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认识

时间:2023-03-23 18:46:39 作者:教学文档 字数:71444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圆锥的认识,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圆锥的认识吧。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认识》教案

《圆锥的认识》教案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4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认识圆锥

出示生活中的圆锥图:说说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找生活中的圆锥形物体:生活中你见到哪些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是圆锥体或近似圆锥体的?

观察圆锥形实物的特点:

a.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名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

明确: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b.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

c.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

d.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强调: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小结

圆锥的特征,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2、测量圆锥的高

问:圆锥的高我们看得见吗?怎样才能看见圆锥的高呢?

我们无法看见圆锥的高,但我们可以间接测量它的高,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

引导: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学生练习测量圆锥的高。同桌互相检查、交流。

提问:测量圆锥的高时应注意什么?

3、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4、虚拟的圆锥

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板书设计:圆锥的认识

顶点

面:底面、侧面

《圆锥的认识》教案篇2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有步骤地建立图形与相应实物、模型之间的联系,引领学生参与圆锥概念的形成过程。创设情境,让学生有目的地在实践与操作中感悟圆锥的特征。从而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促进迁移,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细化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过渡,突出在立体几何知识学习中空间观念的培养。

根据几何学的发展史,课标教材的编排顺序,以及学生几何思维的发展,使我感到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学习远比平面几何的学习要困难许多,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不会正确进行下面两两之间的六种转化。即文字表述与立体实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立体实物与平面示意图之间的相互转化;平面示意图与文字表述之间的相互转化。

其中以不会正确进行立体实物与平面示意图之间的相互转化由为突出。

我认为在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细化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过度,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手段:

通过案例研究,我认为不同的学生对于“半抽象”的要求是不同的,在此有必要将“半抽象”做进一步的解释:

能够看懂或识别学过的立体实物的平面示意图;

能够根据立体实物的名称或文字的描述,展示出相应的平面示意图。

平面示意图对于空间观念较差的学生来说,不是一看就会的,需要安排教学时间,选择教学的时机,使平面示意图起到帮助由具体到抽象的过度。

在《圆锥的认识》这节课上,我设计了教师示范画圆锥的平面示意图、从不同角度观察圆锥、从圆锥实物上剥下侧面、为一个圆锥侧面配底面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不断关注圆锥实物、平面示意图与文字表述之间的相互转化,促进思维的外化,帮助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逐渐提升。

设计不同层面的各种活动,突出学生从感悟体验逐步到建立表象的过程。

体验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经历,体验学习不仅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体验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去做、用身体体验、用心灵感悟。针对立体几何课堂教学,体验视觉思维的最好方法就是动手操作,使学生借助动手操作,主动地感悟体验,多角度建立圆锥的表象。

在《圆锥的认识》这节课上,我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实物、欣赏图片、触摸圆锥学具、在实物上指出圆锥的高、在示意图上标出圆锥的高、用语言描述圆锥的高以及用不同的扇形围圆锥侧面比较高等环节上,努力帮助学生建立圆锥的表象,逐步深化对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圆锥的认识》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数学12册《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教材中安排的最后一个立体图形,教学要求是认识圆锥,会计算圆锥的体积。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是将圆锥的认识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安排在一课时完成,这不由得使我想到,为什么不能在一节课只安排认识圆锥,借助圆锥这一载体,通过对圆锥特征更深入的研究,帮助学生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过渡,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呢?因此,我选择了后者。

学生情况分析

圆锥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五年级时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六年级学习的圆和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外形是圆锥形状的,但这个看似司空见惯的几何形体,学生对它到底了解到什么程度呢?为了能够掌握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手材料,我对80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96.3%的学生对圆锥有一定的了解,基本上能从众多外形不同的具体实物中,挑选出外形是圆锥的实物,53.8%的学生能列举出像跳棋、冰淇淋、漏斗等外形是圆锥的实物,但86.2%的学生对于圆锥的侧面知之甚少,从问卷中还可以确定,学生对于圆锥与棱锥、圆锥与圆台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有20%的学生认为把圆锥画在纸上就是画一个三角形。除了问卷调查,我还先后与12名学生进行了访谈,在访谈过程中,明显地感到学生不了解圆锥各部分的名称,不确认圆锥是否有高,参与访谈的学生中有66.7%的学生认为圆锥的母线就是圆锥的高。

前测后的启示

根据前测结果及对结果进行认真分析,能使教师采用更行使有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

对于学生分不清圆锥与与棱锥、圆锥与圆台,不了解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对圆锥高的错误认识等信息,我将教学重点定位在圆锥特征的认识上,并试图预设认识高的教学环节,以动手操作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圆锥的母线不是圆锥的高,从而突破学生认识上的难点。

另外针对有些学生认为把圆锥画在纸上就是画一个三角形的错误看法,分析其原因是因为看不懂示意图,不会在头脑中想象立体图形的样子,于是我就将增加立体实物与平面示意图之间的转化,即加强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作为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之一。

当然,由前测中显现的数据,不难看出不同学生对于圆锥认识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而生成的感悟也不尽相同,所以我打算在本节课中采取分层式教学,以实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

教学方式与手段

1.教学方式:本节课以体验探究法为主,辅以讲解法、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如让学生看实物、看图片、摸学具、剪教具、围圆锥侧面等活动,都是在帮助学生体验圆锥的特征。学习圆锥各部分名称及认识圆锥高的环节是以迁移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

2.教学手段:观察实物、触摸学具、动手制作、对照比较

3.技术准备:图片欣赏、动画演示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认识圆锥,了解圆锥的基本特征,掌握圆柱与圆锥在特征方面的异同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经历圆锥特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综合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在猜测、游戏的环节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4.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

5.教学难点:体会圆锥的母线不是圆锥的高。

四、教学过程学流程示意图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生活引入

突出需求

展示圆锥形状的实物

观看圆锥形状物体

的图片

二、探究交流学习特征

自主探索,了解圆锥的各部分

示范画圆锥的透视图

教师引领,从不同角度观察

巧妙迁移,自学圆锥的高

出示实物,哪些物体上有圆锥?

高脚酒杯、盒装饼干、儿童饮品、标志物、盒装方便面、瓶装醋、漏斗。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是圆锥形状的?

拿出学具,根据你以往学习的经验,试着说说圆锥都有哪些部分?

看一看圆锥的底面是什么形状?摸一摸圆锥的侧面有什么特点?

说一说盒装方便面、瓶装醋的外形为什么不是圆锥?

首先画出底面,

标出底面圆心,

其次在过圆心的垂线上画出顶点,

最后将顶点与底面连接。

这里有一个跳棋的棋子,从哪个角度观察,能得到下面的图①、图②、图③?

出示等高的一个圆柱与几个圆锥,观察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先想一想什么叫圆柱的高?再议一议什么叫圆锥的高?

在黑板上画出圆锥的高。说一说圆锥有几条高,为什么?

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从生活引入。

丰富学生观察素材的种类和角度。

配合学生举例进行课件演示,并补充一些不能展示实物的圆锥形物体图片,适当开阔学生的眼界。

学生小结圆锥特征后,再利用特征进行二次判断。

教会学生看圆锥的示意图,并渗透顶点与底面的位置关系。

利用信息技术,同时展示从不同角度观察一枚棋子的3种情况,帮助学生达到认识的完整。

从圆柱的高迁移圆锥的高,学生探究自然,难度较小。先指出高,后说明什么是高,再画出黑板上的高,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上升,学生操作量高的过程后,课件演示测量的一般方法,既是对学生操作的一个小结,同时生动的给出了测量的正确方法。

三、巩固练习

深化理解

填一填比较圆柱与圆锥的异同

找一找

选出相应的

底面与侧面

猜一猜谁旋转以后可能形成圆锥

圆锥的侧面是什么形状?猜一猜、试一试、剪一剪。

圆锥

圆柱

底面个数

高的条数

侧面形状

出示一个扇形和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形,观察扇形可能与哪一个圆正好组成一个圆锥?

猜一猜,看一看。哪个平面图形旋转以后,将得到圆锥?

将圆锥横截或纵切成两部分,切开后的截面会是什么形状?

用填表的方式帮助学生简单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在游戏中,渗透圆锥各部分的关系,明确比较的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好奇心理。

利用课件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假想,避免了语言描述的繁杂,最直观的表现出圆锥的产生过程。

由平面图形经旋转后得到立体图形,是小学生认识上的难点,在此配合课件演示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研究的空间。

四、拓展认识,适度延伸

围一围,感悟的圆锥的母线不是高

出示同一个圆中的3个大小不同的扇形,用这3个扇形围圆锥的侧面,3个圆锥的高会一样吗?

通过围一围圆锥的侧面,让学生初步体验,半径相同圆心角不同的扇形,围出的圆锥,高不相同。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学生评价部分:

1.知识与能力评价

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外形是圆锥形的;圆锥的底面是_________形,侧面是_________形;圆柱有_________条高,圆锥有_________条高。

选择

将一个圆锥,沿着平行底面的方向切截,截面是_________;

三角形圆形长方形

用一个_________三角形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圆锥。

直角锐角钝角

2.过程与方法评价

用纸做一个圆锥;

用橡皮泥做一个圆锥。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

你喜欢这节数学课吗?喜欢哪个环节?

你认为自己学得如何?有哪些收获?

你还有哪些建议?

教师自评部分:

1.学生是否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并愉快地解决问题?

2.是否捕捉巧用了教学资源?

3.是否关注了学困生的发展,并给予学生适时、导向性评价?

评价量规

学生评价部分:

1.优:学生正确回答问题。

2.优:学生能够用纸围出圆锥的侧面,并封好底面。学生能够用橡皮泥捏出圆锥的形状。

3.优: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遇到困难能听取他人意见或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评价部分:

1.优: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并愉快地完成任务,喜欢这节数课。

2.优: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巧妙利用学生的现场生成,捕捉到良好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引发学生对新知的再思考、再创造。

3.优:关注学困生的发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正确评价与引导。

【教学反思】

《圆锥的认识》一课,我通过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让学生在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猜一猜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了解、掌握圆锥的特征,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识圆锥的高,掌握圆柱与圆锥在特征方面的异同点;通过动眼、动手、动嘴、动脑经历分析对比、综合概括、探索研究,借助猜测、游戏等学生喜爱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习兴趣,鼓励质疑。在教学设计上力争环环相扣,由潜入深,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教学数学知识,更多的是指导数学学习的思想和方法。

一、教学中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教学重点

新课程的改革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的机会与时间。在认识圆锥的基本特征时,我设计的以下几个层次,有效的帮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

拿出学具,看一看、摸一摸;

根据你以往学习圆柱的经验,试着说说圆锥都有哪些部分?

看一看圆锥的底面是什么形状?摸一摸圆锥的侧面有什么特点?

利用你发现的圆锥的特征,说一说盒装方便面、瓶装醋的外形为什么不是圆锥?

二、教学中适时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教学圆锥高的环节上,我通过提供“等高”的一组圆柱和圆锥,巧妙的点拨了“遇到不会的,想会的”数学思想,具体设计如下:

出示等高的一个圆柱与几个圆锥,观察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相同之处?

分别指出圆柱与圆锥的高;

先想一想什么叫圆柱的高?再议一议什么叫圆锥的高?

在黑板上画出圆锥的高。说一说圆锥有几条高,为什么?

你有办法测量圆锥的高吗?

通过以上环节的设计,学生不仅认识了圆锥的高,更重要的是学习了一种易于运用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中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分层拓展,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提倡教师的主导地位,以更好的达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学生了解圆锥侧面展开是扇形后,我针对圆锥的高与母线这一教学难点,设计了猜一猜的数学游戏,先出示同一个圆中的3个大小不同的扇形,再分别用这3个扇形围圆锥的侧面,猜一猜围成的3个圆锥的高会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一个会高一些?在此进行分层教学,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针对空间观念强的学生:建议他们先想一想围成以后的样子,结合课件选择结论,然后用围一围进行验证;

针对空间观念一般的学生:建议他们可以先选择3个扇形当中的1个围一围,能想出其他2个围成的样子,就不必把3个都围出来;

针对空间观念较弱的学生:小组合作,把3个圆锥都围出来,然后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四、教学中的遗憾

本节课在处理圆锥的切截环节上,不够放手,自始至终引领着学生先想后看,失去了一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机会。

我的新设计是:

抛出问题,将圆锥横截或纵切成两部分,切开后的截面会是什么形状?

平行底面方向

垂直底面方向

等待思考,给学生想象的时间;

指导实验,对于空间观念强的学生,他们能想象出切截以后,截面的样子,但需要验证,对于空间观念弱的学生,他们不能想象出切截以后,截面的样子,需要操作,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实验。“同学们,我们用什么方法能知道自己的想法对不对呢?”启发学生用切窝头等办法进行实验验证。

用实物揭示切截的结果。

《圆锥的认识》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方法:创设情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自主学习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强化

cai演示:出示一支圆柱形铅笔。

教师问:同学们这支铅笔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说说它具有什么特征吗?

生:是圆柱体。它的特征是:圆柱有三个面,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有一个侧面是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圆柱的特征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几何形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

cai课件:用转笔刀削铅笔,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垂直切下来。

问:这还是圆柱体吗?被切下来的是什么几何形体呢?

生:不是。是圆锥体。

师揭示课题: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所学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认识》。板书课题

三、探究体验。

1、列举,提出问题。

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你都看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你也可以把课下收集的圆锥形物体拿出来给大家看。

生1:冰激凌外壳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2:有的帽子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3:漏斗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4:盖房子用的铅锤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

同学们很善于观察,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想一想,你都想知道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

生可能提出:

1、我想知道圆锥的特征。

2、我想知道圆锥有几条高?它的高指的是什么?

3、我想知道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的?

4、我想知道圆锥的体积应怎样计算?

5、我想知道圆锥的表面积该怎样计算?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发现什么?

生:手拿圆锥体模型观察、想。

师:把你观察到的,感觉到的告诉给你小组的同学,小组同学共同探讨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

师:哪组愿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

生汇报:

a、圆锥的特征。

①我们发现圆锥上面细,下面粗。

②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部分,摸起来很扎手。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③圆锥有一个弯曲光滑的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侧面。这个面是曲面。

④圆锥有一个圆形的面,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⑤我们还发现圆锥的底面朝下立者,尖朝下不立者。

⑥圆锥在桌子上滚动时,既不朝前走,也不朝后走,它总是绕着一点画圆。

b、圆锥的高

①我们发现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之间的距离。

②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我们认为圆锥只有一条高。

③圆锥的高是圆锥的底面到顶点的线段的长。

④我们认为他们说的不准确,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它应该有无数条高。因为从圆锥的顶点引一条与底面平行的线,这样就可以作出无数条高。

师:同学们对于圆锥的高有几种不同的看法,谁的说法是正确呢?请同学们小组进行讨论。

生:小组进行讨论。

师:哪些同学同意某某的说法。老师也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请同学们仔细看屏幕。

师:这条黑色的虚线就是圆锥的高。谁愿意说说圆锥的高指的是什么?

生试说圆锥的高:

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圆锥只有一条高。因为圆锥只有一个顶点和一个底面圆心。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42页看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谁来读。

师:哪一组还有发现。

c、圆锥的侧面展开。

我们发现圆锥的侧面展开是扇形。

教师用cai课件演示侧面展开的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拿起圆锥体模型,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小组互相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师:谁愿意到前面说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两名学生到前面来说

《圆锥的认识》教案篇4

湖北省京山县宋河镇小田蓉教学内容:六年制第十二册数学第48—49页的内容,完成第49页上面的“做一做”和练习十二的第1—2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教学重难点:圆锥的特征教具准备:圆锥形物体一个、圆锥的模型一个、CAI课件四件学具准备:圆锥形实物,模型一个、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教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感觉一下,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生观察感知后,说出自己的结果,师肯定:这个物体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二、新授1教学圆锥的认识〈1〉出示多媒体CAI课件的三幅圆锥形实物图。(此处有图)提问:这些物体的形状是什么?(圆锥)这时利用CAI课件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的轮廓,紧接着把实物的模像移走,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圆锥体的几何图形。(此处有图)接着改变不同的方向,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就是圆锥体的几何图形。〈2〉师讲解: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边讲边用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圆锥的顶点”,并标示出来,将底面用彩色涂上,并标出“底面”。)请同学们拿出圆锥模型,摸一摸周围的面,提问:这个面是一个平面还是曲面?指出: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同时标出“侧面”让学生看着圆锥形物体,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用CAI课件演示作高,接着顺着母线的方向演示、强调: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只有一条〈3〉生拿出学具,同桌互指圆锥的底面、侧面、顶点、高2小结谁能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指名试答)师板书: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3教学测量圆锥的高。提问:圆锥的高能直接测量吗?为什么?(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采用多媒体CAI课件(二)演示边演示,边讲解测量过程〈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读出数值。生自己量手中的圆锥学具的高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设问: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又是什么图形呢?生思考讨论后,指名回答师: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出示CAI课件(三),一步一步演示:(此处有图)使学生认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再利用CAI课件将其展开图合拢,恢复原状,以加深对圆锥侧面的认识。三、课堂练习1做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2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3做练习十二的第2题采用CAI课件,拆分组合,指名口答。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想一想:圆锥有什么特征?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板书设计圆锥的认识(此处有图)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圆锥的认识》教案篇5

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的例1,完成第19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五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看懂圆柱、圆锥的平面图。

2.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会测量高。

教学重点1.让学生从整体上体会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围成圆柱或圆锥的各个面。2.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教学难点认识圆锥的高。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圆柱体、圆锥体的物体,让学生收集一些圆柱体、圆锥体的实物。同时让学生将教科书第125、127页上的图沿边剪下来做成圆柱体、圆锥体。

一、激趣引新

1、师出示准备的模型圆柱,圆锥,提问,这是什么形体?

师指出:圆柱体简称圆柱,圆锥体简称圆锥。

2、举例: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

3、师出示挂图,提问,生活中的例子很多,你看这张图上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直圆柱和直圆锥。

二、自主探究,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认识圆柱

⑴谈话,请看挂图,刚我们看到的圆柱有大的,有小的,有高的,有矮的,还有这么扁的,同学们桌面上也有大小不一的圆柱,仔细观察这些圆柱,你发现这些大小不一的圆柱有什么共同点?

⑵验证发现:上下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刚才同学说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请你想办法证明一下,这个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可能:a把茶叶筒的盖头拿下来比划b用线绕c用尺亮圆的直径

侧面是弯曲的:把你手中的圆柱摸一摸,滚一滚,你发现它的这个面与桌面有什么不同?侧面滚一滚,滚出一个什么形状?

⑶师指出:这是沿着圆柱形物体的轮廓画下来的圆柱的平面图

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提问: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验证圆柱的高都相等:把圆柱放在桌角量高,变换角度量高,量出的结果一样吗?

⑷练习:说说师手中的杯子,方便面碗是不是圆柱,为什么?指出自己手中圆柱的各部分名称,指出下列圆柱各部分名称

2、认识圆锥

⑴谈话:某些建筑物的顶部,吃的蛋筒,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请你观察这些圆锥,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⑵看书对照你的发现是否正确

⑶师指出:图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提问,圆锥的高有几条?

滚动圆锥,你有什么发现?

辨析,这是圆锥的高吗?那你认为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师出示图

⑷指出你手中圆锥各部分名称

3、比较:观察圆柱和圆锥有什么不同之处?

师可引导提问:圆柱和圆柱都有一个侧面,侧面都是一个曲面,为什么圆柱滚动侧面时与圆锥滚动侧面的感觉不一样?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判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

2、练习五第二题,连一连。

3、练习五第三题:先让学生根据题意转一转,想象一下,再交流。

圆柱的底面半径与高与长方形小旗有什么关系?

4、拿出硬纸做的圆柱和圆锥,想办法量出它们的底面直径和高,记录再自备本上,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圆锥的认识》教案篇6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23-24页内容,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圆柱与圆锥的比较,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会测量圆锥的高,

2、经历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合作学习、合理猜想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新课标第一网

【教学难点】:会测量圆锥的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圆柱有什么特征?

2、说出下面立体图形的名称。

3、通过自学,你已经知道了圆锥的哪些知识?

二、关键点拨

1、圆锥的特征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

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只有一条

师板书: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2、圆锥大小的研究

圆锥有大有小,你知道圆锥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①比较红色和黄色圆锥体,你发现什么?

②比较红色和绿色圆锥体,一个高、一个低,你又发现了什么?

3、圆锥高的认识

高在哪里?两人一组指一指,说一说。谁愿意指给大家看?他指得对吗?有没不同意见?

指母线,这条是不是圆锥的高?为什么不是?你能举个例子驳倒他吗?出示等高但母线不等的两圆锥,测量母线的长,发现长短不一,得出母线不足以代表圆锥的高。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

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为什么?

画高,标上字母h。

4、圆锥高的测量

如果圆锥的高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它高多少呢?你有办法吗?下面就请同学们三人一组,测量黄色圆锥体和绿色圆锥体的高,小组内先讨论一下,再利用手中的工具,动手试试看,有困难的可以看书本。

汇报测量的步骤及测量结果。你们小组测出来是多少?你们呢?还有不同的结果吗?

你们是怎么测的?来,上台演示一下。大家是这样测的吗?

师问:其实,老师让你们测的黄色圆锥和绿色圆锥的高度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测量结果不太一致呢?你认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为什么垫板要放平,尺子要竖直?

学生再测红色圆锥体的高。有没不同意见?

5、认识圆锥侧面展开图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猜一猜,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应该是什么形状呢?

验证:究竟谁说得对?让学生把圆锥体侧面沿着顶点到圆周的一条线段剪开验证。强调圆锥体的侧面展开是扇形。教师把图贴在黑板上。

6、想象,对圆锥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出示直角三角板:把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紧贴桌上,握住一个角的顶点旋转一周,会形成一个什么形体?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圆锥体的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2、判断

圆锥有无数条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椭圆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上任意一点的连线叫做圆锥的高

3、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长8厘米和6厘米。以长边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圆锥的底面直径是多少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以短边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圆锥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四、分享收获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听课随想

教学反思和体会:

1、给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现代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要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注意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得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能力,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创造才能。

在本课例中,无论问题的引入,圆锥概念的定义,高的寻找及测量方法的探索,老师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尝试、研究和讨论中进行,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这样的过程,不仅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和信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

2、努力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命题网络结构”,高屋建瓴的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识存贮要分档,要结构化,纵横的网络越多越便于提取知识。教会学生将知识结构化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引导他们把旧知识和新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网络,掌握知识系统的结构。

本课例从“你知道数学是专门研究什么内容的吗?”“到目前为止,大家想想,我们已经学习了物体的哪些特殊形状?”“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说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一系列问题着手,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并不只是算术,它还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让学生站在数学科学的高度把握学习数学,培养数学意识。在回忆旧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知识,并将新知和旧知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教会学生将知识归纳、总结,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才会逐渐形成数学的思维能力和完整的结构体系,才能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实现创新和创造。

3、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开展协作、探究式课堂学习。从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理念来看:“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荷兰着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也强调:“学习数学唯一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一般的人,包括学生,他们的能力可能比不上数学家,但通过类似的数学活动,也可以很好的获得数学或理解数学。

在本课例中,老师积极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或者去探究问题.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指一指”,“说一说”,“猜一猜”等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地大胆猜想、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分享信息,培养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圆锥的认识》教案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23-24页例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用生活中的圆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测量圆锥的高。

课前准备:要求每个学生用教科书图样做一个圆锥的模型,并让学生收集一些圆锥形的实物,教师准备一个圆锥形物体,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知识点

学生活动

一、初步感知

教师示出圆锥体铅锤实物、圆锥型漏斗实物。

指出这是圆锥体实物。

同学们能指出生活中的圆锥体吗?

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画面,注意出现的圆锥体的镜头。同学们举手抢答出圆锥体物体。

感受圆锥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

认识近似圆锥实物和模型及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结论:

圆锥体东西好像不多,只有铅锤,漏斗,沙堆,铅笔尖等。

学生找出了:煤堆;粮堆;帐篷;削好了的铅笔尖;金字塔像,但不是圆锥;圆锥形凹槽。

二、探究新知

圆锥的认识 

1.演示动画“圆锥的形成”

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体,那么你们知道圆锥体是怎样形成的吗?

多媒体演示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的轨迹是一个圆锥体。绕另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的轨迹也是一个圆锥体。分别闪烁底面半径和高。

2.教师提问:

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什么叫圆柱的高?

3.学习圆锥体。

提问:

圆锥体有哪些特征?

什么叫圆锥的高?

4.教师小结:

(演示动画“圆锥体的认识”)

测量圆锥的高。

①引导学生讨论:圆锥有几条高?

②用直尺和三角板如何测量圆锥的高。

教师巡回参与讨论,指点方法,关键解两个三角板的位置问题。

教学圆锥体的特征:

侧面、底面、高、顶点、底面圆心。

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学生回答圆柱特征。

学生观察、触摸圆锥体模型,感受圆锥体有几个面。学生指出侧面、底面、高、顶点、底面圆心。

学生讨论并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圆锥的高。

学生总结方法:用大小两个三角板,保证高与桌面垂直,标高线与垂直三角板垂直。还要注意减去没有刻度的0.5厘米。

三、巩固反馈

1.请你说出圆锥各部分名称.

2.请你说出圆锥的特征.

3.指出下列各图是由哪些图形构成的?

圆锥各部分名称.

学生讨论后汇报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锥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区别?

圆锥体的特征

学生总结圆锥体和圆柱体的区别

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圆锥的认识》教案篇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一个圆锥形物体、一个圆锥形模型、一块平板,一把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圆柱体了,谁能说一说圆柱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二、探求新知

、认识圆锥的特征

1、引出新知

出示主题图观察这些非物体的形状

质疑:①孩子堆成的沙堆是什么形状?

②小丑的帽顶什么形状?

③建筑用的铅锤是什么形状?

④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

通过课件了解圆锥的形状

课件展示:蓝色圆锥形积木,圆锥形沙堆,铅垂。移走实物剩下轮廓,抽象出圆锥形的几何图形。

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

列举生活中的圆锥

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物体?

看来圆锥形物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我们只有对它的了解的更多,才能更好的利用它。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锥。

2、圆锥的基本特征

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锥形,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课件展示:闪烁的两个点是圆锥的顶点和圆锥底面的圆心用字母0表示,闪烁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想象一下,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出示课件:动态演示绕圆锥侧面转一周和圆锥侧面展开过程

学生观察发现得到: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4、圆锥的高

大家知道圆柱的高是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它有无数条高。那么,圆锥的高呢?它几条高?

课件演示:底面直径和高的产生过程

圆锥只有一条高,在圆锥的内部

5、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操作演示。学生汇报后教师总结

测量步骤:

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注意的事项:

圆锥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地放置。

读数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三、巩固练习

1、第24页“做一做”。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硬纸,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让学生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练习四的第2题。

学生先动手操作,然后连线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想一想:圆锥有什么特征?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你能向同学介绍一下你手中的圆锥吗?

《圆锥的认识》教案篇9

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认识

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

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

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5、虚拟的圆锥

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圆锥的认识》教案篇10

一、“魔术”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一个圆柱,谁能说说它的特征?

2、教师:现在老师用一块布把这个圆柱遮住。如果这个圆柱的上底面慢慢地缩到圆心时,那么圆柱将变成怎样呢?你能试着描述一下吗?

教师:现在看一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变成你们说的那样。

教师:这个物体叫圆锥。

二、教学实施

1、初步感知。

电脑出示圆锥形实物图。

教师:观察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小结:圆锥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还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2、了解圆锥的特征。

认识圆锥各部分的特征。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的圆锥,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拿出圆锥学具,同桌互相指认圆锥的顶点、底面和侧面。

了解圆锥侧面。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小结:圆锥有一个顶点,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怎样画圆锥的平面图呢?

示范:先华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底边是虚线,然后画出它的底面,底面要画成椭圆形,最后标出顶点、底面、圆心、底面半径。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圆锥。

认识圆锥的高。

教师:大家知道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的距离,那么,圆锥的高在哪里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圆锥的高就是指从圆锥的顶点到圆心的距离。圆锥有多少条高呢?为什么?

测量圆锥的高。

教师: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螚直接量它的长度,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

课件演示测量过程,教师叙述:

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同桌互相配合,动手测量手中圆锥的高。

教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测量方法?

教师:如果是圆锥形的粮堆或沙堆,又该怎样测量它的高呢?

学生合作实验,交流展示。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1、以同桌为单位,利用教材的图示动手制作圆锥或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圆锥形的物品。比一比,谁的作品最精巧。

2、对比提升。比较圆柱和圆锥,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它的特征。

2、通过观察圆锥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从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的能力。

教学重点:圆锥各部分的名城、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圆锥的认识》教案篇11

教学流程

1、复习提问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

2、导入新课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观察一下,触摸感觉一下,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

生观察感知后,说出自己的结果,师肯定:这个物体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3、讲授新课

、教学圆锥的认识

课件展示,如果我们沿着些圆锥的轮廓画线,可得到圆锥的几何图形。

教师根据几何图形指出:圆锥的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再触摸,得出圆锥的周围是一个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再观察物体,教师指出: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你能从物体上找到圆锥的高吗?

你能从图形上找到圆锥的高吗?

你能确定圆锥高的条数吗?

(2)、小结

第一步,学生拿出学具,同桌互指圆锥的底面、侧面、顶点、高。

第二步,请学生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指名试答)

师板书: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设问: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又是什么图形呢?

生思考讨论后,指名回答

师: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

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模型,展开后观察,使学生认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其展开图合拢,恢复原状,以加深对圆锥侧面的认识。

、教学测量圆锥的高。

提问:圆锥的高能直接测量吗?为什么?

(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

你能根据测量圆柱高的启示,来测量圆锥的高吗?

请同学展示,测量圆锥的高的过程。

师生总结: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读出数值。

根据学生的测量情况,师生总结:

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1>圆锥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放置;

<2>阅读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转动直角三角形形成圆锥:

<1>根据你制作的模型,与教师演示的一样快速转动,转动起来是一个圆锥。

<2>转动含30度的三角板,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4、课堂练习

利用课件,展示习题,指名口答。

5、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想一想:圆锥有什么特征?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你能向同学介绍一下你手中的圆锥吗?

《圆锥的认识》教案篇12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实现了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一样,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梦想。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更加实效。今天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通过《圆锥的认识》说说我是如何应用农远资源来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下面从以下八点进行说课: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教学准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效果预测。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24页《圆锥的认识》。

2、教材简析:

《圆柱与圆锥》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而安排的。认识圆锥,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在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二、说学情

我所教学班级的学生是山区的孩子,经过前面的学习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地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感性经验支持,加上他们生活在山区,对新生事物的见识面相对较窄,所以在教学时适宜恰当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既能创设教学情境,又能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更加直观地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编排意图、教材特点以及学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认识圆锥的高,能用工具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直观展示和学生自主探索测量圆锥的高、旋转直角三角形等实践活动,更加直观、深刻了解圆锥的特征,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用生活中的圆锥实物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提高学生运用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依据上述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在教学时,我将利用课件,形象地分解演示圆锥图形变化的过程,更加直观地展示了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四、说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锥实物,圆锥模型等。

学具准备:圆锥实物,模型一个,一块平板、一把直尺、三角形硬纸等。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课我将采取“引导——探索——发展”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根据实情进行二次加工的农远资源课件,更加优化本课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这种教学模式,能促使学生学中有思,思中有疑,疑中有得。用“引导”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用“探索”反映学生亲历探索,寻求有效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实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用“发展”来阐明教与学的目的。而远程课件中的动画、影像等多种素材强化对学生感观的刺激,特别是相对这些几何形体来说,所带来的效果是粉笔和黑板所不能相比的。教学中我将充分发挥远程资源辅助教学的功能,直观、形象地展示大量圆锥形实物图,帮助学生建立圆锥形的表象,以及动态演示圆锥侧面的展开过程、圆锥高的测量方法等,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2、学法: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识的起点。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学法的基础上,我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复习强化

通过媒体展示:一支圆柱形铅笔。

问:这支铅笔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说说它具有哪些特征吗?

目的在于复习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探究体验

1、引出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23页的主题图,并提问:“通过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你知道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使学生对圆锥进行初步感知。

接着利用课件动画演示从圆锥的实物图中抽象出圆锥的几何图形,并标明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圆锥形,简称圆锥。

为了巩固圆锥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问学生:“在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圆锥形的物体?”想一想、说一说。

并开展小游戏:学生抢答出屏幕上圆锥形物体的名称。

最后,小结揭示课题,并板题:圆锥的认识

2、认识圆锥的特征

我先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圆锥形实物,再让学生观看动画,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轻松掌握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接着让学生拿起圆锥模型,小组同学相互说说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最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圆锥是什么样子的?在脑中建立圆锥的模型。

3、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先让学生利用学具,小组同学动手操作共同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再利用远程课件动画演示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直观形象地分解了这一教学难点。

4、认识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然后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圆锥侧面展开的过程,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让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圆锥侧面的特征,有效的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5、归纳小结

让学生归纳圆锥的特征,并根据学生的总结板书:

两个面:一个底面、一个侧面、一个顶点、一条高

6、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转动直角三角形小旗,在操作、观察、想象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圆锥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7、比较圆锥和圆柱的特征,进一步加深对这两种图形的认识。

以上教学,借助远程教育资源,成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整个过程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应用资源合理组织学生求知的引导者这一新课理念。

、巩固应用

课件出示课前设计好的相应习题。

利用课件出示习题,快捷方便,容量大,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总结、质疑,再次提高认知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两个面:一个底面、一个侧面

一个顶点

一条高

本课的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简单明了。

八、说教学效果预测

本课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应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资源与教材相匹配的教学课件,并在原有农远课件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加工修饰,使学生手、眼、耳、脑多种感官并用,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高效地获取知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都得到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测量圆锥的高时,可能会出现以下这样错误的测量高的方法: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会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发现错误所在,分析错误原因,在分析中探讨正确的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总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推动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机会,我们要抓住机遇,不断探索,合理利用,让它为我们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增添光彩!

《圆锥的认识》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方法:创设情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自主学习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强化

课件演示:出示一支圆柱形铅笔。

教师问:同学们这支铅笔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说说它具有什么特征吗?

生:是圆柱体。它的特征是:圆柱有三个面,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有一个侧面是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圆柱的特征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几何形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

课件:用转笔刀削铅笔,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垂直切下来。

问:这还是圆柱体吗?被切下来的是什么几何形体呢?

生:不是。是圆锥体。

师揭示课题: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所学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认识》。板书课题

三、探究体验。

1、列举,提出问题。

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你都看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你也可以把课下收集的圆锥形物体拿出来给大家看。

生1:冰激凌外壳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2:有的帽子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3:漏斗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4:盖房子用的铅锤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

同学们很善于观察,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想一想,你都想知道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

生可能提出:

1、我想知道圆锥的特征。

2、我想知道圆锥有几条高?它的高指的是什么?

3、我想知道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的?

4、我想知道圆锥的体积应怎样计算?

5、我想知道圆锥的表面积该怎样计算?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发现什么?

生:手拿圆锥体模型观察、想。

师:把你观察到的,感觉到的告诉给你小组的同学,小组同学共同探讨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

师:哪组愿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

生汇报:

A、圆锥的特征。

①我们发现圆锥上面细,下面粗。

②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部分,摸起来很扎手。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③圆锥有一个弯曲光滑的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侧面。这个面是曲面。

④圆锥有一个圆形的面,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⑤我们还发现圆锥的底面朝下立者,尖朝下不立者。

⑥圆锥在桌子上滚动时,既不朝前走,也不朝后走,它总是绕着一点画圆。

B、圆锥的高

①我们发现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之间的距离。

②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我们认为圆锥只有一条高。

③圆锥的高是圆锥的底面到顶点的线段的长。

④我们认为他们说的不准确,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它应该有无数条高。因为从圆锥的顶点引一条与底面平行的线,这样就可以作出无数条高。

师:同学们对于圆锥的高有几种不同的看法,谁的说法是正确呢?请同学们小组进行讨论。

生:小组进行讨论。

师:哪些同学同意某某的说法。老师也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请同学们仔细看屏幕。

师:这条黑色的虚线就是圆锥的高。谁愿意说说圆锥的高指的是什么?

生试说圆锥的高:

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圆锥只有一条高。因为圆锥只有一个顶点和一个底面圆心。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42页看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谁来读。

师:哪一组还有发现。

C、圆锥的侧面展开。

我们发现圆锥的侧面展开是扇形。

教师用课件演示侧面展开的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拿起圆锥体模型,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小组互相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师:谁愿意到前面说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两名学生到前面来说

3、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图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老师这有三幅圆锥体实物图,请同学们看。圆锥的几何图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看画图时看不见的部分应怎样画?

这就是圆锥的几何图

生:用虚线画。

师:同学们看黑板这是圆锥的几何图。谁能到前面对照圆锥的几何图说说你都学会了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

学生到前面说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圆锥是什么样子的?

4、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圆锥的特征及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我们知道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那怎样来测量圆锥的高呢?先想一想,然后利用课下大家准备的材料,小组同学共同探究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学生汇报: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测量的,先把圆锥底面放平,用直尺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用三角板竖直地量出圆锥的高

生2:我们小组的方法和他们的差不多,只是用小尺竖立在桌面上,然后用三角板通过顶点与直尺垂直。

生3:我认为这种方法比第一种测量准确。因为三角板这样放在圆锥的顶点上可以与直尺保持垂直,准确地测量出高

生4:我们是这样测量的,把圆锥的底面朝下倒立在桌面上,把小尺放在圆锥的底面上,然后用三角板垂直地测量出顶点到底面之间的距离。

生5: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太好,因为这种方法不能使用于所有的圆锥,比如,一个大的小麦堆,能把它倒过来测量它的高吗?

生6:我们认为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应该注意小尺测量时要从“0”刻度开始。

四、看书质疑。

五、课堂练习

1、在下面的图形中找出哪些是圆锥。

课本练习十二1题

2、判断。

圆锥的侧面是曲面。

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圆锥侧面展开也是长方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锥的高。

圆锥的底面是圆形。

3、练习十二2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

到室外找一些沙子或土堆成一个圆锥形,想办法测量出它的高,可以两个人进行合作。

《圆锥的认识》教案篇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具准备:

每人一个圆锥,师准备一个大的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认识

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

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

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补充习题

1出示一组图形,辨认指出哪些是圆锥。

2出示一组图形,指出哪个是圆锥的高。

3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指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教学反思:

观察、感知中认识并掌握圆锥的特点,经历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的过程,加深了对圆锥高的认识。在旋转,对比圆柱和圆锥的过程中,加深对圆锥特点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圆锥的认识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