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小一网整理李商隐诗两首,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李商隐诗两首吧。
8 李商隐诗两首
8 李商隐诗两首篇1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李商隐,晚唐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其诗多忧怀国运,抒写怀抱,慨讽时事。在艺术手法上,多用象征暗示情思,意境朦胧。古人评其诗为“深情缅邈”“沉博绝丽”“寄托深而措辞婉”。
《锦瑟》一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品之一。题目是截取篇首二字而成,实为无题诗。诗的意旨隐藏很深,历来众说纷纭。对此诗的欣赏重在体味诗的朦胧意境,把握诗人运用的艺术技巧。
《马嵬》极真切地写出兵荒马乱的情状,在多方对照和咏叹中,着重责备玄宗荒淫致乱的行为和为保全自己而牺牲贵妃的不义之举。此诗讽意深而用笔细,在众多咏马嵬的诗歌中,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属别开生面之作。
意志薄弱用眼泪洗眼睛,意志坚强用汗水学手艺。
疑难妙句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剖析:诗的首联用民歌的起兴手法。瑟这种乐器本可以弹奏各种情调的乐曲,但诗人们往往喜欢把它与哀怨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如杜甫有“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鲁迅也有“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载女耀高丘”之句。
诗歌以幽怨悲凉的锦瑟作兴,点明了“思华年”的情感基调。无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五十弦,《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虽一般为二十五弦,但仍有其制。诗的一、二两句是说: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正好我也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我对逝水流年的追忆。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剖析:庄周梦蝶的故事见《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诗句中的“晓梦”,指天将亮时做的梦。“迷蝴蝶”,指对自己与蝴蝶之间的关系迷茫,分不清你我。
面对动荡不安、变化剧烈的战国社会,庄周产生了人生虚幻无常的思想。而李商隐也正是有感于晚唐国势衰微,政局动乱,命运如浮萍而用此典故的。
用此典故,似乎包含着他对爱情与生命消逝的伤感。望帝的传说见《寰宇记》“蜀王杜宇,号望帝,后因禅位,自亡去,化为子规”。子规即杜鹃。诗人笔下美丽而凄凉的杜鹃已升华为诗人悲苦的心灵,借此典故,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真是梦,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自生自灭,即使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
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流畅,如出一意,表现了诗人用典的工巧与艺术手法之高妙。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剖析:前一句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借鉴而来的,但又有着作者的创造。“珠有泪”,即言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既让人怅惘,又会让人生出无限美好的联想。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干却化作了人们非常喜爱的珍珠,这是多么的富有情味!
后一句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深埋于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湿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化为烟雾般升腾于空中,为群山增辉。这一想象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据《长安志》载:“蓝田山在长安县东南三十里,其山产玉,又名玉山。”从玉被掩埋这方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方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是一言难尽的。
这里的“珠”“玉”,可认为是诗人自喻,不仅喻才能,更喻德行和理想;也可认为是喻指诗人美好的向往、美好情感。但不论“珠”“玉”喻指什么,诗句都充满了怅惘、悲伤之感。
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剖析: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张中行用“一切都如隔世”为此句作注,实乃一语破的。
5.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剖析:诗以“马嵬”命题,重点是写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死。先用“海外徒闻更(还有)九州”,概括了方士在海外仙山上寻见杨贵妃的传说。据说,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言当永记“愿世世为夫妇”之约。而“徒闻”“未卜”和“休”流露的讥讽语气,又为下文定了基调。
6.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剖析:这两句承上铺写。“空闻”“宵柝”,即徒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之事。长期做“太平天子”、沉湎于淫乐生活的唐玄宗及其宠妃,哪里听到过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呢!在皇宫中,连公鸡都不准养;安然高卧,自有专人去做公鸡报晓的工作。“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以保障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冠以“空闻”二字,则表明“虎旅”虽“传宵柝”,却不能保障皇帝和贵妃的安全了。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无复鸡人报晓筹”。
7.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剖析:这两句转入实事。“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并幻灭成空了。“七夕笑牵牛”,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放在一起对比着写,相映成趣,议论深刻,笔锋犀利。
8.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剖析:这两句以反诘语气反衬作结。“纪”,岁星十二年绕日一周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这两句对比强烈,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既善“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又把这二者联系起来,发出了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够保住自己的妻子呢?通过反问,暗含指责意味。
审美鉴赏
1.《锦瑟》:多用典故意蕴深
“庄生晓梦迷蝴蝶”借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许多美好的情境;“望帝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无限伤感,亦表达殷切的思念;“沧海月明珠有泪”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其凄寒孤寂的感伤;“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一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了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
2.《马嵬》:对比之中见讥讽
颔联中用“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危今安的不同处境的心情跃然纸上。
颈联中“当时”指七夕玄宗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可在“此日”“六军”哗变不发之时,结果又是如何?“当时”与“此日”形成强烈对比。以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来概括对照“六军同驻马”,没有“当时”的荒淫,哪会有“此日”的离散?通过对比,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
尾联中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够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多么可悲!可怜!又可叹!
总而言之,诗歌正是通过对比来表明其中的讥讽贬责之意的。
日积月累
一、学海拾贝
用典
用典,即用典故寓意,通常是指在诗文中运用有关的历史故事或古代典籍中的有关语句来表情达意。
如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后庭花”便指南朝陈后主所制的乐曲“玉树后庭花”,此曲多喻亡国之音,作者用以告诫晚唐统治者。
又如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端正好》一曲:“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曲中“碧云天,黄花地”便是由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化用而来的。
用典,可以使诗文简洁而意蕴深广,让读者猎取更多的审美情趣。
二、典题精讲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牗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指点迷津:“知音”,即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当初俞伯牙弹琴无人能解,后遇钟子期,伯牙将高山的情思注入琴弦时,子期即激昂地吟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伯牙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子期又禁不住地叫道:“汤汤乎若江河!”
答案:为拂绿琴埃。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歌最后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指点迷津:最后一句中的“长风破浪”是用典,暗引了刘宋时期宗悫的故事。宗悫年少时,叔父问其志,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诗人用此典是以宗悫自况,表达自己经世济时的宏图大志。
答案:表达了诗人经世济时的宏图大志。
8 李商隐诗两首篇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②.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能力目标: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3、德育目标:①.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②.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点、难点:目标1之②和目标2。
学习方法:朗读诗作,阅读注释,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与作者简介。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高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以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二、试读,集体读,校正读。
三、有关《锦瑟》的评论介绍:
⑴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葬之也,犹言埋香瘗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只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
⑵诗以锦瑟起兴,“无端”二字便有自讶自怜之意,此锦瑟之弦遂五十耶?瑟之柱如其弦,而人之年已历历如其柱矣,即孔北海所谓五十之年忽忽至也。庄生梦醒,化蝶无踪,望帝不归,啼鹃长托,以比华年之难再也。感激而明珠欲泪,绸缪而暖玉生烟,华年之情尔尔。不但今日追忆无从,而在当日已成虚负,故曰“惘然”。
四、再齐读《锦瑟》,抓住注释来理解。
二十三岁时,李商隐在河南玉阳山之东峰学道。唐朝崇道之风始于高祖李渊。有鲜卑族血统的唐帝,为了神话李姓,附会是太上老君李耳的后裔,形成了唐代“扬道抑佛”的宗教风气,即使贵为皇族宗室子弟,也不免会被遣送到道观清修。这股风气在唐玄宗时代掀起高潮.至武宗时,“崇道”之风又掀高潮,士人学仙修道,遂成一时风尚。于是赶时髦的李商隐也跑去学道。刚上玉阳山学道时,李商隐还是很认真的,他对道家经典《道藏》下过苦功,以致于后来他情诗里的许多用句和隐喻都是源出于《道藏》。不过,世事正如老子所说的“福兮祸所倚,福兮祸所伏”,天资颖悟的他在沉迷典籍研究的同时,对于房中术的理解也大大加深。他春心萌动,对男女之事的向往如春草埋根,如遇不上春风也就罢了,一旦遇上了,想不兴盛发芽都难。
有一天,像一个走在山林里未带雨具的人兜头淋了一场急雨一样,年轻的他邂逅了初恋女友宋华阳。宋华阳是侍奉公主的宫女,随公主入山修道,住在玉阳山之西峰的灵都观里。不料道心未成,爱情却不期而至。因为和李商隐常在两峰之间来往,年轻貌美的她很快就和李商隐双双坠入了情网。
李商隐和宋华阳心知彼此的感情是不容于清规礼教的。虽然当时公主王孙顶着学道的名义偷欢屡见不鲜,传说中高阳公主还和辩机和尚生了一个儿子,但清规戒律只可为特权阶级大开方便之门,俗话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人世不平正是如此。于是他们只得背地偷欢。身体的契合和偷情带来的野性、生疏的刺激让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有时候不走寻常路反而可领略到爱情的难言美妙。但是短暂的欢娱之后,深深的落寞便将两个人缠绕。正如他自己写的:“相见时难别亦难”。
被迫压的爱火往往分外炙烈。在每个相会的夜晚,他们都如飞蛾扑火一样尽力地释放自己。然而在分离时分,黯然拥抱着对方,天将破晓,又将别离,当窗隔座,相对黯然,见星沉海底,良时已逝,不免怅然。李商隐看着窗外的冰轮皓月,抚着宋华阳的脸,感伤地说着爱的誓言:“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树水精盘。”这时候的宋华阳只能依偎在他的怀里,默默垂泪。天将晓,情未央,独看长河渐落晓星沉。爱得深切时,他视她为至高至洁的月,又像是月里嫦娥,所以情愿明天的太阳永远不再升起,他与她就此沉沦在黑暗里,留住,手指间爱的良辰美景。
激情的后果是宋华阳怀孕了。上头降下旨来:男的被逐下山,女的被遣返回宫。等待他们的是永远的别离……
时间可磨损情感,却不可磨损爱。对于曾经沧海的深爱,很少有人能轻易忘却,我相信李商隐也是一样。义山毕竟是情深恋旧之人,聪明的他便利用道教中“秘诀隐文”的表达方式来遣抒心怀。这样一来,他的很多诗意更加清灵深远,让我们多了许多揣度和猜测。
很久以后他叹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他应该明白宋华阳是不悔的,因为他自己也不曾悔过。他为她写了很多诗,《锦瑟》是最著名的。
他对月长叹,只是因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碧海青天夜夜心,他怀念那个不知结局如何的女子。她和嫦娥一样深锁广寒宫,如果,能寂寂终老已是幸运了。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这是他离别京城时写下的一首《板桥晓别》。今宵美景良辰后,余下了一地清辉;芙蓉红泪如血,触手凄艳冰凉,我以为这是你留给我最后的印记,爱的印记。
可是,思念清冷如霜雪。如果天明日光照耀,你我手里依然一无所有,也请你不要绝望,为我珍重。即使,告别爱情的时候,也希望你一切都好;我不再爱你的时候,也许不是我不爱你,只是,我已不能再爱你。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不知什么缘故,锦瑟会有五十根弦,我现已年近半百,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心情难以平静。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像庄周那样,我在清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飞舞的蝴蝶;像古蜀国的望帝,把那幽怨的心事,寄托在杜鹃鸟的悲鸣中。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大海茫无际涯,明月照在苍碧的水面,鲛人的眼泪化成万千明珠;蓝田山的美玉,沉埋在泥土里,天晴日暖,生出袅袅轻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种种感慨岂待现在回顾追忆?它发生的当时我已经惘然失意,事后更何从追寻呢?
五、进一步思考讨论中完成:
1.《锦瑟》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第一联,毫无疑问是起兴之笔。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庄生晓梦迷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他曾留恋的梦境。庄子“梦蝶”,不知哪种状态是真实的自我了。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那是当局自迷,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望帝春心托杜鹃”,更转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的事物总是遭到“嫉妒”,不能美满。这里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我们无从知晓。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是很珍重这份“感情”的,无需“追忆”,分明已然在追忆。“此情”为单称表述,则大体可以推定前面所指为一件事。“只是当时已惘然”反迭前句,言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2.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
【明确】《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所以,至今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李商隐一生,固然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香草美人的传统”往这里套。否则,李商隐那些写爱情的无题诗,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类的,都可以当做政治诗来读了。我们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
3.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表现手法?
【明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它们也有不同之处。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像《锦瑟》一诗,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人五里云雾了。也许,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意蕴深厚的朦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六、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试读,集体读。
二、关于《马嵬》:
《马嵬》,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三、边读边讨论完成
1、《马嵬》写了什么内容?诗中蕴含怎样的意境和情感?
【明确】《马嵬》是一首绝句:“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叙马嵬之变,兼寓讽意。诗中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2、《马嵬》的结构思路如何?
【明确】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3、《马嵬》中巧对是怎样表现的?
从对偶上看,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杜甫的诗中,这样的借对很多,如“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以“清”对“白”。这一点,李商隐也是学杜甫,但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唐宋以后,律诗对偶往往以借对为高,因为不容易,且富于幽默情趣。
4、李商隐诗的用典极妙,请谈谈。
这两首诗,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还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又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
四、总结其诗其人
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当诗人以极度的虔诚,极度的劳累把自己的生命与诗境熔铸在一起时,我们体悟的就不只是意境之美,更是诗人的生命。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这两首诗,深入体会作品情韵。
2.完成“研讨与练习”。
8 李商隐诗两首篇3【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点、难点和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
熟读背诵这两首诗。
标出诗中不理解的句子,初步鉴赏。
2.课内
精读课教师讲析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2.作者简介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3.关于《锦瑟》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说,像《锦瑟》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4.关于《马嵬》
《马嵬》,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提问】如何理解《锦瑟》的意境。
【明确】第一联,毫无疑问是起兴之笔。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庄生晓梦迷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他曾留恋的梦境。庄子“梦蝶”,不知哪种状态是真实的自我了。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那是当局自迷,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望帝春心托杜鹃”,更转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的事物总是遭到“嫉妒”,不能美满。这里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我们无从知晓。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是很珍重这份“感情”的,无需“追忆”,分明已然在追忆。“此情”为单称表述,则大体可以推定前面所指为一件事。“只是当时已惘然”反迭前句,言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2.【提问】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
【明确】《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所以,至今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李商隐一生,固然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香草美人的传统”往这里套。否则,李商隐那些写爱情的无题诗,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类的,都可以当做政治诗来读了。我们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
3.【提问】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表现手法?
【明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它们也有不同之处。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像《锦瑟》一诗,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人五里云雾了。不敢说李商隐开启了中国当代朦胧诗的先河,也不敢说他影响了十九世纪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派,但他确实是一位古典时期的“先锋派”,他的艺术尝试和创新是独特的,对后世影响很大,连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对都他推崇之至。也许,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意蕴深厚的朦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4.【提问】如何理解《马嵬》的意境和情感。
【明确】《马嵬》是一首绝句:“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叙马嵬之变,兼寓讽意。本课所选的第二首继承了前一首的基调,却更胜一筹,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5.【提问】《马嵬》的章法结构如何?
【明确】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6.《马嵬》的巧对
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的。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杜甫的诗中,这样的借对很多,如“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以“清”对“白”。这一点,李商隐也是学杜甫,但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唐宋以后,律诗对偶往往以借对为高,因为不容易,且富于幽默情趣。对于这首诗的对句,古人有不同的看法。金元时期的方回认为“六军、七夕、驻马、牵牛,巧甚”,清代的吴乔更是大加赞赏:“叙天下事而六、七、马、牛为对,恰似儿戏,扛鼎之笔也。”。但也有不同意见,明代的吴昌祺认为“虎鸡马牛同用,亦一病”,清代的屈复认为“空闻、无复,熟套语,七八轻薄”。我们认为,后面的否定意见过于拘执传统,只要出语自然恰切,何者不可以人诗呢?
7.李商隐诗的用典
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这两首诗,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还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又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总结、扩展
当诗人以极度的虔诚,极度的劳累把自己的生命与诗境熔铸在一起时,我们体悟的就不只是意境之美,更是诗人的生命。
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这两首诗,深入体会作品情韵。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背景资料】
一、关于作者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豁生,怀州河内人。早年受知于令狐楚,登进士第后娶王茂元女。令狐楚和王茂元是政敌,党于令狐的人认为商隐亲近王氏是背恩负德的行为。后来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长期执政,排抑商隐。商隐对政治本来很热心,却始终不能得志,这和他得罪令狐氏,处在朋党倾轧的峡谷里不无关系,虽然他自己并不屑于攀附这两个政治集团中的任何一个。他先后依托在几个大官的幕下,曾随桂管观察使郑亚到过广西,又随剑南、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到过四川。最后客死在荥阳。有《玉谿生诗》,注本颇多,以流行的冯浩《玉谿生诗详注》较为详备。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也有蔑视“古圣先贤”的进步思想。他称颂汉高祖、唐太宗,也称颂张良、诸葛亮。他同情“不师孔氏”的元结,更同情“言皆在中兴”的刘蕡。他反对藩镇割据,又反对宦官擅权。可惜他“运与愿违”,由于遭遇谗毁,横被排抑,“一生襟抱未尝开”。这就是他的诗常带感伤情调的原因。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也是对后代有影。向的一个诗家。他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有独特的风格。他爱好绣织丽字,镶嵌典故,包藏细密,意境朦胧。常常因为有声、有色、有新语、有巧对而吸引人去注意,又因为能含蓄和多比兴而吸引人去玩索。后代学他的人,例如北宋的西昆体作者,专门讲究典故和词藻,在语言的色泽上用工夫,形式主义的倾向非常显著。李商隐自己的诗也不免晦涩和浓得化不开的缺点。有时因用典深僻而遭到“语工而意不及”的批评。不过他也能够不依赖典故而达到很高的表现效果,例如“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有情调,有色彩,有气氛,却并不靠典故来烘托牵引。他的咏物诗如《赠柳》的“堤远意相随”和《蝉》诗的“一树碧无情”,除表现事物的特征还写出它在诗人头脑里引起的特殊感觉,绝非寻常的刻画,这不是堆砌典故所能办得到的。至于《夜雨寄北》那样述情如话的诗,虽然为数不多,也表明作者并不缺乏白描的本领。
同时,李商隐的优秀作品都是言之有物,并非专讲表面的涂饰。由于他的身世经历,他对于生活的感受和世情的认识都不是浮浅的。在他的诗里感慨讽谕都有一定的深度。他的政治诗如《有感》《重有感》《哭刘蕡》和《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等,都有深切的忧愤,攻击宦官、藩镇,更表现出识见和胆量。他的咏史诗往往有讽有叹,以古喻今。咏物诗往往借慨身世,如《蝉》和《扶风界见梅花》,在写物的同时也写出了作者自己。他的爱情诗常常写相思失望,其中较好的几首能给人情深语挚的印象,也有一些免不了一般艳情绮语中的浮薄气息。这一类的诗虽然有特色,却并不能代表他的艺术成就。如果说李商隐善于言情,却有一定的理由,他的寄内、悼亡的作品就可以作证。
李商隐从过去诗人接受多方面的影响,庾信、李贺的色调,杜甫、韩愈的句格,在《玉谿生诗》里都不难发现。李商隐的七律往往在秾丽之中时露沉郁,流美之中不失厚重,使读者容易联想到杜甫的一些优秀作品。长篇《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写法受杜甫《北征》的影响,虽然比较质直,艺术上似不及《北征》,但更多写国家大事,政治性更强,更多地表现了“诗史”精神。
李商隐的绝句,和他的律诗一样,讲求精工,巧于用笔,构思细密,唱叹有情。论艺术成就也不在他的律诗之下。在当时的作家中,杜牧的绝句非常突出,他们是并驾齐驱的。
由于李商隐一生中许多遭遇不称心,他的诗里恬愉散朗的境界少,哀伤抑郁的表现多。他的近体诗因为有吐韵铿锵,工于唱叹等艺术特点,感染力往往很强。
二、有关评述
1.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葬之也,犹言埋香瘗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只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
2.诗以锦瑟起兴,“无端”二字便有自讶自怜之意,此锦瑟之弦遂五十耶?瑟之柱如其弦,而人之年已历历如其柱矣,即孔北海所谓五十之年忽忽至也。庄生梦醒,化蝶无踪,望帝不归,啼鹃长托,以比华年之难再也。感激而明珠欲泪,绸缪而暖玉生烟,华年之情尔尔。不但今日追忆无从,而在当日已成虚负,故曰“惘然”。
3。此义山有托而咏也。首言锦瑟之制,其弦五十,其柱如之,以人之华年而移于其数。乐随时去,事与境迁,故于是乎可思耳。若乃华年所历,适如庄生之晓梦,怨如望帝之春心,清而为沧海之珠泪,和而为蓝田之玉烟。不特锦瑟之音有此四者之情已。夫以如此情绪,事往悲生,不堪回首,固不可待之他日而成追忆也。然而流光荏苒,韶华不再,遥溯当时,则已惘然矣。此情终何极哉!此诗说者纷纷,谓锦瑟为贵人爱姬者,刘贡父也;谓为令狐楚之妾者,计敏夫也。自东坡谓咏锦瑟之声,则有“适怨清和”之解,说诗家多奉为指南。然以分配中两联,固自相合。如“无端五十弦柱”、“思华年”则又何解以处此?详玩“无端”二字,“锦瑟弦柱”当属借语,其大旨则取五十之义,“无端”者犹言岁月忽已晚也,观下句自见。顾其意言所指,或忆少年之艳冶,而伤美人之迟暮;或感身世之阅历,而悼壮夫之晼晚,则未可以一辞定也。
4.此言贵妃殁后,徒闻在海外蓬莱之上,其与玄宗他生之夫妇未卜,而此生则已休矣。所以清宫长夜,无与为娱,徒闻卫士之鸣柝,无复鸡人之唱筹,盖形其萧条寂寞之情也。因思此日,六军衔愤而同驻马,当时七夕信誓而笑牵牛,其为哀乐何如矣。而余所惜者,四十四年之天子不能保一贵妃,反不如卢家夫妇犹能百年相守也,是不重可叹哉?
5.海外九州,事属虚诞,帝乃求妃之神于方外乎?他生未必可期,此生已不可作,何复废寝思之耶?虎旅鸡人,几于虚设矣。吾想六军皆驻,徒然七夕私盟,五十年天子,求保一妇人而不可得,堪为色荒之戒矣。言相传太真在蓬莱而其实就死。此时帝在军中,有刁斗之声,无朝廷之乐,然则笑牵牛之常隔,反不如卢妇之白头矣。
6.玉妃既缢之后,上皇悲不自胜,因而谬托方士家言,言方士排神驭气,至于海外仙山,抽簪轻叩院门,果有太真出现,授以钿盒半扇,仍约生生夫妇,此无非欲聊自解释者也。今先生特又劈手夺去其说,言他生则我不能知,至于今生,则眼见休矣!因急以三四实之,言既是他生尚愿夫妇,何不今生久住宫帏,而乃自致马嵬宵柝,永辞上阳晓漏耶?便令方士饰说更无以得申也。此六军、七夕、驻马、牵牛,随手所合,不费雕饰,而当时陈玄礼侃侃之请,与长生殿密密之誓,一时匆匆相逼,遂成草草不顾,写来真如小儿木马,鬼伯蒺藜,既复可笑,又复可悯也。末言四十余年天子,而不能保一妇人,以为痛戒也。
8 李商隐诗两首篇4教材概述
李商隐,晚唐诗人。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的诗风与白居易截然相反,白诗妇孺皆知,而李诗虽然好学深思的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
本课选取了他的《锦瑟》和《马嵬》。《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人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首难诗。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两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马嵬》乃咏史之作,重点是写唐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有人认为此诗为讽刺唐玄宗之作,而我以为李商隐此诗,意在感慨人生无常,富贵难安。
本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本文的教学难点: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的意境。
思路方法
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本课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按照“阅读——掌握内容——分析艺术特点”的鉴赏过程,学生逐渐掌握赏析诗歌的方法,领会诗歌赏析的要领,培养热爱诗歌的情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建议:为了让教师便于使用和查阅,本教案设计为两个课时,但是我们建议教师采用一个课时完成。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方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提供网络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2课时
三维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创作风格。
2.诵读、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
3.把握《锦瑟》这首诗的意境,分析《马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4.了解诗人淡然伤感的情怀,学习作者理性地看待世事的人生态度。
5.分析两首诗歌独特的艺术特点。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李商隐,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锦瑟》。
文本解读
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由于令狐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说,像《锦瑟》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2.基础积累
无端可惘然
信息筛选
一、结构与主题
1—2句:由听瑟弦诉说思念往昔。
3—4句:由庄周化蝶,望帝托鹃引起对亲人的思念。
5—6句:由美人眼泪化珍珠,蓝田美玉化轻烟进一步写眷恋之情。
7—8句:追忆悲欢离合但仍是一片茫然。
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很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妨让学生自己品味。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请学生朗读全诗,明确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伤感哀怨。
2.请学生串讲诗歌,并概括大意:
大意提示:首联借锦瑟起兴,写佳人鼓瑟而思;颔联写繁弦一曲,惊醒了梦境中的诗人,引起无限的悲愁;颈联借典故生发联想;尾联提出“此情”二字,直接抒发怅惘之情。
3.了解所用的典故。
典故一:庄周梦蝶。《庄子》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作者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梦中的自己,不复成寐。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谿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含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
典故二:望帝啼鹃。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他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而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
典故三:南海鲛人。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
典故四:玉暖生烟。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作者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合作探究
诗歌解析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那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本来,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至于这泪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的了。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古老的传说(陆机《文赋》里“石韫玉而山辉”一句也来自这个说法)。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尾联: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能力提升
鉴赏《锦瑟》这首诗的意境。
请学生分组讨论: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诗歌的意境总体来讲是迷离的。具体表现为:首联诗人就告诉我们弹奏的乐器是瑟,诗人们常常喜欢把瑟与哀怨的情调联系在一起,并且诗中既没有指出弹奏的曲名,又没有指出弹奏的人,所以就更能引起人们的遐想,这就造成了一种迷惘的意境。颔联第一句用“庄周梦蝶”写出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只是虚幻的梦,诗人完全陷入了一种迷惘的境界中;而第二句用“望帝啼鹃”则表明诗人的一往情深,他要像望帝那样唱出自己的悲哀。颈联第一句的“珠有泪”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鲛人的痛苦哭泣又是多么心酸;第二句用玉被埋在地下,来表达诗人的悲伤。尾联点出了往事的不堪回首,既然当时就有怅惘之情,那么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
分析鉴赏
1.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
张中行曾经对本诗有点评,概括起来有两点意思:这首诗的内容跟作者以往的梦想或爱情有关;诗的基调是哀怨的,意境是迷离的。前一条没有把诗人的梦想或爱情落实在具体的人和事上,避免了无谓的争论,这是张先生高于那些索隐派注家的地方。
2.清丽的语言。
鲁迅在致杨霁云的信中曾说:“玉谿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这是对李商隐语言艺术的高度评价。
从这首诗也可见一斑。例如开头写诗人听瑟的演奏,用的只是“无端”“一弦一柱”等,词语清丽,却使人可以想象出那音调的凄婉悲怨来。中间两联所描绘的图景也同样具有清新明丽的特点,其中有栩栩然而飞的庄周的化身——蝴蝶;有杜鹃的声声哀鸣;有海上鲛人的泪光珠光;有晴空下升腾着的玉气。每一幅都有浓浓的抒情气氛和丰富的意蕴,使人回味无穷。
拓展探究
课外活动: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点评,弄清对《锦瑟》的几种解释。结合以下点评,自己写一篇《锦瑟》的分析文章。
1.张中行: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有时想,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这种办法试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这样解,虽然近于六经皆我注脚,总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丛话》)
2.朱彝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3.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4.汪师韩:“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自顾头颅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晓梦’喻少年时事。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春心’者,壮心也。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已成隔世。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唯见月照而泪。‘生烟’者,玉之精气,玉虽不为人采,而日中之精气,自在蓝田。”(摘自《诗学纂闻》)
课堂小结
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造成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希望大家能够形成自己的理解。
作业设计
1.背诵这首诗。
2.收集作者的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锦瑟
8 李商隐诗两首篇5学习要点:
进一步培养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一、名句填空
1、夕阳无限好,
2、身无彩凤双飞翼,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春蚕到死丝方尽,
二、文学常识
李商隐,诗人字,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人,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和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三、阅读鉴赏
《锦瑟》
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3、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马嵬》:
4、《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5、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6、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7、“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8、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9、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
10、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1、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慨叹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12、《马嵬》这首诗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某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诗的叙事结构上的特点?
《李商隐诗两首》学案
参考答案
一、略二、晚唐义山《李义山诗集》无题诗咏史诗
三、1、明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2、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一是庄周梦为蝴蝶的典故,意为曾经有过梦想,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二是用望帝魂化杜鹃的典故,意为曾经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三是用南海鲛人的故事,意在说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只是满眼的泪水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四是用传说中蓝田产玉的故事,意在说梦想和思情破灭后的迷惘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诗中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而落泪,为什么而迷惘,都难以知晓,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这恰恰给了人们无穷无尽、异彩纷呈的想象空间
3、此诗内容很有争议有人认为“锦瑟”是令孤楚家婢女名,这是首爱情诗;有人认为是追怀他死去的妻子王氏而作,是首悼亡诗;还有人说瑟有适、怨、清、和四种声调,诗的中间四句每句各咏一调,则这又是一首描绘音乐的咏物诗现在认为较为合理的解释是:本诗为李商隐晚年追叙生平,自伤身世之辞如诗人执著一念的美好情感破灭;或自己卓越才德不为世用的悲哀等
4、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5、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6、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7、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8、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9、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10、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
11、——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
12、——倒叙,从整体上倒叙使尺幅之间,一波三折;从局部上看倒叙突出因果
8 李商隐诗两首篇6【学习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4、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5、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目标重、难点】
目标2、4
【知识链接】
1、解析题目:
《锦瑟》
本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锦瑟”是指绘有花纹的瑟,这里是对瑟的美称,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两个字
《马嵬》
本诗以“马嵬”命题,重点写唐玄宗在马嵬驿被“六军”所逼,亲赐爱妃杨玉环死一事马嵬驿是一个地名,在今陕西兴平县以西的地方诗人咏叹这一历史事件的诗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马嵬,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2、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人,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温李”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和《樊南文集》
3、探寻背景:
《锦瑟》: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这首<锦瑟),题目依<诗经)旧例取自首二字,实际上也可视作“无题”诗;虽然旨意朦胧、笔调含蓄,但显然有所寄托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说:“此义山年登五十,追溯平生而作也”可予认同
天宝十五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马嵬》,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学习过程】
一、品读全文,要求度准字音
1、诵读诗歌,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弦柱惘然马嵬
未卜宵柝晓筹驻马
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望帝春心tuō杜鹃⑵cāng海月明珠有泪
⑶只是当时已wǎng然⑷空闻虎旅传xiāo柝
⑸如何四jì为天子
二、文学常识:
⑴李商隐,字,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他和杜牧合称“”,与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
三、李商隐名句集锦:
,东风无力百花残
,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
春心莫共花争发,
天意怜幽草,
夕阳无限好,
嫦娥应悔偷灵药,
桐花万里关山路,
四、合作探究:
阅读《锦瑟》思考问题
1.揣摩《锦瑟》各联所传达的意境,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简要描述:
2.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
3.《锦瑟》一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分析说明:
阅读《马嵬》思考问题
4.谈谈你如何理解《马嵬》的意境和情感
5.《马嵬》的章法结构上有何特点?
三、拓展探究.
谈谈你对李商隐诗中用典的看法:
【作业布置】
1、对《马嵬》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洲,不过是徒然留恋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
B.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
C.“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要求诛杀杨贵妃之日“当时”意为在这危急之时“笑牵牛”指玄宗贵妃笑牛朗织女不了解他俩朝夕相伴,永不分离
D.末联,诗人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①—③题
赠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①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字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
②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
③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
【品味典故】
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
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品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诗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品典四:蓝田日暖玉生烟
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近观却元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
★常识补充
诗词鉴赏艺术手法包括:
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3、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等
【答案】
1、sèxiánwǎngwéibǔtuòchóuzhù
2、⑴望帝春心tuō杜鹃⑵cāng海月明珠有泪
⑶只是当时已wǎng然⑷空闻虎旅传xiāo柝
⑸如何四jì为天子
3、文学常识:
⑴义山、玉谿生、小李杜、温庭筠、《李义山诗集》
4、李商隐名句集锦:
上一页下一页
4
/7
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
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寸相思一寸灰
人间重晚晴
夕阳无限好
碧海青天夜夜心
雏凤清于老凤声
二、合作探究:
阅读《锦瑟》思考问题
1.【明确】第一联,是起兴之笔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
“庄生晓梦迷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表现了对往昔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尽管时隔多年一切都变得朦胧凄迷,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
“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达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
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事物的消逝与毁灭,给人以无限的悲伤无奈与怅惘这里具体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我们无从知晓
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很珍重这份“感情”“只是当时已惘然”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2.《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至今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李商隐一生,固然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香草美人的传统”往这里套我们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
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来表达情感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也有区别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像《锦瑟》一诗,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却极难追究其具体所指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阅读《马嵬》思考问题
4.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5.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三、拓展探究.
谈谈你对李商隐诗中用典的看法:
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这两首诗,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
①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
②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则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作业布置】
1、答案:C
2、①留赠柳
②柳花怒放,象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③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重情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李商隐诗两首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