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两则

时间:2023-03-23 18:47:12 作者:教学文档 字数:119862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文言文两则,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文言文两则吧。

文言文两则

文言文两则

文言文两则篇1

学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的流程,体验有效的学习。

2、学习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用心去读,用心去感悟理解课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3、初步感悟文言文的朗读技巧。

情感、价值观

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有谁还记得我们本学期学过的有关节约和环保方面的名言警句。

看来,同学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文言警句。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学好文言文,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感悟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大有好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弈》这篇文言文。

请大家齐读课题后质疑:

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

生:本文的作者是孟子。他是战国时期邹国人。

生:孟子,名轲,字子舆,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查资料的。

打出课件:以图激趣并初步释疑

师:语言过渡。同学们,你们看,插图内容我们一看就读出了意思,同时也把我们刚才所质疑的问题有了大概了解,图上内容我们用现代语言去表述感觉多么轻松,那这些内容用文言写成将会是怎样的呢?你们课前带着问题去读了吗?请大家谈谈你们第一次读文言文的感受。

师:摸清学生学情后老师顺势而倒就以学定教,去适应学生心理。

课件打出:第一次合作学习要求:第一,请结合注释把课文的大概意思读明白;第二、在了解了课文大意的基础上

再试着把课文读上两遍,这时如果不懂的问题就提出来与组内同学讨论,讨论后仍然不懂的,由组长在汇报时集中提出,由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3、交流:

生:我们想知道最后一句“为是其智弗与?”的意思。

生:我们想知道弈秋为什么不批评开小差的那个人?

生:我们想知道作者通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二、点拨新授:

课件打出:学好文言文的诀窍: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1、初读,体会韵味节奏。

师:谁愿意给大家把文章读一读。

一生读(读得不是很流利,有乱断句的现象。)

师:你们感觉如何?

生:我认为他读得不是很流利。

生:我认为“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这句他停顿得不够准确。

师:谁再来试一试。

又一生读

师:这次你们感觉怎么样?

生:他还是没能将停顿处理好。

师:看来呀,要读好文言文还得注意方法:读好文言文的方法:

1、速度要慢;

2、要能正确隔词断句;

3、要读出抑扬顿挫的韵味。

让我也来试一试,好吗?请你们认真听听我是怎样停顿的,你认为必要的地方可以拿出笔画一画。

师范读

师:想学老师的方法再试一试吗?好,你们自由读一读吧。同时课件打出老师隔词断句的范文

生自由读

师:谁再来将整篇课文读一读,你准备向谁挑战?

生:我读,我准备向孙云兮挑战。

学生赛读……

师:还有许多同学还想读,别急,等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你们会读得更好的,到那时,我们再来比一比。

2、研读,理解内容。

师:请再次对照注释,再次用心去读一读课文,再次用心去感悟内容看看这次有什么新收获?看看能否把刚才所暂存的疑惑得到解决呢?

生分组自学后交流汇报

生:我知道“通国之善弈者也”的意思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

生:我知道:“惟弈秋之为听”的意思是只听弈秋的教导。

生:“为是其智弗与”的意思是说是他的智力不如别人。

……

师:谁能把故事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生: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

师:你知道:“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吗?请用写格言的形式把自己体会写出来。

生:做任何事都要一心一意,否则将一事无成。—未来的数学家蒋琦

生:专心致志乃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未来的动漫大师张巍

生:一心一意万事能成,三心二意一事无成。—未来的文学家胡迪一

……

师:瞧!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就叫“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温故而知新”啊

你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做到了吗?今后打算这样做呢?讨论一下吧。

师:希望你们当中做到的同学,继续保持下去,没有做到的同学,从现在起立即改正,会让自己更优秀,更出色。

3、赛读,尝试背诵

师:文章的内容,我们已经基本理解了,我们就试试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来比一比。

学生自由练读,然后举行朗读比赛。

师:现在,谁能把这篇课文背一背呢。

一生背,非常熟练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要告诉大家。

生:我是先在头脑中想一想故事的主要情节,然后再背诵。

师:谁敢站起来跟老师一起背一遍。

生一齐背

4、对照目标,找出不足

师:学了本课你感到最满意的是什么,最不满意的是什么?

生:我最满意的是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的道理,最不满意的是我们小组的人不肯回答问题。

生:我最满意的是会被《学弈》,最不满意的是老师没有让起来说故事的意思。

生:我最满意的是掌握了学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那就是多读,最不满意的是老师没有叫我读书。

……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你还有什么地方没掌握的向老师提出来。

三、练习巩固:

1、出示竞赛题:

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惟弈秋之为听。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为是其智弗若与?

读了本文后你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请用自己的话简单写一写。

2、各小组对照竞赛题准备迎接检测。

四、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

2、汇报竞赛结果。

五、拓展练习

师:我们以前做过改诗成文的练习,课后请同学们试着将这篇文言文改写成一篇叙事具体的记叙文。

两小儿辩日

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三、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一、使学生读好句中停顿,读出对话语气。

二、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孔子无法做出回答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字词古今含义的不同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教具准备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中插图、课题、出处,伴随活泼、轻松的音乐,营造氛围。

一、导入新课。

播放孔子图像及孔子简介。

提问:同学们,大屏幕上看图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是谁?

提问:同学们了解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影响吗?

师及时表扬学生见多识广并做补充导入课题: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办学校教学生的教育家,他有学生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72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历代封建统治者,从而影响了平民百姓。他还是个政治家,50岁时开始周游列国,宣扬自己治国安家的政治主张。有一天,他到东方去游学时,碰见两个小孩在辩论,他们辩论的问题把孔子这位了不起的人物难住了。这两个小孩用什么问题难住了孔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

、简单介绍文言文。

提问: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同以前有什么不同?

师:文言文是用“古文”写成的文章。我国“五·四”运动之前,写文章和说话所用的语言不同,“五·四”白话运动之后,写和说所用的语言才逐渐相同。

、指导朗读。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根据字幕提示的朗读停顿仔细体会,并注意领会对话的不同语气。

1、生听读。

2、师领读。

先点拨。提问:第二自然段写两小儿摆出自己的观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应用什么语气?第三、四自然段两小儿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用了什么语气的句子?应用什么语气读?第五自然段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人物表情,体会出应用活泼、轻松的语调,以表现小儿的天真可爱。

3、学生放声朗读两遍。

4、用开火车形式每人一个自然段轮读一遍。师点拨读中出现的问题。

5、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指导理解字、词含义,复述故事。

播放课文及重点字词注释字幕。

1、将学生分成五组,一组翻译一自然段,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每组指一名学生翻译,其他学生补充。师强调重点。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去”为“距离”之意,与现代常用意不同。另外,“孰”相当与现代汉语中的“谁”。“汝”相当与现代汉语中的第二人称代词“你”。

3、学生推荐四名同学用自己的话表演课文内容。

、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提问:两小儿围绕什么问题争论?

师:两小儿围绕太阳早晨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争论。

提问:他们的观点和理由各是什么?

师:一儿认为早晨时太阳离人近,理由是早晨时太阳大得像车盖,中午时小得像盘子盂口。另一儿认为中午时离人近,理由是早晨天气凉爽,中午像把手伸进热水里那么热。

播放两小儿观点理由示意图。

提问:两个小孩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观察仔细,得到的答案截然不同,而且理由充分,显示了这两个小孩什么精神?

师总结板书:两小儿:喜欢探索

提问:孔子在两小儿截然不同的观点面前怎样表现的?

提问:了不起的孔子在两个小孩的问题面前诚实而勇敢地说“不知道”,显示了孔子什么精神?

师总结板书:孔子:诚实

师:他们都很了不起。精神可嘉。板书:了不起

、指导背诵。

1、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背诵。

2、将学生分成东西两组进行背诵比赛。

3、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推荐一生领背。

、检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情况。

播放检查题目:联系课文,说说句子的意思,能说出加点字的准确含义。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及其日中如探汤。

3、孰为汝多知乎?

三、总结课文内容。

提问:同学们,你从课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播放“辩日启示”,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对于两小儿的争论,正确答案应该是什么?通过查找资料,找到科学的论据。

2、继续背诵理解课文。

文言文两则篇2

课文简说

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都是中国古代故事,内容和道理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涵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学情分析  

选编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难点:读通,读懂文言文,能够结合注释理解疏通全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读"单元导语"

1.了解单元学习重点.

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学习时要注意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2.提示学期学习重点.

通过前几年的学习,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认真地读书作文,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打开练习册,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口头完成各题,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

正式学文: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全部精力.)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yú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不能照读译文,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听课文录音)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三,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老师指导学生标出停顿的符号.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文后注释,标出重点的部分要求学生记忆.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

3.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以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你能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

(一个班级四十多个同学是相同的老师教的,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很好,而有些同学成绩不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不是智力的差异,而是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专心致志.每节课都能专心致志地听讲的,学习成绩优秀;上课时三心二意的,学习就落后.所以,我们在学习文化知识也好,学习技艺技能也好,都要以专心致志的态度去学,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yù御kòu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3)请学生参考注释,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太阳在早晨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不同时间里的温度来判断的.)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补充孔子的资料: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zōu陬yì邑(今山东曲fù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

(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1)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2)孔子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文言文两则

一人专心致志(成功)

学奕

一人三心二意(失败)

两小儿辩日

日始出近——大如车盖

一儿(大则近,小则远)

日中时远——小如盘盂

孔子不能决也

日初出远——沧沧凉凉

一儿(凉则远,热则近)

日中时近——热如探汤  

参考译文。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文言文两则篇3

一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虑

入则无法家拂士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以记之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必能裨补阙漏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同舍生皆被坚锦绣辑以羽翠

项为之强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汤熨之所及也火齐之所及也

止露尻尾便要还家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诎右臂支船

左手倚一衡木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才美不外见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二写出划线词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温故而知新桓侯故使人问之

既克之,问其故过故人庄

故决然舍去广故数言欲亡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目似瞑,意暇甚醉翁之意不在酒

杂然相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其两膝相比者比至陈

等死,死可国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既克,公问其故彼竭我盈,故克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长风万里送秋雁

不亦说乎稻花香里说丰年

诣太守,说如此闻说鸡鸣见日升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收吾骨瘴江边

或王命急宣或说处杀虎斩蛟

或异二者之为

南极潇湘意有所极

寻向所志志在千里

处处志之

苟全性命于乱世太尉苟以为教而辱教之

苟富贵,无相忘

太尉苟以为教而辱教之蜀之鄙有二僧

怅恨久之当余之从师也

吾欲之南海

受任于败军之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其真无马也其人视端容寂

择其善者而从之

溪深而鱼肥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杂然而前陈者

云归而岩穴瞑

属予作文以记之何以战

扶苏以数谏故固以怪之矣

以塞忠谏之路也先帝不以臣卑鄙

且焉置土石又何间焉

惧有伏焉

三解释划线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旦日,卒中往往语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蜀之鄙有二僧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四写出划线词的意思。

一狼洞其中

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出也

公将鼓之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其一犬坐于前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将军身被坚执锐

亲贤臣,远小人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所以动心忍性

必先苦其心志

渔人甚异之

五标出下列句子的节奏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六补出下面句子省略的成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扇,一抚尺而已。

附答案

增,增加横,梗塞弼,辅弼俱,全、都嘱,嘱咐遍,遍及缺,缺点倡,倡导披,穿着缉,连缀僵,僵硬彰,显扬、著名悦,高兴

旋,掉转、转身烫,用热水焐剂,汤剂只,只邀,邀请返,往返

慧,聪明无,没有屈,弯曲横,与竖相对饲,喂现,显露、表现

叛,背叛

复习、温习通晓;旧的知识特意缘故、原因故旧、老友所以故意;

一会儿夹杂参与;神情、态度情趣;赞同处所表示对数量的估计

挨着等到;同样等同、一样;战胜打败;时候秋季;高兴、愉快谈论讲、解释传说;爱好易于、便于美好;尽到;标记

心意、志向做标记;苟且如果、假使如果;指“我”的

语气助词,为了凑音节,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去、往、到;在给

向;难道这个他们的;表并列,可不译表递进,而且表转折,却

表修饰,地表承接,不译;来凭借因为已经以致认为;哪里

呢在那边;

两次案件即使父亲妻子和儿女、与世隔绝的地方更不必说交错相通

到处可以凭借扩大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出身卑微跑护城河边境有雄心壮志的人

打洞说出击鼓赐福像狗一样用箕畚铁甲、武器亲近、疏远伏兵

使……惊动使……劳苦认为……奇特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之,指公子扶苏);

文言文两则篇4

——文言文

1.:1、怎么

2、养

2.:1、低下

2、身份低微

3.:1、周全、详尽。

2、具备。

3、准备。

4.:1、影响

2、同“披”,穿

5.鄙:1、边境2、鄙陋、目光短浅3、出身鄙野

6.毕:1、尽2、全部

7.:1、迫近,接近。2、轻视。3、厚度小。

8.:1、马鞭。2、鞭打、驱使。3、记录。4、计谋。

9.:cháng1、长度。2、与“短”相对。3、长久,健康。4、永远。5、zhǎng,排行最大

10.:1、相当、配合2、称赞

11.:1、诚心2、的确,实在3、果真)

12.惩:1、苦于2、惩罚

13.:1、骑2、驱车

14.出:1、发、起2、在边疆打仗3、来到4、产生

15.:1、推辞2、语言

16.:1、编次。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17.:1、用箪装着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

18.:1、承当,承受。2、应当。3、将要。4、对着,向着。5、值,正在。6、抵挡。

19.:1、道路。2、道义。3、方法。4、说,讲。

20.:1、能够2、得到、获得3、同“德”,感激

21.:1、同样2、诸位,表多数

22.敌:1、攻击2、敌人

23.:1、凭吊2、慰问

24.:1、dúo估计、推测2、渡过、越过

25.端:1、画幅的右端2、正、端正

26.:1、怎么2、厌恶

27.:1、行动、发动2、发射3、起,被任用4、征发5、开放6、发出7、fā,头发

28.:1、凡是2、总共

29.:1、见方2、长方形3、当……时候

30.:fēn1、划分,分开。2、分配,分给。3、长度单位。4、fèn,职分,本分。

31.:1、通“俸”侍奉2、接受、奉行3、供养

32.:1、同“不”没有2、恶、坏

33.:1、那2、fú,句首发语词3、丈夫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

34.扶:1、沿,顺着2、搀扶

35.1、违背、阻碍2、同“弼”,辅佐3、轻轻擦过

36.:1、赐福、保佑2、好事、有福之事

37.:1、富丽2、富有、充足,有许多

38.:1、重新2、进而3、互相4、再、又5、更加

39.苟:1、如果2、苟且3、且、或许,表希望

40.固:1、本来2、顽固、固执3、一定、必定4、巩固5、安守,固守

41.故:1、旧的,原来的2、特意3、原因,缘故4、所以,因此

42.顾:1、回头看2、难道3、看望,拜访

43.:1、看2、景色,景象

44.:1、居第一位2、帽子3、男子成人礼

45.:1、发扬光大2、光线

46.:1、归依2、回家

47.过:1、经过2、到3、犯过失4、超过,胜过

48.:1、美2、喜欢3、以便、能够

49.:háo1、大叫,呼啸。2、hào,别号。3、hào,国号。4、hào,号召。

50.还:1、回家2、xuán,同“旋”,回转、掉转

51.:1、担忧、忧虑2、忧患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

52.:1、恩惠2、同“慧”,聪明

53.:1、有时2、有的人3、或许

54.极:1、尽头、穷尽2、尽、到3、穷尽,动词4、非常、最

55.寂:1、平静2、寂静

56.:1、更加2、好处3、虚夸,以少报多

57.间:1、夹杂2、一会儿3、参与4、中间5、期间6、量词7、间隔,隔开8、暗暗地

58.见:1、同“现”2、引见3、召见,接见4、拜见5、知道6、看见

59.:1、将领,名词2、率领3、将要4、搀扶5、无实义

60.:1、吹奏的乐器2、吹号角

61.借:1、借2、依靠3、即使

62.:1、没有了2、全部取得3、尽量,尽可能

63.:1、接近、趋向2、完成,达到3、即使

64.:1、过了2、停留

65.举:1、传扬2、发动3、被举用4、参加5、全

66.具:1、同“俱”,全、都2、具有

67.决:1、判断2、分别3、断然

68.绝:1、隔绝2、极点3、停止,消失4、极高的,陡峭的

69.:1、散开2、放晴3、打开

70.可:1、大约2、可以

71.苦:1、苦于2、使……苦3、愁

72.:1、以……为乐2、使……快乐3、乐趣4、欢乐、快乐

73.类:1、类似2、同类

74.:1、有利的2、锐利3、认为……有利可图4、物资

75.:1、属于2、跟着

76.:1、真,实在2、善良

77.:1、面对、对着、当着2、来到,在3、靠近4、将要

78.:1、像鱼鳞一样2、鱼

79.:1、命令。2、让,使。3、指县令。

80.:1、奇怪2、奇妙

81.名:1、命名、起名2、说出3、名字

82.:1、商量2、谋划、筹划

83.:qí1、奇特。2、奇怪,罕见。3、jī。零数。

84.骑:1、jì,骑兵2、马

85.前:1、前面2、上前

86.强:1、强悍2、有余3、勉强4、力行5、强盛,强大6、通“僵”,僵硬

87.且:1、将近2、况且

88.:1、清澈2、凄清、冷清清

89.:1、实情2、友情、交情

90.请:1、请允许,敬辞2、请求3、请教

91.:1、穷尽,动词2、尽头,名词3、穷尽,形容词4、深5、贫穷

92.:1、委屈2、弯曲

93.去:1、走开,离去2、距离

94.:1、宫殿2、同“缺”,中断

95.容:1、许、让2、神色3、容貌

96.乳:1、喂奶2、奶头

97.:1、专长,名词2、好3、擅长,动词

98.:1、尊重、推崇2、还3、尚且

99.少:shǎo1、一会儿2、稍微4、shào,年轻

100.:1、学舍、书馆、房屋2、舍弃3、丢开、离去4、shě,施舍

101.射:1、射箭2、射术

102.:1、超过、厉害、严重2、十分

103.:1、取胜,胜出、超过2、优美、美好3、忍受,能承受4、尽

104.施:1、shī,施实。2、yì,(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

105.:1、shí,吃。2、sì,通“饲”,喂养。

106.使:1、派2、出使3、使者

107.:1、曾2、才开始

108.市:1、集市2、买

109.恃:1、凭借、依仗

110.是:1、判断动词,是2、代词这样

111.:1、往2、正好3、舒适

112.书:1、书写。2、文字,字条。3、书信。4、文件。

113.:1、shù,表多次。2、shǔ,计算。3、shuò,屡次。

114.:1、完成2、就、于是3、因而

115.所:1、地方2、“所”与“何”组成偏正词组,“哪里”“什么”

116.所以:1、用什么方法2、用这些来3、……原因

117.:1、通过2、通晓、掌握3、顺利、顺畅4、整个5、通报、传达6、贯通

118.:1、想2、谋取3、画

119.徒:1、仅仅、只2、光着

120.:1、推究、考察2、推广

121.:1、堆积2、停驻

122.:1、声望2、看见

123.为:1、以为、认为2、做,制造3、是4、对、向5、替、给6、刻有7、为了8、接受

124.谓:1、说2、对3、是4、认为5、商量6、叫做7、命名

125.:1、画着文彩2、文章3、彩饰

126.:1、听说2、名声

127.下:1、攻下、攻克2、向下3、往下走

128.:1、鲜艳2、xiǎn,少

129.贤:1、胜过、超过2、有才能的

130.相:1、一起、共同2、互相

131.:1、功效、效果,名词2、取得成效

132.:1、不屑指因轻视而不肯接受2、忙碌的样子

133.谢:1、请问2、道歉3、致意

134.信:1、信任2、信实3、确实4、通“伸”,伸张

135.:1、品德2、行军3、行列、队伍4、行走

136.许:1、赞成2、答应,承认、同意3、大约的数量4、hǔ,拟声词

137.学:1、学问2、学习

138.寻:1、寻找2、不久

139.焉:1、哪里2、句末语气词

140.:1、妖艳、艳丽2、欣羡

141.夷:1、平2、平和、平易3、少数民族

142.遗:1、wèi,留给、给予2、死去的人留下的3、丢失的

143.:1、停止2、完了、完毕3、算了,罢了4、已经

144.义:1、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2、正义、仁义3、适宜、恰当

145.:1、奇异、特殊、不同2、认为……奇怪3、意外的事

146.:1、交换2、容易3、交易,买

147.:去、到,去拜访

148.:1、增加2、利益、好处3、更加、进一步4、渐渐地

149.意:1、心情2、神情、态度3、情趣4、企图,想要

150.:1、于是、就2、凭借、依靠3、根据、依照4、因此

151.:1、拉,表示好感2、拿起3、称引

152.:1、满2、充满,士气正旺盛

153.:1、使用、采用2、因此

154.:1、朋友2、友爱、亲近

155.:1、剩下的、留下的2、第一人称,我

156.:1、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2、给

157.欲:1、想2、将要3、愿望

158.:1、提出、引2、外援

159.:1、缘故2、沿着

160.杂然:1、纷纷地2、交互错杂

161.:1、第二次2、两次

162.曾:1、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2、同“增”,增加3、尚、还

163.争:1、争夺2、据理力争

164.:1、手指2、指明3、指点

165.:1、极点2、到3、周到

166.:1、记2、标记3、做标记4、志向5、立志

167.:1、询问2、资质

168.致:1、表达、表述2、取得3、招致、引来

169.:1、“之于”的合音2、那些3、各位,众位

170.主:1、掌管2、君主

171.属:shǔ1、类。2、侪、辈。3、管辖。4、相同,同类。5、zhǔ,通“嘱”,嘱托。

172.著:1、附着、加在2、接触3、同“着”穿

173.缀:1、点缀2、连接,紧跟

174.资:1、天资、天分2、资助

175.子:1、夫子、先生、老师2、您3、儿子

176.:1、自己2、自、从3、从、由4、如果

177.足:1、脚2、画脚3、充足4、足以5、值得

178.卒:1、士兵2、最终

179.:1、奋起、有所作为2、写

180.:1、因为、由于2、坐在3、通“座”,座位4、犯罪

文言文两则篇5

文言文,有着独特的语言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宋史·周起传》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宋史·周起传》文言文阅读原文

周起字万卿,淄州邹平人。生而丰下,父意异之,曰:此儿必起吾门。因名起。幼敏慧如成人。意知卫州,坐事削官,起才十三,诣京师讼父冤,父乃得复故官。举进士,授将作监丞。擢著作佐郎,累迁户部度支判官。真宗北征,领随军粮草事,寻为东京留守判官,判登闻鼓院。以右正言知制诰,权判吏部流内铨。封泰山,摄御史中丞,所过得采访官吏能否及民利病以闻。东封还,近臣率颂功德,起独以居安为戒。初置纠察刑狱司,因命起,起乃请诸已决而事有所枉及官吏非理榜掠者,并听受诉,从之。擢枢密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起尝奏事殿中,适仁宗始生,帝曰:卿知朕喜乎?宜贺我有子矣即入禁中,怀金钱出,探以赐起。从祀汾阴,权知河中府,徙永兴、天雄军,所至有风烈,数赐书褒谕。拜给事中,进礼部侍郎。起素善寇准,尝与寇准过同列曹玮家饮酒,既而客多引去者,独起与寇准尽醉,夜漏上乃归。明日入见,引咎伏谢,真宗笑曰:天下无事,大臣相与饮酒,何过之有?准且贬,起亦罢为户部郎中,又降太常少卿。后复为礼部侍郎,以疾请知颖州,徙陈州。卒,赠礼部尚书,谥安惠。起性周密,凡奏事及答禁中语,随辄焚草,故其言,外人无知者。家藏书至万余卷。起能书。弟超,亦能书,集古今人书并所更体法,为《书苑》十卷。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

《宋史·周起传》文言文阅读题目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

B.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

C.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

D.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真宗、仁宗。

B.泰山封禅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帝王受命于天的典礼,目的是巩固皇权,粉饰太平。

C.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科举等,长官为礼部尚书。

D.我国古代以铜壶滴漏计算时间,夜漏就是深夜时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起关注民生,思虑长远。他把采访官吏能力大小及百姓疾苦报知朝廷;东封还朝后,皇上近臣都歌功颂德,唯有周起认为应该居安思危。

B.周起善于断案,明辨是非。担任纠察刑狱司官员时,周起倾听犯人申诉,纠正以前虽已判决但确有冤情的案子,受到皇上慰劳。

C.周起交好寇准,受到牵连。他一向与寇准关系好,曾与寇准到同僚家喝酒,尽醉方归;寇准将要被贬官,周起也被连续降职。

D.周起为人谨慎,做事周密。凡是上奏事情以及书面应答宫中的文书,周起随后就烧掉草稿,他的言语看法,外人没有知晓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意知卫州,坐事削官,起才十三,诣京师讼父冤,父乃得复故官。

(2)从祀汾阴,权知河中府,徙永兴、天雄军,所至有风烈,数赐书褒谕。

《宋史·周起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4.D

5.A

6.B(周起纠正那些虽已判决但确有冤情的案子分析有误)

7.(1)周意担任卫州知州时,因犯罪被削去官职,周起才十三岁,到京城为父辨冤,他父亲才官复原职。(大意2分,坐事诣讼各1分)

(2)跟从皇上祭祀汾阴,暂代河中府,后来移任永兴、天雄军中,所到之处,作风刚烈,皇上多次下诏褒奖。(大意2分,从祀权知褒谕各1分)

《宋史·周起传》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周起字万卿,淄州邹平人。生下来时下颌丰满,父亲周意认为他很奇特,说:这孩子一定光耀我门楣。因此起名为起。周起幼时便聪慧如成人。周意担任卫州知州时,因犯罪被削去官职,周起才十三岁,到京城为父辨冤,他父亲才官复原职。后考中进士,担任齐州将作监丞。又提拔为著作佐郎,多次升迁,官至户部度支判官。真宗北伐,周起管理随军粮草事宜,不久,担任东京留守判官,兼任掌管闻鼓院。以右正言的身份掌管文书,暂且兼任吏部流内铨。皇帝封泰山,他担任御史中丞,所到之处采访官吏的能力大小及百姓疾苦状况,来报知朝廷。东封还朝后,皇帝近臣都歌功颂德,唯有周起以居安思危来劝诫。刚开始设置纠察刑狱司时,让周起担任首任官,于是周起请求将那些已经判决但事实确有冤情,以及官吏胡乱拷打的犯人,一并听取他们的申诉,皇上听从了他。提拔为枢密院直学士、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周起善于倾听判断,明辨细密,没有积压的公务。真宗曾经亲到官衙慰问,周起奏请说:陛下从前未登基时在这里住过,我请求避开这个正堂,搬到堂下西廊屋去。皇上下诏同意了他的意见,并给大堂起名为继照堂。周起曾经在殿中奏事,恰逢仁宗降生,皇帝说:你知道我有喜事吗?应该祝贺我有儿子了。皇上随即进入后宫,怀揣金钱出来,掏出赏赐给周起。跟从皇上祭祀汾阴,暂代河中府,后来移任永兴、天雄军中,所到之处,作风刚烈,皇上多次下诏褒奖。授给事中一职,担任礼部侍郎。周起素来与寇准友好,曾经与寇准到同僚曹玮家饮酒,不久客人都回去了,唯独周起与寇准都大醉了,深夜才回去。第二天上朝拜见皇上,把过错归于自己,向皇上跪伏谢罪。真宗笑着说:天下太平无事,大臣一起饮酒,有什么过错呢?寇准将要被贬官,周起也被降职为户部郎中,后又降职为太常少卿。后来恢复为礼部侍郎,因疾病请求执政颍州,迁调陈州。死后,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为安惠。周起性情周全细密,凡是上奏事情以及书面应答宫中的文书,随后就烧掉草稿,所以他的言语看法,外人没有知晓的。他家里藏书至万余卷,周起善于书法,他弟弟周超也擅长书法。他弟弟收集古今名人书法和演变体法,写成《书苑》十卷。

文言文两则篇6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也是语文文言文考试必考的题型。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宋史》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宋史》文言文阅读原文

凌策字子奇,宣州泾人。世给事州县。策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与姚铉同学于庐州。雍熙二年举进士,起家广安军判官。改西川节度推官,以强干闻。淳化三年,就命为签书两使判官。后拜定州通判。李顺之乱,川陕选官多惮行,策自陈三莅蜀境,谙其民俗,即命知蜀州。还朝,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又入为户部判官。先是,岭南输香药,涂邮置卒万人,负担抵京师,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以策有干名,命代之,赐金紫。广、英路自吉河去板步二百里,当盛夏时瘴起,行旅死者十八九。策请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人以为便。

后知青州。东封,以供亿之勤,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扬州。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秩司封。时洪州水,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上曰:南昌水潦艰殆,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王旦言:策莅事和平,可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饶州产金,尝禁商阴市鬻,或有论告,逮系满狱。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人甚便之。五年,召拜右谏议大夫、知益州。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策勤吏职,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九年,自蜀代还。真宗尝对王旦言:策有才用,治蜀敏而有断。旦曰:策性淳质和,临事强济。上深然之。是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时榷茶之法[注]弊甚,策与翰林学士李迪、知杂御史吕夷简同议经制,稍宽其旧。明年疾甚,不能朝谒,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榷茶之法:茶叶专卖法。

《宋史》文言文阅读题目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吏当便宜从事便宜:不须请示,灵活处置

B.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责:责问

C.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治:治理得好

D.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存:看望,问候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李顺之乱,川陕选官多惮行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以供亿之勤,入判三司三勾院臣以供养无主,辞不奉命

D.谙其民俗其孰能讥之乎

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凌策处事与人为便的一组是

①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②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

③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④纵民贩市,官责其算

⑤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⑥同议经制,稍宽其旧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凌策幼年丧父,独自奋发学习,后来渡江和姚铉一起在庐州求学。雍熙二年考中进士,初次任职为广安军判官。不久改任西川节度推官,以能力强闻名。

B.洪州发生水灾时,知州李玄病重,皇上准备调凌策接任,并认为南昌常年水患严重,地方长官可以相机行事。宰相王旦认为凌策去洪州就能使事情缓和。

C.起初,凌策刚刚考中进士时,梦见有人把六枚印放在剑上送给他,他后来到剑外任职总共六次,当时的人们都感到惊奇。

D.由于凌策在蜀地工作勤奋,处事精审,深得皇帝赏识,任命凌策为给事中、代理御史中丞,在此期间他和几位大臣又共同改革了茶叶专卖之法。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是,岭南输香药,涂邮置卒万人,负担抵京师,以烦役为患。(5分)

(2)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秩司封。(5分)

《宋史》文言文阅读答案

4.D(治:治理得好,安定太平。)

5.C(④是讲凌策的梦得以应验;⑥是皇上的行为。)

6.D(稍宽其旧说明只是稍做修订而不是重新制定。)

(1~6题每题3分)

7.(1)凌策幼年丧父,独自奋发学习,同族人从不以礼相待,他于是决定渡江,和姚铉一起在庐州求学。(5分)

(2)南昌(常年)水患严重,地方长官可以相机行事,不必将应对的措施向上禀报。(5分)

《宋史》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凌策字子奇,宣州泾县人。世代在州县任职。凌策幼年丧父,独自奋发学习,同族人起初不以礼相待,于是他决定渡江,和姚铉一起在庐州求学。雍熙二年考取进士,初次任职为广安军判官。改任西川节度推官,以能力强闻名。淳化三年,被任命为签书两使判官。后任定州通判。李顺作乱时,选派到川陕的官员大多害怕到任,凌策自己表示曾三次到过蜀地,熟悉当地民俗,朝廷就任命他为蜀州知州。回朝后,被任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入朝为户部判官。此前,岭南运送香药,因此沿途驿站安排士兵万人,分设二百个驿站,由士兵肩挑背负抵达京师,并且因为繁杂的劳役成为灾祸。诏令凌策筹划这件事,凌策请求先由陆路运到南安,然后向北改为水运,只用士兵八百人,大大节省了运费。卢之翰在广州任职,没有廉洁的名声,因凌策能力很强,就命他接替,并赏赐金紫。广州、英州地区从吉河到板步二百里,每年盛夏瘴气四起,来往过客十死八九。凌策请求从英州大源洞开山修路,直抵曲江,人们觉得很方便。

后来任青州知州。东岳封禅时,因勤于供给,入京任判三司三勾院,出朝任扬州知州。适逢江、淮歉收,盗贼蜂起,朝廷任命凌策兼任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级为司封。这时洪州发生水灾,知州李玄病重,皇上与宰相逐个挑选朝中大臣,准备调凌策接任。皇上说:南昌常年水患严重,地方长官可以相机行事,不必事事向上级禀报。王旦说:凌策做事平和公正,可以把一个地区交给他,希望随即将江南转运使职也授予他。饶州产金,曾有令禁止私人买卖,有时接到举报,逮捕关押的人挤满监狱。凌策请求允许自由买卖,由官府索取利税,人们感到很方便。(大中祥符)五年,任命为右谏议大夫、益州知州。起初,凌策刚刚考中进士时,梦见有人把六枚印放在剑上送给他,他后来到剑外任职总共六次,当时的人们都感到惊奇。凌策勤奋工作,处事精细审慎,所到之处有政绩。(大中祥符)九年,从蜀地被接替还京。真宗曾对王旦说:凌策有才干,治理蜀地时机敏而又果断。王旦说:凌策性情淳朴温和,办事精明干练。皇上很赞同他的意见。当年秋天,任命凌策为给事中、代理御史中丞。当时的茶叶专卖之法弊端很多,诏令凌策与翰林学士李迪、知杂御史吕夷简共同负责修订,使旧法稍稍放宽。第二年病重,不能上朝,皇帝多次派宦官带医生前来探望,赏赐名贵药物。天禧二年去世,享年六十二岁。

文言文两则篇7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

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标准、步骤。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标准、步骤。教学难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并灵活运用。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四、教学过程: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一、导入:文言文翻译即是一个高考的难点也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必考点。今天我们来系统的学习一下文言文语句的翻译。二、文言文翻译的考点考点解读:《考试大纲》强调:“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1、积累性的:关键词语2、规律性的:语法现象高考链接①【原文】: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句中的“信”作动词,讲信用。【翻译】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②【原文】: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句中的“止”是使动用法,使……停留。【翻译】:吴起出门,遇见一个老朋友便留他吃饭。这个老朋友说:“好啊。”③【原文】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翻译】: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句中的“信”指相信。提问: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解读与备考】: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就是准确无误,通畅顺达,自然得体。要做到准确无误,必须熟练掌握一定量的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二、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信实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达:文句畅达,即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雅:语言优美,即要求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提问:文言文翻译翻译的原则有哪些?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坚持对译。

字字有落实,句句有对应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章。三、文言文翻译的步骤:审:审清采分点即两类考点。切: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连: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誊:逐一查对草稿纸上的译句后字迹清晰地誊写到答案卷上。四、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

翻译的具体方法----留

适用范围

示例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朝代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翻译的具体方法----换

适用范围

示例1、用双音节词换单音词2、用本字词义换通假字3、用普通话词语换文言词语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疏远、信任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询---都

翻译的具体方法----补

适用范围

示例1、补出省略的语句或成分。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翻译的具体方法----调

适用范围

示例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的句式。古之人不余欺也。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翻译的具体方法----删

适用范围

示例删去同义连用的实词,某些虚词,偏义复词中的陪衬词等。噫吁戏,危乎高哉!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当然只掌握这些方法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注意以下几个增分点:五、增分提示: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译文: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见识浅,委屈自己,降低了身份。②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译文: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看。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译文: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3、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译文: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比,谁更厉害?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译文:发出铿锵声音的山石,到处都是这样。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译文:不能通晓句读,不能解答疑惑。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译文: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我而去;到了四岁,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原想守节的志向。5、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译文: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疆。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译文:我进入函谷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以上我们学习了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标准、步骤。和翻译的具体方法以及翻译的几个增分点。下面结合我们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做一番实战训练。文言文翻译实战训练

宋王出逃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兄曰:①“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②“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乡之死者宜矣检查习题完成情况。答题指导:第一句“安适”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安,哪里。第二句,“乡”“向先前。译时可调整句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答案:国家的形势非常危险,你准备到哪里去?先前探报军情说敌军来了的人真该死。

贾谊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①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②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③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文帝召以为博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答题指导:重点考查实词“属”的翻译和状语后置句式。“秀才”为古今异义词。故:旧时。事焉:侍奉他,意即“向他学习”。“征”前省略主语,须补上。答案:凭借擅长背诵诗书写文章在郡里闻名。河南太守吴公听说他才学优秀,就召他到自己的官署,非常地宠爱。旧时与李斯同乡,并且曾经向李斯学习过,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

总结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找一生朗读大屏幕考点解读部分学生回顾上节课练习的XX年山东高考题。结合考点解读试题找一学生回答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学生齐回答翻译的原则解读实例让学生找出省略部分重点讲解“调”的几种情况让学生找出删除部分学生找出古今异义词并做解释学生回顾其他词类活用的例子学生回答倒装的几种情况并分析学生找出委婉说法并做解释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并完成后面的练学生爬黑板展示自己的答案答题指导展示答参考答案案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并完成后面的练学生爬黑板展示自己的答案答题指导展示答参考答案案让学生齐读歌谣并做解释

让学生读考点引起注意,加深印象

进一步对高点理解。

回顾以前学习的知识加深理解

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内容

检查学生的习题完成情况并做指导

明确答案和自己的答案做比照

找出问题所在

检查学生的习题完成情况并做指导

明确答案和自己的答案做比照找出差距

编成歌谣有助于记忆

加深理解作业:同步练习39页,4-6题布置作业

巩固提高

文言文两则篇8

孙丕扬,明朝著名大臣,陕西富平县流曲镇南街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进士,历任应天府尹、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大理寺卿、户部右侍郎;诏拜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明史·孙丕扬传》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明史·孙丕扬传》文言文阅读原文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守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楼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录功,进右副都御史。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丕扬拒不应。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其冬大计京官,言路希居正指劾之。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及再报,则居正已死,事乃解。起应天府尹。召拜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十五年,河北大饥。丕扬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丕扬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徵派有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召拜刑部尚书。丕扬以狱多滞囚,由公移牵制。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谳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丕扬奏捕,卒论戍。改左都御史。丕扬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丕扬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而丕扬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赠太保。天启初,追谥恭介。(选自《明史孙丕扬传》)

《明史·孙丕扬传》文言文阅读题目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8分)

⑴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⑵张居正属为建坊

⑶言路希居正指劾之⑷起应天府尹

⑸录功,进右副都御史⑹次日即详谳大理

⑺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⑻眷遇益隆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⑴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5分)

⑵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3分)

⑶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3分)

⑷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4分)

《明史·孙丕扬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15..⑴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提拔,升任)⑵张居正属为建坊(通嘱,嘱咐)

⑶言路希居正指劾之(迎合)⑷起应天府尹(起任)

⑸录功,进右副都御史(记载功勋)⑹次日即详谳大理(详细呈报)

⑺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逃跑隐藏)⑻眷遇益隆(眷顾对待)

16.⑴巡视陕西的御史,知道冯保等人对孙丕扬痛恨不已,暗地里劝告西安知府诬陷孙丕扬贪污受贿。(按、憾、讽各1分,句意2分)(5分)

⑵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翻译点:微、无信、亲。)(3分)

⑶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受到侮辱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翻译点:及、负、被动句。)(3分)

⑷我从地面一下子起飞,碰着树枝就停下来,有时或许还飞不到树那么高,就落到地上了,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度在向南飞去呢?(翻译点:抢、控、南、奚以为。)(4分)

《明史·孙丕扬传》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考中进士。授职为行人。他被提拔为御史。依次巡视京都附近、淮、扬等地,纠正过失雷厉风行。隆庆年间,被提拔为大理丞。因为曾经弹劾高拱,高拱的门徒给事中程文诬陷并弹劾孙丕扬,孙丕扬被革职等候查办。高拱被罢免,事情水落石出,孙丕扬被起用任原官。万历元年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察保定各府。他采用严厉手段治理政事,下属官吏都很恐惧。巡视关隘,增设御敌的城楼三百多所,修筑边防墙一万多丈。记载功勋,升任右副都御史。宦官冯保的家在京城附近,张居正嘱咐孙丕扬替冯保修建牌坊,孙丕扬拒绝不答应。孙丕扬知道他们两人一定会生气,万历五年春天托病辞官回归故里。这年冬天大规模审核京官,言官们迎合张居正的意旨而弹劾孙丕扬。巡视陕西的御史,知道冯保等人对孙丕扬痛恨不已,暗地里劝告西安知府诬陷孙丕扬贪污受贿。知府派遣官吏告知御史,官吏(途中)被老虎咬死了。等再派人去告知,张居正已经死了,事情于是才停止。孙丕扬起任应天府尹。朝廷下诏任命孙丕扬为大理卿,提拔他为户部右侍郎。万历十五年,黄河以北大闹饥荒。孙丕扬的故乡和邻县蒲城、同官的百姓到了采石作为食物的地步。孙丕扬感到哀伤,把数升石头进献给皇帝,趁机对皇帝说:现在全国百姓被额外征收的赋税所困,贫穷的并非只有吃石头的百姓。应该减轻赋税节省开支,罢除那些额外的收税派捐项目和不紧急的事务,减少官方收益而增加百姓的收益,来保护百姓性命。皇帝被他的话感动,很多赋税被减轻或罢除了。不久,孙丕扬由左侍郎升为南京右都御史,因病辞归。后来朝廷又把他召回任命他为刑部尚书。孙丕扬认为监狱里滞留很多囚徒,是由于被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制约。商议刑部、大理寺各添置名册,凡是案子呈上刑部,第二天就详细呈报给大理寺,大理寺审核批准后,次日就反馈到刑部,从此没有长期滞留的囚犯了。不久上奏朝廷,皇帝答复说听从这样的建议。后来分条呈上减免肉刑、死刑和处罚的各三十二件事。皇帝称好,用褒美的诏书来嘉许并采纳了。从此刑部案子大大减少。有个宫内小臣杀了人,逃跑隐藏到帝王所居的宫内。孙丕扬上奏要求逮捕他,最终将其发配边关。孙丕扬改任左都御史。孙丕扬年老还去上朝,认为不是举荐贤能之士就不能用来报效国家。先后举荐隐居山林年高而有德望的人,皇帝素来的意思是不任用旧臣,全搁置不答复。虽然孙丕扬年迈,(但)皇帝推崇他年老持重品德高洁,更加优待他。可孙丕扬不停地乞求辞官,上书二十多次。他知道不能请求辞官退休后,便在第二年二月上奏章后直接回到了故乡。在家居住两年后去世,享年八十三岁。朝廷赠封孙丕扬为太保。天启初年,孙丕扬被追赠恭介的谥号。

文言文两则篇9

十堰东风教育集团第七中学胡建芳

今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文言文试题比例加大,从样题的分数分布A卷中占27分,其中15分的文言诗文的默写,12分的课本内文言文的阅读理解,B卷中12分一篇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文言文考察所占分值为语文全卷的21.25%。这种变化无疑是为了学生升入高一级中学后,能较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因此如何抓好文言文复习和教学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中考的语文成绩,而且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新课程标准7—9年级》对文言文教学和评价的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因此在文言文复习和教学中要紧扣教材,立足学生文言知识的掌握和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形成。

初中阶段特别是作为毕业考试的课内文言文的篇目是有限的,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复习,尤其是精品段落要逐章逐节的过一遍:要能理解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一般用法,正确把握文言语句在文中的意思,了解作者观点态度,理解文章内容,确保A卷不失分。同时在课内复习中有意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重点是一词多义、古今有差异的词、通假字;关注最常见的12个文言虚词。

由于B卷考核的语段来自课外,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和复习的过程中,交给学生一点解读文言文的方法及技巧。如:

一、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古文今译六字法:对译法、增删法、移位法、保留法、替换法、意译法,简括为“对、增、移、留、换、意”六字。

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的文言词。如“野芳发而幽香”,可译为“野花开散发出清幽的香味”。

增删法:就是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变成双音节词。如“齐师伐我”,可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对少数没有相当的词表示的文言虚词可以不译或删去。“夫环而攻之”中的“夫”在译文时可以删去。

移位法:对一些与现代汉语句式结构不相同的文言句子,在译文时应换成现代汉语的语序加以调整。如“何陋之有”,是“有何陋”;又如“战于长勺”,应按照“于长勺战”的语序来翻译。

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可照录,不必另作翻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庆历四年春”“滕子京”“巴陵”可照录不译。

替换法:对少数文言词语所表示的意义,在译文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如“吾欲之南海”中的“吾”替换为“我”,“之”替换为“去”,全句应译为“我想要去南海”。

意译法:对少数文词不能紧扣原文逐字逐句翻译的,要能在理解句子大概意义的前提下,找出相近的含义加以表示。如“鸢飞戾天者,望峰叹心”,直译为“鸢飞到天上,看到山峰,就会平息那心”,意译为“那些追逐名利想要飞黄腾达的人,远远望见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两相比较联系上下文意义,显然意译要比直译更准确。又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倘直译则为“不因为外物的变化而高兴,不因为自己的得失而悲伤”显然不符合语境,此处作者采用的是互文,因此要译为“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二、正确解释文言实词的技巧

1、由字形、字音推求字义

由象形、会意、指示三种造字法造出的汉字,其字义均和字形有关,这些字占了汉字的绝大部分,分析其字形结构,能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词义。

如“日”构成的汉字多于光和时间有关,据此可以推知《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日星隐曜”中的“景”和“曜”分别为“日光”和“光芒”。

由于古汉语中存有大量的同音假借现象,我们在解释词义时就不能字字拘泥于本字本义的分析。当“疑于义者,以声求之”,这就是说一个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用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不妨从字音方面去考虑。

如《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其中的“阙”若用本义解释为“宫阙”在此显然不通,从字音考虑与“缺”通假,意思就准确了。

2、利用句子结构推断词义

句式的整齐、语意的对应是汉语一大特点,文言文中表现尤为突出,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推知词义,进而准确地理解原文。

如《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竭”的含义是“使……竭”,即“尽”的意思,那么与其对应的“殚”的含义也可为“使……殚”,即“尽”的意思。

3、利用词的构成推断词义

在文言文里,结构相同的词语或者作同一句子成分的词,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正确解释词语。

如:“优柔寡断”,“优”对“寡”,“柔”对“断”,后面的“寡断”是“少果断”,那么前面的“优柔”就应该是“多柔和”。

4、结合语境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给文言文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从具体的语言环境出发,根据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作出准确的判断。

如:《马说》“食之不能尽其材”和“一食尽粟一石”中的“食”在两个句中含义完全不同,前者为“喂养”的意思,后者为“吃”的意思。

“策之不以其道”和“执策而临之”中的“策”,依据语言环境,前者为动词“驱使”的意思,后者文名词“鞭子”的意思。

三、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提示

1、检索性筛选它是根据命题人的要求,从书面材料中直接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如从文中找中心句、题旨句,找论点句,找文中的中心内容和材料,一般比较浅显,只要细心阅读认真筛选,就能把握。

2、理解性筛选它是以正确把握文章内容为目的的筛选,与前者相比,难度较大。关键是对所提供的材料要有一个透彻的理解,还要进行必要的联想、比较分析,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以上仅举三个例子加以说明。

语文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的阅读贵在积累和体验,其次才是恰当的方法指导,希望全体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多阅读、多积累,并掌握正确的方法。

文言文两则篇10

游敬亭山记选自《王季重十种》。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北郊,是举世闻名的江南诗山。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游敬亭山记》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游敬亭山记》文言文阅读原文

①“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不道宣城,不知言者之赏心也。姑孰据江之上游,山魁而水怒。从青山讨宛,则曲曲镜湾,吐云蒸媚,山水秀而清矣。曾过响潭,鸟语入流,两壁互答。望敬亭,绛雰浮嶾①,令我杳然生翼,而吏卒守之不得动。既束带竣谒事,乃以青鞋走眺之。

②一径千绕,绿霞翳染,不知几千万竹树党结阴寒,使人骨面之血皆为蒏碧②,而向之所谓鸟鸣莺啭者,但有茫然,竟不知声在何处。厨人尾我,以一觞劳之留云阁上。至此,而又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造句之精也。朓乎?白乎?归来乎?吾与尔凌丹梯以接天语也。日暮景收,峰涛沸乱,饥猿出啼,予憟然不能止。

③归卧舟中,梦登一大亭,有古柏一本,可五六人围,高百余丈,世眼未睹,世想不及,峭崿斗突,逼嵌其中,榜曰“敬亭”,又与予所游者异。嗟乎!昼夜相半,牛山短而蕉鹿长③,回视霭空间,梦何在乎游亦何在乎又焉知予向者游之非梦而梦之非游也?止可以壬寅四月记之尔。

[注]①雰:云霞。嶾(yǐn):山势高耸突兀。②蒏(yòng):酗酒。③牛山:比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蕉鹿:喻人生梦幻。

《游敬亭山记》文言文阅读题目

22.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1)既束带竣谒事(2)以一觞劳之留云阁上

23.对第①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使我飞登而上,但吏卒守护着我,不让我动身。

B.让我悠然想飞登而上,但官职在身,不能动身。

C.让我想象自己生出了双翼,但吏卒都无动于衷。

D.使我轻盈得仿佛生出双翼,但吏卒守着不能动。

24.赏析第②段“日暮景收,峰涛沸乱,饥猿出啼”一句的意境。(2分)

25.第③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3分)

26.简述文章三段分别从什么角度记游敬亭山?(3分)

《游敬亭山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22.(2分)(1)结束(2)酒

23.(2分)B

24.(2分)日薄西山,美景渐渐模糊,山巅的激风呼啸奔突,再加上饥饿的猿猴出洞哀号,这一切营造出幽清恐怖的意境。

25.(3分)梦何在乎/游亦何在乎/又焉知予向者游之非梦/而梦之非游也?

26.(3分)第一段是在诗文中初识敬亭山并远望了概貌。第二段是实地游览敬亭山。第三段是梦游敬亭山。

《游敬亭山记》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不说宣城,不知道提起它能让人有多么愉悦。姑孰位于江水的上游,那里山高水急,江水沿着青山蜿蜒流淌,弯弯曲曲的水面上雾气缭绕,山水非常秀丽。我曾经路过响潭,那里鸟儿鸣叫的声音和流水声汇集起来,连两岸的山壁都有回响。我平时看到敬亭山上有赤色的雾气,山势高耸突兀,一直都有前去攀登的想法,但由于官职在身,不得动身。

等到了却公事,我就去敬亭山眺望四周的景色。一条小道蜿蜒延伸,所见之处全都被植物的绿色覆盖沁染,数不清的篁竹幽树,连成一片,寒气逼人,使人体内的血液,都变成了绿色,而一直所说的鸟鸣莺啼,只能远远听见,竟然不知由何处发出。厨师跟随在我的后面,于留云阁上设酒慰劳我。此刻,临风远眺,又更体会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往还”之诗句的精妙。谢朓啊!李白啊!归来吧!我要和你们驾红色的天梯登临而上,与苍天对话!

日薄西山,美景渐渐模糊,山巅的激风呼啸奔突,再加上饥饿的猿猴出洞哀号,令我惊悚不已。归来后躺在船上,梦中登上一座大亭,亭中有一棵古柏,大概有五六抱粗,高一百多丈,世人谁也没看过,谁也没到过,峭壁参差处,一块榜紧嵌其间,榜上写着“敬亭”,但又与我所见的现实“敬亭”不同。可叹啊!昼夜各自参半,人生苦短而梦幻太长,回望淼茫的时空,梦在哪里?游览过的地方又在哪里?又怎么知道我以前的游览经历不是梦,而做梦时不正是在游览?万历三十年四月记。

文言文两则篇11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考点突破

一、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一)重点实词练习。

1.世隶耕 (属于)

2.称前时之闻 (相当)

3.仲永之通悟 (通达聪慧)

4.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5.泯然众人矣 (消失)

6.环谒于邑人 (四处拜访)

7.卿今当涂掌事 (当道,当权)

8.但当涉猎 (粗略地阅读)

9.刮目相待 (擦)

10.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研究)

11.与蒙论议 (谈论,商议)

12.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13.会宾客大宴 (恰逢)

14.众妙毕备 (都)

15.虽人有百手 (即使)

16.几欲先走 (跑)

17.群响毕绝 (消失)

18.狼亦黠矣 (狡猾)

19.两狼之并驱如故 (原来)

20.顾野有麦场 (回头看)

21.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睡觉)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义差别较大的词。

例句古义今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此判断词

未尝识书具曾经尝试

或以钱币乞之有的或许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表示文章内容或

语句方面的条理

即书诗四句写书本

稍稍宾客其父渐渐稍微

泯然众人矣普通人大家

卷卷有爷名父亲爷爷

双兔傍地走

夸父与日逐走跑行走

两股战战大腿屁股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是但是

出郭相扶将外城作姓氏

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古代专门掌管经

学传授的学官 学位的最高一级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当中夹杂着当中

虽人有百手即使虽然

(三)解释下列用法发生变化的词。

1.邑人奇之 (以……为奇)

2.父异焉 (对……感到惊异)

3.父利其然 (以……为利)

4.宾客其父 (用对待宾客的态度来对待)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每天)

6.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战马)

7.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8.不能名其一处 (说出)

9.会宾客大宴 (举行宴会)

10.妇手拍儿声 (用手)

11.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

12.一狼洞其中 (打洞)

13.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胁迫)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钻洞)

15.狼不敢前 (上前)

(四)解释下列多义词。

1.自:(1)并自为其名 (名词,自己)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介词,从)

2.闻:(1)余闻之也久 (动词,听说)

(2)不能称前时之闻 (名词,名声)

3.然:(1)父利其然也 (代词,这样)

(2)泯然众人矣 (形容词,……的样子)

4.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 (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名词,客人)

5.当:(1)当涂掌事 (动词,掌管,担当)

(2)但当涉猎 (应当)

6.见:(1)见往事耳 (动词,了解)

(2)见渔人,乃大惊 (动词,看见)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动词,认清,识别)

7.指:(1)手有百指 (名词,指头)

(2)不能指其一端 (动词,指出)

8.绝:(1)以为妙绝 (副词,极)

(2)群响毕绝 (动词,消失)

9.名:(1)不能名其一处也 (动词,说出)

(2)自为其名 (名词,姓名)

10.妙:(1)众妙毕备 (名词,妙处)

(2)以为妙绝 (形容词,美妙,奇妙)

11.作:(1)有鼠作作索索 (拟声词)

(2)百千齐作 (动词,指发出声音)

12.间:(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动词,夹杂)

(2)遂与外人间隔 (动词,间断)

13.是:(1)当是时 (介词,这)

(2)问今是何世 (判断动词)

14.止:(1)止有剩骨 (通“只”)

(2)一狼得骨止 (动词,停止)

15.前:(1)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前面)

(2)狼不敢前 (动词,上前)

16.敌:(1)恐前后受其敌 (动词,胁迫,攻击的意思)

(2)盖以诱敌 (名词,敌人)

17.意:(1)意暇甚 (名词,神情态度)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动词,企图,打算)

18.市:(1)东市买骏马 (名词,集市)

(2)愿为市鞍马 (动词,买)

19.将:(1)将军百战死 (名词,高级将领)

(2)出郭相扶将 (动词,搀扶,领,带)

20.帖:(1)昨夜见军帖 (名词,文书告示)

(2)对镜帖花黄 (动词,通“贴”,粘上)

21.机:(1)不闻机杼声 (名词,织布机)

(2)万里赴戎机 (名词,重要的事务)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2.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贴)

3.满坐寂然 (“坐”通“座”)

4.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当涂”即“当道”)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

6.止有剩骨 (“止”通“只”)

二、理解重点虚词在句中的含义和用法。

1.以:(1)蒙辞以军中多务 (介词,用)

(2)自以为大有所益 (与“为”组成“以为”,“认为”的意思)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连词,可译为“来”)

(4)投以骨 (介词,把)

2.其:(1)恐前后受其敌 (代词,它们,指狼)

(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代词,指仲永)

(3)不能指其一端 (代词,其中的)

(4)其一犬坐于前 (代词,其中的)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代词,指屠户)

3.之:(1)久之 (助词,补充音节,无义,不译)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的)

(3)又数刀毙之 (代词,指狼)

(4)两狼之并驱如故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5)辍耕之垄上 (动词,到,往)

4.乃:(1)乃不知有汉 (竟)

(2)蒙乃始就学 (于是,就)

5.为:(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动词,做)

(2)并自为其名 (动词,题)

6.故:(1)马无故亡而入胡 (原因、缘故)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旧,原来)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旧知识,过去的)

(4)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

(5)是故谋闭而不兴 (所以)

(6)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

三、课文重点句子翻译。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道道关隘,越过一座座山峰。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方的寒气传来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战士的铠甲。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学官吗?

6.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种声音来啊。

7.其一犬坐于前。

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地蹲在(他)面前。

8.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企图打穿草堆钻过去,从背后来攻击他。

文言文两则篇12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20xx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宋史·晁补之传》文言文阅读原文及答案,一起来看看。

《宋史·晁补之传》文言文阅读原文

晁补之,字无咎,济州钜野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悫之曾孙也。父端友,工于诗。补之聪敏强记,才解事即善属文,王安国一见奇之。十七岁从父官杭州,稡钱塘山川风物之丽,著《七述》以谒州通判苏轼。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由是知名。举进士,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神宗阅其文曰:是深于经术者,可革浮薄。调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初,为太学正,李清臣荐堪馆阁,召试,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章惇当国,出知齐州,群盗昼掠途巷。补之默得其姓名、囊橐皆审,一日宴客,召贼曹以方略授之,酒行未竟,悉擒以来,一府为彻警。坐修《神宗实录》失实,降通判应天府、亳州,又贬监处、信二州酒税。徽宗立,复以著作召。既至,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党论起,为谏官管师仁所论,出知河中府,修河桥以便民,民画祠其像。徙湖州、密州、果州,遂主管鸿庆宫。还家,葺归来园,自号归来子,忘情仕进,慕陶潜为人。大观末,出党籍,起知达州,改泗州,卒,年五十八。

补之才气飘逸,嗜学不知倦,文章温润典缛,其凌丽奇卓出于天成。尤精《楚词》,论集屈、宋以来赋咏为《变离骚》等三书。安南用兵,著《罪言》一篇,大意欲择仁厚勇略吏为五管郡守,及修海上诸郡武备,议者以为通达世务。

注:贼曹,汉、魏、两晋、南朝郡县均置,主盗贼事。

《宋史·晁补之传》文言文阅读题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B.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C.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D.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晁补之,字无咎,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B.举进士,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C.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明清两朝兼为最高学府。

D.迁与文中的调除拜徙都是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其中迁指贬官。

12.下列各选项中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晁补之少有才名,颇具文采。苏轼看过他的《七述》后感到自愧不如,甚至觉得自己可以搁笔了。

B.晁补之有治世之才。宋对安南用兵时,他著述《罪言》中的大意得到大家的肯定,体现他的政治才能。

C.晁补之仕途坎坷。晁补之犯修神宗实录失实的罪,降职通判应天府和亳州,不久又贬职监督处、信二州的酒科。

D.晁补之执政爱民,深得民心。他在河中府修河桥方便了百姓,老百姓都画了他的像进行祭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补之默得其姓名、囊橐皆审,一日宴客,召贼曹以方略授之,酒行未竟,悉擒以来,一府为彻警。

(2)著《罪言》一篇,大意欲择仁厚勇略吏为五管郡守,及修海上诸郡武备,议者以为通达世务。(5分)

《宋史·晁补之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10.答案:C。

解析:读之叹曰不可分开,排除AD,博辩隽伟不可分开,排除B。

11.答案:D。

解析:迁指升迁,左迁指贬官。

12.答案:A

解析:苏轼看后并没有自愧不如。

13.答案:(1)(5分)晁补之暗中记住他们的姓名,对他们的行装都了解得很清楚。一天,他设宴请客,传召贼曹官,并把捕贼的方法教给他,席间依次斟酒还没有斟完,贼曹官就已经把盗贼全部抓来了(默得,译为暗中记录;审,译为清楚的知道;竟,译为结束;句意2分)

(2)(5分)他写了《罪言》一篇,文章的大意是要选择仁厚勇略的官吏担任五管郡的郡守,并修理海上各个州郡的军事装备,谈论的人都认为他非常通达世务。(为,译为担任;修,译为修理;以为,译为认为;句意2分)

《宋史·晁补之传》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晁补之字无咎,济州巨野人,太子少傅晁迥的五世孙,晁宗悫的曾孙。晁补之的父亲叫晁端友,擅长于做诗。晁补之生性聪敏,有很强的记忆力,他刚懂事就会写文章,王安国一见到他就感到很惊奇。他十七岁那年,父亲到杭州做官,他随同前往,他荟萃了钱塘山川风景人物的秀丽,写成《七述》一书,带去见杭州的通判苏轼。苏轼原先也想有所感赋,读了他的书赞叹说:我可以搁笔了!苏轼又称赞他的文章写得博雅隽永瑰伟很有说服力,超过一般人甚远,以后一定会显名于世。因此人人知道了晁补之的名字。

晁补之后来考中了进士,参加了开封府考试和礼部别院的考试,他都第一。宋神宗看了他的文章后说:这是深于经术的,可以革除现在的浮藻风气。他被调为澶州的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哲宗元初年(1086),他任太学正,李清臣推荐他可任馆阁,皇帝召他面试,他被升为秘书省正字,又迁校书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回朝廷后,任著作佐郎。章专擅朝政,他被遣出知齐州,当时有一群强盗白天抢劫街巷。晁补之暗中记住他们的姓名,并对他们的行装都记得很清楚。一天,他设宴请客,传召贼曹官,并以捕贼的方法教给他,席间依次斟酒还没有斟完,贼曹官就已经把盗贼全部抓来了,整个府城为此撤除了警戒。后晁补之犯修神宗实录失实的罪,降职通判应天府和亳州,又贬职监督处、信二州的酒科。宋徽宗即位,又召他为著作佐郎。他到朝廷后,被提升为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并兼史馆编修、实录检讨官。党论之祸起,他为谏官管师仁所弹劾,出知河中府,他在河中府修河桥以便民,老百姓都画了他的像进行祭拜。但他又被徙任湖州、密州和果州,后竟主管鸿庆宫。最后令他回家。他修筑了一座归来园以自娱,自号归来子,忘情于仕途,羡慕陶渊明的为人。徽宗大观末年(1110),他才出党籍,复起用为达州的知州,后改知泗州,不久,便逝世,年五十八。

晁补之才气纵横飘逸,好学不知道疲倦,他的文章温润典雅瑰丽,至于它的超脱艳丽奇伟卓越似乎是出自于天成,非人工所能至。他尤其精于楚词,曾写了论述自屈、宋以来赋咏的《变离骚》等三本书。宋对安南用兵,他写了《罪言》一篇,文章的大意是要选择仁厚勇略的官吏做五管郡的郡守,以加强海上诸郡的武备等,谈论的人都认为他非常通达世务。

文言文两则篇13

【直呼其名】有三种情况:

自称姓名或名。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用于介绍或作传。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一般而言,字与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出于礼貌和尊敬。名与字一般由父亲或尊长来取。

【号】即别号、表号。号一般由个人取定,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青莲居士、少陵野老、玉溪生、四明狂客、醉翁、已斋叟、我佛山人、百炼生等等。

【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欧阳文忠公(欧阳修),史忠烈公(史可法),缪丑(秦桧)。

【斋名】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杨诚斋(杨万里);聊斋先生(蒲松龄),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籍贯】如王临川——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柳河东——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顾亭林——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

【郡望】如唐代韩愈,世人称为韩昌黎,是因为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韩愈实际上是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而苏轼也曾自称“赵郡苏轼”、“苏赵郡”,苏氏是赵郡的望族(实际上苏轼是四川眉州人)。

【官名】在古代官名用以人的称谓十分普遍,如“阮步兵”——阮籍,“嵇中散”——嵇康,“洪经略”——洪承畴,“孙讨虏”——孙权,“贾太傅”——贾谊;“杜拾遗”、“杜工部”——杜甫;“柳屯田”——柳永。

【爵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后人遂以武侯相称;谢康乐——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王荆公——王安石;诚意伯——刘基。

【官地】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贾长沙——贾谊,他曾贬为长沙王太傅;陶彭泽——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骆临海——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柳柳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贾长江——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

【兼称】如《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三)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爱”通“薆”;“见”通“现”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说”通“悦”;“女”通“汝”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归”通“馈”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匪”通“非”;“女”通“汝”

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无”通“毋”

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

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

8.肇锡余以嘉名

“锡”通“赐”

9.扈江离与辟芷。

“辟”通“僻”

10.来吾道乎先路。

“道”通“导”

11.指九天以为正兮。

“正”通“证”

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

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帘”通“奁”

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纫”通“韧”

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

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奄奄”通“晻晻”

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展”通“辗”

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属”通“嘱”

19.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

20.比去,以手阖门。

“阖”通“合”

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

“彀”通“够”

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溟”

23.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通“陲”

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反”通“返”

25.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

26.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

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而”通“能”

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

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匪”通“非”

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

“火”通“伙”

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见”通“现”

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

文言文两则篇14

阴庆,东汉开国功臣阴兴之子,鲖阳开国侯,后升为黄门侍郎,其子名阴琴,其孙名阴万全。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后汉书•阴兴传》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后汉书•阴兴传》文言文阅读原文

阴兴,字君陵,光武皇后同母弟也。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平。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记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二十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廖,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及群臣能不。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嵩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明帝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明帝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贤者子孙,宜加优异。封兴子庆为鲖阳侯,庆弟博为氵隐强侯。”庆卒,子琴嗣。琴卒,子万全嗣。万全卒,子桂嗣。

(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有删改)

[注]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后汉书•阴兴传》文言文阅读题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躬:弯腰

B.犹称所长而达之称:称赞

C.兴叩头流涕,固让曰固:坚决

D.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能:和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为华而少实           我腾跃而上

B.卒不为宗亲求位          为击破沛公军

C.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        但以刘日薄西山

D.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是

①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②是以世称其忠平

③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④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⑤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⑥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不以个人好恶,得到了光武帝的认可和世人的称赞。

B.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谦让,因此谢绝了皇帝的封赏。

C.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

D.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光武帝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4分)

(2)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3分)

(3)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3分)

《后汉书•阴兴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1、A(躬:亲自)

2、B(B项的两个“为”都是“替”的意思A项“而”,连词,表并列,并且/连词,表修饰C项“以……为”让……担任/连词,因为;D项,介词,在/介词,比)

3、A(②是世称,⑥是明帝的话,而题干问的是“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

4、C(兴没后,帝思其言“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并不是答应了阴兴的请求)

5、(1)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理(或“清查”)宫室,很受亲近信任。(2)光武帝称许阴兴谦让,没有改变他的心愿。(3)最真挚的语言发自肺腑(或“内心”),使左右的人都感动了(或“感动了身边的人”),光武帝就答应(或“听从”)了他。

《后汉书•阴兴传》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阴兴字君陵,光武帝阴皇后的同母兄弟。有膂力。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代理期门仆射,他率领武骑,随光武征伐,平定许多地方。阴兴每次随从出入,常亲手持伞盖,遮避风雨,脚踩泥涂,率先期门。凡光武亲临之处,他必先进入清宫,很受信赖。他虽然好施舍,爱交结,但门无侠客。他和同郡的张宗、上谷的鲜于裒并不相好,但知其有用,同样称其所长而推荐其任官;友人张汜、杜禽跟他很要好,但他认为二人华而少实,只给他们钱财,始终不给推荐:因此世人都赞扬他的公忠平允。

建武九年,改任侍中,赐给关内侯的爵位。光武帝后来召请阴兴,准备封赏他,把印绶都摆出来了,阴兴坚决不接受,说:“我并没有冲锋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都蒙恩受封,令天下人为之倾慕向往,实在是过于满溢了。我蒙皇上及贵人的深恩,富贵已经到头了,不能再加了,我诚恳地请求您不要加封。”光武帝称许他的推让,遂了他的心愿。阴贵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您没有读过书吗?‘亢龙有悔’,越是在高位越易遭灾难,这外戚之家苦于自己不知进退,嫁女就要配侯王,娶妇就盼着得公主,我心下实在不安。富贵总有个头,人应当知足,夸奢更为舆论所反对。”阴贵人对这番话深有感触,自觉地克制自己,始终不替家族亲友求官求爵。十九年,任卫尉,并辅导皇太子。次年夏季,光武风眩病很重,后就以阴兴为侍中,他在云台的广室裹接受光武临终嘱托。很巧的是光武病好了,召见阴兴,想让他代替吴汉任大司马。阴兴叩头流涕,坚决辞让说:“我不敢爱惜生命,衹是实在害怕损伤了圣德,不敢随便冒领高位。”至诚发自肺腑,感动皇帝左右,皇帝就听从了他。

建武二十三年去世,时年三十九岁。阴兴和堂兄阴嵩平时不友好,不过敬重阴嵩的严肃有威。他病重了,皇帝亲自看望,问他政治得失及群臣胜任与否,他叩头回答说:“臣下愚笨,不足以知道这一切。不过我看议郎席广、谒者阴嵩二人都有高深的学识修养,超过了公卿。”阴兴死后,光武回想他的话,就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监领羽林军十多年,以谨慎勤敏受器重。显宗即位,任他为长乐卫尉,后改任执金吾。

明帝永平元年诏书说:“已故侍中、卫尉、关内侯阴兴,管领禁军,随先帝平定天下,应以军功光荣地受到封爵奖赏,同时各位舅父也应按成例蒙受恩泽,都被阴兴推让了,安居于里巷之中。他曾辅导于我,体现了周昌般的正直,在家仁孝,也具备曾、闵等人的品行,不幸早年去世,朕十分伤悼.贤人子孙,应给予优异的待遇。现在决定:以汝南郡的鲷阳封给阴兴之子阴庆为鲷阳侯,阴庆之弟阴博为漏强侯。”阴博之弟阴员、阴丹都为郎,阴庆便把家产田宅财物全部给了弟弟阴员与阴丹。明帝因为阴庆讲义让之风,提拔他为黄门侍郎。阴庆死,子阴琴继承爵位。建初五年,阴兴夫人去世,肃宗派遣五宫中郎将持节去墓地赏赐封策,追谧阴兴为翼侯。阴琴死,子阴万全继承爵位。万全死,子阴桂继承爵位。

文言文两则篇15

——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杨氏入山之大穴的阅读附答案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1.区别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或含义。

入山之大穴与众共之杨谢而从之

2.在括号中填写下列句子中省略的部分。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3.杨氏答应了要定居穴中吗?由哪句话可看出来?

4.穴中人为什么不让杨氏“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呢?

参考答案:

1.①的②代衣服……之属③代穴中人

2.穴中人杨

3.同意;“杨谢而从之”。

4.因为那些东西会引起人们的贪欲,造成分配的不平等,那么这个地方也就不会安居乐业了。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阅读附答案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节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②砉(huā)然:象声词。③阍(hūn):守门的人。④良:很。

8、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不胜惊错(2)鼠何名老虫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城中安得有此兽?

11.“余惊错欲走”是因为。(2分)

12.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阅读附答案:

8、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9、(1)能承受(能承担)(2)取名(命名)

10、城里怎么会有这种野兽?

11.方言的差异,而把老鼠当成老虎了。

12.假冒盛名吓唬世人的人。

文言文两则篇16

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也是现代汉语的重要来源。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子思论》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子思论》文言文阅读原文

子思①论苏轼

昔者夫子②之文章,非有意于为文,是以未尝立论也.所可得而言者,唯其归于至当,斯以为圣人而已矣。

夫子之道,可由而不可知,可言而不可议.此其不争为区区之论,以开是非之端,是以独得不废,以与天下后世为仁义礼乐之主。夫子既没,诸子之欲为书以传于后世者,其意皆存乎为文,汲汲乎惟恐其汩没而莫吾知也,是故皆喜立论。论立而争起。自孟子之后,至于荀卿、扬雄,皆务为相攻之说,其余不足数者纷纭于天下。

嗟夫,夫子之道,不幸而有老聃、庄周、杨朱、墨翟、田骈、慎到、申不害、韩非之徒,各持其私说以攻乎其外,天下方将惑之,而未知其所适从。奈何其弟子门人,又内自相攻而不决。千载之后,学者愈众,而夫子之道益晦而不明者,由此之故欤?

昔三子之争,起于孟子。孟子曰:“人之性善。”是以荀子曰:“人之性恶。”而扬子又曰:“人之性,善恶混。”孟子既已据其善,是故荀子不得不出于恶。人之性有善恶而已,二子既已据之,是以扬子亦不得不出于善恶混也。为论不求其精,而务以为异于人,则纷纷之说,未可以知其所止。

且夫夫子未尝言性也,盖亦尝言之矣,而未有必然之论也。孟子之所谓性善者,皆出于其师子思之书。子思之书,皆圣人之微言笃论。孟子得之而不善用之,能言其道而不知其所以为言之名,举天下之大,而必之以性善之论,昭昭乎自以为的于天下,使天下之过者,莫不欲援弓而射之。故夫二子之为异论者,皆孟子之过也。

若夫子思之论则不然,曰:“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圣人之道造端乎夫妇之所能行而极乎圣人之所不能知造端乎夫妇之所能行是以天下无不可学而极乎圣人之所不能知是以学者不知其所穷。夫如是,则恻隐足以为仁,而仁不止于恻隐;羞恶足以为义,而义不止于羞恶。此不亦孟子之所以为性善之论欤!子思论圣人之道出于天下之所能行,而孟子论天下之人皆可以行圣人之道,此无以异者。而子思取必于圣人之道,孟子取必于天下之人。故夫后世之异议皆出于孟子。而子思之论,天下同是而莫或非焉。然后知子思之善为论也。

【注】①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孙,受教于孔子的学生岑参。②夫子:即孔子。

《子思论》文言文阅读题目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务为相攻之说务:致力。

B.各持其私说以攻乎其外私:个人的。

C.皆圣人之微言笃论微:轻微。

D.天下同是而莫或非焉同:认同。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子之道,可由而不可知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B.诸子之欲为书以传于后世者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

C.昭昭乎自以为的于天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故夫二子之为异论者,皆孟子之过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思的思想起源于孔子,所以文章从孔子写起,评述孔子不刻意树立刻薄的观点,所说的都恰到好处,不会引起争论。

B.孔子去世后,诸子百家都想著书立说而流传后世,于是争论就产生了,作者将这种局面的产生归因于“三子之争”。

C.子思认为圣人的学说即使愚钝的男女都是可以理解并且能够践行的,而深奥的地方,圣人也未能完全领会,也不能完全做到。

D.作者将子思、孟子两人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子思比孟子更善于立论的结论,思路清晰,论述严密。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圣人之道造端乎夫妇之所能行而极乎圣人之所不能知造端乎夫妇之所能行是以天下无不可学而极乎圣人之所不能知是以学者不知其所穷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汲汲乎惟恐其泪没而莫吾知也,是故皆喜立论。(3分)

(2)夫如是,则恻隐足以为仁,而仁不止于恻隐;羞恶足以为义,而义不止于羞恶。(4分)

《子思论》文言文阅读答案

16.C17.D18.B

19.圣人之道/造端乎夫妇之所能行/而极乎圣人之所不能知/造端乎夫妇之所能行/是以天下无不可学/而极乎圣人之所不能知/是以学者不知其所穷

20.①心情迫切,唯恐自己被湮没而不被后人了解,因此都喜欢树立观点。

②这就像恻隐之心是仁爱的表现,但仁爱不仅仅是恻隐之心;懂得廉耻是道义的表现,但道义并不停留在懂得廉耻上。(7分。第一句3分,第二句4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子思论》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从前夫子的文章,不是刻意要著书立说,因此不曾想树立观点。他所说的,都恰到好处,这样,他才成为圣人。

夫子的学说,可以照着去做,却不能完全懂得;可以述说,却无法与之论辩。这是因为他不想树立那种浅薄的观点,引起是是非非的争论,他的学说也因此才不被废弃,给天下后世制定了仁义礼乐的规范。夫子去世后,诸子百家都想著书立说而流传于后世,他们的心思全用在了文章形式上,唯恐自身被湮没而不为后人了解,因此都喜欢树立观点。观点确立了,争论就产生了。从孟子之后,到荀卿、杨雄,都致力于相互攻讦,其他不值一提的人还有很多,这些人相互驳难,争论不休。

唉,夫子的学说,不幸有老聃、庄周、杨朱、墨翟、田骈、慎到、申不害、韩非这些人,各持一家之说,从外面攻击,天下人正陷入困惑无所适从的时候,无奈他的弟子们又在内部相互攻击不休。千年之后,学习的人越多,夫子的学说变得越发晦涩不明,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吧?

从前的三子之争,是由孟子引起的。孟子说:“人性善。”因此荀子说:“人性恶。”而杨子又说:“人的本性,善恶兼具。”孟子既然说人性是善的了,所以荀子就不得不说人性是恶的。人的本性非善即恶,孟荀二人已持有这两种观点,杨子就不得不说人性是善恶兼具的。立论不求精辟深刻,却只求标新立异,那么争论不休的局面,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止。

况且夫子未曾提起过人性,也许提起过,却没有明确的结论。孟子提出的人性善的观点,其实都出自他的老师子思的著作。子思的著作,记载的都是圣人简要深刻的言论,孟子得到它却不善于运用它,能谈论老师的学说,却不知道为什么用这种形式来阐述。天下如此之大,非得说所有人的本性都一定是善的,明明白白地把自己变成靶子,让天下从此经过的人,都想拿起弓箭射击他。所以,荀子和杨子提出标新立异的言论,其实都是孟子的过错。

至于子思的言论却不是这样。他说:“圣人的学说,愚钝的男女也可以了解,等到深奥的地方,即使圣人也有不能完全领会之处;浅陋无知的男女也能践行,可那最高的境界,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圣人的学说,从普通人都能践行开始,而它的极致之处,圣人也有不能领会的。从普通人能践行开始,所以天下没有不能学习的。极致之处圣人也不能完全领会,因此学习的人便没有穷尽它的时候。这就像恻隐之心是仁爱的表现,但仁爱不仅仅是恻隐之心。懂得廉耻是道义的表现,可道义并不停留在懂得廉耻上。这不就是孟子所说的人性善吗!但子思说的是圣人之道天下人都能践行,孟子说的是天下人都能践行圣人之道。这似乎没什么两样。但子思说的是圣人之道,而孟子论的是天下之人。由此看来,后世那些人提出奇谈怪论,都是因为孟子。子思的学说,世人都认同而没有谁非议它。这样,然后知道子思才真正善于立论。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文言文两则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