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史

时间:2023-03-23 18:48:29 作者:教学文档 字数:98914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社会发展史,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社会发展史吧。

社会发展史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篇1

教学目标:

古代社会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2、奴隶社会的生产和社会制度的特点。

3、封建社会的生产和社会制度的特点。

4、中国古代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

识记:

1、在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

2、奴隶制度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

3、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

理解:

1、简述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阶级和国家的过程

2、描述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表现。

活动:

采用多种手段获取图文资料,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古代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的突出贡献。

第一框无剥削无压迫的原始社会

教学重、难点:

在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决定着原始的生产关系

教学方法:

线索图示讲解;

教学过程:

人类社会共经历了几种社会形态?你对原始社会是怎么认识的?

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第一个社会是原始社会。

低下的社会生产力

附图: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学生看图,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概括出生产力的三个要素:

劳动工具:石器、火

劳动对象:

劳动者:原始人

结论:原始人的生存能力是非常低下的。

观点: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劳动者——谁来改

生产力生产工具——用什么改

劳动对象——改什么

想一想:你认为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

概括出原始社会生产力三要素)

过渡:在这种环境和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情况下,原始人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没有剥削:

附图:尼人狩猎图。

附图:基诺族平均分配食物

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平均分配

没有剥削

观点: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

消费品如何分配

想一想:你能概括出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吗?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6概括出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

没有压迫:

附图:氏族议事会

生产力低下——没有剩余——没有私有——人与人平等合作

没有压迫

结论: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由以上两方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对原始社会有个初步的认识,我们不是从历史的角度上认识,而是从内在的规律中把握和认识原始社会。

想一想:原始社会是否属于人类的理想社会?为什么?

私有制的产生

生产力水平提高——个体劳动取代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私有

结论: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最低级阶段。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篇2

第一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古代社会

古代社会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2、奴隶社会的生产和社会制度的特点。

3、封建社会的生产和社会制度的特点。

4、中国古代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

识记:

1、在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

2、奴隶制度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

3、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

理解:

1、简述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阶级和国家的过程

2、描述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表现。

活动:

采用多种手段获取图文资料,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古代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的突出贡献。

第一框无剥削无压迫的原始社会

在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决定着原始的生产关系

线索图示讲解;

人类社会共经历了几种社会形态?你对原始社会是怎么认识的?

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第一个社会是原始社会。

低下的社会生产力

附图: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学生看图,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概括出生产力的三个要素:

劳动工具:石器、火

劳动对象:

劳动者:原始人

结论:原始人的生存能力是非常低下的。

观点: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劳动者——谁来改

生产力生产工具——用什么改

劳动对象——改什么

想一想:你认为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

过渡在这种环境和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情况下,原始人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没有剥削:

附图:尼人狩猎图。

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平均分配

没有剥削

观点: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

消费品如何分配

想一想:你能概括出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吗?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6概括出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

没有压迫:

附图:氏族议事会

生产力低下——没有剩余——没有私有——人与人平等合作

没有压迫

结论: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由以上两方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对原始社会有个初步的认识,我们不是从历史的角度上认识,而是从内在的规律中把握和认识原始社会。

结论: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最低级阶段。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民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端低下的生产力决定了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原始平等的氏族制度;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在原始社会后期,个体劳动逐渐取代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私有制随之产生。

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阶级和国家;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分析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说明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奴隶社会后期,残酷的奴隶制度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从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入手,说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封建剥削的主要方式是榨取地租;森严的等级制度;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最高形式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能力目标

1、利用史料分析、辨别的能力;

2、通过教材中所给材料与小栏目,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3、在全面评价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辨证、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远古人类从事生产劳动的历程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要勇于实践。

2、通过对原始社会有关内容的讲解,明了私有制与私有观念不是从人类诞生起就有的,进而加强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

3、通过古代社会的更替变迁,体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明了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4、通过对"独领风骚的中国科技文化"的深入了解,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本节课是全书的起始课,讲述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社会形态。第一框讲原始社会,重点讲述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是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使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简单概念。强调了它是人类社会的童年,即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第二框讲奴隶社会,强调是第一个阶级社会。讲述了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阶级和国家的过程,文字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由于奴隶制度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必然导致崩溃。第三框讲封建社会,强调封建社会的进步性,说明封建社会的建立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和压迫农民的基础,剥削的主要手段是榨取地租。地主阶级对农民进残酷剥削和专制统治,必然激起反抗,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最高形式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推动了历史发展。第四框是活动课,强调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简要介绍我国科技发明和文艺瑰宝的基础上,建设性的提出"展示古代科技文化风采"的活动。

2、重点、难点与疑点:

⑴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

仅从表面看,会使人误认为原始社会是一个"理想社会"。因此,这是教学中的疑点之一。

通过对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状况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到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不是人们的道德高尚,而是由于当时低下的生产力决定的。

⑵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此观点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前人的经验得以传播,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的精神成果如诗歌、舞蹈、绘画等得到广泛传播,进而又促进生产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文化的繁荣,人类开始摆脱蒙昧和野蛮,进入文明时代。在教法上,可通过展示奴隶社会的科技文化来让学生感受文字出现的影响。

⑶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这是国家的实质。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理解此观点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不必展开讲解。从国家的起源入手,让学生明白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阶级和国家的。从国家的机构的设立,懂得军队法庭等都是镇压奴隶阶级反抗的工具。

⑷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

这是对奴隶制特点最典型的概括,是教学重点。

首先,要分析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帮助理解学生。强调指出奴隶主把奴隶当?quot;会说话的工具",这是奴隶制国家的统治特点。其次,要指出在奴隶社会后期,奴隶主对奴隶的野蛮、残暴的剥削和压迫,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生产的向前发展。

⑸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

这是封建制生产关系中最核心的体现,因此是教学重点。

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几点:通过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对比,来说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分析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阐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在教法上可结合多种形式的实例来开展分析,更易于学生理解。

⑹中国封建时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契机,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教材将此部分内容设计成活动课,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避免教师枯燥的说教。

二、教法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上设置的一些小栏目。

由于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淡化学科体系,精简了一些历史事实、理论概念及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降低了理论难度。但在教学中不可避免要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国家等概念,同时,为了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书中的小栏目,让学生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自主归纳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特点等知识点。这样,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中一些易混淆的、存在疑问的观点,特别是教学手段有限的学校,更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小栏目帮助学生从表面现象入手分析更深层的含义。

2、在知识点的把握上,为理解社会发展进程的变化,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图表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比如:封建社会与奴隶制相比,具有明显进步性的主要表现。就可用此方法突破。

3、毕竟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是很遥远的事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领会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电影、电视片段。如:《斯巴达克斯》、《农奴》、《白毛女》、《红楼梦》

4、为活跃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采用讨论会、辩论赛、头脑风暴论坛等形式的探究活动。例如,第四框--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与奴隶制相比,封建社会进步性的主要表现;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榨取地租;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最高形式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

2、能力目标

⑴通过对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对比分析,学会比较的能力。

⑵通过对一些史事、影片片段等的分析,逐步培养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⑶逐步培养能自主发表个人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古代社会的更替变迁,体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明了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

这是封建制生产关系特点的集中体现。因此,既是本框的重点,也是第一节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两幅图:

图一、奴隶破坏生产工具

图二、宋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提问:两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情景?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彼此交流意见

第一幅图反映的是奴隶社会末期,由于奴隶主对奴隶的野蛮、残暴的剥削和压迫,阻碍了社会生产的向前发展。

第二幅图则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发展与经济繁荣。

新课

残酷的奴隶制度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需要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来代替,这就是封建社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框的内容:

三、等级森严的殿堂——封建社会

提问:从图中的繁荣景象,同学们可曾思考过为什么封建社会的建立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与奴隶制相比,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哪儿?

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1、与奴隶制相比,封建社会进步性的主要表现

同学们回忆奴隶制的主要特点,结合历史课所学的相关知识,将两种制度做一个对比分析。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状况

导致的结果

状况

导致的结果

土地及工具的占有上

奴隶主完全占有生产资料与奴隶

往往以破坏工具、虐待牲畜等方式进行反抗

有少量土地、有自己的工具

能自主地进行劳动

人身关系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强制下劳动

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自由安排生产劳动

产品的分配

无分配权,仅得到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对生产无积极性

能留下少部分产品归自己

比较关心生产,注意改进工具,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

从对比分析中,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封建社会的建立,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

教师:与奴隶制相比,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有其进步性,适应当时生产的发展,因而能将其取而代之。虽然封建制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但有一点却没有改变。它仍是一种剥削制度。让我们先从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说起。

2、封建土地制度特点

活动:播放电影《白毛女》片头的歌曲,结合教材第七页西汉政治家董仲舒说的话,分析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由此产生的地主与农民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农民要受地主的剥削?

归纳,得出结论: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3、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

提问:除地租以外,还有哪些剥削方式?

分析以下材料:民谣:农民头两把刀,租税重,利钱高

杜甫的《兵车行》

归纳,得出:地主还通过放高利贷、收缴苛捐杂税、强迫农民服徭役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

学生看影片《白毛女》中杨白劳到地主黄世仁家还利钱时的情景

提问:杨白劳被逼迫在卖女儿的文契上按了手印后,本想去找说理的地方。但黄世仁的管家却说:“你上哪儿告去?少东家就是本地的县长,黄家就是衙门。”这说明了什么?

地主阶级在经济上残酷剥削农民的同时,还利用封建统治政权来压迫农民,达到其剥削农民的罪恶目的。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封建专制的统治罗网的主要内容。

封建专制的统治罗网

在封建社会的专制统治下,有些事会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

请看《红楼梦》元春省亲片段

图示——金字塔状的封建等级

提问:影片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什么特点?第二幅图反映了欧洲封建社会的什么制度?

两个内容都形象地反映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1、森严的等级制度

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社会,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等级从属关系,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封建等级制度与封建特权紧密相连,等级地位越高,享受的特权就越大。

结合杨白劳的遭遇,回忆旧知识:在阶级社会里,国家的本质是什么?

想一想:封建社会的掌权者是哪一个阶级?他们主要靠什么维护其统治秩序与特权的?

阅读教材第8页倒数第二、三段的内容,找出答案:

此外,为了维护封建剥削制度,地主阶级不仅依靠暴力进行统治,还利用封建迷信、封建道德,宣扬“君权神授”,扶植教会势力,以束缚劳动人民的思想,妄图使他们放弃反封建的斗争。

3、封建迷信等精神枷锁



教师:我们学习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知道了地主阶级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对农民阶级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这将导致什么结果呢?

学生阅读教材第9页第三段后,思考。

归纳:必然激起农民的反抗斗争。从产生阶级、出现阶级压迫后,就有被压迫阶级的各种反抗斗争。从奴隶社会的破坏工具等,到封建社会的抗阻抗粮,直至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给封建地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可见,

4、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

小结:

封建社会的建立与奴隶制相比,确有其进步性。但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后,在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制度对生产的束缚日益严重,封建生产关系已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为新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四、教学手段:

1、在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设置的小栏目、以及文字形式的历史资料来开展教学,解决一些重点、难点与疑点问题。

2、为了将古代社会发展历程能贴近现代,利于学生接受,可以利用电视、实物投影仪等播放一些影视作品或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的发展。

3、在比较发达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及互联网的作用,开展头脑风暴教学

五、设计思想:

入手点设计用两幅图导入,目的是首先在视觉上让学生感受到封建社会的进步性,进而再具体分析进步性的主要表现。由于封建社会的史料丰富,中国封建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曾在世界独领风骚,故可选用的资料很多,如相关的诗歌、影视作品等,可以让学生在看、听、分析的基础上,理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的根源所在。

六、板书设计:

等级森严的殿堂——封建社会

一、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5、与奴隶制相比,封建社会进步性的主要表现

6、封建土地制度特点

7、榨取地租是封建剥削的主要方式

二、封建专制的统治罗网

1、森严的等级制度

3、封建迷信等精神枷锁

4、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

探究活动

一、辩论题:原始社会是一个美好的黄金时代,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理想社会。

探究的主要途径:

1、辩论前的准备:分组,确定正反方的人员,分别准备辩论的材料。

2、相关历史书籍、互联网上的信息的搜集与整理。

3、重点分析的方向:

①大兴安岭上鄂伦春人的生活;

②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人解放前的生产、生活情况;

③从考古学家对“北京人”化石的年龄的坚定,分析当时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注: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采用举办“小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在互联网上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彼此间开展质疑与答疑,通过争论达到最终的统一。

二、调查探究活动:

1、调查本地区的文化遗产,如古迹、名人名作、古代传说、地方志等。

提示:以海淀区为例,有颐和园、圆明园,香山的曹雪芹故居,公主坟的传说等等都是可共探究的资源。应充分发掘本地区的特色,利用社会资源来开展探究活动。

2、对照历史,分析本地区名胜古迹、名人名作所处的历史背景、当时的社会状况。

3、对比中西方同一时期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成就。

4、就某一领域的成就、历史事件、名胜等入手,讲讲中国封建时代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同时也培养学生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归纳、整理的能力及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5、以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形式展示探究成果,并有小组代表讲解、回答同学的问题。做到质疑与答疑。

调查、统计表

表一:

区古迹

序号

名称

所在的地理位置

建成的朝代

主要特点

备注

1

2

3

4

5

表二:

名人名作统计表

序号

名人

作者

生活的时代背景或作品所处的社会背景

作品的地位、社会影响等

备注

1

2

3

4

5

表三:

古代传说、地方志

序号

发生的地区

传说概述

备注

1

2

3

4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篇4

第一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古代社会

教学目标:

古代社会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2、奴隶社会的生产和社会制度的特点。

3、封建社会的生产和社会制度的特点。

4、中国古代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

识记:

1、在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

2、奴隶制度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

3、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

理解:

1、简述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阶级和国家的过程

2、描述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表现。

活动:

采用多种手段获取图文资料,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古代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的突出贡献。

第一框无剥削无压迫的原始社会

教学重、难点:

在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决定着原始的生产关系

教学方法:

线索图示讲解;

教学过程:

人类社会共经历了几种社会形态?你对原始社会是怎么认识的?

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第一个社会是原始社会。

低下的社会生产力

附图: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学生看图,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概括出生产力的三个要素:

劳动工具:石器、火

劳动对象:

劳动者:原始人

结论:原始人的生存能力是非常低下的。

观点: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劳动者——谁来改

生产力生产工具——用什么改

劳动对象——改什么

想一想:你认为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

概括出原始社会生产力三要素)

过渡:在这种环境和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情况下,原始人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没有剥削:

附图:尼人狩猎图。

附图:基诺族平均分配食物

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平均分配

没有剥削

观点: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

消费品如何分配

想一想:你能概括出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吗?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6概括出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

没有压迫:

附图:氏族议事会

生产力低下——没有剩余——没有私有——人与人平等合作

没有压迫

结论: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由以上两方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对原始社会有个初步的认识,我们不是从历史的角度上认识,而是从内在的规律中把握和认识原始社会。

想一想:原始社会是否属于人类的理想社会?为什么?

私有制的产生

生产力水平提高——个体劳动取代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私有

结论: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最低级阶段。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民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端低下的生产力决定了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原始平等的氏族制度;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在原始社会后期,个体劳动逐渐取代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私有制随之产生。

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阶级和国家;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分析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说明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奴隶社会后期,残酷的奴隶制度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从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入手,说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封建剥削的主要方式是榨取地租;森严的等级制度;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最高形式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能力目标

1、利用史料分析、辨别的能力;

2、通过教材中所给材料与小栏目,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3、在全面评价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辨证、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远古人类从事生产劳动的历程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要勇于实践。

2、通过对原始社会有关内容的讲解,明了私有制与私有观念不是从人类诞生起就有的,进而加强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

3、通过古代社会的更替变迁,体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明了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4、通过对"独领风骚的中国科技文化"的深入了解,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本节课是全书的起始课,讲述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社会形态。第一框讲原始社会,重点讲述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是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使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简单概念。强调了它是人类社会的童年,即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第二框讲奴隶社会,强调是第一个阶级社会。讲述了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阶级和国家的过程,文字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由于奴隶制度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必然导致崩溃。第三框讲封建社会,强调封建社会的进步性,说明封建社会的建立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和压迫农民的基础,剥削的主要手段是榨取地租。地主阶级对农民进残酷剥削和专制统治,必然激起反抗,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最高形式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推动了历史发展。第四框是活动课,强调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简要介绍我国科技发明和文艺瑰宝的基础上,建设性的提出"展示古代科技文化风采"的活动。

2、重点、难点与疑点:

⑴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

仅从表面看,会使人误认为原始社会是一个"理想社会"。因此,这是教学中的疑点之一。

通过对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状况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到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不是人们的道德高尚,而是由于当时低下的生产力决定的。

⑵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此观点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前人的经验得以传播,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的精神成果如诗歌、舞蹈、绘画等得到广泛传播,进而又促进生产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文化的繁荣,人类开始摆脱蒙昧和野蛮,进入文明时代。在教法上,可通过展示奴隶社会的科技文化来让学生感受文字出现的影响。

⑶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这是国家的实质。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理解此观点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不必展开讲解。从国家的起源入手,让学生明白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阶级和国家的。从国家的机构的设立,懂得军队法庭等都是镇压奴隶阶级反抗的工具。

⑷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

这是对奴隶制特点最典型的概括,是教学重点。

首先,要分析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帮助理解学生。强调指出奴隶主把奴隶当?quot;会说话的工具",这是奴隶制国家的统治特点。其次,要指出在奴隶社会后期,奴隶主对奴隶的野蛮、残暴的剥削和压迫,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生产的向前发展。

⑸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

这是封建制生产关系中最核心的体现,因此是教学重点。

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几点:通过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对比,来说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分析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阐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在教法上可结合多种形式的实例来开展分析,更易于学生理解。

⑹中国封建时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契机,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教材将此部分内容设计成活动课,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避免教师枯燥的说教。

二、教法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上设置的一些小栏目。

由于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淡化学科体系,精简了一些历史事实、理论概念及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降低了理论难度。但在教学中不可避免要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国家等概念,同时,为了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书中的小栏目,让学生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自主归纳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特点等知识点。这样,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中一些易混淆的、存在疑问的观点,特别是教学手段有限的学校,更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小栏目帮助学生从表面现象入手分析更深层的含义。

2、在知识点的把握上,为理解社会发展进程的变化,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图表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比如:封建社会与奴隶制相比,具有明显进步性的主要表现。就可用此方法突破。

3、毕竟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是很遥远的事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领会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电影、电视片段。如:《斯巴达克斯》、《农奴》、《白毛女》、《红楼梦》

4、为活跃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采用讨论会、辩论赛、头脑风暴论坛等形式的探究活动。例如,第四框--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第12页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篇6

第一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本课教学目的:让同学们了解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是由原始社会逐步发展起来的,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发展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各种社会的依次更替,都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从而让同学们懂得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确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

本课基本要求:

1、识记内容:在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奴隶社会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由工人劳动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一部份价值,叫剩余价值;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理解内容:简述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阶级和国家的过程;描述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表现;概述历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影响。

3、活动内容:采用多种手段获取图文资料,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古代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的突出贡献;收集有关报道,证实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没有改变;收集十月革命以来反映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的资料。

本课教学课时:八课时

本课教学过程:

第一节古代社会

一、人类社会的童年――原始社会

1、低下的社会生产力

⑴、大约在二三百万年前,人在地球上出现了。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

⑵、人类历史发展的童年时代,是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原始社会。

在这个社会里,远古人类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必须竭尽全力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以获得必需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但是,原始人的生存发展能力是非常低下。

⑶、从事生产劳动,需要借助一定的生产工具。石器,作为人类制作的最初的工具,在原始社会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着决定的意义。

⑷、火的使用,特别是摩擦生火的发明,对远古人类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自从懂得了用火,原始人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用火的足迹。

⑸畜牧业和农耕业的产生和发展,是原始人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使社会生产劳动大大向前推进的结果,在人类生产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2、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

①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产力。

②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3、原始社会的生产力状况:

从远古人类改造自然的艰难历程中,可以看出,在原始社会,人们进行生产时所使用的工具是极其简陋的。其劳动对象最初仅限于植物的果实、根茎,小动物、昆虫等,后来才扩展到土地、种子、野兽、渔类、人工饲养的牲畜等。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的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很低,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4、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

⑴、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情况决定了原始人只能进行共同劳动

在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情况下,面对草莽丛生、猛兽横行的恶劣环境,原始人必须依靠联合的力量,通过共同劳动,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获取食物,战胜野兽,抵御灾害,维持生命,求得发展。

⑵、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情况决定了原始人无法生产出满足生存需要以外的剩余产品

在原始社会,没有剩余产品,也没有任何私人占有的现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与合作的关系。

因此,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

5、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压迫人的社会

⑴、原始社会人们共同生活和劳动的基本单位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社会人们共同生活和劳动的基本单位。

⑵、没有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氏族制度

①在氏族制度中,原始人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氏族的一切大事都由全体氏族成年男女共同讨论决定。

②氏族长和军事首领也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氏族长处理氏族内部日常事务,没有强制手段,全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他同所有氏族成员一起劳动,没有任何特权,更没有压迫和奴役的现象。

这表明,氏族内部的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都是平等。从而也说明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压迫人的社会。

6、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的最终解体

⑴、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级阶段。

⑵、到了它的后期,以金属工具的出现为标志,社会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原先需要许多人共同进行的生产活动,这时只需要较小的单位和少数人就可以完成了。这时,个体劳动成为生产发展的趋势。于是,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所代替,随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便产生了。

课堂讨论:

1、生产力包括哪些内容?并用它来说明原始社会生产力有什么特点。

★生产力包括三个方面①劳动者:主导作用②生产工具:重要标志③劳动对象:反映能力高低;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

★原始社会生产力有什么特点:在原始社会,人们进行生产时所使用的工具是极其简陋的。其劳动对象最初仅限于植物的果实、根茎,小动物、昆虫等,后来才扩展到土地、种子、野兽、渔类、人工饲养的牲畜等。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的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很低,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2、生产关系包括哪些内容?并用它来说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有什么特点它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有什么联系?

★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①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即生产资料所有制;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如何;③劳动产品如何分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其他两个方面。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有什么特点: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了原始的平等互助关系,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平均分配消费品。

3、你对“在原始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同时也没有私有现象?”是怎么理解的?参考P4

4、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没有私有现象,是在什么情况发生变化的?参考P6

★讨论题3、4得出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通过上述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讨论,让同学们初步了解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

作业:1、复习第一框,预习第二框。

2、思考:人类第一个阶级社会是怎么出现的?你对这个社会有什么看法?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篇7

第一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第一节古代社会

本节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古代几个社会制度做了简要的介绍,指出人类社会是如何从无阶级剥削的原始社会进入到具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这种状况,不但不意味着历史的倒退,反而说明历史是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是由低级向高级依次前进的。第一框题人类社会的童年——原始社会

[教材分析]

讲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它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层次,讲原始社会的生产能力是极端低下的。指出远古人类为了生存,必须竭尽全力与自然界进行斗争,才能获得有限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同时,指出了原始社会人们进行生产所使用的工具是极其简陋的,人类生产每前进一步,都要花费成百年、上千年,以至逾万年的时间。

第二层次,指出原始社会是一命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为什么?首先,在生产能力极端低下的情况下,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原始人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在共同的劳动中,同自然进行斗争。其次,共同劳动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而且只有共同劳动,才能满足人们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马因此,生产资料必然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再次,没有私有现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是平等与合作的,没有压迫和奴役的现象。最后,说明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级阶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原始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历程,认识到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是极端低下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生产关系"这一基本概念;识记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氏族组织的发展情况;了解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的社会,氏族是最基本的单位;懂得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由当时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金属工具、手工业出现的意义,懂得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懂得氏族制度的瓦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能力目标

,人类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社会形态?每种社会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呢?

讲解新课

大约在二三百万年前,人在地球上出现了。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

一、人类社会的童年--原始社会(板书)

1、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板书)

1)远古人类生产劳动的历程

①生产工具--石器

②火的使用,特别是摩擦生火的发明,对远古人类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③畜牧业和农耕业的产生和发展,使社会生产劳动大大向前推进的结果,在人类生产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人进行生产劳动,势必发生两种关系,一是同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一是同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下面先介绍生产力的有关知识。

阅读教材P5思考:什么是生产力?它包括哪三要素?在三要素中,哪个起主导作用?哪个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哪个是反映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高低?p5"想一想"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有什么特点?

2)生产力(板书)

①分析各因素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生产力: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者→制造、使用者→主导作用;生产工具→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劳动对象→反映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高低。

②结合生产力三要素分析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

◇原始人使用的工具极其简陋。(绝大部分是用石头加工而成的简陋的石器)

◇原始人的劳动对象极为有限,果实、根茎,小动物、昆虫,土地、种子、野兽、鱼类、牲畜等。

◇原始人的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很低。

提问:为什么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为各社会的劳动者和劳动对象都不好进行比较,而劳动工具是可以进行比较的。如:石器与机器比:很明显哪个先进、哪个落后。P5“想一想”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提问:"石斧凿洪荒,弓箭穿林莽"形容的是原始社会什么的状况?

形容的是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总之,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而低下的生产力又决定原始的生产关系。

巩固题:下面属于生产力的是

A、土地B、劳动者下岗再培训C、"神舟"五号发射成功D、种子E\中共"xx大"的召开

阅读p5-6三段小字及p6第一、三正文段,思考:什么是生产关系?它包括哪三方面的内容?在这三个中,哪个是最主要的?p6"想一想"原始社会生产关系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

2、没有剥削和压迫(板书)

1)生产关系(板书)

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生产关系。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生产资料归谁所有;②平等互助合作关系→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③平等分配消费品→产品如何分配。

2)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板书)

生产关系具体内容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人们在共同劳动中结成原始的平等与合作的关系

产品(消费品)如何分配平均分配消费品

巩固题:19世纪,澳大利亚土著人仍保留着这样的习俗:一个人死了以后,他生前使用过的生产工具就保留在集体中供他人使用。这说明了什么?

3)氏族(板书)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社会人们共同生活和劳动的基本单位。

4)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级阶段。

5)私有制的产生(板书)

①原始社会后期,以金属工具的出现为标志,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这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②共同劳动,逐渐被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所代替,随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便产主了。根本原因:原始社会后期,金属工具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直接原因: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导致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产生。[巩固总结]

1、回答p7"阅读与思考",经常饿着肚子的鄂温克族人,为什么捕获猎物不自己留着,仍要分给每户一份?

2、曾经有一群美国青年,因痛恨美国社会的贫富不均,非常羡慕原始人的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生活,就一起到大森林中去了,但不久,这群青年又悄悄地回到了现实社会中来,这是为什么呢?

这节课学习了原始社会产生、发展和瓦解,以及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具体情况。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级阶段。要掌握两个重要概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布置作业]

1、辩论题:原始社会是一个美好的黄金时代,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理想社会。

1)辩论前的准备:分组,确定正反方的人员,分别准备辩论的材料。

2)相关历史书籍、互联网上的信息的搜集与整理。

3)重点分析的方向:

①大兴安岭上鄂伦春人的生活;②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人解放前的生产、生活情况;③从考古学家对"北京人"化石的年龄的坚定,分析当时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2、调查探究活动:

调查本地区的文化遗产,如古迹、名人名作、古代传说、地方志等。

对照历史,分析本地区名胜古迹、名人名作所处的历史背景、当时的社会状况。

对比中西方同一时期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成就。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民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端低下的生产力决定了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原始平等的氏族制度;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在原始社会后期,个体劳动逐渐取代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私有制随之产生。

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阶级和国家;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分析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说明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奴隶社会后期,残酷的奴隶制度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从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入手,说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封建剥削的主要方式是榨取地租;森严的等级制度;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最高形式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能力目标

1、利用史料分析、辨别的能力;

2、通过教材中所给材料与小栏目,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3、在全面评价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辨证、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远古人类从事生产劳动的历程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要勇于实践。

2、通过对原始社会有关内容的讲解,明了私有制与私有观念不是从人类诞生起就有的,进而加强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

3、通过古代社会的更替变迁,体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明了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4、通过对"独领风骚的中国科技文化"的深入了解,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本节课是全书的起始课,讲述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社会形态。第一框讲原始社会,重点讲述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是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使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简单概念。强调了它是人类社会的童年,即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第二框讲奴隶社会,强调是第一个阶级社会。讲述了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阶级和国家的过程,文字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由于奴隶制度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必然导致崩溃。第三框讲封建社会,强调封建社会的进步性,说明封建社会的建立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和压迫农民的基础,剥削的主要手段是榨取地租。地主阶级对农民进残酷剥削和专制统治,必然激起反抗,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最高形式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推动了历史发展。第四框是活动课,强调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简要介绍我国科技发明和文艺瑰宝的基础上,建设性的提出"展示古代科技文化风采"的活动。

2、重点、难点与疑点:

⑴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

仅从表面看,会使人误认为原始社会是一个"理想社会"。因此,这是教学中的疑点之一。

通过对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状况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到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不是人们的道德高尚,而是由于当时低下的生产力决定的。

⑵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此观点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前人的经验得以传播,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的精神成果如诗歌、舞蹈、绘画等得到广泛传播,进而又促进生产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文化的繁荣,人类开始摆脱蒙昧和野蛮,进入文明时代。在教法上,可通过展示奴隶社会的科技文化来让学生感受文字出现的影响。

⑶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这是国家的实质。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理解此观点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不必展开讲解。从国家的起源入手,让学生明白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阶级和国家的。从国家的机构的设立,懂得军队法庭等都是镇压奴隶阶级反抗的工具。

⑷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

这是对奴隶制特点最典型的概括,是教学重点

首先,要分析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帮助理解学生。强调指出奴隶主把奴隶当?quot;会说话的工具",这是奴隶制国家的统治特点。其次,要指出在奴隶社会后期,奴隶主对奴隶的野蛮、残暴的剥削和压迫,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生产的向前发展。

⑸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

这是封建制生产关系中最核心的体现,因此是教学重点

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几点:通过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对比,来说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分析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阐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在教法上可结合多种形式的实例来开展分析,更易于学生理解。

⑹中国封建时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契机,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教材将此部分内容设计成活动课,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避免教师枯燥的说教。

二、教法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上设置的一些小栏目。

由于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淡化学科体系,精简了一些历史事实、理论概念及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降低了理论难度。但在教学中不可避免要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国家等概念,同时,为了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书中的小栏目,让学生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自主归纳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特点等知识点。这样,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中一些易混淆的、存在疑问的观点,特别是教学手段有限的学校,更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小栏目帮助学生从表面现象入手分析更深层的含义。

2、在知识点的把握上,为理解社会发展进程的变化,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图表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比如:封建社会与奴隶制相比,具有明显进步性的主要表现。就可用此方法突破。

3、毕竟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是很遥远的事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领会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电影、电视片段。如:《斯巴达克斯》、《农奴》、《白毛女》、《红楼梦》

4、为活跃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采用讨论会、辩论赛、头脑风暴论坛等形式的探究活动。例如,第四框--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与奴隶制相比,封建社会进步性的主要表现;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榨取地租;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最高形式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

2、能力目标

⑴通过对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对比分析,学会比较的能力。

⑵通过对一些史事、影片片段等的分析,逐步培养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⑶逐步培养能自主发表个人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古代社会的更替变迁,体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明了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

这是封建制生产关系特点的集中体现。因此,既是本框的重点,也是第一节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两幅图:

图一、奴隶破坏生产工具

图二、宋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提问:两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情景?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彼此交流意见

第一幅图反映的是奴隶社会末期,由于奴隶主对奴隶的野蛮、残暴的剥削和压迫,阻碍了社会生产的向前发展。

第二幅图则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发展与经济繁荣。

新课

残酷的奴隶制度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需要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来代替,这就是封建社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框的内容:

三、等级森严的殿堂——封建社会

提问:从图中的繁荣景象,同学们可曾思考过为什么封建社会的建立是社会历史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篇9

第一节古代社会

教学目标:

古代社会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2、奴隶社会的生产和社会制度的特点。

3、封建社会的生产和社会制度的特点。

4、中国古代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

识记:

1、在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

2、奴隶制度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

3、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

理解:

1、简述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阶级和国家的过程

2、描述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表现。

活动:

采用多种手段获取图文资料,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古代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的突出贡献。

第一框无剥削无压迫的原始社会

教学重、难点:

在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决定着原始的生产关系

教学方法:

线索图示讲解;

教学过程:

人类社会共经历了几种社会形态?你对原始社会是怎么认识的?

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第一个社会是原始社会。

低下的社会生产力

附图: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学生看图,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概括出生产力的三个要素:

劳动工具:石器、火

劳动对象:

劳动者:原始人

结论:原始人的生存能力是非常低下的。

观点: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劳动者——谁来改

生产力生产工具——用什么改

劳动对象——改什么

想一想:你认为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

概括出原始社会生产力三要素)

过渡:在这种环境和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情况下,原始人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没有剥削:

附图:尼人狩猎图。

附图:基诺族平均分配食物

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平均分配

没有剥削

观点: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

消费品如何分配

想一想:你能概括出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吗?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6概括出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

没有压迫:

附图:氏族议事会

生产力低下——没有剩余——没有私有——人与人平等合作

没有压迫

结论: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由以上两方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对原始社会有个初步的认识,我们不是从历史的角度上认识,而是从内在的规律中把握和认识原始社会。

想一想:原始社会是否属于人类的理想社会?为什么?

私有制的产生

生产力水平提高——个体劳动取代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私有

结论: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最低级阶段。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篇10

第一节古代社会

教学目标:

古代社会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2、奴隶社会的生产和社会制度的特点。

3、封建社会的生产和社会制度的特点。

4、中国古代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

识记:

1、在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

2、奴隶制度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

3、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

理解:

1、简述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阶级和国家的过程

2、描述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表现。

活动:

采用多种手段获取图文资料,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古代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的突出贡献。

第一框无剥削无压迫的原始社会

教学重、难点:

在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决定着原始的生产关系

教学方法:

线索图示讲解;

教学过程:

人类社会共经历了几种社会形态?你对原始社会是怎么认识的?

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第一个社会是原始社会。

低下的社会生产力

附图: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学生看图,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概括出生产力的三个要素:

劳动工具:石器、火

劳动对象:

劳动者:原始人

结论:原始人的生存能力是非常低下的。

观点: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劳动者——谁来改

生产力生产工具——用什么改

劳动对象——改什么

想一想:你认为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

概括出原始社会生产力三要素)

过渡:在这种环境和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情况下,原始人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没有剥削:

附图:尼人狩猎图。

附图:基诺族平均分配食物

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平均分配

没有剥削

观点: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

消费品如何分配

想一想:你能概括出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吗?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6概括出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

没有压迫:

附图:氏族议事会

生产力低下——没有剩余——没有私有——人与人平等合作

没有压迫

结论: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由以上两方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对原始社会有个初步的认识,我们不是从历史的角度上认识,而是从内在的规律中把握和认识原始社会。

想一想:原始社会是否属于人类的理想社会?为什么?

私有制的产生

生产力水平提高——个体劳动取代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私有

结论: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最低级阶段。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民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端低下的生产力决定了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原始平等的氏族制度;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在原始社会后期,个体劳动逐渐取代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私有制随之产生。

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阶级和国家;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分析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说明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奴隶社会后期,残酷的奴隶制度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从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入手,说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封建剥削的主要方式是榨取地租;森严的等级制度;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最高形式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能力目标

1、利用史料分析、辨别的能力;

2、通过教材中所给材料与小栏目,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3、在全面评价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辨证、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远古人类从事生产劳动的历程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要勇于实践。

2、通过对原始社会有关内容的讲解,明了私有制与私有观念不是从人类诞生起就有的,进而加强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

3、通过古代社会的更替变迁,体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明了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4、通过对"独领风骚的中国科技文化"的深入了解,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本节课是全书的起始课,讲述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社会形态。第一框讲原始社会,重点讲述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是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使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简单概念。强调了它是人类社会的童年,即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第二框讲奴隶社会,强调是第一个阶级社会。讲述了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阶级和国家的过程,文字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由于奴隶制度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必然导致崩溃。第三框讲封建社会,强调封建社会的进步性,说明封建社会的建立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和压迫农民的基础,剥削的主要手段是榨取地租。地主阶级对农民进残酷剥削和专制统治,必然激起反抗,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最高形式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推动了历史发展。第四框是活动课,强调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简要介绍我国科技发明和文艺瑰宝的基础上,建设性的提出"展示古代科技文化风采"的活动。

2、重点、难点与疑点:

⑴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

仅从表面看,会使人误认为原始社会是一个"理想社会"。因此,这是教学中的疑点之一。

通过对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状况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到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不是人们的道德高尚,而是由于当时低下的生产力决定的。

⑵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此观点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前人的经验得以传播,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的精神成果如诗歌、舞蹈、绘画等得到广泛传播,进而又促进生产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文化的繁荣,人类开始摆脱蒙昧和野蛮,进入文明时代。在教法上,可通过展示奴隶社会的科技文化来让学生感受文字出现的影响。

⑶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这是国家的实质。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理解此观点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不必展开讲解。从国家的起源入手,让学生明白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阶级和国家的。从国家的机构的设立,懂得军队法庭等都是镇压奴隶阶级反抗的工具。

⑷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

这是对奴隶制特点最典型的概括,是教学重点

首先,要分析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帮助理解学生。强调指出奴隶主把奴隶当?quot;会说话的工具",这是奴隶制国家的统治特点。其次,要指出在奴隶社会后期,奴隶主对奴隶的野蛮、残暴的剥削和压迫,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生产的向前发展。

⑸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

这是封建制生产关系中最核心的体现,因此是教学重点

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几点:通过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对比,来说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分析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阐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在教法上可结合多种形式的实例来开展分析,更易于学生理解。

⑹中国封建时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契机,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教材将此部分内容设计成活动课,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避免教师枯燥的说教。

二、教法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上设置的一些小栏目。

由于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淡化学科体系,精简了一些历史事实、理论概念及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降低了理论难度。但在教学中不可避免要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国家等概念,同时,为了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书中的小栏目,让学生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自主归纳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特点等知识点。这样,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中一些易混淆的、存在疑问的观点,特别是教学手段有限的学校,更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小栏目帮助学生从表面现象入手分析更深层的含义。

2、在知识点的把握上,为理解社会发展进程的变化,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图表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比如:封建社会与奴隶制相比,具有明显进步性的主要表现。就可用此方法突破。

3、毕竟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是很遥远的事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领会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电影、电视片段。如:《斯巴达克斯》、《农奴》、《白毛女》、《红楼梦》

4、为活跃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采用讨论会、辩论赛、头脑风暴论坛等形式的探究活动。例如,第四框--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与奴隶制相比,封建社会进步性的主要表现;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榨取地租;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最高形式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

2、能力目标

⑴通过对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对比分析,学会比较的能力。

⑵通过对一些史事、影片片段等的分析,逐步培养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⑶逐步培养能自主发表个人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古代社会的更替变迁,体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明了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

这是封建制生产关系特点的集中体现。因此,既是本框的重点,也是第一节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两幅图:

图一、奴隶破坏生产工具

图二、宋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提问:两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情景?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彼此交流意见

第一幅图反映的是奴隶社会末期,由于奴隶主对奴隶的野蛮、残暴的剥削和压迫,阻碍了社会生产的向前发展。

第二幅图则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发展与经济繁荣。

新课

残酷的奴隶制度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需要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来代替,这就是封建社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框的内容:

三、等级森严的殿堂——封建社会

提问:从图中的繁荣景象,同学们可曾思考过为什么封建社会的建立是社会历史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篇12

第一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本课教学目的:让同学们了解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是由原始社会逐步发展起来的,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发展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各种社会的依次更替,都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从而让同学们懂得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确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

本课基本要求:

1、识记内容:在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奴隶社会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由工人劳动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一部份价值,叫剩余价值;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理解内容:简述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阶级和国家的过程;描述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表现;概述历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影响。

3、活动内容:采用多种手段获取图文资料,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古代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的突出贡献;收集有关报道,证实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没有改变;收集十月革命以来反映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的资料。

本课教学课时:八课时

本课教学过程:

第一节古代社会

一、人类社会的童年――原始社会

1、低下的社会生产力

⑴、大约在二三百万年前,人在地球上出现了。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

⑵、人类历史发展的童年时代,是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原始社会。

在这个社会里,远古人类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必须竭尽全力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以获得必需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但是,原始人的生存发展能力是非常低下。

⑶、从事生产劳动,需要借助一定的生产工具。石器,作为人类制作的最初的工具,在原始社会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着决定的意义。

⑷、火的使用,特别是摩擦生火的发明,对远古人类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自从懂得了用火,原始人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用火的足迹。

⑸畜牧业和农耕业的产生和发展,是原始人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使社会生产劳动大大向前推进的结果,在人类生产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2、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

①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产力。

②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3、原始社会的生产力状况:

从远古人类改造自然的艰难历程中,可以看出,在原始社会,人们进行生产时所使用的工具是极其简陋的。其劳动对象最初仅限于植物的果实、根茎,小动物、昆虫等,后来才扩展到土地、种子、野兽、渔类、人工饲养的牲畜等。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的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很低,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4、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

⑴、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情况决定了原始人只能进行共同劳动

在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情况下,面对草莽丛生、猛兽横行的恶劣环境,原始人必须依靠联合的力量,通过共同劳动,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获取食物,战胜野兽,抵御灾害,维持生命,求得发展。

⑵、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情况决定了原始人无法生产出满足生存需要以外的剩余产品

在原始社会,没有剩余产品,也没有任何私人占有的现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与合作的关系。

因此,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

5、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压迫人的社会

⑴、原始社会人们共同生活和劳动的基本单位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社会人们共同生活和劳动的基本单位。

⑵、没有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氏族制度

①在氏族制度中,原始人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氏族的一切大事都由全体氏族成年男女共同讨论决定。

②氏族长和军事首领也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氏族长处理氏族内部日常事务,没有强制手段,全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他同所有氏族成员一起劳动,没有任何特权,更没有压迫和奴役的现象。

这表明,氏族内部的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都是平等。从而也说明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压迫人的社会。

6、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的最终解体

⑴、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级阶段。

⑵、到了它的后期,以金属工具的出现为标志,社会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原先需要许多人共同进行的生产活动,这时只需要较小的单位和少数人就可以完成了。这时,个体劳动成为生产发展的趋势。于是,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所代替,随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便产生了。

课堂讨论:

1、生产力包括哪些内容?并用它来说明原始社会生产力有什么特点。

★生产力包括三个方面①劳动者:主导作用②生产工具:重要标志③劳动对象:反映能力高低;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

★原始社会生产力有什么特点:在原始社会,人们进行生产时所使用的工具是极其简陋的。其劳动对象最初仅限于植物的果实、根茎,小动物、昆虫等,后来才扩展到土地、种子、野兽、渔类、人工饲养的牲畜等。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的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很低,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2、生产关系包括哪些内容?并用它来说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有什么特点它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有什么联系?

★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①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即生产资料所有制;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如何;③劳动产品如何分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其他两个方面。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有什么特点: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了原始的平等互助关系,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平均分配消费品。

3、你对“在原始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同时也没有私有现象?”是怎么理解的?参考P4

4、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没有私有现象,是在什么情况发生变化的?参考P6

★讨论题3、4得出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通过上述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讨论,让同学们初步了解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

作业:1、复习第一框,预习第二框。

2、思考:人类第一个阶级社会是怎么出现的?你对这个社会有什么看法?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民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端低下的生产力决定了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原始平等的氏族制度;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在原始社会后期,个体劳动逐渐取代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私有制随之产生。

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阶级和国家;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分析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说明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奴隶社会后期,残酷的奴隶制度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从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入手,说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封建剥削的主要方式是榨取地租;森严的等级制度;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最高形式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能力目标

1、利用史料分析、辨别的能力;

2、通过教材中所给材料与小栏目,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3、在全面评价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辨证、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远古人类从事生产劳动的历程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要勇于实践。

2、通过对原始社会有关内容的讲解,明了私有制与私有观念不是从人类诞生起就有的,进而加强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

3、通过古代社会的更替变迁,体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明了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4、通过对独领风骚的中国科技文化的深入了解,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本节课是全书的起始课,讲述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社会形态。第一框讲原始社会,重点讲述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是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使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简单概念。强调了它是人类社会的童年,即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第二框讲奴隶社会,强调是第一个阶级社会。讲述了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阶级和国家的过程,文字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由于奴隶制度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必然导致崩溃。第三框讲封建社会,强调封建社会的进步性,说明封建社会的建立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和压迫农民的基础,剥削的主要手段是榨取地租。地主阶级对农民进残酷剥削和专制统治,必然激起反抗,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最高形式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推动了历史发展。第四框是活动课,强调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简要介绍我国科技发明和文艺瑰宝的基础上,建设性的提出展示古代科技文化风采的活动。

2、重点、难点与疑点:

⑴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

仅从表面看,会使人误认为原始社会是一个理想社会。因此,这是教学中的疑点之一。

通过对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状况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到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不是人们的道德高尚,而是由于当时低下的生产力决定的。

⑵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此观点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前人的经验得以传播,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的精神成果如诗歌、舞蹈、绘画等得到广泛传播,进而又促进生产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文化的繁荣,人类开始摆脱蒙昧和野蛮,进入文明时代。在教法上,可通过展示奴隶社会的科技文化来让学生感受文字出现的影响。

⑶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这是国家的实质。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理解此观点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不必展开讲解。从国家的起源入手,让学生明白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阶级和国家的。从国家的机构的设立,懂得军队法庭等都是镇压奴隶阶级反抗的工具。

⑷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

这是对奴隶制特点最典型的概括,是教学重点

首先,要分析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帮助理解学生。强调指出奴隶主把奴隶当?quot;会说话的工具,这是奴隶制国家的统治特点。其次,要指出在奴隶社会后期,奴隶主对奴隶的野蛮、残暴的剥削和压迫,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生产的向前发展。

⑸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

这是封建制生产关系中最核心的体现,因此是教学重点

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几点:通过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对比,来说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分析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阐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在教法上可结合多种形式的实例来开展分析,更易于学生理解。

⑹中国封建时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契机,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教材将此部分内容设计成活动课,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避免教师枯燥的说教。

二、教法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上设置的一些小栏目。

由于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淡化学科体系,精简了一些历史事实、理论概念及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降低了理论难度。但在教学中不可避免要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国家等概念,同时,为了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书中的小栏目,让学生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自主归纳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特点等知识点。这样,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中一些易混淆的、存在疑问的观点,特别是教学手段有限的学校,更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小栏目帮助学生从表面现象入手分析更深层的含义。

2、在知识点的把握上,为理解社会发展进程的变化,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图表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比如:封建社会与奴隶制相比,具有明显进步性的主要表现。就可用此方法突破。

3、毕竟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是很遥远的事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领会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电影、电视片段。如:《斯巴达克斯》、《农奴》、《白毛女》、《红楼梦》

4、为活跃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采用讨论会、辩论赛、头脑风暴论坛等形式的探究活动。例如,第四框--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与奴隶制相比,封建社会进步性的主要表现;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榨取地租;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最高形式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

2、能力目标

⑴通过对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对比分析,学会比较的能力。

⑵通过对一些史事、影片片段等的分析,逐步培养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⑶逐步培养能自主发表个人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古代社会的更替变迁,体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明了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

这是封建制生产关系特点的集中体现。因此,既是本框的重点,也是第一节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两幅图:

图一、奴隶破坏生产工具

图二、宋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提问:两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情景?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彼此交流意见

第一幅图反映的是奴隶社会末期,由于奴隶主对奴隶的野蛮、残暴的剥削和压迫,阻碍了社会生产的向前发展。

第二幅图则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发展与经济繁荣。

新课

残酷的奴隶制度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需要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来代替,这就是封建社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框的内容:

三、等级森严的殿堂——封建社会

提问:从图中的繁荣景象,同学们可曾思考过为什么封建社会的建立是社会历史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篇14

第一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本课教学目的:让同学们了解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是由原始社会逐步发展起来的,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发展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各种社会的依次更替,都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从而让同学们懂得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确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

本课基本要求:

1、识记内容:在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奴隶社会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由工人劳动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一部份价值,叫剩余价值;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理解内容:简述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阶级和国家的过程;描述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表现;概述历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影响。

3、活动内容:采用多种手段获取图文资料,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古代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的突出贡献;收集有关报道,证实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没有改变;收集十月革命以来反映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的资料。

本课教学课时:八课时

本课教学过程:

第一节古代社会

一、人类社会的童年――原始社会

1、低下的社会生产力

⑴、大约在二三百万年前,人在地球上出现了。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

⑵、人类历史发展的童年时代,是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原始社会。

在这个社会里,远古人类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必须竭尽全力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以获得必需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但是,原始人的生存发展能力是非常低下。

⑶、从事生产劳动,需要借助一定的生产工具。石器,作为人类制作的最初的工具,在原始社会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着决定的意义。

⑷、火的使用,特别是摩擦生火的发明,对远古人类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自从懂得了用火,原始人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用火的足迹。

⑸畜牧业和农耕业的产生和发展,是原始人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使社会生产劳动大大向前推进的结果,在人类生产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2、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

①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产力。

②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3、原始社会的生产力状况:

从远古人类改造自然的艰难历程中,可以看出,在原始社会,人们进行生产时所使用的工具是极其简陋的。其劳动对象最初仅限于植物的果实、根茎,小动物、昆虫等,后来才扩展到土地、种子、野兽、渔类、人工饲养的牲畜等。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的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很低,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4、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

⑴、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情况决定了原始人只能进行共同劳动

在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情况下,面对草莽丛生、猛兽横行的恶劣环境,原始人必须依靠联合的力量,通过共同劳动,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获取食物,战胜野兽,抵御灾害,维持生命,求得发展。

⑵、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情况决定了原始人无法生产出满足生存需要以外的剩余产品

在原始社会,没有剩余产品,也没有任何私人占有的现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与合作的关系。

因此,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

5、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压迫人的社会

⑴、原始社会人们共同生活和劳动的基本单位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社会人们共同生活和劳动的基本单位。

⑵、没有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氏族制度

①在氏族制度中,原始人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氏族的一切大事都由全体氏族成年男女共同讨论决定。

②氏族长和军事首领也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氏族长处理氏族内部日常事务,没有强制手段,全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他同所有氏族成员一起劳动,没有任何特权,更没有压迫和奴役的现象。

这表明,氏族内部的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都是平等。从而也说明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压迫人的社会。

6、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的最终解体

⑴、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级阶段。

⑵、到了它的后期,以金属工具的出现为标志,社会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原先需要许多人共同进行的生产活动,这时只需要较小的单位和少数人就可以完成了。这时,个体劳动成为生产发展的趋势。于是,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所代替,随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便产生了。

课堂讨论:

1、生产力包括哪些内容?并用它来说明原始社会生产力有什么特点。

★生产力包括三个方面①劳动者:主导作用②生产工具:重要标志③劳动对象:反映能力高低;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

★原始社会生产力有什么特点:在原始社会,人们进行生产时所使用的工具是极其简陋的。其劳动对象最初仅限于植物的果实、根茎,小动物、昆虫等,后来才扩展到土地、种子、野兽、渔类、人工饲养的牲畜等。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的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很低,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2、生产关系包括哪些内容?并用它来说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有什么特点它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有什么联系?

★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①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即生产资料所有制;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如何;③劳动产品如何分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其他两个方面。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有什么特点: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了原始的平等互助关系,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平均分配消费品。

3、你对“在原始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同时也没有私有现象?”是怎么理解的?参考P4

4、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没有私有现象,是在什么情况发生变化的?参考P6

★讨论题3、4得出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通过上述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讨论,让同学们初步了解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

作业:1、复习第一框,预习第二框。

2、思考:人类第一个阶级社会是怎么出现的?你对这个社会有什么看法?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社会发展史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