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青铜文明

时间:2023-05-08 15:06:53 作者:教学文档 字数:122720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灿烂的青铜文明,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灿烂的青铜文明吧。

灿烂的青铜文明

灿烂的青铜文明

灿烂的青铜文明篇1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

学科

历史

设计教师

教授内容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时间预设

1课时问题预设:

1、猜想一下当时奴隶们怎样制造青铜器?

2、夏、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都很发达,为什么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3、某鼎铭文记载:“五个奴隶等于一匹马加一束丝”。这说明了什么?

4、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中原地区青铜文化的代表;“三星堆”文化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代表。这两种文化有所不同,为什么?

5、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

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的情况;知道著名的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通过分析带枷的奴隶和殉葬奴隶图,理解奴隶制度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3.认识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的,是奴隶创造了灿烂的奴隶制文明。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学习难点】对青铜文明的认识和理解知识结构: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2、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品种已基本完备。3、奴隶的悲惨生活:这时的灿烂文明是以奴隶的悲惨生活为代价的展示内容:一、问题情景

1999年以中国政府的名义送给联合国一个“世纪宝鼎”;在XX年中央电视台联欢晚会上,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都把自己家乡的土倒在同一个鼎里,寓意56个民族是一家;在中国的成语里也有“一言九鼎”的说法。想一想,为什么中国人从古到今都重视“鼎”?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6~27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我国开始出现青铜器,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_________和造型奇特的_________等。

⒉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_________也盛行一种独特的、举世闻名的______文化。出土有_________、大型青铜_________、青铜_________等。

⒊夏、商、西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_________的国家。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27页——“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⒋夏、商、西周是以_____为主的社会,____也相当发达,后代称为粟、麦___、___和___的“五谷”,商周时已经备齐。

⒌_____、_______、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_______。

任务三:阅读教材第28页——“奴隶的悲惨生活”

⒍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命运十分悲惨,奴隶主还可以把他们_______和______,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做______。

7.思考回答教材第28页的动脑筋

巩固达标:1.著名的商朝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a.奴隶制的高度发展b.农耕文明出现原始

c.奴隶的命运十分悲惨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2.我国古代南方青铜文化的代表是

a.元谋人文化b.河姆渡文化c.三星堆文化

3.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

a.中国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伦

4.在夏、商、周奴隶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部门是

a.农业b.手工业c.商业d.畜牧业

5.在奴隶社会中,从事经济生产的主要是

a.奴隶主b.奴隶c.平民d.诸侯

6.商朝时的贵族可以把某些人随意转让和买卖,甚至杀死或活埋,而贵族不受处罚。这是因为

a.这些人欠他们的钱b.这些人是他们的奴隶

c.商朝时没有法律d.这些人是罪犯

7.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青铜器②陶器③石器

a.①②③b.③②①c.③①②d.②①③

8.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

a.原始社会b.夏朝c.商朝d.西周

9.我国的青铜冶炼历史上已有

a.3000多年b.4000多年c.5000多年d.6000多年

10.夏、商、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包括

①农业②手工业③畜牧业④商业

a.②b.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

11.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武官村大墓是王陵之一。……墓室两侧埋着41个殉葬人,……

①墓主是什么人?殉葬者又是什么人?

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归纳生成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三星堆文化: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面具2、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品种已基本完备。3、奴隶的悲惨生活:这时的灿烂文明是以奴隶的悲惨生活为代价的课后反思:灿烂的青铜文明这一课资料繁多,怎么在浩如烟海的材料中筛选出适合学生的东西,的确很令人头疼。由于针对的是水平一般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习惯比较差,可能回家后根本不看书或课外资料,所以老师要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课的资料力求精练,让学生动脑、动口,并尽能力把他们吸引到课外查找资料。手工业、农牧业、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而灿烂的青铜文明是由奴隶创造的。他们分布在手工业、农牧业、商业等各个行业进行劳动,同时青铜文明的灿烂又是以奴隶生活的悲惨作为代价的。所以作为现代人,我们在可怜同情奴隶的同时,对他们更多的应该是尊重。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灿烂的青铜文明。

灿烂的青铜文明篇2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青铜文明;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通过对“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的讨论,培养学生利用辩证唯物主义评价历史的能力。

通过司母戊鼎出土的叙述,培养学生文物保护意识;通过学习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使学生感悟到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从而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以司母戊鼎为例,探讨夏商周青铜工艺的高超。

教学过程:

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原始社会,回忆一下当时人们使用的工具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木、石、骨、陶器

传说大禹治水以后把全国划分为“九州”,并铸造“九鼎”代表中国的九州。

禹的九鼎是由什么材料铸成的?

青铜器

从这个传说可以看出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已经学会铸造青铜器了?

原始社会的末期。

1975年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村出土的饮酒器具“乳丁纹平底爵”距今约36XX年,是目前所见最早的青铜器具,证实夏朝的青铜工艺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

到了商朝,我国的青铜铸造工艺已经十分高超,商朝进入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2)下面给大家看一件宝贝。(出示司母戊鼎复制品)

下面我们就以司母戊鼎为例,探讨夏商周青铜工艺的高超。

(3)以世纪宝鼎导入。

这是联合国成立50周年前夕,中国送给联合国的生日礼物——世纪宝鼎。大家知不知道世纪宝鼎实际上是中国哪件文物的复制品——司母戊鼎。

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为什么中国赠送司母戊鼎的复制品给联合国做生日礼物?

鼎是代表和平、发展和昌盛的吉祥物。中国把司母戊鼎的复制品送给联合国,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这节课我们就回到三四千年前,来领略一下我们夏商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

出示课题。

出示司母戊鼎复制品。

首先我们就以司母戊鼎为例,看看商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找一个同学做解说员,给我们介绍司母戊鼎。(它究竟有多大,多重,它是怎样被发现的,又是怎样铸造出来的)

1、材料

青铜和铜有什么区别?

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制成的,它的熔点比铜低,但硬度比铜大。

2、大小、重量: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公斤,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3、出土: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鼎,它的发现也是非常有神奇色彩。司母戊鼎于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大举侵略中国。大鼎出土的消息传出后,日军派人四处搜寻,并出重金购买。为了保护好这一珍贵文物,当地群众再次把它深埋起来。1948年,大鼎在南京首次公开展出,立即引起轰动。司母戊鼎的复制品(世纪宝鼎)作为中国人民的珍贵礼物,现已被联合国永久收藏。(培养学生文物保护意识)

4、铸造

铸造这个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这么多人是怎样组织起来的。(这么大的鼎是怎样铸造出来的

出示《司母戊鼎制作想象图》,图中有哪些人,他们的身分,他们在从事哪些工种?

从图上可知,有的人在把铜、锡、铅这些矿石熔化成青铜溶液,有的人在观察火候,有的人在传输铜液,有的人正在往模具上倒铜液,中间有两个人在指挥,四周有许多士兵在监督。

由此图可见,当时参与铸造司母戊鼎的人很多,规模相当庞大,并且每个人的分工非常明确,生产有条不紊的进行,反映当时生产组织和管理水平也很高。

5、用途

鼎是祭祀的时候装供品用的,商周时期,人们非常迷信,很次有重大事件,都要占卜或祭祀祖先,请示神和祖先的意见。“司母戊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所铸的鼎。

6、花纹

在司母戊鼎的四周,布满了各种各样的花纹,大家仔细观察这些花纹,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花纹代表什么含义,能够把这么精美的花纹铸造在青铜器上,说明青铜铸造的工艺如何?)

神秘的花纹体现祭祀的庄严和神圣。这些花纹铸造的十分精美,充分体现了商朝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

除司母戊鼎外,学生举出其它夏商周的青铜器。

看看下面这些青铜器的用途。

四羊方尊、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种类:酒器、食器、武器、乐器、礼器,以及生产工具。

出示三星堆出土的文物,

这些文物引起了世界轰动,不仅吸引了大批国内的研究者和参观者,这些文物还到世界各地巡回展出,许多世界名人,包括日本天皇、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微软总裁比尔盖茨都到场参观。他们都对这些精美的文物赞叹不已。

为什么中国的“三星堆”的青铜器引起世界各地的人们广泛关注?

出土文物多、精美,人们形容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是遍地的金器、玉器、青铜器和象牙。可以说这些青铜器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出土地点:四川成都,这是盛行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我们把它称为“三星堆”文化。这说明除了中原地区外,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文明也是非常繁荣的。

概括商周青铜铸造业的特点:

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选讲:

除青铜铸造业外,夏商周时期还有哪些手工业部门。

陶瓷业:china除了代表中国外,还有哪些含义,陶瓷,瓷器,瓷料。

英语中为什么用瓷器的单词表示中国?

从china这个词可以看出中国的瓷器在国际上是享誉盛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前面我们介绍了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商周时期手工业生产的情况,那么商周时期农业和畜牧业的情况又如何呢,下面我们通过几个甲骨文来看看商周时期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1、农业

众:

众的意思是什么?——在太阳底下,很多人在劳动。

这些在太阳下劳动的人是谁?——奴隶和平民在贵族的田地里集体劳动。

麦:除了麦,

回忆河姆渡和半坡的农作物——(稻和粟)商周时期农作物的品种比较多了,后代所称的“五谷”在商周时期已经齐备。

年:一个人背着禾,是秋天,用秋天代表一年,说明当时哪一个生产部门在商周的社会最为重要——农业。

根据上面几个字,请学生描述夏商周时期农业生产情况?

农业是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当时平民和奴隶在贵族的田地里集体劳动,农业生产技术比较高,田地修复非常方整,农作物的种类比较多,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

2、畜牧业

牛羊犬马雉:

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期都已经有了。

牧:一个人手拿鞭子在驱赶牛。

牢:

牢是用来干什么用的——关牲畜。说明当时还建有牲畜圈栏,把牲畜关起来。

商周时期商业也是非常发达。今天我们用哪个词来代表做生意、做买卖的人——商人。商朝时,做买卖的人很多,商业非常发达,以致今天我们用“商人”来代表做生意、做买卖的人。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夏、商、西周时期,我国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青铜文明与青铜器的铸造有什么不同?

既然夏、商、西周时期,我国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商周青铜铸造业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充分体现当时社会文明发展的水平;青铜作为新的生产工具,具有坚硬、锋利的特点,它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当时生产的发展。

夏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繁荣灿烂,这些繁荣灿烂的文明是主要是由谁创造的?

创造这些繁荣灿烂的文明的奴隶们,他们的生活情况又是如何呢?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奴隶悲惨生活的表现:

1、没有人身自由,可以被随意转让和买卖。

2、人牲:商朝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量奴隶做供品。

3、人殉: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做殉葬品。

讨论:商周时期,奴隶的辛勤劳动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但奴隶们却过着悲惨的生活,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你觉得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1、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过着平等的生活,大家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在原始社会,这样的社会是不是理想的社会?

原始社会,环境非常恶劣,工具非常简单,人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所以我们讲到古代人的寿命是很短的,北京人的平均寿命只有十多岁。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各个群体之间经常发生残酷的战争(例如炎黄战蚩尤)。战败者的族群往往被消灭。

2、到了奴隶社会,战俘和触犯刑法的罪徒,被罚做奴隶,用来创造财富,可以说是一种进步。

3、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例如铸造司母戊鼎,这在原始社会是不可以的事情(原始社会的氏族总人数也就是几百人,而铸造司母戊鼎就需要二三百人)

4、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的食物和用具,这样就使一部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所以商周时期在天文、艺术、文字、科技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5、但是奴隶社会是一种人剥削人的社会,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社会。奴隶生活非常悲惨,他们不甘心这样的待遇,于是常常起来反抗,他们消极怠工、破坏工具、甚至集体逃亡来反抗奴隶主的压迫。这样就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所以最终随着生产的发展,奴隶社会也要走向灭亡。

灿烂的青铜文明篇3

第5课彭志文主讲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的主题在于使学生对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了解。首先在“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一子目中,介绍了自夏至西周重要的手工业——青铜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特点,以及其他手工行业如陶瓷业、漆器制造业、玉器制造业及酿酒业的概况;又在第二个子目“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中介绍了自夏至西周农业及畜牧业繁荣的表现;最后,以“奴隶的悲惨生活”这一子目明确了自夏至西周奴隶制繁荣的基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在处理这一重点问题时,除应注意讲清青铜制造业的上述特点,还应强调自夏至西周青铜文明的延续性,从而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连续发展这一显著特征有初步认识,还应适当介绍其他手工业行业的状况,使学生对夏至西周手工业的发达有一全面了解。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学生往往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教师应该对这一概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讲述。首先应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先生动具体地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农民发现司母戊鼎的经过,引起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2.教师可通过直观的手段,如计算机、投影或者挂图,向学生展示司母戊鼎或四羊方尊,使学生对商代青铜制造业的高超工艺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对青铜文明这一内容进行学习的兴趣。3.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们普遍使用的是什么工具?青铜器与之相比有什么优点?”为帮助学生作出结论,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实物参考,使学生体会青铜器坚硬、轻便、锋利等特点,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进入青铜时代是巨大进步。4.教师应以生动的语言,有条件应配以模型或照片,讲述司母戊鼎及四羊方尊的特点及其冶炼过程,使学生对当时青铜制造业的高超水平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5.对于“三星堆文化”,教师应介绍其概况,并引导学生回忆:“在前一课中,我们所学习的夏、商、西周三代的统治中心在什么地区?”再联系“三星堆文化”主要覆盖地区,使学生得出“我国青铜文化不仅水平高超,而且分布地区广泛”的特点。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除青铜制造业外,夏、商、西周手工业的其他门类,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发达的手工业不仅是青铜制造业“一枝独秀”,而且是全面发展。鉴于学生对于漆器欠缺了解,教师可用简明的讲解配以实物的形式,使学生对其有初步认识。7.教师提出问题:“夏、商、西周的手工业规模庞大,占用大量的劳动力,专门生产粮食的人就少了。你认为手工业繁荣的基础是什么?”通过学生讨论,得出手工业的繁荣要以农业发展为基础的结论,再引导学生学习夏、商、西周时期农业及畜牧业发展的情况。8.教师提出问题:“既然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经过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深入浅出地解释“青铜文明”的概念。9.教师可通过对“商朝戴枷的奴隶俑”“人牲”“殉葬”或安阳商王大墓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的本质,并得出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基础上这一历史结论。本课涉及内容距今年代遥远,学生相关知识储备较少。教师的教法及语言应尽量平易通俗,并利用本课插图、照片较多这一有利因素辅助教学,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插图的能力。如有可能,还可结合某些出土文物,进行一些考古学知识的介绍,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概括提炼并列举本课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如:青铜器在夏、商、西周三代发展的阶段特点;青铜器生产的特点及种类;其他手工业行业;农业及畜牧业发展的表现;奴隶的悲惨境遇,等等。要求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2.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为什么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使学生掌握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这一结论。四、问题探究动脑筋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对话:男孩:我认为考古学家说得很对。这是祖国历史上的一个光辉时代。女孩:不对!那时候多么残酷,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有什么好?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商代历史的认识。奴隶制固然非常残酷,但这是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的必然。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协作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奴隶社会内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过程,推动生产力发展;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剩余产品,使另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综上所述,商代的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当然这又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参考资料三星堆文化三星堆文化发现于四川广汉,1929年开始发现。新中国成立后,经过1980年、1986年几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稀世之宝,包括造型奇特、制作精美的金器、青铜器和玉器、漆器等。三星堆出土的金面罩,全用金箔,说明制作者对金的延伸性已有很深了解。青铜神面具、青铜雕像,造型生动,有古蜀人“纵目”的特点。三星堆的青铜树,是祭祀用品,有学者考证它与我国民间习俗“通天树”或摇钱树有关。学者们认为三星堆文化距今年代约三千多年,是商朝时候我国西南成都平原上古蜀人的文化。商代的陶瓷商代已出现釉陶,郑州出土的商前期釉陶相当光亮,具有原始瓷器的特点,釉色以青绿为主,少数呈褐黄色。这种瓷器在湖北黄陂盘龙城商遗址和江西吴城商遗址也有发现。这些原始瓷器的发现,把我国瓷器发明史推前了约一千年,提早到了三千多年以前。周代交通发达《诗经·大雅·大东》曾形容西周的大道:“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是说周的道路像砥石那样平整,像箭那样端直。但这样的道路只供“君子”使用,一般平民只好在路旁看看而已。商朝用奴隶作祭品和殉葬品商朝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量奴隶作祭品,称为“人祭”“人牲”。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称为“人殉”。河南安阳侯家庄的商王大墓,墓的里里外外,人殉及追祭时的人牲,总共约三百人。学术动态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夏商西周时期,是奴隶社会的历史范畴。《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提到夏朝时说:“夏代奴隶数量较多”,“夏代王室贵族对奴隶不仅强迫他们劳动,而且还任意杀戮”。谈到商朝阶级关系时,也较详细叙述了商朝奴隶制的残酷压迫,如“人殉”“人祭”等等。说到西周社会经济时,则明确提到:“西周社会中,奴隶制十分盛行”。一些通史、专史,如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詹子庆等主编《中国古代史》和孙淼《夏商史稿》、郑杰祥《夏史初探》等或将夏、商、西周史全放在奴隶社会编中叙述,或认为夏朝和夏商为奴隶社会。张传玺的《中国古代史纲》亦认为夏朝商朝为奴隶社会,而西周则为“封建领主制社会”,至战国以后,便进入“封建地主制社会”。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主张:“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阶级社会是奴隶社会,其阶级形式是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不管其具体情况如何复杂,奴隶社会中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关系,总的划分,从其发生发展的基本过程来说,就是这样的。”该书认为商殷已进入奴隶社会。西周统治者为奴隶主贵族,但广大被统治者则分为平民和奴隶两大部分,而“西周时期的奴隶数量并不太多”,大部分劳动者是称为“野人”“庶人”的庶民,他们的身份是不完全自由的农民。图画说明商朝司母戊鼎制作的想象图本课导入框有一幅商朝司母戊鼎制作的想象图,这是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通史陈列的展品。画面反映了司母戊鼎的浇铸过程。在商代,当时人们使用坩埚熔炼青铜,每个坩埚能熔铜12.5公斤,铸造这样一个大鼎约需80个坩埚。当时,制作青铜器,还要进行两大项工作,第一步是要对矿石进行熔炼,其中包括选矿、初炼、提炼和加锡等。第二步就是具体铸造青铜器的过程。它包括制模、翻范、合范、浇注、打磨修整等。这一道道的工序,缺一不可。正像古书所说,铸造一件精美青铜器必须具备“型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几个条件。当时的人们正是通过这些工序铸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司母戊鼎。近年来,一些中外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司母戊鼎进行了化学定量分析,结果符合六分其金而锡居一的铸器的合金比例。这幅图画生动地再现了商朝铸鼎的场面。司母戊鼎这是1939年在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鼎。因鼎宽大得形似马槽,人们又称它为马槽鼎。鼎重832.84公斤,高1.33米,口长1.10米,壁厚6厘米,立耳,长方形,四柱足中空。纹饰以云雷纹为底纹,耳的外郭饰一对虎纹,虎口相向,中有一人头,似被虎所吞噬。鼎腹、上下均饰以夔纹构成的方框,两夔相对,中间以短扉棱相隔,足部饰兽面纹,下有三道弦纹。腹壁内有“司母戊”铭文。科学家们分析大鼎是采用组芯的造型方法,用21块陶范铸成。双耳是先铸成后再嵌入鼎范内,鼎身其余部分都是一次铸成。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此鼎是现存商代青铜器中形体最大、最重的一件,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西周可烧炭火的青铜器这是1976年在陕西扶风出土的西周可烧炭火的青铜器。器高16厘米,口径12.1厘米,分上、下两截,上半截为长方形鼎,两侧各有一附耳,鼎身四角铸有卷尾行龙;下半截为方座,中空,内可燃炭火以煮熟食物。方座两侧有方形窗孔,正面有两扇门,右门上有受过刖刑的奴隶做成的门闩,可以开关。方座下有四足,足上还铸有“怪兽似猴似鹰”。整个器具装饰华丽,构思精巧。三星堆青铜立人像这是1986年在我国四川省成都市东北的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立人像。它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古蜀国人制作的。像高163.5厘米,躯体修长,身着左衽长袍。青铜人的右臂向上曲举,左臂向下弯曲,宽大的手掌空握,好似握着什么器物。长袍下部雕有饕餮纹,下摆成燕尾状。面部方正,大眼睛,直挺的鼻梁,方额大耳,耳垂还穿有小孔。脑后垂长发辫,头戴华丽高冠。双脚赤裸,站在一方座上,神情肃穆庄严。据考古学家分析,这个铜人可能是古蜀人掌握祭祀大权的巫师。铜像采用分段浇铸法铸成,说明这一时期的青铜铸造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商朝玉虎和玉象这是1979年在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的商朝玉虎和玉象。玉虎高3.l厘米,长14.l厘米,身体长圆呈碧绿色,作行走状。玉虎为方首双耳,方形目,八字形须,张口露齿,长尾下垂,尾尖上卷,身饰云纹。玉象身体肥硕,长鼻上伸,小眼细眉,大耳下垂,身上饰有花纹,造型小巧可爱。从这两件玉器可以看出,商代玉雕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商朝戴枷的奴隶俑这是1937年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朝戴枷的奴隶俑。陶俑一高一矮,男俑高6.l厘米,女俑高5.5厘米,男俑的双手被枷在背后,女俑双手则枷在胸前。这两件俑为灰陶,俑的形象比较粗糙。仅捏塑出人的五官和身体的大概形象。这两个陶俑的出土说明了商代奴隶的悲惨处境。白天,奴隶们在奴隶主的监督下,从事艰苦的劳动;夜晚,为了防止奴隶们逃跑,奴隶主又给他们戴上枷铐。在西周一件青铜器上,记载着一个奴隶主向另一个奴隶主买五名奴隶,标价是一匹马加一束丝五个奴隶等于一匹马加一束丝的记载,见于西周中期的曶鼎铭文。曶鼎早在清朝年间毁掉,现仅有鼎内铭文拓片传世。铭文约四百一十字,共分三段,其中第二段记载了奴隶主曶曾向另一个奴隶主买来名字叫陪、恒、耦、仓、眚的五名奴隶,其代价是用一匹马加一束丝,双方并订立了契约。这幅图就是根据上面的内容绘制的,它说明西周奴隶的地位是何等低下。

灿烂的青铜文明篇4

第6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2过程与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2)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重点和难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

三教法和学法:

1启发式教学结合网络教学

2自学探究式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和网络教学

五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出示一组三星堆文化图片,进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的基本概况。

2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图片供学生讨论,了解夏商周青铜器的高超技艺,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艺。并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或胶泥制作一种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体会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艰辛,通过实践提高感性认识。

3以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导出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得出当时的农牧业已相当发达的结论,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4设置二个动脑筋题:

组织学生讨论: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认识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提出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问题,供学生讨论,明确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

5教学小结: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6课堂验收:摘星星专栏,以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本课知识重点。为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出问题你认为我国是世界文明故国吗?学生大体了解什么是文明古国,并和其他世界文明古国横相联系,增强民族自豪感。

附:板书设计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青铜器;

2、到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有司母戊鼎----至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和四羊方尊

3与商周同期,在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青铜文化,即三星堆文化。

灿烂的青铜文明篇5

第一范文23课件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2、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

三、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的关系;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对话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发布现场福娃动画宣传片”导入

师:XX年7月13日,历史的瞬间变成了永恒的欢乐。北京申奥成功,聚集在中华世纪坛的各界群众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欢呼。XX年7月13日是北京申奥成功5周年,同样的欢乐再次留在人们心中,请同学记住7月13日,XX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安阳殷墟获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大会对殷墟的评价是:与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媲美,以其甲骨文、青铜文化、玉器、古文历法、丧葬制度及相关理念习俗、王陵、城址、早期建筑乃至中国考古学摇篮闻名于世,文化影响广播而久远,真实性完整性强,具全球突出普遍价值,有良好的管理与展示。河南安阳商代遗址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以其庄严的造型,庞大的体积和神秘的花纹,成为商朝贵族王权与神权艺术的最典型代表,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司母戊大方鼎就是中国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

师:

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著名。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这件《司母戊大方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生1: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重875公斤,制作于商朝,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鼎的四个立面中心都是空白素面,周围则布满商代典型的兽面花纹和夔龙花纹。这些兽面纹又称饕餮纹,是以虎、牛、羊等动物为原型,经过综合、夸张等艺术处理手法而创造出的一种神秘的动物形象。鼎耳的侧面雕刻有两只相对的猛虎,虎口大张,共衔着一个人头。这种恐怖的吃人形象,渲染出一种精神上的压迫感,以显示统治阶级的无上权威。

生2:司母戊大方鼎是1939年在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鼎。因鼎宽大得形似马槽,人们又称它为马槽鼎。鼎重832.84公斤,高1.33米,口长1.10米,壁厚6厘米,立耳,长方形,四柱足中空。纹饰以云雷纹为底纹,耳的外郭饰一对虎纹,虎口相向,中有一人头,似被虎所吞噬。鼎腹、上下均饰以夔纹构成的方框,两夔相对,中间以短扉棱相隔,足部饰兽面纹,下有三道弦纹。腹壁内有“司母戊”铭文。科学家们分析大鼎是采用组芯的造型方法,用21块陶范铸成。双耳是先铸成后再嵌入鼎范内,鼎身其余部分都是一次铸成。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此鼎是现存商代青铜器中形体最大、最重的一件,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师:

生: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尊”是一种盛酒器。尊一般为圆形、鼓腹、大口,也有少数方尊。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它造型雄奇,寓动于静。喇叭状劲张的方形口部,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几乎接近器身的高度58.3厘米。尽管尊口很大,由于尊的四角有4只脚踏实地的山羊,所以没有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在尊的颈部饰有蕉叶、夔纹和兽面纹,肩部有4条龙相互蟠缠。最突出的、尊的腹部四角铸有4只大卷角羊,其形象在宁静中有威严感。羊背和胸部饰有鳞纹,前腿为长冠鸟,圈足上饰有夔纹。方尊的边角及每一面中心线的合范处都是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同时也增强了造型的气势。肩部的龙及羊的卷角都用分铸法做成。羊角是事先铸成后配置在羊头的陶范内,再合范浇铸的,如果没有高超的合范技术,很难达到整器浑然一体的效果。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图像和立体雕塑结合起来,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真是匠心独运,恰到好处。

师:

生:三星堆文化发现于四川广汉,1929年开始发现。新中国成立后,经过1980年、1986年几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稀世之宝,包括造型奇特、制作精美的金器、青铜器和玉器、漆器等。三星堆出土的金面罩,全用金箔,说明制作者对金的延伸性已有很深了解。青铜神面具、青铜雕像,造型生动,有古蜀人“纵目”的特点。三星堆的青铜树,是祭祀用品,有学者考证它与我国民间习俗“通天树”或摇钱树有关。学者们认为三星堆文化距今年代约三千多年,是商朝时候我国西南成都平原上古蜀人的文化。

生2:这是1986年在我国四川省成都市东北的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立人像。它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古蜀国人制作的。像高163.5厘米,躯体修长,身着左衽长袍。青铜人的右臂向上曲举,左臂向下弯曲,宽大的手掌空握,好似握着什么器物。长袍下部雕有饕餮纹,下摆成燕尾状。面部方正,大眼睛,直挺的鼻梁,方额大耳,耳垂还穿有小孔。脑后垂长发辫,头戴华丽高冠。双脚赤裸,站在一方座上,神情肃穆庄严。据考古学家分析,这个铜人可能是古蜀人掌握祭祀大权的巫师。铜像采用分段浇铸法铸成,说明这一时期的青铜铸造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师:同学们上网查询资料都非常详细,下面请同学们再看一组幻灯片,请同学们说说商周青铜制造业的特点?

生: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范围广

师:青铜文化博大精神,源远流长,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

青铜工艺与我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青铜文化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无法说清她的全部,只能努力地去发掘、去体会、去领悟她的精神。穿越岁月长河,从历史走来,走进当代,不变的是青铜文明的精魂,不变的是灿烂文明的薪火相传。

师:除青铜文化外,夏商西周时期的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china的意思是中国和瓷器,瓷都是江西景德镇。

夏商西周时期文明的灿烂,那么此时的经济发展又是如何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

师: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部门主要是农业和畜牧业。它们的发展表现有哪些呢?

生:

师:

农业:“五谷”已经齐备

已掌握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

畜牧业:已有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

建有牲畜圈栏

商业:都城繁荣,交通发达,沿途设有旅店

师:既然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结合前面老师介绍的“青铜文明”概念,同学们再细细回味!

师:上面我们学习了“青铜文明”的基本内容。请同学们通过图片更加直观的认识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的本质,并明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的。

生:“商朝戴枷的奴隶俑”是1937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陶俑一高一矮,男俑高6.1厘米,女俑高5.5厘米,男俑的双手被枷在背后,女俑则双手被枷在前。这两个陶俑的出土说明了商代奴隶处境的悲惨。白天,奴隶们在奴隶主的监督下,从事艰苦的劳动;夜晚,为了防止奴隶们逃跑,奴隶主又给他们戴上枷铐。五个奴隶等于一匹马加一束丝的记载,见于西周中期的一个青铜鼎上。它说明西周奴隶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商朝奴隶主对奴隶剥削压迫的另一个表现是: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量奴隶作祭品,称为“人祭”“人牲”。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称为“人殉”。河南安阳侯家庄的商王大墓,墓的里里外外,人殉及追祭时的人牲,总共约三百人。

师:直观的表白,那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生:

师:这是从不同角度对商代历史的认识。奴隶制固然非常残酷,但这是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的必然。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协作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奴隶社会内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过程,推动生产力发展;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剩余产品,使另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综上所述,商代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这当然又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

师:青铜文明不仅突出表现在铜器制作工艺上,还表现在手工业、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有学者把人类历史划分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器制作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阶段。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便称作“青铜文明”。我国夏、商、西周时期正处于青铜时代,处于奴隶社会发展阶段。此时创造的物质文化成就突出,丰富多彩。因而,我们把这一时期文明称之为“灿烂的青铜文明”。

课后小练:

1、1999年以中国政府的名义送给联合国一个“世纪宝鼎”;在XX年中央电视台联欢晚会上,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都把自己家乡的土倒在同一个鼎里,寓意56个民族是一家;在中国的成语里也有“一言九鼎”的说法。想一想,为什么中国人从古到今都重视“鼎”?

2、识图题:读下图然后回答问题

①填出图中a、b两处的算术运算符号。

②图中反映的是西周时的什么情况?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实质性问题?

③图中所反映的情况必然会导致什么结果?这种现象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历史结论?

<

灿烂的青铜文明篇6

1.教师可先生动具体地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农民发现司母戊鼎的经过,引起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

2.教师可通过直观的手段,如计算机、投影或者挂图,向学生展示司母戊鼎或四羊方尊,使学生对商代青铜制造业的高超工艺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对青铜文明这一内容进行学习的兴趣。

3.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们普遍使用的是什么工具?青铜器与之相比有什么优点?”为帮助学生作出结论,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实物参考,使学生体会青铜器坚硬、轻便、锋利等特点,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进入青铜时代是巨大进步。

4.教师应以生动的语言,有条件应配以模型或照片,讲述司母戊鼎及四羊方尊的特点及其冶炼过程,使学生对当时青铜制造业的高超水平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5.对于“三星堆文化”,教师应介绍其概况,并引导学生回忆:“在前一课中,我们所学习的夏、商、西周三代的统治中心在什么地区?”再联系“三星堆文化”主要覆盖地区,使学生得出“我国青铜文化不仅水平高超,而且分布地区广泛”的特点。

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除青铜制造业外,夏、商、西周手工业的其他门类,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发达的手工业不仅是青铜制造业“一枝独秀”,而且是全面发展。鉴于学生对于漆器欠缺了解,教师可用简明的讲解配以实物的形式,使学生对其有初步认识。

7.教师提出问题:“夏、商、西周的手工业规模庞大,占用大量的劳动力,专门生产粮食的人就少了。你认为手工业繁荣的基础是什么?”通过学生讨论,得出手工业的繁荣要以农业发展为基础的结论,再引导学生学习夏、商、西周时期农业及畜牧业发展的情况。

8.教师提出问题:“既然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经过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深入浅出地解释“青铜文明”的概念。

9.教师可通过对“商朝戴枷的奴隶俑”“人牲”“殉葬”或安阳商王大墓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的本质,并得出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基础上这一历史结论。

本课涉及内容距今年代遥远,学生相关知识储备较少。教师的教法及语言应尽量平易通俗,并利用本课插图、照片较多这一有利因素辅助教学,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插图的能力。如有可能,还可结合某些出土文物,进行一些考古学知识的介绍,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

灿烂的青铜文明篇7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学案

【课标要求】

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奴隶的悲惨境遇。

能力目标: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学习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学习难点】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青铜器的?到了夏商西周,青铜器的发展呈现什么样的趋势?

2.商周的青铜器的制作特点有哪些?有什么主要用途?

3.你所了解的成都平原上有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有哪些著名的青铜器?

4.依据课本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部门表   现

农业

畜牧业

商业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知识应用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至辽宁,南到湖南,都发现过西周的青铜器。那时的青铜器,比前代轻巧,花纹由繁复变为简易。

材料二西周青铜酒器逐渐减少,出现了大量的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

⑴材料一说明西周铸造的青铜器有哪些特点?

⑵材料二说明西周青铜制造呈现何新的特点?

⑶结合两段材料分析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2.活跃思维

下面是商周时期著名的青铜器,同学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当时的青铜制造浸透着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劳与血汗,请同学们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探索一下下面其中一种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来了解商周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3.讨论交流

夏商西周时期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都非常繁荣,为什么被称为“灿烂的青铜文明”?

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对话:男孩:我认为考古学家说得很对。这是祖国历史上的一个光辉时代。

女孩:不对!那时候多么残酷,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有什么好?

三、知识整合

四、巩固练习

1.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

a.夏朝时期b.商朝时期

c.西周时期d.原始社会末期

2.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3.下列器具中,不属于夏、商、西周的人们使用过的是

a.青铜器b.玉器c.陶瓷器d.铁器

4.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

a.编钟b.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c.四羊方尊d.司母戊鼎

5.举世文明的“三星堆文化”位于

a.黄淮平原b.渭河平原

c.成都平原d.汉江平原

6.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奢华生活,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

a.装饰品b.食器c.乐器d.盛水器皿

7.我们常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丰收,被称为“五谷”的农作物,最早在我国已齐备的时期是

a.夏朝b.商朝c.周朝d.商周

8.在青铜时代创造的物质文化,被称为“青铜文化”,青铜文化又成为奴隶社会文明的代称,该文明是指

a.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b.商周时期

c.西周、春秋、战国时期d.夏、商、西周时期

9.下列关于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的处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地位与牛马猪狗等同b.有属于自己的一小块土地

c.没有人身自由d.可以被随意转让和买卖

五、中考链接

1.(•河南)安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图一:司母戊鼎图二:甲骨文图三:殷墟宫殿复原图

a.图一反映了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

b.图二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c.图三表明安刚曾经是商朝统治的中心

d.上述三幅图支持了安阳是我国著名古都的观点

2.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a.兵马俑  b.司母戊鼎c.竹木简 d.青花瓷

3.XX年4月1日起,为期三个月的“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珍宝展”在宁波博物馆举行。其中右图的展品出自中国的

a.商周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4.《周礼》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c.金文的形成与发展d.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5.右图是XX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鼎是

a.司母戊鼎b.青铜立人c.青铜树d.四羊方尊

6.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下列青铜器中哪件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a   bcd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自主检测

1.原始社会末期。到了夏朝,青铜的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到了西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2.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多作为礼器、兵器、容器、食器等。

3.青铜面具、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

部门表   现

农业“五谷”商周时期已具备;掌握选种、施肥和治虫害技术;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

畜牧业已有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建有牲畜圈栏

商业都城繁荣,交通发达,沿途设有旅店

4.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知识应用

分布范围广;更具艺术性和技术性。

酒器减少,贴近生活的用品增多,实用性增强。

奴隶制进一步发展和奴隶制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手工业进步,分工细,技术高超。

2.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3.青铜时代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包括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被称作“青铜文明”。

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商代历史的认识。奴隶制固然非常残酷,但这是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的必然。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协作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奴隶社会内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过程,推动生产力发展;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剩余产品,使另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综上所述,商代的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当然这又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

四、巩固练习

1.d2.b3.d4.d5.c6.b7.d8.d9.b

五、中考链接

1.a  2.b 3.a 4.b 5.a 6.a

灿烂的青铜文明篇8

下面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说课稿,对本文不熟悉的朋友可以查看以下说课稿,或许可以深入了解课文。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下面,我来谈一谈自己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学生

初一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接受能力较强,渴望亲身体验。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顺应学生的特点,让他们主动学习、探究合作,给学生以充分肯定,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注重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对初一学生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说教材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分析如下:

1.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

中国古代史以中华文明为基本内容,而青铜文明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明成果之一。本课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介绍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展现了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

2.重点和难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内容。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等特点。在处理这一重点问题时,我选择丰富的图片和音像资料,帮助学生探究青铜制造业的上述特点。同时,强调青铜文明的延续性,从而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连续发展这一显著特征有初步的认识,适当介绍其他手工业行业的状况,使学生对夏商西周手工业的发达有一全面了解。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通过活动探究和知识归纳,师生共同将这一概念进行全面而准确解读,使学生对夏商周时期的青铜文明形成正确的认识。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理念,在本课设计上,我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夏、商、西周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概括“青铜文明”的特征,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使学生认识到高度发达的奴隶制文明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的基本观点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

四、说教法

1.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激发学习兴趣出发,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历史学习中,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声音、图片、影像和文字资料,丰富教学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五、说学法

1.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要求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积极动脑、动手参与自学、讨论、练测等学习活动中,并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

六、说教学构思

1.导入新课

(欣赏联合国“世纪宝鼎”图)

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前夕,收到了中国人民赠送的珍贵的礼物--世纪宝鼎。这个大型青铜器,安放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鼎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鼎身高2.1米,象征21世纪,底座上饰56条龙,象征华夏的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你知道吗?它的制作是以商周时期的大鼎为范本设计制造的。让我们共同走进灿烂的青铜文明时代,学习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2.讲授新课

设计1:导学提示

第一步:图片赏析(配古筝乐flash放映)

请同学们欣赏商周时期青铜器图片,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第二步:问题导读

阅读课文第一目内容,并思考:

(1)青铜制造业开始于:。

(2)青铜制造业鼎盛于:。

(3)青铜制造中的精品有:、。

(4)除青铜制造外,夏、商、西周的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这个时期,的制造也很兴盛。

设计2:拓展交流

拓展一:展示图文资料,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农民发现司母戊鼎的经过,引起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配以模型或照片,讲述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冶炼过程,使学生对当时青铜制造业的高超水平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拓展二: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录像资料,展现“三星堆”文化的独特神韵。

文字介绍:北纬30°线,一条看不见的曲线然而却具有非凡的神奇魔力,它所经过的是地球上最亮丽、最神奇的风景线:最高的山峰、最深的海沟、最奇怪的湖泊、金字塔百慕大、撒哈啦、神农架……我们不得不惊诧三星堆文化遗址也位于这条神奇的北纬30°线上。

设计3:合作探究

青铜器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在学习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讨论并概括出这个时期青铜器的特点。

幻灯:夏、商、西周的青铜器特点是什么?(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设计4:自主学习

第一步:学法指导

关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这一内容,结合“问题导读”栏目的设计,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相互交流,然后以选择、填空、列举等练习形式提出。

第二步:归纳升华

夏、商、西周时期,农业、畜牧业和青铜制造业高度发达,我国奴隶制文明出现了辉煌灿烂的景象。教师进一步指出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广大奴隶辛勤劳动的结果。

通过欣赏“商朝戴枷的奴隶俑”“人牲”“殉葬”或安阳商王大墓图片,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的本质,并得出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基础上这一历史结论。

设计5:各抒己见

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男孩:我认为考古学家说得很对。这是祖国历史上的一个光辉时代。

女孩:不对!那时候多么残酷,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有什么好?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启发学生指出商代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当然这又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

3.课堂活动

设计1:课堂感悟

谈一谈学习本课的感想或启发。

第一步:学生谈论夏商周时期青铜器文明高度发展的表现。

第二步:教师提出问题:“既然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经过学生讨论,结合图表,通过推理的方式突破难点,深入浅出地解释“青铜文明”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青铜文明”与青铜制造业的区别。

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文化发展阶段。当时的青铜器已经渗透到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及商业

之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设计2:史海泛舟

结合课程标准,本栏目设置了请你选择、知识园地和问题探究等形式新颖的栏目,进行复习巩固。通过多种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1)请你选择

(2)知识园地

说一说:本课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三件青铜器的名称。

(3)问题探究

你能列举出汉语中有关“鼎”的成语吗?它的含义是什么?

4.结束语

青铜的发现的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每当我面对青铜器,无不从内心深处感到一种震撼:那硕大的形体,显示了青铜文化的恢宏;那铜绿斑驳的外表,昭示着青铜文化历史的久远;那通体所饰的精美图案,展示着传统文化的深邃与璀璨。商周青铜器凝聚着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所取得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全部成果,它所构成的青铜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七、说教学手段

本课主要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设计,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八、说板书设计

采取提纲式板书,便于学生从板书中理解历史发展的线索和内在联系,更加条理地梳理本课的主要知识点。

灿烂的青铜文明篇9

教学目标

知识和和能力

1.比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业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多媒体演示: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众多的青铜器,使学生对青铜器有切身的体验与感知;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青铜器制作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夏、商、西周青铜器“工艺高超”的理解。

2.分组讨论:通过分组,使组与组之间在学习方面展开竞争;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中探究知识,获得知识。

3.角色扮演:指导学生搜集资料,编写历史小剧本。通过表演,加深学生对奴隶悲惨生活的认识。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透过奴隶的悲惨生活这种历史现象观察出奴隶的悲惨命运和“灿烂的青铜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得出“灿烂的青铜文明”主要是由广大的奴隶所创造出来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制下青铜文明辉煌灿烂,全面发展;而且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2.感悟到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从而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通过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形式,学会互相帮助,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教材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

1.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教学对策: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介绍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以及“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导学生归纳出当时青铜铸造业是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规模大,工艺精美,分布广泛的特点;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西周可烧炭火青铜器、商朝铜爵、铜镜等,引导学生归纳出当时青铜器具有应用普遍、品种繁多的特点。并通过介绍夏至西周青铜铸造业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归纳出青铜文明具有一脉相承,延续性的显著特征。

2.难点:青铜文明的概念、表现;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的关系。教学对策:通过介绍夏、商、西周陶瓷业、玉器制造业等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农业和畜牧业、商业的进步表现,引导学生得出青铜文明不仅仅表现在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青铜器铸造业的兴盛上,还表现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发展进步上。这为后来介绍青铜文明的概念做好了铺陈。

教学方法

分组导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

1.查找相关图片资料 2.制作cai课件

学生活动:

查阅奴隶社会的相关资料,了解奴隶的悲惨境遇,酝酿角色。

师生活动:

课外阅读历史教材,审阅同学们编写的小剧本,提出修改建议。

教学资源

①书籍:《课堂--与案例》、《中国历史》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中国考古学通论》

②参考网络网址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天地)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文明”一词反映的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程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在夏、商、西周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在青铜器制造工艺上。

司母戊鼎图片。

教师针对图片提问:同学们,我们看的图片是什么?它有多高呢?多长呢?多重呢?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多少人同时操作呀?可见商朝的青铜铸造业,有多么大的规模了!

教师引导:刚才,我给大家讲了在夏、商、西周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突出表现在青铜器制作工艺上。现在请大家很快的浏览一下课文小标题,想一想青铜文明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还表现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方面。

教学过程

分组导学

根据课文内容,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每四人一小组。第一大组阅读“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一目的内容;第二大组阅读“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一目内容。请同学们边看书边思考屏幕上给出的问题。

第一大组问题

1.夏、商、西周有哪些手工业?

2.青铜器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

3.青铜器制作有何特点?

第二大组问题

1.夏、商、西周农业发展的表现?

2.畜牧业发展的表现?

教师过渡:现在我们看第一大组的同学如何解答第一大组问题。

教师提问: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特点之一:生产规模大

四羊方尊图片

特点之二:工艺精美

青铜农具:铜铲、铜

青铜兵器:玉援铜内戈、铜剑

青铜用具:铜爵、铜镜

特点之三: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三星堆的文物、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并简介图片

教师提问:三星堆文化分布于何处?

学生回答: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

教师引导:这说明我国青铜制造业不仅仅分布在商周统治中心地区。在西南等边远地区青铜制造业照样盛行。这说明当时青铜制造业还有何特点?分布怎样?

特点之四:分布广泛。

教师过渡:夏、商、西周的手工业,除了青铜铸造业之外,当时的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发达。

教师引导:那么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表现如何呢?请第二组同学概括一下。

农业发展表现:

1.商、西周时“五谷齐备”

2.技术改进:选种、施肥、治虫害

3.生产工具改进:西周开始使用青铜农具

畜牧业发展表现:

1.品种繁多:马、狗、牛猪等

2.牲畜圈养

3.牧场放养

判断题:青铜文明就是青铜器工艺高超。

教师引导:上节课我布置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奴隶社会及奴隶悲惨生活的资料。现在我请一些同学来演绎奴隶的悲惨生活。

场景一

学生角色表演

旁白:奴隶一天的劳动开始了。

奴隶主:快起来!快起来!把地里的肥给我施了,才能吃饭。叫你快点,你不听!

奴隶:太累了。

奴隶主:快给我干活,想偷懒。

奴隶:

奴隶主:不打死你才怪呢!

旁白:天黑了,奴隶被一一带上枷锁,关了起来。

场景二

商人:快来买,快来买。这里有五个奴隶,三个大的,二个小的。大的可以干重活,小的可以干零活。女的可以生小奴隶。快来看呀,快来买。

奴隶主:这些奴隶值多少?

商人:不贵,两匹马。

奴隶主:太贵了,一匹马+一束丝,不行拉倒。

商人:好,爽快,成交。

旁白:奴隶主回到了家中。

奴隶主:明天就要祭祀祖先了。我看把其中三个奴隶杀死了,正好用来做贡品。

旁白:第二天祭祀开始。

旁白:一个月以后,奴隶主死去。

奴隶主儿子吩咐手下:把剩下的两个奴隶活埋作陪葬品。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奴隶的悲惨生活的表现:

a)进行繁重的劳动

b)失去人生自由,倍受折磨

c)随意转让和买卖

d)进行人牲和人殉

教师过渡:在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奴隶,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是谁主要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总结:夏、商、西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但这些发展和成就,都离不开奴隶们的辛勤劳动。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奴隶们创造的。

教师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五课叫“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文明不仅突出表现在铜器制作工艺上,还表现在手工业、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有学者把人类历史划分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器制作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阶段。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便称作“青铜文明”。我国夏、商、西周时期正处于青铜时代,处于奴隶社会发展阶段。此时创造的物质文化成就突出,丰富多彩。因而,我们把这一时期文明称之为“灿烂的青铜文明”。

提示和建议

教师简单说明“文明”的概念,使学生对“文明”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导入框中的内容。

教师启发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教师引导好学生并及时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教师分组时,可使第一大组人数稍多一些。问题可逐一快速跳入,以便引起同学们注意。

教师应强调当第一大组同学回答问题时,第二大组同学边看书,边思考第一大组问题。同理,当第二大组同学解答第二大组问题时,第一大组同学要思考解答第二大组问题。

学生看书5分钟,每一小组讨论2分钟。

学生纷纷举手,第一大组1、2两小题很快答出。教师对表现好的小组不失时机进行表扬。

教师在学生回答好2小题时,及时引导学生得出青铜文明一脉相承,具有延续性的特点。

学生从前面司母戊鼎的介绍很容易得出特点一。学生讲解说明四羊方尊图片,教师稍作引导,不难归纳出特点二。教师分层次展示图片并让学生看课文中的西周烧炭火的青铜器,引导学生得出特点之三。呈现图片要求速度适中。图片呈现后及时关闭窗口。学生在引导下很容易得出特点之四。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屏幕一一打出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表现。

教师在学生判断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不仅仅表现在青铜制造业的兴盛上,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共同形成了这一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

时间控制为8分钟,控制好场面。为表演顺利完成,打出同学们编的台词、场景说明,以便学生表演时参照。。

学生背上贴一“马”字,纸条撕成带状为“丝”。学生表演时加入表情和动作。

教师及时点评同学们的表演。

教师引导同学描述奴隶的悲惨生活。

学生讨论3分钟。

教师在学生讨论回答后及时总结。

教师总结时,用多媒体演示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灿烂的青铜文明篇10

活动目的:

通过本课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其代表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培养学生的初步审美、鉴赏能力、想像力、动手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树立“科技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的观念。

活动准备:

学生:1.带学生参观陶瓷厂,回家用橡皮泥捏出一个常见的现代生活用具

2.预习课文

3.查找有关青铜器资料

教师:1.准备青铜器相关资料,扩充学生视野

2.组织学生参观陶瓷厂活动步骤:

第一步:小游戏:猜猜看,引导学生分析青铜器皿的实用性

第二步:以四羊方尊为例,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的精美工艺

第三步:以司母戊鼎为例,讲解青铜器制作

第四步:总结活动过程:

教师检查学生在课前准备的小制作品,问:“你们通过参观活动有哪些印象?”

学生甲:“精美实用。”

学生乙:“省时省工。”

学生丙:“质量好,产量大,科技含量高。”

教师问:“那你们谁知道,在三、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是用什么材料制造这些生活用具呢?”

学生答:“青铜。”

教师:“不错。可你们知道青铜是一种什么材料吗?”让学生阅读所发资料。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说:“你们知道当时青铜可以制造出哪些器具吗?”

学生答出鼎、角、尊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不错。下面,我们分4个小组做一个游戏:猜猜看。猜一猜老师所给图片中的青铜器,它的实用性是什么?”

分组完毕后。教师在屏幕上分别打出:鼎、尊、鬲、簋、爵、角、觚、觯、卣、盉、壶、匜、盂、盨、甗、斝、罍、盤等图片让学生抢答。在抢答过程中,帮助学生完善答案:鼎→烹饪器,尊→盛酒器,鬲→烹饪器,簋→盛饭器,爵→饮酒器,角→饮酒器,觚→盛酒器,觯→盛酒器,卣→盛酒器,盉→斟酒器,壶→盛酒器,匜→注水器,盂→盛水器,盨→盛饭器,甗→蒸饭器,斝→温酒器,罍→盛酒器,盤→盛水器。然后指出青铜不仅仅用于制造生活用具,还广泛用于礼器、乐器、兵器、农具和工具,分布于社会各方面。

活动结束。

教师:“大家刚才在游戏中欣赏了许多精美的青铜器。你们知道最精美的是什么吗?”

学生答:“四羊方尊。”

教师:“对。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四羊方尊,请同学们分四人一组讨论:它究竟美在何处?”

学生甲:“四头羊分挂四方,比较匀称。”

学生乙:“整个铜器有很多雕刻、绘画放在一起,井然而不杂乱,并且起到了装饰作用,显得更加好看。”

学生丙:“纹饰与雕刻结合自然,协调完美。”……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弥补不足。如:蟠缠的龙与静坐的羊在一起,寓动于静;整个器皿,各种图案交织一起,协调完美,造型雄奇等。

教师:“我们在前面已了解了有关青铜器的类型、用途、审美等知识,那你们想知道,青铜器是如何制造的吗?”让学生阅读所发材料,并做计算题。

学生阅读后,教师:“通过阅读,你们第一感受是什么?”

学生甲:“太复杂了。”

学生乙:“不可思议。”

学生丙:“古人太了不起了。”

学生丁:“制作太繁琐了。”

教师:“你们刚才仅仅只是在感观上有了一定的认识,老师再请同学们看导入框中的‘司母戊鼎制作想象图’,从司母戊鼎制作场景中,你还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学生甲:“分工细、规模大。”

学生乙:“有组织。”

学生丙:“有计划。”

学生丁:“每个工人各司其职。”

学生戊:“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教师:“你们说的都很不错,请你们结合参观的情况,对比一下,有哪些感受?”

学生甲:“现代工艺品更加精美实用。”

学生乙:“现在的省时省工,产量大。”

学生丙:“现在的产品质量好,科技含量高。”

教师:“不错,那么这些答案说明了什么?”

学生:“生产在发展,人类在进步。”

教师:“人类生产发展、进步与什么有关?”

学生:“劳动工具。”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不错。正是由于我们祖先的勤劳智慧和密切协作的精神才创造出这些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的青铜制品,推动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创造出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教师结合学生参观印象,对本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充分说明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推动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学生天地:

1.资料

青铜是铜与铅、锡的合金。红铜又称纯铜。由于铜矿石与其他有色金属矿常常是伴生的,所以红铜中常含有铅、锡等金属。一般称锡含量低于2%,铅含量低于3%的铜为红铜。红铜的熔点为1083℃铸成的器物硬度差,铸造过程中的流动性也不好,冷却时收缩性也较大。但加人锡、铅以后,其性能可以改善。例如:加入10%的铅,熔点可降低43℃;加入10%的锡,熔点可降低73℃;若加入20%的锡,熔点可降低193℃。同时,硬度也可以提高。红铜的布氏硬度为35,加入5-7%的锡,硬度就增高到50-65;加入9-10%的锡以后,硬度可达到70-100。另外,加入铅和锡以后,铸器时可使铜液的流动性能得以改善,使青铜器表面的装饰花纹获得清晰的效果。商代除了铅青铜和锡青铜外,还出现了铜铅锡三元合金。大约在商王武丁前后,古代工匠已经掌握了这种三元合金工艺。这比西方要早好几个世纪。

有以下几个优点:1.硬度高。古人可以根据器类对硬度的不同要求适当地调整铜锡比例,造出各种适用的器物。2.熔点低。是古人容易控制的。3.便于铸造。青铜溶液流动性好,浇铸时无微不入,凝时满范,而且气孔少,容易得出锋利的刃口。4.具有化学的稳定性,不易锈蚀,外观也很美丽。这些优点,兼有石器青铜器的长处而又克服了二者的不足,所以青铜发明以后能够广泛地用来制造生产工具、武器和各种生活用具,促使社会经济面貌发生重大的变化,最后导致社会制度发生重大的转变。

青铜器生产工序:

1.采矿:湖北大冶铜绿山遗址是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生产年代最长的古铜矿遗址。据测定:最古老的矿井距今已有3100多年。这个大型富矿在西周时已被发现和利用,说明中国在矿物勘探开采上很早就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2.初炼:把选择好的铜矿石加以破碎,然后与溶剂木炭一起放进坩埚或炼炉内,点火熔炼,等铜矿石熔化后,把汁液倒出,弃去炼渣,便得到粗铜。

3.制范:须经过三个程序:造型、翻范、合范。

造型就是作模子。翻范,就是把澄滤过的细泥调和均匀,拍成平片按捺在模型外部,用力压紧,使模上的花纹反印在泥片上。等到泥片半干时,按器物的中线或耳、足、边、角用刀划成若干块,各片之间划出三角形的卯以便密切结合,然后慢慢阴干或用微火烘干。一件器物的外范划成多少块,要根据它的大小来决定。合范,就是把分片作成的外范合拢在一起,作为器物的外腔,再在外范中心加一泥芯,作为内范。内范比外范略小,二者中间的空隙就是浇注铜液的地方。

4.熔铸:又称为精炼。包括调剂、精炼、浇注三个环节。

调剂,就是调配铜锡的比例。实验证明,青铜中锡的成分占17%-20%的最为坚韧。

精炼,这一步的技术要点在于观察和掌握火候。坩埚加温到一定程度时,金锡配料中的杂质首先气化,发出黑色的浑浊气体。黑气挥发的过程完结了,锡首先熔化,发出黄白色的气体。黄白色的气体冒完了,铜开始熔化,铜的青铜色混进白色,所以出现青白的焰色。温度继续上升,铜全部熔化,铜量大于锡量,青白色随着变为青色。到青色纯净时,表示火候已熟,可以浇铸了。铜液浇灌后,器物已经成形,到铜液基本凝固、热度还没有完全消散的时候,就可以打破内外范,取出器物,进行打磨加工;消除毛刺,把表面整光滑,把花纹剔清楚,全部作业就最终告成。

计算题:

铸造青铜器需用坩埚熔铜,每个坩埚可溶铜12.7公斤左右,司母戊鼎重832.84公斤,请计算要多少坩埚同时并用才能实现同时浇灌?假如一个坩埚的操作场地为2平方米,运料、烧炭、观察火色、运液浇灌等操作人员平均每个坩埚2人,需多大场地,多少工作人员?

背景资料:

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尊”是一种盛酒器。尊一般为圆形、鼓腹、大口,也有少数方尊。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它造型雄奇,寓动于静。喇叭状劲张的方形口部,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几乎接近器身的高度58.3厘米。尽管尊口很大,由于尊的四角有4只脚踏实地的山羊,所以没有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在尊的颈部饰有蕉叶、夔纹和兽面纹,肩部有4条龙相互蟠缠。最突出的、尊的腹部四角铸有4只大卷角羊,其形象在宁静中有威严感。羊背和胸部饰有鳞纹,前腿为长冠鸟,圈足上饰有夔纹。方尊的边角及每一面中心线的合范处都是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同时也增强了造型的气势。肩部的龙及羊的卷角都用分铸法做成。羊角是事先铸成后配置在羊头的陶范内,再合范浇铸的,如果没有高超的合范技术,很难达到整器浑然一体的效果。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图像和立体雕塑结合起来,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真是匠心独运,恰到好处。

青铜器生活用具主要类型及用途

鼎烹饪器,主要用来煮鱼、肉。典型的形状是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两耳的。足间是烧火的地方,两耳供举鼎时挂鼎钩用。是重要的礼器,常与其他礼器配套使用,用于筵宴、祭祖和祭天,是“宗庙重器”,在古人心目中自然成为统治权力的象征。“问鼎”便成为觊觎最高统治权的代用词。

鬲烹饪器。形状为浅腹、三足,足部肥大,足心是空的。足心留空是为了使水能够下注,增加受热面积。

甗蒸饭器,由上下两体合成。上体呈圆形,有两耳,象鼎身,下体三空足,象鬲,上下体有穿孔的排。上体盛饭,下体盛水,水烧开后蒸汽透过排孔将饭蒸熟,好像今天的蒸锅。

簋盛饭器。也是礼器,常与鼎配合使用,以每套所含器数的等差表示贵族身份的高低。

盨盛饭器。盖子倒过来也可以盛饭。

爵饮酒器。形制为圆腹或方腹,前有流,后有尾,腹旁有鋬,流、尾之间有二柱。

角饮酒器。形制与爵相似,但没有柱,而且两端都是尾。

斝温酒器。形制与爵、角相似,但无流无尾,仅在口缘上有两柱。

觚盛酒器。整器像一只喇叭。

觯盛酒器。

尊盛酒器。形制多为圆形、侈口、圈足,很像今天的痰盂。铜器铭文常把尊、彝二字联成一个词,作为礼器的通称。

卣盛酒器。

盉斟酒器,用途与今天的酒壶相仿。

壶盛酒器,有时也用来盛水。

罍盛酒器,有方、圆形两种

匜注水器。形状像瓢。

盂盛水器。

盤盛水器。常与匜联用,盥洗时用匜注水,而以盘承接,免得水撒到地下。

灿烂的青铜文明篇11

一、教学目标

1.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业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初步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3.认识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制下青铜文明辉煌灿烂,全面发展;而且一脉相承,源远流长。感悟到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从而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本课的重点子目。在处理这一问题时,除应注意讲清青铜制造业的特点,还应强调自夏至西周青铜文明的延续性,从而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连续发展这一显著特征有初步认识。

2.教学难点: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教师应该对这一概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讲述。

三、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预习提纲,为学生预习提供依据;整合教材,设计主要环节,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

2.学生:预习教材,完成预习题;搜集奴隶悲惨生活的资料,并排演课本剧《奴隶的一天》和《买卖奴隶》。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思路:用教师在故宫旅游自己拍摄的关于一组青铜器的照片配以编钟的乐曲导入,能将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师:青铜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就叫作青铜时代。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1.分组展示,检查预习

学生:根据预习提纲分组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激励性评价。

师:大家预习的效果还算不错。接下来呀,老师向大家推荐值得游历的几个地方,到这些地方你会对青铜文明的灿烂有着更深一层的了解。

2.板块引领,突破重点难点

设计思路:以推荐旅游景点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以图片和视频作为学习材料能更形象直观的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以角色表演的手段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奴隶生活的悲惨。

第一板块青铜文明的灿烂

a.推荐旅游第一站:河南安阳

推荐理由:司母戊鼎的出土地、安阳商王大墓

师:来到河南安阳,就得说说青铜铸造业。请大家看这组图片,哪位同学能根据表格说说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情况?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青铜器的发展阶段

时期

典型代表

开始出现

──

种类逐渐增多

──

灿烂时期

种类更加丰富

──

师:你印象最深的、商周时代的两件青铜器是什么?请在课本28页最下面写出来。。

师:说到这司母戊鼎,那可是举世闻名!请看纪录片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师提问:司母戊鼎时间?世界地位?司母戊鼎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师:我再给大家推荐一个值得游历的地方,这儿有举世闻名的独特青铜文化,它可是带有异域风情呢!

b.推荐旅游第二站:四川成都三星堆博物馆

推荐理由:异域风情的青铜文化博物馆

师:当前有热播的一部电视剧《盗墓笔记》,请看片段

师:抛却电视剧虚构的成分,请你从名称、发现地点、典型出土物品等方面来介绍一下这一独特的青铜文化。

生:从各个角度介绍三星堆文化。

师: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那这一时期的青铜制造业有什么特点呢?请根据材料回答。

生:回答

师:除了青铜铸造外,夏商周还有那些手工行业呢?请看图片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商周时期还有那些手工业比较发达和兴盛?这些行业的发展水平怎样?

师:手工业的发达是以农业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夏商周是以农为主的社会,农牧业已相当的发达。请你结合教材第27页倒数第二段大字来说说当时农牧业发达的表现。

师:农业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生产工具的进步。大家想一想在原始社会人类普遍使用的是什么工具?青铜工具与之相比有什么优点呢?

生:石器。青铜工具要比石器坚硬、轻便、锋利……

师:人类进入青铜时代的确是巨大的进步。既然夏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青铜文明不仅突出表现在铜器制作工艺上,还表现在手工业、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有学者把人类历史划分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器制作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阶段。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便称作“青铜文明”。我国夏、商、西周时期正处于青铜时代,处于奴隶社会发展阶段。此时创造的物质文化成就突出,丰富多彩。因而,我们把这一时期文明称之为“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二板块奴隶命运的悲惨

师:夏商周时代的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大量的使用奴隶,那当时奴隶的生活和命运如何呢?请看图片和文字材料。

师:请再看以下几位同学的课本剧表演。

学生:表演剧目一《奴隶的一天》和剧目二《买卖奴隶》

师:请大家根据图片和课本剧归纳奴隶命运悲惨表现,可以分组交流。

生:回答,并体会奴隶生活的悲惨。

教师:命运悲惨的奴隶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化,有位著名的考古学家说过:“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那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生:

师:我认为这句话是从不同角度对商代历史的认识。奴隶制固然残酷,但这是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的必然。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协作分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生产力发展;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剩余产品,使另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综上所述,商代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这当然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

知识梳理,回顾总结:

图片解说,结束新课

解说词:斑斑铜锈,诉说着年代的久远,那于幽暗中闪光的冷绿,流露出神圣庄严,诉说着先祖的智慧果敢,见证着奴隶的命运悲惨,显示着夏商周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这就是历史的进步,是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学习历史一定要一分为二,树立起辩证的唯物史观!

课堂检测,验收新课

1.我国青铜器最早出现在

a.半坡原始居民时期b.原始社会末期c.商周时期d.秦汉之际

2.下列属于“三星堆”文化代表的是

①司母戊大方鼎②青铜立人像③四羊方尊④青铜神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

a.中国b.印度c.巴比伦d.埃及

4.夏、商、周时期,社会的主要产业是

a.农业b.青铜冶铸业c.畜牧业d.商业

5.下列食物中,在夏商周时期可能没有的是

a.小麦b.玉米c.水稻d.大豆

6.西周的平民使用农具劳作,关于他可能使用的农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穿有木柄的骨耜翻地b.用石镰收割庄稼

c.用铁制的犁划地d.用青铜农具进行生产

7.灿烂的青铜文明是指

a.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

b.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超过了原始社会

c.夏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花纹十分瑰丽

d.夏商周时期十分繁荣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

8.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有许许多多精美奇特的器物,其中最大的青铜器是

a.鱼网纹盆b.青铜面具c.司母戊鼎d.四羊方尊

9.“三星堆文化”在成都平原的出现,说明我国青铜文化

a.水平高超b.制造业“一枝独秀”c.分布地区广泛d.手工业规模庞大

10.阅读下列材料:

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公斤,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可见商朝的青铜铸造业,有多么大的规模了。

请回答:

请你想一想,商朝的司母戊鼎是用来做什么用的?

除司母戊鼎外,请你再列举一、二个商周时期我国青铜器的精品。

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b2.d3.a4.a5.b6.c7.d8.d9.c

10.祭祀四羊方尊、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等。工艺高超、分布广泛、规模庞大等。

五、教学反思

我的理念是“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所以在设计中我尽量把书本上的文字通过多种办法变得鲜活,比如在导入新课采用分享旅游图片的方式,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自主预习、学生查阅资料、预习效果验收、小组讨论、填表、表演课本剧等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引导重难点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小组讨论得出答案,而不是把答案强加给学生。但是考虑到初一新生的学习特点,没有做到深挖教材,显得整节课只浮于表层;选择的历史图片略显单一,学生可能没有新鲜感,个人认为需要进一步择优选用,这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灿烂的青铜文明篇12

第6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2)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3)展示“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等实物模型及相关图片,结合资料具体分析其铸造过程和特点,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直观认识。

2.情感和能力目标:

1)思考讨论“为什么夏、商、西周会出现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在讨论中理解“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进步”这一重要结论。

2)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重点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内容。

难点: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小组合作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即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积极努力引导学生开展合作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教师课下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教师课堂上播放有关视频,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学法指导

1.归纳法

表格归纳法

通过表格,归纳出夏、商、西周手工业部门及发展水平等基本信息。通过归纳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我国发达的手工业不仅是青铜制造业“一枝独秀”,而且是全面发展。

类别发展水平代表作品

青铜铸造业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其工艺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陶瓷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玉器制造业玉器雕刻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商朝的玉虎和玉象

图示归纳法

对于“灿烂的青铜文明”的理解可以采用下图,通过图示可以直观感受到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形成对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完整印象。

2.知识网络学习法

通过知识网络,有机串联本课所学重点知识,既直观清晰又便于理解记忆。如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可以采用下图来突出其发展过程和分布的广泛:

黄河流域:

3.读图学习法

学会从历史图片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课涉及内容距今年代遥远,但插图、照片较多,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辅助学习,会让我们获取很多有效的信息。如观察《司母戊鼎》图和《司母戊鼎制作想象图》,会让我们感受到其高超的工艺和规模的庞大,观察《四羊方尊》图可让我们感受到其工艺的精美,观察《商朝戴枷的奴隶俑》《殉葬奴隶遗骸》,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的本质,并得出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基础之上的。

教学设计

一、引导探究,导入新课:

采用故事导入法。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司母戊鼎的发现经过,引起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想一想,商朝为什么能够制造出这么大的青铜器?我们为什么把夏商周时代叫做青铜时代?我们这一课所讲的“灿烂的青铜文明”又是指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阅读课文“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部分,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在课文上做出相应标记。

自学探究一: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33页第一段分别说出以下知识:

1.哪个王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2.著名的青铜器有哪两个?

3.这些青铜器的主要的用途是什么?同时期还有什么文化?

教师出示图片: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随堂检测一:阅读课本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在______,我国已经出现青铜器。____是我国青铜器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____和______。

2.与商周同一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___文化。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3.除青铜铸造外,夏、商、西周还有___、___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___的国家,商朝时期,就有烧制____的瓷窑。

教学过程

自学探究二:

1.“五谷丰登”的五谷什么时候齐备的?那时候,陶瓷业、玉器制造业,农业,畜牧业,有什么发展呢?

教师引导:前面学习了商周青铜制造业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归纳除青铜制造业外,夏、商、周手工业的其他门类。

2.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主要表现在什么繁荣上?

随堂检测二:阅读课本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夏、商、西周是农业为主的社会,农牧业已经相当发达,主要表现有:

后代称为___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

农业上已经知道___、___和___;

西周已经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今天____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还建有牲畜圈栏;

商朝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牧场。

2.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___文明。

教学过程

自学探究三:奴隶社会地位最低的是什么人?

教师出示:商朝的玉虎和玉象。

问题激发: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使学生明确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从而导入:奴隶的悲惨生活。

阅读课文“奴隶的悲惨生活”部分,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在课文上做出相应标记。

由学生描述奴隶的悲惨生活,并阅读35页小字部分。

随堂检测三:阅读课本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量奴隶做___,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者活埋,做___。

三、学生口述学习本课的收获。由学生说出,并有两名学生板演。

四.教师反馈与点拨、师生小结。

进一步对本节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剖析:

1.青铜艺术的含义:主要指的是夏商周青铜器造型及青铜器上的花纹。

2.正确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

青铜时代:它是指制造和使用青铜工具、用器、兵器为主的人类物质文化阶段,这种分期法主要用于考古学,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我国青铜时代经历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大约15XX年。其中商和西周是青铜器繁盛时代。青铜器是人类技术史上的巨大飞跃,表明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青铜文明:青铜文明它不是青铜器,也不是青铜制造业,它是青铜时代人们所制造的物质文化,所以称为“青铜文化”。

五.学生回头看

六.当堂达标

选择题

1.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

a、商朝b、西周c、夏朝d、尧舜禹时期

2.下列哪一个不是“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代表

a、青铜面具b、大型青铜立人像c、司母戊鼎d、青铜神树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c、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d、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铜器文明主要包括夏、商、西周三个朝代b、“五谷”农作物,商周已经齐备

c、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d、青铜神树是“三星堆”文化的代表

简答题

1.我国青铜文化灿烂时期是什么时候?最著名的两件青铜器是什么?

2.与商周同时,在成都平原盛行着什么文化?青铜器主要类型有哪些?

3.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哪个?

4.我国的青铜文明时期主要包括哪几个朝代?

七、分层作业

a、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全体学生)

b:小制作:用橡皮泥或胶泥,模仿商周青铜器做一件器物。

c:1999年中国以中国政府的名义送给联合国一个世纪宝鼎;在XX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把自己家乡的土,都倒在同一个鼎里,寓意56个民族是一家,永不分离。在中国的成语中有“一言九鼎”、“问鼎中原”的说法。为什么中国人从古到今,都这么重视鼎?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资料,并结合上述材料,合作写出小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

d:预习作业:

掌握以下内容: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这一时期由哪些著名霸主,著名战役有哪些,这两个时期战役的性质有什么不同,战国七雄是哪七个。关于这一时期的成语故事你知道多少,能口述出来吗?

板书设计

6、灿烂的青铜文明

陶瓷业

青青铜铸造(“三星堆”文化)

铜农业玉器制造业

文畜牧业

明手工业

灿烂的青铜文明篇13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学习目标】

1、司母戊鼎

【知识梳理】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和四羊方尊。

3、与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出土了大量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等,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文化。

4、夏商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最早在朝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国家。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1、农业:后代成为“五谷”的农作物,时期已经齐备。农业上已知道、和。

2、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朝时都已经有了,还建有。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1、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和阶级的矛盾。

2、最能体现奴隶生活悲惨的是奴隶主用奴隶做和活动。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商朝b.秦朝c.西汉d.东汉  

2、下面各项中,最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的是

a.甲骨文b.司母戊鼎c.兵马俑d.敦煌莫高窟

3、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4、下列关于西周农业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五谷”齐备b.知道治虫害c.知道选良种d.使用牛耕

5、著名的司母戊鼎因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这三个字在当时应该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6、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我国最早出现瓷窑是在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二、非选择题

1、写出你印象最深的商周时代的两件青铜器的名称。

【拓展视野】

1.下面各项中,最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的是

a.甲骨文  b.司母戊鼎  c.兵马俑  d.敦煌莫高窟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知识梳理】

一:原始、商朝、司母戊鼎、三星堆、商朝、瓷器

二:商周、禹、选种、施肥、治虫害、商周、牲畜圈栏

三:奴隶主、奴隶、殉葬品、祭祀

【自主检测】

选择题:a.b.b.d.b.b.

非选择题: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拓展视野】b

灿烂的青铜文明篇14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中国古代史以中华文明为基本内容,而青铜文明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明成果之一。本课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介绍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展现了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声音、图片、影像和文字资料,丰富教学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积极动脑、动手参与自学、讨论、练测等学习活动中,并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欣赏联合国“世纪宝鼎”图

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前夕,收到了中国人民赠送的珍贵的礼物--世纪宝鼎。这个大型青铜器,安放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鼎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鼎身高2.1米,象征21世纪,底座上饰56条龙,象征华夏的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你知道吗?它的制作是以商周时期的大鼎为范本设计制造的。让我们共同走进灿烂的青铜文明时代,学习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二、讲授新课

设计1:导学提示

第一步:图片赏析

请同学们欣赏商周时期青铜器图片,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第二步:问题导读

阅读课文第一目内容,并思考:

1、青铜制造业开始于:。

2、青铜制造业鼎盛于:。

3、青铜制造中的精品有:、。

4、除青铜制造外,夏、商、西周的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这个时期,的制造也很兴盛。

设计2:拓展交流

拓展一:展示图文资料,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农民发现司母戊鼎的经过,引起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配以模型或照片,讲述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冶炼过程,使学生对当时青铜制造业的高超水平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拓展二: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录像资料,展现“三星堆”文化的独特神韵。

文字介绍:北纬30°线,一条看不见的曲线然而却具有非凡的神奇魔力,它所经过的是地球上最亮丽、最神奇的风景线:最高的山峰、最深的海沟、最奇怪的湖泊、金字塔百慕大、撒哈啦、神农架……我们不得不惊诧三星堆文化遗址也位于这条神奇的北纬30°线上。

设计3:合作探究

青铜器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在学习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讨论并概括出这个时期青铜器的特点。

夏、商、西周的青铜器特点是什么?

设计4:自主学习

第一步:学法指导

关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这一内容,结合“问题导读”栏目的设计,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相互交流,然后以选择、填空、列举等练习形式提出。

第二步:归纳升华

夏、商、西周时期,农业、畜牧业和青铜制造业高度发达,我国奴隶制文明出现了辉煌灿烂的景象。教师进一步指出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广大奴隶辛勤劳动的结果。

通过欣赏“商朝戴枷的奴隶俑”“人牲”“殉葬”或安阳商王大墓图片,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的本质,并得出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基础上这一历史结论。

设计5:各抒己见

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男孩:我认为考古学家说得很对。这是祖国历史上的一个光辉时代。

女孩:不对!那时候多么残酷,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有什么好?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指出商代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当然这又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

三、课堂小结

设计1:课堂感悟

谈一谈学习本课的感想或启发。

第一步:学生谈论夏商周时期青铜器文明高度发展的表现。

第二步:教师提出问题:“既然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经过学生讨论,结合图表,通过推理的方式突破难点,深入浅出地解释“青铜文明”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青铜文明”与青铜制造业的区别。

设计2:史海泛舟

本栏目设置了请你选择、知识园地和问题探究等形式新颖的栏目,进行复习巩固。通过多种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请你选择

知识园地

说一说:本课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三件青铜器的名称。

问题探究

你能列举出汉语中有关“鼎”的成语吗?它的含义是什么?

四、结束语

青铜的发现的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每当我面对青铜器,无不从内心深处感到一种震撼:那硕大的形体,显示了青铜文化的恢宏;那铜绿斑驳的外表,昭示着青铜文化历史的久远;那通体所饰的精美图案,展示着传统文化的深邃与璀璨。商周青铜器凝聚着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所取得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全部成果,它所构成的青铜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灿烂的青铜文明篇15

【教学设计思路】

中国古代史以中华文明为基本内容,而青铜文明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明成果之一。本课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介绍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展现了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声音、图片、影像和文字资料,丰富教学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积极动脑、动手参与自学、讨论、练测等学习活动中,并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欣赏联合国“世纪宝鼎”图

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前夕,收到了中国人民赠送的珍贵的礼物--世纪宝鼎。这个大型青铜器,安放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鼎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鼎身高2.1米,象征21世纪,底座上饰56条龙,象征华夏的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你知道吗?它的制作是以商周时期的大鼎为范本设计制造的。让我们共同走进灿烂的青铜文明时代,学习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二、讲授新课

设计1:导学提示

第一步:图片赏析

请同学们欣赏商周时期青铜器图片,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第二步:问题导读

阅读课文第一目内容,并思考:

1、青铜制造业开始于:。

2、青铜制造业鼎盛于:。

3、青铜制造中的精品有:、。

4、除青铜制造外,夏、商、西周的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这个时期,的制造也很兴盛。

设计2:拓展交流

拓展一:展示图文资料,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农民发现司母戊鼎的经过,引起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配以模型或照片,讲述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冶炼过程,使学生对当时青铜制造业的高超水平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拓展二: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录像资料,展现“三星堆”文化的独特神韵。

文字介绍:北纬30°线,一条看不见的曲线然而却具有非凡的神奇魔力,它所经过的是地球上最亮丽、最神奇的风景线:最高的山峰、最深的海沟、最奇怪的湖泊、金字塔百慕大、撒哈啦、神农架……我们不得不惊诧三星堆文化遗址也位于这条神奇的北纬30°线上。

设计3:合作探究

青铜器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在学习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讨论并概括出这个时期青铜器的特点。

夏、商、西周的青铜器特点是什么?

设计4:自主学习

第一步:学法指导

关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这一内容,结合“问题导读”栏目的设计,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相互交流,然后以选择、填空、列举等练习形式提出。

第二步:归纳升华

夏、商、西周时期,农业、畜牧业和青铜制造业高度发达,我国奴隶制文明出现了辉煌灿烂的景象。教师进一步指出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广大奴隶辛勤劳动的结果。

通过欣赏“商朝戴枷的奴隶俑”“人牲”“殉葬”或安阳商王大墓图片,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的本质,并得出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基础上这一历史结论。

设计5:各抒己见

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男孩:我认为考古学家说得很对。这是祖国历史上的一个光辉时代。

女孩:不对!那时候多么残酷,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有什么好?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指出商代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当然这又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

三、课堂小结

设计1:课堂感悟

谈一谈学习本课的感想或启发。

第一步:学生谈论夏商周时期青铜器文明高度发展的表现。

第二步:教师提出问题:“既然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经过学生讨论,结合图表,通过推理的方式突破难点,深入浅出地解释“青铜文明”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青铜文明”与青铜制造业的区别。

设计2:史海泛舟

本栏目设置了请你选择、知识园地和问题探究等形式新颖的栏目,进行复习巩固。通过多种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请你选择

知识园地

说一说:本课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三件青铜器的名称。

问题探究

你能列举出汉语中有关“鼎”的成语吗?它的含义是什么?

四、结束语

青铜的发现的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每当我面对青铜器,无不从内心深处感到一种震撼:那硕大的形体,显示了青铜文化的恢宏;那铜绿斑驳的外表,昭示着青铜文化历史的久远;那通体所饰的精美图案,展示着传统文化的深邃与璀璨。商周青铜器凝聚着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所取得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全部成果,它所构成的青铜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灿烂的青铜文明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