、梳理课文

师:多么盛大的典礼。这么盛大的典礼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默读,边读边思考,注意描写大典进行顺序的词句。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师:读着读着,你发现没有,作者写了哪几句?好些同学都想说。

生:我找到第一句:早上六点钟、中央政府宣布会议开始、阅兵式开始、群众游行现在开始……

师:他说的包含了很多,谁能概括地说。

生:宣读开始

生:典礼开始

生:升旗仪式

生:游行

生:阅兵仪式

师:还有呢,谁补充。

生:奏国歌,升国旗

师:还有呢?

师:还有补充吗?

生:毛主席与大家见面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八自然段是?

生:鸣放礼炮

第九自然段呢?

生:毛主席宣读公告

师:谁能把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按先后排出来?

请学生上台来排。

其他同学心里和他排的是不是一样。心里和他排的一样的同学举手。

师:这样六个部分是组成开国大典的主体部分,我们说是大会。大会之前还写了什么?

生:写了“参加的人员”。

生:写了怎样入场。

生:还写了广场的排列。

师:就是会场的布置,你们真聪明。

师:用上表示先后的词说一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生:大会——阅兵式——游行

师;这就是开国大典的过程,也是课文的内容。

四、重点品读

理解“庄严的宣告”句子

师:这节课重点学习大会部分,是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的,再读读

指名说

生:5——10自然段

师:也是这么想的举手。

师:确实是从第5自然段开始,到10自然段结束。

师:请大家细细地认真地读,想一想哪些场面深深地感动了你,哪些语句打动了你的心,快速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书。

师:读着读着,你是否发现了我们这里的错误?谁发现了?你来说。

生:宣布成立不在典礼开始的后面,在奏国歌的后面,宣布成立在第三位。

师:这是一个错误,认真读课文可以发现问题。

师:哪个部分深深打动了你,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

生:我认为第7自然段,学生读这一段。

师:你不仅找得好,而且读得也不错,谁也想把你心中的激动读出来。

指名读。“这庄严的声音——欢跃起来。”

师:联系这段话中的哪些字词,你来体会一下。

生:“一齐”,三十万人一起欢呼起来,是壮观让我激动的场面。

师:人数多,很壮观震撼了你。

再指名读。

师;不仅人多,这声音还传到了长城内外,而且传到了——

生:传到了大江南北。

师:传到了——

生: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生:我对一齐进行补充,还有整齐的意思,这么多人这么整齐,多难得。

师:你太了不起了,对这个一齐还有发现吗?

生:一齐说明三十万人像一个人一样,说明这三十万人的心是一样的。

师:此时此刻,这就叫万众一心。

生:欢跃比欢呼还好,欢跃是欢呼得叫起来了。

师:孩子们,此时此刻中国人民多么激动啊,在天安门广场,他们一起欢呼,一起欢跃,你仿佛听到了——仿佛看到了——

生:我仿佛看到了全中国的希望。

生:我还看到了全中国人的幸福,都很高兴。

师;高兴得怎么样?

生:高兴得欢跃起来了,联系我自己,知道那时中国很苦,现在终于成立了新中国,多么高兴呀。

师:谁能看的更远,在山村,在城市,在大江南北……

生:我看到中国发展起来了,成了世界强国。

师:此起,中国开始要发展。

生:中国这头雄师醒来了。

学生齐读这段话

师:你们觉得你们的朗读把此时此刻人民的激动表现出来了吗?

生:我感觉表达出来了。

生:我感觉表达得不够,这时,全中国人民是很高兴,很激动的。

师:你来读、

学生读

师:你读得好,把我们刚才体会的词都强调了出来,此时此刻人民群众为什么如此激动?让我们来回顾一段历史。

师:痛苦、屈辱、灾难……在圆明园的大火中燃烧,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刻骨铭心的过去,真可谓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旧中国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危难之际,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终于迎来了曙光。再来读主席的话,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学生齐读。

师:谁想读

生读

师:谁再来?

生读。

师: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一起读。

师:再把自己的激动表现出来吧。

师:联系这句话,你觉得人民群众为什么如此激动?

生:以前的旧社会资本家不把人当人看,瞧不起中国人。

师:不仅仅是瞧不起,是践踏在脚下。

师:回想从前,你还有话说吗?

生:以前的旧中国,都被帝国注意侵占,还挂着牌子“中国人和狗不能入内。”

师:孩子们,那个屈辱真不堪回首啊!

生:还签定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一些领土也割让出去了。今天中国站起来了,成了亚洲和世界强国了。

师:从这天开始,那些屈辱的日子过去了。回想新中国的过去,还有说的吗?

生:中国战胜日本,很不容易,感到很自豪。

生:还有反动派不让新中国成立,对毛主席进行压迫。

师;来的不容易啊,孩子们,这就是开国,这就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读。

学生读

师:停,你觉得你的激情在喷发吗?

学生再读。

师:对,就带着这样的激情来感受庄严的开国大典。

师:再读下去

生读“这庄严的这雄伟的声音……一起欢跃起来。”

理解“瞻仰升起的国旗”

师:还有哪一句话同样深深打动了你,哪些场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生:第八自然段打动我,生读第八自然段“接着升国旗……”

师:读得那么好,能不能说你的感受。

生:以前中国人受压迫,现在可以从此抬头做人。

师:再从这句话另外的词你有什么体会?

生:瞻仰,人们对国旗很敬仰,很敬佩。

师:瞻仰是什么意思?

生:怀着崇拜敬仰的心情来看。

师:表示看的词还有很多,谁说?

生:俯视

生:仰望

生:瞧

生:眺望

生:了望

师:孩子们课文用了一个瞻仰,为什么?

生:一般用在对神才瞻仰,五星红旗是神圣的。

师:五星红旗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带着这种感情读。

学生读。

师:又出现了两个“一齐”,表现此时人民的心是一起在跳动。

再读一读,注意站字,有问题吗?

生:“升起来”说明和站是相对应的。

师:为什么说是升起来了?五星红旗代表了中国人民。还有问题吗?

生:五星红旗升气来了和我们站起来了,表明中国成立了,不用被踩在脚下。

师:难道中国人曾经是坐着吗?来,回顾曾经的屈辱,把你心中的话写出来。

课件出示: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表明——!

学生书写。配乐“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教师巡视。

师:好,孩子们,写完的可以说了,没有写完的直接说出来。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又站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是十分强大的。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以前不敢抬头的中国人可以站起来了。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我们从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了。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我们中国人不再受帝国主义压迫了,可以抬头挺胸做人了。

师:这就叫扬眉吐气了。

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中国即将成为一个世界强国了。

生:中国不会受日本人的欺辱了,不会过那些苦日子了。

生:那些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师:孩子们这就是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带着这样的激情再读“毛主席亲自按动从此站起来了。“

五、总结激情

师:孩子们,我们的激情在迸发,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打动我们心的句子,打动我们的场面,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日子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用强有力的语调宣布:观众鼓掌。

这节课学到这里,下课。

附课文: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市民、各学校师生、各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人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参加。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成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而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坚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上。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办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将军任部兵总指挥。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阵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车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等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步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篇4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的宣告。“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指传遍了全中国。毛泽东的宣告,意味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了,因此他们无比激动,他们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沉浸在无比的欢欣鼓舞之中;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人民政府的拥护和热爱。

2、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句话讲的是在两个半钟头的检阅过程中,广场上人们欢喜和激动的情景。他们知道,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人民的苦难史结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新中国的主人,因此无比兴奋和喜悦。他们用欢呼和鼓掌来表达自己的激动心情,但几乎喊哑了嗓子、拍麻了手掌,仍然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的欢喜和激动。这表明,人们热烈情绪的高涨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3、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两股红流”,指分头向东西两个方向行进的、“擎着灯”“舞着火把”的游行队伍,“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光是说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更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成为一座和人民群众一样有了光明前途的城市。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篇5

之二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乐声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指导朗读

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播放课件

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

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

三、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课文梗概。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篇6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在学校的广场上举行升旗仪式,此时,我们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你们知道时谁在什么地方升起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吗?

2、对呀!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了。

3、解题:

板书课题,齐读。

典?大典?分别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完成练习,课件出示:

时间: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

参加成员:_______________

参加人数:_______________

大典内容:_______________ 

2、交流:

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北京。

参加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工人、农民、商人、市民、各校师生、各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外国来宾。

参加人数:30万人。

大典内容:会场、大典、阅兵、游行。

过渡:

就让我们来到会场,看看会场的布置吧!

三、学习第一段

1、读读第二、三自然段,当解说员,介绍一下会场:

生自由准备→看课件准备→指名学生说→齐读。

2、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生自由准备→交流分析→小节板书。

形成如下板书:

成员多、来得早、人数多、热情高、秩序好。

四、总结延伸

天an门广场上人如此之多,气氛如此热烈,我们一起期待大典的到来吧!

【板书设计】

26、开国大典

会场  

大典

阅兵

游行

成员多、来得早、人数多、热情高、秩序好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篇7

之五

佚名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一、了解注释的作用,培养学生借助注释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默读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热爱新中国,进一步体会准确的词语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尤其要注意典礼过程和群众场面的描写。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运用注释,使学生体会到凭借注释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以此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由于本文是默读单元第一篇,所以要指导学生静下心来,根据要求专心致志地默读。

教学过程:

一、明确教学目标

1.齐读单元教学要求,教师简要讲析。

第二单元是默读单元。课文大多有注释,注释分题解、生字难词注音、释义和专有名词解释三种。读注释可以帮助读懂文章。本单元要求我们培养借助注释默读的习惯。

对照注释,读准字音,领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掌握注释中的有关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学习与继承革命传统。

2.明确默读要求,齐读课后训练题二。

默读要求:不动唇、不指读。

二、默读

1.不出声,不指读,默读全文,划出生字新词。

2.对照注释,再默读课文,凭借注释在生字上注音,并理解注释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

补充:

检阅:高级首长亲临军队或群众队伍的面前,举行检验仪式。

肃静:严肃寂静。

秘书:掌握文书并协助机关或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

隆重:盛大庄重。

三、讲析

1.什么叫“开国大典”?本文课题是什么意思?

学习注①题解,明确本文记叙的是新中国诞生的情况。了解词语“开国”、“大典”的含义。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大典:隆重的规模巨大的仪式。

2.本文题为《开国大典》,为什么不从“下午3点正”典礼开始写起?而要写典礼前与典礼后?

引导学生将全文划分成“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三部分。

典礼前:一写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者;二写会场的布置;三写群众入场。

典礼时:一写典礼;二写阅兵式。

典礼后:一写天安门广场群众游行情景;二写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对照注①中对“大典”的解释:隆重和规模巨大的仪式。请学生找出典礼前反映庆典这方面特点的句子,进行交流,加深体会。

“人们手里擎着红旗------地点排列。”

“到了正午------像海上的波浪。”

“他们擎着灯------同志们万岁。”

“------”

总结:这部分描写群众场面较多,目的是为了表现庆典的热烈气氛,表达人民对党和新中国的热爱。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注意笔顺和间架结构:

容纳诞生肃静检阅率领瞻仰飘拂

迎风招展排山倒海五颜六色陆续协商

擎着秘书电钮聂容臻徐徐隆重

规模巨大盛况

2.圈划重点词语,体会正确的词语对表达课文意思的重要作用。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培养默读的习惯。

2.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进一步体会准确的词语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

3.培养热爱新中国,珍惜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培养默读习惯。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准确的词语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默读要求。

不动唇、不指读。

二、继续讲析课文

1.“开国大典”主要议程有几项?文章是如何净大典的议程与群众场面结合起来写的?

让学生排出大典议程。

让学生理解群众场面的描写与典礼议程结合起来写的好处。

重点分析几个注释。

白山、黑水、大河——地点注释,以此表明庄严的宣告传遍全中国。体会有关的四句排比句。

徐徐、瞻仰——词义注释,以此表明大典的隆重和人民的恭敬之情。

54门大炮、28响——特殊含义注释,以表明庄严隆重的气氛和非同寻常的庆典。

2.借助注释,加深理解课文。

注释①中写到开国大典是隆重的,规模巨大的,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意思的?

下午三点正,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排山倒海”能否改成“嘹亮”?

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奋斗”能否改为“出生”?

30万人脱帽肃立,抬起头,瞻仰着五星红旗。“肃立”能否改为“站立”,“瞻仰”能否改为“望着”?

分小组讨论,讨论完后,齐读以上三句,加深体会。

3.为什么课文写了典礼顺序后又写群众情绪?

组织学生朗读典礼议程部分及写群众情绪的部分。得出结论:写群众情绪是为了突出庆典的庄严、隆重、规模巨大的盛况。

4.课堂练习:让学生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学生合上书后画出天安门广场的简明的平面图。在检查学生所画的平面图时,可以发现画错往往是因为读得不仔细,理解不正确而造成的,评讲订正时要紧密地结合阅读。

四、总结

1.课文内容的总结:本文生动描写了新中国诞生时开国大典庄严、隆重和热烈的情景,表现了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意义,反映了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从单元教学要求角度去总结:

注释的分类:解题、生字注音释义、专用名称术语解、人名地名解、组织机构解等。

运用注释阅读的好处:容易理解文章内容。

五、完成课后练习题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篇8

一、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介绍时代背景

(放一段《开国大典》*片断然后介绍。)中国共产党自1920xx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

要求:

1.自己读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1.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场面?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

(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根据会场、典礼、阅兵、*四个动人场面写的。)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

理解重点句

“总数达三十万人。”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向海上的波浪。”

(理解: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到会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布置作业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篇9

一、说说教材

《开国大典》是第九册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根据课标对五年级的要求,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其中,《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作者以“会场布置→大会盛况→阅兵仪式→群众游行”为写作思路,以大会盛况为写作重点,通过几个场面描写,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对领袖毛泽东的无比热爱之情。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第七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4.学习场面描写,学写场面描写。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抓住首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

“学习场面描写,学写场面描写”是新知识,是单元语言训练目标、训练重点之一、精当的场面描写表达思想感情又是本课的重要写作特色,因此“学习场面描写,学写场面描写”自然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说说教法

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同学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由于本文作者用场面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应让学生抓住场面中的重点词语品读感悟,读中悟情,读中悟写,读中表情,读写结合。同时借助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创设情境等方法完成本课教学。

三、说说学法

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有所了解,已具备了一定的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本课可以引导学生应用“读──找──换──想──读──写”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即“初读了解场面描写的点和面──细读找重点词句──换词体会感情──想象场面──表情诵读升华感情,回读体会写法特点──读写迁移,学写场面”。

四、说说教学过程

我反复、仔细研究教材,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确定了着样的教学流程:

1.以“跳绳”为话题口头作文,形象解读场面描写。

2.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写了那几个场面。

3.重点研究课文重点部分几个小场面的情感、写法特点。

4.循法自学课文其它部分的情感、写法特点。

5.总结归纳全文场面描写特点

6.读写迁移,以“跳绳”为话题学写场面。

口头作文“跳绳”,形象解读场面描写

1.师:你们跳过绳吗?请同学们以“跳绳”为话题进行口头作文,可以先说同学们跳绳

的整个场面,再说单个怎样跳;也可以先说单个怎样跳,再说同学们跳绳的整个场面。

2.生练说跳绳;师抽生口头作文。

3.师:同学们刚才说的跳绳是场面描写,单个“跳绳”的描写是场面描写的“点”,同学们跳绳的整个场面是场面描写的“面”,场面描写的特点是“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个盛大的场面,生齐读课题《开国大典》。

设计意图:把抽象的场面描写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在口头作文的实践中明白什么是场面描写,场面描写的特点是什么。

初读课文,检查字词,了解课文写了那几个场面

1.认读生字、组词,书写难字:典、副、协、奏、诞、钮、瞻、拂、嗓。

2.说说题目《开国大典》中的“开”是什么意思,并用时、地、人、事四要素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作者围绕这件事,主要写了那些场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把“宣布成立、会场布置、大会盛况、宣读公告、群众游行、升国旗、阅兵仪式”填在下面的恰当位置。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在学生参与板书的操作中迅速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重点。

三)重点研究课文重点部分几个小场面的情感、写法特点

1.研读场面“宣布成立”

体会四个“一齐”的思想感情。

①师:本文重点写了“大会盛况”中的“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这几个小场面。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这几个小场面。我们先看看“宣布成立”。在“宣布成立”场面中点是什么?面是什么?

②师:在首都人民欢呼雀跃的场面中,你认为那些词、句表达了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心情?

生找到“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最能表达首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心情。

③师:你能联系这段话中的重点词谈一下体会吗?

④师:“一齐”能换成“一起”吗?请同学们换词对比着读书体会,看看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⑤师:课文中还有那些地方用了“一齐”,体现了首都人民的什么感情?

抓住“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启发想象,体会思想感情。

师引导学生抓住“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体会意思;启发学生想象“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都传到全国那些地方?人们有那些举动?从而体会全国人民都有一颗热爱新中国、热爱毛主席的心。

指导感情朗读。师、生:生练读、试读--师激情范读,生评价—再练读—赏读

2.研读“升国旗”

升国旗这个场面中点是什么?面是什么?

在升国旗,这个场面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最传神,最能表达首都人民此时的感情?当学生说到“一齐、站、瞻仰、升”等词时,师引导学生讨论,确定“站”用得传神。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课前收集的新中国诞生前后的资料体会“站”的含义。

师介绍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资料,学生写话。

设计意图:这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引导学生先抓住“站”联系上下文谈感悟,接着介绍历史背景,再以“如果此时你在开国大典现场,你想对毛主席、对全国人民说什么?”为话题设身处地写感受。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从内心感悟中国人民对毛主席、对新中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3.运用学法,自读“宣读公告”。指导学生运用学法,抓住场面中的面“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体会首都人民无比热爱毛主席的思想感情。

4.回读大会盛况中“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三个场面,体会写作特点。

师总结,布置下节课学习任务:这节课我们用“初读了解场面描写的点和面──细读找重点词句──换词体会感情──想象场面──诵读升华感情,回读体会写法特点”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及场面描写的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个学法体会“会场布置、阅兵仪式、群众游行”几个大场面的思想情感、写法特点。并学写场面《跳绳比赛》。

五、说说理论根据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所应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凡是学习语言文字不着眼于语言形式,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20世纪80年代有人提出对语文课的解读应该“走一个来回”。即首先透过语言文字,读懂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然后以此为出发点,再回过头来研究文本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内容的。本堂课首先从语言形式入手,形象解读场面描写;接着在初读了解思路的基础上,通过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几个小场面的学习经历了“读出意,读出义,读出形,读出情”到“比用语,比章法,品出味,悟出效”双向阅读心理过程。在理解文本中融语言训练,人文情感熏陶及感悟写法于一体;最后回到语言形式,学写场面,很好地体现了“鱼和熊掌兼得”读写结合的特点。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篇10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堂课中,我结合预设的学习目标,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如: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课后,我意识到:这堂课中,朗读指导没有体现层次性。在学习课文的重点段(第七自然段时),必须要充分地学生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与评价,才能体会首都人民的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离不开教师的指朗读指导。同时我还发现朗读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一篇文章只要朗读得有感情,学生自然而然就能体会到思想感情,教师要指导学生的朗读,少不了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极有帮助,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共鸣。因此,教师的范读十分的重要。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篇11

指导教师:云霄县教师进修学校林美蓉,云霄县云陵第二小学吴朝霞张立人

教者简介:

方进江,男,1993年8月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云霄县云陵中心小学学科带头人,云陵二小语文课题组组长。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第九册第26课《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课标版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本课重在表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而要体会到这一点,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那些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的铁路工人,那些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赶”来的郊区农民,显然就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就是会场上“挺立”的电动旗杆,似乎也是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屹立在世界东方的象征。

从记叙大会开始,这种激动、兴奋、自豪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强烈。

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显然表达了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课文用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壮的声音……”这样两个长句子,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当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五星红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激动、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

如果说,叙述典礼的部分主要表达的是热爱新中国,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兴奋的心情的话,那么,记叙阅兵式的部分,除表达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外,更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而感到自豪的感情。

学情分析:

《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篇幅较长,3000多字,学生默读一遍最快也要3分钟,朗读一遍至少要6分钟。要在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说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认为可以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课堂中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各方面了解祖国成立的相关资料,了解旧中国屈辱的历史,再一次体会当时举国上下,人们当家做主的那种自豪的感情。

开国大典距今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对小学生来说,从语言文字去感知当时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与对党、新中国、毛主席、解放军的热爱之情,是有相当的难度。为此,需要搜集中国人民遭受压迫、奴役、侵略的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并在课前交流,增加感性认识;教学时可利用声像资料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情、激发感情,再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反复研读,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红旗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理解“瞻仰、欢呼、排山倒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欢跃”等词。

2、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典礼主体部分,重点解读第七自然段。

3、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悟典礼主体部分中描写群众反应的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

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红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解读课题

1、谈话,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解读课题。

3、小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解读了题目,我们就能把握住文章的大概。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说说课文都写了哪几个场面?是怎么知道的?

2、引导学生读出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正音。

3、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这些句子的感受。

三、抓住“一齐”,品读“典礼”

1、品读“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指名读,指导朗读。

让学生说说从“一齐”中体会到了什么。

齐读第五自然段。

2、品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齐欢跃起来。”

①指名读段落,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②引导学生说说声音都传到了哪?你眼前会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③教师范读,故意把后一句的“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读成“它”,把“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读成“全国各地”,引导学生区别表达效果。

理解“宣告”与“声音”指什么。

出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成立的视频,体会“庄严”和“雄伟”

④看画面,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圆明园大火熊熊、南京大屠杀、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等画面

老师解说

⑤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3、品读“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①指名读

引导学生用“一齐…一齐”这样的句式说说学校的升旗仪式的场面。

理解“瞻仰”一词。

②理解“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品读“站”

4、对比感悟描写群众掌声的句子。

①出示句子: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观礼台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②比较句子的不同,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

2、布置作业:抄写、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骑、嗓、党、聂”,能正确读写“嗓子、共产党”等词语。

2.重点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激动、自豪的心情。。

教学重点: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教学难点:感受伟人风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典礼主体部分的流程,朗读第七自然段。

2.交流上课时的学习心得。

二、重点研读。

1.划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反应的句子,在旁边写读书体会。

2.交流学习体会:

阅兵式部分

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多媒体出示: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抓重点词谈感受。

②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③感情朗读。

群众游行部分

①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②招聘解说员。

③理解重点句: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④感情朗读

三、课堂小结。

1.文章场面描写的方法;

2.场面所表达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及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四、课外作业。

朗读课文,写出课文梗概;搜集毛泽东等领袖的资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副、委、协、宾、擎”等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等词语。

2、学习典礼开始前的内容,重点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3.整体了解作者记叙开国大典的方法,初步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从会场的布置中感悟大典的盛大隆重。

教学难点: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重点研读

1.学生自读课文1—4自然段,了解作者怎样介绍大典开始前的情况。

2.交流学习体会。

参加大典人员的语句。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出示会场布置的语句。

抓住方位顺序画广场。

抓住重点词体会“挺立”

出示群众入场的重点句子。

l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l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引导感情朗读,体会人们心情

三、回顾全文,讨论文章的写作方法。

四、学习场面描写,进行片断练习。

出示班级拔河比赛和踢毽子比赛的照片,指导学生观察,学习运用场面描写的方法写好片段。

十、板书设计:

26开国大典

会前典礼阅兵游行

一齐掌声

激动自豪

十一、设计说明。

对《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我们的设计理念是以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为线索,以含“一齐”的句子为点,通过品读句子,体会词句间浓浓的感情,受到情感感染,学到读书方法

第一个环节是“谈话激情,解读课题”。在谈话中,通过了解北京,把北京带入具体的历史情境,揭示课题。这样的引入,一是让学生了解北京,激发热爱首都的情感,进行情感铺垫;二是帮助了解课题。解读课题,通过字斟句酌,感受文字的奇妙,并学到读书时品读课题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第二个环节是“检查预习,理清脉络”。《开国大典》这篇课文3000多字,按照课标要求的每分钟默读300字的速度就要十分钟。怎么办?这就需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为此,我们设计了预习提纲,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搜集资料了解课文,熟悉文句。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预习提纲要求学生读熟课文,划出描写群众群众反应的句子,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目的是培养学生读书时勾勾画画,写旁注的习惯。检查预习,掌握学生读文情况,为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第三个环节是“抓住‘一齐’,品读‘典礼’”。这个环节是本堂课的中心环节,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部分。我抓住重点词语“一齐”,品味“一齐”含着的丰富情感,养成学生字斟句酌的习惯。品味词语的方式还是借助于朗读,在朗读中了解内容,在朗读中体会感情,在朗读中感悟写法,也通过朗读表达感情。在这个环节中,我还挖掘读写结合的因素,让学生想象画面,训练表达。因为本文距离学生的实际太远,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伟人的风采,我们借助视频,感受毛泽东高大的形象、雄伟的声音;也借助视频,了解旧中国那段屈辱的历史,丰富学生的情感,为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进行情感铺垫。此外,我还把掌声的描写提炼出来进行对比朗读,通过朗读,感受人们的激动,也感受作者表达的灵活多样。

第四个环节是总结课文。通过对第三个环节中感受掌声部分的激情表达,总结本课时的读书方法,进而运用于下课时的学习。

总之,本堂课力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地抓住文字进行语言训练,尽量体现语文的味道,尽量让学生得到方法的指导,尽量让学生受到积极的情感感染。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篇12

之一

杭州市余杭实验小学陈小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业本6、7题,交流。

5、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世界阅兵实录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