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时间:2023-03-23 18:46:12 作者:教学文档 字数:185749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吧。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篇1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背景

(1)西周灭亡,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

(2)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制、分封制破坏,诸侯国之间相互征战。

(3)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纷纷称“王”,对本国进行政治、军事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4)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也渴望统一。

(5)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过程

(1)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秦能统一中国的原因

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①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②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了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③各民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④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⑤长期的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

从秦国来说,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①秦国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②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③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④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题1 秦国能灭掉六国、统一中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

b.秦国是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c.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d.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答案 b

解析 注意题目的要求是“最主要原因”,四个选项均是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原因,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应是综合实力的强大。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

(1)“始皇帝”的由来: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合称“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权力: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3)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中央官制

(1)主要官职

①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③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④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特点

①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3)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内容和特点

原因

①经济上,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

②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③思想上,法家“集权”理论的影响。

(2)基本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中央集权的三公制度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度。(3)特点

①皇权的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②皇帝直接任免各级官吏;皇帝从决策到行使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③皇权借助于神权来巩固和加强;以文化专制来巩固政治专制。

④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伴随于中央集权制度。题2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答案 a

解析 秦始皇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总揽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其地位不可逾越。所以,皇权至上是秦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由来

(1)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

(2)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

(3)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2.内容

(1)行政区划

①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②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

(2)官僚机构

①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②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③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影响

(1)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中。

(2)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诸侯国具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削弱了地方的独立性,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

题3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获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由封泥上面有上郡、代郡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可知当时已实行了郡县制。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8“秦朝疆域图”。

【信息解读】 通过阅读插图了解秦朝的疆域四至,秦朝长城的起止点,设置的南海、桂林、象郡等郡,认识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的作用。

【史料应用】 1.结合秦朝的疆域图,分析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答案 (1)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2)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9[历史纵横]和“阳陵虎符”插图。

【信息解读】 历史纵横反映了“皇帝”名号的由来,实际上反映了秦王嬴政不满足于人间的最高统治者,还要将自己的权威赋予神的力量。“虎符”反映了皇帝掌握一切大权,维护自己的统治。

【史料应用】 2.《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称霸的需要

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

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皇帝名号以及皇帝制确立的原因,实际上是秦朝巩固统一的需要。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10[历史纵横]和p11[历史纵横]。

【信息解读】 两则历史纵横都是秦统一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维护国家的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一个是制订法律、发展经济的措施,一个是基层行政机构设置,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史料应用】 3.全面分析画面内容,下面两幅图可以反映出秦始皇(  )

秦半两钱     秦铜权

①统一货币 ②统一度量衡 ③统一文字 ④统一车轨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③d.①②④

答案 a

思考:(1)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乘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

(2)这则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p10)

知识点拨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了解,在秦朝丞相位高权重,秦始皇为维护自己的特权和威严,所以很在意车骑的多少。

答案要点 (1)秦始皇开创了封建中央集权制,确立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原则。丞相车骑数量的增多,虽然仅仅是数量的问题,但它反映了相权的逐步扩大,势必影响到皇权的加强和至高无上,因此秦始皇非常在意。

(2)这则小故事反映了秦朝的高度集权与秦朝的暴政和法律严酷。

变式1 皇帝在中央同时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削弱地方权力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防止大臣专权

答案 d

解析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指全国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控制,所以b、c项与题意无关;a项是根本目的;三公有明确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防止三公的任何一个专权,所以d项是正确的。

一、本课测评

比较西周的分封制,分析秦朝郡县制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p11)

知识点拨 本题要求在对比分封制的基础上,分析郡县制对中央集权的影响。结合所学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内容,从维护中央集权制度的角度分析郡县制的影响。

答案要点 在分封制下,受封诸侯拥有世袭特权,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为形成诸侯割据创造了条件;在郡县制下,郡、县属于由皇帝控制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听命于中央,地方上没有特权,缺少独立性。所以实行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变式2 下列有关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一直起到维护统治的作用

b.都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都是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手段

d.相比之下,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d

解析 a项错在“一直”起作用这种说法;b项错在“秦朝”这一说法,因为西周时实行分封制,秦朝废分封行郡县制;c项错在“封建”二字上,尽管在封建朝代也实行过分封制,但西周的分封制处在奴隶社会;d项说法符合史实,说法正确。

二、学习延伸

想一想,人们对长城的看法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你怎么看秦修长城?(p11)

方法点拨 本题是一道材料分析题,解题时要找准争鸣双方的不同观点,然后分析论证,最后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要点 秦统一后,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下骚扰,把原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成著名的万里长城,这对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起了重大作用。同时,万里长城对其两侧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这是次要的。实际上,历代长城两侧的民族通过官方或民间贸易等形式不断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第一段材料只阐述了长城的功绩,第二段材料只看到长城的弊端。因此,两者的观点都有片面性。另外,长城恰好处于游牧与农业经济区的分界线。由于游牧经济的单一性,它十分需要农业经济的补充。长城南北人民除了和平条件下的正常经济交流外。长城以北的以游牧为主的民族政权统治者,往往南下劫掠,给长城以南地区带来了巨大灾难。破坏了农业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万里长城的修筑,就相当有效地阻挡了游牧民族统治者的南下劫掠。维护了长城以南农业经济区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保护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但长城的修筑,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

变式3 目前,对修复长城的奇谈怪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曰“修复长城是劳民伤财”,一曰“修长城是搞历史的大倒退”。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以上观点是错误的。修复长城虽然耗费一些资金,但意义重大,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因此根本谈不上劳民伤财,更不是历史的倒退。

课程标准课标追问要点提示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分别阐述“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的建立。(1)来历:初并天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权势和地位。于是,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希望从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地传承,永掌政权。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建立: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秦统一后,经过朝廷上激烈的辩论,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2.简述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影响(1)形成:①皇帝制度: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②中央官制:秦始皇在战国时期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③地方制度: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

分若干县。

(2)影响:①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中。②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

完善。

基础巩固

1.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上,用小篆刻写了“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个字。其中“海内皆臣”这四个字最能表明秦朝(  )

a.国家统一b.经济繁荣

c.文化统一d.百姓安居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基本辨别能力。“海内皆臣”表明国家统一,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2.以下有关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立志效法古代明君

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答案 b

解析 秦始皇认为其功劳超过了三皇五帝,所以b项的说法不合史实。其他各项符合对皇帝制的评价。

3.下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________,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空缺部分应是(  )

秦阳陵虎符

a.太尉b.皇帝

c.丞相d.御史大夫

答案 b

解析 虎符是调兵所用的权力标志物,一半由皇帝掌握,另一半由将军掌握,合在一起才能调兵。

4.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答案 a

解析 由四个选项可判断,b项中皇帝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项九卿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d项中御史大夫代表皇帝监督百官,从而得出答案为a。

5.下图是统治者为维护统治建立的两种政治制度,它们分别是(  )

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三公九卿制d.宗法制和三省六部制

答案 a

解析 根据图示可判断是分封制和郡县制。两种政治制度的推行,都加强了统治。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xx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d.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答案 a

解析 从“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和“公元前221年”等信息可判断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7.秦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意义是(  )

a.加剧了社会矛盾,无益于社会发展

b.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助于秦长治久安

c.避免了国家分裂,有助于政局稳定

d.造成君主独裁,导致政治黑暗

答案 c

解析 a、d两项没有体现积极意义;b项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中央集权可以有效地防止地方分裂,因而有助于政治稳定。

能力提升

8.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

a.西周b.秦朝c.东汉d.明朝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提取题中关键词“郡县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符合条件的应为秦朝。

9.秦朝是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含义是(  )

a.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必须听命于中央

b.皇权至高无上,实行个人独裁

c.嬴政自称始皇帝,实行王位世袭制

d.皇权空前加强,在中央设三公

答案 a

解析 注意对历史概念的理解。b、c、d体现的是“君主专制”。

10.“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材料反映了(  )

a.秦朝时人们以金玉为印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答案 b

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时间“秦以前”与“秦以来”,此指秦朝统一前后。为什么秦统一后群臣不敢用玉制印?可见,“玉玺”是皇权的象征。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秦”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 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2)材料二所含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答案 (1)说明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制”“诏”说明皇帝的话就是法令;“玺”是皇权的集中体现,并带有君权神授的色彩。

(2)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3)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

12.山东是我国经济和文化大省,历史悠久,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的山东行政图

材料二 历史上的山东行政图

材料三 据文献记载

①鲁、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的独立性。

②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

(1)材料一反映的山东大地出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它是何时实行的?

(2)鲁、齐等国与中央(周王室)是何关系?按照这种关系,鲁、齐等国要承担哪些义务?

(3)材料二中,山东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始于何时?

(4)通过材料三可以看出,以上所述两种政治制度在地方权限上有何不同?各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答案 (1)分封制,西周。

(2)服从关系(或主仆关系)。服从周天子命令,为周天子尽镇守边疆、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3)郡县制,秦朝。

(4)权限:在分封制下,地方享有较大的独立性,而郡县制下的官员由国家任免,绝对服从中央。

影响:分封制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稳定。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篇2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诸侯争霸:

①背景: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②目的:争夺土地和人民

③方式:兼并战争

2、秦朝统一:前221年

①秦国先后灭掉了哪六国?

韩、赵、魏、楚、燕、齐

②秦国能统一全国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日益强大

③秦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皇帝制:

①始皇帝的来历:

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便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合为“皇帝”,自称

“始皇帝”,希望从自己开始,皇位能传承千万世。

②皇帝制的特点: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③皇帝制的影响: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①三公九卿及其职责

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三公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三公九卿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②三公九卿的相互关系:相互配合,彼此牵制

3、决策程序及其作用:

①程序:丞相、御史大夫、诸卿朝议→皇帝裁决

②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过程:开始产生→全面推行

2、郡县长官及其产生:

①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

②县的最高行政长官:县令或县长

3、影响:

①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②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

△随堂练习:《全品》第1课“典题探究”△作业:《全品》课时作业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篇3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考目标定位】

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点搜索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①商朝的政治制度②分封制的内容、作用③宗法制的内容、作用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秦的统一②秦王嬴政创立皇帝制度③秦朝的中央官制④秦朝的郡县制⑤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

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1、夏商的政治特点:王权的神秘色彩。

①将统治者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

②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来决定。

2、分封制

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目的:巩固统治。

内容:①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③被封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④分封制所建立的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周王权的集中

3、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二、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1、秦的统一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

权力的高度集中。首先表现为皇权至上另一体现是“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3、中央集权制度内容

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军国大事操纵在皇帝手中。

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

制订了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

制定法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4、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要点名师精解】

1、分封制和宗法制不同点及相互关系

【点析】

分封制宗法制

不同点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宗法制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统治的

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特点①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进而分封属下,构成等级秩序。②邦国有同姓、异性之分。③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联系在一起。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作用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疆域,传播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动了边远地区的进步。但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步失去原有作用,逐渐出现诸侯割据局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皇权

关系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典例1】:有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a.黄帝时期b.西周c.秦朝d.西汉

【解析】:“封建”是中国传统典籍固有的词汇,它的本意是“封邦建国”、“封土建藩”,“封爵建藩”,秦汉以降至晚清的中国传统文献,基本上沿用了这个意义。对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有“封邦建国,以藩屏周。”之说。

【答案】:b。

【典例2】: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一份家谱。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民间家族重视修订家谱主要是因为

①宗法制的传统影响②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③分封制的影响

④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常用的方法是选定法,即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错误的,顺藤摸瓜,找到正确选项。家谱的出现与分封制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即可。

【答案】:d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点析】

①实行王位世袭制,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

②以宗法制为核心。

③族权和政权相结合,带有浓厚的血缘和部族色彩。

④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⑤具有开创性、继承性和发展性。夏朝开创了我国早期的一些典型的政治制度,如王位世袭制。这些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发展有直接影响。

【典例】: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以王位世袭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b.以禅让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c.以分封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d.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解析】: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主要是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其中宗法制是里,分封制是表。

【答案】:d

3.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点析】

(1)皇帝制:秦王赢政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规定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中央官制:秦始皇在战国时期官制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3)郡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郡、县属于皇帝直接控制的地方政权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完全听命于皇帝,无独立特权。郡县制推行是中央集权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制定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维持各级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更好地发挥应有效能;制定细密、严苛的秦法,秦法成为赢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工具。

【典例】:秦朝的下列措施能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

①皇位继承制 ②三公九卿制 ③郡县制④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

【解析】:“世卿世禄”制度即世官制,②③的长官都是有皇帝任免;④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打破世袭制。

【答案】:a

4.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

【点析】

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或君主专制)。具体表现为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裁。秦始皇创立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皇帝的命令通过中央政府官员,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直达百姓,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君主统治,提高了行政效率。在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下,皇帝的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典例】:“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这些官员可以

①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②征收辖区内的赋税③管理辖区行政事务④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

a.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讲的是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制度下,官员不能世袭。所以,可以排除带④的选项。

【答案】:c

5.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点析】

(1)巩固统一:随着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秦朝国力增强。秦始皇北击匈奴,南平越族,疆域不断扩大,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秦统一后,秦始皇颁布通行全国的秦法,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修筑驰道,开凿灵渠,修筑长城,移民边疆等。这些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2)影响深远: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3)负面影响: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典例】: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

①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

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和地主土地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需要。

【答案】:d

【感悟高考真题】

1.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

【解析】: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 

答案:a.

2.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解析】:西周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分封制。西周的封国有:燕齐鲁卫晋宋楚等。a河南的简称是豫,河北的简称是冀;b湖南的简称是湘,湖北的简称是鄂;d广东的简称是粤;广西的简称是桂。其简称都不是源自西周封国国名。c山东的简称是鲁,山西的简称是晋,其简称都是源自西周封国国名。

答案:c

3.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解析】: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d,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

答案:c

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秦朝用废封建、行郡县的办法来作为制度,是最大的公……废除分封,以天下为公,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只是一家一姓的财产,却是从秦朝开始的。秦始皇时期百姓仍是封君的属民a是错的。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与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有矛盾。制度法令的统一不能体现天下为公,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c是错的。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体现了共同管理天下。

答案:d

5.《荀子•儒效篇》记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说明了西周分封制具有浓重的

a.宗教色彩b.宗族色彩c.神权色彩d.皇权色彩

【解析】:材料说明,同姓宗族子弟是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这一时期著名的姬姓封国有晋、卫、鲁等,

也说明西周时期分封制带有鲜明的宗族色彩。获取并理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答案:b。

6.(•山东高考)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解析】此题难度为易,考查提炼单点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文字信息中“外人“、“自己人”可见贾母强调的是远近亲疏,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

答案:c

7.下列关于秦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

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

【解析】:d秦始皇以武力统一天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思想文化,而采取了禁私学、焚书坑儒等极端措施,故d项错误。

答案:d

8.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

【解析】:d本题主要考查公元纪年与世纪纪年的换算,公元纪年的第一位或第一二位加1即为世纪纪年的,如本题是2加1为公元三世纪,本题还要注意,公元前的纪年数字是倒数的,即本题06—xx年是晚期。

答案:d

9.“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b.井田制c.郡县制d.行省制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试题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的能力。分封制是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拱卫王室。材料中的“封建”是“分封建制”、“封邦建国”的意思,“以藩屏周”是“拱卫周王室”的意思,因此这句话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答案:a。

10.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

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

【解析】图片所示是叶氏宗祠牌匾。祠即宗祠,“祠堂”主要是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一般是一姓一

祠,内有旁文记载着姓氏渊源、族人荣耀等。可见强调的是血缘关系,据此既可判断与之联系的制度是宗

法制。因此,选b宗法制符合题意。直接读取图片信息,与所学知识相联系挂钩。

答案:b。

11.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a.西周b.秦朝c.东汉d.明朝

【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把握,最早推行郡县制的、建立中央集权制的是秦朝,所以b项正确。

答案:b

【考点精题精练】:

一、选择题:

1.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

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分封制b.封建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选a“封建社会”的概念自近代引入中国的,但是在我国古代把分封制称作“封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就是西周采取分封制的目的。同时材料中又进一步提到了“周天子”。

2.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王九鼎,诸侯七鼎,卿五鼎,士三鼎。这说明西周礼乐制的实质是

a、用于处理阶级关系的原则规范b、维护贵族生活享受的制度

c、宗法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d、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

【解析】:选d。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

3.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

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最早可能出现在

a.西周b.唐朝c.北宋d.明朝

【解析】:选c。北宋的建立者是赵匡胤,皇帝姓赵,自然把赵姓排在首位了。

4.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

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a.宗法制得以恢复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c.分封制被彻底取消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

【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的“推恩令”,目的是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使王国越分越小,无力对抗中央。还采取有:“附益之法”;“酎金夺爵”等。

5.西周初,层层封授的五级封国与附庸国疆土情况如下:一、公国:50平方公里,如齐、鲁。二、

侯国:35平方公里,如晋。三、伯国:35平方公里,如申。四、子国:25平方公里,如黄、罗、祝、邾。五、男国:25平方公里,如许。六、附庸:不足25平方公里,如萧。如此世代分封下去,到了东周:

a.出现了争夺土地和人口及财产的战争b.导致了诸候国在数量上越来越多

c.加强了等级制度并不断巩固统治秩序d.树立了周王一统天下的政治局面

【解析】:选a。bcd项说法有误,东周时期出现了诸侯兼并,大国兼并小国,数量越来越少。cd项,东周时期周王的统治逐渐瓦解。

6.“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

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网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解析】选d。九鼎,据传是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金铸成九鼎,象征九州。商代时,对表示王室贵族身份的鼎,曾有严格的规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而皇储皇室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因此,“鼎”很自然地成为国家拥有政权的象征,进而成为国家传国宝器。

7.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

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d.主张中央集权

【解析】:选a。题干中的那位大臣认为商周统治时间长,是因为分封了子弟功臣的缘故。因此他实际是向皇帝进言,实行分封制,反对郡县制的。他也是朝中大臣,所以他是不可能反对中央集权的。

8.“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

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诸卿制度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行省制度是在元朝设置的,排除①选项。秦始皇首创了皇帝制度、三公诸卿制度,发展了郡县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后世影响深远,故选a项。

9.“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

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这些官员可以①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②征收辖区内的赋税③管理辖区行政事务④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

a.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选c。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讲的是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制度下,官员不能世袭。所以,可以排除带④的选项。

10.读右图,公元前221年,我国政治文明历程出现拐点,有关说明错误的是

a.从分裂割据到实现统一

b.从分封制发展为郡县制

c.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d.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秦朝疆域图

【解析】:选d。公元前221年嬴政并吞六国,完成统一,建立秦朝。确立了以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央集权制度。d项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反映了王位世袭制取代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是指夏朝的建立。

11.《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

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解析】:选d。材料中“天子独以印称玺”“群臣莫敢用”说明皇帝的权威性,百姓不得随意使用。acb说法有误。

12.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

证,称为虎符。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请结合铭文判断,属于秦朝的是

a.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十世纪b.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

c.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d.与张掖太守为虎符

【解析】:选c。“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意思是:调兵用的虎符,右边那一半在皇帝手中,左边那一半在阳陵郡守那里这是秦朝“阳陵虎符”上的铭文。

13.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行“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

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

【解析】选c。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可知咸阳的基本布局是:以咸阳宫为中心,形成众星拱辰的格局,这体现了中央集权,皇权至高无上,故选c项。a项中的皇位世袭,b项中的“神灵”,d项中的“神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

1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

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秦朝虽然二世而亡,但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它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直至今日仍有遗存。a项随着秦亡而消失,b、c两项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而告终结,故选d项。

15.美丽的家乡余姚,其名称来历有多种说法:有主张是“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的,有认为

是因为“夏少康封少于无余于会稽,以奉禹记,姚乃其届邑”的,也有提出是由于“邑有句余山,又南有姚江”的,又有“盖余姚为余暨、余杭之比,皆越之方言,犹称于越,句吴也”的观点。对上述说法解读不正确的是

a.系古越语地名b.因山川而得名c.因置古县城而有此名d.和人名有关

【解析】:选c。 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前两个说法是“人名说“,“邑有句余山,又南有姚江”为“山川说”,最后一种是“方言说”。另:余姚置县是在秦朝,与名称无关。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图图

材料二:贾宜在<过秦论>中说:“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材料三:

材料四: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统一后,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收缴了天下的金属兵器铸“金人十二,各重千石”;“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历时三十多年修筑秦始皇陵;先后征发徭役百余万,修筑长城;数次移民实边,动辄数万家,如“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颁布“挟书律”、焚书坑儒等。

请回答:

在材料一中由图和图各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图到图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秦是如何实现由图到图变化的?

根据材料材料二,当时天下士民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是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态度?

材料三、四所显示的这些事实在战乱纷繁的春秋战国时能实现么?在秦朝能够实现的主要原因什么?

根据材料及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请简要阐述一下秦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答案:分封制和郡县制;分封制瓦解,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弱兼并的局面;统一六国、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岭南、设立郡县等。

支持态度;秦的统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前提,符合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

不能;原因:国家统一,国力强大;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政令统一,便于国家集中力量等等。

积极: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强。

②有利于国家统一政令,集中力量完成一些重大工程和实施一些重要措施,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政治的稳定。等

消极:①中央集权制度下形成的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政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

②为维护君主专制而推行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往往会摧残文化,如焚书坑儒。

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中日益僵化,成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篇4

【课标点击】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自主认知】

知能一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秦统一的背景: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周室东迁: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________被杀,西周灭亡。公元前________年,周平王东迁________,史称东周。

春秋争霸: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的地区。________、_______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________和________,相互间进行战争。

战国变法:战国时期,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国纷纷改称“________”。一些诸侯国为了__________,开始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________来统一天下。

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也渴望统一。

2.秦朝统一:_________变法以后,秦国的实力日益强大,秦王_______在公元前_______年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_______。

知能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从秦朝开始,“________”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全国军政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吏也都由皇帝任免。调动军队的凭据_______由皇帝控制、发给。特征: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_______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______________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职能:秦始皇建立的中央机构中,_______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_______兼理监察事物,_____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丞相之下还有______,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评价:①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_____、______和权________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②然而,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知能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建立:出现: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建立: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_______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实行__________,全国分为____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2.建立地方官僚机构:________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______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_______或。,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_______、________和兵役。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影响: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这套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人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直观再现】

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请根据所学知识以结构(或图形)的形式直观地表达出来。

提示:理解秦朝专制主义集权的金字塔结构特点。

【案例导析】

阅读下列材料:

丞相绾等言:“诸候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然。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旨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之,甚足易制。开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候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迁尉议是。

回答:1: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他采取“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

本题属于材料解析题题型。根据设问来阅读材料,最大限度的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且加以概括,同时,注意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答案:1:分封制的废或立问题。2:李斯。措施:屈从发封制、实行郡县制。影响:秦废分封,高郡县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巩固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解析:材料中叙述了秦始皇召开的关于是否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的讨论。材料中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争论的非常明确。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加强中央集权的论点。这是历史发发展的必然。

【核心突破】

⒈如何评价秦始皇?

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其功过是非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⑴功:完成统一,结束割据,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北击匈奴,南伐越族,巩固了国家统一,形成了幅员辽阔的疆域。

⑵过: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严刑峻法;赋税繁重;兵役徭役繁重。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⒉秦朝专制主义的基本特点

⑴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⑵中央官制特点

①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

②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统治的特点。

⑶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⑴这一制度是建立在封建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需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

⑵但也有明显的弊端: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统治,皇帝个人作用对政局影响大,容易产生腐败和专权,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腐败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积极意义日益减少,消极因素逐渐增大。

【实战练兵】

1.下列哪一年代是秦从一个诸侯国向帝国过渡的时间标志

a.公元前2070年b.公元前16xx年c.公元前1046年d.公元前221年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国君先后支持变法,主要目的是

a.确立封建地主的统治地位b.增强实力以赢得兼并战争

c.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顺应各阶层人民的共同要求

3.以下关于嬴政规定“皇帝”称号,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表明嬴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4.秦代确立的中央集权制的基本特征是、

a.皇权至上b.“家天下”

c.权力高度集中d.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他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b.修筑长城c.推行郡县制d.建立三公九卿制

6.公元前2xx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7.秦《峄山石刻》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秦始皇针对这一问题,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筑长城b.实行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8.秦朝皇帝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9.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10.在公元前27年,古罗马的屋大维自己加上了“元首”——第一公民的称号。在早他近二百年之前的中国,已经有一个人为自己加上了天下第一的称号,他是

a.建号“始建国”的王莽b.实行“初税亩”的鲁宣公

c.自称“始皇帝”的嬴政d.实行“初租禾”的秦简公

11.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他与三皇五帝的本质区别是

a.三皇五帝是部落联盟首领,他是奴隶制的国王

d.三皇五帝是奴隶制的皇帝,他是封建制的皇帝

c.三皇五帝是神化了的部落联盟首领,他是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

d.三皇五帝只能是局部政权的君主,他是统一政权的君主

1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a.改国王为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b.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c.地方实行郡县制,防止割据   d.采用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

13.秦朝形成了宰相制度,秦朝的丞相()

①“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②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③在中央各官职中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牵制

④名义上掌握兵权,实际由太尉“掌武事”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

14.秦朝时中央官制中为虚设的官职是

a.太尉b.丞相c.御史大夫d.卫尉

15.秦朝地方百姓如果打官司,按秦朝官吏职责,他应当首先找

a.御史大夫b.县令c.丞相d.郡守

16.下列有关秦朝官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县制b.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c.按官职大小排列是:三公、九卿、郡守d.地方政权机构分为郡、州、县三级

17.秦朝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

①国家统一的需要

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

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

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的发展b.疆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19.【历史法庭】秦始皇的功过

原告:秦统一后的平民百姓

被告:秦始皇

案情:被告被控于bc221年统一天下后,在十五年统治期间,残暴不仁,奴役百姓,实在是一个暴君

被告人自辨:在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陪审团:全体学生

如果你是法官,你将如何断案。

参考答案

1.d前三项分别是夏、商、西周建立的时间,d项才是秦统一全国的时间标志。注意秦国与秦朝的差别。

2.b各国变法以前,各诸侯国的统治者都是旧贵族势力利益的代表;同时,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续不断,要想保存自己的势力,扩大地盘,只有采取措施来发展自己。因此,建立封建制度和提高新兴地主的地位等都是客观结果而不是主观愿望。

3.b“理解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的概况。嬴政统一六国后,认为其功劳超过了三皇五帝,所以称国家最高统治者为“皇帝”,并确立了皇帝世袭和皇权至高无上的原则,并非对古代有道明君的效法。

4.c要紧扣概念中的“集权”二字。在秦中央集权制下,地方权力严格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严格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c项概括最全面。

5.c秦统一前,天下长达550年左右战斗不休。如秦始皇所说,如果再分封侯王,“是树兵也”。所以,他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a、b两项是军事措施,d项是中央官制,c项才正确。

6.d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或中央任命,且不可世袭,故a、c两项正确。结合题中括号内的注释,可判断b正确。秦的郡守、县令等地方官,官位不世袭,只有俸禄,没有封地,故d项错误。

7.c由题干材料可知,秦始皇吸取先代分封导致割据战乱的教训而实行郡县制。

8.ab、c、d三项不属于皇帝制度的内容。

9.ba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的影响。d不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早期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并没有确保地主阶级的统治,c也错误。。

10.c抓住题干中比屋大维建立元首制早二百年的限制条件,便可选出正确答案。

11.c三皇五帝是原始社会时期传说中的历史人物,故“神化了的部落联盟首领”符合题意。

12.a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国体决定政体,故此题应选a。

13.c②项属于御史大夫的职权;秦朝的丞相不掌握兵权,故④是错误的。

14.a太尉掌兵权,秦朝太尉虚设,从一个方面表明了皇帝独揽大权。尤其是军权,不肯轻易给人。

15.b地方百姓打官司应该在地方进行。县令的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主,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16.d秦朝地方政权机构是郡县两级制。

17.d解答此题时可以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角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的影响等角度思考。

18.d分封制度容易导致国家的分裂,秦在统一后吸收分封制的教训,确立了郡县制。目的是为了加强中演集权。

19.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评价秦始皇,秦始皇有功亦有过,功大于过。

其“功”主要表现在:结束长期分裂和混战局面,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奠定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推动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形成。(2)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基础);(3)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秦始皇的“过”主要表现在:(1)推行暴政,压迫人民,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埋下了秦亡的祸根;(2)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妨碍了文化发展。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篇5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始皇帝”的来历、皇帝制的内容和特征,理解中央官制的内容和运行机制,了解郡县制全面推广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多角度探究从诸侯割据到秦朝统一的历史原因;从目的、内容、机制、实质和影响等角度,探究皇帝制、中央官制、郡县制的具体内容;抓住主要问题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统一中国和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等角度,认识秦始皇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贡献;通过理解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体会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和古代国情。

【教学设计】

重点:皇帝制和“始皇帝”的来历;中央官制;郡县制的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难点:理解君主专制制度的基本特征;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对这一体系的把握及其影响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方法

本课多是基本史实,有关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可现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掌握基本史实;教师还可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引导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的典故、成语,通过这些典故、成语来回忆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的概况。像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为上课讨论和评价做准备。在课堂手段上可采取投影和情景设置等手段,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上。

导入新课

从西周分封制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中间经过了群雄割据的春秋战国。关于这段历史我们大家并不陌生,尤其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典故、成语,如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尤其为我们大家所熟识。战国后期,商鞅入秦,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后来居上,国力跃居七雄之首。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开始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秦王嬴政“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不到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中华民族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正如诗歌记载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由此导入新课。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问题思考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诸侯争霸:①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战争不断。②战国时期,一些强大诸侯纷纷改称“王”;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进行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秦朝统一:①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②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1.议一议:秦朝统一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①争霸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出现局部统一。

②人民渴望统一。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④秦王嬴政的个人因素。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皇帝制度:①确定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希望皇位世代传承,永掌皇权。②秦始皇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③特征: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

中央官制:①中央高官: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想一想:秦朝政治制度具有权力高度集中的特征,你对此怎样认识?

提示:①皇位世袭、皇权至上。②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③中央政权组织以皇权为中心,朝中高官互相牵制,互不统属。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郡县制推行: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下设县。

地方官僚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上承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议一议:郡县制的推行有何影响?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有着怎样的历史影响?

提示:①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②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为历代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四、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⑴积极:①结束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②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对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③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提供了政治前提。④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⑵消极方面:皇帝权威的加强,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4.巧妙设问把学生的思绪引到两千多年前的历史情境中:“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巩固政权?统一文字、度量衡及货币,销毁兵器,广修驰道以及“焚书坑儒”,制定法律等等

提示:

课后研讨

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发掘一批竹简,其中记载的《秦律·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树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复月,毋敢业草为灰,取生荔,麛榖,毋……毒鱼鳖,置肼罔,到七月而纵之。……邑之近皂及它禁苑者,麛时毋敢将犬以田。”你能明白这段话的意思吗?这说明了在当时的秦朝已经开始注重什么问题?

思路:让学生在了解秦朝短暂而亡,刑罚残酷,暴政的同时,也了解秦朝注重环境保护的一面,以突破学生光通过教材了解知识,达到突破教材思维定式的目的。

【本课小结】

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扫荡了旧奴隶主贵族势力,完成了向封建制国家的过渡,加强了君主集权,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和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即皇帝制、中央官制和郡县制,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秦始皇首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选择了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不管后来的封建王朝作了多少改革,其基本原则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西汉王朝建立后,刘邦承袭了秦始皇所开创的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课堂精练】

1.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秦统一六国b.光武中兴c.西晋统一d.开元盛世

解析:秦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所列各项中,a最能符合题意。

2.秦统一之初,李斯官任廷尉,后来被秦始皇拜为丞相,对这一变化的正确表述有

①由地方微吏到中央高官②由九卿要职到三公显位③由负责司法和首都警卫到“掌丞天子,助理万机”④由负责司法到监察百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

解析:结合三公九卿制的基本内容回答。可确定①或④不合史实,这样包含有这两个题支的选项不合题意。

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上述材料说明秦始皇

a.赞同分封制b.赞同郡县制c.反对分封制d.反对郡县制

解析:解答材料型选择题,要注意准确理解题干材料,本题首先要理解秦始皇的主张,虽然秦始皇赞同郡县制,但材料中却没有体现这一信息,所以不能选择b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篇6

一、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皇帝制度建立的条件、主要内容、特征和历史影响;掌握秦朝三公九卿的设置和职责,评价秦中央官制的特征和影响;掌握秦朝郡县制全面推行的背景、概况和影响;分析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对秦朝及后世历史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过程与方法:

①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②阅读法、讨论法、绘制示意图法

③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②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

2、教学难点: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并具体分析其历史作用与影响

【体系构建】

前提条件:秦朝的建立和统一

皇帝制度的确立

秦朝中央集权

制度的形成形成中央官职:三公九卿制

地方官制: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的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教法学法】

知识梳理教法学法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从诸侯争霸至秦朝统一

1.统一的背景:

①西周末年,王室_______。公元_____,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_______。

②春秋时,_________大权旁落,宗法制、_________遭到破坏。各诸侯国相互间进行战争。

2.统一的条件:

①诸侯国进行改革或变法,为大一统奠定了政治基础;而不断的兼并战争,局部统一,促进了最终的全国统一。

②人民渴望统一。

③秦国经过,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增强。

④秦王的雄才大略。

3.统一的完成:

年,秦灭六国,结束了长期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建立后,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一是建立至高无上的;二是在中央实行;三是地方上实行。

1.皇帝制度的建立:

①皇帝称号的由来:初并天下后,秦王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以_________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_________”。

②皇帝的权力:总揽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_________任免。军队的调动以_________为凭据,并由_________控制、发给。

③皇帝制的特点:

a.——权利不可转移

b.——地位不可僭越

c.——扩大权威

2.中央官制的建立:三公九卿制

官职职权中心影响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3.地方政治制度的建立:郡县制

①实施:秦统一后,采纳了______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_________郡,由直辖,郡下设县。

②建立地方官僚机构:______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对下督责。郡守定期向______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_______或,主要任务是,管理财政、_______、________和兵役。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③意义: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______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积极方面

①对秦朝: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国家统一。

②对后世:奠定了中国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且不断。对我国此后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消极方面:

皇帝专权——激化了阶级矛盾——爆发农民起义——秦朝土崩瓦解,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新课导入:

播放电影《英雄》的相关片段,向学生展示秦统一后的气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课前准备

教师: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要求掌握秦朝制度建立的有关史实。指导学生搜集秦始皇的资料,激发兴趣,以便探究讨论。

合作探究:

1、皇帝制度的本质与影响是什么?

2、指导学生阅读p10历史纵横、了解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和作用。

3、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异同点

4、比较西周,秦朝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

5、p11学习延伸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期望学生在研习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牢固树立“论从史出”的意识。

2.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景,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3.在合作与交流中不断锤炼历史思维。

4.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有关史料图片呈现给学生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从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政治制度两方面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2.指导学生坚持一分为二和分阶段评价的方法,正确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3.引导学生比较秦朝郡县制和西周分封制的异同,进一步加深对这两大地方行政制度的认识。

4.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引导学生对秦始皇的功过展开辩论。

课堂小结:

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并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对此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秦朝以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在历史上不断上演,专制的皇权也越来越强化,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有更加深刻地认识。

【巩固拓展】

一、选择题

1.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帝,曾不足比隆也。”据此,你认为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最主要是因为他

a.兼并了六国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2.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他与三皇五帝的本质区别是

a.三皇五帝是部落联盟首领,他是奴隶制的国王

b.三皇五帝是奴隶制的皇帝,他是封建制的皇帝

c.三皇五帝是神化了的部落联盟首领,他是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

d.三皇五帝只能是局部政权的君主,他是统一政权的君主

3.秦朝时中央官制中为虚设的官职是

a.太尉b.丞相c.御史大夫d.卫尉

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5.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功伐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

6.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福建地域上主要有闽中郡,当时福州属闽中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②郡守是闽中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③闽中郡有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④福州是闽中郡郡守的封地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④

7.秦朝地方百姓如果打官司,按秦朝官吏职责,他应当首先找

a.御史大夫b.县令c.丞相d.郡守

8.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世卿世禄制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

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a.改国王为皇帝b.建立中央官制

c.实行郡县制d.皇权至高无上

10.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请回答:

(1)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2)秦朝中央集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3)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

12.【历史法庭】秦始皇的功过

原告:秦统一后的平民百姓

被告:秦始皇

案情:被告被控于bc221年统一天下后,在十五年统治期间,残暴不仁,奴役百姓,实在是一个暴君

被告人自辨:在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陪审团:全体学生

如果你是法官,你将如何断案。

三、教学反思

本课围绕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个中心问题,对教材进行了整合,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易于形成知识体系,从总体上把握该问题。此外,通过提供材料和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着重探究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影响”等问题,效果较好。只是有一部分同学对“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概念理解还是不到位,可在下节课的讲解中进一步加以说明。

附:知识梳理的参考答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从诸侯争霸至秦朝统一

1.①衰微,前770年,东周;

②周天子,分封制;

2.③商鞅变法

④嬴政

3.公元前221年,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秦朝;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1.①皇帝,始皇帝;

②皇帝,虎符,皇帝

③皇权世袭,皇权至上,皇权独尊

2.

官职职权中心影响

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下设诸卿

皇权相互配合,彼此牵制,集权于皇帝。

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书,监察百官

太尉

管理全国军务

3.①李斯,36,中央政府;

②郡守,中央命令,所属各县,丞相。县令,治理民众,司法,诉讼;

③地方

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1.两千多年政治制度,沿用,加强和完善;

【巩固拓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c3.a4.a5.b6.c7.b8.c9.d10.b

二、非选择题

11.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中央是三公诸卿制;地方是郡县制;

君主专制:彼此牵制,完全听命于皇帝;三公诸卿只是皇帝的助手。

12.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评价秦始皇,秦始皇有功亦有过,功大于过。

其“功”主要表现在:

结束长期分裂和混战局面,奠定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推动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形成。

(2)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基础)。

(3)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秦始皇的“过”主要表现在:

(1)推行暴政,压迫人民,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埋下了秦亡的祸根。

(2)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妨碍了文化发展。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篇7

学习辅导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图片说明

秦朝疆域图

史载:秦朝的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又经过了多次扩张,至公元前2xx年秦始皇去世时,秦朝的疆域达到了空前的范围。秦朝的疆域包括了战国后期七国旧地的全部,但一部分是新从其他民族手中夺取的。

大约在公元前222年至221年间,秦军在平定楚国的江南和越国旧地后,就进入了今浙江南部和福建,征服了当地的越人政权,设置了闽中郡。

秦朝的新疆域包括岭南地区,即南岭以南今广东、广西和越南的东北部,是百越诸族的聚居地,战国时还不是楚国的领土。根据《淮南子·人间训》的记载,秦始皇的动机是“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因此命尉屠睢率五十万军队分五路南征。由于越人以丛林为依托奋勇抵抗,三年中秦军死伤数十万,连尉屠睢也在越人夜袭中丧生。所以到秦始皇三十三年才又征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同年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三郡,基本结束了军事行动。  

在西南,秦朝以成都平原为基地,向西、北两方面扩张到了今大渡河以北和岷江上游,占据了邛、笮、冉、駹等部族地区。向南又整治开通了一条“五尺道”,从今四川宜宾延伸到云南曲靖,并在沿线控制了不少据点,设置了一些行政机构。但由于投入的兵力和派驻的人员有限,统治并不巩固,所以在秦亡后就都已经放弃了

在西北,秦始皇于三十二年派蒙恬率三十万军队赶走了河套一带的匈奴人,第二年在阴山以南、黄河以东设置了九原郡,管辖新设的34个县。但这些地方本是战国时赵国的旧地,连秦始皇令蒙恬筑起的万里长城,实际上也是以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已筑过的长城为基础的。由于匈奴是游牧民族,以往曾不时侵入内地,秦朝的措施主要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防卫目的。

秦始皇时代的人口总数在-3000万之间,但在经过战国末年长期的战争之后,人口数量已经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所以当时普遍存在的是劳动力的不足,而不是人口压力。

秦始皇像

秦始皇画像是著名画家刘旦宅于1959年参考《历代帝王像》的古画风格创作的。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或旒冕。冕是古代帝王和诸侯所戴的礼帽,旒是冕前后垂挂的玉串。按规定,帝王的旒应是12串,珠料是白玉。冕上的平板叫板,在冕冠两侧,还对穿一个孔,用来穿插玉簪,将冕冠与发髻拴在一起。在簪的一端,系有一根丝带,戴冕冠时,带从颌下绕过,再系在簪的另一端。在丝带经过两耳的位置时,各垂一颗黄色的珠玉,叫“充耳”。充耳挂在耳边,走起路来一晃一晃,意思是提醒戴冠的人勿听信谗言。“充耳不闻”一语,就是由此而来。与此相称,冕冠上的冕旒垂落下来,正好挡住眼睛的视线,叫“视而不见”,意思是说,戴冕冠的人不必去看那些不该看的东西。秦始皇身穿的冕服,按规定冕服上有12种图案,如日、月、星辰(取其照临意);山(表示稳重);龙(表示应变);华虫(一种雉鸟,表示文丽);宗彝(一种祭祀品,表示忠孝);藻(水草,表示洁净);火(象征光明);粉米(取其滋养);黼(fǔ)(斧形,象征决断);黻(fú,亜形,象征明辨)。鞋是红色的,叫赤舄(xì)。腰系黄赤大佩,长二丈九尺九寸。秦始皇腰间左侧戴有玉佩,是用白色玉石制成。当时的制度是“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另外,还佩戴一柄长剑。他目光炯炯,虎视眈眈,一副威严而傲慢的神态。流露出了当年他威震六国、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秦始皇画像现陈列在国家博物馆。

秦阳陵虎符

虎符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拨军队的信物。虎符用铜铸成卧虎状,背有铭文,分为两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右半留存在朝廷,左半发给地方官吏或统兵的将帅。调动军队时,须由使臣持符验合方能生效。秦朝阳陵铜虎符长8.9厘米,宽2.1厘米,高3.4厘米,中分为二,左右半符各有错金篆书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12字。用虎符调兵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

秦半两钱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货币,以黄金为上币,用镒作单位;以铜质圆形方孔钱为下币,用半两作单位,即“半两钱”。通行全国。同时,废除六国旧币,不准以龟贝、珠玉、银锡之类充当货币,并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秦半两钱直径3~3.6厘米,重8克左右,面铸篆书阳文“半两”2字,史称“重如其文”,即实重为秦衡制中的“半两”。这种圆形方孔币的形状一直沿用至20世纪初。

商鞅方升

此器是商鞅任“大良造”时所颁发的标准量器,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方升全长18.7米,升纵7米,横12.5米,深2.3米,容积202.15立方米,重0.7公斤,为长方形的有柄量器。器的外壁刻铭文,共75字分别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左壁铭文)“十八年,齐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五分尊壹为升。”“重泉”。铭文中的十八年,即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商鞅方升”是商鞅变法时统一量器的最有力证明。

秦铜权

1991年在陕西华县赤水镇出土。衡器。高5.5厘米、底径9.8厘米、重2063.5克。权即砝码,秦权有铜制和铁制两种。此权身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40字诏书,并铸有阳文“八斤”2字,实测后推算,当时每斤合现今257.925克。

写有法律条文的秦简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的睡虎地秦代古墓中,出土了一大批竹简。这些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内文为墨书秦篆,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在这批珍贵的秦简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记载的是与秦律有关的法律和文书,包括律文、问答以及其它文书资料等。其中的律文部分是目前为止能见到的中国古代最早的法律条文,因发掘于云梦,又称之为云梦秦简。为研究中国书法、秦帝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重点阅读

秦初群臣关于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争论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秦的中央集权制

韩非总结战国诸子的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秦始皇根据韩非的政治理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集一切权力于皇帝,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下设中央政府,除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以外,还有将军(掌征伐)、廷尉(掌刑罚)、治粟内史(掌财政经济)、少府(掌山海池泽的税收供皇室的费用)、博士(备顾问)等官。地方政府设郡、县,郡有郡守(掌一郡政事)、郡尉(辅佐郡守并主军事)、监御史(监视郡守);县有县令(万户以上称县令,不满万户称县长,掌一县政事);各级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中央集权制的职能,主要是统治百姓,此外还有抵御外部的侵扰和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利害冲突。中央集权制巩固与否的关键在于皇帝对法(法律、法令)、术(权术)、势(权势)、度(限度)的掌握和运用。如果皇帝能驾驭权臣、控制地方、管辖百姓,中央集权就是强大的、巩固的,否则就相反。秦末,中央集权运用失度,对农民的剥削压迫超出农民所能负荷的限度,结果农民起来摧毁了秦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的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和农民阶级的个体土地私有制。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经过历代封建王朝的调整与补充,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统一车轨、驰道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主要干线有两条:一条向东直通过去的齐、燕地区;一条向南直达过去的吴、楚地区。“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汉书·贾邹枚路传》)。公元前2xx年,秦始皇又下令修了一条由咸阳向北直通九原郡的“直道”。再加上修筑在西南边疆的“五尺道”,以及在今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之间修筑的“新道”,就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并设有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休息,更换马匹的驿站。同时秦又规定车轮的间距为6尺,便利交通往来,促进了当时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也有利于政令的通达,军队的调遣,以维护国家的统一。

统一文字

汉朝人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叙》里说,战国时期,各国“田畴异(亩,田亩大小不一样),车涂(途)异轨(车辆的宽狭不一样),律令异法(法令不一样),衣冠异制(衣服帽子的式样不一样),言语异声(说话口音不一样),文字异形(文字写法不一样)。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于是把原来的史籀大篆简化成小篆,由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这三部书既作为学童的识字课本,又是推行小篆的范本。那时候,因为“官狱职务繁”,迫切希望进一步简化文字。县吏程邈因得罪始皇,关在狱中,他经过十年的悉心钻研,造成了一种更为简便的文字。秦始皇知道以后,很赞赏这种简化的字体,免了他的罪,升了他的官,把他编造的简便文字命名为隶书。隶书到西汉初年就通行全国了。隶书书写简便,跟现在的楷书已经很接近了。

灵渠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一称湘桂运河或兴安运河。秦派兵进入越族地区时开凿。灵渠长34千米,其中4.5千米为人工开凿,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它沟通湘、漓二水,联系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成为联络中原与岭南地区的水路通道,是保证秦始皇统一岭南的一项战略工程。灵渠初名秦凿渠,或仅称渠。后因漓水上游为零水,亦称零渠、渠,唐以后始称灵渠。

灵渠的渠道工程非常艰巨复杂。灵渠渠道穿行于丘陵地带,坡度大,水流急,行船困难。当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意将河道开凿得迂回曲折,以便延伸流程,杀缓流速,利于平稳行船。同时,每隔一段路程,设置一个“陡门”,又叫“斗门”,就是简单的船闸,可以启闭,以便分段拦蓄渠流,使水位逐段抬升或降下,船只节节前进,安然过山。这实际上就是现代的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我国用这个方法开凿灵渠,比美国所修的巴拿马梯级运河早两千多年,它充分说明了灵渠设计者的匠心和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才能。

秦长城

秦统一以后,保留了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方的长城,加以修缮和连接,建成一条西起陇西郡临洮,东至辽东郡的长城,长五千多公里。秦长城北边的一段,沿阴山山脉的狼山、乌拉山、大青山往东,经滦河上游直至辽东,位置在现在明长城的北边。秦长城遗迹,至今仍有残存,如山西大同北的“紫塞”,甘肃岷县城西,开城县北均有长城的遗址。这些遗迹有的是用土掺碎石子夯筑,宽窄高厚因地形而异,一般下宽5米,高约1~4米,夯层8~10厘米;有的用石块砌成内外整齐的城墙,保存完好的地段,有的高5~6米,下宽5米,上宽3米。长城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起到一定的防卫作用,但其作为伟大的建筑工程遗留后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富于智慧和独创性的见证。

★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这则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解题关键:本题是一道依据材料设计的问答题,旨在培养和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时,一要理解材料的历史内涵,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二要分析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思路引领:本题有两问,审题后要逐问作答。后一问贵在独立思考,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分析问题。

答案提示:原因:秦始皇认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丞相作为百官之首,排场过大,有损皇帝的权威。

反映了: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②事无巨细,皇帝独裁;③秦始皇猜忌、残暴的个性。

本课测评

比较西周的分封制,分析秦朝郡县制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解题关键:这是一道比较分析题,解答好此题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即准确理解分封制和郡县制这两个历史概念,以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知识。解题关键在于精心审题,明确试题的考查范围和重点,以及答题的要求。

思路引领:首先要概括指出分封制的特点,其次要从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不同的角度,分析秦朝郡县制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答案提示:西周分封制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的,受封的诸侯爵位世袭,拥有领地,可以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征派赋役,具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甚至危及中央政权。

秦朝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没有封地,必须服从中央。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学习延伸

想一想,人们对长城的看法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你怎么看秦修长城?

解题关键:本题旨在培养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重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

思路引领:在解读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对长城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后,再探究原因,并概括说明自己的看法。

答案提示:原因:①看问题的立场和角度不同。②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认识有变化。

看法:①长城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长城的修建对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保卫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经济和文化,有积极的作用。②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③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长城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④修建长城给当时的人民确实造成沉重的徭役和苦难,这也是文明演进所付出的代价。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篇8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感悟与思考

在时下的电视荧屏上,一幕幕宫廷戏方兴未艾,从汉武大帝到唐太宗,从武则天到康熙、乾隆……,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帝王们或是东征西讨,或是宫廷争斗,或是微服私访,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帝王形象。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上,从秦始皇到清宣统帝,一共产生过320多位皇帝。

思考与判断:中国的皇帝制度是怎样产生的?你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归纳与运用

【知识归纳】

一.至高无上的皇权

1.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2.皇帝制度的确立:

皇帝称号的由来:

皇帝制度——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1.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三公九卿”

2.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相互牵制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郡、县两级官制:

郡: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四.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1.秦的疆域:东西南北四至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颁布秦律: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统一文字:

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等:

3.秦朝灭亡:秦的暴政引发农民起义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知识运用】

1.对历史人物我们应如何评价?

用正确的唯物史观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坚持“四个一”:一是坚持一个正确的观点,即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最伟大动力;二是坚持一个正确的标准,即以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三是坚持一个正确的原则,即具体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四是坚持一个正确的方法,即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具体分析历史人物的功与过。

[例1]如何评价秦始皇?

[解析]评价历史人物一般解题思路:先简要概括,再分别结合史实辩证论证其功过表现与影响,最后总评。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功过是非都非常鲜明的人物,对其评价可依据什上面的要求作答。

[答案]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其功过是非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了深远影响。

功:完成统一,结束割据,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北击匈奴,南伐越族,巩固了国家统一,形成了幅员辽阔的疆域。

过: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严刑峻法;赋税繁重;兵役徭役繁重。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这一制度是建立在封建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需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但也有明显的弊端: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统治,皇帝个人作用对政局影响大,容易产生腐败和专权,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腐败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积极意义日益减少,消极因素逐渐增大。

[例2]秦朝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①国家统一的需要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解答此题时可以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角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的影响等角度思考。是从政治角度,则主要是从经济角度分析的。

[答案]d

3.了解我国古代重要工程及交通事业的发展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建设以及国家政权的巩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3]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沙,这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运用。因为沟通漓江和湘江的运河灵渠是在秦朝时开凿的,所以此题的答案是比较明显的。

[答案]d

拓广与探究

[例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论及秦亡时曾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挺谪戍之徒,圜视而合纵,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秦之失,失之在政,不在于制,……。”

柳宗元这段议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请论证你对这一论点的看法。

[解析]此段材料是柳宗元对秦朝灭亡原因的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首先是要读懂材料,正确理解柳宗元的观点。其次是要结合课本内容,正确分析、评价这一观点。

[答案]①柳宗元的中心论点是秦朝的灭亡是因为其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②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③因为秦朝为了加强统治,实行严刑峻法,加重赋税,大量征发兵役和徭役,结果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生。秦朝的统治是被农民起义所推翻,而不是因为地方分裂或者叛乱,所以和郡县制没有关系。

[例2]《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记录了秦统一六国后群臣进行的一场宫廷辩论: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了解了这场辩论的经过,请你想一想:

①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②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他采取“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

[解析]此段材料主要讲述的是秦统一六国后,在地方实行何种政治制度的问题。结合课本内容,到秦朝为止,还只出现过两种地方制度,即分封制和郡县制,结合材料中两人的观点,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①他们争论的焦点是在秦朝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②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他采取的措施是推行郡县制。

巩固与测评

【基础练习】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b商朝.c.秦国d.秦朝

2.秦国能灭掉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a.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b.秦国是六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c.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兼并战争d.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3.唐朝诗人李白在《古风》一诗中称颂:“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的“秦王”统一六国的年代是

a.公元221年b.公元220年c.公元前220年d.公元前221年

4.以下有关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立志效法古代明君

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5.秦统一后设置的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

a.丞相b.太尉c.郡守d.县令

6.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7.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

8.秦朝时期,疆域辽阔,其中西至

a.新疆b.临洮、羌中c.巴尔喀什湖d.里海

9.秦统一全国后,诏书传到南方的许多地方,当地却没有人认识。据此,你认为秦始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a、统一货币b、焚书坑儒c、统一度量衡d、统一文字

10.电影《英雄》中,无名对战长空时,给一旁抚琴的老者一把钱币,钱币有刀状、铲状等各种形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的封建社会最为广泛流通的货币一直是

a.秦半两钱  b.五铢钱  c.圆形方孔钱  d.银锭

11.有人曾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a.社会治安混乱b.刑法严酷,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处治

c.人们的法制观念淡漠d.国民素质不高

【综合运用】

12.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发掘出了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百姓犬入禁苑中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田律》为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是

a.战国秦汉时期的法律非常严酷

b.封建君主力图把山林湖泊占为己有

c.战国秦汉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d.《田律》中的规定是不科学的,说明人们还不尊重客观规律

13周武王主张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最恰当的评价是

a都是片面的b都是相对进步的c都阻碍了历史进步d有利于封建统治

【开放创新】

14.右图是秦朝统一使用的秦半两钱。从它的样式等方面来看,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再想一想,这种形制的货币在现实生活中仍有哪些影子?

第2课参考答案

思考与判断: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秦王嬴政自称皇帝,从此,皇帝成为了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同时,秦始皇还规定了许多尊君、维护皇帝最高权力的制度和方法,创立了皇帝制度。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主要由三点组成,即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皇帝制度不仅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而且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障。它为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皇权的至高无上很容易导致暴君、昏君的出现,皇帝的个人品质对国家和社会将产生更加重要的影响。

巩固与测评:

1、c2、b3、d4、b5、a6、b7、d8、b9、d10、c11、b

12、c13、b

14、信息:式样简单,便于大量铸造,满足流通全国的需要;中间有孔,可以穿绳,便于携带,有利于流通;后来的王朝都模仿这种铸币样式,影响深远等等。影子:我国当今银行的行徽都是圆形方孔为蓝本;我们今天的硬币虽然中间没有方孔,但仍是圆形,部分承袭了古代的货币形式;文学上描写一个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往往说“钻到钱眼里去了”;漫画上把贪官的两只眼球常画成圆形方孔状,等等。

15、

秦始皇的辩词:我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我颁布了秦律;我北逐匈奴,进占百越,开拓了疆域;我修筑长城,修建驰道;我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和车轨,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我是千古一帝。

秦朝人民的诉状:你修长城,建阿房宫、骊山陵墓,徭役繁重;一人犯法,诛连家族和邻里,刑法残酷;你要我们将收获物的2∕3交给你,赋税沉重;你焚书坑儒,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你是一个暴君。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篇9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意义,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明确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巩固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通过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讲述,增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把握本单元线索即削夺相权加强皇权,削夺地方权加强中央集权.

2①通过图片、影视资料等媒介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运用材料,多媒体等教具,采用分组讨论学习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筛选材料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展示资料提出问题

播放秦始皇歌曲

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再敢多说话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高高在上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画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我谁堪夸秦是始人在此夺了万世潇洒顽石刻存汗青传颂我如何叱咤老歌阵地制作

出示图片

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前后垂挂的玉串称。他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装饰为皇帝独有,显示其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势。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史记集解》

问题:

1从上述史料我们总结出怎样的历史信息?

2皇帝制度首创与哪朝?它的基本特征有那些?

3秦始皇还创立了那些政治制度?你能列举出来吗?

第二步探究原因和影响

1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条件是什么?

2结合史料探讨建立郡县制的必要性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史记》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史记》

请回答:

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二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什么?

上述材料反映的争论发生在什么时间?有何意义?

3探究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第三步体验高考巩固练习

例一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a.西周b.秦朝

c.东汉d.明朝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再认再现能力。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东汉实行的是郡县制与秦朝相比要晚,明朝实行的是行省制度。不难得出正确是b项。

例二“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d.三省六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试题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由籍贯由“齐人”、“鲁人”、“楚人”到“行政区”划分的表面变化所隐含的信息:即由诸侯统治向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辖过渡,而这种变化是在由战国后期,尤其是秦国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a、b两项体现不出变化;d项时间相差甚远。

例三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题干中“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等信息,不难得出秦朝实行了郡县制这一结论。

例四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秦统一六国b.光武中兴

c.西晋统一d.开元盛世

答案:a

解析:解题目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目的两个限制条件:一是“具有恒久的意义”,二是“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对此四个备选项,a、b、c、d四项都符合第一个条件,但只有a项同时符合两个条件。因为秦统一六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篇10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学习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学习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问题1:归纳秦统一全国有哪些有利条件和原因。

问题2:秦王赢政为了显示自己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和至高无上的地位,首创了皇帝制度,请说明“皇帝”称号的来历和皇帝所拥有的权力,并说明这项制度的特点。

问题3:秦始皇在战国官制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请说出其主要内容和特点。

问题4:秦统一天下后,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一种什么制度?

【合作探究、能力提高】

1.比较西周的分封制,分析秦朝郡县制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归纳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内容,并结合这些内容及其特点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了哪两对矛盾?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产生了哪些影响?

【知识网络】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这主要是指他

a.继承了秦国王位 b.在全国推行郡县制c.灭六国统一天下 d.修建万里长城

2.秦统一后,“朕”掌握了中华民族、国家、政府的最高权力。“朕”是指

a.皇帝 b.王朝 c.丞相 d.御史大夫

3.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4.秦朝中央官职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5.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

6.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

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施行的效率

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了地方势力

7.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②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③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④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

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c.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 d.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课堂反馈意见】: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篇11

课题《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秦朝疆域图和教材内容,说出诸侯争霸的原因、秦统一的条件过程。

2记住:秦统一全国的时间。皇帝制、中央官制、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重要概念。

3归纳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目的、特点、实质。

4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历史地图《秦朝疆域图》等,培养学生借助地图片了解历史的能力。

2通过归纳总结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与影响,提高学生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3利用历史资料和绘制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形式多样的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秦的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

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至高无上的皇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正确认识理解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

四技术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活动:放映记录片“跨越时空的文明第六集秦皇汉武”

学生活动:学生欣赏,准备上课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有关秦朝的知识,我们在初中阶段学习时有所了解。刚才播放的记录片,对秦始皇及秦朝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有简短的介绍,秦的中央集权制度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对秦朝及后世的影响如何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回顾初中学习过内容和准备好学习资料,进入新课的学习

新课学习

1知识点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

教师活动:布置学习任务,提出问题

1诸侯争霸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2秦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原因、简单经过、统一的时间、都城?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问题、阅读教材,结合秦朝疆域图和教材内容,思考诸侯争霸的原因、秦统一的条件过程;回答问题

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的交流

教师活动:给出评价;拓展知识。

2知识点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教师活动:布置学习任务,提出问题

1皇帝制度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征?

2秦朝中央官制有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3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绘出中央官制的结构图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始皇帝的由来、特征;中央官制的构成及分工影响;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中央官制的构成及分工;展示学习成果:绘制好的结构图。

教师活动:补充材料题。

1阅读下列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三则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请回答:

①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②根据材料二所涵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③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

④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答案提示:

说明了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制”“诏”说明皇帝的话就是法令;“玺”是皇权的集中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的色彩。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也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

皇位世袭。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史记》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史记》

请回答:

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二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什么?

上述材料反映的争论发生在什么时间?有何意义?

答案提示

设置王国。

分封诸侯国将重蹈覆辙,诸侯割据。推行郡县制度。

秦统一后不久。秦统一后建立什么样的行政体制,关系到秦朝能否长治久安的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

3知识点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教师活动:布置学习任务,提出问题

1什么叫郡县制?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有什么不同

2地方官制的构成、影响?

3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形成的、对后世的影响?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师活动:给出中央集权制度完整示意图

重点讲解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影响

学生活动:归纳总结、构建本部分的知识体系

六延伸拓展

教师活动:结合材料题扩展延伸知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司马迁批评蒙恬说:“吾迫北地,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湮谷,通直道,固轻百姓矣。”

材料二:据民间传说:“在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的时候,南方有一个名叫范杞梁的人,被抓去北方修筑长城。他的妻子孟姜女日夜思念,决心到遥远的北方去寻找丈夫。她跋涉千山万水,历尽艰辛。终于来到了修筑长城的地方。但是她的丈夫已经死了,而且被埋在长城里面。孟姜女非常悲痛,连哭了三天三夜,哭得感天动地,长城竟然倒塌了。”

——引自《秦始皇大传》

材料三:长城修筑后,汉代贾谊曾评价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引自贾谊《过秦论》

材料四:它无法代表强大,进取和光荣,它只代表着封闭、保守、无能的防御和怯弱的不出击。由于它的庞大和悠久。它还把自诩自大和自欺欺人深深地烙在了我们民族的心灵上。呵,长城,我们为什么还要讴歌你呢?

——引自《河殇》

请回答:

材料一司马迁实际是对秦的什么做法进行批评?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说明了长城的修筑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四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的评价长城?

答案提示

大兴土木,滥用民力。

长城的修筑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

防止了匈奴南下进攻,保护了中原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定。

不正确。因为它夸大了长城的消极作用而忽视了长城的积极作用。

积极性: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工程,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长城对抵御匈奴南下,保护中原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定起了积极作用。

消极性:长城的修筑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

七巩固练习

1、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的?这种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什么?

答案提示: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皇权专制成为封建国家的权力中心。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军国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本质:以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为中心。

2、秦始皇建立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对秦朝及后世有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对秦朝的影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使人民困苦不堪。对后世: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八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三公九卿和郡县制是一整套的完整的国家政治管理制度,这是中国古代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在当时,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中,这一制度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在次后两千多年的社会中,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并不断得到完善。但它有自己不可消除的弊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对这种制度有更全面的了解认识。

九板书设计

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

一诸侯争霸与秦的统一

二中央集权的形成

1皇帝制度

2中央官制

3郡县制度

三作用与影响

1对秦朝的作用与影响

2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篇12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始皇帝”的来历、皇帝制的内容和特征,理解中央官制的内容和运行机制,了解郡县制全面推广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多角度探究从诸侯割据到秦朝统一的历史原因;从目的、内容、机制、实质和影响等角度,探究皇帝制、中央官制、郡县制的具体内容;抓住主要问题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统一中国和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等角度,认识秦始皇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贡献;通过理解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体会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和古代国情。

【教学设计】

重点:皇帝制和“始皇帝”的来历;中央官制;郡县制的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难点:理解君主专制制度的基本特征;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对这一体系的把握及其影响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方法】

本课多是基本史实,有关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可现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掌握基本史实;教师还可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引导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的典故、成语,通过这些典故、成语来回忆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的概况。像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为上课讨论和评价做准备。在课堂手段上可采取投影和情景设置等手段,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上。

【导入新课】

从西周分封制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中间经过了群雄割据的春秋战国。关于这段历史我们大家并不陌生,尤其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典故、成语,如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尤其为我们大家所熟识。战国后期,商鞅入秦,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后来居上,国力跃居七雄之首。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开始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秦王嬴政“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不到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中华民族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正如诗歌记载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由此导入新课。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问题思考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诸侯争霸:①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战争不断。②战国时期,一些强大诸侯纷纷改称“王”;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进行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秦朝统一:①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②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1.议一议:秦朝统一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①争霸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出现局部统一。

②人民渴望统一。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④秦王嬴政的个人因素。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皇帝制度:①确定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希望皇位世代传承,永掌皇权。②秦始皇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③特征: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

中央官制:①中央高官: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2.想一想:秦朝政治制度具有权力高度集中的特征,你对此怎样认识?

提示:①皇位世袭、皇权至上。②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③中央政权组织以皇权为中心,朝中高官互相牵制,互不统属。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郡县制推行: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下设县。

地方官僚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上承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命。3.议一议:郡县制的推行有何影响?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有着怎样的历史影响?

提示:①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②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为历代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四、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⑴积极:①结束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②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对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③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提供了政治前提。④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⑵消极方面:皇帝权威的加强,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4.巧妙设问把学生的思绪引到两千多年前的历史情境中:“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巩固政权?统一文字、度量衡及货币,销毁兵器,广修驰道以及“焚书坑儒”,制定法律等等

提示:

【课后研讨】

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发掘一批竹简,其中记载的《秦律•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树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复月,毋敢业草为灰,取生荔,麛榖,毋……毒鱼鳖,置肼罔,到七月而纵之。……邑之近皂及它禁苑者,麛时毋敢将犬以田。”你能明白这段话的意思吗?这说明了在当时的秦朝已经开始注重什么问题?

思路:让学生在了解秦朝短暂而亡,刑罚残酷,暴政的同时,也了解秦朝注重环境保护的一面,以突破学生光通过教材了解知识,达到突破教材思维定式的目的。

【本课小结】

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扫荡了旧奴隶主贵族势力,完成了向封建制国家的过渡,加强了君主集权,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和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即皇帝制、中央官制和郡县制,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秦始皇首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选择了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不管后来的封建王朝作了多少改革,其基本原则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西汉王朝建立后,刘邦承袭了秦始皇所开创的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课堂精练】

1.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秦统一六国b.光武中兴c.西晋统一d.开元盛世

解析:秦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所列各项中,a最能符合题意。

2.秦统一之初,李斯官任廷尉,后来被秦始皇拜为丞相,对这一变化的正确表述有

①由地方微吏到中央高官②由九卿要职到三公显位③由负责司法和首都警卫到“掌丞天子,助理万机”④由负责司法到监察百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

解析:结合三公九卿制的基本内容回答。可确定①或④不合史实,这样包含有这两个题支的选项不合题意。

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上述材料说明秦始皇

a.赞同分封制b.赞同郡县制c.反对分封制d.反对郡县制

解析:解答材料型选择题,要注意准确理解题干材料,本题首先要理解秦始皇的主张,虽然秦始皇赞同郡县制,但材料中却没有体现这一信息,所以不能选择b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篇13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诸侯争霸:

①背景:宗法制、分封制

②目的:争夺和

③方式:兼并战争

2、秦朝统一:年

①秦国先后灭掉了哪六国?

韩、赵、魏、楚、燕、齐

②秦国能统一全国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

③秦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的的王朝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皇帝制:

①始皇帝的来历:

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便从、中各取一字合为“皇帝”,自称

,希望从自己开始,皇位能传承。

②皇帝制的特点:皇位,皇权

③皇帝制的影响: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①三公九卿及其职责

丞相:为百官之,帮助皇帝处理全国事。

三公御史大夫:是副,执掌群臣,下达皇帝,负责监察。

太尉:负责管理全国

三公九卿都由直接任免

②三公九卿的相互关系:相互,彼此

3、决策程序及其作用:

①程序:丞相、御史大夫、诸卿朝议→裁决

②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过程:开始产生→全面推行

2、郡县长官及其产生:

①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

②县的最高行政长官:县令或县长

3、影响:

①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②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郡县长官由任免,有利于加强和巩固。

△随堂练习:《全品》第2课“典题探究”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篇14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皇帝制、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等重要概念;了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影响;正确认识中央集权制是封建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搜集历史上有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秦始皇的功过评价,学会客观地、全面地评价、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阅读法、讨论法。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

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空间,抓住有关的内在联系;注意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代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解决问题,联系史实,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逐步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注意研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学法指导:

正确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要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古代皇帝制度的创立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根本条件和重要特征,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要掌握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郡县制建立的史实;要能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要认识到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要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掌握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并能分析其作用。认识秦亡于暴政,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一面。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课件显示]

《古风》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聘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郦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思考:①诗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②诗中的历史人物为何落到“金棺葬寒灰。”的下场?

③诗人对他的叙述评价是否客观?为什么?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老师讲解:周室东迁分封制、宗法制;→诸侯势力强大,两制渐渐崩坏→诸侯割据混战→封建经济的发展→各国纷纷掀起富国强兵改革变法运动,人民渴望统一→秦商鞅变法→秦的统一

给学识展示秦灭六国的示意图以及秦开拓疆土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

过渡: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皇帝制度的建立

1、“皇帝”名称的由来:

材料“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王曰:“去‘泰’,着‘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学生:1、皇帝称号来源: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老师:三皇五帝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历史人物。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据《史记•五帝本纪》注文中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史记•秦始皇本纪》为天皇、地皇、泰皇(即后来俗说的人皇)。还有说是伏羲、女娲、神农(《文选•东都赋》李善注引《春秋•元命苞》)。五帝,按《史记•五帝本纪》注文中一说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另一说是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他们都是传说中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2、特点:

材料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2、特点: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3、本质:

有一天,秦始皇到梁山宫,从山上看见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了朕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

——《史记•秦始皇本纪》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充分体现了皇权专制的特色。总之,皇帝是封建国家权力的最高主宰。这种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不仅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而且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证。它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央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1、三公职责:

中央——“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后世习称“三公”,是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是皇帝的第一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有左、右二丞相。秦始皇时,王绾、李斯等先后任丞相。御史大夫乃丞相的副手,地位相当于副丞相,负责掌理奏章、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太尉是秦朝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今天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任命谁任此职,故推断是秦始皇自掌军权。

“九卿”:指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等。这里的“九”并非确数,言其“多”也。“九卿”是指“三公”以下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主要官职。如掌管刑狱、司法的廷尉、掌管钱谷的治粟内史等。

2、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大臣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分工协作,彼此牵制,共同对皇帝负责。国与家同治。

3、作用: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地方建立郡县制

老师:最早在春秋时期设置,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推行,秦统一中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春秋时期初设的郡县,大多设立在新吞并地区或各国边境线上,并由国君直辖。战国时代,首先由三晋建立起以郡统县之制,且设立郡县的区域也由边境扩展到腹地。秦国在兼灭六国的战争中,在一些新攻占的地区已设郡县管理。秦统一后,经过两次廷辩,秦始皇确定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秦朝在全国始设36郡,后增至40余郡,郡下设县。废分封、立郡县,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

郡——长官郡守:郡,为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全国划36郡。郡级行政机关由郡守主持全郡政务,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另设郡尉,负责军务,直接领兵;郡监,监察郡之行政,并有牵制郡守的作用。

县——长官县长或县令:郡下辖若干县。县级行政机构由县令主持政务,县尉负责军事和治安,县丞负责司法。郡县官吏都由中央政府任免。

乡里——基层机构:县以下是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详见课本第11页[历史纵横]栏中的材料。乡的长官有三老、有秩、啬夫、游缴;里的长官称里正。

秦时,户籍的保存与管理、赋税徭役的征调以及地方军队的基本编制都是以县为单位的。县级机构是秦朝实行统治最重要的一级机构。秦以后,郡制没有保留到封建社会后期,但县制却长期实行。秦朝县制机构管理的模式,对历代封建王朝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合作探究】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相同: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分封制郡县制

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被分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封位世袭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影响容易形成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划分标准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按地域划分

★本课小结:

秦朝统一后,为了巩固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统治,秦始皇建立了一套皇权至上的中央集权制度,把全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牢牢地控制过来,从而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秦朝的强大和灭亡都有重要影响。

★课堂练习

1、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2、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皇位世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础

b.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皇帝掌握从中央到地方的人事大权

d.为提高权威而神化皇权

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

4、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5、据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秦亡后,县令、长在汉初继续留任

b.秦朝每县掌治100个亭

c.汉朝县扩大辖区,掌治100个乡

d.汉代县制大体沿用秦朝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篇15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影响。

基础掌握

一、从诸侯争霸至秦朝统一

1.统一的背景:

⑴西周末年,王室_______,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公元_______,周平王东迁_______,史称_______。

⑵春秋时,____________大权旁落,宗法制、____________遭到破坏。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____________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

2.统一条件: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开始对本国的和,力图通过。

春秋战国群雄割据,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

秦国经过,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增强。

秦王嬴政的。

3.统一的过程:先后灭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统一的标志:公元年,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定都。

5.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的诸侯______________,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______________王朝。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的建立:

⑴确立:初并天下后,秦王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以_________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_________”。同时秦王总揽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_________任免。军队的调动以_________为凭据,并由_________控制、发给。

⑵认识:秦始皇首创的__________,一方面以__________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__________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2.中央官制的建立:

⑴三公九卿制:秦始皇在________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________为中心的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在中央,设置________,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设置________,执掌君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设________,负责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设诸卿,分掌国家各项具体事务。

⑵特点及作用: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于__________手中。但对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进行__________,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__________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3、地方建立郡县制:

1.实施:秦统一后,采纳了__________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_________郡,由中央政府直辖,郡下设县。郡的长官是__________,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都由_________直接任命。

2.作用和意义:

⑴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_______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⑵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练习:

基础题:

1.下列关于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立志建立像“三皇五帝”那样的功业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方向

2.秦朝建立了—套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其中地位最高的三个官职是()

a.丞相、奉常、卫尉b.御史大大、郎中令、太尉

c.丞相、御史大夫、太尉d.卫尉、御史大夫、廷尉

3.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秦始皇针对这—问题,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筑长城b.实行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4.秦朝“废分封,行郡县”的主要目的在于()

a.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c.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5.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b.皇权至上是这—制度的核心

c.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6.秦时,在中央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对该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

a.继承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b.削弱了皇权

c.随着秦朝的灭广而被取消d.使各部门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皇帝大权独揽

7.秦朝的郡县制开辟了中国行政区划的先河,下列关于郡守和县令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是地方行政长官b.由皇帝直接任免

c.可以在辖区内铸造钱币d.是皇帝加强对全国各地权力控制的工具

8.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的特点是()

①确立了皇权的至高无上②爵位世袭制③确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④“三公”“九卿”和郡县的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请回答:

(1)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2)秦朝中央集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3)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

1-8bcccddcc

9、(1)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答: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秦朝中央集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答:中央是三公诸卿制;地方是郡县制;

(3)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

答:君主专制:彼此牵制,完全听命于皇帝;三公诸卿只是皇帝的助手。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篇16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复习内容:从诸侯争霸到秦统一中国、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复习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复习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及影响

自主学习

1、秦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但其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却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这一制度主要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

分封制郡县制

实施的条件

官吏的产生及权利

地位及影响

合作探究

1.皇帝制度的确立和特点

材料1: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秦始皇本纪》

依据材料1,秦王嬴政打算改变“名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2:接到秦王要求改变名号的命令后,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秦王嬴政说:“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3:在秦代,……国家官方崇拜尊崇称之为“帝”的神……因此当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称自己为帝时,他正利用了当时已具有浓厚政治色彩,而又保持了与远古的神祇圣哲强烈联想的一个字眼。这个字眼恰当地象征了一个人的政治成就,对他,并且可能对他的臣民来说,这种成就看来几乎是超人的。

——《剑桥中国秦汉史》

依据材料2、3,秦王嬴政采用“皇帝”称号的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4: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史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5: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明史•舆服志》

依据材料4、5,皇帝制度的一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6:“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7:“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依据材料6、7,皇帝制度的另外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8: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材料9: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馀。

材料10:三十六年,……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

由表及里地归纳材料8、9、10所包含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上述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郡县制的确立及其影响

材料1: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材料2: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材料3: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载?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材料4: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1、3的主张是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2、4的主张是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5: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材料6: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以上材料均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你同意上述材料中的哪一种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秦朝太尉一职的表述,错误的是

a.秦始皇任命太尉,让其执掌军权b.是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之一

c.其地位与丞相一样d.设置的目的是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秦统一后,革除东周政治弊端的重要决策是

a.建立皇帝制度b.焚书坑儒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d.制定《秦律》,依法治国

3.秦律的发现,印证了下列哪一句史料的内容?

a.“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b.《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c.《诗经》:“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d.“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是指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5.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中央政府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c.地方实行郡县制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6.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a.主张郡县制b.反对郡县制c.反对中央集权d.主张中央集权

7.下列官员中,最有可能被秦始皇当作心腹的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卫尉

8.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9.公元前2xx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10.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当时所起的作用有

①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③地方官员对中央和君主的依赖和向其负责④妨碍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周文武所封子弟周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2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3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摘自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请回答:

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

“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中作者对郡县制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材料三是怎样评价两种政治制度的?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篇17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秦统一的条件

能表述“皇帝”的由来、含义。

明确“三公”的具体职责。

评述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知道秦朝郡县制度建立的史实,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运用教材的材料作为证据去理解过去,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应用有效信息去论证问题。

能够轻松地在课本上做各种标记,以突出知识重点。

能对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如运用结构图掌握秦代中央到地方行政系统。

通过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历史学习有正确的认识,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勤于思考。

通过古代赞颂秦始皇的诗歌和图片,感受秦朝初步实现统一的宏大气象。

通过秦朝始创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内容,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重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教具:多媒体课件 

导入 china的由来:瓷器、支那、秦朝等含义。那么秦朝有哪些成就著称于世呢?学生回答后,强调两点:秦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就是本课学习的内容。中央集权制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

利用三幅地图引出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秦统一的条件

能表述“皇帝”的由来、含义。

明确“三公”的具体职责。

评述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知道秦朝郡县制度建立的史实,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运用教材的材料作为证据去理解过去,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应用有效信息去论证问题。

能够轻松地在课本上做各种标记,以突出知识重点。

能对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如运用结构图掌握秦代中央到地方行政系统。

通过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历史学习有正确的认识,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勤于思考。

通过古代赞颂秦始皇的诗歌和图片,感受秦朝初步实现统一的宏大气象。

通过秦朝始创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内容,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重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教具:多媒体课件 

导入 china的由来:瓷器、支那、秦朝等含义。那么秦朝有哪些成就著称于世呢?学生回答后,强调两点:秦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就是本课学习的内容。中央集权制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

利用三幅地图引出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分析统一的条件

2、地图展示灭六国、统一秦王朝的建立

以结构图探究秦怎样来巩固统一?分析割据争霸的原因,由分封制的弊端——制度问题造成,那么为防止割据,巩固统一就必须进行制度的创新,引出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要确立这套制度首先从何做起?以音乐、图片烘托秦始皇——中国第一位皇帝出现,他首创了

1、皇帝制度

问题导学

“皇帝”这一名称是怎样而来?

秦王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皇”字和一“帝”字,组成了“皇帝”这一名号。

赢政为什么重定尊号?

自认为功德无量,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秦始皇还采取了哪些尊君的做法?

要点:朕、制、诏、玺;强调皇帝的与众不同,皇帝独尊。

阅读材料,指出皇帝制度的重要特征。

材料1:“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2: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要点: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这样的皇帝制度有无弊端?学生发言后,如决策失误、政务繁忙等,以材料辅证。

秦始皇统一天下後,政务十分繁忙,《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石”是120斤,这是说秦始皇每天要看120斤竹木简写成的官文。皇帝看的公文是经过筛选的,每天要往宫廷送的公文则难以胜数。

秦始皇势必需要助手辅助,引出

2、中央官制。

中央官制的设置及职能

提出要求,明确中央官制的设置及职能,学生自学。

接下来帮秦始皇解决三件事情。

a秦始皇要在全国征发民工修筑长城,谁应来协助:丞相。

b秦始皇要下达一道“焚书”的诏令,有权下达者应是:御史大夫。

c秦朝军权由何人掌管:?

展示中央官制图、同心圆图,分析其最显著的特点:皇权为中心。以此引出

中央官制的作用。

a维护君主专制

b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两个作用中最主要的是第一点。分析“学思之窗”,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相权与皇权这一矛盾,那还有一个什么矛盾?中央与地方。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回到四千多年前的秦朝群臣的一场大辩论。分析本课引言,秦统一之初,群臣围绕什么展开一场讨论?秦始皇最终同意哪一种观点?

3、郡县制:

以官制图讲解本目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秦始皇设多少郡?郡受到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郡下又设县,县以下设置哪些主要行政机构?结合沛县、江阴县级市例子谈谈。

秦朝在郡县设置的主要官员有哪些?各负何责?

地方官制及职能

郡县制的作用地方服从中央,地方主要官员的任免权最终掌握在皇帝的手中,从而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的防止出现割据。这显然不同与哪种制度?

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不同,表格展示。

由两制的影响比较,引出一个问题,历史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秦二世而亡。投影材料:“夏商西周封建而延,秦郡专权而促。”秦的短命是不是郡县制惹的祸?学生发言。

最后,以柳宗元话“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秦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权力结构中,地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但最终受制于皇帝——专制主义,这就是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秦开创的这套政治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补充:也巩固了统一,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秦巩固统一的措施除了以上政治方面,还有哪些?历史纵横

强调本课要旨。练习。

1、分析统一的条件

2、地图展示灭六国、统一秦王朝的建立

以结构图探究秦怎样来巩固统一?分析割据争霸的原因,由分封制的弊端——制度问题造成,那么为防止割据,巩固统一就必须进行制度的创新,引出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要确立这套制度首先从何做起?以音乐、图片烘托秦始皇——中国第一位皇帝出现,他首创了

1、皇帝制度

问题导学

“皇帝”这一名称是怎样而来?

秦王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皇”字和一“帝”字,组成了“皇帝”这一名号。

赢政为什么重定尊号?

自认为功德无量,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秦始皇还采取了哪些尊君的做法?

要点:朕、制、诏、玺;强调皇帝的与众不同,皇帝独尊。

阅读材料,指出皇帝制度的重要特征。

材料1:“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2: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要点: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这样的皇帝制度有无弊端?学生发言后,如决策失误、政务繁忙等,以材料辅证。

秦始皇统一天下後,政务十分繁忙,《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石”是120斤,这是说秦始皇每天要看120斤竹木简写成的官文。皇帝看的公文是经过筛选的,每天要往宫廷送的公文则难以胜数。

秦始皇势必需要助手辅助,引出

2、中央官制。

中央官制的设置及职能

提出要求,明确中央官制的设置及职能,学生自学。

接下来帮秦始皇解决三件事情。

a秦始皇要在全国征发民工修筑长城,谁应来协助:丞相。

b秦始皇要下达一道“焚书”的诏令,有权下达者应是:御史大夫。

c秦朝军权由何人掌管:?

展示中央官制图、同心圆图,分析其最显著的特点:皇权为中心。以此引出

中央官制的作用。

a维护君主专制

b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两个作用中最主要的是第一点。分析“学思之窗”,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相权与皇权这一矛盾,那还有一个什么矛盾?中央与地方。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回到四千多年前的秦朝群臣的一场大辩论。分析本课引言,秦统一之初,群臣围绕什么展开一场讨论?秦始皇最终同意哪一种观点?

3、郡县制:

以官制图讲解本目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秦始皇设多少郡?郡受到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郡下又设县,县以下设置哪些主要行政机构?结合沛县、江阴县级市例子谈谈。

秦朝在郡县设置的主要官员有哪些?各负何责?

地方官制及职能

郡县制的作用地方服从中央,地方主要官员的任免权最终掌握在皇帝的手中,从而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的防止出现割据。这显然不同与哪种制度?

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不同,表格展示。

由两制的影响比较,引出一个问题,历史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秦二世而亡。投影材料:“夏商西周封建而延,秦郡专权而促。”秦的短命是不是郡县制惹的祸?学生发言。

最后,以柳宗元话“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秦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权力结构中,地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但最终受制于皇帝——专制主义,这就是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秦开创的这套政治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补充:也巩固了统一,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秦巩固统一的措施除了以上政治方面,还有哪些?历史纵横

强调本课要旨。练习。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