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小一网整理鸟的天堂教学实录,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鸟的天堂教学实录吧。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篇1一、教学设计说明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们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根据教材的编排,本组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们紧紧围绕本组训练重点项目,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在教学目标上,注意简化头绪,集中目标
我们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为: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2.了解静态与动态描写的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具体到每一课时,教学重点也较集中。第一课时:1.析题,引疑;2.初读感知全文内容,理清思路。第二课时:1.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2.细读课文,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的特点,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认识静态与动态描写的方法;3.精读课文,释疑,体会感情。第三课时: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背诵课文片断;3.用词造句。在第二课时教学之初,我们还设计让教师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指名学生复述,强化目标意识。
、在教学结构上,注意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
第二课时的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了变序的结构。从结尾段的中心句入手,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设计了“引疑—质疑—析疑—解疑”的教学思路。
在速读全文后,让教师有意识地抓住文章结尾段的中心句,引导学生提出了“昨天眼睛骗了我”是什么意思“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中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要用引号力争起到从中心句入手、引疑的作用。接着,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使析疑、解疑的过程成为语言文字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多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上课之初引导学生质疑,在析疑、解疑过程中,仍不忘让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同时掌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语言文字训练及朗读训练中,让学生读、思、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词语训练中,用解释、比较、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导读,有默读、齐读、自由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并注意启发学生读的欲望,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3.除了启发学生质疑问难以外,还启发学生哪些地方读懂了你是怎样读懂的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树立学习信心,总结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了解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大概内容,分了段。这节课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学习目标是:了解作者是怎样写椿树和鸟儿的,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谁能再说一遍
[开始展示目标,让学生按着目标去学,发挥了教学目标的导向、激励功能。]
师:我们已经知道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一说。
生:我觉得是这句话:“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对了。找到这句话的同学还有哪些
师:让咱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从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突出了重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生甲:我想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要打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不打引号呢
生乙: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师:谁有同样的疑问这几个问题提得好,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大家别急,这几个问题让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逐步解决。
[把经过梳理的疑难问题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使质疑解疑成为理解内化的学习过程。]
师:同学们想一想,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见到一只鸟,他看到了什么
生:他看到了一株生长得很茂盛的榕树。
师:作者在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写榕树的有关句段,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能读懂,记住它,待会儿咱们来交流,结合课后思考题第2题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读不懂,可以在旁边做上记号,等会儿提出来。
师:现在让我们交流一下,你自己读懂了写榕树的哪些词句或内容
生:我读懂了这一句:“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说明了那株榕树非常茂盛,叶子非常多。
师:请你再想一想,叶子除了多之外,“不留一点缝隙”还说明什么
生:还说明树叶非常密。
师:这里作者从叶子的数量上写出了榕树那静静的样子,这是什么描写
生:静态描写。
师:读懂了这株榕树茂盛的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第七自然段的“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一直到“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体现了榕树的枝非常多,也体现了它的“茂盛”。
师: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榕树的枝干多
生:我从“不可计数“和“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面上,伸进泥土里”读懂的。
师:老师看看你是不是真的读懂了。“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非常多,数不清。在课文里指枝干多得数不清。
师:为什么枝干这么多
生:因为榕树长得非常茂盛,所以枝干非常多。
师:这是你的理解,我看到有同学在摇头了,同一个地方,如果你有不同的理解,欢迎你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我知道榕树还有一个特点,它的枝上会生出一些气根,慢慢扎进泥土里,这个特点使它的枝干多。
师:也就是说“枝上生根”与“枝干不可计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读懂了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你很善于思考。
生: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有这种榕树,很多枝干就像形成一张巨网,要把你包围起来,送到一个更美的地方去。
师:你感受到了榕树的气势,感受到了榕树特别美。
师:看了图,再读读这句话,你们又读懂了什么
生甲:这株榕树真大呀!
生乙:枝上生出的根扎进泥土里,天长日久又会长成新的干,说明这株榕树年代久远。
师:你说得真好,这棵树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了。这株榕树何止大得惊人,简直是一种特有的自然美,这句话怎么读好呢谁来试试
师:读得好!你是带着什么感情读这句话的
生:我带着惊奇、赞美的语气读。
师:让我们学着她这样,把这句话一起读一遍。
师:这句话从生长特点上写了榕树那静止不动的样子,这是什么描写方法
生:静态描写。
师:同学们看,我们深入读这句话,就能对它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了。写榕树“大”,除这两处外还有什么地方呢
生:第8自然段这句话:“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从这里我看出树非常大。
师:有没有同学提出不同的见解
生甲:我觉得这说明榕树非常绿。
生乙:这句话说明了榕树的生命力旺盛,也就是“茂盛”。
师:你的理解更准确。刚刚那位同学说了榕树的叶子绿,请你告诉大家,你从哪一句看出来的
生:我从这句话看出来的:“那翠绿的毅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让我觉得那绿的颜色像绿宝石似的,还像一汪绿的水,似乎要滴下来似的。
师:你描述得真美。其他同学如果也读懂了这句话,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甲:我觉得绿色代表生命力,所以这株榕树“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乙:这株榕树让人觉得它绿得发亮,就好像有无数的小精灵在上面跳跃着,使每一片树叶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师:听了你们的描述,我觉得你们确实读懂了这句话。这一句话写得多好啊!把叶子都给写活了。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师:大家觉得她读得怎么样。
生:好!
师:那就让我们像她那样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师:看着这株榕树,作者不禁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生甲:作者说“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从这句话我看出了作者对榕树的赞美之情。
生已:“南国”指我国的南方,这株榕树生长在我国的南方,作者不仅赞美了榕树,还赞美了南国。
师:你说得真好!作者赞美了这美丽的地方,美丽的大自然!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句话
生:带着热爱、赞美之情读。
师:对,速度慢一些,感情是发自心底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对于写榕树的这部分,同学们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生:第9自然段“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我不懂,为什么“我”听见鸟扑翅的声音,却看不见鸟的影儿
师:他不明白的地方也许正是你明白的,谁来给他解释一下
生甲:“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并不就是鸟在扑翅,这是作者想象到的。因为他听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所以他想象到了这里有许多鸟。
生乙;我还有一种解释,第1自然段写了他们已经吃过晚饭,天快黑了,鸟儿要休息了,所以作者见不着一只鸟。
生丙:我再给她补充一点,因为树叶很茂密,把鸟窝都遮住了,所以“我”不知道鸟在哪里。
生丁:风吹来,就把树叶吹动了,就有声音,所以作者误认为是鸟在扑翅。
生戊:我再补充一点,我觉得他说得不对。作者听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他肯定会想“鸟的天堂”鸟应该特别多,他就幻想到有鸟在扑翅膀。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他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道理,你们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谁还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大家帮助吗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讨论有实效,有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生: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为什么不用“靠近”
师:他读书真仔细,这个问题提得好。是啊,作者为什么不用“靠近”用“逼近”呢
生:因为作者乘坐的船离榕树越来越近了。
师:老师给大家提示一下,可以从作者所处的位置和树的特点去想。
生:我知道了,因为作者坐在小船上,位置比较低,而树根高,而且这株榕树又大又茂盛,所以作者用“逼近”。
师:对,船离树近了,更近了,人会有什么感觉
生:会觉得这株榕树像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
师:非常好。“逼近”正体现出了榕树那逼人的气势,而“靠近”就不行了。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没有了。
师:在写榕树的这个部分中,你们觉得哪一段写得最好
生:第8自然段。
师:大家愿意把这一段读好吗
生:愿意!
师:先请大家自己放声读一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她读得好,读出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谁还愿意读
师:这么多同学想读,那好,我们一起来吧。
师:在这个部分,作者通过榕树的枝、干、根、叶写了榕树大和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那静静的样子,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方法描写
生:静态描写。
[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句段的理解,品析、认识了大榕树奇特、美丽的特点,从而使重点训练项目得到了渗透,初步感知什么是静态描写。]
师: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心中涌动的对榕树的热爱、赞美之情。
师:看着这株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作者听了有什么感受
生甲:他会觉得很奇怪。鸟的天堂里怎么会一只鸟也没有
生乙:他会觉得名不副实。
生丙:他会感到一丝遗憾。
师:大家说得很好,可是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后他有什么感受
生:他感到一点留恋。
师:“留恋”是这一课的新词,什么是“留恋”
生:“留恋”就是舍不得离开。
师:作者的感受怎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生:因为第一次作者没有见到一只鸟,而第二次他却见到了许多鸟。
师:为什么两次看到的情景如此不同
生:因为作者第一次去是傍晚,那时鸟儿都休息了。而第二次作者是早晨去的,鸟儿都出来活动了。
师:你说得对。所以作者说
生:昨天眼睛骗了我。
师:这个问题现在大家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我们来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鸟的。课文哪几处具体写了鸟
生:课文第12、13自然段具体写了鸟。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这两个自然段,同学们看看你最喜欢写鸟的哪句话。
师:你喜欢写鸟的哪个句子
生:我喜欢“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句话。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生:“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可见鸟儿飞得很快,我们只能听见它们的声音,看见它们的影子掠过,我觉得这里写得非常美。
师:说明这儿的鸟怎么样
生:多。
师:还有谁说说你喜欢哪一句
生:我喜欢“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说明各种颜色的鸟到处都有,很多我没见过的。
生:我补充一点,昆明冬天的时候会来很多海鸥,飞起来时就像拉起了一张巨大的白色的网;而这些鸟各种颜色都有,那飞起来就像拉起了一张彩色的巨网。
师:你说得真好!那景色又美又壮观。
从这几个写鸟的动作的词来看,你们觉得鸟儿怎么样
生甲:鸟儿在这里生活得非常幸福。
生乙:鸟儿们很自由。
生丙:它们很快乐。
师:和榕树比较,作者对鸟儿采取了什么方法描写
生:动态描写。
师:作者抓住鸟儿活泼好动的特点,主要从声音、位置的变化和动作等方面进行动态描写。
[借助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播放群鸟在大榕树上活动的录像,真实地再现了众鸟纷飞欢闹的壮观景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觉得这儿鸟非常多,而且颜色很鲜艳。
生乙:鸟儿飞起来的景象真壮观。
生丙:鸟儿叫声悦耳,非常可爱。那只小画眉鸟真像个顽皮的孩子。
生丁:鸟儿生活得很快乐,我也想变成一只鸟在那儿生活了。
师:用一句话说,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
生甲:这个地方十分美好。
生乙:这个地方真是鸟儿幸福生活的乐园。
师:你说得真棒。这就是第二个“鸟的天堂”的含义。那为什么第一个打引号
生:第一个打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那株茂盛的大榕树。
师:对,第一个“鸟的天堂”特指那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茂盛的大榕树,打上引号起强调作用。
[学生开头提出的三个问题,在教师指导启发下,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至此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师:看来同学们和作者一样深深地爱上了这里,让我们带着肯定和赞美的感情读读最后这句话。
师:把这句话放在课文结尾有什么作用吗
生甲:总结全文。
生乙:点题。
生丙:点明中心。
师:现在这几个问题同学们都懂了吗
生:弄懂了。
师:那好,我想请开始提出这几个问题的同学自己来回答。
师:对课文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没有了。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体会到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我体会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师: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生:作者抓住榕树静止不动的特点进行了静态描写,抓住鸟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进行了动态描写。
师:对,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美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最后,请同学们课后讨论: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呢下一节课我们再交流。
[这一问提得好,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大榕树为什么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有利于深化认识。]
附板书:
鸟的天堂 昨天眼睛骗了“我”
大 枝干不可计数 枝上生根
榕树 茂盛 叶多密
绿
“鸟的天堂” 多 到处鸟声 到处鸟影
鸟的天堂 鸟 快乐 叫飞扑
总评:
这是一节有教改新意的语文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突出了语言文字训练
教师紧扣单元训练重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句子反复推敲、品析,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如对中心句的理解,在学生理解了其含义后,最后还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重视“读”的训练,做到读前有要求,读中有指导,读后有评议,使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不同要求的读书活动。
二、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
从教学效果看,学生读书、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交流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课堂里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书声朗朗,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发表意见,各抒己见,讨论热烈。
三、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根据教材特点,采用变序教学法,从结尾段中心句入手,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精心地设计了“引疑—质疑—析疑—解疑”的教学思路,优化了教学过程。
四、恰当地运用了电教手段
这节课有五次用到了电教手段,尤其是后两次用得适时,恰到好处,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给学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原文地址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篇2《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知道老师来自哪吗?生:广东。师:提到广东,你最先想到什么?生:荔枝。师:是的,唐朝有位妃子最喜欢吃荔枝,你知道是谁吗?生:杨贵妃。师:杨贵妃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和汪老师比比,你们看有没有相似之处。生:我猜老师一定和她一样喜欢吃荔枝。师:你真聪明,猜中了。同学们,对于广东,除了荔枝,你还想到了什么?生:粤菜,吃在广州。生:水果,特产……师:老师从广东带来了一些特产。生:芒果、杨桃……生: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生: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师:我国文学巨匠巴金曾说:“南国的风物含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这节课汪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我们南国一个梦境般的地方。上课。一、情境导入,感知全文师:在广东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生:——鸟的天堂。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啊?生1:有茂密的树林,清清的湖水。生2:没有人伤害,很安全,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生3:景色优美,舒适、依山傍水,丰衣足食。师:是的,确实是个很美的地方,汪老师曾多次去过那里,每每置身于此地,都有一种陶醉,甚至迷恋,它静谧、优雅,和谐、安详,带着你的想象再读题。生:——鸟的天堂。师:好,昨天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谁来读读这几个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这儿有三个生字,三个多音字,看他是否全读准了?正音:兴奋理解应接不暇指导学生字:巢/梢/暇。师:借助预习提示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生1:课文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物,生2: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在傍晚,没有看到鸟,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在早晨,看到众鸟纷飞的景象。师:到底是六年级的学生,能在预习中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并且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师:再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有怎样的感慨?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师:这是作者的感慨,能不能把这感慨地味道再读的浓一些。生:读。师:有点味道了,但还不够。生:读师:很好,突出了“的确”。一起读。生:齐读。师:大家读这句话,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生:鸟的天堂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师:你怎样理解?生: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看到的是一株号称“鸟的天堂”大榕树,第二次去是在早晨,作者看到了很多的鸟,证实了这株榕树是真正的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指的就是一棵大榕树。师: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啊。二、重点读“树”,品味写法师: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近这株神奇的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地听。师:配乐朗读1——9自然段。生:闭眼听。师:你仿佛看到一颗怎样的树?生:这是一株非常大的树师:请你把“大”写到黑板上,生:这是一株非常“绿”的树师:写道黑板上生:生机勃勃师:写道黑板上生:茂盛师:写道黑板上师:当作者看到这株大榕树的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师:板书,这是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生:读。师: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默读课文的——9自然段,可以动笔标注出来。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交流:生:“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我第一次看到”。作者从自己的亲身阅历写出了这株榕树很大。师:是的,巴金常旅国内外,可以说,见多识广,对巴金来说大榕树不足为奇,但这样大的却是第一次看到,可见之大。生:通过河面变窄来说明它的大。生:通过朋友的谈论体现它的大。生:“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由不可计数这个词,感受到这是一株大榕树。师:课件出示这句话,再读,谁还有新的发现?生:应突出“一株”这个词,作者从远处看误以为是很多株榕树,走近看原来只是一株。师:读出只是“一株”的感觉生:“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强调了“一株”。分别找几个同学读。师:把体会带进去,都读读这句话。生:自由读师:为什么不可计数?这跟它的生长特点有关。找相关句子读一读。生:“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师:见过“枝上又生根”的树吗?生:没有。师:介绍:大家看到这许多的像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榕树的气根,气根的生命力很强,当它越长越长,垂到地面时,伸入泥土,就形成了枝,枝上再生根,根再形成枝,就这样横干直枝相连,盘根错节,所以——生: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师:知道它究竟有多大吗?生:摇头。师:和会场相比,相当于20多个会场。生:赞叹“哇”师:把你的赞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出来。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生:独木成林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树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了“独木成林”的奇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生: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师:还有哪里具体写出了“大”?生:“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因为树很大,所以树枝垂到了水面。生:树枝卧在水面上,这个“卧”字让我想到了我曾见过的巨大的“卧佛”。这棵树就像一个巨大的“卧佛”一样,很大,很安详。师:你能读出这样的安详吗?生:读。“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师:一个“卧“字仿佛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交流:师:多么生动、巧妙的一个“卧”字啊,她静卧在水的中央,独立成一个小岛,是那么的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啊。所以作者这样感慨——生: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师:让我们再次走近这榕树,引读——“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生齐读:“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师:继续交流,作者还怎样写出了这些特点?生:“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用展示生命力,来表现茂盛。师:它是怎么展示的?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叶子密集到“一簇的一簇的堆起来”生:从“不留一点缝隙”我感受到这树的茂盛,那么大的一棵树,居然不留一点缝隙。师:引读这段话。从哪里还能体会到这种生机勃勃?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生:指名读,轻轻自读。指名读师:同学们注意到这个“似乎”,现在把似乎去掉。生:比较读。师:你觉得有“似乎”跟没有“似乎”有什么不一样?生:似乎是好像的意思,如果去掉就变成真是的,而不是作者的想象了。师:这“似乎”不是没有,更不是绝对,而是带有神秘的,那种捉摸不透的,让人浮想联翩的的生命的感觉!把这种似有似无的神秘感读出来。生:感情朗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师:读这句话,大家有没有疑问?生:“新的生命”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师:再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然后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还可以与伙伴交流交流。交流:生1:是躲在树叶中的鸟在动。师:哦,那是飞倦了小鸟们归巢了,躲在茂密的叶丛中,看不见躲在树上的小鸟,但是却感觉到了“生命的颤动”。所以作者感到——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生2:这是生命涌动之美,因为这树的生命力很顽强,好像每一刻都有新的叶子在生长出来。师:这是无法抗拒的生命力,从它的每一片绿叶上都涌动着新的生命。读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生3:我觉得颤动还有一个意思,可能要刮风,一闪一闪的,让人感到颤动。师:把你感到这一闪一闪的感觉读出来。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生4:我觉得树叶太绿了,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动人的光彩。师:那翠绿的颜色,绿得鲜亮,绿得发光,看久了,似乎感到绿叶上的点点光斑像是一些可爱的小精灵在舞蹈,所以——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师:把你们各自的感受融入这句话中,好好地读读这句话。展示读。一个接一个读下去。师:那是风吹,是鸟动,是阳光的照耀,是新发的嫩芽,是那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的生机,所以——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师:这是树叶在颤动,是生命在颤动,分明也是作者的心在颤动,所以他情不自禁地赞叹——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师:这也是我们的心在赞叹——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师:巴金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这株大榕树的勃勃生机,用我们的朗读去再现这文字的生命!生:齐读第八自然段。师:好的语言我们要积累下来。给大家一些时间,看谁记住的最多。生背诵。指导交流背诵。三、迁移练笔,引向读“鸟”师: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为什么能如此的美丽,除了它自身旺盛的生命力以外,还有天马村的人们对它的爱护。几百年来,人们把这棵大榕树看作是一棵神树,把树上栖息的鸟看做神鸟,不许人们去触动它,如果谁打鸟,就会受到家法的惩治,多少年来天马河的人们就是以他们最纯朴的环保意识,保护着鸟,保护着树,所以,天马村的人们至今仍然拥有——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师:正是由于有了这美丽善良的南国的人,才有了这神奇美丽的南国的树。假如你就是那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了这株美丽的南国的树,你将怎样召唤你的亲人、朋友来此安居乐业?请你写下最能打动他的话。生:写。师:提示,可以用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交流。生1:在南国有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遮盖住整个小岛,独木成林,那树叶绿得发光,绿得发亮,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点缝隙,哪儿冬暖夏凉,是我们生活的天堂啊!生2:我发现了一个天堂,那儿依山傍水,丰衣足食。一株树就是一片林子,周围很静,人们善良…………师:就在你的召唤中,一只鸟飞来了,两只鸟飞来了,千百只,千万只鸟飞来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成了真正的——生读:鸟的天堂。师:今天我们没有看到一只鸟,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师: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谈。师:那是一片和鸣谐调的天籁之声,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文学巨匠巴金又是怎样通过文字来展示这种百鸟出巢的生命之美的,请同学们回去后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文章的第二部分,再一次去感受这天下奇观——鸟的天堂。同学们,认识大家很高兴,老师从南国带来了这“鸟的天堂”的旅游画册,送给同学们,在这个小册子中,有许多文人墨客歌颂“鸟的天堂”的诗句,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赏读,更多的去了解这天下奇观——小鸟天堂。欢迎大家去广东,去鸟的天堂——那梦境般的地方。下课。
品位语言的魅力
——评汪秀梅老师《鸟的天堂》教学
鸟的天堂广东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汪秀梅一,导入:知道汪老师从哪里来吗?听到广东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课件展示广东的特产。出示巴金的一句话引入课堂:二,1师配乐讲述一个关于大榕树的传说。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地方,才能陈伟鸟的天堂阿?带着感受读课题。2,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做巢/树梢/应接不暇/兴奋/不可计数正音:兴奋理解应接不暇指导学生字:巢/梢/暇3,根据昨天的预习和阅读提示,来说说课文写的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两次去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提示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4,快速浏览课文,两次去鸟的天堂,作者有什么感慨?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指导读,齐读。老师:大家读这句话,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学生:鸟的天堂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老师: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了鸟相信了,所以第二次不加引号。老师:这是怎样的一棵怎样的榕树啊,让我们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这株大榕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老师:配乐朗读1——9自然段。学生:闭眼听。老师:你仿佛看到一颗怎样的树?学生:这是一株非常大的树老师:请你把大写到黑板上,学生:这是一株非常绿的树老师:写道黑板上学生:生机勃勃老师:写道黑板上学生:茂盛老师:写道黑板上老师:当作者看到这株大榕树的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学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整体感知语言,教师没有过多的提问,没有琐碎的分析,有的只是学生真实地感受,这是教师下面教学的起点。学生感知了多少,距离教学目标有多大的差距,教师已心中有数。老师:板书,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这是作者真切的感受,再读。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默读课文的——9自然段,可以动笔标注出来。学生:交流朗读老师:巴金走过世界上很多地方,他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榕树,可见榕树之大。学生:读我有机会看到他的真面目那句。老师:课件出示这句话,再读,谁有新的发现?学生:由不可计数和真是谈理解,感受到这是一株大榕树。老师:就读出是“一株”的感觉学生:分别找几个同学读。老师:把你的体会带进去,都读读这句话。学生:自由读老师:为什么不可计数?这跟他的生长特点有关。找相关句子读一读。学生:读枝上生根的句子。老师:展示课件,介绍理解榕树之大,气根之多,和会场相比,相当于20个会场。生:赞叹“哇”师:把你的赞叹用一个词来表达出来。学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老师:听过“独木成林这个词语,这棵树形成了独木成林的奇观。学生:再读这句话老师:还有哪里具体写出了大?学生:树枝卧在水面上,结合“卧佛”理解大。老师:一个卧字仿佛让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感受并把感受读出来。老师:一齐轻轻的读。学生:齐读。老师:多么生动巧妙的一个卧阿,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种榕树,引读“我们的船……”多么巧妙的一个“卧”呀,作者用的巧妙,汪老师教得也巧妙,这首先归功于教师课前走进了文本,才能抓住这巧妙的“卧”,其次,汪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感悟,感悟“卧”的神韵。尤其欣赏汪老师那“轻轻的读”,一个轻轻,把学生带进奇妙的想象空间,通过轻轻的读,学生仿佛看到了大榕树那安详、古老的身姿。老师:继续交流,作者还怎样写出了这些特点?学生:交流。老师:重点句子“全部生命力”那句。怎样给我们看?学生:展示。老师:引读这段话。从哪里还能体会到他的生机勃勃?学生:指名读,轻轻自读。指名读老师:同学们注意到这个“似乎”,现在把似乎去掉,指名读,你觉得有似乎跟没有似乎怎么样?学生:似乎是好像的意思老师:前面是看到的,似乎那里是想到的,指名读,把这种似有似无的神秘感读出来。学生:读句子。老师:同学们,读这句话你有疑问马?学生:为什么有新的生命力在颤动?老师:借助你的生活经验,交流想想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生命涌动之美老师:好,你来读读这句话。学生:我觉得颤动还有一个意思,可能要刮风,一闪一闪的,让人感到颤动。老师:把你感到这一闪一闪的感觉读出来。学生:朗读。老师:引读这段话。老师:过渡语:……作者的心在动,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你们的心也在动。看来汪老师对品位语言很有心得,这里的“似乎”的处理,和上面的“卧”有异曲同工之妙,似乎是神秘的,是神奇的,汪老师堂学生体验到了这一点,很难得。但对“颤动”的感悟,有一些不同意见,什么在颤动?是新的生命!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关注了颤动,而忽视了“新的生命”,这才是关键,没有了生命,何以颤动?所以我觉得,应该引导学生去品味榕树的茂盛,感悟榕树的无限生机。这样才有“颤动”的理由。
老师:引读“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南国的树。”好的东西想不想积累下来,给大家一些时间,看谁记住的最多。学生:默记。老师:把你喜欢的,记住的诵读给我们听。配乐诵读。学生:因学生没有举手,师起头齐背。老师:介绍那里的村民对树和鸟的保护,假如你就是第一只飞到这里来的仙鹤,你要怎样召唤你的同伴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学生:练笔。老师:提示,可以用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学生:交流。三,引向读鸟。今天我们在鸟的天堂没有看到一只鸟,第二天清晨,我们再去,就听到了……小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文学巨匠巴金又将带我们走进这鸟的天堂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群山观点:从这节课,可以看出汪老师对语文的深刻理解,语文该怎么学?要悟、要品!汪老师抓住了这个真谛,语文教学才能得心应手。汪老师在这节课上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让学生自己去悟,自己来表达,这都很好,但是,又感觉却少一些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比如在理解颤动时,学生说到生命的涌动,教师仅仅是让学生读出来,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生命力?其实学生还没有感悟到,这就应该引领学生进一步深入感知语言,也就是说,感悟不是唯学生论,不能学生说到哪里就是哪里,毕竟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不是重复。以上观点与汪老师和大家商榷。顺便加一句,我是在现场离汪老师很近的地方关注这节课的,恐怕没有谁比我离你更近了,因此我也充分感受到了汪老师教学的魅力!就像你的人一样美丽可爱!!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篇3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选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习。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习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课始,教师抽机检查,巩固预习所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
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三.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㈠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
①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②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
独立研读课文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㈡集体交流: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⑵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通过以上环节,归纳:
远:许多株一簇簇
榕树大
近:一株干:不可计数绿
根:垂伸茂盛
枝:卧富有生命力
叶:翠绿堆
⑶教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⑴演示课件,让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
⑵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⑶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
⑷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⑸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课件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小结: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齐读:“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五.自选练习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并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题、读题。
3.释题:理解“天堂”“鸟的天堂”
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2.交流,根据内容分段。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比较: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3.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4.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
2.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朗读
3.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二、学习第二段
1.作者描写的大榕树有何特点?
2.理解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
4.指导朗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5.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是鸟的天堂吗?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段
1.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应接不暇。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
自由地读读课文,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
2.指导朗读2、3、4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紧凑。
3.导读:作者继续拍掌,无数的鸟从榕树丛中飞了出来,这么多的鸟声,这么多的鸟影,作者有什么感觉?理解“应接不暇”。
4.作者终于看见这数不清的小鸟了,原来对于小鸟们来说,这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就是它们的。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篇5《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一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前,我深挖课文中的环境教育因素,明确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原因:其一,是因为生态环境好(榕树很大,很茂盛,周围是河流,气候适宜.);其二,是因为这儿的人好(农民不许人捉它们.)同时生态环境好又有人为的因素.在教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课前查找资料,初步感知生态美.
课前查找资料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变其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通过网上查阅,图书查阅,访问查阅,了解到巴金先生写作的《鸟的天堂》原文,鸟的天堂所在地,鸟的天堂是怎样形成的,形成的原因,形成的时间,老百姓是怎样保护它的,以及作为保护区和游览胜地,鸟的天堂的现在的情景.同学们对鸟的天堂了解地越多就越喜欢这鸟的天堂,这就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和情感基础.同学们所查找的资料不是独自享用,而是和其他小伙伴交流分享,这样他们的知识宝库又有了新的内容,头脑中初步建立了这样的概念:鸟的天堂是美的,这美是人为的创造出来,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创造生态美.
二,课中品读体味,深入感受生态美.
《鸟的天堂》一文内容写的非常美,语言也非常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然而这一切的美的根源是来自于生态环境的美!为让这美的生态图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究就成为关键.
1,猜疑激趣,提出探究专题.
探究专题不能只是对课文语言疑难问题的解决,更应是直入中心,围绕文章中心提炼出探究专题.学习《鸟的天堂》就是要让学生领悟"动物,植物,大自然,人"之间的和谐共存.课伊始,可先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理解"天堂"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老师会抓住"天堂"一词,提出一个什么专题供大家探究学生顿时兴趣倍增,纷纷猜测,有的说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有的说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还有的说鸟的天堂是怎样的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问题提得好的基础上,抛出探究性专题——这里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为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真是一举两得.
2,品读体味课文,勾勒生态和谐图.
为完成这个探究性专题,学生就不能只局限于领悟树的"大",还需深刻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不提及这点就表明对课文学习的层次是停留在肤浅层次的.因此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品读感悟,通过学文,在大脑中勾勒出一幅生态和谐的图景,从而感受生态的美,达到以课文为载体渗透"绿色教育"的理念,这样的渗透才是自然生成的.如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抓住"大概涨潮的时候……"让生知道这儿气候温暖,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有生机.抓住"卧垂"这些重点词的品析,让生感悟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当学生都说这儿水分充足,可以为鸟儿提供必要的水分,这时一位学生立即举手说:"我认为'水分','榕树'和'鸟'这三者是因果关系.因为水分充足,这棵榕树才长得如此高大茂盛;榕树高大茂盛了,所以才适合鸟儿在这里生活."又如当学生都认为农民保护了鸟,鸟儿们才能在这儿栖息繁衍快乐的生活时,教师适时点拨:大家想,由于人们的保护,这里的鸟儿会越来越多,旅游业随之发展,这地方经济也会随之得以发展,人们的生活会怎样学生纷纷说:越来越幸福,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快乐……教师随即板书:"鸟因人乐,人依鸟和".然后告诉学生:写完后,我又觉得不完整,不深刻,谁能根据所学来帮老师添一添于是,学生脱口而出:"树因人乐,人依树和;动物因人乐,人依动物和;植物因人乐,人依植物和……自然因人美丽,人因自然而幸福."这里,没有教师生硬地灌输环保教育,而是巧妙利用板书引路,让学生兴味盎然添,改,思维火花喷涌而出.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潜移默化地受到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教育,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统一和谐,可谓一举两得.
3,今昔对比,升华绿色教育的情感.
品读全文后,我找出收集的图片,让生欣赏"鸟的天堂"的美景.正当大家都沉浸在自然美中.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从我搜集的各种资料来看,现在的'鸟的天堂'并没有巴金爷爷所描绘得那么美了!"此言如一石击起了千层浪,同学们不禁交头接耳起来了.见此情景,我让那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对"鸟的天堂"今昔情景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保护环境迫在眉睫.
三,课后练习,延伸绿色教育.
课后练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来延伸绿色教育:画图或写段导游解说词来表达自己对"鸟的天堂"情感.通过完成练习,资料,课文再一次地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鸟的天堂"优美的环境成了学生赞颂的内容,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印入学生的头脑.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树枝繁叶茂,众鸟欢乐歌唱.文中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表达感情细腻.这篇文章文质兼美,作者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以朴实优美的语言赞颂了这自然景观.在设计本课时,我紧紧围绕"'鸟的天堂'为何能成为鸟的天堂"让学生进行质疑,然后分别学习了大榕树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鸟的快乐,幸福的生活,最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朗读,品读,美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力求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把握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我有意注重学生的朗读,但朗读指导方面仍需加强.读后的指导除了字音,节奏,重音的点拨指导,还有感情的浸润启发,学生各自朗读,点名朗读的时候,感情都是比较细腻丰富的,非常的声情并茂.但是当由自由读变成其读的时候,学生常常容易拖泥带水:感情流失,吐字拖音.而且我的示范朗读也比较少,这是今后在朗读指导中应该注意的.
教学语言规范性,简约性也急待增强.不管是在讲解重难点,还是在总结归纳评价中,我发现自己的语言稍显罗嗦,有时候也不够规范,这是今后需要逐步解决的.
时间安排掌握的也不是很好.有时我一个课时无法完成原定的教学内容,甚至出现教学节奏前松后紧的情况,究其原因,除了我经验不足之外,还有教学组织及教学语言方面的问题,今后应该逐步积累经验,改善这种状况.
以上是我对教学《鸟的天堂》,结合前面两课教学的一个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争取不断进步.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从整个的课堂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较的死板,这也是造成学生不能积极参与的最主要的原因。首先,在感受榕树之大的时候,用的时间稍微多了一些,在课堂上,我对时间的感应能力也降低了,这是几年前从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这导致最后一个环节,理解双引号的用法没有处理而留做了课后思考。感受榕树之大,“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写出了榕树之大?”我想应该给学生留两三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在书上找一找,并做简单地批注,然后再做交流,可能更会节省时间,也能使学生真正进入文本。
另外一个反思,就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技巧。无论是什么样的文章,让孩子们眼前有物,把孩子带到现场都是理解文本的重要方法,这节课首先在我眼中就没有大榕树,没有众鸟的欢腾,没有美,没有情,当然也没有引导学生真正地进入情境,真实的课堂出现一些问题很正常,这堂课很不错,可是没找到感觉的课,怎能算是成功呢?学生没有真正用心地参与,没有碰撞的火化怎能算是不错呢?
课堂上无痕的引导,教师深厚的基本功……我努力,我追寻。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篇6《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佳作。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枝繁叶茂,众写欢乐歌唱。作者巴金以朴实优美的语言赞颂了这自然景观。首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网络这个信息渠获取资料、运用资料,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时代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冲击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要创新,首先要紧随时代步伐。在学习课文时,学生不仅渴望了解作者,更想身临其境去看一看那榕树、那鸟。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课堂教学插上了翅膀,学生的实践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以不断激发。其次,课文课程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及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情感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语文课上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文本身就有语言形式上的美,并从中可以展开想象,感悟作者美好的感情,并结合生活实践受到没的感染,培养了审美的情趣。这节课中学生感受到了动物间以及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统一的美,感受了巴金饱满的情感,培养了发现美、感受美的乐趣。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教学中将学生引入了物我同一的境界。我既是树,你既是鸟,树鸟相互欣赏,形成整体。最后,在课堂中倡导学生充分朗读,自主体会,独立创作,力求体现主动参与,合作互动的教学境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但由于教学时间调空不当,致使学生在读文时读得不够充分,后面的自主感悟、换位整合没有充分展开,使学生未能淋漓尽致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今后,我应倍加努力钻研、探索、提高自身素养。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篇7一、教材说明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入课文时有修改。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本文的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对小学生来说,本课的难点主要有两处:一处是“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另一处是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二、学习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引导学生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教师应准备课文插图的放大图或实景录像带。
2要加强朗读和背诵的指导。教学中,可以采取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例如,关于“真是一株大树”一句,学生读时习惯强调句中的“大”字,实际上作者强调的是“一”株大树,而不是他认为的许多株,也不是有的朋友说的两株。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联系前文的句子,读好这句话,读出榕树的大。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朗读的感受,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或那样读。难读的语句、段落,教师可适当范读,亦可用音乐、图像、语言等把学生带入文中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这一要求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用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法背诵,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实实在在地练习,当堂背下来。还应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背诵的部分,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是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鸟的天堂》是进行这项训练的第一篇例文,“思考·练习”第二、三题就是体现这个训练重点的。教学时,可以凭借这两个题目,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具体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在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作者是怎样写出大榕树的特点的”“哪些句子写得好”这两个问题,细细品读课文,能够读出点味道,有点自己的感悟。
第二步,就这两个问题交流阅读的体会。学生可以从总体上谈怎样写出大榕树的大和茂盛的,也可以就某一个句子、某一个词语、某一处标点的使用说说自己的体会。在交流中,要特别注意一些难理解的句子,如,“那翠绿的颜色……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通过互相交流启发,使学生领悟到,这是因为一片片叶子绿得发亮,在眼前闪烁,就好像一个个颤动的生命。再如,“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这是引用别人说的话;第二个不加引号,这是作者自己亲眼所见的、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这样的讨论交流,就把突破理解上的难点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第三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再读读,然后抄下来。
4在学习了写大榕树和众鸟活跃场面两部分之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就“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怎样理解‘感到一点儿留恋’这句话”等问题,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体会到这里的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的自觉行为,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5本课字词教学,注意让学生读准以下多音字的音:“应接不暇”中的“应”读yìng,“兴奋”中的“兴”读xīng,“不可计数”中的“数”读shǔ。“巢”字上部分不容易写好,提示学生把三个“〈”写匀称。一些词语应结合课文语言环境和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下列词语解释,供教师参考。
静寂:很静。
应接不暇:暇,没有事的时候。本课形容鸟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天堂:在神话故事中人们想象的幽美、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文中“鸟的天堂”指那株大榕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篇8一、导入。
巴金爷爷在《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重点向我们描述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最后感叹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那么“鸟的天堂”为什么叫鸟的天堂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去研究研究。
二、研究:“鸟的天堂”为什么叫鸟的天堂?
原因一:鸟多
课文的第12、13段,出示句子: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提示: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话,作者却把鸟的多表现得淋漓尽致,再仔细读读,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鸟的多?第二句话写得更妙,我觉得可以分成三组,你们会分吗?{大小、颜色、姿态}这样结构对称,读起来特别朗朗上口,谁想来读一读?各种大小的鸟,各种颜色的鸟,各种姿态的鸟,都在这株榕树上,怪不得作者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这又是一句表现鸟多的句子,可写法上完全不同,你们能感受到吗?什么叫应接不暇,你懂吗?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怎样应接不暇呢?就是——————引读
原因二:鸟的生活幸福。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它们多开心啊!还会在干什么呢?请大胆想象,有的——有的——有的——鸟儿在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没人来打搅,怪不得作者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原因三:在这里安全
可联系课文第9段“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他们”。
原因四:大榕树很大、枝叶繁茂,为鸟儿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补充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在这里,动物和植物,人与自然互惠互利,是多么和谐地共处在一起呀!让我们把这一切介绍给更多的人吧!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口溜……。
3.学生分头准备。
4、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汇报交流。
4、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习这里的人们,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
作业:
•课外阅读破坏环境或保护环境的材料
•设计环保宣传标语保护那些正在危机中的鸟儿们
•有兴趣的同学去读一读巴金的作品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篇9教学反思也是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下面小编为您推荐2篇关于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范文,赶紧一起来学习吧。
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一
1、形象思维训练法:
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
我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随后让学生看着早上没有鸟的这一棵大榕树,启发学生想想说说,“百鸟欢闹”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当再读到“百鸟欢闹”这一段时,学生已学沉浸在期中,仿佛身临其境,而让学生说说一只鸟的特写景头时,也能说得有声有色,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2、品词析句比较法:
文章的组词成句构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
如:教学第8自然段中“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对于“颤动”、“展示”这两个关键字,引导学生用其他词来替换。如用“显示”、“出现”或“抖动”、“晃动”等,用哪组词更好?在讨论、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到“展示”是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突出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颤动”是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课文把微风吹动,阳光照耀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不但美丽而且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榕树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
这样,关键文字抓住屯,学生品出了精妙词语,咀嚼出了它的神韵,从而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语感不断地增强。
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二
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文中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的确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文。今年,它早早地出现在四年级教材中,让我们执教者有一种欣喜和想教好它的冲动。这篇文章文质兼美,巴金先生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一直以来,我对这篇文章情有独钟,因而自认为备课备得很充分,无论是对作者的遣词造句,还是表达方法的运用,都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在教学时,我注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意识,让他们说他们所说,诉他们之真情。一节课下来,虽然没有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优势给学生传播课本知识,但学生学习的兴趣依然盎然,或许是他们被大榕树的美丽所感染,被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所吸引,学习效果很好。
传统的教法,可按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展开,先学第一次只见到勃勃生机的大榕树,但没有见到一只鸟,再读第二次看到了鸟儿翻飞,鸟声悠扬的场面;或者围绕“为何能成为鸟的天堂?”的两个因素展开教学。本课设计时以读、悟、说为基本思想,把“榕树”与“鸟儿”放在等同的位置上加以品味,教学设计重视语感的培养,突出语文的人文性。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感受榕树的勃勃生机和“鸟儿翻飞”、“鸟声悠扬”的场面。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3、初步学会换位思考,养成辩证思维的习惯。其教学过程根据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从培养学生“自主感悟,发展语感”出发,主要以朗读感受、自主感悟、换位再读再悟、拓展延伸几个环节来展开。
朗读感悟第一课时教学后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研读二、三段,即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不同景象,在回顾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挑选出描写榕树与鸟儿的段落来读。在读、评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些重点段落有了整体的感悟。
自主感悟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选择(在描写榕树与鸟的段落中任选其一)、自主研读(品味描写榕树或鸟的语言文字)、自主感悟(用第一人称介绍榕树或鸟的魅力)的方法,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让学生分别以“树”和“鸟”的身份赞美自己,从中培养自尊、自爱、自信,使每个学生的聪慧、可爱、悟性和灵气都表露了出来,做到了人文一致,人文合璧;让学生始终有积极的阅读心理,从读中感受到榕树的勃勃生机和“鸟儿翻飞”、“鸟声悠扬”的场面,从中获得了愉悦,获得了对人生价值的感悟,获得了人文精神的升华。
换位整和、再悟教学时,引导学生深究榕树与鸟的关系,进而互换角色,进行再读再悟,使学生从整体上感悟、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使学生同时学会欣赏别人,我即是树,你即是鸟,树和鸟互相欣赏形成整体;我和你也互相欣赏,互助互励,让学生真正做到了认识自我,欣赏别人。这里渗透了换位思考的意识,让学生从小养成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的习惯。这样处理既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为学生人生的光彩涂了一层亮丽的底色。
拓展延伸我以课文内容“一只小画眉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的唱着,它的歌声真好听”引导学生想像。让他们围绕“如果你是小画眉,你会唱些什么?”进行交流,引导学生经历从读到悟,最后到表达的一个完整的语言文字学习过程。
朗读训练这是本课另一个较成功之处,主要采用自主朗读,谈感悟的方法。《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我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从“分”到“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榕树还是鸟儿,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已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等。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篇10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有关榕树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投影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2.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
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学生乙: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理清课文的脉络。
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汇报: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3.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第二次看到的是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二、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汇报交流。
大榕树:
1.大
学生甲: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
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投影: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学生乙: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重点体会“又”字。指树根很多。
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
学生丙: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体会“卧”字。
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
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操场?几个教室?
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学生甲: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重点体会“推”。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学生乙:地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重点体会“颤动”。
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学生丙: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看录像:榕树的大与茂盛。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5.请学生画板画,体现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
鸟
1.播放课件录相:“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学生汇报。
学生甲: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学生乙: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我们体会了“应接不暇”。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学生丙: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学生丁: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我们从中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
6.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7.教师追问:
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8.配上欢快的音乐,把美术课上画的小鸟,“放飞”到大榕树上。
9.再读课文这一部分,体会热闹欢快的场面。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1.播放“鸟的天堂”的完整课件。
2.出示思考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3.学生分头准备。
4.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汇报交流。
五、总结全文。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篇11语言大师巴金的文章,流畅自然,朴实生动,富有热情。《鸟的天堂》一文更是如此,语言上准确生动,朴素优美,简洁洒脱,富有节奏感。
一、准确传神,生动形象
巴金善于运用确切的词语,描绘事物的性质、状貌,恰到好处地抒情表意。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里如果去掉“似乎”变成写实,就显得不真实了;如果换成“我觉得”就把感觉和景物截然分开,语气平淡。“颤动”如果变成“涌动、跳动、颤抖”,就不能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准确地刻画出来。“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第二次去看榕树,写群鸟嬉戏,“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极言场面之广大。从听觉写“声”,从视觉写“影”,写影比写鸟本身更能体现当时的热闹纷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充分写出形态的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节奏明快,情深意厚
《鸟的天堂》全文节奏鲜明,声音铿锵,自然流畅,琅琅上口。课文开头多用短句,简洁明快,令人渐入佳境。写静态的榕树,多用长句,具体生动,情深意厚,耐人寻味。写群鸟嬉戏,以词为句,长短错落,生动热闹,给人以急促的动感。作者又用“连环”“顶真”等写法,“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读时就给人以“应接不暇”的感觉。作者又较多运用排比、复迭的句子,体现热闹欢腾的景象。
在感情上,作者善于运用多种方式表达。如在划船途中“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写景抒发内心的愉快。当没看到鸟后失望、迷惑“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明写想法暗写心情。当被大榕树生命力所倾倒和被群鸟的欢乐所感染时,直接抒情:“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那歌声真好听”前面的间接抒情对后面的直接抒情又给予衬托铺垫,使结尾的抒情显得异常强烈,震撼人心,结尾如豹尾般有力:“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三、欲扬先抑,气韵贯通
文贵曲忌直,本文围绕作者的思想变化,欲扬先抑。先写第一次看到是几株大榕树的错觉,先抑,后写真是一株大榕树,后扬;先写没有看到鸟的遗撼,又抑,后又突出写群鸟嬉戏的场面,再扬。证实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前后对比,波澜起伏,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全文读之自然流畅,诵之琅琅上口,归功于文章的气韵贯通,写动态的第一段,作者用两个表时间的名词“起初”“后来”,用两个写拍手的短句,连起了由静寂到有鸟,再到鸟开始飞起,最后到处是鸟,各具情态的整个场面变化过程。下面的一段,则体现了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描写到局部刻画的连通:由“眼睛应接不暇”的概写,到“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再到一只画眉鸟的细写,连贯流畅,紧凑而又有变化。
《鸟的天堂》一文,自然朴素而又细致周密,看似平常中,显示作者娴熟的技巧,奏响一曲自然与生命的赞歌。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篇12一.根据课文填空。
1.课文写了作者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所以只看到了,没有看到;第二次是在,看到了,所以他赞叹说。
2.从“在一个地方”、“渐渐逼近榕树”可以看出作者是按从到的顺序写大榕树的。作者写出了榕树的“大”和“茂盛”:“大”可从等词语看出来,“茂盛”可从等词语看出来。这部分是写榕树的静态的,是从榕树的干、枝、叶的、、等方面写的。
3.从、、等词语看出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鸟的天堂的。这里写出了榕树上“鸟多”,可从等词语看出来;还写出了“鸟乐”,可从等词看出来。这部分写的是榕树上的动态,是从鸟的等方面写的。
4.课文结尾一句里前边的“鸟的天堂”加引号是因为。
二.抄写文中带有“陆续”、“展示”、“继续”、“应接不暇”的句子,体会这些词语的用法,试着用这些词语分别写一句话。
三.回答问题。
1.文章开头讲了什么?它和下文哪个地方有联系?
2.是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
四.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五.阅读同学作文,回答问题。
校园的初夏早晨
青岛唐山路小学六年级一班庄国权
因为今天早上坐车顺利,我第一个走进了校园。周围那么寂静,淡淡的晨雾,如轻烟似的缠绕在校园里几棵高大茂盛的杨树松树上,树叶缝里不时传出鸟儿嘹亮的歌声。花坛里,月季翠绿的叶上点缀了晶莹透亮的露珠,乍开的花朵浓艳的红色仿佛要流下来。几只红蜻蜓正在花坛上悠闲自在地飞来飞去。昨夜的一场小雨使操场十分滋润,清新的泥土气味,使我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不知不觉间,乳白的太阳渐渐加强了它的光芒,最后一点儿薄雾也汇进了它的光辉。杨树松树叶子绿得光鲜,有的泛着点点银光。蜻蜓和鸟也不知到哪里去了。
欢笑着,呼唤着,跳跃着,追逐着,同学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背着书包陆陆续续地来到学校。校园里顿时喧闹起来,值日生在操场上用扫帚扫地,排球队的队员在操场“嗨嗨”地叫着发球扣球接球,琅琅的读书声从各个教室传出来。老师们步履匆匆地夹着书本向教室走去。
啊!新的一天开始了。
朱维山指导
发表于《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2007——2008学年度第10期六年级版
1.文中哪里写了静态事物?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
2.文中哪里写了动态事物?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3.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六.从下面题目中选一个写作文。
1.为“鸟的天堂”写一篇解说词。
2.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点,让没去过的人了解这个景点。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篇13扬州市施桥中心小学沈高明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方法与习惯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3.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4.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6.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教学重点
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教学准备
1.学习课文《鸟的天堂》,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使其能自主提出问题,产生较强烈的阅读需要。
2.网络资源的配置:网络课件、网络教室、作为网络课件运行主要平台的局域网主机服务器、可供访问Internet的互联网接入设备。
3.网络课件的制作:网页文件格式、上传至局域网服务器或Internet网站、包含BBS论坛、作必要的信息代理。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注
激情
设疑
1.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描述“鸟的天堂”那美丽而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众鸟活动的奇妙景象。
2.组织全班交流,拟订主要问题
(1)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2)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
(4)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5)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6)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
(7)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
1.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浏览了“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提出活动内容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设疑
面对这个任务,大家有哪些困难呢?对鸟的天堂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大家主要想通过网络搜集哪些方面信息呢?
(1).因以前曾作过一些网络阅读的简单尝试,学生们对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便捷特点已有初步体验。在学文后提出教材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时,学生们纷纷建议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学习者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帮助学生归纳出主要问题,使学生能顺利展开网络学习,也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组织
指导
1.学生按共同的阅读兴趣自愿组合,以二至四人为一小组,组成学习共同体。
2.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活动具体目标。
3.小组组内分工、组织协作
(1).明确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活动目标搜集资料,将感兴趣的材料进行初步地整理加工。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鸟的天堂”的解说词。
(2).指导使用网络课件
熟悉课件界面,提示本地资源的索引位置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指导利用BBS论坛共享信息资源及组际、师生间交流。
(3).明确网络阅读的具体目标,是排除无关干扰、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关键。
(4).网络中的信息是海量的,不管是信息的搜集、整理,还是信息的评判、加工,都要求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本课中,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来组织的:(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引导组内分工协作。组织组际合作,利用BBS讨论区和作品展示区,在小组间创设一个研讨交流的和谐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自主
探究
1.各小组根据本组目标,展开自主探究性网络阅读
根据本地资源索引,阅读校园网资源库中的资料
利用网络课件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访问国际互联网,查找所需资料
进入BBS论坛,将搜集的资料粘贴于BBS与他人共享,或阅读他人提供的资料
在BBS中进行组际交流或师生交流,质疑、交流想法、组织协作
2.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在充分分析评判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信息。
3.各小组根据资料尝试撰写解说词。
(1).利用局域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各小组学习情况,适时调控。
(2).进入BBS,释疑,并为学习有困难的小组提供指导和帮助。
(3).在BBS中组织和指导各学习共同体内部及组际间的分工协作。对团队协作能力强的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各小组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
1.处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探究欲特别强烈,主体潜能得到较充分地发挥。
2.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阅读的交互性,各学习个体可自主选择不同的探究途径,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这也是网络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兴趣的动力之一。
3.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4.从网络阅读的流程看,网络阅读能力可分为迅速检索信息、准确筛选信息、批判性评价信息、有效加工及创造性运用信息等诸能力要素,其中准确筛选及批判性评价信息的能力是小学生们所最缺乏的,教师应着重指导。
总结
评价
1.完成解说词的写作,将其修改后发表于作业展示区。
2.阅读和评价作业展示区中的作品。各小组对本次活动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进行小组间的经验交流。
3.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整理好本次活动材料,制作网页并上传。
1.对作业展示区的作品发表评论,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2.对本次活动总结评价,组织学生将本次活动成果及有关材料、记录制作成网页上传至学校网站,进行网络展示。
3.帮助学生归纳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尝试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获取信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1.给学生们的学习成果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其得到自主探究活动的价值体验,是激发其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利用网络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的重要环节。
2.让学生们对网络阅读中积累的经验相互交流,对存在问题的自我反思,能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网络阅读的的基本方法,有利于网络阅读能力的培养。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篇14【教材分析】
语言大师巴金的文章,流畅自然,朴实生动,富有热情。《鸟的天堂》一文更是如此,语言上准确生动,朴素优美,简洁洒脱,富有节奏感。巴金善于运用确切的词语,描绘事物的性质、状貌,恰到好处地抒情表意。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第二次去看榕树,写群鸟嬉戏,“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极言场面之广大。从听觉写“声”,从视觉写“影”,写影比写鸟本身更能体现当时的热闹纷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充分写出形态的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此篇文章语言生动准确,朴素优美,在教学时,老师应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品中读,品中悟,品中感受。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当堂背诵第8自然段。
2、通过朗读,品味词句,能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3、能充分感受文中描绘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天堂”美
1、课件播放画面:
师语言描述。
2、课件出示: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3、质疑: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研读体悟,感受“天堂”美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 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茂盛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
句子1:
关于榕树“大”: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
学生自由读,注意突出数量词,抓住描红的词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想像,读出榕树之大。
句子2:
关于榕树的茂盛和美丽:
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学生自由读句子,注意读好“簇”、“一堆”、“翠绿的颜色”……“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等词句,同时课件播放录像引导学生看图感受。
齐读、试背、指名背、齐背。
⑵ 看着这株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作者听了有什么感受?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⑴ 课件播放群鸟活动情景。
⑵ 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指名读:
重点指导: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① 指导朗读:
读出鸟的数量之多,不可胜数,鸟儿活动之美。
② 谁来说说,小鸟们都在大榕树上干什么呀?
⑶ 感悟齐读。
⑷ 师生共同感悟:
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三、选择角色,感悟和谐美
1、选择其中一个角色,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夸一夸一下自己,尽量用上书上的句子。
2、学生准备,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鸟和树,展示交流。
4、小结、读作者赞叹的句子。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榕树 鸟
枝叶繁茂 千姿百态
生命力旺盛 活泼可爱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篇15作者:朱维山
一.根据课文填空。
1.课文写了作者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所以只看到了,没有看到;第二次是在,看到了,所以他赞叹说。
2.从“在一个地方”、“渐渐逼近榕树”可以看出作者是按从到的顺序写大榕树的。作者写出了榕树的“大”和“茂盛”:“大”可从等词语看出来,“茂盛”可从等词语看出来。这部分是写榕树的静态的,是从榕树的干、枝、叶的、、等方面写的。
3.从、、等词语看出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鸟的天堂的。这里写出了榕树上“鸟多”,可从等词语看出来;还写出了“鸟乐”,可从等词看出来。这部分写的是榕树上的动态,是从鸟的等方面写的。
4.课文结尾一句里前边的“鸟的天堂”加引号是因为。
二.抄写文中带有“陆续”、“展示”、“继续”、“应接不暇”的句子,体会这些词语的用法,试着用这些词语分别写一句话。
《鸟的天堂》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旅程的导游。本人姓甘,你们就叫我甘导好了!
我们现在正乘游艇在天马河上,朝“鸟的天堂”方向行驶。大家抬头看,呈现在你们眼前的,是一大片翠绿而茂密的榕树林,像不像浮在水面上的一片绿舟?其实那是棵大榕树!这棵树占地有20多亩,它已生长了500多年呢!看它那粗壮的枝干,向四面八方伸展着,枝上又生了根,有的伸进泥土里。看啊,伸进土里的根上又生枝,一直向外扩散。谁说独木难成林?!这不就是“独木成林”的奇观吗?
大家看看榕树的叶子,苍翠欲滴,翠色欲流,绿得多么耀眼,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显得生机勃勃,好像要把它的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在大树的浓荫下,让人神清气爽。瞧,它的叶子多么密呀,简直可以遮天蔽日!
大家仔细听一听,听到了什么?对了,是鸟儿那清脆的鸣叫声,你们看,它们有的在梳洗羽毛,有的在追逐嬉戏,万鸟盘旋飞舞,展翅高飞。看,一只麻雀在树上欢快的唱着歌,那歌声婉转极了!这儿最有名的是白鹤和灰麻鹤,白鹤是早出晚回,而灰麻鹤恰恰相反,是晚出早归,清晨或傍晚,万鸟交替出归,到时,看见了这只,错过了那只;看见了这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你们的眼睛绝对会忙不过来的哦!
好了,现在,就让我们踏上小岛,慢慢的去感受感受它的勃勃生机吧!
《鸟的天堂》导游词
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鸟的天堂。今天由我做你们的导游,一起来游览鸟的天堂。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这里是人们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
小鸟天堂是侨乡广东新会著名的国际级生态旅游景点,位于距城区10公里的天马村。她以数百年的悠久历史,占地达18亩,远看像一片浮动绿洲的古独榕,堪称南国奇观。而每天栖息在这棵美丽大树上数以万计的各种野生鹭鸟,暮出晨归,嘎嘎而鸣,翩翩起舞,更蔚为壮观。这一自然景象出现在人口稠密区,生生不息,已延续了384年,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典范,实属罕见。历年来,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慕名而至。“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就游览了小鸟天堂,写下了名篇《鸟的天堂》,并于1980年载入全国统篇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成为经典课文,每年在全国约2300万名该年级学生中广为传诵。一级又一级,一代复一代,这个名闻遐迩的“鸟的天堂”,已在全国数亿学生中深入人心。这一奇特的自然生态景观,这一珍贵的自然遗产,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活的“教科书”,并以此作为窥视大自然的窗口,让人们从中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新型人鸟关系的过程,从而唤起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人类共同家园的美好情感。时下,独具生态文化色彩的“休闲型”旅游,已渐成热点,正引领着旅游新时尚。2002年又恰逢国际生态旅游年。请到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来;请到人们心驰神往的绿色家园来!“人间毕竟有天堂,暂别浮华,拥抱自然,聆听百鸟和鸣,感受天籁之声;到人的乐园,远离尘嚣,觅一方静土,让疲倦的心灵得到片刻栖息……好了,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迫不及待了吧?闲话少说,现在就请您自己参观鸟的天堂。2小时后在这里集合,祝您旅途愉快!
《鸟的天堂》导游词
各位团友们,大家早上好!欢迎来到广东省心会市南部的天马村天马河,今天由我来做你们的导游,一起来游览鸟的天堂。本人姓李,大家可以称呼我李导。
现在,我们正乘游艇在天马河上,朝“鸟的天堂”方向缓慢行驶,这里是全中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和人们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鸟的天堂距城区仅10公里。有着数百年的悠久历史,占地达到18亩,远看就像一片浮动绿洲的古独榕,堪称是南国奇观。每天栖息在这棵美丽大树上的鸟有数以万计,它们总是暮出晨归,嘎嘎而鸣,翩翩起舞,蔚为壮观。
并且当地居民也不许人们捕捉小鸟,所以美丽的小鸟就安然在这儿安家落户。如果你一拍手,就会有无数的小鸟飞进飞出。鸟的天堂是鸟儿幸福的家,百鸟齐鸣的景象只有到这里才会有,所以是名符其实的鸟的天堂。听了我给大家的介绍你一定迫不及待了吧?闲话就不用说了,现在就请您自己参观鸟的天堂吧。下午可千万别忘记在这里集合,祝大家本次旅途愉快!
大家好,今天我带大家去广东省新会成郊的一条河上的‘鸟的天堂’参观。”
大家走过一段石子路,就能到河边了。那里有—个茅草搭的水阁。穿过水阁,在河边两棵大树下有几只小船。
大家快上船。“船夫,麻烦帮我们解开绳子。送我们到‘鸟的天堂’行吗?”船夫很乐意帮助我们,船缓缓地动了。船夫划着船,大家可以坐在船上望四周的景致。
这里河面很宽,大家可以看见水上没有波浪。船很平静地在水面流动哦。三个船夫很有规律地在划水。前面的地方河面变窄了。我们可以看见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来。树叶真是绿得可爱。大家可以看见前面有一棵榕树,大家一定是一次看见这么大的榕树吧?
我们的船要靠近榕树了。我们可以看清这大树了。这棵树占地160多亩,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一部分的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躺在水上。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树上已经结了小小的果子,而且有许多落下来了。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览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都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里就是“鸟的天堂”鸟在树上做窝,我们不要捉它们。瞧,几只鸟在扑翅。
这里非常清静。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我们便看见一只大鸟飞起来,接着是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手。这个树林很热闹。到处都是鸟。大的,小的,花的,黑的,那只站在枝上叫,那只飞起来,那只在扑翅膀。
大家注意地看。这边有一只,那边漏了那只,看那只,那又有一只,大家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一只画眉飞了出来了,给大家的拍掌声一惊,又飞进树林,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唱着呢!它的歌声真好听。
今天我们就游览到这里,明天我们返回南宁,结束这次旅游。
练习题
一、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两个词。
二、多音字组词
三、按句意选择恰当的词语。
展示裂缝颤动陆续留恋茂盛
1.先先后后,时断时续。
2.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细缝。
3.不忍舍弃或离开。
4.清楚地摆出来让人欣赏,明显表现出来使人知道。
5.植物长得多而茁壮。
6.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四、缩句。
1.太阳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
2.我们在河边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小船。
3.我回头看见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五、在括号中填写恰当的词语。
灿烂的明亮地
茂盛的缓缓地
翠绿的平静地
六、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在括号里画“√”。
1.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2.榕树正在茂盛时期,好像要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3.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4.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七、读下列词语,再照样子各写4个。
1.白茫茫
2.一簇簇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起初周围是寂静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在文中画线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2.用“”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3.按文中内容填空。
“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
“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而是。
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①对大榕树的称呼②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答案:
一、捎;梢;假;暇;暖;缓;泼;拨
三、1.陆续2.裂逢3.留恋4.展示5.茂盛6.颤动
四、1.太阳留下红霞。2.我们发现了小船。3.我看见榕树。
五、灿烂的;明亮地;茂盛的;缓缓地;翠绿的;平静地
六、1.√3.√
七、1.红彤彤、金灿灿、白花花、黑乎乎2.一片片、一枝枝、一条条、一颗颗
八、1.到处;应接不暇;兴奋;划去
2.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3.多欢快。鸟的天堂一棵榕树①;②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篇16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方法与习惯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3.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4.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6.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教学重点
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教学准备
1.学习课文《鸟的天堂》,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使其能自主提出问题,产生较强烈的阅读需要。
2.网络资源的配置:网络课件、网络教室、作为网络课件运行主要平台的局域网主机服务器、可供访问Internet的互联网接入设备。
3.网络课件的制作:网页文件格式、上传至局域网服务器或Internet网站、包含BBS论坛、作必要的信息代理。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注
激情
设疑
1.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描述“鸟的天堂”那美丽而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众鸟活动的奇妙景象。
2.组织全班交流,拟订主要问题
(1)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2)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
(4)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5)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6)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
(7)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
1.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浏览了“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提出活动内容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设疑
面对这个任务,大家有哪些困难呢?对鸟的天堂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大家主要想通过网络搜集哪些方面信息呢?
(1).因以前曾作过一些网络阅读的简单尝试,学生们对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便捷特点已有初步体验。在学文后提出教材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时,学生们纷纷建议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学习者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帮助学生归纳出主要问题,使学生能顺利展开网络学习,也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组织
指导
1.学生按共同的阅读兴趣自愿组合,以二至四人为一小组,组成学习共同体。
2.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活动具体目标。
3.小组组内分工、组织协作
(1).明确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活动目标搜集资料,将感兴趣的材料进行初步地整理加工。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鸟的天堂”的解说词。
(2).指导使用网络课件
熟悉课件界面,提示本地资源的索引位置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指导利用BBS论坛共享信息资源及组际、师生间交流。
(3).明确网络阅读的具体目标,是排除无关干扰、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关键。
(4).网络中的信息是海量的,不管是信息的搜集、整理,还是信息的评判、加工,都要求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本课中,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来组织的:(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引导组内分工协作。组织组际合作,利用BBS讨论区和作品展示区,在小组间创设一个研讨交流的和谐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自主
探究
1.各小组根据本组目标,展开自主探究性网络阅读
根据本地资源索引,阅读校园网资源库中的资料
利用网络课件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访问国际互联网,查找所需资料
进入BBS论坛,将搜集的资料粘贴于BBS与他人共享,或阅读他人提供的资料
在BBS中进行组际交流或师生交流,质疑、交流想法、组织协作
2.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在充分分析评判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信息。
3.各小组根据资料尝试撰写解说词。
(1).利用局域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各小组学习情况,适时调控。
(2).进入BBS,释疑,并为学习有困难的小组提供指导和帮助。
(3).在BBS中组织和指导各学习共同体内部及组际间的分工协作。对团队协作能力强的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各小组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
1.处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探究欲特别强烈,主体潜能得到较充分地发挥。
2.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阅读的交互性,各学习个体可自主选择不同的探究途径,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这也是网络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兴趣的动力之一。
3.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4.从网络阅读的流程看,网络阅读能力可分为迅速检索信息、准确筛选信息、批判性评价信息、有效加工及创造性运用信息等诸能力要素,其中准确筛选及批判性评价信息的能力是小学生们所最缺乏的,教师应着重指导。
总结
评价
1.完成解说词的写作,将其修改后发表于作业展示区。
2.阅读和评价作业展示区中的作品。各小组对本次活动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进行小组间的经验交流。
3.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整理好本次活动材料,制作网页并上传。
1.对作业展示区的作品发表评论,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2.对本次活动总结评价,组织学生将本次活动成果及有关材料、记录制作成网页上传至学校网站,进行网络展示。
3.帮助学生归纳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尝试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获取信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1.给学生们的学习成果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其得到自主探究活动的价值体验,是激发其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利用网络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的重要环节。
2.让学生们对网络阅读中积累的经验相互交流,对存在问题的自我反思,能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网络阅读的的基本方法,有利于网络阅读能力的培养。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鸟的天堂教学实录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