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小一网整理搭石教学实录,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搭石教学实录吧。
《搭石》教学实录
《搭石》教学实录篇1惠欣
教材简析:《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意境优美,语言质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与默默无闻中凸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表演等语文训练手段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并且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感受美。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伟大的人性美。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搭石
2、上课之前老师先来检测一下本课的词语。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及搭石的作用。好,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读第一自然节,大家再来体会一下。
2、生读第一自然段
3、读得真好啊!谁能概括地说说搭石的作用。
4、师:说得好,搭石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而且还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读这篇课文,感受一下这道风景的亮丽。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1、师:听老师范读2——4自然段,想想课文的哪些地方写出了这道风景的亮丽?
2、师范读
3、师:那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这道风景的亮丽?请大家再默读2——4自然段,画出风景亮丽的语句,可以在空白处标注出自己的感受。
4、生默读——画——写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1、师:谁先来说一说
生:我画的是第三自然段的句子,我来读读“每当上工……画一般的美感”这很美。
师:好,请同学们放下书,看屏幕,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美呢?我们一齐来读……,谁能说说?
生:我觉得人走搭石时动作很美,动作是协调有序,协调有序就是配合的好,一个接一个可有顺序了。
师:那协调有序在这里什么意思
生:我想就是人走的时候手都是往前摆,脚都往前迈,都低着头向前走,可和谐了!
师:说得好。
生:老师我不同意,我认为他们哪些农民有的扛着锹,有的拿着锄头,动作一点都不一样。
生:你说的不对。“协调有序”不是走得一模一样,他们走的时候不管拿什么都得调整好自己的姿势,一个接一个往前快走,要不然就得掉水里。
因为前文说了“家乡有一句……掉到水里”。
师:你能不能概括说一说怎么紧走,为什么一个接一个?
生:因为搭石平稳,快走还不能抢
师:还有吗?
生:所以我认为他不管拿什么、背什么,动作都得协调。
师:而且走的还是那么有序,可见作者用词多准确呀!
2、师:这是人么走搭石时动作的美,还能从哪儿感受到美?
生:我觉得声音也很美
师: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踏踏的声音比作轻快的音乐。
师:是把人么走搭石时踏踏的声音比作了轻快的音乐。
“踏踏”的声音是多么轻盈、悦耳啊。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作者比喻的多形象贴切!我们来读一读
3、师:我们接着交流
生:“清波漾……画一般美感”水一圈一圈闪着光,人映在水里,一晃一晃特别美。
4、师小结: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远处山峦叠嶂,绿树成荫。近处溪水潺潺,水波漾漾。人么走在搭石上,动作是那么协调,声音是那么优美,这眼前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流动的风景画,多美好的田园风光啊!能读出这种感觉吗?在下面练一练
生练读
师:谁来读读
师:你感悟到了,读的不错。
师指导:大家看第一句话后面是“!”表示惊叹,作者完全没有想到人么走搭石时动作能那么协调有序,所以“序”的四声调高一些。“前面的抬起脚来”前面的相当于一个人,前面的人,“的”要读重一些。乡亲们走搭石时走的快,步子轻,像轻快的音乐。“踏踏”要读出节奏感,轻一些,注意停顿。
教师范读。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像老师这样朗读,在下面练一练,能背的可以背下来。
再指生读。
师:读的好美啊!我们一齐来读一读
师:真美!老师发现很多人都能背下来了,了不起!
5、师:好,同学们端起书,我们接着来汇报。
生:我画的是第二自然段的句子,我来读一读“如果……”我从这个句子感到这里的人很勤劳。
师:勤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把书放下,一起来读这个句子
师:这是一个假设的句子,前半句假设了一种情况,后半句是这种假设情况产生的结果。
那这个句子前半句假设了什么情况?后半句会产生什么结果呢?读读,想一想,能知道吗?
生:假设这里没有搭石,人们会谴责这的人懒惰。
师:说对了,如果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我们换词来读读这个句子“假如……”
那“假如这里有搭石,……”人么会怎么样呢?谁能试着补充。
生:假如这里有搭石,人们会赞扬这里的人。
师:“赞扬”这个次用得好,它正是谴责的反义词。那赞扬这里的人什么呢?(勤劳)
6、师:补充得很好,家乡人多勤劳啊!大家再读第二段,你还有什么感受?
生:我从“上了点儿年岁……”人们再着急也得把搭石摆得稳稳当当,人们很细心。
生:我从“只要……一定”看出老人没有不管他肯定在想,我必须把搭石摆好,要想着别人。
师:说得多好啊!通过老人的动作,我们感受到他那美好的心灵,在我们眼前仿佛呈现了一幅关心别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景。
7、师:从哪些地方还能看出乡亲们那美好的心灵呢?我们接着交流。
生:我画第四段中句子,我来读“经常到山……而行”人谦让有礼貌。
生:我给他补充,我从“说上几句家常话才……”乡亲们非常好。
师:从这我们确实感受到乡亲们相互谦让,纯朴美好的心灵,还有补充吗?
生:“假如遇上老人……”我感觉这里的人尊敬老人,助人为乐。
6、师:同学们谈得非常好,下面老师读关联词语,你们来补充完整。
“如果……,总会……假如……人们总要,
师:这两个事例,不但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幅和谐、美好的画面,也感受到画中任务美好的心灵。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这种……也经常发生,你能运用这样的句式试着说一说吗?
师;老师想了一个,假如操场上有纸,谁来补充下半句?
7、师:你们能够用假设的句子说出了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也使在场的每一个人感受到你们美好的心灵,请同学们坐好。
三、总结全文、感知升华
1、师:通过大家的回报,我们体会到搭石的确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有看得见的流动的风景,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美景,正是这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构成了家乡亮丽的风景。所以课文最后写到,请同学们端起书,齐读最后一段。
2、生齐读最后一段。
3、师:老师完全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感动,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和老师一样。
原文地址
《搭石》教学实录篇2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时,我们对这句话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还记到是什么问题吗?生说师板:搭石一道风景?同学们是否去思考过吗?
2、学生交流板:景美
二、研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2-4节课文。边读边用“——”划出直接描写搭石风景美的句子。
2、学生读勾画的句子,谈感受。
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协调有序”什么意思?在这段话中,哪个语句在解释“协调有序”?自己读读这句话。
2、学生交流。
3、听老师读这几句话,你们闭眼听,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体会音乐美
在这轻快的音乐中,除了踏踏的声音外,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指导朗读声音这句。
、多么美妙的协奏曲、多么动听的交响乐。
、体会画面美,动作协调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景物美这句。
除了漾漾清波和绰绰的人影外仿佛还看到什么?
齐读整句。
也许这是一个黄昏,你仿佛又看到什么美景呢?
师:夕阳洒下了它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一路欢歌笑语,虽说身体是疲惫的,但脚步却是轻快的“踏踏”,在这一块块搭石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乡民们配合默契的身影,也看到了他们辛勤的劳作和对生活的热爱。此时,你觉得,这曲音乐它演奏的是一首什么歌呢?为什么是快乐的歌呢?齐读整句。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画中有歌,歌里有画,好一个让人陶醉的画面。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板块二:
这是看得见的美,课文中还有许多看不见的,是需要用心灵去感受的美,请再读2、4两段,用“~~”划出。
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师:请轻声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
2、齐读句子,注意读好这些词。
3、出示:早晨,一位大叔抗着锄头去翻地,突然踩到一块搭石不平稳,连忙。
中午,一位大妈急着去学校接孙子,发现河中一块搭石不平稳,
连忙。
夕阳西下,一位大伯挑着谷子匆匆回家,发现河中有一块搭石不平稳,连忙。
4、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5、师:是啊,那多危险啊,所以上了年岁的人总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你觉得这儿的“踏”是怎样地“踏”?
师:讲得真好!这小心翼翼地“踏”、……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上了年岁的人一心为别人的心灵美。难怪作者要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一心为别人的美丽风景。
6、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板块三:
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读读这句话,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2“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理所当然的事是指什么事?
师:即便是素不相识也让你感到人与人之间是那么亲近、那么和睦,好像是相识已久的老朋友,是自己的至亲至爱。正是这搭石体现了乡民们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又构成了——
3、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四、全课小结
现在,你们还觉得只是景美才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吗?板在;人美
透过这小小的搭石,我们看到了乡民们那热爱劳动的美,尊老爱幼的美,乐于助人的美,透过这小小的搭石,我们看到了乡亲们的纯朴和善良。读到这,你觉得这搭石还仅仅只是普通的石头吗?它更像一颗颗什么?
齐读最后一段
师:这普普通通的搭石任人走、任人踏,无怨无悔,就像这里的乡民们默默的无私奉献,而乡亲们一心为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像这普普通通的搭石一样默默无闻,让我们一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五、练习我见到的美
1、师:走搭石,这是乡亲们每天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小事,可在作者笔下,平凡之中却显现出不平凡的美。美,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之间、邻居之间、人与人之间,这些小事,并不起眼,但用心体会,却让人感动。你能选一件说一说,写一写吗?
2、学生练笔。
3、交流。
板:
景美
搭石一道风景
人美
《搭石》教学实录篇3教学目标:
1、认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前准备:
《搭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桥?
2、同学们看,这种桥你们见过吗?这是作家刘章爷爷家乡的搭石,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就会特别想念家乡这些不起眼的石头。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3、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想什么是搭石。
2、检查字词。
出示课件,大家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检查一下,注意,红字是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大家要读准。
3、指导写生字。“衡、序”。
先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提醒大家注意:“衡”字中间大的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结构写匀称。“序”字最后一笔不要加撇。
教师范写。
学生练习写两个。
教师巡视指导。
4、了解什么是搭石。
指名说什么是搭石。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
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师总结:如果没有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不方便,很麻烦,甚至很辛苦。可这些,都是在夏天呀,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依靠搭石过小溪了,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什么是搭石。
5、齐读。
三、围绕2—4自然段,自主寻美,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这么普通的一件事情,有什么值得写的呢?其实,不然,作者啊,对这件平凡而普通的事情留心观察,却发现了里面的很多美,这些美呀,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用课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来说,那就是——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思路,去寻找搭石里面的美,感受里面的美。
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句子。
指名说划的句子。
小组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选一幅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分小组来学习。
要求:先多读几遍,然后互相说一说,你们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哪些美。
2、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现在咱们按顺序来交流。
交流二自然段中的句子,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你们组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通过学生找到的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再在、直到、才”感受到家乡人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②大家有相同的感受吗?让我们一起带着体会来读一读这句话。
③师小结: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善良,勤劳,一心为别人着想的老人,仿佛感受到了他那颗美好的心灵。这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交流第三自然段中的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你们小组从哪儿体会到美?
②抓住“协调有序”谈体会。师生合作读走搭石的句子,体会协调有序。
师读“前面的”,生接“抬起脚来”,师读“后面的”,生接“紧跟上去”,连续读三遍,师小结: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落水,该是有人在指挥吧?
师总结:没有人指挥,这么默契,这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是协调有序。
③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谈体会。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评价:体会的真形象,你是在用想象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请你读一读,读出这种美。最后齐读。
师出示课件,过渡:是啊,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
指名读,读出诗的韵律美。师渲染: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生活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是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
④师小结: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交流四自然段中的句子: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在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你们小组从哪儿体会到美?
抓住“招手示意”,体会年轻人互相谦让的美德。
②齐读,一起感受这份美。
③抓住“伏下身子,理所当然”,体会人们敬老的美德。
在理解伏下身子时,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前做一下动作,体会年轻人敬老的美德。并且适时采访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采访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道谢年轻人会生气吗?进而理解理所当然。
④师总结,透过这一代又一代的理所当然,我们可以看出,这已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每一块上面都刻着乡亲们美好的心灵,每当作者看都他们的时候,心中就会涌动着一种情感,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说,哪些美好的情感?
2、带着这些情感,再次齐读。
五、拓展并小结。
1、小结: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选取了最平凡最常见的事情,但是,我们学过以后,却感到这平凡中渗透着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回味。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到处都有美,而这些美就存在于一些平凡,不起眼的小事中,我们要善于从这些小事中发现美,用心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这样,当我们把这种情感倾注于笔端的时候,才会写出如作者这样值得回味的文章,当我们到这这种情感走向生活的时候,生命才会更有意义,人生才会更加美丽。
2、请大家课下完成小练笔。作者从不起眼的事情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一些平凡事物中的“美”。
3、最后,让我们在《爱的奉献》这首熟悉的旋律中。踏着心中的搭石离开教室。下课。
《搭石》教学实录篇4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搭石》,它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本围绕“爱”这一专题编排,。本文正是一篇乡土头土脑息浓重的文章,它通过淳厚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下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和谐有序走搭石、相互忍让过搭石的一幕幕画面,表现了人们纯朴、勤奋、老幼相敬的难得品格和同心专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美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人、故乡事无穷而深刻的吊唁之情。
一、说教学目的
(1)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感觉乡亲们冷静无闻、无私奉献的精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熏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则是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学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至关重要。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美好的情感。
四、说教学基本流程
对于本文教学,我设计的教学流程一共分为四个部分: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四、课外拓展,谈自己身边的事。
在谈话导入、创设情境的环节中,针对孩子的情况,我提了最简单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再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第二个环节是整体感知,初识搭石。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并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搭石?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认读生字词,接着再交流问题“什么是搭石?”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使学生理解“搭石”的特点及作用。
第三个环节是细读课文,体会情感。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抓住“与学生一起寻找美”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搭石之美的真正含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重点引导:
在品读第二自然段时,重在让学生体会上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为此,我采用想象说话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比如引导学生体会老人的内心世界,提问:老人踩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老人不是急着赶路吗,摆好搭石后,为什么还要踏上几个来回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人呢?相信经过师生这部分的问答,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在此基础上的朗读也会更有深度。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刻画的是一幅人们和谐有序走搭石的景象。教学时,我重要捉住“行动是那么和谐有序”、“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等,让学生边读边睁开想象,感觉人们走搭石的节拍,谛听那走搭石时发出的轻而有力的踏踏声,说出眼前目今表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田地领会美,感觉美。文章的第四自然段,笔墨朴素,但是简朴的事变中却闪耀着优美的头脑,散发出融融的暖意。在引导这一部门的朗读时,我重点捉住“人们把这当作理所虽然的事”这句话,引导学生深入明白“理所虽然”这四个字所表达的情绪。
我捉住“溪边让路,背老人过溪”这两个详细事例的形貌,加深学生对“理所虽然”这个词的明白同时,又使学生逼真地感觉到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力。
课文第五段的教学,重在点破文章主题,使学生明确本文看似写石,实则写人。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作者借搭石所歌颂的无私奉献,同心专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并引导学生朗读。
《搭石》教学实录篇5一、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针对上面的目标,我确定用两个课时来完成.
三、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四、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创设情景.
(一)老师一边播放配有音乐的美丽画面,一边介绍美景,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
接着就板书课题:21,搭石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受.
默读课文,让学生思考:我们这篇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
*(第一段讲)什么是搭石;(第二段述)*摆搭石;(第三,四段写)*走搭石;(最后一段议)*以石喻人.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帮助学生了解大意,整体把握.
(三)指导品读,示范学习.
1,浏览课文,划出"文中那些让我们感到美"的地方.(指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品析美)
2,示范品读第三段.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
(四)小结方法,自主品析.
1,师生共同小结第三段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其他段落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并以"我是学习小能手"为竞争,激励契机,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下面三个问题作为学习的金钥匙,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呢
*我能抓住哪些关键词句体会美呢
*我怎样才能有感情的朗读呢
2,小组合作学习时,师巡视指导,让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
3,汇报学习成果.
(1)在品析第二段时,重点抓住"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理解老人一心想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心灵美,读出对老人的赞美.
(2)这第四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解"理所当然的事".
*联系生活举例说说你眼中的"理所当然的事"都有些什么事.让学生充分感受那种谦让和尊老之美,有感情的朗读.
《搭石》说课
一、课文简说
《搭石》这篇课文向我们描述了一副副生动的画面,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也透露出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本堂课的目标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3、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悟刘章朴素而秀美的语言,通过文字进入到一副山水画的意境中.
三、完成目标采用的方法.
1、在初步感悟文章时,我采用默读课文想画面的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把握,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把语言文字变为画面的能力,让学生走进文字描写的意境中.
2、在体会画面时,采用抓住重点词,深入领会画面的美,领悟文字文字的美
<1>理所当然:我采用了5个教学步骤,目的是让学生层层深入的学习。a、先初步理解词义。b、再通过文字,师生合作读,用手势,让他们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节奏美。c、再通过六个学生演示,让学生感受一行人走搭石配合默契,走出和谐美d再把文字变成诗歌形式,配以音乐,让他们在音乐声中感悟文字之美e再走进作者,站在作者的立场,通过朗读,把作者的情感宣泄出来,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2>伏:我曾经想过用换词和查字典的方式,但总感觉那种意境不够,于是最后决定用字理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甲骨文的伏去充分感受那份恭敬,那份心甘情愿.
<3>理所当然:简单的一个四字词语,其实她内涵丰富,她相当于省略号她也是对文本的拓展与延伸,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所以我抓住这个词,一方面拓宽教材,另一方面让学生感悟模仿刘章的语言风格进行说话练习
四、不足之处
1、在讲述最后一段时,我用蜡烛来引出搭石的人性美,显得呆板,偏离文题,如果像刘老师说的那样,利用板书,进行一个小结就更好了.
2、小组合作时间不够,显得太仓促,小组的汇报学习成了优秀学生的汇报学习
《搭石》教学实录篇6——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搭石教学视频:
一、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
本文作者刘章是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真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课文选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相同的特点。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文描写了农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凡镜头,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的美好思想。
本课内容的编者设计精心,文中配有插图,安排了泡泡语,文后安排了要求认识和要求书写的汉字及思考练习的四个题目。这些内容,提示了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方式,为教师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提示。
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工具书、文具、生字本、练习簿等。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常规课堂布置。
3.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⒈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⒉生据题质疑。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
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⒈讨论商定自学方法。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深入局部,探究体验
该环节是本课时的中心环节,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有效引导,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本环节将采用朗读、默读、圈划、思考、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研读内容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交流感受,引导学会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关联词语感悟家乡老人可亲可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学会朗读的轻重音变化,读出感情。
2.生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和用词的精妙,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研读重点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学生朗读本段,找出最能体现画面美的词语。
2.指导学生发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引导体会画面的美。
3.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的意思,体会和谐相处,互相照顾的纯朴乡情。
4.生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
研读重点三: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引导探究,怎样才能读好本段?
2.生通过默读思考,同伴交流所得,学会抓住“总会、总要”、“理所当然”等词语想象画面,体会互相礼让,敬重老人的传统美德。
3.生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受“搭石”,从而走进淳朴的民情,感受美好的民风。】
总结升华,提高认识
1.师指导联系课题,研读课文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对“搭石”的更深层次理解。
2.朗读升华。
【设计意图:深入体会,升华情感,感悟普通“搭石”中所蕴含着的崇高的人性美,感悟文本的表达方法。】
布置作业,练习巩固
1.视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内或课外完成
2.抄写生字、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恰当的练习,积累语言文字,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
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第一课时学习内容。
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交流抄写的妙词佳句。
【设计意图:检查复习,梳理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实现温故知新。】
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继续朗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拓展阅读
1.出示作者刘章写的《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引导学生自读,印证自己的感悟理解。
2.交流读后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与作者对话。
【设计意图:积极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积极的对话。】
课内小练笔
根据课后小练笔的要求,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1.生交流所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2.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
3.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尝试写作。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练习表达,完成课后小练笔作业。
作者简介:
王文妮,女,1981年3月出生。小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青岛永宁路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次在市、区执教公开课、示范课,执教的语文课分别获省、市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在组织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反思,勤于笔耕,撰写了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先后参与了多项省、市科研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致力于构建轻松、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形成了朴实、大气的教学特色。
《搭石》教学实录篇7教材分析:
第21课《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以“爱”为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同时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将“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力求抓住重点段落、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文、品析语句,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充分挖掘文本内涵时,多角度地拓展学生的认识空间、审美空间、激活阅读思维,实现语言、情景和精神的和谐共鸣,提升情感的价值。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准备:
生字抄写本、日记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
一、认识作者,感受搭石的第一印象
1、简介作者,范读诗句。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作家,他叫刘章。课件出示刘章照片。描述:他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作家,到现在为止,他出版了《刘章诗选》、《刘章乡情诗选》、《刘章新诗》、《刘章散文选》等21部诗文集。有人说他是中国当代文坛最有影响力的20位诗人之一。
2、板书课题并齐读
3、质疑:当你读到这个题目时,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疑问是什么?引导学生带上疑惑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与搭石进行第一次对话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搭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让作者念念不忘?带上我们的疑问,让我们自由朗读课文,到课文中寻找答案,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教师巡视。
三、反馈初读。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刘章爷爷家乡这条无名的小溪上,一排排搭石是那么普通,那么不起眼,但就是这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搭石》。
二、自主感悟——寻找美
让我们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根据学法:“抓关键词语体会美,想象画面读出美”,自读课文3-4自然段走搭石的部分,把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语和句子做上记号,边读边想象画面。好,开始吧。
【设计意图:根据上一节课总结的学法作为本环节学习的金钥匙,指导学生学习。】
三、交流品味——欣赏美
师:你找到美的词语和句子了吗?举手告诉老师。
一行人走搭石
1、指名读、板书、找词。用文中的话说说:这是谁在走搭石?
再找找看,文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美呢?
2、协调有序
师:我们也来读读这几个词语。谁来说说什么叫“协调有序”?课前你查了字典,这是很好的预习习惯。来,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协调有序指的是什么?是啊,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有人跌入水中吗?该是有人在指挥吧?没有人指挥,没有人跌入水中,他们的动作配合得如此默契而有序,这就叫——协调有序。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动作配合得默契而有序,这就叫——懂了吗?这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把文字之美跃然与耳,情文并茂。学习方法再次体现。】
3、理解“绰”
就这样,每当上工,下工,总有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走过搭石,我们总能听到——在清澈的溪水中总能看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绰”有三种意思,你来看看,在词语“人影绰绰”中选哪一种意思?现在你知道“人影绰绰”的意思了吗?
4、结合这些字词的理解,你能想象出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
5、读诗指名读——评价——齐读。师:这样的美景,如诗如画!谁想来美美地读一读?
6、读得真好,你把我们带到了画里。来,自己试试,把它背下来。
7、能背吗?我们试试。
【设计意图: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写,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
面对面过搭石
师:如果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和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那两个人面对面过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到书中去读读吧。课件出示:如果有两个……才相背而行。
1、指名读。读到这,你体会到了什么?
2、生交流,
3、你是从哪看出他们互相谦让的?
4、学法指导:师:是啊,互相谦让、先人后己,使乡亲们的关系格外融洽,而这份深情通过简简单单几个动作很自然地表现出来,阅读时,抓住了这些动词,就能品出味道来。
5、人们面对面过搭石的相互谦让仅仅是刘章爷爷偶然遇见的吗?那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看出来的呢?
背老人过搭石
师:两个人面对面地过搭石,让我们看到的是相互谦让的美。那被老人过搭石,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来读读吧。
课件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成理所当然的事。
1、齐读,再齐读。
2、来,用心去感受,文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美?
3、找得好!假如遇上老人来过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伏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4、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对比“弯”“蹲”理解,感受刘章爷爷观察仔细,用词准确。
5、再读句子。透过“伏”这个动词,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6、过了小溪之后年轻人需要老人千恩万谢吗?为什么?
7、理所当然:字典——结合上下文说说——指着图说——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总是伏下身子去背老人过搭石,因为他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别的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过去,因为——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理所当然,形成了纯朴的民风、乡风。
8、写话——交流
师:让我们再想一想,在这个村子里还有哪些事村民们也会把它看成是理所当然的呢?
四、升华情感
1.师:对,正是这些理所当然的事,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师:一年365天,乡亲们在这一排排搭石上来来去去,他们相互谦让,先人后己,他们尊老敬老,相亲相爱。这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3.刘章爷爷把他对家乡炽热如火的情感,寄托在这一排排搭石,因为它——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五、课后练习
1、师:课文学完了,搭石的美,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让我们也学习刘章爷爷,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凡的事物中去发现美,传递美。最后,让我们完成以下作业。
2、作业
这篇课文写得真美,我要多读几遍。
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板书设计:
21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一行人走协调有序
面对面走相互谦让
背老人走尊老爱老
教学反思:
首先,我衷心地感谢学部领导与本组几位教师给予我的帮助!这堂课,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力求抓住重点段落、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文、品析语句,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抓住重点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读通句子,正音,引导学生用查字典、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体会“一行人走搭石”的美。
师生合作读: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理解:“协调有序”。我的设计意图:把文字之美跃然与耳,情文并茂。“绰”在文中什么意思?在“绰绰有余”中是什么意思?闭上眼睛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我的设计意图: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写,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
二、将“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以读悟情、以读代讲。我注重了读的引导,读得充分。如设计了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在教师配合读的过程中,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美。
三、用想象来说话。“闭上眼睛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样设计,因为我觉得要把直白的文字转换成丰富的表象,达到知情义的统一,这是阅读教学追求的境界。如果学生既能读懂文字,又能建立表象,这是教学成效的所在。思维想像和文字表达密切结合,很好的体现这样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
在理解文章的第4自然段,除了利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外,我还让学生想象说话,联系生活说说村民们还会把哪些事也当作“理所当然的事”。“理所当然”是文章的关键语句,这个词语也是最能体现人性美的点睛之笔,只有教师很好的解读了教材,才能驾驭教材,才能抓住关键所在。读课文就是要做到“咬文嚼字”,不仅要理解字面的含义,还要透过字面理解引申义,以及把这个词放在整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去体验,并且还要注意用好这个词。理解、积累、体验、运用是语文词语教学的基本要义。此环节的处理没有停留在词语教学的表面,而是还做到了通过抓住关键词,让学生体验到人性的善美,把词语教学和生活感受密切的联系在一切,有助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安排写话训练:“让我们再想一想,在这个村子里还有哪些事村民们也会把它看成是理所当然的呢?”这篇课文洋溢着人性美,通过前面的研读与交流,学生对美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而文本的价值关键要唤起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学语文很重要的一个理念也要学做人。我们反对把语文上成情感教育课,但语文确实不能脱离情感教育,否则语文教学真是一潭死水了。语文教学要做到认知和体验融为一体,这和思品教学有严格的区别。语文教学在打牢语言基础的前提同时,还要关注情感的升华,加强理解文字和生活的联系。但是生活的拓展不能牵强,也不能没有限度,见好就收才能不失语文教学之本。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第二课时,我让学生根据“摆搭石”的学法,研读3、4自然段“走搭石”,感悟“美”的句子。
纵观整个环节,主线是让学生自己来寻找美、发现美、体验美。美就在文本之中,就在字里行间,走进文本,读出文本,这才是阅读教学的境界。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发现,用自己的心去体验,学生的发言才能洋溢着自己的个性。无论他发现的是画面美、声音美,还是协调美、谦让美、友善美。美在不同的孩子的眼里有着不同的解读,而这些都是从文本中读出来的,不是靠教师讲解和琐碎的追问才发现的。
不足与努力方向:
1、运用好激励语言进行评价能使课堂生动、有趣,特别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在备课中,对于每个问题都进行了预设,也在备课中设计了很多评价语言,这些激励的评价让孩子们劲头更高了。虽如此,但还是深感本节课有些评价语言还不是很及时,所以,这也是我在后面的教学中要多注意的。通过这次赛教,我充分感受到教师钻研教材的重要。我将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规范我的课堂语言,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让点拨性和激励性的语言发挥重要的作用。
2、我将继续钻研、实施“半小时课堂”,科学安排课堂教学时间,每堂课都要安排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作业、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学会学习的方法。
3、认真学习《义乌市小学各学科教学规范》,积极锻炼。如邹主任说的那样:努力把每一堂常态课上成公开课,规范自己的语言与行为;把每一堂公开课上成常态课,这样就更自然、更轻松了。
《搭石》教学实录篇8一、导入:作为一个威海人,你喜欢我们的家乡吗?送几幅美景给大家吧。漂亮吗?是啊,我们威海是多么的美丽多娇,我们多么喜爱我们的家乡。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同我们一样,他也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家乡,今天我们就跟随刘章爷爷的笔触,一起去拜访一下他的家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搭石》。
二、字词
汛期暴发猛涨间隔谴责脱鞋绾裤
懒惰平衡一行人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三、导读
1.按照你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并想一想什么是搭石?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怎样过小溪?裤。)
什么是绾裤?
当你出工的时候怎么过?收工的时候要——赶集要——访友要——来来去去都必须——
你有什么感受?
有了搭石就就免去了这种麻烦,我们应该感谢搭石,带着这种感激之情一起来朗读
2.就是这么普通的石头,在作者眼中却是最美的风景,细读2——4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美得句子,
如果你是那位老人,遇到搭石不稳你要怎么做?
你是后来的过路人,走过老人重新搭好的搭石,会感受到什么?带着这种感谢之情通过读课文表现出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你还在哪里发现了美?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块搭石,咱们现场走走吧。
你为什么走的快?
你想不想超过他?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表示
一行人走在大石上,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还是一首跳跃的小诗。
4.要是面对面走搭石,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年轻人遇到老年人走搭石会是什么情景?
刚才读的文字,有一个字令老师心头一颤,哪个字?
做“伏”的动作。
这位年轻人,你用不用老人感谢?
为什么大家都不用感谢?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
怎么理解这个词?
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这种理所当然的美?
5.是啊,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这种美,一个谦让的动作,一句简单的对不起,都能令人看到人间的美。可是我们的城市有时候却也会出现和这种美相悖的情景:人行横道上汽车和行人争相过马路,公交站点人们蜂拥挤上车,收款台随意插队,等等,看到这些,我们多么羡慕刘章爷爷家乡的搭石。同学们,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搭石》教学实录篇9同学们,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搭石》这篇课文带给我们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如果你走进课文,就会体会到关爱带来的快乐。根据下面的提示,自学课文:
一、整体感知:
1、课文写得真好,我要多读几遍,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围绕着什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词语盘点:
1、抄写下面的词语,争取一个不错
汛期、山洪、暴发、猛涨、懒惰、平稳、俗语、平衡、俩人、绾裤
------------------------------------------------------------2、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四字词语,例:山洪暴发、溪水猛涨……相信你能找到更多,找出来练习一下:
三、精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让我们找出来,画一画,如果能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那就更棒了。相信你一定行!
四、积累:
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在下面:
------------------------------------------------------------
《搭石》目标检测
一、我是小小书法家,能把下面的字写得既正确又漂亮。
二、我能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山洪、溪水、协调、所当
三、我会照样子写词语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四、我能按要求作答。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别处都有搭石,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责这里的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怎样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划掉括号内不正确的字。
2、把下列词语填到段中的横线上。
只要无论如果
3、第二自然段着重描写了上了点年岁的人调整搭石,请你用“----”线画出描写他们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搭石》教学实录篇10【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初步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汇报预习收获
1、汇报一类字词。
2、汇报二类字词。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交流识字方法。
5、教师指导书写:
暴衡,学生临写,比较。纠正。
三、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思考:什么是搭石?边读书边找到答案。
五、课堂练习
【课后反思】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1、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2、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双基教学,把它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引领学生学习生字词。
3、注重学习情况的反馈,一系列有梯度的练习,检测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教研员评课】
1、双基教学扎实。
2、练习题有梯度,但注意题的难易程度。
3、当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不知如何归纳时,老师缺少指导。应注重”授之以渔”的教学。
《搭石》教学实录篇11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在教学过程中,我让每个学生能通过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教学生在读、找、画、议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
(三)教学重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针对上面的目标,我确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方案。
二、依据课标,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直接阅读的基础上,经历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生成,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信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教法: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因此,我在设计上着重体现了以下指导思想。 、紧紧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走向,《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阅读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搭石》一文极富感情,更不宜分段训练,层层分析。那样反而会搞得支离破碎,破坏文章的整体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来整体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从本质上讲,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搭石》一文截取了农村生活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情感因素,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找、画、议”法、“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
四、教学基本流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初步感知了家乡的搭石在作者心目中如珍珠般闪闪发光的美。现在,老师考考你们,请你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什么是搭石?在作者刘章的心里,搭石,却是他家乡一道美丽的风景。“搭石”,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不太熟知的词,以“什么是搭石?”复习导入,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好奇,从而也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这就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精读语段,自读自悟。以“美”领路,关注学生的体验。
在课堂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发现了美?”一根主线,带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文,体验文中美好的情感,交流研讨,感悟家乡人美丽的心灵。以一个具有发散性的问题,通领整节课的教学,既让学生有线可寻,也便于教师的调控,给人以整体美。学生在阅读、自学、研讨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将课堂教学的氛围牢牢控制在和谐、民主的环境下。另外给予了学生极大的空间,以学生汇报的思路带动课堂教学,不但体现了教师把握教材,控制学生的功底,更体现的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地位的肯定。所以,课堂上,学生纵横于文章之中,品词析句,畅谈感受,陶醉在家乡那流动着浓浓乡情的小溪里。不断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画龙点睛,烘托情感。达到了学生、老师与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鸣。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段。
1品读第3自然段,抓住重点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通过读—谈感受—想象说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场景?—再通过指名读,加动作表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感悟乡亲们走搭石的那种无比愉悦的心境,真是一幅如诗如画的风景。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
2我让学生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意思。我是这样教学的先让学生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同学们请看,这队小学生要去参加课外活动。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在搭石上,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你抬起脚来,我——生:紧跟上去。大家就这样,你抬起脚来,我紧跟上去。我抬起脚来,他紧跟上去。声音踏踏,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家乡的人上工、下工了,他们也排成整齐的一行人走在搭石上,他们既不抢路,也不突然止步,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一切都是那么协调有序。这一切没有人指挥,但分明是有什么在指挥着他们。你知道是什么吗?有的学生说:“是他们的心在指挥他们”。对就是因为他们人人有一颗美好的心,人人心里想着他人。这时刻为他人着想的心在指挥着他们协调有序地走搭石。正是这颗时刻为他人着想的心,这份时刻关爱他人的情,使得这样的普普通通的景也充满了诗情画意。从“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人人有一颗美好的心,人人心里想着他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我仿佛看见了在瑟瑟的秋风中,一位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放下包裹,俯身搭石的情景。多么善良,多么可亲的老人啊!让我们一齐来感受一下吧!”“这一桩桩,一幕幕,事虽小,情却浓。搭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搭石无语心有情’”……一句句貌似平凡,情在深处的话语,调动了学生读的欲望,说的想法。这样,使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不但畅谈感受,而且真心体验,读来自然亲切,在情感上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使学生不但在说中训练了理解,在读中培养了情感,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1因此在品析第二段时,重点抓住“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理解老人一心想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体会乡亲们早早搭石,特别是上了点岁数的人毫无怨言,埋头修搭石的可敬精神。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心灵美,读出对老人的赞美.。
2这是家乡的老人在精心地调整搭石,你们看他们是多么仔细,多么耐心啊!放好了,还要亲自上去踩一踩,试一试,直到完全满意了才肯离去。从“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又让学生从“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助人为乐美.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四)与“生活”相连,拓展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课文中不但有优美的景物,还有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美,让我们再默读课文,去发现课文中的美。品读第4自然段,拓展想象.,书上相互谦让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的情景。让学生边读边画出认为美的地方。以读代讲,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从“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从“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感情朗读,理解升华,以“发现美”延伸课文:
教学的最后环节安排小练笔:是啊,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美在平凡的小事中。以“发现美”延伸课文,使读写真正落到实处。所以,在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我通过富有激情的过度“是啊,就是因为家乡人具有了善良,无私,尊老,谦让等这些美好的品质,才会有家乡淳朴的民风,和美好的民情。在作者刘章的家乡,美就是秋天里溪水中那一块块排列整齐的搭石,美就是乡亲们从搭石上协调有序的依次而过,美就是年轻人伏下身子背老人过搭石的那一瞬间。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美。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你还发现了哪些美呢?”又将学生从刘章的家乡带到了学生的身边,学生的情感体验自然演变成对身边人、事的思考。于是,也有了美是,它表现在。美是,它表现在。
美是乘公交车时人们按顺序排队上车;
美是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
美是在汽车上给老人让座;
美是献给老师的一杯热茶;
美是妈妈的微笑;美是老师的汗珠。
“美是爱护老人,它表现在帮奶奶提东西。
“美是勤劳,它表现在帮妈妈干活。”:
“美是团结,它表现在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
“美是勤奋,它表现在认真完成作业”。
“美是整洁,它表现在——一本本整齐的作业本上。”
等等发自肺腑,来自四年级学生的经典的话语。到这里,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学生也真正得到了他们应该在语文课上应该得到的东西。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指导
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刘章也说:生活是泥,我是树,生活是水,我是鱼。作者从不起眼的搭石中发现了美。我想,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请你带上一双慧眼再去找一找,并用笔记录下来吧》。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
课堂延伸,深化提高
最后,伴着“爱的奉献”的乐曲,师生共同走搭石离开课堂,更给人以“曲已尽,意未终”的感觉。课堂教学在学生踏着搭石离去中结束,体现了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板书设计:21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摆让背走
协调有序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搭石》教学实录篇12一、写出同偏旁的生字
洪 _____ _____ 裤 _____ _____
俗 _____ _____ 惰 _____ _____
疗 _____ _____ 稳 _____ _____
二、连词成句
1、一排排 联结着 美好的 乡亲们 情感 搭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 早早地 将 好 摆放 搭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躺在 的 一间 里 他 山上 磨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搭石》教学实录篇13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部分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从乡亲们摆放搭石、调整搭石的情景中体会人性美。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品悟词句、朗读感悟,体会搭石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同学们,站在这里跟大家谈话的是我—谭老师,来自禾云镇,禾苗青青,白云飘飘,那是我家乡的一道风景。第一次来到太平镇,看着你们亲切的面孔,感觉真好!能再加点微笑、加点掌声欢迎谭老师吗?谢谢!可爱的孩子们,请看屏幕!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一个平凡的小乡村。
注意到这不起眼的搭石了吗?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围绕“搭石”,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吗?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认读生词
谴责 懒惰 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 间隔 联结 溪水猛涨 协调有序
平稳 平衡 俗语 汛期 俩人 伏下 山洪暴发 脱鞋 绾裤
、开火车读有拼音的生词。
认识家乡的搭石,先合作,搬开这“生词石头”,第一个是……第二个是……、齐读没有拼音的生词。
2、感知课文
自主学习下面,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
a、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b、用===画出课文的中心句。
请轻轻地打开书本103页,拿起笔来,开始吧!
交流汇报
a、找中心句:
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在这5个自然段里,哪一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
b、理清脉络:
在前面的4个自然段中,围绕“搭石”分别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在小组里交换一下自己的意见。怎样交流呢?你可以一段一段地讲,每一个自然段围绕“搭石”写了什么,最好用几个字起个小标题来概括,例如什么搭石或者搭石怎样?如果说同样一个方面内容的自然段就可以合并起来。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搭石是什么呢?怎样摆搭石呢?课文哪些自然段详细地描写了?
1、自主学习请阅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边画:
a、人们为什么要在小溪里摆放搭石?用—画出有关句子。
b、人们摆放搭石有哪些要求?用…画出有关词语。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δ、解决“为什么摆搭石”
指名小组代表回答,引导补充。相机理解:山洪暴发溪水猛涨脱鞋绾裤
启发感悟: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绾裤,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摆搭石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第一自然段中,第几句话具体描写了什么是搭石?
δ、解决“怎样摆放搭石”
乡亲们摆放搭石有哪些要求呢?
品悟词句:你画了哪些词语?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启发感悟:摆放搭石,要……要……要……要……,乡亲们摆放搭石可真够……?
4、感情朗读
第一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为什么摆搭石,怎样摆搭石,写得清楚、具体,用词准确。
怎样才能读好这一段呢?
为了给谭老师一个惊喜,自己先练一练。
有信心读好吗?把自己最拿手的一个句子,在小组里好好地读一读,听的同学要认真,给点建议。
谁有足够大的信心,在班上读自己读得最美的一个句子呢?
有了信心,有了方法,还有了音乐,一定会读得有感情,很享受的。请拿起书本,美美地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搭石,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你看,在第二自然段里,作者认为搭石就是……这句话写出了……
1、读第一句
没说一个“美”字,但美就藏在哪个词语里?你去过哪些地方欣赏美丽的风景?
美读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就这样一排搭石。它到底还藏着怎样的美呢?
2、自读自悟
请阅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谁做什么?他是怎样做的?找出有关的词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3、交流汇报
a、小组交流:
请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在小组里交流。怎样交流呢?先读自己最有感受的句子,然后说:这个句子写了谁做什么?我从哪里感受到了什么?
b、全班交流:
引导交流: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谁?他做什么?怎样做的?你感受到什么?
重点品读第4句: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写他调整搭石的动作词是……
课文还有哪些词语也触动了我们的心灵,让你心里有些话很想说呢?
老人调整搭石可真…
写得真生动、细致啊!谁来用朗读来赞扬他?
从字里行间,你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这位老人…
只是老人才这样做吗?这样的人,让人敬佩,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怎样才能读好这一句话呢?为了再给谭老师一个惊喜,自己先练练。
好,谁读书是最棒的,相信通过你的朗读,能把一位可爱可敬的老人带到我们的眼前!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享受着音乐的美,感受着乡亲们心灵的美。
五、小结升华,精读句子
1、精读句子
读书读得好,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在这节课上,你读得够好了吗?有享受的感觉了吗?下面,在一、二两个自然段里,再挑选1到2个句子好好地读读,最好能背下来。读好了,就展示给身边的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提些建议。
2、课堂小结
课文从“摆搭石”和“走搭石”两个方面来写的。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2两个自然段,知道了搭石是人们精心摆放的,是人们细心调整的。这精心、细心其实就是乡亲们那颗怎样的心呢?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乡亲们那颗美好的心灵就藏在了搭石的身上,作者借搭石传达了真挚的爱,赞美了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3、留下悬念
人们在“走搭石”的时候,还有哪些美丽的画面,哪些动人的情景呢?下节课再学习、再欣赏。
4、布置作业
1)、把课文有感情地读一读。
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抄一抄。
最后,谭老师想对同学们说: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会感受美的心灵。这样,就算在搭石这样不起眼的事物身上,你也可以获得美的享受。
板书:
摆搭石 精心 摆放
21、搭石
细心 调整
走搭石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搭石教学实录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