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小一网整理陈金才,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陈金才吧。
特级教师陈金才《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
特级教师陈金才《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篇1《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
执教:特级教师陈金才
课前谈话:
1师:认识我吗?听了刚才的介绍,我想考考大家听话是否很认真。
2、学生回答:你是特级教师;你叫陈金才……
3、出示教师名片,阅读两分钟,学生补充发言
4、刚才同学们把听到的信息告诉我了,看到的信息也传递给我了,能不能透过这些信息发现些什么?
5、学生回答:你有电脑;特级教师上课很厉害;你很谦虚,名片中名字写得很大,校长、特级教师等字写得很小;很有才华,名字中有个“才”字;喜欢白色和蓝色。
6、教师总结:看名片,就是一种阅读。你们刚才做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一、读懂了字面上的信息;二、看出了背后的意思,字里的意思。,我们读书,不但要读懂字面的意思,更要读懂字里的意思。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读课题
3、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4、这节课该怎么学?要完成哪些任务?
5、学生回答:理解意思;理解诗人感情;读好:把诗句意思联起来想;读懂;会用。
二、读好
1、自由读两遍,注意带点的字
2、个人读
3、个人读
4、齐读
5、快速背下来。
6、学生背诵
7、总结:刚才我们完成的是第一个任务“读”,同学们不但会读,还读得很好。下面我们完成第二个任务:理解。
三、理解
1、教师示范解释:泊船瓜舟
2、学生看注释理解诗句,划下不懂词语。
3、学生提出问题
①一水间
②春风为什么又绿江南岸?
③“照我还”是什么意思?
4、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意思。
5、现在还有什么疑问?
6、慢慢读一遍,读完之后,请你告诉我,你还知道了什么?
7、再读一遍,知道什么就说什么。
学生回答:
①思乡的感情。
②京口和瓜洲只隔着一条长江。
③瓜洲跟南京的紫金山只隔着几座山。
④知道江南现在是春天。
⑤知道诗人很久没回家了,从“又”字看出,又过了几个春天了。
⑥作者离家乡很远。
⑦我奇怪,作者离家乡不远啊,为什么不回去呢?还那么思念?
8、深入分析
①读第一句,这两句话就写了一个意思,是什么?
②读三四句,这两句又写出另一个意思。
③连起来读,读出什么?有问题吗?
④学生质疑:不是很近吗?为什么那么急着回去?
9、课外拓展,补充资料,加深理解
①快速阅读
②提问:离家多久了?
③去做官为什么还想着回家呢?
④王安石遥望家乡,对着天上的明月说:春风啊,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大地,可是,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呢?其实他内心是在说——怎么回来?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⑤师总结:这种改革家的路子是充满了坎坷,充满了忧虑。
⑥再读这首诗,应该怎么读?
⑦师范读。
四、总结
读好没有?理解没有?感情理解没有?这都是你们自己完成的,你们真了不起,你们水平真高。
总评:在这节课上,老师着力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很多方面都注意到学生的自主,如学习目标的制定:让学生通过讨论,确定“读好、理解”的目标;在“读好”环节,安排了十分钟初读、背诵,然后又有分句读、读出问题、拓展材料读,读出忧患,读出伤情;在“理解”环节,老师没做任何一句解释,先是让学生整体感知,然后借助注释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读,让学生说读完后知道了什么?在老师到位的点拨中,学生基本理解了诗的内容。
其次,教师对教材挖掘深刻、独到。《泊船瓜洲》一般的理解是,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但教者通过广泛收集资料,得出不一样的见解——表现作者离乡的忧患心情。并通过拓展训练,让学生很好理解了作者的感情。
此文转载于
特级教师陈金才《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篇2北海高庄小学王丽霞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短短28个字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在教学时,我尝试用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理解课文,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断一:
师:“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谁来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沉默。
师:再读这两句诗,结合课下注释,用简单的示意图来标明京口、瓜洲、钟山的位置。
生纷纷读诗,读注释、思考、画图。
师指名一生上台板画、讲解,大部分学生认为他画得正确。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生读。
师:谁来解释一下这两句诗的意思。
生争先恐后举手。
生:京口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再翻过几座山,就是我的家乡钟山。
师:看看你画的示意图,你认为作者所在的地方离家乡远吗?
生:远。
师:但作者认为——
生:很近。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一水间,只隔”这两个词看出来的,尽管作者离家乡很远,但他看来却很近,这说明他特别想家。
片断二:
学完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之后,我在学生板画的示意图上补充了一艘小船,一轮弯月。
生:老师,我认为画成十五的月亮更好。
师:为什么?
生;因为圆月代表团圆,看到圆月,诗人就更想家了。
学生讨论,均认为画成圆月更恰当。
反思:
1、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在备课时,我已预料到学生可能弄不清京口、瓜洲、钟山的位置,我想,与其告诉学生,不如让他们自己动脑动手找到答案,板画设计的过程就是“授生以渔”的过程。板画所画充分调动了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不但能学会,而且会学。在学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
2、永远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一提到新课程,老师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自主、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等词语,但在具体的授课中却总是不放心,忍不住包办代替。这节课让我领悟到,其实在我们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值得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研讨训练的机会,学生也完全有这样的能力,甚至会比老师理解得更到位,给我们以启发。因此只要我们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善于发现,善于思索,相信学生的心灵一定会在你的指导下得到放飞。
此文转载于
特级教师陈金才《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篇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够达到背诵,默写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查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查资料自学,体会诗人的表达思想感情。
2.品味欣赏“绿”“还”等字在诗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为了能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准备了以下教学辅助用具。搜集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插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剖析课题
1.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学生在班级中相互汇报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总结)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2.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请同学们回忆已学过的与“月”相关的古诗,如《古朗月行》,《静夜思》……
3.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4.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4)由课题引出问题。
5.与学生一起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老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说、背、做、写”的学习方法。
二、读诗
1.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隔开了什么?看图(点击幻灯片)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山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
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3.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同桌互读或者小组内互相读课文。
4.师生共同读学生可以自由地站起来读,给别人听,然后由教师范读,帮助学生
领悟。
三、背诵
1.试背(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试背)
2.全班进行汇报背诵的结果。
四、说说
1.交流收获,粗通诗意四人一组交流,结合资料讨论,写下收获和疑惑。讨论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提问点击课件,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2.体会诗的情感,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结合插图,看看是否可以读出问题来。如果可以,那你们就更善于读书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上”中“绿”的用法。“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图上没有。
(2)教师赞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引入对“绿”的推敲。细细地品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个“绿”字中感受到什么?个人思考。
(3)小组简单交流。“绿”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或者“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或者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希望,对前途充满信心。
(4)他的问题老师也相信你们有逛街的见解。学生简单交流后,全班发言。(略)
(5)学生朗读,说说自己侧重表现的感情:有的侧重表现其思乡,有的侧重表达对前途的信心。有的侧重表达他对江南美景的爱恋。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6)那我们课外又了解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呢?推敲诗中诗人所用的一些词语之妙处,并通过形象的位置图展示出当时作者所在地,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五、做做
学生在体会诗的意境后,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同学们大多数会采用朗读、书画、戏剧表演等形式来表达当时的意境。
六、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先由学生自己对这节课进行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的概括。
[总结]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光标引领说)
知识拓展延伸(课堂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下面,老师布置一下课堂作业。
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选做题3: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桥)月下门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
板书设计
学习方法:读、说、背、做、写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靠家近,很难还)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离家久,早想还)
明月何时照我还。(思家切,不能还)
特级教师陈金才《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篇4东台市新曹农场小学李素琴
学习目标:
1.自选方法学习古诗,“读读、背背、议议、画画、写写”。
2.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评:依据新课程标准,突出语文实践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准备上课。回忆已学的与月相关的古诗,《古朗月行》、《静夜思》、《枫桥夜泊》……
2.认识课题。
师: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也是一首与月有关的诗,大家首先一起来研究一下“泊”字。
师:谁能根据课前的资料搜集说说“瓜洲”在什么地方?
生:“瓜洲”现在扬州的一小镇,位于长江北岸。
师:“泊船瓜洲”的意思是说把船停靠在瓜洲岸边。课前你们搜集了哪些关于这首诗的背景资料,我们来共同交流一下。
生: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生:……
3.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
师:我们已经学过好多古诗了,你打算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生:学古诗要先背诵。
师:先要——
生:读熟,还要懂得意思。
生:还要求默写。……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议、背、写”)
师:我们就按这顺序和方法学习。
【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主体”地位怎样才能得到落实?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推进学习的实践活动中。背诵古诗,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创造平等的交流机会。让学生制定学习程序与方法,使而后的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
二、读诗
1.试读。
师: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先读诗。请自由轻声读诗,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试读)
2.正音。讨论并读准以下字。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3.自由读古诗,或同桌互读。
【评:没有理解字词句,就让学生读行吗?行!因为古诗虽然比现代文难理解,但由于篇幅短,又琅琅上口。因此可以先让学生读准、读通。正音是关键。余下的在读中自悟,稍作点拨,理解内容就容易多了】
4.师生共同读。学生可以自由地站起来读给别人听,然后师范读。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尽兴,老师也想读,行吗?
生:(齐声)好!
师:(配音范读)老师读得好吗?
生:好!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老师再读一遍!(再读,学生有激情地高声朗读)
【评:平等地对待学生,真诚地征求意见,注重了对学生的鼓励,课堂充满了亲和力】
三、背诵
1.试背。
师:都会背读了,现在你们想干什么?
生:(大部分)背书!
师:背书就背书。自己试试怎样背得快。
(学生纷纷高声背诵,课堂书声朗朗)
【评:教师根据课堂进度,顺应学生心理,灵活地变动顺序,让学生马上背诵。弹性的教学使学生主体性得到落实】
2.汇报背诵结果。
师:谁愿意背诵?
(三位同学同时站起来背诵)
师:还有谁要背?(全班大部分同学站起来集体背诵)
师:(看到还有几位同学没背)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大胆地站起来,老师和你们一起背。
(余下的几位同学与老师一道背诵:《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评:班级学生人数多,课堂个体背诵涉及面又小,面向全体不好操作。以上这个片断值得借鉴】
四、议议
1.交流收获,粗通诗意。
师:通过诵读,你一定读懂了不少的内容。四人一组交流,再结合你手边的资料讨论讨论,看看你们弄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呢?还有哪些词句读不懂吗?在学习片上写下你的收获和疑惑。时间10分钟。
师:汇报一下你的读书收获,好吗?
生:老师,我知道了“间”,在这里读作jiàn,是“间隔”的意思。
生:老师,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师:谁能将诗中“瓜洲”、“京口”、“钟山”的按方位画一个简图?
◎钟山
△△△△
◎京口
~~~~~~~~~~~~~~~~
~~~~~~~~~~~~~~~~
◎瓜洲
师: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
生:请问老师,“还”是什么意思?
师:老师提供资料让你们自己选择判断。
(师根据学生提问点击课件,屏幕展示以下内容。
〈1〉数重:几层。
〈2〉绿:吹绿了。
〈3〉还:①指归还。②指的是返回。
师:还有什么弄不懂的字词吗?谁能按书上注释加上自己的理解来说说诗的大意呢?
2、体会诗的情感,简笔勾画。
师:读到这儿,你知道诗人的写作目的了吗?
生:这是一首写景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师:诗中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诗人这种思乡的情绪呢?
生:“钟山只隔数重山”中的“只隔”,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生:“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又绿”可以看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师: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在作诗过程中曾九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试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呢?
生:可以用“到”字,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
生:可以用“过”字。
生:还可以用“来”。
师:诗的第三句继续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诗人为什么选作“绿”字呢?
生:“绿”字写出了江南岸的一片绿色,写出了颜色的美,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热爱,衬托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师:“绿”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评:给予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讨论,对这首古诗无疑是一种好办法。】
五、画画
1、启发。
师: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我们再体会一下,诗人写出了一江之隔的几个地点,还展示了春的新绿,月的皎洁。色泽鲜明,多么美丽啊!在你们头脑里,一定能画出了一幅绚丽的图画。现在,你想做些什么?
生:我想用彩笔来画画看。
生:我想写一写,把这首诗默写出来。
师:好的,请选择你喜爱的方式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写字时,书写要工整。画画时注意自己笔下的景物特点,加点彩色最好。待会将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好吗?
生:好。
2.全班同学安静地写画。
3.反馈。
师:写完的同学上来将作品投影放大给大家欣赏,最好做些介绍。
生:(操作展示仪放大作业)我画的是一轮明月,一道江水,一片新绿,几重高山。诗人站在瓜洲岸边,仰望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同上)我竖着写诗,大人写诗都是这样写的,大家觉得好不好?
(全班鼓掌。又有几位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评:课堂要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充分展现儿童的天性。让成功的体验内化为继续学习与发展的动力】
六、延伸
1.补充写王安石的诗供学生选择自读。
师:同学们学得很好。《泊船瓜洲》是小学阶段学习的唯一一首王安石写的诗。王安石是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许多作品脍炙人口。老师从其他地方选新编了几首印发给你们,可以自由选读。
(全班同学或自读、或同桌读、或几个人讨论)
2.自由点击课件资料深入学习。
师:老师的课件内有这几首诗的详细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台自己点击。
(几位同学主动上台点击课件相关内容,浏览讨论)
【评: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3.下课了,老师将一张软盘寄放在班长处,让家有电脑又有兴趣的同学借回家自学。
总评:
这节课根据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参与读、讲、背、写的语文实践,体现了三点。
1.学生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过程本质所决定的,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觉地投身于学习中,才能保证落实主体地位。这节课从三方面做了努力。一是时间上给予保证,力避逐字逐句的梳理分析,节约时间让学生多读多写;二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掌握学习方法;三是教者平等地对待学生。课始与学生商定学习方法,课中放手让学生学习、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课后留给学生广阔的学习与探索空间。
2.面向全体,着眼发展。教者尊重每个学生,让全班学生都有展现的机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与方法,学生在课内点击课件资料自学,回家通过软盘自学,沟通了课内课外,拓展了学习空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落实了思想教育内容。这节课力求通过学生的语文实践中感悟内容,在拓展延伸中初步感知祖国文化遗产的丰富,进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的感情。
作者:李素琴女1969年1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小学高级教师东台市小学语文教研中心组成员东台市兼职教科研员东台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能手”、“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通联:江苏省东台市新曹农场小学
邮编:224246
email:
电话:0515-5860201
特级教师陈金才《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篇5一、利用经验、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的学习,请同学们读一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读完后说说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通过读本组课文的导语,我知道了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达漂泊在处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
生:我还知道了学习本组课文不仅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师:诗人,作者在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时,通常都会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呢?
生:我想起了小时候读过的《静夜思》,诗中主要通过对月亮的描写来表达诗人李白对家乡的思念的。
生:我们以前学过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通过传统节日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师: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地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中也有月亮,宋朝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读一读说说课题的意思。
生:把船停泊在瓜洲。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全诗,注意诗中的几个多音字。
生:我来给大家读一遍,我觉得第一行诗中的“间”应该读“jiàn”,因为间的意思是间隔。
生: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所以我认为最后一句的“还”应该读
师:请同学们自读诗句,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生: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生:我最喜欢“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句诗写出了几个城市之间的距离虽然不远,但却不能回去,表达了诗人的无奈。
生:我喜欢“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几时照我还”,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在瓜洲看到的江南两岸的景色,更增添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生:我也喜欢“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几时照我还”,读了这句,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
生:…………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读这句,读的时候,你的脑海里又会浮现出什么画面呢?
生:读这两句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幅绿草丛中蝴蝶飞舞,鸟语花香的画面,让我陶醉不已。
生:读了这两句诗,我仿佛看到了一阵春风拂过,小草就冒出新芽,“噌噌”地往上长。让我感受到一种动的美。
生:读着这句诗,我就在脑海里想象,春姑娘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把冬爷爷送走了。她所到之处小草发芽了,花儿盛开了,鸟儿唱起了欢乐的歌,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一切更增添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师:同学们通过阅读想象出了这么多的画面,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再结合诗句,看看你有什么更深的理解。
生:我看到插图的近处有两只白鹭在振翅飞翔,它们迎着和熙的春风飞回自己的巢穴,诗人看到这一幕感叹道:鸟儿都回家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呢?
生:看到图上江南两岸的景色,读着诗中“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一句,我想到昨天间餐时我们吃的月饼,老师告诉我们快到中秋了,中秋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我就想起了我的贵州老家,想起了我和爸爸、妈妈、外婆一起吃月饼的情景。
师:同学们在读着这首诗的时候也情不自禁地产生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读一读这首诗吧!
生:深情诵读。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师:诗人这么想念自己的家乡,那他的家乡究竟在哪里呢?
特级教师陈金才《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篇6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
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相象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体会作者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通过背诵古诗,深化体验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与关键:
1、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
2、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文插图
3、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知道诗的大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及板书设计
设计目标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明白三个地方的地理位置,三个地方的一些历史了解。
2、板书诗题,读题
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读题
板书:泊船瓜洲
三、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请看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师板书诗句
读古诗
板书:
多读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讲讲多音字:间、重、还。
指名读
正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反复读诗,结合注释想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受。
结合注释想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受。
4、指名交流
生回答:诗句意思和感受
说诗句意思,谈感受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生自由交流
引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赏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
生回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
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说诗意
4、指名说,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
生回答
检查交流情况
5、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相象。
6、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
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感情朗读,感受诗意
7、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诗人描写了几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观察插图,说出描写了几种“绿”
板书:
训练观察力和口头表达力
8、指名答
生回答
9、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生口头回答
课件出示: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的高山。
词的积累与运用
10、小结: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1、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指名回答
生回答
抓重点词理解
12、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
男、女赛读
朗读
13、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请看课后“资料袋”
阅读资料袋
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4、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自由交流,回答
说感受
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读诗句
朗读训练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
生回答
激趣引入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生回答
板书:
引出三个地方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学生上台指明
熟悉地理位置
4、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了解背景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指名回答
生回答
6、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生读
联系有感情朗诵
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背诵
背诵古诗
六、总结
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径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板书:宋
复习回顾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抄写生字词。
3、背诵《泊船瓜洲》
ppt出示
特级教师陈金才《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篇7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够达到背诵,默写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查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查资料自学,体会诗人的表达思想感情。
2.品味欣赏“绿”“还”等字在诗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为了能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准备了以下教学辅助用具。搜集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插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剖析课题
1.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2.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请同学们回忆已学过的与“月”相关的古诗,如《古朗月行》,《静夜思》……
3.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4.剖题
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理解题目的意思。
由课题引出问题。
5.与学生一起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老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说、背、做、写”的学习方法。
二、读诗
1.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隔开了什么?看图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山少?
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
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3.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同桌互读或者小组内互相读课文。
4.师生共同读学生可以自由地站起来读,给别人听,然后由教师范读,帮助学生
领悟。
三、背诵
1.试背
2.全班进行汇报背诵的结果。
四、说说
1.交流收获,粗通诗意四人一组交流,结合资料讨论,写下收获和疑惑。讨论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提问点击课件,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2.体会诗的情感,深入推敲
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结合插图,看看是否可以读出问题来。如果可以,那你们就更善于读书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上”中“绿”的用法。“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图上没有。
教师赞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引入对“绿”的推敲。细细地品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个“绿”字中感受到什么?个人思考。
小组简单交流。“绿”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或者“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或者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希望,对前途充满信心。
他的问题老师也相信你们有逛街的见解。学生简单交流后,全班发言。
学生朗读,说说自己侧重表现的感情:有的侧重表现其思乡,有的侧重表达对前途的信心。有的侧重表达他对江南美景的爱恋。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那我们课外又了解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呢?推敲诗中诗人所用的一些词语之妙处,并通过形象的位置图展示出当时作者所在地,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五、做做
学生在体会诗的意境后,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同学们大多数会采用朗读、书画、戏剧表演等形式来表达当时的意境。
六、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先由学生自己对这节课进行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的概括。
[总结]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知识拓展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下面,老师布置一下课堂作业。
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选做题3: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月下门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
板书设计
学习方法:读、说、背、做、写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特级教师陈金才《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篇8【单元导入】
故乡,一直是我们魂牵梦萦的地方。浓浓的乡情是游子的眷恋,款款的乡意是醇香的浓茶。无论走到哪里,最难忘记的还是故乡情。
细细品味本单元的四篇文章,你们会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对比阅读后,你们还将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和事情表达出来的。比如,从描写家乡美好的景色——“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杨,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从回忆的一件件有趣的小事——“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喜欢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你们都能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5、古诗词三首
【知识在线】
一、写一写看谁写得最规范,最美观。
luòyángyúshùhépànwénzhàng
二、判一判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判“√”。
1、《泊船瓜洲》写的是春季的景色,描写的特定景物是江南春景。
2、《秋思》《长相思》都抒发了作者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但《秋思》是借景抒情,《长相思》是写景和叙事融为一体。
三、说一说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并说说是什么意思。
1、春风又绿江南岸,。
2、风一更,雪一更,。
四、理一理在下面的诗句中,有四句属于同一首诗,请理出来,说出诗题和作者。
京口瓜洲一水间小溪泛尽却山行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又绿江南岸
钟山只隔数重山两个黄鹂鸣翠柳明月何时照我还但悲不见九洲同【思维体操】
五、课文在线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书:a、装订成册的著作;b、信;c、文件;d、写字。
王羲之是著名的书法家。欲作家书意万重。
妈妈从书店给我买了一套黑乌鸦的系列丛书。
2、“秋风”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写一写你眼中的秋风。
的秋风的秋风的秋风
3、在诗中划出读时的节奏。
4、把这首诗试着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六、阅读冲浪根据注释自学古诗。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移舟:划船靠岸的意思。泊:船靠岸,停船。
烟渚:指烟雾笼罩下的江中间小块陆地。暮:傍晚,太阳落的时候。
天低树:指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近:接近。
1、带点的字你认识吗?请你为它们注音。
2、比较一下这些字,再组词。
诸暮旷怒
渚幕矿愁
3、解释每句诗的意思。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个性时空】
七、填一填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古诗多!
1、地名,补充诗句
①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②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2、填数字,补充诗句
①南朝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②里河东入海,仞岳上摩天。
3、填动物,补充诗句
①西塞山前飞,桃花流水肥。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
特级教师陈金才《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篇9泸县梁才学校朱梅
一、利用经验、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的学习,请同学们读一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读完后说说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通过读本组课文的导语,我知道了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达漂泊在处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
生:我还知道了学习本组课文不仅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师:诗人,作者在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时,通常都会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呢?
生:我想起了小时候读过的《静夜思》,诗中主要通过对月亮的描写来表达诗人李白对家乡的思念的。
生:我们以前学过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通过传统节日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师: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地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中也有月亮,宋朝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读一读说说课题的意思。
生:把船停泊在瓜洲。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全诗,注意诗中的几个多音字。
生:我来给大家读一遍,我觉得第一行诗中的“间”应该读“jiàn”,因为间的意思是间隔。
生: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所以我认为最后一句的“还”应该读
师:请同学们自读诗句,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生: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生:我最喜欢“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句诗写出了几个城市之间的距离虽然不远,但却不能回去,表达了诗人的无奈。
生:我喜欢“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几时照我还”,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在瓜洲看到的江南两岸的景色,更增添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生:我也喜欢“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几时照我还”,读了这句,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
生:…………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读这句,读的时候,你的脑海里又会浮现出什么画面呢?
生:读这两句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幅绿草丛中蝴蝶飞舞,鸟语花香的画面,让我陶醉不已。
生:读了这两句诗,我仿佛看到了一阵春风拂过,小草就冒出新芽,“噌噌”地往上长。让我感受到一种动的美。
生:读着这句诗,我就在脑海里想象,春姑娘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把冬爷爷送走了。她所到之处小草发芽了,花儿盛开了,鸟儿唱起了欢乐的歌,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一切更增添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师:同学们通过阅读想象出了这么多的画面,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再结合诗句,看看你有什么更深的理解。
生:我看到插图的近处有两只白鹭在振翅飞翔,它们迎着和熙的春风飞回自己的巢穴,诗人看到这一幕感叹道:鸟儿都回家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呢?
生:看到图上江南两岸的景色,读着诗中“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一句,我想到昨天间餐时我们吃的月饼,老师告诉我们快到中秋了,中秋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我就想起了我的贵州老家,想起了我和爸爸、妈妈、外婆一起吃月饼的情景。
师:同学们在读着这首诗的时候也情不自禁地产生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读一读这首诗吧!
生:深情诵读。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师:诗人这么想念自己的家乡,那他的家乡究竟在哪里呢?
此文转载于
特级教师陈金才《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篇10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镇的心境。
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由此可见,本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良好教材。
鉴于以上的认识,根据教材要求,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结合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启发想象,领会意境,进行热爱家乡教育。
2、动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充分理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诗歌“只有入境,才能悟神”因此,我把想象意境,领会诗情,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再现诗歌描绘的情境是教学的关键。
根据以上几点,在教学作如下尝试:
首先让学生回顾描写春天的诗句。这样,复习了旧知,加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通过有感情的背诵把学生引入到了学诗的情境当中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不是第一次学古诗。因此,学习课文的开始,我就让学生回顾学古诗的方法。然后,进行归纳,给出方法。这样设计实际是给出了学生的学路。同时,也渗透了教者的教路,使教和学统一起来。通过学法的运用,促进小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在理解诗意中,我采取了“先扶---后放”的办法。先扶学前两句,“读诗句----解字词-----串讲诗意----体会两句话的作用”。为配合诗意的理解。教师板书,目的是在学法上“教”学生,使其掌握方法为其智力经验的形成奠定基础。让学生自学三、四句,并以汇报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对学习方法的运用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大意,为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奠定基础。
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我放在引导学生领会诗的意境上。
这一过程,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进行。
第一种方法:设境想象法
运用画面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
第二种方法:重点字词剖析法
这样设计,意在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诗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进,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避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无层次的串讲串问,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教学的第三个步骤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最后,让学生动笔,完成以下的巩固练习。避免在古诗教学中,只动口不动手的现象,通过练习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接收信息反馈。
总体上讲,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1、挖掘诗句的内涵,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2、积极创设情境,进行学法指导。
3、抓住重点剖析,进行扎实的训练。
特级教师陈金才《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篇11【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古诗。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教具】
课件、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把握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通过预习大家知道了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新法,公务非常繁忙,经常东奔西走实行变革。
这首诗是他有一回坐着船沿着长江向西行驶的旅途中写的。
3、释题:
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古诗,把握主旨
1、王安石泊船瓜洲时写下了怎样一首诗呢?读古诗三遍,注意读音。
2、指名读诗,互相正音:
注:“间”应读“jiàn”。
3、正音后齐读全诗,想想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想回家的这一念头:
三、小组学习,扣住“还”字,披文入情,理解诗意
哪一小组读懂了哪句?
教师相机指点:
1、学生交流一、二句:
⑴ 找出地名,搞清三者位置。
⑵ 重点理解:
“间”和“数”。
京口和瓜洲一个在长江的南岸,一个在长江的北岸,被一条长江间隔开了,所以这儿应该读“jiàn”。例如:“间断”,还有“间隔、隔开”,在这儿就是“间隔”的意思。
⑶ “钟山只隔数重山。”
“数:几”;“只:说明离家近。”
既然离家这样近,就应该回家去看看。
⑷ 指导朗读。
2、交流三、四句:
⑴ 提示“绿”字的解释。
⑵ 从“又”字你能知道什么,体会到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⑶ 在第4句的解释时,引导学生尝试加上语气词“啊”,把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来。
⑷ 引导学生独立板书:
思家切──不能还。
⑸ 指导朗读。
⑹ 深化:
既然诗人已经*家这么近了,他又这么渴望回家乡去,那他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
先让学生说,教师补充:因为诗人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当时肩负宰相重任,正在全国上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为了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事,他是虽到家门却不能入门,因此内心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慨,表达了他强烈的思乡之情。
四、创设情境,想象诗的意境
1、你觉得诗人吟这首诗,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着哪儿吟诵的?
2、那么,在这月明之夜,诗人站在船头眺望着家乡的方向,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我们闭上眼睛边听听音乐,边想一想,当一回诗人体会一下。
师引生入境:
月明之夜,晚风徐徐,诗人走出船舱站在岸上眺望,只见对岸就是京口,离自己的家是这么的近,现在又是春天了,诗人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来:家乡的青山……绿水……田野……江岸……诗人望着圆圆的明月,眺望着家乡的方向,不禁想……
3、如果你是诗人,你在想些什么?
4、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五、品味“绿”字,咬文嚼字
1、介绍王安石炼字的故事。
2、请你想象一下,王安石还用过哪些字,为什么最后用了这个“绿”字:
老师适当点拨学生体会“绿”字的妙用:
⑴ 春风给江南带来了绿色。
⑵ “绿”字还给人以鲜明的色彩感和剩机感。
⑶ “绿”字和“还”字还有内在的联系,明媚的春色更引发了诗人想回家的念头。
3、指导吟诵,教师小结:
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所以,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注意遣词用句。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强烈的思念之情。
六、指导背诵
最后让我们一起把这首思念家乡的古诗记在心里吧。
七、作业
1、吟诵古诗。
2、摘录表达诗人思念家乡的古诗词2~3首,阅读课上一起交流学习。
特级教师陈金才《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篇12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教师抓住要害词“只”、“又”、“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思乡情感。
3、拓展阅读《乡愁》,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爱好,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怀乡思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入情入境,理解诗人表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王安石简介;描写春景的古诗、词语。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齐声背诵)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静静的夜晚、圆圆的月亮,经常会勾起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齐读课题。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三个步骤学习古诗(出示幻灯,齐读)。
1、谁愿意介绍一下王安石?
2、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幻灯片)
3、理解题目。
(1)“泊船”是什么意思?(停船靠岸。)“瓜洲”是在什么地方?
(2)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二、抓字眼,明诗意
过渡:王安石路过瓜洲写下这首诗,他想说什么呢?(幻灯)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①请大家自由地把《泊船瓜洲》这首诗仔细读两遍,争取把多音字读准,把诗读通顺,留意节奏。
②指名读:请你读一读。其他同学留意听,这首诗当中有三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
③听完学生朗读,教师做简单的评价,生小组读,老师范读,生再齐读。
④读古代的诗歌,我们不仅要把它读得正确、有节奏,还要读出感情来。指名读,齐读。
⑤诗读到这儿,你的脑海里留下什么印象、有什么感觉?指名回答。
⑥是的,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这首诗。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
过渡:王安石为什么会如此地思念家乡?
①请大家默读这首诗,看看插图和注解,然后同桌说一说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意思。(学生默读------说)
②好了。老师想提两个问题,看看你们对这首诗大概的意思把握了多少。第一个问题,作者的“身”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a.“间”是什么意思?隔开了什么?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板画长江,标出瓜洲和京口)。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板画南京、紫金山)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离家乡非常的近。老师想问第二个问题,此时作者身处瓜洲,他的“心”又在哪儿?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明月何时照我还)“还”是什么意思?
d.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绿”是什么意思?“又”说明什么?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念家乡但又不能回的无奈)
再读。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1.听配乐朗诵,引导学生闭眼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谁能把学过的描写江南春景的诗句、词语跟大家分享?(指名背一背、说一说)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姹紫嫣红,一派生气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据说诗人在作诗的过程中曾改过多次,最后定稿的时候才用了“绿”字。大家想一想,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为什么只钟情于一个“绿”字呢?(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3)欣赏了江南美景,你就会明白作者为什么会用“绿”字了.(链接江南春图片)
(4)一个“绿”字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齐读后两句。
3.启发质疑:学到这儿,大家有问题要问吗?(引导学生抓住“家乡景色美、离家近、离家久、想回家而不能回家”这一矛盾点进行质疑:诗人为什么不回家呢?)
猜一猜诗人不回家的原因。
4.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思念家乡而又不能回的无奈)?谁来读一读?
(2)指名读。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留意节奏,还要读出要害字。齐读。
四、拓展阅读
1.拓展阅读余光中《乡愁》
过渡:王安石与南京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位漂泊异乡的、跟南京同样关系密切的现代诗人——余光中。
(1)教师简介余光中:
中国台湾有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余光中,1920xx年生于南京,在南京读了中学和大学。他的很多优秀作品表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因为《乡愁》一诗引起轰动,又被称为“乡愁诗人”。(幻灯出示作品)
(2)播放课件,欣赏诗歌《乡愁》,说一说:你有什么印象、什么感觉?
(3)学生自由读,齐读,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
2.总结:思乡之情像一首漂亮而动人的诗,令人百读不厌。思乡之情又像是一个甜美的梦,让人回味无穷。老师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能更理解王安石和余光中的乡愁。
五作业
给下列诗句选择合适的字,并说说理由
1.满过绿入到
春风又()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动拂翻皱起
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板书设计:
欣赏诗歌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入诗境,悟诗情
特级教师陈金才《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篇13设计理念: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基于人文教学思想,本课设计坚持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追求古诗学习的人文性、个性化。打破传统的串讲古诗的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利,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读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2.结合画面、音乐、想象江南春的美景,揣摩作者用“绿”的精妙,反衬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意境的创设、书写作者的心声、拓展资料的展示,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顺势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通过想象江南春美景、书写作者的心声、背景的资料拓展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用意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好课件;反复吟诵,深层次地体会情感,透彻地理解诗意。
2.学生:搜集描写明月的诗句;搜集王安石的诗句;搜集作者的资料等。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诱发乡情
1.播放音乐《月之故乡》,师生互动。
2.朗读有关月亮的诗句。
一、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
让我们一起走进由宋代诗人王安石所写的泊船瓜洲,齐读课题-----泊船瓜洲,解释“泊”。
2.课件显示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初读《泊船瓜洲》。
师:诗人把船停泊在瓜洲岸边,他看到了什么景色呢?产生什么想法呢?让我们先读读,再聊一聊,请同学们拿着课本,自由读古诗,注意要读通顺,读准音。
学生自由读。
学生个别读。正音:间、数、重、还。
师范读。
生齐读。
师生,生生配乐读。
二.结合注释,读懂诗意
同学们打开书本,根据下面的注释以及你所预习的资料,来学习一、二句,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找出诗中一、二句的三个地名,并根据诗后面的注释画出三个地名的方位图。
2.说说钟山与诗人的关系。
3.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一、二句的诗意。
师:理解得真好,咱们再来看一段录相,可能会有更深的理解。
师:让我们带着王安石的心情来读这两句。
师:京口呀,你不远啊!——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呀,你好近哦!——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山重水叠的家乡,就在眼前,就在心底!——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真的好近好近啊!——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是思念让天涯变成咫尺,作者在瓜洲望着京口和钟山,在望中是不是有所想呢?请同学们轻轻读三四句,并解决以下问题。
1.细读三四句,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三、四句的诗意。
2.三四句中作者依托什么景物来表现思乡之情?
3.“绿”在这里做何解释?从“绿”字中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4.从“又”字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提问:作者如此思念家乡,怎么不回去看看?
三.走近作者,读出诗韵
景是如此之美,难怪作者是一次次回不能回,想还不能还。春风又绿江南岸,不但写出了景之美,更是写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师:面对满目春色的京口、钟山,正是一声长吟——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面对着荡漾的春水,岸边的柳绿花红,诗人一声长吟----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荡漾的春水,柳绿花红,眼前是一派春天的生机勃勃,诗人切想家而不能回,只好一声长吟----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不知什么时候,一轮明月悄悄地升起,孤独的诗人仰望孤独的明月,情不自禁问——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问明月,我心中的万般思念向谁说?哎,诗人仰天长问——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远方的亲人啊,何时才能再见,我只能一遍又一遍的追问——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啊!家乡的亲人啊!我何时才能回到你们中间,我们一起来问——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诗人泊船瓜洲,回望一江之隔的京口,回望数山之遥的钟山,面对春风明月,思绪飘悠,思乡之情缠绕绵绵,挥之不散呀,真是斩不断理还乱。哎,还是别再问了。
四.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1.分句引读。
师:作者绯徊于瓜洲渡口,回望故乡。不禁吟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春风徐来,柳绿花红,正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明月初生,古渡凄迷,此一别故乡亲人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只好仰天长问——明月何时照我还。
2.再引领学生整体诵读古诗,领悟诗境。
师导读:九百年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泊船长江北岸,古渡瓜洲,回望故乡,心潮澎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怀乡之作。读——
3.生齐读古诗。
五.激发感情,拓展延伸
1.课件展示有关表达思乡的诗句让学生诵读。
2.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同学们可以通过写信、打电话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附: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王安石
近◎瓜洲
~~~~~~~~~~~~~~~~
还
~~~~~~~~~~~~~~~~
久◎京口
△△△ 钟山
思乡情切
特级教师陈金才《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篇14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有一种情感,让人魂牵梦绕,有一份眷恋,令人难以释怀,那就是浓浓的思乡之情。在王维的眼中,乡愁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孤独;在李白的笔下,乡愁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牵挂,那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著名诗篇《泊船瓜洲》。
2、剖题:正确、流利地读题目。
泊:停靠。多音字。
瓜洲:长江北岸,和京口隔江相对。
释题:船停靠在瓜洲的所见所想。王安石伫立船头望着滔滔的江水,会想些什么呢?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
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当时的写作背景及王安石当时的处境,相信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一定有帮助。
3、幻灯片出示。
4、请同学们读四遍古诗,前两遍争取把生字、多音字念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把诗念通顺,注意停顿。
5、请生读,点评;我们不但要读得正确、有节奏,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谁来试一试?我想,大家在理解了诗人的情感后会读得更有韵味。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1、自由诵读全诗,齐读,通过对诗歌初步朗诵,感悟:这首诗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能感知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2、能把思念家乡的情感放进去再读《泊船瓜洲》吗?个别读、齐读。
3、作者为什么在这儿思念家乡?看看注解,试着想象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意思。
4、师提问,看看你们对诗的大概意思掌握了多少。
1)写了几个地名?
2)它们之间相距远吗?
3)能试用简笔画画一画吗?
“间”是什么意思?
隔开了哪两个地方?
瓜洲在长江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
简笔画画出位置。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钟山又在哪里呢?
“钟山”与“京口”隔着数重山。
从简笔画中看出瓜洲与钟山相隔远吗?
品读这两句,读出距离近。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者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家乡近在咫尺,他是否就准备回家乡了?。从哪句诗中得知?
“还”是什么意思?回到家乡。
作者身在瓜洲,心在哪里?在南京。
此刻作者的家乡已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吹绿了长江的南岸,此时的江南美景又是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江南春天的无限风光吧。。如此美不胜收的江南春色,你们喜欢吗?结合幻灯图片,把你在作者的家乡,看到的画面吟诵几句春的诗-------
如果“我”是王安石,能告诉我,你们在我的家乡看到什么吗?
生: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孩子们在门外草地玩耍,采摘野花,一家人围坐一起,喝酒聊天。
皎洁的月光,亲人望着圆圆的月亮,盼望他回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鸳。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是啊,这一切美景,尽在“春风又绿江南岸”中,这句诗中哪个字把这一切概括得淋漓尽致?说“绿”的典故,再次齐读本句。
一个“绿”字,年复一年,染遍千山万水,染遍游子思乡之情,江南一幅万里画卷,亦被这春风染出灵气,使我们看到满眼绿色,荡漾的春水,灿烂的桃花,小桥流水人家……作者思念的仅仅是江南的春色吗?还会思念家乡的亲人、朋友、学生练说。
再次,齐读本句。
家乡如此美,多少次,春风在,明月在,思乡情也在,难怪作者发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慨。能理解吗这种情怀吗?
齐读,男女生分读。
完整解读诗意。
拓展阅读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中国台湾作家,乡愁诗人,与南京有着密切的联系。
特级教师陈金才《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篇15学习目标:
1.自选方法学习古诗,“读读、背背、议议、画画、写写”。
2.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已学过了许多古诗,回忆与月相关的古诗?
生:《静夜思》、《枫桥夜泊》等。
师: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一首古诗也是跟月有关的,这首诗的题目我写在黑板上了,谁愿意大声地念给大家听呢?好,请你来读吧。
生1:(大声地)泊船瓜洲。
师:可以,谁再来?声音要大一点,你来。
生2:泊船瓜洲。
师:非常好。再来
生3:泊船瓜洲。
师:第一个字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什么?
全班:(大声地)bǒ。
师:连着题目一起读,一、二
全班:泊船瓜洲。
师:这是一首很著名的古诗,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王安石写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这节课我们要把这首诗学好,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打算怎样来学习这首古诗呢?要完成哪些任务呢?
生1:要了解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生2:要懂得题目的意思。
生3:要抓住重点词来理解诗的意思。
生4:还要了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5:要先读。
生6:还要背诵。
师:好,我们就初定三个任务。
二、读诗。
师:我们先说说怎样读,分小组读,一个一个地读,其他的听,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志地方。读错的马上帮助他纠正。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
师:好,刚才在小组学习的时候,有没有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告诉老师好吗?
生:有。
生1:京口瓜洲一水间的“间”我读成jiān,同学告诉我“间”在这里是间隔的意思应读jiãn。
师:很好,还有吗?
生2:钟山只隔数重山的“重”我读成zhònɡ,同学告诉我数重是几层的意思,所以应读chónɡ。
师;很好。还有吗?。没有了,刚才小组学习的时候,同学们很认真。但我注意了,些同学读得不是很流利,小组长就多给了这个同学机会,请他多读一遍,非常好!这就是合作学习精神。现在敢读给大家听吗?
全班:敢!,
生:朗读古诗。
师:很好,语音准确。声音略低了一些,谁能读得高一些?
生:朗读古诗。
师:读得流利。
生:继续读。
三、理解。
师:好,看来我们第一个任务完成得不错,大家读得认真,在读的过程中你们一定读懂了不少的内容。现在我们看第二个任务;理解。请同学们给合注释和手边的资料讨论,看看你们弄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还有哪些读不懂的提出来小组讨论。如果小组同学不能解决的问题,你可以离开座位找你认为最有水平的同学来解答,开始。
全班:
师:
师: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汇报一下你的读书收获,好吗?
生:我知道了这首诗的意思……
生:我知道了泊船瓜洲的意思。
师:很好。其他同学呢?
生:我知道了“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师:谁能将诗中“瓜洲”、“京口”、“钟山”按方位画一个简图?
生:学生自由画图。
师:老师巡视。然后请画好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
生:学生到黑板上画图。
师:我们共同来看一看,画得怎样?
生:画得很好,把它们的位置画准确了。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一个同学画得也很棒,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生:学生到黑板前展示。
师:同学们还读懂了什么?
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是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诗知道。
师:诗人要“还”到哪里呀?
生:家乡。
师:对。从这一诗句中我们知道作者非常地想回到家乡。你能把诗句这个意思读出来吗?同学们听一听,看看是不是很着急回去?
生:
师:读得如何?
全班:一般。
师:你可以再读。
生1:再读。
师:怎么样啦?
生:有进步了。
师:谁来帮助他?
生2:读
师:再读一遍。
生2:有感情地朗读。
师:很不错了。谁再来?
生3:读
师:读出些意思了。谁再来?
生4:再读。
师:读得很棒,把意思读出来了。聪明的孩子一下子就听出来,要把哪些字读好?
生:又绿了。
师:还在吗?
生:何时、照、还。
师:很好。全班同学试试看。
生:齐读。
师:不错。再读。
生:齐读。
师:很不错,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京口和瓜洲只隔着一条江?
师:哪个字是长江的意思?
全班:水。
师:哪个字是“隔着”的意思?
全班:间。
师: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这说明它们之间的距离怎样?
全班:很近。
师:我们想听你能不能把很近的意思读出来,想想怎么读?开始,好吗?
生5:读。
师:要着重把什么字突出来念,可以表示两者距离很近呢?
生5:读。
师:有进步了,谁再来读?
生6:读。
师:特别是有些字…
全班:间。
师:还有什么?
全班:一水。
师:很好,读。
全班:朗读。
师:全班朗读全诗。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师:读出意思来了。现在可以把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呢?
师:看来都懂了,让老师来考考你们吧!课件出示小组讨论。
生:小组讨论学习。
师:巡视,逐一到小组倾听、指导。
师:小组交流。
生:可能用过“吹”字,只说明春风的到来,而不能看出江南变绿。
生:可能用过“到”“过”字,只是说春风来过江南,而“绿”字用得好,它表现出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师:“绿”字给读者以鲜明的色彩感和生机感,表现出春天到来后长江南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生:还有,春天来了江南变美,诗人就会思念家乡。
师:是呀!明媚的春光更引发诗人想回家看看的念头。
生:“绿”字用得好。
师: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千古佳话。同学们应该学习王安石的这种精神,平时作文时应注意用字、用词的准确性,养成善于推敲善于修改的习惯。
师:冬去春又来了“我”没有回到家乡。同学们知道了这些内容,朗读就一定不一样了。现在我们重新把诗句读一遍,要把诗的意思读出来。自由朗读,开始吧。
全班:自由朗读。
师:谁愿意读一读?
生:朗读全诗。
师:“春风”、“明月”、“绿”、“何时”读得很好。谁再来读?
生:朗读全诗。
师:非常好,很聪明!我们一起来读,一、二、
全班:齐声朗读全诗。
师:好。同学们,再读诗句有没有产生新的一些问题呢?
生:京口和瓜洲很近,和家乡只隔几重山,为什么不能回家乡呢?
师:这是个十分有水平的问题,王安石为什么这么想念家乡,为什么又不回去呢?思考一下,你们找的资料有谈到这个问题的吗?
全班:纷纷看自己的资料。
师:我补充一些资料给大家看,看完后回答问题。
全班:阅读自己和老师发下来的资料。
师:巡视、辅导。
师:看完了吗?
全班:看完了。
师:请告诉你知道的情况。
生1:知道在什么地方写下这首诗的,泊船瓜洲时写的,是在江边。
师:这时诗人正做什么事情?
生2:去赴任的路上,所以说是在赴任路上写的。
师:还知道些什么呢?
生3:我还知道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他诗写得好啊。还知道什么?
生4:王安石原来是不想赴任的。
师:恩,两次推辞皇帝都没批准,所以、
生4:所以他在江边写下这首诗时,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
师:非常好啊!怪不得他刚出来就这么忧愁、忧伤。他前面的路是一条艰辛的路啊!这一去呀,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了。同学们请注意,最后一句他用了什么标点符号?
全班:句号。
师:他不是在问,而是在心里、
全班:想。
师:对,想自己的蹉跎,想、
生5: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师:是啊,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这首诗充满了了忧愁。现在,我们再来读,感受就不一样了,我们再读。
三、背诵。
全班:
师:不太好,同学们要体会王安石的心情啊。
全班:
师:非常的忧愁,这一去呀,不知何时返回家乡了。会背诵了吗?
全班:会!
师:我们一起试一下,忧愁地背诵啊。
全班:
师:很好,我们的任务完成了没有?
全班:完成了。
四、延伸。
师:我要特别表扬你们,你们是自己完成了任务。现在,布置作业。
(反思: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补充阅读资料: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少年时代,聪颖好学,年轻时就中了进士。他的诗歌、散文都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做地方官时,曾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北宋神宗皇帝非常赏识他,1069年调王安石任参政知事,第二年升任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并在对西夏作战中取得了胜利。但王安石推行的改革,遭到朝廷内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三年后,他辞去了宰相的职务,回到了南京的家中,寄情于山水。
一年后,皇帝又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他两次推辞而未获批准。这年春天,55岁的王安石从南京出发,上京赴任。有一天晚上,夜宿瓜洲江边,感时伤景,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重任宰相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又回到了南京,过起了隐居生活。
特级教师陈金才《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篇16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刚刚才听说你们认识我啊?是这样吗?
生:是,您在我们二年级的时候给我们上过《葡萄沟》。
师:是吗?真是太好了!转眼都过了4年了,你们都长这么大了。那你们觉得老师有没有什么变化呢?
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但不敢大胆说。
师:既然如此,我想我们就是老朋友了,大家应该不会再感到陌生了吧!那我们就开始上课吧,好吗?
生:好!
课堂教学:
师:前两天大家学习了《梅花魂》一课,其中有这样两句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会背吗?
生:会!
师: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你们能背这首诗吗?
生:不会。
师教读两遍古诗,要求学生课后背诵。
师:在这首古诗中诗人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也是关于思念家乡的,请大家齐读题目。
生齐读课题《泊船瓜洲》。
师:请大家注意在题目中有一个多音字,能找出来读一读吗?
生:是“泊”字,在这里读bó,停泊的“泊”;它还有一个读音,读pō,湖泊的“泊”。
师:太好了,还告诉我们另外一个读音,那就请大家给两个音组上词语再读一读吧!
生读多音字。
师:哪位同学知道“泊”字的意思?
生:停泊、停靠的意思。
师:很好,那你能给大家说说“泊船瓜洲”的意思吗?
生:有点困难。
师:那好,你坐下继续思考。有别的同学能说说吗?
生:应该是把船停在瓜洲的意思吧?
师:非常好,语气再肯定一些,把意思再说一遍。
生:把船停泊在瓜洲。
师:请同学们看书上的插图,你能根据题目在图上标出“瓜洲”吗?
生迅速在图上标了出来。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有同学对他了解吗,起来为大家介绍介绍。
生拿出了工具书,但介绍的声音太小。
师:那老师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请大家自由轻声的读,注意读准字音。
生自由练读,练习把字音读准,把诗读熟。
师:我现在想请两位同学起来读一读,但是这两位同学需要很有勇气,因为我们是第一次读,非常容易把字读错,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面对这样的困难呢?
生反而举手的非常多。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敢于面对困难,那就请这位男生来读吧!
师:是吗?那非常抱歉,你能原谅老师吗?还是请你来读好吗?
生大方的点点头,大声地朗读了古诗。
师:原来真的是一个女生,而且是一个声音好听又很大方的女生,请坐。再请两位同学起来读一读。
又抽了两名学生朗读诗歌。
师:读得非常好,虽然这首诗歌当中有好几个多音字,但同学们都掌握了按照词语或句子环境给多音字选择读音的方法。但是希望大家在朗读的时候注意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黑板上对多音字的注音练习读流利,注意诗歌的节奏,要是能读出感情来就太好了。开始吧!
指名两名学生朗读,有了很大的进步。
师: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了,可以吗?
生:可以。
师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学生鼓掌。
师:谢谢你们的掌声,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你们愿意像老师这样读吗?
生:愿意!
师:那就请你们好好读给你的同桌听吧,比一比谁读得更好。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有感情地朗读。
师:同学们,读了这么多遍,我想有的同学都会背了吧?先自己试一试看会不会背。有哪位同学敢于第一个背给大家听呢?
几个勇敢的孩子举起了手,指名一位男同学背诵。
师:真是个勇敢而能干的小伙子,我想会背的肯定不止这几个同学,会背的同学自己站起来,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请一个同学起个头,注意节奏。
生很好的背诵了诗歌。
师:果然会背了,那刚才没有站起来的同学现在也加入进来一起试一试好吗?
全班起立一起背诵诗歌。
师:我们学习古诗,不但要会读会背,还要能理解诗句意思及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课文注释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试着理解诗句意思,有困难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想老师请教。
师:看来大家理解得差不多了,哪位同学能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生:我知道这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河。
师:这条河叫什么名字?
生:长江。
师:很好,把你刚才的句子再说一遍,说得具体一点。
生: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
师:很准确,“间”的意思是什么?
生:间隔、隔开。
师:老师建议大家把它写下来,要学会做笔记。哪位同学来说说第二句的意思呢?
生:钟山也只隔了几座山而已。
师:你能说明白钟山和哪里只隔了几座山吗?
生:瓜洲。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不对,我认为应该是钟山隔京口只有几座山,诗人是在向京口方向望,而且钟山是作者的家乡,他想看到家乡。
师:说得太好了,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那我们把一二两句连起来说一说吧: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和京口也只隔了几座山而已。学了这两句之后,请大家找一找有哪几个地名,把它圈出来,并标在旁边的插图上,标好后同桌互相看一看。
学生标注京口、瓜洲、钟山几个地名,师用简笔画表示。
师:学了这两句我们知道诗人这首诗是在什么地方写的?
生:瓜洲。
师:是啊,家乡近在咫尺,但为了自己的事业却不能回去,不知不觉春天又来了,哪为位同学能说说后面两句的意思?
生:后面两句的意思是“春风又把长江两岸变绿了,明月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到家乡?”
师:理解得很好,只是注意其中有一个字,传说诗人在写的时候曾做了九次改动,你们能猜到是哪个字吗?
生:是“绿”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资料书上知道的。
师:看来预习对我们很有帮助啊,是的,就是这个字。我想请同学们猜一猜王安石可能用过哪些字?
生猜想,师板书。
师:据史料记载,可以确定作者曾经用过“到、过、入、满”。我们今天也有同学想到了“到”和“过”,看来也得了一些诗人的精髓了。诗人最后定稿时用了今天的“绿”字,实际上是把一个名词用作了一个动词,在这里要理解为“吹绿”,请大家写一下,并且思考,用这个绿字有什么妙处?可以交流。
生:这个“绿”字让我们知道春天来了。
师:前面的“春风”我们也能知道春天来了呀。
生:这个“绿”字不仅让我们知道春天来了,还知道春风一吹,大地慢慢变成了绿色,写出了颜色的变化,使我们觉得江南更美了。
师:太了不起了,体会得非常深刻。在春风的轻拂下,江南仿佛一夜之间批上了一层新绿,到处都是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分外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那我们从哪个字看出了作者的想回去?
生:“还”字。
师:一个“还”字表现出了诗人想早日回到自己的家乡。可是他能回去吗?
生:不能。
师:想“还”却不能“还”,诗人感到了分外的孤独和惆怅,隔江举目眺望,不觉已是皓月初上,想象出了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现在请全班同学起立,把自己当成那位站在江畔遥望明月,深深思念家乡的诗人一起吟诵《泊船瓜洲》。
生起立一起吟颂《泊船瓜洲》。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一首思乡的古诗,其实以前也学过一些,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背一背。
生回忆并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枫桥夜泊》、《静夜思》等。
师:我们在这首诗中了解了“绿”字的巧妙的用法,其实像这样追求用词精准的故事还有很多,老师这里就有一个字要大家来选择一下
生思考,交流。师讲关于“推敲”的故事,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词准确的意识。
师:希望同学们下来后练习默写这首古诗,同时收集更多王安石的作品读一读,背一背。
师:这节课就学到这里了,大家都非常的用心,辛苦你们了,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特级教师陈金才《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篇17内容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词典、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与这首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积累,引入诗文。
老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请同学们把你积累或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给大伙诵读一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北宋秦观的《浣溪沙》等。
学生:积极交流。
老师: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把所学古诗能够积累下来,一部分同学不但能积累所学古诗,还主动搜集课外古诗,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一定要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因为学习语文重在积累。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二、知诗人,解诗题
知诗人
老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简介王安石。
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使学生了解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解诗题
学生:理解“泊”的意思。进而解题: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
师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弄懂了诗题的意思。这”知诗人,解诗题“是学习古诗不可缺少的一步。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诗的内容。那么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时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二、读诗文,明诗意
轻声读诗,圈出自己读不准的字。
同桌交换意见。
师生合作读诗文,解诗意。
1、指名读诗,引导读准”间、重、还”。
2、共同动手正音。
学生:拿出词典,动手查“间、重、还”的几种读音及每种读音所表示的意思。
老师:出示课件作补充,你们看,瓜州在这儿,京口在它的对岸,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无锡市。京口和瓜州,一个在江南,一个在江北,就一条河的距离之内。间:在一定的空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四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河的距离之内。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所以应读一声。再看钟山在京口的西边。王安石的家就在钟山南面的半山园。这个“重”这会儿你一定能读准了。
3、理解“数重山”中“数”的意思。
老师:看来从瓜州到王安石的家乡钟山就一条河、几座山的距离,离得很近了,往下读。
学生: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理解“绿”和“还”的意思。
绿:吹绿、染绿。
还:归、在本诗中是回家的意思。
老师:现在这个“还”的音你能读准了吗?
5、回过头复习“泊、间、数、绿、还”几个字的意思。
6、再次轻声读诗,然后拿出课堂笔记本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写成后交流。
诗意:京口和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故乡呢?
三、入诗境,悟诗情
1、引导学生边读诗边想象诗描绘的画面。
老师: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风吹醒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美了大江南岸,闭上眼睛想象春风带给江南什么样的美景?想好后跟大伙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们积累的好词佳句哟。
学生: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2、体会诗人用词的传神
老师:春风给江南送来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诗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读时耐人寻味,那就是---“绿”,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相信你会更进一步的感受出诗人对词的推敲及用词的准确传神。
3、读中领悟诗情
老师:同学们,根据你的理解自由读诗,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诗中相关的词句。
学生:自由读诗,读后发表意见。
4、课件播放春天江南的美景,生欣赏后放声诵读古诗。再次感受诗人这个“绿”字的内涵。
老师小结:“一水间,数重山”足以感受出诗人归心似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能马上回到家乡的惆怅之情自然流露。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恋乡、思乡之情。
四、总结学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五、背诵、默写古诗
1、小声试背、同桌互背、男女生比赛背。
2、打开作业本默写古诗。
五、作业设计
1、默写古诗
2、说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3、小练笔:把你想象到的江南春天的美景用一段话描写出来。
六、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一水间归心似箭
数重山恋乡思乡之情
又绿
何时还惆怅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陈金才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