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小一网整理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吧。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篇1教材分析: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作家梁衡的同名散文的节选。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现在读者面前。接下去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充分表现了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最后写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做法,引用爱因斯坦的评价,表现她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学的忘我精神。课文没有泛泛介绍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而是将作者对科学家生命的理解融合在一起,使文章显得文采斐然。
学习目标:
1.学会“埃、宠”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5.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等相关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关于居里夫人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齐读课题。
课前我们预习了26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谁能说说这篇课文写了谁的哪些事情?现在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大体内容,作家梁衡从形象、事业、人格三个方面向我们娓娓讲述了一个跨越百年依然美丽的女科学家的感人故事。下面我们以最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找出课题中的“美丽”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居里夫人美丽的句子,好好读一读,一会儿我们来交流。学生默读,自主学习。
二、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你们这种认真读书凝神思考的状态是一种从容沉静的美丽,如果能积极发言勇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则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思维涌动的美丽。能让老师欣赏这后一种美吗?好,我们来交流。
2.学生交流研讨,体会美丽的内涵。
如果学生划了第二自然段,顺势学习居里夫人的外表美。
重点品读下面语句。“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引导学生理解“定格”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这句话。居里夫人定格在世人心中的是什么形象?仅仅是她那美丽端庄的形象吗?感受居里夫人对科学的巨大贡献是美。
如果学生说了“尽管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对此提出了新的思考: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居里夫人与众不同,不同在哪里?举例说明一下。出示补充材料,加深对“寻藤、问根”的理解。补充材料如下:
1896年1月,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铀。铀及其化合物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能自动地、连续不断地放出肉眼看不见的射线,向外辐射能量。这使居里夫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决心研究它。后来,居里夫人发现钍元素也能自动发出看不见的射线,这说明元素能发出射线不仅仅是铀的特性,而是某些元素的共性,她把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她集中精力研究那些有放射性的矿物。在实验中,她发现一种沥青铀矿的放射性强度比预计的强度大得多,说明该矿物中含有一种人们未知的新的放射性元素,且含量极少。几个月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
教师小结:敢想、敢做、一旦目标确立就努力去完成它。这就是居里夫人的与众不同之处。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实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可能”“终日”“一锅一锅”“废弃”“点点烧痕”体会实验条件的艰苦,实验的危险性,这种艰苦的实验即使一般男子也难以做到,何况居里夫人是那样一位容貌出众的女子,她不怕柔美的双手留下点点烧痕,不怕秀美的额头被浓烟熏皱,她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努力。只为了得到那有着美丽颜色的镭,她得到了吗?读出有关的句子。
“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多么漫长的等待啊!为了心中的科学事业,居里夫人做到了。成吨与0.1克对比,那比圆珠笔尖还要小的一点东西,它发出的光作者为什么说是具有极美的颜色呢?引导学生说出镭的美——镭在科学史上的地位、作用;说出镭融入了居里夫人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不管的具体指什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体会镭射线对人体的巨大伤害。
“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理解里程碑的含义,体会居里夫人的美,她就像自己发现的镭一样,刹那间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她的青春、美丽、生命已换位到理化教科书里,永久载入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带着对居里夫人的崇敬之情再读这段课文。
体会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美。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小结:是的,对居里夫人来说,人活着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为了对人类有所贡献!所以作者这样写道:“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的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人生的意义指的是什么?让我们怀着对居里夫人的敬意把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一遍。
三、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1.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概括地说说,居里夫人美在哪里?为什么她的美丽能跨越百年?
2.小结: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在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颜,更重要的表现在她那坚定执著的信念与追求、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上。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甚至是永远。
让我们带着对居里夫人的敬意再次走进课文,与这位了不起的美丽的女科学家对话。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作业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阅读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原文。
板书设计
26.跨越百年的美丽
美丽端庄形象
高远的追求
居里夫人镭事业不屈的信念
默默地工作
淡泊名利品格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所学内容。
你觉得怎样的美丽跨越百年?你对美丽有哪些新的认识?指名回答。
二、浏览全文,体会写法。
作者怎样将一个如此美丽的女科学家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的?
这样伟大的女性一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同她一起工作过的人无不扼腕叹息。爱因斯坦写此写了《悼念玛丽·居里》一文。课后的阅读链接中节选了一部分,默读这一部分,结合课文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交流读后感受。
重点体会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和工作热忱。
四、假如此时你来到了百年前的法国,你见到了正在做报告的居里夫人你会对她说什么?你看到了正埋头工作的居里夫人你想说写什么?当你看到居里夫人的女儿正在玩那些奖章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想一想,写下来。
五、作业
背诵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居里夫人
伟大的人格
工作的热忱
教学效果分析:
本篇课文是鲁教版第十册第七组组“科学精神”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很长,而且有一定的深度。原来是高中的课文,后来放到初中,现在经过改编后,选入小学课本。其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对小学生来讲,很难理解。上课的时候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没有创意、学习生字、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根本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我提早布置学生预习,字词由小组长检查,扫清阅读障碍。这样节约了不少时间,便于学生上课是集中精力思考感悟文章的精髓。上课时我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和时间还给学生。我没有画圈子,设框框,我从寻找课题的“美丽”入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主读书,画句子、写感受,充分感知课文,然后集体交流感受到的美丽。大部分学生的发言能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或深或浅地谈出了自己的体会。学生每谈到一处较难理解的句子,我变换方式指导学生反复读书,扎扎实实进行语文方面的训练,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针对学生谈得情况给予适时、适当的评价,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感悟到了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更重要的是居里夫人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刚毅、顽强——这种科学精神和高尚人格。这种精神的东西可以跨越百年,直到永恒。当然本课的教学也有一些遗憾,如,学生对人生意义的发现理解得就不深,我的点拨也不够精当。另外,班级中的学困生发言的几率很少。今后的教学应更多关注这些弱势群体。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篇2【教学目标】
1、领悟居里夫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理解美的内涵。
2、学习本文多种写作手法及修辞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让学生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文章的前后的内在联系
重点: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
【预习】
让学生查找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文章的主人公:居里夫人的简历
【玛丽居里简介】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她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并因此于19xx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了镭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xx年诺贝尔化学奖。
19xx年皮埃尔•居里不幸被马车撞死,但居里夫人并未因此而倒下,她仍然继续研究,于19xx年与德比恩一起分离出纯净的金属镭。
19xx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居里夫人用x-射线设备装备了救护车,并将其开到了前线。
20世纪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状况开始走下坡路,长期受放射线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终于在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在此之前几个月,她的女儿依伦和女婿约里奥-居里(joliot-curie)宣布发现人工放射线。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提取镭的艰苦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妇拒绝为他们的任何发现申请专利,为的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们的发现。他们把诺贝尔奖金和其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
居里夫人的故事尽人皆知,从小到大,记忆中我们所知道的都是作为科学家的她:发现了镭、两次获诺贝尔奖、忍受着丧夫之痛献身科学……但粱衡却写出了另一番景致。
【作者简介】梁衡: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作品有《梁衡文集》和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名山大川》,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政论集《继承与超越》等。《晋祠》、《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等四篇作品入选中学课本和师范教材。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居里夫人,一直是梁衡甚为敬仰和推崇的女性之一,搜集了有关居里夫人的详尽资料,并思考什么是人生的价值、什么是女性真正的美。1998年,正值居里夫人诞辰100周年,梁衡时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他在翻阅文件时又看到了有关纪念活动的消息,这再次触动了他:一个世纪过去了,居里夫人离我们越来越远,可为什么人们还没有忘记她呢?在现实与历史的碰撞中,作者感到有必要帮助读者,特别是青年记者重新认识居里夫人。他说:“伟人在社会上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已经很大很大了,但这主要是靠他们的伟业、理论。人们接受的是他们的结果,是被舍弃了过程之后的结果,所以往往敬而远之。在许多地方他们与读者并没有通。文学就是要把这个扩大了的距离再拉回来。就是要把这个结果之前的过程揭示出来,就是要有血有肉、沟通情理、让读者可亲可信,所以我不想再重复那些结果,而是努力‘顺瓜摸藤’,去找那些碧绿的叶子和芬芳的花朵,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果之初,果之前的样子。”于是他拿起了思考的笔,仅用两天的时间,写出了这篇《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文章确实实践了作者的理念,以柔和而又深沉的文笔一下子拉近了我们和伟人的距离。
这篇散文发表后好评如潮,粱衡写出了另一番景致的居里夫人。首先,题目就不落俗套,《跨越百年的美丽》,非常吸引读者的眼球,引人思考:什么是美丽,为什么美丽能跨越百年?
什么是美丽
居里夫人的美体现在“外表美、心灵美”两方面
外表美有关居里夫人的美,文章当中有很多详细的描述,
第2段: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而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
第5段:居里夫人是属于那一类很漂亮的女子,她的肖像如今挂遍世界各国的科研教学机构,我们仍可看到她昔日的风采。
第5段:当时大学里女学生很少,这个高额头,蓝眼睛,身材修长的漂亮的异国女子,很快成了人们议论的中心。
其中有一处写她的美,写绝了
“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
我们中国古代描写美的词语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这里写异性眼中的形象,用了侧面描写其美丽。
内在美
“居里夫人有大志,大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她的“大志,大求”表现在
(1).爱国
她不但懂得个人的自尊,更懂得民族的自尊。当时的波兰为沙皇所统治,她每天上学的路上有一座沙皇走狗的雕像,玛丽路过此地,总要狠狠唾上一口,如果那一天和女伴说话忘记了,就是已走到校门口也要返回来补上。
(2).对人类作出贡献(科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3).战胜自我,勇于创造
(4).为女性争回荣誉和地位
这些“大志,大求”正是体现了居里夫人美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除了以上四点,在具体的科研活动中,一些具体事例也表现了居里夫人的优秀品质体现了她的内在美
(1)、淡薄名利:
——(第7段:“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2)、追求真理,治学严谨:
——(第3段:“……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物质世界里是不是还有另一块全新的领域……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3)、艰苦奋斗:
*工作环境恶劣:
——(第3段:“而所谓的实验室是一个废弃的,曾停放解剖用尸体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都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社会环境也恶劣:
——(第1段:“……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
当时的社会对女子还是有偏见和歧视的,要突破这些偏见就要付出比常人更艰苦的努力。
——(第4段:“……这项开辟科学新纪元的伟大发现好像不该落在一个女子头上”)
作者站在当时的社会历史层面上来谈,“好象”的作用是反而更加证明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公正,也更加证明了居里夫人的不畏艰难.故作者在谴责社会的同时,也高度赞美了居里夫人。
(4)、持之以恒:
——(第3段:“终于经过3年又9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第7段:“……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
(5)、忘我执着,不怕失败:
——(第3段:“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
(6)、有自制力:
——(第4段:“……她故意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
——(第4段:“……为了求得安静,便一人租了间小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
(7)、坚定、自信:
——(第4段:“……必须使这种天赋由我们中的一个表现出来!”)
(8)、科学献身精神:
——(第6段:“……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
——(第7段:“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结论]:居里夫人不畏艰难,勇于为科学献身,藐视名利,有“大志,大求”。以上即为“美丽”所在。
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
美丽: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内在的美是永恒的,不变的。
跨越百年:居里夫人逝世一百周年纪念。居里的精神跨越百年
(1)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除了美貌外,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2)作者对她充满了礼赞:
a、直接抒情:
——(第6段:“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
b、间接抒情:
——(第7段:“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朗读这两段文字,体会一下其中包含的情感.
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的启迪,我眼中的美是怎么样的?(各抒己见)
【艺术特色】
1.修辞手法的应用
本文运用比喻、引用、类比、对比等手法,突出了居里夫人的美丽,深化了主题。
比喻
为了说明居里夫人的追问和探究精神,用了生动的比喻:“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别人摘叶她问根”,更形象的表达了居里夫人的精神。
类比通过已知事物来突出新事物的特征
(1)1852年斯佗夫人写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
举斯佗夫人,突出居里夫人的发现是科学界的革命,突出了居里夫人对人类的贡献。
(2)宋玉说有美女在墙头看他三年而不动心。范仲淹考进士前在一间破庙里读书,晨起煮粥一碗,冷后划作四块,是为一天的口粮。
用宋玉、范仲淹苦读的故事作类比,高度赞扬居里夫人也有这种”心无旁骛”的执著进取精神。
(3)诸葛亮戎马一生,气吞曹吴,却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泽东指挥军民万众,在战火中打出一个新中国,却不背枪支,不受军衔。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说明真正伟大的人是那些在巨大荣誉面前仍甘于平淡,保持谦逊品质的人,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伟人。
对比通过某事物于他事物之间的反差来突出其特征。
(1)你看有多少女孩子王婆“赏”瓜,顾影自怜而不知前路。数年前一位母亲对我说她刚上初中的女儿成绩下降。为什么?答曰:“知道爱美了,上课总用铅笔杆做她的卷卷头。”美对女人人来说是一种附加,就像格律对诗词也是一种附加。律诗难作,美人难为,做得好惊天动地,做不好就黄花委地。
女儿做卷卷头,突出美人难为,而居里夫人有大志大求,为人表率。
(2)她可以趁着年轻貌美如现代女孩吃青春饭那样,在钦羡和礼赞中活个轻松,活个痛快。
引用引用对刻画居里夫人的崇高精神世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4段,千百年来,漂亮就是一个女人的最高荣誉,最大资本。只要有幸得到这一点,其余便不必再求了。莫泊桑在他的名著《项链》中说:“女人并无社会等级,也无种族差异;她们的姿色、风度和妩媚就是她们身世和门庭的标志。”
用莫泊桑《项链》中的句子,反衬居里夫人不为容貌所累。
第6段,哲学家说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西方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公元1082年东方哲人苏东坡在赤壁望月长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引用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名句,强调了居里夫人科学发现的价值和人生“得到了永恒”的哲理。
第7段,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惟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表达了对居里夫人的深情赞美。
排比
文末排比: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而有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诸葛亮戎马一生,气吞曹吴,却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泽东指挥军民万众,在战火中打出一个新中国,却从不受军衔,不背一枪。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持于技。
强调说明真正伟大的人是那些在巨大荣誉面前仍甘于平淡,保持谦逊品质的人,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伟人。
2.侧面描写
第4段、第6段妇女受到歧视——当时大学不收女生,社会对女性的歧视,烘托出她学习之不易,成就之伟大。
第4段男生的追求,人们的反应侧面描写,烘托出她的美丽动人的女性魅力。
3.举例
本文举例方面也很有特色,用了大量的名人言论和事例,并且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例子,熟悉而又有说服力.也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小结】梁衡说:“伟人是个旧题目,旧题最难作,这是因为它的许多方面已为人打通,明白如话,分毫毕现,读者已无惑可释,无知可求。但无中求有,便是大有,便是新路,会别有一番惊喜”。居里夫人的故事尽人皆知,从小到大,记忆中我们所知道的都是作为科学家的她。在这里,我们真的有一番惊喜。本文选取居里夫人长达67年的人生中的具有典型性的片段,由表及里应用多种手法,从外形,人格,心灵到精神境界都具有的感人魅力,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人们看到了一个另样的居里夫人:她蜕去了身上的光环,一改严肃的面孔。玛丽·居里这个沉静的波兰女子,优雅生动地站在了我们的面前。那么朴素,那么坚强,那么执著,隔着岁月厚厚的尘沙,我们看到了她的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她的人格力量,触摸到了她的精神之美。感谢作者,使我们真正认识了作为女性楷模的她。
这里再向大家推荐梁衡的近作《把栏杆拍遍》。
《把栏杆拍遍》内容介绍
本书收集著名散文作家梁衡近年苦心创作的散文精品五十余篇,集中展示作家的精神境界与文化品位。
收入本书的作品多以写人为主。有铁甲烈马、威风凛凛,以武起事又以文为业的大词人辛弃疾;有被皇家发配边荒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位功臣林则徐;有以文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直面人生的瞿秋白;有胸怀博大、因一生的“大无”而铸成人生的“大有”的周恩来;有一生颠沛流离、但始终追求着那遥远的美丽的西部歌王王洛宾;也有挺立在智慧高地,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镭的发现的伟大女性居里夫人……收入本书的《把栏杆拍遍》、《觅渡、觅渡,渡何处》、《大无大有周恩来》、《晋祠》、《读柳永》等篇,一经问世,即广为传诵,成为名篇佳作,并为多种课本及教材选用。此外,作者的一批极具个性与人文内涵的山水散文,也在本书的收集之列。
作者写人突出文学与政治纠葛的背景,善用理性分析和形象表现,因此,作品大多视野宏阔,充满磅礴气势。作品融“大事、大情、大理”于一体,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气息,同时也赋予作品以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篇3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正确书写“分析、乏力、荣誉、头衔、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有感情的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
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
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问题预设: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12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本文涉及到一些物理方面的专用词语,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适当讲解,如,放射性元素镭 物理学 人工放射性 天然放射性 工业废渣 冶炼 溶解 沉淀 分析 酸碱 试管 量杯 诺贝尔奖
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默读课文,解决课初提出的问题: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5.再读课文,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资料,认识居里夫人
1.学生交流搜集的居里夫人的资料。
2.教师对居里夫人进行简单介绍和补充。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
1、关于“美丽”的探讨
同学们上节课提了许多有关美丽的问题,这一节课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去感受这份美丽。
二、解读“美丽”,感受科学精神
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同回到1898年12月26日,这一天,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肃然无声。她今天要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她身穿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上带着坚定又略带淡薄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似乎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是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从此,她美丽端庄的形象永远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她就是----听了老师的一段解说,居里夫人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一>大多数同学都觉得她很美丽漂亮,是吧?泰戈尔说:“你可以用外表之美来评价一朵花,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评论一个人。”想一想,居里夫人除了美丽的容貌外,课题中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自由读3-6自然段,文中4自然段有一句话最有力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你用直线画出来。
<二>你觉得文中4自然段哪一句话最有力的说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
1.谁愿意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2.请同学们关注这句话中加点词语,你是怎么理解的?
3.刚才我们读了3-6段,哪段让你的这种感受最深?
4.好,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第3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执着追求的句子画下来,还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有执着的追求?
1.是啊!居里夫人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有着执着追求的人,请你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这句话。
2.你还从这段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了居里夫人的坚定,刚毅和执着呢?
a.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呢?还有补充的吗?
b.对这几句话,谁还有自己的理解?
3.对于第三段,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深有感触呢?谁来补充他的想法?
a.请同学们注意这几个数字,三年又九个月,成吨的工业废渣,0.1克镭,从这几个数字中,你有体会到了什么?
b.同学们,你知道0.1克镭大概是多少吗?不,它比我们的圆珠笔尖还要小,要提炼0.1克镭,必须要8吨以上的工业废渣,花上三年又九个月,也就是1300多天才能提炼出。
c.多么的不容易呀!居里夫人的这份坚定,刚毅,顽强一定深深的打动了你,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齐读这几句话。
同学们,提炼镭是一条漫长,艰辛,复杂,危险的科技之道啊!但是玛丽.居里却在这条道路上坚定,顽强,执着的追求着,这种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无疑是一种美丽。
<四>同学们,咱们接着往下探讨,居里夫人的美丽除了表现在她坚定,刚毅,顽强,执着的追求,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你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2.师补充资料:镭是一种有剧毒的物质,居里夫人在长期提炼镭的过程中,慢性中毒患上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与世长辞,经医生证明,夺去居里夫人生命的罪人就是镭。这说明居里夫人有一种什么精神?
3.她的这种牺牲精神使得她获得了别人无法取得的成功,她的这种美丽比外表的美更持久,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4.皮埃尔不幸早逝,居里夫人一个人默默的工作着,她倔强的前行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我们看看后来的居里夫人为人类做出了哪些贡献,取得了哪些成就?
5.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个句子,看你读懂了什么?
6.下面和老师合作读这句话,请同学们注意听:居里夫人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逐渐成长为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因为她开创了放射学这门新的学科,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因为她提炼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来人们用她的名字作为放射性强度的单位,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因为他不断的在科学的道路上探索,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因为她终身献身科学,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
8.体会着居里夫人伟大的成就,我们一起带着崇敬的心情来读一读。
虽然玛丽居里美丽健康的容貌悄悄地隐退了,但是她伟大的科学成就,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五>还有谁能从其他角度谈谈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呢?
1.课文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她的这种美丽呢?请同学们浏览5-6自然段。
2.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3.是的,对于居里夫人来说,人活着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为了对人类作出贡献。所以,作者说,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一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她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让我们怀着对居里夫人无限的敬意来读这两段。
<六>同学们,刚才我们被那么多的美丽打动着,我想这份美丽中,不仅仅包含着居里夫人对科学执着的追求,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她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还包含着居里夫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的理解,就在纪念镭发现25周年的纪念日上,居里夫人这样讲道:
1.通过刚才的读文和居里夫人的这段讲话,谁来说说居里夫人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2.是的,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即便青春容颜不在,即便金钱名利不在,居里夫人认为,美丽的人生就是在不懈的追寻中找到的那份幸福,以及为人类作出贡献。
3.让我们再来深情的读课题。
4.同学们,我认为这样的美丽,不仅仅是跨越百年的,因为这样的精神将会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前行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应该是跨越千年的,跨越万年的美丽,那这应该是一份怎样的美丽呢?
5.这确实是一份永恒的美,难怪爱因斯坦会这样评价她说:生齐读。
三布置作业,当堂完成
1.同学们,今天我们感受那么多,请大家结合读这篇文章,再读阅读连接,我想你一定有很多想说的,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学完了课文,文章一定有很多你喜欢的或深深打动你的句子,你试着把他们背下来。
《跨越百年的美丽》讲述了居里夫人完成放射性元素镭的伟大的科学发现的过程,表现了她献身科学、为人类造福、视名利如粪土的伟大人格魅力。文章字里行间含着作者对居里夫人的满腔赞誉、钦佩之情。
我在备课时想力求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中深刻意含,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学生的感悟和体会,进而真正明白“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我是这样考虑的:由课题入手,设置疑问——什么样的美丽能够跨越百年?是容貌美吗?是衣着美吗?今天让我们走近居里夫人,找出能够说明她”美丽”的句子。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课文,都找到了“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些重要的句子。我就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居里夫人坚定、刚毅、顽强的精神,用笔画出有关句子,认真地读一读,仔细地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从课上的情况来看,学生们抓住居里夫人为了提炼镭不顾条件的艰苦、生活的艰辛、工作的劳累、被烧伤的危险、美丽容颜的减退这些重要的方面,深刻感悟居里夫人的刚毅、顽强,还抓住“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人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和“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这两句话,谈了自己的感受,她说“可能”和“三年又九个月”这些词语准确表达了居里夫人工作的艰辛和她对科学事业的坚定信念,这种执著的精神令人佩服!老师趁机给学生讲0.1克镭大概比圆珠笔笔尖还要小,引导学生体会冶炼镭的艰难程度。接下来,还有的学生回答居里夫人视名利如粪土也是一种美,有多少名人拥有金钱、荣誉无数,当中有许多人挥金如土、自恃功高,唯有居里夫人这位伟大的女性淡泊名利,一生想着科学研究。这种高贵品质难道不是一种美吗?“美丽”的含义挖掘出来了,这篇课文也就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
1。课上回答问题的同学不多。
2.问题在设计上还可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自由的寻找关于“美丽”的答案。教师还是引的太多。
3.备课还是不到位,使得课上前松后紧,时间安排上不佳。重点段四、五两段应该再多一些时间抓词、抓句。品读、感悟。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篇4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
3、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走近居里。
1898年,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报告了她惊人的发现,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她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里。除了美丽的容貌,究竟什么是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让我们继续走进居里夫人,来体会她百年的美丽吧。
2、自读课文,感悟美丽
指名读课文,想一想除了美丽的容貌,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等会我们来交流。
3、汇报交流,解读升华美丽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我觉得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师:课文哪个部分让你的这种感受最深?
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写发现和提炼镭的过程让我感受最深。
生:我也觉得第三自然段写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过程最能体现她的坚定、刚毅和顽强的精神。
师:好,就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执著的追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生:我读到这一句,“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我就想,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是,别人为什么没有研究下去呢?我觉得居里夫人善于发现问题的精神特别让我佩服。
师:还有谁来谈谈?
生:我觉得写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让我感受最深。“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从这段话里可以知道居里夫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他们提炼镭的工具只是“一口大锅”,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在这样的条件下从事研究工作没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是不可能做到的。
生:工作条件的艰苦还可以从这句话看出来,“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这说明工作不但辛苦,而且还常常有被烧伤的危险。
生:我来补充一点,从这段话里还知道,当时不仅工作条件非常艰苦,而且实验能不能成功还很难说。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这里有句话,“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可能”的意思就是也许能从这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出镭,也许还提炼不出。
师:你能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很好!从“可能”这个词语中我们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居里夫人的工作有可能成功,但也有可能他们的心血全都白费了。从这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
生:我感受到的是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她知道研究有可能失败,但她决不放弃。我想他们即使失败,也会继续努力,一直到实验成功的。
师:说得真好,让我们把这段话再读一遍,把我们的这些感受读出来吧。
师:请同学们接着谈。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一句,“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从这句话中的几个数字我体会到虽然工作环境这样艰苦,可居里夫人仍然坚持不懈,用了近四年的时间,才从成吨的废渣中提炼出0.1克镭,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她对科学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执著的追求太令人佩服了!我认为这种精神是美丽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0.1克镭大概是多少吗?它比我们的圆珠笔笔尖还要小。要从成吨的废渣中提炼出那么小小的0.1克镭,这是多么艰难呀!那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么读呢?
生:我觉得在读三个数字时应该读出漫长而艰辛的感觉。
生:我觉得“终于”这个词要读出一种成功的喜悦。
师:那你们俩能一起读一读这句话吗?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不太明白:作者在叙述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艰辛的时候,为什么要写她和皮埃尔的对话呢?
师:问题提得很好。我们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从他俩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居里夫妇千辛万苦地寻找新元素,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让科学为人类造福,这就说明他们的追求目标是远大的。
生:我觉得这里还体现出居里夫妇的一种乐观精神。
师:是呀,如此艰苦的条件,如此艰难的实验,可是他们想要得到的是希望有美丽颜色的镭。他们得到了吗?读──
师:从第3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居里夫人为了发现和提炼镭所付出的艰辛。我们深深地为居里夫人那种对科学事业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精神所感动,这种信念和精神无疑是美丽的。正如书上所说的,“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让我们再读读课文其他几个自然段。
师:谁来说说?
生:我认为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她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
生: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到,“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师:既然课文说“她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你们为什么还觉得这是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呢?
生:我觉得虽然居里夫人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但是居里夫人用自己的美丽和健康换来了科学实验的巨大成功,换来了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生:我也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精神打动。我觉得这是平常人难以做到的,正是这种牺牲精神使得居里夫人取得了别人无法得到的成功。这种美丽比外表的美丽更持久,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师:说得好!她把外在的美丽变成了什么呢?一起来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师:还有体现她献身精神的地方吗?
生:从第5自然段的这一句也能感受到居里夫人的献身精神。“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读到这里,我就在想,做实验的时候,射线该是多么强烈呀!她知道射线对健康有害,可她还是坚持工作,我觉得居里夫人真正做到了为科学献身。
师:还有谁能从其他角度谈谈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呢?
生:我觉得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她的淡泊名利。
师: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她的这种美丽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我们知道居里夫人的每一项荣誉都是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她却视名利如粪土,一心只想着科学研究,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这种在名誉面前的淡泊就是一种美丽。
生:我从课文最后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中也可以知道她的淡泊名利,“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师:是的,对居里夫人来说,人活着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为了对人类有所贡献!所以作者说,“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让我们怀着对居里夫人的敬意把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一遍。
4、回归整体,升华美丽
师: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你们对“跨越百年的美丽”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吗?
生:我认为课题中的“美丽”主要表现在她对科学执著的追求,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对名利的淡泊这三个方面。这种“美丽”是长久的,所以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生:我觉得居里夫人的“美丽”还在于她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美丽”已经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流传至今,而且还会继续流传下去。
师: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存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颜,更重要的表现在她那坚定的信念与执著的追求,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上。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记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甚至是永远。
5、拓展延伸,书写美丽
通过学习,回家后把你心中的居里夫人用笔写出来。
板书设计:
对科学执著的追求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为科学献身
淡泊名利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篇5学习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学习难点: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学习流程:
复习旧知,新知铺垫
明确目标
自主学习与小组交流
合作研讨要求: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特别好,请作出标注。
2、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说明理由,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重点理解的句子:
1、“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2、“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问题提示:
1、想一想,除了美丽的容貌,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她的这种美丽的?
2、文题用“跨越百年”来修饰“美丽”好在哪里?
3、居里夫妇在提炼镭的过程一段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动?
(四)班级展示:
各组派代表展示组内学习成果,互相补充.教师适时点播。
(五)拓展作业超市:
1、这美丽迄今为止已经100多年了,你觉她还光彩依旧吗?这美丽究竟能跨越时空多久呢?请补充——的美丽
2、请接着写下去:
什么是真正的美丽?我不禁暗暗问自己,有一个声音悄悄告诉我:……
3、以“-----的居里夫人”为题选取不同侧面对居里夫人作简单的介绍。
4、讨论:
有人说,居里夫人以自己的美貌和青春乃至生命为代价,追求她的事业,固然令人敬佩,但她不懂得享受人生,品味生活,这样做并不值得;也有人说,居里夫人放弃申请镭的专利,把那么多的奖金捐赠出去,这种做法并不明智,因为如果她能有这些本属于她的财产,既能改善贫困的生活,又能添置实验设备等等,说不定能为科学做出更大的贡献呢!你认为呢?
5、写一篇400字以上的读后感。
6、自由创作。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篇6一.教学目标
1.理解居里夫人“美”的内涵。
2.学习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
3.学习本文运用的多种人物描写的写作手法。
4.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二.重点难点把握
重点理解居里夫人“美”的内涵。
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三.教学设想
本文是梁衡的一篇情文并茂的优秀散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我觉得应该在教授的过程中让学生很好的体会与感受。
我认为,本文最重要的就是对居里夫人“美”的这个概念的阐释上,所以如何阐释这种“美”就是教授的关键。我是分为两个部分来进行的,以“跨越百年”为过度,将“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
任何一篇文章的分析都应该落实到文本,对高一的学生来讲,从学习抓住关键的词句入手来解读课文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梁衡的散文很大气,语句也很美,所以我的问题设置都是落实在文本上,希望他们根据文本的内容来进行回答。
同时,居里夫人的事迹也给我们现在同学的人生选择一个很好的启示,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有很多东西还是应该坚持与遵守,还是应该为自己的信念而不断的努力奋斗,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解题答案预设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语
就这样一位女性,她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虚怀若谷,在荣誉面前极端谦虚,在困难面前永不放弃。她就是玛丽·居里,两次诺贝尔奖得主,让我们一起走进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起走进这位平凡又伟大的女子。
散读课文,思考:居里夫人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圈画出课文中直接表现她“美丽”的词句。
对于居里夫人的外貌描写,是否给我们的感觉她一直是美丽动人的呢?根据课文来回答。
承接上题,课文的题目是《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说这种美是“跨越百年”的,而我们又知道老年的居里夫人就已经不那么光彩照人了,那么该如何理解呢?
那么这种“永恒之美”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根据课文的内容来归纳分析。
在描绘居里夫人的内在美时,本文在内容上穿插了大量别人的言语或事迹,这是否偏离了主题,请结合具体的内容加以分析说明。
居里夫人最终能获得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可以说是力经艰难的,其实正如作者在文中所提到的那样“千百年来,漂亮就是一个女人的最高荣誉,最大资本,只要有幸得到这一点,其余便不必求了”。居里夫人完全可以靠她天赋的美貌过一种轻松而优越的生活,那么她选择的是一种怎么样的生活呢?根据文本回答。
承接上题。是什么使她选择了一条如此坎坷艰辛的人生之路呢?请根据本文来回答。
承接上题。课文中对这种“大志”“大求”及“更重要的东西”并没有直接写出来,你们认为是什么呢?结合课文分析。
分组讨论:居里夫人的事迹对我们人生道路的选择有什么启示呢?
小结:居里夫人拥有美丽的外表,但是这些并不足以使她的美丽跨越百年。她所留给我们的不是短暂的容颜之美,而是永恒的精神之美、人生之美。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会遇到比居里夫人当时可能更多的诱惑,当我们的信念动摇时,让我们的生活出现坎坷时,当我们艳羡于他人的不劳而获时,请记得,只有永存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只有保持淡定的心和进取的精神,我们才能不朽,才能真正的无愧于心。
作业
完成单元学习活动四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否
课文中对老年时的居里夫人的外貌描写可见她并不是一直美。
这种永恒之美是指居里夫人的内在美。
科学之美
人格之美
治学之美
……
类比
都是为了突出居里夫人的品质
从事科学研究的环境
第四段:“她有大志,有大求”
第五段“除了‘身世’和‘门庭’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爱国
追求真理
为女性争地位
崇高的世界观
造福人类
……
有信念有理想
不畏艰难
不慕虚荣
……
散读、圈划,交流
速读、圈划、交流
交流
思考、分析
思考、分析
分组讨论
思考、交流
讨论、交流
分组讨论、交流
首先从居里夫人的外在美切入,学生容易掌握。而且侧面描写这种写作手法以前也遇到过,好理解。
学会抓住关键的词句是帮助理解的钥匙。
质疑,紧扣课题
从“外在美”过度到“内在美”的分析。
类比对高一新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可以加以分析。
为下一个问题进行铺垫
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板书:跨越百年的美丽
梁衡
外在美
跨越百年
内在美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篇7一、导入
今天,老师想跟大家聊聊有关“美丽”这个话题,你们认为身边什么是美丽的?
刚才,同学们不但谈到了许多事物外表的美,而且还谈到了人的品质心灵人格的美,你们真是一群会发现美的小天使。
是啊,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美丽,面对岁月的洗礼,它们有的黯然失色,有的却可以历久弥新。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穿越百年的风尘,去领略居里夫人身上的美丽,看谁的慧眼能够发现它。
出示居里夫人的介绍,从中你了解了那些信息。
二、初读课文,感受形象美。
1、轻轻读文,找出描写居里夫人美貌的句子。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2、朗读指导:句子找得很对,但你没有把居里夫人的美丽通过朗读传递给大家,谁再来试试。
3、“定格”是什么意思?
4、人们常说,美是禁不起时间考验的,可是居里夫人的美却可以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人们心中,又是为什么呢?在她的身上还有什么美在感染着你?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等会儿我们来交流。
三、细读课文,体会美
、对科学执著的追求
交流理解句子: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1、默读第三节,找出最能体现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执著的追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
、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是,别人为什么没有研究下去呢?正因为她执著的探究精神才促使她遇到问题刨根问底,不搞清楚不罢休。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有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理解:
a、从这段话可以知道居里夫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他们提炼镭的工具只是“一口大锅”,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研究的条件这样艰苦,她退缩了吗?是什么让她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继续从事研究工作?
b、从“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可以看出,工作不但辛苦,而且还很危险,常常有被烧伤的危险。研究这样危险她害怕了吗?是什么让她不畏艰险继续研究?
c、从“可能”中还读出实验能不能成功还很难说,他们的工作有可能成功,但也有可能他们的心血全都白费。在未知结果的情况下,她放弃了吗?是什么让她不放弃?我想即使他们失败了也会继续努力,一直到实验成功的。
、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从这句话的几个数字体会到了什么?
同学们,你们知道0.1克镭大概是多少吗?它比我们平时写字的圆珠笔笔尖还要小。要从成吨的废渣中提炼出那么小小的0.1克镭,是多么艰难啊!我么在读这句话时该怎么读呢?
3、小结:从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居里夫人为了发现和提炼镭所付出的艰辛。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那种对科学事业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精神所感动,这种信念和精神无意是美丽的。正如书上所说:“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4、朗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咱们的敬意好吗?
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让我们再读读其它几个自然段。
、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1、第四自然段“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既然课文说“她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你们为什么还觉得这是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呢?
2、从第五自然段“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我们试想一下,居里夫人在做实验的时候,射线是多么强烈呀!她知道射线对健康有害,可还是坚持工作,真正做到了为科学献身。
3、她把外在的美丽变成了什么呢?一起来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4、朗读指导:这种变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让我们再一次来赞美这位了不起的科学家。
淡泊名利
1、还有谁能从其他角度谈谈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2、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现了她的这种美丽呢?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边划。
3、我们知道居里夫人的每一项荣誉都是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她却视名利如粪土,一心只想着科学研究,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这种在名誉面前的淡泊就是一种美丽。
4、居里夫人曾经说过:“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
5、所以,爱因斯坦用他睿智的语言,评价居里夫人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三、总结
1、居里夫人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你觉得对居里夫人来说,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
2、出示肖像:
居里夫人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里的形象是美丽的,居里夫人用生命和信念换来的“淡蓝色荧光”是美丽的,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力量更是美丽的。这种美,再过百年,千年,会消逝吗?
这种美是可以跨越时间,成为永恒的。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瞻仰居里夫人的美丽,可以说这是一份
四、巩固拓展:
1、在居里夫人身上还有许多的“美丽”,用你那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看,用你那颗感悟美的心灵去感受,请同学自由读下面的故事,看看你还能发现哪些美丽?
阅读小链接:
2、汇报
3、总结:难怪,爱因斯坦会这样高度地赞扬居里夫人: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
4、练笔:面对这么多美丽的人格魅力,你是不是思潮澎湃,想直抒胸臆?快拿起笔来,把自己的赞美写下来。
五、作业布置
将居里夫人的故事复述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听,你将是带去美丽的“小使者”
推荐阅读书目《居里夫人》、《科学家的故事》,徜徉在一个个睿智的小故事中,你将是幸福的“小书虫”。
如在阅读中,你能记录下自己的感悟,让自己的《读书笔记》在班级里进行交流,你将是快乐的“小作家”。
六、板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
巨大执著忘我
美丽成就追求献身淡泊
庄重名利
居里夫人
永恒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篇8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录像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境(走进居里)[课件出示](居里夫人的照片)
她是谁?(板书:居里夫人)通过看图,她给你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用一个词来形容。(美丽、端庄、沉稳。)(板书:美丽)有人说她美丽。有人说她端庄,每个人的印象都不一样,再请同学们读这几句话,看看居里夫人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课件出示]居里夫人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她是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爱因斯坦曾说过:在所有的世界着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师:谁愿意来读一遍这几句话,看看居里夫人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伟大、杰出、了不起、卓越)是这样的,着名作家梁衡把大家的感受融在一起写了这篇文章。(补全板书:跨越百年的)齐读课题。
二、质疑问难:读了课题,老师想问同学们,这节课你最想解决哪些问题?看谁的问题最有价值?(生可能会问: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为什么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三、解读美丽:同学们围绕“美丽”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们真了不起,真会提问题。想一想除了美丽的容貌外,课题中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3---6自然段,文中四自然段有一句话最有力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你用直线画出来。
1、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
2、指名读:谁愿意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请同学关注这些带点的词,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能说哪个就说哪个。
3、刚才我们读3——6自然段,哪段让你的这种感觉最深?(老师再给你一点时间)
4、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执着追求的句子画下来,还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课件出示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①:谁愿意把这句话再读一遍,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你能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实验的条件艰苦、工作辛苦,还面临着危险,还有无数次失败的可能)
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锅只能冶炼20公斤,而且就这样一锅一锅的经过了几万次的提炼,才炼出镭。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汇报句子时学生先说哪句就先讲哪句)
③:刚才几名同学的回答,我们大家可以看出,当时的环境非常的——恶劣,实验过程又非常的——复杂,而且我们知道了在居里夫人之前,没有任何人发现过镭,当然也没有任何资料可以查询。所以在这一锅一锅的冶炼、溶解、沉淀、分析中,还会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想不仅仅是失败,而且还可能会面临外界别人怎么看待她?会怎么说他呢?同学们想象一下。(嘲讽、冷言冷语)
④读出你的理解。
⑤:同学们,居里夫妇从他们发现到最后提炼镭用了多长时间?(3年9个月)折算成天数那就是1300多天,想一想这1300多天里,他们都在进行着搅拌、溶解、沉淀、分析,假设他们一天工作10个小时,经过多少小时才提炼出了镭?经过了13000多个小时啊!是多么艰辛,多么不易,让我们通过齐读在体会一次。(还读上面的句子)
⑥:你们知道吗?要提炼笔尖这么大的0.1克镭,他们至少提炼了8吨以上的矿石残渣,也就是说至少要装满3个小四轮车。多么不容易啊,我想居里夫人的这份坚定、刚毅、顽强一定深深打动了你,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齐读这几句话。
6、[课件出示]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经过3年又9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过渡:课题中的“美丽”还表现在居里夫人的哪些方面呢?
[师进行资料补充:镭是一种有剧毒的物质,居里夫人由于长期提炼镭,慢性中毒得可恶性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与世长辞了,医生的证明是:夺去居里夫人生命的真正罪人是镭]
师:这说明居里夫人有一种什么精神?(板书:勇于献身)
师:她的这种牺牲精神使得居里夫人取得了别人无法得到的成功。这种美丽比外表的美丽更持久,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7、皮埃尔不幸早逝,居里夫人一个人默默工作,倔强地前行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我们看看后来的居里夫人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取得了哪些成就?
①、[课件出示]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谁愿意读一读这句话。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说)
②、师生合作读这句话,请同学们注意听:居里夫人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逐渐成长为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因为她开创了放射学这门新的学科,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因为她提炼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后来以她的名字做为放射性强度的单位,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因为她不断地在科学道路上探索,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因为她终身献身科学,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指屏幕)
③指名试背。谁能有感情地再背一遍。
8、课题中的“美丽”还表现哪里?
①(板书:淡泊名利)
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师:还从哪能看出她淡泊名利?
[师进行资料补充:镭放射出的射线能破坏人体内的恶性组织,因此常用来治疗癌症,所以居里先生去世后,居里夫人把千辛万苦提炼出来的,价值高达100万金法郎以上的镭,无偿地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
师:同学们真的太聪明了!体会的太好了!刚才我们都被那么多的美丽深深的打动着,我想这份美丽中,不仅仅包含着居里夫人对科学执着追求,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还包含着她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就在纪念镭发现25周年的纪念日上,居里夫人这样讲道:
②(播放录像)
③[课件出示]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师:通过读文和居里夫人的这段话,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就是说:在居里夫人眼中的人生意义是什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这句话阐述了居里夫人对人生和价值的认识一方面源于她的品格,另一方面源于她在科学研究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
四、升华美丽
师:是的,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即便是青春和容颜不在,即便金钱和权利不在。居里夫人认为这一切都不重要。她认为最美丽的人生就是在不懈地追寻当中,寻找到的那份幸福,以及为人类作出的贡献。今天,当我们学完这篇课文时,我们都被这份美丽深深地感动了,读课题。(齐)
我想现在你们一定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谁能说一说什么是真正的美丽?(自由说)
小结:我认为这样的美丽不仅仅是跨越百年的,因为这样的精神(手指板书)将会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继续前行在科学的道路上。应该是跨越——(千年),跨越——(万年)。那这应该是一份怎样的美丽呢?(永恒的美丽)的确,这确实是一份永恒的美丽,难怪爱因斯坦会这样评价居里夫人,他说:(齐读)
[出示句子]在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时,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做出的贡献。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还要大。
——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
五、书写美丽
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感受到了那么多,请大家结合读这篇文章时的感受,再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我想你一定有很多想说的。开始读,读完后,和同桌说说你的感受。
1、交流体会。(指名说)
2、课后把你的体会整理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教师小结:老师相信通过本节语文课的学习,同学们心里都烙印下了居里夫人对科学事业坚定的信念和执着追求的精神,因为这是(读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也镌刻下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因为这也是(读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更记录下了她淡泊名利的风骨,因为这更是(读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一定能找到人生的意义,用我们的青春,用我们的生命,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吧!
附板书设计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
执着追求
居里夫人献身科学
淡泊名利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后反思
《跨越百年的美丽》讲述了居里夫人完成放射性元素镭的伟大的科学发现的过程,表现了她献身科学、为人类造福、视名利如粪土的伟大人格魅力。文章字里行间含着作者对居里夫人的满腔赞誉、钦佩之情。
我在备课时想力求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学生的感悟和体会,进而真正明白“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但是,作为一篇声情并茂的散文,每一句话都是可以细细琢磨,加以品味的,对于这样一篇高中教科书里也有的课文,六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居里夫人的这种人格魅力呢?我想,首先要让学生对居里夫人有所了解。所以,在进入课文学习前我就出示了居里夫人的简介,学生一下子就对居里夫人产生了敬佩之情,为理解“美丽”做好了铺垫。
在课文的学习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理解,大胆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时间,整个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做适当的指导。事实证明,学生在字里行间中都能感受到居里夫人的美丽,说的比我预想的好得多。
但整一堂课学生的朗读还不够,以后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怎样使学生把对句子的理解和朗读有机的结合起来。
这篇课文我在同年级的六个班都上了,同样的教案,因为学生的不同,呈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大不相同,这也给我很大的启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很活,教师不是事先准备好框架,而是应该充分吃透教材后,上课应学生的情况而定,真正做到因人、因班级而宜。研究性课程应是老师先研究,再带领学生一起在课堂上研究。教师的研究要先于学生的研究,深于学生的研究。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篇9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记“冶炼、溶解、沉淀、分析、侵蚀、隐退、乏力、荣誉、头衔、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1.阅读、感悟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居里夫人的文字以及图片资料。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居里夫人的美丽。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介绍居里夫人
1.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受美的心灵,你们是怎么理解美丽这个词语的?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
是啊,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能深刻的感受身边美丽的事物。但这些都是外在的美。随着时间的流逝,美丽的事物可能也会逐渐黯然失色,但是有一种美丽,即使跨越了百年之久,却依然散发着它迷人魅力。
2.出示课件1画面定格在“跨越百年的美丽”上
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新的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起来读读这个题目。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为什么这种美丽能跨越百年?这是一种怎样的美丽?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跨越百年是多长时间?……】
出示课件2:投影居里夫人照片
3.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美丽端庄的女士是谁吗?[对,居里夫人]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居里夫人?
出示课件3:【有关居里夫人的材料,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二、学习生字,初读感知
1.初读
大家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注意生字,把难记的字多看几遍。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询问学习生字的情况。
出示课件4:学生读生字词
(2)交流:有你认为难记难写的生字吗?
2.再读
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或看图等方法解决问题。
在课文中有一些物理方面的专用词语,大家要读准,出示词语:
放射性元素镭 物理学 人工放射性 天然放射性 工业废渣 冶炼 溶解 沉淀 分析 酸碱 试管 量杯 诺贝尔奖
3.指导朗读
4.默读,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情。
三、细读课文,感知美丽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你觉得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那些方面?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a.居里夫人的外貌——外在美
b.内在美
找句子
第一自然段中年轻漂亮、神色庄重、一袭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2句的描写体现出居里夫人的美貌。
看图
这就是居里夫人。男生读第一句话,女同学看图。这就是倾国倾城的居里夫人。女同学读第二句话,男生看图。这就是有着闭月羞花容貌的居里夫人。书上有画像,不很清晰。在原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对居里夫人的外貌的侧面描写“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
再读,想象
让我们在自由的读一读,在你脑海中勾勒出居里夫人的样子。
出示课件5: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句子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生合作朗读
四、总结
我们通过理解具体的句子,知道了美丽的一部分含义,可是外在的美丽不会长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居里夫人的这种美丽经久百年还让人肃然起敬呢?那就是一种内在的美。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五、作业
1.抄写本文的生字词
2.读一读关于科学家故事的书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人声鼎沸、分析、酸碱、顽强、卓有成效、眼花耳鸣、侵蚀、荣誉、捐赠、头衔、一如既往
2.读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你想到了什么?
二、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和“美丽”、“跨越”有关的语句
1.“跨越百年”理解。
2.“美丽”。
三、细读课文,抓住美丽体会内在美
1.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的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2.它真的有极美丽的容颜,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3.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四、背诵与抄写
1.可选2——3句
a、爱因斯坦的语言
b、性格的一句,品格的一句
c、中心句
2.试背
五、总结深化主题
六、总结全文
板
书
设
计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外在美:美丽庄重健康
居里夫人内在美:坚定刚毅执着
人生意义:献身科学淡泊名利
永恒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篇10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使学生理解到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为她作为一位女性的容貌之美,更体现在她献身于科学事业,淡泊名利的人格之美.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文章,在你阅读的
过程中,居里夫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谁想说一说
二,深入读书,潜心思考
那么居里夫人拥有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美丽为什么她的美丽能够跨越百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读书,潜心思考.请看阅读提示,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阅读提示:
居里夫人的美丽是一种什么样的美丽请你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画出
相关的语句,用心体会着读一读.你不妨边读边做批注,可以是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是自己的疑惑.
你可以这样读,你可以这样想:
我们欣赏一个人美丽的时候,往往是由表及里的,我们欣赏的首先是她外表
的美丽,随着了解的深入,对美丽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你可以一边阅读课文,一边由表及里地来发现,认识,感受居里夫人的美丽.
(学生按照阅读提示默读课文.)
刚才大家读得都十分认真,相信你们通过自己读课文一定有不少收获想要和
大家交流,谁想先来
重点理解:
1,"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袍,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她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
(指导朗读,重在理解"定格"一词的含义.)
2,"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恒的里程碑."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几次"变成",让学生理解居里夫人在完成对人生意义的探索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居里夫人献身于科学事业的美丽.)
三,回归整体
这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了这么多,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了解了居里夫人的美
丽,你现在能不能概括一下居里夫人所拥有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美看谁概括的最准确.别着急,好好地想一想.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咱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概括居里夫人的这种美丽的(出示最后一句话"她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著地进取,自由地驾驭规律,永葆着一种理性的美丽.")你觉得作者概括的准确不准确,是不是你心里感受到的那种美(指导朗读)
教师小结:也许我们永远都不可能达到居里夫人这种美丽的境界,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去追求这样一种充满着理性美丽的人生.你们现在是不是能够理解,作者为什么会说居里夫人的美丽是能够跨越百年的
四,情感升华
那居里夫人的美丽仅仅能够跨越百年吗
确实像同学们说的,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仅能够跨越百年,它还能够跨越时间的长河,能够穿越时空,在众多的科学家中,她的光芒是独一无二的,她的美丽也是他人无法比拟的.也许时间转瞬即逝,也许我们属于不同民族,但是这些丝毫不能阻隔居里夫人的美丽,它是属于全人类的,它将跨越千年万年,成为我们心中的永恒.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篇11教材解析:
本文是鲁教版语文第十册教材第七组中第二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歌颂了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高尚精神,以及她获得巨大荣誉之后的淡泊名利,表达出外表的美丽往往只是暂时,但外表本来就美丽的居里夫人通过对科学孜孜以求的不倦探索,超越时空,在人们的心中永远美丽.
设计理念:
以文本语言为依托,以自读自悟为基础,积极搭建"对话"平台,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多角度,多层次解读,感悟居里夫人的"美丽",同享对话情趣,阅读乐趣,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记"冶炼,溶解,沉淀,分析,侵蚀,隐退,乏力,荣誉,头衔,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含图片,文字,视频资料).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回顾整理,发现"美丽"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学生齐读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
师:孩子们,在你们的身边什么是美丽的
生:我觉得鲜花很美.
生:在我眼里清洁工是美丽的
生:我认为美丽的风景是美丽的.
师:在老师的眼里,你们小手林立的一幕是美丽的.能让老师看到这种美吗
生:在我眼里蓝天白云是美丽的.
生:我认为爸爸,妈妈,老师是美丽的.
师:是啊,孩子们你们刚才说了那么多的美丽.这些美丽经过历史的洗礼,有的黯淡无光,有的却历久弥新,居里夫人身上的美丽就是这样.今天,老师将继续带领你们一起穿越百年的风尘,领略居里夫人身上的美丽,看谁有一双慧眼能够发现它.
二,初读课文,解读"美丽"
师:孩子们打开你的课本,从书中划出能体现居里夫人美丽的句子,并且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生读书划句子.
师:划好后,四个人在一起交流一下你划的句子,进一步补充好自己的内容.
生在一起交流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得非常热闹,让我们看到了你们互相合作的美,那现在就让老师欣赏一下你们积极回答问题的美吧!
三,精讲品析,感悟美丽
生交流体现居里夫人美丽的句子,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悟读.
(一)端庄美丽的外表.
师:哪位同学先说说
生:请同学们看课本133页第二段,我找的是"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从这句话中我看出居里夫人非常美丽.
师:说得真好,她的美美在哪儿你从她的外表能否看到一些内在的东西
生:我从她的神态中看出了她的气质.
生:我觉得她是一个淡泊的人.
生:从她的眼睛中我看出她是一个聪慧的人.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她的美是端庄的美,是智慧的美.有人说美是最难留住的东西,但课文中却说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却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人们的心中
生:因为她发现了放射性镭.
师:是啊,居里夫人对科学作出的杰出贡献,成就了她的历史地位,使她成为令世人钦佩的伟大女性,她美丽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世人的心中.外在的美只是短暂的,是什么使居里夫人的美丽能够跨越百年呢这种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继续交流.
(二)坚定执著的美
生:请同学们看课本134页,"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我从这句话中看出她有着执着追求的美.
师:谁能读出她的执著抽生读.
师:读得真好,让我们把这个句子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你还从哪儿能看出居里夫人的坚定执著.
生:我从"为了提炼纯净的镭——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也看出了她的坚定执著.
师:这一吨废渣中肯定有镭吗从哪个词看出来
生:可能.
师:可能的意义太多了:可能有就有可能没有;即便有,也可能发现不了;即便发现了,也有可能提炼不出来.可是居里夫人是怎么做的
生:仍然终日冶炼.
师:你能体会出什么
生:居里夫人非常坚定执著.
师:这种品质的确是美丽的.你从这段话中还能看出什么
生:我从"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终日—烟熏火燎"看出居里夫人工作非常劳累,但她仍然坚持.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生:烟熏火燎.
师:你有过烟熏的感觉吗
生:刺激鼻子打喷嚏,眼睛睁不开流泪,特别难受的感觉.
师:是啊,可是居里夫人呢终日在那里搅拌矿渣
师:终日是什么意思
生:每天.
师:虽然条件如此艰苦,但是居里夫人不论严冬与盛夏,不分白天和黑夜,整天紧张地工作着,在这个废弃的破棚子里,玛丽终日
生读: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师:已经足足一个月了,玛丽消瘦了,但她仍然终日
生读: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半年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玛丽病倒了,她还是
生读: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师:当刺鼻的酸碱啃蚀了她柔美的双手,当呛人的烟气吹皱了她秀美的额头,她依然在坚持,因为——
生读句子:"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师: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去亲眼目睹一下玛丽的工作吧.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看到了她工作环境非常艰苦.
生:我感到她的工作非常疲累.
师:是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来齐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居里的执著终于有了回报.
生读:"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师:你从文中的数字中体会到什么
生: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非常艰难.
师:是啊,你能感受到这0.1克镭中包含着什么吗用数字来说:
生:饱含着三年又九个月的心血,汗水
生:饱含着八吨工业矿渣
生:饱含着458次的实验,5677次的结晶
师:在此之前那可都是失败啊!
生:无数次的失败
用意志来说:
生:包含着顽强的毅力
坚定的信念
师:这也正是她人生意义的诠释啊!所以说: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追求!(齐读)
(三)科学奉献精神
师:看来文中潜藏的美丽还真不少呢!那她的成就中是否也有美呢谁能找到
生: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里程碑.
师:怎么理解呢
生:我从这句话中看出居里夫人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
师:那我们一起来合作读读:居里夫人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逐渐成长为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因为她开创了放射学这门新的学科,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
生: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
师:因为她提炼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后来以她的名字做为放射性强度的单位,所以人们说她变成……;
生: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
师:因为她不断地在科学道路上探索,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
生: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
师:因为她终身献身科学,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
生: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师:居里夫人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让我们读出来.准备——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
师:这么好的句子想不想把它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呀下面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把这句话背下来.一会找同学背,开始吧.指名试背.谁能有感情地再背一遍.
(四)淡泊名利的美.
师:是啊,她的执着追求,她的勇于献身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居里夫人,能以最美的外貌,在最佳的年龄,成就了最了不起的事业,真是千古绝唱了!看来文章字里行间只要留心,处处都是美啊!还有潜藏着的美丽吗
生:我从课本135页最后一段看出居里夫人是位淡泊名利的人.
师:所以,爱因斯坦用他睿智的语言,评价居里夫人说——
生齐读:"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四,总结概括,深入美
师:同学们,真正的美丽是什么呢
生齐读板书.
师:居里夫人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里的形象是美丽的,居里夫人执着追求,勇于献身是美丽的,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伟大人格更是美丽的.这种美,再过百年,千年,也不会消逝.所以说,这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生读课题.
师:这种精神可以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这种美是可以跨越时间,成为永恒的.所以,她的美丽跨越了百年依然熠熠生辉!(板书:光芒)
五,深层拓展,延续美丽
大家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也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我们发现了文章中的美丽,感悟了文字背后的美丽,然而居里夫人身上的美丽仅有这些吗请同学继续读读居里夫人其他的故事,看看你还能发现哪些美丽
出示:阅读小链接:
居里夫人对时间很看重,她珍惜每一分每一秒.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珍惜时间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情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读书非常专注,一次,小伙伴们在她伏案读书的时候,悄悄地在她的座位背后垒起了一座椅子塔: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25分钟过去了,居里夫人还没有发觉,仍在聚精会神地读书.
生:我从第一个故事中发现她是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生:从第二个小故事中看出她的尊师美.
生:我从最后一个小故事中看出她专心读书的美.
六,作业布置:
师:其实居里夫人的美还有很多,像居里夫人一样美丽的科学家也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读一读《居里夫人》,《科学家故事》.并且写一写你眼中的美.
板书:跨越百年的美丽
↓
庄重漂亮
坚定执着
勇于献身
淡泊名利
……
教学反思: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教学中,我力求从多个方面让学生感受课题中的美丽,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一,我在让学生充分的品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句子,写感受,从多个方面逐步深入的交流"美丽"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的发言几乎都抓住了所有的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谈出理解,谈出感受,有理有据,情真意切.同时我有意识的带领同学们将自己的理解,感受还原到朗读背诵之中.最后落脚到排比句的作用的领会上.实现了读中思,读中感,读中悟.
二,我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和时间还给学生.课堂上我大胆的放手让学生交流"最让自己感动的美丽是什么"老师没有画圈子,设框框.学生联系文中的语句谈得比较充分,比较到位,把理解语言与受到感染,激励融为一体.
不足之处是,在学生抓住句子交流"美丽"时,指导朗读得少,因此整堂课给人前紧后松的感觉.另外学生发言面还是不够大.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篇12师:同学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你发现生活中什么是美丽的?
生:鲜花是美丽的。
生:迷人的风景是美丽的。
生:生动的图画是美丽的;
生:帮助他人是美丽的。
……
师:是啊,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有一种美丽它竟可以跨越百年,是什么美丽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
师:通过预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下面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内容可以感受到居里夫人的美丽?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得非常好,我发现有的同学还在旁边写出了感受。哪位同学先来谈一谈,你首先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
生:读描写居里夫人外表美的句子,谈感受。
师:从这里看出居里夫人的什么是美丽的?
生:从居里夫人的外貌,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
师:刚才我们从居里夫人的外貌感受到了她的美丽,你还可以从哪些内容感受到居里夫人的美丽?
生:读提炼镭这部分内容的有关语句,我从这儿感受到:她不怕艰苦的条件,忘我地工作。
师:大家都再读读这段话。看看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关注?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从这个词我体会到整天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辛苦的劳作。
师:我们一起看一下“终日”是什么意思?
生:整天的工作。
师:是啊!居里夫人从早到晚的工作!联系下文你知道她是多长时间这么终日的工作呀?
生:三年又九个月。
师:你又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时间漫长、条件艰苦、坚定执著。
师:镭的发现给居里夫人带来了巨大的荣誉,那她是如何面对的呢?
生:读有关句子,谈理解。
师:居里夫人发现镭以后,完全可以申请专利,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好却无偿地将提炼镭的技术奉献给了全世界。
师:你认为她的什么是美丽的?
生:围绕淡泊名利来谈
师:是啊!她这种淡泊名利的人格是美丽的。
师:所以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这样高度评价居里夫人。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居里夫人外表是美丽的,坚定执著,献身科学的精神是美丽的,淡泊名利的伟大人格也是美丽的!
师:那么现在,大家知道这种美丽为什么能跨越百年了吗?
生:居里夫人这种坚定、刚毅、顽强、执着追求、热爱科学的美好品质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师:外在的美是短暂的,只有内在的美才会是永恒的。居里夫人那坚定执著、献身科学的精神,淡泊名利的伟大人格会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跨越百年,成为永恒。
分析:
在教学时,抓住“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居里夫人的美丽?”这个问题,进行整体教学,力求从多个方面让学生感受课题中的美丽,力求在教学中做到实与活相结合。
学生课前已经搜集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在进入课文学习前通过交流对居里夫人的了解,学生对居里夫人产生了敬佩之情。为理解“美丽”做好了铺垫。在理解居里夫人的美丽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意识,在课文的学习中,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读得训练比较扎实,在让学生充分的品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句子、写感受,从多个方面逐步深入的交流“美丽”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的发言几乎都抓住了所有的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谈出理解,谈出感受,有理有据,情真意切。实现了读中思、读中感、读中悟。
所以教学中抓住一个核心问题,从整体展开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教学来说,是事半功倍的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篇13《跨越百年的美丽》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但是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比较多,比较难读懂,因此我在备课时想力求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中深刻含义,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学生的感悟和体会,进而真正明白“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上完课后,第一感觉就是没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尽管对这班学生知之甚少,这种情况却不在预料中,这么沉闷还是出乎意料,我很努力地用语言激励、启发,但是感觉孩子们一直很拘束,不能以轻松的状态面对课堂学习。从我自身反省,我觉得我在课堂把握上存在一定的欠缺,没能从孩子的切身实际出发,过于注重课堂环节与教学结构的把握,没能适当的停下来调整节奏,让学生来适应课堂氛围,让这种拘束的气氛有所改变,是很大的失误。
尽管遗憾,却也有欣慰与收获。学习了前辈教师的宝贵的经验,聆听的各位领导的精彩的讲评分析,使我受益匪浅。总的说来有一下几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
1、加强预习环节。预习不仅仅是读课文,还应该包括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悟。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已知”和“未知”,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就像吕校长说的,学生在课堂上得表现可以用充分的预习来改善。充分的预习可以让课堂更加活跃,交流更加生动,理解更加深刻。
2、更加精心备课。不仅仅是对教材的备,还有对学生有所准备。就像白主任说的,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设置的教学环节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备课也要有不同的侧重。我们当老师的不仅要注重对教材把握,将教材烂熟于心,还有对学生有所把握,不能让自己的备课成为学生学习的阻力。
3、培养学生的课堂表现力。一节课需要的是师生密切的合作,课堂气氛的好坏与老师平日的常规要求、上课习惯,学生的听讲、发言等细微的表现关系密切。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要培养每个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要让学生会说。会说需要一段时间的养成,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堂堂课去潜移默化。我希望打造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是全员参与的课堂。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生动起来,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篇14学习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新课,走近居里夫人
1.播放多媒体课件,观看居里夫人的演讲录像。
2.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端庄、漂亮的女士是谁吗?(居里夫人)
3.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相信居里夫人的形象已经定格于同学们的头脑中,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居里夫人。
4.请几名学生自由发言。
二、编写习作提纲,试写居里夫人
1.通过交流,同学们对居里夫人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现在如果让你来写居里夫人,你打算写些什么内容、怎样去写?请同学们快速构思,列出写作提纲。
2.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作文思路。
3.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内进行交流。
三、初读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思路
1.结合学生的作文思路进行简单小结。
2.同样是写居里夫人,我们看看作者梁衡在纪念居里夫人逝世100周年时创作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8课(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认读生字新词。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6.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写了有关居里夫人的哪些内容。
7.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四、细读探究课文,理解“美丽”内涵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请从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2.根据学生的发言,机动教学。教师边引导学生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有关语段,深入理解“美丽”的内涵。
(1)外表美。重点品读下面语句。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引导学生理解“定格”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这句话。
(2)内在美。相机出示有关语句。
①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居里夫人执著的探究精神。
②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体会居里夫人执著的信念与追求。
③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从这两段话中引导学生感悟居里夫人的巨大贡献及其为科学而献身的伟大精神。
④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引导学生体会居里夫人一心想着人类的科学事业,视名利如粪土。这是人生的境界,也是居里夫人最美的地方。
五、回读通览课文,理解题目含义
1.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结合课文谈一谈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为什么美丽能跨越百年?
2.小结: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在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颜,更重要的表现在她那坚定执著的信念与追求、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淡薄名利的人格魅力上。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甚至是永远。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篇15梁衡美文欣赏
1.晋祠
梁衡
选自1982年4月14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轩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皴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屈,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①〔傅山〕字青主,山西阳曲人。明末清初思想家。精通经史诸子,兼工诗文书画,又精医学。著有《霜红龛集》等。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晋祠流水如碧玉〕唐代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中的句子。”。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
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
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元年,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个侍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她们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殿柱,雕于宋元二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巧。
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以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群还包括献殿、牌坊、钟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都造型古朴优美,用工精巧。全祠除这组建筑外,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文昌宫、水母楼、瀛①〔瀛〕念yíng。胜楼、景清门等,都依山傍水,因势起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于浓阴之中,各有不同的情趣。
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比如有一座假山,山上一挂细泉垂下,就在下面立着一个汉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脑门,笑眯眯的眼神,双手齐肩,托着一个石碗接水。那水注在碗中,又溅到脚下的潭里,总不能盛满碗。再如清清的小溪旁,有一只石雕大虎,两只前爪抓着水边的石块,引颈探腰,嘴唇刚好没入水面,那气势好像要吸尽百川似的。历代文人墨客都喜爱晋祠这个好地方,山径旁的石壁和殿廊的石碑上,留着不少名人的题咏,词工句丽,书法精湛,为湖光山色平添了许多风韵。
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美文导读】
晋祠,古称晋王祠,是后人为纪念晋国开国国君姬虞而建立的祠堂。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晋祠在北魏时就已有了,可见其古老。晋祠在后代不断得到增修,逐渐形成规模宏大、设计精美的建筑群,加之它水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长期以来被誉为“山西第一名胜”。即使和北京皇家园林及江南私人园林相比,它的特色也是很突出的。课文开头说它“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是确切的概括。
说一说晋祠这座北方的园林和苏州园林相比,给你留下的印象有什么不同。
积累下列词语:
萧疏偃卧苍劲老妪脉脉殿堂楼阁
亭台轩榭不一而足历历可见冉冉不绝
鳞甲须髯词工句丽巧夺天工
2.觅渡,觅渡,渡何处
梁衡
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纪念馆我已经去过三次。从第一次看到那个黑旧的房舍,我就想写篇文章。但是六个年头过去了,还是没有写出。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去年我第三次访秋白故居时正值他牺牲60周年,地方上和北京都在筹备关于他的讨论会。他就义时才36岁,可人们已经纪念了他60年,而且还会永远纪念下去。是因为他当过党的领袖?是因为他的文学成就?是因为他的才气?是,但不全是。他短短的一生就像一幅永远读不完的名画。
我第一次到纪念馆是1990年。纪念馆本是一间瞿家的旧祠堂,祠堂前原有一条河,叫觅渡河。一听这名字我就心中一惊,觅渡,觅渡,渡在何处?瞿秋白是以职业革命家自许的,但从这个渡口出发并没有让他走出一条路。“八七会议”他受命于白色恐怖之中,以一副柔弱的书生之肩,挑起了统帅全党的重担,发出武装斗争的吼声。但是他随即被王明,被自己的人一巴掌打倒,永不被重用。后来在长征时又借口他有病,不带他北上。而比他年纪大身体弱的徐特立、谢觉哉等都安然到达陕北,活到了建国。他其实不是被国民党杀的,是为左倾路线所杀。是自己的人按住了他的脖子,好让敌人的屠刀来砍。而他先是仔细地独白,然后就去从容就义。
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他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教师也挤进来听。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当时也在台下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瞿秋白的文才曾是怎样折服了一代人。后来成为文化史专家,新中国文化部副部长的郑振铎,当时准备结婚,想求秋白刻一对印,秋白开的润格是50元。郑付不起转而求茅盾。婚礼那天,秋白手提一手绢小包,说来送金50元,郑不胜惶恐,打开一看却是两方石印。可想他当时的治印水平。秋白被排挤离开党的领导岗位之后,转而为文,短短几年他的著译竟有500万字。鲁迅与他之间的敬重和友谊,就像马克思与恩格斯一样的完美。秋白夫妇到上海住鲁迅家中,鲁迅和许广平睡地板,而将床铺让给他们。秋白被捕后鲁迅立即组织营救,他就义后鲁迅又亲自为他编文集,装帧和用料在当时都是第一流的。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近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的啊,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但是他没有,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他的俄文水平在当时的中国是数一数二了,他曾发宏愿,要将俄国文学名著介绍到中国来。他牺牲后鲁迅感叹说,本来《死魂灵》由秋白来译是最合适的。这使我想起另一件事。和秋白同时代的有一个人叫梁实秋,在抗日高潮中仍大写悠闲文字,被左翼作家批评为“抗战无关论”。他自我辩解说:人在情急时固然可以操起菜刀杀人,但杀人毕竟不是菜刀的使命。他还是一直弄他的纯文学,后来确实也成就很高,一人独立译完了《莎士比亚全集》。现在,当我们很大度地承认梁实秋的贡献时,更不该忘记秋白这样的情急了用菜刀去救国救民,甚至连自己的珠玉之身也扑上去的人。如果他不这样做,留把菜刀作后用,留得青山来养柴,在文坛上他也会成为一个、甚至十个梁实秋。但是他没有。
如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的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认罪,那么历史也早就忘了他。革命史上有多少英雄就有多少叛徒。像曾是共产党总书记的向忠发、政治局委员的顾顺章,都有一个工人阶级的好出身,但是一被逮捕,就立即招供。至于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等高干,还可以举出不少。而秋白偏偏以柔弱之躯演出了一场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英雄戏。他刚被捕时敌人并不明他的身份,他自称是一名医生,在狱中读书写字,连监狱长也求他开方看病。其实,他实实在在是一个书生、画家、医生,除了名字是假的,这些身份对他来说一个都不假。这时上海的鲁迅等正在设法营救他。但是一个听过他讲课的叛徒终于认出了他。特务乘其不备突然大喊一声:“瞿秋白!”他却木然无应。敌人无法,只好把叛徒拉出来当面对质。这时他却淡淡一笑说:“既然你们已认出了我,我就是瞿秋白。过去我写的那份供词就权当小说去读罢。”蒋介石听说抓到了瞿秋白,急电宋希濂去处理此事。宋在黄埔时听过他的课,执学生礼,想以师生之情劝其降,并派军医为之治病。他死意已决,说:“减轻一点痛苦是可以的,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和最大的从容。这是靠肉体的耐力和感情的倾注所无法达到的。理性的力量就像轨道的延伸一样坚定。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向来是以理行事,所谓士可杀而不可辱。文天祥被捕,跳水、撞墙,唯求一死。鲁迅受到恐吓,出门都不带钥匙,以示不归之志。毛泽东赞扬朱自清宁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粉。秋白便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已达到自由阶段的知识分子。蒋介石威胁利诱实在不能使之屈服,遂下令枪决。刑前,秋白唱《国际歌》,唱红军歌曲,泰然自行至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盘腿席地而坐,令敌开枪。从被捕到就义,这里没有一点死的畏惧。
如果秋白就这样高呼口号为革命献身,人们也许还不会这样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他偏偏在临死前又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这在一般人看来真是多余。我们看他短短的一生斗争何等坚决:他在国共合作中对国民党右派的批驳、在党内对陈独秀右倾路线的批判何等犀利;他主持“八七会议”,决定武装斗争,永远功彪史册;他在监狱中从容斗敌,最后英勇就义,泣天地动鬼神。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的句号。但是他不肯,他觉得自己实在渺小,实在愧对党的领袖这个称号,于是用解剖刀,将自己的灵魂仔仔细细地剖析了一遍。别人看到的他是一个光明的结论,他在这里却非要说一说这光明之前的暗淡,或者光明后面的阴影。这又是一种惊人的平静。就像敌人要给他治病时,他说:不必了。他将生命看得很淡。现在,为了做人,他又将虚名看得很淡。他认为自己是从绅士家庭,从旧文人走向革命的,他在新与旧的斗争中受着煎熬,在文学爱好与政治责任的抉择中受着煎熬。他说以后旧文人将再不会有了,他要将这个典型,这个痛苦的改造过程如实地录下,献给后人。他说过:“光明和火焰从地心里钻出来的时候,难免要经过好几次的尝试,试探自己的道路,锻炼自己的力量。”他不但解剖了自己的灵魂,在这《多余的话》里还嘱咐死后请解剖他的尸体,因为他是一个得了多年肺病的人。这又是他的伟大,他的无私。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世上有多少人都在涂脂抹粉,挖空心思地打扮自己的历史,极力隐恶扬善。特别是一些地位越高的人越爱这样做,别人也帮他们这样做,所谓为尊者讳。而他却不肯。作为领袖,人们希望他内外都是彻底的鲜红,而他却固执地说:不,我是一个多重色彩的人。在一般人是把人生投入革命,在他是把革命投入人生,革命是他人生实验的一部分。当我们只看他的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上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遐想。他是一个内心纵横交错,又坦荡如一张白纸的人。
我在这间旧祠堂里,一年年地来去,一次次地徘徊,我想象着当年门前的小河,河上来往觅渡的小舟。秋白就是从这里出发,到上海办学,去会鲁迅;到广州参与国共合作,去会孙中山;到苏俄去当记者,去参加共产国际会议;到汉口去主持“八七会议”,发起武装斗争;到江西苏区去,主持教育工作。他生命短促,行色匆匆。他出门登舟之时一定想到“野渡无人舟自横”,想到“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那是一种多么悠闲的生活,多么美的诗句,是一个多么宁静的港湾。他在《多余的话》里一再表达他对文学的热爱。他多么想靠上那个码头。但他没有,直到临死的前一刻他还在探究生命的归宿。他一生都在觅渡,可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剧。但正是这悲剧的遗憾,人们才这样以其生命的一倍、两倍、十倍的岁月去纪念他。如果他一开始就不闹什么革命,只要随便拔下身上的一根汗毛,悉心培植,他也会成为著名的作家、翻译家、金石家、书法家或者名医。梁实秋、徐志摩现在不是尚享后人之飨吗?如果他革命之后,又拨转船头,退而治学呢,仍然可以成为一个文坛泰斗。与他同时代的陈望道,本来是和陈独秀一起筹建共产党的,后来退而研究修辞,著《修辞学发凡》,成了中国修辞第一人,人们也记住了他。可是秋白没有这样做。就像一个美女偏不肯去演戏,像一个高个儿男子偏不肯去打球。他另有所求,但又求而无获,甚至被人误会。一个人无才也就罢了,或者有一分才干成了一件事也罢了。最可惜的是他有十分才只干成了一件事,甚而一件也没有干成,这才叫后人惋惜。你看岳飞的诗词写得多好,他是有文才的,但世人只记住了他的武功。辛弃疾是有武才的,他年轻时率一万义军抗金,但南宋政府不用他,他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后人也只知他的诗才。瞿秋白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早已没入历史的年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刎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将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秋白不朽。
3.夏 感
梁 衡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象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天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棗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评论】六百六十六字凝成的精美镜头
——评赏梁衡的散文《夏感》
张 恒
一
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也许,春的百卉萌发能给人一种再生的愉悦,春的万象泰和又能使人的情思得到畅快的释放吧;也许,秋的收获能给人一种成熟的满足,秋的寂寥又能使人的心绪得到淋漓的渲泄吧;所以,吟春咏秋,古今舞文弄墨者,几乎趋若过江之鲫。而夏呢?也许它太热太酽太稠密太有点“浓得化不开”了,因此,总不免给人一种失和谐超力度负荷过重之感。如是,怎能得到和普通百姓一样地受着“快乐原则”所支配的骚客文士的心理认同?怎能不被他们付诸阙如!即使有人写写,也难免写成“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干燥炎热的风”,“凶恶的嘶叫着”,“人象快干死的鱼”,“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引自茅盾、老舍、高尔基、罗曼罗兰诸人的作品)——一种作为艺术的内容中苦闷压抑象征的夏感;或者,写成“日常睡起无情思”(杨万里),“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一种轻松闲适中透出无可奈何的失落之情的夏感。
可是,梁衡同志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这间的黄金的夏季。”须知,这种赞美本身就很值得我们赞美。而他在这篇作品中所创造的清隽境界、丰厚含茹和高致的美,他的英华吐纳的娟秀语言,更令人由衷叹服。《夏感》确实够得上是当代散文中一篇难得的精品。
二
《夏感》一开始,作者这样写道:“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象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在这里,朴实得有点稚拙的“一锅冷水”的比喻,新鲜的活脱脱的“密密厚发”的拟人,巧妙精当的“黛色长墙”的词汇选择,作者仿佛在进行俯视式扫描一般,寥寥几个镜头,就勾勒出夏景的宏观。而“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一句,则宛然上述一组镜头的画外音乐。这儿的“烦”,显示着夏的热力,却绝没有沉闷的心迹;传达着夏的喧闹,毫无燥乱的踪影。悠悠溢出树间的声声长鸣,映衬着夏景的明快色泽,烘托着一种“蝉噪林逾静”的氛围,也更加表现出夏日大地的充实、厚重和沉稳。于是,在声色互补、虚实交融之中,作者已经为全文定下了昂扬积极的主调。
接着,作者摆平视角,镜头下移,好象在纵目远眺这广袤的原野似的,望着翻滚的麦浪“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在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里,作者呈现给我们的,已不是现实世界的简单还原,而是一种意化了的风物,是外在客体在作者心灵屏幕上的闪烁;或者说,是折射着作者情感光束的时代投影。然后,一阵浮动着的热风,“飘过田野”,似乎是给远眺的作者、也似乎是给读者吹送来“已熟透了的麦香”。这一笔点染,不仅恰到好处也恰如锦上添花。正如前面蝉鸣的烘托体现为一种声与色的交融一样,这儿的点染则体现为一种色与香的谐和。如果说,前面的烘托是一种氛围的点化,那么这儿的点染则是一种情致的昭示——昭示生活的丰腴和饱满。作者就是在如此详尽地进行了铺垫之后,从容不迫地把他的笔触导向文章意蕴的致力点——“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这才是作者自己的夏感,这才是作者自己所发现、所体认、所慧识的独到的夏感。从这里,作者又仿佛自然而然地引申出一段精妙的议论:“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为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这一段议论,构句独树一帜,用语别开生面,排比对偶驾轻就熟,在古色古香中显现着一种难得的理趣,即一种优美的情趣与深沉的意理相结合而滋生的抒情美感。这一段议论,对前面之意蕴致力点,是发生,是拓进,是引深;实际上,也是作者对自己所发现、体认、慧识的夏的质性的一种哲人式抽象与鞭辟入里的诠释。那么,这种质性意味着什么?作者很快就一语道破了。原来,“那春天的灵透之气”所积蓄所酿成“磅礴之势”,正是一种“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的伟力的奔突,一种由孕育到丰登的“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律动,一种印着人类巨大的钤记的创造之波的流泻。作者热情讴歌的,就是这样一首力、生命与创造的诗。
三
梁衡同志赞美的夏,是麦浪翻滚、麦香吹送的夏,是“金色主宰了世界上一切”的夏。这是何方之夏?显然,作者的注目点是非常明确的。在那段精妙的议论后,他这样写道:“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梁、玉米,那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里,作者的视角好象在渐渐拉近,镜头也从宏大转入精微。于是,一个一个机趣盎然的大特写跃入了我们的眼帘。一个“挑”字,让我们几乎感到了棉苗均匀有力的喘息;一个“举”字,让我们差不多感到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一个“匍匐”中,我们同样感到了瓜秧的腰肢抖动,蜿蜒蛇行。它们仿佛都在紧紧抓住这美好的年华大显身手,不舍昼夜地向着自我的完善和神圣的奉献而奋勇“冲刺”。一句话,出神入化的描绘让我们从这些夏的宠儿身上,感到了人的丰采,人的气度,人的灵秀。福楼拜曾经说过:“不论描写什么事物,唯有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找到这个词不可,而绝不能为了逃避困难,用差不多的词句敷衍了事。”梁衡同志的这一段文字,精雕细刻,丰姿绰约,作者之惨淡用心昭然,同时也是对福楼拜的“一词说”的生动实践。这段文字,不仅构成全文意境的有力依托,而且也成为以金色为基调的夏的主体形象的丰满和强化。
审视作者所描绘的一切,我们恐怕很难想到那稻谷飘香的锦绣江南,也恐怕很难想到那牧草连云的苍茫塞外。我们首先想到的,恐怕应该是那雄浑壮阔的黄河流域了——那八百里秦川,那三晋高原以及那横踞冀鲁豫的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是的,正是这凝重厚实的黄土地,哺育了我们的民族,润泽了中华数千年的灿烂文明,而作者本人也作为中央报纸的记者并多年驻节于斯。所以,他把黄土地之夏,作为自己纵情礼赞的典型观照物,就不仅有其熟悉生活的意味在,且也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和形而上的寓义在。
四
当然,《夏感》的作者并没有把他的镜头仅仅停留在夏的景观上,而是让自己的视角渐次由表层进入肌里,对准了我们这个星球的真正主宰——人。夏日里生命在交替,夏日里作物向秋的终点最后“冲刺”,这种生机勃勃的运作,固然有大自然永恒代序的机制,但不可不论的是,自从人类参与其间后,它多半已成了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之意志的对象化,成了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体现。人,是夏的色彩的真正涂染者;也正是人,拨响了夏的紧张的旋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这一段文字,作者似乎只是漫不经心,信笔写来,与前面一丝不苟的刻镂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差距,表面看甚至给人一种拙讷浅陋之感。其实,白描的语言形式正契合着质朴的内容,如果把一连串形容词堆在这些普通劳动者身上,也许形成的倒是一种美的造作。所以,作者此处的不施铅华,实在也是合情合理之笔。
那么,作品的艺术濡染力如何强化呢?梁衡同志所运用的妙着的是——细节。“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这几个细节,与上述快割快打快追肥浇水之类在叙述特色上一脉相承,构成了该段文字恬淡平实的整体风格。这几个细节,乍一看似乎有点司空见惯,品嚼再三,就象使人感到它独有的韵味。“听听窗纸”,“看看窗外”,在夏的紧张旋律的侧写,是夏的快节奏和弦,也是作者运用间接表现手法推出的心理镜头。它,外化了“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款款心曲,使我们在想象的空间看到了他们急切的目光、企盼丰收的焦灼以及与夏的律动所共鸣的人的感情律动。在几个细节,极其平易而又极易其传神,明丽天然而又活灵活现,用“看似平常最奇崛”来形容它,是一点儿也不过分的。可以说,如果换一个其他细节取而代之,作品的魅力就会大大削弱。
有趣的是,梁衡同志的《夏感》,全文正好六百六十六字。这在今天,恐怕是难得的短文了。然而,梁衡同志却凭借这为数不多的文字,构筑起如此精美的世界。它,使我们想到玲珑的雅雕、小巧的盆景,想到一方素绢,一块碧玉、一泓清澈的小溪、一簇秀丽的山花。过去评价散文之美,有所谓“人生宝、智慧宝、美丽宝”一说,而“六六”,在我们民族习惯中,向有和顺、如意、吉祥之意谐意。《夏感》正是这样一篇三宝兼具蕴藉着和顺、如意、吉祥美好等含茹的杰作。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