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小一网整理晏子使楚剧本,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晏子使楚剧本吧。
《晏子使楚》剧本
《晏子使楚》剧本篇1《晏子使楚》剧本
六一班李文健
楚王:我派在齐王身边的卧底打电话告诉我,晏子将于今天下午乘航班访问问我过。他这个人呀,据说iq这个东西还真不低。我们楚国真不是吹的,科技工业飞速发展,可称得上发达国家,这次我想羞辱他,可怎么才能羞辱到这个high
iq,高智商的家伙呢?
左右:大王,我有一计,可为大王排忧解难。
楚王:快说来听听。
楚王:去准备吧。,等一等,你的手机号码?
左右:7424994
楚王:我知道你为什么只能当个随处,而当不了宰相了。问题出在你的手机号码上,看我的手机号码8888168,怎么样够酷吧!哈哈哈哈
楚王赐晏子酒,酒过三寻,之间手机上来了条短信,显示“ok”。
楚王:什么人?
二吏:齐国人,犯了盗窃罪。
楚王:哎呀!这是齐国人,原来齐国人天生就是“八级钳工”。
晏子边唱边跳,说道:我听说:这橘子长在淮南才是橘子,长在淮北就是枳,别看他们一家人,只是叶子相同,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水土不同,现在人们在齐国不偷盗,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本来就是培养“八级钳工”的地方?
楚王面色大变,心想:这个家伙,我的计划又泡汤了。但只能硬着头皮说:看来你这个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是本王自讨没趣。
《晏子使楚》剧本篇2【教材简析】
1、《晏子使楚》是义务教育语文第10册教材中的第11篇课文。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派晏子出使楚国的事。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侮辱晏子,晏子针锋相对进行反驳,三次挫败楚王,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这三个回合的较量,充分表现了晏子聪明的才智,能言善辩的口才和爱国思想。
2、我对课文重点段落内容的理解:
我今天重点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课文的3、4、5三个自然段,以三个精彩有趣的小故事展开情节:
第一回合,写楚王瞧不起晏子,抓住晏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缺陷,不开城门却开了个洞让他钻,进行人格侮辱。
第二回合,楚王又说齐国没有人,讽刺齐国没有人才。
第三回合,楚王越发变本加厉,和他的官员门群起而攻之,一起嘲讽齐国人没出息,做强盗。
故事情节到了高潮阶段──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如此咄咄逼人,扣人心弦的场面,一般常人可能会惊慌失措,束手无策,陷入十分被动,难堪的窘境。而主人公晏子却能处惊不慌,冷静,机智,针锋相对地,甚至是谈笑风生地进行反驳,回击,将楚王驳斥得理缺词穷,哑口无言。楚王本想侮辱晏子,却一次次反遭侮辱。楚王从开始的瞧不起晏子,瞧不起齐国,为此而处心积虑地对晏子展开一次比一次更刻薄,更恶毒的侮辱和嘲讽。但经过三个回合的较量,楚王不但再也不敢继续侮辱晏子,反而是“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180度的大转弯,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晏子实在太厉害了,是个出类拔萃,聪明绝顶,口才超群的人才,是个出色的外交家。因此,楚王已打心底里服了他,竟向晏子老老实实地和盘托出自己的初衷: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所以正如文中用了五个“只好”这一画龙点睛之笔,恰到好处,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楚王的无奈和失败,并且含蓄地赞扬了晏子挫败楚王,大获全胜的辉煌和卓越才华。这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好教材,引领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必须把握住三个回合的较量这一精髓之处,引导学生读懂,理解内容,学会欣赏作品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感受晏子的才能和精神。
【教学目标的设定】
根据教材特点和《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要求,我确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
重点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义。
2、技能目标:
学习课文,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
3、情感目标:
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
读懂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含义,及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理解“水土不同”的深刻含义,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准备】
做好以下课件材料:
1、把课文中宴子的画像图片制作成课件,让学生发现宴子长得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为楚王叫他钻狗洞作铺垫。
2、三个重点句。
3、宴子说得十分形象三个分句的学习和欣赏: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走近宴子,潜心感悟,研读宴子→赞美宴子→超越文本演宴子→课外延伸,学晏子练口才,策划小小辩论赛。
【设计理念】
1、课堂开场采用模拟小小见习外交官的游戏形式导入,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和能诱发共振的教学环境。
2、整个教学过程,能突出重点,充分体现学法指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同时能对几个难句,采取重点辅导,半扶半放,放手自学,对难点“水土不同”进行点拨指导的教学方法。
3、抓住五个“只有”的理解,让学生体验明写楚王的无奈和暗写宴子的反驳节节胜利,把侮辱不卑不亢地还给了楚王令人鼓舞的效果。我的板书设计就能充分体现这一理念。
【教学思路】
根据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步教学线路:
一、复习导入,进入角色
我先让学生复习回忆《晏子使楚》事情的起因,最后的结果来导入课文内容,并提炼出板书为:想侮辱……不敢不尊重。而后,追问:怎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引出学生对晏子初步的认识:晏子是个聪明,机智很会说话的人。进而再激励学生说:“让我们也学学晏子,学当小小外交官,跟着晏子去楚国看看晏子是如何和楚王唇枪舌战,挫败楚王那扣人心弦的场面”。
二、走近晏子
读懂,理解课文内容,潜心体验,研读晏子。并将第一个回合的学习进行重点指导。
首先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步骤是:独立研读课文第三节,再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学习要求是: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遇到如此不礼貌的让他钻狗洞的“接待”。
2、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接着又是怎么说的?紧接着晏子又是怎么做的?
3、你认为晏子说的哪句话,是话中有话,最厉害?为什么?
4、你知道楚王听了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楚王是心甘情愿的吗?你是从哪里看出?
再通过交流反馈,抓住晏子面对楚王如此恶毒的人格侮辱,让学生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通过对晏子内心活动的揣摩,引出晏子之所以能如此从容,不卑不亢地与楚王进行反驳的动力是要维护国家的尊严,为了国家的利益,我必须给予针锋相对的反击。如此,就能更好地理解宴子为了齐国的利益而作出冷静,机智的反应,说出那层层推进,逻辑性很强的,非常有力的反击语言:从“这是狗洞,推理出──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再推断出“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尖锐而含蓄地得出──楚国是狗国的结论,加以有理有节的强有力的回击,做到既把侮辱还给楚王,又不伤两国的和气。让学生领略到这就是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卓越的才华!
然而,第二个回合,则采取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研读的方法。让学生划出楚王讽刺,侮辱宴子的句子,以及晏子反驳楚王的语言。让学生选择最爱读的语句训练感情朗读,并尝试自行理解重点句“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的含义以及推理过程。再安排分角色朗读的体验,加深对晏子智慧和才能的感悟。还可引导学生欣赏好句。
出示课件二: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并穿插能力训练──让学生把句子概括成四字词语。最后再安排学生模拟扮演宴子,分角色朗读,来加深对人物的智慧和才能的体验。并且教师也参与其中的角色扮演,做到师生互动,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
第三回合,可采取学生独立阅读,自读,自悟的方法,来训练学生掌握学法,培养阅读,理解,欣赏能力。然后再让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水土不同,再展开讨论理解。
三、小结延伸
1、让这些小外交官们说说随宴子出访楚国后的感受,可设计问题:你佩服宴子吗?那你想怎样夸他如此,可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掌握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心声。我班内有学生说:“晏子真了不起!”有的说:“晏子你真是个出色的外交家!”还有学生说:“晏子你好酷啊!”然后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
“宴子使楚、不辱使命、勇挫楚王、捍卫尊严”
以这16个字来概括,总结课文。
2、跳出文本,超越课堂:
紧接着,教师还可进入角色,扮演楚王说:“我虽然斗不过宴子,哈哈!你们楚国难道真的没有人了吗?怎么尽派你们这些乳嗅未干的娃娃外交官来呢?”再请学生来学宴子能言善辩的口才来进行能力训练。让学生觉得:《宴子使楚》的课文虽已进入尾声,但为学生创设了学习宴子,提供了展现才华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迸发出新的高潮。
3、我精心设计了课外延伸作业题,做到超越课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喜欢语文,知道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亲身体验到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以达到全面贯彻《新课标》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标,为学生提供发展思维,发挥聪明才智,磨练能力和口才的平台。
出示课件三:
今天的小学生,未来的外交官。
学习宴子练口才──小小辩论赛。
辩题──作业多好还是少好。
正方观点:作业多好 小辩手──全体女同学
反方观点:作业少好 小辩手──全体男同学
准备要求:双方各自找到证明我方观点正确的理论依据;双方各自找到证明我方观点正确的具体人和事的实例。
比赛方法:
1、双方对垒发言。
2、挑选好最佳辩手作最后一轮的总结性发言。
3、选择期中考试后的一次班队课进行
4、邀请班主任老师当你们的裁判。
【板书设计】
11、晏子使楚
侮辱 反驳 不敢不尊重
狗洞 狗国 只好
无人 最不中用 只好
强盗 水土不同 只好
《晏子使楚》剧本篇3教材简析:本文写作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学生分析:学生对课文较感兴趣,对晏子维护祖国尊严有待进一步深入学习。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完成练习,检查上节课学习成果。
2、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速读一遍,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
3、交流,引导:
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出示,齐读“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板书:尊重
二、抓中心句,理解脉络:
1、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像这句也一样,你读了以后想到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在这之前是怎样的?出示投影:
在这之前,楚王。
2、交流后板书:侮辱
3、指名男女同学分读这两句话“学贵有疑”读了以后,我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变侮辱为尊重?你能根据提示简单说说吗?
练习题1:
在这之前,楚王想
后来晏子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过渡:
同学们可真能干,把长长的一篇课文读成了一句话。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4、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用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5、学生交流后汇报: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里钻进去。
这句话有点复杂,再读一遍,相信第二遍会更好!你能用自己的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
板书:钻狗洞——
、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指导朗读这句话,特别指出:瞅、冷笑
读重音,真聪明,一下子就学会了,跟着他的样子,一齐读这句话。
板书:没人才——
第三次机会让给平时班上不太回答的同学来说。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板书:没出息——
你看这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处心,用心,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多!
过渡:
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板书:反击
四、学习晏子反击:
1、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找是找到了,但我感觉读得太平淡了,谁能体会晏子当时的心情和当时的场面,给他加一个修饰词语,来读一读。
投影出示: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个是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2、好的,同学都答得很出色,反复地读了以后,同学们思考一下,然后完成练习。
练习题2:访问正常的国家走城门,如果让我钻洞进去,那么楚国就是_______,楚王就是_______。只要_______就_______。
板书:是狗国
3、晏子给予有力的回击以后,结果如何?
楚王这城门开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得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自己是狗王了。
4、分角色朗读。
5、小结学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学懂后二次反击,变换一下学习方式,四人为一组,读晏子二、三次反击的话,仔细思考后完成练习题3、4。
练习题3:
上等人访问,下等人访问。我是最,访问楚国。所以楚国是。结果。
练习题4:
淮南自然条件好,产的柑橘。淮北,只能产的枳。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就。所以楚国是。结果。
五、点评:每个同学都学得非常认真,也有很大的收获,看来只要辛勤的耕耘,就会有收获。下面我们读一读三处表示结果的话。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楚王。
这真是:哑巴吃黄连——
偷鸡不成——
搬起石头——
……
六、拓展延伸:
1、晏子成功出使了楚国,从此,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更重要的是晏子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这可真是“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啊。此时此刻,你想对晏子说些什么呢?请用一句话、一个词或者一首小诗来表达都可以,先写一写。
2、学生练笔,交流。
3、欣赏课文情境剧。
3、像这样的人和事还有很多:
投影出示,请学生读:
故事1: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故事2: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4、小结:看来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会极力维护祖国的尊严;有丰富的知识,才能随机应变。同学们,《晏子使楚》这个小故事选自于中国最古老的传说故事集——《晏子春秋》,这本书共记录了晏子的215个小故事,你们还想了解其它的故事吗?请去看《晏子春秋》。
七、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剧本篇4晏子使楚两篇
设计思想:
⒈由于两篇故事人物相同、情节相似,为便于分析课文,把两篇故事看成一篇文章的两个自然段进行教学。
⒉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看注释、查字典、深入思考的习惯和自学能力。
⒊重视朗读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朗读把握文意的方法。
⒋采用复述故事和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⒌采取趣味性原则来设计思考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思考题注意分层次性、有梯度,从而激活学生思维,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晏子春秋》中的部分篇章,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重点:初步掌握一词多义;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晏子这一人物形象。
难点:学习文章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写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难读字音,流利通读文章。
2、疏通文言字词。
教学过程:
导入
《晏子故事两篇》叙述了晏婴出使楚国的故事。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各国不仅在军事上角逐,在外交上也常常展开激烈斗争,以显示各自的实力。晏子出使楚国不辱使命的故事,正是这段历史的反映。文章表现了晏子能言善辞的才能和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晏子故事两篇》。
学习课文
⑴播放录音。
要求:①学生边听边画出疑难字词。
②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⑵应掌握的字、词的幻灯片。
a.利用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傧者更道闾张袂成阴比肩接踵缚赐熙
b.借助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
以,因为;坐,犯罪;
短,身材矮小;盗,偷窃;
延,迎接,引进;赐,赏赐;
道,通“导”,引导;诣,到……去
辱之,羞辱他;曷,同“何”;
踵,脚后跟;固,本来;
宜,适宜;席,座具;
徒,只是;其,它;
然,这样;熙,同“嬉”,开玩笑;
取病,自取其辱;焉,相当于“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翻译文章,读懂文章内容。
2、学会复述文章故事。
教学过程
1、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翻译下列句子。
①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②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③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④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⑤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明确句意:
①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齐国的国都临淄有几千户人家,大家举起袖子来就阴了天,擦下来的汗就如下雨,他们肩并肩,脚跟脚而存在,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②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齐国根据所出使的国家的情况派遣使者,有才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开明的国家,无能的人被派遣出使无能的国家。
③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为什么会这样呢?水土不一样啊。然,这样。
④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东西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得无,莫非。
⑤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3、集体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故事。
4、小结
第一篇:写晏子出使楚国的两件事,第一件写楚人欲辱晏子,晏子经过斗争终于从大门进入楚国;第二件写楚王因晏子身材矮小欲贬其缺点,晏子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回击楚王。第二篇:写晏子使楚前,楚王设计辱齐;晏子设喻破计,维护了齐国尊严。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简要分析晏子这一人物形象。
2、感受晏子说理艺术。
教学过程
1、精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
⑴思考问题幻灯片。
思考题一:晏子面对楚人的侮辱,进行有力回击,他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题二:简要分析晏子这一人物形象。
⑵学生思考、讨论。
⑶明确思考题一:
首先,从他自身来看,他头脑灵活,机智过人,善于辞令。
其次,他善于使用打比方的方法。如文中的“使狗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把楚国与狗国等同。又如在第二则故事中他又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回击楚王。
再次,他所采用的夸张手法,也让楚王生畏。如在讲到齐国人时,以“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形象的夸张,让我们感受到齐国人比比皆是,更有力地反驳了“齐无人耶?”的质问。
第四,晏子采用以退为进的方法。面对楚王提出“然则何为使子?”的质问,晏子降低自己的身份,以“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作答,又是一次以楚王的尴尬而结束。
总之,课文中正是由于在晏子的外交辞令中采用打比方、夸张等手法和以退为进的方法,致使楚王无言以对,使晏子这一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
⑷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理解晏子语言的逻辑力量。
⑸明确思考题二:
晏子是齐国的大使,从外貌来看,其貌不扬,不够潇洒,从文中“楚人以晏短”,可以看出他身材矮小,因而成为楚人耻笑的把柄,但晏子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弥补这一不足之处,面对楚王的百般刁难,他非常镇定,不慌不忙地回答楚王所提出的问题。他并没有在其追问下退缩,而是反戈一击,采用打比方、夸张等手法,致使楚王无言以对。从晏子对楚王的三驳与楚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中,我们不难领略到晏子这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能言善辞的才能和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他不愧是一代政治家和外交家的杰出代表。
(6)深入探究
思考题三:贯穿两篇故事的思想主线是什么?
思考题四:从《晏子故事两篇》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思考题三:
两篇故事贯穿了一条思想主线:文章通过晏子出使楚国不辱使命、用辞令战胜楚国君臣蓄谋的记叙,表现晏子忠于齐国的品格与机巧善辩的才能。晏子作为一名使者,是作者着力塑造的理想人物。他出使楚国两遭戏弄。面对楚国君臣两次蓄意刁难、侮辱,若晏子翻脸,既显出使者笨拙无能,缺少风度,又会使两国关系形势紧张。因此,晏子不愠不火,机警设喻,使楚王自讨没趣,处于尴尬境地。晏子的对答措词委婉,柔中有刚,充满智慧大度,十分精妙,充分表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过人的胆识及出众的辩才。
明确思考题四:
从晏子的角度分析,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一个人的外表并不代表一个人的才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以貌取人,而要以真才实学来评价一个人的才华,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就是这个道理。
从楚人这个侧面来分析,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无论自己的势力、能力有多大,在待人接物这方面,我们都要注意场合和对象。无论对什么人,在什么地点都要注意运用礼貌性语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广结良友,赢得对方的信任和尊重。
2、分角色朗读课文,分析体会晏子与楚王的三次对话,
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称雄争霸。外交上的胜负,成为当时兼并战争的重要辅助手段。晏子出使楚国面对楚王妄自尊大,无缘无故欲辱来使,清醒地认识到,这不是对他本人的侮辱,而是关系到齐国的尊严,因此他在蛮霸的楚王面前不卑不亢,从容镇定,针锋相对地进行有力的反击,且乘胜反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使民善盗”的帽子扣到楚国人的头上,置楚王于理屈词穷的尴尬境地。表现了一位外交使臣不凡的勇气和智慧。
晏子折服楚王的话不长,却句句设伏,步步紧逼,终于胜利地折服了对方,显示了一位外交家所特有的应变才能。而愚钝逞强、目中无人的楚王最终只有陷入羁绊,彻底服输。
布置作业
⒈找出并解释出自这篇文章中的成语。
⒉课外阅读《晏子春秋》中的部分篇章。
说明:课外阅读《晏子春秋》中的部分篇章,可以介绍后面扩展资料中的延伸阅读资料,供学生阅读。
板书设计:
【教后感】
《晏子使楚》剧本篇5【设计思路】
本文讲述的是齐国的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为了显示楚国的威风,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对楚王的三次侮辱进行了精彩的反驳。文章重点描述了楚王和晏子的对话,各自的目的通过语言表现得准确生动,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从晏子精彩的辩驳中,不难看出晏子的才智过人、不辱使命和维护本国尊严的凛然气节。晏子人物形象饱满,性格特征突出,学生在阅读中不难感受到人物的品质特征。作为一节语文课要力求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品悟精彩的对话是本节课主要的任务之一。基于以上考虑做了以下的设计:
1、选准文章的切入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初读课文请同学思考:找出楚王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楚王和晏子三次交锋的原因和结果。
2、理解晏子语言中蕴涵的意思,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3、抓住晏子语言中的技巧,积累语言:
晏子夸奖首都临淄人才济济时,运用了推理、夸张、打比方的方法。“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三个成语的积累和理解在这里进行,可谓是水到渠成。
4、在欣赏楚王和晏子的每一次交锋后,让学生评价“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把握文章的中心。并适时地补充“春秋形势图”,进一步理解晏子语言含蓄的原因,感受晏子的不辱使命。
5、体会故事的结局“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通过课件引领,使学生理解双重否定表达的是肯定意思,有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并让学生感受到楚王不仅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更不敢不尊重齐国了。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晏子使楚》故事的内容。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体会“侮辱”和“尊重”两个词的含义。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中心,抓住主要内容,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体会“侮辱”和“尊重”两个词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春秋战国时期形势图。
【教学过程实录】
一、整体感知
师:上节课大家读了课文,同学们学会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今天我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浏览课文,找一找,楚王说的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楚王和晏子三次交锋的原因和结果。请你画下来。
生:默读,画句子。读标画的句子。
师: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倒让大夫取笑了。
句中的“我”是谁?“大夫”指谁?你能带进去读一读吗?
生:楚王原来想取笑晏子,没想到反倒让晏子取笑了。
师:楚王和晏子交锋的原因和结果是什么?
生:楚王和晏子交锋的原因是楚王想取笑晏子,交锋的结果是楚王反倒让晏子取笑了。
二、楚王取笑晏子,却一次次地反被晏子取笑
1、生:楚王不让晏子走城门,而是挖了一个洞,让晏子从洞中进入。
师:晏子是怎么应对的?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师:谁再读读?我们听听晏子要说什么?
生:晏子要说楚国是个狗国。/如果楚王真的不开城门,就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晏子说楚国挖的洞是个狗洞,不是城门。要是访问“狗国”就钻这个洞,楚国让晏子钻这个洞,就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
出示课件: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楚国就是____。
师:你再读读晏子的话,我们听听是不是这个意思。
师:晏子的意思是说,你们这儿分明是个狗洞,我访问狗国才钻狗洞,我要是从这里进去,你们楚国就是个狗国。可是,晏子为什么不这样说?
生:晏子是齐国的使者,表面上还要尊重楚国。
生:晏子不能刚到楚国就激怒楚王,那就进不了楚国了。
师:欣赏一下这精彩的、充满智慧的语言吧。
生:同桌两人读,一人读楚王怎样做的,一人读晏子应对的语言。两组同学汇报读)
2、师:楚王还没有和晏子见面,堂堂的一国之君就已经败下阵来,又岂能善罢甘休呢?晏子见了楚王,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4段,看看他们见面的场面,你觉得最欣赏哪句话就多读读。
生:忘情地大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
师:楚王见到晏子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楚王居高临下地说。
师课件出示:
“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生:楚王看不起身材矮小的晏子,鄙夷地说。
生:楚王觉得晏子其貌不扬,没有什么本领,所以看不起地说。
师:楚王说话时的神态如何?
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师:谁再读读,读出了什么?“人”指的是什么人?
生:指的是能人。/指的是人才。/仪表堂堂的人。
师:请把你对“人”的理解带进句子去读。
师:楚王侮辱齐国没人才。晏子是怎样回答的?
生:晏子严肃地回答:“我们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师:谁再为大家读读这段话?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出什么?
生:人多。“大伙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用夸张的手法说明人多。
师板书:
夸张
生:“大伙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说明齐国人山人海。
生:“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感觉齐国首都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师:在古文中这段话的意思是用三个成语表达的,是什么?
生:张袖成云、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生:是摩肩擦踵。
师:同学们对晏子的话理解了,不过没有“张袖成云”这个词语,而是“张袂成阴”。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师:古文中这样记载: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
生:张袂成阴就是……挥汗如雨就是……摩肩接踵就是……
师:晏子夸耀齐国的都城人口众多,巧妙地转换了概念,把楚王说的“能人,人才”换成了普通老百姓,借机赞扬了齐国。晏子又是怎样解释齐国派自己出使齐国原因的呢?晏子要说什么?
生:“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晏子实际在说楚国是个最下等的国家。
生:晏子表面在说齐国的规矩,实际在说你看不起我,就等于侮辱你自己的国家,看你怎么办?
师:真是旷世奇才,谁再读一读,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晏子说的话。
师生对读:边读边想晏子要说什么?
板书:
“下等国家”
师:看到这里,我想劝告楚王:你只听说晏子身材矮小,想取笑晏子,你却不知道他思想深刻、才智过人、对事物洞察入微啊。
3、师:楚王在宴席上怎样取笑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取笑楚王的?
生:在酒席上,楚王安排了让齐国的囚犯过堂。
板书:
“囚犯过堂”
生:从楚王和大臣们的笑中看出是在有意取笑齐国。
生:晏子轻松地说:南橘北枳的常识说明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就做了强盗,也许是水土不同吧。晏子用打比方的方法,含蓄地指出是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板书:
“风气不好”
师:晏子的智慧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啊!自由欣赏一下晏子的语言。
三、感悟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师:晏子出使楚国,与楚王三次交锋,从他的从容应对,从他绵里藏针的语言中,你对他有了哪些认识?用一句话概括。
生:晏子是一个聪明过人的人。/晏子是一个维护了国家尊严的人。
师:晏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再读第1、2自然段,你会有新的感受。
师:晏子出使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补充知识:春秋五霸,秦国在西部实力最强,其他四国在东部,晏子出使楚国,就是利用政治、外交的攻势,与楚结盟,共同抗秦。
你理解晏子为什么这样说话了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件:
晏子是一个的人。
生:晏子是为了使齐国和楚国结成同盟才出使楚国的,因此,晏子说话特别含蓄,用了打比方、推理等方法。
生:晏子是为了完成任务。
生:晏子是一个不辱使命的人。
板书:
“个人、人才、人品”
师:楚王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看不起齐国大使,就是看不起齐国。然而,最终的结果是──
生: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
师:“不敢不尊重”是什么意思?到底是尊重还是不尊重晏子?
出示课件: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从这以后,楚王就尊重晏子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齐国了。
生:“不敢不尊重”晏子,就是尊重晏子了。
师:“从这以后,楚王就尊重晏子了”。哪句好?
生:原句好。/双重否定,是肯定,加强了语言的气势。
师:还可以怎样说?楚王不敢不尊重了。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了。
师:晏子是一个的人。
生:晏子是一个的人。
师:让我们记住晏子吧!喜欢晏子的同学可以在网上搜索有关“晏子”的资料,也可以从历史书上寻找晏子,还可以看看《晏子春秋》这本书。
【板书】
宴子使楚
楚王→→宴子使楚→→宴子
挖洞→→推理→→狗国
侮辱每人→→夸张→→下等国
囚犯过堂→→打比方→→风气不好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广泛的自主思考的空间,没有用老师对文章的理解牵着学生的思维走,根据学生的理解,教师适时点拨。晏子和楚王的第三次交锋的内容由学生自学,注重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既重视内容、语言表达方式的学习,也重视文章结构的整体感知。引领学生体会楚王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侮辱晏子,从对使臣晏子的侮辱,到讥笑齐国没有人才,到直指齐国人人品不好,是层层递进的,让学生感受出看不起齐国大使,就是看不起齐国,是对学生学法的渗透。
这节课我还注意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文章的内容、人物的情感。文中楚王的语言目的明确,晏子的语言绵里藏针。在三次交锋中,楚王和晏子的思想显示得淋漓尽致,各自的胜败也是不言而喻的。充分地读人物的语言,也就实现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例如,晏子见到楚王后,楚王说的第一句话:“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读,并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色彩,为什么这样读。进而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提示语来读:“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学生在使用了多种方法朗读之后,课件中将“人”字变色,提醒同学思考:“楚王指的是什么人?”学生通过品读,很容易地理解了楚王在侮辱齐国没有能人、人才、仪表堂堂的人。让学生带进句中读,体会楚王的无理。同样,学生在充分读了晏子的语言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晏子的语言为什么采用推理、打比方等含蓄的表达方式,感悟出晏子有理、有力、有节,不辱使命的使者风度。
《晏子使楚》剧本篇6【教学目标】
1、思想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晏子出使楚国时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知识目标: 了解文言词句方面的一些特点,识记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3、能力目标: 能够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晏子的不卑不亢、机智沉着,楚王的自作聪明、傲慢无礼。引导学生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
1、了解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
2、感悟人物的形象特点,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3、理解文言句式方面的一些特点。
【教学难点】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自学、讨论。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1、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么奇妙,机智巧妙的语言,会帮助我们摆脱困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晏子使楚》,共同来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这个“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国。
2、对于这种名家名篇,对人物的了解也非常重要,我读,你听,听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看看你都记住了什么信息?晏子原名叫晏婴,字平仲,夷维人,春秋时齐国大夫。公元前556年,开始辅佐齐灵公,后又辅佐庄公、景公。在我国劳动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战国时,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一书,本篇课文选自其中。
生:交流听到的信息。
3、晏子,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
生:因为他是齐国的大夫,对齐国有功,他厚爱百姓,所以百姓尊称他为晏子。
师:中国古代还有哪些人拥有这样的尊称?生:“孔子”、“老子”、“孟子”……所以后人也叫他“晏子”。
4、晏婴被称为“晏子”,也肯定是有其过人之处的,让我们随晏子一同出使楚国,领略齐国大夫的风采。下面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生:交流刚才读书的情况。几次受辱?受到哪些侮辱?
那晏子出使楚国那就是使节,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几次让晏子难堪?第一次就让晏子受到难堪。怎么难堪的?
生:钻狗洞。
师:第二次说这个国家没人,瞧不起他,说怎么让你这种人来了。第三次呢?
生:说齐国人没出息。
板书:
钻狗洞 没人才 没出息
师:好同学们,看我们就这样聊一聊,把课文内容都了解了,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快把这句话划下来,再齐读一遍。孩子们,“尊重”换个词可以说是?
生:尊敬、敬重、敬佩、瞧不起……
师:“不敢不”可以换什么词?──可以换成不能不尊重。还可以怎么说?
生:不得不尊重。
师:真好,你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一遍吗?你读得还字正腔圆。还有可以这么说──楚王必须尊重晏子了。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楚王只能尊重晏子了。谢谢大家!那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的什么呢?一起说──
生:口才。
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再来读书,这回专读人物对话,因为以人物对话塑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下面我们变个阅读方式改为默读,请你把晏子的话用波浪线画下来,然后想一想:从晏子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在书的空白简单的写一写。好开始。
1、第一次交锋: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部分。
生:读第一段。
师:从晏子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感觉晏子不太服气,因为去拜访别人,别人应该亲自去迎接,而楚王不但不让他进去,还要让他去钻狗洞,所以晏子就说了这段话来让楚王知道他不是好欺负的。
师:听了他的解读,我们一起来看。
大屏幕:
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那为什么晏子不直接说楚国是狗国?这段话好在哪里?
师:你看这晏子多会说话啊,你不是让我钻狗洞吗?那楚国就是狗国。用推理的方式进行了有力地回击。晏子可真会回答。
师:大家再注意看。晏子是在怎么说的这句话?
出示。生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师:注意,晏子是怎么说的?
生:是“看了看”。
那如果把“看了看说”换成“想了想说”行吗?为什么呢?
生:晏子看了看,就说明晏子的思维敏捷,如果想想了说,那需要一些时间,而看了看就说,说明晏子非常有智慧,他想也不用想,就知道下面该怎么说了。
师:这晏子想也不用想,一看,就计上心头,说出下面的话──读。
生读:“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师:而结果呢?
生:而晏子没有钻狗洞。楚王只好打开城门。
板书:
只好打开城门
那么楚王根据晏子的什么特点,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狗洞
师:孩子,你现在多高?
生:一米五几。
师:书上说晏子身高5尺,古代,一尺8寸,估算一下,晏子有一米几?
生:有一米四几。
师:对,还可以说成一米四左右,还没有他高呢。晏子可是一个成人,他还是个孩子啊。这晏子一看楚王这样对他,肯定会想:你就是看我长这样才故意让我钻狗洞啊。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大家都听说了吧。如果晏子能不能也像韩信那样忍辱负重去把狗洞钻。有没有可能?
生:没有。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两个人的身份不同,晏子是作为一个外交官,他身份是要代表一个国家的尊严,如果他真的钻过去,楚王就会认为齐国人非常懦弱,可以侵犯。
师:掌声──你看看,就这样一个“看看”,晏子发现,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侮辱,那是对我国家的侮辱。所以有可能我在心态上也像韩信一样,但对于这种情况晏子是不可能只考虑自己的身份和尊严,最重要的是我代表的是齐国,所以这个“看了看”,你可以看出晏子的什么?
生:我看出了晏子的爱国精神。
师:“看了看”这体现了什么?
生:冷静。
师:你说得太好了,孩子。如韩信一样冷静,但又与韩信不同,他必须要这样,还能看出晏子什么?
生:为了国家的尊严,不顾个人生死。
师:非常有胆识。还能换个词──
生:叫有勇气。
师:还理直气壮。你看,就是这个“看了看”,我们忽然发现,刚才你说的“冷静”,那是睿智的标志;“勇气”那是获得胜利的前提。就是这个“看了看”,让我们看到小个子晏子背后藏着的是大智慧。就是这个“看了看”,让我们看见晏子的发言和表现那是超越了他的脾气,超越了他的性格,是真正的智者。所以从这“看了看”之后他说的这句话,我们才能感觉到这句话的分量和底气。不信,你读读看──
生:“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谢谢这位同学给我们的启发,我们继续谈第二部分──,还有哪里有晏子说的话。
2、第二次交锋:
生:“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师:谈谈你的理解。
生:晏子用简短的语言,直接就把齐国的人多势众表现出来了,楚王看晏子身材矮小,来讽刺齐国没有人了,但是晏子如此一说,让楚王大吃一惊。晏子的话柔中带刚,刺中楚王的要害,让楚王无言以对。
大屏幕:这段话原话是这样的,请看大屏幕: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
后人在晏子说的这个简短的一句话里面找出了三个成语──
生: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张袂成阴。
师:我们来对号入座,“张袂成阴”的意思是?
生:“张袂成阴”的意思是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比肩继踵”的意思是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挥汗成雨”就是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师:把这三个成语赶紧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来一起读一遍──
生读: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师:大家说得好。他不光是语言简练,还用了什么方法说出来的?
生:用了比喻。
师:仅仅是比喻?
生:还用了夸张的手法。
师:和你一样,晏子的语文学得真好。用了夸张的方法,你说这个国家,哪里袖子举起来就能成一片云?但晏子就用这个方法一说,就让楚王感到什么?
生:晏子这么一说,就让楚王觉得晏子他们国家的人真的十分多了。
继续谈,谁来读?
生:在第二个故事中,晏子跟楚王对话,晏子拱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师:你讲一讲吧。
生:一开始,楚王先侮辱晏子的国家,楚王问他:“为什么要派你来呢?”晏子用那种有点贬低自己的话语来回答楚王,来讽刺他。晏子用了他巧妙的口才来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还抨击了楚王的傲然之气。
师:你讲得太好了,我们仔细看,在这段话中,用了一个词语──所以。既然有“所以”,就必然会有“因为”。请你把“因为”送进去,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因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你这样一说我们听出这晏子可真会说话,还可以把这个“因为”放在哪啊?
生:因为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因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行不行?这样一说我们就明白了,这晏子可真会说话,用了两个前提,最后结尾,所以就派我到这来了。你瞧瞧这个晏子,如果用了两个“因为”,就重复了,于是就干脆不用了。
师:大家看!
出示: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我是下等人,访问楚国,所以楚国是──
师:晏子说完这句话后,还故意笑了笑,你认为他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师:老师现在就是晏子。我吧是这样的,我们国家有个规矩,就派我这样的到这样的国家来的,所以我就故意笑了笑,我就这样,怎么着?这种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生:自嘲的笑。
师:自嘲,呵呵,就这样,对不对?我承认我,个子矮,我承认我,形象不成,只是因为我们国家的规矩让我到这儿来的。所以,亲爱的同学们,这个笑了笑大胆地想象,你见不到晏子,晏子的表情会是什么样的笑?
生:
师:你想想,晏子的笑会是种怎样的笑。
生:从他的话语可以看出他有点自嘲。他是种无奈的苦笑。
师:无奈,对谁无奈?
生:楚王。
师:楚王阿,你咋说出那种话啊,你还一国之君哪!无奈,是种苦笑,是真正的苦笑还是装出来的?
生:装出来的。
师:掌声!你苦笑一下哪?
生:“敝国……,哎嗨嗨……”
师生:哈哈哈哈哈。
师:谢谢哦,这种苦笑装得真不容易哦。再来!还有怎么笑?
生:晏子这个笑指的是得意的笑。:“敝国……。”
师:还有吗?
生:有点讥笑、嘲笑,:“敝国……。嘿嘿嘿”
师:亲爱的同学们啊,这故意的笑一笑那叫一笑解千愁。用现在的时髦词那叫笑傲──
生:江湖!
师:我觉得,楚王那个冷笑,那里面可以说是藏了刀,是他无赖之意。晏子,他笑里究竟是藏的是什么!
生:智慧……
师:那叫智慧。哎!就是这故意地笑一笑,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笑出了自信,笑出了幽默,笑出了潇洒。
生:
师:所以这样的笑还让那楚王只好……
生:只好陪着笑。
3、第三次交锋:
好!下面同学们快速的浏览第三部分,完成屏幕上的练习。交流练习,师:谁来读读晏子说的话,其实,在原文里头,晏子说了一句很简单的古文。
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师:这是句典故,孩子们快快背进脑瓜里,看看谁将来也能用上这句话,这句话可大有说法。快快背一下。
生:背。
4、讨论:
师:所以说这晏子的语文学得真是太好了。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晏子的话,请同学们总评晏子的口才给了你们什么样的印象?
生1:通过读晏子的对话,我知道了晏子的口才特厉害,他足智多谋,能以口舌之战打败对手,是一个人才。
生2:我认为晏子的口才绝了,他很轻易的就反驳了楚王,还让楚王觉得自己很没面子。
……
师:老师也想来夸夸晏子的口才,那真叫──
生齐:“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师:所以课文的结尾才肯定地说:“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正如你们所说的“不得不”“不能不”尊重晏子的口才。
师:是啊晏子,至始至终都没有改,晏子还是原来的晏子,还是那小个子的他,谁改了?
生:楚王。
师:第一次楚王让人钻狗洞,最后只好──
生: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师:第二次楚王说怎么齐国拿不出人才,只让你这个小个子来,最后只好──
生:陪着笑。
师:第三次说那国家人有问题,犯罪偷盗,最后只好──
生:只好赔不是。
师:你瞧瞧这楚王,唉……送几句歇后语吧──
出示: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哑巴吃黄连──。
生:
师:自己创造一个,积累的也行。我可不给出引子了。
生:丁香叶子捆着黄连,一味比一味苦。
师:可以,这我还没听过。你再说一遍。
生:丁香叶子捆着黄连,一味比一味苦。
师:这晏子可不苦,只是楚王一次比一次苦。
师:其实你们的积累呀,说不定什么时候,开动你的小脑瓜就用上咧。
这楚王最后的结局是,读吧。
生: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师:试试看,想象楚王当时的表情,他是怎样说话的。
生:楚王叹了口气,唉,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师:楚王难为情地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当然你比我想象得更丰富,谁再来试试。
生:楚王一边摇头一边叹气说:“唉,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师:唉呀,那是从骨子到外哦,没办法的办法,最后就是──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再读。
生齐读、自由读。
师:你说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真奇怪,明明晏子不是代表齐国去了吗?按理应该是楚王不敢不尊重齐国了。怎么,人家楚王说的是尊重晏子的这个人呢?你就是楚王,现在你是谁?
生:楚王。
师:楚王啊,我要现场采访你啊!我可要采访你了。你可以结合历史学家的话,当然也可以用你自己的观点,你怎么说你尊重晏子这个人呢?楚王,请讲!
生:我认为一个人,就比如说我们班,我们国家,有的人笨,也有的人聪明,也就是说,齐国的人有的人笨,也有的人聪明,所以我认为我尊重晏子,却不尊重齐国。
师:语言真是一门艺术,晏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最终不辱使命,完成了出使的任务。所以同学们也要像晏子那样学好语文吧!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赔不是
《晏子使楚》剧本篇7《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以他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
教学片断
师: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么反驳楚王的,请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用直线划下来并读一读。学生边找边读
师:出示晏子的话,指名读。
师:你们读得很流利。大家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晏子是怎样说这句话的?
生:我觉得他说这话是胸有成竹的,因为他已想好了对付楚王的办法。
生:他说这话语气应该是严厉的,他是不能忍受楚王侮辱的。
生:我觉得他说话时应该是生气的。
师:你们都感悟得很好,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读一读这句话,把这种感悟读出来。指两三名学生读,读完后评价。
师:出示句子: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如果我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师:晏子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王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生:狗国。
师:晏子的回答好在哪里?
生:晏子的这句话让楚王没有选择,只好乖乖地开城门。
生:晏子的话意思就是说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那他就钻狗洞,否则只能开城门,但晏子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说得很委婉。
生:晏子的话虽然委婉,但软中带硬,让楚王很难受。
师:你们可真会读书,你们走进了晏子的内心,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晏子?
生:机智的晏子。
生:勇敢的晏子。
生:聪明的晏子。
生:睿智的晏子。
生:有超人智慧的晏子。
师:再读一读,读出你心中的晏子吧!
师:第一回合的较量,楚王灰溜溜地败下阵来,作为一国之君,他能就此罢休吗?请看第二次较量。
在这个教学中,我注重了将读与感悟相结合,在读中感悟,通过情境体验让学生想象晏子在被楚王羞辱时内心的感受,让学生说出感受后,带着这种体验去读晏子的话,然后体会晏子的话妙在何处,学生侃侃而谈,既有对晏子当时心理状态的揣摩与感悟,也有对晏子语言精妙的独到见解。在领会语言精妙中再次升华朗读,加深认识。事实证明,这种朗读比单纯停留在字词表面的朗读更让学生感受深刻。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
《晏子使楚》剧本篇8教学过程:
一、由语言训练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晏子使楚
指导学生用“子”组词:子孙、子女、子弹;孩子、果子、燕子;晏子、孔子、孟子、老子等。
师:观察这些词的读音,你发现了什么?回家查字典,了解“子”的意思。重点观察第三类,为什么有“孔子、晏子”这样的称呼?
生:男性、对有学问、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师:对有贡献的袁隆平能称“袁子”吗?
生:是古时候对有知识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师:我们知道孔子、孟子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为什么也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其特殊的地方,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大家愿意读课文吗?
二、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读书的收获
师: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礼尚往来是正常的,而晏子出使楚国是怎样的呢?最后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概述晏子出使楚国经历的三件事情,并以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作结。
师:从这以后,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
生:是晏子的聪明机智使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师:是晏子与楚王两人之间的争斗吗?
再读课文,看看晏子使楚发生了哪些事情。
假如你是晏子,不让走城门让你钻狗洞,你会怎么想?
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学生的表演体验,逐渐使学生感悟到晏子出使楚国,是代表国家的利益,而不是与楚王个人之间的争斗,既要让他们打开城门,又不能失掉齐国的国威,做到了不卑不亢,有理有节。
三、四段仍采用以上方法,通过读书、表演、讨论,感悟课文的深刻含义。
三、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查资料,写有关晏子的小故事。
板书:晏子使楚————维护国家尊严
钻洞只好
无人只好
囚犯只好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使楚》剧本篇9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自学生字词。认识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3、给课文分段,并学习第一段和第三段,知道楚王对晏子态度的变化,留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的疑问。
〖教学重难点〗学习第一段和第三段,知道楚王对晏子态度的变化,留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的疑问。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板书晏子,介绍晏子:春秋时期齐国人,姓晏,名婴,字仲平。齐国的国相,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才智超人,好学善辩。晏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师再板书:使楚指名说说使楚的意思。
师导入:晏子出使楚国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带拼音的字,正音:“大夫”读不读。
2、读词语,并读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
3、提出不懂的问题。
4、听写词语。
5、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给课文分段
1、自由给课文分段。
2、交流分段方法。
3、统一分段: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三段
1、自由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或者说说你的疑问等等。
3、学生交流:
重点:楚王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后来,楚王却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疑问:为什么楚王的态度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
五、作业
完成作业本上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第二段,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义。
2、感受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上节课学习后我们有一个疑问,谁再来说说。
为什么楚王的态度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从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到最后向晏子不是,而且从此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呢?
二、明白交锋的次数
1、自由读课文,楚王这种态度上的变化,主要是通过晏子与楚王进行了几次较量?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2、交流:三次。
三、明确楚王每次的态度变化
1、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划出楚王每次与晏子较量前后的态度变化
2、交流:
几次楚王的态度变化:
第一次: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只好迎接。
第二次:瞅了一眼,冷笑──只好陪着笑。
第三次:笑嘻嘻──赔不是。
四、学习晏子的聪明之处
楚国使了什么招数来侮辱晏子以及他的国家──齐国的?晏子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才每次都让楚王有这么大的态度变化呢?
自学,边读边圈点。
交流:
1、学习第一次:
⑴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没有以礼相待,而给他开了一个5尺来高的洞,来侮辱晏子长得矮小。
⑵ 晏子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
理解晏子话里含着的意思: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如果钻了这个狗洞进去,那么你们楚国就是狗国。
朗读训练,先说说晏子会用怎么样的口气来说这句话的:镇定,突出“狗国”和“当然”的语气才能让话中的含义更明显。
⑶ 楚王理解了晏子话里含着的意思,所以只好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从“只好”看出楚王很无奈。
2、学习第二次:
⑴ 楚王开始的态度:
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⑵ 两处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十分轻蔑。借机在讽刺晏子无能,企图以此来侮辱齐国没有人才。
⑶ 晏子的聪明反驳:
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的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的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
晏子说自己最不中用,那么按照齐国的规矩,最不中用的人要派到最下等的国家的。言下之意是说楚国是个最下等的国家。
说完还故意笑了笑,说明他机智勇敢。
感情朗读:
晏子的话:镇定自若,强调哪些词才能让话中的话更明显:上等──上等──下等──下等──最不中用──这儿。
⑷ 楚王态度的改变:只好陪着笑。
可以看出楚王再一次的无奈,结果无疑又是楚王输了。
3、学习第三次:
⑴ 楚王的态度:
齐国人在楚国做强盗,楚王想趁机侮辱齐国人没有出息,尽干些偷盗的事,使晏子难堪,所以他“笑嘻嘻”的。以为这又是一次让晏子丢脸的好机会。
⑵ 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用推理的方法理解,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用柑橘的道理说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社会环境不好。
朗读训练:晏子要说得头头是道的样子。强调:只能──同样的道理──水土不同来让讽刺的意思更加明确。
⑶ 楚王的态度是: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倒让大夫取笑了。”
“只好”又一次地看出楚王又一次输了。但这一次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称晏子为“大夫”了。
⑷ 师引读,从那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五、总结
夸夸晏子,用你学过的词语、成语或者加上语气词来夸夸晏子。
《晏子使楚》剧本篇10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辩的口才。
3.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了解全文的主要的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师:我国历的春秋时期,有一位能言善辩的政治家,他就是晏子。
学生介绍晏子。
师:晏子真名叫晏婴,那么为什么人们叫他晏子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找到有关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段落。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指导“敝、臣”的书写顺序;“橘”的笔画较多,指导学生写好右边部分。
3.出示词语,强调读好“敝国、大夫”。
4.再读课文,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每部分内容,体会课文首尾照应的写法。
大胆质疑
通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学生提出问题。
预设: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楚王的?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晏子的语言,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读懂晏子的语言,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
1.找出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学习作者描写人物语言神态的写作方法,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2.细读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结果,从三个“只好”体会楚王的毫无办法。提出合作讨论的问题:晏子反驳楚王的哪些话最精彩?
品读晏子
1.出示合作提示。
默读课文,找出晏子三次有力反击楚王的话,用表示。
从晏子精彩的语言中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
2.汇报交流。
第一回合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得出结论: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才。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段话呢?
第二回合
读懂“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
得出结论: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我最不中用,访问楚国,所以楚国是。
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三回合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这段话中出现了两个“水土”,意思分别是什么?
得出结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到了淮北变成了,所以淮北的自然条件。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可一到楚国,,所以楚国是。
课堂小结
晏子为什么能最终获得楚王的尊重?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
侮辱反驳结果
钻狗洞是狗国只好大开城门
没人才下等国只好赔着笑脸
没出息强盗国营农场只好赔不是
《晏子使楚》剧本篇11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
晏子出使楚国,受到楚王三次侮辱,但他运用自己智慧,进行了超凡脱俗的争辩,不但维护了自己和祖国的尊严,反而将了楚王一军,得到了楚王的尊重。
在教学中,晏子的争辩不应用嘴巴或书本传授给学生,而应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争论。让学生尝试着像晏子那样思考,像晏子那样去回答难题,然后再读课文,这样就大大刺激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进行逻辑思考。
本文记叙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双方辩词的锋芒,都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我在教学中,对于晏子的语言分析得较为细致,对楚王的语言和神态却没怎么顾及到,这是做得不足的地方。文中楚王的话不多,多为设问口气,从“楚王见到了晏子,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能体会到楚王的目空一切、傲慢无礼。“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其中“打发”一词,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的不尊重。后来,他又借故侮辱齐国,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再一次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目空一切、傲慢无礼的楚王形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学完课文之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演课本剧,体验课文内容,使更多的学生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
《晏子使楚》剧本篇12师:让我们一起把课题朗读一遍。
生:
师:通过预习,结合自己的理解,同学们能说说课题的意思吗
生1:晏子出使到楚国去。
生2:我认为这位同学讲得很正确,但如果把“出使”的意思解释出来,就更容易理解。晏于接受外交使命到楚国去。
生3:他们两个都说得没错,我觉得要是把晏子的身份讲出来就更好了。齐国大将晏于接受外交使命到楚国去。
生4:“晏子使楚”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也就是说晏子到楚国去访问。师;同学们主动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这很好。老师很高兴,说明大家预习得很成功。不过,你们想想,这里说到楚国去访问,合适吗
[对学生的回答教师暂时不作评价,而由学生评价。心理学家认为,延迟评价往往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而过早地评价无论是肯定或是否定,都会抑制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性。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说明学生已经主动地把自己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真正地体现了自主学习。]
师:你能模仿晏子当时的语气、神态来读一读晏子的话吗你们是否需要练一下
生:需要。师:自己选择合作伙伴,讨论、练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读后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晏子的话充满了对楚王的鄙视,要读出对楚王的不屑一顾。
生:晏子其实是在讽刺楚王,所以我要这样读。
生:我读得慢条斯理,是因为我觉得晏子具有绅士风度。
师:了不起,实在了不起,你的想法与众不同,会用“绅士风度”这个词,连老师都没想到。有没有同学不懂什么是绅士风度,如果不在,课后可以请教这位同学。
[一改过去那种“请同学们带着怎样的语气读或者说同学们要读出怎样的语气”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我要怎样读我为什么要这样读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其中一点就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即学生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
《晏子使楚》剧本篇13《晏子使楚》片段赏析
【现象】小学语文第十册《晏子使楚》一课中,晏子与楚王斗智,其推理过程中的逻辑思维。
【过程】
师:晏子代表齐王出使楚国,楚王企图以侮辱晏子来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因此,晏子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齐国的尊严。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二段,思考:
晏子与楚王三次斗智,楚王用哪些方法来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对待的,结果怎样?用一句话来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列板书:楚王、晏子、结果。
第一次:让晏子钻洞访问、狗国才钻狗洞、只好开门迎接。
第二次:笑齐国没人才、上等人访上等国,下等人访下等国、只好陪笑。
第三次:笑齐人没出息、水土不同,齐人到楚国便成盗贼、只好赔不是。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晏子的思考过程。
第一次:
开狗洞的是“狗国”,开城门的才是国家,现在楚国开的是狗洞,可见楚国是狗国,楚王是狗王。
生:
师:晏子与楚王第二次斗智,请大家照刚才的方法来推理。
学生讨论后得出:
第二次: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我最不中用,派来访问楚国,可见楚国是下等国家。
师:好,第三次,谁来分析一下晏子的思考过程?
生:……
第三次:
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到淮北就又小又苦,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盗贼,可见楚国是贼国。
师:对,晏子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驳倒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他不愧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再请大家动脑想一想,当今世界,苏联解体,西欧动荡不安,中东战事频繁,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就需要有一个长时间的相对稳定与和平的国际环境。
为了努力搞好国际关系,争取世界各国的支持和帮助,需要有怎样的人才?
生:要有像晏子那样杰出的外交家。
师:对,要有许许多多处惊不变,能言善辨的外交家,像历史上的晏子、诸葛亮,新中国的周总理、陈毅、乔冠华、钱琪琛……还要有具有这方面才能的外交事务的接班人。
【自评】
阅读教学与发展思维相结合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小学儿童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发展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促进这种发展。这段教学,教师主要通过晏子与楚王三次斗智的推理过程的分析,训练学生善于用正确的思维模式进行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巧点拨活训练──《晏子使楚》片断赏析
【教例】
五年级《晏子使楚》。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生:课文说楚王叫人在城门旁开了一个5尺来高的洞,那5尽有多高?
生:我查过字典,1尺等于1/3米,那5尺约为1.67米。
生:不可能有这么高吧?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确实,古代的尺要现代的尺短得多。但马老师也不清楚古代的1尺究竟是多长。不过,我们可以估算一下。我先考考大家,通常古代说一个成年男子的身高是几尺?
生:我听说过“七尺男儿”这个词,可能古代说一个成年男子的身高就是7尺吧!
师:说得很好!现在你能估算5尺有多高了吗?
生:估计古代人长得不如现代人高,算他个1.70米吧!那1尺就是1.70÷7≈0.24米,5尺也就1.20米左右。
师:很捧!你们能比划一下5尺有多高吗?你现在想说些什么?
生:这么低,太侮辱人了!楚王真是欺人太甚!
生:换成我是晏子的话,早就调头回国了!
师:是被气走的吧!。
生:晏子不但没被楚王所气走,反而使楚王气得有话无处说。晏子真是民了不起。
【评析】
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经教者点拨引导后,不仅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而且借此问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理解。
自主学习 自能发展──《晏子使楚》片断赏析
师:让我们一起把课题朗读一遍。
生:
师:通过预习,结合自己的理解,同学们能说说课题的意思吗?
生1:晏子出使到楚国去。
生2:我认为这位同学讲得很正确,但如果把“出使”的意思解释出来,就更容易理解。晏于接受外交使命到楚国去。
生3:他们两个都说得没错,我觉得要是把晏子的身份讲出来就更好了。齐国大将晏于接受外交使命到楚国去。
生4:“晏子使楚”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也就是说晏子到楚国去访问。
师:同学们主动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这很好。老师很高兴,说明大家预习得很成功。不过,你们想想,这里说到楚国去访问,合适吗?
对学生的回答教师暂时不作评价,而由学生评价。心理学家认为,延迟评价往往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而过早地评价无论是肯定或是否定,都会抑制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性。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说明学生已经主动地把自己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真正地体现了自主学习。
师:你能模仿晏子当时的语气、神态来读一读晏子的话吗你们是否需要练一下。
生:需要。
师:自己选择合作伙伴,讨论、练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读后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晏子的话充满了对楚王的鄙视,要读出对楚王的不屑一顾。
生:晏子其实是在讽刺楚王,所以我要这样读。
生:我读得慢条斯理,是因为我觉得晏子具有绅士风度
师:了不起,实在了不起,你的想法与众不同,会用“绅士风度”这个词,连老师都没想到。有没有同学不懂什么是绅士风度,如果不在,课后可以请教这位同学。
一改过去那种“请同学们带着怎样的语气读或者说同学们要读出怎样的语气”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我要怎样读我为什么要这样读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其中一点就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即学生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
《晏子使楚》剧本篇14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4、能复述课文内容。
5、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
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题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能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2、检查读书情况。
3、读书,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并做上记号。
4、交流不理解的词句意思。
5、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6、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三、自由读文,质疑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怎样侮辱晏子?3、晏子怎样反驳?
四、解决第一个问题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自己读文解决。(楚国国势强盛,有吞并各国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显示国威,就是要吓倒齐国,使齐国臣服。)
五、作业
看关于晏子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导学生把楚王三次对晏子的侮辱连起来,做比较、分析,梳理出楚*略和情绪的变化。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发难,这是抓住晏子体形弱点进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骂晏子无能,侮辱点由外而内,由晏子个人延伸到齐国,楚王心中已经恼怒。第三次,在前两次失败后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骂,采取迂回战术,不再直接对晏子,而是虚拟捉盗贼事件侮辱齐国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2、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晏子第一次对楚王侮辱的反驳: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钻洞,而是用无漏可击的推理判断让对方服输。“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先肯定两点:一是“这是狗洞”,二是“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进而依两个肯定的判断让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开城门迎接晏子。第二、三次反驳可由学生独立地领悟。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理解,以发展思维的独创性。比如阅读晏子第二次反驳,可能有的学生会领悟到,晏子反驳不仅有力,而且很艺术。楚王说齐国没有人,是指没有人才。晏子以故意没听懂以及夸张和取笑的方法反驳楚王。当楚王更明确侮辱晏子和齐国时,晏子装作为难,提出撒谎和说实话的请求,然后用贬低自己为“最不中用”的人,鞭挞楚国为最下等国家。这中间有装傻、自贬、取笑、卖弄,在嘻笑之间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尴尬的地步。第三次反驳更为艺术,采取将计就计的办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赃,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结不同果实为例,说出一个结论:水土不同,结果不同。再用这个事实去评价盗贼这件事,这是守中有攻:楚国是生养盗贼的国家。)
3、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交流。(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
5、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
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对晏子毫无办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6、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7、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示一下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8、进一步理解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义。
9、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四、学生分组表演,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可从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评价
五、作业
复述故事。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晏子使楚剧本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