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小一网整理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吧。
《蓝色的树叶》教案
《蓝色的树叶》教案篇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初步理解新词在本课中的意思,能认读“惹、皱、脸”三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
2、那么,谁见过蓝色的树叶呢?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课,让我们从 课文中找到答案。教师板书课题:《蓝树叶》。
二、进入新课: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
借、吞、吐、趴、等、盒、削、眉、由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2)看投影,读词语:
皱眉、借铅笔、趴在、削铅笔、不由得、吞吞吐吐、盒子、惹人喜爱、脸红
3)自己练习读
4)指名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
5)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
吞:上下结构的字,上边是一个“天”字,第一笔容易写成撇,教学时应注意提醒学生。
盒:这是一个形声字,上声下形,上边的“合”与“盒”字同音,下边是一个皿字底。
削:这是一个形声字,左声右形,右边是个立刀旁,用刀子削。
眉:学生容易将“目”写成“日”,可引导学生想一想,“眉”的下边为什么是“目”。
4、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打手势告诉老师。
2)指名分段读,听一听谁读的正确、流利,进行评价。
3)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练习巩固:
1、小组为单位共同练习:
1)请你们小组共同复习本课生字新词,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小组之间互相出题目考查,合作学习小组长留下进行监控。
例如:
看拼音写词语;
听写词语;
组词;
读句子;
读课文;
……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展示学习成果。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让学生打开语文书看课后的第二题,观察每个生字的占格情况。
2)让学生说说眉、借、由的占格情况。
3)在书中练习描写。 4)进行展示,进行表扬,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抄写难字、提出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中林园园认识到自己没有帮助同学而感到羞愧这件事,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助人为乐,互相帮助。
2、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了解人物的特点
3、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并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并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如果给你一片树叶,请你为它涂上颜色,你会涂什么颜色,为什么?
2、今天,我们课文中的主人公李丽画了一片蓝树叶这是为什么呢。
3、齐读课题《蓝树叶》。并进行板书。
二、学习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名分段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李丽是怎样向林圆圆借绿铅笔的?
2、指名说一说:
3、整个借笔过程,课文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写具体的。自由读,找出描写人物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并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体会体会。
4、根据所画内容,练习有语气的朗读:
1)自由读
2)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3)小组练习分角色有语气、有表情的朗读。
4)全班范围内有语气朗读。
5)评一评谁的语气好,为什么?
5、当林圆圆看到李丽本上的蓝树叶时,不由得脸红了。此时她会怎样想?
后悔自己的小气。
从来都没见过蓝树叶,李丽把树叶画成蓝色,也是迫不得已。这都是自己造成的。
如果因为树叶是蓝色的影响李丽的成绩,那自己真是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
李丽是我的同桌,现在同桌有困难,我却推三阻四,真是不应该。
如果哪天我忘带彩笔,李丽也这样对待我,我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呢?
……
、联系实际,说说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会怎样做?
1、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2、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结合日常生活的所作所为。
教师小结: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类似的事,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只有这样,才不会有蓝树叶的遗憾。
三、有语气的朗读全文:
1自由读。
2、以小组为单位练习
3、进行全班展示:分角色朗读,最后评价。
四、作业:1、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句。
《蓝色的树叶》教案篇2学习目标:
1、 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次对话。
3、 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
1、小朋友,下面我们来一次听力大比赛,看看谁最精神,注意力最集中。老师说三句话,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你就摇头。
、众人拾柴火焰高。
、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
、树上长着蓝色的树叶。
2、第3句被你们否定了,能说说理由吗?学生责疑:树上怎么会长出蓝色的树叶呢?平时我们看到的是红、绿、黄。
3、是呀,书中却有一篇文章课题就叫——蓝色的树叶,——齐读。师:真叫人百思不得其解。我们赶紧打开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找出课文中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回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术、惹、桌、注、皱”都是翘舌音;(“术、铅、盒、削。”等字,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认读、识记)(“皱、吐、注”可结合“皱纹、把书弄破、吐痰、注射”等生活用语帮助识记)
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回答
那么,“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学学课文吧。
四、细读课文
1、读讲第2、3、4自然段。
(1)下面请同学们再读第2、3、4自然段课文,用笔划出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
指导读对话部分,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a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重点理解“小声说”、“吞吞吐吐”“没画完”等词语。
课件出示b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画。等到都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吗?”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理解“只好”。这个词是说李丽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她已经把房子、小山画好了,只等画树。没有绿铅笔,没法画,所以只好等林园园把画画完,才又一次向林园园借。
.“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这是林园园的心里话,她担心李丽使绿铅笔时会把笔尖弄断,实在有点舍不得借。
课件出示c.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不要用力画,不要画得太多。”林园园讲了三个“不要”,总是担心李丽弄坏,或者使用得太费,舍不得借。听了林园园的话,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理解三个“不要”和“连忙”“只画”。(“连忙”和“只画”,是讲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既然林园园肯借给她绿铅笔,就立刻表示同意林园园的要求)
课件出示d.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画小草吗?太多了!”这是林园园听到李丽说要画小草,觉得太费绿铅笔了,所以林园园说:“太多了!”意思是你要用,就只准画树叶。
3.读讲第5段。
课件出示 课文段落,指名读后,提出思考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使学生理解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们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我们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理解“用心”、“不由得”等词语。
课件演示 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此时,她在想些什么?”,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指名说说
五、巩固生字词、说话训练
课件出示:我会读如:美术算术技术手术……
我会变如:口+=吐若+=惹……
六、小结
这节课中,我们认识了李丽和林园园,我想同学们有很多话对林园园说吧?。下节课我们再来畅所欲言吧。
板书设计:
19蓝色的树叶
李丽 林园园
借绿铅笔 舍不得
画蓝树叶 脸红了
《蓝色的树叶》教案篇3一、启发导入
出示一片画好的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好不好?
二、初读课文
1、那我们就快快读课文吧,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好伙伴”帮忙吧。
2、大家读得太认真了,谁能勇敢地给大家读一读呢?那你在设读之前愿意给你的伙伴提几点要求吗?
3、我呀,真羡慕你们,又有礼貌,帮助伙伴又那么认真。
4、那我们把课文中自己会的生字大声的读一读吧,不会的你也一定会有好办法解决的,是吗?
5、从大家的表情看,读文已没有障碍了。我想考考你们,同意吗?
6、教师出示会认字的字卡指名读,开火车读。
7、同学们读得这么好,写得也一定不错,再读“术铅吐注”四个红色字卡,这四个字特别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信心写好吗?
⑴ 这四个字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的?把好办法告诉你的同桌。
⑵ 指导书写:
① 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② 教师范写同学临写,组内互相展示,说说你有什么话要提醒你的伙伴。
三、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你们知道对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了吗?
2、如果你是林园园你会怎么做吗?
3、你在学习生活中和伙伴之间发生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么做的?
4、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四、设计意图
根据班级的实际设计这堂课,意在把学生带入崭新的课堂,使他们亲身体验自己是课堂的主人,真正体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体现评价的激励功能,使学生竖立起坚定的信心,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做一个新世纪的好学生。
《蓝色的树叶》教案篇4教材简析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李丽向林园园借铅笔,而林园园舍不得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最后李丽用蓝铅笔画出了树叶。故事情节简单,但讲出了一个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伸出援助之手的道理。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但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批评或说理上。
学情简析
1、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上了小学,尽管孩子们都接受着要学着关心帮助他的教育,然而在生活中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了。因为在对别人的关心中,自己得做出一定的牺牲,也许玩的时间少了,也许耍舍弃自己心爱的东西,也许……孩子们在权衡中往往自私地选择了保护自己,而放弃了无私地帮助他人。但成长中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高尚情感的熏陶下,会逐步克服自私,做个充满爱心的人。
2、孩子们喜欢读接近他们生活的故事,能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却不善于逐句品读、领会。
3、孩子们对于常见的、意义浅显的字词掌握起来要容易一些,所以尽管本课要写的字多,但是记忆起来并不难。
目标预设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林园园的心里在想什么。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无私地互相帮助。
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挂图,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自学提示
1、能自学生字词语,记忆字形。
2、能观察分析怎样把字写得美观。
3、边读边想,试着用适当的语气朗读对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让“本、铅、惹、吐、桌、盒、注、削、皱”9个字,会写“由、本、吐、注、课、铅”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总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林园园的行为是自私的表现。
3、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流程:
一、设疑引入
1、板书:()色的树叶,你打算怎样填空?为什么?
(让学生看课题,发表意见。)
2、板书填空:(蓝)色的树叶,请小朋友读读题田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
(让学生读课题,针对课题提问,谈自己的想法。)
3、梳理学生的问题。
设计意图:引起好奇,激发学习课文的愿望。
二、自主读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书,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当页生字或轻声间别人。读完后想一想,自己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在课文中勾画生字新词,把自己回生的字词也画一画。
设计意图:自己读书,体会读书过程。
三、小组学习
指导小组学习:
1、读准字音分小组读音,组长抽查每个同学认读生字,正音。
2、用生字扩词,注意听听哪些词语可能组错了,相互纠正,说明原因。
3、记住生字。
小组学习:
哪些字还没有记住,同学一起想想办法。
4、读通课文
(合作读课文,一人一段轮读。相互帮助,正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
习惯合作学习,形成合作意识。
学习生字时将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
四、检查巩固
1、“开火车”读字词。
2、扩词语,纠正错的词语,并说说为什么错了,相机板书同音混淆的字。
3、说说记忆生字的好办法。
4、能读通课文了吗?愿意读课文的站起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评评他们读得好不好。
5、“蓝色的树叶”是怎么来的?对这件事你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
既是检查,也是巩固。
识字时抓住个别难字。
根据提示发表意见,整体了解课文:林园园不肯借绿铅笔给李丽,李丽就用蓝铅笔画树叶。李丽很有礼貌,村园园比较自私。
6、你有什么问题吗?(提出不明白的地万)
设计意图:考虑到个性差异。
五、看谁写得正确、端正、美观
1、读一读要写的字。
纠正学生中不正确的发音,读准第三声和鼻音声母。
2、记忆字形,笔画笔顺。
同桌交流:这些字是什么结构的字,怎样记住字形。
3、发现容易错的地万,对学生的提问做指导。
4、观察如何将字写得美观。
5、师示范写。
6、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看看哪个字写得好,写得不好的字怎样改进。
设计意图:
读准字音,纠正错误读音。
用心学习,不懂就间。
养成细心观察分析的好习惯。
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六、教学效果检测
1、buyoudemeishutuntuntutu
shuyiqianbi
2、朗读课文,不要加减字,尽可能读得流利,有感情。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熟悉课文。
七、拓展性学习
你帮助过别人吗?别人帮助过你吗?当时你们是怎样想的?你还看到谁帮助谁了?讲一个故事吧,让大家看看小朋友多么关心同学。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训练语言,情感升华。
《蓝色的树叶》教案篇5【浙江省嘉兴市光明小学 许琦群】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
第19课《蓝色的树叶》,主要讲李丽的绿铅笔找不到了,向林园园借,而林园园找了许多借口,并不乐意借:先是以自己没有画完为借口,接着以怕弄断为托词,后来又嫌李丽画的内容太多而不乐意。读到这里,一个活生生的小气鬼出现在孩子的眼前,这与我们平时所倡导的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思想大相径庭,这就是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义所在。文中的林园园无疑是个反面典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感悟到:同学间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协作。
王燕骅老师举到过这么一个例子,整堂课,按照老师课前的预设顺利地开展着教学活动。就在学习第五自然段即将顺利揭示中心的时候,意外发生了。老师提的一个问题“看着李丽画的这些蓝树叶,你想说什么?”打乱了这堂课的和谐。按照课前预设,学生会对林园园说:“你应该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可没想到,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就说:“我想对李丽说,你可以用红铅笔来画呀!枫叶是红的!”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是呀!为什么一定要画树叶呢?”“可以画白云、蓝天、高山嘛!”……有的小朋友甚至嘀咕开了:“李丽真笨啊!”“她不动脑筋。”……我并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看着学生七嘴八舌的样子,老师只能委婉解释道:“你们真聪明,能自己解决困难!可现在李丽没有想到这些办法,那如果你是她的同桌,你会怎么办呢?”尽管在老师的努力下,有的学生又回到了主题:“我应该帮助她。”
其实,反思以下这堂课和这篇课文,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去处理文本:一是站在被借者的角度上,即林园园的角度上。作为林园园,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主动去帮助别人。二是站在借者的角度上,即李丽的角度上。这也就是学生所议论的:当碰到困难时,首先应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困难;实在解决不了,再去寻找帮助。换言之,也就是抛弃了李丽在文本中扮演的弱者角色。
《蓝色的树叶》教案篇6一、把握《大纲》,说教材
《蓝树叶》是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的第一组讲读课文的第二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体现如下思想:
1.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
3.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二、训练思维,说程序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当板书课题后,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如:“树叶为什么是蓝的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促进主体的发展。
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逐段读课文。
2.指导朗读,如长句子要注意停顿、断句。
教师范读,进入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频共振。
紧扣问题,自主学文
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学习第二段时,还可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质疑启思,合作学习
学生可能会问:“林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或从李丽的角度提问:“李丽不接笔,很有自尊”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深入讨论,不必强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
适时运用,实现迁移
在课后第3题“填空,再读一读”之后,出示:“一个星期后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要同学们剪纸。可是坐在林园园前面的方晓晓没有带彩纸,林园园看见了,会怎样呢”请同学读题、思考、讨论,先说说,再写下来。
这个练习以填空引出教学内容,凭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说、读、写、思于一体,又渗透思想教育,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三、促进发展,说教法
1.引读法
李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2.图文结合法
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本人备课时仔细观察图,就发现文中第一幅图与课文内容有明显不符。倘若学生也能发现这一问题,不仅可见其观察细致,还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可谓一箭双雕。
3.迁移法
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讲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点、划、读、议领悟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去读第二至四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通过学习最后一段,结合课后第3题的训练,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四、培养能力,说学法
1.课题入手法
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课文画龙点睛之笔。学生开始接触课文,首先看到的是课题。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一课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这一课,我试图让学生通过“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释题入文。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会逐步养成一见课题便会产生一系列疑问、联想,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极有益处。
2.课后题入门法
每篇课文后的问题往往给学生以重要的提示。这一课我以课后题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好课文。倘若长此以往,学生都能得到这样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带着强烈的目的去读书,边读边思考,不仅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圈点勾划法
从学生学习品质来考虑,让学生在课文中动笔划记号,如给重点词句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将长句子用符号标上停顿、语气重音等。训练重点不脱离课文语境,在听读过程中,动静合理交替,让学生学习时思维“聚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蓝色的树叶》教案篇7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三册
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学习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启发导入
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同桌合作,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
2、汇报交流
指名读喜欢的段落,检查自学效果。
课件演示摘苹果游戏,识记生字:
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课件演示青蛙过河游戏,读词语:
皱眉借铅笔趴在削铅笔不由得吞吞吐吐盒子惹人喜爱脸红
三、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李丽没画完的画,问:“这幅图还缺什么呢?”
从这幅图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齐读第1自然段。
2.读讲第2、3、4自然段。
(1)用笔划出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
指导读对话部分,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A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重点理解"小声说"、"吞吞吐吐没画完"等词语。
课件出示B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画。等到都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理解"只好"。这个词是说李丽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她已经把房子、小山画好了,只等画树。没有绿铅笔,没法画,所以只好等林园园把画画完,才又一次向林园园借。
."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这是林园园的心里话,她担心李丽使绿铅笔时会把笔尖弄断,实在有点舍不得借。
课件出示C.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不要用力画,不要画得太多。"林园园讲了三个"不要",总是担心李丽弄坏,或者使用得太费,舍不得借。听了林园园的话,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理解三个"不要"和"连忙只画"。("连忙"和"只画",是讲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既然林园园肯借给她绿铅笔,就立刻表示同意林园园的要求)
课件出示D.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画小草吗?太多了!"这是林园园听到李丽说要画小草,觉得太费绿铅笔了,所以林园园说:"太多了!"意思是你要用,就只准画树叶。
3.读讲第5段。
课件出示课文段落,指名读后,提出思考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使学生理解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
理解"用心"、"不由得"等词语。
课件演示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此时,她在想些什么?”,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4、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林园园和李丽是两个怎样的孩子?
四、书写指导
1、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同学临写,组内互相展示,说说你有什么话要提醒你的伙伴。
《蓝色的树叶》教案篇8《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我读过一本书,书上说,有一位大学教师,在学生读文的时候,如果读不出什么感觉来,那么就请学生们再读,再读,再读。直到读出点什么为止。我在预习的时候要学生读文三遍,课上在问学生读出了什么时,可是学生们不知道怎么回。我就他们再读,举手的不多,那么再读,举手不多,那么再读。反正到最后学生们举手的越来越多了。在学习本课的时候,我没有学字,只是不停的让学生读,感觉人物的心情和语气,然后读出感觉来。一生在读“把绿铅笔借我用一用行么?”这句话时,提示语是“小声的”可是他没有小声,反而更大声了。其他学生哈哈大笑,都说他读得错了,这么大声,老师一定不让这么大声的说话的。看来孩子们已经能够注意到提示语的作用。可是大部分学生要在教师的暗示之下才能领悟。这方面要再加训练。为了达到多读的目的,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加强预习的指导和检测。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预设中也想孩子们一定能够回答这样的问题的;他们也都能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团结友爱。可是,在这样的一句话后面又有多少孩子能够真正体会了、感受着友爱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在网上找了一个感人的有关友爱的故事,希望通过故事让他们感受什么是真正的友爱。
故事讲的是一个越南孤儿院里一个小女孩受了重伤,而她的好朋友一个小男孩以为献血会死,在犹豫了一会儿之后毅然决定放弃自己的生命也要献血给小女孩,而理由只是“因为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对这个长长的故事稍稍处理,用适合2年级的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述,同时配上悠悠的音乐。第一小节讲玩了,孩子们听着,他们不再躁动,第二小节讲完了他们静了,第三小节他们更静了,第四小节,孩子们眼里冒着泪花,故事讲完了,只有悠悠的音乐,孩子们沉浸着,我没有提问,让音乐继续流淌,我想此时无声胜有声,孩子们的神情告诉我他们懂得友爱了,因为他们被感动成那样了。于是,我换上另一种音乐朗诵起事先搜好的《友情》诗篇:
在你忧伤的时候我在一旁悄悄地注视着,
在你苦恼的时候我在一旁静静地聆听着,
在你无奈的时候我在一旁默默地思考着,
因为,我是你的朋友。
朋友是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的,
朋友是在最危机的时候来临的,
把一切最真诚的祝福留给朋友,
把一切最幸福的时刻送给朋友。
“小朋友们,同桌是我们在学校里最亲密的朋友,我们要好好珍惜跟同桌在一起的时光。”
老师也相信你们现在也有一些话要跟自己的同桌说是吗?
小手举起来了,他们说得很好,在每一个孩子起来说完之后,我都让他们正对同桌说声谢谢,并和同桌握握手。甚至顾孜晗和王佳怡这对“小冤家”也握手了,孩子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节课孩子们学得很开心,这也是我这节课最开心的地方。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本课需要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对课文大致了解,为第二课时感情课文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重点是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听辩质疑”的方法导入课文。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首先通过自由读文把生字划出来,然后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然后通过开火车读,生生互相读进行巩固。在指导朗读时,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因为他们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然后,找同学读课文,生生、师生互评,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师重在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师生合作较融洽,不足之处,朗读的参与面小,鼓励性的语言和物质奖励,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教案篇9《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得还不错。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教学时,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半绿半黄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的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5、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如指导: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这句话时,我只是让学生抓住“小声地”这个词,让学生用小声的语气去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大声地读这句话,让学生听一听老师读得行吗?学生如果说行,让学生再去读这句话,细细理解到底该怎么去读,通过反复读,学生发现应用小声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兴趣被极大调动,更加乐于学习。
6、进行品读环节的教学,应注意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的突破来贯穿全文。如本课的切入点就是“林园园看着主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抓住林园园的表情、心理变化特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在深入理解人物对话、心理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是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的第一组讲读课文的第二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我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我让学生带着问题重点读读第一二自然,重点读读有关的几个关键性句子,抓住“吞吞吐吐”这一关键性词语,学生一定会领悟到,林园园是不会再需要绿铅笔的,她说这句话只是为了给自己的不愿借找借口。这一可贵的教学资源,成为这堂课的一个亮点。
反思之一: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从这些话中我感受到了这篇文章的带给他们心灵的触动这也许就是文学的魅力。
反思之二:
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要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在朗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可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
林园园的言行,明显不对。但生活中这样的事是很多的。可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结合林园园最后的表现,引导学生猜猜她为什么脸红,她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让他们和林园园一起进行反思。
反思之三:
我为本篇课文设计了一个自我感觉很是新颖的开头,但却没有起到我理想中的效果。不知道是孩子紧张,还是我的调动力不够,整堂课孩子们都是那么的拘谨,一点活跃的气氛都没有。
在这节我认为是失败的一课中,我也得到了一点启发,也可以说是对我自己提出的要求,那就是: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能使学困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
《蓝色的树叶》教案篇10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三册
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学习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启发导入
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同桌合作,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
2、汇报交流
指名读喜欢的段落,检查自学效果。
课件演示摘苹果游戏,识记生字:
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课件演示青蛙过河游戏,读词语:
皱眉借铅笔趴在削铅笔不由得吞吞吐吐盒子惹人喜爱脸红
三、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李丽没画完的画,问:“这幅图还缺什么呢?”
从这幅图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齐读第1自然段。
2.读讲第2、3、4自然段。
(1)用笔划出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
指导读对话部分,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A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重点理解"小声说"、"吞吞吐吐没画完"等词语。
课件出示B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画。等到都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理解"只好"。这个词是说李丽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她已经把房子、小山画好了,只等画树。没有绿铅笔,没法画,所以只好等林园园把画画完,才又一次向林园园借。
."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这是林园园的心里话,她担心李丽使绿铅笔时会把笔尖弄断,实在有点舍不得借。
课件出示C.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不要用力画,不要画得太多。"林园园讲了三个"不要",总是担心李丽弄坏,或者使用得太费,舍不得借。听了林园园的话,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理解三个"不要"和"连忙只画"。("连忙"和"只画",是讲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既然林园园肯借给她绿铅笔,就立刻表示同意林园园的要求)
课件出示D.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画小草吗?太多了!"这是林园园听到李丽说要画小草,觉得太费绿铅笔了,所以林园园说:"太多了!"意思是你要用,就只准画树叶。
3.读讲第5段。
课件出示课文段落,指名读后,提出思考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使学生理解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
理解"用心"、"不由得"等词语。
课件演示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此时,她在想些什么?”,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4、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林园园和李丽是两个怎样的孩子?
四、书写指导
1、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同学临写,组内互相展示,说说你有什么话要提醒你的伙伴。
《蓝色的树叶》教案篇11一、认识生字
1、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卡片,自己认一认
2、学生汇报
3、考一考:读一个字说出它的偏旁
4、给生字分类。
5、游戏:双轨小火车
6、讨论: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7、学词语
分析:在学习生字的时候,老师采用“自学——交流——质疑——学生释疑”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学会了识字方法。并通过:让学生和生字朋友打招呼来读生字,开双轨火车,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对生字进行分类,说说怎么记住生字,让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整堂课也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蓝色的树叶》教学案例及反思
济源双桥东留村小学赵薇薇
《蓝色的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找不到了,向旁边的林园园借,可林园员一种种借口不想借给李丽。李丽明白后,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的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到后,不由得脸红了。
本组教材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本文是向学生进行助人为乐教育的好教材。
在教学时,我知道学生观察第二幅插图,说说哪一个是林园园,哪一个是李丽,并说出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下面是部分课堂实录:
师:你能说说图上哪一个是林园园,哪一个是李丽吗?
生:这一个是林园园,这一个是李丽。
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让别人听的明白。
生:左边的是林园园,右边的是李丽。
生:穿粉色衣服的是林园园,穿黄色衣服的是李丽。
生:画着绿色树叶的是林园园,画着蓝色树叶的是李丽。
生:头上扎红色蝴蝶结的是林园园,扎黄色蝴蝶结的是李丽。
师:刚才大家描述的非常清楚,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能说说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吗?
生:我是从第二自然段“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画好了。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的画着一片片树叶”这儿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观察地真仔细,学习地真认真。
反思:
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我之所以设计这个环节,是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平时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时,大多只说半句话,话说不完整,或者是描述不清楚。就像案例中的第一个孩子回答的一样,“这一个是林园园,这一个是李丽”,所指不清楚。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让别人听的明白。有了这个要求,再往下说,学生个个说的明白,个个说的精彩。口语交际不是只有在口语交际课上才实施,在我们的各科教学中都应渗透,尤其是语文课堂上,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文。
我们指导学生学习语文,要结合上下文或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学习。案例中,我要求学生找找从什么地方看出哪是林园园,哪是李丽,这样就把插图和课文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文章所蕴藏的内涵。
《蓝色的树叶》教案篇12《蓝色的树叶》教学案例
《蓝色的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找不到了,向旁边的林园园借,可林园员一种种借口不想借给李丽。李丽明白后,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的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到后,不由得脸红了。
本组教材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本文是向学生进行助人为乐教育的好教材。
在教学时,我知道学生观察第二幅插图,说说哪一个是林园园,哪一个是李丽,并说出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下面是教学案例:
师:你能说说图上哪一个是林园园,哪一个是李丽吗?
生:这一个是林园园,这一个是李丽。
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让别人听的明白。
生:左边的是林园园,右边的是李丽。
生:穿粉色衣服的是林园园,穿黄色衣服的是李丽。
生:画着绿色树叶的是林园园,画着蓝色树叶的是李丽。
生:头上扎红色蝴蝶结的是林园园,扎黄色蝴蝶结的是李丽。
师:刚才大家描述的非常清楚,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能说说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吗?
生:我是从第二自然段“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画好了。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的画着一片片树叶”这儿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观察地真仔细,学习地真认真。
《蓝色的树叶》反思:
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我之所以设计这个环节,是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平时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时,大多只说半句话,话说不完整,或者是描述不清楚。就像案例中的第一个孩子回答的一样,“这一个是林园园,这一个是李丽”,所指不清楚。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让别人听的明白。有了这个要求,再往下说,学生个个说的明白,个个说的精彩。口语交际不是只有在口语交际课上才实施,在我们的各科教学中都应渗透,尤其是语文课堂上,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文。
我们指导学生学习语文,要结合上下文或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学习。案例中,我要求学生找找从什么地方看出哪是林园园,哪是李丽,这样就把插图和课文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文章所蕴藏的内涵。
重要的是,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懂得去帮助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只有你帮助了别人,别人才会帮助你,没有付出何来的回报。
《蓝色的树叶》教案篇13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生字,生字宝宝要来考考你们,出示课件:我会读:风景注意盒子桌子美术削铅球惹人喜爱吞吞吐吐皱着眉头哪个小朋友来带读第一行词语?
生带读,师:小朋友读得真不错,小火车开起来。
二、朗读感悟课文。
师:上节课学习中,小朋友都说不喜欢林园园,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看林园园的哪些表现让小朋友不喜欢她。自由读第2自然段。想想林园园的哪些表现让小朋友不喜欢她,把那句话划出来,读一读。
生读。
师:这位小朋友表现好,已经拿出笔来划了。
生1: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师: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不喜欢?
生1:他不借。
师:因为不肯借,所以不喜欢。你觉得这句话读出了什么?
生2:愿意
师:从哪个词看出?
生3:吞吞吐吐
师:谁来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生4读。
师:你会用吞吞吐吐说句话吗?什么时候吞吞吐吐?
生1:我吞吞吐吐地说:“爸爸,我还没有玩好呢!
生2:我吞吞吐吐地说:“我不会洗碗。”
师:林园园的心情是不是跟刚才同学的心情一样?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想不想看看林园园画的树叶是怎么样的?
生1:绿的
生2:绿绿的树叶,真美啊!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假如你就是李丽,看到这么美丽的绿树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生1:我真羡慕。
生2:好漂亮。
生3:要是我也能画出这么美丽的绿树叶那该多好啊!
师:是啊,可惜你今天没带绿笔。你这时会怎么做呢?
生4:我想向同学借。
生5:李丽,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下行吗?我保证不弄断你的铅笔。
师:课文中的李丽是怎么说的?找出这句话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你觉得李丽是用什么语气说的?
生1:问话的语气。
师:那你读一读。
生2:很温柔的说。
师:那你温柔地借一借。
生读句子。
生3:很有礼貌地说。
师:那你来有礼貌地说一说。
生读句子,学生齐读。
师:我也想这样说一说,请把你的语文书借我用用行吗?
生:行
师:笑眯眯的,请你也礼貌地试试。
师:从小朋友笑眯眯的表情中,老师知道你的请求得到了同意,是吗?你们都爽快地同意了,看来短短的一句话竟然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让别人很乐意地答应你的请求,只因为——我们有礼貌了,以后可得经常用哦!可是林园园呢?再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生齐读。
师:那么等到林园园画完了,她是不是借李丽了呢?请同学们读读第3自然段。
生1: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林园园太小气了。
师:我们来猜猜:其实林园园心里在说什么?
生1:我不愿意借给她。
生2:我该怎么办呢?
生3:他把我的笔尖弄断了,我还要自己削,多麻烦呀!
师:那你把林园园的担心读出来。生读,齐读。
师:李丽听了之后说什么?请你试着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师:李丽是怎么样的语气跟她借的?
生1:礼貌的。
师;你来礼貌地借一借。
生2:着急的。
师:那你着急地说一说。
齐读这句话。
……
师:请三个学生分角色读第3自然段,我们来体会李丽的着急,林园园的小气。
师:读得有点小问题,不过没关系,我们等下再读。林园园到底借到了没有?请你读第四自然段,你找到了哪句话,你不喜欢林园园?
生: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不要削。
师:担心什么?
生:担心断,用得多。
师:你还从哪里体会到她不愿意?林园园说了几个不要?她在担心什么?
生:不要用力,是担心李丽弄断了;不要画得太多,是担心李丽把铅笔用完了。
师:总而言之,就是……
生:林园园不愿意借。
师:你觉得怎么读?
生:很不情愿。齐读这句话。
师:你还从什么地方不喜欢林园园?你猜猜林园园这时会想什么?
生1: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她在想还要画那么多!
师:你猜到了林园园心里在想什么?还有谁要说?
生2:她在想:本来她只画树叶我就借给她了,可是她还要画小草,会把我的铅笔用完的。
师:是啊,这么想着,林园园是怎么说的,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词语也可以看出她不肯借。
生:皱着眉头。
师:你来皱着眉头读一读,生读。
师:转过身来,看看她朗读时的表情,生再读。
师:我们一起来皱着眉头读一读。
师:假如是你的话,别人这样说,你会怎么做?
生:我就不要了。
师:李丽拿了吗?
生:没有。
师:李丽不是没有借到,而是没有接,猜猜她在想什么?
生1:如果我借了她的绿铅笔……
生2:你不想借,我就不借了。
生3:我还是用自己的铅笔画好了。
师:李丽还是没有借到。我们一起合作来读第四自然段。男生读李丽的话,女生读林园园的话,老师读作者的话。
分角色读课文。
师:最后李丽画好了吗?接下去读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
师: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1:李丽画了蓝树叶。
生2:林园园脸红了,后悔不应该不借绿铅笔。
师: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林园园的脸红了,她会怎么想?
生1:早知道借给她了。
生2:老师会批评她,我真后悔。
师:现在你喜欢她吗?为什么?
生:我喜欢她,因为她做错了能改正。
师:知错就改,是吗?不错。我们把林园园的后悔读出来。
生齐读。
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要对林园园说吗?
生1: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生2:不能放弃要坚持。
生3:知道错就改是好学生。
……
师:谁来做林园园,听小朋友的话,你想怎么回答她的话?
生1:我知道错了,下次我一定会借给她的。
生2:我一定改正,以后同学有了困难,我要帮助他们。
三、小结。
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李丽没有带绿铅笔,林园园不肯借,她只好画了蓝叶,后悔林园园后悔了,她知道了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希望小朋友以后也能这样做,同学之间有了困难能互相帮助。这节课我们还学到一句有魔力的话,只要我们经常用它,就能使别人很乐意地帮助你。请翻到作业本,写一写。
例:你把绿铅笔借我用一用,行吗?
吗?
例:现在你可以把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吧!
学生写,师巡视。
师:写完了大声读一读。
课后反思:
有人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其实也是告诉我们,一个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新颖与深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你对教材挖掘的深浅上,也就是看你是否真正吃透了教材?这个“挖掘”、“吃透”的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读”。教师要上好一堂课,课前需花大量的时间读教材,读教材语段内在的联系,读教材背景,读教材中学生理解的难点和感兴趣的地方等。尤其是研读教材,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思考,找到一个教学的切入点,因为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这样在教学中,就能围绕一条主线展开教学。
这节课,我在一开课,便这样导入,“上节课学习中,小朋友都说不喜欢林园园,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看林园园的哪些表现让小朋友不喜欢她。”也就是告诉了学生这节课,我们围绕这样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读课文,林园园的哪些表现让你不喜欢,找出这些句子学一学。教学后反思这一主线的确定,确实不妥。当我们再读课文,会发现,这样教学,从一开始便给学生这样的印象,林园园是不好,整节课都在引导学生找林园园的错,而不是把好的一面展示给学生。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便看不到别人的闪光点,这样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同时,我们再读课文,会发现文本内在的两条线,其一是,林园园前后说了四句话,虽然她一直在找借口想不借绿铅笔,但她却一直没有开口直接说不借,这其实可以看出,林园园并不是不愿意借,而是她舍不得借,又怕不借李丽会不高兴,她左右为难,心里是很矛盾的,但最后还是同意借了。所以,林园园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而她最终也是同意借铅笔,这点值得大家学习。但我在教学中以“看看林园园的哪些表现让小朋友不喜欢她。”这样一条线来引导学生学习,那学生便体会不到林园园的矛盾,以及她最终对李丽的帮助,学生已经先入为主了。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是很多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体会林园园矛盾的心情出发推及自己,从而指导学生自己的行为,使他们知道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应该主动帮助他们。其二是,李丽也是一条线,她几次想借,都没有借到,最后自尊心受挫,画了蓝色的树叶。这条线的教学可以穿插在学习体会林园园语句中完成。
总之,教师在课前对教材应该深入研读教材,这样才能在课堂深入浅出,引导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蓝色的树叶》教案篇14一、组词
田 木 毛
由 术 笔
土 主 果
吐 注 课
二、读读涂涂
读一读,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三、读读写写
读一读,写出带有下面标点的句子。
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
李丽用蓝铅笔认真地画着树叶。
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一读
头尾相争
有一条蛇的头和尾发生了争吵,尾对头说:“为什么你老在前面走,让我落在后面!”头说:“我有眼睛,可以当老大。”尾不服气,说:“我让你走,你才能走;我不让你走,你就走不了。”说着,尾巴在树上缠了三圈儿。过了几天,头饿得要命,就对尾说:“你放开吧,我让你当老大,在前面走。”于是尾巴得意地在前面走,可是没走几步就掉在火坑里烧死了。
《蓝色的树叶》教案篇15一、教材分析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本二年级上册第19课。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平时都可能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故事:李丽上美术课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向同桌的林园园借,林园园不借给她,她只好用蓝铅笔画树叶,林园园看了后羞愧地脸红了。故事内容浅显,孩子们容易体会情感:我们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不能自私。因此学习起来并不困难,只要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就能正确的理解课文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就能正确的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出道理。
小学低段从文本中体会情感的同时,更要注重学习技能的培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里要求1-2年级的学生掌握基本识字,标点的同时还要能在阅读方面:“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口语交际中能与人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在这样“道理”不是很难懂的文本里,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同时注重对学生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课文的中间部分刚好是以对话形式展开故事情节的,进而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进行自主体会,让文本与学生的心灵产生情感对话的同时,还学会去体会人物语言来体会人物情感,这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和积累。并初步学习记叙文的叙事方法:起因、经过、结果,为孩子们今后进入中高段阅读学习和作文的基本框架奠定一定得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4、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区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重点和难点
1、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2、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区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说教法和学法
课程安排
第一课时:1、读书和拼写生字、词语;并掌握生字基本结构和拼音。
2、能读通文章,把握文章的大意。
第二课时:1、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2、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区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说说自己的体会。
学法:
基于这样的理解,针对本班学生的学情:第2课时教学时宜采用:本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与文本进行一次深层次的对话之后,将之转变为课堂设计的大框架,试图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生成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注重学生的动态生成和能力培养。故我今天重点说的是第二课时内容。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都已经把文章好好地读了几遍,有些同学也能说出课文里的故事了,可是老师还是有点不明白,为什么文章的题目是“蓝色的树叶”呢?树叶都是绿色的,可它是谁造出来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那我们一起来重新走进文中的美术课堂,来看看她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2、研读第1自然段
指名读
重点感悟出: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事情
3、研读2、3、4自然段,品味人物语言
研读第一次对话
(1)、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质疑:林园园明明画好了,为什么说‘我还没有画好呢?
(2)指导读李丽与林园园的第一次对话,
“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体会李丽有礼貌、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随机理解“吞吞吐吐”,什么叫“吞吞吐吐”,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情况下会“吞吞吐吐”。进而体会林园园不想借而又不直接说的心情。
研读第二次对话
a、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b、引导多种形式的读,体会李丽请求、诚恳、和小心谨慎的语气,体会林园园不乐意借的心情。
c、同桌互读:感悟对话,引导互换读
研读第三次对话
小组合作读,想一想:你从哪里体会到什么?
整体感悟三次对话,感受心情小组讨论并发言。并回顾全文,你是重点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4、感悟结果,拓展延伸
此刻,我们在李丽的身边聆听了这个对话的全过程,我们的内心有什么想说的吗?孩子说感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你们在生活中也有遇到类似的事情吗?当时你们是怎么做的?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产生共鸣,达到情感体验的目的,价值观得到熏陶。并在口头表达上也会有所锻炼)
5、总结全文,概括框架
我们来重新看看今天学的文章题目:蓝色的树叶
明白为什么树叶是“蓝色”的吗?-----学生说出:是李丽没有绿铅笔----她可以解决绿铅笔的问题吗?去借笔没借到。
教师配上板书
同学们把这三句话来概括后进行排序:
1、李美术课时,李丽没有绿铅笔画树叶
2、丽向林园园借笔,但她不愿意借给她
3、李丽就用蓝铅笔画树叶
总结出这篇写故事的文章是分三步:原因——经过——结果。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到我们写作文中去。
教学板书:19蓝色的树叶
时间:美术课上
人物:李丽林园园
1、李美术课时,李丽没有绿铅笔画树叶
2、丽向林园园借笔,但她不愿意借给她
3、李丽就用蓝铅笔画树叶
道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案篇16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九个,会写十个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会读九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看到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2.你看到过蓝色的树叶吗?
3.今天我们来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出示字卡,学生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
3.正音练习。
读音指导重点:“术、惹、桌、注、皱”都是翘舌音;“吐”是多音字,在本课读;“削”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o)
4.师范读课文。
生说: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三、识记生字
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自主识字,说说自己认识了哪个生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和哪个生字交朋友,目的是让学生在组词说话中识记生字。
开火车认读生字。
四、巩固生字
1.巩固会认的字:
游戏1:听音出示字卡。
游戏2:组字:
口+土=吐合+手=拿日+京=景
2.巩固会写的字:
生观察要写的十个字,并说出每个字的写法。
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要写得左窄右宽。
四个上下结构的字:笔、桌、景、拿,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还指导“拿”的书写。
五、总结: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本站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蓝色的树叶》教案篇17一、导入
同学扪,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蓝色的树叶一文,本课的生字你还记得吗?我们来玩个猜字的游戏,好吗?
若加心字底是什么字?
这个字的笔画有点复杂,它的右边是个皮字是?
有一个姓肖的人右手拿了一把刀是?(对照卡片组词)
一个地主喝了三滴水,是?
同学们把生字记得真准确,谁还记得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吗?板:李丽、林园园、借铅笔、不情愿。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品读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完成两个学习目标:1、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二、理解课文
请同学把书翻到89页,自己读一读课文,把李丽的话用曲线画下来,林园园的话用直线画下来。指名回答
出示四次对话
老师把他们的四次对话列到了屏幕上,请你自己读一读,想象他们二人说话时的心情,看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1、我感到李丽很有礼貌。指导学生用吗吧说话
你从哪句话感受到的,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用吧吗说话。
你读出了李丽的礼貌,谁还能像他这样读一读?
谁能超过他?
你还从那些词或句中发现什么?李丽是个遵守纪律的孩子。他在课堂上小声问同桌借铅笔时心里会想些什么?你能把它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是呀,李丽既遵守纪律又有礼貌,请你联系上下文,再读一读,她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向林园园借铅笔?他想把画画好。
同样一句话你却读出了不同的感受,看来你很爱动脑筋。
愿意一起读给老师听听吧!
2、让我们再次回到对话中,看看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林园园很小气,从哪发现的,能读出它的小气吗?
她很喜爱自己的铅笔,你是怎么发现的?你爱惜自己的东西吗?能读出爱惜的感觉吗?
现在就请同学们通过读书把它复杂的心情表达出来吧!齐读。
3、分角色朗读
同学们的朗读,似乎让老师看到了李丽和林园园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让我们分角色把课文读一读吧,同桌俩可以一起读叙述部分。一会儿我请练得最认真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怎样?你想读吗?这样吧!男生读李丽的话,女孩读林园园的话,叙述部分我们一起读。
三、拓展
1、课文中的林园园你喜欢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a、是啊,他对待同学太小气了,这点我也不喜欢,但是她的一个转变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看一看最后一小节,你能发什么?
脸红了说明什么?他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林园园也为自己的言行感到了羞愧,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出它的愧疚。
b、你们觉得他能改正自己的错误吗?瞧,又一届美术课开始了,林园园变了,变得爱帮助别人了,在这节课上他会对李丽说些什么呢?
同桌俩看着屏幕上的资料,商量商量,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内容。
指名回答
那么这篇文章应叫什么题目呢?
四、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大家都要伸出援助之手,不要让互相帮助只成为一句口号!
《蓝色的树叶》教案篇18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蓝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讲读课文的第二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体现如下思想:
1.知识与能力方面: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方面: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二、训练思维,说程序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当板书课题后,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如:“树叶为什么是蓝的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促进主体的发展。
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逐段读课文。
2.指导朗读,如长句子要注意停顿、断句。
教师范读,进入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频共振。
紧扣问题,自主学文
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学习第二段时,还可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注意不能将林圆圆当成批判对象,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质疑启思,合作学习
学生可能会问:“林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或从李丽的角度提问:“李丽不接笔,很有自尊”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深入讨论,不必强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
适时运用,实现迁移
在课后第3题“填空,再读一读”之后,出示:“一个星期后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要同学们剪纸。可是坐在林园园前面的方晓晓没有带彩纸,林园园看见了,会怎样呢”请同学读题、思考、讨论,先说说,再写下来。
这个练习以填空引出教学内容,凭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说、读、写、思于一体,又渗透思想教育,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三、促进发展,说教法
1.引读法
李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2.图文结合法
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本人备课时仔细观察图,就发现文中第一幅图与课文内容有明显不符。倘若学生也能发现这一问题,不仅可见其观察细致,还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可谓一箭双雕。
3.迁移法
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讲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点、划、读、议领悟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去读第二至四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通过学习最后一段,结合课后第3题的训练,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四、培养能力,说学法
1.课题入手法
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课文画龙点睛之笔。学生开始接触课文,首先看到的是课题。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一课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这一课,我试图让学生通过“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释题入文。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会逐步养成一见课题便会产生一系列疑问、联想,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极有益处。
2.课后题入门法
每篇课文后的问题往往给学生以重要的提示。这一课我以课后题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好课文。倘若长此以往,学生都能得到这样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带着强烈的目的去读书,边读边思考,不仅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圈点勾划法
从学生学习品质来考虑,让学生在课文中动笔划记号,如给重点词句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将长句子用符号标上停顿、语气重音等。训练重点不脱离课文语境,在听读过程中,动静合理交替,让学生学习时思维“聚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五、结合远程,说应用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他又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开课时和学生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看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并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新课程教学光盘逐一播放各种颜色的树叶图片相机介绍“瞧,这是绿树叶,红树叶、金黄色的树叶等。而课题是蓝色的树叶,这是为什么呢?”采取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从视觉上感觉到树叶的不同,从而心里面也产生了疑问,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另外,识字写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针对学生特点,即孩子已初步具备的识字能力的特点,我放手让孩子运用“减一减、加一加、换一换、给生字编儿歌”等方法自主识字,在全班交流,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写字时要求学生先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位置,再运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新课程教学光盘按笔顺一笔一画教学生认真地写下来,并且同时提醒学生写字时注意姿势,做到足安、肩平、身正和三个一。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教学,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我的说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谢谢!
《蓝色的树叶》教案篇19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九个,会写十个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会读九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看到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2.你看到过蓝色的树叶吗?
3.今天我们来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出示字卡,学生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
3.正音练习。
读音指导重点:“术、惹、桌、注、皱”都是翘舌音;“吐”是多音字,在本课读;“削”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o)
4.师范读课文。
生说: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三、识记生字
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自主识字,说说自己认识了哪个生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和哪个生字交朋友,目的是让学生在组词说话中识记生字。
开火车认读生字。
四、巩固生字
1.巩固会认的字:
游戏1:听音出示字卡。
游戏2:组字:
口+土=吐合+手=拿日+京=景
2.巩固会写的字:
生观察要写的十个字,并说出每个字的写法。
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要写得左窄右宽。
四个上下结构的字:笔、桌、景、拿,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还指导“拿”的书写。
五、总结: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