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衣袋

时间:2023-06-03 22:05:58 作者:教学文档 字数:74903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装满昆虫的衣袋,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装满昆虫的衣袋吧。

装满昆虫的衣袋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篇1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48

紧扣情感主线,实施组块教学

――《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金坛洮西中心小学高国华

设计理念:

1,落实主体地位,尊重多元解读.在课堂中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操作平台.学习过程中,以教材为依托,引导学

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2,重视方法引导,培养读书习惯.合理组织组块教学,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与提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整合三维目标,提高学生素养.本节课注意把三维目标融合为一个整体,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关注语言的感悟与训练,运

用与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走向运用,走向生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合理组织组块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地整合与提炼,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核,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在阅读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领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

情感,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品析关键词,把握情线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2,同学们,平时在你的衣袋里,你都装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但是法布尔的衣袋里却装满了昆虫,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法布尔对于昆虫.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当作引导:可以是课文中的,也可以是课外积累的.

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3,看来同学们第一节课学习得很认真,也有许多的收获.那么,你们认为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完全一样的吗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快速的浏览课文,联

系三个词语前后的内容,好好想一想.(学生自由交流)

4,教师小结并引导:三个词语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日渐浓厚,迷恋昆虫的程度越来越深,致使他最终在昆虫学的领域作有了卓越的成就.

二,教学第一板块(2―3自然段):感受着迷

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跟随着法布尔去田野里捉纺织娘吧!

1,自读课文(2―3自然段),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2,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进行交流.

相机出示句子,教师适当点拨:

▲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1)这个时候,法布尔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等)

(2)练习感情朗读,读出他说话时的心情.

▲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1)自读这句话,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如获至宝,期待以久,如愿以偿).

(2)引出课文三天前,法布尔……不知是谁在唱歌.练习感情朗读.

3,在读课文的时候,每一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抓住了不同的词语或句子来体会法布尔的着迷.老师在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也画出了三个

表示时间的词语:一天傍晚,三天前,现在.你们能将这三个词语连起来,概括地说一说这部分的内容吗

4,学生自由表达,师适当评价.(看来你已经真正读懂了课文,而且被法布尔的故事深深吸引;说得很完整,从你的言语中,我们感受到你对法布尔的

敬佩)

5,小结方法:同学们,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为了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我们先是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然后通过交流与朗读来摩人物的心

情,体会人物的感情,最后,老师引导大家抓住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来概括了这一部分的内容,大家学得很扎实也很轻松.

三,教学第二板块(4―9自然段):体会迷恋

1,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老师想先让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在读课文的时候试着提炼出几个能概括这部分的内容的词语,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刚才老师用三个表示时间的词来概括内容,其实还可以从事情发展,人物动作或者是感情变化等方面进行提炼.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4―9小节),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并用自己的话说内容,教师适当评价.

4,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出示投影:高兴极了,甜滋滋,难过极了,刚才有同学交流到了这几个词,老师也将它们摘录了下来,你们发现这三个词语

都是写了法布尔的(学生自由交流:法布尔的感情变化)

5,那么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法布尔高兴的,甜滋滋的,难过的心情的请同学们用心地去读一读课文,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想.

教师相机出示投影,带领学生一起品味语句:

(1)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此时法布尔的心情是怎样的(惊喜)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嗬,真漂亮!比蓝天还要蓝)

▲练习感情朗读.

(2)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对小甲虫的珍爱,小心翼翼)哪些词最能体现出来(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放进,包上,装进,好好欣赏)

▲练习朗读,读出法布尔的心情.

(3)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

▲你有过满载而归的时候吗(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经历,体会法布当时的心情)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最能体现法布尔难过的词语有哪些(刷刷地,很不情愿地)他为什么会难过极了(父母的责骂)

(5)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父母责骂的语句.(教师扮演法布尔,并做出难过的表情;学生扮演父母读出责骂的语气)

(6)练习整体朗读(4―9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心情的变化.(教师评价:你的朗读打动了我,相信也会打动所有的同学;你俨然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把自己当成了法布尔.)

四,教学第三板块(10自然段):想象痴迷

父母的责备与不理解,无疑是对法布尔最沉重的打击,小小的法布尔伤心透了,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阻止他对昆虫的研究,反而使他对昆虫更加的痴迷.

2,自读课文第10自然段,哪些词语写出了他的痴迷

3,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4,在以后的日子里,尽管父母反对,一次又一次地遭到责骂,但是法布尔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对昆虫的世界更加的痴迷.

5,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起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围

绕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续写一个小故事.

6,学生自由表达.师适当作出评价.

五,小结全文,畅谈启发,升华感情

1,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热爱与痴迷,这种对事业的不懈追求,把法布尔引进入科学的殿堂.终于,举世闻名的巨著《昆虫记》在他手中诞生了,为人类

做出了杰出的的贡献.

2,学习了这篇课文,从法布尔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交流)后人把法布尔这种对昆虫的痴迷,对事业的执着精神称作法布尔精神,

同学们的交流让老师倍感欣慰,相信法布尔精神会在你们的身上延续,不久的将来会诞生更多的法布尔.

语文感悟能力培养研究教学案例

此文转载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篇2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46

《装满昆虫的衣袋》写的是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着迷的故事,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对某一事物痴迷,可把人引向成功之路。

根据本文的特点和课后练习的提示,教学本课应努力处理好 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引导感悟痴迷。

如前所述,“迷”是这篇课文的灵魂。课文主要描写了两个典型事例:一是一天傍晚,法布尔抓住纺织娘;一是有一次,法布尔捉“小宝贝”。作者重点描写的捉“小宝贝”的情况。教学时。宜重点抓住这一自然段,从人物的心情、动作等方面,感悟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程度。其一,可以引导学生从第一到第九自然段中,找出描写人物心情的词句。你看,捉到了昆虫,“高兴极了”,“满载而归”,“心里喜滋滋的”;被迫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垃圾堆”,眼泪是“刷刷地往下掉”。在法布尔的心中,昆虫的确是“心爱的小宝贝”。其二,应该引导学生抓住相关动词,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如第九自然段中的“放进”一词,看上去平常,实质用得准确传神,且用换词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其用得精妙恰当。其三,还应当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责骂。在一般的情况下,就一般孩子而言,父母不允许捉昆虫,孩子便自动放弃了,而法布尔在如此情况下,仍然“兴致勃勃地挑拣”,“躲起来偷偷地玩”,其痴迷程度便显而易见了。

二、激励执著追求。

法布尔何以成为著名昆虫学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给予了明确答复:“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研究昆虫如此,做其他事情也大体相似。法布尔如此,其他人又有多少可以例外?可以这样说,古今中外,每一位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智慧,亦即执著追求换来的。在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法布尔获得成功的奥秘,并由此及彼,由人及已,数说古今中外像法布尔这样执著追求的成功者,亦可谈谈身边的人和事,看看班上有没有这样的“迷”,并自觉地以他们为榜样,激励自己执著追求,迈向成功,获得鲜花。

此文转载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篇3

[教材简析]:文章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通过记叙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迷恋昆虫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到执着痴迷是法布尔成功的秘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主要通过"找纺织娘","捉小甲虫"这两个典型事例来突出法布尔对昆虫世界的痴迷,描写具体而生动.本文通过描写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写作特色鲜明,是学生习作的典范.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层层深入,读中悟情,读中悟法,在阅读过程中揣摩文章通过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在充分的情感渲染中,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初识人物

请你根据老师的描述,猜猜他是谁

1823年12月20日,他出生在法国南部一个名叫圣·莱昂的小村子里.他从小就与昆虫结下了不解之缘,孜孜不倦地观察他们,研究他们,执着地与昆虫相伴了一生,写下了举世闻名的著作——《昆虫记》.

他是谁这段描述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读:法布尔

(设计意图:"根据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幸运52"经典游戏节目,此环节以游戏导入,课始趣生,使学生在专注饶有兴致的倾听中迅速对人物形成整体感知.)

关于法布尔,你还了解些什么把你认为有价值的信息简要地告诉大家.

(设计意图:"收集,交流信息"假如无限制地旁逸斜出,势必削弱对文本的学习,成为资料展示课,"有价值的","简要地"意在促使学生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内化,敏锐地抓住要点,进行表达.)

课件呈现法布尔雕像.(特写镜头为两个鼓鼓的衣袋)揭题.

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看看文中哪些句子直接写到了"鼓鼓的衣袋",清楚地画下来.

巡视,板书生字新词:鸟栖虫居,蠕虫,蜗牛

检查生字词,正音,解词

交流文中直接描写"衣袋"的句子,引导体会蕴含在文字中的感情.

屏幕显示以下三段文字:

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

引导学生自由交流,相机出示"着迷""迷恋""痴迷"三个词语.

区别三个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指导读好三个词

因为喜爱而入了迷,这是——(着迷)

深深地爱着,遇到阻挠也决不放弃,这是——(迷恋)

迷恋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这是——(痴迷)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扎实而有效地体会词语的分寸感,蕴含的情味感,是训练,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

齐读三段话,小结:透过这三段话,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但是,光有这些叙述是不够的,要想真正打动人心,必须要有典型生动的事例.

(设计意图:扎扎实实地读,读准读通的基础上迅速把握关键词"痴迷"——牵发而动全身的点,提领而顿,自然能百毛皆顺,促使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文本的内核.)

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装满昆虫的衣袋",主要写了哪两个典型事例,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交流,指导概括小标题.

找纺织娘.

捉小甲虫

(设计意图:概括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核心,语文学科能力应该以概括能力为基础,指导学生"简要地概括一件事"直至"准确地概括小标题",突出了概括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把书"读薄".)

理解品味,感悟"痴迷"

从两件事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看哪些具体的描述让你真切地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圈点,批注.

交流指导品读"捉小甲虫"(对"满载而归"的"甜","无奈地扔掉小宝贝"的"难过"等内容,交流中作略处理)

重点品读片断(一)

屏幕显示文字:

有一次,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在他眼前掠过."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1)"嗬!真漂亮!"(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内心的惊喜,赞叹,喜爱,感悟"痴迷")

(2)"……放……包……装……好好欣赏."(用推想法引导进行品读)

a,仔细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b,仔细听,也许你还能听到法布尔对这个小宝贝说些什么

c,小结:当你想到了这些,眼前的这一段文字就变成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我们才品出了文章的味儿.

d,指导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从课文语言入手,利用对"放""包""装""欣赏"这些动词的诠释,调动学生记忆的各种表象,引发学生的再造想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力,在想象中强化感受,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

指导品读"找纺织娘"

自由交流,引导点拨

重点品读片断(二)

屏幕文字:

"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妈妈一看,儿子的手里拿着一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品读"终于",从这个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寻找时间长;收获的不易;找到后的兴奋……)

语言渲染,激发情感

整整三天了,法布尔一直在苦苦寻找.也许,他从清晨一直找到了傍晚;也许,明月星光下,他还在静静地守候,细细地寻找.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只会唱歌的虫子!假如你就是法布尔,你兴奋吗自豪吗

读法布尔的话:"妈妈,我找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创设情境,个性化朗读

(师扮演母亲)描述: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妈妈忙完了一天的农话,正要回家,突然发现法布尔不见了!妈妈边跑边呼喊:"法布尔,孩子,你在哪呀!"

妈妈都急坏了,快回答我——

也许你在离我很远的地方,远远地告诉我——

也许你突然从我身边的草丛里冒出来——

也许你还会手舞足蹈地告诉我——

小结: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朗读,但不同的朗读表达的是同样的情感——痴迷.

(设计意图:以"终于"一词为切入点,细细揣摩,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积淀语感,加深理解感悟.情境的创设,个性化的朗读,使课堂情趣盎然,对"痴迷"的感悟更深.)

拓展阅读,深化理解

速读补充材料,交流: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材料一:(为研究昆虫,一生清贫,无怨无悔)

一天,法布尔来到皇宫,与许多科学界名流接受皇帝接见.尽管谈话只有五分钟,他却觉得十分难挨.一般人把与皇帝交谈看作无上的荣耀,可法布尔却只想尽早离开.他拒绝担任教育王子的宫廷教师,婉言推开了唾手可得的高官厚禄.他说:宫殿虽然比我的农舍富丽堂皇得多,但乡下的空气要比那新鲜得多!我宁愿终身和昆虫为伴!

材料二:(与昆虫相依相伴,今生长相斯守,来世相约再见.)

为了钟爱的科学,法布尔终生贫困.1915年5月,91岁高龄的法布尔在家人的扶持下,坐在椅子上,最后一次巡视他钟爱的"荒石园"……临死前,他看到阳光下飞舞的小虫子还恋恋地说:"希望投胎转世后,我仍能继续研究你们."

深化认识:这是一种怎样的痴迷(感人,执着,令人不可思议的……)

小结:正是这种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读达尔文对法布尔的评价——"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读鲁迅对《昆虫记》的评价——"一部有趣,有益的书."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深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本环节中提供的资料拓展了文本的内容,使学生产生了深切的体验和感受,深化了对课文内蕴的领悟,同时,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对《昆虫记》形成了强烈的阅读期待,为课后的观察,练笔也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升华情感,总结全文

(课件呈现法布乐雕像)当我们再次面对这尊雕像,面对两个鼓鼓的衣袋,你觉得这两个鼓鼓的衣袋里装满了什么(梦想,痴迷,向往,留恋,奥秘……)

交流:课题好在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层次对话的基础上,多元解读"衣袋",对课题的命名之妙的理解便水到渠成,避免了对命题艺术的理性灌输,说教)

总结全文,有感情地再读课题.

怀着一份深深的怀念,读——装满昆虫的衣袋.

怀着一份深深的敬意,读——装满昆虫的衣袋.

作业布置

欣赏《昆虫记》片断.

在池塘的深处,水甲虫在活泼地跳跃着,它的前端带着一个气泡,这个气泡是帮助它呼吸用的.它的胸下有一片胸翼,以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佩带在一个威武的大将军胸前的一块闪着银光的胸甲.在水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堆闪着亮光的羌虫在打着转,欢快地扭动着,不对,那不是羌虫,其实那是豉虫们在开舞会呢!离这儿不远的地方,有一队池鳐正在向这边游来,它们那傍击式的泳姿,就像裁缝手中的缝针那样迅速而有力.

观察一种昆虫活动,记下来,准备交流.

兴趣题

读一读《昆虫记》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篇4

在第五个专题中有幸领略了李老师的上课风采,真的是收获颇多。我主要从教学流程的设计方面对这节课进行了观察,感觉李老师这节课真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教学目标的制订紧紧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和学情分析到位,制定的教学目标操作性强。从教学视频来看,李老师切实转变了观念,重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会了学生在阅读中写“批注”的方法,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成长。

李老师的课堂教学主要由五大环节组成: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精读课文,学习运用方法;4.课堂练习,情感升华;5.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其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符合教学内容特点,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学习经验,符合学生实际。五大环节教学思路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通过课堂观察,我认为以下几点更值得我去学习:

一、激情导入,设计巧妙

李老师确定以《昆虫记》中的一个故事片段导入本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起孩子探索的欲望。紧接着李老师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由问题入手,直奔中心,这一点设计非常巧妙。

二、精读课文,学习并运用方法。

“迷”是这篇课文的灵魂,教师在“学习方法”环节通过学习课文的2、3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并且对学法进行了总结:抓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特点,将揣摩的感受作好批注。然后到了“运用方法”环节先回顾方法,接着放手让学生去自学第4-10自然段,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李老师的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样的教学节约了时间,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做到了“从学中来到学中去”的过程。

三、课堂练习,深化中心、升华情感。

李老师给学生出示了一个思考题:“法布尔的高高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不仅仅是_____,还装满了______,还装满了____________。”在学生对课文由初步感知到精读感悟之后,设计这样一个练习题对于深化中心,升华情感真可谓是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通过“说说你的收获”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进行适当的总结与反思,建构自己的学习经验。并出示法布尔的名言激励学生。最后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了说、听、写、读等不同的作业形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去重读人物,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完成了开放式课堂的构建,将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完成了从开放到开放的大语文课堂教学的建构。

通过对这节课教学流程的观察,我所收获到的不仅仅是怎样上好一节课,更重要的是让我知道作为现代老师的使命:“教生一年,为生一生”。在教学中我们不是蜻蜓点水,更不能花拳绣腿,要真正授之以渔。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篇5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35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的人喜欢看书读报,有的人喜欢打篮球,有的人喜欢搞小发明,有的人喜欢写文章,还有的人喜欢画画……你有什么爱好呢?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味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给我们介绍了一位对昆虫特别感兴趣的人,他是谁呢?他对昆虫有多么感兴趣呢?请大家赶快翻开书来,读一读。

读了课文以后,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

《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主要叙述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娣浅w琶裕叛甲拥氖焙颍家ス鄄炷切┛砂男〕孀樱踔廖嗽獾礁改傅脑鹇睿裁挥懈谋渌岳コ娴某彰裕钪帐顾晌幻コ嫜ъ摇?br>

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是怎么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这是课文的重点。

读一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写了法布尔小时侯的哪几件事情?

对,两件。一是找纺织娘,二是放鸭子时观察小虫子。

现在再读一读课文,看一看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全文共有11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概括地介绍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第二至三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了一天傍晚,法布尔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

第四至十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了八、九岁的时候,法布尔被父亲叫去放鸭子,但他仍然痴迷他的小虫子。有一次遭到了父母的责骂,但这并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

第十一自然段为第四部分,写人们为了纪念法布尔,在给他建雕像时,把他的两个衣袋做得鼓鼓的。

你分对了吗?只要能说出充分的理由,分法可以不同。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读了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我们能深深地感觉到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课文是怎么把这一点写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文的第五小节,体会体会。

精彩片断

有一次,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在他眼前掠过。荷!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点评

1这些动作、语言写出了法布尔的惊奇和迫不及待,突出表现了法布尔对虫子的喜爱。

2通过比较来写出甲虫的大小和颜色,点出其美。

3一个极字,点出了法布尔非常高兴。

4这一连串的动作写出了法布尔对这只甲虫的珍爱。

5鼓鼓囊囊写出了衣袋里的东西多,反衬出法布尔对贝壳、石子、虫子的喜爱

【欣赏】

读着上面的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个小男孩蹲在地上,目不转睛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忽然,他边叫边扑过去,飞快地捉住了一只小甲虫。他高兴地拿在手里,左瞧瞧,右看看,脸上露出笑容,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放进衣袋,接着又继续观察,最后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的,唱着歌儿回家。

课文是什么魅力让我们能真切地看到这样的画面?

原因就在于课文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并对能显示出人物特点的方面,进行了细致地描绘。

课文先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写出了法布尔发现小甲虫时的兴奋心情,以及捉虫时动作的迅速,突出了小甲虫对法布尔的巨大诱惑力。然后,通过放进包上装进欣赏等词语的一连串运用,进一步写出法布尔捉到小甲虫的高兴和对小甲虫的珍爱。最后,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这一静态描写,使得法布尔的形象更加鲜明,更加丰满。至此,一个对小虫子特别着迷的小男孩形象,被描写得十分到位,简洁而传神。

再读一读,看一看课文是不是这样来写的。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一:细节描写

学了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我们会发现课文多处写到法布尔的两个衣袋鼓鼓的,比如:

第五自然段中的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第十自然段中的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

第十一自然段中的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

两个衣袋鼓鼓的,这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细处,但是课文为什么多处写到呢?

那是因为这样的细处虽然很小,但是却能强烈地表现出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痴迷的程度之深,他的衣袋装得满满的不是玩具,不是糖和零花钱,而是许许多多的昆虫。这种抓住细处进行描写的方法,就叫做细节描写。

如果细节描写用得好,则能使文章生动传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下面片段中的细节描写就用得不错。

在我的脑海里,几乎什么都是模糊的,唯有妈妈的背影是清晰的,给我的印象是那么深,那么深……

人家的孩子经常看到的是妈妈的笑容,而揖?吹降娜词锹杪璧谋秤啊d歉吒咄炱鸬姆ⅶ伲窍莸募绨颉⑿蕹さ纳聿摹?br>

妈妈是医生。早上,我还没吃完饭,妈妈已经推开家门去上班。背影消失在门外。晚上,妈妈去进修时,我在阳台上看到的仍是她那朦胧的背影,那从早到晚匆匆忙忙的背影。

谁都有背影,但在这里,小作者不断地抓住这一细节展开描写。从背影中我们能清晰地读出妈妈工作的繁忙,以及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从背影中更能体会到小作者对妈妈的不可言表之情。小小的背影,生动而传神,使文章极具表现力。

在写人时,我们也可以尝试着运用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增强习作的表达效果。不过,一定要注意选择与表现人物特点有关的细节来写,否则就是画蛇添足。

表达方法提示二:动作描写

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在写法上,还有一点值得大家去学习,那就是对人物的动作进行了细致地描写。

像课文第五自然段中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一句,就是通过对放包装等动作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了法布尔对小甲虫的珍爱。

这种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叫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一种用得比较多的方法。习作时,我们常常通过对人物动作的细致描写,去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道人物内心是怎么想的,他有什么特点。

例如:

咪咪一扭头,看见爸爸仰天躺着,就蹒跚地走过去,伸出那胖胖的小手,用粗短的食指和中指学着拣瓜人敲瓜的姿势,在爸爸的肚皮上弹了几下,又用耳朵靠在上面听了听,接着,又用手轻轻地拍着,使肚皮发出了啪啪的响声。

对咪咪敲爸爸肚皮的动作的一连串描写,较为传神地表现出了咪咪的好奇、调皮和可爱的特点,生动而形象。

有时动作描写运用得好时,即便人物不说话,也能让人想象出他的心情以及在想什么。平时习作时,尤其是在写人时,动作描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1、自己做一件小制作,或做一件家务活,然后把经过写下来,注意抓住动作来写。

2、像法布尔那样,小时侯就对某种东西很迷恋的科学家,还有很多,课后查找一些资料,看看你能了解多少科学家小时候的事?

附:课后练习4提示:

因为课文中多次写到装满昆虫的衣袋这一细节,并且它能鲜明地反映出法布尔捉的昆虫之多以及他对昆虫的喜爱之深,所以课文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课后练习5提示:

写观察日记时,可以从昆虫的样子,颜色,生活习性等方面去写,可以只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详细写,其余略写,但要注意写出昆虫的特点。

此文转载

五、万花筒

相关资料

1、走近昆虫大师--法布尔

法布尔,通常称作若盎-昂利法布尔,1823年12月22日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57年,他发表了处女作《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的昆虫学祖师列翁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1879年,著名的《昆虫记》第一卷问世。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蛰居在荒石园,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19xx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

法国文学界曾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惜还没来得及做最后决议,便传来法布尔已经离开的消息。

人们曾称法布尔是昆虫观察家,到晚年公认他为昆虫学家;他去世后,人们在一段时间里称他为昆虫学家、作家,后来又把他称作作家、昆虫学家。这些称号,对法布尔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

2、法布尔的小故事

勤于观察的法布尔

法布尔总是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科学观察,常常像着了迷似地观察昆虫的活动。

有一次,法布尔爬到一棵树上,观察蜣螂的活动,专心致志得把周围的一切都忘了。结果,别人误把他当小偷,要抓他,这才把他从观察活动中惊醒过来。一天早上,几个农村妇女出外干活,看见法布尔躺在路上,睁大眼睛看着一块石头。到黄昏时,这些妇女回家来,看见他仍躺在路上,以为他在为谁祷告,其实,法布尔一整天都在观察那块石头上的昆虫。

为了得到某个具体的观察结果,法布尔常常坚持连续几星期甚至几年的观察活动,直到有结果为止。他曾花了好几个星期,观察一堵古老的墙头,仔细研究鳖甲蜂捕捉囊蛛的动作。他还花了整整三年时间,观察雄蚕蛾如何向雌蛾求婚的过程。但是,当快要得到结果时,蚕蛾不巧被一只螳螂吃掉了。结果,他又花了整整三年,才得到完整而准确的观察记录。

正是靠了这种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观察,法布尔揭开了昆虫世界种种有趣的秘密,达尔文因此赞扬他是举世无双的观察家。

3、词语提示:

纺织娘:昆虫的一种,身体呈黄褐色或绿色,头小。善于跳跃,生活在草地里。雄的前翅部有发声器官,发出像纺车的声音。

鼓鼓囊囊:形容口袋、包裹等填塞得凸起的样子。

厉声:声音严厉。

迷恋:对某种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本课是说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的喜爱。

痴迷:形容沉迷的神情。

此文转载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篇6

之二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王娅琼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这是课文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构想

读着《装满昆虫的口袋》,一个迷恋昆虫的孩子跃然纸上。为了捉到纺织娘,他锲而不舍地寻找了三天;爸爸叫他放鸭子,他却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正是凭着这种浓厚的兴趣,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昆虫学家。读着读着,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被这个孩子所吸引。

在阅读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时,我们惊奇地看到,法布尔用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诙谐的语调,把一个个昆虫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让我们情不自禁、兴趣盎然地随着他漫游于昆虫的王国。

在读法布尔的传记时,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不论是在童年还是在后来的日子中,他始终是那么迷恋昆虫。

读完这一切,我们真的想说: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呀!

在教学时,我努力想把一个真实的法布尔全面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在本课,我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

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下二点:其一,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学生的读书需求,使师、生、文本之间进行和谐的对话。其二,充分利用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把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多层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有小时候观察昆虫的痴迷,也有以后一如既往对昆虫的迷恋;既惊叹于他对科学的执著,也钦佩他优美的文笔、流畅的语言。学生学完后,脑海中留下的,除了对课文的全面感知,还有对法布尔的深深钦佩。

教学重点

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四、教学流程

、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听一段录音:《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螳螂捕食蝗虫

2、听了这个片断,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

3、你们对法布尔有什么了解吗?

(学生课前已搜集了很多关于法布尔的资料,对法布尔的事迹有了大致了解。)

4、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

(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了解资料的获得有多种方法:到图书馆查阅.上网查询等等。)

5、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明白。.

出示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

指名读、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课文读通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进行评议,评议重点是生字字音是否读准

3、教师出示重点词卡检查:浓厚、训斥、迷恋、怒气冲天。

、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对小时候的法布尔有哪些了解?谁能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

2、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法布尔会有更多的认识。

、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1、自由读2、3段。

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

说明:依据学生当时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教师结合重点做相机的调控。师生共读、共议。交流的重点内容及过程如下:

生:我觉得法布尔观察昆虫很着迷。我是从“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高声呼喊儿子。”这句话看出来的,他为了观察昆虫,居然连回家都忘了。

生:我从“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这一句感受到法布尔很执著,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我从“终于”这个词感受到他找到这只纺织娘是很不容易的。

师:你们想想,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生:草丛里的小虫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痒,但为了不惊动纺织娘,他忍着一动不动。

生:他发现纺织娘了,猛地往前一扑,可纺织娘一下蹦走了,法布尔膝盖都摔破了。

生:三天前,法布尔发现了这只纺织娘,连续三天,他每天都早早地蹲在草丛中,观察着它,常常连晚饭都忘了吃。

师: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练读2、3段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行吗?

师读第二段,加上录音:法布尔!法布尔!法布尔!

生读法布尔的话“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住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这只虫子真可爱!三天前,你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来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原来是它呀!你是怎么找到这位歌唱家的?

生:我在草丛中趴了三天,才抓到了它。

师:看来,找到这位歌唱家可真不容易呀!难怪你这么高兴呢!

生练读法布尔的话。

学生练读2、3段

齐读2、3段

师: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出示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法布尔的故事可多啦!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段,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大声读,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写上批注,并多读几遍。

学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说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师相机指导:看看书上的插图,想一想,法布尔趴在岸上,都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

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师我觉得这一句有些问题,我想改一下:“……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小小的甲虫。”因为我觉得小甲虫怎么能比作珍珠呢?

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

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家人的训斥并没有削弱他对昆虫的迷恋,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

齐读第一段话。

爸爸的训斥削弱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吗?

自读最后一段。

大家预习时搜集了很多法布尔的有关资料,资料中有许多关于法布尔迷恋昆虫的事例,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交流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有关资料。

师补充资料:法布尔受到国王接见时竟觉得国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虫。

法布尔研究昆虫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指名读、齐读第一句话。

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虫的内心世界。

听一段《昆虫记》的录音——花金龟的内心世界

他用自己的笔给人们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展现出了昆虫世界的奇妙。

师:法布尔的一生,是为昆虫的一生,他一生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些写虫子的书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了五十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在读书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轰动,这不能不被称为奇迹中的奇迹。他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仔细观察的收获,是深入研究的探察的花朵,更是勤于总结的果实啊!

齐读最后一段

、拓展引申文本,追求超越升华

1、再读课题,文章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

2、如果要你为法布尔设计一个雕像,你准备怎样设计?

3、出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齐读

这是法布尔的精心独白,相信对我们同学们也会有所启迪。

4、作业: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篇7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第九册的课文,文章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激励学生从小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探寻法布尔成功的秘密这一过程,感受他对昆虫世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明白这才是他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具体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二是在品味语言文字时,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受到法布尔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的感染;三是深入体会他成功的秘密——他对昆虫世界、对科学执着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法布尔的崇敬之情。

教学流程

一、概括文意,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同学们已经被文中主人公痴迷于昆虫研究的精神吸引了,那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将长课文读短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点评: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概括主要内容,这是高年级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引导学生概括文意,学生能根据文章重点段落或各段要点进行概括,并在阅读中运用这种方法,提高概括能力。]

二、指导品读,体悟情味

1.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把握了,谁能快速地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2.提出自读要求:认真默读课文,画出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语句;用心读一读画出的语句,仔细体会体会。

[点评:品读是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体悟情蕴的最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品读找中心句,画出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语句,既体现了对教材的创造性理解和处理,又让学生学到读懂课文,捕捉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3.品读第三节。

同学们,你们读懂了法布尔的心了吗?让我们走进法布尔的心灵世界。出示填空:在法布尔的心中,这是一只     的纺织娘。

朗读课文,体悟喜爱之情。

[点评:“要读懂人物,就要看到人物的心灵美。”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法布尔的心灵世界,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目的。]

4.品读第4节。

体味文字:在法布尔的心中,这是一个     的池塘。

读第四小节,注意加横线的词语或标点: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鸭子。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点评:写文章,“用好动词和形容词能使所写的人物和事物活起来”,读文章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精心选用的这些动词和形容词,就能深切地体会人物心声,领略作者情感,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

5.品读5~10节。

学生重点汇报5、9、10三小节,具体体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情景。请学生把下面三句话连起来,想想括号里的词语从不同的角度读可以换成哪些?细细体会。

法布尔。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法布尔,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拣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小结:会读书的同学一定会发现,第一句讲装小昆虫,第二句讲扔小昆虫,第三句讲又装小昆虫,我们体会到,法布尔不仅对小虫子非常着迷,而且还十分迷恋。那些小虫子好像一个个精灵,仿佛有一股巨大的魔力使法布尔陶醉在昆虫的世界里,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状态。

[点评: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换词,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感悟词句的意蕴,同时也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个性,让学生步入法布尔痴迷于昆虫、潜心于科学研究的天地,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萌发爱科学的思想。]

三、适度拓展,加深体悟

1.出示资料。法布尔对昆虫已非常痴迷,你们通过查阅的资料知道了法布尔痴迷地研究昆虫的情景吗?资料那么多,如何为我们所用?老师以此作为例子。下面来交流有关资料。

法布尔刻苦地研究昆虫,几十年如一日。他无论在花园里散步,还是走访亲友,总要东顾西盼,注意昆虫的活动,并把他见到的情形记下来,他往往一观察就是几小时,甚至一整天,对有的昆虫,他前前后后要观察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这里举一个他观察昆虫蜣螂的例子。他从第一次观察蜣螂,到最后作结论,经过了三十年之久。他对蜣螂的研究,破除了几千年来的迷信。

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蛰居在荒石园,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法布尔跟昆虫打了一生的交道,经过几十年的辛勤劳动,他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向人们介绍了四百多种昆虫和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写了一部《昆虫记》,共二百多万字。

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

2.品评词语。法布尔的一生是对虫子的痴迷的一生、精心研究的一生。再次回到课文,找出三个有“迷”字词语的句子。

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理解词义。迷、着迷、迷恋、痴迷。

3.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为人类打开了通往昆虫世界的大门。最初的想法是喜爱,最好的老师是兴趣。不竭的动力是执着,成功的秘密是坚持。你看,他写成了一本书——《昆虫记》。请想一想:在人们眼中这是一部怎样的书呢?人们又是怎样评价这本书的呢?

这是影响世界的经典著作,人们说它是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在人们心中,他还是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人们还这样评价它:法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它还是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这本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这些都是奇迹,而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布尔!

[点评:从拓展到文本,再拓展,紧扣“揭全文之旨”的三个词语,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地体会意思,一次一次地把体会到的意思送进去,读出来。一次一次地读,一波一波地把情感催过来,由感性到理性,有效地内化了文本语言,树立起法布尔的高大形象,使其具有立体美感,占据学生的心灵世界。]

四、训练表达,升华体悟

后人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看着法布尔的雕像,学习了课文,请你练习表达。出示:

法布尔                      。

我                        。

[点评:练习表达,实际上是对整个教学流程的一个小结,是帮助学生回顾梳理内容,整体感悟,使人物精神品质更加丰满凸现起来,以加深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升华体悟,发展思维,陶冶情操,融美于心。]

五、丰富积累,推进发展

1.阅读《昆虫记》,补充《神秘的池塘》节选内容,听录音,教师点评:小心翼翼的田螺、得意洋洋的水蛭、一扭一曲的孑孓,他观察得多仔细啊!在法布尔眼里,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世界啊!他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深深地沉浸在这奇妙的世界了。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小动物或植物,写一篇观察日记。

总评:本教学设计有如下特色:一是既开放又扎实。整个教学设计注意激发情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咂摸文本语言,体悟人物情操,使课堂呈现出一种动态生成的开放态势。而在实施过程中,又注意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把学文和立人融为一体,对学生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文教育。二是既本真又智慧。设计注意立足文本,把握文本,凸现语文的本真,既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又通过工具性彰显了语文的人文性。能够非常智慧地发掘文本,处理教材,从而把学生引入到文本的广阔天地,放飞思想,张扬个性,使学生实实在在地经历读书、感悟、体验、内化等学习语文的过程,获得言语智慧的滋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篇8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因为法布尔自小痴迷于昆虫,而且一生保持了这种痴迷,所以最终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昆虫学家。让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在横线上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课文是怎么写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的。

村子里小溪,花草,附近丛林中,各种可爱的小动物。

这样写法布尔的家乡是想告诉我们。

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

“非常着迷”概括讲了法布尔对小昆虫入迷的程度,文中类似的词语还有

和。

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的声音,不知是谁在,现在,他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昆虫叫被法布尔说成是,昆虫被当作了,并且费尽心思用三天时间去捉它,这件事具体表现了法布尔。

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鸭子。他把鸭子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蝴蝶,甲虫,或是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的螺壳、的游鱼、的蠕虫……

法布尔借放鸭的机会做这些事,表现了他。

忽然,一只的小甲虫从他眼前。“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过去,敏捷地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颜色比蓝天还要。法布尔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蜗牛壳里,树叶,自己的衣袋,回家后再。这一天,他还捡了的贝壳和的石子,把两个衣袋的。

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的。

在法布尔的眼里,小甲虫样子、颜色、动作。逮到小甲虫后,他心情,细心。“衣袋赛得鼓鼓囊囊”后“满载而归”,他心情。这里表现了法布尔。

法布尔极了,眼泪地往下掉,地把心爱的小宝贝了垃圾堆。

法布尔面对父母的责骂时的心情、神情、动作表现了他。

可是父母的责骂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他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的,起来地玩。

面对父母的责骂,法布尔仍然这样做,表现了他。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把法布尔了科学的殿堂。

这句话告诉我们,又照应了第一自然段的句子:

☆法布尔凭着对昆虫的痴迷终于登上了科学的殿堂。有一个叫小胥的留级生,面对着老师的责骂、父母的责打、同学的白眼,痴迷地观察研究小动物,并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现在请同学们浏览第九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上的《迷恋》,思考以下问题:小胥痴迷恋什么?从哪里看出他的迷恋?痴迷的结果是什么?根据上述问题,圈画出有关语句,再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最后和同学交流一下。

☆有一个同学写了一篇习作,介绍自己姥爷的“迷恋”。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这篇习作,想一想作者写了姥爷怎样的“迷恋”,是怎样把姥爷的“迷恋”写清楚的,再和同学交流一下。

爱养花的姥爷

青岛市唐山路小学六年级二班孙超

我的姥爷今年六十五岁。脸上已经长满了皱纹,头发却又黑又亮,一双眼睛十分明亮(开头描写姥爷年龄大却精神健旺的外貌特点)。

姥爷有很多爱好:看戏、下象棋、看书等。对这些姥爷样样在行。尤其是养花,是姥爷再喜欢不过的了。

有一次,姥爷家里有两棵吊兰花的叶子几乎都黄了。姥姥说:“这两棵花快死了,扔了吧!”姥爷说“不要急,我看看是什么原因,说不定还能救过来呢。”“你哪会救花,我可不知道你会救花。”姥姥不服气地说。姥爷把花搬进屋里,左看右看,接着,他又把花从土里拔了出来。一看,根上有几只白色的小虫子。姥爷找到了花枯的原因,说:“原来是虫子搞的鬼,它们爬进花的根里,把花的营养一点儿一点儿地吃去了,所以,花才变成这般模样。”姥爷把虫子拿了出来,又换了土。后来,花终于慢慢茂盛起来。

姥爷家有两棵大的月季花,其中,那棵高点儿的有一米五,枝头上十二朵红色的花就像十二个大绣球。老爷对这两棵月季格外关照,该浇水了,姥爷就浇水,该拔草了,姥爷就拔草,该剪枝了,姥爷就剪枝。那天,来了一位客人,刚好姥爷不在家。客人见了这棵又漂亮又高大的花,便赞扬起来:“这棵花真漂亮呀!我最喜欢这样的花了。”姥姥看出了他的意图说:“我把这棵花送给你了。”客人十分高兴,带着花,骑着车子就走了。姥爷回来觉得少了什么东西,找了一会儿,问姥姥:“那棵花呢?”姥姥说:“送人了。”听了这话,姥爷的眼皮顿时耷拉下来,一点精神也没有了。过了几天,那位客人又把花带回来了。姥爷一见那花又回来了,就高兴地迎上去说:“哎呦,我的花呀!你可回来了!”那人说:“我不太会养花,不知不觉,这棵花的叶子就慢慢黄了,我见这样,就赶紧给您送回来了。”姥爷把花搬进屋里,先观察了一下,姥爷知道了花枯的原因,原来是浇水浇得太多了,都快把花给淹死了。最后,姥爷给花换了一些比较干燥的土。几天后,花才慢慢地茂盛起来。

姥爷会养花已经众所周知。姥爷家里的花草数不过来,院里、屋里、窗台上,都是花草,家里一年四季不缺花。邻居们称姥爷为“养花大王”。

简评:

作者围绕题目选材,所写的两个事例都表现了姥爷爱养花会养花的特点,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描写人物的肖像及语言动作神态生动形象。但个别地方需推敲。

☆我们身边好多人有自己的爱好或迷恋的事情。请你说一段话,向同位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人所爱好或迷恋的事情,让同位提提意见,然后把这段话写到本子上交给老师看。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篇9

师: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这装满昆虫的衣袋的主人是

生齐: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

师:他之所以能成为一名著名的昆虫学家,一是离不开他的成长环境,一是他

生齐: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师:这也是文章的中心句。围绕着迷,课文举了2个事例,一是捉纺织娘,二是捉小甲虫。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3小节,想一想,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法布尔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交流:

生:“三天前……在唱歌”从“三天前”可以看出法布尔很早就开始注意这只会唱歌的小虫子了,并且一直在寻找它,说明了法布尔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师:对,以至于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从“终于”中你们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我体会到法布尔寻找这只纺织娘很不容易!

师:还有呢?功夫不负有心人,法布尔找到这只小虫子心情怎样呢?

生:法布尔的心情很激动,很开心!

师:还有哪些语句呢?

生:“一天傍晚,暮色……不见了。”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从“暮色”可以看出此时天已经快黑了,可法布尔并没有觉察到,仍然专心致志地寻找纺织娘,所以这句话让我体会到法布尔对小虫子很着迷。

师:这句话并没有从正面来描写法布尔对小虫子很着迷,而是运用环境来烘托,这是值得我们平时作文所借鉴的。还有哪些语句呢?

生:“‘妈妈,我在这儿呢!……虫子!”这句话让我体会到法布尔捉到纺织娘后心情非常的高兴!从法布尔的心情中,让我感受到法布尔非常喜欢小虫子。

师:回答得真好!法布尔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找到了这只会唱歌的纺织娘。试想一下,如果第三天,法布尔还是没有找到,他会不会放弃呢?

生齐:不会。

师:从”捉纺织娘“这个事例中更让我们看到法布尔身上具有一种什么精神呢?

生:永不放弃

生:持之以恒

生:坚持不懈

……

师:因此,现在我们可以说,正是这一分执着,这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法布尔走上了成功之路。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篇10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对于也是孩子的学生们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这篇课文还要学生们学习发布尔对科学执着的精神。教学这一片段时,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提问:发布尔的父母为何责骂发布尔?让学生就这个问题来回答。但,在此片段中,教师没有这样做,而是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所以,在三个方面做了努力:

一、与文本对话,体会文本。教师让学生仔细地去阅读文本,阅读文本是学习语文的前提所在。只有通过与文本零距离的接触,学生的感受才是“原汁原味”的。我们说,要进行“对话式”的课堂教学,所谓对话,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学生可以与心灵对话,可以与文本对话,可以与他人对话。学生只有通过全身心的阅读,才能找到文本中存在的“自我”,才能对课文的体会有滋有味。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搭建宽松的平台。学生的快乐来自于自信,知识增长于体验。采用小小辩论的形式,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一下子拉近了与法布尔的距离,发布尔的事仿佛就是自己所经历的,或正在发生的事,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你说你的想法,我谈我的感觉。发布尔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也突现出来了。这样的情感,这样的体验,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了。

三、建立和谐的课堂结构,注重师生的平等。

读完课文,教师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对话,对于学生的回答也能作出恰当的点评。亲切的语调,平等的相处,还学生自由的空间,还学生学习的时间。给学生宽阔的“舞台”,倾听学生的“真情告白”,没有去做学生的主宰者、支配者,还学生以主人的身份,使学生真正喜爱课堂。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发展、成长的地方。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每一堂课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让窗里窗外的人都能驻足欣赏……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篇11

设计的理念: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2、教会学生思考

3、感悟与“训练”并重

读着《装满昆虫的衣袋》,一个迷恋昆虫的孩子跃然纸上。为了捉到纺织娘,他锲而不舍地寻找了三天;爸爸叫他放鸭子,他却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正是凭着这种浓厚的兴趣,并对自己兴趣执着、坚持不懈地追求,使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昆虫学家。读着读着,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被这个孩子所吸引。

在阅读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时,我们惊奇地看到,法布尔用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诙谐的语调,把一个个昆虫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让我们情不自禁、兴趣盎然地随着他漫游于昆虫的王国。

在读法布尔的传记时,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不论是在童年还是在后来的日子中,他始终是那么迷恋昆虫。

在教学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中的关键词句去体味语言、感悟文字,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

这一课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明白白的“着迷”——“迷恋”——“痴迷”为线索,对法布尔从小喜欢小昆虫展开了生动细致的描写,因此,第一课时,只是拎住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紧扣“迷”字展开故事的读与悟;第二条线索是选择典型的事例来写人,这和我们的《习作1》教学有极其相似的地方。因此,第二课时我抓住的是这一条线索,重点学习的是课文所写到的两件事,并且让学生知道写人应该用典型的事例来写,不要面面俱到。

在教学时,我采用的是让学生自学,加入一些学法指导,大体的路子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完后让学生概括一下大意,知道课文选择了哪件典型的事,然后让学生紧扣“迷恋”找出句子,画出其中的关键词,对关键词展开理解、感悟,最后有感情地朗读重点的段落。在教学中,我仅仅是抓住了两个重点的段落:一个是“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其中“三天前”“经常”“终于”这三个词是关键词,可以知道他执着寻找,找到纺织娘很不容易;“谁”“歌唱家”是次要的,但也能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情感。接着出示法布尔回答妈妈的话是让学生作一个比较:他不顾父母的担心,不顾自己辛苦的付出,从侧面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真的是痴迷了。第二个重点段落是“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其中“难过极了”“很不情愿”“心爱的小宝贝”“放”是关键词,一方面是情感的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对上文作出理解,感悟。但缺憾的是:如果有学生能讲出法布尔怎么捉小甲虫的过程,从他捉的熟练程度上来理解他对昆虫的热爱,那就好了。学到这里,接着由学生自己说出感悟的词语、段落,目的就是升华主题,把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多层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列举了两个小故事:一是面见皇帝,辞去高职,宁愿和昆虫为伴;二是临死前希望投胎转世能继续研究昆虫;两位名人对法布尔的评价,接着直接解决课后思考题,既有小时候观察昆虫的痴迷,也有以后一如既往对昆虫的迷恋;既惊叹于他对科学的执著,也钦佩他优美的文笔、流畅的语言。学生学完后,脑海中留下的,除了对课文的全面感知,还有对法布尔的深深钦佩。

但缺少的是,没有将“兴趣”一词作强调,因为,这篇课文也要让学生建立自己的兴趣,并坚持不懈地追求,才会走向成功。二是没有布置学生课后去阅读《昆虫记》,深为遗憾。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篇12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观察、殿堂、责骂”等含有生字的词语的意义。

3.在学生脑海里形成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丰满、真实的形象,初步感知“法布尔精神”。

教学重点:

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词句,在品味、朗读、想象中建构学生心中的“法布尔”形象。

预习安排:

1.查词典理解“着迷、迷恋、痴迷”三个词语的意思;

2.搜集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设置冲突。

1.检复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法布尔有了怎样的印象?

2.整体感知

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到怎样的程度了呢?请快速地读一读书。

师相机形成板书

抓纺织娘

捉甲虫被责骂

3.设置冲突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象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

■什么叫痴?什么叫迷?痴是什么偏旁?说几个含有病字头的字。

■你想说什么?

■痴迷成这样了,让我们一起走进“抓纺织娘”这件事情,读读2、3两自然段,看看你有没有什么话要对法布尔说,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问他。

、触摸细节,引导体验。

学生阅读思考,接着开始交流。

1.触摸抓“纺织娘”的细节,体验法布尔对小虫子的着迷。

先组织学生自由谈感受,然后引读“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相机切入对“那”的理解。

■我也来读读——“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一只会唱歌的虫子!”

■聚焦“失误”——“那只”不能说成“一只”。

■想象说话

那只会唱歌的虫子是怎样的一只虫子?

三天前,那只虫子在哪里?法布尔在做什么?两天前?一天前?

■朗读。

■过渡:一个“那”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法布尔的那份抓到纺织娘后的快乐。让我们分角色地来读读,表达你的感觉。

■情境朗读。

第一、二两组朗读第二段,两位学生各自学着爸爸或者妈妈一起呼喊,一生读法布尔的话,其他学生读剩下的部分。

■总结: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象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

■过渡: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问雕塑家呢?

为什么要将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

请学生默读“捉甲虫被责骂”这一部分,边读边看看法布尔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捉虫子,被责骂”的细节感悟,体验法布尔对小虫子的“迷恋”。

先请学生自由说,然后根据学生的发言,切入下面词句中的一个展开教学。

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你看到了怎样的小虫子?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动作?

■动作这样敏捷,你想说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敏捷呢?

■朗读。

■过渡:法布尔高兴极了。他——

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好好欣赏。这一天,他还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想象说话

法布尔一边将小宝贝放进蜗牛壳,一边会对他的小宝贝说些什么呢?

■除了将蜗牛放好,他还做了什么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他还要捡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

他在想着……?

■过渡:就这样想着,开心,可是回到家却……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理解责骂,体验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我听到了爸爸在骂他。

■我听到妈妈也责备他。

■法布尔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过渡:

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流,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他的眼泪是怎样的眼泪呀?法布尔一边流泪,一边在心里和小甲虫怎样告别呀?

■读。■过渡。

可是母亲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想对法布尔说什么?

、联系“衣袋”,升华体验

1.过渡: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象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

2.升华:在你看来,这鼓鼓的“衣袋”装的是什么?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装满昆虫的衣袋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