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小一网整理小数乘法教案,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小数乘法教案吧。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
2.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课件呈现,寻找信息
1.课件呈现“放风筝”的情境以及各种不同形状的风筝。
2.课件呈现“买风筝”的情境,画面上醒目地显示四种形状各异、价格不同的风筝。
3.设问: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
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先来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2.追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3.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
二、自主尝试,感悟算理
感知算理
1.算一算:3.5×3,可以怎样计算?
给足时间,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独立计算出买3个蝴蝶风筝所需的钱数。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中的不同计算思路。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的计算思路可能有:用加法进行计算;改写为复名数进行计算;化“元”为“角”进行计算等。
重点分析、研讨化“元”为“角”算法的算理
1.组织全班学生对上述多种不同解法逐一进行分析、评价和充分肯定。
2.引导学生着重分析化“元”为“角”的计算方法。
师:上述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这种算法中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分析、对比、讨论后,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话总结、概括:先把3.5元转化为35角,再计算35角×3,最后将结果105角转化成10.5元。
教师边小结边适时板书如下竖式计算过程:
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时,想到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成以“角”作单位的整数乘整数来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依托现实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其他合理方法之后,着重分析和评价化“元”为“角”的算法,引导学生总结、概括这种算法的思考过程,体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感受小数乘整数还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整数进行计算,初步感悟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巩固化“元”为“角”的计算方法
1.第2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演板。
重点评价“把4.6元看作46角”进行计算的方法。
2.第2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一:先算出具体的钱数6.4元×7=44.8元,再与40元进行比较,做出判断。
方法二:直接通过估算解决,一个燕子风筝的价格是6.4元,超过了6元,买7个就超过了42元,所以40元不够。
拓展:50元够吗?
三、运用转化,探究算法
动态呈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1.出示算式0.72×5=?,提问:“0.72不是钱数,怎样计算?”
2.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引导学生提出:“能不能转化成整数来计算?”
3.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
4.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5.学生全班集体交流转化过程和计算方法,教师适时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算法。
由于因数0.72化成整数72必须“×100”,所以要使积不变,积360应“÷100”。
将乘得的积化成最简小数
请学生观察乘得的积“3.60”,提问:3.60是最简小数吗?提醒学生,乘得的积如果不是最简小数,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积中小数末尾的0去掉。
小结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1.引导学生回顾3.5×3、0.72×5的计算过程。
2.提问:“想一想,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你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又做什么?”
3.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
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再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四、拓展应用,巩固新知
专项练习
1.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对比。
引导学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归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不同: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整数乘整数中两个因数都是整数;小数乘整数的积中,若小数末尾有0,这个0可以去掉,但整数乘整数的积末尾的0不能去掉。
2.确定积的小数点。
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积末尾的0是怎样处理的?
计算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情况。
2.组织学生交流,着重交流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两道小数乘法计算题是怎样计算的。
趣味练习
1.小狗登城堡。
2.小金鱼戏水。
3.小蜜蜂采蜜。
应用练习
1.练习一第3题。
引导学生正确用合适的方法估计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程。如:用步测的方法估计,知道自己的步长约为0.6m,从自己家到学校约走多少步,用步长0.6m乘走的步数,就得到自己家到学校的大致路程。
通过计算自己每天、每周上学要走的路程,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一千米有多长的具体的感受。
2.练习一第4题。
第4题是根据第一列的积,写出其他各列的积。
本题利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在按从左到右的顺序逐列写出积的过程中,自觉地应用积的变化规律,并打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体会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五、课堂总结,深化新知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六、课外作业
1.练习一第1、5题。
2.练习一第2题,是联系学生的主要学习资源——课本进行的计算活动,应让学生先自己去了解五门学科课本的单价,然后再计算、填空。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篇2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1页例6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能根据实际需要和题目要求正确地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灵活、合理地运用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地用“四舍五入”法求积是小数时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求积的近似数往往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活经验
1.计算下面各题。
1.5×240.37×2.64.02×8.3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演板,集体订正。
说一说小数乘法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2.求下面各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一位小数:3.12;5.549;0.3814。
保留两位小数:4.036;7.7963;8.42378。
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7.7963的近似数为什么是7.80?
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方法来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用这种方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学习内容涉及小数乘法计算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应用,而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已经有较长时间没有接触了,所以通过简单复习,帮助学生唤起对已学知识,特别是对“四舍五入”法的记忆,为后续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
2.揭示课题:积的近似数。
了解信息,解决问题
1.出示情境图。
小狗正在做什么?人们训练小狗缉毒是利用了小狗的什么特点?小狗嗅觉灵敏与嗅觉细胞的数量多少有很大关系,下面请看一个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出示例6。
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怎样解答?
题目中对解答这个问题有什么特殊要求?
这里的“得数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要求出积的近似数,那么条件中的“0.049亿”是近似数还是准确数呢?为什么不用准确数?
3.学生独立尝试,指名两名学生演板。
4.组织学生观察、评价黑板上两名演板同学的解答过程。
5.组织学生交流、反馈自己的解答过程。
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你是怎样将“得数保留一位小数”的?
写横式的得数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除了通过例题中对得数的要求来揭示求“积的近似数”的教学内容外,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判断已知条件中“0.049亿”是近似数还是准确数?为什么不用准确数?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在实际应用中有时准确数既无必要又不可能,而用近似数就可以了。至于例题的具体解答过程,难度并不大,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只是在重点处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交流、反馈,突出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和过程,强调书写时应注意的细节。】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求“积的近似数”的基本练习
1.第11页“做一做”第1题。
出示题目。
1.计算下面各题。
0.8×0.9
1.7×0.45
全班齐练,指名两人演板。
集体订正。
2.补充题。
出示题目。
补充题:
将“1.35×0.96”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
小数,所得的近似数是。
a.1.29b.1.30c.0.13
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判断和选择。
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自己是怎样做出判断和选择的。
求“积的近似数”的实际应用
1.第11页“做一做”第2题。
出示问题:一种大米的价格是每千克3.85元,买2.5kg应付多少钱?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追问质疑。
质疑一:这节课学习的是求“积的近似数”,你为什么用准确数表示求得的积?
质疑二:这一题的问题没有保留几位小数的要求,你为什么用近似数表示求得的积?
2.集体讨论。
再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处理?
通过这道题的解答,你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用“做一做”的第1题和补充的选择题来巩固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而在“做一做”的第2题中,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有的求的是积的准确值,有的求的是积的近似数,甚至求出的近似数也可能不完全相同,可能保留的是两位小数,也可能保留的是一位小数,还有“舍”与“入”的问题。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生成的教学资源,及时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在比较和争论中积极思考,让这些丰富的资源引发出精彩、自然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从实际例子中体会求积的近似数往往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练习
1.课堂作业:练习三第1题第小题、第3题。
2.家庭作业:练习三第1题第小题、第2题。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篇3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7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第6~8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获取信息的过程,会正确利用小数倍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2.掌握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形成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形成独立思考、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体验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利用小数倍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选择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活经验
1.口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0.5=0.7×4=2.1×3=1.1×8=
9×0.8=1.5×2=0.7×0.8=2.5×0.4=
2.解答:一支铅笔0.5元,一支水性笔的价钱是一支铅笔的3倍。一支水性笔多少钱?
3.回顾:前面我们学习了关于小数乘法的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旧知,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激活学生头脑中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为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二、情境导入,自主探索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呈现教材主题情境图,让学生独立收集信息。
2.交流整理: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时;
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
要求的问题是“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利用小数倍解决问题。〔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尝试,在练习本上列式并解答。
教师巡视,收集个案,并指名演板。
2.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怎样计算小数乘法56×1.3?
你算得对吗?
3.汇报梳理,构建方法。
以前学习的“求一个数的整数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那么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是多少”也用乘法计算。
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集体交流、核对。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旧知迁移领悟用小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小数乘法的计算兴趣,在汇报交流中理解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进一步熟悉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充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回顾检验,适当修正
1.出示教材中小朋友的计算过程。
2.请你帮这位小女孩验算一下,她算得对吗?
3.交流汇报,明确方法。
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乘一遍,看对不对。
用计算器来验算。
根据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来验算。由于56乘1.3的积应该比56大,而7.28比56小,所以7.28肯定是计算错了。
4.检查过程,修正错误。
师:同学们,在计算时我们往往先入为主,如果再算一遍,不一定能检查出计算中的错误,所以我们可以从刚才同学们使用的各种验算方法中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检查。
师: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除了要检查计算是否正确以外,还要检查横式的得数写了没有,写对了没有?得数的单位名称是否正确?同学们,再检查一下,除了计算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相互督促改正。
5.随堂巩固。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针对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有目的地投影展示,学生评价与小结。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中小女孩的计算错误,激活学生对整数乘法验算方法的回忆。为感受验算方法的多种策略,先放手让学生自己验算,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具体验算时,不要求学生一定按某种方法验算,只要能选择有效的方法对计算结果做出判断即可,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让学生形成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基本练习
1.练习二第6题。
先计算,再验算。
展示汇报,集体订正。
订正时注意0.072×0.15的计算过程与验算方法。
2.练习二第8题的第一问:这只长颈鹿高多少米?
认真审题,明确问题。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提高练习
练习二第8题的第二问:梅花鹿比长颈鹿矮多少米?
独立思考,自主解题。
思考:如果直接求“梅花鹿比长颈鹿矮多少米”,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解答吗?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促使学生不断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利用小数倍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课堂总结,梳理知识
回顾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你是用以前学习的哪些知识来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
梳理
1.继续学习了小数乘法计算。
2.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并用小数倍解决问题,用小数倍解决问题与以前学过的用整数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样的。
3.计算后一定要验算,针对不同的计算类型可以灵活地选择合适的验算方法,发现错误要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总结与梳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养成及时梳理知识、总结学习方法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五、课堂练习
1.练习二第6题。
2.练习二第7题。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篇4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6页例3、例4及“做一做”,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旧知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基本算法。
2.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引导学生发现一个因数比1大时,积和另一个因数的大小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准备:课件、课本。
教学过程:
一、类比迁移,情境展开
教学例3。
1.出示例题。
师:同学们,最近我们要给学校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
师: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板书:2.4×0.8=________
2.尝试计算。
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那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又怎么计算呢?
师: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2.4×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
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3.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4.进一步明确算理。
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板书:1.92×0.9=________
师: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设计意图:在给宣传栏刷油漆的问题背景下,迁移已有的小数乘整数的经验,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深化探究,总结算法
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1.学生独立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
2.师:观察例3及“做一做”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
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3.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交流,逐步归纳概括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将教材第6页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教材上安排了计算方法的小结,通过本环节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引发冲突,突破难点
教学例4
1.出示例题。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总结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下面这道题吗?
板书:0.56×0.04=________
2.尝试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师: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呢?
及时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2.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的计算。
探究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
1.集体订正“做一做”第2题时,引导学生分别将每组题中计算的结果和第一个因数比较大小,发现其中的规律。
2.组织学生交流、总结自己发现的规律。
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怎么样?
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怎么样?
3.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并结合具体例子明确应用这个关系可以判断乘法计算中的一些错误。
【设计意图:“乘得的积的小数数位不够,怎么点小数点?”是小数乘法中的难点,让学生用刚刚总结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来进行例4的计算,意图就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成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化解冲突,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从而突破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和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不仅为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提供了操作依据,避免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发生错误,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分析归纳能力。】
四、实践应用,内化提升
基本练习
1.练习二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
组织学生交流和订正。
2.练习二第2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指导学生看懂每种商品各有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回顾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
拓展练习
补充题:在下面算式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0.48=×
=×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次的练习,旨在让学生通过基本计算全面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基本应用感受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拓展练习进一步体会因数与积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练习
练习二第3、4、5题。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篇5进入五年级第一个单元安排的是小数乘法的计算,小数乘法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进行的。原本以为学生已经对整数乘法非常的熟练,学习其小数除法应该不会有什么困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我想像中的那么顺利。
首先我认为是对算理不理解。如:0.75×0.3,先把0.75扩大100倍,0.3扩大10倍,按照75×3来计算得225,再将得数缩小回去1000倍得0.225,就是0.75×0.3的结果。学生会出现因数3与因数中的0相乘的现象,说明他们没有看成75与3的相成,而是按照以前整数乘法的顺序两个因数中的每个数字都依次相乘一遍。这就违背了小数乘法的算里与计算方法。不但使计算过程繁杂了,而且小数点位置也出现问题,在因数相乘过程中就将小数点点上了。
其次,是计算马虎。忘记进位。满十进一学生清楚得很,可是计算过程中丢三落四的毛病屡犯,不是不会,就是粗心。忘记点小数点,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完后,忘记向左移动小数点。横式忘记写得数,或者横式没有化简。
再次,学生不会对位。如:32×0.006,应该末尾对齐,有的学生开头对齐、有的学生末尾对齐了,前面的三个0都与3对齐。
这是我在教学小数乘法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反复的强调与练习中已有了很大改善,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提高,但个别学生仍会出错,还需要继续练习,在习题中逐步改掉不足。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篇6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图、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较简单的小数乘法,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提倡策略多样化。
掌握小数乘法的估算方法,进一步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
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小数乘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掌握保留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探究现实生活中小数乘法的问题;在合作交流、探索与思考中,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有效地运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理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通过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会求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2、难点: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3、关键:让学生通过现实情境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启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让学生在整数比较和辨析中抓住新知识的关键所在-----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思考如何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的途径,从而主动地掌握新知识;其间,突出对算理的探究,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思路
本单元主题图呈现生活中应用小数计算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小数乘整数是学生借助整数乘法的有关知识探究小数计算方法的开始,学生通过探究,初步感知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小数乘小数的教学,深化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归纳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要求学生将掌握的计算方法灵活应用于解题实际,提高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积的近似值的学习,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理解生活中为什么需要积的近似值以及如何处理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是学生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的重要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整理和复习,沟通本单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质量。
教学探讨
下面我就其中的一节课来谈谈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本节知识包括单元主题图、2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一1---6题。重点突破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单元主题图采用了市场购物的情境,通过购物呈现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单元主题图,一方面引发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欲望;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例1的教学中,由于题中采用的蔬菜单价是小数、买菜的数量是整数的方式呈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情境,这就给教师的教学留有较大的空间,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把单价调整为整数,唤起学生对整数乘法相关知识的积极回忆后,再把单价改成小数来思考。这样可以有效地运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用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提供借鉴,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探讨新的计算方法。
在探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应放手让学生探讨怎样利用原有知识来解决新情境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用连加的方法算”,也可能提出“把元化成角来算”,这时教师要重点抓住学生对新知识探讨有积极意义的思路,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把元化成角来做”,让学生明白这是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的思路后,再引导学生沿着这个思路积极地思考,探讨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例2的时候,要加强和例1的比较,让学生明白例2中出现的新问题,重点引导学生思考积的末尾有0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问题。这是小数乘整数计算中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是小数乘法中的一个教学难点。教师指出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可以这样写竖式”,也就是让学生明白整数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不同的是,在思考确定积的小数点时,一定要用25×60的整数积1500为基础,数出与因数同样多的小数位数,再点上小数点
两个例题教学完以后,应该组织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讨论,重点思考“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这样总结出用文字表述的运算规律与方法,有利于学生按照这样的操作规则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课堂活动是用议一议的方式沟通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的联系。教科书用图画的形式向学生呈现了4组算式,让学生比较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哪些不同。学生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小数乘整数和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小数乘整数的乘法看成整数相乘,乘出积后还要确定小数位数。这样沟通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理解,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练习设计:练习题可以用红星等你摘的方法来出现。
练习一第1题口算,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口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使学生理解不但要注意两个数相乘的口算过程,还要注意因数的小数位数。第2题要求学生不计算,直接用第一竖列的积填写后面表格里的积,填完后还要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填,通过这样的追问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第3题明确用笔算、感受到因数的小数位数在小数乘法计算中的重要作用。第4题用连线的方式,增强练习的趣味性。第5题是计算图形面积的问题,有关的图形面积公式学生是早就掌握了的,不同的是图形的边长由整数变成了小数,由此学生也可以从中感受到现在学习的知识与原来学习的知识的联系与区别。第6题除了要求学生正确计算出结果外,还可以通过上下排积的变化比较,让学生感知积的变化规律。这些问题的现实性都很强,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一方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从中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一是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教学内容,这样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二是重视学生活动建立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教学中采用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同时出现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原有知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学习新的知识,从而产生认知的需求;三是重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算法的探索过程,学生对算法的理解经历了“初步感知——加深理解——运用升华”的过程,这样不但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还有助于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四是注重主题图的运用,首先运用主题图中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用主题图中的问题来进行新知识的探索,接着又回到主题图,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最后利用主题图为学生再造认知冲突,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把数学学习由课内延伸到学生实际生活中。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希望能和各位老师一起探讨、交流,多提宝贵建议。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篇71、小数乘整数:
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是多少。
2、小数乘小数
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
4、规律: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5、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6、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7、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8、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篇8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9、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10、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11、(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12、(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3、(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
14、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15、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6、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17、a×a可以写作a·a或a,a读作a的平方。2a表示a+a
18、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9、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等式依然成立。
20、10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2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
22、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23、方程的解是一个数;
=……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
=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23、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s=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字母公式:s=ah÷2
梯形的面积=×高÷2字母公式:s=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
24、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25、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26、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27、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知道就行。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28、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29、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30、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3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3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33、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34、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054001
前3位表示邮区
前4位表示县
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
35、身份证号码:18位
130521197803010019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出生日期顺序码校验码
倒数第二位的数字用来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小数乘法教案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