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长街送总里理课文

时间:2023-07-20 20:37:48 作者:教学文档 字数:83209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十里长街送总里理课文,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十里长街送总里理课文吧。

十里长街送总里理课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24个新词语的意思。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领袖是永远值得人民怀念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人民群众对周总理逝世无限悲痛,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课文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一段“等灵车”的场面,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热爱和怀念周总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紧扣语言文字,体会人们失去总理的沉痛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学生对当时当地的情景缺乏感性的体验,所以对首都人民送别总理灵车时的心情不容易理解。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学生听诗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

一、复习导入:

1、师述:刚才,我们听的这首诗,是为了怀念总理而作的。你们从课外书、网上查找到了哪些有关总理的故事,请你讲述给大家听好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板书: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

4、师深情讲述: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噩耗传来,全国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泪水浸透了。当时,“四人帮”xx集团下了道道禁令,不许人们去悼念,不许人民缠黑纱、佩白花。人民不怕受迫害,在1月11日那天,,总理的遗体送去火化后,灵车驶往八宝山革命公墓,要途径长安街。一清早,人民群众冒着严寒,扶老携幼,挤在长安街的人行道上,含着巨大的悲痛迎送总理的灵车。

下面,让我们随着录音《十里长街送总理》回到令人难忘的那一天,看看这历史上空前的送葬礼。

放录音,看录像。

问:听了录音,你的心情怎样?

释题:

1、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2、“长街”指什么地方?

3、“十里”写出什么?这么长的街都挤满了人,说明什么?这么多人来送总理,说明了什么?

学习第一段:

师:人们知道总理的灵车要经过长安街,一大早,就等候在长安街上,从早晨等到中午,从中午一直等到傍晚。

1、自由读第一段,找出能说明人民爱总理的词句。

2、交流:

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人们的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的方向。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有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少先队员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A、“焦急”什么意思?“耐心”什么意思?

B、“焦急”和“耐心”放在一起矛盾吗?

C、青年夫妇呢?

D、少先队呢?

3、你能想象—下他们当时的心理和语言吗?

4、你还读懂了什么?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

5、在十里长街上挤满不同的人,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老,也有小的,但他们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你能说说吗?是有人叫他们这样做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做?

5、指导朗读。

6、教师小结:课文通过对老奶奶、青年夫妇、少先队员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对周总理的敬爱和沉痛悼念的心情。

7、归纳段落大意:

出示投影:

第一段写谁?他们怀着怎样的心情正在干什么?。

指名回答。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等灵车”这一感人场面,让我们知道人民对周恩来总理的爱戴之情和沉痛的心情。

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完成作业上

3、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教学第二、三段,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第一段,进人情境。

1976年1月1]日,北京城格外肃穆,长安街格外沉寂。成千上万的人缠着黑纱、佩着白花,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他们带着泪痕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总理灵车的到来。

2.学习第二段。

(1)过渡:人们从早上等到下午,从下午等到傍晚。夜幕开始降下来,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这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按“找句子,圈词语,说理由,反复读,悟感情”的方法来学习。

(3)学生交流,边朗读边体会。

重点体会: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无声地指挥”“不约而同”:写人们看到总理灵车一致的举动,从而间接写出人们同悲共痛的心情,以及对总理的无限热爱。

“眼睁睁”写出了人们望着灵车缓缓前行,想留却留不住的那种无可奈何的神态,表达了人们共同的心愿:希望灵车停下,多看一眼总理。

“顾不得”既反映了人们十分珍惜这一去不返的历史时刻,又表现了人们完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其余一切浑然不觉。

(4)试着设计一道填空题,加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例如人们的身体——,眼睛———,泪水——,都是为了能。

冬日的寒冷不再可怕,人们——;长时间的等待不算什么,人们——;满面的泪水顾不上擦,只要能。

(5)就在这长安街,看到此情景,人民群众想到了些什么?

指名讲,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既然是非常“幸福”,应该是愉快的感情,赞美的语言,但为什么几个同学朗读的语调反而低沉,声音反而轻了呢?

(6)是啊!这些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然而今天总理却已静静地躺在灵车里。我们再也看不见他那矫健的身影,听不到他那爽朗的笑声,这更增添了人们心中的悲痛。

(7)一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3.学习第三段。

(1)总理与人们心连心。灵车缓缓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人们在人行到上奔跑。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又是如何?

(2)默读课文,在读中找句子,圈词语,说理由,反复读,悟感情。

(3)学生交流,重点体会:

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表达了人们不忍与总理永别,希望多看总理一眼,希望总理永远与我们在一起。)

如果此时此刻,你也站在长安街上,站在送行的行列中,你会怎么想?

(5)灵车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对这二行动,你是怎么体会人们的感情的?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4、小结学法,总结全文。

5.作业:

作业本第4题。划出课文中使用“反复”的句子,体会人民送总理的心情,知道反复的作用,仿写一句话。

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篇2

之五

佚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首都人民群众“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和缅怀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2.学习先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再进一步体会内容所表达的思想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课6个生字,10个生词,并会用“慈祥”、“不约而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先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即人民群众在十里长街上送总理的情景,然后再细致理解人们是怎样送别总理的。

教学难点:

1.怎样先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再细致理解人们送总理时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录像带:人们在长安街送总理的实录。

主要板书计划:

等灵车时总的概括人多

个个悲痛

具体叙述老奶奶

年轻夫妇

红领巾

灵车到来时时间夜幕降临

灵车庄严、肃穆

人们心情:无比悲痛

的表神态:不约而同站着

现动作:摘下帽望着哭泣

联想:怀念

灵车开走时动作:追站着站着

心情:希望希望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抄写词语、体会思想感情、用词造句

课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一些故事。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弄清文章结构。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课前谈话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新中国成立起就一直担任政府总理,他以崇高的品格赢得了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976年1月11日首都亿万人民聚集在长安街送别总理的灵车,场面十分感人。

二、教师板书课题:十里长街送总理

审题:课题主要意思是“送总理”,“长街”指北京的长安街,“十里”写街长,实际写人多。题目的意思:当周总理的灵车经过北京长安街时,首都人民在这里送别总理。

三、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请同学们体会当时的情景以及人们的心情。

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生词。

1.划出不认识的字。

2.利用拼音字典认读。

3.读生词。

4.查字典理解词语。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

佩着灵车拄着洋槐焦急妻子哭泣矫健慈祥泪痕满面不约而同

2.哪些生字容易写错?

“槐”、“妻”、“矫”,在字形上应注意。

3.理解词语。

慈祥:和蔼可亲。

不约而同: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

五、标出自然段序号

六、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想想每自然段的意思,再想象一下当时十里长街上的情景

七、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读词句,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

一、学生通读全文

思考:课文先讲什么,又讲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课文先写等灵车,又讲迎灵车,最后讲送灵车。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导学生根据层意划分层次。

第一层:灵车到来之前,长安街上的场面;第二层:人们等待灵车时的动作,神态。

2.理解第一层意思,指导朗读。

①课文的第一句交待了什么?写天气和人们的心情有什么关系?读这一句时要轻、速度可放慢些。

②第二句交待了什么?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人很多?

③读第三句,你能体会出人们的什么心情?

从“都”字用三次,人们佩戴一致,动作一致,反映出人们沉痛的心情也是一致的,不约而同地前来送别敬爱的周总理。

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3.学习第二层,指导朗读。

课文具体描写了哪些人?

一位老奶奶,一对青年夫妇,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

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的?反映他们怎样的心情?

这三句话写出人们等待灵车时的焦急,迫切希望最后看一眼总理的灵车,盼灵车快来。但他们热爱总理,不管等多久也要等下去。

4.指名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然后归纳段意: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等待总理灵车。

5.放等灵车部分录像,让学生体会。

6.再读、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二段

1.自读课文并参看教材插图。

思考:①灵车是什么时候来的?灵车是怎样装饰的?②人们眼望灵车,心里想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2.自学准备后讨论。

①灵车是在“夜幕”降临时来到的。灵车的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佩着大白花,庄严肃穆。

②“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这个句子真切地描绘了课文插图的情景。

“无声的指挥”是什么意思?“不约而同”怎么理解?

这是反映总理的灵车牵动着亿万群众的心,使等候在长安街两旁的男女老少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的一致行动。这句话表现了人民群众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感情。

③“就在这十里长街上……”写了作者的联想。同是长安街,同是周总理,同是这些人民群众,所以联想自然。人们回顾当年见到周总理的幸福情景,更增添了想念总理的悲痛之情。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概括段意:

人们眼望总理灵车,想念总理。

4.放这部分录像。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第三段,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

一、读前两部分内容,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二、指名背诵前两部分内容

三、学习第三段

1.自读:边读边划出表达人们心情和神态的语句。

心情:“牵动着千万人的心”、“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神态:“面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

2.指导朗读。这段课文表达了人们怀念总理的深情,朗读时,语气要深沉些,速度缓慢些。这样更能表达我们对总理的无限深情。

3.练习朗读。概括段意:灵车已经远去,人们久久不能离开。

4.放这部分录像。

四、放完整录像片

五、指导造句

六、总结全文

课文记叙人们冒着严寒在十里长街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周总理无限热爱和沉痛悼念的思想感情。

七、作业

1.练习背诵课文。

2.做课后第3题填空练习。

3.造句。

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篇3

佚名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真实具体地记述了1976年1月11日首都人民聚集长安街向周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其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具体讲了灵车到来之时,人们眼望灵车想念总理的悲痛场面。教学中我根据这两段课文内容的特点,或紧扣关键词,或巧设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引导,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紧扣“不约而同”这一关键词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在学生自读完这一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出示“不约而同”,指导学生理解它的意思。

2、课文里讲哪些人没有约定而行动一致?

3、他们的哪些行为一致呢?

4、他们的行动一致到什么程度?

5、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6、指导学生带着对总理的爱戴及失去总理后悲痛的心情读这一段内容。

这样,抓住关键词,牵一“词”而动全“段”,步步深入,环环紧扣,避免了提许多琐碎的问题,教学效果很好。

抓住“想”字,巧设练习,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用引读法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人们眼望灵车时所想到的。

师: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

师:陪着毛主席——

师: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

师:看到他——

师:然而今天——

2、人们想到了这些,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

出示练习:

我想到了_______。

我想到了_______。

我想到了_______。

这样设计,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有关写周总理的课文进行发散性思维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组织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升华,从而更好地体会到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篇4

之一

佚名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

阴云低垂;半旗致哀;高山肃立;江河奔腾;长街泪送;遗像展示。

2、激情导语: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中国的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逝世,使群山为之肃立,使江河为之哭泣,亿万中国人民更是悲痛欲绝,泪水洒遍了江河大地。他,就是我们无比崇敬和爱戴的周恩来总理。1月11日,灵车护送总理的遗体前往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火化,知道了消息的、成千上万的首都群众,冒着凛冽的寒风,冲破“四人帮”的重重阻力,自发地聚集在长安街两旁,为我们的好总理做最后的告别。虽然,我们没有能亲眼见到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但《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会把我们带入到那伤心直至的情景之中。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当时长安街上,人们泪送总理的情景,体会一下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那种崇敬、怀念之情。

4、齐读课题。联系课前预习,说一说:课文围绕一个“送”字,作者抓住了了哪几个动人的场面反映了当时的情景?

二、读讲课文,体会情感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感受一下灵车到来之前,人们等盼灵车到来的心情。

1、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后谈谈你的感受。

2、学生自由谈,随机指导。

天气。启发说说这里写阴冷的天气有什么作用,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这里的“天气”暗含了什么。谈后再读,读出沉闷的感觉。

人多。抓住“挤”“望不见头”“望不见尾”等词句,说说体会到了什么。朗读,注意语调的变化。

怎样等。抓住“焦急而又耐心”“挤下”“探着”“踮”等词句,体会人们当时的那种复杂心情。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三、积累语言,深化认识

1、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背诵。

2、完成填空练习。

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篇5

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时,我分步进行。第一步,反复阅读与再现相结合。我指导学生在课文还没有完全记住前,积极进行尝试再现,回忆不起来时再阅读。第二步,试背。背诵过程中,如果“卡壳”,应让学生追忆。不能一“卡壳”,就立即停止学生背诵。第三步,试背。能流利地背诵下来。第四步,采取引背的方式。这样几步进行,学生很顺利地就背了下来,很顺利地就过了关。

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篇6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首都人民为周总理送行的感人场面,体会人们的沉痛心情;

3、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爱戴之情;

学习准备:

学生搜集并整理有关周总理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哀婉的音乐;

设计理念:

课内外结合,听说结合,夯实感情基础;

在朗读中感悟、积淀、释放和升华;

学习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前些天新闻报道,某贪官被依法执行死刑。听到这个消息老百姓无不大声叫好,拍手称快的。谁来说说这是为什么?谁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

2、谈话:可是在1976年1月8日,有一个人的去世却让我国举国上下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他就是周总理。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的材料说一说这又是为什么?

3、谈话:是的,一个伟大的人,一个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离开了我们,我们怎能不悲痛?下面我们去看一看当年首都人民为总理灵车送行的情景。

【评析】

最真挚的情感不在文本而是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寻找反面典型,既体现了生活语文化,又能通过比较,烘托出人物形象。通过让学生搜集信息并处理运用,才能让学生走进主人公的生活,认知人物的经历,感悟人物的品格,至此,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为以下环节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确流利;

思考: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学生汇报:课文写了1976年1月11日,首都人民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为周总理送行的情景;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评析】

整体感知能避免因撕碎文本而产生的片面或错误认知,才能保证人物的整体形象及文本的整体美感。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a)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找出描写人多的句子;

2、出示:“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3、说一说,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体会到人多?

4、文中具体写到了送行的哪些人?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5、找出重点词语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6、说一说:你还能从哪些语句体会出人们的心情?

7、朗读训练

朗读要求:读出人们焦急、耐心、沉痛的心情;

朗读形式: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评价形式: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b)出示要求,学生自学

1、出示学习方法:

1)划出重要句子读一读;

2)圈出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学生自学,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习方法)

3、学生汇报,集中评议;

示例:

汇报:1)“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2)“沉痛”、“不约而同”、“哭泣”、“顾不得”等词体会人

们心情的无比沉痛;

3)感情朗读;

【评析】

教师在引导学习时运用方法,学生再运用方法进行学习,教师在解放自己的同时也解放了学生。在学习中以“读”为主线,以“情”为主题,在读中悟情,在情中诵读,二者相得益彰。

四、教师小结,引入高潮

同学们,其实本文的字里行间无处不流露出人们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无比崇敬,对总理逝世的的无比沉痛。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吧!

【评析】

简单的过渡,让学生才止忧伤,又入悲痛,自然引出课堂高潮。

五、朗读训练,升华情感

1、出示要求:形式不限;要读得准确流利,读出人们心情的无比沉痛;

2、学生准备;

3、朗读汇报:学生可个人读、轮流读、小组齐读等;

4、配乐朗诵;

【评析】

文本内容全面感知,人物形象充分认知,感情积累铺垫厚实,至此,对总理的敬佩之情,对其逝世的悲痛之情,充溢于胸,在这一平台上可以尽情释放、演绎,课堂的精彩之处,全在乎此。

六、课堂延伸,

1、把搜集到的有关周总理的各种资料进行筛选处理,办成一张手抄报,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在班上展出;

2、把自己学习了本文后的感受或是想对周爷爷说的话写下来,并安排在手抄报的头条。

【评析】

材料的运用绝不只限于课堂,感情的喷发也不只在一时,语文从生活里来,最终还是要走到生活里去,将信息进行必要处理后为课堂所用,为我所用,课堂教学才不至拘泥于形式。

【总评】

一、现今课堂上的“以读为主,读中悟情”这一点上往往会变得空洞,在本课的高潮处学生极易出现不以为悲,反以为乐,究其原因,大半是因为学生对周总理缺乏必要的了解,未能形成对人物的崇敬之情,感情基础没有夯实,后面的环节教师就是使出浑身解数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本堂课前的材料搜集,课初的材料运用较好了弥补了这一缺陷,后面的高潮迭起自然是水到渠成。

二、生活是人类所有情感的源泉。在谈话环节,教师让学生挖掘出生活中的语文,总理与贪官的对比,谁是谁非,谁伟大谁渺小,一目了然,对总理的敬佩,对贪官的憎恶,油然而生。而后面的写心里话,办手抄报等环节,既是人物内心情感的升华,又能让语文从生活中来,走到生活里去,较好地体现了设计者的大语文观。

三、阅读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为训练主线贯穿了整个课堂。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品悟,在读中比较,在读中认知,学生在读中积淀情感,而情感又通过读来抒发,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纵观全课,琅琅书声不绝于耳,缕缕深情溢满课堂,声情并茂,值得一试。

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篇7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24个新词语的意思。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领袖是永远值得人民怀念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人民群众对周总理逝世无限悲痛,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课文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一段“等灵车”的场面,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热爱和怀念周总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紧扣语言文字,体会人们失去总理的沉痛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学生对当时当地的情景缺乏感性的体验,所以对首都人民送别总理灵车时的心情不容易理解。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学生听诗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

一、复习导入:

1、师述:刚才,我们听的这首诗,是为了怀念总理而作的。你们从课外书、网上查找到了哪些有关总理的故事,请你讲述给大家听好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板书: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

4、师深情讲述: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噩耗传来,全国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泪水浸透了。当时,“四人帮”xx集团下了道道禁令,不许人们去悼念,不许人民缠黑纱、佩白花。人民不怕受迫害,在1月11日那天,,总理的遗体送去火化后,灵车驶往八宝山革命公墓,要途径长安街。一清早,人民群众冒着严寒,扶老携幼,挤在长安街的人行道上,含着巨大的悲痛迎送总理的灵车。

下面,让我们随着录音《十里长街送总理》回到令人难忘的那一天,看看这历史上空前的送葬礼。

放录音,看录像。

问:听了录音,你的心情怎样?

释题:

1、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2、“长街”指什么地方?

3、“十里”写出什么?这么长的街都挤满了人,说明什么?这么多人来送总理,说明了什么?

学习第一段:

师:人们知道总理的灵车要经过长安街,一大早,就等候在长安街上,从早晨等到中午,从中午一直等到傍晚。

1、自由读第一段,找出能说明人民爱总理的词句。

2、交流:

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人们的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的方向。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有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少先队员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A、“焦急”什么意思?“耐心”什么意思?

B、“焦急”和“耐心”放在一起矛盾吗?

C、青年夫妇呢?

D、少先队呢?

3、你能想象—下他们当时的心理和语言吗?

4、你还读懂了什么?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

5、在十里长街上挤满不同的人,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老,也有小的,但他们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你能说说吗?是有人叫他们这样做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做?

5、指导朗读。

6、教师小结:课文通过对老奶奶、青年夫妇、少先队员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对周总理的敬爱和沉痛悼念的心情。

7、归纳段落大意:

出示投影:

第一段写谁?他们怀着怎样的心情正在干什么?。

指名回答。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等灵车”这一感人场面,让我们知道人民对周恩来总理的爱戴之情和沉痛的心情。

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完成作业上

3、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教学第二、三段,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第一段,进人情境。

1976年1月1]日,北京城格外肃穆,长安街格外沉寂。成千上万的人缠着黑纱、佩着白花,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他们带着泪痕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总理灵车的到来。

2.学习第二段。

(1)过渡:人们从早上等到下午,从下午等到傍晚。夜幕开始降下来,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这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按“找句子,圈词语,说理由,反复读,悟感情”的方法来学习。

(3)学生交流,边朗读边体会。

重点体会: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无声地指挥”“不约而同”:写人们看到总理灵车一致的举动,从而间接写出人们同悲共痛的心情,以及对总理的无限热爱。

“眼睁睁”写出了人们望着灵车缓缓前行,想留却留不住的那种无可奈何的神态,表达了人们共同的心愿:希望灵车停下,多看一眼总理。

“顾不得”既反映了人们十分珍惜这一去不返的历史时刻,又表现了人们完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其余一切浑然不觉。

(4)试着设计一道填空题,加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例如人们的身体——,眼睛———,泪水——,都是为了能。

冬日的寒冷不再可怕,人们——;长时间的等待不算什么,人们——;满面的泪水顾不上擦,只要能。

(5)就在这长安街,看到此情景,人民群众想到了些什么?

指名讲,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既然是非常“幸福”,应该是愉快的感情,赞美的语言,但为什么几个同学朗读的语调反而低沉,声音反而轻了呢?

(6)是啊!这些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然而今天总理却已静静地躺在灵车里。我们再也看不见他那矫健的身影,听不到他那爽朗的笑声,这更增添了人们心中的悲痛。

(7)一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3.学习第三段。

(1)总理与人们心连心。灵车缓缓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人们在人行到上奔跑。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又是如何?

(2)默读课文,在读中找句子,圈词语,说理由,反复读,悟感情。

(3)学生交流,重点体会:

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表达了人们不忍与总理永别,希望多看总理一眼,希望总理永远与我们在一起。)

如果此时此刻,你也站在长安街上,站在送行的行列中,你会怎么想?

(5)灵车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对这二行动,你是怎么体会人们的感情的?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4、小结学法,总结全文。

5.作业:

作业本第4题。划出课文中使用“反复”的句子,体会人民送总理的心情,知道反复的作用,仿写一句话。

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篇8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24个新词语的意思。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领袖是永远值得人民怀念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人民群众对周总理逝世无限悲痛,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课文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一段“等灵车”的场面,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热爱和怀念周总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紧扣语言文字,体会人们失去总理的沉痛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学生对当时当地的情景缺乏感性的体验,所以对首都人民送别总理灵车时的心情不容易理解。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学生听诗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

一、复习导入:

1、师述:刚才,我们听的这首诗,是为了怀念总理而作的。你们从课外书、网上查找到了哪些有关总理的故事,请你讲述给大家听好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板书: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

4、师深情讲述: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噩耗传来,全国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泪水浸透了。当时,“四人帮”xx集团下了道道禁令,不许人们去悼念,不许人民缠黑纱、佩白花。人民不怕受迫害,在1月11日那天,,总理的遗体送去火化后,灵车驶往八宝山革命公墓,要途径长安街。一清早,人民群众冒着严寒,扶老携幼,挤在长安街的人行道上,含着巨大的悲痛迎送总理的灵车。

下面,让我们随着录音《十里长街送总理》回到令人难忘的那一天,看看这历史上空前的送葬礼。

放录音,看录像。

问:听了录音,你的心情怎样?

释题:

1、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2、“长街”指什么地方?

3、“十里”写出什么?这么长的街都挤满了人,说明什么?这么多人来送总理,说明了什么?

学习第一段:

师:人们知道总理的灵车要经过长安街,一大早,就等候在长安街上,从早晨等到中午,从中午一直等到傍晚。

1、自由读第一段,找出能说明人民爱总理的词句。

2、交流:

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人们的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的方向。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有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少先队员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A、“焦急”什么意思?“耐心”什么意思?

B、“焦急”和“耐心”放在一起矛盾吗?

C、青年夫妇呢?

D、少先队呢?

3、你能想象—下他们当时的心理和语言吗?

4、你还读懂了什么?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

5、在十里长街上挤满不同的人,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老,也有小的,但他们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你能说说吗?是有人叫他们这样做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做?

5、指导朗读。

6、教师小结:课文通过对老奶奶、青年夫妇、少先队员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对周总理的敬爱和沉痛悼念的心情。

7、归纳段落大意:

出示投影:

第一段写谁?他们怀着怎样的心情正在干什么?。

指名回答。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等灵车”这一感人场面,让我们知道人民对周恩来总理的爱戴之情和沉痛的心情。

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完成作业上

3、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教学第二、三段,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第一段,进人情境。

1976年1月1]日,北京城格外肃穆,长安街格外沉寂。成千上万的人缠着黑纱、佩着白花,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他们带着泪痕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总理灵车的到来。

2.学习第二段。

(1)过渡:人们从早上等到下午,从下午等到傍晚。夜幕开始降下来,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这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按“找句子,圈词语,说理由,反复读,悟感情”的方法来学习。

(3)学生交流,边朗读边体会。

重点体会: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无声地指挥”“不约而同”:写人们看到总理灵车一致的举动,从而间接写出人们同悲共痛的心情,以及对总理的无限热爱。

“眼睁睁”写出了人们望着灵车缓缓前行,想留却留不住的那种无可奈何的神态,表达了人们共同的心愿:希望灵车停下,多看一眼总理。

“顾不得”既反映了人们十分珍惜这一去不返的历史时刻,又表现了人们完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其余一切浑然不觉。

(4)试着设计一道填空题,加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例如人们的身体——,眼睛———,泪水——,都是为了能。

冬日的寒冷不再可怕,人们——;长时间的等待不算什么,人们——;满面的泪水顾不上擦,只要能。

(5)就在这长安街,看到此情景,人民群众想到了些什么?

指名讲,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既然是非常“幸福”,应该是愉快的感情,赞美的语言,但为什么几个同学朗读的语调反而低沉,声音反而轻了呢?

(6)是啊!这些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然而今天总理却已静静地躺在灵车里。我们再也看不见他那矫健的身影,听不到他那爽朗的笑声,这更增添了人们心中的悲痛。

(7)一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3.学习第三段。

(1)总理与人们心连心。灵车缓缓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人们在人行到上奔跑。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又是如何?

(2)默读课文,在读中找句子,圈词语,说理由,反复读,悟感情。

(3)学生交流,重点体会:

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表达了人们不忍与总理永别,希望多看总理一眼,希望总理永远与我们在一起。)

如果此时此刻,你也站在长安街上,站在送行的行列中,你会怎么想?

(5)灵车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对这二行动,你是怎么体会人们的感情的?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4、小结学法,总结全文。

5.作业:

作业本第4题。划出课文中使用“反复”的句子,体会人民送总理的心情,知道反复的作用,仿写一句话。

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篇9

之七

佚名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24个新词语的意思。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领袖是永远值得人民怀念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人民群众对周总理逝世无限悲痛,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课文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一段“等灵车”的场面,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热爱和怀念周总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紧扣语言文字,体会人们失去总理的沉痛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学生对当时当地的情景缺乏感性的体验,所以对首都人民送别总理灵车时的心情不容易理解。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学生听诗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

一、复习导入:

1、师述:刚才,我们听的这首诗,是为了怀念总理而作的。你们从课外书、网上查找到了哪些有关总理的故事,请你讲述给大家听好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板书: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

4、师深情讲述: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噩耗传来,全国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泪水浸透了。当时,“四人帮”xx集团下了道道禁令,不许人们去悼念,不许人民缠黑纱、佩白花。人民不怕受迫害,在1月11日那天,总理的遗体送去火化后,灵车驶往八宝山革命公墓,要途径长安街。一清早,人民群众冒着严寒,扶老携幼,挤在长安街的人行道上,含着巨大的悲痛迎送总理的灵车。

下面,让我们随着录音《十里长街送总理》回到令人难忘的那一天,看看这历史上空前的送葬礼。

放录音,看录像。

问:听了录音,你的心情怎样?

释题:

1、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2、“长街”指什么地方?

3、“十里”写出什么?这么长的街都挤满了人,说明什么?这么多人来送总理,说明了什么?

学习第一段:

师:人们知道总理的灵车要经过长安街,一大早,就等候在长安街上,从早晨等到中午,从中午一直等到傍晚。

1、自由读第一段,找出能说明人民爱总理的词句。

2、交流:

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人们的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的方向。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有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少先队员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A、“焦急”什么意思?“耐心”什么意思?

B、“焦急”和“耐心”放在一起矛盾吗?

C、青年夫妇呢?

D、少先队呢?

3、你能想象—下他们当时的心理和语言吗?

4、你还读懂了什么?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

5、在十里长街上挤满不同的人,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老,也有小的,但他们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你能说说吗?是有人叫他们这样做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做?

6、指导朗读。

7、教师小结:课文通过对老奶奶、青年夫妇、少先队员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对周总理的敬爱和沉痛悼念的心情。

8、归纳段落大意:

出示投影:

第一段写谁?他们怀着怎样的心情正在干什么?。

指名回答。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等灵车”这一感人场面,让我们知道人民对周恩来总理的爱戴之情和沉痛的心情。

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完成作业上

3、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教学第二、三段,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第一段,进人情境。

1976年1月1]日,北京城格外肃穆,长安街格外沉寂。成千上万的人缠着黑纱、佩着白花,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他们带着泪痕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总理灵车的到来。

2.学习第二段。

(1)过渡:人们从早上等到下午,从下午等到傍晚。夜幕开始降下来,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这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按“找句子,圈词语,说理由,反复读,悟感情”的方法来学习。

(3)学生交流,边朗读边体会。

重点体会: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无声地指挥”“不约而同”:写人们看到总理灵车一致的举动,从而间接写出人们同悲共痛的心情,以及对总理的无限热爱。

“眼睁睁”写出了人们望着灵车缓缓前行,想留却留不住的那种无可奈何的神态,表达了人们共同的心愿:希望灵车停下,多看一眼总理。

“顾不得”既反映了人们十分珍惜这一去不返的历史时刻,又表现了人们完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其余一切浑然不觉。

(4)试着设计一道填空题,加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例如人们的身体——,眼睛———,泪水——,都是为了能。

冬日的寒冷不再可怕,人们——;长时间的等待不算什么,人们——;满面的泪水顾不上擦,只要能。

(5)就在这长安街,看到此情景,人民群众想到了些什么?

指名讲,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既然是非常“幸福”,应该是愉快的感情,赞美的语言,但为什么几个同学朗读的语调反而低沉,声音反而轻了呢?

(6)是啊!这些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然而今天总理却已静静地躺在灵车里。我们再也看不见他那矫健的身影,听不到他那爽朗的笑声,这更增添了人们心中的悲痛。

(7)一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3.学习第三段。

(1)总理与人们心连心。灵车缓缓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人们在人行到上奔跑。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又是如何?

(2)默读课文,在读中找句子,圈词语,说理由,反复读,悟感情。

(3)学生交流,重点体会:

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表达了人们不忍与总理永别,希望多看总理一眼,希望总理永远与我们在一起。)

(4)如果此时此刻,你也站在长安街上,站在送行的行列中,你会怎么想?

(5)灵车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对这二行动,你是怎么体会人们的感情的?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4、小结学法,总结全文。

5.作业:

作业本第4题。划出课文中使用“反复”的句子,体会人民送总理的心情,知道反复的作用,仿写一句话。

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篇10

之四

佛山市建设小学李亚娜

教学要求:

1.了解首都人民送别周恩来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激发学生热爱周总理的思想感情,加深对周总理的爱戴和怀念。

2.学习从课文的内容中体会表达的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慈祥”、“不约而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句;从课文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首都人民对总理的怀念之情。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准备:

1.总理遗像及装饰物。

2.自制《十里长街送总理》电脑软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揭示课题。

2.师生共同交流对周总理的认识。

3.联系课题简介背景。

4.读懂课文。

5.概括主要内容。

6.默读全文,理清思路。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深入理会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对总理的爱戴、崇敬、怀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黑板中上部张贴总理遗像,佩上黑纱,缀上松枝白花,贴上挽联。

板书:等灵车

望灵车

送灵车

教学过程:

一.渲染气氛,引入情境。

1.语言描述,音响渲染。

播放阵阵狂风的录音。

师述:同学们,请听,狂风在呼啸,在长吟,它扫过大地,卷过长空,摇撼着树木,抖动着电线,为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而发出一阵阵悲戚的呜咽声。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刺骨的寒风,走进长安街,看看首都人民是怎样送别敬爱的周总理的。

2.播放录像,再现情境。

3.引导表达观后之情,进行语言训练。

看了这场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送别,我的心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导读“等灵车”片段。

1.师:对,这是一场感人肺腑的送别,来到长安街,我们首先

看到的是:

长安街两旁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向西。

口头填空、诵读。

这句话是围绕哪两个字写的?

哪些词说明人多?划一划,说一说。

想象着长达十里的长安街上挤满了数百万群众的情境,诵读这句话。

2.图画再现情境,观察思考结合。

①过渡语:人如此密,队伍如此长,可见悼念总理的人是很多的。让我们再把镜头向前推近。

②在悼念的人群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什么样的脸?

③再仔细观察:

人们臂上都___________________,胸前都___________________,眼睛都___________________。

④去掉三个“都”读一读,比一比,说说三个“都”强调了什么?

⑤以沉痛怀念之情来读这句。

3.理解词语,利用图画,想象情境,发展语言。

①师:人群中有这样一位老奶奶。读句子。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等待着。

②想象情境,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焦急”。

师:在刺骨的寒风中,在拥挤的人群中,老奶奶焦急地等待着,我们仿佛听见老奶奶在说什么?

③想象情境,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耐心”。身旁的人见老奶奶年迈体弱,劝她回去休息,奶奶会坚决地说什么呢?

④师:对,这就叫做“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

4.自读品味。

①过渡语: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的不仅仅有老人,还有青年和儿童,他们都像老奶奶那样盼望早点看到周总理的灵车。

②出句子,指名读。

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着。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③从哪些词可看出大家都在焦急而耐心地等待?

④为什么连用两个“望着”呢?

⑤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5.设疑悟情。

在长长的街道上,长长的队伍为什么能长长地等候,不辞劳苦地来送总理呢?想象这个情境,有感情地再齐读一次课题。注意突出“长”、“送”两个字。

三.导读“望灵车”片段。

1.过渡语:人们等啊,盼啊,终于在夜幕降临的时刻,迎来了灵车。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象当时的情境。

2.以问促读:灵车到来时人们是怎样相送的呢?

3.抓词语品语感,反复读,激发情感。

没有约定,没有商量而动作一致叫什么?

导读,增强气势,加深印象。

师:送别总理,人们不约而同地———

生:站直了身体。

师:不约而同地———

生:摘下帽子,

师:不约而同地———

生: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师:就好像有人在———

生:无声的指挥。

指挥人们行动的到底是什么?

对,正是这种对总理的无比崇敬和失去总理无限悲痛及永别总理的无限眷恋之情在指挥着人们。人们就是以这样的情感来送总理的。

带着这种感情,我们再来读读课题;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4.重现一组图片,拓宽意境,激发依恋之情。

①过渡语:送行的长长车队缓缓地行进,按照人们的意愿,拉长了送别的时间。望着灵车,人们思念长长。

②此时,你们又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周总理常常日理万机,彻夜不眠。有一次,他工作了一夜走出大会堂,还与清洁工人亲切地握手。

生:我想起周总理与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景。

师:对,总理是那么平易近人,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

生: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

师:然而,今天,他————

生: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

师:我们再也看不到他那——慈祥的笑容,听不到他那——爽朗的笑声了。

生:我想到在飞机遇险的时候,总理把伞包让给小扬眉,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师: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这么好的总理,我们怎么舍得他离开?

生:我想起总理一生艰苦朴素,衣服上打了不少补丁,甚至逝世了,也没换上一套新衣服。

师:对,总理他一生一无所有,一无所求。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这样的好总理,我们怎么能不热爱,怎么能不留恋呢!

生:我想起总理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快去照顾其他生病的同志,他们那里更需要你们。”总理真是太伟大了。

生:……

师:长安街上十里相送,勾起人们长长的回忆,让我们想着总理所走的长长的革命之路,想着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形象,想着总理的丰功伟绩,用崇敬的心情再读一次课题。

师:就是这样一位一心想着人民的好总理,在中国人民最需要他的时侯却去了,永远地去了。一想到他就要化为一缕香烟,一堆白灰时,我们的心就像刀绞一般疼痛。

③带着这种万分悲痛的感情读第3自然段。

四.导读“送灵车”片断。

1.引读第四自然段。

2.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是因为————

生:……

师:对,舍不得总理,不愿与总理分开,这就叫————

3.想象情景,抒发感情。

这个难舍难分的场面深深地映在我们的脑海里。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表述。

4.师:对,所以说灵车牵动着————

生:千万人的心。

5.读“灵车渐渐远去,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再读课题,这个“长”字还说明什么呢?

6.(指课题)为什么不说十里长街永别总理?从“送”字,你还体会到什么?

7.有感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五.小结。

1.人们焦急而耐心地等灵车,不约而同地望灵车,难舍难分地送灵车,说明了什么?

2.我们今天怀念总理,学习总理,就要像总理小时候那样————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对,继承总理遗志,踏着总理的足迹,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六.再现灵车渐去的画面,使课虽终意犹未尽。

师:让我们想着总理长长的革命之路,走进长长的送别队伍,一起怀着崇敬、爱戴、怀念之情再送总理一程吧。

附板书:

等灵车焦急耐心崇敬

望灵车不约而同爱戴

送灵车难舍难分怀念

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篇1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24个新词语的意思。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领袖是永远值得人民怀念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人民群众对周总理逝世无限悲痛,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课文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一段“等灵车”的场面,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热爱和怀念周总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紧扣语言文字,体会人们失去总理的沉痛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学生对当时当地的情景缺乏感性的体验,所以对首都人民送别总理灵车时的心情不容易理解。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学生听诗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

一、复习导入:

1、师述:刚才,我们听的这首诗,是为了怀念总理而作的。你们从课外书、网上查找到了哪些有关总理的故事,请你讲述给大家听好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板书: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

4、师深情讲述: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噩耗传来,全国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泪水浸透了。当时,“四人帮”xx集团下了道道禁令,不许人们去悼念,不许人民缠黑纱、佩白花。人民不怕受迫害,在1月11日那天,,总理的遗体送去火化后,灵车驶往八宝山革命公墓,要途径长安街。一清早,人民群众冒着严寒,扶老携幼,挤在长安街的人行道上,含着巨大的悲痛迎送总理的灵车。

下面,让我们随着录音《十里长街送总理》回到令人难忘的那一天,看看这历史上空前的送葬礼。

放录音,看录像。

问:听了录音,你的心情怎样?

释题:

1、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2、“长街”指什么地方?

3、“十里”写出什么?这么长的街都挤满了人,说明什么?这么多人来送总理,说明了什么?

学习第一段:

师:人们知道总理的灵车要经过长安街,一大早,就等候在长安街上,从早晨等到中午,从中午一直等到傍晚。

1、自由读第一段,找出能说明人民爱总理的词句。

2、交流:

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人们的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的方向。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有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少先队员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A、“焦急”什么意思?“耐心”什么意思?

B、“焦急”和“耐心”放在一起矛盾吗?

C、青年夫妇呢?

D、少先队呢?

3、你能想象—下他们当时的心理和语言吗?

4、你还读懂了什么?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

5、在十里长街上挤满不同的人,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老,也有小的,但他们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你能说说吗?是有人叫他们这样做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做?

5、指导朗读。

6、教师小结:课文通过对老奶奶、青年夫妇、少先队员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对周总理的敬爱和沉痛悼念的心情。

7、归纳段落大意:

出示投影:

第一段写谁?他们怀着怎样的心情正在干什么?。

指名回答。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等灵车”这一感人场面,让我们知道人民对周恩来总理的爱戴之情和沉痛的心情。

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完成作业上

3、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教学第二、三段,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第一段,进人情境。

1976年1月1]日,北京城格外肃穆,长安街格外沉寂。成千上万的人缠着黑纱、佩着白花,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他们带着泪痕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总理灵车的到来。

2.学习第二段。

(1)过渡:人们从早上等到下午,从下午等到傍晚。夜幕开始降下来,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这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按“找句子,圈词语,说理由,反复读,悟感情”的方法来学习。

(3)学生交流,边朗读边体会。

重点体会: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无声地指挥”“不约而同”:写人们看到总理灵车一致的举动,从而间接写出人们同悲共痛的心情,以及对总理的无限热爱。

“眼睁睁”写出了人们望着灵车缓缓前行,想留却留不住的那种无可奈何的神态,表达了人们共同的心愿:希望灵车停下,多看一眼总理。

“顾不得”既反映了人们十分珍惜这一去不返的历史时刻,又表现了人们完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其余一切浑然不觉。

(4)试着设计一道填空题,加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例如人们的身体——,眼睛———,泪水——,都是为了能。

冬日的寒冷不再可怕,人们——;长时间的等待不算什么,人们——;满面的泪水顾不上擦,只要能。

(5)就在这长安街,看到此情景,人民群众想到了些什么?

指名讲,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既然是非常“幸福”,应该是愉快的感情,赞美的语言,但为什么几个同学朗读的语调反而低沉,声音反而轻了呢?

(6)是啊!这些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然而今天总理却已静静地躺在灵车里。我们再也看不见他那矫健的身影,听不到他那爽朗的笑声,这更增添了人们心中的悲痛。

(7)一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3.学习第三段。

(1)总理与人们心连心。灵车缓缓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人们在人行到上奔跑。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又是如何?

(2)默读课文,在读中找句子,圈词语,说理由,反复读,悟感情。

(3)学生交流,重点体会:

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表达了人们不忍与总理永别,希望多看总理一眼,希望总理永远与我们在一起。)

如果此时此刻,你也站在长安街上,站在送行的行列中,你会怎么想?

(5)灵车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对这二行动,你是怎么体会人们的感情的?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4、小结学法,总结全文。

5.作业:

作业本第4题。划出课文中使用“反复”的句子,体会人民送总理的心情,知道反复的作用,仿写一句话。

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篇12

师:首都百万人民群众怀着焦急而沉痛的心情,在泪雨与哀号中等啊等,盼啊盼,一直等到夜幕降临,总理的灵车终于开来了。这时人们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的第二段。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这一段里哪一部分写人们是怎样做的?谁给大家读读这一部分?

(生读“人们心情沉痛……擦去腮边的泪水。”)

师:请大家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自学这一部分内容。自学之前,先请大家想想第一段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

生:我们学习第一段的方法是:首先找出能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词语,再理解这些词语,然后体会这些词语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我补充两点。一是我们理解词语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它的本义,还要理解它在课文中的意思。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

生:我认为还应该强调一点,就是在理解词语的时候,只有运用我们已经掌握的多种解词法,才能理解得全面、深刻。

〔在阅读的实践中,引导学生归纳读书方法,并运用于阅读实践中,使学生在读书中学会读书。〕

师: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大家总结得很好。请同学们运用以上的方法自学这一部分。

(学生一边默读,一边圈点批画,教师巡视,随时了解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师:谁能谈谈自己重点抓了哪些词句,是怎样理解的?

生:我理解了“不约而同”这个词语。“不约而同”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在课文里指人们虽然没有经过商量,但是“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等这些动作是一致的。

生:(抢答)这里还应该联系“好像有人在无声地指挥”来理解。“好像有人在无声地指挥”,其实是没有人在指挥。通过第一段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来长安街为总理送行的人不计其数。这么多的人,即使有人指挥,行动也很难统一,何况没有人指挥呢?

师:老师与你有同感。那千千万万的人,即使有人指挥,行动也很难一致,现在无人指挥,彼此的行动却这么一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呢?

生:我从中体会到全国人民同样爱戴周总理,同样怀念周总理。

师:对。我们就应该这样,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认真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我有不同意见。说根本没有指挥是不确切的,我认为是有指挥的。只是这指挥的不是哪一个人,而是人们爱戴、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在指挥他们这样做。

师:有创见!应该这样理解。只有人们对总理的感情一致,行动才会这样一致。

生:我还有一点补充。这里的“老人、青年、小孩”,从年龄上强调了周总理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与怀念。

师:说得好,同学读书多么仔细,考虑问题多么全面。

〔老师随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不仅理解了字面的意思,还理解了重点词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体会了内在的思想感情。〕

师:这几个词语,我们不仅理解了意思,还体会到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谁能谈谈对其它词语的理解?

生:我还理解了“眼睁睁”这个词语。“眼睁睁”就是目不转睛的意思……

师:说得有道理。“眼睁睁”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理解为目不转睛。那么在本文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什么意思呢?请大家再读读这一句,并联系前文体会一下。

〔让学生在读书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同时掌握联系作者思想感情理解词语的方法。〕

生:“眼睁睁”比“目不转睛”还多了一层意思,就是没有办法,束手无策。

师:体会得太好了。那么这里用“眼睁睁”和用“目不转睛”在表达感情上有什么异同呢?

生:用“眼睁睁”和用“目不转睛”都能表达人们想多看几眼总理的思想感情,用“眼睁睁”还可以进一步表达人们不忍心与总理分别,想把总理永远留住的思想感情。

师:体会得太深刻了。当时人们望着总理的灵车,想着总理那矫健的身躯即将化为灰烬,怎能不心急如焚呢?然而,他们又有什么办法留住敬爱的周总理呢?没有,丝毫没有!“眼睁睁”这个词语把人们这种难以割舍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由此看来,有些词语的理解必须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谁能运用这种方法继续理解其它词句?

生:我可以用这个方法理解“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这一处。人们望总理的灵车,连擦去腮边泪水的一瞬间都舍不得错过,这充分表达了对总理的爱戴与怀念之情。

师:是啊,亿万人民群众对敬爱的周总理是何等的爱戴,何等的怀念!怎样读才能把人们的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呢?

生:应该用低沉的语调,轻声慢读。

生:以上我们理解的这些词语,都应该读得重一些,才能更好地表达人们的心情。

师:说得对。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要求练习读读。

〔在学生自己练读的基础上,教师指名读,并引导学生评议。〕〔发动学生思考应如何表达感情,既可以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情上的感染。〕

师:当时究竟是怎样一种情景呢?你们都出生在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以后,没有目睹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但是电视屏幕却可以把我们带到1976年1月11日的长安街上。

(播放亿万人民群众在长安街上迎送总理灵车的实况录像。)

〔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中去,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戴、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师:你们刚才看到的就是当时的真实场面。同学们,假如你就是站在为总理送行队伍里的红领巾,当看到灵车载着总理的遗体渐渐远去的时候,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生:(含着热泪,气愤地)我会说,敬爱的周总理,听说您是被“四人邦”迫害死的,我要把他们抓来,让他们永远跪倒在您的墓前。

生:(泪流满面地)我会追着总理的灵车跑得很远,很远。一边跑,一边喊:周总理啊,您么这么早就离去了,我们不能没有您啊,全国人民不能没有您啊!

生:(深情地)敬爱的周总理,我们不会忘记您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关心;不会忘记您在生与死的危急关头,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生:(泣不成声地)我要对总理说,我长大了要当一名作家,我要写一本书,让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丰功伟绩!

〔这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由于老师引导得法,体会得深,所以学生的思维是自觉的,情感是真挚的。〕

师:看来,尽管同学们都出生在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以后,但是由于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由于我们在读议中抓住了能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词语用多种方法理解,所以大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你们对总理的怀念是深切的,对总理的爱戴是真挚的。谁从以上的学习中,又悟出新的学习方法?

生:我觉得展开想象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用思想感情的好方法。

师:体会得完全正确。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实践中主动运用这种方法。

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篇13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描写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场面:1976年1月11日下午,周总理的灵车经过北京长安街时,首都人民群众冒着严寒向周总理告别时的感人情景。

课文以总理的灵车牵动这千万人的心为主线,按“等灵车——望灵车——追灵车”这一事情发展顺序安排安排材料。课文详写了等灵车,望灵车的情景,追灵车的情景写得较简略。因此,要抓住课文的第一、二段作为教书重点。

二、说教法。

课文的写作特点是:以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达人们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深切的怀念。因此,文章多以有感情朗读为主,少分析段落。

三、说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首都人民送别周总理的沉痛心情,加深对总理的爱戴和怀念,激发学生更加深爱周总理,学习周总理。

2、了解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些,哪些地方写得简略些。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理解段意的基础上,编列小标题。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5、学习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阅读导读内容。

渲染情境,导入。

1、今天我们一同来感受亿万人民群众为敬爱的周总理送别的感人情景。

2、播放录像带。

自读理清文路

深究重点。

1、学习“等灵车”部分。

①解读感悟,把最受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交流感受,可采用边读边感受的方式,可采用评读的方式。

③看录像谈感受。

④练习朗读这一段,连同自己的描述的情景,一起有感情地叙述下来。

2、学习“望灵车”部分。

①自由朗读,读出最受感受的地方。

②教师指导感情朗读。

③请同学们想一想,人们此时可能在想什么?

④交流学生写的内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来。

⑤播放录像,有朗读课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篇14

8十里长街送总理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拄着、洋槐、耐心、装饰、腮边、陪着、矫健、检阅、五洲四海、不约而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了解首都人民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崇敬、爱戴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想象当时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怀念之情。

教学用具:课文插图

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前准备长安街上迎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带。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周总理的课文,如《温暖》《飞机遇险的时候》《难忘的泼水节》,创设情境,使学生带着热爱和怀念周总理的感情学习这篇课文。

2、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借助预习提示和必要的资料,如介绍周总理的光辉业绩、他逝世前后的情况、电影《周恩来》等,使学生的思想较快地进入课文的情境。教学时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感知内容,理顺思路。要指导学生反复自读课文,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可以先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再引导学生理顺课文的思路(①等灵车;②望灵车;③送灵车)。然后让学生质疑,解决字词方面和浅层内容的理解。

第二步,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教师可用“你觉得哪些词句充分表现首都人民爱总理的思想感情?”这一提问,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出表达对总理热爱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先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然后师生共同品析关键性的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以下的句子应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和品味。

这篇精读课文,运用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的动态、心情,真实、生动地再现了1976年1月,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灵车,经过北京长安街时,首都人民向周总理告别时的感人情景,抒发了亿万人民群众衷心爱戴和深切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课文循着“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的线索生动地描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面。

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篇15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实录之一

师:首都百万人民群众怀着焦急而沉痛的心情,在泪雨与哀号中等啊等,盼啊盼,一直等到夜幕降临,总理的灵车终于开来了。这时人们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的第二段。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这一段里哪一部分写人们是怎样做的?谁给大家读读这一部分?

(生读“人们心情沉痛……擦去腮边的泪水。”)

师:请大家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自学这一部分内容。自学之前,先请大家想想第一段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

生:我们学习第一段的方法是:首先找出能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词语,再理解这些词语,然后体会这些词语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我补充两点。一是我们理解词语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它的本义,还要理解它在课文中的意思。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

生:我认为还应该强调一点,就是在理解词语的时候,只有运用我们已经掌握的多种解词法,才能理解得全面、深刻。

〔在阅读的实践中,引导学生归纳读书方法,并运用于阅读实践中,使学生在读书中学会读书。〕

师: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大家总结得很好。请同学们运用以上的方法自学这一部分。

(学生一边默读,一边圈点批画,教师巡视,随时了解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师:谁能谈谈自己重点抓了哪些词句,是怎样理解的?

生:我理解了“不约而同”这个词语。“不约而同”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在课文里指人们虽然没有经过商量,但是“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等这些动作是一致的。

生:(抢答)这里还应该联系“好像有人在无声地指挥”来理解。“好像有人在无声地指挥”,其实是没有人在指挥。通过第一段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来长安街为总理送行的人不计其数。这么多的人,即使有人指挥,行动也很难统一,何况没有人指挥呢?

师:老师与你有同感。那千千万万的人,即使有人指挥,行动也很难一致,现在无人指挥,彼此的行动却这么一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呢?

生:我从中体会到全国人民同样爱戴周总理,同样怀念周总理。

师:对。我们就应该这样,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认真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我有不同意见。说根本没有指挥是不确切的,我认为是有指挥的。只是这指挥的不是哪一个人,而是人们爱戴、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在指挥他们这样做。

师:有创见!应该这样理解。只有人们对总理的感情一致,行动才会这样一致。

生:我还有一点补充。这里的“老人、青年、小孩”,从年龄上强调了周总理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与怀念。

师:说得好,同学读书多么仔细,考虑问题多么全面。

〔老师随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不仅理解了字面的意思,还理解了重点词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体会了内在的思想感情。〕

师:这几个词语,我们不仅理解了意思,还体会到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谁能谈谈对其它词语的理解?

生:我还理解了“眼睁睁”这个词语。“眼睁睁”就是目不转睛的意思……

师:说得有道理。“眼睁睁”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理解为目不转睛。那么在本文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什么意思呢?请大家再读读这一句,并联系前文体会一下。

〔让学生在读书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同时掌握联系作者思想感情理解词语的方法。〕

生:“眼睁睁”比“目不转睛”还多了一层意思,就是没有办法,束手无策。

师:体会得太好了。那么这里用“眼睁睁”和用“目不转睛”在表达感情上有什么异同呢?

生:用“眼睁睁”和用“目不转睛”都能表达人们想多看几眼总理的思想感情,用“眼睁睁”还可以进一步表达人们不忍心与总理分别,想把总理永远留住的思想感情。

师:体会得太深刻了。当时人们望着总理的灵车,想着总理那矫健的身躯即将化为灰烬,怎能不心急如焚呢?然而,他们又有什么办法留住敬爱的周总理呢?没有,丝毫没有!“眼睁睁”这个词语把人们这种难以割舍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由此看来,有些词语的理解必须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谁能运用这种方法继续理解其它词句?

生:我可以用这个方法理解“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这一处。人们望总理的灵车,连擦去腮边泪水的一瞬间都舍不得错过,这充分表达了对总理的爱戴与怀念之情。

师:是啊,亿万人民群众对敬爱的周总理是何等的爱戴,何等的怀念!怎样读才能把人们的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呢?

生:应该用低沉的语调,轻声慢读。

生:以上我们理解的这些词语,都应该读得重一些,才能更好地表达人们的心情。

师:说得对。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要求练习读读。

〔在学生自己练读的基础上,教师指名读,并引导学生评议。〕〔发动学生思考应如何表达感情,既可以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情上的感染。〕

师:当时究竟是怎样一种情景呢?你们都出生在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以后,没有目睹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但是电视屏幕却可以把我们带到1976年1月11日的长安街上。

(播放亿万人民群众在长安街上迎送总理灵车的实况录像。)

〔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中去,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戴、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师:你们刚才看到的就是当时的真实场面。同学们,假如你就是站在为总理送行队伍里的红领巾,当看到灵车载着总理的遗体渐渐远去的时候,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生:(含着热泪,气愤地)我会说,敬爱的周总理,听说您是被“四人邦”迫害死的,我要把他们抓来,让他们永远跪倒在您的墓前。

生:(泪流满面地)我会追着总理的灵车跑得很远,很远。一边跑,一边喊:周总理啊,您么这么早就离去了,我们不能没有您啊,全国人民不能没有您啊!

生:(深情地)敬爱的周总理,我们不会忘记您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关心;不会忘记您在生与死的危急关头,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生:(泣不成声地)我要对总理说,我长大了要当一名作家,我要写一本书,让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丰功伟绩!

〔这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由于老师引导得法,体会得深,所以学生的思维是自觉的,情感是真挚的。〕

师:看来,尽管同学们都出生在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以后,但是由于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由于我们在读议中抓住了能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词语用多种方法理解,所以大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你们对总理的怀念是深切的,对总理的爱戴是真挚的。谁从以上的学习中,又悟出新的学习方法?

生:我觉得展开想象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用思想感情的好方法。

师:体会得完全正确。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实践中主动运用这种方法。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十里长街送总里理课文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