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

时间:2023-03-23 18:49:33 作者:教学文档 字数:81981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七年级下册历史,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七年级下册历史吧。

七年级下册历史

七年级历史下册

七年级历史下册篇1

课题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历史影响。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了解明清时期世俗文学的成就。过程与方法:通过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图,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历史材料,培养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有条件的地区,参观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名胜古迹、历史文物,收集相关材料,写一篇历史游记,培养检索资料的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相比时间早、规模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清朝的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对中国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教学难点:闭关锁国的影响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明初,对外交往活跃频繁,中华民族实现了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那就是郑和下西洋。到了清代,中国的对外政策却转向了闭关锁国与保守落后。你想了解郑和创建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吗?清朝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种变化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内容分析本课内容介绍了明清两朝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一、郑和下西洋“西洋”是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一带。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我国的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的发明及其应用于航海事业等,这些都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从14XX年到1433年近30年里,郑和率船队先后航海7次,到过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孟加拉、印度、伊朗和阿拉伯等地区,共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每到一处,都向当地宣扬明朝的政策,赠送礼物,同该国建立友好关系;并和当地商人、居民进行互惠互利的贸易活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国人民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政府间和人民间的友谊,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二、闭关政策闭关政策的含义:是指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一是经济上没有迫切的需要——清朝前期,封建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不需要外来商品可以自给自足;二是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从18世纪下半期起,中国的封建社会已处于“衰弊陵夷之际”,清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会“滋扰生事”,推翻它的统治。闭关政策的主要表现:限定通商口岸;对进出口货物的限制;提高关税,抑制进口;实行行商制度,垄断对外贸易,监视外国商人。闭关政策的影响。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本课难点是正确分析闭关政策的影响。教学建议充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用讲故事、设计表格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比较归纳的能力。问题解答为什么说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使上的壮举?提示郑和下西注的七个首创:时间最早,航行次数最多,航行人数最多,船队船只最多,船体或排水量最大,航行范围最广,航行设备最先进。清政府的这些规定会带来一些什么后果?提示限制了我国队伍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材料阅读文中的“衰弊陵夷之际”指的是什么时候?提示18世纪下半期,康乾盛世之后。想一想,清代闭关锁国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提示从正反两方面来考虑。该政策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抵抗作用,但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中西文化的交流;该政策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反而导致了中国的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作业一课一练板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篇2

课题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我民族国家基业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改制、文天祥抗元、人分四等和文化趋同等历史史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蒙古民族与汉民族的人口比例、生活习性,讨论分析忽必烈的一系列政策;讲述文天祥抗元的故事,学习其民族气节。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唐诗中的名篇、名句,体会诗歌艺术中的语言美、艺术美,提高对语言艺术的鉴赏力,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现实的关注。

通过对唐代乐舞和敦煌莫高窟雕塑壁画内容的学习,能体会到其中的艺术魅力,感受到古代先人的伟大创造力,提高鉴赏美的能力。通过敦煌文物外流和保护敦煌建议的交流,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感和保护文物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唐诗的伟大成就;敦煌莫高窟教学难点:对文学艺术中美的鉴赏力、理解力的培养。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插图《飞天》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壁画叫什么名称吗?你知道什么地方的飞天壁画最有名吗?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而敦煌艺术是唐朝艺术的一个缩影,与之相媲美的还有“千古吟咏的唐诗”“观者如山”的乐舞。现在,让我们去领略唐代文学艺术的魅力吧。自主探究,构建知识结构多媒体展示1、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黄金时期”。2、唐诗无论在,和艺术成就主面都是以住任何时期的诗歌所不能相比的。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和。3、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想像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被称为“”。4、的诗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他亲历了唐朝的变化,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的诗作,后人称之为“”,称他的诗为“”。5、唐朝时期乐舞十分发达,涌现出许多成就裴然的音乐家。相传,唐太宗创作的《》和唐玄宗创作的《》就很有名。6、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窑内众多的泥塑造像与壁画,主要以为主。体验历史,深入理解知识多媒体出示(了解唐代诗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1、:唐诗欣赏,感悟历史。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眼前何时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请回答有关问题:、同学们,我们刚才诵读的诗分别是谁写的?知道为什么选择他们的诗来欣赏吗?、通过诵读他们的诗,你能体会诗人作诗的情感分别是怎样的?造成他们诗风不同的原因是什么?(3)、由此你认为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之间有什么联系吗?、本课我们所了解的唐诗仅仅是冰山一角,《全唐诗》中留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人和近5万首诗。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唐诗如此繁荣?2、时空连线,体验历史唐朝不仅文学成就斐然,其艺术成就也闻名遐迩。随着时空隧道,我们跟随导游来到了开元的唐朝,去领略其艺术的风采吧!、假如你是导游,你将介绍唐朝哪些有特色的艺术成就?分别要到什么地方?、作为一名导游,给我们这些游客准备了怎样的解说词?、通过这次旅游之行,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了解到莫高窟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级文物保护单位。然而,莫高窟历经了千年的风雨及人为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坏,保护文物是我们的责任,你会向政府或游人提出怎样的合理建议或忠告呢?板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篇3

复习目标

1、掌握隋朝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理解贞观之治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理解开元盛世就是唐朝的全盛时期。2、理解科举制的影响。3、唐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  

4、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书法、绘画成就以及石窟、音乐、舞蹈等艺术成就方面的主要成就。

复习重点

1、隋朝大运河。

2、科举制的正式诞生;科举制的影响。3、开元盛世;唐都长安贞观之治的原因。4、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复习过程

一、自学与交流: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

隋朝建立建立者:_________

南北重都城:__________

新统一南北统一:______年,隋灭______(国家),南北重新统一。

隋的统

一与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

大运河大运河时间:_________年开始

的开通皇帝:__________

概况:大运河以_______为中心,北至_______,南到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朝建立:时间:______,建立者:________,都城:__________。

唐太宗与治国经验:帝王要________,大臣要______,政府要_________

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任用贤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唐太宗:

开元政治:______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90年称帝,改国号____。

盛世女皇帝肯定她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史称她的统治为“_______”。

武则天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元盛世表现:“”

转折点:____________使唐由盛转衰。

背景:魏晋南北朝时,官员选拔主要看_________。

创立出现:______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科举制唐太宗:使之成为___________的制度。

的创立完善唐玄宗:_______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结果: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了________多年。

意义:

开明的皇帝:______,被尊称为“__________”。

民族政策政策:_____________称为“”体现了_______和_________。

开明发生在______时期

的民族与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和亲时间:______

政策的关系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玄奘西行:_______时,玄奘从______出发,,前往_______

对外关系遣唐使:早在________朝代,中日就有交往。

________时,鉴真_____次东渡日本.。

鉴真东渡_________________称为“________”。

唐朝中只有对外开放交流,才能有所进步;才能充分吸收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文化先进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仰慕;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交流,才能有所进步;才能充分吸收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

启示

二、合作探究:

1、经过讨论:你知道隋朝类似于学过的哪个朝代吗?试着分析它们的相同点。

2、讨论:汉朝时也出现过类似于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你能说出是什么局面吗?然后比较一下这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点有哪些?

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句诗赞颂的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什么盛世局面?你能归纳一下该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吗?

4、从哪些事例可以看出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民族平等?

5、你从玄奘、鉴真法师的身上学到了什么?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同我国现在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训练

填空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隋灭掉陈,统一南北。

隋朝大运河:

目的:

时间:

三点:中心北到南到

四段:、、、。

作用:促进了。

3、唐朝的建立:

时间:建立者:都城:。唐太宗统治期间,被誉为。

4、贞观之治:

出现

原因:

5、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她统治时期史称有,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6、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前后上谏二百多次的名臣。

7、唐朝沿袭和完善隋朝的制;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科举制创立于朝。唐朝时常设的主要科目有、

8、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时期,历史上称为“”。

9、科举制的诞生:隋炀帝时,正式诞生。

科举制的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10、①唐朝与吐蕃的关系用一句话概括,应是。

②在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过程中,有两位女性做出重大贡献和牺牲,她们分别是

③吐蕃的两位赞普是和。

11、日本从皇帝时开始派“遣唐使”。

唐朝在哪些方面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唐玄宗时,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僧人是。

天竺就是现在的。

唐太宗在位时期,高僧西游天竺。

回国后潜心研究佛经,同时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有《》一书。

选择题

1、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

a、589年b、6XX年c、6XX年d、6XX年

2、唐太宗时期,下列人物得到重用的是

①房玄龄②姚崇③魏征④宋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3、唐朝全盛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4、唐朝的国际性大都市指的是

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

5、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在于谁统治的时期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

6、下列对科举制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科举制诞生在隋朝b、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

c、唐太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d、科举制度促进了封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7、不是发生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事件有

a、鉴真东渡日本b、玄奘西游

c、南诏首领被封为云南王d、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当宰相

8、为唐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a、鉴真b、玄奘c、阿倍仲麻侣d、一行

阅读下列材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

诗中的“此河”全长有多少?地位如何?

10、你能说出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吗?

11、科举制度的影响有哪些?

12、读材料回答问题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⑴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史实是什么?

⑵这个民族今天主要生活在我国的哪一自治区?

四、当堂反思:

学到了…,

疑惑有…

七年级历史下册篇4

课题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隋末农民起义,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培养和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贞观之治”原因的分析,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逐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了解和收集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和太宗即位的有关资料,探讨“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围绕唐太宗用人和纳谏、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实质等问题开展讨论;以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为题展开辩论,最终对唐太宗这一重要历史人物和“贞观之治”这一重要历史现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从而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隋炀帝残暴致隋迅速败亡;唐太宗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遂成“贞观之治”。两相比较,凸显以德治民、以德治国的重要性。认识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的所作所为,虽然是为巩固其统治服务的,但合乎潮流,顺乎民意;“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统治比较好的历史时期,它为唐代的强盛和中华文明辉煌灿烂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学重点:“贞观新政”教学难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贞观之治”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一、唐王朝的建立1、隋朝灭亡隋炀帝继位后,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终于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农民起义沉重打击隋王朝,各地地方官吏如李渊等人乘乱起兵,隋帝国迅速瓦解。至此,隋朝灭亡的原因一目了然。2、唐朝建立在隋朝统治摇摇欲坠之际,隋朝唐国公、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力量迅速壮大。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本目从两个方面对唐太宗李世民做了介绍:一方面,他是通过杀兄逼父的非正常渠道登上皇帝宝座的,关于这一点教材明确写道:“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虽然“在唐王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功勋卓著”,但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王位承袭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按正常渠道李世民将与帝位无缘。于是,野心勃勃的李世民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玄武门之变,射杀其兄太子李建成,先迫使其父李渊立其为太子,后再威逼李渊退位。626年,李世民登上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是为唐太宗。但另一方面,唐太宗李世民又是一位非常贤明的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他即位后,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甚至对人民群众产生敬畏之情,意识到“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他知道只有虚心纳谏,“兼听则明”,才能长治久安,所以他鼓励、倡导臣下提意见,并能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从而涌现出魏征这样的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谏臣;他也知道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任能,所以他能知人善任,尽量做到惟才是举,兼收并用。上述两个方面的介绍,不仅使学生对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有了一个正确认识,同时也说明了“贞观之治”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客观上,隋朝由于统治残暴招致迅速败亡给唐初统治者特别是唐太宗以极大震撼,使得他们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于民;主观上,唐太宗李世民从谏如流,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兢兢业业。从这一点上说,本目与其说是介绍了唐太宗,不如说是分析了“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从而为第三目“贞观新政”的展开奠定基础。三、贞观新政1、“贞观新政”出现的原因,贞观之治”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客观上,隋朝由于统治残暴招致迅速败亡给唐初统治者特别是唐太宗以极大震撼,使得他们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于民;主观上,唐太宗李世民从谏如流,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兢兢业业。2、“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1)是赋役制度方面的改革,突出了百姓服劳役天数的减少和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劳役,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逐渐松弛。2)是沿袭、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为隋朝首创,唐朝加以沿袭并进一步完善,使得这一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并对今天中国乃至亚洲其他国家的行政体制产生重大影响。3)是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主要原则是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并且编纂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唐律疏义》。3、何谓“治世”以及如何认识和评价像“贞观之治”这样的封建治世。关于“治世”,“治世”通俗地说就是统治得比较好的时期,其主要表现是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关于如何看待和评价像“贞观之治”这样的封建治世,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和体会,然后做出自己的评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下册篇5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2、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气节。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2、难点:如何理解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三、学习过程

1、年,族召开大会,推举为大汗,尊称他为,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2、年,元军占领,南宋灭亡。抗战派大臣继续抗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明他,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3、元世祖的政绩:  

元朝建立:年,定国号为元,年定都。

农业方面:a、重视发展,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做牧场。b、治理,推广的种植,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运输方面:a、令人开凿河和河,粮船可以从直通到;  

b、开辟了规模空前的,粮食运输逐步以为主。  

行省制度:目的:。  

措施:元世祖在中央设,地方设,简称“行省”。  

我国的设立,始于。元政府加强对的管辖,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的管辖。  

4、元朝商业繁荣,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  

5、对外交往:意大利旅行家,在时来华,他的《》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6、民族融合的发展:  

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人、人,信仰,他们同、、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出品人:高志伟审核人:史卫民课型:新授课时间:

意义: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促进了。  

(二)合作探究

1、元朝统一的进步性是什么?

2、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了解了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之后,你有何感想?

3、有人说文天祥抗元违背了统一的历史大趋势,是不识时务、逆历史潮流,你是如何看待的?

课堂小结

1、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2、我的疑问:

我的收获:

四、自我检测

、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正式行政区是在。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2.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回鹘b.藏族c.蒙古族d.回族

3、下列人物中,曾经统一蒙古各部的是

a、铁木真b、耶律阿保机c、忽必烈d、完颜阿骨打

4、我国历史上的元朝建立于

a、12XX年b、1227年c、1234年d、1271年

5、10、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阅读下列材料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回答:

⑴上述诗句出自哪一作品?作者是谁?生活在哪一时期?

⑵哪一诗句体现了作者的崇高气节?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思维拓展

元朝是北方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王朝,在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你能谈谈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几个阶段吗?民族融合的方式又有哪些?元朝民族融合的新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的有关史实,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但初一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内容知之甚少,结合马克思、培根的话,让学生感知世界面貌的改变,建立其历史的纵横联系,会有助于对难点的理解。

学法指南:

自主学习:依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勾划要点,并完成学案上自主学习和对应训练部分,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用红色笔标出,准备讨论时解决.提前勾划完成的,巩固记忆拿的准的答案.

自主学习

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重大成就有、、。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发明: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方法:将黏土做成活字,用来排版。特点:。

3、意义:大大促进了的传播,比欧洲早了约。

4、传播: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

思考:比较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

⑴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早在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

⑵指南针的发明: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事业。

应用:南宋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

传播:由传入欧洲。意义:为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2、火药:

发明:是我国古代家发明的,朝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应用: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等。

传播: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和。

意义: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重大变革,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震动。

3、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领先地位,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提示:宋元时期文化灿烂的原因:宋元时期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承继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

对应训练:

1、宋元时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那些?

2、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北宋

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南宋赵汝适

从以上材料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小组长带领交流以上问题,把本小组的疑难问题写在后黑板上。

疑难问题:。

巩固知识:

小结本课:形成知识网络

课堂检测:

1、下列内容属于宋元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的是()

a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b造纸术的发明c火药开始用于军事d发明雕版印刷

2.元朝能成为我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朝代,除了蒙古兵英勇善战外,还得益于下列哪一重要发明()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3.北宋时,毕升发明了

a活字印刷品b活字印刷术c雕版印刷术

4、我国古代的指南针是在何时经由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a北宋阿拉伯人b南宋日本人c南宋阿拉伯人d元朝日本人

5、材料一: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英国科学家培根

材料二: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则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则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鲁迅《电的利弊》

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学分制手段,变马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

材料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是指四大发明中的什么?

2、材料二中鲁迅揭露了当时的中国的什么问题?

3、材料二和材料三来看,它们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国用途说明了什么?

4、结合材料四,谈谈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应当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导学案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记住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

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审美感,提高鉴赏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学习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

学习难点: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自主预习,自我提高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

一部的通史巨著。叙述了的历史。

二、宋词和元曲

1.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唐朝时已出现,经过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等。

2.文学家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词,。代表作《》等。

3.女词人生活在两宋之交。她的词,,,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4.的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的词里,经常倾诉对的悲痛。

5.元曲由和组成。元朝剧作家最优秀的是元代表作有悲剧《》。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1.大画家张择端的《》,描绘了北宋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2.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当时人称他的画属于“”。

3.宋元时期,盛行。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有、、、。

人称“”。元朝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共同学习,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

问答题:

⑴司马光一生完成的最重要的史书是什么?这部史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它?

⑵关汉卿写的一部著名的悲剧作品是什么?

⑶宋元时期文化名人除了以上两位外,你还能写出几位吗?请尝试写出他们的一些著名词句或代表作品?

合作探究二

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⑴这是哪位文学家哪部作品中的名句?

⑵他的词有什么特点?

⑶“三国周郎赤壁”指什么事件?

⑷南宋哪位词人和他的词风类似?

当堂训练

1“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司马光后来说“臣之精力,尽于此书”。“此书”应是

a.《史记》b.《宋书》c.《二十四史》d.《资治通鉴》

2.在《资治通鉴》中,肯定没有记载哪一历史人物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元世祖

3.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

a.诗歌b.散文c.诗d.戏曲

4.在词中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情,一直胸怀恢复中原壮志的宋代词人是

a.李清照b.关汉卿c.马致远d.辛弃疾

5“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描绘闺中女子的惜春情怀,这首词的作者是

a.苏轼b.李清照c.辛弃疾d.关汉卿

6.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是

a.李清照b.马致远c.关汉卿d.汤显祖

7有一幅著名的风俗画反映了宋代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社会生活丰富等现象,这幅画的作者是

a.顾恺之b.吴道子c.张择端d.赵孟頫

8.作品被当时人誉为“神品”的元朝最著名书画家是

a.黄庭坚b.蔡襄c.赵孟頫d.米芾

9.下列人物不属于“宋四家”的是

a.苏轼b.黄庭坚c.蔡襄d.欧阳询

10.小林看到一本人物传记中写到“他是北宋杰出的词人,扩展了词的内容,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对后世影响很大,同时他还是著名的散文家和书法家……”文中的“他”是

a.苏轼b.辛弃疾c.李清照d.陆游

课堂小结。谈谈感受

课后学习,加强自律

一、知识落实

1.司马光是我国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叙述了

的历史。

2.苏轼的代表作是。

3.元曲由和组成。

4.元朝剧作家最优秀的是,代表作有悲剧《》。

5.大画家张择端的《》,描绘了北宋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6.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当时人称他的画属于“”。

7.“四大家”是指。

二、课后拓展

1.《资治通鉴》和《史记》这两部史学名著具有哪些不同点?

名称作者创作背景体例成书时间编写内容

《史记》司马迁忍受巨大身心痛苦,发奋写成纪传体通史西汉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资治通鉴》司马光在皇帝的支持下潜心编撰的编年体通史北宋记载了战国至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词繁荣的原因。

七年级历史下册篇6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对外友好往来》课堂实录分析

老师:上课。

学生:老师好

老师:同学们好,请坐,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老师:大屏幕展示的是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在当今的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国,都有华人聚集的地方,这些地方被称为“唐人街”。他们为什么被称为“唐人街”?和唐朝有什么关系?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走进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老师:首先我们来学习唐朝与日本、新罗这两个国家的交往。请同学们阅读本课前两个标题的内容,看一看日本和新罗在哪些方面受到了唐朝的影响?

老师:请看大屏幕,对比日本铜钱和唐朝铜钱有何相似之处?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学生:形状和布局一样。

老师:大家看,日本和唐朝铜钱都是圆形的,中间有个方孔,文字的布局也是一样。请看下一幅图片。

老师:仔细观察上述服饰,你觉得这些服饰有哪些相似之处?

学生:···

老师:都是宽袖的,腰这儿都是一条束带,都是左边的领子压右面的领子。好,再看下张幻灯片。

老师:对比中国和日本的文字,通过这些文字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学生:日本仿照中国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老师:对,日本仿照中国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很好,再看下张幻灯片···

老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日本都城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的布局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他们布局都很整齐、坊和市。得出结论:平城京是仿照唐长安城建造的。

老师:同学们看这里有市,日本也有。再看唐朝的布局,日本的布局和唐朝的也是一样。所以得出结论:平城京是仿照唐长安城建造的。同学们现在结合课本内容和以上几幅图片思考日本和新罗在哪些方面受到了唐朝的影响?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一会我请同学回答。

老师:好,同学们,讨论结束。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学生:影响了日本的政治制度、文字、服饰、钱币、建筑风格、医药学等方面;影响了新罗的政治制度、医学天文历算等方面。

老师:很好,请坐。日本和新罗深受唐朝文化的影响,那么这种影响是怎样发生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和大屏幕上的材料,来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日本派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来华;商人往来。

老师:很好,请坐。日本和新罗都曾多次派遣使团来华,使团成员包括留学生,留学僧等,这些人的素质都比较高,他们来到中国,广泛学习唐朝文化的各个方面,回国后得到重用。在这方面日本尤为突出。同时中国僧人访问日本,也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僧人是鉴真,那位同学来给大家简要地讲一讲鉴真东渡的故事?

学生: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老师:很好,请坐。鉴真在日本十年,辛勤地传播唐朝文化,那么,鉴真东渡对日本产生哪些影响呢?

学生:第一:设计修建了唐招提寺,至今仍在,被视为日本国宝,对日本建筑艺术有重要影响。第二:精通医学,凭嗅觉辨草药,为人治病。第三:影响日本的雕塑艺术。

老师:很好,请坐。日本人民对鉴真非常尊敬和怀念,称他为“日本文化的恩人”。

因为鉴真对日本文化的巨大影响,但任何文化的交流都是双向的,在唐朝文化影响他们的同时,异国的文化也传入了中国。不仅新罗的音乐就深受我国人民的欢迎,而且在唐朝时,还有一个高僧不远万里去学习异国文化,他是谁呢?好,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思考屏幕上的两个问题。

老师: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屏幕上的两个问题?

学生:玄奘,唐太宗。

老师:玄奘西游真如电视剧中所演有三个徒弟的保护吗?

学生:不是

老师:哪位同学给大家简要地讲一讲真实的玄奘西游是怎么一回事?

学生: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是使者高僧玄奘。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

老师:和好,请坐。后来玄奘回到唐朝了吗?

学生:回来了。

老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玄奘在历史上有哪些贡献?

学生:带回大量的佛经,而且他还写了一本书叫《大唐西域记》。

老师:很好,请坐。

老师:《大唐西域记》是玄奘根据自己的亲身见闻而写,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玄奘都走了那些地方。

老师:请看大屏幕,玄奘从长安出发,出玉门关西行,经x疆、葱岭、中亚,最终到达天竺的那烂陀寺,这些地方的路况有利于他出行吗?

学生:不利于。

老师:我请位同学说一说玄奘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

学生:孤独、大漠、风沙、缺水、迷路。

老师:玄奘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一一克服了这些困难,刚才我们学习了一个高僧鉴真,他也经历了千辛万苦才到了日本,我们来总结一下:玄奘和鉴真有什么可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

老师:好,同学们,讨论结束。哪位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你的高见。

学生:体现了他们的百折不挠、不畏艰险的精神。启发是

想要做成功一件事情,应该坚定信念,不怕困难。

老师:很好,请坐。

老师:玄奘和鉴真都是百折不挠、不畏艰险的人,正因为这样的人,中外之间的友好关系得以发展,除了日本、天竺和新罗,唐朝还与很多国家有交往。请看大屏幕上的地图,找出这些国家。

老师:哪位同学来试一试?

学生:还有中亚的波斯,大食,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以及东南亚各国等。

老师:从这幅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唐朝的对外交往是怎样的?

学生:唐朝的对外交往是活跃的。

老师:正是因为唐朝对外交往很活跃,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那么同学想一想唐朝对外交往为什么会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如此活跃呢?对现在的中国外交有什么启示?好,第一排、第三排、第五排的同学向后转,我们结合屏幕上的材料来合作探究学习这两个问题。

老师:好,第一排、第三排和第五排的同学向前转,恢复原位。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老师:你从材料一得出的什么原因?

学生: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对各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老师:你从材料二能得出的什么原因?

学生:唐朝政府对外采取了开放的政策。

老师:很好,请坐。你从材料三能得出的什么原因?

学生:海陆交通发达;

老师:同学看地图上既有陆地上的路,也有海路。所以我们得出唐朝海陆交通发达。正是这三个主要原因,使得唐朝的对外交往非常活跃。在我们为祖先的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一、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二、提高综合国力,努力发展经济文化实力;三、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

老师:首先我们看唐朝对外交往活跃原因的第一条,我们要坚持什么政策呀?

学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老师:其次我们在看唐朝对外交往活跃原因的第二条,我们能得出什么启示?

学生:提高综合国力,努力发展经济文化实力。

老师:还有吗?

学生:有

老师:再回忆一下,唐朝在传播文化的同时,有没有学习外国文化?

学生:学习了外国的文化了。

老师:对,所以我们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

老师:在这一课中,同学们表现的都很积极,不知道大家掌握情况如何?下面我们进入下一环节————体验成功。第一题选···

学生:b

老师:第几个?

学生:第二个。

老师:看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中国古代的朝代有很多,唐朝只是其中之一,所以a这个说法不对。看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我们上学期学了汉朝的对外交往,汉朝在唐朝之前,所以c这个说法不对。d更不对,中国人制糖艺术高,不足以使中国人被称为“唐人”。

老师:看第二题,选哪一项?

学生:d,

老师:首先我们要认识图片上的人物,他是玄奘。而西游记是明朝人吴承恩写的。所以d这个选项不对。看第三题,选哪一项?

学生:a

老师;对,好,看第四题,选哪一项?

学生:选a

老师:这首诗的意思是:鉴真双眼失明仍坚持漂洋过海到日本,精诚之心上天可以证明,忘我地在日本传播佛教和唐朝文化,唐朝的文化在奈良城的广泛传播。所以选a.,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海纳百川,吸收各国文明,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又更加促进了唐朝的繁荣昌盛;同时它又无私奉献,把中华文明的精髓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今天课就上到这,剩下点时间,同学们看看书。

七年级历史下册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两宋时期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史实

2.通过探究南方的发展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重点】两宋时南方经济的发展

【教法学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两宋以前,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多集中在北方地区,南方相对来说发展缓慢,后来,由于人们的生产力日益发展,江南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也是由于江南地区的条件优势,原来的经济重心也逐渐的由北向南发展。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㈠.阅读教材56页-57页,:“南方农业的发展”,回答问题

1.江南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

①南方较少。

②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

③南方自然条件。

2.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

3.农业产量的提高:①太湖流域的_____、_____成为重要粮仓。有“,”的谚语。

②______居粮食产量首位。

③______的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的种植也有很大发展。

㈡.阅读教材57页-58页,“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回答问题

1.南方的业和业有很大发展。

2.制瓷业:浙江哥窑烧制的瓷器。著名的瓷都是镇。

3.造船业:东南沿海的____、____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㈢.阅读教材,57页-60页“南方商业的发展”,回答问题

1.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______和______。

2.海外贸易的发展:①_____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设立_________管理海外贸易。

3.货币的发展: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前期在地区出现的。

4.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朝中后期,到完成。

标志: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______特别是______地区。

二、展示提升、深度研习

类别

发展成就

农业的发展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商业的繁荣

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

货币

三、反馈训练、巩固提高

1.今天我们餐桌上进口的泰国米饭很受人们欢迎,其实,我国早在宋朝时就引进了水稻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它引自于

a.泰国b、朝鲜c、越南d、印度

2.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是在

a.北宋b、南宋c、元朝d、明朝

3.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的瓷都,它兴起的时间是

a.隋朝b、唐朝c、北宋d、南宋

4.假如你是宋朝时期管理海外贸易的官员,你的职务是

a.节度使b、盐运使c、市舶使d、宣政使

5、著名的冰裂纹瓷器是下列哪个窑生产的

a:越窑b:邢窑c:哥窑d:弟窑

6: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产生于

a:西汉b:东汉c:北宋d:南宋

七年级历史下册篇8

课题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知道《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科技著作。知道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了解明清时期世俗文学的成就。过程与方法:学习讨论法。讨论“李时珍、宋应星为什么能在科技研究领域取得成就”。图表法。启发学生自主设计表格“明清科技成就表”“明清小说表”并自主完成,学习采用多种方式陈述历史表达观点的方法,学会比较和归纳。描述法。收集有关李时珍、宋应星等明清时期科学家的故事,并绘声绘色地讲述出来。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李时珍、宋应星等人献身科学的精神和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的艺术性,了解其在中国及世界文坛中的地位。学习曹雪芹等人敢于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抨击封建礼教的叛逆精神。教学重点:《天工开物》的价值教学难点:四大名著的史学价值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印发革新工艺技术的社会需要,推荐科技发展,涌现出一些在传统科技领域取得一定突破的科学家。与科学技术的一度繁荣相辉映,明清两代的文坛上,中国古典小说名著横空出世,世俗文学开始勃兴。你知道这一时期的科学研究呈现出了什么新的特点?世俗文学的欣赏趣味又发生了那些新的变化?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明清小说三方面的内容,从科技和文学的角度反映明清时期的发展成就。一、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二、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它被国外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三、明清小说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明清小说的发展情况: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家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世俗小说的兴起。重点难点科学巨匠和巨著及古典小说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如何理解这一时期科技的辉煌。教学建议可以采用图表法、讨论法以及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教学。问题解答你同意“拥刘反曹”的倾向吗?为什么?提示不同意。这是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宣扬的封建正统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实际上曹操统一了北方,更有利于历史的发展。材料阅读想一想,文中的“三言”是指明清小说中的哪一类?它主要产生于哪一时期?提示文中的“三言”是指明清小说中的世俗文学,它主要产生于明朝中后期。作业一课一练板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篇9

课题第21课大一统气派和中华民族的象征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清皇宫,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知道长城的起止地点,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过程与方法:积极收集有关故宫、长城团队协作意识。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了解故宫和长城,感悟到故宫和长城正是明清大一统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阅读课文内容,利用相关资料,简单勾画北京平面图,认识到北京城的布局“匀称而明朗”。如果有条件,可利用声像资料。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故宫、长城的学习,认识到故宫和长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通过学习长城,能感受到先民伟大的气魄和坚毅的精神,体会到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凝聚力等精神的象征。通过讨论长城及其周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带来的危害,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学重点:故宫和长城教学难点:长城的作用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明成祖迁都北京,修建了宏伟的紫禁城。明朝还修筑了蜿蜒六千多千米的长城。你到过首都北京吗?当你登上景山,俯视雄伟壮观的北京城,或是在八达岭、慕田峪眺望宛如巨龙腾飞的万里长城时,心中升腾起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你能感悟到其中蕴涵的文化意义和精神象征吗?内容分析明清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在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的同时,经济和科技文化也取得很大成就。一、明清皇宫北京城的构造——京城、皇城、宫城。城市布局严整;以一条中轴线贯通南北,两边的街道和重要建筑左右对称;在建筑形式上突出皇权至上的原则。故宫的布局,及其在建筑史上的地位——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二、雄伟的长城明朝修筑长城的原因,以及明长城的起止地点与作用。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知道故宫和长城,并通过学习,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本课的难点是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建议让学生课前主动查找有关资料,在课堂上播放有关故宫和长城的资料片,充分发挥文化史课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问题解答中国古代都有哪些朝代修过长城?提示战国、秦、两汉、南北朝、隋、金、明。材料阅读想一想,长城沿线地区出现的上述现象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提示长城的修筑,巩固了北部边疆,使得长城沿线人民安心农耕,人口增加;农业的发展又推动了商业的繁荣,边境城镇也呈现出繁荣景象。说一说,明长城与秦长城的异同。提示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鸭绿江;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秦修长城为了抵御匈奴南下;明修长城是为了防范蒙古骑兵侵扰。秦长城是在战国时期各国长城基础上修建的;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了全长为六千多公里的长城,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作业一课一练板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篇10

【教学目标】

1.掌握契丹政权的兴起、北宋、南宋的建立以及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

2.通过探究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契丹的兴起与北宋的关系、金与南宋的关系

【教法学法】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水浒传这部电视剧我想大家都不陌生。水浒传这部电视剧演绎的是宋朝年间的事情,宋朝真的是那么昏庸无道的年代吗?宋朝时如何建立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宋朝年代。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㈠.阅读教材50页-51页,回答问题

1:10世纪初,族杰出的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就是辽太祖。契丹建国后,占领了。

2:唐朝灭亡后,社会重新出现了的局面。

3:北宋的建立:_____年,后周大将_____在______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史称_______。_______就是宋太祖。

㈡.阅读教材51页-52页,回答问题

1.澶渊之盟:宋辽议和,______朝撤兵,______朝给____岁币,史称________。

2.西夏政权的建立:11世纪前期,______族首领_____称______国皇帝,史称______。

3.宋夏和战: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后来,双方议和,______向___称臣,______给______岁币。

㈢.阅读教材52页-54页,回答问题

1.金政权的建立:12世纪初期,_____族的杰出首领_______起兵抗辽,接着在_____称帝,国号_____。他就是______。

2.金灭辽和金灭北宋:金先灭_____,又于_____年灭亡北宋。

3.南宋的建立: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_____,与同年登上皇位,后来定都_____。史称_____。

4.金与南宋的关系:①金兵南下,_____抗金,岳家军在_____大败金军。宋高宗逼令岳飞班师,_____借机谋害了岳飞。

②宋金议和:_____向_____称臣,并给_____岁币,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5、比较52页与54页地图有何变化?认识宋太祖与岳飞的图像。

二、反馈训练、巩固提高

1.北宋与南宋的关系与下列哪一组相似?

a.西汉与东汉b.西晋与东晋

c.前秦与后秦d.东魏与西魏

2.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的是。

a.赵高b.李林甫c.秦桧d.贾似道

3.XX年5月7日,一件高42厘米、铜像鎏金佛下莲花座的珍贵佛教文物---辽代铜佛在吉林省博物院《走进契丹、女真人》展览中展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出。下列人物中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是()

a.阿保机b、松赞干布c、元昊d、阿骨打

4.北宋取代后周的重要事件

a.黄巢起义b、玄武门之变c、陈桥兵变d、“杯酒释兵权”

5.宋金的分界线

a.淮水至大散关一线b、长江至大散关一线

c、珠江至大散关一线d、黄河上游至大散关一线

6.爱国是永恒的主题,爱国志士历来深受人们敬重。设想南宋初年,生活在郾城的你可能参加的爱国行动是

a.宋与辽的战斗b、西夏与宋的战争c、女真抗辽的战争d、岳飞抗金的战斗

七年级历史下册篇11

课题第11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记住建立辽、宋、夏、金政权的民族首领及其建立时间,影响这些并立政权相互关系的重要盟约,理解辽、宋、夏、金之间通过和议维持和平关系的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多民族政权并立下民族关系的特征的分析和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这一时期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战与和的评价,培养学生对事件的评价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他们建立的政权和宋政权之间的战争与和议是中华民族内部矛盾冲突的不同表现形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通过对岳飞抗金史实的学习,增强对岳飞等英雄人物爱戴的情感。教学重点:宋、辽关系,岳飞抗金教学难点: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状况下的民族关系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唐朝灭亡以后,我国历史发展的格局。并引入新的学习主题。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分布在我国北方,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史称“五代”。在南方和今山西地区则先后建立个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在这一时期,我过先后出现了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学生阅读引言讲解新课。二、讲授新课:、辽、北宋、西夏的建立1、辽的建立“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情景?你还了解这个民族的哪些知识?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个美丽的传说。一个英俊的少年,骑白马沿土河而行,来到潢河与土河相汇处的木叶山,遇见一位乘青牛的美丽少女,两个互相爱慕,结为夫妻。他们的后代,就是契丹各部落人民。畜牧业在契丹人的生活里,占有重要地位。他们逐水草放牧,随季节迁徙,以马背和帐幕为家。他们放牧的本领很高,两三个人就能管理上千匹马。游牧和渔猎给契丹人带来衣食,他们吃猎到的野兽肉和捕来的鱼,用马奶作饮料。到六世纪时,契丹族开始用名马贡献给中原王朝,并与中原地区进行贸易。到唐朝末年,不少中原汉人来到契丹境内,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契丹人开始有了农耕和定居生活。契丹国是如何建立的?其境内生活着哪些民族的人民?阿保机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9XX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契丹族不仅阿保机善于向汉族学习,其实他们整个民族都能做到这一点。下面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皇帝的,一个是民间的。辽代皇帝非常爱读汉族的文化典籍,如记录唐太宗治国经验的《贞观政要》和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有个辽帝要汉人讲《论语》,《论语》里有一些称少数民族为夷、秋的字眼,当然是蔑称啦,汉人避嫌疑不敢讲。辽帝说,上古时候的夷狄,没有礼法,所以叫夷狄,我们现在已经彬彬有礼了,有礼仪,有文化,和汉人没有两样,你还避什么嫌,尽管讲!辽代的民间,契丹人教小孩读书,常把汉人诗句按契丹语法改动、改编后念诵,比如,唐代诗人贾岛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是多么幽静的月夜风光:鸟儿栖止在池边的树上,僧人敲响了月光下的屋门。可契丹人读成“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水底里树上老鸦坐”,不大有诗意了。正因为契丹人的虚心学习,所以汉化程度很快,很深。有一次苏辙出使辽朝,辽的结伴使臣几次谈及他的父亲苏洵、哥哥苏轼的文章,头头是道。苏辙回来向朝廷报告说:我们民间印的文字,北方无所不有。这是因为,不少的商人将来人文集运到了辽国去卖,“其利十倍”呀!这足见契丹人是多么重视向汉族学习!石敬塘为什么要把幽云十六州拱手送给契丹国?对宋辽产生什么影响?对石敬塘甘作“儿皇帝”你有何看法?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回答。2、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并局部统一中原及南方地区。3、西夏的建立:元昊是党项族杰出的领袖,他于1038年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建立西夏。他通晓汉语,喜读汉文的法律和兵书,善于绘画,可以说他文武兼备,多才多艺。他当政以后,仿照宋朝的政治制度建立官制、兵制和法律制度,还仿照汉字创制了西夏文字。总之他推动了党项族的历史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1、辽与北宋的关系北宋建立后企图统一北方,宋辽处于战争状态,10XX年,宋军在澶州打败辽军后,于第二年宋辽签订《澶渊之盟》。此后,宋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2、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先战后和,1044年达成和议,和议促进了两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南宋和金的对峙1、金的崛起。11XX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2、1125年,金灭辽。3、1127年,金灭北宋,俘虏徽、钦两帝。4、1127年,赵构重建宋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5、南宋的抗金战争。引导学生共同探讨以下问题:l南宋政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l当南宋抗金形势一片大好时,为什么南宋政府急于向金求和?l岳飞抗金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岳飞会受到后人的尊敬?6、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和约,双方长期对峙。课堂小结:第一、辽、宋、金之间的战争是民族大家庭中的纷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别。第二、辽、宋、金之间的战和交融,但以和为主,以相互的交流发展为主。第三、岳飞等英勇抗击女真贵族的掳掠的战争是正义的,他们的精神令人敬佩。

板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篇12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

二,重点和难点:1,李春和赵州桥、“光耀千古的诗坛”。

2,如何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是本课的又一个难点。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四,板书设计: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唐都长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二、雕版印刷术发明过程

唐朝印制《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交通发达,民族融合,中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教育制度先进,这些为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唐文化。

二:预学导航

1、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探究过程,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并努力记住这些知识。

2、分组展示隋唐时期在建筑艺术、雕版印刷术和诗歌方面的成就。展示不够完整的其他同学补充。

3、合作探究

甲:“印章是雕版印刷的先驱。”乙:“石头书是雕版印刷的先驱。”甲乙二人谁说的对?为什么?

4、拓展延伸

你从唐朝几位诗人身上学到了什么?谈谈如何才能做到德才兼备,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

5、巩固训练

见《学习与探究》开放性作业。

①现存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是何时建造的

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

②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天方夜谭》b.《金刚经》

c.《大唐西域记》d.《西游记》

③“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体现了药王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精神。

a、华佗b、张仲景c、孙思邈d、李时珍

④唐朝中期,诗坛掀起改革浪潮,以为代表的一批诗人,提倡[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诗歌要反映社会生活,达到教育目的。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柳宗元

⑤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是

a.春秋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⑥下面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赵州桥――李春b、“三吏”——李白

c、“诗圣”――杜甫d、《秦中吟》——白居易

⑦下列诗句能够反映封建社会剥削的有

⑴采菊东笠下,悠然见南山⑵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a、⑴⑶b、⑵⑶c、⑶⑷d、⑵⑷

6、当堂反思:学到了…,疑惑有…

七年级历史下册篇13

唐代的中外交往

课标内容: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①长安是唐朝陆路交通中心;

②广州是的外贸港口;

③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

④唐朝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⑤日本、大食、天竺等国向唐朝派遣使节;

⑥日本的遣唐使和留学生;

⑦鉴真东渡;

⑧玄奘西游。

1、通过对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

力。2、通过引导学生解答课后的比较鉴真和玄奘共同点的习题,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唐僧取经的故事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的分析,培养学生

对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的鉴别能力。

4、通过对《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

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联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内容,使学生感知唐代中外交往盛况空前的景况,认识唐朝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的政治经济条件及其重大作用。

2、运用观察、联想、比较、讨论等方法讲授本课内容,使学生感知日本等国的遣唐使节和中国的鉴真、玄奘等,为发展唐代中外友好交往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及其重大贡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地位,对外交通发达,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由此可见,国力的强大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基础,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社会进步。

2、日本等国的遣唐使、中国的高僧鉴真、玄奘等为发展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精神得到后人的景仰和继承。

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

二、难点:唐朝的对外开放丰富了中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

教学时间:2课时

导学程序:

教学纲要:一、遣唐使

1、唐朝的对外交通

2、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3、日本遣唐朝使

4、天竺、大食、新罗的遣唐使节

二、鉴真东渡

1、鉴真东渡的艰辛历程

2、鉴真的贡献

三、玄奘西游

1、玄奘西游的艰苦经历

2、玄奘西游的贡献

课堂练习:

1、唐朝的外贸港口是。唐政府在广州设置,管理对外贸易,这是历最早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

2、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多个。

3、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团宠大,居各国之首。

4、日本赴唐朝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使者是。

5、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向日本传播,还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传给日本。他死后安葬在日本奈良的。

6、唐太宗时,僧人西游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

7、玄奘把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和佛像珍藏在今天西安的。

8、日本的大化改新是仿照制度进行的改革。8世纪前期,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在利用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本的文字——片假名和平假名。

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下册篇14

课题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情况及东京、临安等城市生活的基本情况,理解宋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重心的全国经济格局,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宋代衣、食、住、行变化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对东京、临安等城市物质、文化生活两大主流内容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习从历史图片中提取信息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认识这些变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通过丰富多彩的宋代衣食住行和东京、临安城市多样性生活的学习,认识中华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教学重点:衣食住行变化概况教学难点:衣食住行变化原因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系列宋代衣食住行的图片和《清明上河图》引入新课。二、讲解新课:、衣食住行的变化1、宋代是一个商品经济极度发展的时代,因而,传统的生活风俗习惯和商品经济发展后的新的社会风俗习惯兼而有之。衣食住行的变化也最典型。2、衣。衣装根据职业需要、社会制度制约、性别差异具有不同的特点。。衣料也有较大的变化,由麻布向棉布发展,麻布还是最主要的衣料。读图:宋代官服和女服,染布图3、食。从主食、肉食、食用油、炊煮燃料等几个方面来看南北的不同。宋代饮食丰富而多样。4、住。农民住房多为低矮的茅屋,城市平民多住瓦顶平房,贵族官僚多住园林式建筑。各种家具种类繁多,而且高脚家具广泛流行。5、行。宋人代步的工具分为水陆两大类,主要有:轿、车、马、骡、驴、牛、驼。大海船还有指南针。、城市生活剪影1、北宋东京是最繁华的城市,有“夜市”和“晓市”,瓦子里有各种娱乐活动。2、南宋临安也是一个大都市。有瓦舍和各种行团。3、喝茶品茶及各种节日。课堂小结:学习与探究:p51概括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都市商业繁荣,大街小巷都分布着店铺和作坊,城市的商业化气息极浓。、经商时间长,基本上是日夜相继。、娱乐活动商业化。、方便贸易的纸币出现。、对外贸易活跃。教学后记:板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篇15

课题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武则天统治的基本史实,知道历史上唯一女皇帝的地位,形成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了解“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并从中体会隆盛时代的表现,培养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归纳、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你印象中的武则天”和“史实中的武则天”两个环节,了解武则天,认识真实历史与文学艺术作品的联系与区别;“小小智囊团”则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武则天统治的基本史实;“历史人物我来评”,全面评价武则天;通过赏析唐诗,了解“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验证历史;通过收集、展示、归纳有关说明唐朝经济繁荣的史料,感知开元盛世的繁荣。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武则天和唐玄宗史实的了解,知道繁荣的唐朝是几代皇帝共同努力的结果;从武则天的无字碑中体会一代女皇的功绩,并能客观评价这个人物;通过对唐太宗、武则天与唐玄宗有关用人的史实的了解,明白“用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感受盛唐经济的繁荣与进步,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初步认识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重点: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的史实。教学难点:皇帝的统治与经济繁荣的关系。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小故事导入:

贞观年间,唐太宗经常与大臣们讨论创业与守成的难易问题。一天,他问房玄龄、魏征等人:“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回答说:“天下大乱时,群雄四起,攻城略地,战争激烈,创业的艰难是显而易见的。”魏征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说:“君主打天下,是在混乱中歼灭敌人,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护,因此,创业并不太难;得到天下后,容易骄傲自满,享乐腐化,国家的衰败由此开始,所以,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而失之于安逸。”太宗说:“玄龄与朕共定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深知创业之难。魏征与朕共定天下,深知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故知守业之难。但创业的艰难时期已过,眼下守业的困难,正是诸公必须谨慎对待的!”

教师提问:“在唐太宗看来,守业与创业哪个更难呢?”

教师讲述:唐太宗开创了大唐帝国的宏伟基业,在他统治时期,国力逐步增强,出现了“贞观之治”,唐朝初步繁盛。继承他的事业,使唐朝步入鼎盛的又是谁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唐朝前期的盛世风采吧。

讲授新课:

一、女皇武则天

主题1:走近武则天

印象中的武则天

教师讲述:首先我们一起欣赏一段电视片段。教师提问:刚才的片段选自那一部电视剧?表现的人物是谁?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在你们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你已有的印象设计一幅武则天脸谱。

教师小结:同学们所了解的有关武则天的内容都是从影视剧或文学作品中获得,这些内容都是历史事实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有些内容是虚构的,不全是真实的历史。

史实中的武则天

教师讲述:那么史实中的武则天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课堂学习在轻松的气氛中开始。影视资料贴近学生生活,缩小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在设计武则天艺术形象这一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畅谈印象中的武则天,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然后再了解真实的武则天。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历史,学习历史,思考历史,通过比较,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的历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认识。

主题2:小小智囊团

教师讲述: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武则天治理国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如果你是武则天的谋士,你将怎样帮助她解决这些困难、巩固她的统治呢?

学生小组讨论,结合教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学生归纳为:1、重用酷吏,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

2、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3、发展科举制。

4、重视农业生产。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扮演、担当特定的,而又是与教材相关的角色,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更为贴近,促使学生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投身其中,成为历史发展的“当事人”。这样的设计一方面会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根据自己的理解,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迁移知识、应用知识。

主题3:历史人物我来评

教师设疑:武则天为什么要给自己立一座无字碑呢?如果由你来补题碑文,你将写些什么呢?设计意图:认同武则天的政绩,全面了解武则天,检验学生对武则天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交流中进一步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教师小结:虽然武则天在重用酷吏时有滥杀无辜之实,统治后期也有不妥之处,但客观地讲,武则天还是一个政绩相当突出的帝王,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史称有“贞观遗风”。

二、开元盛世

学生先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教师提问:何为“盛世”?学生畅谈心目中的盛世。主题:赏诗学史

多媒体出示赏诗学史《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教师提问:1、这是哪一位唐朝诗人的诗句?“开元”指的是哪位皇帝的年号?

2、为什么这一时期会出现这种盛世景象呢?

3、唐玄宗与武则天、唐太宗的统治有哪些共同之处?从中你有何启示?

教师小结:正是唐玄宗任用贤能,锐意改革,才使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经济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是“开元”,史称“开元盛世”,而后期的年号为“天宝”,这一时期唐玄宗的统治与前期判若两人,朝政开始衰落。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去查找资料,从中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教材和其他学习内容的媒体作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在不断变化的学习方式或学习内容中,丰富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完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社会经济繁荣

学生先自主阅读本目。

主题:我展示

多媒体演示“我展示”:请你从课文或课下收集的相关材料中找出反映唐朝经济繁荣的资料,并简要加以说明。

设计意图: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开元盛世的认识,增强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学习收集、验证史料的方法,明白任何一个史实都要有支撑点的道理。想一想:促使唐朝经济繁荣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教师小结:唐朝经济之所以如此繁荣,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也得利于各族各国人民的交流来往……更离不开安定的社会环境。如果没有统治者的开明政策,没有良好的政治环境,也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以良好的政治环境为基础的。政治和经济就像历史的两个车轮,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课堂小结

多媒体再现本课知识网络。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七年级下册历史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