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27 21:32:40 作者:教学文档 字数:74251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桂花雨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桂花雨教学设计吧。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篇1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46

南昌市船山路小学关丽

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①导入新课:同学们,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请大胆地提出来。

②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自学课文

a、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b、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c、“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①解决学生提出的生字疑难。

②指名逐段读文,正音。

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④“桂花雨”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引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自读课文,读出精彩

①找出描写“我”小时侯摇桂花的部分,并开展学习。

◆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2—6自然段,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进行朗读指导。指名学生读一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你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

◆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同时也写了桂花树的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这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可引导学生说出一、两种花名来补充。

◆第三自然段写了桂花开时,正好是台风季节,母亲总是担心台风来破坏桂花。同时,还交代了桂花收回来是为了送给邻居做糕点;

◆第四自然段写了桂花的香以及应当“摇”的原因。学习时让学生闭眼想象桂花的香。

◆第五自然段写出作者对“摇桂花”的热爱。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这一点的词句:是件大事、总是问、乐了、使劲。朗读时注意读出下面两句话的语气。

a、“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迫不及待

b、“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赞美

感悟形象: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再闭眼想象“桂花雨”,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乐。

◆第六自然段写了桂花的收、藏及作用。

②全班有感情地朗读2—6自然段,让学生读出作者对“摇花乐”的怀念。

↘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①找出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体会。

a.“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

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

b.“于是,我也想到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摇花乐”指的是在作者眼里,摇桂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模仿写句,启发学生回忆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

听到_________________,我总会想起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

↘回归整体,交流感受

①师:课文以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字中蕴含着浓郁的乡情,读来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②交流阅读感受,联系古诗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

此问转载

《桂花雨》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4.通过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桂花雨》。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情地朗读课文。

(5)、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基础知识展示

1、这节课,我学会了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我知道了“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5、我会解答。

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内.

知道这篇文章,描写了作者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2、学生从重点词句中感受文本所蕴涵的丰富内涵。

生1:“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我体会到桂花是精致的小花,会散发着那样迷人芳香,让人快乐?)

生2:第五自然段内容中的“是件大事”,“总是缠着母亲”我体会到作者急切地盼着摇花。

生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我体会到“没有不”表示“都”,“浸”字感受到桂花香不是一缕,而是空气中都散满了,人好像就浸泡在桂花的香气里。“十几家邻居”说明大家不用走出家门,就能闻到桂花香。

生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句话我从“全年”感受到不光是开花季节香,人们还把桂花做成了各种食品后,整年都可以感受到桂花香;“整个村子”可以感受到,我们做的桂花糕、桂花茶,家家户户都可以分享。

生5:“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我的体会是“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有异曲同工之妙。母亲年都闻着院子里的桂花香,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丰收的喜悦,馈赠的快乐……桂花,已充盈了她生活的全部的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乃至是母亲生命中的一部分,还有什么桂花可以和它相比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母亲其实是对家乡的一种什么情怀——思乡。”

《桂花雨》教学设计篇3

《桂花雨》的作者是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文章四溢琦君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也正如文中所写“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一样的得从字里行间细品。所以一定要将自己全身心放入课文当中,你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那一番思乡情,童年乐。下面就是我今天在课堂上的一个片断: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语言中体会到了作者“摇桂花”的快乐?画出有关的语句,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师:我听出来你把“大”字读得特别的高。好,我就当“妈妈”,谁来缠缠我?

生:“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师:你开始急了。

生:“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师:你迫不及待了。

生:“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生:“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师:哟!看你无奈地都快要哭了。你们这么缠想干什么呢?

生:我想早点看摇桂花的情景。

生:我想看看那桂花落下的美景。

生:我想闻闻那香香的雨。

师:摇桂花是件大事。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大家快来摇吧!

师:这时你是什么心情?

生:分别说:“高兴、快乐、开心”

师:好,让我们一起读:

师:你来喊一喊?

师:你们想看看桂花落下的情景吗?

师:此时此刻你就是小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沐浴着缤纷的桂花雨,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终于看到桂花雨啦!沐浴着这桂花雨,我都要陶醉了!真是太美了呀!

生:那朵朵桂花就仿佛是一个个金光闪闪的萤火虫,向我纷纷飞来,我跳起来喊:“太好看了!”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呀!

生:我终于实现了心中的愿望,看到了迷人的桂花雨,真想这一刻永远陪伴着我。那黄色的小花落满地,就如铺了金子一般!

师:好,那就让这一刻在你的心中成为永恒。

生:我还说一个比喻,飘落的桂花就如一只只飞舞的蝴蝶。

生:啊!桂花真香呀!飞舞的桂花如同金色的雪花。这幅美景让我陶醉,真想天天闻到桂花香。

师:对呀!桂花如雪落得我们满头满身。

生:这是一场纷纷扬扬的桂花雪呀!我沉醉在其中,不由翩翩起舞。“桂花雪!桂花雪!你快快下吧!”我情不自禁地大声喊着。

师:你们想象真丰富呀!桂花雨在你的眼中又变成了桂花雪。真的陶醉了。

读琦君的《桂花雨》,真的如淋浴在一场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浓郁而迷人的香气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乡之情。本节课为第二课时,在这一片断的教学中我想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本着这一理念,在本堂课教学时一开始就让学生“想一想你从哪些语言中体会到了作者‘摇桂花’的快乐?画出有关的语句,再读一读,体会体会。”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提供自主选择的权利,选择自主交流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学。因此学生在集体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时积极主动,理解透彻。如引导学生站在桂花树底下,沐浴着缤纷的桂花雨,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想到了一个个金光闪闪的萤火虫纷纷飞来,想到像那黄色的小花落满地,就如铺了金子一般!飘落的桂花就如一只只飞舞的蝴蝶,飞舞的桂花又如同金色的雪花……学生真正感受到“我”童年摇桂花的欢乐和对那情牵梦绕、美丽缤纷的桂花雨的思念,把读书所得的交流推向高潮。这种给予学生选择和尝试的权利,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发挥。

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小学生思维活跃,富于想象,但是他们想象力的形成和实践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课文的第三小节是重点段落,在这节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摇花乐”。先找出这样的句子读读,然后结合文字的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来唤起学生充满诗意的想象,引起心灵和感情的共鸣,三是学生有淋雨的经历,让学生由雨联想到雪花飘落在头发、脖劲的情景,现在是有着浓郁香气的桂花纷纷扬扬飘落,更具有诗情画意,所以和学生同摇同乐,觉得很是开心,特别是学生扮演小作者,喊一喊摇花时的句子和缠着母亲要摇花的样子,学生很放得开,喊得入情,做得自然,效果很好,连我也被感染了,忍不住和学生一起喊,一起读。这样就较好的挖掘了教材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点,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课本里翱翔,文本语言就活了起来。

三、将语文活动融入生活

新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新知。在新知的教学时,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在体会“摇花乐”时,“缠”字写出了作者急切心情,“使劲”、“喊”写出了摇桂花的快乐,同时反映出他对桂花的喜爱。课堂上用回忆生活、联系生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包含的情感。讲“缠“字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类似“缠”父母的情景,学生经验就丰富多了,有的撒娇般地,有的迫不及待地跟着母亲跑前跑后,有的皱眉着急,有的欲哭似的。这种让学生联系生活来体会学生的感悟也会更深。

本堂课让我更深地感受到语言不是训练出来的,思维不是训练出来的。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更重视学生这些“独特体验”,非常重要。

《桂花雨》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在体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创作小诗,练习写作。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小诗创作。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小诗创作作业纸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这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们的课堂也飘入阵阵芬芳,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作家琦君笔下的《桂花雨》,——齐读课题

二、感受桂花香

1、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那作者眼中的桂花是什么样的呢?

2、桂花自然质朴,不与繁花斗艳,但它的香味却是那么——迷人!你们从哪儿感受到的呢?

3、读第一句

a“浸”字体现出了桂花香的浓郁持久。

b看图感受桂花开的最茂盛的情景,指导读好句子

4、作者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迷人的香味儿,它不与繁华斗艳,你知道吗?更重要的是因为——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为什么要“要桂花”呢?

“摇花乐”又是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同作者一起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三、体会“摇花乐”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想从哪儿感受到作者那么地喜欢摇桂花,从中获得了无穷快乐的?用线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对于那些你感受较深的词语也可以圈圈点点,适当写写你的理解与感受。

2、讨论交流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讨论点:

a、“老是”“缠”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那么喜欢摇桂花,盼着摇桂花。

b、注意这句话后面的感叹号,体会作者心情的急切。

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a、把握几个动词“帮着”“铺”“抱”“使劲地摇”

b、由这几个动词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呢?

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快乐、忙碌的景象读出来,读出那种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画面。

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a、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脖子里、身上,是怎样的情景呢?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让我们也走入这片桂花雨中,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b、学生漫谈各自的想象的情景与感受。

c、指导朗读。

(a)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b)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把心中的兴奋、激动、快乐尽情地喊出来吧——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过渡:这是一场期盼已久的桂花雨,作者怎么能不兴奋快乐呢。感受着这份快乐的难道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还有谁,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呢?

指名读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则——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竟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a、写母亲动作的词“洗净”“撮”说明什么

b、你从父亲的诗中读出了什么呢?

c、指导配乐朗读指名读第4自然段,

a引读: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先,然后,再。桂花晒干了就。收藏好的桂花可以,可以,过年时还可以。全年,整个村子都。

b课件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再好的花儿都有谢的时候,为什么这里的桂花全年都香呢?看来不仅仅是指桂花本身的香了,那是什么的香呢?

c学生交流看法

母亲与邻里之间相处多么融洽,那细小的桂花传递的是一份浓浓的乡情,此刻,桂花香不仅传遍了整个村落,也香到了人们的心里去了!再一次读这句话

四、感悟“思乡情”

作者十二岁时就和母亲离开了老家,也离开了这给他带来童年快乐的桂花树,以后作者从外地回家时,总要给爱桂花的母亲捧上一大袋……

1.[出示课件]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a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吗?

b那么为什么就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呢?

总结:是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桂花,有着作者童年美好的回忆,有着一家人的快乐,也寄托着一份浓浓的思乡情,在母亲的心中,是任何一个地方的桂花都无法比拟的,无法取代的。——母亲是这样,我又何尝不是呢?

2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引读每到这时——

3配乐朗读第5、6小节

四、拓展内化

今天,我们跟着作者一同分享了芳香四溢的桂花雨,一起感受了童年的摇花乐,一起品味了浓浓的思乡情,相信同学们在交流是一定有很多的感受,现在就请你把你的感想,体会都融入到这一首小诗中吧!

试着作小诗:

我抱着桂花树,

使劲地摇,摇啊摇,

摇出

摇出

摇出

啊!

《桂花雨》教学设计篇5

崇文实验学校第三届开放周展示活动12月11日至15日举行。开放周旨在为青年骨干教师搭建成长的舞台。崇文实验学校邀请在本届开放周上作展示的32位青年骨干教师提前一周入驻崇文,在特级教师、专家的引领下经历磨课的全过程。所以,本届开放周的32堂展示课是青年骨干教师与特级教师、专家共同智慧的结晶。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一课;指导:虞大明;执教:马建兴。

这是人教版五年级选读课文《桂花雨》,是一篇情感浓郁、意蕴丰厚的散文,阅读教学的设计以言语生命的自觉为旨归,以文本内在的情感为主线,以重点句为凭借,以诵读、感悟、言语表现为手段,追求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协调发展。既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精神境界,体验作者强烈的思乡情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又注重对语言的欣赏、品味,强化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体现语文课的特质。在马建兴老师的引领下,深深品读文本,我和学生一样爱上了作者琦君的家乡,爱上了这篇散文,对作者及她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堂课散发了浓浓的语文气息。

现摘录教学片段如下:

大屏幕出示:

作者琦君,中国台湾女作家,原籍浙江温州。她擅长散文和小说,代表有:《烟愁》、《细沙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等。

师: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

生1:因为桂花特别香。

生2:因为桂花可以做糕饼,泡茶很香。

生3:摇桂花带给我快乐。

师:课文是怎么写桂花的香的,自已默读,找一找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生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生2: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生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4: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生5: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大屏幕出示这5个句子。

师:好好读,告诉我们香得怎么样?

生1:香得我快晕倒了。

生2:桂花香飘十里

为衬托家乡桂花的香,当生读“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这一句时,师巧妙地说:能不能再慢些,让花香久久地弥漫在那里。生1接着读,读得慢,深情。生2读得更慢更深情甚至于有点夸张。师又巧妙地说:“是呀,自己陶醉了,老师也陶醉了,可母亲还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怎么还比不上呢?那家乡院子的桂花该有多香呢?看来我们还要细细读读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比满陇桂雨还要香。”多机智的质疑啊!

自然地引入到品读家乡桂花香的句子。生深情地读桂花香的句子。大屏幕出示:全年整个村子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质疑:全年?桂花应在秋季开放?

生1:因为他们把桂花晒干收在铁盒子里了。

生2:晒干之后过年时可以做糕饼,泡茶。

生3:那里的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品尝着桂花。

师:他们那里生活得怎样?

生1:生活得太香了!

生2:生活得逍遥自在!

生3:生活得幸福!

生4:生活得非常快乐!

生5:家家户户都闻得到桂花香!

生6:每个地方都能闻到桂花的香!

生7:他们一定生活在花的香气里。

师又巧妙地引:哪些人物浸在桂花的香气中。读一读,找一找。

生1:胡家老爷爷和毛家老婆婆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2:作者的父亲母亲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作者自己也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3:小动物们也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小麻雀昆虫也闻得入迷了。

生4:耕作的牛也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5:来这儿游玩的客人也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6:那个盛桂花的铁盒子也香了。

生7:那些不起眼的黑黝黝的泥土也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么多人物浸在香气里,在这么多想象之后师又一次巧妙地说:“总之,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质疑:为什么用“浸”而不用“闻”字?

生再一次深入品读。

生1:“浸”不是闻的,而是感觉到的。

生2:“闻”单单用鼻子,“浸”是陶醉了。

生3:“浸”就是沉浸在里面,“浸”是陶醉了。

生4:“闻”平淡,“浸”体现得更香更浓。

生5:“浸”到处都是桂花香,“浸”我们一般说是浸在水里,现在桂花香像水一样包围了,到处都是桂花香。

生6:“浸”就是渗进去了,到里面去了,就像水渗入木头一样,单单闻说不好了,这样更香更浓。

……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琦君的家乡。

出示:我仿佛看了:

父亲。

母亲。

胡家老爷爷。

我。

风儿。

蝴蝶。

……

生1:我仿佛看到胡家老爷爷一边打着桂花年糕,一边喝着桂花茶……

生2:我陶醉在桂花的香气中,对大自然感到特别亲近。

生3:我仿佛看到了蝴蝶翩翩起舞,一会儿飞到……一会儿飞到……

生4:风儿为了让大家都能闻到桂花香,它让桂花香久久弥漫在村子里……

生5:我仿佛看到鸟儿在桂花树上安了家,天天和桂花为伴……

……

师:自由读“摇花乐”的句子,看看能不能体会到“摇桂花”的乐趣。

生1读得快轻;师:他摇得急,可力量不够大。生2读得特别有力响亮。男生女生分别读读。

师:你们摇出了什么?

生1:摇出了快乐。

生2:摇出了童年心中的快乐。

生3:摇出了快乐,甜蜜。

生4:摇出了美味。

正当我们也沉浸在“桂花的香气”中,沉浸在“摇桂花的快乐,沐浴在桂花雨中”时,师:可惜,快乐依昔而去,作者已远离家乡……投影出示琦君的浪迹天涯的一生经历:……作者琦君,中国台湾女作家,原籍浙江温州。她擅长散文和小说,代表作有:《烟愁》、《细沙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等……

师:现在你读懂了吗?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没有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生1:因为在家乡可以用桂花做糕饼送给爷爷婆婆,大家在一起高高兴兴的,现在阔了父老乡亲,心里难免会不舒服……

生2:并不是这里的桂花不香,而是家乡的这种桂花香包含着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师:这种香有着对故乡和童年永远的思念。

【反思】

马建兴老师的《桂花雨》围绕作者家乡桂花的“香”,首尾呼应的两次介绍作者。导入时介绍琦君的简介,结束时介绍琦君浪迹天崖细细品味琦君一生,其实都是有目的的。包括在一开始读杭州桂花的香,是在衬家乡桂花的香,从侧面粗略感受香到细细品味每一个代表家乡桂花香的句子,浓浓的桂花香,浓浓的故乡情。层层递进,把学生及在场所有的听课老师从“闻香”进入到了作者琦君“思乡”的精神家园。

“半截蜡烛”可谓牵动全文的线索,马建兴老师在充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非常准确地找准了发力点即“家乡桂花香,思恋家乡”这一思想感情,并通过教学的展开很好地了体现自己对于文本的独特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现以学生为主导的意识。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内容由于教师引导得法,学生的体验也是丰富的,特别是对于“全年”、“浸”、“摇花乐”这些字眼的理解,还有对“人们可能做的事的想象及什么人浸在桂花香里的想象”学生的想法波澜起伏,并远远超乎了教师的想象,何止是每一个人,每一个生灵,每一个不起眼的小东西都在学生的口中都成了这桂花雨的分享者。

反复研读文本,注重文章的整体性。怎样合理地整合全文,化整为零,更好地将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一直是我们语文课堂上值得探究的问题。马建兴老师在全文教学接近尾声之时,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你读懂了吗?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没有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这一问题看似不经意,其实却是匠心独具,它很好地串连了全文,让学生再次走入文本,将全文有机整合。

《桂花雨》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琦君的《桂花雨》。

2、师:首先我来考考同学们,看看谁能把这两句话补充完整?

出示课件:美不美,____;亲不亲,____。金窝银窝不如____________。

师:你知道这两句话的含义吗?

过渡:是呀,在每个人的心中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怪不得琦君的母亲常常这样说──

3、齐读这句话: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位母亲吗?

过渡: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去作者家乡的旧宅院子看看那儿的金桂。

二、品读课文

1、体会桂花美、香:

⑴ 请大家打开课本,看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细细地去品读,找找看家乡的金桂有什么特别之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这些语句圈出来。然后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跟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① 桂花的姿态:

“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a、明白桂花可贵在不与别的花儿争艳,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笨拙美,更可贵的是有着别的花儿没有的芳香。它有着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b、指导朗读:

读出桂花的笨拙美和品质美。

c、引读:

桂花有着这样可贵的品质,怪不得母亲常常说──

过渡:

家乡桂花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你还从哪儿读出桂花的香?

② 桂花的香飘十里:

“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a、从“香飘十里”、“浸”中体会出桂子花开,十里飘香的意境。

b、指导朗读:

突出“香飘十里”、“浸”。

c、引读:

家乡桂花开时,香飘十里,怪不得母亲常常说──

过渡:

家乡金桂的特别之处仅仅是香吗?

乐在哪儿呢?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然后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交流一下。

2、体会“摇花乐”:

⑴ 为什么要“摇”桂花: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

指导朗读。

⑵ 体验“摇花乐”: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①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突出“我”摇桂花的动作:“铺”、“抱”、“摇”

② 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的情景。

③ 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师:你见过怎样的雨?

师:你觉得桂花摇落时象什么样的雨?

④ 指导感情朗读:

要喊出“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⑤ 过渡:

收桂花时仅仅是我快乐吗?

品读“母亲洗净双手,……花雨缤纷入梦甜。”

⑥ 引读:

每年家乡桂花丰收时,全家人都这么的快乐,怪不得母亲常常说──

3、体会桂花摇落以后人和年丰的情景:

过渡:

家乡的桂花不仅香飘十里,摇落时让人快乐,它还有很大的用处呢,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引读:

桂花摇落以后──

重点理解“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引读:

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给家乡人带来了那么多的欢乐,怪不得母亲常常说──

4、体会母亲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

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⑴ 你觉得外地的桂花真的没有家乡的桂花香吗?

⑵ 你认为母亲还会思念家乡的什么?

说话练习:

外地的环境再好,还是──;外地的生活再舒适,还是──

5、体会“我”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

引读:

每当母亲说这些话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师:她还会想起什么?

小结:

对呀,远在他乡的琦君无时不在思念在家乡,思念着家乡的一切!

三、课外拓展

1、师生共备思乡古诗。

2、师生共赏余光中的《乡愁》:

⑴ 齐读。

⑵ 师简介余光中。

⑶ 其实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还有很多,课外请同学们去收集一下。

四、拓展延伸

童年是多么的美好,那一幕幕回忆都将永驻我们心间……

在你的记忆中你有哪些忘不了的人,忘不了的事,忘不了的物……试着用你的笔也像作者一样把它写下来。

《桂花雨》教学设计篇7

《桂花雨》写道:“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如何让孩子来理解这首诗呢?

师:这里的“香”指什么?

生:指香气。

生:是指桂花的香气。

师:“细细”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指香气很浓。

生:指桂花很香。

师:是吗?有不有不同的意见?

生:不对,这里是指桂花的香气很淡。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因为前面是这样写的“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既然是撮了一点,那桂花应该是很少,那散发出来的香气也就是淡淡的了。

师:你真会读书啊,前后联系,就把书给读懂了。“淡淡香风”连起来该怎么理解呢?

生:就是空气中飘来淡淡的香气。

生:桂花的香气把空气都给染香了。

生:空气都变成了淡淡的香气了。

师:那“淡淡烟”呢,在这时怎么理解,记住,要前后联系啊。

生:“烟”就是指檀香点燃后飘起的烟。

生:就是指炉烟袅袅

生:是指袅袅的炉烟。

生:烟摇摇摆摆的,像跳舞似的。

师:对了,这就是“淡淡烟”的意思。第二句呢,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竞”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抢.

生:是竞争

生:是比赛

师:读读前面的内容再回答好吗?

生:我觉得理解成“忙”更好一些?

师:为什么?

生:因为文中写“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的。”要下雨了,人们一定是忙着收桂花的。

师:你真是把书给读活了!你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好吗?

生:人们忙着收桂花,收了很多的桂花,人们很高兴,就庆祝起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师:说得太棒了,你真是父亲的知音啊。

生:老师,“解”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理解?

生:不是理解,是知道的意思?

生:“解”就是明白的意思

师:是啊,只有孩子们才知道摇桂花的欢乐。文中哪个地方写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呢?

生:“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摇桂花的孩子们陶醉在摇桂花的快乐里了。

师:最后一句呢?“花雨缤纷入梦甜”

生:“花雨”就是说桂花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生:“缤纷”给我的感觉是花纷纷地落下来。

生:桂花是飘飘悠悠地落下来的。

生:桂花是金黄色的,下的是彩雨。

生:桂花香香的,下的是香雨。

师:“入梦甜”该如何理解呢?

生:做梦梦到桂花了。

生:做梦梦到摇桂花了。

师:摇桂花是童年里最快乐的事情,人们做梦都梦到它,连梦都被桂花熏得又香又甜。最后,让我们来甜甜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

生:“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桂花雨》教学设计篇8

一我能快速地在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家乡观赏认真

担忧赶忙时期

二 我知道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比喻拟人

1.一山的桂花树开花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2.我一摇,桂花纷纷落下,真像下了一阵桂花雨。

3.笨笨地桂花树可惹人喜爱了。

4.钟山只隔数重山。

三 我能照样子写句子。

例:这的确是一次伟大的奇观。这是奇观。

1.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2.我又想起了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四我知道下面两句话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1.“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

2.“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五读了课文,我也想起了一些难忘的人和事。

听到_______________,我总会想起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

看到_______________,我总会想起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

《桂花雨》教学设计篇9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39

作者:高雪莲

评刘俊《桂花雨》

刘俊老师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读为主线,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师较好地把握了语文课程的特点,以读为主线,贯穿教学的始终,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努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教学小作者是怎样催促母亲摇桂花的,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你晃动着母亲的胳膊会怎么催母亲,读出“迫不及待”。“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教师启发学生想象这么香的雨飘落你满头满身,你会怎么喊。

2、检查初读,从几个有特点的词入手,不拘一格,有新意。“笨拙”,反过来读,变“笨苯拙拙”,再反过来读;“口占一绝”绝是绝句的意思,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是谁随口吟诵出一首绝妙的诗,是什么诗;“炉烟袅袅”观察“袅”的形,是古代人衣服后面拖得长长的衣摆,词是什么意思,还可以说“垂柳袅袅”“余音袅袅”。在这样的说练过程中,不仅检查了学生预习的情况,又给了学生一定的词语积累。

3、对整个文本有整体的把握,又找准了切入的点。对课文没有面面俱到的逐段解读,而是在学生分自然段读完课文后问“读书的时候,有没有问过自己,小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从而自然引到“摇花乐”,再对重点段落进行朗读体会。

此文转载

《桂花雨》教学设计篇10

楚州实验小学朱秀华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桂花“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体验“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和家乡的怀念之情。

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课后练习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品读桂花“香”中体会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琦君的童年,一起感受----桂花雨。读着这篇散文总有一股桂花的清香扑鼻而来,轻轻地再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小时候在自己老家和父母一起摇桂花时的情景,那么,桂花和桂花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相机板书:香乐甜

这就是品读文字带给我们的滋味,这是一篇散文,散文是需要好好地、反复地去读、去品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文字,去读文字中香的味道,乐的味道,甚至更多的味道。那么小时候作者和她的父母一起摇桂花时的情景,集中写了三个自然段,那阵阵落下的桂花雨真是香气迷人,香飘十里,请你读读课文的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带有“香”的语句,体会一下在这些句子当中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过渡:下面我们来谈谈描写“桂花香”的语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文字

1、生朗读出示:“桂花开得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说体会。

①有哪个字说它真的很香?我们写香一般都用“飘”的,怎么用这个“浸”字啊?我们看这个“浸”字是什么旁?淹在水里就叫“浸”,水看得见吗?摸得着吗?用了一个“浸”字呢——当桂花落了,母亲把晒干的桂花,用桂花做的桂花卤送给邻居们,有了这桂花,桂花卤邻居们就可以自己泡茶,做糕饼,平时一家做了全庄人都能吃到,享受到这份香甜,所以——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那么你从这个“沉浸”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④指导朗读,谁来读好这一小节。

过渡:这香气不仅弥漫了整个村庄,还弥漫在人们的心里。找一找第三自然段还有写到“香的吗?”

3、学生读,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①这个香在哪里,“啊!好香的雨啊!”读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情?

②这是一场芳香无比,快乐无比的桂花雨,让我们用心品味。读散文有好多种读法,会读的同学会从文字中看到画面。静静默读这段文字,用心去品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③生畅谈画面。师: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你们想不想做这个摇桂花的孩子,想不想体验摇桂花的无比快乐啊!现在我们就是小琦君,憋着劲使劲地摇。一阵阵桂花从树上落下来像什么呀?孩子边摇边喊着——

摇啊摇啊,头上是桂花,身上是桂花,边小辫上也是桂花啦!孩子高兴地喊着——

④师:摇桂花真有这么快乐吗?

师:摇桂花,桂花雨带给我的是无比的香甜、无比的快乐,难怪作者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4、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①从这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作者什么之情?

②“老是缠着”让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活中你缠过你的父母吗?

③请你读一读让我们感受一下你的心急、盼望。

④师:因为桂花香、摇花乐,所以我才急切地盼摇桂花。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几句共同感受桂花的“香”和小琦君的“乐”。

过渡:第三自然段中还有哪里也写了桂花的香?

5、出示:“母亲洗净双手……花雨缤纷入梦甜。”

①这里有香吗?同学们仔细读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两种“香”中体会到什么情呢?

②从父亲的诗中你读出了什么?“细细香风淡淡烟”读出了一个“香”字,“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这两行读出了——乐、甜。

③指导朗读,所以这首诗要读出这些感觉出来,谁来试试。我们一起吟吟这首诗。

过渡:父亲用了一首诗把桂花的“香”“乐”“甜”写出来了,父亲写的是一首诗,而母亲说的是一句话,这句话中也含有桂花的香。

6、学习第五自然段。出示“外地的花再香,……”

①谁来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指名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②这句话你读得懂吗?这里的“外地”指的是哪里?课文因为是节选的,所以有些地方他没写明白,作者的家乡在浙江温州的瞿溪,这里的外地指的是浙江的杭州,11岁那年他们全家迁到了杭州,杭州有一个叫满觉垅的地方,漫山遍野都是桂花树,花开时节,那是十里飘香,因为从小有着桂花情结,作者每年都去赏花,回来时总要带一大包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却常常说——

③你们能明白母亲的这句话吗?那么满觉垅的桂花真是的“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香吗?

如果有一天,我从外地回到她身边,对她说:外地的月亮真圆啊!她会说——

“外地的水真甜啊!”她会说——

“外地的人真亲啊!”她会说——

后来作者又去了美国定居,她打电话给母亲说:“外国的生活真好!”母亲肯定会说——

④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外地的桂花……

过渡:这里仅仅是母亲思乡情深吗?

7、“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

②作者在写这篇散文的时候已经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自从她32岁离开家乡到了中国台湾,一直不能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而且再也看不到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再也看不到那阵阵的桂花雨,再也听不到父亲作的小诗了……你能想象到作者写到这里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吗?

师:思念是什么滋味?你们有离开过家乡吗?有感受吗?

这就是淡淡的花香中弥漫着的淡淡的“乡愁”啊!

③补充原文结尾“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④同学们,捧起课本,让我们在这悠扬的《故乡情》音乐中,追寻作者的情感踪迹,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深化主题。

其实,琦君的很多作品都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情,出示作品。

读这些书的名字,感觉到了吗?其实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故乡,因为故乡就在她的心中。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四、回顾课文

桂花雨,桂花雨,无论身在何方,只要一闻到桂花香作者就想起了故乡桂花迷人的香气,想起那阵阵桂花雨带来的——乐,带来的——甜,带来的淡淡的——乡愁!

五、作业

1、喜欢读书的同学,可以读琦君的其它作品。

2、喜欢写作的同学,回忆童年令自己难忘的人或事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下来。

附板书:

桂花雨

香乐甜

《桂花雨》教学设计篇11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方面是为了继续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建议

1.可以从学生童年生活中不能忘怀的人或事引入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童年生活中一件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事,激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如果有条件,教师可多读一点琦君写的文章,以便对她有较多的了解。

2.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探究。可以先安排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注意停顿,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再安排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听听小组同学的意见,如果意见不相同,互相讨论讨论。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课文中的重难点,教师要做一定指导。

3.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再画出有关描写摇花乐的句子,然后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欢乐。

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是教学上的难点。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而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可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以便他们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4.要注意朗读的指导。课文第二、三、五、七、八自然段分别表现出人物的不同情感:“我”对桂花的喜欢、母亲的担心、“我”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摇桂花时的欢乐、“我”对“摇花乐”的怀念。这些情感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表达出来。教师可作适当点拨,比如,选择一两处作示范朗读,或者请学生范读,再作评议。

5.课文中的许多情景都可以形成生动的画面。如,桂花盛开时香飘十里的情景,摇落桂花时那飘洒的阵阵桂花雨。这些情景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进行想象。如,看过桂花的学生,可以回忆桂花盛开时的景象。又如,学生可能有淋雨的经历,雨丝飘落在头发、脖颈上的感受与课文中“桂花雨”的飘落有相似之处。可让学生由雨及花,想象桂花飘落在身上的情景和感受。还可以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人物的内心感受。

6.可以引导学生交流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如联系古诗或者联系课外阅读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感受。

《桂花雨》教学设计篇12

潜心会文本——走进《桂花雨》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68

作者:孙萍

一、解读文本的重要性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教师、学生运用自我期待同文本撞击的过程。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文本是一个重要的对话者。所谓文本,它是教学的凭借,是作者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它用语言文字组成了多姿多彩、精彩纷呈的世界。我们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走近它,与角色交谈,与作者交流。因此,研读文本,在文本中寻找有效的资源,并在课堂上有效解读和利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错误的解读

提起走进文本,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文本解读,或者说是教材理解。我记得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说过这样的教育感言:我备课,决不先看参考书,自己备好了,可以参考一下,每一课都要经历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独立思考的过程又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自认为有几年教学经验的我,曾经是这样理解和实践的:把课文内容熟悉;然后翻阅参考书、教案;查阅这篇课文内容的相关内容,如作者简介、时代背景之类的;最后,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做出计划。

这样解读文本时,没有考虑到学生解读障碍,甚至连自己解读时遇到的问题,都是照搬参考书解决的;教学时怀疑学生的能力,搬用专家的意见方便。正因为课前对文本解读态度上的不够注视,方法不得当,所以感觉自己的课堂教学止步不前。再看看身边一些课堂上,很多老师也存在以下问题:把文本精品肢解,大多只讲一下背景,分析一下词句,理一下段落,归纳一下主旨,品品写作特点,把语文课上成写作课;或者上成了有关领域的学术课、知识课、信息课:或者仅把文本当作思维的触发点,大搞创新、发散思维;或者片面强调人文性,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我想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把握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性质。以上做法,无论偏向工具性,或者偏向人文性,听说读写能力难免都会落空,创新恐怕也只是纸上谈兵。只有我们超越文本,开放文本,缩短文本与学生原有知识、生活经验的距离,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把握文本,逼近文本的真义。

三、潜心解读《桂花雨》

当然,文本的解读是多向的,专家的解读只代表一种意见,我们可以有自己的合理的解读。再说,学生也很喜欢有独特见解的教师,更希望听到老师对自己恰如其分的评价。因此在教学《桂花雨》这篇课文时,我首先以读者的身份走进文本;然后,在以欣赏者的身份跳出文本;最后,以教师的身份去解读文本。下面我来具体地谈一谈我是怎么解读文本的。

第一读,作为读者,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主旨。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第二读:还是作为读者探究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描写摇桂花的快乐。

摇花前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从大事|、缠着两个词中体会到作者盼望早点摇桂花的急切心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结尾的感叹号。作者是问的预期,结尾却加个感叹号。感叹号一般是用来抒发比较强烈的感情。作者这里用感叹号是为了说明自己非常急切地盼望早点摇桂花。从一就赶紧、提前这些词中可以体会出母亲也很关心摇桂花这件事。

摇花时

1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作者喜形于色地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抱桂花树使劲地摇这几个连续动作就是作者作为孩子,帮助家人摇桂花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快乐心情的流露。

2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阿!啊!其实就是作者对桂花飘落下来样子的赞美此时作者多么兴奋、快乐!真像下雨是说桂花飘落下来的样子很美,就像下雨,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好香的雨啊!是说桂花飘落下来时,带着浓郁的香味。这香味沁人心脾,令人陶醉!作者除了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喜悦的情感,还一连用了三个感叹号。可以想像作者的心情是多么快乐。这时作者的快乐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只有借助标点符号才能表达内心强烈的感情。

妈妈

文中的洗净除了能说明母亲不忍把桂花弄脏。其实在我们这里,这也是一种乡俗的体现。学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家人拜祭神仙时的虔诚。文中母亲拜祭桂花神,感谢花神给全村人带来了丰收。父亲则以自己喜欢的吟诗的发式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父亲口占一绝的诗又是对前文内容的浓缩。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便能理解。

全村人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句中的全年、整个村子从时间、空间的角度巧妙地写出了桂花带给人们、家乡的欢笑、快乐。以浸写香,化无形为有形,更是神奇地把琦君及家乡亲人们整个身心融于桂花香气的幸福感受展现无遗,与题目桂花雨遥相呼应。同时,浸润桂花雨中的香甜感受为反衬作者如今的思乡情愁打下伏笔。

回味香

香,是文章的一眼睛。全文香字共出现八次,写家乡院子桂花带有香的句子共五句,涉及香之味、香之韵、香之形、香之情……

思乡情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再次,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是教学上的难点。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而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

此文转载

《桂花雨》教学设计篇13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35

|by:lancor]

《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她写的这篇文章的确非常优美,几遍下来,我真的如淋浴在一场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浓郁而迷人的香气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乡之情。不过,虽然文章四溢琦君的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可也正如那“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一样的得从字里行间细品方见。所以一定要将自己全身心放入课文当中,你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那一番思乡情,童年乐。下面就是我今天在课堂上的小小体会:

课文的第一小节主要写了作者最喜欢桂花。在指导学生朗读这段话时,我就是抓住了“最”字进行做文章,问学生作者最喜欢桂花的什么?学生开始只能回答出最喜欢桂花的“香气迷人”。其实作者除了喜欢桂花的“香气迷人”外,还喜欢桂花的“谦虚”,“不爱张扬”。开始学生回答不出,我就让学生静心默读课文,一遍下来,学生举手了,找到了课文的原句,“笨笨拙拙”,“不与繁花争艳”等,于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很有感情。

指导学生读出快乐:课文的第三小节是重点段落,在这节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摇花乐”、父亲的“丰收乐”、母亲的“助人乐”以及母亲和全村人的浓浓的乡情。虽说这节是重点段落,因为有了上次姚老师上课的经验,所以和学生同摇同乐,觉得很是开心,特别是学生扮演小作者,喊一喊摇花时的句子和缠着母亲要摇花的样子,学生很放得开,喊得入情,做得自然,效果很好,连我也被感染了,忍不住和学生一起喊,一起读。

简单地读,读出喜爱,读出快乐,读出真情,我想这是我今天这两节课最大的收获。不过还是有遗憾的,就是课文学完后,我也和姚老师一样,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也写写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事后我在想,学生现在才四年级,他们能写得出来吗?如果要他们写,我又该如何指导他们写呢?如果也照作者这样用散文的格式写,肯定是不行的,我想还是用一般的记事方式教他们写吧,毕竟他们才刚刚升入四年级。

此文转载

《桂花雨》教学设计篇14

一、读诗激趣,猜题导入

1、师:第一次见面,送大家一件礼物:

细细香风淡淡烟,

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入梦甜。

2、学生读诗

3、师:这首诗里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知道是什么故事吗?

生:摇花乐

师:这首诗中还藏着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的题目呢?你能找出来吗?

生:桂花雨

师:你是怎么找出来的?

生:因为我看过语文书中有《桂花雨》这篇课文。

师: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琦君,一起走进她童年的桂花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翻到30页,大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拼读几次,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

二、初读课文,感受花香

1、自由读文,了解课文大意。

2、师:请告诉大家,刚才,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作者小时候很喜欢桂花,尤其喜欢摇桂花。

生:我读懂了被风雨浇下来的桂花不如摇下来的桂花香。

生:……

师:同学们都很善于读书,第一次就读懂了这么多。不过,有一句话不知你们有没有读懂?

3、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这句话是谁说的?齐读这句话。

师:“这里的桂花”指的是什么地方的桂花?

生:指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

生齐读: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师: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有多香?

生:香飘十里。

师:杭州最有名的桂花就在这一处小山上。知道杭州这一处小山叫什么吗?

生:桂花园。

师:是的,完全可以把这处小山叫做桂花园。这座小山,名叫——满觉陇。

满觉陇的桂花

师:满觉陇的桂花太有名了,每到花开季节,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去观赏。清朝有一位诗人叫张云敖,专门写了一首诗来赞扬此处的桂花。

品桂

西湖八月足清游,

何处香通鼻观幽?

满觉陇旁金粟遍,

天风吹堕万山秋。

生齐读此诗。

师:杭州满觉陇的桂花香飘十里,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到底有多香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家乡院子里桂花香的句子。

4、学生交流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①、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②、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③、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④、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认真地读一读这四句话,你觉得哪个句子最让你感受到家乡的桂花香?请说出理由。

生:我觉得第二句更能让我感受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因为句子中说“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那一定很香很香了。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第四句最能说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你看,“全年”、“整个村子”、“浸”,最能体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了。

师:知道抓住词语来品读句子,你真会读书!

师:多数孩子都赞成第四句,那我们就好好地研究研究第四句,看看是不是最能体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6、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当你读这句话时,你首先会把目光锁定在哪个词上?为什么?

生:我首先会把目光锁定在“全年”这个词上。全年就是整年,一年四季都有花香。

师:去掉“全年”,可以换上哪些词?

生:每一年、每一个月、每一天、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日日夜夜、一年四季、每一个季节。

师:哇!桂花香气散发的时间竟然这么久!让我们一起合作,用朗朗书声来表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气散发之久吧!

师生合作朗读: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你还会把目光锁定在哪个词上?

生:我会把目光锁定在“浸”字上。因为这个“浸”字更能体现桂花的香。

师:“浸”字可以换成哪些字?

生:泡、迷、醉、飘、凝聚、笼罩。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原句,想想用哪个词更好?为什么?

生:还是“浸”字最好,最能体现出桂花香的时间长。

师:你还会把目光锁定在哪个词上?

生:整个村子。因为整个村子的人都浸在这浓浓的桂花香里。

师:除了整个村子的人,还有?

生:还有村子里的每一种小动物,鸡、鸭、鹅等家禽,马、牛、羊等家畜,还有村里的一草一木,村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块土地。

师:同学们都知道抓住重点词语来品读句子,真了不起!可是,读着读着,我就有问题了:按理说,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年只开一次,每次在中秋节前后开放,闻到花香的时候也只是花开的日子,可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谁能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

生:晒干的桂花可以泡茶,每天喝茶时,就可以浸在桂花香里。

生: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师:你知道找读文中的句子,帮老师解决问题,真聪明!

生:桂花除了泡茶,做糕饼,还可以做其它食品,比如烧稀饭时,放几朵桂花,吃在嘴里,香在心里。

师:哦!我知道了:

泡上一杯桂花茶,花香沁人心脾,令人难忘。把这种感受放到句子中,再读一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逢年过节时,尝一口糯糯、香香、甜甜的桂花糕时,花香唇齿留芳,弥久不散。让我们再次来感受这样的香——“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当桂花盛开时,花香随风飘逸,整个村子都被陶醉了。让我们一起来陶醉一下——“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那四句描写家乡院子里桂花香的句子。此时此刻,你觉得那句最能体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呢?

生: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7、老师有幸读了《桂花雨》的原文,在原文里有这样一句话:“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读到这儿,你明白是什么让作者对桂花魂牵梦萦吗?

生:桂花的香令作者魂牵梦萦。

三、品摇花乐,赏花雨美

1、师:在作者的记忆深处,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桂花的香味吗?

生:还有摇花乐和桂花雨令作者难忘。

于是,我又想起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2、师: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摇花乐和桂花雨?请到文中找出读一读。

生交流后出示课件: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在摇花之前,作者充满了期待与渴望。“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

生:妈,怎么还不摇花呢?

师:“缠”的味不够浓,摇花的愿望不够迫切,再来一次,我总是缠着母亲问——

生:妈,怎么还不摇花呢?

师:母亲说——

生:还早呢,花开得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师: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日盼夜盼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我该是怎样的兴奋与激动呀!同学们,现在,你就是作者,快点去摇花吧,尽情地享受那一份摇花乐吧!

生自由地、有感情地品读描写摇花乐和桂花雨的句子。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享受摇花的快乐,桂花雨的美丽。请大家闭上眼睛。

师范读: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师:能告诉大家,刚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师:是呀,这纷纷摇落的桂花承载着你的欢乐和童年的梦想。

生: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像落叶一样,从树上飘落下来,落在了我的头上、脖子上、身上,还有草地上。

生: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像雪花一样,从空中纷纷扬扬、飘然而下。

生: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像小雨点似的,调皮地从空中跳下来。

生:我仿佛闻到了桂花的香味,心也醉了。

师:同学们,请和你的同桌一起分享这难忘的瞬间,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摇花的乐趣和桂花雨的美丽吧!

师生合作说话:我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摇啊摇。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像春天的——小雨点似的、像夏天里翩然起舞的——蝴蝶、像秋天的——落叶、像冬天的精灵——小雪花似的,从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桂花落到我的头上,像戴了一顶——金色的帽子,像披了一条——金色的头巾,又像——无数金黄色的——小发卡;桂花落到我的脖子里,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在给我——挠痒痒;桂花落到我的身上,就像披上一件金色的——披风;桂花落到脚下的席子上,就像给席子铺上一条厚厚的——金丝毯。

师:此情此景,真是令人兴奋、激动、沉醉。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那份独特的摇花乐和花雨美。

学生由感情地齐声诵读。

4、师:沐浴着这场桂花雨,呼吸着桂花醉人的香气,感受着这场快乐的还有谁?

生:作者的哥哥,父亲,母亲,乡亲们,还有院子里的家禽。

师:是呀,感受着这份快乐的还有作者的母亲,只见她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进水晶盘中,父亲则点上檀香,桂花香夹杂着炉香,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大发,作诗一首,想读吗?

细细香风淡淡烟,

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入梦甜。

师:读着这首诗,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首诗就是老师在上课前送给我们的那一首!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真不错!摇桂花是童年最快乐的事,孩子们做梦都梦到它,连梦都被桂花熏得又香又甜。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

四、透过花雨,品悟思乡

1、师:我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出了什么?

生:摇出了童年的乐趣。

生:摇出了欢乐的心情。

生:摇出了对桂花的喜爱。

生:摇出了桂花糕、桂花茶、桂花食品。

生:摇出了对桂花的眷恋。

2、师:每年中秋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桂花飘香的季节,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还有母亲的那句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难道,杭州满觉陇的桂花真的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师:杭州满觉陇的桂花盛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母亲为什么还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或许是因为母亲没有亲眼看到满觉陇的桂花,因为每次作者带回的是一大袋桂花。

生:或许是长在树上的桂花比摘下来的香。

生:或许是家乡的桂花树与母亲如此的亲近,可以摇,可以抱,可以攀爬,可以触摸,而杭州满觉陇的桂花只可远观欣赏却不可亲近。

生:因为家乡的桂花寄托着母亲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所以母亲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月是故乡明,花是故土香,人是故乡亲,水是故乡甜。是呀,在母亲的眼中,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那怪,母亲会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3、师:是呀!一生漂泊的琦君,这辈子最喜欢写的就是故乡的人和事。她在另一部作品《烟愁》中写道: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4、师:月是故乡明,花是故土香,人是故乡亲,水是故乡甜。感谢琦君,用妙曼的文笔,让我们感受到童年的美妙,故乡的美丽,生活的美好。让我们再一次朗读父亲的这首诗,把这场美丽幽雅、清香四溢的桂花雨永远留在记忆深处吧!

细细香风淡淡烟,

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入梦甜。

《桂花雨》教学设计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

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题

校园的桂花开了,你用几个词语来赞美赞美它:丹桂飘香,星星点点,缕缕幽香,沁人心脾……同学们对桂花的感受是这么的真切,让我们沐浴着“桂花雨”一起去体会作者对桂花的独特感受。

二、自学课文

1、掌握两个新词。

2、自由读课文,想想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3、试着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三、体会情感

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画出描写家乡桂花和这里桂花飘乡的句子。

2、对比理解:

为什么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比不上家乡的桂花呢?

3、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我们私有的,我和母亲可以尽情地享受桂花给我们带来的乐趣:闻花香,摇花乐,送桂花,泡桂花茶,做桂花饼。可以说桂花已经成了母亲生活的一部分,是母亲怀着什么样的情感在区分着桂花的香味?

四、领会表达方法

1、叙事抒情

2、直接抒情

五、拓展延伸

听长辈讲关于小时侯家乡生活的故事。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桂花雨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