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小一网整理统计基础知识,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统计基础知识吧。
《统计》知识点归纳
《统计》知识点归纳篇1栽蒜苗
【知识点】:
1、统计图中1格表示不同单位量,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判断1个表示几个单位。数据大,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数据小,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小。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明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直观、方便、便于察看。
4、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确定水平方向,标出项目;确定垂直方向代表的数量;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度不同的直条;写出标题。
补充【知识点】:初步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得信息,并能回答相应的问题。
栽蒜苗
【知识点】: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2、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在方格纸中,根据所给出的数据把点标出来,再用线将点连接起来,要顺次连接。
3、能够看出折线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补充【知识点】:
1、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初步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得相应的信息,回答提出的问题。
《统计》知识点归纳篇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教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教科书第105页例1的场景图.
2,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3,你能把这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学生各自填写,提醒学生注意核对数据.
4,哪个组的男生最多哪个组的女生最少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太方便.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二,教学新课
认识复式统计表
1,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再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各是什么意思
2,学生观察,交流:
(指航模小组男生格)你知道这一格该填哪个数吗
(指航模小组女生格)这一格又该填哪个数
(指航模小组合计格)这一格呢
(分别指男,女生总计格)这两格分别应该怎样填
3,"表头"被分成了几个部分"性别"代表的是哪几个栏目"组别"代表的是哪几个栏目表中所填的数据都叫-(人数)
4,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几张单式统计表中数据合在这张统计表中.会不会学生尝试填写,指名板演.
5,指总计格)谁来说说"总计"是怎样算出来的
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6,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7,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几张统计表比较,有那些特点
8,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该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提醒学生进一步核实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并写上填表日期.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
你能分别说说金牌合计数,银牌合计数,铜牌合计数以及总计数吗"总计"是怎样算出来的还有不同算法吗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2,完成练习二十第1题.
(1)简单介绍"农村固定电话城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含义.
(2)提出填表的要求,并提醒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合计数"和"总计数".
(3)讨论教材提出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分别解答.
(4)指导学生分小组调查小组里同学家中拥有的电话数量.
(5)组织交流,指导学生记录各小组收集的数据,并完成统计表.
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2题.
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为什么这张表中没有"合计"栏与"总计"栏
从张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统计表你知道复式统计表有哪些特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任务
1,课前了解学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
2,调查本小组同学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情况.
3,调查自己所在年级的三个班在田径运动会上的得分情况.
《统计》知识点归纳篇3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首次将“统计与概率”作为一个完整的知识块纳入其中,并贯穿于义务教育的全过程。在其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在一年级学习统计的基础上再次学习统计,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选择方法,收集并记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过程,并初步认识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1格可以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提出、解答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通过自主探究,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
3、通过对身边事例的调查研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并对学生进行少数服从多数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记录单、统计表、统计图、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经过了解,我发现你们称呼老师都是三个字。比如,班主任姓谢,就称“谢老师”,数学老师姓蔡,就称“蔡老师”。而我的孩子们对我的称呼却是四个字,会是哪四个字呢?
生:伍老师。
师:这是四个字吗?
生:数学老师。
师:好,猜对一半了。除了老师这个身份,我还有什么身份?
生:妈妈。
师:这两个身份合起来就是……?
生:妈妈老师。
师:对,他们就是这样叫我的。你们也这样叫我一声,好吗?
生:。
师:还能叫得更响亮一些吗?
生:。
师:知道妈妈老师来自哪里吗?
生:五峰。
师:五峰可是个好地方哦!空气清新,风景宜人。要不要我带你们去感受一下。
生:要。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那,我们就一起走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河。
(学生们被美丽的风景迷住了。)
师:欣赏了短片,想说点什么呢?
生:我想说那里真美。
生::老师的家乡真美。
生:我好想去那里。
师:哦,是吧!那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生:好。
师:那我要先给大家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行吗?旅游时,我们都戴上同一种颜色的帽子,把它作为团队的标志。万一谁掉队了,就能迅速找到集体。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三、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
师:好,请看大屏幕。说说我准备了哪些颜色的帽子?
生:白色、蓝色、黄色、红色。
师:听蔡老师介绍说,你们特别聪明,很会想办法。能自己调查出本组的同学最喜欢这几种颜色的各有多少人吗?
生:能。
师:我们进行调查比赛。先听清楚调查要求:第一步,一边调查,一边用符号在记录单上面作好记录;第二步,数出记录单上的人数,用数字写入统计表。做完这些,迅速坐好。最先坐好的小组就获得本次比赛的第一名。大家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请组长拿出记录单和统计表,比赛开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调查。
师:比赛结束。组夺得第一。下面请小组长介绍你们的调查方法,谁先来?
生1:我们是用举手的方法来调查的。用“√”记录。
师:厉害!想出了一个很快捷的方法!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生2:我们是用站起来的方法调查的。最喜欢哪种颜色,就站起来。用“正”字记录。
师:这种方法挺实用的!你们真行!还有吗?
生3:我们是用报数的方法调查的。最喜欢白色的就说“1”,喜欢蓝色的就说“2”。喜欢黄色就说“3”,喜欢红色就说“4”。用“×”记录。
师:真有创意!就是聪明的阿凡提,也不见得能想出来呢。还有什么方法?
生4:我们是一个一个问的。用“正”字记录。
师:嗯,这主意也不错!你们真是会动脑筋的孩子!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非常了不起!小组长迅速把记录单和统计表送上来。我把每个组的数据写在黑板上,同学们要仔细看喽。要知道全班最喜欢这几种颜色的人数,各是多少,怎么办?
生:加起来。
师一边写加号,一边要求学生算,并将结果板书。
师小结:像同学们刚才调查、记录、数数,最后得出这些数据的过程就是统计。这节课,继续学习统计的知识。首先,我们一起把这些数据写入统计表。
学生说,老师将数据写入课件中的统计表:
颜色白色蓝色黄色红色
最喜欢的人数104166
四、讨论合作,共同完成统计图:
师:如果要把这些数据用统计图表示出来,并且一格只代表1人,最喜欢白色的人数画几格?
生:画10格。
师:为什么要画10格?
生:因为1格代表1人,10格就代表10人。
师:大家数,我来画。
学生一起响亮地数,老师用课件画出了最喜欢白色的人数。接着又画出了最喜欢红色、蓝色的人数。
师:好。任务完成一大半了。还剩下最喜欢黄色的人数,是多少?
生:16人。
师:这一列有多少格?
生:10格。
师:格子够不够?
生:不够。
师:怎么办?赶快想想。
学生认真地思考,课堂大约安静了一分钟。
生1:往上面加格。
师:真不错!想出一种方法啦。还能想出别的方法来吗?方法越多越好。
生2:画在旁边。
师:哇,你的小脑瓜转得好快!第二种方法就想出来了。同学们加油哦,比比谁想的方法最多?
生3:把一个格分成两个小格。
师:是这样吗?把一格分成两小格,两格就可以分成几小格?
生3:4小格。
师:10格呢?
生:20小格。
师:仔细观察一下,现在格子够了吗?
生4:够了。
师:为什么够呢?
生4:因为现在有了20小格,就可以代表20人。最喜欢黄色的人数只有16人。格子就够了。
师:嗯,你很会动脑筋!好啦,现在已经想出了三种方法。还能想出来吗?
生5:我觉得他们的方法都不是很好。可以用一格代表2人。
师:你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像个男子汉。是这样吗?这是几个2?
生5:1个2。
师:现在是几个2?
生6:2个2。
师:代表多少人?
生6:4人。
师:为什么代表4人。
生6:因为一格代表2人,两格就是2个2相加,也就是4人。
师:2个2相加,用乘法怎么表示?
生7:2×2,也就是二二得四。
师:几个2啦?代表几人?
生回答。
师:现在格子够不够?
生1:够了。
生2:还有多的呢。
师:为什么啊?
生2:因为现在也可以表示20人,而最喜欢黄色的只有16人,20比16大4,也就多了4格。
师:你真让人刮目想看!说得太有水平了!好啦,同学们已经想出四种方法。还有吗?
生:摇头。
师:就这四种方法,是吧?哪一种方法比较好呢?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
师:组刚才讨论得最热烈,先请他们发表一下意见。
生1:我们认为第四种比较好。因为前面的三种方法又要加格,又要画线,很麻烦,只有第四种比较简单。
生2;还有不需要做任何改动,画起来很方便。
师:哦~~,那其它的小组,你们是什么意见?
生3:我们也认为第四种好。因为它比较方便。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没有了,是吧?听完同学们的发言,我也觉得第四种比较好。既然同学们一致认为一格代表2人的方法是最佳方法。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画统计图。最喜欢黄色的人数怎么画?
生:画8格。
师:为什么只需要画8格就可以了?
生:因为一格代表2人,8格就是二八一十六人。
师:你是这样想的,能大声地讲给同学们听听吗?
生:因为一格代表2人。八格就是8个2相加,那就是二八一十六人。
师:大家同意她的意见吗?听懂他的意思的同学举手。
学生举手。
师:看来,你们都弄明白了。那最喜欢白色的人数怎么画?
生:画5格。
师:为什么要画5格?
生:因为一格代表2人,5格就是二五一十人。
师:;是这样吗?
生:是的。
师:其实,画统计图是有窍门的。你们坐好了,我就告诉你们。这幅统计图,只要看清楚颜色,和左边标明的数量,就知道怎么画啦。你们看,最喜欢白色的有10人,只要画到这里就可以啦。谁知道最喜欢蓝色的人数怎么画?最喜欢红色的人数呢?
学生说,老师在课件中涂色。
师:经过咱们的共同努力,画出了一幅漂亮的统计图。你们说,去后河旅游,戴哪种颜色的帽子?
生:黄色。因为喜欢黄色的人数最多。
师:为什么要选择人数最多的颜色?
生:因为我们要少数服从多数。
师:你们能有这样的想法,真为你们高兴。
五、大胆放手,独立完成统计图:
师:解决了帽子的问题,还要让你们了解一下后河。后河,是世界级的“自然博物馆”。据统计,已知的有珙桐、红豆杉等20种被称为“活化石”的珍稀树木,有火棘、鸡蛋花等8种奇花异草,有华南虎、云豹等1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你听到了什么数据信息,赶快在脑中整理一下。
师说完迅速走到讲台前,让学生说出珍稀树木、奇花异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种类,并将数据用课件写入统计表。
名称珍稀树木奇花异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种类20815
师:同学们听得专心,也就得到了准确的数据信息!如果要把这些数据用统计图表示出来,会不会?
生:会。
师:请同学们拿出这幅统计图,用水彩笔画,画完就举手。比比谁画得最快、最好。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老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的动作很迅速,多数人都完成了统计图。告诉我,珍稀树木和奇花异草的种类,怎么画?
学生回答,老师利用课件演示。
师: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呢?
生3:画7格半。
师:为什么要画一个半格呢?
生3:因为一格代表2种,一个半格就代表1种。7个半格就是14人再加1人就是15人。
师:你上来。用鼠标指指,在哪里画半格。看清楚了吗?
生:看清楚了。
师:我们要先在格的正中间画出一条线,把这个格平均分成两个半格,再涂色。你们既聪明,又爱动脑筋。我要考考大家,请看第一题,谁知道?你说?
生:珍稀树木。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它的直条最长。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直条最长,表示种类最多。相反,直条最短,表示种类最?
生:最少。
接着,师生共同完成二、三两小题。
七、拓展应用,训练学生思维及其看图能力:
师:这些神奇的自然资源,让后河的停车场停满了各种车辆。一天,细心的小红画了一幅统计图,说是四个直条分别代表这四种车的辆数。认得这四种车吗?
生:大客车、面包车、轿车、吉普车。
师::究竟哪个直条代表哪种车的辆数呢?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
师:好了,谁愿意上来在电脑上把这四种车放到它们应该在的位置,并大声地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放?你上来。
生:大客车的辆数最多,就把它放到最长的直条下面;吉普车的辆数最少,就把它放到最短的直条下面;面包车和轿车的辆数一样多,就把它们放到一样长的直条下面。
师:他说得头头是道,为他精彩的讲述鼓掌。
学生鼓掌。
师:是不是只能这样放?
生:还可以调换面包车和轿车的位置。
师在课件上操作。
师:根据统计图,你知道大客车、面包车、轿车、吉普车各有多少辆?
学生回答,老师将数据写入统计表:
种类大客车面包车轿车吉普车
数量1810103
师:这么多的车,坐的都是游客。你想对司机叔叔说点什么?
生1:叔叔,您辛苦了!
生2:叔叔,您一定要注意安全啦!
生3:叔叔,请您慢点开。
师:谢谢你们说得这么好!作为司机,一定要注意乘客的安全。你们,也要注意安全喽。这节课,了解了五峰的后河,学习了统计的知识。热心的的同学们,能利用课余时间,帮忙统计一下想去后河旅游的同学有多少人吗?
生:能。
师:那在这先谢谢大家喽!好,下课。
课后反思:
关注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这次在武汉参加省的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可以说是辛苦多多,感触多多。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教研员尹老师。从教案的预设到教案的实施,对我都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经过这样的一次活动,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让所做的一切都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下面就以执教的第三册《统计》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充分预设,促进生成。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地预测,才能让自己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像我开始在预设当格子不够,同学们会想出哪些办法时,就没有预设到“把一个格子分成两小格”的情况。结果试教时,孩子们提出来了。好办法啊!可以为“一格代表2人”的方法打好埋伏,作好铺垫。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下课以后,迅速调整教案,更改课件。事实证明,这个办法,对学生理解“一格代表2人”的方法,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看来,充分的预设,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成功,有着积极的作用。
2、大胆放手,培养能力。小学低年级的《统计》重点在于让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开始设计这一课时的教学时,我是先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颜色用投票的方式告诉老师,再让学生经过投票、唱票,得出喜欢各种颜色的人数。试教了一下,虽然学生经历了,体验了,但感觉还是被老师牵着鼻子在走,不太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于是,我想,能不能把这个过程变为学生自主去调查呢?我把他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调查小组内最喜欢这几种颜色的人数。经过再一次的试教,学生的表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想出了很多的方法,有举手的、有站起来的、有一个一个问的、有报数的、还有的同学说可以把这几种颜色写在牌子上,调查的时候就举牌,让我惊叹不已!由此,我有了很深的感触:不是我们的孩子不行,而是我们不太相信他们。总觉得他们太小,不敢放手,没有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去思考,束缚了他们思维的发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在观察中发现、在学习中思考,导致思维的火花不断发生碰撞,真正做到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其数学个性。
3、引导得法,突破难点。这个课时,一格代表2人,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通过讨论、比较,真正体会到一格代表2人的方法最佳后,利用这个方法来画图,还需要一个进一步引导的过程。记得第一次试教时,最喜欢黄色的人数是16人,问学生怎么画,有的说画16格,有的说画8格,还有的同学不明就里。这让我不得不思考,怎样引导学生用一格代表2人的方法来画图呢?第二次试教,引导学生发现格子不够,要学生想办法。当学生说到把一格分成两小格时,因势利导,把一格分成两小格,可以代表多少人?学生说2人。那一小格代表的是几人?学生说1人。再让学生想,还可以怎么样?学生说,还可以用一格代表2人。我就在课件中涂了一格,并在图的左边标明数量“2”,问学生,这是几个2?学生说一个2。再涂一格,问这是几个2?学生说2个2。又问,可以代表几人?学生说4人。接着问,为什么是4人?学生迅速想到2个2相加就是4。继续问,2+2用乘法怎么表示?学生说2×2,也就是二二得四。我依次往上涂格,每涂一格,就问现在几个2啦,代表多少人?由于有了这个引导过程,后面的画图就变得很顺利。看来,教师的引导要得法,要具有实效性。
4、结合实际,重组教材。编者在编撰教材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使一本教材符合所有的学生。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当地的实际和学生的学情,灵活处理教材,大胆地对教材进行重编和重组。比如教材创设的情境是统计学生最喜欢的动物图片,我觉得这样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转为通过欣赏五峰的后河,让学生觉得后河美、后河神秘,激发学生想亲自去感受一下的欲望,调动学生的旅游情绪,从而提出一个建议:旅游时,每人都戴上同一种颜色的帽子,继而统计最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这样一来,使学生的被动学习转为他的实际需要,学习效果自然就大不相同了。
5、巧妙设计,练习有坡度。说起数学教学的练习设计,还真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怎样设计,既能巩固新知,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跳一跳而摘到果子,需要我们多费心思,巧妙设计。就拿这一课时的教学来说,练习设计就有点偏于简单,感觉落地时轻飘飘的,不能掷地有声。而究竟怎样设计比较好,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方案。不过,我还会继续思考,直到自己比较满意为止。
啰唆了半天,其实我还有一个体会,那就是学无止境,要学而不止。只有学习了,才能提高。我会自己督促自己,多学、多思、多练,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真正在为孩子们着想,切实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发展。
《统计》知识点归纳篇4教学内容
1、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并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
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
课时安排
1、简单的数据分析2课时
2、求平均数2课时
第一课时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内容第38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
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
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
5、小组合作学习
6、小组汇报
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8、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四、巩固练
课本40页第一、第四题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统计》知识点归纳篇5课题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
学材分析
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的用途有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四、五年级学过统计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的用途;
2、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条形统计图、实物投影仪
导学流程设计: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制作条形统计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用统计图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
出示我校1998~2002年人数统计图。
观察这张条形统计图你认为在制作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统计图要标明统计图的名称、制作时间、统计项目等。统计图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的每一小段长度都相等。
2、制作全校各年级人数统计图。
三、巩固练习
将课前调查的全班同学体重的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
四、小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2、你已经知道了关于“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
五、课内作业。
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讨论注意方面。
学生将制作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学生调查全班同学体重。
学生小结。
学生做作业。
教学反思
学生对读图,绘图学生很感兴趣、但绘图时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个别学生有错误,制作规范、美观方面要加强。
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
学材分析
学会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在制作方法上与单式统计图的不同之处。
学习目标
1、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作出简单的预测;
2、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的能力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
单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首先让我们见见老朋友。
这是实验小学五年级各班总人数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
二、新授
1、质疑导入
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各班的男女生人数,课前请5位同学分别作了调查,并制成了表格。
继续用一个直条表示一个班级的人数,行吗?为什么?
2、初识复式统计图,了解和单式统计图的区别
3、自学复式统计图作图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
5、分析统计图
小结: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各班总人数,还可以比较出各班男女生人数相差多少的情况。
三、拓展提高
1、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就以我国旅游业为研究对象,来做一名“小小统计师”。
2、点明课题
1995-1999年我国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情况。
3、请学生看书p-59页
看到这张统计图,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呢?
请大家预测一下,2006年我国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情况会怎么样?
7、点击“共享情报”可以把你的想法写在留言板里。
小结
四、深入研究
同学们进行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做投球游戏,把结果与教材数据比较,这个问题,同学们还可以进行深入研究。
五、总结回顾
学完这节课后,同学们还可以进入“广阔天地”,进入其他网站了解一些统计知识。
你能说说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
学生回答。
请学生看一看它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从这张图里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小组讨论,汇报。
1、学生小组合作,自己试一试。
学生制图,师巡视指导。
2、汇报展示
3、分析统计图,在留言版交流感受
同学们进行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做投球游戏,把结果与教材数据比较,这个问题,同学们还可以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总结。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良好
教学心得体会:复式统计图学生很容易两者混淆
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第三课时
学材分析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它的制作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制作方法。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它的制作方法,学会在有横轴、纵轴的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分析;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复式条形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例题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例题的方格纸。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旧知
1出示复式条形统计图。
以例题的数据为素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出示。
说说统计图的意思。
说明:在复式统计图上,为了区分不同的数量,都要先用图例来说明每种数量各是用哪种图来表示的,才能使人看得清楚。
3出示单式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说说折线统计图的意思,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
你认为制作这样一份折线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提问:如果这个统计图上要表示出第二门市部相同年份的利润上缴情况,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我们就要用到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题
说说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情况统计表的意思。
2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统计图的名称是什么?先要画什么?横轴上要哪几个年份?年份之间的间隔要怎样处理?纵轴上的数量至少要表示出多少万元?
让学生看看课本,想想自己画的对不对。
提问:图中两条折线各表示哪个门市部的数量?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加深认识
提问:谁来说说这个统计图的意思?
4简单分析
请同学们看第60~61页统计图下面的几个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5加深制图的认识
提问: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在画法上有什么相同电和不同点?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第1题
学生说说统计图的意思
口答问题
2做练一练的题
说说统计图的意思
让学生看清图例,在方格图里描点连线,画折线统计图。
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有哪些想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统计的过程包括哪些工作〉?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画法上有什么不同?
五、作业
学生讨论:
提问:你是怎样看出同一年份中两个纸条各是哪一个门市部的呢?
学生制作折线统计图。
学生讨论方法。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所画的折线统计图,并在全班说说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学生看清图例,在方格图里描点连线,画折线统计图。
学生讨论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有哪些想法?
学生自己小结。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良好
教学心得体会:折线统计图学生能绘制,也能读懂
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第四课时
学材分析
数学十一册p-62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一定的基础。
学习目标
1、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能看图准确分析图中包含的信息。
2、掌握当统计数据的时间不连续的时候,水平射线表示的距离要根据实际时间多少来确定的方法,并知道这样做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张数据统计表,学生准备一张方格统计图纸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你长大了想干什么?
2、设计一个某某城市的气象员,下面分管两个城市,即甲市,乙市,其他同学担任气象员助理。
循序渐进,探求新知。
1、气象员走马上任,首先调出甲市和乙市一年气温情况统计表
2、观察书中已经绘制好的折线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获取什么信息呢?
3、根据统计表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4、回答书上的问题。
5、说说两城市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6、学生讨论。
7、两组折线在一个图中,我们怎样区分呢?
8、观察统计图,你从中又能获取什么信息?产生什么联想呢?
巩固知识。做一做课堂作业相关题目。
结束语:今天某某过了一把气象员瘾,其他同学也跟着过了一把气象员助理瘾,其实就在明天,我们这个地方经济发达。真诚的希望同学们认真学好统计的知识,并用统计的知识管理好我们的气象,让我们的气象为人们服务。
学生回答问题。
1、观察书中已经绘制好的折线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获取什么信息呢?
学生讨论。
学生自己制作,交流评比。
自行设计,展示风彩,学生自评。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良好
教学心得体会:有趣的教学情境,能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题练习四第五课时
学材分析
p63练习题1、2
学情分析
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会根据条形和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的问题。
2.能掌握绘制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能独立绘制条形和折线统计图。
教学准备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揭题。
二.展开
1.投影出示p63练习第1题的统计表。
先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再回答表后问题。
2001年与1991年相比,哪些行业的人数增加了?哪些行业的人数减少了?
2001年与1991年相比,哪个行业的人数增加最多?哪个行业的人数减少最多?
结合这个地区的总人口是增加还是减少?写理由。
2.尝试画条形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完成下图。
投影出示p63练习四第2题。
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请学生说说是画什么统计图?
学生自己试一试,完成统计图。
学生交流互评。
教师小结。
三.巩固
练习基本练习题
四.总结
五.作业1、《同步伴读》
先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再回答表后问题。
先学生自己试一试,独立完成,再学生讨论互评。
学生尝试画条形统计图。
学生自己试一试,完成统计图。
学生交流互评。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良好
教学心得体会:通过练习学生加深了印象
课题练习四第六课时
学材分析
p64练习四实践活动题自制练习纸
学情分析
掌握条形和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的方法。
学习目标
11、掌握条形和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的方法,加深对条形和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数据的理解,能利用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
2.联系实际进行统计,经历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作用,培养统计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利用条形和折线统计图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复习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
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二、学生实践活动
1、请学生测量全班的身高,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2、学生完成书中表格。
3、师生核对。小结。
4、完成书中复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你认为完成一项统计要经过哪些过程,
说明:一项完整的统计,先要收集数据并进行分类整理,再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或
5.做p63练习四实践活动第小题。
让学生看第3题,说一说第3题的题意和从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研究,派代表发言。
2.统计表表示出相关的数据,然后对数据作出比较,分析、推理和判断。
三.实践性练习
1.做补充练习。
让学生了解题意。要求两名学生相互合作,按要求从复印的身高记录上收集自己
和同伴的身高数据。要求在课本上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与自己的同伴讨论从
图中能得出哪些结论。组织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得出的结论。提问;你认为复式折线
统计图有什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数据,帮助我们进行分析?
2.统计家庭电话费支出情况。
让学生拿出事先收集的家庭电话费支出情况,要求学生看一看每月的支出的金额。你能与自己的同桌同学合作,制作出你们两家的电话费支出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吗?学生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制作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看看你们家的电话费支出情况怎样,比比两家去年下半年的电话费支出有什么不同。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问题?
四.作业
自制练习纸
学生说一说。
学生实践活动
学生自己测量全班的身高,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看第3题,说一说第3题的题意和从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了解题意。要求两名学生相互合作,按要求从复印的身高记录上收集自己。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统计图把分析情况进行交流。
学生小结。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良好
教学心得体会:要让学生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
课题整理与复习第七课时
学材分析
整理与复习学到的知识,试一试第1题。
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的整理和归类。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以前学过的知识和计算方法。
2、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1.问:以前几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指名回答。
2.师生一起归纳、整理几个单元所学内容。
3.揭示课题。
4.请学生把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写下来。
5.与同学进行交流。
二.展开
1.根据学到的知识,请学生提问题。
2.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3.与同学进行交流。
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三.综合应用。
投影出示p66练一练第1题。
先4人小组中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特别要说清思考过程,最后,教师讲解。
三.总结
四.作业
学生指名回答。以前几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把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写下来。
与同学进行交流。
根据学到的知识,请学生提问题。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与同学进行交流。
先4人小组中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特别要说清思考过程。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很好
教学心得体会: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学生更喜欢。
课题整理与复习第八课时
学材分析
整理与复习第2、3题
学情分析
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答问题。
2.通过图形的组合,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尺、三角板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
复习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
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二.练一练
1.出示p66练一练第2题。
2.请学生讨论题后的问题。
3.学生回答、交流。
三.展开练习
1.设计一个学生生活实际的折线统计图题目,让题目靠近学生生活。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特别是解题的思路。
2.独立尝试练习。
3.分4人小组进行练习。
四.练一练第3题。
1.出示题目。
2.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3.师生交流,互评。
4.小结。
三.巩固
请学生做统计图的相关题目。多练。
四.总结
五.作业
《同步伴读》
学生复习知识。
学生回答问题,交流问题。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
分4人小组进行练习。
学生练习。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良好
教学心得体会:分4人小组进行练习,学生进行的比较顺利
课题整理与复习第九课时
学材分析
整理与复习第4、5、6、7题
学情分析
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
学习目标
1.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答问题。
2.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练习题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
复习比和比值的有关知识。
说说求比的注意事项。
二.练一练第4题
1.出示p66练一练第4题。
2.请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3.学生回答、交流。
三.练一练第5题
1.出示p66练一练第5题。
2.请学生读题。
3.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4.学生回答、交流。
四.练一练第6题。
1.出示题目。
2.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3.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特别是解题的思路。
4.小结。
五.练一练第6题。
1.出示题目。
2.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3.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特别是解题的思路。
4.小结。
六.巩固练习
请学生做统计图的相关题目。多练。
四.总结
五.作业
《同步伴读》
学生复习知识。
学生练一练。
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学生独立尝试完成练习题5。
学生交流、回答。
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特别是解题的思路。
学生练习。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学生基本掌握,
教学心得体会:练习多了,学生掌握的也较好
《统计》知识点归纳篇6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下面是关于小学数学《统计》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
小学数学《统计》说课稿
教材简析
《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内容。教材首先出现实际场景——生日聚会,引导学生学习分类整理,初步学习统计,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材还安排了“想想做做”,内容是整理小组里小朋友最喜欢吃的几种水果的人数。目的是让学生相互协同、合作学习,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进一步体会统计的过程及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
教学难点是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统计》这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手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4.学会有序观察、有条理地思考。
5.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流程
一、提供质疑的时机,唤起“主角”意识。
师:小朋友,你们每年都过生日吗?过生日时你邀请哪些好朋友呢?爸爸妈妈是怎样为你过生日的呢?(出示主题图)今天是大象的生日。看了这张图,你们想提什么问题?
生: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客人送给大象哪些花呢……
【这一层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过生日这一事件,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通过生生互问、师生互问,实现角色转换。唤起学生的“主角”意识。】
二、提供探索的机会,激活“主角”意识。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1)分类理一理。
师:这些问题都提得很好,那么谁又能解决这些问题呢?你能一眼看出每种小动物各有多少只吗?怎么办?(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说说。)
生:只要把小狗放在一起,小猴放在一起,小猪放在一起。(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操作,把小动物分类理一理,在实际场景图上找到一个动物,就在下面摆一个动物。)
指名学生到黑板前分类整理,有的学生将小动物分类后摆成一堆一堆的,有的学生将小动物分类后一个对一个排成一排一排的,有的学生是从下往上排的,有的学生是从上往下排的。
哪种摆法比较好?通过比较,学生知道摆成一堆一堆的不能很快看出每种小动物各有多少只。而将小动物分类后一个对一个地排好,就能比较容易地看出每种小动物有多少只。
师:分类后一个对一个地排好,我们就说是“分类理一理”。
【这一层次让学生自己来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的操作与实践去发现、经历和体会分类整理的过程,从而形成表象,激活了“主角”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2)语言描述。
看了这张图你能告诉大象什么呢?请你和同桌说一说,同桌在说的时候,你要仔细听,听听他说的是否和你说的一样。(学生互相说。)
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认真,现在谁能站起来响亮地说给大家听。
像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借助语言可使动作思维内化为智力活动,让学生用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反复描述,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有利于操作表象的形成,同时激活了“主角”的评价能力。】
2.独立操作、体会过程。
师:红花、黄花、绿花、紫花各有多少朵呢?请你从附页中把它们剪下来,分颜色理一理。
学生汇报分类整理的结果。教师在四种颜色的花下板书花的朵数,再画上线,并让学生说说从表中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说,再指名说。
师:……我们把小动物分类理一理,把花分颜色理一理,这就是统计。(揭示课题:统计)
【这一部分通过独立操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进一步培养“主角”意识。】
三、创设选择的空间,积淀“主角”意识。
师:小朋友真聪明,为了奖励大家,大象拿出水果招待大家,你喜欢吃哪一种水果?把它从附页中剪下来,以组为单位理一理,并说说 从这张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给学生提供一些贴近生活的统计表,如“听课老师年龄统计表”、“小组男女生人数统计表”、“本节课教具、学具统计表”等,让学生进行调查、整理。学生可以独立做,也可以合作做,然后把自己最为满意的一张表介绍给大家。
【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培养学生的选择意识和选择能力,对学生以后适应社会甚为重要。在这一层次,教师为学生创设选择的空间,让学生体味自由选择的轻松和快乐,这是积淀“主角”意识的有效方式。同时让学生统计喜欢吃水果的人数,也使学生初步感受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四、赋予总结评价权利,丰富“主角”意识。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么学到的?
《统计》知识点归纳篇7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6~117页,练习与应用第4题,探索与实践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统计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2,通过探索与实践,使学生体会统计的广泛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通过评价与反思,使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行成.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
1,出示第4题.
2,用什么方法调查
3,提出要求:
(1)每人只能选择一个喜欢的电视节目.
(2)在调查中每位同学都要做好记录.
4,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作业,集体评价.
5,在小组中看图提出问题,互相解答.
二,探索与实践
1,完成第5题.
提出要求:
(1)应按题目要求的时间及时测量蒜叶的长度.
(2)每个蒜头长出蒜叶可能不只一片,测量时应该测量最长的那片.
(3)以"厘米"为单位测量,测量结果应精确到十分位.
2,完成第6题.
分组开展活动.
提出要求:先在正方形的六个面分别写上"123";再轮流再桌子上抛20次.其余同学帮助记录,最后分别进行整理,独立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四人抛正方形木块的结果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哪个数朝上的次数最多哪个数朝上的次数最少
讨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三,评价与反思
了解各项评价指标的意思,在小组中自我评价及同学互评.
《统计》知识点归纳篇8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统计》),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先来说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课程第(三)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教材为了便于学生掌握,为学生的学习新知作了精心的设计。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统计喜欢的动物卡片、统计学生喜欢看的比赛,喜欢的玩具等等。本节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作好铺垫。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进一步吐艳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我认为是(选择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内容,并且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在学生填写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具和学具上需要准备的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练习纸等)。
二.说说教法学法。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是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着这一理念,我在教法和学法上是这样设想的:
首先说说教法的设想:本课时的学习是在学生一年级原有的基础之上来学习的,因此在教学时我将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数学建模和学习经验,选择和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增加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法去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从而感受统计的意义,形成统计的观念。
再来说说学法的设想:《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节课学生学习新知的主要方法。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分析、研究,留给他们足够的动手实践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体验统计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全情参与中不知不觉中学会新知,发展能力。
三、说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课堂生活化,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努力做到“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培养良好的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特地设计了一下的教学环节:
1、情景激趣,揭示课题。
课的开始,我创设了班级“迎新大联欢”的情景,让学生戴上动物头饰进行活动,准备了虎、狗、兔、乌龟动物图片贴于黑板之上,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在题卡上打“√”。教师提问,老师该如何准备这些头饰,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统计。这样设计,特别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为新课的探究准备了第一手的材料,又使学生体会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必要性!
2、合作探究,培养能力。
A、探究整格的涂法。
(1)学生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然后汇报数据记录情况,教师提问,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的,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各种统计的方法,可能会有正字法,“画△”等方法,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并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1个单位,最多数量为10)中表示出每种头饰的数量,在答题纸卡上完成。教师提供的统计图只有10个格子,比如小兔有16个时,学生们肯定会有不少意见,认为在这个条形统计图上无法再继续,这是老师抓住机会,问“小兔有16个,画16个格子不够了怎么办”,小组内进行第一次的讨论,交流,动脑筋、想办法,教师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反馈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往上加格子;②在旁边一栏中继续画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多媒体上出示。③当有学生想到把1格分成两小格,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的媒体展示,问问学生怎么一分为二就够了,1格表示几个,多请两个学生讲讲为什么一格表示两个单位之后,小兔的数量16能科学的表示。
对于以上反馈的三种方法,学生先独立观察比较并思考,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再进行第二次的小组交流,然后统一看法:当数据较大时,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的方法更合理。在以后的学习中还可以用“表示一格3个、5个。。。。。。甚至更大的单位。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从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统计活动中去,让学生根据收集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求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在一次一次的讨论、交流、倾听中深刻理解了统计意义和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3)在新的每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上,学生把每种动物头饰的数量表示出来。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教师提问:如16个头饰为什么只涂8格?4个头饰在刚才的统计图上涂了4格,现在为什么只涂2格就可以了?等等这样看似简单而不经意的提问,其实能对学生理解每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含义有很大的帮助。
接着请学生看着统计图,说说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信息?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采用同桌一问一答的形式分析这个统计图。
B、探究半格的涂法。
(1)创设“开联欢会老师去买冷饮”的情景,出示所买的各种冷饮的统计表,数据分别是:10、6、11、17,以及两个条形统计图(分别是每格表示1单位,每格表示2个单位的),让学生进行选择,统一意见,选第二种统计图比较合理。
(2)接下去是学生尝试这完成这个统计图,有困难的进行小组的第三次讨论:11该涂几格,怎么涂?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思维的时间,然后进行交流反馈,教师根据反馈在多媒体上进行讲解和示范,带给学生科学正确的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问:看了这个统计图,假如你是冷饮店的老板,你会怎样进货?说说理由。
象这样问题的提出,一方面学生对这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很感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学生能真真切切的体会到统计知识的是实用性,比老师空洞的说教强得多!并且《课标》要求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注意在统计活动中,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乐于与同伴交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以及分析、比较和推理的能力。
以上环节的设计,都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在合作、推理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交流。
3、巩固深化,课外延伸。
(1)教师创设“联欢会演节目”的情景,出示一个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下面没有内容),请学生观察说说缺了什么?然后给出提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将统计图补充完整。这使学生将统计图的有关知识与分析统计图反方法的有机结合。
(2)设计了一个“课后小调查”。小组合作调查班级同学最爱看的图书种类,制成统计表,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学校图书室提出建议。
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是“有用的”,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反馈以及课堂的延伸。
4、总结全课,谈谈该受。
这一环节,请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刚才学习时的表现,你有什么收获?
谈谈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感受或本组同学在这节课中的表现。
这样,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学会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始终坚持“将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统计》知识点归纳篇9单元教学内容:
1、最喜欢的水果
2、迎新年
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感受统计的必要性,掌握统计整理的正确方法,能根据统
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单元教学难点:
体验数据、实物整理和统计的过程。
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2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最喜欢的水果1课时
2、迎新年1课时
1、最喜欢的水果
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图表中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新年快到了,班级里准备开联欢会,老师想买一些水果给同学们吃,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呀?
生1:我喜欢吃苹果。
生2:我喜欢吃香蕉、梨。
生3:我喜欢吃橘子、草莓。
2、老师课前也到商店里调查了一下,苹果、梨、香蕉、橘子现在市场上能购买到,而草莓、弥猴桃等冬季买不到,所以老师决定买这四种水果,可以吗?
3、哪种水果买得多一些呢?
二、做中学,学中得。
师:每人挑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水果,跟老师和小朋友们说一说。
师:老师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水果有多少个人喜欢呢?谁能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生:把喜欢吃苹果的同学排成一行,喜欢吃橘子的排成一行。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们就按这种方法来试一试,喜欢吃苹果的同学站在第一行,喜欢吃橘子的同学站在第二行,喜欢吃香蕉的同学站在第三行,喜欢吃梨的同学站在第四行。
(生活动)
师:(走到同学中)站好排就能知道具体有几个人吗?
生:不能。
师:应该怎么办?
生:一个一个地数一数。
师:对,数的时候应该一个一个地数,不多数一个,也就是不重复,还要注意别漏数,现在每行第一名同学数一数你们组的人数。
(生汇报人数。)
师:咱班小朋友可真棒,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问题,分组站排是一种调查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调查呢?
生1:让喜欢吃苹果的同学举手,数一数有几个人,再让喜欢吃橘子的同学举手,数一数。
师:这也是一种调查方法,还有吗?
生2:分4组坐,每种水果坐一组。
师:可以分4组坐。
生3:还可以画√号。
师:这些好办法老师建议你们一会儿在小组学习中去试一试,现在每组小组长为调查员,负责带领小组的同学选一种调查方法,去调查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2号同学把你们各组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生活动)
师:老师在每组桌面上放一张表格,根据调查表,把各种水果图片贴在这张表中。喜欢吃苹果的同学,将苹果贴在这个格里,喜欢吃梨的将梨贴在这个格里……注意一个小格里只能贴一个水果,开始吧!
师: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完成了这幅图,看图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喜欢吃(苹果)的人最多,喜欢吃(橘子)的人最少。
师:如果老师现在让你去买水果你知道怎么买吗?
生:我就要多买一些苹果。
师:好,根据统计图中每种水果的数量,我们来填在这个表中。
师:这个表就叫统计表,看图或者表上的数据,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看一看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苹果比橘子多几人?
师:是喜欢吃苹果的比喜欢吃橘子的多几人?
生2:喜欢吃橘子的人数和喜欢吃梨的一共有几人?
生3:喜欢吃橘子和梨的共有几人?
师:好,我们就提到这里,如果你还有不同的问题,就跟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下吧!
(学生组内互问。)
三、做中得,得中悟。
师:你们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吗?
生:猴年。
师:新一年的小使者晶晶,给我们班带来了许多新年礼物。(微机出示:电脑、算盘、笔、计算器混放的场景。)
师:怎么样才能让大家很快看出哪种东西各有多少呢?
生:把每种东西排排队,再数一数。
师:为了操作方便,我们就用正方形代替计算器,用圆圈代替电脑,用长方形代替算盘,用三角形代替铅笔。像刚才那样把每一类东西排成一行,贴在方格纸里,再把统计表填完整,如果有困难的话可以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开始吧!
师:谁愿意公布一下统计的结果?
(生展台展示统计图表。)
师:你们真优秀,请回座。
微机晶晶说:同学们能自己画好统计图,填好统计表,我很佩服你们,不过我的礼物要送给爱学习的孩子,你们能回答我几个问题吗?
微机晶晶提问:
1.电脑有几台?
2.算盘和笔共有多少?
3.电脑比计算器多多少?
4.我一共送来多少个礼物?
微机晶晶:看来同学们真是既聪明,又可爱,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我决定把这些东西都送给你们,希望你们继续好好学习。
师: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出色,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祝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得更充实、更愉快,下面老师弹一首《新年好》,同学们就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小朋友喜欢的歌曲:《新年好》)
四、玩中乐,乐中拓。
师:老师想知道,小朋友每天晚上吃完饭,写完作业,都喜欢做什么事呀!
生:看书、看电视。
师:在什么栏目里出现过这种图标?知道它们代表什么吗?
生:天气预报,晴、阴、雨、雪。
师:这里是韶关市今年11月份的天气情况,知道老师想让你们完成什么练习吗?
生1:统计一下晴天、阴天各有多少天。
生2:比较一下,哪种天气最多。
……
师:现在你们桌上就有一张统计表,请你认真数一数把这张统计表填好。
师:哪个组同学愿意展示一下完成的统计表?看着你手中的统计表,提出问题,指定其他小组同学回答。问题尽量不重复。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迎新年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统计活动的必要性。
2、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学会用不同形式呈现数据,由实物图过渡到统计表。
3、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学会用不同形式呈现数据,由实物图过渡到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智慧老人去一班做客。噢,原来是新年到了,为了让小朋友过一个快乐的节日,智慧老人要和他们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他们班有些什么活动?咱们也跟他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迎新年。
二、观察整理,引出新知。
看!智慧老人来到了表演组。
1、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
3、各小组汇报结果。
4、师生共同填写统计表。
5、你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启发学生提出:参加演出的一共有多少人?
唱歌的比跳舞的多多少人?
……
三、应用实践。
1、教师知道小朋友最爱玩了,智慧老人也爱玩,看他来到了哪儿?
学生观察小朋友在玩什么?互说、互议。
2、这几位小朋友又在玩什么呢?请你说一说,你能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吗?
小红第一次投中6分,第二次投中8分,两次一共投中多少分?
小刚第一次投中9分,他想比小红得分多,第二次至少要投中几分?
小丹投两次,最多得多少分?
第一名投中20分,第三名投中16分,第二名是小强,他可能投中多少分?
3、这些问题你会解决吗?
4、小朋友,你们能把咱们班的男、女生人数统计出来吗?
四、思维扩展。
在智慧老人的带领下,咱们观看了一班小朋友“迎新年”的活动。说一说咱们班如何过新年,应展开哪些活动。
《统计》知识点归纳篇10要预设,更要注重生成
——————《统计》评课
这次景东杯课堂教学比赛,我听了李丹老师上的《统计》这一课,作为一名教龄还不满一年的年青教师,我觉得李老师这节课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整节课从新课的引入,新授,练习和课堂小结各环节的安排比较合理,有序,层次清晰,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拓展,既照顾全体,又为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体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如果长此坚持下去,定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本节课中,李老师能提供学生比较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如课中老师让学生说说如何统计班中每种水果喜欢的人数,在出示了统计图后,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安排了让学生看统计图同桌互相提问题等等,这样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质疑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由于李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民主,在课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能在课中大胆质疑,如有学生发现教师所给的统计图的纵轴只有17个格子,就向老师提出:如果超过17人该怎么办这些宝贵资源的呈现无疑是我们数学课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
在这里我也想给李老师提几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要正确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在统计班中学生最喜欢吃的水果的人数时,教师明知道有个别学生已重复站立而不加以指正,(班中也有同学向老师反映某某同学已经站立过了,但教师没有予以回应.)我想这是因为在教案中教师有这样一个预设的问题:我们怎么知道班级里每个小朋友都统计到了呢李老师想让这个问题能在后面顺理成章地出现,孰不知这样做反而使教师要对班级人数重新进行统计,这样做势必要浪费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以致后来教师就干脆造假,把总人数凑齐就算完成了人数统计,这样做的结果显然使统计失去了它的真实性和它的实际意义.
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规范,表达要确切,如教案中"这是统计图吗"这句话表达就不够确切,应可以这样问:这是一张完整的统计图吗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注意倾听,更需要有适时的评价.在本课中,当学生完成了第一张统计图后教师要学生回答:你是怎么看出喜欢什么水果的人数最多和最少当有学生回答:喜欢草莓的有16人,喜欢菠萝的有1人,所以喜欢草莓的人数最多,喜欢菠萝的人数最少.这样的回答显然与教师的要求不相符合,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反应比较冷淡,也没有对该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进一步启发,但我们知道该学生从数字上看出数量的多少显然是没有错的,老师对该生的回答先要予以肯定,然后启发学生从另外不同的观察角度来回答问题,从而让学生从观察直条的高低来知道数量的多少.
从试教课到正式上参赛课,我觉得李老师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只要她继续不断地努力钻研教材和改进教法,相信她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数学教师.
《统计》知识点归纳篇1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113页,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能根据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图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
出示统计图.
这张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
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能了解些什么
指名回答.
出示讨论题:你能解决这三个问题吗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讨论结果,集体评价.
你觉得哪些运动技能比较容易掌握哪些运动技能掌握的难度较大哪些运动技能男,女生水平差距较大哪些运动技能男,女生水平接近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说说理由.
2,学好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我们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或事情有帮助吗想自己试一试吗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1)课前分小组调查本组同学体育达标合格情况.
(2)各组汇报本组合格情况,其余组记录.
(3)各组分工整理数据,把数据填入统计表.
(4)展示统计表,核对数据是否正确一致.
(5)统计表的数据应如何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
(6)每一项数据应画在哪里
(7)纵轴上一个单位表示多少怎样区别男,女生
(8)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1)这些数据反映了什么情况
(2)你会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吗
(3)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4)如果不分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应怎样整理数据
统计图应该怎样画
独立完成单式条形统计图,展示作业,集体评价.
(5)出示3个问题,小组讨论.
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却别呢
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比较,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在哪里呢
独立完成计算,指名说说方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统计方面有什么新的收获向大家介绍一下.
《统计》知识点归纳篇12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09页教学情境的录像片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请同学们看,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求新知
1.组织记录。
给学生发记录单。
种类
轿车
面包车
客车
货车
辆数
学生记录。
同学们,在观看录像的时候,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交流后明确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既快捷又方便。
再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
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学生记录会产生困难,反馈时如果学生记录不全,再次组织学生研究如何记录才能完整。强调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
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
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
2.制作统计图。
学生分组讨论。
如果运用一个□表示1辆或2辆车,最多画几个格?应该怎么办?明确用1个□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师生共同完成统计图。
先让学生尝试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然后回答问题。
组织讨论: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
1.独立完成第111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4题。
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组织学生提供信息,收集信息,记录数据并填写统计表,完成填空题。
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课前与学校卫生室联系,调查二年班和五年班的视力情况,完成统计表,并谈一谈对视力较弱的同学的建议,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
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利用多媒体出示“班级图书角情境图”。学生自己观察,独立完成。对要增添的书的建议,组织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
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
这道题以作业的方式完成,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二年级全体同学看电视的时间,把调查得到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明确长时间看电视有害健康,要注意用眼卫生。
《统计》知识点归纳篇13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实验数据画统计图的活动,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
2、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数据画折线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单元编写意图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本单元教材编写的特点是将统计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材的编排中,安排了两个活动:栽蒜苗(一)、栽蒜苗(二)。学生将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而本单元学习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在理解和掌握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为,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是象形统计图,它所表示的数据与学生的直观认识相一致,容易理解。而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其每1格代表的意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学生需在处理实验数据中逐步加以理解。
栽蒜苗中的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的预测中引入的,这也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先请学生猜一猜这些蒜苗的长势,然后再共同讨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本单元学习的统计图仅是单式的,复式的统计图在后续的学习中将重点学习。因此,教学中不要加深学习的内容,增加学生的负担。
2、从图表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在统计图表方面除了要求学生能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外,在练习中还较多地提出了分析图表的要求。如类似“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与同学进行交流。”“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教材安排这些问题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认知水平,从统计图表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认识数据统计的作用
在第二学段中,将结合学生学习统计的内容逐步渗透一些社会活动的题材,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进一步体会数据统计的作用。本单元中安排的“‘非典’疫情”等题材,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数据统计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这对培养统计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当学生意识到数据统计能帮助他们描述问题、分析问题时,他们才有更大的兴趣去进一步地学习。
学习者分析
栽蒜苗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实验数据画统计图的活动,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各种信息。
3、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材在85页的“实践活动”已组织学生栽种蒜苗并作数据记录。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以及分析的过程。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交流实验观察记录的数据;第二步,将各小组记录的数据填入统计表;第三步,讨论如何将所得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在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对单位量的选择,教师不要作硬性的规定,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蒜苗高度范围确定单位量。然后再交流讨论。如果学生栽种的是其他植物,应据实际情况设计统计表或统计图。
注意:如遇到学生记录的蒜苗高度为非整厘米数,如8?郾5厘米、10?郾8厘米等情况,在统计图上取几个格?应组织和指导学生讨论。
栽蒜苗教学目标
1、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在教学时,仍可以利用学生栽蒜苗的实验数据,向学生提出“如果想知道蒜苗生长的趋势该用什么方法”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出折线统计图。接着,师生共同讨论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并让学生亲自试一试。本活动的另一个要点是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提供的有关信息,了解并预测蒜苗生长的趋势。所以,当学生认识了折线统计图后,接着应是分析与预测:如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蒜苗第20天约长到多少厘米?
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统计数据并结合生活经验发现蒜苗生长十多天后生长的速度逐渐缓慢并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一发现。
《统计》知识点归纳篇14课题:生活中的数第十课时
学材分析
p--68、69页
学情分析
学生自己看信息。
学习目标
1.能够了解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发展数感。
2.使学生能看懂数据,能对数据作简单分析。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数据资料。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数据世界
1、出示书中数据事例。
以例题的数据为素材,结合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人们需要什么?需要多少?
学生讨论数据。
说说这些数据说明什么意思。
2、提问:你在现实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数据?
二、小组活动
1、出示例题第1-5小题。
先小组讨论,再说说你们小组讨论后的答案。
2、师生互评。
3、教师小结。
4、简单分析
请同学们看第69页第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5、加深认识,学生在书中完成题目。
三、试一试
1、读题。
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小组讨论问题。
3、学生代表口答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数据有什么作用?
五、作业
学生讨论数据。
学生交流课前准备的数据。说说数据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说说这些数据的意思,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
小组讨论。
加深认识,学生在书中完成题目。
试一试
1、学生读题。
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学生小组讨论问题。
3、学生代表口答问题。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很好
教学心得体会:综合实践能力较好,平时在生活中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数学。
课题生活中的数第十一课时
学材分析
p--70页练一练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能够了解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发展数感。
2.使学生能看懂数据,能对数据作简单分析。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数据资料。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说说数据的作用。
2、提问:你在现实生活中哪些数据?举例说明。
二、练一练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题目。
2、师生互评。
3、教师小结。
4、简单分析
请同学们看第70页第2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5、加深认识,学生在书中完成题目。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数据有什么作用?
四、作业
请学生收集一些数据进行分析。
学生讨论数据。
说说现实生活中哪些数据。
学生练一练
同学们看第70页第2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学生自己小结。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还好
教学心得体会:应重视学生的实际分析数据的能力。
课题数字的用处第十二课时
学材分析
p—71、72页
学情分析
学生了解知识的特点。
学习目标
1.经过设计编码的过程,体会数字在表达、交流和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2.了解数字在具体情景中所代表的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邮政编码数据资料。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说说数据的作用。
学生讨论数据。
2、提问:你在现实生活中哪些数据?举例说明。
二、出示例子。
明明想为六年级的同学编一个号码,请你说说编法。
、小组讨论。
、说说小组讨论的结果。
、怎样编码较合理?
、列举生活中的编码。
、教师小结。
三、试一试
1、请同学们看第70页第1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2、加深认识看第70页第2小题的问题,请学生在书中完成题目。
四、实践活动
先小组自己讨论交流。
再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数字有什么作用?
四、作业
请学生收集一些数字进行分析,并说说表示的意思。
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说说数据。
学生讨论例子。
同学们看第70页第1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学生实践活动。
先小组自己讨论交流。
学生小结。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好
教学心得体会: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实际,这样学生更感兴趣。
课题正负数第十三课时
学材分析
p—73、74页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体会负数的意义
学习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可以相互抵消。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邮政编码数据资料。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说说数字的作用。
2、提问:你在现实生活中哪些数字?举例说明。
二、揭题。
今天我们来认识新的一种数字---负数
三、出示例子。
六班和六班比赛。看比赛记分办法。出示记分规则和记分办法。
、学生认识负数。
、说说负数和正数的关系。
、说说各班的得分
、回答第小题。
、教师小结。
四、试一试
1、请同学们看第73页第1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2、加深认识看第70页第2小题的问题,请学生在书中完成题目。
五、练一练
先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负数有什么作用?师生小结。
七、作业
请学生收集一些正负数字进行分析,并说说表示的意思。
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读例子。
学生认识负数。
同学们看第73页第1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学生完成题目。
学生练一练。
先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小结。自己评价自己。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好
教学心得体会: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较好。
课题正负数第十四课时
学材分析
p—75、76页
学情分析
学生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正负数的关系,和事物的变化。
学习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意义的理解。
2.会画折线统计图描述事物的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邮政编码数据资料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说说正负数字的意义。
二、揭题。
今天我们结合折线统计图来进一步了解负数
三、出示例子。
看书本p-75页例子。某市水电站讯情公告。
、学生读题。
、说说任何画折线统计图。
、说说负数和正数表示的意思。
、学生在书上完成题目。
、全班交流讨论。
、教师小结。
四、试一试
1、请同学们看第76页第1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2、加深认识看第76页第2、3小题的问题,请学生在书中完成题目。
五、练一练
先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交流。
再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七、作业
请学生收集一些正负数字进行分析,并说说表示的意思。并画折线统计图。
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说说正负数字的意义。
学生读例子。
学生认识负数。
同学们看第76页第1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学生完成题目。
学生练一练。
先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小结。自己评价自己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还可以
教学心得体会:多在生活中找找例子,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课题整理课第十五、十六课时
学材分析
单元练习、评析
学情分析
学生复习和整理自己所学的知识。
学习目标
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便于查漏补缺。
教学准备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1、测试
2、评析
3、总结
学生答题。
学生分析。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好
教学心得体会:分析时不能面面具到,应有侧重点。
《统计》知识点归纳篇15教学目的: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情景法、分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操行统计表、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做个调查,调查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
生答。
师:每个季节都有这么多小朋友喜欢,但是老师想知道喜欢什么季节的人树最多,那我们该怎么办好呢?、
生:数出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来比较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这就要用到我们一年级时所学的统计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
二、探究新知
1、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我们要知道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第一步就需要我们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
师:现在就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生:小组汇报交流各种方法,并说说本小组认为最简单的记录方法,谈谈为什么?
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就按“正”字的书写顺序在那个季节下画一笔画。
2、整理数据的过程
师:整理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再填入统计表中,你们数“正“字笔画的过程,就是我们整理数据的过程。
师:为了能够使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更直观的表示出来,让我们来共同制作统计图。
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条形统计图下板书学生们所喜欢的季节的种类。
师:强调0是起点,如果1格表示1人,则数轴上依次应标的数字是1、2、3、糟了,喜欢春天的人最多有17人,只有9格,不够涂该怎么办呢?
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汇报交流结果
师:假如喜欢春天的有27人,此时一个格子表示多少人比较合适?
小结:一个格子表示几个人要根据统计表中数量最多的项目和每竖行总共的格子数来确定
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人的方法,请各大组代表分别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出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
3、描述、分析的过程
师:从黑板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看出了些什么?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生:喜欢什么的最多?喜欢什么的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人?知道了条形统计图中一个格子不但可以表示1个人或物,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表示2个或3个甚至更多个人或物。
师:刚才小朋友们的回答就是我们对统计表描述分析的过程
4、课堂小结
师:生活中到处都要用到统计知识,那你所知道的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我们的统计知识呢?生:商场里的的商品那一样最热销?那一个学习小组的数学成绩最好?我们平时最喜欢吃的早餐是那些?、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1、用所学“统计”知识选出小朋友最喜欢哪门功课
师:请小朋友利用我们所学的统计知识选出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的功课是什么?然后完成你手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师:要完成这个统计,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数据呢?生:喜欢哪门课的小朋友就站在讲台上,下面的同学就数。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统计
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统计基础知识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