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时间:2023-06-03 22:07:12 作者:教学文档 字数:28237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吧。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

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

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

以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

[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板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过渡]化学反应中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分组实验]请学生注意①操作方法;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③总结实验结论;④写出化学方程式。

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同时试管温度升高,说明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化学反应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混合搅拌后,玻璃片和小烧杯粘在一起,说明该反应吸收了大量的热,使水温降低结成冰。化学反应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结论]

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如CH4(g)+2O2(g)CO2(g)+2H2O(l)

吸热反应: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如C(s)+H2O(g)CO(g)+H2(g)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

结论:现代人利用化学反应主要是①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②利用化学反应制取或合成新物质。

[板书]二、燃料燃烧的条件和环境保护

[学生分组讨论]燃料充分燃烧条件?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缺点?

[结论]

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考虑两点: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空气不足:①浪费资源;②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空气过量:过量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浪费能源。

增大接触面:改变燃料的状态。如固体燃料粉碎、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固体燃料液化等。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①能引起温室效应;②会造成化石燃料蕴藏量的枯竭;③煤燃烧排放二氧化硫,导致酸雨;④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

[板书]三、现代能源结构和新能源展望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

结论:人类所需要能量,绝大部分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它们的制品燃烧所产生的。

[讲述]现代能源结构。

1999年我国化石燃料和水电能源的消耗结构:

能源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比例

76.2%

16.6%

2.1%

5.1%

[讲述]我国化石燃料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对比。

石油储量/1×1010t

天然气储量/1×1010m3

煤炭/1×1010t

北美

5.6

8.4

262.9

西欧

3.4

6.1

99.3

日本

0

0

1.0

前苏联

8.3

42.5

241.0

中东

54

24.2

0

中国

2.4

0.8

99.0

[讨论]我国能源结构的缺点和新能源展望。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结论]得出以下结构。

[阅读]能源与人类进步。

请学生阅读教材22——23页。

[本节课的总结和评价]——根据实际完成的情况和教学效果而定。

[尾声]《太阳能》05/34

教学手段:

设计思想:教师应从课堂的知识传输者和灌输者,变为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板书设计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

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

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

以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方案

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

[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板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过渡]化学反应中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分组实验]请学生注意①操作方法;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③总结实验结论;④写出化学方程式。

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同时试管温度升高,说明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化学反应方程式:2al+6hcl=2alcl3+3b↑

混合搅拌后,玻璃片和小烧杯粘在一起,说明该反应吸收了大量的热,使水温降低结成冰。化学反应方程式:ba(oh)2•8bo+2nh4cl=bacl2+2nh3↑+10bo

[结论]

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如ch4(g)+2o2(g)co2(g)+2bo(l)

吸热反应: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如c(s)+bo(g)co(g)+b(g)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

结论:现代人利用化学反应主要是①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②利用化学反应制取或合成新物质。

[板书]二、燃料燃烧的条件和环境保护

[学生分组讨论]燃料充分燃烧条件?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缺点?

[结论]

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考虑两点: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空气不足:①浪费资源;②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空气过量:过量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浪费能源。

增大接触面:改变燃料的状态。如固体燃料粉碎、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固体燃料液化等。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①能引起温室效应;②会造成化石燃料蕴藏量的枯竭;③煤燃烧排放二氧化硫,导致酸雨;④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

[板书]三、现代能源结构和新能源展望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

结论:人类所需要能量,绝大部分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它们的制品燃烧所产生的。

[讲述]现代能源结构。

1999年我国化石燃料和水电能源的消耗结构:

能源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比例

76.2%

16.6%

2.1%

5.1%

[讲述]我国化石燃料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对比。

石油储量/1×1010t

天然气储量/1×1010m3

煤炭/1×1010t

北美

5.6

8.4

262.9

西欧

3.4

6.1

99.3

日本

0

0

1.0

前苏联

8.3

42.5

241.0

中东

54

24.2

0

中国

2.4

0.8

99.0

[讨论]我国能源结构的缺点和新能源展望。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结论]得出以下结构。

[阅读]能源与人类进步。

请学生阅读教材22——23页。

[本节课的总结和评价]——根据实际完成的情况和教学效果而定。

[尾声]《太阳能》05/34

教学手段:

设计思想:教师应从课堂的知识传输者和灌输者,变为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板书设计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

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

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

以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

[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板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过渡]化学反应中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分组实验]请学生注意①操作方法;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③总结实验结论;④写出化学方程式。

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同时试管温度升高,说明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化学反应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混合搅拌后,玻璃片和小烧杯粘在一起,说明该反应吸收了大量的热,使水温降低结成冰。化学反应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结论]

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如CH4(g)+2O2(g)CO2(g)+2H2O(l)

吸热反应: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如C(s)+H2O(g)CO(g)+H2(g)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

结论:现代人利用化学反应主要是①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②利用化学反应制取或合成新物质。

[板书]二、燃料燃烧的条件和环境保护

[学生分组讨论]燃料充分燃烧条件?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缺点?

[结论]

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考虑两点: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空气不足:①浪费资源;②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空气过量:过量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浪费能源。

增大接触面:改变燃料的状态。如固体燃料粉碎、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固体燃料液化等。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①能引起温室效应;②会造成化石燃料蕴藏量的枯竭;③煤燃烧排放二氧化硫,导致酸雨;④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

[板书]三、现代能源结构和新能源展望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

结论:人类所需要能量,绝大部分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它们的制品燃烧所产生的。

[讲述]现代能源结构。

1999年我国化石燃料和水电能源的消耗结构:

能源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比例

76.2%

16.6%

2.1%

5.1%

[讲述]我国化石燃料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对比。

石油储量/1×1010t

天然气储量/1×1010m3

煤炭/1×1010t

北美

5.6

8.4

262.9

西欧

3.4

6.1

99.3

日本

0

0

1.0

前苏联

8.3

42.5

241.0

中东

54

24.2

0

中国

2.4

0.8

99.0

[讨论]我国能源结构的缺点和新能源展望。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结论]得出以下结构。

[阅读]能源与人类进步。

请学生阅读教材22——23页。

[本节课的总结和评价]——根据实际完成的情况和教学效果而定。

[尾声]《太阳能》05/34

教学手段:

设计思想:教师应从课堂的知识传输者和灌输者,变为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板书设计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

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

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

以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教学重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的观点的建立。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

[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板书]

一、

[过渡]化学反应中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分组实验]请学生注意①操作方法;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③总结实验结论;④写出化学方程式。

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同时试管温度升高,说明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化学反应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混合搅拌后,玻璃片和小烧杯粘在一起,说明该反应吸收了大量的热,使水温降低结成冰。化学反应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结论]

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如CH4(g)+2O2(g)CO2(g)+2H2O(l)

吸热反应: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如C(s)+H2O(g)CO(g)+H2(g)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

结论:现代人利用化学反应主要是①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②利用化学反应制取或合成新物质。

[板书]二、燃料燃烧的条件和环境保护

[学生分组讨论]燃料充分燃烧条件?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缺点?

[结论]

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考虑两点: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空气不足:①浪费资源;②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空气过量:过量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浪费能源。

增大接触面:改变燃料的状态。如固体燃料粉碎、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固体燃料液化等。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①能引起温室效应;②会造成化石燃料蕴藏量的枯竭;③煤燃烧排放二氧化硫,导致酸雨;④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

[板书]三、现代能源结构和新能源展望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

结论:人类所需要能量,绝大部分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它们的制品燃烧所产生的。

[讲述]现代能源结构。

1999年我国化石燃料和水电能源的消耗结构:

能源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比例

76.2%

16.6%

2.1%

5.1%

[讲述]我国化石燃料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对比。

石油储量/1×1010t

天然气储量/1×1010m3

煤炭/1×1010t

北美

5.6

8.4

262.9

西欧

3.4

6.1

99.3

日本

0

0

1.0

前苏联

8.3

42.5

241.0

中东

54

24.2

0

中国

2.4

0.8

99.0

[讨论]我国能源结构的缺点和新能源展望。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结论]得出以下结构。

[阅读]能源与人类进步。

请学生阅读教材22——23页。

[本节课的总结和评价]——根据实际完成的情况和教学效果而定。

[尾声]《太阳能》05/34

教学手段:

设计思想:教师应从课堂的知识传输者和灌输者,变为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板书设计: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篇5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常识性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等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化学反应解其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观点的建立。

三、教学方法步骤

本节教学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录像、影碟等多媒体手段,加强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观的认识,让学生通过阅读、观摩、讨论等学习形式,主动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具体教学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内容

[引言]

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现象是什么??

早期古人怎么取火?

[讲述]

在第一节中就讲到,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与火有密切的联系,对于燃烧的探究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过去我们曾经研究过,现在仍然在研究,将来还会继续研究。

为什么对燃烧这一古老的化学现象我们要一直研究下去呢?因为,研究燃烧中的反应、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板书]

第三节

一、

[提问]

在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能源是那种能源?你身边接触到最为常见的能源是什么样的能源?

[边讲述边板书]

1、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提问]

写出至少四个可燃物燃烧的反应。

[学生板书]

H2+O2-----H2O

CO+O2------CO2

C+O2--------CO2

CH4+O2------CO2+H2O

[讲述]

可燃物的燃烧是最常见的有热量放出的反应。

[提问]

什么是燃烧?

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提问]

燃烧是一种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那么,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吗?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

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

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

以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

[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板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过渡]化学反应中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分组实验]请学生注意①操作方法;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③总结实验结论;④写出化学方程式。

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同时试管温度升高,说明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化学反应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混合搅拌后,玻璃片和小烧杯粘在一起,说明该反应吸收了大量的热,使水温降低结成冰。化学反应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结论]

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如CH4(g)+2O2(g)CO2(g)+2H2O(l)

吸热反应: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如C(s)+H2O(g)CO(g)+H2(g)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

结论:现代人利用化学反应主要是①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②利用化学反应制取或合成新物质。

[板书]二、燃料燃烧的条件和环境保护

[学生分组讨论]燃料充分燃烧条件?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缺点?

[结论]

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考虑两点: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空气不足:①浪费资源;②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空气过量:过量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浪费能源。

增大接触面:改变燃料的状态。如固体燃料粉碎、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固体燃料液化等。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①能引起温室效应;②会造成化石燃料蕴藏量的枯竭;③煤燃烧排放二氧化硫,导致酸雨;④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

[板书]三、现代能源结构和新能源展望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

结论:人类所需要能量,绝大部分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它们的制品燃烧所产生的。

[讲述]现代能源结构。

1999年我国化石燃料和水电能源的消耗结构:

能源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比例

76.2%

16.6%

2.1%

5.1%

[讲述]我国化石燃料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对比。

石油储量/1×1010t

天然气储量/1×1010m3

煤炭/1×1010t

北美

5.6

8.4

262.9

西欧

3.4

6.1

99.3

日本

0

0

1.0

前苏联

8.3

42.5

241.0

中东

54

24.2

0

中国

2.4

0.8

99.0

[讨论]我国能源结构的缺点和新能源展望。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结论]得出以下结构。

[阅读]能源与人类进步。

请学生阅读教材22——23页。

[本节课的总结和评价]——根据实际完成的情况和教学效果而定。

[尾声]《太阳能》05/34

教学手段:

设计思想:教师应从课堂的知识传输者和灌输者,变为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板书设计

[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

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

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

以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教学重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的观点的建立。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

[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板书]

一、

[过渡]化学反应中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分组实验]请学生注意①操作方法;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③总结实验结论;④写出化学方程式。

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同时试管温度升高,说明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化学反应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混合搅拌后,玻璃片和小烧杯粘在一起,说明该反应吸收了大量的热,使水温降低结成冰。化学反应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结论]

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如CH4(g)+2O2(g)CO2(g)+2H2O(l)

吸热反应: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如C(s)+H2O(g)CO(g)+H2(g)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

结论:现代人利用化学反应主要是①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②利用化学反应制取或合成新物质。

[板书]二、燃料燃烧的条件和环境保护

[学生分组讨论]燃料充分燃烧条件?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缺点?

[结论]

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考虑两点: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空气不足:①浪费资源;②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空气过量:过量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浪费能源。

增大接触面:改变燃料的状态。如固体燃料粉碎、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固体燃料液化等。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①能引起温室效应;②会造成化石燃料蕴藏量的枯竭;③煤燃烧排放二氧化硫,导致酸雨;④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

[板书]三、现代能源结构和新能源展望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

结论:人类所需要能量,绝大部分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它们的制品燃烧所产生的。

[讲述]现代能源结构。

1999年我国化石燃料和水电能源的消耗结构:

能源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比例

76.2%

16.6%

2.1%

5.1%

[讲述]我国化石燃料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对比。

石油储量/1×1010t

天然气储量/1×1010m3

煤炭/1×1010t

北美

5.6

8.4

262.9

西欧

3.4

6.1

99.3

日本

0

0

1.0

前苏联

8.3

42.5

241.0

中东

54

24.2

0

中国

2.4

0.8

99.0

[讨论]我国能源结构的缺点和新能源展望。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结论]得出以下结构。

[阅读]能源与人类进步。

请学生阅读教材22——23页。

[本节课的总结和评价]——根据实际完成的情况和教学效果而定。

[尾声]《太阳能》05/34

教学手段:

设计思想:教师应从课堂的知识传输者和灌输者,变为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板书设计: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篇8

第三节学习目标

1.了解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等概念,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原理;

2.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注意事项。

学习过程一、自学探究1.请回忆学过的化学反应中,哪些是放热反应,哪些是吸热反应?2.从微观的角度讨论:为什么有些反应是放热的,而有些反应是吸热的?3.叫反应热;反应热用符号表示,单位一般采用。

在中学化学中,一般研究的是在下,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4.对放热反应,△h为数,即△h0;对吸热反应,△h为数,即△h0。5.什么叫热化学方程式?为什么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6.举例说明热化学方程式与一般的化学方程式有什么区别?我们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二、总结与评价【总结】在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反应热用符号△h表示,单位一般为kj/mol。当△h<0时,为放热反应;当△h>0时,为吸热反应。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

(1)注意△h的“+”与“-”,放热反应为“-”,吸热反应为“+”;(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3)方程式要配平,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通常以燃烧1mol物质或生成1molbo为标准。

(4)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评价】1.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热量,△h0;反之,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热量,△h0。1.4克硫粉完全燃烧时放出37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3.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b>△h1的是().a.2b(g)+o2(g)=2bo(g);△h12b(g)+o2(g)=2bo(l);△bb.s(g)+o2(g)=so2(g);△h1s(s)+o2(g)=so2(g);△bc.co(g)+1/2o2(g)=co2(g);△h12co(g)+o2(g)=2co2(g);△bd.b(g)+cl2(g)=2hcl(g);△h11/2b(g)+1/2cl2(g)=hcl(g);△b

4.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2(g)=2co2(g);△h=-566kj

ch4(g)+2o2(g)=co2(g)+2bo(l);△h=-890kj

由1molco和3molch4组成的混和气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a.2912kjb.2953kjc.3236kjd.3867kj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

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

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

以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

[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板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过渡]化学反应中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分组实验]请学生注意①操作方法;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③总结实验结论;④写出化学方程式。

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同时试管温度升高,说明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化学反应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混合搅拌后,玻璃片和小烧杯粘在一起,说明该反应吸收了大量的热,使水温降低结成冰。化学反应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结论]

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如CH4(g)+2O2(g)CO2(g)+2H2O(l)

吸热反应: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如C(s)+H2O(g)CO(g)+H2(g)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

结论:现代人利用化学反应主要是①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②利用化学反应制取或合成新物质。

[板书]二、燃料燃烧的条件和环境保护

[学生分组讨论]燃料充分燃烧条件?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缺点?

[结论]

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考虑两点: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空气不足:①浪费资源;②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空气过量:过量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浪费能源。

增大接触面:改变燃料的状态。如固体燃料粉碎、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固体燃料液化等。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①能引起温室效应;②会造成化石燃料蕴藏量的枯竭;③煤燃烧排放二氧化硫,导致酸雨;④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

[板书]三、现代能源结构和新能源展望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

结论:人类所需要能量,绝大部分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它们的制品燃烧所产生的。

[讲述]现代能源结构。

1999年我国化石燃料和水电能源的消耗结构:

能源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比例

76.2%

16.6%

2.1%

5.1%

[讲述]我国化石燃料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对比。

石油储量/1×1010t

天然气储量/1×1010m3

煤炭/1×1010t

北美

5.6

8.4

262.9

西欧

3.4

6.1

99.3

日本

0

0

1.0

前苏联

8.3

42.5

241.0

中东

54

24.2

0

中国

2.4

0.8

99.0

[讨论]我国能源结构的缺点和新能源展望。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结论]得出以下结构。

[阅读]能源与人类进步。

请学生阅读教材22——23页。

[本节课的总结和评价]——根据实际完成的情况和教学效果而定。

[尾声]《太阳能》05/34

教学手段:

设计思想:教师应从课堂的知识传输者和灌输者,变为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板书设计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篇10

教学目标概览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常识性介绍燃烧的条件,明确燃料完全燃烧的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

学习图表表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方法,培养观察分析实验、阅读图表的能力。通过研究性课题学习调查研究的方法,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家庭所用燃料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贮存”和“释放”的理解。

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

教学过程:

[引言]在我们所学过的化学反应中,有的化学反应是为了制取某些物质的,比如:实验室制取H2:Zn+H2SO4=ZnSO4+H2↑,而有的化学反应是为了利用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比如:炭的燃烧和氧炔焰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所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

请同学看书P191-14,所以研究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板书]第三节

一、

请同学们举出见到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实例。

[实验]四人一组做课本实验1-3、1-4

请同学们归纳实验现象。

[小结]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铝片与盐酸反应、燃料的燃烧都要放出热量,这类反应叫做放热反应;Ba2·8H2O与NH4Cl的反应要吸收热量,这类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放出热的化学反应

[板书]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热的化学反应

[讨论]为什么有的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而有的化学反应却需要吸收热量呢?

[小结]:

1、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和反应物总能量不同。

2、反应中要遵循能量守恒。

3、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能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和吸热。如果二者能量比较接近,则放热和吸热不明显。

[板书]∑E>∑E——放热反应

∑E<∑E——吸热反应

反应热=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板书]二燃料的充分燃烧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思考下列问题

1、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2、燃料不充分燃烧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3、为使燃料充分燃烧,要充入足够多的空气。是否空气越多越好?

4、增大燃料与空气接触面积可采取哪些措施?

5、煤直接燃烧会对环境造成哪些污染?

6、高效、清洁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径有哪些?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板书]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

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讨论]1、煤易自燃,如何防止煤自燃?

2、怎样使煤燃烧更充分?

3、常用的灭火材料有哪些?

[讲述]从环境保护方面考虑,发展洁净煤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煤炭利用率,已成为我国及国际上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

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是吸热反应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某一反应的反应物能量总和高于生成物能量总和,则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我国目前使用最多的燃料是酒精

C、煤炭直接燃烧不仅产生大量烟尘,而且生成SO2,导致酸雨的形成

D、煤经过处理后制得水煤气、干馏煤气等,可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3、1998年出现的全球温度大幅度升高,产生了显著的“厄尔尼诺”现象,干旱和暴雨灾难危害了许多地区。为了防止气候变暖的进一步恶化,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于1998年通过大会要求各国减少工业排放量的气体是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氮的氧化物D、氟里昂

4、能源可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它能源的能量间接获得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解是二级能源B、水力是二级能源

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D、煤气是一级能源

[布置作业]P24习题二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篇11

讲义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反应热1.反应热的有关概念化学反应中,既发生物质变化又发生着能量变化,热能是能量变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反应热用δh表示,单位为kj/mol。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总的变化过程是放热的叫放热反应,δh为“-”,或δh<0。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总的变化过程是吸热的叫吸热反应,δh为“+”,或δh>0。化学反应不仅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电子守恒定律、而且也遵守能量守恒。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能形式表现即为放热或者吸热,如果两者能量差比较接近,则放热或吸热不明显。2.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既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又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二.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书写1.热化学方程式与一般化学方程式的不同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的为物质的量而不是分子数,所以该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因为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所具有的能量不同,反应热也就不同。如:2bo+o2==2bo;δh=-483.6kj/mol2bo+o2==2bo;δh=-571.6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不用表明“↑”和“↓”。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需注明δh以及“+”与“-”。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除注意以上三点外,还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因为δh与温度和压强有关。但一般δh数据是在101kpa和25℃时的数据,因此一般情况下不注明温度和压强,即默认情况下均为101kpa和25℃。热化学方程式是表明已完成的数量。由于δh与反应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是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如:如:①c(石墨)+o2(g)=co2(g)δh=-393.5kj·mol-1②c(金刚石)+o2(g)=co2(g)δh=-395.4kj·mol-1③b(g)+1/2o2(g)=bo(g)δh=-241.8kj·mol-1④b(g)+1/2o2(g)=bo(l)δh=-285.8kj·mol-1⑤2b(g)+o2(g)=2bo(l)δh=-571.6kj·mol-1⑥bo(g)=b(g)+1/2o2(g)δh=+241.8kj·mol-1从①和②对比,可以看出写出晶形的必要性。③和④对比,可以看出写出状态的必要性。④和⑤对比,可以看出计量数不同的热量变化。③和⑥对比,可以看出反应方向与热量的关系。三.燃烧热和中和热1.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kj/mol所谓稳定的氧化物即该物质中所含的元素如c:co2(g)h:bo(l)s:so2(g)n:no2(g)cl:hcl(aq)等。常见的物质的燃烧热有表可查2.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b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时,1molh+与1moloh-反应生成1molbo,都放出57.3kj的热量。h+(aq)+oh-(aq)===bo(l);δh=-57.3kj/mol浓酸与浓碱或弱酸与弱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bo,其反应热往往不等于57.3kj/mol四.盖斯定律1840年盖斯根据一系列实验事实得出规律,他指出:“若是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步反应的反应热总和与这个反应一次发生时的反应热相同。”这就是在各反应于相同条件下完成市的有关反应热的重要规律——盖斯定律。hess定律的实际意义:有的反应虽然简单,但其热效应难以测得。例如:c+1/2o2=co,是很简单的反应,但是难于保证产物的纯度,所以,反应热很难直接测定。应用hess定律,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已知:c(石墨)+o2(g)=co2(g)δh=-393.5kj·mol-1co(g)+1/2o2(g)=co2(g)δh=-238.0kj·mol-1式-式,得c(石墨)+1/2o2(g)=co2(g)δh=δh-δh=-393.5kj·mol-1-=-110.5kj/mol例根据盖斯定律和下列数据,计算反应①的δh值:c+o2=co;δh①c+o2=co2δh=-393.5kj/mol②co+o2=co2δh=-283kj/mol③δh2δh3δh1cco2coii分析:将c作为起始状态,co2作为最终状态,则由c生成co2有下列两种途径:由图根据盖斯定律,得:δh1=δh2+δh3解: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②=①+③故δh1=-393.5+283=-110.5kj/mol即反应①的反应热为110.5kj/mol

练习:1.热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是前的计量数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与一般的化学等程式相同b.只表示物质的量c.只表示物质的量的比d.只表示分子个数2.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bo=b+1/2o2δh=+242kj·mol-1

b2b+o2=2boδh=-484kj·mol-1

cb+1/2o2=boδh=+242kj·mol-1

d2b+o2=2boδh=+484kj·mol-13.甲烷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0.25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22.5kj热量,则下列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ch4+2o2=co2+2bo;△h=-890kj·mol-1

b.ch4+2o2=co2+2bo;△h=-890kj·mol-1

c.ch4+2o2=co2+2bo;△h=+890kj·mol-1

d.ch4+2o2=co2+2bo;△h=+890kj·mol-142克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是放出285.8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b(g)+o2(g)=2bo(l),δh=285.8kj/molb.2b(g)+o2(g)=2bo(g),δh=571.6kj/molc.2b(g)+o2(g)=2bo(l),δh=-571.6kj/mold.2b+o2=2bo,δh=-571.6kj/mol5.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bo时,放出44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ch4(g)+4o2(g)→2co2+4bo;△h=+890kj·mol-1

b.ch4+2o2→co2+2bo;△h=+445kj·mol-1

c.ch4+2o2→co2+2bo;△h=-890kj·mol-1

d.ch4+o2→co2+bo;△h=-445kj·mol-16.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若lg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放热2.444kj,则反应b+o2=bo的△h=kj·mol-1,氢气的燃烧热为kj·mol-1。7.已知:①b(g)+1/2o2(g)=bo(g),δh1=akj/mol②2b(g)+o2(g)=2bo(g),δb=bkj/mol③b(g)+1/2o2(g)=bo(l),δh3=ckj/mol④2b(g)+o2(g)=2bo(l),δh4=dkj/mol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a<c<0b.b>d>0c.a=1/2b>0d.2c=d<08.已知31g白磷变成31g红磷放出18.39kj热量,下列两个反应中:

4p+5o2=2p2o5△h=-q1kj/mol

4p+5o2=2p2o5△h=-q2kj/mol

q1和q2的关系为

a.q1>q2b.q1=q2c.q1<q2d.无法确定9.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o2(g)=co2(g)△h=-393.51kj·mol-1

c(金刚石)+o2(g)=co2(g)△h=-393.41kj·mol-1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10.已知甲烷燃烧和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h4(g)+2o2(g)==co2(g)+2bo(l);δh12b(g)+o2(g)==2bo(g);δb2b(g)+o2(g)==2bo(l);δh311.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升,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室温,放出热量为a.0.4δh1+0.05δh3b.0.4δh1+0.05δbc.0.4δh1+0.1δh3d.0.4δh1+0.2δb1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c(s)+o2(g)=co2(g)δh=-393.5kj/mo1

2b(g)+o2(g)=2bo(g)δh=-483.6kj/mo1

现有0.2mol的炭粉和氢气组成的悬浊气、固混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kj热量,则炭粉与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b.1∶2c.2∶3d.3∶213.co、ch4均为常见的可燃性气体。

等体积的co和ch4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之比是

已知在101kpa时,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相同条件下,若2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1molco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6.30倍,c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120℃、101kpa下,aml由co、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bmlo2中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温度和压强。

①若混合气体与o2恰好完全反应,产生bmlco2,则混合气体中ch4的体积分数为

②若燃烧后气体体积缩小了a/4ml,则a与b关系的数学表示式是。14.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p2o3和p2o5。3.1g的单质磷在3.2g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kj热量。通过计算确定反应产物的组成是,其相应的质量为g。(2)已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kj/mol,则1mol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反应热△h=(3)写出1mol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热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

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

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

以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

[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板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过渡]化学反应中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分组实验]请学生注意①操作方法;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③总结实验结论;④写出化学方程式。

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同时试管温度升高,说明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化学反应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混合搅拌后,玻璃片和小烧杯粘在一起,说明该反应吸收了大量的热,使水温降低结成冰。化学反应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结论]

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如CH4(g)+2O2(g)CO2(g)+2H2O(l)

吸热反应: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如C(s)+H2O(g)CO(g)+H2(g)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

结论:现代人利用化学反应主要是①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②利用化学反应制取或合成新物质。

[板书]二、燃料燃烧的条件和环境保护

[学生分组讨论]燃料充分燃烧条件?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缺点?

[结论]

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考虑两点: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空气不足:①浪费资源;②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空气过量:过量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浪费能源。

增大接触面:改变燃料的状态。如固体燃料粉碎、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固体燃料液化等。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①能引起温室效应;②会造成化石燃料蕴藏量的枯竭;③煤燃烧排放二氧化硫,导致酸雨;④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

[板书]三、现代能源结构和新能源展望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

结论:人类所需要能量,绝大部分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它们的制品燃烧所产生的。

[讲述]现代能源结构。

1999年我国化石燃料和水电能源的消耗结构:

能源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比例

76.2%

16.6%

2.1%

5.1%

[讲述]我国化石燃料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对比。

石油储量/1×1010t

天然气储量/1×1010m3

煤炭/1×1010t

北美

5.6

8.4

262.9

西欧

3.4

6.1

99.3

日本

0

0

1.0

前苏联

8.3

42.5

241.0

中东

54

24.2

0

中国

2.4

0.8

99.0

[讨论]我国能源结构的缺点和新能源展望。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结论]得出以下结构。

[阅读]能源与人类进步。

请学生阅读教材22——23页。

[本节课的总结和评价]——根据实际完成的情况和教学效果而定。

[尾声]《太阳能》05/34

教学手段:

设计思想:教师应从课堂的知识传输者和灌输者,变为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板书设计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篇13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常识性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等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化学反应解其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观点的建立。

三、教学方法步骤

本节教学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录像、影碟等多媒体手段,加强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观的认识,让学生通过阅读、观摩、讨论等学习形式,主动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具体教学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内容

[引言]

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现象是什么??

早期古人怎么取火?

[讲述]

在第一节中就讲到,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与火有密切的联系,对于燃烧的探究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过去我们曾经研究过,现在仍然在研究,将来还会继续研究。

为什么对燃烧这一古老的化学现象我们要一直研究下去呢?因为,研究燃烧中的反应、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板书]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提问]

在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能源是那种能源?你身边接触到最为常见的能源是什么样的能源?

[边讲述边板书]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提问]

写出至少四个可燃物燃烧的反应。

[学生板书]

H2+O2-----H2O

CO+O2------CO2

C+O2--------CO2

CH4+O2------CO2+H2O

[讲述]

可燃物的燃烧是最常见的有热量放出的反应。

[提问]

什么是燃烧?

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提问]

燃烧是一种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那么,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吗?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篇14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这是教材体系的总体安排,新教材除了以物质结构知识统帅整个化学教材外,还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组织教材。其原因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对人类十分重要。能源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人们目前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化学反应产生的,又通过化学反应来利用能量,因此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利用能源的方法,更可促使学生找到新能源以及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本节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即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二为燃料的充分燃烧的条件。教材内容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反映了化学的发展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如把一些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经济效益观念,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学以致用。如放热反应中的热量的利用,煤的燃烧,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减少污染,开发新能源等。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了解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自学能力。又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化学实验的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通过设置家庭小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观点的建立

二、说方法

因为大纲对本节的要求都是A层次要求,我们可尝试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使具有不同思维优势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自由表达各自观点来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又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快乐,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教材改革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说程序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且内容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当今家喻户晓的话题,学生很易于发挥,是学生把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有机结合,同时培养自学能力的较好内容。

首先提前1~2天要求学生预习好本节内容并设计好问题上报教师,教师提前把问题按思维发展的过程提炼出几个核心问题,通过问题串连课堂,通过问题鼓动学生踊跃小组合作讨论,发表各组见解,不断完整问题的答案。主要问题如下:

1)化学反应有用吗?化学反应都有用吗?举例说明。

有些有用、有些有害。

2)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变化吗?这里所指的能量你有何认识的吗?

一定。能量可能热能、光能、化学能。

3)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热量的变化,你有体会吗?为什么化学反应中会有吸热和放热现象?学生猜想,教师总结。

强调“常常”,并非一定。做好实验是建立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概念的关键。

①新旧物质组成结构不同,本身具有能量不同。

②反应中能量守恒。

③反应物生成物若以热量形式表现为放热或吸热。

∑E>∑E------放热反应

∑E<∑E------吸热反应

④反应的吸放热与反应本身是否需要加热无关。

媒体演示非常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4)人类现阶段是如何利用能源?利用这些能源有何利弊?举例说明.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电力、水力、太阳能等等.

5)你认为如何来提高煤等燃料的燃烧?

从燃烧的条件上分析,充分燃烧放热多:足量空气;增大接触面.

6)人类很多时候在利用反应放热,是否有利用反应吸热?

充分利用"家庭小实验"进行探究性实验.

7)阅读课后"资料",你有何认识?

为何要发生伊拉克战争?我国为何要实施西气东送?西电东输?

媒体演示"能源的储量"、"可开采年限"

8)人类利用能源可分为哪几个时代?

利用课后"阅读",体会到人类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未来充满信心。

本节作业: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及提高燃烧效率的措施。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