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

时间:2023-03-23 18:49:18 作者:教学文档 字数:110438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孔子拜师,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孔子拜师吧。

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篇1

一、导入、揭题

1、出示孔子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课题:孔子拜师齐读

4、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5、读词语,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你们刚才的哪些问题可以解决了?

2、出示第一小节。

自由读这段话,说说孔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孔子的好学就在这里,谦虚就在这里。读

3、其实,拜师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出示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吗?

出示

在当时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更没有飞机。孔子却走过了,翻过了,跨过了。白天,夜里还要,真是日夜兼程,一刻也不停息啊!

渴了时,他;

饿了时,他;

累得走不动时,,哪怕是风餐露宿,也不改

拜师的决心。

朗读。

4、孔子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洛阳,他是怎样对待老师的呢?你能从他的语言和行动中找到答案吗?

交流出示

从他的言行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老聃”是谁啊?这里为什么称他“老聃”?出示

中国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一些,大体有姓、名、字、号四项。自称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自己谦虚有礼;对别人则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表示尊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说几句关于学习方面的格言。

三、小结

1、这节课我们跟着孔子一起拜了一回师。从这件事中我们知道了孔子是个增样的人?

2、你知道后人都用什么方式纪念他的?

四、布置任务

1、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及名言,下节课开记者招待会。

2、下节课我们还要研究老子是怎样对待学生的?

孔子拜师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a案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习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推荐班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

3.师引读。

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

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课外实践

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b案

课前准备

①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紧扣课题,引入新课

①教师提示课题:17、孔子拜师。

②感悟题意。

a.用自己的话把题中暗含的意思表达出来。

b.扣题质疑。

估计学生质疑:孔子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①认读生字。

a.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b.指名认读生字。

②给生字找“朋友”。

a.给这些生字组词。

b.读词语。

细读课文,解难释疑

①孔子是怎样的人?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袋”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研读课文。

②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来理解。

课件重点出示:

a.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b.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第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外作业 

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②摘抄孔子、老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

复习词语

①卡片抽读。教师将词语卡片随机抽出,指名学生认读。

②组内检测。小组内模仿教师的方法,互相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

朗读感悟

①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同桌听。

②展示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互提意见。

③表演读课文,把文中易演的内容在朗读的同时加进动作。

④品读升华。听了刚才的朗读,你对孔子、老子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指导书写

①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②请书法好的学生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仆、授”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③学生写字并写词语。

布置实践活动

①活动总动员。孔子、老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②活动筹备。

a.命名。根据教材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传统文化?学生根据自己准备了解的内容给本次活动命名。

b.组织。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担任组长。

③拟定活动计划。由组长组织讨论,共同拟定本次活动的计划。

④交流活动计划。

课外作业

按照商定的计划开展活动。

孔子拜师篇3

教学要求

1、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感受孔子的品行。

重点难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的品行。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进孔子。

2、播放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也可以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进行补充。

3、引入:为什么孔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呢?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卡,认读生字。

闻尘仆纳闷丘

迎等止境授品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风尘仆仆纳闷

注意下列字的笔画。

尘:上下结构,注意上面是“”,没有钩。

迎:半包围结构,里边是“”,不要写成“”。

授:左右结构,右边是“受”,不是“爱”。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所组的词语。

4、理解词语。

渊博:深厚广博。

日夜兼程:形容旅途奔波、老子辛苦劳累的样子。

毫无保留:一点也不保留。

风餐露宿:在风中吃饭,露天住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艰苦。

5、细读课文。

思考孔子是怎样拜师求学的,然后完成填写。

孔子决意拜师————。

读了孔子求学的过程,你哪儿最受感动,哪儿印象最深?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

1、孔子是怎样拜师求学的?说说本文的记叙顺序。

2、孔子的哪些做法让你最感动?谈谈你对孔子拜师的看法。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孔子、老子的品行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孔子拜师前是个怎样的人?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孔子拜师过程中的表现的句子,并谈谈你的体会。

出示句子,谈谈你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3、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再读这些句子,读出对孔子的称赞。

5、谈谈你对老子的看法。找出有关句子,体会一下老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6、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和老子创立的道家学说,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生活中,我们也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分小组合作学习。

2、选出小组长,具体负责小组活动。

3、商订方案,分工合作,通过查找资料、采访等方式收集资料。

4、绘制成小报,全班展示。

孔子拜师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7个生字,理解“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理解“学无止境”的含义,体会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孔子,导入课文。

这个字写起来是很简单的,但是,在我国古代,“子”字用作人的名字的时候,是很讲究的。只有非常有学问的男子,才能被称为“子”。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人是孔子。。课前,你应该读过一些关于孔子的资料吧?谁能简单地说一说,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

是啊,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受到后人广泛的尊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孔子拜师》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认生字、读通句。

★:课前你已经读过好几遍课文了吧?这样吧,你先把你认为难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好不好?

★:读书的时候,难读的句子一定要多读几遍,这样课文才能读得通顺。现在谁愿意完整地把课文给我们大家朗读一遍?

2、补充课题,感知课文内容。

★:读得真不错。不过读书可不能只讲嘴上功夫,脑子还要跟得上,要明白读的是什么。

我们再来看课题,题目只有四个字,孔子拜师,你能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课题补充得更具体、更完整吗?

预计生交流:

孔子拜老子为师。

引导:你通过哪部分内容知道的?读书就要这样,能够抓住主要内容。老子是什么人呀?你把课文中描写老子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预计:

样子: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名字:老聃。

指导学生读准“聃”的音。师随机介绍老子:“聃”字,以前我们是很陌生的,但从今天起,咱们就应该记住它了,因为这位老聃先生那可是位伟大的人,他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世道教将他尊封为祖师。

孔子从曲阜到洛阳拜老子为师。

远近闻名的孔子从曲阜到洛阳拜的老子为师。

远近闻名的孔子从曲阜走了上千里到洛阳拜老子为师。

……

[利用扩充句子的形式,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补充得还真不错!原本四个字的题目,大家通过用心读书,从拜师前的“远近闻名”,到“上千里路”,再到拜老子为师,按照拜师前、拜师路上、拜师这样的顺序有条理地补充到题目中,我觉得你们已经会抓住文章的重点了。课前的书读得好。

三、细读课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激发敬佩之情。

1、细读,了解孔子拜师的原因,感悟谦虚好学的品行

正如大家所交流的那样,孔子在拜师之前已经是远近闻名了。

★:抽生读第一段。

★:你觉得怎么样才能算得上远近闻名?

亲戚朋友们都知道孔子,知道他什么?“渊博”是不是什么都会,什么都懂呢?

十里八里的乡里人也知道孔子,知道他什么?

甚至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也知道孔子,知道他什么?

就是这样一位——的老师,却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想想,为什么他自己认为不渊博呢?

★小结:是啊,知识再渊博的人也有他不明白的地方。孔子在老年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小孩争论早晨的太阳大?还是中午的太阳大?争论不出结果,他们就问孔子,结果孔子也回答不出来。可见“学无止境”啊!

让我们再来读读孔子拜师前的内容。

2、了解孔子拜师路途的艰辛,感悟他不怕吃苦的品行。

就这样,孔子上路了。

谁来读读这句话?

★:想一想,这句话写的是什么?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这千里路,与现在平坦的柏油马路、高速公路一样吗?是一条怎样的路呢?继续想象你仿佛看到孔子在这条路上怎样行走?

这就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啊。

虽然只有两个词语,可是我们却通过这两个词,仿佛看到了孔子在路上行走的情景,感受到了他的艰辛。能读到字词背后的内容、感情,那才是真的会读书。

他就这样走啊走啊,——

★:让我们再次重温一下孔子这一路的艰辛。谁愿意再读读这一部分内容。

★:真辛苦呀!想一想,当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地来到洛阳后,他身上会是什么样子呢?这就是风尘仆仆的样子。老子第一次见到的就是这样一位风尘仆仆的孔子。

你能理解孔子吗?你觉得他冒着这么大危险,经历这么多的辛苦去学知识,值得吗?

★:小结。中国古代有句古语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说,早晨学到了一个知识,明白了一个道理,哪怕晚上就死了也是值得的。孔子的还有过这样一句名言,叫“学而不厌”,这些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呀!

3、以语言为基础,情境再现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情境,体会他们的谦虚有礼。领会“学无止境”的含义。

终于见面了。我们来看他们见面的情景:

仅仅出示对话中的语言内容

出示下面的对话内容

孔子:“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老子:“你是——”

孔子:“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吧。”

老子:“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引导看懂内容。这是孔子与老子在干什么?

★:师生分角色朗读:谁愿意与老师合作,听听他们见面后说些什么?

再增加对话中的提示语:

孔子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吧。”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请同学们看看多了些什么内容?

“上前行礼”描写的是什么?

怎么行礼呢?

讲解“拜”字。我们来看这个“拜”字,两手合在一起,表示恭敬的态度,这就是古代行礼的一种方式。孔子为什么要对老子行礼?

师演示:先行礼再说话。

还多了什么?能做个纳闷的表情吗?

当时老子皱着眉头,心里想什么?所以当老子说“你是——”的时候,心里还在思考。怎样读?

还多了什么?

怎样说才是连忙说?——咱们来试试“连忙”说。

为什么要连忙说?这也是“礼”呀!

★:有了这些动作、神态、语气上的提示,让我们再回到他们的对话场面,谁愿意与老师合作,再现孔子拜师的情境?

生生分角色朗读。

[在孔子和老子见面后的对话教学中,我想利用对比的方式使引起他们对一些动作、神态、语气方面的词语的注意,从而帮助理解课文和朗读课文。使学生入情入境。]

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交谈,激发敬佩之情。

读得真好,大家绘声绘色的朗读,把我们又带回了两千年前孔子拜师的情境。不过,我心里有点疑问,想问问二位:

★:问孔子。

我想问问孔子,你研究学问不比老子差,为什么还要拜老子为师呢?

孔子,你将来还会再拜别人为师吗?是不是只会拜像老子这样的名人为师呢?

★:问老子。

老子,孔子的知识已经很渊博了,你还愿意你愿意收他为徒弟吗?你不怕他的名气远远高于你吗?

真令人敬重!老子也正是这样做的,他把自己的学问——

孔子也是这样,自己“学而不厌”,同时又跟老子一样“诲人不倦”,把自己的学问——据说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

★:老师想问问孔子,初次见到老子,这位老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我也想问问老子,初次见到孔子,这位远近闻名的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你们佩服他们吗?不仅你们佩服,人们都很敬重他们。

后人还为孔子修建了孔庙,就在我们山东的曲阜,他们的品行、他们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中华民族,影响着我们每一位华夏子孙。

我们一齐来读最后一段。

[对于词语的教学,我尽量使学生的学习在谈话中、在情景中。充分体现无痕教学]

四、总结

孔子虽然已经远离了我们,但是他却给我们、给人类留下了许多精神财富。后人把他和他弟子的一些言行整理成一本书,书名就叫《论语》,很多名言就出自这部《论语》,比如这节课中老师说过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等。课后,老师搜集了一些,大家可以读一读,背一背;你自己也可以搜集一下,记下来,给同学们看。一定会有很大收获。

下课!

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

孔子

学无止境

老子

孔子拜师篇5

教学内容:p67-p70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生介绍。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1、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2、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3、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1、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这一段写得很详细,用词十分准确,请你自己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再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3、生读文、勾画、体会、交流。

、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提问:为什么如此艰辛,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你从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分角色朗读对话,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他们说话都怎么样?

、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②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①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多谢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生体会: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对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多谢老师等候”换成“迎候”好不好?为什么?

齐读三段。

1、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2、说说通过学习了这一段,你对孔子和老子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3、谁能把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先练一练,再举手汇报。

三、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再读全文,再感受。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认字,并提示重点字音。

迎yíng等děng品pǐn

2、组词竞赛。

3、学字。

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4、学生说说其他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5、练习。

二、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读一读。

背一背。

2、组交流收集到的名言,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组推代表交流。

第三课时

一、教师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举手汇报。

3、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很古的,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它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4、设疑进入课文中提示:

到底都有哪些呢?课文中给我们例举了。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民间工艺绣(泥人、彩绣、陶艺、微雕、篆刻)

……

传统文化

戏剧

民族艺术园林建筑

民族舞蹈

……

节日风俗

风俗习惯各地风俗

各族民族风情

……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设想开展活动的方式。

、学生说一说。

、教师建议。

2、组成活动小组。

、自我选择合作伙伴,确定负责人。

、确定活动目标。

、拟定活动计划:

a、确定内容

b、确定活动方式

c、确定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

d、设计出活动计划

教学反思:

1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大,应该找时间进行发散。

2应该让学生扮演孔子和老子进行朗读课文,效果会更好。

孔子拜师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孔子拜师的艰辛及孔子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的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孔子谦、恭的品质,字词学习

教学难点:透过孔子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两种字体的板书讲起引入。

板书:孔子拜师

同学们看一看黑板上的这几个字能猜出是哪几个字吗?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猜金文上的一位名人是谁?(提示:出示北京奥运会上击缶而歌的图片。师介绍,这个场景上的演员们正在高声吟诵着2000多年前的这位古人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生猜出后介绍孔子:

这就是生活在2500多年前孔子当时所使用的文字字体。古朴、典雅的金文。“子”是古代对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孔子,名丘,字仲尼。他学问渊博,品德高尚,智慧极高,是当时极负盛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孔圣人。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有关孔子的图片。大家来看一看。

如此庄严、隆重、宏大的场面就是为了纪念孔子而举行的“祭孔大典”。为什么离我们如此遥远的孔子一直为人们所景仰和爱戴到今天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孔圣人,先去看看他是如何拜师的,

板书:拜师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受孔子的品行

1、自由读。要求:a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b读后交流,孔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交流。a字词。

b孔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板书: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

三、细读课文,细细品味孔子的品行

让我们再一次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看看你是从哪里感受到孔子的这些优秀品质的。读到感动时,读到有体会时,读到有疑问时,可以读读画画,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1、自由读。

2、交流读书体会。

a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

1)你体会到了什么?随机:

你能读出“远”吗?

你读到“风餐露宿”这个词语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体会“日夜兼程”

2)读出一路艰辛,求知若渴

b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让我们学学孔子,彬彬有礼地拜见老师吧。读

c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随机谈体会,指导朗读

d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你读懂了什么?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你怎么理解?

联系实际生活来说说?

师小结:谦、恭是儒家学说里面为人的最高要求,其实我国是受儒家学说影响非常深的国家。同学们不要以为这两个字离我们很远,她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小学生行为规范里面要求我们做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这里面就包含着“恭”“谦”四、写字:止境

指导书写

五、小结延伸

列出一些课后题目帮助学生认识孔子。

如:1、祭孔大典

2、孔子名言

3、正拍摄的电影《孔子》

孔子拜师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理解“学无止境”的含义,体会孔子、老子的品行。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并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2、开火车读课文,并正音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

远近闻名渊博曲阜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老聃纳闷

迎候等候止境毫无保留传授佩服品行

3.读课题,质疑。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孔子为什么拜师?

孔子拜谁为师?

他是怎么拜师的?

……

三、学习第一段

1、文中有一个地方把“孔子为什么拜师?孔子拜谁为师?”这两个问题一齐解答了,你找到了吗?

2、指名读

3、用“因为……所以……”说说孔子为什么拜师、拜谁为师。

4、从这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什么?

“远近闻名”却“总觉得……知识不够渊博”:他的学问已经出名了,却总觉得不够,说明他很好学。

5、感情朗读:

是啊,这就是求知若渴的孔子啊,读。

这就是勤奋求学的孔子,读-。

三、学习第二段,体会孔子“不畏艰辛”的好学精神。

1、于是,勤奋好学的孔子踏上了漫漫拜师之路,一路上出现了不少感人的情景。读读第二段,把感动你的此句划出来,并想像一下当时的画面。

2、交流: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上千里”、“几个月”:上千里的距离在50万米以上,可见孔子拜师的路途是多么的遥远。古代没有汽车、没有平坦的高速公路,上千里的路程孔子只能靠双腿、马车一步步艰难的行走着。

“风餐露宿”: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生活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管白天夜晚都在赶路。

同学们,你能想像一下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情景吗?

脑中想像这样的画面,来读这句话。

还有什么词让你感受到孔子路途上的辛苦?

孔子就这样在这千里迢迢的求师路上,面对炎炎的烈日、凛冽的寒风,一直行走,。我听到同学们读到“终于”这个词时松了口气,你们有什么感受?是什么在支持着他走到洛阳?

四、小结:写字

1、这节课,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孔子是一位有着求知好学的学生,那老子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写字:闻、尘、仆、纳闷、丘。理解“纳闷”的意思是因为奇怪而发呆,用纳闷造句。注意“尘”上部分没有钩,找“仆”的形近字“扑”。

五.布置作业:

1、课外收集积累孔子的名言和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做一做“孔子书签”。

板书设计:

远近闻名

总觉。。。。。。风餐露宿不够

日夜兼程学无止境

上前行礼

孔子拜师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A案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习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推荐班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

3.师引读。

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

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课外实践

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孔子拜师篇9

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介绍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

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

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课文内容蕴含丰富,但并不深奥,只是有几个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对于一个刚升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讲,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法: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选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的方式,采用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以“孔子是怎样拜老子为师”为主线,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材料,自己读课文,品读感悟,讨论交流。渗透了“读、思、划、悟”的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互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朴实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使教学目标、重难点得到落实。

学法:与教法相适应,采用“读、思、划、悟”的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互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借助课后资料全面地了解孔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毫无保留”等词语的意思。

4、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方法理解课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过程:

孔子拜师

一、走近孔子,略知孔子。

1.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位很伟大的人,他叫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古时候的人还有字,孔子字仲尼,他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课后也有有关孔子的资料,请打开52页,自己读读资料袋,读完后想一想,你又知道了孔子的哪些知识?

2.生读课后资料袋。

3.生交流:你又知道了有关孔子的哪些知识?

4.现在我们知道孔子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像这样的人,古代在姓后面加上了子,子是古代对有品行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历史上这样的人很多,如思想家孟珂称孟子,思想家庄周称庄子,军事家孙武称孙子,教育家孔丘我们称他孔子。看,这就是孔子

解说: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西和东南亚及世界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今天我们一同走近孔子的年轻时代。(板书课题孔子拜师)齐读课题。

5.师:不光你们崇拜孔子,他也是老师心中的老师,我最喜欢孔子的一句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告诉我们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这是求得知识的必要方法。只有这样才会不断进步,那么看着课题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呢?

你们仅仅从题目的4个字中,就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很了不起,学习最可贵的是发现问题,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想不想读?

二、走进课文,初步感知

1、谈到读书,宋代大文学家朱熹这样说

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

——朱熹

这些都是读书的最基本的要求,同学们有信心把课文读好吗?还等什么,赶快读吧!

2、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发现不好读的句子、字词师及时提醒纠正。

3、相信刚才同学们说的许多问题都已经得到了答案,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交流:孔子去哪儿拜师?洛阳

拜谁为师?生1:老子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道教创始人,著有道德经。关于他的生平,史料上记载不多,在《庄子.天下》里称老子为老聃,以老为姓聃为名;还有一种说法是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而司马迁《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子聃。”

师介绍古人的名、字与号。文中出现的老子和老聃指的是同一个人,还有孔子、孔丘、仲尼都是指孔子,中国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些,大体有姓、名、字、号四项。名,是婴儿出生后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及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时取的,是人的正式称谓。号,是有一定名望和文化的人,为表示自己的思想志趣而取的。古人在名、字、号的使用上,有一定的原则和习俗。自称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自己谦虚有礼;对别人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

三、走进课文,以悟促读

孔子为何拜师?

生交流

.解释渊博

.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是真得不渊博吗?自己再读一读。

师:真得不渊博吗?你从那看出来的?远近闻名什么意思?他已经是那么有名了,他还要拜老子为师,可见他很谦虚好学这些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①你能读好这一自然段吗?谁来当一当谦虚好学的孔子?

孔子怎样拜师?

1、品孔子不怕吃苦

师:孔子已经很有名望,却还觉知识不够渊博,决意拜师求学,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正是怀着这样一颗勤学上进的心孔子踏上了漫漫拜师之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相距上千里:知道有多远吗?就咱们小学的操场如果是两百米的跑道,我们小朋友可得绕上2600圈左右啊!是不是很长?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怎样读?指名读

这上千里的路,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怎样才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呢?理解词语:

风餐露宿:餐,包括午餐、早餐、晚餐,在这里实际上是吃饭。宿呢?组个词——住宿,睡觉,在风里吃饭,在野外睡觉。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游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虽然“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但孔子还是到达了目的地,因此用“终于”。

孔子一路上很辛苦,可他怕不怕吃苦呀?不怕吃苦

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体会孔子不怕吃苦求知若渴的精神。

孔子在路上遇到很多困难,大家想一想孔子一路上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你能根据提示说一说吗?出示:

孔子饿了就_______________。

累了,_______________。

渴了,孔子就_______________。

天黑了,孔子还_______________。

正是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学生想象,填空。

遇到这么多的困难,孔子害怕了吗?退缩了吗?为什么?

为了拜师求学,孔子遇到了这么多困难却没有退缩,这一份决心,这一片诚意,这一种行动!深深地把我们打动,让我们一起读出来

2、品读对话,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师:请看插图,辨一辨哪位是孔子?

生:

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

还能从哪看出他彬彬有礼?

同学们找的真好,你再仔细看看这幅图,你能从文中找出描写这幅图的句子吗?谁再来读读?

其实孔子和老子见面后的这段对话书中写的更生动具体,我们一起来看看

“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是——”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在他们的对话中藏着一对近义词,找到了吗?

师:也就是说,迎候比等候显得更-----生:尊重

师:老子说迎候孔子而不是等候孔子,说明老子怎么样呢?生:很有礼貌师:来,我们一起读读含有迎候的句子

师接着读:“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老子又谦虚又有礼貌,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谦虚礼让

孔子听了老子的话是怎样回答的呢?

师:有个词语叫:学无止境(板书并读一读),你可以从这段话中找到他的解释吗?

生: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师:也就是说学习是---

生:学不完的没有头的

师举例子:

师:现在我们是三年级——

下一年还要读四年级,三年后读中学,再读大学。

还要考博士。

师:学习就完了吗?

还要考研究生。

师:是啊,工作了,还要学习,这就叫——

生:学无止境。也就是要学到老活到老。

师:你能联系生活实际来举个例子

奶奶60岁了还去上自修课。

爷爷还去练书法呢!

爸爸学电脑。

我语文好,数学成绩不佳,要更加努力才行。

你虽然学习很好,可是还是有人会比你学得好

世界上有很多知识,我们是学不完的

就算你学得很好,你还是会有不懂得知识

师:所以啊,当大家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可千万不要骄傲,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孔子的这段话。

分角色读。

①老师旁白,男生读孔子的话,女生读老子的话。

②师生对读。读中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师:这时老子知不知道孔子是谁呀,所以老子问“你是——”

应该带有什么样的语气读?,还要拖长音,你读读。

其实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

③大家看屏幕,直接读孔子和老子的对话,这次女生读孔子,男生读老子

3、对联赞美

师:从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

生: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师:老子怎么教?

生: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师: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重要?解释意思:老子全都教给孔子,自己没有留下.

师:从这里看出老子---老师送给你一个词语:板书:诲人不倦。

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孔子是一个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的人,老子是一个谦虚礼让、诲人不倦的人。你们能不能针对他们的品质夸夸他们?生说

师:对古人的赞美,可以用一副对联——“孔子拜师学无止境老子授徒毫无保留”师:横批——流传千古

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实践,积累名言

让我们带着对孔子的敬重,一起将孔子留给我们的这些名言读一读。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是啊,正如孔子说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正因为这样,孔子才不远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拜访名师。正因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所以同学们每天都在不断地学习,老师也在不断地学习,今天在座的所有的人都在互相学习,其实,学无止境的道理在孔子的这些名言中有很多体现,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课后,老师相信大家会搜集更多的有关孔子的名言,也会了解更多的中国古代名人。

板书设计:学无止境

孔 子 拜 师老子

思想家教育家

谦虚好学谦虚礼让

不怕吃苦 诲人不倦

彬彬有礼 

孔子拜师篇10

教学目标: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纳闷、渊博、止境”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3.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方法理解课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能借助课后资料全面地了解孔子,积累孔子名句。

教学重难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1.孔子像;2.相关重点词语;3.重点语句;4.孔子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步骤:

情境导入、揭题质疑。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

2.媒体出示孔子像。师: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孔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古时候,人们把学识渊博,品行高尚的男人成为“子”。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化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世界各国,成为东方文化的基石;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呢?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渊博

日夜兼程远近闻名不离左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书写、作业

1.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2.指导要求会写的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步骤:

复习导入、研读感悟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品读第一自然段

引导:那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呢?课文中哪一段写到了?指读第一自然段。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1.“渊博”怎么理解?引导查字典

联系上文“远近闻名”,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2.指导感情朗读。

品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那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课文中哪一段写到了?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指读

3.师小结:这一段先写空子赶路,再写拜见老子。

4.让我们自己来读读这部分内容,看谁读得最能表现当时他们相见的情景。

5.随机解决“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纳闷”“迎候”等词语理解。师相机板书。

6.演读这一段,师将对话分行出示: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7.同桌之间试着来讲这个故事。

品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学无止境,这就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学习的一个根本原因。我们继续看孔子拜师后是怎么做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左右”在这里指。“随时请教”又体会到了什么?“毫无保留”

2.感情读好这两句。

3.孔子和老子到底给人们留下了怎样的品行呢?请你任选一个,以“我眼中的孔子”为题写一段人物评价。

拓展、积累

孔子一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精神财富。单单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弟子记录下来,变成了一部书叫《论语》,对后世影响很大。我们一起来积累一下他的名句。

1.积累孔子的名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2.运用。

3.从《孔子拜师》这个小故事,我们看到了一个谦虚、好学、不怕辛苦、永不满足的孔子,也从孔子身上学习到很多。课后的“资料袋”还有关于孔子的不少介绍,我们可以再去读读,我们会了解更多,学到更多。

4.总结:孔子文化在我们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中也不过是一个点,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希望今天我为大家打开的是一扇门,透过教材这扇门你们可以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

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相关作业。2.回家跟父母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拜师篇11

教学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①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②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③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④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研读感悟

①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a.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b.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c.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

③师引读。

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

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生活中,我们也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①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②明确责任:各小组主民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小组的活动。

③商定方案: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商定准备了解哪些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文字报老师处。

孔子拜师篇12

今天下午,我组织了全区本学期第二次三年级语文教研活动。上次重点进行了全册总的和第一、二单元的教材分析。今天重点进行了第三至五单元的教材分析。会上,我向老师推荐了一篇非常好的教学案例。现推荐给更多朋友,让我们共同学习和研讨。

《孔子拜师》——吾师也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姚金中

本学期的教研课,我选择了《孔子拜师》。可孔子对三年级孩子来说,距离太远了。能上得好吗?我心里悬悬的……

时间还充裕。我开始行动了。一日早读,我试探着问大家:“谁知道孔子?”

全班五十几人只稀稀拉拉、犹犹豫豫地举起四只小手来——果不出我所料。不用说,即使举手的同学对孔子也知之甚少。

我没有多问,作出满脸愁苦状:“唉,学校要听我上《孔子拜师》课,可我只知道文中讲的孔子、老子都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对他们的了解也不太多。我想收集孔子和老子的资料,你们能帮帮我吗?”

“老师,我家有《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上面肯定有孔子和老子。”

“老师,我回去查,我家的书很多。”

“放学后,我们几个到书店去,一定能找到!”

“我回家上网,在google里输入‘孔子’、‘老子’,准能有收获。”……

我立刻由愁苦转为惊喜:“能把你们找到的资料带到课堂上来吗?”

第二天早读,一进教室,我真的惊呆了:一只只小手高高举着,摇晃着,一本本大的、小的、厚的、薄的书在空中向我点头,漾在孩子们脸上的是探获宝藏般满足的笑……

“啊,真想不到我班同学能收集到这么多的资料。真了不起!”我走进孩子们中间,端详着孩子们纷纷递过来的各异的资料,和孩子们共同感受着快乐,却又作愁苦状,“这么多书,一定有好多好看的,可我又不能全部看呀。急死我了!”

平日里最机灵的小婷马上领会了我的意思,站起来说:“老师,我们每人找自己最感兴趣的,推荐给您。”

“老师,我把我查的资料已经用e-mail发到您的电子邮箱里去了。不信,您打开看看。”说话的是我班的电脑高手小哲。这可出乎我的意料。

“真是好主意!太谢谢了,不想把你们的发现让大家和我一起分享么?不如在我们的早读课来个‘孔子、老子资料汇报会’怎么样?”

“吔———”

“不过,”我抬双手,控制一下沸腾的教室,“光靠早读时间还不够,下课的时候,同学们也可以交流交流。愿意吗?”

“好,今天的‘孔子、老子资料汇报会’正式开始!”看到孩子们欣喜又急切的目光,我得赶紧满足他们。

孩子们一个一个站起来,捧着自己最得意的资料,兴奋的小脸蛋上透着红光。我专注地听着每一个孩子那稚嫩又自信的读书声,不时点头赞许。也许是被读的内容吸引了,也许是我的专注对大家的感染,教室里真静,静得只能听到这位同学朗读的声音,即便不时因不认识的字而读得不够连贯,同学们依然听得那么津津有味……

“孔子、老子资料汇报会”一直在早读课上延续着,课间是孩子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的交流,而我的电子邮箱里已满是孔子、老子的资料,邮件的作者都是我熟悉而又亲切的名字。孔子、老子的生平,关于他们的故事和传说,他们取得的成就及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还有孔子的名言,孔子的文化节……

上公开课了。同学们广博的知识,精彩的表现让听课的老师们惊叹,他们对课文的理解驾轻就熟。我只记得,在课堂上最“出彩”的是当我描述老子传授孔子知识表现出诲人不倦的品质,而担心“诲人不倦”孩子们不易理解时,又是小婷站起来说:“老师,您辛勤地教育我们,您就是一个诲人不倦的好老师。”听课的老师频频点头,我也好一阵激动:“谢谢你,老师会努力的!”

这是一节不错的课。我悬着的心放下了:“谢谢同学们,下课。”

可真的没想到,我的话音刚落,讲台旁一下子围上来一圈又一圈的同学。他们已全然不顾在众多听课老师面前的规范,他们意犹未尽,滔滔不绝地延续着课堂上的精彩:

“老师,孔子拜的老师不止老子一个,我知道他跟师襄学过琴,拜过小孩子、渔夫为师,哦,还拜过动物为师呢。”

“老师,我还会背孔子的其他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老师,孔子真了不起!我好想到他的故乡曲阜去亲眼看一看孔府、孔庙、孔林。”

“老师,我还知道孟子也是一个大思想家,他的观点和孔子差不多。”

“啊,我们中国古代文化太伟大了!”……

是啊,孩子们太想表现自己了。于是,我提议,本班将举行一次手抄报展览,继续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发现,也可以再去收集其他先贤如孟子,庄子,墨子,孙子等的资料。手抄报的名字就叫“中国古代文化的巨人”。

脑海里清晰地回荡着《孔子拜师》课堂上学生给我“诲人不倦”的评价,我也一直为文中先圣们的高尚品行而感动。打开孩子的“成长记录袋”,抚摸着一张张稚嫩又充实的“中国古代文化的巨人”手抄报,我忽然悟出:我不也正在“拜师”么?——求知若渴的孩子们,散发着浓浓人文气息的文本,全新的教育理念。

反思一得:孩子们的学习潜能是巨大的,从他们身上我得益匪浅。《孔子拜师》的人文内涵让我感动,她提供了我和孩子们共同感受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的平台。本课的教学过程一直是师生在平等对话的过程。师生、生生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主动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借助文本,立足课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综合性学习和运用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全新的教育理念正是我们每位教学实践者的良师。

“语文”的事儿——语文意识烛照下的语文教学之道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王崧舟

孔子拜师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小学语文教材中,这是第一次出现有关孔老夫子的课文。我理解编者的良苦用心,大家知道,以往的教材是没有孔子的,孔老二被打倒了,被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是不是?现在不同了,中华民族要复兴,硬实力上去了,软实力也要跟着上去。那么,我们的软实力是什么?在哪里?有多强?这些都是大问题。前不久刚刚去世的任继愈老先生,国家图书馆的馆长,他生前曾经感慨地说过,家国要有支点,家国的支点必须落在文化上。现在,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学院,两千多所,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我们的文化输出战略,中华民族要复兴,文化的复兴一定是重中之重。美国人通过好莱坞输出他的文化,我们呢,通过孔子学院输出中华文化。文化血脉的延续和壮大,必须通过教育。

我是在这么一个背景下解读《孔子拜师》的,可能过于宏大、过于崇高了。宏大就宏大吧,反正宏大也不犯法。我们回到课文中来,孔子向谁拜师?老子。那时孔子在鲁国,山东曲阜,老子在天子脚下,河南洛阳。孔子不远千里,风尘仆仆,风餐露宿,总算到了洛阳城门口,老子站在城门口,迎候孔子,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老师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其实,老子当时的角色,跟任继愈老先生是一样的,国家图书馆的馆长,能够读很多书,读很多经典,所以老子特别有学问。

就这么一段文字,我们不妨用心琢磨琢磨,看能不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语文点。我说两点,第一点,大家看,老子说了一个词——“迎候”,很有些味道。说“迎候”,不说“等候”,也不说“恭候”。这也就是老子,说话的度、分寸、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

不信,你用“等候”试试看。“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里等候。”什么感觉?没感觉。“等候”,中性的,不冷不热,没有温度。是不是?你再用“恭候”试试看,“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里恭候。”什么感觉?矫情!太过了!这不是老子说的话。“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里迎候。”味道不一样,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什么?一种真正的教育家精神。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不教而教,用老子自己的话说,“无为而无不为”。很多人读老子都断章取义,只强调“无为”,认为老子消极避世,老子说过这样的话吗?老子追求的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他没避世,没放弃,没消极等待。不教而教,就是身教,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说话,把教育的意图隐藏起来,不告诉你,但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教育人,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人格魅力。老子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在这里迎候”,不教而教。他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孔子的老师?就从这时开始。“迎候”值得嚼一嚼,否则,老子要生气的。

第二点,孔子说“学生仲尼,特地来拜见老师”,能这样说吗?文中孔子自称“孔丘”,这里改称“仲尼”,行吗?这个有点难,因为它涉及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到“五四”已经基本断了,我们现在去传统是非常厉害的。传统中,中国人的名字是非常讲究的,通常一个男子,他有姓、有名、有字、还有号,名、字之间是有关联的,或近义、或相对、或用典。毛泽东,姓毛,名泽东,字润之,“润”、“泽”二字同义。张飞,姓张名飞字翼德,为什么是“翼德”?他要飞,要飞就得有“翼”不是?关羽,姓关名羽字云长,有了羽毛,长空万里任我行。当然,名和字也有区别,这就涉及到我们传统中的“礼”。不是随便什么人可以叫名,或者可以叫字的,这后面是有讲究的。比如说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在家里排行老二,绰号孔老二。孔子有个哥哥,是个瘸子,孔子的母亲颜氏,因为生了个瘸子,心有不甘,就跑到曲阜附近的尼山去求神,去祈祷,希望再生个孩子,能健健康康、齐齐整整的。结果,精诚所至,生下孔子。为了感谢尼山之神,父母就给孔子取了这样的名和字。名“丘”,丘是小山的意思,指的就是那座尼山。字“仲尼”,仲指排行老二,伯是老大,尼指尼山,因为正是尼山之神给孔子的父母带来好运。名和字在起法上是有区别的,“名”是一个人出生以后,父母给他起的,一般情况下供父母、师长叫唤,父母可以直呼其名。对人自称时,为表谦卑,也叫“名”。“字”呢,是长大以后取的,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弱冠之礼”,即成人了,就可以有自己的“字”了。“字”在什么情况下用呢?第一,平辈之间;第二,朋友之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之礼。

课文中,孔子自称孔丘,这是合乎礼制的。因为,孔子要拜老子为师,老子自然就是他的师长,在师长面前必须谦称自己的“名”,而非“字”。一称“字”,跟老子的关系就扯平了,这对儒家祖宗孔子来说,绝对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大事。再看老子,他说:“你就是仲尼啊。”显然,老子把孔子当朋友,他没有以老师自居。这样一来,两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对孔子来说,感觉特别亲切,对老子来说,他降低了身份,他总是以谦卑之心面对天下。你看,这又是一种不教而教。这里,语文——孔子的名与字,文化——名字后面的传统礼制,有着内在的一致。作为学生,也许对此浑然不觉;作为语文老师,就该敏感一点、清醒一点、警觉一点,因为,那正是语文的事儿,更是文化的事儿。

孔子拜师篇13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的认读及书写。

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和老子,感知背景。

一、单元导读的学习。

师:翻开课本66页,请大家一起把第五组的单元学习目标读一遍。想想看,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

生:齐读。

师:读完过后,你们知道了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

指名回答: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大思想家,了解神话故事……等。

二、认识孔子和老子

1 师: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又是怎样体现的呢?现在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古人。

我们今天要了解他的一件什么事呢?

生:孔子拜师。

2 师:相信大家都回家预习过了,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

学生回答

a老师我知道孔子有三千多弟子,其中72位很有名气,我们学校南边的子路墓祠纪念的就是孔子的弟子子路。

b孔子的弟子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了《论语》,有一句话说“一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这部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c老师,我会背《论语》里的内容……

d孔子的学说不但对我们中国影响深远,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响。美国就把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

3出示“资料袋”里的内容。

同学们对孔子了解很多,现在我们读一下课文中资料袋里的内容,对孔子有一个更细致的了解。

指名读。

4了解老子

5了解孔子拜师的有关历史资料

老师总结:可见,孔子拜老子为师是确有其事。大家都知道孔子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被我们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最好的老师了,他怎么还拜师呢?学习了课文,相信同学们对孔子会有新的认识。

三通读课文,学习生字

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一遍课文,把自己标画的生字多读几遍。

学生读课文

1课文读完了,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生字词掌握情况。

远近闻名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迎候等候止境传授佩服纳闷

2读认识的生字

出示课本上的内容,让同学通读一遍。

学习这些生字还可以通过扩词的方法来识记。如:

兼:兼职兼并品学兼优

纳:纳凉纳税出纳吸纳

佩:佩戴敬佩王佩

……

再次出现课本上的字,请和同桌一起再给其他字组组词。

指名读字组词。

3我们再看需要书写的字。出示要写的字,先一字一词读一遍。

书写重点指导:

a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b仆纳境授要写的左窄右宽

4同学们,只要认真观察生字易错的地方,就会把字写正确。动脑分析字的结构,注意写好每一个字,注意“提笔就是练字时”,你的字就会越写越漂亮。写完了字,我们再读读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词语,读熟这些词语,你会把课文读的更好。

渊博曲阜洛阳终于长进品行拜访拜见

老子老聃孔子孔丘仲尼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好的,现在我们已经读准了这些词语,但他们回到课文中还能不能再读准呢?找四位同学读读,看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师:你们每个小组都读得不错,其他同学来说说看,他们哪些读得好的,又有哪些读得不好的?

师:好。希望你们下去过后认真读一读,多记多写。

2排疑解难

同学们,古人说:“读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再读了课文后,哪位同学有什么疑问?

a曲阜到洛阳,我们现在坐汽车不到一天就到了,孔子怎么走几个月呀?

b课文中孔丘仲尼老子老聃,这些称呼怎么这么多呀?

中国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一些,大体有姓、名、字、号四项。名,是婴儿出生后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年,女子十五岁取的,是人的正式称谓。号,是有一定名望和文化的人,为表示自己的思想志趣而取的。

古人在名、字、号的使用上,有一定原则和习俗。不论尊卑,自称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示自己谦虚有礼;对别人则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

c那我们怎么又叫孔丘为老子,老聃为老子呢?

我们对有成就有威望的人称“子”,是对这些人的尊称。不但有“孔子”“老子”还有“孟子”“庄子”,男同学喜欢看的《孙子兵法》中的“孙子”就是指孙膑。

d课文中有“拜访”“拜见”两个近义词,它们能互换吗?

“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当双方面对面时,是从客人方面说的。孔子对老子说:“拜见老师。”在电视剧里也有这样的话:“草民拜见县官大人。”这两个词语意思上有细微的差别,可以通过朗读课文中的句子,细细品味。

e文中还有“迎候”“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他们有什么不同吗?

“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则不表达迎接的意思。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表现出他非常谦和、知礼。在这里,如果换成“等候”,就不能充分体现出老子的美德。“多谢老师等候”一句中,“等候”也不宜换成“迎候”,因为这里是晚辈向长辈致谢,所以这里也不能互换。

2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好,做学问做学问,就得会找出问题,才能有进步。我有一个问题要问同学们。

请完成填空:

孔子岁的时候,离开家乡曲阜,千里迢迢到拜老子为师。老子听说后,出城迎候。他们一个随时请教,一个毫无保留的教。感受到孔子是

老子是.

同学们完成的这么好,真是会读书。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并通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还认识,书写了生字词。最后又共同排解了我们的疑惑。课下希望同学们多读几遍课文,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写写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一、研读感悟

1梳理课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孔子拜师》,请大家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孔子决意拜师。

孔子历尽艰辛到洛阳,得到老子的迎候。

孔子认真求学,老子认真施教。

他们受到人们的敬重。

老师解释:同学们可以看到,整个故事是按照事情的发展过程写的,都在围绕“孔子拜师”这一主题来写。同学们写文章时,也要这样来写,线索非常清楚。

2感悟孔子老子的品行

我们来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老师:学问是指一个人的知识,品行是指一个人的为人。一个人只有学问渊博,品行端正才能受到人们的尊重。孔子和老子都是学问渊博的人,孔子年轻的时候,就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知识渊博。孔子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还千里迢迢的拜老子为师,可见老子的学问也很深厚。那人们敬重他们什么品行呢?

a敬重孔子谦虚好学

课文中什么地方写了孔子谦虚好学呢?

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是的,孔子历尽艰辛去拜师,真是谦虚好学呀。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这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他拜师的根本原因。

句式练习:

正是他认为“学无止境”,所以才。

孔子还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各有所长,别人身上一定有自己所应学习的地方。所以要“学无止境”,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学无止境”。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老师总结:因为孔子虚心好学,老子毫无保留的传授知识。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

a老师,我感觉老子和孔子都是那么彬彬有礼,谦和大度。

是的,我国被称为礼仪之邦,这也是受孔子的学说影响。他们的谦和大度在课文中的字里行间都有所表现。老子的出门远迎,孔子的行礼再行礼。还有他们的语言更是彬彬有礼,谦和大度。现在就让我们分角色来朗读课文,体会他们的好品行。

b同学们读的真好,老师总结:边总结边出示课文的脉络。

孔子老子

远近闻名听说

千里拜师迎候

随时请教毫无保留

谦虚好学诲人不倦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0

二、读背《论语》

同学们,我们不但要学习孔子虚心求教,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他的一些名言我们也要熟练背诵,来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出示:课后选做题。

孔子的名言很多,都收集在《论语》中,希望大家能多读多背。

三拓展古代人物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名人,他们的品行和学识都值得我们学习。多读书吧!它会让你成为学识渊博的人,成为品行高尚的人,你就能得到别人的敬重。

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孔子  老子

博学多才

谦虚好学诲人不倦

谦和大度

孔子拜师篇14

一、用“”选正确读音

1、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仆闷止受

简扑阅址授

三、近义词

闻名大概连忙迎候

长进敬重

四、找出下面句子中的一对近义词

1、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近义词:——

五、阅读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我想知道“纳闷”的“闷”字的读音,我用音序查字法查字母,我用部首查字法查部,它的准确读音是(划“”)

2、我发现“日夜兼程”的“日夜”与“远近闻名”的“远近”都是一对

的词,我还能再写一个类似的四字词语:。我还发现本段中有两对意思相近的词,它们是:拜见—,—等候

3、我读第一句话,感觉孔子是一个的人。

我是从这些字眼体会到的:。

4、我用心默读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感觉孔子是具有品行的人;老子是具有品行的人。我对他们充满了的感情。

5、本段中,使我最受启发的那句话是:。

我还记得孔子的其它名言:。

孔子拜师篇15

设计理念:

《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本节课,我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主动探究,通过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获得更多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学无止境,为人要谦逊大度,真诚无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黑板(板书:孔子)谁来谈谈你对孔子的了解(学生交流)谁还想补充.你还知道哪些孔子的名言(子曰……)同学们很善于积累,如果能将名言落实到你的学习和生活中那就更了不起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资料袋中对孔子的介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板书:拜师)齐读课题.课题为什么用"拜"师呢《说文解字》说,"拜,首至地也."请带上动作读课题.孔子拜谁为师关于老子,同学们了解什么(老子名聃,是道家的创始人.他所著的《道德经》对后人影响很大.老子学问渊博.他的思想不仅对中国影响深远,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广泛)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读课文

了解了故事的主人公,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读故事.不过老师有一个小要求,那就是读书时,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展示朗读

老师听同学读得都很认真,现在谁想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听(抽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听他们哪里读得好,哪里还不够好,记下来.

3,朗读评价

谁来交流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重点读准本课的生字兼,毫,差,授,佩)同学们,'佩'在课文中组什么词

【夯实初读,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基本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扫清文字障碍,初步进入故事情境.】

三,读中感悟,学习品行

1,抓住中心句,感悟主旨.

佩服,请同学们自己从课文中找出佩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他们的什么品行值得世人敬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班级交流:

①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可以看出孔子虚心好学,板书:虚心好学)

2,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词.

(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老师板书这两个词,要求学生边观察边书写.

这些词语都写出孔子在拜师路上遇到很多困难.听——(多媒体播放风雨雷电声)

师:假如你们现在都是孔子,会怎么做

生:我会怀着永远不放弃的希望向前走着,去洛阳拜师.

师:又是风来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生:不好,早点见到老师,就能学到更多知识.

师:天黑了,孔子你停一停,行吗

生:不好,我得赶路.

师:困了,孔子你怎么不睡觉啊

生:我在树上打个盹就行了.(全场笑)

师:饿了,孔子你怎么不吃饭啊

生:我会去树林里找野果子吃.

师:白天赶路晚上赶路,就是哪个词

生:日夜兼程.

师:在露天吃饭在露天睡觉,就是哪个词

生:风餐露宿.

师:我们把词语送到句子中去读.

生(朗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好,因为她把"兼"读得急,看出很辛苦.

生:我从"兼"字感到孔子日夜赶路,很急,很辛苦.

师:那你读一读.(学生朗读.)还有谁来读(一位学生站起来朗读)她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很好,因为她把"终于"读得很重,说明孔子很高兴.

生:因为孔子终于走到洛阳,可以见到老师,很高兴,所以我读得响.

师:好,只要你想得有道理,爱怎么读就怎么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句.

师:课文有一段生动的对话,同学们找出来细细地朗读,边读边体会老子和孔子的心情.然后分角色表演读.

学生自由练习,然后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直接读人物语言.

生1: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生2:你是——(学生拖长音,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2:因为他(老子)不知道孔子是谁,所以老子是问"你是——"

生3:应该带有疑问的语气,所以要拖长音,表示我不认识,他怎么认识我所以"你是——"

师:好,读出了标点符号所包含的意思.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你喜欢谁的话

生4:我喜欢孔子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师:可是老师不明白,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学习不就到头了吗

生4:知识很多,永远学不完.

师:现在是三年级——

生4:将来还要读四年级,三年后读中学,再读大学.

生5:还要考博士.

师:学习就完了吗

生6:还要考研究生.

师:是啊,工作了,还要学习,这就叫——

生(齐):学无止境.(老师板书)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在这段对话里,还有两对近义词,我们一起来看看.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所以,我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用词一定要恰当.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师:从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

生(朗读):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师: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

生:温故而知新.

生:学而时习之.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师:老子怎么教

生(朗读):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生:老子一丝不苟地教孔子,一点也不会觉得孔子很烦.

生:老子一字不落地教孔子.

生:老子一心一意地教孔子.

生:老子专心致志地教孔子.

师:想不想夸夸他们呀

生:孔子的学问很渊博,我尊敬他,佩服他!

生:我夸老子:老子非常无私,毫无保留地教,不怕孔子超过他.

生:我夸孔子:他勤学好问,又谦虚.

生:我夸孔子:孔子的学问已经远近闻名,还去拜师,值得我们学习.

师:对两位圣人的赞美,可以用一副对联——(板书)"孔子拜师学无止境老子授徒毫无保留"现在要把上下联的后四个字换一换,你认为可以用什么词语上联——

生:随时请教谦虚好学勤学好问专心致志谦虚谨慎

师:下联——

生:一字不落一心一意一丝不苟专心致志不厌其烦

师:横批——

生:虚心接受流传千古专心致志敬佩敬重

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来,请大家端起课本,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

五,课堂总结,推荐作业

同学们,纪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对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也因此被中国人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中国台湾和美国还将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而今,孔子的故乡曲阜的"三孔"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让我们大家永远记住这千年的孔子.活到老,学到老.课后大家继续搜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文化精髓,下节课交流.

孔子拜师篇16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B案

课前准备

①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紧扣课题,引入新课

①教师提示课题:17、孔子拜师。

②感悟题意。

a.用自己的话把题中暗含的意思表达出来。

b.扣题质疑。

估计学生质疑:孔子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①认读生字。

a.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b.指名认读生字。

②给生字找“朋友”。

a.给这些生字组词。

b.读词语。

细读课文,解难释疑

①孔子是怎样的人?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袋”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研读课文。

②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来理解。

课件重点出示:

a.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b.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第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外作业

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②摘抄孔子、老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

复习词语

①卡片抽读。教师将词语卡片随机抽出,指名学生认读。

②组内检测。小组内模仿教师的方法,互相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

朗读感悟

①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同桌听。

②展示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互提意见。

③表演读课文,把文中易演的内容在朗读的同时加进动作。

④品读升华。听了刚才的朗读,你对孔子、老子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指导书写

①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②请书法好的学生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仆、授”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③学生写字并写词语。

布置实践活动

①活动总动员。孔子、老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②活动筹备。

a.命名。根据教材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传统文化?学生根据自己准备了解的内容给本次活动命名。

b.组织。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担任组长。

③拟定活动计划。由组长组织讨论,共同拟定本次活动的计划。

④交流活动计划。

课外作业

按照商定的计划开展活动。

孔子拜师篇17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我们要学习他的一件事。

师:那你对孔子有多少了解?

生:不知道

师:打开课本52页,看看你从资料袋中能知道多少?

生: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是我国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纪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师:那有哪些影响呢?

生:孔子受到后人广泛的尊敬。

师:那你们对孔子……

生:尊敬

师:好,现在大家齐读课题。

生:孔子拜师。

师:读了课题,你能告诉我,你想问什么?

生:孔子拜谁为师?

a生:拜老子为师。

师:那你们了解老子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特意搜集了老子的资料,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著《老子》也称《道德经》。

生:老师,为什么孔子,名丘,字仲尼,老子也叫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而我们则称他们为孔子和老子?

师:其实呢,在古代“子”,是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是特别有学问或者较有道德的贵族才能用的尊称。

师:你还想问什么?

生:a、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b、孔子怎么拜师的?

师: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本中,只要我们仔细认真的读课文,一定能找到。

生阅读课文

师:读完课文后,你从书中知道了什么?我们一起来找到答案

师:孔子为什么要拜师?什么原因,谁来说说?

生:他总觉的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访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师:他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你觉得他的知识怎么样?

生:渊博

师:那你理解渊博是什么意思?

生:知识很多

师:那丰富也是很多的意思,为什么不用丰富?多到怎么样才算渊博。

师:知识多到怎么样?那个词最能看出?

生:远近闻名。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词?

生:名气很大,很多人都知道

师:既然他远近闻名,为什么还要拜师呢?从这能看出什么?

生:a、孔子非常喜欢学习

b、空子很谦虚

师:孔子非常

师:正因为孔子的谦虚好学,使他走上了拜师之路。孔子在哪?

生:曲阜

师:去哪拜师?

生:洛阳

师板书曲阜、洛阳,用曲线连接起来。

师:你知道从曲阜到洛阳有多远?

生:上千里。

师:从这能看出?

生:路途遥远。

师:这么远的路,他是怎样来的?

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词的?

生:a、吃、住都在外面

b、白天、晚上都不停赶路

师:即便是这样走,他还是走了多长时间

生:几个月

师:这拜师之路走的真是艰难呐!

师: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历尽艰辛之后,在洛阳城外,孔子终于见到了自己的老师,你是不是很急于知道他见到老师后的情况?

生:是。

师:从课文中找出他们的对话,谈谈,看看你能从对话中读出什么?

生阅读课文

师:大家读完了吗?

生:读完了。

师:你读出点什么没有?

生无语。

师:那咱们再来读一读。我跟大家一起去体会。

师:你想扮演谁?

生争先恐后。

师:好,我来分配一下,女生读孔子,男生读老子,我呢,旁白,不过,不要抢,一句一句得来,边读边体会。

全班分角色朗读。

师: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

女生:“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师:读完这一句,你又什么感受?

生:很有礼貌。

师:从哪体会到的?

生:上前行礼。

师:这是从孔子的哪方面看出的?

生:行动上。

师:还有呢?

生:老人家、您

师:这是哪方面?

生:语言方面。

师:从这能看出孔子真的是非常。

师:我们接着往下读。

男生:“你是——”。

师: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师:读这一句,你又什么体会或不明白、不理解的

生:a、风尘仆仆的意思

b、纳闷的意思

师:从字面上看,你会怎么理解?

生:a、风吹得满身都是沙

b、不明白的意思

师:在描写哪些情况,些前提会用到风尘仆仆这个词?

生:赶路、在路上的情况下。

师:我们已经知道孔子这一路走的十分……

生:艰辛。

师:风尘仆仆就是形容旅途劳累的。以后写作文,你也可以用到这个词。

师:纳闷,就是因为不懂、不会而产生的不理解。说白点,就是不明白的意思。

师:那我们接着往下读。

师:孔子连忙说:

女生:“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吧。”

师:要拜师,对老师要怎样?

生:尊敬。

师:说话也要?

生:有礼貌,很诚恳。

师:所以读这一句时,语气一定要很有礼貌,很诚恳。自己再试一下。

生自由练习。

师:好,找同学起来说说看。

生起来发言

师:大家说的都很棒,老师能听出你们都很有诚意,有礼貌。我们接着看老子是怎么说的。

师:老子说:

男生:“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们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师:读这一句,你觉得老子怎么样?

生:有礼貌。

师:从哪看出来?

生: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师:为什么?

生:老子是老师,孔子是要来拜老子为师的,可老师却在洛阳城外迎候学生,就是从这看出的。

师:对呀,老子没有因为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的孔子来拜他为师而骄傲自满,而是在城外迎候,老子真是谦和、知礼。

师:那孔子怎样说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师: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

女生:“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师:从这一句,你读出了什么?

生:有礼貌、谦虚好学

师:你从哪知道的?

生:再次行礼、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师: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学无止境

师: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概括?

生: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

师:非常好!

师:那联系生活中的事情,自己说一下。

生没有反应

师:小组讨论。师伺机辅导

师:谁能用生活中的事例说出“学无止境”?

生:爷爷年纪已经很大了,每天晚上干完活后还要带着老花镜看书。

师:非常棒!那我们也要做这种“学无止境”的人。

师:既然孔子是这样想的,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生: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师:那从这你能看出孔子怎么样?

生:孔子谦虚好学

师:学生这么好学,那老师是怎样做的呢?

生: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

师:老子对待学生的态度是?

生:毫无保留。

师:老子作为老师对学生的这种毫无保留的态度用哪个词概括最形象?

生:诲人不倦、爱护学生。

师:正因为孔子如此谦虚好学,老子如此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所以……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自然段。

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板书

师:这就是孔子拜师的经过,学完课文,我们也要学习孔子、老子,有礼貌、谦虚好学的精神,也成为受人们尊敬的人。

师:翻开课本52页:孔子的名言,看看谁最棒,,最先记下来。下课后大家可以搜集更多关于孔子和老子的名言。

下课!

这节课我准备了好几天,请教了很多老师,在这里首先要谢谢孙主任、董主任、侯老师、彩霞老师、房姐姐、权姐姐等老师给我的帮助,侯老师用一天的时间帮我想导入,整理过程。直到听课的头一节课,还在彩霞老师班讲了一遍,让我心里有底。讲完课后孙主任和董主任还给我分析了我的课。

其实这节课,并不成熟,特别是孔子如何拜师这一段,我不知道如何让学生抓出能体现孔子有礼貌、谦虚好学的关键词,只好一句一句,边读边分析,这样的结果是课显得很乱,感觉是老师在牵着学生走,可我不知道应该如何组织,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讲这节课之前,我很害怕,头一天晚上睡觉时,我还在默默想着过程,记不起来,就用手机看一下,当天早上4点起床,在办公室默默地背,生怕还像第一年那样,课堂上什么都记不起来。终于要讲了,在讲台上站好,抬头看这台下,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可是一讲起来,我的记忆又恢复了,能够把我备的课,流利的讲下去。虽然我很害怕,可这样的活动很好,可以学习其他优秀老师的课,还可以看到自己的缺点。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孔子拜师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