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教案

时间:2023-03-27 21:34:02 作者:教学文档 字数:53242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村居教案,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村居教案吧。

村居教案

村居教案

村居教案篇1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六、板书设计

4

草长/鸟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教案点评: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教学中,从旧知导入,即复习了所学知识,又点明本课又是一篇写春天的诗。结合图片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意,为有感情朗读做准备。

加强课堂训练意识,重视读与说的结合,突破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教师的传授,对课文的重、难点往往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讲解,但教学效果却未必令人满意。本教案设计是通过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进行说话训练,从而突破难点。

教案示例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会认4个新字。

2.了解诗意,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生字、背诵课文是重点。难点是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挂图。学生准备:读背自己知道的描写春天景象的古诗。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春天,万物复苏,景色优美,许多诗人都曾留下过赞美的诗篇。谁愿意背几首给大家听听?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就是诗人高鼎描写春天农村景致的佳作。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出示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描绘情境:春天到了,天空碧蓝碧蓝的,小草儿从地底下钻出来了,小鸟儿在空中飞翔,在林中歌唱。河堤上,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傍晚,农家的炊烟袅袅上升。这浓浓的春色,令人陶醉。农家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这就是中描写的情景,同学们想去感受一下吗?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3个生字和4个要求会认的新字的读音。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进入情境,指导朗读

1.请同学读古诗,提出你想问的问题。

2.引导看图,体会诗境、质疑,指导朗读。

“草长莺飞”——小草吐绿,莺儿飞翔,形容春天的景象。

“二月天”——指春天。

“拂”——轻轻地擦过。

“春烟”——春天里农家的炊烟。

“醉”——沉迷,陶醉。

指名说说从这两行诗中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指导朗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烟袅袅,春天的农村真美呀!小孩子们可不愿错过这大好春光,他们正忙着干什么呢?

“纸鸢”——风筝。

“东风”——春风。

“趁”——利用。

指导朗读: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五、想象画面,朗读背诵

1.分组练习朗读。让我们设身处地,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自己反复朗读,再在小组内轮读,相互评议。

2.自由背诵这首诗。

3.指名背、齐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回忆诗中描写了春天农村什么样的情景,并说一说。

2.朗读课文。

二、指导认字形,并写字

1.指名读生字。

烟趁纸

2.师生共同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烟:左右结构,左边是“火”,右边是“因为”的“因”。

趁:与“珍”比较,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纸:左右结构,左边是“纟”,右边是“氏”,下面不能多写一点。

3.鼓励学生用生字组词语,尽量多组几个。

4.指导写字。

烟、纸,左窄右宽。趁,“走”字最后一笔捺画要写得平、长一些,“”的下面三撇要写正。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四、背诵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六、扩展练习

春天的农村还有哪些景象?请同学们利用星期天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画一画、写一写,办一份手抄小报。

板书参考

4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探究活动

举行一个诗歌朗诵比赛。先在小组里比,再在全班里比。

村居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口述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

4、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景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词语是描写春天的,能说给大家听吗?

2、指名说。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是哪一首呢?

自读课题。我们要学习的是《村居》。

二、初读全诗,读准读通

1、释题:在乡村居住。

作者:高鼎,清朝人,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2、听录音读。

3、自读,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读后检查:

⑴ 出示生字,读准音,记住形。

⑵ 指导书写,描红,临写。

⑶ 指名朗读,正音。

⑷ 跟录音读。

三、细读全诗,解词释句,弄懂诗意

1、诗歌主要写了哪个季节的什么景色?

2、小组讨论,弄懂相关词语的意思。

3、交流,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草长莺飞:野草旺盛生长,黄莺自由飞翔。

拂:飘拂、拂拭、掠过。

堤:堤岸。

醉春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

纸鸢:纸做的风筝。

4、诗句的意思知道吗?

同桌互说后集体交流。

5、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朗读全诗,读出感情:

自读──指名读──纠正──指名读──齐读──跟录音读。

四、赏读全诗,进入意境,熟读成诵

1、看图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在头脑中再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作者写出了我们儿童生活的乐趣,你喜欢这首诗吗?练习背诵。

3、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心情如何?说一说。

五、作业

1、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背诵。

3、抄写这首诗。

【板书】

村居

草长莺飞       儿童散学

醉春烟

杨柳拂堤   |   忙放纸鸢

早春

【教学反思】

《村居》是一首教了多年的古诗,在今天的教学中,又赋予它新的涵义。让古诗融进生活,让学生融进古诗,体会到古诗背后的内容,使学生在古诗文化的熏陶下,激起对祖国古文化瑰宝的热爱之情。

春天是儿童的,在烟花三月美丽的日子里,使儿童步入自然,享受自然,放飞风筝,放飞自己的快乐和理想。儿童是春天的,儿童属于春天生机的组成部分,儿童身上散发出的芳香是春天的细胞和色彩。当学生体会到儿童与春天融为有机的一体时,古诗背后的文化的乳汁已被学生挖掘并吮吸着,可谓水到渠成。

村居教案篇3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春天是一首歌,春天是一幅画,春天还是一首诗呢!清代有位大诗人高鼎,写下了一首有关春天的诗《村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讲读古诗

1、读题。

谁来读读题目,给“村”字组组词。齐读题目。

2、出示古诗。

自读古诗,指名读。

生评,再读。师范读,生齐读。

3、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是春天的?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春烟、

指导:

拂堤杨柳:春天来了,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柳条长长的,像小姑娘的辫子。长长的辫子垂下来,被风一吹,就飘拂起来了。

春烟:春天的时候,山上空气潮湿,树林中常常有薄薄的雾气笼罩,远远望去,像雾又像烟,所以,叫做春烟。

二月天:农历二月。

醉:陶醉。

4、小朋友的本领真大,在文中找到了春天。老师也找到了春天,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老师找到的春天?

多媒体出示一张张图片。

师述:春天来到了竹林里,春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春天来到了小池塘,池塘边的芦苇长起来了,像长长的睫毛;春天来到了梅花山,满山的梅花开放了,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剔透,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春天来到了草原,草原铺满了新绿;春天来到了果园,梨花、杏花、桃花都开了,引来了蝴蝶和蜜蜂,真是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天来到了校园里。看,小朋友们个个书声琅琅,难怪人们都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真美啊!

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是否已经被这美景所吸引了呢?再来读读“陶醉”这个词。

读读一、二两句诗。

5、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孩子们又会干什么呢?请小朋友读读三、四两句诗。

你读懂了什么?

“散”,给它组组词。在这首诗里,散是什么意思呢?引出“归”、“纸鸢”。

放学回家,天色还早的话,你会干什么呢?和其他同学做什么游戏呢?

介绍“纸鸢”。

6、在这美丽的春天里,处处春光明媚、莺歌燕舞,处处鸟语花香、春意盎然,小朋友在广阔的田野里放着风筝,心里高兴极了。人们居住在这里,生活地多么幸福这就是田园生活,这就是乡村生活。因此,诗人高鼎将这首诗取名为《村居》。

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7、师范读古诗,指导学生朗读。

8、背诵古诗。

9、欣赏歌曲《村居》。

三、课后作业

背诵古诗,回家后收集几首有关春天的诗。

村居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会认4个新字。

2.了解诗意,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生字、背诵课文是重点。难点是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挂图。学生准备:读背自己知道的描写春天景象的古诗。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春天,万物复苏,景色优美,许多诗人都曾留下过赞美的诗篇。谁愿意背几首给大家听听?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村居》就是诗人高鼎描写春天农村景致的佳作。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出示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描绘情境:春天到了,天空碧蓝碧蓝的,小草儿从地底下钻出来了,小鸟儿在空中飞翔,在林中歌唱。河堤上,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傍晚,农家的炊烟袅袅上升。这浓浓的春色,令人陶醉。农家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这就是《村居》中描写的情景,同学们想去感受一下吗?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3个生字和4个要求会认的新字的读音。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进入情境,指导朗读

1.请同学读古诗,提出你想问的问题。

2.引导看图,体会诗境、质疑,指导朗读。

“草长莺飞”小草吐绿,莺儿飞翔,形容春天的景象。

“二月天”指春天。

“拂”轻轻地擦过。

“春烟”春天里农家的炊烟。

“醉”沉迷,陶醉。

指名说说从这两行诗中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指导朗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烟袅袅,春天的农村真美呀!小孩子们可不愿错过这大好春光,他们正忙着干什么呢?

“纸鸢”风筝。

“东风”春风。

“趁”利用。

指导朗读: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五、想象画面,朗读背诵

1.分组练习朗读。让我们设身处地,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自己反复朗读,再在小组内轮读,相互评议。

2.自由背诵这首诗。

3.指名背、齐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回忆诗中描写了春天农村什么样的情景,并说一说。

2.朗读课文。

二、指导认字形,并写字

1.指名读生字。

烟趁纸

2.师生共同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烟:左右结构,左边是“火”,右边是“因为”的“因”。

趁:与“珍”比较,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纸:左右结构,左边是“纟”,右边是“氏”,下面不能多写一点。

3.鼓励学生用生字组词语,尽量多组几个。

4.指导写字。

烟、纸,左窄右宽。趁,“走”字最后一笔捺画要写得平、长一些,“”的下面三撇要写正。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四、背诵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六、扩展练习

春天的农村还有哪些景象?请同学们利用星期天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画一画、写一写,办一份手抄小报。

板书参考

4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探究活动

举行一个诗歌朗诵比赛。先在小组里比,再在全班里比。

村居教案篇5

一、教材简析:

《村居》是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三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背诵和识字写字。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醉”意。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运用课件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具体场景和氛围,愉悦学生心理,开发学生情感世界,诱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及书面表达。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几日呀?那是什么季节了?我们学过描写几首春天美景的古诗了,谁来背一背?

2.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村居》。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4.解题:“村居”是什么意思呢?

5介绍作者:高鼎,清朝人。他的诗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过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

(二)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请看……

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所见。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你们喜欢这美丽的春景吗?同样,诗人陶醉了,他写下了这首有名的《村居》。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意

1.出示要求:借助拼音分组自由读诗句,划出生字词,给生字找几个词语,再讨论诗句意思。

2.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识字。莺:后鼻音,中间是秃宝盖儿;趁:前鼻音。鸢:上面没有一撇。给生字找词语。

3.指名读诗句,如有不正确的读音及时纠正。

4.齐读。再练读。

5请同学们马上描生字。注意每一笔写在哪儿。

(四)借助课件,加强朗读,感悟诗意

1.学习古诗一、二两行诗句

1)师:同学们,春天到底在哪呢?其实就在我们的眼睛里。仔细看看图,再读读这两行诗句,从哪些字词可以找到春天呢?

“草长”是什么意思?“醉”呢?

师:谁能把这句诗读一读?

师:读得太棒了。让我们看着图轻轻地、有感情地再读一读。

谁能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美景呢?

2)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诗人描绘的景物具体化。

师:诗人用“长”、“飞”、“拂”、“醉”把明媚的春天写活了,沉醉在这美好的春光里。突然,“噢——”一阵欢呼声打破了春天的宁静,原来是------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四人一小组读这两行诗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之后,讨论:孩子们是怎样放风筝的?

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男女比赛读。

小组派代表说说。

3请同学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朗读,再背诵。

解“醉”,总结全诗

同学们,诗人看到这么迷人的春光,这么欢快生动的儿童竞放风筝的场面,他怎样?可用诗中的一个字来代表他这时的心情?

那诗中到底谁醉?

一、杨柳醉,醉在蒙蒙的春烟里。二、堤岸醉,醉在柳枝的轻柔的抚摸里。

三、草儿醉,醉在痛痛快快的生长里。四、黄莺醉,醉在自由自在的飞翔里。

五、儿童醉,醉在快快乐乐的放飞里。

六、诗人醉,醉在迷人的春光里,醉在孩童的欢乐里。

作业:同学们,你们能把这迷人的春景,儿童竞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写出来吗?赶快动笔吧,看谁写得生动,谁写出了诗人的“醉”。

板书:村居

迷人的春光

儿童的快乐放飞

设计二是把“醉”字提前。在学生欣赏美景并初步了解句意后即引导学生找到作者当时的情态“醉”字,再围绕这个字深入体会诗情。最后再引导学生填写醉在里。就是有些难度。这教案还没设计好。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村居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鸢”字,了解全诗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全诗。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的意境,感受到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与生机勃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步感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哪些是写春天的?谁来背几首?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

4、大家猜猜看,这首诗的题目为什么叫“村居”?

5、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6、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1个生字和7个要求会认的新字的读音:

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三、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1、学习一、二句:

⑴ 指名读第一句,思考:

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⑵ 朗读指导:

草长/莺飞/二月天,

⑶ 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全班读第二句。

⑷ 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⑸ 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朗读指导:

拂堤/杨柳/醉/春烟。

⑹ 前两句朗读训练:

自由读。

开火车。

朗读比赛。

2、学习三、四句:

⑴ 指名读。

⑵ 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⑶ 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从这两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⑷ 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⑸ 男女比赛读。

⑹ 再次体会从这两句中读懂了什么。

四、背诵诗歌,借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

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与勃勃生机。

五、课外拓展,鼓励续学

春天的农村还有哪些景象?

请同学们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画一画,再搜集一些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办一份手抄小报。

【参考资料】

村居

〖读故事〗

寒冷的冬天终于被温暖的春风吹走。在浓浓的春意中,有一个人在悠闲地散步,享受着春天的美景,他就是诗人高鼎。

小草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吐出一点点被春风染绿的嫩芽。晴空万里,刚过冬的黄莺展开柔嫩的翅膀,无忧无虑地飞翔着,仿佛在赞美春天,歌唱春天。堤岸上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梳理着自己细长的秀发,沉醉在春天的美丽中。高鼎被这千姿百态的春天所迷住,陶醉在美好的春光中。

“噢──”一阵欢呼声打破了春天的安宁,原来学堂早早地放学了。欢快的孩子们跑着、跳着,露出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快!快!”一个扎小辫的孩子高高地举着一只五颜六色的鹰形风筝,跳着、叫着从高鼎面前窜过。高鼎的目光被吸引过去──那孩子拉着风筝线,另一个孩子展着风筝。展着风筝的孩子一松手,那边就一边跑一边放线。只见风筝在孩子的牵引下越飞越高,在蔚蓝的天空中舞动,似乎在与云朵比高。不一会儿,天空中陆续飞起了许多纸风筝。在高高的云层中,各式各样的风筝似乎活了,纷纷炫耀着自己的美丽。

春天的气息里飘荡着孩子们银铃般的欢笑声。春天的美丽与孩子们的身影融合在一起,使高鼎仿佛回到了儿时,情不自禁地笑了。

〖改写〗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题记 

初春,暖洋洋的太阳照射着大地,树上因为春天的到来而兴奋得叽叽喳喳的麻雀把高鼎吵醒了,他见今天春光明媚,便决定出去走走。

高鼎走在户外的小道,嗅着泥土独有的芳香,此时此刻的他已经完全沉醉在这蓬勃的春景里了。不远处,小草从湿润的泥土里探出了绿油油的小脑袋,正睁着充满好奇的双眼张望着这大千世界,三三两两散开的小草顿时给大地增添了勃勃的生机,高鼎情不自禁地感叹到“真是‘草色遥看近却无’啊!”微风拂过,随风飘动的柳树深深地把高鼎吸引住了。走近一看,柳树已经暴青了。他轻轻地抚摸着嫩叶,软软的,仿佛一个初生的婴儿。一片片嫩芽在阳光的照射下绿得发亮,真不知道春姑娘是怎么调出这种色彩的,如果淡一点,就不会显得那么生气;如果浓一点,就不会显得那么可爱了。柳树的枝条已经长得快要碰到河面了,河水清澈见底,水缓缓地流向远方。河面上,鸭儿欢腾嬉戏,怪不得诗人可以写出“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 

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中午,坐在岸边感受着春的气息,忽然,一阵吵吵嚷嚷的声音伴着东风飘来,循声望去,原来是孩子们放学了。只见他们急急忙忙地跑进屋,又急急忙忙地跑出来,身后还拖着只风筝。没过几分钟,天空中,五彩缤纷的早已随风飞舞了。瞧!那只像麻雀的风筝飞的最高,望上去就只剩下一个小点儿了。有一个男孩的风筝硬是不听话,怎么也不愿到天上去翱翔,刚刚飞了起来就马上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像离弦的箭似的,“呼”地一声就往下冲了。风把天上各式各样的风筝吹得“哗哗”作响,交织成一片,形成了和谐的春之韵。 

“吃饭了!吃饭了!”孩子们闻声跑进屋,有的还有些不情愿呢,就连回家的路上也要放会儿,没过多久,已经不见孩子们的身影了。高鼎却迟迟不肯回家,他已经完全沉浸在春天这万物复苏的景象里了。此时,一轮新月以隐隐约约挂在了夜空。

【原文】

村居

〔清〕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①。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②。

【作者地图】

高鼎,字象一、拙吾,浙江仁和人,是清代后期诗人。

【助你翻译】

① 拂堤:轻轻擦着堤岸。

②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薄雾如烟。

③ 纸鸢:纸鹰,指像鸟一样的风筝。

【教你赏析】

江南的早春二月,草木萌发生长,黄莺飞翔歌唱;碧绿柔长的柳条随风摇曳,轻轻地拂着堤岸,就像沉醉在春烟之中。儿童们早早地放学了,他们赶快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高高的蓝天。

这首诗的前两句,画出了江南二月的明丽春光:“草长莺飞”,欣欣向荣;“杨柳醉烟”,葱茏柔媚。可是孩子们早早下学后却没兴趣欣赏这景致,他们关心的是赶快趁着春风放风筝。一个“忙”字,把孩子们的勃勃兴致和跑着、跳着、呼喊着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天真活泼的儿童,还有那晴空飘飞的风筝,把这江南春光点缀得更加活跃欢快,更加生机盎然。

村居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口述《村居》所描绘的情景。

4、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口述《村居》所描绘的情景。

2、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生活的美好感情。

预习提纲:

导入揭题——读诗,学习字词——学习《村居》——小结作业

一、导入揭题

1、回忆读过的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指名背给大家听一听。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两首描写春的诗。读题。

二、读诗,学习字词

1、出示两首诗,介绍作者。

2、自读全诗,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指读读好“鸢”“拂”。齐读

三、学习《村居》

1、小组讨论自学《村居》。要求:

每个人先自学,反复读诗句,看看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没读懂;再小组讨论,自己的理解说给大家听,看看是否和大家一样,不理解的请教同学;最后,结合小组智慧,把自己组的理解写下来。

2、自学,讨论。

3、再读诗。思考讨论:

、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你还有什么疑问?

4、读诗、背诗。

四、小结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

3、把《村居》的内容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听一听。

村居教案篇8

教材简介: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江西上饶带湖闲居时,写的一首表现农村生活的词作。全词不用“人在图画中”的咏叹来直接抒发主观感受,而是置身局外,静处闲看,移步换景,客观摹状,摄取了特具画意诗情的人物活动镜头。词中以“溪”萦回映带,意脉连绵,情思不断,组合成了江南农村的清秋风景画和劳动风俗画,字里行间表达了词人对安宁平静的农村田园生活的喜爱,抒发了对安居乐业的生活的陶醉之情。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凭借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达到熟读成诵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居”,组词。你会想到了什么?板书“村居”。

指名背诵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题名也叫《村居》的诗,不过,它的前面还有三个字“清平乐”。“清平乐”是词牌名,又名“醉东风”,它相当歌曲的谱子。

3、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二、初读古词

1、出示生字新词:翁媪锄莲相媚好剥

2、指名学生读一读,一边正音,一边加以渗透。

〔锄——锄禾——锄豆

莲——莲花——莲蓬〕

3、齐读。

4、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在哪儿呢?

5、这么多人和景,词人巧妙地运用了一处景,将它们像珍珠一样串了起来,找找看,看看谁是火眼金睛?

6、现在大家看,这是怎样的一幅村居图?

三、品读感悟

1、是啊,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其中,你认为谁是最幸福的?说一说你的理由。

2、在这里,“醉”可以理解成什么?从哪儿可以看出他们是沉醉?景美,心情舒畅,或许也会喝点老酒,微带醉意。

“醉里吴音相媚好”,诗人先声夺人,突出翁媪亲热聊天,用吴方言说着贴心话的样子。如果在作文中你能掌握先声夺人的“法宝”,你的作文定会锦上添花。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

3、句式训练

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我仿佛听见翁夸赞媪说:“。”

4、学生自由交流。指名谈一谈。

5、其实,儿女一直是父母口中永恒的话题。听——

1)翁喝了一口酒,喜笑颜开地对媪说:“大儿子可是咱家的壮劳力,地里的活都让他承包了。”

2)媪笑着说:“这呀,是幸亏没有战争,大儿子才能在地里干活。你看他干得多么认真啊!他也老大不小了,该帮他娶个媳妇了。”

3)老太婆,你瞧咱家的二儿子,简直和你一样的心灵手巧。……

6、出示“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大儿幸福吗?中儿呢?

句式训练:

大儿的幸福,在于;中儿的幸福,在于;翁媪的幸福,在于。

7、当看到最小的儿子的时候,翁媪会是怎样的神情?出示“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小儿子是“无赖”,翁媪怎么会“最喜”呢?

理解“无赖”。当父母看到你顽皮的时候会怎么说?

小儿子为什么最让人喜爱呢?哪一个字表现了小儿的活泼可爱?指名说一说。

8、小儿子偷偷地躲到溪边,躺在那里尝新莲子,可真是个精灵鬼。你看,他一边津津有味地剥着莲蓬,一边还津津有味地数着“一颗,两颗……”,让我们好好地端详他剥莲蓬的样子。这个字用得好在哪里?推敲一下。

一个“卧”字,不仅让我们想象到有趣的画面,还引发了大家的感慨:“动”的时候是那么的随心所欲、无拘无束;“静”的时候是这样的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一动一静竟然融合在一个字上,真是“一字千金”啊!此情此景,你羡慕“小儿”吗?为什么?

9、看到“莲蓬”,你会想到哪些诗?

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儿可能就是刚刚“偷采白莲回”,正在美美地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呢!

10、此情此景,让人“沉醉不知归路”。词人醉了:他陶醉在乡村生活的淳朴之中,陶醉在一家普通老百姓的安居乐业之中。让我们也一起来陶醉一番,陶醉在乡村的美景中,陶醉在一家人的相亲相爱之中。

11、我们再来看这一家老小,居住在这样矮小的茅屋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遇上大冬天就更别说了。如此清贫的日子,他们却其乐融融。因为即使是这样简单的幸福,在当时,许多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12、词人闲居在上饶老家二十多年,写了许多词,形成了“稼轩体”。可是看似居安的他却一直充满忧虑,忧虑着北方战场,真是“此生谁料,心在‘战场’,身老‘村居’”。他多么希望这种安居乐业不仅仅是一家两家,多么渴望不再有“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凄惨。所以说这样的农村剪影在词人的心中只是“别调”。他心忧天下,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的这一情怀。

四、拓展延伸

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初读悟“醉”

1、那么深深地刻在诗人辛弃疾心中的基调是什么?

2、想一想,“破阵子”这一词牌表达得意境是怎样的?你听到了什么?

3、整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一句写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壮志未酬?

、探询“醉”的缘由

1、这首词开篇就“醉”,它和《清平乐·村居》里的“醉”一样吗?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俗话说“酒后吐真言。”醉酒之后,诗人念念不忘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指名读一读。

3、词人由看到一家人的安居乐业,想到了天下:老百姓多么渴望过上和平安居的生活啊!词人多么希望天下所有人都能“醉在村居”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4、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村居”,享受一下一家人的其乐融融。“蓦然回首”,却发现咱们和这幸福的一家人,还是半个老乡呢。让我们用我们的“吴侬软语”来读一读这首词,相信大家一定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五、检测完善

同学们,诗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其中,描写儿童的古诗词更是脍炙人口,别有韵味:一个“卧”字,精彩纷呈。在课外阅读积累中,睁大你的慧眼,你一定能采撷到其中亮丽的一枚。试试看,怎么样?

村居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尝试进行入情入境的品词。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理解词的意思,感悟不同词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比较诗词。

板书村居,

问:从村居你能联想到什么?

谁来背背有关描写田园生活的诗。

师:同学们积累得真多,背诵得趣味盎然;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学习古诗。今天我们要新接触一类与古诗相似的体裁:词

师:范读全词。

师:大家都沉浸在词的美妙意境中了!也想来读一读吗?

生:自由地多遍地诵读词,随后指名多人次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多投入啊!读着这首词,你发现题目、语言形式上,词与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生1:诗只有一个题,而词的标题有两部分组成。

生2:我知道词有词牌名,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而它的题目是“村居”。

师:你真会发现,词牌名“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做词牌,照这个词牌写出的词,每首46字。你们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吗?

生3:诗只有一段,而词有上下两片呢!

生4:我发现诗中每句话的字数都是相同的,要么五字,要么六字;而这首词的每句话字数不同,四字、五字、六字、七字都有。

生5:我读着读着,感受到“小、草、好、媪”是押韵的,“东、笼、蓬”也是押韵的;看来,诗一般只押一个韵,而词可以有两个呢!

师:古诗每句字数相同,整齐划一;而词却是字数不等,读来倒另有一番丰富多变、节奏明快之感呢。想再读体会一下吗?

生:自由读,随后配古筝乐齐读。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及写作背景。读准节奏。

师:大家读的不错,谁来把这几个字读一读.翁锄莲低小吴音鸡笼莲蓬

谁能把这几个字送入词中读一读!

师:“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为什么念pénɡ?

师:同学们,这里是诗词里和仄、押韵的需要。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

师:词一般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我们来喘一口气作为停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齐读。

师:古人颂诗时往往还会有动作,我们加进动作再来读一读。

师:读了几遍后,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答看到的画面,教师就用视频出示画面,并要学生读相应的句子。

师:把几幅画拼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再仔细看看,画中好像缺少了什么?

师:放流水声。

生:少了溪水。

师:对。小溪怎么流的呢?

生:缓缓地流着。

生:叮咚地流着。

生:潺潺地流着。

师:说得真好。绿水村边绕,这溪水把几幅画连起来,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让我们在这潺潺的溪水声中再来读地读这首词。

师:谁来连贯的把所看到的景色说一说。

师:在我们品读句子前,了解一下作者用写作背景,对我们理解文中情感有很大的帮助。谁能说一说。

三、品词读句,领悟情感

师:谁来用一个字概括一下你读后的感受?

师:最好能用诗中的一个字。

师:“醉”字好啊,村里的景让人都醉了,沉醉不知归路。这么美丽的村居,你是从哪句感受到的?

生:从“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感受到的。师:读了这句诗,你看到什么?

生:我看到了又低又矮的茅屋,屋前还有一条小溪,溪上有青青的小草。

师:如果你是一个大将军,一个大文人,一个被贬的高级官员,你看到了这样一座矮小的简陋的茅草房子,你会觉得有诗意吗?

师:青青草,作者为什么不写青呢?从这“青青草”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师:这还不够美呀,你试着把“低小”和“青青草”缓慢点读,语气再重一点。

师:多美呀!置身其中,你仿佛还能听到什么?

生:我能听到溪水声和小鸟的叫声。

师:好,那就请你伴着淙淙的流水声读一读。

生:朗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师:这两句把我们带进了幽静的山乡村野。来,大家闭上眼睛,用力吸气。说说看,你闻到了什么?“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师引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师:板书“媚”,这里面的媚是美好的感觉,你还能组个词吗?

师:这些词一般写谁的?

生:写年轻的女性。

师:相媚,相互说着有感情的话,带着浪漫的情调,一般写的是谁?

生:写年轻情人的。

师:“相媚好”什么意思?

说的应该是年轻人相互说着有情趣的话,在这为什么用这词来形容才两口呢?

师:想象一下,他们都会说些什么?

师:同桌合作,演演那对翁媪。

师:我们再来夸一夸翁吧。出示: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我仿佛听到媪夸赞翁说:

师:就是一对老夫妇,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絮絮叨叨的,在诗人的眼里怎么那么美好呢?

生:他常年在外打仗,他觉得很温情、很温暖、和谐。

生:他很羡慕他们的生活,他很想过这样的生活。

生:他发现家乡非常和谐,他觉得没有战争,在农村里很温馨,他很向往。

师:我们读到了各种感情、向往、自在、悠闲

师:我们再来读。

师:想象一下,辛弃疾略带着醉意,沿着一条小溪前行,忽然听到一阵吴侬软语,寻声看去,呀,原来是一对白发翁媪——读。

师:就是这样一对白发夫妇,亲热的坐在一起,喝着酒,聊着家常,多么悠闲、多么自在啊,多么恩爱的老夫妻呀---读

师:外面兵茺马乱,他们却能在这世外桃园过着平静的生活,么幸福的一对老夫妻呀!---读

师:老两口恩恩爱爱,悠闲自得,让我们也去分享他们的快乐。

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这里的“醉”字仅仅是指醉酒吗?到底是谁醉了?

生:翁媪醉了,他们被美好的生活陶醉了。

师:是啊,面对这山清水秀的田园美景,翁媪怎能不醉?,他们又如何不醉?

生:作者。

师:我们在读的时候谁在陶醉?

生:自己。

教师:读着辛弃疾的诗,我们眼前也仿佛看见了那美丽的景色,看见了那相互逗趣的老两口。

师:谁来读?读出这种沉醉的感觉?谁再来沉醉一回.好的,还有谁来读?

师:让我们大家都来醉一会

师: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居呢?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温馨的村居。和谐的村居。无忧无虑的村居。充满亲情的村居。美好的村居。温情的村居。令人向往的村居。富有诗意的村居。清新秀丽的村居。和睦的村居

学生练笔:让我们一起把这个清新秀丽的村居,这对让人羡慕的老俩口写一写!播放音乐《最浪漫的事》

看着这一切,诗人不由的走进茅屋,问到:

师:老人家,您老高寿呀?那您一定儿孙滿堂了吧?

师:那您的儿子在哪呀?一定功成名就了吧?

师:您两老可真幸福呀!儿子这么勤劳,这么孝顺。您们真可以享清福了!你小儿子哪去了?

三个儿子你最喜欢哪个呀?为什么?

师:“卧”什么意思?

生:趴的意思。

师:带进诗中去读一读。

生:溪头趴剥莲蓬。

师:好不好?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趴”没有“卧”好,不生动。

师:还可以用哪个字?

生:躺、睡。

师:带进去读一读,好不好?为什么?

师:那你是怎么理解小儿是怎么卧的?可以是趴着,可以是躺着,还可以是侧着身子,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怎么卧舒服就怎么卧。

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这三个儿子当中,你最喜欢谁?说说你的理由!

师:你们认为作者又最喜欢谁呢?

师:不知不觉,大家已走进村居,真是“人在画中游”!同学们,作者看到这样乡村美景,看到如此和睦的一家人,你会想些什么呢?

生:这家人可真令人羡慕!

生:看到翁媪他可能想:自己晚年的时候能不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师::酒不醉人人自醉。经历了征战二十多年沙场的作者,他会怎么想?

生:要是人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多好啊。

生:要是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多好啊。

生:平安。

师:征战沙场,诗人最渴望的是什么?

生:没有战争。

生:国泰民安。

师:是呀!作者是多么向往这种老人能享受天伦之乐,儿女勤劳尽孝,小孩调皮无忧无虑的平静生活呀!多么希望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呀。“醉在村居”,这不仅是作者也是所有人的精神家园。

四、指导背诵

师:这么好的词想不想记住?

生:想。

师:大家看,这首词先写景,后写人,先写老,后写小。理清顺序你会背得更快,练习背诵吧。

五、用心书写,表现作品美。

师:同学们,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

很多书法爱好者都喜欢将诗词作品作为书写内容,在语言文字美,诗词意境美基础上增添一份书法美,今天,让我们也来当书法家,从我们的字里行间给作品锦上添花。  下发钢笔字专用书签,生书写作品。

板书

清平乐村居

茅青

醉锄向往平静

织国泰民安剥

村居教案篇10

一、初读词题,试想画面: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词。请看大屏幕上,乍一看,这首词的题目和我们平时所学的诗的题目有什么不一样?

前面这个是它的——正音:乐读yuè,那你还知道其它词牌名吗?

后面这个是它的题目,一起读——村居。

再看大屏幕上,这首词和我们平时所学的诗有什么不一样?

词的句式长短不一,古时称词为长短句,词有规定的格律,所以作词我们一般称为“填词”,词起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了最高峰,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由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一起读——清平乐村居。

读了这首词的词牌名和题目,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二、疏通文本,感知画面:

1、是呀,我们所看到乡村生活是一幅多么安宁、祥和画面,那么,词人辛弃疾眼中的村居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谁来接着往下读这首词?

生读上片。正音

“翁媪”是一什么意思?猜猜看!

生读下片,剥正音。

2、下面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词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声音响亮。

师:很好,你已经把这首词读准确了,来,让我们一起来读!

老师有个建议,你们看,这首词描绘的乡村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啊,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得轻柔一点,舒缓一点。很好。让我们再一起读!

3、真好,我们同学在很短时间内就把这首词读正确了!我们五班的同学会学习,进步快!那么,你觉得这首词中有哪些地方你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的呢?

4、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你觉得《村居》这首词中哪些词儿值得细细地品一品?或者,你觉得这首词中还有哪些地方你不理解是什么意思的?

预设1:“相媚好”

师:猜一猜?

师:你们说得都对!“相媚好”所表现的就是这对老夫妻感情的浓厚与缠绵!

预设2:“无赖”

师:有知道的吗?

生:顽皮!

师:但是老师记得生活中“无赖”的意思是“赖皮”啊!在词中怎么是顽皮、天真呢?我不理解。谁能告诉我?先互相讨论!

学生讨论,交流。

听了你们的解释,我明白了!我们五班的同学真是语文学习的行家里手,都能够帮老师解释疑惑了!

预设3:“吴音”

师:“吴音”懂不懂?

生:吴的地方话!

师:对!辛弃疾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在江西上饶,上饶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吴音”就是吴国的地方话。

预设4:“醉里”

师:用“醉”组词!

师:“醉里”的“醉”取哪种意思?可能是谁喝醉了酒?

生:老翁,老妪

师:还有可能呢?

生:作者!

师:对!不过,“醉”还有更深的意思,这要等我们把课文学好后才能体会到。

5、师:好,同学们,看来我们已经大致理解了这首词的意思了,来,让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词,把你的理解读进去。

生齐读。

三、品评意象,生成画面:

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用寥寥的四十六个字就将一幅安宁祥和的乡村生活图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词,你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

1、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来,你把词读一读!读得再舒缓一点,轻柔一点,注意停顿与节奏,再来——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画面,再来——让我们一起来——。

看到画面了吗?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扩充画面:你看到的溪水是什么样儿的?水面上还长着什么?水面下还有什么……

到底是学习语文的行家,不仅会想象得好而且描述得好!多么宜人的景色啊!来,让我们再一次闭着眼睛吟诵第一、二两小句——

2、你看到了一幅相媚图。猜猜看,如此恩爱的老夫妻,他们可能在亲热地说些什么呢?

谁来读三四两小句。

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动。

3、大儿锄豆图,二儿织笼图。

你来把他们劳动的情景读出来!生读。

4、小儿的卧剥图!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个小儿是非常的顽皮,谁来说一说你想象中的小儿剥莲蓬的样子?

生说

这个小孩顽皮吗?那让我们一起读出顽皮——

生齐读最后两小句,指导把“最喜”、“卧剥”都读得很好。

四、体悟意蕴,定格画面:

诗人用朴实、清新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农村秀丽的景色,把农村那舒适安宁的生活刻画得活灵活现。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拿起书本,把自己完全投入到词文中去读一读,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请结合老师这里的句式,发挥你们的想象:

读着,我仿佛看到。 所有的景物汇成了词中的一个字,是哪个?读!真应了那句话,“沉醉不知归路”。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这画中,再齐读。

现在你觉得“醉”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是啊,究竟是谁陶醉了呢?为什么而陶醉呢?请同学们自己把这首词读一读。

这对老夫妇醉了、作者被眼前的村居生活陶醉了……我们读书的时候,是谁在陶醉?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配乐)

真好!来,让我们再一次把这首词读一读,能背的背,把我们的对这和美乡村生活的陶醉、沉醉、迷醉读出来!

生读。

五、拓展建构,丰孕画面。

这首词带给我们的享受是多么的美好啊!可是到现在我们还未揭开作者的面纱,他叫——,看补充介绍。再读该词。

辛弃疾一生给我们留下了600多首词,以爱国词和田园词最为突出,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首——。那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他的另一种风格——。看补充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对照注释自己读读,说说对这首词的理解,从另一角度认识辛弃疾。

六、作业

课外阅读辛弃疾的词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村居教案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