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小一网整理重温1997年7月1日,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重温1997年7月1日吧。
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篇1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4、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人生有很多的最后一分钟,如一天的最后一分钟、一年的最后一分钟等等,大家想想还有哪些最后一分钟?
生:解放战争的最后一分钟、新中国成立前的最后一分钟……………….
师:很好,同学们都很厉害,一下子能想出那么多的最后一分钟,那是不是每一个最后一分钟都那么重要呢?
生:既然是最后一分钟,我想都应该很重要,不过要相对而言。
师:恩,非常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最后一分钟无论对我们还是祖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师:大家看屏幕上的图片,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些图片,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刻,有谁知道?
生:香港回归的时候
师:对,这些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中华民族圆了一个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团聚梦,也是我们十多亿中华儿女无比激动振奋的日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让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
探讨问题
二、整体感知,领会诗歌的意境
1、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指名分小节读诗,读后师生评价。
4、交流讨论:你觉得这是“的最后一分钟”?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诗歌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哪些特写镜头?
重点、难点
重点: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后作业
查阅相关书籍,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身为中国人,我们将来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为国家作贡献?
最后一分钟篇2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最后一分钟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东方之蛛》,对香港有所了解了。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
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教师播放自鸦片战争以来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多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让学生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顿。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最后一分钟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东方之蛛》,对香港有所了解了。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
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教师播放自鸦片战争以来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多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让学生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顿。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h.对,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讨论交流
◆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体会诗歌内容
◆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
◆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展~t-eq香港的土地和天空,~--?-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的回归.)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自豪、激动、喜悦.)
◆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总结升华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作者和所有中国人一样,满怀激情地迎接着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是教学的难点。
2.词句解析。
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
脊梁: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诗中“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建议
1.学生曾在三年级学过《“东方之珠”》,对香港有所了解,结合本组训练重点,课前要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可通过师生交谈引导学生从“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三个方面去搜集与整理相关资料;也可分小组合作搜集资料,每人或每个小组依自身情况搜集其中的一类资料。如果有条件,教师可准备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等相关资料的课件。
2.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抓住作者直抒胸怀的诗句体会情感。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等。透过这些诗句,人们那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欢迎之情等溢于言表。
联系所搜集的历史背景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第三节作者联想到了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鸦片加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香港被长期割让给英国。虽然有血气的华夏儿女奋力反抗,但终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导致中华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这些已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耻辱与心头之恨。而在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头百多年来的耻辱终于被雪洗了。香港回归祖国,是祖国日益强大与繁荣的有力见证,是对所有炎黄子孙的巨大激励与鼓舞。这一刻,无数的华夏儿女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腾似的。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可让学生深入体验: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教师可扮演记者“现场采访”。
3.“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即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小节之内诗句的停顿;有的诗句语气要高昂,有的诗句语气要沉重;有的要读得坚定有力,有的要读得亲切舒缓,等等。为了激发学生朗诵兴趣,还可当堂分组排练集体诗朗诵,进行即兴表演与点评;必要的时候,教师或者请班上朗诵能力强的同学进行示范朗诵。
4.本课要求认识5个生字,要注意区分“髓”是平舌音,“刹”与“铸”是翘舌音,不要把“刹”读成“shà”。
四、相关链接
香港的历史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
香港的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祖国统一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三大任务而奋斗。邓小平提出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中国台湾和香港问题的构想。同时,随着1997年的日益临近,英国方面不断试探中国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和态度。在这种情况下,解决香港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根据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归还给中国,开设了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保持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内不变。
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已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了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香港回归后,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香港的外交事务和防务,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执行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香港特区政府和人民在中央人民政府及全国人民的全面支持下,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等困难,保持了香港的高度繁荣与快速发展,继续发挥着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作用。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是董建华先生,并竞选连任第二届行政长官,2005年3月辞去行政长官职务,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紫荆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略呈圆形,表面有光泽,花紫红色,荚果扁平。供观赏,木材和树皮都入药。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中央人民政府向特区政府赠送的礼品《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大型雕塑,高6米,重70吨,用青铜铸造,典雅大方,寓意深长,座落在香港会展中心新翼的海边,已成为香港的标志之一。
最后一分钟篇31、把汉字与其正确读音连起来。
kòu chà suǐ zhù xiāo
髓 铸 叩 硝 刹
2、辨字组词:
稍 妨 奏
梢 纺 凑
遣 核 眺
遗 刻 逃
3、最后一分钟/是旗帜的形状,/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这段诗描写的是香港回归仪式中__________的场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感情。
4、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条紫荆……
这里的“紫荆”指代的是________,“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暗示香港回归后将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分钟篇4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词句解析:
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
脊梁: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诗中“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教材简说: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作者和所有中国人一样,满怀激情地迎接着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是教学的难点。
最后一分钟篇5一、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的五个生字,能正确认读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
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
体会四次“最后一分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
1、交接仪式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香港过去、现在及交接仪式的相关信息。
四、教学过程
看图交流,揭题
1、交流香港的有关信息
2、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师:同学们,请仔细看这幅图,你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特殊的时刻吗?
3、教师激情揭题:是的,这个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大地四处开放;这一刻,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这一刻,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
自由读诗,解决字词障碍,了解诗歌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把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由提出困难,共同解决。
3、再读诗歌,思考一个问题:文中的四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品读诗歌,体会、激发情感
1、师:诗歌的大概内容同学们都已有所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地品味这“最后一分钟”。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几次提到“最后一分钟”?
第一处“最后一分钟”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师:同学们,在第一小节中躲着一种修辞手法,你能把它找出来吗?那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拉着香港这位亲人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历程。
3、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处“最后一分钟”
1、师: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升起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无比的——。请大家读一读第二小节,边读边体会这一份激动和自豪。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3、师:看着同学们这么认真地读着,老师相信你们的体会肯定也到位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朗读,一起来感受这份激动和自豪。请听要求:前面部分男女同学轮读,最后三行一起读。
4、分角色朗读
5、教师范读
6、有感情地齐读
第三处“最后一分钟”
1、师:同学们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你们已充分体会到了那份激动和自豪,真棒!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如今的香港是非常繁荣的,可在150多年的时间里,它走过的历程却是坎坷的。
2、课件出示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等相关资料,教师介绍。
3、师:虎门上空的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发黄的旧条约也在此刻悄然落地。在这最后一分钟,又是什么在长城的脸上,在黄皮肤的脸上流淌呢?快到第三小节中找一找。
4、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
使大海沸腾!
指名读一读
理解“使大海沸腾”
引读:在这最后一分钟,百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
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怎能不让人欢欣鼓舞呢?——
在这最后一分钟,所有中国人的喜悦都化作了泪水,这怎能不使大海沸腾呢?——
第四处“最后一分钟”
1、师:香港终于回来了,我们激动,我们自豪。香港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小节,体会这小节体表现出的心情是怎样的?
2、学生自由朗读
3、交流,指导朗读
配乐齐读,再次体会情感
1、师:香港历经百年沧桑,今天终于回来了。这最后一分钟,带给大家的是无尽的激动、喜悦和自豪,老师给同学们配上音乐,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永远记住这“最后一分钟”!
2、配乐齐读诗歌
播放视频,情感升华
1、师:刚才的学习,我们从语言文字里感受到了那份激动、喜悦和自豪。下面老师带大家走进当时的情景,再次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
课堂练笔、小结
1、师:同学们,流浪了百年的游子——香港回来了,面对骨肉团聚的动人一幕,你最想说什么?请把它写在课文空白处。
2、集体交流
3、师小结: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事隔两年,澳门也回家了;而如今,祖国母亲还有一个孩子在外头,你们知道是谁吗?是的,虽然中国台湾回家的路还很坎坷,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台湾一定会回来的!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那时的最后一分钟也会像今天我们所读到的、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那样,令人无比激动、喜悦和自豪!
最后一分钟篇6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读通诗歌,读懂诗歌,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利用多媒体出示诗歌《七子之歌——香港》。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
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2.教师范读该诗。
3.你听到了什么?这个可怜的孩子就是香港。他自从1898年被英国强占、夺走之后,历经了99年的飘泊和欺凌。听,是什么声音?这是1997年7月1日的钟声,这是中华儿女期盼了99年的钟声。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重温1997年7月1日,中国历史博物馆门前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那大大的“零”字出现的一刻,中国人民喷涌而出的爱国激情吧!你想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读通诗歌
1.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诗,做到通顺、流畅。
2.教师范读。
3.你能像老师一样有节奏地朗读吗?
三、再读诗歌,读懂诗歌
1.这首诗一共分为了几节?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2.读读第一节,你读懂了什么?
3.利用反复诵读的方法,小组讨论交流对第二至四节的理解。
4.全班交流。
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与自豪的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例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
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
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四、诵读诗歌,读美诗歌
1.香港在历经了99年的漂泊后今日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请你用朗诵来表达这最后一分钟的激动与喜悦吧!
2.学生朗诵,互相评议。
3.全班同学集体朗诵。
五、作业
准备一次诗歌朗诵会。
六、板书设计
最后一分钟
自豪情祝福情
最后一分钟篇7【江西省南昌市羊子巷小学 万江洪】
〖全有感于教学中资料的运用·帮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使这一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部分〗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不仅是信息社会的要求,还能更好地体现学科间的相互整合。
前不久,在一节研讨课上,有一位老师执教《玩出了名堂》一课时,用课件出示了大量有关列文虎克的资料,详尽地介绍了他的生平及科学成果,并指名,让学生朗读。在评课的时候,有不少老师认为,此法不妥。我也有同感。在课堂上,让孩子朗读大段的资料,十分费时,而且资料中有有些科学知识学生一时半会儿还弄不明白,并没有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互补的作用。联系自己平时的教学,我想资料的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以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总有孩子说:“老师,我家没电脑。”似乎,上网成了搜集资料的唯一途径。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课文,如《鲸》,《最后一分钟》等,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作为课前预习一部分,有许多孩子带来了色彩鲜艳的图片,科普杂志等,在一起交流,从而使他们明白,上网查资料比较快捷,但身边的书籍,报纸等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好帮手。此后,孩子们也就不再为家里不能上网而苦恼了,相反,他们查阅工具书的时间反而多起来了。
最后一分钟篇8a卷 课堂教学跟踪训练
一、按提示填空
1、这首诗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祖国怀抱________这一具
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国人民积蓄在心中的强烈_____
___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________。
2、作者在第二小结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这些特写镜头来真切表现爱国情感的。
3、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________,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长官是___
_____,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是________,在香港,我国政府执
行的基本方针“______”、“______”、“______”。
二、字词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zhùjìn
xiāoyān
gǔsuǐ
chànà
kòumèn
shānghén
2、多音字组词:
悄:qiǎo 尽:jìn 空:kōng
qiāo jǐn kòng
3、我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紫荆花 鲜艳的 一鲜花
的紫荆花 鲜艳的 一鲜花
的紫荆花 鲜艳的 一鲜花
三、花落谁家:
寂静 安静 平静
1、星期一升旗,校长讲话时,队伍里十分。
2、到了深夜,整个山村格外。
3、一阵大风停止后,西湖的湖面又恢复了。
四、课文片段阅读
此刻,
是午夜,又是清晨,
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
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声。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然后去奔跑,去拥抱,
去迎接那新鲜的
含露的、芳香的
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紫荆……
1、这一节主要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直抒胸怀的诗句。
五、写法学习指导与运用
在这首诗里,作者在许多地方都采用了直抒胸怀的手法,来表达感情。请你学着写一首诗,抒发自己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卷 知识技能综合应用
一、类文阅读
带着五星红旗上天空
1985年4月29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一架航天飞机腾空而起,直上云天。
在七名宇航员中,有一位带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他是谁,怎么带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原来是一位中国血统的美籍科学家,他的名字叫王赣骏。王博士为了表示他对中华民族的赤子之情,把中国国旗带在身边,让它陪着自己,在太空漫游。
在美国,有成千上万名科学家都梦想能登上航天飞机,可是要进入太空搞科学试验,不仅要有科学家的高超本领,还得有飞行员的强健体质,所以美国国家宇航局规定的挑选条件非常苛刻。
三年前,王赣,骏博士同几百名科学家一起通过了初步挑选,一年半后经淘汰剩下四个人。到了后来就只剩下他和另一位美国科学家了。三年中,王赣骏博士进行了六千多次失重训练,克服了各种困难终于取得了飞上太空的资格。
太空的景色十分神奇。航天飞机每隔90分钟绕地球一圈,每隔45分钟就有一次日落日出。地球在阳光的映照下,绚丽多彩,漂亮极了。
王博士作为炎黄子孙在太空遨游。他将录有14首中国歌曲的录音带和中国名茶带上天空,听着中国歌曲,品尝着中国名茶,把这次航行当作在中国上空漫游。在七天的飞行中,航天飞机曾有十几次飞过中国大陆,王博士以极其兴奋的心情对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拍照。当他照到上海、海南岛和喜马拉雅山的时候,高兴得什么似的。在航天飞机上有一个跑步器,第四天,当航天飞机一进入中国西南边境时,他就开始跑步,一直跑到飞机从中国东北部出去,一共7分钟。他骄傲地说:“我是第一个在太空跑过中国大陆的人。”
七天的航行结束了,飞机降落后,他第一句话是用汉语说的:“谢谢大家的关心和爱护。”他说:“我以我的中国血统为荣,我为中国争了一口气。”
1、给文中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2、王赣骏是怎样在太空遨游的?你从这些内容中体会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通过哪些材料表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强化阅读
南海上的明珠
在我国南海的万里碧波上,有一颗灿烂的明珠,它就是富饶美丽的海南岛。
海南岛是祖国的第二大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岛上有许许多多的橡胶园、椰子园和热带植物园。腰果、咖啡、胡椒、芒果、荔枝、龙眼、菠萝等,在不同季节里挂满枝头;海参、海龟、鲍鱼、大龙虾等名贵水产bú jì qí shù;铁矿、石油和天然气等蕴藏量也非常丰富。
海南岛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优美。高高五指山挺立在海岛的中部,山上热带林木郁郁葱葱,四季常青。由山间小溪汇成的万泉河滔滔奔流,浇灌着两岸的农田。地处最南端的天涯海角,海天一色,美丽壮观。旅游胜地亚龙湾海滩,有七千多米长,一望无际的海滩,沙白如银,各种颜色的贝壳碎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眺望大海,风儿和海浪好像在海面上嬉戏追逐,溅起千万朵白莲般的浪花,海潮哗哗,渔帆点点,景色十分迷人。
海南岛的椰林风光逗人喜爱。你看海滩上那一片片椰子林,如同一道道绿色的píng zhàng,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椰子树,树形奇特,树干没有分枝,树梢上的绿叶像一把撑开的大伞,伞下果实累累。海风吹来,绿叶摇摆,仿佛在向人们招手。每当清晨或傍晚,你坐在沙滩的礁石上,面对着大海,听着海浪拍打的声音,望着海上红日东升或落日西沉的奇景,你一定想高歌一曲,赞美这秀丽的海南风光。
1、根据文中的拼音在括号里写出对应的词语。
2、文章题目“南海上的明珠”是用明珠比喻。
3、从本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赞扬── 储藏──
4、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过记叙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作
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将本文分为三段,概括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分钟篇9《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爱国情怀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语言凝练,语句含义深刻,学生不易理解,于是,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以“读”为核心,作了如下尝试。课前,我首先把本课的目标板书在黑板上。内容如下:
1、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自读阅读链接,理解课文题目。
首先,我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自读阅读链接,自己理解“最后一分钟”是指哪一分钟?然后指名回答,最后一分钟是指1997年6月30日23点59分—1997年7月1日0时0分,这一分钟。这一分钟有着什么特殊的意义?指名生答:这是香港回归的最后一分钟。此时此刻,中国人的有着什么样的特殊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
二、了解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自读学习目标,弄清本课的意图。
三、自学课文,尽量完成目标。
学生自读,标画,尽量完成目标,把不懂的地方标出来。
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让学生自由读,比较读,男女生分读等,多种读的形式,使读的层次性不断地推进提升,学生在读中那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欢迎之情溢于言表,回顾香港屈辱历史时,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就在这回环往复的朗读中,学生仿佛看到“那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那深入骨髓的伤痕”、“那铸进我们灵魂的血和刀光。”此时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真正做到读中解惑,读中感悟,读中升华。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浮想联翩,他们仿佛已成了人群中的一份子,就站在现场看着国旗缓缓升起,学生有了一吐为快的表达欲望。丰富的情感积蓄,让学生的表达做到了言真而意切。在谈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员时,学生谈的特别好。学生逐渐做到了在理解、感受、品味中挖掘语文的语言因素,把语文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
最后一分钟篇10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有去过香港的吗?香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但你可知道,150多年前,这颗东方明珠却曾落入英国强盗之手。直到——1997年7月1日,才回归祖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初读
1、放声朗读,边读边想:每个小节主要讲什么?
2、这些词语你会读吗?(正音)
叩问脊梁硝烟深入骨髓悄然落地
3、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现在,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
4、同学们很厉害,这么难读的诗,你们刚开始读就能做到字正腔圆,响亮流畅,还大致读懂了诗歌的意思,很不简单呐!
三、学习第2节
1、1997年6月30日,23点59分,零点的钟声即将敲响,伟大时刻就要到来。诗人抓住了哪些特写镜头,为我们展现最后一分钟的场景呢?
2、交流:诗人抓住了哪些特写镜头?其实,刚才说的这些特写镜头,从诗歌的角度来讲就叫——意象。也就是作者把自己看到的事物,加以想象,从而表达自己浓烈的情感。
3、那么,从这些特写镜头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自己去读一读,然后和同桌交流。
4、反馈,朗读。
四、学习第3节
1、香港回归,是所有中华儿女百年来的心愿。世界即将见证这伟大的时刻,但同时,百年前的那段屈辱历史,在这最后一分钟,也不由涌上作者心头。默读诗歌第3节,划一划,圈一圈,文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2、交流,点拨。
(1)从这一节中,你知道香港的沦陷和哪些历史事件有关?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捕捉到这些历史事件的?
(2)师小结:这又是诗歌的另一特点,它用最凝练、最概括的语言,展现出丰富的内容,表达出浓烈的情感。
(3)师叙述:让我们看看吧!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清朝末年,英帝国主义大量向中国贩卖鸦片。不仅挖空了中国的国库,更使无数中国人深陷毒品,无法自拔。为了抵制毒害,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英国侵略者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以此为借口,于1840年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侵略者在中国境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爱国儿女奋力抗争,可懦弱无能的清政府为了自保,竟主动与英军议和,并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后又缔结了《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条约中不仅要求中国向英国赔款达上千万元,更是将香港完全霸占了去。)
4、同学们,很多话想说,就请你用朗读来表达此时的心情吧!
5、旧中国无能,丢失了香港;新中国强大,收回了香港。看——
6、痛苦的泪为屈辱的过去而流啊,欢乐的泪为富强的今天二淌!这一滴泪的分量有多重啊,竟能使大海沸腾!你觉得作者这样写是为了抒发自己怎样的情感呢?
7、你的朗读也使大家沸腾!同学们,想不想再次亲历那伟大的时刻?
8、如果让你写《最后一分钟》,你会抓住哪些特写镜头来写呢?请你也来试着当一回诗人吧!出示句式:
最后一分钟,
是,
是,
是,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9、香港,风雨过后,是灿烂的天晴。相信你在祖国的怀抱里,会更加繁荣、富强!(小组表演诵)
六、分层作业
1、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进一步了解香港的历史,香港回归的历程,香港回归后的发展史等。可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也可以在信息直通车上和大家交流。
2、搜集其他有关香港回归的诗歌,有感情地朗诵,在下周班队课上展示。
最后一分钟篇11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出示香港回归时的图片。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刻,有谁知道?
2.据生回答随机追问:你是根据图中的哪些景物判断出来的?引导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对香港的一些了解。
3.揭示课题。
这幅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中华民族圆了一个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团聚梦,也是我们十多亿中华儿女无比激动振奋的日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让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
4.提出学习目标
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这篇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难读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
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课
要求: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基础知识展示。
1.这节课,我学会了硝烟、骨髓等词语,理解了叩问、脊梁等词语的意思。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我知道了诗歌的内容。
、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品读诗歌1.2小节,激发情感。
生1: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
生2:通过第二小节中“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镜头,描绘了当时人们看着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上升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3.品读第3小节,回顾历史。
学生出示收集的资料。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于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从这段资料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3通过资料了解香港自从鸦片战争以来的那一段屈辱历史
生4:联想到了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理解: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
生5:感受到香港回归是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现在终于实现了,多么让人激动。
出示诗句: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烟尘中浮现出来的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创作性展示。
1.小组合作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
2.小组展示仿创的诗歌。
3.展示个性谈感受。
三、激发知识冲突
四、知识拓展延伸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香港的资料
2.香港的回归历经坎坷,中华儿女可以挺直脊梁了。作者把自己那沸腾的热血与深深的爱国深情融入到了诗句的字里行间中。如果你能亲眼目睹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你有什么话想说,请把它写下来。
最后一分钟篇12一、设计思想
结合屏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引导历史、回归、现在,落实"大阅读"理念。自主研读,探究感悟,反复诵读,想象体悟,引导历史、回归、现在,拓展视野,受到爱国主义语文素养的提高。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作者和所有中国人一样,满怀激情地迎接着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三、学情分析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那一天,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亲身经历过那一天的人们是不会忘记的。但对当时只有刚出生的现五年级学生来说,实际上还体会不到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感悟不到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可能理解不了人们的激动、自豪、喜悦之情。虽然学生曾在三年级学过《"东方之珠"》,对香港有所了解,但作为内地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知之甚少,没有真切的感受。因此教师有必要鼓励历史、香港的回归、香港的现在等资料,先学生自主地了解香港,再借助多媒体,激发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借助课件,联系历史,创设情境,抓住诗句,师生互动,体悟情感。
七、课前准备
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三个方面去搜集与整理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的情景等相关资料的课件。
八、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镇街交流意见教师使用体会
(一)创设情境,导课激情
1.1997年7月1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日子吗?课件展示:屏幕阅读香港的历史、香港的回归、紫荆)
2.对,1997年7月1日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让我们共同去重温一下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课件展示: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问题研讨】
1.略读课文如何处理教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
2.教师是否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边诵读边想象边体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资料】
着作类:
周一贯:《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79页。
田晓军:《新课程·新教学·新备课》,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7页。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重温1997年7月1日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