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小一网整理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吧。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难点:从一个面推测到另一个面的形状。
教学准备:媒体课件、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
东东他们星期天也去动物园看了大象,想知道他们看见的大象是什么样子吗?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看大象的小故事。
2.讲故事引入
3、提问:小朋友们,他们看到的到底是几只大象呢?既然是一只大象,为什么他们向李奶奶介绍得不一样呢?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那一面观察的吗?
4、掲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教学例1,从前后两个角度观察物体。
1、谈话:让我们就从每天陪伴我们学习的教室开始吧.仔细观察教室的四周,你最喜欢教室的哪一面?
2、组织观察,让我们把照片印在脑海中。谁来说说你拍到了什么?你知道他拍到了教室的那一面?老师也来拍一张,猜猜我拍到了教室的那里?
3、提问:大家拍得都是教室,为什么会拍的不一样呢?要想拍教室的前面,站在哪儿拍拍得比较全面,想拍教室的后面,应该站哪?
4、出示例1,回答问题:老师这也有两张照片,你知道那一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吗?另一张是在教室的那一面拍摄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5、练习:老师在我们学校的大门也拍了两张照片,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学例2,从前后左右四个角度观察物体
1、谈话: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瞧一瞧,一只小狗,你喜欢他吗?让我们为它拍张照片做纪念好吗?
2、引导观察,初步发现规律:先给他的前面来一张,想要照片吗?我们合作把它画出来好吗?你们说,我来画?你拍到了什么?再来张后面的?这次我们又拍到了到了什么?要想拍张侧面的,小狗可以怎样放?谁来摆一摆?这两种摆法拍到的一样吗?拍左面的时候,我们怎样画?右面呢?
同一只小狗,在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位置拍的一样吗?在小狗的前面能拍到什么?后面呢?在小狗的左边和右边拍到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发现规律了,那么观察别的小动物是不是也一样呢?让我们一起再来观察观察。
3、小组观察,验证猜想:你们的抽屉里有什么?请每个小组长拿出抽屉里的玩具,让它面向黑板坐好。拿起你的相机,开始拍。一二三,咔嚓。想要照片吗?老师把照片都藏在信封里了。你能把你拍到的照片找到吗?互相说说,你们在玩具的那一面,拍到了什么?同一个小组的同学,为同一个玩具拍照片,拍到的四张照片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想换个位置看一看吗?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位置,每移动一个位置就找到在那个位置上拍到的照片,并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你拍到了什么?移四次,完成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4、学生活动,师相机指导。
5、板演汇报。那个小组能上来给我们展示一下你们拍到的照片呢?你能能猜出这几张照片各是谁拍的吗?(投影出示图片,生回答,讲台前的同学验证)她站在小熊的那一面?看见了小熊的什么?还有谁能猜猜一猜?她站在小熊的那一面?能看见小熊的什么?这张照片是谁拍的?她站在小熊的那一边?看见小熊的脸是朝向那边的?那另一张呢?
还有那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作品?这次你们听我的要求站好位置。这次大家还能猜到他们拍的是那张照片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出示例2,小云他们也给他们的玩具小猴拍了照片,你能判断每张照片各是谁拍的吗?你是怎样想的?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1、观察茶杯
在我们的抽屉里,还有一个好朋友—杯子。请小组长把桌上的玩具换成杯子并把杯子的把手朝教室的后面放好。每个小朋友坐在位子上仔细的观察杯子。(出示图)先想一想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不要说,把它记在心里,在猜一猜其他三位同学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猜错的小朋友就到那个位置看一看,验证一下。
小组活动
班级交流:在那一面的同学看到的是一号照片?那一面看到二号照片?三号图片是那边的同学看到的?四号呢?
2、练习2
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其实,观察物体不仅仅是在数学课堂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要处处留心。瞧,英英他们在坐车的时候也去做了观察。
出示图:右边的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先想一想,在书上连一连,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四、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主要从哪些位置观察的?还可以从其他的位置观察物体吗?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2教材分析;
“看一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所要观察的是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教材要求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探索和交流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继学习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所学内容是在一年级学习“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教材设计这个观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纸箱后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观察体验,再通过找一找、连一连、看一看、想一想及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现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且最多能看到3个面,从而不断培养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辨认准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为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观察、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进行,所以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再通过变换角度的观察,学生从感性上有了真正的体验,学起来比较轻松,但对判断所观察的物体形状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的过程。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体验着自主、挑战、胜利带来的愉悦。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从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探究图形变化中感受乐趣,学会欣赏数学美。
【学习重点】
1、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不同,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活动。在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与简单评价。
【学习难点】
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
【教具与学具】
积木、长方体纸盒等
学习过程:
一、课前游戏复习方位
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
师: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
师:以前我们学过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好,全体起立!听老师的指令做动作,比一比看谁反应快。
口令: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
二、实际观察初步感知新知
1、观察汇报
师:同学们,你们看戴老师今天穿得漂亮吗?谁愿意上来站在老师的周围和老师成为更好的朋友呢?
生分别站在老师的前后左右,观察老师衣着有什么特征。
师:你能和大伙说说你站在哪里?看到什么吗?
师:从同学的回答中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揭题
师:像这样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或者站在同一位置观察物体的不同面看到的都会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观察物体》。
三、深入观察扩展新知
1、集体观察汇报交流
师:现在老师站在同学们的中间,请大家全体起立。想一想你现在在老师的哪一面,看到什么?换一个你喜欢的位置,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如果老师蹲下来,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师:从刚才的观察中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长方体,再次验证规律。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漂亮的盒子,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看见,我们把它放在教室的中间,猜猜能看到几个面?实践出真知,我们现在就来试试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观察,老师要给大家提一些要求:
、保持观察姿势,不能左瞧右看,随意改变自己的观察位置。
、观察后要说清楚自己看到了几个面,这些面各是什么颜色的。
坐自己的位置不动,看能看到几个面?
想不想站起来看看,哪几个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同一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出示主题图巩固练习
4认识正面、上面、侧面。
自学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
小结:正面、侧面和上面都是相对观察者而言的。
课间游戏:小小木头人。
四、实践活动延伸新知
1、四人小组观察学具
师:能够认清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后,大家想不想也像淘气那样观察我们身边的物体呢?
师:请同学们4人一组观察自己的书本、文具盒、橡皮擦、书包等,告诉同组的人你看到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各是什么?换一下位置,看到的会一样吗?
生:汇报观察所得。
2、27页练一练1、3题。
2、自由观察教室里实物。
师:刚才同学们在小组中的表现都很出色。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活动去观察我们教室里的其它物体,试着说在不同的角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生:活动后汇报所得。
机动练习:搭一搭:
用正方体学具搭一搭,想一想,再看一看,怎么样摆成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a?怎么样摆成的物体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图b?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过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
六、练习设计
回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并把从各个面看到的图像画在美术本上,同时标明是从哪个面看到的。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3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四本语文读本、娃娃、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娃娃的照片;
教师:杨桃、从上面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学生照片、若干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生活物品照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学们认识老师手上的这个水果吗?对,杨桃。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画杨桃的故事。
画杨桃的故事:一天,美术老师带来了杨桃让大家仔细观察之后把它画下来,淘气也画了一张。同学们看了都笑话他说:这哪是杨桃啊,分明是颗五角星啊!
老师走过去看了看,不但没有批评淘气,还表扬他观察很仔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
杨桃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不一样,那其他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也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观察物体。
二、探究体验
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
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四本语文读本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语文读本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
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四个同学当中谁站起来看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请小组长把书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我们看看它是谁啊?请出这位同学。请大家猜猜这几张照片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请同学上来站在相应的位置。
先出示一张正面和一张背面。
当第三个同学上台找到位置后问下面的同学:他找的位置对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出示第4张照片问:这一张也是侧面,和第三张的拍摄角度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小明他们也在给小动物拍照呢,我们去看看!书:67页,例1。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给小恐龙拍照,下面三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请在照片下写上小摄影师的名字。
这一张照片拍的是小恐龙的哪个面?是谁拍摄的?
给小动物拍完照片,他们又被门外的小卡车给吸引住了。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卡车,这辆卡车在他们三个人的眼里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与下面对应的图片连一连。书70页,完成第一题。
投影订正后收起书。
3.巩固练习
根据照片把具体物体摆到正确的方向:
小动物太可爱了,老师也忍不住给小动物玩具拍了几张照片,每个小组白色信封里都有四张照片,它是汪老师分别从1,2,3,4号位拍摄的,请小组长按照照片背面的序号发给相应的组员。然后请大家根据手上的图片,摆出这个娃娃的正确位置,要保证这个娃娃摆好后,每位同学观察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汇报: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们小动物的脸面对着几号位?
换角度观察:你想从其他的角度去观察一下娃娃吗?那我们来个找座位的游戏,请小组长将这四张照片合起来洗一洗,正面朝上随意的发给每人一张,然后请大家根据组长发的照片找到正确的位置坐下来。三点要注意:1.娃娃不能移动;2.不能看照片背面的数字提示;3.找好了手放膝盖坐好。看看哪一组找的又快又好。
订正:每个同学是不是找对观察角度了呢?我们可以这样检验,如果你坐的位置和照片背面的数字是一样的就说明你们找对了。翻过来看看吧。四个人全找对了的小组请举手。
转娃娃换座位:小娃娃朝一个方向坐累了,请小组长帮帮忙,帮娃娃换个方向,让他们面向,现在小娃娃转方向了,同学们看看自己手上的照片,在观察一下娃娃,你还能坐在原地不动吗?想想你该坐在哪?请根据照片找到相应的座位。
说说你的座位怎么变化了?
还原座位,小组长收起照片和娃娃。
三、巩固拓展
根据照片猜物体。
同学们喜欢猜谜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汪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给一些物体拍了照片,请同学们根据照片猜猜是什么物体看来有时候,我们从一个角度观察还不好确定,换个角度再来一张。
……适时问:这个照片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
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汪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1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4一、学生整体学习数学情况分析
1、由于现在的家长都比较重视学前教育,因此班中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好,特别是计算技能方面比较强。
2、孩子们具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喜欢操作。
性强的学习内容。特别喜欢声形并茂、具有动画效果的课堂学习。
3、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孩子们都能主动参与小组学习中去,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4、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空间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座位安排便于个别化教学,和学生合作学习
全班24人,以四人为一组,见图,其中☆表示发言积极的学生,思维灵活的学生,◇表示思维反应较快,学习良好水平的学生,●表示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表示学习有困难,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爱心和关注的孩子的座位。
讲台
▲●▲●
▲●▲●
▲●
三、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分层教学目标:
1、上限:通过学习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正确区分左右侧面。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地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力。
2、下限: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教学难点: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地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六、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不同位置拍摄的玩具熊照片、吸铁石
学具:教材、玩具小熊每组一只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1、小朋友,我们班上的每一位小朋友你都认识了吗?如果老师给你看一下我们班其中一位同学的照片,你能不能一下就叫出他的名字来呢?
2、咦!他是谁?猜一猜。不是说看一下就可以猜出他是谁了吗?怎么有这么多答案呀?要不要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
3、究竟和小朋友想的是不是一样呢?好,接下来咱们就来揭开谜底,
4、刚才小朋友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地看就叫做“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
观察物体。
学生活动:
1、猜一猜回答,
2、一起数,1、2、3。
3、照片中的学生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
多媒体运用:
1、课件出示学生的背面照
2、课件出示两张侧面照
3、课件出示学生正面照
【设计理念】: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运用多媒体逐一出示了班上某个小朋友的背面、侧面以及正面的照片。利用小朋友的好奇新和好胜新,让他们猜一猜,这个班上的同学是谁?在游戏似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尽管是同一个人,但因为方位的不同,所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小组活动,观察学具
1、本位观察
教师活动:
①今天老师还给大家请来了一群小客人,就在1号同学的课桌里,快点把它请出来!是谁呀?让小熊面对着黑板坐坐好。今天这些小熊将和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欢迎它们加入我们小组!
②提问:下面请你轻轻地告诉小熊,你坐在它的哪一边?
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的小熊是什么样子的呢?
③观察好了,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坐在小熊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
④学生反馈,教师进行点拨
学生活动:
①有礼貌的和小熊打招呼。
②和同桌说一说
③大胆地和全班同学交流,我坐在小熊的哪边,看到了什么?
④判断同学回答的对与错
⑤看到的都是小熊侧面的学生起立
多媒体运用:
按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小熊前、后、左、右各面的照片。
个别化教学:
①请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尝试回答
②请中等想、水平的学生发表意见,再请思维灵活的学生补充。
【设计理念】让学生进行本位观察,即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玩具。通过第一次观察尝试,想让学生学会仔细地观察,流利地表达,并向学生介绍正面、侧面和背面的知识。
2、换位观察
教师活动:
①刚才我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分别观察到了小熊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下面大家想不想换个位置再来观察呢?
②听老师口令,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方向走到小组的下一个位子上去。
③提问:现在你观察到的又是小熊的哪个面?看到的样子和刚才一样吗?
④反馈提问:咦,怎么不一样呢?你们每个小组是不是原来的那个小熊呀?小熊没变,为什么你们看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其他同学认为呢?
⑤小结:是啊,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状也就
学生活动:
学生起立,按顺时针方向走到下个位置
和小组同学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思考回答:看到的结果为什么和刚才不一样
个别化教学: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中,听听学困生的回答,给予一定的指导。
【设计理念】换位观察,要求学生按顺时针变换座位,再次对玩具进行观察。这次观察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看到玩具的哪个面,同时要思考,现在看到玩具的样子和刚才看到的是否一样?为什么?因为有了转换位置的活动,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是因为改变了方向的缘故。这个环节是第一个环节的递进,让学生感知正确的、有序的观察方法。
3、全面观察
教师活动
①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你可以随意地观察小熊的每一个面,并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分别观察到了小熊的哪个面?
②师:你们刚才是怎么观察的?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③师:我们请这组的四个小朋友一起来演示一下。说一说你观察到了小熊的哪个面?你们觉得这样能看清小熊的每个面吗?
④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师:转给我们看看。你们觉得他们组的方法怎么样?
其他小组也把小熊转一圈,仔细观察你看到的每一个面。
⑤师:看清楚了吗?让小熊面朝黑板坐好。下面来做看物体找位置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
老师这里有一些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小熊照片,我任意点一张,你认为我是站在小熊的哪边拍的,就快快站到小熊的哪边,我们来比比看谁的反应快,好不好!
学生活动:
①小组活动、讨论
②学生回答:如,我转了一圈,观察了小熊的……
我把小熊转一圈,也可以看到它的每个面。
③参与游戏:看物体找位置
多媒体运用:
课件出示不同位置拍的小熊的图片
个别化教学:
关注学困生活动、游戏时的表现,给予及时帮助。
【设计理念】全面观察,让学生想办法如何能观察到玩具的前、后、左、右四个面?明确观察物体可以围着物体转一圈,也可以通过转动物体来看到不同的面。在这一系列的观察动中,我让学生体验一个从静态到动态,从片面到全面的观察方法。
三、应用拓展,激励创新
教师活动:
①书本练习:连一连
②观察恐龙。
刚才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瞧,这三位小朋友在观察什么呢?想一想,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翻开书本67,把名字写在每幅图的下面。
③连线练习。观察汽车
④做一做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书本、铅笔盒等等,你有没有观察过呀?瞧!这几个小朋友把数学书叠在一起,组成了什么图形?那么他们分别看到了这个长方体的哪个面呢?请来连一连!
⑤观察查壶。
看样子,小朋友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了,试试能不能帮这三个小朋友解决一下问题呢?这三个小朋友站在杯子的不同位置,他们看到的茶壶会一样吗?那他们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的呢?
是谁看到的?
⑥猜物品游戏。
这几天,老师也去观察了一些东西,还把它们其中的一个面拍了下来,你能猜出这些分别是什么东西吗?
师:刚才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为什么有的那么难认呢?
师:那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师:小朋友都说得非常好,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这样才能比较正确地了解这个物体的特点。
学生活动:
①学生进行练习,并说明理由
②从猜一猜活动中得出: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这样才能比较正确地了解这个物体的特点。
多媒体运用:
出示练习题
个别化教学:
学生独立练习时,教师巡视,给学困生及时帮助。
1至4题,让学困生先回答并说明怎样想的,优秀生进行补充。
【设计理念】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安排了四个层次。首先完成课本内容的连线,这是多方位的一种对应练习。其次设计了观察一个长方体的活动,把小组中同学的书本合放在一起,判断形状。第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位置与所见物体形状的关系,出示了同一茶壶不同方位的四幅图片,让学生猜测观察者是在茶壶的哪个方向观察的,由此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最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了一组猜物游戏,只看一个面,让学生来猜一猜是什么东西。通过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告诉学生,观察物体,须全面才能见其真面目。
四、知识介绍,全课小结
教师活动
1、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玩得开心吗?那么,你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指名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学生活动:
1、各自总结自己的收获
2、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观察物体的经验:我知道观察物体要全面;我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观察的位置或者转动物体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结果;我学会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板书
观察物体
前面——正面
后面——后面
左边——侧
右边——面
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全面观察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5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所观察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学具:照相机、电脑、实物投影仪、玩具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愿意吗?老师说方向,你们用小手指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方位,做好准备,开始。
指指你的前面在哪里?指指你的后面在哪里?
指指你的左面在哪里?指指你的右面在哪里?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老师观察到同学们指的非常正确,那么你的前面又称为“正面”,左面和右面又称为“侧面”。板书:“正面后面侧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从这些不同的方位去“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创设情境
1、观察照片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给一位好朋友拍了两张照片,想不想看一看?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老师还给笑笑和淘气拍了一些照片,笑笑和淘气是谁,你们想知道吗?
再让学生判断哪张图片是笑笑看到的,哪张图片是淘气看到的,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2、实物观察
用准备好的玩具放在桌子上,请4个同学上台观察,说出观察到了什么?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合作探究
1、用小组准备好的玩具放在桌子上观察,然后交流、汇报,你观察到什么?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2、换位观察
小组内换位观察,说说现在你观察到的跟刚才观察到的物体一样吗?为什么?
换个小组,老师指着玩具的不同的面让学生判断这几个面分别是谁看到的。
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全面观察
让学生自由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
4、打开书p67,看看书上例1的同学是怎样观察的,谁来说一说图中的同学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小亮观察的是恐龙的正面;
小明观察的是恐龙的侧面;
小红观察的是恐龙的后面。
小天使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同桌讨论后再让学生说说判断过程。
三、活动交流
1、想想做做p67做一做
2、想想做做练习十五第1题。
3、猜猜游戏
课件出示熊猫图、茶壶图、大象图,让学生猜一猜这几个面是谁看到的。
4、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想听吗?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板书
观察物体
正面后面侧面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6观察物体单元教学目标:1、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3、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根据指令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初步学会通过提问搭出和别人同样的立体。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搭一搭教学目标: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用具:小正方体、小黑板、幻灯。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二、探索新知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1、教师通过幻灯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2、学生同桌间游戏。3、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1、师生活动师范。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三、拓展应用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①②③④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的图形有个,分别是。3、搭一搭,填一填。
a①②b③④填图号。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⑵、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⑶、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a?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b?想一想,搭一搭。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教师针对学生的活动合作情况进行升华。2、学生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课后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7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难点:从一个面推测到另一个面的形状。
教学准备:媒体课件、实物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1.自我介绍
2.小游戏:考考大家,比比谁的反应快。我说动作你来做。
①伸左手,伸右手,左手拉右耳,右手拉右耳
②老师和大家一起做。出左手,老师的怎么和大家不一样?老师做错了吗?那大家做错了?那为什么我们不一样?那你知道老师的右边是那边吗?左边呢?前面呢?后面呢?
③那我换个方向站,你还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吗?这样站呢?那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样我该怎么站呢?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
东东他们星期天也去动物园看了大象,想知道他们看见的大象是什么样子吗?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看大象的小故事。
2.故事引入:星期天,退休的李奶奶带着他的小孙子东东、明明和外孙女欢欢去动物园看大象。一进大门,东东他们就把李奶奶拉到了象园,李奶奶说:“唉,我老了,走不动了,眼睛也看不清楚,就坐在门口等你们,这大象嘛,还是你们看过后说给我听吧!”“好的,好的!”三人连忙答应向大象跑去。
东东急急忙忙走到了大象的前面看了看,说:“奶奶,奶奶,大象啊有两个大大的眼睛,一个长长的鼻子,两只耳朵像两把大扇子。”
明明跑到了大象的后面大声地说:“奶奶,大象就像是两根柱子顶个门,门上有根摆来摆去的长鞭。”
笑笑不急不忙,走到大象的侧面说:“外婆,其实大象就像是四根柱子上有座墙壁。”
“哎呦呦”李奶奶说:“乖孩子们,你们都把我弄糊涂了,难道有三只大象?”
3、提问:小朋友们,他们看到的到底是几只大象呢?既然是一只大象,为什么他们向李奶奶介绍得不一样呢?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那一面观察的吗?(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4、掲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教学例1,从前后两个角度观察物体。
1、谈话:让我们就从每天陪伴我们学习的教室开始吧.仔细观察教室的四周,你最喜欢教室的哪一面?
2、组织观察:我们把它们拍下来好吗?举起小手,像老师这样架起相机,把镜头对准你喜欢的地方,一二三,咔嚓。拍好了,现在,让我们把照片印在脑海中。谁来说说你拍到了什么?你知道他拍到了教室的那一面?老师也来拍一张,猜猜我拍到了教室的那里?
3、提问:大家拍得都是教室,为什么会拍的不一样呢?要想拍教室的前面,站在哪儿拍拍得比较全面,想拍教室的后面,应该站哪?
4、出示例1,回答问题:老师这也有两张照片,你知道那一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吗?另一张是在教室的那一面拍摄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5、练习:老师在我们学校的大门也拍了两张照片,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学例2,从前后左右四个角度观察物体
1、谈话: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瞧一瞧,一只小狗,你喜欢他吗?让我们为它拍张照片做纪念好吗?
2、引导观察,初步发现规律:先给他的前面来一张,想要照片吗?我们合作把它画出来好吗?你们说,我来画?你拍到了什么?再来张后面的?这次我们又拍到了到了什么?要想拍张侧面的,小狗可以怎样放?谁来摆一摆?这两种摆法拍到的一样吗?拍左面的时候,我们怎样画?右面呢?
同一只小狗,在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位置拍的一样吗?在小狗的前面能拍到什么?后面呢?在小狗的左边和右边拍到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发现规律了,那么观察别的小动物是不是也一样呢?让我们一起再来观察观察。
3、小组观察,验证猜想:你们的抽屉里有什么?请每个小组长拿出抽屉里的玩具,让它面向黑板坐好。拿起你的相机,开始拍。一二三,咔嚓。想要照片吗?老师把照片都藏在信封里了。你能把你拍到的照片找到吗?互相说说,你们在玩具的那一面,拍到了什么?同一个小组的同学,为同一个玩具拍照片,拍到的四张照片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想换个位置看一看吗?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位置,每移动一个位置就找到在那个位置上拍到的照片,并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你拍到了什么?移四次,完成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4、学生活动,师相机指导。
5、板演汇报。那个小组能上来给我们展示一下你们拍到的照片呢?你能能猜出这几张照片各是谁拍的吗?(投影出示图片,生回答,讲台前的同学验证)她站在小熊的那一面?看见了小熊的什么?还有谁能猜猜一猜?她站在小熊的那一面?能看见小熊的什么?这张照片是谁拍的?她站在小熊的那一边?看见小熊的脸是朝向那边的?那另一张呢?
还有那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作品?这次你们听我的要求站好位置。这次大家还能猜到他们拍的是那张照片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出示例2,小云他们也给他们的玩具小猴拍了照片,你能判断每张照片各是谁拍的吗?你是怎样想的?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1、观察茶杯
在我们的抽屉里,还有一个好朋友—杯子。请小组长把桌上的玩具换成杯子并把杯子的把手朝教室的后面放好。每个小朋友坐在位子上仔细的观察杯子。(出示图)先想一想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不要说,把它记在心里,在猜一猜其他三位同学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猜错的小朋友就到那个位置看一看,验证一下。
小组活动
班级交流:在那一面的同学看到的是一号照片?那一面看到二号照片?三号图片是那边的同学看到的?四号呢?
2、练习2
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其实,观察物体不仅仅是在数学课堂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要处处留心。瞧,英英他们在坐车的时候也去做了观察。
出示图:右边的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先想一想,在书上连一连,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班内交流
四、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主要从哪些位置观察的?还可以从其他的位置观察物体吗?
五、欣赏与拓展
其实,即使是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就都不一样,有时候换个位置看一看,就能发现另一种美丽。有很多摄影师就是因为观察的位置和大家不同,就拍到与众不同得精彩画面。
这是从上面拍摄的汽车,让我们看到了汽车的另一张面孔;从空中拍摄的鹦鹉,精准的捕捉了鹦鹉飞翔时的美丽姿态;从下面拍摄的蒲公英和花朵,让我们知道原来小小的花朵也可以这样壮观;这是用显微镜拍摄的雪花,他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微观世界的美妙,还有用卫星拍摄的天文奇观,不但让我们能观赏到太空美景,也带我们走进科学的殿堂。
换个位置,留心观察,美就在我们身边!
观察物体
位置不同
前面----------脸
后面-----------尾巴
侧面左边----------面向左
右边---------面向右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8案例:
小学数学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境复习学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
1、出示课件,让学生仔细看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再拿出自己的玩具小汽车,从不同角度观察,你会发现什么?
生:从上下左右前后观察小汽车,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小汽车,看到的形状都是不同的,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用一句话进行总结,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形状。
生举出生活中发现的类似现象。
二、引导学生搭建立体图形
1、拿出准备好的立体图形,并讲解本课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要用这些正方体搭建不同的立体图形。
学生拿出正方体积木,积极动手进行搭建。
2、给学生示范书中的搭建过程,边操作边讲解。
认真观察老师的搭建过程,发现问题可及时提问。
3、同学们明白了吗?现在大家来分组做练习,一名同学说要求,另一名同学搭建。
学生认真配合,听清要求的内容,争取搭建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4、对搭建有困难的同学进行指导,搭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学生多多进行练习,搭出几种不同的立体图形,做到搭得又快又准确。
三、引导学生观察搭建好的立体图形
1、引导学生观察刚感刚刚搭建好的立体图形,师提问:应该怎
样观察呢?
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正面上面等。
2、学生在组内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仔细的观察,可以互相说说观察到的不同形状。
3、师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实事求是地回答,鼓励个性化语言。
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本节课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能够按要求搭建立体图形;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立体会用上下左右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通过搭建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出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观察来发现问题,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能够按要求搭建立体图形;通过搭建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出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观察是认识一个事物的重要方法。本节课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简单的物体入手,让学生自己搭建自己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了各种搭建练习,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强烈参与欲,学的积极主动,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实践证明,学生兴趣越浓,学习质量越高。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和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了教学效果。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9[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7页例1和“做一做”。
[目标预设]:
1、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和上面
2、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学会要认识物体的全貌应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策略。
3、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实录]: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观看《盲人摸象》的动画后。
让学生说说听后你懂得了什么?
生1:盲人摸了大象的耳朵,就说大象象一把扇子。
生2:还有,有一个人摸到脚就说大象象根柱子。
生3:尾巴细细的,他就以为大象跟绳子一样。
[反思:学生并不能回答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提问应更直接,更简单:我们看物体要注意什么?]
师总结:我们看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一个物体。
[反思:导入新课不够自然。听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学生并没有说出我所预想的结果。当时我还以为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或是我的引导不到位。其实这个故事与我们的教学目标:“认识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有不同的形状”并没有直接联系,因为盲人本来就不能“看”物体,只能“摸”物体。只能说:盲人摸到大象的部位不同,对大象的感受就不同;而我们看物体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就不同。而就这一点来说,二年级的学生又很难理解。]
[再设计:1、可以通过课件欣赏诗句导入。宋代文豪苏东坡有一首描写庐山的七言绝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同一座庐山,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不同。2、从“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和上面”直接导入。]
二、观察物体,直接新授
1、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和上面
出示玩具熊,引导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说出你看到的是玩具熊的哪个面?让学生认识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和上面.再由老师引导认识后面。
请学生上来摸一摸、说一说各面是什么样子。
生1:小熊的样子很可爱。
生2:左侧面和右侧面都是毛茸茸的。
生3:我们看不到小熊的后面。
老师转动玩具熊,以师指、生抢答的形式,巩固相关知识。
[反思: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各个面的名称:正面、侧面后面和上面,是我给这节课增加的内容,主要原因是我觉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知识很重要,而且这一知识将促进后段的教学。]
2、教学第67页的例1
课件FLASH演示恐龙生活场景短片
师: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恐龙了?
生:没有了。
由于自然的原因,恐龙已经灭绝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科技工作者根据资料制作出来的动画和恐龙玩具。
瞧,小明、小亮和小红就在观察一个恐龙玩具,
你知道他们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哪个面吗?
生1:小明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侧面,
生2:小亮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正面,
生齐答:小红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后面。
请男同学在小猴的角度想想和女同学在小猫的角度思考:你们分别指出看到了大象的哪个面。
男生: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后面。
女生:小猫看到的是大象的左侧面。
[反思:在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以后,通过观察对象的变化,让学生再次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视图。]
三、选择位置,拓展延伸
1、.观察放在讲台上的教具箱
小测试。
师:上课前,很多同学问我,这个箱子里有什么?我现在想用它来测测我们班上谁的眼睛最亮,谁的注意力最集中。不过有个小要求:每个同学在位置上坐直了观察箱子。能不能左偏偏、右偏偏呢?
生:不能。
师:好,开始。测试一:这个教具箱,你知道是哪个班的吗?
生1:教具箱是三年级5班的。
师:同意的请举手。
这时只有左边的学生举手了。
师:测试二:你知道这个教具箱是生产日期吗?
生2:是2004年7月生产的。
师:同意的也请举手。
这时右边的学生举手了,而且左边也有同学举手。
师提问一个左边的学生: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3:我是猜的。
师:怎么猜的?
生3:因为首先我是看见教具箱的左侧面写了班级,所以我知道了是5班的。现在我看不到,右边的同学都同意生2的答案,所以我猜是对的。
师:你真是个聪明灵活的孩子。
师: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看来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教具箱可能看到不同的面。
[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有些神秘感,因为我把班级和生产日期分别贴在教具箱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我提出测试一后,左边的同学立刻说出了答案,坐在右边的同学有些纳闷。这时如果我反问一句:右边的同学为什么没有一人举手呢?就更到位了。当我提出测试二时,于是我问左边一位同学是怎么知道的,他回答是猜的,我肯定了他的灵活。实际上,如果从数学语言的严谨性上而言,应该再引导学生说出他根本看不到教具箱的右侧面。从而自然地得出以上结论。]
给教具箱拍三张照。
课件出示:
第一张只能拍到教具箱的正面;
第二张只能拍到教具箱的正面和左侧面;
第三张既要能拍到教具箱的正面、右侧面还要能拍到上面。
师:先想想你该站在什么位置才能拍到符合要求的照片呢?遇到困难互相交流一下,也可以下座位观察讨论。
学生思考和小组讨论2分钟后,我们开始拍照。
第一张:
生1带着我站在教具箱的前面,我让他先看看相机中的取景图,师问:这个图片大小合适吗?
生1:还可以大一些。
师:那我们应该…
生1:走近一点。
旁边的学生也围上来,我们一起确定了以后,按下了快门,拍下了第一张照片。
第二张:
生2:应该站在左边的前面一点。
师:请你上来选好拍照的位置,好吗?
生2:好
生2和我一起拍下了第二张照片。
第三张:
生3:应该站在讲台上。
师帮助她爬上讲台,并鼓励她独自拍下照片。之后和她一起看照片,却只能看到右侧面和上面。师把相机上刚拍的图片送给前排的学生看后,问:符合要求吗?
生:不符合。
师:那要站在哪里拍呢?
生4:把教具箱搬下来再拍,
师:很有创意。只是如果我们可以不搬下来,也能拍出符合要求的照片,就更好一些,再想想吧。
这时,学生又开始了第二次的讨论,约30秒以后,
生5走近教具箱观察后选定了右前方,说:老师在这可以吗?
师微笑着递过照相机说:你试试吧。
生5和我一起拍下了照片。
生5不好意思地说:就是看不到上面。
师:那我们怎么才能看到上面呢?
生6:可以站在3组1号的课桌上拍。
生6站在课桌上,拍下了照片。说:还是看不到上面。
师:谁是全班最高的孩子?
大家推荐出学生7。
生7站上课桌试了一下镜头说:老师,还要移动一下课桌。
生7与我一起拍下了第三张照片。
师:同学们拍的照片符合要求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谜底很快就会出现。
学生欢叫着一张张检验后,欣喜地笑了。
师:谢谢大家帮助我拍到了三张精彩的照片。
[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我最满意的,它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让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更和谐,让新课程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得到较为完美的体现。以拍照这一游戏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特别是让学生根据照片要求去选择判断拍摄位置,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拍第三张照片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注意让学生带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带者学生一次次地尝试和思考,到最后讨论出:只有站在课桌上才能同时拍到教具箱的那三个面。也有学生提出把教具箱搬下来再拍,很有创意。当然这一环节的活动组织还可以稍稍紧凑一些,我的语言表达还可以更精练。]
2、观察六个面颜色都不同的长方体。
师:这儿还有一个长方体的模型,正面是什么颜色?
生:红色。
师:上面呢?
生:绿色
师请前面的学生摸摸侧面。其他同学说出颜色。
师变换放置的位置问:刚才正面是红色,为什么现在变成了兰色呢?
生8:因为老师转动了长方体,现在正对着我们的是兰色。
师:对了。这是一个长方体模型,跟我们前面观察的图书箱、冰箱不一样,正面和其他面难以区分,我们就把正对着自己的面叫正面。
[反思:这个环节使学生知道了怎样确定长方体模型的正面。其实设计时还有让学生思考: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的颜色,来改变观察的角度,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但是考虑到拍教具箱的第三张照片已经渗透,而且难度较大,时间也会不够,所以省略了。]
四、联系实际,应用生活
1、猜同学
大家知道吗,在我们班有一个人经常会默默地捡掉教室里的纸屑,老师悄悄的拍下了一些镜头。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呢?
生:想
师出示一张学生背面的照片,学生情绪高涨,都做了自我判断,
师又出示这个学生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已猜到后议论纷纷
师:为什么这么难猜?那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面就知道他是谁呢?
生:正面
此时教师出示这个学生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我们大家应该向他学习,为大家服务。
2、猜物体
师出示一张微波炉背面的照片
学生的答案有:小冰箱,电视机…
师又出示微波炉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已猜到后议论纷纷
学生的答案有:小冰箱,电视机,微波炉,洗衣机等
师出示微波炉正面的照片。
生笑着大声齐答:微波炉
师:你们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生1:正面看得清。
生2:看后面不好辨认。
师:同一个学生或同一个物体,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生3:因为看的位置不同。
师:答得真棒!掌声鼓励。
师小结::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同学和微波炉的样子也就不同。
[反思:设计的“猜一猜”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先从看图片到猜物体,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展现了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对三维空间关系的认识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空间想象能力,一种更高水平更复杂的空间概括能力。]
2、笑笑和淘气去给同学辅导作业的情境创设
出门时笑笑和淘气分别看到了汽车的哪个面?
生1:后面是淘气看到的。
生2:侧面是笑笑看到的。
到同学家门口时,小熊出来欢迎,出示小熊正面和侧面图,哪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
生:正面是淘气看到的。
同学倒茶给他们喝后,出示茶壶的正面和左、右侧面的图片,三个人分别看到的是哪一面?
生3:正面是笑笑看到的。
生4:左侧面是淘气看到的。
生齐答:右侧面是同学看到的。
看到漂亮精致的茶壶,文静的笑笑凑过去看了看茶壶的上面,调皮的淘气却拿起茶壶去看看它的下面。分别出示茶壶上面、前面和下面的图片,请学生指出是谁看到的?
女生齐答:茶壶上面是笑笑看到的。
男生齐答:茶壶下面是淘气看到的。
[反思:通过创设笑笑和淘气去给同学辅导作业的生活情境,让练习回归生活,进一步体验感知,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达到感知的升华。这样的呈现方式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采用逐步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五、师生共议,全课小结
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只要你去观察,一定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
[教学总体反思]:
1、学生已有经验是发展学生空间概念的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识又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对物体的认识学生并不是一点没有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在课一开始就遵循这个原理,看实物、动画演示等,恐龙的知识介绍、主动捡垃圾的学生。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界限就可渐渐地*近。
2.空间概念的培养需要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气氛。如,给拍教具箱三张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教具箱,和同组的小朋友交流所想、所思,这样以学生为本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加具有主动性、创造性、探索性,更加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了自己的潜能,培养了空间观念。
3、总之,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围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一主线,挖掘和发展了教材,注重了学生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充分地体验,自主地思索,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和谐的交流与合作,这节课中师生都是愉悦的,也是思考着的。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10教材分析:
本单元知识是学生在学会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通过"看一看"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体验从不同观察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转化;在通过"节日广场"这个学生常见的生活情境巩固学生所学习的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所得形状可能不同以及上一单元所学乘法口诀;并利用节日气氛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安排所有学生都参与观察和体验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已经初步学会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他们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方法不明确,观察比较笼统,观察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材从学生个体体验入手,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引导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单元教学目标:
在观察简单物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结合观察简单物体的过程,体会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直观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重点:
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
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单元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册的教学内容是从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
根据本单元教学内容,在教学时,教师首先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情境,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然后让学生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椐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对从不同位置观察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时安排:(4课时)
课题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看一看(一)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1课时
看一看(二)辨认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1课时
节日广场练习课1课时
机动查漏补缺1课时
第一课时看一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的意识,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教学难点:
发展空间观念.
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情境,让所有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发展空间观念.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第二层次:体验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第三层次:体验有序观察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问引入,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
二.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1.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1)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桌子,交流观察到的桌子的形状.(2)交换位置观察交流.
(3)小结.
2.体验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1)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你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再观察每个位置能看到几个面.
(2)小组汇报交流.
在汇报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有序观察的好处,注意引导学生准确表述正,侧面和上面.
(3)小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三.小游戏.
书中p26的连一连.
四.巩固应用.
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2,3,4题.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学完后你有什么想法
第二课时看一看(二)
教学目标:
1.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
2.体验用同样多的正方体并以某一形状为正面拼搭物体,拼搭出来的物体的形状不是唯一的.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知识类推和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几个正方体搭成简单的物体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学完"看一看(一)"后开始学习的.分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学会辨认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平面图.
第二层次:通过拼搭,体验不同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或上面)形状可能相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观察主题图片,引出图中笑笑,淘气,机灵狗在从不同角度观察由3个正方体搭成
的简单物体.
2.请学生拿出自备正方体积木,拼搭成书上形状,分别从上面,正面,侧面进行观察.
3.独立完成p28"连一连".
4.组内交流.
5.全班汇报.
6.小结.
二.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1.小组活动:用3个正方体搭你喜欢的物体.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2.汇报交流.
三.练一练.
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2,3,4题.
五.总结:
学生在小组内谈体会和收获.
第三课时节日广场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会得出不同的形状.
3.联系教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1.熟练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
设计思路:
本节课一堂复习课.分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层次: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国庆节刚刚过去,相信小朋友们和自己的亲友一起过了一个热闹的国庆节.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节日的喜悦(板书课题)
二.探索学习.
1.出示第一幅主题目图.
2.学生活动.(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把算式写在堂上练习本上)
3.交流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4.出示第二幅主题图.
5.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挥想象,独立完成"下面三幅图各是谁看到的".
6.全班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交流生活中的乘法问题.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机动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11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期末复习要点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
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3.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5.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12下面是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及对称图形。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认识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轴。
本课难点是:认识对称现象及找对称轴。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玩具小狗,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旧知识,又为新知学习做准备。接着设计一个画小狗的情景,让学生动手画小狗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画出的小狗的形状不同。然后通过设计分礼物的生活情景,又激起学生探索对称图形的学习高潮。
2.演示法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对称图形时,通过电脑动态演示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画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对称事物,使学生感受对称美,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3.发现法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组图片,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当学生分出对称与不对称的两类图形后,再次引导观察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例1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小狗的形状画下来,通过动手画,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教学对称图形时,学生在折、画、比等活动中细心地观察、比较、分析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征。
3.观察法例1观察物体及例2的对称图形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狗,画小狗,再观察其他同学画的小狗 ,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只小狗为什么同学们画出来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今天要观察什么物体,然后出示玩具小狗。
2、明确位置,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小狗的什么位置,可能看到小狗
的什么。
这样教学设计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的内容又复习了旧知为探索新知做准备。
3、画小狗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狗的样子画下来。教师从正面、背面、侧面各选一张小狗图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4、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小狗,为什么他们画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狗的形状就不一样。
5、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只小狗,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6、知识应用
此环节的教学通过让4名同学分别坐在4个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并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然后组织质疑明理,接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观察物体。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二)合作探究,认识对称图形
1、引导分类,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首先教师通过分礼物的情景,让学生又进入探索高潮。这份礼物里有四个对称图形和一个不对称的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再动手折一折,比一比,说说有什么发现后把它们分类,并在小组内交流。
汇报分类方法,当有学生说出把梳子分一类,老虎、蝴蝶、树叶、七星瓢虫四种图形分一类时,引导全体学生再次观察、操作,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确实都是一样的而且大小相等。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接着电脑验证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什么是对称图形
2、认识对称轴
然后教师通过让学生找藏在对称图形里的一位线朋友,请同学给这位线朋友取名字等系列活动认识对称轴。
电脑演示对称轴
最后教师示范画对称轴
3、(接着)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本环节教学,不经教师提示而直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看一看后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第二次观察、比较、分析,在充分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同时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联系生活实际
1、课件出示一组日常生活的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并激发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美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对称的。
(四)创作,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创作对称图形比赛。
(以上两小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理解对称图形的性质,并利用对称性质创作出美丽的图形,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13教学目标: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学会从一个较复杂的立体图形画出三视图,从三视图推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建构学生的空间思想和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用动态的思想让学生理解三视图。
教学过程: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一个到三个正方体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剖析。强调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观察要点:平面投影思想。引导学生会看会画简单的三视图,画三视图的一些原则。
二、从四个正方体入手,让学生先按要求摆放,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下,建构四个正方体的立体图形。从三个方向对立体图形进行认识。
三、用动的形式,对四个正方体从一个方向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添加思考。
四、给定立体图形画三视图、给定三视图,尝试绘出立体图形。
先摆一摆右边的物体,再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各是什么形状?下面的形状各是从哪面看到的?
五、训练。
教学反思: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察物体,学生也一样,要想让学生能够学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之间要和谐统一。多角度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亲历有效的知识探索,在教师的主导下建构系统的知识。探究后的思考总结和探究的过程同样重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做到动静结合。再一个要做到的是从实践中提炼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这个过程的统一,在实践中完善理论和拓展实践领域。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14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二年级下学期已初步学习的观察物体的各个面形状的知识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目标: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被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能力目标: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判断、辨认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难点是: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它是物体的哪一面,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动力,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丰富课堂教学中的现实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2、积极参与,自主探索新知
本节课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主体参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让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创设充分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自主探究,体验空间观念和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现场观察,活动贯穿全程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让学生找到教室里的一个物体,先选定一个位置,说说看到了哪几个面,再换一个位置,再说说看到了哪几个面,通过观察活动,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面是不同的。
4、多元评价,调控学生情绪
在评价时,注重从学生的个性、气质、特点等多方面作出评价,有教师评、小组评、大家评等形式,以“大拇指”获得的多少来进行小组比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快乐,保持积极的情绪,参与活动。
四、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来谈一谈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这节课主要由以下五个环节来完成:
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在新课开始之前,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有一首古诗你们还记得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会立刻接着往下背。这时我就出示古诗:“横看成岭,你知道‘看’字还能怎么说吗?”有学生会说出“观察”。于是我便随机引入课题“观察物体”。
接着我出示一个玩具小熊,和学生们打招呼,说:“嗨,大家好,我是小熊维尼。你们认识我吗?你们对我熟悉吗?你能指出我的正面、侧面和背面吗?”
创设情境,初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认识图书柜等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并说一说图书柜等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在哪儿,自己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
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出示一个六面涂有不同颜色的正方体礼物盒,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礼物盒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在哪儿呢?
学生在讨论中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借此说明:生活中有些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已经约定俗成了,像我们刚才看到的图书柜那样,但是像礼物盒这样,没有明显的标志,我们把正对着大家的一面称为正面。
3、知识应用
让学生说说洗衣机、电冰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自主探究,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1、活动中质疑
再进行一次观察活动,让学生自己找到一个物体,先选定一个位置,说说看到了哪几个面,再换一个位置,再说说看到了哪几个面。观察结束后,问学生: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会说: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面是不一样的。
2、活动中验证
“是这样的吗?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以电脑显示屏为例,让三个坐在不同角度的学生说一说,并比较为什么他们回答不一样?然后让学生猜猜老师看到了哪几个面?为什么老师能看到正面、侧面,还能看到上面呢?让学生也站起来看一看。
小结得出: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看到物体的面就不一样。
3、活动中运用
⑴照相
现在高科技产品已经越来越普及。利用学生对高科技产品的好奇心,我带来了一部数码照相机。我对学生说:“你们想拍照片吗?”学生会情绪高涨“想!”“那你们可要听仔细了。我请一位同学来帮另一位同学来拍照片,拍出来的照片要既能看到他的正面又能看到他的侧面。其余同学判断他站的角度是否正确。”正当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之时,我趁热打铁,说“你们其他同学一定也很想照相吧。这样,我来帮你们拍一张合影,好不好?我想拍一张你们的正面照你们怎么站?我要拍你们的侧面照你们怎么站?我要拍你们的背影呢?
⑵观察礼物盒
我先出示一个礼物盒,对学生说:“你们想要这个礼物盒吗?先猜猜这个礼物盒最少能看到几个面?多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在哪儿可以看到?”部分学生可能会说出正确答案,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不能很快地说出答案。
这时,我让需要讨论的小组可以讨论一下,并可以“实地考察”验证。
“实地考察”之后,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礼物盒,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将礼物盒的各个面一一拆开并展开再拼凑起来,然后转换角度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拆分拼凑,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面的个数不一样。
练习巩固
完成书上“想想做做”。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总结延伸
1、谈话: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再次出示古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学完了这节课之后,联系我们今天的数学课想一想,它和我们学习的知识有什么联系?也可以请教你的爸爸妈妈。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15二年级教材曾经安排过一次“观察物体”,那时从物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并选择适宜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本单元继续教学“观察物体”,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并用视图表示看到的形状。全单元教材分两段编写,第一段观察长方体、正方体或这些形状的生活用品以及由2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第二段观察由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1.在知道物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基础上,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往往是不相同的。
第86页例题观察长方体形状的图书柜,首先教学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由于学生已经能辨别图书柜的前、后、左、右等面,图书柜的前面又可以说成它的正面,图书柜的左面和右面都是它的侧面,图书柜的上面更容易理解。所以,教材在情境图的下面由大卡通直接问学生“你能指出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让学生在指指、认认、说说等活动中实现认识的转化。然后教学在不同位置观察这个图书柜,有时能同时看到它的三个面,有时能同时看到它的两个面,有时只能看到它的一个面。教材在情境图的下面又画了两个这样的图书柜,其中一幅图上画出了正、侧、上三个面,另一幅图上只画出了正面和侧面。让学生判断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各看到了哪几个面?学生在情境图里分别感受老师和女孩的观察,能够体会老师同时看到了图书柜的三个面,女孩看不到图书柜的上面,只同时看到两个面。虽然例题里没有出现只看到图书柜一个面的情境,但学生能够从看到三个面、看到两个面,自觉体会有时只能看到一个面。
“想想做做”里的习题大致分成三部分。第1题是巩固对物体的正、侧、上面的认识。让学生分别指一指哪是洗衣机的正、侧、上面,哪是冰箱的正、侧、上面。大多数学生都比较熟悉这两种电器,指出它们的各个面不会有多少困难。他们凭头脑里已有的洗衣机和冰箱的表象,识别洗衣机、冰箱各个面的图形;又依据洗衣机、冰箱的正、侧、上面的图形,想像这两个物体的样子。教材通过物体与图形间的这种转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有学生因不熟悉这两种家用电器,指出它们的各个面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下面的实物图给予帮助。
第2题站在不同位置观察放在桌上的长方体形状的文具盒,看到的面的个数往往是不同的,最多只能同时看到文具盒的三个面。教材不把这个内容作为知识讲授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体会这个内容。由于文具盒比较小,经常能同时看到它的正、侧、上三个面,同时看到它的上面或正面、同时看到它的上面或侧面也不难。而只看到它的正、侧两面,只看到它的正面或只看到它的侧面却不是很容易的,要把视线放在与文具盒的正、侧面相同的高度上才能看到。教材希望学生学会把视线放在适宜的高度上观察,为下面继续学习物体的三视图作好准备。第3~5题是观察几何体,先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再分别从正、侧、上面观察正方体,说出看到的图形;然后是观察两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指出看到的图形。在从正方体或长方体的正、侧、上面观察时,要指导观察的方法。如从正面看,应站在物体的正前方,把视线垂直于物体正面的中间。又如从上面看,应站在物体的正前方并紧靠物体,低下头看把视线垂直于物体上面的中间。另外,观察正方体和长方体必须看实物,不是看教材画出的正方体、长方体的实物图。
2进行简单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
《数学课程标准》把“能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作为空间观念的一个表现。一般情况下,物体的三视图是指描绘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面的形状的平面图形。在第87页“想想做做”第4、5两题中,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正方体、长方体的三视图,初步体验了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的要领,初步使用了说一说或连一连等选择视图的方法。第88~89页教学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例题先让学生用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照教材插图里的样子摆一摆,再分别从摆成的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然后把观察位置和相应的视图用线连一连。摆、看、连是教材安排的三项学习活动。为什么先“摆”?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通过摆能够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区分物体的正、侧和上面,便于观察;第二个原因是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可观察的实物,防止部分学生因缺少几何体而去看教材插图。“看”是例题教学的重点,分别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这里的“看”要注意三点:一是物体的正、侧、上面在全体学生中必须是一致的;二是观察方法要正确,视线必须垂直于物体的那个面的中间;三是要想一想看到的形状是怎样的图形。例题里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三个正方形组成的,下面是并排连在一起的两个正方形,其中右边那个正方形的上面还有一个正方形。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是两个上下连在一起的正方形。从上面看是教学的难点,虽然在物体上的两个正方形面一个高些、一个矮些,但是用同一幅平面图形表示它们,应该是左右并排连在一起的两个正方形。必须让学生一边看、一边体会。“连”是表达观察结果的一种方式,教材里画出了物体的三幅视图,让学生指出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看到的是哪一个图形,适当降低了学生表达的难度。
“试一试”向学生提出了两点要求,先是依据指定的正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然后是画出这个物体的侧视图和上视图,让学生比较充分地经历“视图—物体—视图”的转换活动。依据视图摆出物体一般经历“研究视图—摆出物体—验证摆法”的过程。“研究视图”要分析视图的结构,下面是两个左右并排相连的正方形,其中左边的那个正方形上面还有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对视图进行分析研究能启示物体的摆放方法。“摆出物体”是在分析视图、构思摆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时也会在分析视图的同时进行。如看到正视图的下面是两个左右并排相连的正方形,就拿出两个正方体左右并排摆在一起;又看到左边那个正方形的上面还有一个正方形,就在摆出的左边那个正方体的上面再放一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是不是符合要求?需要验证。验证的方法是从这个物体的正面看一看,如果看到的形状和指定的视图一致,摆出的物体是符合要求的。如果看到的形状和指定的视图不一致,应该重摆。这道题在摆好以后还要画出物体的侧视图和上视图,画视图的要求比选择视图连连线的要求提高了些,学生能画出草图就可以了。
“想想做做”围绕几何体与其三视图相互转化而设计。第1、2两题要求学生先用三个正方体摆一摆。其中第1题是照教材画出来的几何体那样摆,第2题是按“横着摆成一个长方体”这个要求摆,教学时不能疏忽这一点。第3、4两题是“依据视图要求拼搭”,其中第3题的每小题都只有一种摆法,摆好后还要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并画出视图。第4题是开放的,符合正视图要求的摆法不惟一。先把两个正方体一上一下竖着摆放后,第三个正方体可以摆在这两个正方体的前面,也可以摆在后面。虽然摆成的物体形状不同,但正视图相同;虽然这两个物体的正视图相同,但侧视图不同。学生在体会这些同与不同时,空间观念得到了发展。第5题里的三个物体都是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其中左边和中间的物体都能清楚地看到它们的4个正方体,右边物体只能直接看到3个正方体,让学生体会还有1个不能直接看到的正方体。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16第一课时
【知识点】:
1、举出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让学生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2、引入由正方体搭建的立体图形,给学生示范书中提供的搭建活动,边操作边讲解。
3、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所搭建的立体图形。
4、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第二课时
【知识点】:
1.示范书中提供的第二个搭建活动。
2.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在学习中学会如何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对学生搭建活动予以指导和肯定,让学生在搭建的过程中学会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4.指导学生多做几次搭建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17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3.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单元编写意图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从三个方向观察由3,4个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这一单元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从三个方向观察由5个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物体的范围的变化。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第一学段●三个方向观察物体及由4个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四年级下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从三个方向观察由5个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观察范围的变化
本单元主要通过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搭积木比赛、观察的范围。
本单元教材内容的编写力图体现以下特点。
1.以观察物体为载体,不断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空间与图形学习的核心目标,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本套教材在不同年级分层次安排了观察物体的内容,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过观察物体和由3,4个立方块搭成的立体图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和立体图形的形状,并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本单元内容是在前面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学生由5个小立方块的组合,能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并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数目上的增加,带来的是形式上更加多样的变化,相应的,需要学生有更高的空间想象能力。由前面的观察、辨别到这一单元内容的动手画出,对学生是一个更高的要求。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操作已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观察物体的直观经验,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先想一想,画一画,再摆一摆,再想一想,着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另外,试一试中,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让学生认识到根据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
2.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创设了猴子观察到的桃子的范围,电灯下的影子,汽车由远及近行驶时,观察物体的范围的变化等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情境,这些情境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但学生又很少关注其中是否蕴涵着数学,因此,选择这样的内容,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同时,教材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发展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联系密切,并伴随学生的推理、想象、交流、创造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中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课时安排建议
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4课时。
评价建议
本单元知识技能的评价主要围绕以下三个要点:能正确辨认并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例如下面的第1题;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如第2题;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看到的(视图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如第3题;能画出观察范围随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的平面图形,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第4题。
1.用小立方块搭一个立体图形如图,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
正面左面上面2.如图是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请你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3.桌上摆着一个由若干个相同的立方块组成的立体图形,从它的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
,从它的左面看到的形状是图,这个立体图形最多可以由____个立方块组成,最少可以由____个立方块组成。
4.点a处有一电灯,画出立杆bc在地面上的影子。(正面左面上面)
教学案例研讨
教学内容搭一搭
教学过程片段
1.根据搭出的立体图形,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5个正方体积木,搭一个立体图形,然后认真观察你搭好的立体图形,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师:现在进行小组作品展示。一个小组派两个代表,把你们搭好的立体图形和画出的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图形展示给同学们。
组1:我们小组用5个正方体积木,搭了一个这样的长方体,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这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师:他们小组画出的是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与他们搭出的立体图形符合吗?生:符合。师:这么肯定?能说说理由吗?
生1:他们用5个立方体搭出的是一个长方体,是一个我们熟悉的立体图形,所以容易想象出每个面看到的形状。
生2:这5个立方体排列得很规则,没有被挡住的,所以很容易就可以知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师:是吗?他们小组摆出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和从正面看,没有被挡住的立方块,哪个小组排出的立体图形有被挡住的立方块?
组2:我们小组用5个正方体积木,搭出了这样的一个立体图形,这是正面看到的形状;上面看到的形状是;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师:他们小组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到的形状和搭出的立体图形相符合吗?生1:我觉得符合。生2:我觉得很难一下子就看出来
师:看来像这样的立体图形,我们很难一下子判断画出的形状是不是符合要求,现在我们一起研究怎样才能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一个立体的图形。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做什么?
生:可以搭一个这样的立体图形进行研究。
师:请同学们也搭一个这样的立体图形,进行研究。我有两点建议:第一,小组内搭好后,每个同学画出自己所看到的正面,然后想象一下坐在你对面的同学看到的正面,也画下来,并和坐在你对面的同学交流你们的画法。第二,画完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交流和动手操作,同学们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
生1:我们通过交流认为,要正确画出自己看到的形状,首先要认真观察,看看哪些小正方块是隐藏的,是看不到的,哪些是能看到的,画好了以后还要进行对照。
生2:我们认为想象很重要,刚才我和王鹤祥坐对面,我就是在脑海里想象这个立体图形在他那儿看是什么样子,然后再画下对方看到的图形,结果我到王鹤祥的位置上一观察,我画对了。
生3:因为这样用5个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有些立方块被挡住了,所以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那些凹凸不平的地方,被挡住的就不能画出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不但知道如何画出自己看到的形状,还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像这个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我们只看到了3个正方形。是不是就是只有3个小正方块呢?
生:不是,还有2个被挡着我们看不到,但是它们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2.利用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搭出立体图形
师:这是一小组用5块积木搭出立体图形,他们从正面、上面画下来形状,同学们能不能把立体图形搭出来?
师: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搭好的立体图形,说说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做法和想法。
生1:先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开始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根据上面看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
生2:根据上面的形状我们知道有一块正方体是隐藏的,再根据正面的形状我们就知道了隐藏在哪一块下面了,这样很容易就搭好了。
教学设计:辛秀红
案例点评
本案例中,教师比较准确地估计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和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和关键。从生1画出的比较简单的情境入手,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到解决这一节课的关键点上—有的小立块被“挡”。这是这一节课的难点、是关键,也是学生空间观念的生发点。让学生注意到有的小立方块是暴露的,有的是被挡的,就找到了应当画出什么和不能画出什么,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我们从一个方向看到的、画出的图形并不能代表现实中存在的所有的小立方块,由三维的立体图形到二维的平面图形需要想象,同样,从二维的平面图形复原三维的立体图形也需要想象。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不是教师灌输的,又是让学生自己去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需要学生的亲自操作和想象。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教师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这一作用的发挥有时就是看似微乎其微的一句话,一个字,一个动作,一个眼神。
思考与讨论
1.本套教材从一年级始多次安排了“观察物体”的内容,你认为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理由。2.从这一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谈一谈教师的引导作用。
搭一搭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材设置了“搭一搭”的情境,“搭一搭”的情境包括两项比赛,第一项比赛是由观察到的5个小正方体的组合,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第二项比赛是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学生已学习过不多于4个小正方体组合的立体图形的视图,现在数量上虽然仅多了1个小正方体,但拼摆时的变化却多出许多,各种拼摆组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也会各不相同,它们的视图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如果学生理解这一点,他们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的水平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只是提供了一种比赛的情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不断变换立体图形的形状进行练习。由于学生已有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的经验的积累,所以此内容首先应鼓励学生借助思考和想象解决问题,然后再动手摆一摆进行验证。对于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借助动手操作,边操作边想象。在组织交流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思考或想象的过程,如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从正面看哪个正方体被遮着了,这样的正方体有几个?从左面看呢?第一项比赛:从上面看到的是:从正面看到的是:从左面看到的是:第二项比赛:
试一试
第1题
由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由于只知道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所以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不能确定,下面的三种都有可能。鼓励学生先想象,再操作验证。
第2题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先由上面看,哪个位置有正方体,哪个位置没有正方体;再由左面看,哪一排最多有几个、最少需要几个,进行充分想象。如果学生有困难,再让学生结合摆放实物来不断纠正自己的想象。
答案:最少需要5块,最多8块
练一练
第2题
答案:至少需要5个小立方块
观察的范围教学目标
1.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2.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这一内容的学习既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又能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且具有趣味性。教材创设了猴子爬上树张望墙里桃子的情境,这一情境学生并不陌生,对他们也有吸引力,但要将眼睛抽象成数学中的“点”,将视线抽象为数学中的“线”,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实际动手画一画,画出草图。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将体会到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发生变化,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这正是运用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试一试
第1题
将电灯和杆子的上端看做两点,过这两点画线。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量一量,算一算,告诉他们影子的长短与杆离路灯的距离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这一点要到初中学习了相似三角形以后才能学习到。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再次体会到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2题
如果客车继续向前行驶,那么他所能看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将逐步缩小。可以画出客车在不同的位置时司机能看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
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看不到建筑物b了,因为被建筑物a挡住了。
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当车继续向a行驶时一直到过了建筑物a,所观察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的变化。
第3题
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应给予指导。
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尽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看到的现象。即使有些解释不了,也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黑夜里把一个球向电灯移动时,球的影子逐渐变大。学生只要从大小上说明即可,对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进一步观察。实际上,只有当球在电灯的正下方时,影子才是圆形,当偏离时,会形成椭圆,抛物线,双曲线,这也可以让学生实际做一做。由此可以看出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之间的联系。但对形状变化的说明不作基本要求。
可以从影子长度的变化去观察,走向路灯时影子会变短。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18单元教学目标
总目标
在搭立体图形和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的活动中,逐步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和操作能力.
经历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体验到从不通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在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剖析
课题一:搭一搭(观察立体图形)
教学重点:
能根据一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能正确运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
学生在通过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操作能力.
与其他教学重点联系:
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右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突出重点的策略:
在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观察,想象描述等活动,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课题二:练习三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本重点的要素分析:
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与其它教学重点联系:
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方体图形的形状.
突出重点的策略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动,引导所有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鼓励学生想象,实践,操作,观察,反思,从而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五,基于课型的教学策略
本单元通过"搭一搭","看一看","画一画"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学会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想象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在教学前要准备好学具.课前让学生收集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积木(也允许长方体)4个,上课时带回学校作学具.
(
六,错例的估计与收集
1,错例估计
课本16页第1题第2个图,正面和右面的判断会混淆,在方格纸上画这类图也容易出错,如17页第4题.
2,错例分析:由于对立体图形的观察实践较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因此从立体图形转变到平面图形较困难,也容易出错,这类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和右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学生容易混淆.
3,解决策略:我觉得实践操作非常重要,让学生用积木搭一搭,转一转,看一看,画一画是解决难题的重要一环,同时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八,课时分配(3课时数)
1,搭一搭(观察立体图形)14页,15页2课时
2,练习三16页,17页1课时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19《观察物体》这节课的知识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第一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两点把握较好。
一、学生的空间想象与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
新授开始要求学生在4个相同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基础上再添一个,从正面看形状不变,怎样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聚集每个组员的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拼摆的过程中体验同一个形状摆放物体的多样化,使学生的逆向思维和空间想象得到训练,大部分同学摆出了6种,而且说出理由和摆法。因此我们上每一节课都要充分去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当然教师备课时也要把问题想得完整、全面。
二、充分体会物体与视图之间的联系。
课一开始就要学生观察由4个同样小正方体摆出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用鼠标在课件里指出来,同时教师画在黑板上的平面图形要学生上来填出是从什么方向所观察到的,逐渐升华到给出6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来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先从正面、侧面画,发现正面和侧面的平面图形是相同的,但从上面看的平面图形比较难画,学生通过细心观察,不要老师指导也能画出,效果很好。
这节课我让学生在“拼摆”和“观察”中进行探讨,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通过想像从实物中抽象出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又在拼摆中体会多种摆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想像、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20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上努力体现“三性”
(一)主体性
张扬、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应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本课的设计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独立学习──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去获取和领悟感性材料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如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并配以轻柔愉悦的音乐,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活动中,继而让学生独立沉浸在丰富的学习材料之中,有玩具,也有生活用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观察的方向,再画一画,画好后又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座位,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所画的物体,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启迪,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二)探究性
本节课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条件,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带东西到课堂上来,有玩具汽车、飞机、水壶、钟、塑料椅子、绒毛玩具等物品,再从中选取信息探究新知;另一方面我也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如应用拓展的练习“摆正方体”,看着组合图形的三视图把图形摆出来,这样的操作活动对于需要教师点拨指导的学生来说,既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能通过他们的探索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实践性
数学是一种工具,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化的工具。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这节课中,大量地创设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学以致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上课伊始的猜冰箱,课中观察玩具、用品,给熊猫照相等,都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旨在联系生活,开阔视野,同时延伸学习,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某一个面,联想到整个物体的形状,培养其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本课的所有教学环节都注重借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知识载体,意在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对简单物体正面、侧面、上面形状的观察,因此本节课选择了大量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观察,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但同时,生活中有些柱形体的几个面没有明显的区别,这些物体的观察又如何与本课的学习目标有机结合,它们的尺度该如何把握,都是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本节课课末的拓展练习中已涉及观察三视图后摆出组合图形,这个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但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却是极其有效的。课堂上四人小组通过讨论思考,都能摆出正确的结果,可见一年级学生已能基本达到此要求,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图形的认识”又该如何编排?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这也有待教师进一步思考。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2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数学交流和数学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
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小药箱、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圆锥体和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小药箱、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圆锥体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板书课题。
这是哪里?为什么不一样?
同学们说对了,因为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观察物体,相信同学们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二、观察物体 探究新知
:观察小药箱
1、请大家拿出小药箱,和老师一样摆放。请你说一说这个药箱有几个面?分别都是哪些面?
前面又叫做什么面?其他的面怎么称呼呢?
2、现在请大家任意选一个角度观察小药箱,说说你能看到哪几个面?
学生自由观察,汇报交流。
3、我这里有一则案例,请你当一次福尔摩斯,判断一下谁说了谎?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不管站在哪一个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4、大家从各个面观察小药箱,看一看能观察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并且把自己观察到的图形画在草稿纸上。注意:视线要垂直于观察的那一面。
学生自由观察。
5、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换各自的作品,互相评价一下画得对不对?
学生汇报、交流。
谁画出了小药箱的正面?
谁画出了小药箱的左面?
谁画出了小药箱的上面?
谁画出了小药箱的右面?
谁画出了小药箱的后面?
6、请你判断这三幅图分别是小女孩从小药箱的哪面看到的。
7、我这里有小药箱的三个面,哪位同学帮我贴在黑板对应的位置上?。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请大家把第38页例1下面的两个括号填好。
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所站的位置,那么我们观察到的各个面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如果观察者的位置发生变化,各个面也会发生变化。
8、请同学们翻到第40页,我们来看一看练习八的第1题,这也是个长方体请大家连一连。
谁来连一连?
谁再来连一连?
我们一起来连一连。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