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和爱

时间:2023-05-11 19:52:12 作者:文库大全 字数:31626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规矩和爱,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规矩和爱吧。

规矩和爱

《规矩和爱》读后感汇编

《规矩和爱》读后感汇编篇1

阅读了王涛博士著作的《规矩和爱》,对书中提出的教育孩子的观点有很深的感触。

全书共分八章,学做父母:教育孩子的前提;教育孩子既要爱也需要规矩;每个父母的必修课:反思自己的受教育模式;规矩和敬畏:做规矩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敬畏感;如何做规矩:人之初,规矩始;情商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情商用规矩和爱帮助孩子成长;蒙迪的故事:一个震撼心灵的案例。

对书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这是《规矩和爱》里的中心思想,通俗的讲就是孩子需要爱,更需要规矩,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

身为父母,该如何加培育孩子呢,书中为大家讲述了为人父母的四项基本原则:不占有原则;;情商先于智商的原则;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原则。

原则一:不占有原则

这一原则反映的是最基本的父母观:自己和孩子是怎样的关系。不少中国的父母认为这个孩子是我生出来养大的,舍我其谁?这样的父母观所产生的教育结果就是占有这个孩子的思想和情感。其实只要我们稍微想一想自己的成长经历,就知道这样的父母观是多么错误而且不客观。我们的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完全真正属于过我们的父母。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情感。它们受父母的影响,但是不属于父母。那么孩子属于谁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卡里·纪伯伦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后由冰心翻译成中文。

论孩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

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地射了出来。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那静止的弓。

孩子不属于你,他们属于他们自己。所以要爱你的孩子,但不能以占有作为条件。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要把孩子看做一个完整的灵魂,即一个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你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孩子培养得足够坚强,让他们学会独立。

原则二:规矩和爱统一的原则

教育的核心就是处理好规矩和爱的关系。成功的教育是规矩和爱的统一: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

古人的一句:“养不教,父之过”。我们就足以知道:管教孩子是为人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不仅要给孩子立规矩,更要给孩子以爱,这就是王博士说的“做规矩需要爱”。

作者的一个朋友的女儿才刚刚十岁,有一天他一个人在家玩,把西瓜皮从阳台上扔了下去,砸坏了人家的车玻璃。作者的朋友晚上回家,在电梯里看到了一则告示:誰砸坏了我的车玻璃,请尽快和我联系。他回家询问女儿情况,女儿承认了。他想我若不去道歉,也没人知道,但是以这样的小利益而亵渎规矩,会教坏孩子的。最后他决定和女儿一起去道歉,这样即选择了规矩也体现了父爱。他在道歉时说的第一句。就是:“对不起,西瓜皮是我女儿扔的。”这样的用词和次序让女儿感到父亲在女儿面前为他承担了一部分责任。父爱又一次得到体现。

原则三:情商先于智商的原则

一个人的成功至少70%归于情商,不到30%归于智商。这是《情感智力》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如果我们把一个人是否感受到幸福作为成功人生的核心,那么情感智力的重要性就更加清楚。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的人数有上升的趋势。自杀者中不乏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的学生。他们自杀的原因成是学习压力过重、失恋,或是不适应环境等。为了杜绝这样悲剧的发生,我们也在努力改善环境。但同时,我们不得不好好思考为什么这些自杀者自身抵抗挫折的能力会这么差。不少自杀者的父母面对这样的现实时,悲痛之余往往会发出这样的心声:早知道这样的结果,我情愿让孩子少读点书,情感上能更加健康。否则在崇尚物质和功利的现实社会中,你和孩子都很容易迷失方向。当悲剧发生时,一切都悔之晚矣。

情商对一个人一生的成功比智商重要得多。世界上的人可以按情商和智商的高低不同分成四种类型:智商情商都高;智商情商都低;智商低情商高;智商高情商低。四种类型中最不幸福的要数最后的智商高情商低这一类型。

情商五要素:积极客观的自我意识

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积极明确的内在动机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交往合作的能力

原则四: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原则

有了无私的爱,你才会把理性引入你的规矩和爱。只有理性的规矩和爱才能教育出高情商的孩子。所以归根到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你和孩子一起经历爱的成长。就像一个老师一样,如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自己没有什么收获,这样的老师算不上一个真正的好老师。不能和孩子一起在爱中成长的父母一定不是一个好父母。

总之,规矩和爱并非是完全对立的两方面,孩子需要爱,跟需要规矩,规矩和爱的统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诗:

在批评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诅咒;

在仇恨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争斗;

在嘲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害羞;

在耻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内疚;

在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耐心;

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自信;

在赞扬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欣赏;

在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正义;

在安全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信心;

在赞许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爱自己;

在接纳与友谊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在世间寻找爱。

《规矩和爱》读后感汇编篇2

在同事兼育儿达人推荐下,买了这本《规矩和爱》,作者王涛是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长期从事儿童教育和心理学研究,在儿童心理学和父母学研究等方面颇有心得,值得一看。

书中作者反思了自己的受教育模式和成长中的影响,引用了大量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的教育孩子的实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一点一滴的陪伴中体现规矩与爱。阅读这本书时,我的心情很凝重。身边很多鲜活的例子,特别是现如今很普遍的溺爱型、忽略型教养方式正在造成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这都是家庭教育中规矩与爱不同步造成的。

一、传统模式下的父母必修课

这本书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如“长幼有序”、“敬畏之心”,又有现代教育理念的融合,如不占有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等。在中国传统模式下生活的我们,如何做好父母,书中有些观点我很赞同。

一是反思自己的受教育模式。“父母学”近年来越来越受年轻父母重视,但是回首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经历,父母的教养行为都来自代代相传的家教模式。也就是说上上辈人如何教育我们的父辈,基本我们的父辈就怎么教养我们。书中作者的父母都是严厉型,说难听点就是简单粗暴型,对作者在很长一段时间的人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作者没有将这种影响延续到下一辈身上,因为他通过反思开始寻求更好的教子之道。回首我的成长经历,父严母慈的结合让我成长的环境比较自由,加上姐妹多,所以从小就学会了与人相处。但是父亲在我的印象中始终太严肃,而且规矩众多,一方面感谢这些规矩让我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另一方面小时候我也渴望与别的孩子一样父女亲密无间。我跟作者一样,都是长大了才开始体会这种父爱的深沉。其实不是不爱,只是爱掩藏太深、执行规矩又很严格,爱与规矩没有表面的交叉点。通过这种反思,我希望与我的儿子何小宝建立起的亲子关系是平等、自由的,在实践中探索到规矩与爱的结合点。

二是传统家庭模式中教育的一致性。目前的中国家庭基本上孩子都是老人带,年轻人在外面打拼,几代同堂必然会有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分歧。书中作者就如何保持一致性的观点我比较赞同。作者认为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不能替代。在规矩和教育上,要服从孩子的父母,原因有三:一来父母是孩子抚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他是父母的孩子,而不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孩子;二来隔代教育往往容易溺爱;三来父母更容易接受新观念和新事物,有助于孩子成长。书中也提到了传统家庭中因为孩子教育发生分歧时,父亲应挺身而出,做好妻子和自己母亲的调解人。当然同一教育者也存在一致性问题,即规矩不能朝令夕改,让孩子无所适从。

三是家庭教育中,爸爸不可或缺。很多人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陪伴抚养孩子是妈妈的责任,爸爸负责打拼挣钱就行了,如果某个男人在陪伴孩子和家人上花的时间多,就有被贴上“没出息”标签。事实上,爸爸的作用是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孩子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父亲影响,而且从父亲身上孩子能学会担当和承担责任。到了青春期,孩子会追求权威和力量,所以父亲要趁孩子还小,用心陪伴孩子,建立爱的连接和规矩的权威。

四是专注于解决问题本身。书中列举了几个面对孩子撒谎如何惩罚的例子,有成功教育孩子的,也有不分青红皂白大动家法造成心理伤害的,作者总结:面对孩子撒谎时,要仔细分析动机和成因,然后做出针对性的措施。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意识到被惩罚的原因不是谎言被揭穿,而是撒谎本身,也就是解决问题应专注于问题本身。

二、现代社会中情商的重要性

大数据研究表明,情商高的人更容易获得内心的幸福和满足感,简单说婚姻和谐、工作和顺、人际交往顺畅都与情商有直接关系。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本书中介绍了以下方法:

一是培养积极客观的自我意识。说白了,就是了解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对孩子有客观、积极和具体的期望评价,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对孩子一味鼓励和贴负面标签。比如不能给孩子定过高的目标;表扬孩子不能千篇一律“你真棒”,而是告诉孩子棒在哪里;批评孩子不能总把笨、蠢等挂在嘴上,应该告诉孩子哪里还不够好需要改进。

二是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简单说就是用理性来管理情绪、做出判断和指导行动。主要的方法就是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理性引导和延缓满足两种方式。如果面对问题父母手足无措、相互责怪甚至暴跳如雷,孩子也会变得暴躁而不讲道理。书中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一种能力是“轻声轻气说重话”,在惩罚孩子的时候理性而又客观,在自己极端愤怒的时候不应打骂孩子,因为这样仅仅是在发泄自己的愤怒,与教育无关。如果实在做了原则性的错事要打,也是自己冷静下来再打。

三是确立积极的内在动机。简单说就是帮助孩子明确兴趣和目标,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来培养责任感和抗挫力。大多数父母都是平凡人,没有识人的慧眼,也不能精准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其实很多成人连自己的兴趣目标都不知道。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发现兴趣,然后陪伴孩子一起坚持学习,这句话说来简单,其实非常不易。特别是当孩子最初的新鲜感过了或者是受到挫折不愿意坚持时,父母发挥作用的时候就到了。

四是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在人际交往中帮助孩子换位思考、善于倾听和表达尊重。父母需要做的是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聆听孩子的想法、理解他的感受、尊重他的选择。比如孩子生气时,应该按照“发生了什么事、你感觉怎么样、你想要怎么样、我能为你做什么”等的步骤与他沟通。父母自己有情绪时,也应该明白告诉孩子,比如“妈妈今天很累、今天很生气”等。

五是培养孩子的交往合作能力。我们要与父母亲人、配偶及配偶的家人、工作对象、朋友等交往和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成员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感受各种情绪,必要的时候还要妥协折中甚至是做出牺牲,才能找到理性的合作方式。比如小朋友间发生冲突,如果不是特别危险,大人都不应该第一时间介入,而是让小朋友自行解决。当遇到相同或者类似问题的时候,孩子才不会感到无所适从。

《规矩和爱》读后感汇编篇3

在我看了,“规矩”这个字眼比较刺激,但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将来步入社会所需要的生活能力是很重要的。

正因此如,怎么看待“规矩”很重要,也在于每个家长的理解。给孩子立规矩,并不是说要给孩子禁锢在一个家长画的圈圈里,更不是不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自我探索。具体说来,我的孩子现在两岁两个月,他可以掏马桶水,可以拿着扫帚胡乱扫地,但是要注意安全,出门在外,动任何东西也要经过别人的允许。孩子在家瞬间就可以把家弄的乱七八糟,但是我们会在一旁辅助他的安全,告诉他避免发生类似呼叫120的事件。疯狂玩耍之后,家长要有耐心配合孩子把东西收拾好。尽管两岁多的孩子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把东西完全摆整齐,但是他可以知道哪些东西放哪。完成之后,给予一定的表扬,让孩子享受收拾这个游戏的过程。

在我们家,孩子的东西,他可以自主选择玩耍,但是不是他的东西。我会告诉他,你动之前要问问妈妈:“妈妈请问,这个我可以拿吗?”这样做,也是希望他养成尊重人的习惯。当然,我会请孩子帮忙一起做家务,尽管有时候看来他的参与就是“帮倒忙”,但是多花一点时间和耐心,大人孩子确实皆大欢喜。热心参与、团队协作,这个也是我比较看重的情商培养之一。

有时候我都在和朋友开玩笑:“我的孩子可以学习不好,但是习惯一定要好。只要他努力了,成绩可以不好,只要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就足以。”在我看来,尽管母亲经历了磨难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但是孩子不应该成为母亲的附属品。我们给他们的教育,不应该是上一辈所奉行的灌输和管教,而是鼓励和引导。

《规矩和爱》读后感汇编篇4

本人有幸拜读了江渐名人王涛写的《规矩和爱》,感悟颇深。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教育孩子方面,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孩子在研学方面也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传说。有头悬粱、槌刺股、匡衡凿壁借光等。而这些传说构成了中国人教育孩子方法的一部分。我儿时,听得最多的也就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上等人自成人;中等人打骂成人;下等人打骂不成人。从中可以看出来,望子成龙的中国人,教育孩子,打骂不失为一种手段。西方国家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仍然没有忘记学习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文化,包括教育孩子的方法。中国人很少有人潜心将西方国家教育孩子的方法进行长时间的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告诉国人。江渐名人王涛做到了。下面说说我的读后感,请斧正。

1、细心观察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交朋友,不断听取孩子的想法。要让孩子体察出家长的亲和力。给孩子定规矩,并因孩子的成长而调整规矩。

2、相信孩子,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独立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事后与孩子多沟通。让孩子增强历练,提高孩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孩子好学上进的习惯,行成良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注意孩子坐势、走路姿势、睡觉姿势、吃饭、睡觉时间。教育孩子加强团队意识,尊师爱幼、乐于助人、诚实守信,体现出平和的学习、工作心态。

4、人生的历程是丰富多彩的,而且是坎坷的。我们要与孩子一起树立信心,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让孩子感悟到,他是家庭中关键的一分子,他也有责任心,也需要他的努力。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人生理念。教育孩子懂得任何事情经过不懈的努力后,会成功的,会苦尽甘来的。同时,要有良好的社会责任心,不断的回报社会。

5、谦虚谨慎,虑心学习,知错就改,做人做事,要低调。

《规矩和爱》读后感汇编篇5

自从作了父亲,读过一些养育孩子的书。虽然也知道情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但也仅限于鼓励浩涵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见到熟人要主动打招呼等等。最近,看了《规矩和爱》一书,特别是详读了其中关于“情商”的两章,颇有一些感触。

如上所述,本来只认为情商“重要”,但是本书却认为“情商”高低,将决定人生是否幸福和成功。如此高的定位,让我有些吃惊。但是仔细一想,这样高的定位确有其道理。身边一些职场之路走得较顺利的朋友,确是“情商”高的人。

下面我就自身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书中的一些观点,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情商”先于“智商”原则书中的一些举例,和身边的一些实例,均证实了这一观点。我也从内心认同这一原则。浩涵是一个内向、害羞的孩子,从上幼儿园时,我们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我们采取的措施是,送浩涵上幼儿园时要求他主动和老师和其他小朋友打招呼。现在,数年过去了,坦率地说,效果有但不大。读了这本书后,更坚定了我们要把这一做法坚持下去的决心。并且要想更多的方法,如鼓励浩涵多参加一些集体项目的活动。

二共同成长原则情商的发展主要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而一个孩子怎样感受和管理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父母对自己和孩子的情绪感受及管理。检讨自身,自已不是一个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特别是在孩子屡教不改和辅导孩子学习,而孩子不能很快领悟时,容易发脾气。这是否也影响了浩涵呢!在这方面我不仅要和孩子共同成长,而且要优于孩子成长。

三不占有原则此一理念与我较符合。孩子不是父母的复制品,年龄虽小,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自己独立想法的人。父母不要将自己失去的,想要在孩子身上实现。父母不要代替孩子选择。父母要做的是提醒、引导孩子做出选择,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自己独立想法和做法的人,当然孩子的选择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逻辑之上,不能太特立独行。

四规矩和爱统一原则高尔曼认为情商由五项要素组成: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同理心和人际交往技能。我认为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其它四项要素的基础。父母的教育方法和沟通技巧培养孩子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即不以自己为中心,有自己的独立想法。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孩子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也有助于孩子树立积极的目标,从而获得积极明确的内在动机。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也能使孩子客观的认识自己和别人,有助于孩子形成换位思考的方法,即同理心。只有客观的认识自己和别人,才能在此基础上加强人际交往能力。

《规矩和爱》读后感汇编篇6

我认为《规矩和爱》这本书写的确实不错,即有理论又有各种各样的事例,摆事实讲道理娓娓道来,细细品读之后使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以后会成为我教育孩子的一本重要的参考书。

我很认同书中所讲的“真正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的理论,因为孩子是各种各样的,家庭父母亦然。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优越,所经受的磨难挫折并不多,甚至一个孩子受几代人的宠爱。受各种因素和环境的影响,许多孩子缺少清淡的智慧,安静的心性,做事缺乏理智,我行我素……正所谓“奢华容易,教养太难”。

我的体会是孩子需要爱,更需要规矩。我们做家长的,教育孩子一定讲究方法和原则,因材施教,不能溺爱也不能放任自流。正如书中所说的:“溺爱是害也是恨”。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争取做到“规矩和爱”的和谐统一。首先我们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从心里接受规矩,给孩子立了规矩要严格执行,实施时要言简意赅,发挥出其权威性,该表扬进表扬,该批评时批评,培养孩子从小对规矩的敬畏之心。

所以,一本好书,一定多读,多领悟借鉴并从中受益。在严父慈母的配合下,对孩子赞美,信任和期待的同时并施以规矩,提高孩子的自信和情商。牢记“再富不要富孩子,再贵不要贵子女”的准则。在《规矩和爱》的指导下,理性地教育孩子。

《规矩和爱》读后感汇编篇7

初为人父母,为了更好的、正确的教育小孩,在钟老师的推荐之下,用了一周的时间认真的拜读了王涛博士所写的这本书。结合小孩和自己的成长过程,感受很多!也学到了很多!为小孩乃至自己日后的成长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纵观这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王涛博士对于情商和智商的精彩描述说到了我的内心深处,让我更加认识到小孩的未来必须有更高的情商培养,才能让幸福陪伴一生,而不是简单的好学校成绩和多么出众的才艺等等。因为只有有了很好的情商,才能更好的面对学习和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种种的挫折、失败!它也是战胜一切考验的基础。

第二点,王涛博士讲的那位西部牛仔的蒙迪和害羞男孩的真实故事。蒙迪如父母,害羞男孩如子女。蒙迪的父亲为达到驯马的目的,用了很多残忍的方法,而蒙迪却用了新方法,一种充满爱的方法,也一样达到了驯马的目的。可是蒙迪的父亲却一点不认可,还毒打了他一顿。这里正是提醒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在以前不知道用种何方法培养小孩做错了很多事,给小孩留下很多坏习惯和错误的认识。现在有了好方法而我们却又不会理解、消化用在自己日后对小孩的教育之上!

这次很感谢钟老师为我们推荐的这本书,安排的这次读书活动。也是对我们家长教育理念的一次提高,让我们又拾起了放下十几年的学习。

《规矩和爱》读后感汇编篇8

还有一点,我觉得挺重要的,那就是立“规矩”前,父母一定要做到,做规矩的过程一定要以一个享受和玩的心态来面对。例如刷牙,我都是当着孩子面刷牙,让他参与进来帮妈妈们刷牙,然后趁势告诉他自己也可以刷牙,但是需要妈妈帮忙。现在,喝奶、漱口、讲绘本、牙线、刷牙、涂护牙素,对我儿子来说是一个很自然的程序,如果少一样,反而他还会告诉妈妈,他要坚持。

孩子兴许生来就是改造父母的。时至今日,身边的朋友没有一个人预料到我会成为这样的母亲,我想着就是孩子给我的改变,愈发懂得面对一切该有一个怎样的心态。现今社会有很多极端伤人事件,很多人在抱怨社会环境不好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一个人情商能力低的一个因素?情商教育有很多因素,但是作为初入人世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的确是情商培养的第一道防线。

也许生活可以不富有,但是情感不能贫苦,乐观的心态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作为新新父母,我希望我能够成为我儿子的朋友。等他成长为一名会快乐生活的普通人时,我想我就可以真正享受我的生活,而生活中却有了一个年轻、乐观的朋友。想到这些,我就又有些激动了,陪伴孩子成长的动力和激情再次燃起——

随想随写,胡言乱语,希望各位多多包涵。任何一本书,一个人的经历,都只是借鉴,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因人施教,用爱去打造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和孩子一起成长,感恩!

《规矩和爱》读后感汇编篇9

接受恩师的邀请,在写下这篇读后感之前,我思量了好久如何构架文章能够表达清楚我的感受。再次翻看书籍,回想这两年多走过的路,我突然意识到,也许压根就不会有框架,有的就是一个心态,具体说来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我的孩子还不到两个月。朋友送来,翻阅过后,感受不是那么深刻,但是对其中一句话很有印象。那句话的大概印象就是,要从父辈对我们的教育中进行反思。是的,我的母亲对我属于那种相对高压的教育,学习至上、规矩至上。从上学开始,自己衣物,自己洗,在培养我独立性的同时,或多或少得缺失了一些少年应有的快乐。甚至为了我的学习,母亲把家里的电视剧给卖了。那个时候的我,虽然没有太多的抵触,但是那种近似空虚和孤独的感觉,至今让我难忘。

按照母亲的想法,我如愿进入大学深造。但是,母亲万万没有想到,高考志愿我一个省内的学校也没有填,一心想着自己闯荡,全然不顾长辈的心情。时至今日,母亲埋怨我离家太远,而我也开始后悔,亲情的释放被空间的距离生生地拉扯开。尽管安家落户首都,孩子天真,丈夫顾家,但是那种思乡的心情和无法照顾长辈的感觉却时不时让自己心塞。

说了这些,并不是埋怨母亲,而是因为《规矩和爱》的那句话让我想到这些,时至今日,我甚至对我曾经不顾一切的“离家”行为有些许后悔。映射到我自己身上,为人父母应该怎么做?是延续母亲的做法?还是实行新时代父母所推崇的“自由教育”?

中国有句古话“过犹不及”,凡事不可过度和偏激。作为华人家庭,尽管接受了一定西式的教育,但是毕竟我们暂时没有能力也没有想法让孩子进入西方社会,所以一定还是有一些传统的内容渗入家庭教育中。对于传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是必须要做的。

《规矩和爱》读后感汇编篇10

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人因爱而生,也为爱而活。感谢钟老师的推荐,让我有机会拜读王博士对于中国父母的教育,并让我静下来思考和揣摩规矩和爱之间的关系和重要性。现整理以下几点体会:

1、父母之爱都深入大海,父母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学习做合格的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因为父母的职责无任何其他人可以替代。身为父母,注意的细节还是很多很多的。家长掌握孩子的命运,任何想要改变孩子的打算,都必须从改变家长自己做起,换言之就是“身教”,无声的教育,教育的真谛无他,榜样而已。

2、爱与规矩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规矩联系着爱,而爱是如何做好规矩的纽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至理名言,溺爱、忽略带给孩子的只有无尽的伤害,家长是孩子的朋友、是老师、是孩子的引路人,提高爱的质量、充满理性的爱方能和规矩理性的结合,才能产生理想的教育结果。

3、反思自己的教育模式,通过长辈的教育案例反思现在的我改如何去做?让不适合的教育方法改变,站在孩子的角度,以此为基础思考如何做规矩,不能让同样的错误一再发生。用严格教育替代严厉的教育。

4、培养孩子的敬畏感,做规矩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首先要营造父母的权威,其次在是做规矩。并不是严厉的父母才可以做好规矩,有理性的慈父同样可以让孩子敬畏规矩。书中提到的周公的感人故事,“成王有过,则挞伯禽”,周公既做到了君臣之礼,又让当时的成王学会了敬畏,后成为一代明君。有奖就有罚,奖罚有度,及时的奖励和必要的惩罚是必须相结合的。用杖替代手来打孩子,要带着爱打,而不是一味着发泄愤怒。文中又提及一父亲用杖来打自己,孩子做错事有责任,父亲也有教育的失职。使得孩子幡然悔悟,这是一位有着大爱的父亲,这也是我们需要效仿的典范,认清现状,并非所有的错都是孩子的错。

5、情商教育大于智商的教育,情商80%,智商20%,培养孩子积极客观的自我意识、自我约束能力,让孩子学会谦卑,帮组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培养孩子的交往合作的能力,相互信任是成功规矩的前提,这需要爱心,也需要耐心。自我反省,我虽有爱心,却缺乏耐心。这也将是我日后改善的重点。孩子的成长也是等待的过程,只有聆听孩子,进入孩子的世界,我们的爱心才能产生足够的耐心。爱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体谅孩子所能够承受的范围,循序渐进地让他们接受规矩。我们可以等待,却不能放弃。

本书对孩子建立规矩的最终目是能让孩子自律走向成熟,感受颇深,我希望能通过此书,改变教育的误区,与孩子共同成长。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规矩和爱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