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小一网整理小淑女与约翰,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小淑女与约翰吧。
国外育儿经验
国内外每个民族的传统和风俗都会渗透进家庭教育里,衍生出的育儿方法各有不同,造就出有着不同情致、不同价值主张的各类人。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国外育儿经验的范文,欢迎阅读!
国外育儿经验篇一
我在美国生了两个孩子,生育前后都有培训班,家庭医生每次洗脑让我受益匪浅,我的两个宝宝在婴儿时期乖巧得好像家里没有小婴儿,我甚至疑心她们会不会哭?如今外婆常拿这句傻话笑我。回国后看到朋友邻居们被小祖宗折磨得精疲力竭,想着将妈妈经写下来,或许可以帮到被小祖宗弄得手忙脚乱、身心疲惫的年轻爸爸妈妈。再次感谢南加州著名的儿科医生JANEGU,这几年在她的指导下学到很多一辈子都受益的育儿宝典。绝招一
如何让小宝宝不哭
爱哭的BABY都是爸妈教出来的。才出生的小BABY听不懂话,他们靠条件反射来做判断。中国的家长一听到孩子哭就抱起来。JANEGU医生反复告诫我:孩子一哭就放下来,不哭才抱起来,正好反过来。这样一来,再小的孩子都能明白,不哭的时候才有得抱,这招极灵。放下爱哭的孩子开始训练,看着时钟,不要抱让她哭,准备等10分钟再抱。第一次可以设定5分钟,以后一次比一次时间拉长,我的妞妞第一次就没有熬到5分钟,大约3分半的时候就停了,我已经心疼得肝肠寸断自己都快哭了,一定要忍住了。让孩子知道哭声是叫不来妈妈的。训练“不哭的孩子”要排除4个哭的其他原因:尿了、病了、饿了,困了。上帝保佑,我家两个孩子都不会无理由哭,偶尔哭一下当作运动也是极少数,妞妞和妙妙100%是快乐的宝宝,躺在床上都咯咯笑出声的孩子。绝招二
如何让刚出生的小宝宝一觉睡到天亮
美国医生再三批评我:你不是好妈妈,隔壁的孩子一睡到天亮,隔壁的妈妈是好妈妈,你不是!每次去看家庭医生我都挨批评,原因是我晚上要喂奶1-2次,抱怨养孩子很累很辛苦。医生告诉我一个观念:人类晚上不需要进食!我傻乎乎问,为什么呢?医生没办法,只好大声说:因为我们是人类!我印象极深,妞爸早就笑弯腰了。很显然,我担心BABY晚上会饿根本是多余的,10-12小时的连续睡眠,对孩子来说比吃奶重要100倍!我们被老大妞妞折磨很惨,晚上吃一顿奶的坏习惯一直延续到快2岁。养老二的时候按照医生说的,彻底让我和老公解脱出来,从刚出生到一个礼拜我家妙妙被训练距离5个小时才吃奶,2个礼拜之后,孩子就能睡天亮了。晚上不需要吃奶!!!(三个感叹号是请妈妈们切记的意思)
绝招三
如何让宝宝自己静静入睡,不要摇晃
医生说,一个快乐的BABY会睡在床上唱歌的(不是真唱,是婴儿咿咿呀呀)!婴儿的大部分时光都需要在床上度过,这里请爸爸妈妈们记住,床是不会动的!所以,抱起婴儿的时候不要摇晃,不要来回走动,更不要这样哄孩子睡觉,轻轻放在床上让他自己睡就好。再说一次,床是不会动的。爸爸妈妈你们没有权利剥夺孩子躺在床上享受快乐的权利。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兴奋的家长不要用力和孩子“疯闹”,孩子的大脑在婴儿时期还是胶状的果冻状态,很容易受伤。
绝招四
趴着睡养美女
个人经验,孩子趴着睡觉比仰着睡得安稳,才出生的孩子心脏朝下,几乎不会一惊一惊的状态,模仿子宫被包裹的状态。另一个最大的好处是改变亚洲人的大饼脸,5天之内的婴儿需要1个小时帮忙翻脸,5天之后,我家妞就会自己左右转向自如了。妞是标准的小脸,和生出来的时候大方脸好像变了一个孩子,呵呵,得意。老二妙妙的脸没有刻意这样做,那时候妞妞需要人照顾,没有精力1个小时翻头的精力了,很可惜。这个机会只有在出生到3个月之内有效,大了就没用了。
绝招五
宝宝的抵抗力比你强十倍
爸爸妈妈穿2件,宝宝绝不能穿2件半,只能比你穿的少,不能比你穿的多。我家两个孩子都十分强壮,冷热其实很好控制,偶尔看到儿童医院发烧的孩子被花被子棉袄裹着一层一层的,可怜啊,孩子不会说话,都是家长害的。
绝招六
拒绝抗生素!
感冒发烧是孩子成长的过程,是增强抵抗力的过程。我家宝宝发烧了最常用的就是用冰敷,用有拉链的保鲜袋装冰块,用干净毛巾裹了冰敷在全身,30分钟一定退烧。烧厉害了配点美林或泰诺。如果是着凉了感冒没有发烧,就让孩子吊着鼻涕没有事,几天就好。不要相信任何药能治疗感冒。到目前为止,除了去年的手足口被医院骗进去那一次之外,我家2个孩子从来没有挂过盐水和注射过抗生素。在美国,是那种要死的病才注射抗生素的,在中国注射室的景观,吓坏了妞妞的爸爸,那个景象让人发毛他说。一排一排的吊针,打手打头打脚的小孩子们在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的陪护下挂盐水。集中营莫过如此,很恐怖。花钱不说,更可怕的是体内的细菌大战存留的各种毒越来越多,周期性的需要挂盐水来压下去,常常听到妈妈们说,有一点症状马上挂水压下去,十分得意。我为她们的无知十分惋惜。我的孩子越来越健壮,从不生病,病了也几天自己好,基本不治疗。邻居的孩子半夜跑医院,累的人仰马翻乐此不疲,从这点看我是好妈妈。绝招七
天天洗澡,用清水,少用沐浴露
我的2个宝宝健康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天天洗澡,天天洗澡是必要的。记得我生完孩子出来,准备听我妈妈的教诲躺着不动,打算熬到第二天才洗澡,护士惊讶地拉我起来洗澡“不管你什么传统,把汗水和细菌都洗掉才会健康”。我被误会成个脏妈妈被拖去
洗澡,当然要说明的是我生两个都是顺产。产妇如此,何况小孩子?孩子每天运动量大,臭汗奶腥味便便尿尿什么味道都有,一定要洗澡,不能隔天才洗。这也是健康不生病的重要原因,他们不会着凉的,抵抗力比成人强十倍。医生交代:宝宝洗澡尽量用清水,再名牌的婴儿产品都不如清水好,不要用任何沐浴露、洗发水,清水最最好!医生说尽量不用,一定要用的话一个星期用一次沐浴露就好,我家是三天用一次(我觉得一周太长了,心理作用)。
绝招八
没有奶不够吃的妈妈,只有不想喂奶的妈妈
能吃到2岁半是天下最幸福的宝宝。JANEGU医生说,没有奶不够吃的妈妈,只有不想喂奶的妈妈,孩子的食量多大,妈妈的奶就有多少,生双胞胎的妈妈的奶同样够两个孩子吃。这一点我很失败,尽管GU医生用笔画了一个圆圈,她告诉我,你的孩子吃多少,你就能生产多少,你觉得奶不够,加奶粉进去,奶就会真的不够,最后就没了,事实证明我后来真的越来越少直到没了。孩子不会说话,她吃饱没有很难知道,妈妈觉得奶少了就放弃母奶,就补奶粉,其实是告诉自己的身体,我只能生产这么多了。要相信自己能当头称职的奶牛。如果再生一个,一定要证明一下。生完小孩第三天就去医院参加“喂奶班”,几个妈妈带婴儿围成一圈,有黑妈妈白妈妈和亚洲妈妈,喂奶课用的是那种很舒服的沙发,脚下有垫脚的专用凳子。医生们将孩子脱光,包括尿布,然后称BABY的重量精确到小数点后面2位数。然后让我们抱孩子喂奶,不准穿衣服只穿尿布。医生一对一教妈妈们如何让孩子一口就咬准奶头,如何保护奶头,一次一次训练,期间有别的妈妈来用免费提供的吸奶机下奶,用塑料袋装回家。我刚开始的害羞和尴尬慢慢没有了,呵呵,我在家完全不知道妞妞吃了多少,这下好了,一堂课下来,马上称孩子份量,我妞妞吃了不少,好像是那天的第二名,前后数据证明,我有奶。
宝宝吃奶睡着怎么办?
BABY被妈妈抱着舒服又安全,没吃饱就睡着了,醒了又吃两口,折磨妈妈,宝宝也吃不饱睡不好,害人害己。训练班里学到最有用的一招,如何弄醒孩子让他们专心吃奶,就是脱衣服!脱得就剩尿布,医生告诉我,放心吧,你抱着她有妈妈的体温,这体温能保证婴儿不会着凉,温度刚刚好,BABY有一点凉意,他们会用心进餐(她说的真是进餐,呵呵)。放心吧,这些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小东西,从妈妈母体带出来的抵抗力比成人强10倍,喂奶的产妇也不容易病,这就是繁殖的力量。(当然室内的温度是有一定温暖的,国内无空调寒冷地区的人不要对照模仿误会)
绝招十
母奶是最好的“抗生素”
妞妞大概10来天的时候,一只眼睛发炎化脓了,我和妞爸吓得抱到医院,还是急诊,儿科的男医生问,你喂奶还是奶粉,我说母奶。他说挤点出来放进孩子眼睛,BABY就会好。What?我排队等急诊老半天就这么打发我回家了。于是如法炮制,母奶当药,几天后妞妞果然见好,是否母奶的原因还是不清不楚,美国医生忽悠得或许有点道理吧。总之母奶是好东西。
绝招十一
你会换尿布吗?
废话,养孩子的谁不会换尿布呢?不一定哦。你是否有被孩子喷到尿或臭便便的时候呢?一天洗5次床单是我的最高记录。换尿布的时候,每次来的新阿姨都要重新教一遍,窍门就是把干净尿布放在臭尿布下面,再打开尿布,擦干净抽出来,这样即使孩子正好那时候又便又尿,你的床单保住了。习惯这么做以后,永远没有意外发生。
你会拍嗝吗?
姿势一,趴在肩膀上轻拍孩子后背,这种是传统姿势,很多时候不太容易拍出来嗝。姿势二,让孩子侧坐在腿上,左手托着孩子的脖子,撑起下巴,右手拍后背,这样效率极高,通常十几下就拍出嗝了。临睡的最后一顿奶,一定要喂饱足了,拍完嗝继续喂,我家妙妙2礼拜就睡整晚就是用这招,拍完嗝还可以再喂2-3次,直到她真的不吃了,小嘴巴往外推奶瓶的状态,妙妙就能睡到天亮。
绝招十三
早点吃五谷杂粮
4个月吃米粉再大点跟大人一起吃东西,孩子长大不太会偏食,早点吃和成人一样的食物对孩子有好处。6颗牙的时候,JANEGU医生说,她已经可以用这几颗牙齿吃很多东西了,什么都可以喂,没有不能吃的。
绝招十四
别破坏宝宝的专注力
再小的宝宝玩玩具或看电视或看图画书的时候,请家里的阿姨或者任何人都别打断她们。即使是吃饭的时间到了,晚一点也没有关系。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就等于培养她们长大了能注意力集中做任何事情。我家妞妞专注力很好,她喜欢的事,比如拼图,一个下午几个钟头不抬头,没有人叫她,除了尿尿之外。最怕那种大呼小叫逗孩子的长辈们,自以为聪明,边看电视边问问题。闭嘴,请安静。给孩子一个专注的环境吧。绝招十五
慢慢走路,小声说话
身体力行很重要,大人怎样的孩子都会学。难得遇到上海一位陆老师,教孩子慢慢走路,轻声说话,人家听得到就好了,别那么大声。回了家乡,小区的幼儿园老师教孩
子们扯起嗓门唱歌,我在一旁看,心想完了,培养了半天的小淑女被汉派文化同化了,哈哈,如今的妞妞热干面一样的个性十足,整个儿一辣妹。大环境很厉害,几乎没有不被同化的可能。
绝招十六
只要没有生命危险,鼓励宝宝试试看,摸摸看
中国父母礼节有余,胆子太小。“别动,危险,站起来地上脏,别摸,会刺到。。。。不许这样,不许那样”美国父母最常说的却是“Tryit!”试试看,摸摸看。鼓励宝宝,只要没有生命危险,不要阻止孩子用他们的小手尝试和认识世界。大不了衣服弄脏,地上滚来滚去的宝宝时光很短,饭粒菜汤翻了一地,大不了扫一下他们会早学会吃饭甚至用筷子,玩水大不了感冒,玩沙子大不了进鞋子难受难清洁。总之有很多阻碍孩子快乐的条条框框,促使我们的小天使们越来越快地变成成人,变成听话和懂事的孩子。快乐第一重要,衣服脏了不重要,只要没有生命危险,不要阻止我的孩子。
绝招十七
也是最重要的一招,一天只能批评两次!
父母也不可以随便批评宝宝,一天只能批评两次,两次用完了就等明天的配额吧。美国老师这么慎重交代的。于是,宝宝外婆说:“你的孩子一天10次都不够,2次的话我10分钟就用完了,这太难了。我大笑。在婴儿的时期,批评有用吗?拉个便便也被阿姨批评“宝宝又干坏事了”我会反问阿姨,你有哪天不拉屎吗?
国外育儿经验篇二
每天早上,托比醒来后,苏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顾自地忙去了。托比会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面包片。吃饱后,他回自己的房间,在衣柜里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毕竟托比只有3岁,还搞不清楚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脚。有一次托比又把裤子穿反了,我赶紧上前想帮他换,却被苏珊制止了。她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那一整天,托比反穿着裤子跑来跑去,苏姗像没看见一样。
又一次,托比出去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多大会就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对苏珊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岁。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孙女五六岁时不会用筷子,上小学时不会系鞋带。如今在上寄宿制初中的她,每个周末都要带回家一大堆脏衣服呢。
一天中午,托比闹情绪,不肯吃饭。苏珊说了他几句,愤怒地小托比一把将盘子推到了地上,盘子里的食物洒了一地。苏姗看着托比,认真地说:“看来你确实不想吃饭!记住,从现在到明天早上,你什么都不能吃。”托比点点头,坚定地回答:“Yes!”我在心里暗笑,这母子俩,还都挺倔!
下午,苏珊和我商量,晚上由我做中国菜。我心领神会,托比特别
爱吃中国菜,一定是苏珊觉得托比中午没好好吃饭,想让他晚上多吃点儿。
那天晚上我施展厨艺,做了托比最爱吃的糖醋里脊、油闷大虾,还用意大利面做了中国式的凉面。托比最喜欢吃那种凉面,小小的人可以吃满满一大盘。
开始吃晚饭了,托比欢天喜地地爬上凳子。苏珊却走过来,拿走了他的盘子和刀叉,说:“我们已经约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饭,你自己也答应了的。”托比看着面容严肃的妈妈,“哇”地一声在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饿,我要吃饭。”“不行,说过的话要算数。”苏珊毫不心软。
我心疼了,想替托比求情,说点好话,却见儿子对我使眼色。想起我刚到美国时,儿子就跟我说,在美国,父母教育孩子时,别人千万不要插手,即使是长辈也不例外。无奈,我只好保持沉默。
那顿饭,从始至终,可怜的小托比一直坐在玩具车里,眼巴巴地看着我们三个大人狼吞虎咽。我这才明白苏珊让我做中餐的真正用意。我相信,下一次,托比想发脾气扔饭碗时,一定会想起自己饿着肚子看爸爸妈妈和奶奶享用美食的经历。饿着肚子的滋味不好受,况且还是面对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临睡前,我和苏珊一起去向托比道晚安。托比小心翼翼地问:“妈妈,我很饿,现在我能吃中国面吗?”苏珊微笑着摇摇头,坚决地说:
“不!”托比叹了口气,又问:“那等我睡完觉睁开眼睛时,可以吃吗?”“当然可以。”苏珊温柔地回答。托比甜甜地笑了。
大部分情况下,托比吃饭都很积极,他不想因为“罢吃”而错过食物,再受饿肚子的苦。每当看到托比埋头大口大口地吃饭,嘴上脸上粘的都是食物时,我就想起外孙女。她像托比这么大时,为了哄她吃饭,几个大人端着饭碗跟在她屁股后面跑,她还不买账,还要谈条件:吃完这碗买一个玩具,再吃一碗买一个玩具……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有一天,我们带托比去公园玩。很快,托比就和两个女孩儿玩起了厨房游戏。塑料小锅、小铲子、小盘子、小碗摆了一地。忽然,淘气的托比拿起小锅,使劲在一个女孩儿头上敲了一下,女孩儿愣了一下,放声大哭。另一个女孩儿年纪更小一些,见些情形,也被吓得大哭起来。大概托比没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站在一旁,愣住了。
苏珊走上前,问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她一声不吭,拿起小锅,使劲敲到托比的头上,托比没防备,一下子跌坐在草地上,哇哇大哭起来。苏珊问托比:“疼吗?下次还这样吗?”托比一边哭,一边拼命摇头。我相信他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做了。
托比的舅舅送了他一辆浅蓝色的小自行车,托比非常喜欢,当成宝贝,不许别人碰。邻居小姑娘露西是托比的好朋友,央求托比好几次,要骑他的小车,托比都没答应。
一次,几个孩子一起玩时,露西趁托比不注意,偷偷骑上小车,扬长而去。托比发现后,气愤地跑来向苏珊告状。苏珊正和几个孩子的母亲一起聊天喝咖啡,便微笑着说:“你们的事情自己解决,妈妈可管不了。”托比无奈地走了。
过了一小会儿,露西骑着小车回来了。托比看到露西,一把将她推倒在地,抢过了小车。露西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苏珊抱起露西,安抚了她一会儿。很快,露西就和别的小朋友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
托比自己骑了会车,觉得有些无聊,看到那几个孩子玩得那么高兴,他想加入,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蹭到苏珊身边,嘟囔道:“妈妈,我想跟露西他们一起玩。”苏珊不动声色地说:“那你自己去找他们啦!”“妈妈,你陪我一起去。”托比恳求道。“那可不行,刚才是你把露西弄哭的,现在你又想和大家玩,就得自己去解决问题。”
托比骑着小车慢慢靠近露西,快到她身边时,又掉头回来。来回好几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托比和露西又笑逐颜开,闹成了一团。
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
苏珊的父母住在加利福尼亚州,听说我来了,两人开车来探望我们。家里来了客人,托比很兴奋,跑上跑下地乱窜。他把玩沙子用的小桶装满了水,提着小桶在屋里四处转悠。苏珊警告了她好几次,不要把水洒
到地板上,托比置若罔闻。最后,托比还是把水桶弄倒了,水洒了一地。兴奋的小托比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事,还得意地光着脚丫踩水玩,把裤子全弄湿了。我连忙找出拖把准备拖地。苏珊从我手中抢过拖把交给托比,对他说:“把地拖干,把湿衣服脱下来,自己洗干净。”托比不愿意,又哭又闹。苏珊二话不说,直接把他拉到贮藏室,关了禁闭。听到托比在里面发出惊天动地的哭喊,我心疼坏了,想进去把他抱出来。托比的外婆却拦住我,说:“这是苏珊的事。”
过了一会儿,托比不哭了,他在贮藏室里大声喊:“妈妈,我错了。”苏珊站在门外,问:“那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我知道。”苏珊打开门,托比从贮藏室走出来,脸上还挂着两行泪珠。他拿起有他两个高的拖把吃力地把地上的水拖干净。然后,他脱下裤子,拎在手上,光着屁股走进洗手间,稀里哗啦地洗起衣服来。
托比的外公外婆看着表情惊异的我,意味深长地笑了。这件事让我感触颇深。在很多中国家庭,父母管教孩子时,常常会引起“世界大战”,往往是外婆外公护,爷爷奶奶拦,夫妻吵架,鸡飞狗跳。
后来,我和托比的外公外婆聊天时,提到这件事,托比的外公说了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孩子是父母的孩子,首先要尊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虽然小,却是天生的外交家,当他看到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他会很聪明地钻空子。这不仅对改善他的行为毫无益处,反而会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带来更多别的问题。而且,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带给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无论是父辈与祖辈在教育孩子的
问题上发生分歧,还是夫妻两人的教育观念有差异,都不能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
托比的外公外婆在家里住了一周,准备回加利福尼亚了。临走前两天,托比的外公郑重地问女儿:“托比想要一辆玩具挖掘机,我可以买给他吗?”苏珊想了想,说:“你们这次来,已经送给他一双旱冰鞋作为礼物了,到圣诞节时,再买玩具挖掘机当礼物送给他吧!”
我不知道托比的外公是怎么告诉小家伙的,后来我带托比去超市,他指着玩具挖掘机说:“外公说,圣诞节时,给我买这个当礼物。”语气里满是欣喜和期待。
虽然苏珊对托比如此严格,托比去却对妈妈爱得不得了。他在外面玩时,会采集一些好看的小花或者他认为漂亮的叶子,郑重其事地送给妈妈;别人送给他礼物,他会叫妈妈和他一起拆开;有什么好吃的,也总要留一半给妈妈。
想到很多中国孩子对父母的漠视与冷淡,我不得不佩服我的洋媳妇。在我看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美国妈妈有很多值得中国妈妈学习的地方。
国外育儿经验篇三
爱的原则:既给予爱又尊重了原则
爱孩子是爱他的品德,而不是成绩
法国心理学家建议让儿童自己玩
育儿心够“狠”,长大才能成材
美国:断奶后,宝宝最佳食物是肉
育儿方法比较入门
美国:孩子的教育绝对不“外包”
餐桌上的交流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
犹太人教子:可依赖的人唯有自己
爱的原则:既给予爱又尊重了原则
克利夫·巴罗斯是比利布雷汉姆牧师团的领导。一次,他的儿子鲍比和女儿贝蒂做了错事,克利夫警告孩子们,如果下次再犯,就要用皮带抽打他们。然而,两个孩子根本没把克利夫的话当回事,趁克利夫上班,他俩又故伎重演。克利夫知道后很恼火,但看着孩子们可怜巴巴的样子,又心软起来。毕竟,对自己疼爱的孩子讲原则是件痛苦的事。
克利夫把鲍比和贝蒂叫进房间,解下皮带,脱下衬衫。然后光着脊梁跪在床前,让孩子们每人用皮带抽他10下。鲍比和贝蒂哭得很伤心,他们不想抽打自己的父亲,但克利夫说:“咱们有言在先,犯了错误就要受到处罚。但作为父亲,我决定替你们承受。”
克利夫坚持要鲍比和贝蒂用力打满20下。两个孩子边打边痛哭不止,比自己受到最严厉的惩罚还难过。
从那以后,鲍比和贝蒂非常听话,不是怕被罚,而是他们知道:父亲疼爱他们,但不会因此而忽视他们的错误。
生活中像这种“原则”和“感情”的选择题,父母不知做过多少次,但每次都是在两个选项之间犹豫不决。克利夫却决定两项都选。
亲子之间,爱人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学会用爱的方式来讲原则,就能既得到爱,又尊重了原则。
爱孩子是爱他的品德,而不是成绩
美国大多数的中小学,每学年都有一天是专门留给父母和老师会面的。这一天学生不用上课,老师与班上每一位学生的父母单独面谈,面谈时间约为30分钟。其中,与女儿五年级的班主任第威夫人的一次面谈令我印象深刻。
第威夫人在大大地赞扬了女儿一番后把话题一转,说:“对于克莉斯蒂(女儿的英文名)这样优秀的学生,我唯一的担心是如果有一天她的成绩报告单上不是那么漂亮了,有了一个甚至几个B,她会怎样去处理这个事情呢?”我和先生对看了一眼,很有些被一语惊醒的梦中人的样子。接着,她给我们讲了她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她的女儿曾经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门门功课拿A。可是上了高中后,由于功课越来越难和一些其它原因,成绩单上也有几个B了。女孩子无法承受自己在学习上不再是最优秀的事实,便想方设法寻找能让自己最出色的方面。
最后,她终于找到了——那就是节食。其结果当然可想而知。小姑娘差点连命都丢掉了。幸亏发现得早,药物治疗加上心理治疗,千辛万苦地总算把她给救过来了。第威夫人说:“我把这个故事告诉你们,是希望它不要重演。我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你们的孩子。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她能身心健康成长。这是一个教育者的最大心愿。”她给我们讲解了她的打算,并说在实行这个计划之前需要得到我们的允许她准备有意给克莉斯蒂增加学习和考题难度,让她的成绩单上至少有一两个B。她要观察她的反应。她认为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是一样的重要。老师这样的尽心尽责,真是令我们感动,也令我们醒悟。说实话,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更别说认识到它的严重了,倒是常常为女儿的好成绩喜形于色呢。
第威夫人有一段话让我们深受触动。她说:“时时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爱他们,大家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的品德,和他们的成绩单如何则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曾几何时我们利令智昏地把这直白浅显的人生道理给忘掉了呢?
法国心理学家建议让儿童自己玩
一两岁的小孩就会试着自己穿衣服、摆弄玩具,而不少父母会热心帮助他们完成动作。对此,儿童心理学专家建议,不妨让孩子们自己完成他们想做的事情。
正在智利参加心理测定学研讨会的法国儿童心理学专家阿涅丝·桑托-费德尔指出,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己玩耍,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桑托-费德尔说,仔细观察小孩子玩耍的过程就会发现,即使是一岁多的孩子也有连贯的思维和逻辑,他们的逻辑中包含相对复杂的思考、想象甚至研究,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因此父母应该从小就给孩子提供自己动手的空间和时间。
遗憾的是,父母往往会想当然地替孩子“做主”。比如,当孩子长时间对着自己的手或者某个东西“愣神”时,父母就认为孩子应该转换关注对象,做些别的事情,实际上孩子往往需要时间来发现和探索周围的事物。
桑托-费德尔说,父母过多的“指导”会让孩子逐渐丧失自主判断能力,对别人产生很强的依赖性。她建议,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让他在安全的环境中自己玩耍。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可以给他一个柔软的垫子;稍大一点时,可以给他一个2平方米大小的封闭空间,铺上毯子让孩子爬行。另外,在孩子自己玩耍时,不必给他太多玩具,四五件就足够了,但要注意时常更换玩具,以免孩子感到厌烦。
育儿心够“狠”,长大才能成材
在美国有所见,一些三四岁孩子玩耍时,摔了跟头,客人要去扶,父母不让;还有美国父母去市场购物时,一手拉着孩子,或大人在前面大步走,孩子在一侧紧追,不管孩子累不累,就是不背不抱。
并非美国父母不疼爱孩子,更不是他们工作繁忙,顾不上照看孩子,而是意在培养孩子的自主、自强和自我生存能力,以适应将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美国人的眼光不可谓不远。然而,我国的一些父母呢?则是另外一番景象,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可谓不深,关怀不可谓不细致。结果呢?养成孩子眼高手低,轻视劳动,懒散任性、怕苦怕累,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遇到一点挫折、一点困难,就茫然不知所措,这几乎成了一些孩子的通病。
日本有关部门组织17户市民到上海居民家中做客,日本妈妈的教子方法使中国人大开眼界。有个日本幼儿,抓起一只生馄饨就往嘴里塞。中国房东想制止,其母却说:“别管他,这样他才知道生的不能吃。”小孩吃了一口,果然皱着眉头吐了。有个日本小孩摔了一跤,先是哭着求助,后见无人相帮,只好自个爬了起来。那位日本妈妈说:“只有让孩子尝试失败,才能获得成功。”
日本妈妈为何要对孩子进行“失败教育”呢?一位日本学者解释说: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对孩子进行努力,对孩子进行失败教育,使它们在失败中学会本领,将来才能自食其力。日本父母凭着这种紧迫感教育自己的子女,使日本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不怕挫折、勇于竞争的顽强性格。
美国:断奶后,宝宝最佳食物是肉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茁壮成长,却不知自己给孩子吃得并不科学。针对这一问题,美国儿科专家总结出一些正确的喂婴方法。
当婴儿断奶后,父母虽然知道该喂他们固体食物了,但从亲友、
书籍甚至医生那里得到的建议,却往往出于习俗,并不科学。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父母喂给婴儿的食物可谓五花八门:非洲国家喂肉,日本喂鱼和萝卜,法国则喂西红柿。对此,美国儿科学院营养委员会会员查廷得·巴蒂亚医生说,这些差异只是源于文化传统,而非科学。
谷类误区
大多数美国父母在第一次喂孩子固体食物时就犯下错误。
他们在孩子6个月大时开始喂谷类产品,之后逐渐加入蔬菜、水果,最后才喂孩子面食和肉类。
但贝勒大学医学院儿科教授南希·比尤特指出,这种做法缺乏科学依据。谷物并非婴儿断奶后最佳的食物初体验,肉才是最佳食物。可惜父母往往将肉排在进食名单的末位。
波士顿儿童医院戴维·路德维格医生解释说,谷类实际是最不适合婴儿食用的食物种类之一。因为婴儿吃谷类食物后血糖会迅速升高,这可能导致孩子长大后出现肥胖等健康问题。
正视过敏
几十年来,医生都告诫父母,防止孩子过敏的最佳方法是只给婴儿吃温和、少刺激的食物。
但是研究发现,没有证据显示对无家族食物过敏史的孩子也有必要这样做。更有医生怀疑,只吃无刺激食物反倒会导致孩子更容易过敏。就像打疫苗一样,适量刺激未尝不是好事。
饮食多样
与此同时,美国父母习惯只喂婴儿少数几种食物。对此,儿科专家表示,大多数婴儿6个月大时就可以安全进食多种食物。路德维格强调,给孩子提供多样化食物有助于他们长大后适应不同种类食品,后者是孩子一生饮食健康的关键。专家提示,如果要喂婴儿以前没吃过的食物,每次只能喂一种,同时观察孩子是否有过敏或不消化现象。
育儿方法比较入门
虽然不同文化中孩子的成长步骤是一样的,但父母的育儿安排及父母对孩子的回应方式肯定各不相同。
比如,纳尔霍人的婴儿被紧紧的绑在一块育婴板上,斯拉夫人的孩子被包裹在襁褓中,而西方的婴儿却可以在摇篮中自由的悠荡,有时还可以自由的哭。
斯博克医生说,对于那些5个月大的、过于频繁的要人抱的婴儿,应该让它体会一下受挫的感觉,应该允许它哭。
这对非洲的Kung族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那里的母亲和婴儿一起睡觉,每小时要侍弄几次孩子。孩子一哭,母亲几秒钟内就作出反应。
教义说,婴儿具有高度的依赖性,没有事实证明,满足婴儿的这些要求会对它们有任何害处。
“对付孩子有个有效的办法„„永远不要拥抱和亲吻它,永远别让它坐在你的双膝上。”
——心理学家J·B·华生
在不同的文化中,抚养孩子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如多人照看(比如在传统的大家庭中——现在这种家庭形式已经衰落了),公社照看(如在以色列的基布兹中)和日托(如西方的单亲家庭和双职工家庭)。
从来没有人证明过某种方法比另一种方法好。
美国:孩子的教育绝对不“外包”
精英是要从小培养的。越是早期教育,家庭的投入就越重要。与我们关于美国人放任孩子的老印象相反,美国家长,主要是中高产阶层的家长,盯孩子之紧能让你目瞪口呆。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母亲,为了督促孩子的学业,辞职当了家庭主妇,没事就到学校当志愿人员。结果,一些富裕郊区的学校,不管是私立的还是公立的,招募志愿人员时,招一个来十个,学校根本招架不住。家长全面介入学校的教学,重新界定了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界线。更极端的,则干脆把孩子从学校撤出,自己来教,形成了家庭私塾热。
这种家庭介入学校教育,和中国目前中产新贵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的中产新贵教育孩子,注重的是选择好学校,把教育职责全推给老师,最多不就是多花钱吗?用当今时髦的经济术语说,就是教育“外包”。美国的中高产阶级,则认为一切都可以“外包”,但自己孩子的教育不能“外包”给别人,一定要自己监督。
餐桌上的交流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
家庭聚餐时,在餐桌上讲述“家庭的故事”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能让他们与同龄人友好相处。如果这时候与孩子坦率
地讨论一些负面事件,则会让他们有更强的自控力,在面对逆境时有良好的适应性。这是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的最新研究发现。
由马歇尔·杜克(MarshallDuke)教授领导的“家庭讲述计划”,利用三年时间研究了40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有一名9到12岁青春期前的少年。研究人员把这些家庭吃饭时的交谈用磁带记录下来,并且让他们回答一些问题,以助于判断家庭功能对儿童个性的影响。研究人员称:“我们对进入青春期的转变过程特别关注,因为这一时期对个性和自我观念的形成特别重要。”
研究人员分析了餐桌上常规的相互关系,以及交谈中涉及的话题的种类。他们注意到,几乎每个家庭就餐时,交谈都是由父母询问小孩当天在学校的情况开始的。最后,话题常常转向“遥远的事件”,比如周末的旅行计划,或者去奶奶家探望等等。
杜克教授经过分析得出结论:除了父母说什么之外,父母和孩子的共同讨论也很重要,孩子的心理成长在父母听他们讲话时得到益处。
让研究人员印象深刻的是,在家庭的故事和家族的历史中,包含着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的东西,比如告诉他们祖父母在哪里成长、如何相遇等。此外,与孩子一起坦率地讨论负面的事件,比如亲人去世等,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适应性。因而,不要特意避免告诉孩子负面的事件,这个时候不要假装他们不存在,实际上,他们能够从中学会如何应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起起落落。
由于许多父母工作繁忙,使家庭聚餐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杜克
教授担心这样会失去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好机会,他说:“全家人在一起就餐的机会应该被神圣地保持下来。”
犹太人教子:可依赖的人唯有自己
这是发生在一个普通犹太人家庭里,父亲和儿子的故事:
儿子叫约翰,在他4岁那年,有一天他和姐姐在客厅玩捉迷藏。他们玩得正高兴,父亲抱起小约翰,把他放在沙发椅上面,然后伸出双手做出接的姿势,叫他往下跳。小约翰毫不犹豫地往下跳,在即将抓住父亲的瞬间,父亲缩回了双手,约翰摔到了地板上,他号啕大哭起来。小约翰向坐在沙发上的妈妈求助,妈妈若无其事地坐着,并不去扶他,只是微笑着说:“呵,好坏的爸爸!”父亲站在一边,以嘲弄的眼光望着上当受骗的小约翰。
这便是犹太家庭教子的方法之一,这样做的目的是灌输给孩子一个理念:社会是复杂的,不要轻信他人,唯一可依赖的就是自己。
犹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房子被烧着了,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如果孩子回答是钱财,母亲会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如果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会告诉他:“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财,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小淑女与约翰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