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时间:2023-07-04 06:34:18 作者:教学文档 字数:36580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卜算子,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卜算子吧。

卜算子

卜算子

卜算子篇1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篇2

李之仪

【自学指导】

1.充分感受词作浓郁的民歌风味,平易通俗,明白如话的语言。

2.反复朗读,体会词句复叠回环,构思新巧的特点和质朴的情感美。

3.正确理解作品表达的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

【课文提示】  1.李之仪,宋代词人,苏轼的学生。  2.《卜算子》词牌名,取自宋代黄庭坚“似挟着,卖卜算”;又称《百尺楼》《楚天遥》《缺月挂疏桐》。前、后片各四句,共44字;前、后片均于第2、4句押韵,用仄声韵。【朗读课文】【课文简析】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词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这首词的上片,描绘抒情女主人公面江而思;下片表现这个女子的内心愿望,即表现她希望爱情天长地久的愿望。全词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语言平易通俗,明白如话;词句复叠回环,构思新巧。  上片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一句说“我”,一句说“君”,构成文句的重叠复沓,诗意的相对相映。一住江头,一住江尾,既显示空间距离之远,又蕴含相思感情之长。从中,我们感受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和伤感。三、四句,是从前两句自然引出。江头江尾万里遥隔,只能天天望江水,“日日思君”来,而“不见君”又是非常自然的了。这里的“江水”也许是一种隐晦,不限于山水。“共饮长江水”,女主人公的内心又感到一点安慰。“共饮”一词,反映了人物感情的波澜起伏,分外深婉含蕴。“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既写出虽然彼此不相见,但是还能同住长江之滨,能“共饮长江水”;又写出女主人公内心自我安慰的情感。  下片以“此水几时休”呼应“长江头”、“长江尾”;“此恨何时已”呼应“思君”句。“只愿”仍紧扣长江水,承“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江水东流,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用“几时休”表明主观上希望恨之能消失;“何时已”又暗透客观上恨之不休。江水永无休止,自己的相思之恨也永无消止。“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两句,写出相思绵长无尽,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不变。  如果说,前面的叹息中有女主人公的不满和迁怒的话,“共饮”的安慰已平息了内心的冲动,主人公开始冷静的思考。于是,“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自然而生。恨之无已,正因爱之深挚。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是感情的深化和升华,也是一种理智的反思和顿悟。“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希望爱情地久天长的美好愿望。  词的上片韵字是“尾”、“水”,押ei韵;下片韵字是“已”、“意”,押i韵。开口度有变化,语调上扬,加重了全词结句的抒情语气,表现了山水隔绝而爱情永恒的主题,给人以江水长流情常在的感受。  这首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既是万里阻隔的天然屏障,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相爱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卜算子》质朴优美,真挚可爱。【思维训练】1.辨字组词:  休  已  似  体  己  拟2.《卜算子》中揭示地理距离遥远、暗寓相思之情悠长的语句有哪些?3.《卜算子》以什么为抒情线索?4.“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写出主人公什么思想感情?5.“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两句,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思想感情?6.“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直抒胸臆,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愿望?7.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8.这首词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9.通过图书馆或因特网,抄录三首古典爱情诗词。【拓展学习】朗读汉乐府《上邪》,回答问题。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1.解释划线的词语。①江水为竭      ②夏雨雪   2.这首诗列举了哪些不可思议的自然现象?3.作者为什么要举这么多自然现象?4.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课外作业】1.完成“学习建议”。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3.预习《李清照词二首》。【教学后记】

卜算子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解题。

“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南宋爱国的大诗人。他生在封建统治阶级向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毛主席的这首词用的是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情调完全相反,所以是反其意而用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三、自学课文

四、质疑问难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

3.自主探究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

2、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

5、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齐读这首词。

二、合作探究

1.出示学习目标。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激发想像,画一画。

6.背诵这首词。

三、总结、拓展

1.师生小结

毛主席的《咏梅》一词,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进而赞颂了梅花坚强、乐观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

2.读写结合。

结合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把它改写成一段话。

卜算子篇4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出自于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词,这首词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阅读原文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

①眼波横:形容眼神流动如横流的水波。

②眉峰:形容眉弯如山峰。 聚:指双眉蹙皱状如双峰相并。这两句说水是横流的眼波,山是蹙皱的眉峰。

③盈盈:脉脉含情。两句是说先问行人到哪里去?回答是要到山水明秀的地方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阅读题目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阅读答案

(1)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形象、情感)

(2)比喻修辞用得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想象别致,意蕴生动。。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洗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用语绮丽生动。(判断技巧、具体解释技巧、表达效果)

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cu)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卜算子篇5

卜算子咏梅

教师思考: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赞美梅花的佳作。《卜算子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一篇课文。这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水平和文学积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毛主席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两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录了陆游词的全文并加注了简要的说明,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于以上的考虑,我认为:将两词对照起来,引导学生自读研讨,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及说明

信息资料:

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

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

3、分别查阅关于两首作的赏析文章。

教学要求: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由搜集人自行介绍。。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搜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倾听学生的汇报,及时地给予评价,可满足学和的成功需要。相互的交流,扩大了每个学生的信息量,促进了合作与发展。同时所搜集资料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为课文的进一步理解作了铺垫,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积累。]

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从学生的自主质疑中,教师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以便调整教学走向,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阅读能力。]

三、汇报交流,明确理解,感情读背。

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

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

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四、巩固练习,丰富积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写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回顾旧知,创设学习情境。]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巧妙布疑,诱发学生思索。]

二、由疑而入,自主学读,理解研读。

1、教师介绍毛主席写“咏梅”时的小故事,重点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体现教师主导,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培养初步的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此活动有扶有放,提高并促进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问题设计适于探究,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理解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阅读欣赏能力。]

三、交流研讨,促进理解,个性表达。

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和理解是语文教学的追求。如何使学生的表达更科学、更严谨、更规范,教师引发的多形式评价和巧妙的点拨是关键。这个环节对教学的教学功底有着较高的要求。]

2、学习小结。

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便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益。学生在创作表现中深刻地体会了词句的妙处,理解了文章的感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五、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陆游的词作来进行读背练习。]

卜算子篇6

《卜算子·咏梅》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录像,请你们来欣赏。

梅花一直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请大家试着背一背关于梅花的诗或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梅花的词——毛泽东主席在1961年12月写的《卜算子·咏梅》。

2.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两首词吗?谁能背给大家听?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比较长,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阙,后一部分叫下阙。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意

1.自由读毛主席写的这首词《卜算子·咏梅》,

自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词?

2.再来读这首词,边读边把词中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试着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讨论。

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我们交流一下,大家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

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与同桌相互交流。

3.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一一梅的特点及梅的品格;教师相机点拨,生对毛主席词中所写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风雨送春归,风雪迎春到。”

“归”是返回的意思。这句诗是说风雨把春天送回来了,漫天的飞雪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绽放于寒冷时节的荒郊野外。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群花凋谢,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之时,梅花却不畏严寒、一枝独放的动人画面。这句诗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凌寒盛开的品格。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是呀,梅花傲霜斗雪、坚韧不拔的品格令人赞颂。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欣赏画面:

通过大家的描述,在老师的脑海中仿佛真的浮现出一幅寒梅傲雪图。不少著名画家也为这首词配了画,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几幅。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①“不争春”,不和谁争呢?

②梅花是那样美丽,但却不和春天盛开的百花争艳,不炫耀自己的美丽。这是一种什么品质呀?

③体会梅花的品格,练习朗读。

要读出梅花是报春的使者,却无意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乐观谦逊的作风。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小结: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品格呀!凌寒独放,在寒冷的季节里向人们通报着春的信息;当春天到来,百花盛开,梅花已经凋谢,却默默地在百花丛中微笑。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再来读读这两句。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梅花以其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泽东主席的赞颂,老师也忍不住要赞颂梅花。

让我们都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

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根据课件中所呈现的音乐旋律与画面风雪交加、春回大地等变化,从而满含激昂、赞叹之情读出梅花的风姿,梅花的品质。注意读出词的节奏与韵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大意。

三、练习背诵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把这首词背下来?大家先试着自己背一背,然后和旁边的同学互相检查背诵的情况。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

二、由疑而入、理解研读

1.自由朗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大家知道吗,这首词是毛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后写下的。就是课文附的这一首。自己读。

谁来读读陆游的这首词?同桌说说词的意思。

2.看看和读毛主席这首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提供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有不懂之处,教师稍作指点。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教师介绍:毛泽东主席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反其意而用之”。一改陆游词中沉闷压抑的形象,以激昂欢快的笔调赋予了梅花乐观主义精神。郭沫若在读二人的词后,也欣然和词,写道“裴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同样的梅花,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使其各具风姿,同样令人品读不已,欣赏不已。

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大家来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学生介绍收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资料发给学生阅读,分小组理解探究,深入体会两首词的内容及思想。

4.小结:虽然毛主席创作这首词的时候正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期,面对来自国内自然灾害和国外反华势力等重重压力,毛主席仍然非常乐观,以这首词表达了共产党人不怕困难、乐观谦虚的革命态度。让我们在这段激昂欢快的乐曲声中再次朗读《卜算子·咏梅》。

三、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上画,并给自己的画题上词。

四、深悟感情,创意表达。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

①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②成果展示,相互评议。

2.感情读、背升华理解。五、扩展延伸、布置作业

1.我们以前学过的毛主席的七律诗《长征》,现在又学习了他的《卜算子·咏梅》,还读过哪些毛主席的诗词?

2.课外通过查阅书籍、看光盘和上网等途径,收集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利用一周的课余时间作准备,到时组织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

卜算子篇7

教学目的:1、整体感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2、学习衬托的手法

3、背诵这两首词

重点难点:重点教学目的1、3

难点教学目的1

课时:一课时

教法:诵读、点播、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请同学回忆上学期的两首词,略微点评,温故为知新做准备。

二、听范读感知这两首词

三、自读疏通词语

卜算子:词牌名咏梅:题目咏:用诗词叙述

犹:还,仍然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

寂寞:孤单冷清苦:竭力,尽力

任凭:一任零落:凋谢

四、诵读、点播、赏析

1、请学生试读,略评

2、点播分析

、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讨论明确: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

百丈冰:寒;

、这个季节里自然界里一般有没有花盛开了?梅怎样这样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点播赏析:一般花都因为畏惧严寒而凋零枯萎了。

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表现出来了。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

、梅花在冬季开的那么傲然艳丽,装扮我们的冬天,给我们以力量,鼓舞,春天会怎样呢?像《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吗?哪些词表现出来的?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点播、赏析: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

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词里用是什么手法?

讨论点播:衬托

风雪、悬崖、百丈冰——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山花烂漫——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该词的境界美在哪里?

讨论、点播、赏析: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小节: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现梅花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谦逊无私的精神,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理解诵读

对比赏析陆游的词

疏通全词大意:远离驿站,那偏僻的残破的小桥边,梅花寂寞冷清的开放,无人观赏。黄昏时光已令你忧愁悲伤,更何况加上狂风鄹雨。

从不在争奇斗艳上费心思,下工夫,也不理睬百花的嫉妒不满。凋零的花瓣在地上,被车碾碎,但你仍旧和以前一样,散发着淡淡的缕缕清香。

同学们比较看看这个梅花是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词的境界如何?

讨论、点播、赏析:寂寞凄凉,饱受摧残形象。

低沉孤傲

消沉无奈

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播:1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两首词不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播:1、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毛泽东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3、感情基调不同。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低沉孤高的。

、理解背诵该词。

板书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陆游

形象傲雪俊俏,积极乐观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思想感情乐观向上,充满自信低沉孤高,悲观消沉

境界气势恢弘,博大高远狭隘局促,灰暗抑郁

、作业:探究学习

、欣赏《红梅赞》歌曲

卜算子篇8

《卜算子·咏梅》出自于南宋词人陆游的一首词,词中的梅花寄托了作者生则高洁、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卜算子咏梅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卜算子咏梅》阅读原文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阅读题目

1、《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的处境,下阕写梅花的品质。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

3.词人托物言志,借助梅花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品质?

《卜算子咏梅》阅读答案

1、艰难、恶劣的处境(意思对即可)高洁坚贞的品质(意思对即可)

2、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意思对即可)

【译文】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卜算子篇9

教材分析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毛泽东主席在词中赞扬了梅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体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为人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学生分析学生对写作背景了解不多,应在课前多加介绍。教学目标: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3、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教学过程:-、复习引入:齐读这首词。二、合作探究1.出示学习目标。2.小组讨论交流。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激发想像,画一画。6.背诵这首词。三、总结、拓展1.师生小结毛主席的《咏梅》一词,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进而赞颂了梅花坚强、乐观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2.读写结合。结合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把它改写成一段话。附:板书设计

卜算子篇10

《卜算子·旅雁向南飞》出自于宋代词人朱敦儒所写的一首词,词人借所遇到的景物来为自己写照并抒发了自己的心声。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卜算子旅雁向南飞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卜算子旅雁向南飞》阅读原文

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朱敦儒①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②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①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②矰缴(zēngzhu6):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短箭。

《卜算子旅雁向南飞》阅读题目

(1)本词描写了“旅雁”怎样的形象?透过旅雁的形象,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南渡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卜算子旅雁向南飞》阅读答案

(1)旅雁的形象:失群孤独,饥寒交迫,心忧迷惘,凄苦哀鸣。

南渡的画面:①风雨中大批民众仓皇逃难。②人民饥寒交迫,心惊害怕。③亲人失散,哭声不断。

(2)托物言志的手法。

作者借南飞的失群旅雁,倾诉了个人孤寂凄凉的痛苦,也反映了广大民众流离转徙的苦难生活,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深哀巨痛。

卜算子篇11

内蒙古韩中凌

一、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

二、阅读陆游词

1、自由朗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同桌说说词的意思。

2、提供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有不懂之处,教师稍作指点。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毛泽东主席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道,“反其意而用之”。一改陆游词中沉闷压抑的形象,以激昂欢快的笔调赋予了梅花乐观主义精神。郭沫若在读二人的词后,也欣然和词,写道“囊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同样的梅花,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使其各具风姿,同样令人品读不已,欣赏不已。

三、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

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题上词:

四、选做题

1、背诵陆游的咏梅词。

2、写一写你心中的梅花。

五、布置作业

课外通过查阅书籍、看光盘和上网等途径,收集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利用一周的课余时间作准备,到时组织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

卜算子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⒈让学生了解两首词的主要内容。

⒉能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情感态度:

⒈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⒉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过程方法:

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毛主席和陆游在词中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词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毛主席和陆游在词中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主席写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

介绍毛主席创作词的背景

1961年12月,毛主席在广州主持中共中央会议。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咏:这里有赞美的意思。

〖揭示课题,很干脆。解题也利落。“咏”,是古诗词的一种题材,不都是赞美的意思。〗

二、读一读

1、初读感知:

读着这首词,你有什么感觉?你感到是振奋激动,还是哀愁无奈?从词中你听到是哀叹还是笑声?你从中看到的生机热烈,还是衰败冷清?

齐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2、精读感悟

再读词文,理解下面的内容。

问题:①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1、2两句词的意思。

明确:严寒的冬天,漫天飞雪。但是,在毛主席的眼里,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快要到了。

②“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什么意思?“花枝俏”,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后,板书:“花枝俏”。“俏”,是什么意思?梅花开得怎么样?请你用恰当的词语,形容梅花的“俏丽”。

③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开放。但是等到山花烂漫的春天来了,她却怎么样了?想象“山花烂漫”的情景。梅花在“丛中笑”,又是怎样的情景?梅花笑了,为什么?

明确并板书:百丈冰——花枝俏——坚强、勇敢

不争春——只报春——无私、高尚

山花开——丛中笑——豪迈、谦虚

3、赏析方法归纳

一首好的诗词就是一曲曼妙的音乐,值得我们细细去品评,细细去欣赏,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七嘴八舌评诗词,可以从个别的字上,也可以从某个句子上,也可以从整首词上去赏析。

三、学习词的内容

1、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

间,不信请看这一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读着这句话,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提示:冰天雪地、悬崖峭壁、百花凋零、寒风阵阵、大雪纷飞,梅花傲霜斗雪,绽放枝头……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在冰雪之中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信息,

如她是怎么向人们报告的呢?春天终于来了,这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怎样的画面呢?

提示:百花盛开、异彩纷呈、满山遍野、万紫千红

3、这时梅花的心情怎样?这是一种怎样的笑?

提示:她和百花在一起,这是自豪的笑,欣慰的笑,爽朗的笑

四、比一比,想一想

1、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介绍陆游的背景: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2、请大家想一想,陆游词中所写的梅花是怎么样的?

明确:“独自愁”“香如故”

3、引导比较。想一想,毛主席在词中所赞美的“梅花”与陆游词中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样?

明确:在陆游的词中,梅花在“独自愁”“香如故”,而毛主席词中是“花技俏”。

4、同学们,毛主席是在读了陆游的词,才写“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的。毛主席在自己词的前面,有一句说明的话: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要求:学生说说“反其意”的意思。

〖让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后,再讨论“反其意”的意思,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归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5、大家来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五、小结:

毛主席和陆游写的词,都是“咏梅”。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也不一样。可知,不同时代,人们赋予了梅花的不同的品质,但不变的是人们梅花的喜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愿梅花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开放。让我们在这段激昂欢快的乐曲声中再次朗读毛词《卜算子·咏梅》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

七、板书设计:

百丈冰——花枝俏——坚强、勇敢

毛词不争春——只报春——无私、高尚乐观、积极

山花开——丛中笑——豪迈、谦虚

陆词“独自愁”悲伤、压抑

“香如故”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卜算子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