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教案

时间:2023-03-23 18:46:10 作者:教学文档 字数:77901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忆读书教案,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忆读书教案吧。

忆读书教案

《忆读书》教案

《忆读书》教案篇1

一、导入:由冰心的一首小诗引入: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本诗通过比喻揭示:成功来自艰辛的奋斗的道理。

二、课前准备:

摘录有关“读书”或“书”的名言。

将它们拿出来交流。分小组,各小组先检查一下准备情况,然后讨论所摘录的是否符合“读书”“书”的范围。然后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来。

教师小结:其实这些名言正如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作业:

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

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

3、抄写本文的字词及整理出五条有关“读书”和“书”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分析新课:

1、本文的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读书有哪些好处呢?试着概括一下。

“读书好”这是全文的重点。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3、“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

4、“读好书”在冰心看来又应是如何的?

三、就课文中出现的名著来让同学们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内容。

如有关于《水浒传》中的人物名称及其绰号。

有关《红楼梦》中人物命运。

有关《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分类。等等。

四、让同学发问。

作业:

片段作文训练: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读一本好书如同与高尚的人交谈,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本书,仔细品读,你或许会有独特的读书体验,或许会产生一些感想,把你的感想或体验写下来,与人共享。

要求1、题材不限,题目自拟。2、字数200字左右。

教学反思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课文中的一些书籍学生平时较少接触,了解的东西少,所以在第二节课时就比较难上。我就将该部分的内容转为请同学讲讲自己看过的,记忆深刻的书或一篇文章。这样一变学生的热情就来了,一改刚才死气沉沉的状态纷纷举手发言,有的甚至自己站起来抢着向同学叙述自己所看到的精彩的内容。有描述樱桃小丸子的任性,有的则描述蜡笔小新的调皮淘气,有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景色,有的则描述自己家里的可爱的小猫小狗……我看了这样的情形不禁暗暗高兴,不按已定的教案来上课那也是很好的,最重要的是要在课堂上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能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我在另一个方面上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并能够将自己所读到的文章说出来与大家共享。这就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课标》中“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个目标。但课后还要多引导学生去阅读,特别是阅读一些名著,加深他们的文学修养。像中国的四大名著,文言文较多,学生看起来较难懂,可以先引导他们去读读简单的儿童版,然后再引导他们读读原著,这就可以加深他们对内容的理解。

片段作文训练是为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做好准备的,有的同学就做得很好,能够及时的完成,而有的同学却没有完成。从中可以看出有完成的同学是有所思考的去读书,读过之后才有所得;没有完成的同学可能是没有去看什么书或者是看了却没有思考结果是写不出来。看来,不仅要引导同学去阅读,更要教他们如何阅读,读后应做什么。

不足之处:在课堂的导入方面相对来说较难,如第一课时的导入可以换成俗语或谜语来导入如: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谜底为书。而第二课时则可以用同学们没积累到的有关书的名言来导入。

《忆读书》教案篇2

教材分析:

《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学生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学生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出文章的内容要点。

2、联系自己平时的读书实际,加深对读书的认识。

3、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教学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

2、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冰心极其作品的资料。

2、摘录有关“读书”或“书”的名言。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纵览古今,横观中外,许多名人都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汪国真说过:“最优秀的读者,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家,最优秀的作家必定是最优秀的读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忆读书》。

二、整体感知理解课文

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1、有关“书”或“读书”的名言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人谈话——歌德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马克思

2、作家作品介绍:

冰心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五四”运动时,在革命浪潮的激荡下,开始创作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的“问题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是她最早的一批作品。冰心在1921年出版了《繁星》、《春水》两个诗集,后赴美留学,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结集为《寄小读者》。”冰心有许多散文作品,如《樱花赞》、《小橘灯》等,还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如泰戈尔的《园丁集》、《泰戈尔剧作集》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

2、怎样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课文的述说来思考

3、在冰心看来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分析新课:

1、本文的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读书好”就是读书有好处、有益处

“多读书”就是读书的数量要多

“读好书”就是内容上要好,比如读一些名著。

“读书好”这是全文的重点。从书中看:

①作者认为“读书好”是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美的享受。如文中第三自然段所举的例子。

②能扩大知识面。如读《三国演义》,了解到三国时代的天下大事;读外国小说,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这也是说“读书好”。  

③“读书好”还表现在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作者说:“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④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第六自然段写对她的作文帮助很多。

“多读书”是指作者从七岁开始读,到晚年仍在“读万卷书”,而且所读的书古今中外俱全。  

“读好书”,作者是说她会挑选、会比较。第12段中从“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一直到段末都是说“读好书”。

拓展:冰心一生与书相伴,有此心得指导我们读书,结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谈谈你对读书的体会。  

三、深入理解

就课文中出现的名著来让同学们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内容。

如有关于《水浒传》中的人物名称及其绰号。

有关《红楼梦》中人物命运。

有关《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分类。

四、作业

1、片段作文训练: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读一本好书如同与高尚的人交谈,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本书,仔细品读,你或许会有独特的读书体验,或许会产生一些感想,把你的感想或体验写下来,与人共享。要求:①题材不限,题目自拟。②字数200字左右。

2、制定本学期的读书计划。

3、用楷体字规范工整地抄写“字词积累”的词语并解释。

附:板书设计

忆读书

冰心

能感染人、陶冶人

读书好 能扩大知识面

有助于写作

读书体会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多读书:从七岁开始读书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读好书:会挑选、比较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分析新课:

1、本文的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读书有哪些好处呢?试着概括一下。“读书好”这是全文的重点。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帮助。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3、“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

4、“读好书”在冰心看来又应是如何的?

三、就课文中出现的名著来让同学们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内容。如有关于《水浒传》中的人物名称及其绰号。有关《红楼梦》中人物命运。有关《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分类。等等。

四、让同学发问。

作业:片段作文训练: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读一本好书如同与高尚的人交谈,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本书,仔细品读,你或许会有独特的读书体验,或许会产生一些感想,把你的感想或体验写下来,与人共享。

要求1、题材不限,题目自拟。2、字数200字左右。

《忆读书》教案篇3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忆读书》教案,希望能够帮到您!

《忆读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学习对比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会作者的读书心得。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世纪老人冰心是文学界的常青树,从19岁成名到耄耋之年仍在创作。她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她是怎么读书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文章《忆读书》。

二、新授

(一)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写了什么)

1.老师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8自然段(老师谦言自己抛砖引玉,以有感情的朗读来带动学生的情绪,迅速切入文本),学生各自放声朗读课文余下部分。(散读)

要求:划出自己难理解的词语,然后课堂交流。

强调:以下几个词语的读音:(若无ppt,学生读的时候写到黑板上)

笸(puo)箩(luo)天罡(gang)地煞(sha)消遣(qian)烦琐(suo)堆砌(qi)

注意文中的成语(课本第116页):

津津有味一知半解栩栩如生怒发冲冠无病呻吟(无病而呻)(每个齐读两遍)

2.紧扣题目思考: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本文主要内容是:冰心回忆了她读书的经历,和有关读书的感受。(标题就是本文内容的概括,抓住“忆”字)

(二)分析课文,朗读体味。(怎样写的)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读书经历的?

——时间顺序(作者一生爱读书)

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到了中年以后;1986年;1989年。

2.对于读书,文中作者有许多感受,请圈划出描述这些感受的词句,朗读交流。

要求:朗读圈划的句子一定要结合作者当时的情感

(学生发言讲到相关(7)、(8)语句时,顺势穿插“对比”的知识和分析“好书的三个标准”。)

(1)《三国演义》:这是作者读的第一本书,所以印象特深刻,写得最详细。抓住‘咬了牙’‘居然’‘哭’等词,这与后文“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也相照应。

(2)《聊斋志异》:这对“我”的作文很有帮助。

(3)《水浒传》:着力描写的人物,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

(4)《精忠说岳》:没什么印象。

(5)《满江红》《声声慢》:酷爱古典诗词,能背,十分动人的,写尽…情绪。

(6)林译小说: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7)《红楼梦》:才尝到“满……一……”,“一个……的滋味”(不同年龄读同一本书的前后感受的对比)

(8)对《西游记》精彩《水浒传》人物栩栩如生

《封神榜》烦琐《荡寇志》人物索然无味

现代文艺作品的比较:从脑中抹去;

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9)第13自然段: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

(10)文章末尾: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小结:①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为“忆读书”服务。(写作方法是为文章内容服务的)

②从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三方面,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相对比较)看出作者评判好书的标准。

③指出全文末句从总体上概括了作者的读书感受。

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第11自然段到文章末尾。

3.“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3个分句各自强调的重点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给同学们2分钟左右的讨论时间,可以组为单位)

(先从课文中找依据)

——A读书好:开卷有益(对写作有益;读书是最大的快乐,让自己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

多读书:博览群书(数量要多、品种要多,涉及古今中外。)可罗列文中提到的各本书。

读好书:择善从之(要学会选择,因为只有好书才能让自己怡情知理。无意义的书不要读,注意文中好书的三个标准。)

B在意思上层层递进。

再齐读(第二次)(注意重音)这句话。

(三)总结:

(1)全文紧扣题目“忆”字,按时间顺序叙述,条理清晰。

(2)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老师指着板书,试着让学生用“记叙了…表达了…希望…”总结。)

本文记叙了作者自己亲身的读书经历,表达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以及对读书的认识,希望我们少年儿童认识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三、作业布置

1.必修作业:

积累词语,按格式抄写;翻阅词典了解成语的含义。

2.选修作业:

你读的书中,印象最深的是哪本书?准备一段内容简介,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附板书设计:

读书好开卷有益

忆读书(经历感受)多读书博览群书

《忆读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2.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采用座谈的形式,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2、学生猜谜语或者说关于读书的名言,并跟随老师的思路进入新课学习。

二、介绍作者

1.教师启发学生:试着说出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的名字。

2.教师结合课本的注解,简单介绍有关冰心的情况。

3.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冰心的作品,学生互相交流有关冰心的作品。

三、导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感情表达、节奏、停顿、划出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

3.学生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

四、初步感知课文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和学生讨论、指正。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交流回答。

参考问题: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是什么意思?

“分久必合”的意思是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采用自由抢答问题的形式,也可以小组为单位,优胜组给予表扬。

问题设计如下:

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

读书有什么好处?

全文哪些句段是写“多读书”的?

全文哪些句段是写“读好书”的?

3、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归纳后明确: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

4、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和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思考,探究:本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如果让你给课文分层次,怎样分比较好?说说你的理由。

5、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指名学生发言,大家共同议论。

五、小结本节课,教育学生:

本节课我们主要初步了解了冰心的作品以及《谈读书》的一些观点,希望同学们课下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比较观照自己的读书情况,认真体会读书的好处。

作业:

1.课后字词抄写三遍并积累。

2.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提到的书籍。

第二课时

一、师生座谈

1、教师由冰心的话引入交流座谈会。

2、教师启发提问:冰心认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学生交流发言,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3、教师启发提问:读书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呢?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发言,谈读书体会。学生自由交流读书的好处。

3.教师启发提问:冰心奶奶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读书有许多好处,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读书的好处,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读书?

二、整体把握全文主旨,深入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写作特点。

1.教师由学生的交流导入提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3、教师明确:作者以自己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告诉我们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读书与我们的成长有许多好处,要认真读书。

三、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1、教师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思考、探究:

你喜欢读什么样的书?

就你个人的体会而言,你认为读书有什么好处?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发言。派代表或自由发言。

3、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如何选择书,怎样读书?

四、课文阅读训练

1.读作品,写作者:

《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红楼梦》《茶花女》

2.看作者称呼,写出作者、时代,并各举出一篇作品:

柳柳州李长吉李易安岳武穆

阅读课文下列片段,回答有关问题

“我自从回认字后不到几年……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1.第一段中,“不是……而是……”突出表现了什么?

2.我”为什么常常“含泪”上床?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意义。

我只好带这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我决定咬了牙……

4“……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填空组词:

人情故然无味津津有一知解不能自风雪月气愤填官民反无病呻自作情心动神

五、总结本节课内容,教育学生:

我们学习了冰心奶奶的读书心得,各位同学也交流了自己的体会,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与书为友,与名人交游,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

板书设计:

忆读书

冰心

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读书好

可以扩大知识面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多读书

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读好书

《忆读书》教案篇5

一、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本单元的主题是书,你都知道那些与书有关的名人警句,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师:书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读书可以使我们的灵魂变得丰富而充实,读书可以使我们的目光变得深邃而明亮,可以使我们的行为变得文雅而理智。对于读书,冰心奶奶也有她自己的理解,这一节课让我们走进她的书中去看看吧?

二、教学新课

1、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很有必要了解这篇文章的作者,关于作者你有哪些了解啊?

作者资料:冰心:原名谢婉莹,当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笔名冰心女士。她幼年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她的作品有《繁星》、《春水》、《小橘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作品深受小朋友喜爱,他的作品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练流畅的特点。

师: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但冰心却是常青树,从她十九岁成名到晚年一直都在创作,她之所以能能够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经常读书是分不开的,下面就让我们快到文章中去看看她想要告诉什么吧。

2、首先请同学们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检查字音掌握情况::凯歌岳武穆亲戚思绪长辈报刊津津有味一知半解气愤填胸人情世故索然无味心动神移自作多情勉勉强强消遣烦琐催促天罡地煞笸箩“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柳州风骨,长吉清才”

不好读的句子: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文章,哪怕只有几百几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3、看来同学们对这些词句掌握的已经不错了,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呢?或者说你有哪些文学名著不太了解的都可以提出来。

学生质疑,有关文学作品的内容,教师相机解答。

生:我不明白我不明白《三国演义》中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师:这是中国在封建社会的一个演变过程,汉朝统治了400多年,国家相对稳定,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格局地盘,国家出现了分裂,后期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就是“合久必分”,又过了若干年,三分合晋,国家实现了统一,这就是“分久必合”

生:我不明白“柳州风骨,长吉清才”是什么意思?

师:在这句话中提到了两个人物,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看是谁?

生:我知道柳宗元曾经在柳州当过官,所以他又叫做刘柳州。

师:同学们。想想看,为什么潘昊同学知道这个问题呢?

生:他可能看过相关的书,他可能查找过相关的资料。

生;我曾经读过他的文章,从中了解到的。

师:可以看出来,多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可以知道别人不知道的知识,在某些时候就能够派上大用场。那“长吉”呢?

生:长吉就是李贺,在上学期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马诗》。

师;非常好,你学习非常有方法,对学过的知识能够进行梳理,让我们想象着诗中描写的画面,背背这首诗吧!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冰心奶奶小时候写的作品具有柳宗元雄健的风格,李贺清新不凡的才气。

生:我不知道《荡寇志》是一部什么样作品?

师:《荡寇志》是清朝的俞万春的作品,他从小就跟随父亲镇压农民起义,对农民起义深恶痛绝,他知道《水浒传》在农民群众的影响,于是就写了这部以小说反小说的《荡寇志》,把《水浒》中的英雄写成了十恶不赦的强盗,找到剿灭。这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写的一部小说。

生:我不知道《声声慢》这首词是什么意思?

师:老师知道有个同学在课下查找了这首词能给大家读读吗?如果你能够了解这首诗所描写的意境,相信你读起来将会更有感情,它给人一种寂寞凄凉的感觉。

生:我不明白作者看《三国演义》时会哭两次?

师:你很爱动脑,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思考。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作者在不同时期读书感受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十一岁时她看《红楼梦》感到厌烦,到了中年以后有感到“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

师:你读书真细心,这个问题太有价值了,请其他同学也在这个位置画上一个问号。

生:我不明白作者因为腿疾不能出门,为什么把读书当作唯一的消遣呢?

师: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研讨的问题,非常好,看看我们能不能随着阅读的深入理解他们。下面我们再来交流一下“你读懂了的什么”。

生:我知道了读书对写作很有帮助.

师:是呀,冰心奶奶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读书真好。

生:我知道了冰心奶奶很爱读书,一生读了许多书。

生:我知道冰心奶奶很会读书,他会挑选、比较。

师:同学们能有这样深入的理解,真棒!那我们看一看作者回忆了自己读书的经历,到底要告诉我们小读者什么呢?请同学们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学生找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冰心奶奶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讲述她的读书经历的。

三、教学小结:其实在这篇课文中,处处都流露着冰心奶奶想要告诉我们的这个道理。读书到底有哪些好处,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呢?让我们在下一节课再去细细品味她的读书经历。

《忆读书》教案篇6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1—6题。

忆读书

冰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筐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虹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才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决定咬了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意进行归纳整理: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i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2、突出表现对《三国演义》的喜爱。

3、①表达出渴望和眷念之情。②形象地表现了决心之大。

4、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

5、喜欢的作品:《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满江红》、《声声慢》、《茶花女逸事》、《红楼梦》;不喜欢的作用:国文教科书、《荡寇志》、《精忠说岳》。喜欢的理由是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不喜欢的理由是没有人物个性。

6、略。有见解、有新意即可给分。

《忆读书》教案篇7

《忆读书》教学案例

案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众:喜欢)

“大家喜欢读什么样的书?”

“我喜欢读科幻的。”

“我喜欢读侦破的。”

“我喜欢读人物传记。”

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纵览古今,横观中外,许多名人都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汪国真说过:“最优秀的读者,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家,最优秀的作家必定是最优秀的读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忆读书》。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多媒体:冰心不同时期的照片)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生:“我在图书馆查到的资料,冰心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我上网查到,冰心在1921年出版了《繁星》、《春水》两个诗集,后赴美留学,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结集为《寄小读者》。”

一学生又补充一些:冰心有许多散文作品,如《樱花赞》、《小橘灯》等,还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如泰戈尔的《园丁集》、《泰戈尔剧作集》等。

师:同学们能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获取信息,非常好。(出示多媒体)我们来看一下冰心的简历。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冰心是文学界的长青树,从19岁成名到晚年仍在创作,她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是与她热爱读书分不开的,让我们看看她对读书有什么见解。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篇课文我们学什么呢?

生1:结合单元提示,学习本文应提取文章要点。

生2:我认为要抓住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

师:那我们学习这课就理出文章的内容要点。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提出的问题。

师:读完课文,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因为可以指导我读书。”

“我也同他一样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因为它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的读书经验的总结,给我启迪。”

师:请同学们解释“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的意思。

“我理解‘读书好’就是读书有好处、有益处。”

“我认为‘多读书’就是读书的数量要多。”

“我认为‘读好书’就是内容上要好,比如读一些名著。”

“……”

师:刚才同学们都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下面我们看书上的哪些内容说明了这些见解,我们的见解是否也具备了大家风范。分小组讨论,在书上勾画出内容要点。

同学们交流讨论的结果:

生1:从书中看,作者认为“读书好”是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美的享受。如文中第三自然段所举的例子。

生2:能扩大知识面。如读《三国演义》,了解到三国时代的天下大事;读外国小说,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这也是说“读书好”。

生3:“读书好”还表现在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作者说:“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生4: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第六自然段写对她的作文帮助很多。

师:“读书好”是全文的重点,同学们也确实抓住了文章内容的要点,我们继续来探讨。

生5:文中说的多读书是指作者从七岁开始读,到晚年仍在“读万卷书”,而且所读的书古今中外俱全。

生6:读好书,作者是说她会挑选、会比较。

生7:第12段中从“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一直到段末都是说“读好书”。

师:冰心一生与书相伴,有此心得指导我们读书,结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谈谈你对读书的体会。  

生1:我和文章的作者有同感,我觉得多读书对写作确实有好处,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语言的熏陶,写法的借鉴,使我的文章能有新颖独到之处。

生2:读书好,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读一些内容健康、有积极意义的书。记得在小学曾读过日本人绘制的漫画小册子,当时很流行,大家都互相传看,现在回想起来,这种以宣传武力为内容的画册,读了也是浪费时间,所以读书一定要有选择,这样才能受益。

生3:现在是信息时代,作为当代中学生,阅读面一定要宽,各类图书都要有所涉猎,不能只满足于读课内的书,那样视野太狭窄了。所以我认为多读书不仅数量多,而且范围也要广。

师: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了对读书的体会,真是有感而发。为了更好地指导我们读书,请同学们交流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自己总结的也可以。学生们发言:

“我搜集的是歌德说的:‘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人谈话。’”

“我总结的是:‘读书易,思考难,二者缺一不可。’”

“我搜集的名言是马克思说的:‘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

“我总结的是:‘读书增长人的智慧。’”

“……”

师:同学们,热爱书吧。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世界,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你的智慧和心灵,用心去读、去感悟吧。心动不如行动,今天给同学们布置的作业是制定本学期的读书计划,不要忘了记读书笔记。

案例分析

从本学期开始,初一语文开始使用新教材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明确阐述了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教育理念,这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新的教育理念促使我对以往的教学方式要有所改变。《忆读书》是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在学习本课时,我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做法,既没有严格地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也没有逐段进行讲解。我认为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对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读书的实际,加深对读书的认识,以便今后更好地进行阅读。这堂课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教科书相比,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资源能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愉悦中增长才干、培养能力。同时,新课标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各种课程中,适当开展探究、资料收集、交流讨论等学习活动,以发展学生各种基本能力。新课标对初中学生在阅读上也提出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这是旧大纲所未曾提及的。因此,在讲冰心《忆读书》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去搜集冰心的有关资料及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一改过去由教师介绍作家作品,学生被动地听记的局面,使学生逐渐养成主动获取信息的好习惯。学生在开发利用课外资源的过程中,发展了能力,又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式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而这次教改重要的一项就是改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代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点的新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对话关系,是互学、互动、合作、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在这堂课中,我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忆读书》作为自读课,先让学生确定所学内容,然后让他们根据个人理解,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语句,并说明为什么,这其实就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学生先去发现,然后说出依据,学生的思维就被激活、归纳、演绎、类化,既调动了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本课重点时,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充分体现自主、合作的精神,既有个人的见解,又有集体的智慧,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内在的潜能。他们尝试了探究的方法,经历了研究的过程,探索精神与研究能力得到了锻炼。让学生自己创造名言,主要目的不在于他们能说出多么深刻的至理名言,而在于他们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养成批判的意识、创新的精神,不盲从。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要时时认识到,自己只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师的“教”一定要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富有个性。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这种培养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同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同步发展的。语文课程改革强调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意味着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语文教育是与语言,与人的学识、经历、个性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习《忆读书》不仅要在知识上使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要点,并在其中进行多方面的能力训练。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对今后的学习有所指导,这才是他们终生受益的。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知识的整合。当今世界资讯技术突飞猛进,教学手段已由原来的单媒体向多媒体发展,多媒体的应用使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在本课中,我制作的课件内容是不同时期的冰心照片及作品,增大了课堂容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忆读书》教案篇8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1—6题。

忆读书

冰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筐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虹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才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决定咬了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意进行归纳整理: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i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2、突出表现对《三国演义》的喜爱。

3、①表达出渴望和眷念之情。②形象地表现了决心之大。

4、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

5、喜欢的作品:《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满江红》、《声声慢》、《茶花女逸事》、《红楼梦》;不喜欢的作用:国文教科书、《荡寇志》、《精忠说岳》。喜欢的理由是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不喜欢的理由是没有人物个性。

6、略。有见解、有新意即可给分。

《忆读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把握文章的要点,理解“读书”的好处,通过对内容的理解,明确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兴趣。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联系读书实际,指导学生对自己读书情况做一次总结,开展一次交流。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结合实际深入了解读书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1、《忆读书》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

2、那她有怎样的体会呢?

三、新授

1、既然读书有这么好,那么大家喜欢不喜欢读书,都读了那些书呢?读书到底有怎样的好处呢?

、教师示范朗读课文

、学生从书中体会作者读书有那些好处,并概括出来。

①、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②、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③、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④、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情感,让人得到多种美的享受。

2、具体分析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三国时期的“天下大事”

①“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和,和久必分……”

②“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

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什么是“人情世故”?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读《聊斋志异》对我的文言作文有帮助文中老师批注“柳州风骨,长吉清才”这真是因为《聊斋志异》是用文言文写的,而自己那时的作文也是文言的,所以老师才有这样的批注。这也是老师对他中文的称赞。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第11自然段中“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情感,让人得到多种美的享受

读《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

读《水浒传》让作者“尤其欣赏”、“气愤填胸”

读《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滋味

读《满江红》的“怒发冲冠”

读《声声慢》的那几个叠字写的十分动人,以“寻寻觅觅”起头,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3、读书这么好,所以我们大家就要“多读书”、“读好书”

①文中作者都读了那些书呢?

②什么是好书?

四、总结

五、练习

牵线搭桥

《三国演义》罗贯中

《红楼梦》曹雪芹

《西游记》吴承恩

《水浒传》施耐庵

《聊斋志异》蒲松龄

《满江红》岳飞

《茶花女遗事》小仲马

《声声慢》李易安

六、作业

通过学习,可以看出读书有这样好、这样重要,那根据所学内容,自己以后会怎样读书?用什么方法来读?还可以给自己制定读书守则来约束自己今后的读书,给自己增长更多的文化知识和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读书好、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

象能激起读者的情感,让人得到多

种美的享受

《忆读书》多读书体会

读好书

《忆读书》教案篇10

一、教学目标

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导入新课:

诗人徐志摩曾表达过读书后的不可言说的愉悦:"我觉得读到好的诗的时候,真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都受了感动,精神上好像复新了一般。在诗里,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他指出了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诵读活动

1、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2、诵读要求与策略:

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要忘我、深入地体会;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正音释义

笸箩天罡地煞无聊朦朦胧胧无病呻吟不能自已

思考活动

1、学生活动与要求

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2、教师辅助策略

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

交流活动

1、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

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课内小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而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更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多读书。

课外小结

1、请同学按时间顺序,课外小结自己的读书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

2、关于对作家冰心的介绍。

3、课外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向同学推荐,并附推荐意见。

第二课时

活动导引

1、请同学介绍作者冰心及其创作。

2、导入课文:正如同学们所了解的,冰心女士在作品中讴歌和颂赞的是壮美的自然、纯晶的童心、真挚的母爱。

巴金在谈到少年时代和哥哥共读冰心作品时的感受说:"过去我们都是孤寂的孩子,从她的作品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语句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了的母爱。……现在我不能说是不是那些著作也曾给我加添过一点生活的勇气,可是甚至在今夜对着一盏油灯,听着窗外的淅沥的雨声,我还能想起我们兄弟从书上抬起头相对微笑的情景。"

具有永恒魅力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冰心女士不竭的创作之源是什么呢?

诵读活动

1、学生活动与要求

请同学速读课文,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2、教师辅助策略

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并将文中内容进行概括。

交流活动

1、在字里行间体现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这一中心。

2、请同学将本文结合自己上一节课后小结,概括归纳"读书好"的体会。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3、作者关于"读好书"的体会是什么?

学生活动与要求

请同学速读12-13段,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明确: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提高升华

1、小结全文。

学生活动要求

能够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指出文中总结性的语句。

教师辅助策略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及时评价。

2、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请同学畅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以及作者的读书经历给予自己怎样的启示。

教师辅助策略

除关键词语外,教师可提示文中的细节,如家庭环境的影响、读《红楼梦》不同年龄、阅历的不同解读等,引起同学的关注。

迁移活动

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

要求:可以是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可以是背诵一段美文;也可以是介绍一篇文章。

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地表现自我,体会读书要用心,要能够读出真心、真人、真情以至创造真我。

板书设计

忆读书

中心内容记叙顺序

多读书

读书好时间顺序

读好书

《忆读书》教案篇11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冰心老人的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内容简单扼要,又明白浅显。初一上学期就接触这样的文章可以说是很好的,因这可以借此来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阅读课外书籍。学习本文可以结合课文中所提到的各部书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分析:

学生刚上初中,一下子面对那么多的学科,对于初中的学习生活可能还不大能够适应,引导他们如何学习那是很重要的。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学习和阅读的经验,可引导他们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学习和阅读。此文较简单,适合学生自己阅读。引导学生联系平时读书的实际,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情况作一次总结,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后面推荐的名著,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还可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有关“读书”和有关“书”的格言。

设计理念: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提到: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提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在阶段目标中又提出了“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出文章的内容要点。

2、联系自己平时的读书实际,加深对读书的认识。将自己收集的有关“书籍”和“书”的名言拿出来交流。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由冰心的一首小诗引入: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本诗通过比喻揭示:成功来自艰辛的奋斗的道理。

二、课前准备:

摘录有关“读书”或“书”的名言。

将它们拿出来交流。分小组,各小组先检查一下准备情况,然后讨论所摘录的是否符合“读书”“书”的范围。然后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来。

教师小结:其实这些名言正如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作业:

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

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

3、抄写本文的字词及整理出五条有关“读书”和“书”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分析新课:

1、本文的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读书有哪些好处呢?试着概括一下。

“读书好”这是全文的重点。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3、“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

4、“读好书”在冰心看来又应是如何的?

三、就课文中出现的名著来让同学们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内容。

如有关于《水浒传》中的人物名称及其绰号。

有关《红楼梦》中人物命运。

有关《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分类。等等。

四、让同学发问。

作业:

片段作文训练: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读一本好书如同与高尚的人交谈,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本书,仔细品读,你或许会有独特的读书体验,或许会产生一些感想,把你的感想或体验写下来,与人共享。

要求1、题材不限,题目自拟。2、字数200字左右。

教学反思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课文中的一些书籍学生平时较少接触,了解的东西少,所以在第二节课时就比较难上。我就将该部分的内容转为请同学讲讲自己看过的,记忆深刻的书或一篇文章。这样一变学生的热情就来了,一改刚才死气沉沉的状态纷纷举手发言,有的甚至自己站起来抢着向同学叙述自己所看到的精彩的内容。有描述樱桃小丸子的任性,有的则描述蜡笔小新的调皮淘气,有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景色,有的则描述自己家里的可爱的小猫小狗……我看了这样的情形不禁暗暗高兴,不按已定的教案来上课那也是很好的,最重要的是要在课堂上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能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我在另一个方面上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并能够将自己所读到的文章说出来与大家共享。这就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课标》中“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个目标。但课后还要多引导学生去阅读,特别是阅读一些名著,加深他们的文学修养。像中国的四大名著,文言文较多,学生看起来较难懂,可以先引导他们去读读简单的儿童版,然后再引导他们读读原著,这就可以加深他们对内容的理解。

片段作文训练是为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做好准备的,有的同学就做得很好,能够及时的完成,而有的同学却没有完成。从中可以看出有完成的同学是有所思考的去读书,读过之后才有所得;没有完成的同学可能是没有去看什么书或者是看了却没有思考结果是写不出来。看来,不仅要引导同学去阅读,更要教他们如何阅读,读后应做什么。

不足之处:在课堂的导入方面相对来说较难,如第一课时的导入可以换成俗语或谜语来导入如: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谜底为书。而第二课时则可以用同学们没积累到的有关书的名言来导入。

《忆读书》教案篇12

《忆读书》教学反思

这节课,基本完成教学设计.在每节课的课初一两分钟,都是诗词欣赏时间.这节课教授的是冰心先生的散文,所以让学生学习冰心的一首小诗《成功的花》.课文《忆读书》,虽然行文平易,但字词和文化常识较丰富,基于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我在设计基础知识的教学环节上,多花了些时间.而后,在梳理课文内容方面,我希望以冰心文末"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为突破口,但效果不佳,学生还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内涵.而后,我又针对本课的教学建议的提问,引导出一个新的文学概念"线索",在解释了概念之后,让学生说说本课的"线索"时,学生也较难回答得出.后来评课时,我才知道"线索"是初三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可以说,这节课暴露出自己教学上的一些问题,自己在转型中,对教学的重难点把握不够准确,对初中学生的准备不足,对初中教学法的理解不够,还没从高中重思辨的课堂模式中走出来.

当然,课上,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受到了同组老师的肯定.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时常让学生听名家朗读,鼓励学生模仿,并给学生表现的舞台.

《忆读书》教学反思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课文中的一些书籍学生平时较少接触,了解的东西少,所以在第二节课时就比较难上。我就将该部分的内容转为请同学讲讲自己看过的,记忆深刻的书或一篇文章。这样一变学生的热情就来了,一改刚才死气沉沉的状态纷纷举手发言,有的甚至自己站起来抢着向同学叙述自己所看到的精彩的内容。有描述樱桃小丸子的任性,有的则描述蜡笔小新的调皮淘气,有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景色,有的则描述自己家里的可爱的小猫小狗……我看了这样的情形不禁暗暗高兴,不按已定的教案来上课那也是很好的,最重要的是要在课堂上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能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我在另一个方面上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并能够将自己所读到的文章说出来与大家共享。这就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课标》中“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个目标。但课后还要多引导学生去阅读,特别是阅读一些名著,加深他们的文学修养。像中国的四大名著,文言文较多,学生看起来较难懂,可以先引导他们去读读简单的儿童版,然后再引导他们读读原著,这就可以加深他们对内容的理解。片段作文训练是为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做好准备的,有的同学就做得很好,能够及时的完成,而有的同学却没有完成。从中可以看出有完成的同学是有所思考的去读书,读过之后才有所得;没有完成的同学可能是没有去看什么书或者是看了却没有思考结果是写不出来。看来,不仅要引导同学去阅读,更要教他们如何阅读,读后应做什么。

不足之处:在课堂的导入方面相对来说较难,如第一课时的导入可以换成俗语或谜语来导入如: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谜底为书。而第二课时则可以用同学们没积累到的有关书的名言来导入。

新课标明确阐述了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教育理念,这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新的教育理念促使我对以往的教学方式要有所改变。在学习本课时,我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做法,既没有严格地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也没有逐段进行讲解。我认为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对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读书的实际,加深对读书的认识,以便今后更好地进行阅读。这堂课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教科书相比,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资源能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愉悦中增长才干、培养能力。同时,新课标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各种课程中,适当开展探究、资料收集、交流讨论等学习活动,以发展学生各种基本能力。新课标对初中学生在阅读上也提出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这是旧大纲所未曾提及的。因此,在讲冰心《忆读书》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去搜集冰心的有关资料及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一改过去由教师介绍作家作品,学生被动地听记的局面,使学生逐渐养成主动获取信息的好习惯。学生在开发利用课外资源的过程中,发展了能力,又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式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而这次教改重要的一项就是改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代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点的新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对话关系,是互学、互动、合作、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在这堂课中,我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在本节课上,我先让学生确定所学内容,然后让他们根据个人理解,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语句,并说明为什么,这其实就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学生先去发现,然后说出依据,学生的思维就被激活、归纳、演绎、类化,既调动了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本课重点时,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充分体现自主、合作的精神,既有个人的见解,又有集体的智慧,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内在的潜能。他们尝试了探究的方法,经历了研究的过程,探索精神与研究能力得到了锻炼。让学生自己创造名言,主要目的不在于他们能说出多么深刻的至理名言,而在于他们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养成批判的意识、创新的精神,不盲从。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要时时认识到,自己只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师的“教”一定要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富有个性。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这种培养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同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同步发展的。语文课程改革强调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意味着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语文教育是与语言,与人的学识、经历、个性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习《忆读书》不仅要在知识上使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要点,并在其中进行多方面的能力训练。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对今后的学习有所指导,这才是他们终生受益的。

今天我上完了《忆读书》一课后反思如下:本篇课文体现了北师大版教材的教学特点——学生的自主意识强。

本课教学由学生自己根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提出三个问题学习课文,这一教学设计较难,学生操作起来较难。因此我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质疑的优势,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的能力,又很好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在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我又尽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读书经历理解作者的读书体验,使学生也能和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明确,作者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读书,正因为读过很多的书,作者才能成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

但因为本课涉及的名著较多,学生对名著的内容了解不深,因此我课前布置了搜集资料的作业,这就为学生拓宽了知识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教学目标制定是比较准确,但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三个问题上的顺序上注意一下,应该是因为读书好,所以才要多读书;不仅要多读书,还要读好书。对于文中提到的作者的读书感受,没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体会作者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尽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读书经历理解作者的读书体验,使学生也能和作者产生共鸣。指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再者要将语言文字训练放在首位,不能忽略学生的品词析句训练,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

《忆读书》教案篇13

教材分析:本篇课文的作者是女作家冰心,她创作的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众多,并译成各种文字。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书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9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够联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

3、积累语言,像作者那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4、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教学思路:这篇课文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师问,平日里你都喜欢读什么书?丛书中尼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诗一样的文章,同学们一定等不及了,也想读读这优美的诗篇,请你们打开书,利用手中的字典、结合课后的生字表解决生字新词,将课文读通读顺。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发音,指导个别字的发音。

三、研读课文,了解内容;

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热爱书的思想感情。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还应以读为主,为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较为深刻的感受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也为学生能够通过自己一遍一遍有效和真情的与文本对话。

四、品读课文,感悟内涵:

在设计品读课文这一环节中以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感悟,自发抒情,自然续情。

1、自由阅读课文,解决课前预设的问题:冰心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你是否做到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选择几段读给你的同位听听,看看你的同位能否明白作者是怎样读书的?从书中学到了什么?。根据学生情况,及时指导学生用“心”来说话。用心来朗读。再指名朗读。

3、从课文中找到”总而言之““同而言之”这两个词语,体会它们的意思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3、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回想文中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五、感情朗读,深化主题;

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喜欢读书”的心情。个人,小组间互读,评议。

六、谈感受: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你应该怎样读书?

作业设计:

搜集读书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忆读书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忆读书教案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