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小一网整理伟大的悲剧阅读答案,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伟大的悲剧阅读答案吧。
《伟大的悲剧》阅读题答案阅读题原文
《伟大的悲剧》阅读题答案阅读题原文篇1《伟大的悲剧》,本文是一篇传记文,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让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伟大的悲剧》阅读题答案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伟大的悲剧》阅读题原文①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②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③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④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⑤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者:茨威格)
【相关链接】事件背景:今天,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一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1920xx年,他们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点的人而进行激烈的角逐。结果阿蒙森队比斯科特队早了近五个星期到达南极点,并顺利返回。而斯科特及其同伴却在归途中永远长眠在茫茫冰雪之中。
斯科特写给英国公众的绝命书片段:“仅就我个人来说,我对这次探险毫无悔意,因为它显示出英国人能吃苦耐劳,互相帮助,并一如既往,能以坚忍不拔的伟大毅力去面对死亡的精神。……如果我们能够活下来,我本来想把我的伙伴们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事迹讲给大家听。它一定会深深打动每一个英国人的心。如今不得不让这些潦草的札记和我们的尸体来讲这些事迹了。”
《伟大的悲剧》阅读题题目1.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的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你对“伟大的悲剧”一词的理解,联系历史或现实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伟大的悲剧》阅读题答案1.运用比喻、拟人;描绘出暴风雪造成的险恶环境;暗示了斯科特一行的悲剧结局。
2.
(1)“悲伤地”表现了他要与妻子永别时的痛苦;“坚决地划去”表现了他对处境的清醒认识。
(2)“跪下来”表达了国王对英雄的沉痛悼念和崇高敬意。
3.“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此时心中浮现的却再也无法拥有的美好事物。
4.“略”。事例具体;结局应是悲惨的;能体现崇高精神。
《伟大的悲剧》阅读题答案阅读题原文篇2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
2感受并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前准备:
1分小组搜集南极和有关南极探险的资料。包括南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物种、矿产资源、科学研究,写成解说词,并配上电脑课件。
2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设计
一预习汇报
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地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千百年来,南极一面向世人裸呈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你一起层层兵张,酷冷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你想揭开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的面纱吗?你想一堵她的卓越风姿吗?那就请快快登上我们的“南极号”极地油轮,跟我们的导游们,一起开始我们神奇的南极之旅吧。
第一位导游:各位游客朋友,请往前看,南极大陆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下面现有我给大家介绍有关南极的地理知识:
南极点位于南纬90度,南极洲的面积为140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区域常年被冰雪覆盖,被人称为南极冰原或白色沙漠。即使在夏天,也仅有5%的无冰源覆盖的裸露基岩,称为无冰区或白色沙漠的绿洲,白色沙漠的绿洲是南极陆地、淡水生物的主要栖息地。正是这些生物给南极这块凄凉冷漠的大陆带来了生机。
第二位导游:我来讲南极的自然环境:
南极的自然环境有五大世界之最:1、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年均气温为零下25摄氏度——零下89、2度。3、南极是世界上冰雪贮量最多的大陆4、南极是世界上最干燥、海拔最高的大陆。这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大陆。有着世界上最干净的水,土和空气。但也无处不隐藏这致命的危险,如:奇寒,杀人风,冰缝,白色沙漠,移动的岛屿、乳白天空、雪盲。
第三位导游:来到南极,拜访这里的主人是不能少的:
先看看企鹅岛上憨态可掬的企鹅。他们早已在伸长脖子在企盼我们的到来。南极有七种企鹅,现有1、2亿只,占世界总数的87%。
南极大陆生物稀少,然而,围绕南极大陆的海洋——南大洋,栖息着数千种海洋生物。开发利用南极的海洋生物资源,将是人们研究南极首先得到的经济效益之一。
师:各位旅客,这次愉快的南极之旅即将结束了,在旅行中我们既饱览了南极风光,还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那么,是谁揭开南极那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的面纱呢?
二导入
是的,南极,这块被冰雪包裹的圣洁之地,曾留下了一批批勇敢的探险家的足迹,但是,也有许多探险家因为气候或条件的不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现在,让我们看看那些为探索南极而献出生命的勇士们。
由此引入本文课题
三学习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关键语句。
2感受并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四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展示图片,配入风雪交加的背景音乐
1.概括的谈谈,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写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和它的队员在探索南极的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
2根据图片概括复述故事情节。注意环境描写。
满怀希望奔向南极无限失望登上归程。
归程途中危险骤增埃文思发疯死去。
奥茨越来越走不动走向暴风雪迎接死亡。
三位英雄集体死亡却不哀叹任何困难。
五研读课文
1大家看课文的题目:“伟大的悲剧”,悲剧是以悲惨结局结尾的故事,既然是悲惨的故事为什么蕴含着伟大呢?二者以看似矛盾的词组合成课文标题,对全文的情节和意义起了什么作用呢?
2我们先从悲处入手,本文的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斯科特探险队之行的那几个方面?
生:因为他们后到达南极。
师:从文中的那些地方可看出?“无垠的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
师:他们这时是什么心情呢?战栗了。
师:知道自己失败了,成了亚军,斯科特一行人悲伤到了极点,但他们还不得不干什么?
生:不得不为阿蒙森一行胜利者作证。
师:体现在哪?(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的去屡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师:此时,他们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哀。
生:他们在归途中全都牺牲了
师:为什么牺牲了?都面临哪些困难?(线路固定、精力缺乏、寒气逼人、燃料太少)
因此,他们斗不过这些归途中的困难,壮烈牺牲了。
师:文中有一句话说:“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谁的观点?作者以及世人们是不是这样认为的?那世人们对他们的离去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
生:这篇文章能够流传至今,本身就说明了世人对他们的怀念和对他们离去的悲痛。
师:同学们把悲剧之悲挖掘得很好,概括起来就有四悲: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这里的悲,你们认为是悲哀还是悲壮?
生:悲壮,因为虽然他们上演了一幕悲剧,但作者也认为他们是伟大的。
师:很好,这就谈到了题目中的伟大二字,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遭到毁灭的仅仅是斯科特一行人的肉体,生命,而他们的精神确是有价值的,是伟大的。所以文章充满了悲壮的情感。
3那么大家就讨论一下,从文中找出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之处,并有感情的朗读出来。
一组
代表回答:A我们组认为
第1段:“1912年1月——几乎已经完成。”
第5段:“当初他们一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就有超人的力量”。表明了斯科特他们对探险事业的深深的热爱。
B我补充一下,斯科特他们在回来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当他们与死亡抗争时,当他们一个个牺牲时,没有一个害怕,如:
第11段:“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的斗争,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的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去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第13段:“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有人会从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课。”
师总结:这一组同学领会到了他们勇于探索,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现在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我们刚才谈到的段落句子。
二组
代表回答:我们讨论后发现,文中最感人的是奥次走出帐篷,走向死亡这一节。
第10段:“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区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趟意味着什么。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近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师总结:奥茨为了同伴而舍弃自己的生命,这叫集体主义精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相处也需要这种精神,比如大家都生活在我们的班集体中,就需要有顾全大局的思想,有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组
代表回答:我们组认为,斯科特他们很诚实,守信用,如果斯科特等人是爱耍赖,不守信用的人的话,他们完全可以销毁阿蒙森留下的痕迹,而取代“世界第一”的资格但他们没有这么做。毅然决定为阿盟森作证,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他们仍然去做,所以我们认为他很守信用。课文第二段,特别是结尾部分都是写的这种痛苦。
第2段:“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的去屡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四组
代表回答:我们组认为斯科特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热爱亲人,热爱朋友,甚至临死前,奠基的始终是祖国,朋友,而不是自己。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这是一种伟大,课文12段谈到这个问题。
第12段:斯科特海军上校会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中,他才会悲壮的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他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师总结:同学们从内容和情节的分析中,体会到了悲剧和伟大的精神实质,把握了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那么,请同学们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一下,
生:他们虽然有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但这悲剧中他们师中扮演着英雄的角色,在这悲中,正展示了他们伟大的魅力,
板书:
伟大的悲剧
勇于探索斯失败之悲
科
绅士风度特作证之悲线路固定
值得信赖探精力缺乏
集体主义险死亡之悲寒气逼人
无私爱心队世人之悲燃料太少
5的确,在他们走向死亡的路途上,处处闪耀着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献身的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可是,无论如何,斯科特毕竟是第二个到达的南极的人,作者为什么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而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
被他们的精神感动了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关注的绝不是南极探险的成败,而是他们在这次悲壮之旅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这种精神远远超越了探险本身。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6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它的肉体倒下了,但是它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
7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六拓展延伸
正是在他们的精神鼓舞下。一行又一行的探险队奔赴南极,使南极不再神秘。.
欣赏南极探险取得的成就
1、我国于1985年在南极洲乔治王岛上成功的建成了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
2、1989年中国第五次南极考察队又在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上建立中国第二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中山站。
师总结:同学们,探险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事业,即使对自然界的挑战,更是对自身的挑战。它不仅需要坚强的体魄,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为这项事业献身的精神,在你们心中一定有更渴望了解的奥秘,最渴望征服的世界,愿将来的某一天,你们探险的步伐能让世界为之瞩目,让祖国为之骄傲。
作业
搜集
南极资料
一、地理位置
南极点位于南纬90度,南极洲的面积为140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区域常年被冰雪覆盖,被人称为南极冰原或白色沙漠。即使在夏天,也仅有5%的无冰源覆盖的裸露基岩,称为无冰区或白色沙漠的绿洲,白色沙漠的绿洲是南极陆地、淡水生物的主要栖息地。正是这些生物给南极这块凄凉冷漠的大陆带来了生机。
二、自然环境
南极的自然环境有五大世界之最:1、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大陆年均气温为零下25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89、2度。3、南极是世界上冰雪贮量最多的大陆,冰盖面积达2700万立方公里,相当于世界总淡水量的72%。4、南极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5、南极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这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大陆。有着世界上最干净的水,土和空气。但也无处不隐藏这致命的危险,如:奇寒,杀人风,冰缝,白色沙漠,冰于火的世界,移动的岛屿、乳白天空、雪盲。
三、动物
先看看企鹅岛上憨态可掬的企鹅。他们早已在伸长脖子在企盼我们的到来。南极有七种企鹅,现有1、2亿只,占世界总数的87%。
南极大陆生物稀少,然而,围绕南极大陆的海洋——南大洋,栖息着数千种海洋生物。开发利用南极的海洋生物资源,将是人们研究南极首先得到的经济效益之一。
《伟大的悲剧》阅读题答案阅读题原文篇3教学目标:
1、能以“悲”为学习线索,感受悲,分析悲,评价悲,认识悲,较深入理解斯科特等人的悲剧意义,形成对悲剧事件的系统思考和认识。
2、学习根据语言材料,独立分析判断事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步骤:
导入:悲剧是伟大的,但悲未必是很伟大的一件事。斯科特一行出于伟大的目的,历经一个艰难的过程,终止于生命的消失,这中间弥漫着无限悲伤。
一、悲情重现
斯科特一行在南极的暴风雪中遭遇的悲剧过程和悲剧结局,不仅表现在所面临的自然环境的残酷上,还体现在心理的煎熬上。让我们重新来回顾它们历经的最后的悲情日子,具体感受队员们死亡前所承受的悲凉。
分组合作完成下列二题或自主选择其一完成,具体学习形式可以多样
1、按时间顺序划出有关描写自然环境残酷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体会与悲剧结局的内在联系。
2、按时间顺序划出描写斯科特等队员心理感受的语句,串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他们的心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体会他们在心理上最后历经了怎样的煎熬,体会与悲剧结局的内在联系。
二、悲情探源
小组一起分析讨论:造成斯科特一行的悲剧结局,原因在何处?
教师参考分析之一:可以集中于批判斯科特科学精神的缺乏——这也是传记中有意回避的方面——他们已较强烈预感到会发生悲剧,却不能清醒地制止走向悲剧的行动。明知阿蒙森已经到达南极,补给不足,自己步后尘已意义不大,却仍旧心怀侥幸,在盲目的倔强意志力下,冒险前进,以致于使探险充满了冒险的意味,最终酿成悲剧。他们此时追求的东西也许早已经超出了探险本身,探险的象征意义和心理失衡下寻求心理的补偿已成了他们当时真正追求的目标了。如果斯科特此时能够以一种理性的态度面对现实,也许事情的结局就不是这样。
参考资料:研究南极探险史的科学家指出,阿蒙森的胜利和斯科特的失败并非在于两者的计划周密与否,而在于前者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制订计划,后者则凭推理设想来制订计划。阿蒙森断定,人的体力和西伯利亚矮种马都无法抗御南极的严寒,惟有北极的爱斯基摩狗才能在极圏拉着雪橇前进,于是他用了20条膘肥体壮的狗胜利完成了去南极点的往返路程。而斯科特则主要用西伯利亚矮种马和少量的爱斯基摩狗,结果,狗跑掉了,矮种马冻死,使这支队伍过早地接受了严峻的挑战———在以后的时间里,他们只能靠人拉雪橇前进。这样前进的速度就大打折扣,遭受灭顶之灾也就成为必然了。
三、悲情评估
斯科特的悲剧行动,到底有怎样的悲剧意义?是否真如题目所说?
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请同学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独立的评判。
四、悲情同构
课外完成,任选其一
1、假如你就是斯科特,在明知阿蒙森已到达南极后,你还会像同斯科特一样悲壮地走向南极吗?你还会为阿蒙森作证吗?请想一想,写一写。
2、你有过一些探险之类的经历吗?如有,请回忆,写成文章,希望回忆能建立在理性的认识和反思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就找一找相关的文章看看吧。
五、资料平台
1、茨威格《夺取南极的斗争》,见于《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2、高登义《南极历险》。
3、《中国当年为何会勃发如此大规模的民间探险热潮》。
《伟大的悲剧》阅读题答案阅读题原文篇421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案例提供机场路中学杨曙陈金兵
【教学设想】
人类生存在这个星球上,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是探索星球奥秘的情结。在神奇的自然面前,探险者品尝过成功,也啜饮过失败,但仍前赴后继,永不停歇。探险的行动固然值得关注,但探险的意义和动因更值得我们冷静沉思。因此,斯科特南极探险的意义、失败的探险者的价值定位、机遇在探险成败中的作用、失败的探险者的心路历程、重复探险的价值评估、探险与冒险的区分等等,都可以作为本文学习的选题,进行扩展,组织教学。
设计A选择了斯科特探险的正面意义来组织教学,强调对文本进行正面的理解把握,在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梗概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的语言材料,从自己领会的感人片段入手体会人物身上蕴涵的伟大精神,较多地注重学生的体验学习、自主参与学习。
设计B相对较为开放,从斯科特探险的“悲剧”性质切入,以“悲情”为教学线索,引导学生在把握悲剧事实的基础上,自主对这一“悲剧”的意义作出自己独立的判断,强调培养学生系统思考的能力、独立思维的品质和探究的方法。
【教学设计A】
教学目标:
1、能快速默读,复述课文情节,把握悲剧发生的过程。
2、品味感人的情节和关键语句,感受人物的伟大精神。
3、从题目的“伟大”“悲剧”中,理解这一事件的伟大意义。
教学步骤:
导入:中国“神舟”五号成功飞行,美国“勇气”号、“机遇”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表面,中国人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于1960年5月25日首次从“不可逾越”的北坡登顶珠峰,秦大河成为首位成功参与南极科学考察的中国科学家,香港女性李乐诗成功踏上地球三极……在人类太多成功的探险活动背后,也有着太多的失败,太多的失败的英雄。
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就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当年他们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而进行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比斯科特队早了近五个星期到达极点,并顺利班师,斯科特等五人却永远长眠在茫茫冰雪之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时的南极,一起来感受斯科特他们一步一步走向悲剧的最后日子。
一、整体阅读感知
1、快速默读全文,并用自己的话简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用200字左右写出来。
2、脱离课本,以自己概括的内容为蓝本,适当进行扩充,在小组内轮流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相互指出需要补充调整的内容。推荐代表在班级内复述;同学、教师点评,指导抓住斯科特5人一步一步走向悲剧的过程。
3、给学生2分钟时间,将先前概括的内容缩写成一句话。交流评价,教师明确。
4、简要谈谈对文章的初步感受。
二、片段品读体味
1、找出你认为最感人的片段,带着充沛的感情读一读,写一写你感动的原因。然后,小组内交流读一读,说一说,小组代表作全班交流。
教师指导:重点抓住写队员的章节,如:第2、6、7、9、10、11、12、13、14等小节。原因分析着重感受人物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勇于探索求知的精神,勇于为追求的事业献身的精神,勇于为集体利益而识大局舍自己的精神。
2、你觉得斯科特是怎样一个人?请你用恰当的词语来描述。
3、上述人物的这些精神,你觉得是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体现出来的?请你找出来,并一一进行对应分析,将该句体现出的精神以旁批的形式注出。对于难于理解的语句,组内共同探讨,必要时提出,在全班内解决,教师帮助解难。
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好好地品读这些句子,试着当堂记住,以它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勉励自己。
三、主题思想探究
1、同样是探险南极,阿蒙森成功了,斯科特失败了。可是茨威格这位著名的传记作家,为什么要充满激情地给失败的斯科特作传?在文中你能找出体现作者对这一事件的态度的句子吗?试着品读分析,谈一谈你的看法。
2、题目为《伟大的悲剧》,既然是“悲剧”,那又为何“伟大”?这是否矛盾?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指导学生充分开展讨论,各抒己见。
四、思维挑战作业
1、学习本文后,联系自己学习中、生活中的情况,回忆一个事件,用文字的形式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慨,体现真情实感和思想深度,字数不限。
2、斯科特一行明知困难重重、明知已经不能第一个到达了,还要继续前进,到底值不值?请你谈谈你的看法,写一写。
【教学设计B】
何处见悲
——《伟大的悲剧》的悲剧意义探究
教学目标:
1、能以“悲”为学习线索,感受悲,分析悲,评价悲,认识悲,较深入理解斯科特等人的悲剧意义,形成对悲剧事件的系统思考和认识。
2、学习根据语言材料,独立分析判断事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步骤:
导入:悲剧是伟大的,但悲未必是很伟大的一件事。斯科特一行出于伟大的目的,历经一个艰难的过程,终止于生命的消失,这中间弥漫着无限悲伤。
一、悲情重现
斯科特一行在南极的暴风雪中遭遇的悲剧过程和悲剧结局,不仅表现在所面临的自然环境的残酷上,还体现在心理的煎熬上。让我们重新来回顾它们历经的最后的悲情日子,具体感受队员们死亡前所承受的悲凉。
分组合作完成下列二题或自主选择其一完成,具体学习形式可以多样:
1、按时间顺序划出有关描写自然环境残酷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体会与悲剧结局的内在联系。
2、按时间顺序划出描写斯科特等队员心理感受的语句,串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他们的心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体会他们在心理上最后历经了怎样的煎熬,体会与悲剧结局的内在联系。
二、悲情探源
小组一起分析讨论:造成斯科特一行的悲剧结局,原因在何处?
教师参考分析之一:可以集中于批判斯科特科学精神的缺乏——这也是传记中有意回避的方面——他们已较强烈预感到会发生悲剧,却不能清醒地制止走向悲剧的行动。明知阿蒙森已经到达南极,补给不足,自己步后尘已意义不大,却仍旧心怀侥幸,在盲目的倔强意志力下,冒险前进,以致于使探险充满了冒险的意味,最终酿成悲剧。他们此时追求的东西也许早已经超出了探险本身,探险的象征意义和心理失衡下寻求心理的补偿已成了他们当时真正追求的目标了。如果斯科特此时能够以一种理性的态度面对现实,也许事情的结局就不是这样。
参考资料:研究南极探险史的科学家指出,阿蒙森的胜利和斯科特的失败并非在于两者的计划周密与否,而在于前者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制订计划,后者则凭推理设想来制订计划。阿蒙森断定,人的体力和西伯利亚矮种马都无法抗御南极的严寒,惟有北极的爱斯基摩狗才能在极圏拉着雪橇前进,于是他用了20条膘肥体壮的狗胜利完成了去南极点的往返路程。而斯科特则主要用西伯利亚矮种马和少量的爱斯基摩狗,结果,狗跑掉了,矮种马冻死,使这支队伍过早地接受了严峻的挑战———在以后的时间里,他们只能靠人拉雪橇前进。这样前进的速度就大打折扣,遭受灭顶之灾也就成为必然了。
三、悲情评估
斯科特的悲剧行动,到底有怎样的悲剧意义?是否真如题目所说?
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请同学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独立的评判。
四、悲情同构
课外完成,任选其一:
1、假如你就是斯科特,在明知阿蒙森已到达南极后,你还会像同斯科特一样悲壮地走向南极吗?你还会为阿蒙森作证吗?请想一想,写一写。
2、你有过一些探险之类的经历吗?如有,请回忆,写成文章,希望回忆能建立在理性的认识和反思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就找一找相关的文章看看吧。
【资料平台】
1、茨威格《夺取南极的斗争》,见于《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2、高登义《南极历险》。
3、《中国当年为何会勃发如此大规模的民间探险热潮》。
《伟大的悲剧》阅读题答案阅读题原文篇521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案例提供机场路中学杨曙陈金兵
【教学设想】
人类生存在这个星球上,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是探索星球奥秘的情结。在神奇的自然面前,探险者品尝过成功,也啜饮过失败,但仍前赴后继,永不停歇。探险的行动固然值得关注,但探险的意义和动因更值得我们冷静沉思。因此,斯科特南极探险的意义、失败的探险者的价值定位、机遇在探险成败中的作用、失败的探险者的心路历程、重复探险的价值评估、探险与冒险的区分等等,都可以作为本文学习的选题,进行扩展,组织教学。
设计A选择了斯科特探险的正面意义来组织教学,强调对文本进行正面的理解把握,在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梗概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的语言材料,从自己领会的感人片段入手体会人物身上蕴涵的伟大精神,较多地注重学生的体验学习、自主参与学习。
设计B相对较为开放,从斯科特探险的“悲剧”性质切入,以“悲情”为教学线索,引导学生在把握悲剧事实的基础上,自主对这一“悲剧”的意义作出自己独立的判断,强调培养学生系统思考的能力、独立思维的品质和探究的方法。
【教学设计A】
教学目标:
1、能快速默读,复述课文情节,把握悲剧发生的过程。
2、品味感人的情节和关键语句,感受人物的伟大精神。
3、从题目的“伟大”“悲剧”中,理解这一事件的伟大意义。
教学步骤:
导入:中国“神舟”五号成功飞行,美国“勇气”号、“机遇”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表面,中国人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于1960年5月25日首次从“不可逾越”的北坡登顶珠峰,秦大河成为首位成功参与南极科学考察的中国科学家,香港女性李乐诗成功踏上地球三极……在人类太多成功的探险活动背后,也有着太多的失败,太多的失败的英雄。
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就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当年他们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而进行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比斯科特队早了近五个星期到达极点,并顺利班师,斯科特等五人却永远长眠在茫茫冰雪之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时的南极,一起来感受斯科特他们一步一步走向悲剧的最后日子。
一、整体阅读感知
1、快速默读全文,并用自己的话简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用200字左右写出来。
2、脱离课本,以自己概括的内容为蓝本,适当进行扩充,在小组内轮流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相互指出需要补充调整的内容。推荐代表在班级内复述;同学、教师点评,指导抓住斯科特5人一步一步走向悲剧的过程。
3、给学生2分钟时间,将先前概括的内容缩写成一句话。交流评价,教师明确。
4、简要谈谈对文章的初步感受。
二、片段品读体味
1、找出你认为最感人的片段,带着充沛的感情读一读,写一写你感动的原因。然后,小组内交流读一读,说一说,小组代表作全班交流。
教师指导:重点抓住写队员的章节,如:第2、6、7、9、10、11、12、13、14等小节。原因分析着重感受人物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勇于探索求知的精神,勇于为追求的事业献身的精神,勇于为集体利益而识大局舍自己的精神。
2、你觉得斯科特是怎样一个人?请你用恰当的词语来描述。
3、上述人物的这些精神,你觉得是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体现出来的?请你找出来,并一一进行对应分析,将该句体现出的精神以旁批的形式注出。对于难于理解的语句,组内共同探讨,必要时提出,在全班内解决,教师帮助解难。
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好好地品读这些句子,试着当堂记住,以它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勉励自己。
三、主题思想探究
1、同样是探险南极,阿蒙森成功了,斯科特失败了。可是茨威格这位著名的传记作家,为什么要充满激情地给失败的斯科特作传?在文中你能找出体现作者对这一事件的态度的句子吗?试着品读分析,谈一谈你的看法。
2、题目为《伟大的悲剧》,既然是“悲剧”,那又为何“伟大”?这是否矛盾?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指导学生充分开展讨论,各抒己见。
四、思维挑战作业
1、学习本文后,联系自己学习中、生活中的情况,回忆一个事件,用文字的形式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慨,体现真情实感和思想深度,字数不限。
2、斯科特一行明知困难重重、明知已经不能第一个到达了,还要继续前进,到底值不值?请你谈谈你的看法,写一写。
【教学设计B】
何处见悲
——《伟大的悲剧》的悲剧意义探究
教学目标:
1、能以“悲”为学习线索,感受悲,分析悲,评价悲,认识悲,较深入理解斯科特等人的悲剧意义,形成对悲剧事件的系统思考和认识。
2、学习根据语言材料,独立分析判断事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步骤:
导入:悲剧是伟大的,但悲未必是很伟大的一件事。斯科特一行出于伟大的目的,历经一个艰难的过程,终止于生命的消失,这中间弥漫着无限悲伤。
一、悲情重现
斯科特一行在南极的暴风雪中遭遇的悲剧过程和悲剧结局,不仅表现在所面临的自然环境的残酷上,还体现在心理的煎熬上。让我们重新来回顾它们历经的最后的悲情日子,具体感受队员们死亡前所承受的悲凉。
分组合作完成下列二题或自主选择其一完成,具体学习形式可以多样:
1、按时间顺序划出有关描写自然环境残酷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体会与悲剧结局的内在联系。
2、按时间顺序划出描写斯科特等队员心理感受的语句,串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他们的心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体会他们在心理上最后历经了怎样的煎熬,体会与悲剧结局的内在联系。
二、悲情探源
小组一起分析讨论:造成斯科特一行的悲剧结局,原因在何处?
教师参考分析之一:可以集中于批判斯科特科学精神的缺乏——这也是传记中有意回避的方面——他们已较强烈预感到会发生悲剧,却不能清醒地制止走向悲剧的行动。明知阿蒙森已经到达南极,补给不足,自己步后尘已意义不大,却仍旧心怀侥幸,在盲目的倔强意志力下,冒险前进,以致于使探险充满了冒险的意味,最终酿成悲剧。他们此时追求的东西也许早已经超出了探险本身,探险的象征意义和心理失衡下寻求心理的补偿已成了他们当时真正追求的目标了。如果斯科特此时能够以一种理性的态度面对现实,也许事情的结局就不是这样。
参考资料:研究南极探险史的科学家指出,阿蒙森的胜利和斯科特的失败并非在于两者的计划周密与否,而在于前者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制订计划,后者则凭推理设想来制订计划。阿蒙森断定,人的体力和西伯利亚矮种马都无法抗御南极的严寒,惟有北极的爱斯基摩狗才能在极圏拉着雪橇前进,于是他用了20条膘肥体壮的狗胜利完成了去南极点的往返路程。而斯科特则主要用西伯利亚矮种马和少量的爱斯基摩狗,结果,狗跑掉了,矮种马冻死,使这支队伍过早地接受了严峻的挑战———在以后的时间里,他们只能靠人拉雪橇前进。这样前进的速度就大打折扣,遭受灭顶之灾也就成为必然了。
三、悲情评估
斯科特的悲剧行动,到底有怎样的悲剧意义?是否真如题目所说?
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请同学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独立的评判。
四、悲情同构
课外完成,任选其一:
1、假如你就是斯科特,在明知阿蒙森已到达南极后,你还会像同斯科特一样悲壮地走向南极吗?你还会为阿蒙森作证吗?请想一想,写一写。
2、你有过一些探险之类的经历吗?如有,请回忆,写成文章,希望回忆能建立在理性的认识和反思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就找一找相关的文章看看吧。
【资料平台】
1、茨威格《夺取南极的斗争》,见于《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2、高登义《南极历险》。
3、《中国当年为何会勃发如此大规模的民间探险热潮》。
《伟大的悲剧》阅读题答案阅读题原文篇6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积累“销蚀、毛骨悚然、怏怏不乐”等词语,体会“伟大的悲剧”的含义。
能力目标:通过速读课文,默读课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通过小组讨论、质疑的方法,学生能够自主体味出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流畅的表达出来。
情意目标:通过品读文中的重点句子,学生能够自主体味出人类在探索自然中的悲壮美,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教学重点:
通过速读、默读,从时间、地点、人物等角度,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脉络。
通过重点朗读、小组讨论、学生质疑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
结合语境,体味重点语句的含义。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人物描写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查找南极的相关资料。
学生收集有关南极资料,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新授:
1、导语设计:(多媒体展示南极图片)同学们,在地球的最南端——南极是怎样一个世界吗?你所知道的南极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借助手中的资料回答问题,教师通过课件进行补充)好,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在我们人类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步伐中,南极这个荒芜人烟的大地上长眠了几位英国的探险英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用他那充满激情的笔调记录了这个伟大的悲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一同去感受那悲壮的一幕吧!
学生速读课文,并标划出段落和读不准的字词。
多媒体出示:
拽(zhuài)癫狂(diān)吞噬(shì)毛骨悚然(sǒng)怏怏不乐(yàng)
毋宁(wù)羸弱(léi)告罄(qìng)遗孀(shuāng)
释义:
吞噬:吞食。
销蚀:消损腐蚀。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二)精讲课文: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教师提示,可以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变换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来组织语言,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节选了传记中斯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梗概: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筋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极点,却悲哀的发现已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途中遭遇恶劣气候,与严寒风雪进行了惨烈的搏斗,最后悲壮的死去。
说说你读完本文的感受?并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明理由。
明确:斯科特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不懈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那种勇于为事业献身的精神,那种与死神的抗争的英雄主义气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贴近本文的主题即可。要求:学生的语言流畅、准确。朗读句子的时候要读出自己的情感,注意文中词语的运用。)
小组讨论,交流各自在读文中有那些疑问,共同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
学生质疑可能涉及到的问题:
⑴课文第2段中“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明确: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古语说:“成者王侯败者贼寇”,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人们接受心里以及社会现实氛围的揭示。
⑵文中“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你怎样理解“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两个词语?
明确:斯科特内心是十分痛苦和极度失望的。“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两个词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挪威国旗迎风招展的样子,这也代表了胜利者阿蒙森得意的神情。这就与斯科特他们此刻的痛苦、失望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斯科特的当时的悲哀的心情。
⑶“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地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地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为什么说是“最冷酷无情地职责”?“忠实”一词有怎样的含义?
明确:因为“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地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忠实”一词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斯科特人格的高尚和对自己事业的执着追求。
(三)写作迁移:
小组讨论,说说你认为文章中的人物、环境以及叙事等方面,给你的写作以哪些启示?
明确:⑴本文的叙事脉络十分清楚,通过时间、地点、人物心里的变化来组织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简洁。
⑵在人物刻画上,作者扎住了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细致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⑶作者把握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特点,运用了恰当的环境描写,烘托了全文的悲剧性色彩。
(四)谈感受:
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和平日所积累的名人的故事、名言,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谈谈你学完本课的感受?
明确:可引用哥白尼、哥伦布、连体姐妹等悲剧故事,来谈感受。
(五)作业:
1、假如斯科特探险队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他们会怎样?有什么表现?怎样的语言?请借助想象创设情境,用鲜活的文字表现这个激动的场面。
请以“伟大的……”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任选其一)
《伟大的悲剧》阅读题答案阅读题原文篇7基础知识训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茨威格拉拽 毛骨悚然 怏怏不乐
吞噬 羸弱 告罄 毋宁
2、本文作者,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和方面。
3、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主人公是,在这一个英雄的集体里还有
等共名探险队员。
4、同样一句话,重音不同,所强调的意思也不同。请根据以下重音提示,分别写出相应的提问。
他叫你明天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叫你明天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例句,仿写句子。
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
一样。
6、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爱心是,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日的阳光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许静的朗诵字正腔圆,令李老师喜从天降,他立即同意让许静参加诗歌朗诵会。
b、这部著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c、2001年教育部放宽高校招生报考条件,各高校对大龄考生和应届生等量齐观。
d、愚公之所以能感动上天,搬走太行、王屋二山,*的就是持之以恒的精神。
8、联系全文,说说从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的悲壮覆没这个故事中,我们该如何给胜利和失败下定义。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9、本文题为“伟大的悲剧”该如何理解?
10、学习了本文之后,你受到那些启示?
创新能力运用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极度寂静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以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极,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们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经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选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斯科特上校在最后的一篇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愿望,并把“我的妻子”改成为“我的遗孀”这是为什么?
13、选文中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人们对这几位英雄的敬重。试分别找出来:
14、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寒风凛冽的南极帐篷里,给英国公众写了一封绝命书。试根据选段和书信分析这位英雄所表达出的内心情感。
15、第三段中有一处细节描写表现了这个英雄的团体,在临死的时候仍然具有的那种集体友爱精神,请用“————”标出来。
16、如何理解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
17、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归纳出南极具有哪些“威力”?
18、有人认为斯科特的所为并无多大意义,甚至觉得他们是为了“寻找刺激”,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课外阅读
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就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
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0c的极低温度。而在世界上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0c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又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曾经记录到—94、50c的最低温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的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对于一般人来说,南极的气候确实令人谈虎色变。然而气象学家们却是喜出望外,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最理想的实验室,并且希望能从这里找出一把解开全球性气候变化之谜的钥匙。
19、在第二段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并分析这样表达的效果。
20、请用肯定句说说第一段的含义。
21、下面是对上述几段文字内容的概括,其中不恰当的是
a、人类不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威力。
b、南极的风极大,被称为“风极”。
c、南极气候极度寒冷。
d、南极的气候变化莫测。
22、以上选段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南极的威力?
23、为什么气象学家对南极的气象喜出望外?这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24、文末说“从这里找出了一把解开全球气候的钥匙”,为什么?
所谓“南极大陆的物质平衡”,说通俗了,就是研究大陆冰盖的增减。至于冰盖的增减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可用一喜一悲来概括。
先说喜。现在不仅中国,而且全球都缺淡水。而总量为2700万立方千米的南极冰盖,储存了全世界可用淡水的27%。有人估算,这可够全人类用上7500年。这样一说,冰盖还是越大越好。那么南极冰盖每年增加多少呢?有材料称称,每年10厘米左右。冰盖的“收入”来自降水,主要是降雪。但南极大陆太大,面积约是中国的1、5倍,降雪极不均衡。在南极内陆,降水量简直比撒哈拉大沙漠还惨!南极大陆其实是全球最为干旱的大陆,号称“白色沙漠”。所以它的降水到底有多少,如何分布,必须把握准确。
再说悲。有人大胆设想过,南极冰盖一旦全部融化,情景如何,有两说:一说是全球海平面将上升空60米,一说是60至90米。其实,不管哪位说对了,都不得了。那将意味着包括纽约、伦敦等著名城市要沦为“水晶城”。全球陆地面积将缩小2000万平方公里。冰盖的“支出”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表面蒸发,二是底部消融,三是冰山崩溃,四是快速冰流。
25、本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26、本文的说明顺序是先后;结构方式是先后。
27、二、三段中有两个词分别与首段中的“增”、“减”相照应并构成比喻,这两个词是和。
28、第二段中称南极大陆为“白色沙漠”,其原因是什么?
29、冰盖的“支出”主要有哪些?
30、结合课文《伟大的悲剧》和课外阅读中的两篇文章,谈谈人类对南极考察或开发的前景将会如何?
参考答案
1~3略4、谁叫你明天去?他叫你什么时间去?5、略6、dbac7、d8、略9、虽然是一场悲剧,但他们表现出来的精神却是伟大的。10、略11、略12、作出了牺牲的准备,已经没有希望生还。13、“垒了一个石墓……十字架”“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14、要点:热爱祖国,勇于献身15、死去的斯科特还像兄弟似地搂着威尔逊16、英雄们虽然失败了,但精神却是伟大的。17、风大、雪大、气温低18、这是一种对科学的献身精神,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人类才走出封闭的家园,认识了美丽的地球,使人类走向了进步19、把南极比作“暴风雪之家”,形象地说明了这里很不适合人类生存和活动。20、人类只有到达南极,才知道气候的威力有多大。21、a22、风速大气温低气候变化莫测。23、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实验室,并且希望从这里找到一把解开全球性气候变化之谜的钥匙。这表现了气象学家不畏艰难进行科学研究的献身精神。24、因为南极是一个理想的实验室25、南极大陆冰盖的增减与我们的关系26、概括具体总分27、收入支出28、南极大陆是全球最为干旱的地方,以长年被冰雪覆盖。29、“一是表面蒸发……四是快速冰流”30、言之成理既可
《伟大的悲剧》阅读题答案阅读题原文篇8[分析教材]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地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文章重点是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而在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理论依据]
教学过程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对话的过程,学生作为文本阅读的主体,因其阅读期待、阅读心境、阅读动机的不同,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也是独特的,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这种阅读主体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法学法]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这些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教学方法,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过程设计]
导入:课件显示“南极版图”突出南极点科学实验站的名称“阿蒙森---斯科特站”
教师富有激情地介绍这个站名的来历,引出课文和人物。
环节一:你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个故事吗?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叙事特点理清故事情节: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5人,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奔向目的地,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捷足先登,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不幸遇难。
环节二: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
板书学生说出的词语,比如:震撼、钦佩、崇敬。
环节三:文中哪些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你?默读课文,圈划这些语句,并用一句话概括。
学生应该会找到这些情节:1、接受为挪威人作证的任务。2、威尔逊博士临死不放弃科学观察。3、奥茨英雄似的死去。4、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5、斯科特的绝笔。如找不出教师引导和补充。
环节四:小组选择最打动你的情节,讨论“是什么打动了你?”如果小组讨论时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提请班级交流解决。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讨论过程中要对重点的语段、句子,像“奥茨英雄似的死去”、“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等情节中的语句要组织学生朗读,对关键词语要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共同解决。在谈到“斯科特的绝笔”这一情节时引导学生想象斯科特给国家、民众、朋友、妻子、孩子可能写一些什么。
在对以上情节的感受和讨论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伟大的悲剧”课题的深刻含义。
环节五:斯科特没能实现“第一”的目标,而且没能成功地返回祖国,可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却赢得了胜利者都没有的尊重和赞誉。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我们该怎样面对呢?
最后送给学生三句话结束本课: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
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
但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的,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设计意图:我们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这既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也是语文素质能力形成的内涵。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
结语:
一篇好的文章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样一堂好课也会在学生的心中久久回荡,我们的课堂应该帮助学生架起通往那些闪烁着人类精神光芒的文章的桥梁,和学生一起去享受那精神的盛宴,去与那伟大的灵魂碰撞出耀眼的思维火花,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帮他们刻下永不磨灭的印记。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平时教学过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
《伟大的悲剧》阅读题答案阅读题原文篇9【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情节,感悟内容,体会情感。
2.把握文题“悲剧”的,明确“伟大”的意义。
3.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重点】
1.把握“悲剧”,明确“伟大”意义。
2.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类型】
讲读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速读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结构,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悲剧”,明确“伟大”意义。导语设计
设计(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南极地图,美丽的南极风光,可爱的动物企鹅蓝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播放世界各国在南极的科学考察站地图,介绍中国的长城站、中山站,特别介绍设在南极南纬90°的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的科学实验站,这是为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而命名的。今天,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的故事,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那悲壮的一幕吧。由此导入板书课题。
设计(二)用多媒体播放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图片,介绍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骄人成绩。播放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73秒爆炸、“哥伦比亚”号返航时解体的画面。播放20xx年北大科考队和登山队攀登希夏帮马峰时不幸遇到雪崩,5人遇难等画面。说明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征途中留下了许多伟大的悲剧,但人类却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今天,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的故事,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那悲壮的一幕吧。由此导入板书课题。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速读、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结构,整体感知文意。
3.把握“悲剧”,明确“伟大”意义。
读一读,写一写
吞噬(shì)角逐(jué)雪橇(qiāo)癫狂(diān)
拽(zhuài)悚(sǒng)毋(wú)皑(ái)怏(yàng)
馨(xīn)温馨赢(yíng)输赢
罄(qìng)告罄羸(léi)羸弱
磬(qìng)钟磬
1、毛骨悚然(sǒng):形容十分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2、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风。
3、坚持不懈:坚持到底,毫不松懈。
4、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5、怏怏不乐(yàng):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6、姗姗来迟:慢腾腾地来晚了。
7、忧心忡忡(chōng):忧愁得心情不能安静
作家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是20世纪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等,传记作品有《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等,戏剧作品《耶雷米亚》等。
南极简介
★南极之最★
高原--------冰库--------世界“寒极”--------世界“风极”
二、独立自学
1、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文的感受或心情。(如感动、崇敬、钦佩、敬佩等)
2、梳理脉络情节(按时间顺序)(点拨、讨论、提问。)
★奔向南极→绝望而归→带信作证→归途遇险→悲壮覆灭
3、复述课文内容。(提示六要素)
★课文主要写了斯科特探险队五人,精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由于遇到恶劣的天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最后教师介绍斯科特探险队南极探险的整个经过。
1920xx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20xx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次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20xx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20xx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队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11月12日,一支探险队发现英雄们已冻僵的尸体。)
4、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时间、人物、地点、结局)
(讨论、提问、归纳:1920xx年3月,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返回途中不幸全部遇难。)
5、作者对整个事件的评价在文中的哪一部分体现的(找主旨句)?有何作用?(点明主题)(讨论明确后齐读最后一段,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
1、“悲剧”之“悲”是指“悲哀”还是“悲壮”?
2、既是“悲剧”又何来“伟大”呢?这是否矛盾?
(不矛盾。勇士们的肉体悲壮的死去令人悲痛,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却是伟大的。)
3、本文“悲”包括哪些内容?“伟大”指什么精神?(板书设计)
失败之悲勇于探索
作证之悲诚实守信
死亡之悲悲剧————伟大集体主义
离别之悲献身事业
世人之悲给人精神鼓舞
四、拓展延伸
师:课文颂扬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请用“悲在____,而____伟大”的句式,表述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伟大的悲剧》阅读题答案阅读题原文篇10教学理念:
找出途径让学生发掘材料,从语文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
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激发全体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发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营造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
教材分析:
《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写的是在1920xx年底,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后,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的悲壮覆没的故事。故事较长,情节也较曲折,且用的是第三人称,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再现当时的情境。文章一方面写了气候的恶劣,探险队员与之展开的搏斗;另一方面,作者也展现了当时牺牲的详情。所以基本上具备小说的三要素:典型情节,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因此又可以把它当作写人的传记小说来读。
学情分析:
学生可能不适应阅读这么长的篇幅,学生可能不适应这么欧化的语言,学生可能陌生这么含蓄而深刻的主题,学生可能有不太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念,这正是在阅读这篇文章比较困难的地方。所以教学的立足点不应太高太难,应尽量简化、浅化,使学生好懂、爱学,并重在培养他们的兴趣,不然,教师的教学就会很被动。
教学目标:
以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为教学重点
以积累、听说、写作等为训练手段
以发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核心
学法导引:
1.长文短教,重点突破。
2.注重发现,重抓积累。
3.启发诱导,读写并举。
教学过程:
导入: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伟大的悲剧又会是什么样的呢?现在,我们就来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样用斯科特的故事给我们解答这个疑问的。
出发前的准备
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像一次充满挑战的探险之旅,希望大家在这次旅程中既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又接受智慧和胆量的考验,出发前,我们需明确此行的要求和任务:首先大家要一鼓作气,振作精神;其次,大家要开动脑筋,解决困难;第三,大家要团结合作,共同进步,希望我们最后都能达到荣誉的顶点,品尝胜利的果实。
沿途发现,做一个细心的收藏家
我们阅读一篇课文就像一个旅行家在旅行,要去不断地发现那些有价值的、美好的、印象深刻的东西,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并仔细整理珍藏。下面大家读课文,看同学们是不是一个个细心的收藏家。(指导学生分类整理,做成卡片)
下面的词语不应错过
姗姗来迟 怏怏不乐 白雪皑皑 茫茫无际 洋洋得意
闷闷不乐 念念有词 忧心忡忡 小心翼翼 猎猎作响
迷迷糊糊 哆哆嗦嗦 踉踉跄跄
坚持不懈 风餐露宿 精疲力竭 疲惫不堪 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 海市蜃楼 畏缩不前 鲁莽大胆 语无伦次
羸弱 癫狂 凛冽 吞噬 销蚀
步履 告罄 蹒跚 遗孀 厄运
下面的句子不应忘记。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5.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
(指导学生去发现、搜集、整理)
挑战困难,做一个勇敢的探险家
既然是探险,就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坦途,必然会遇到艰险和困难等着我们去克服。然而,无限风光在险峰,越是艰险的地方,我们越要迎难而上。下面的学习需要大家拿出勇气和智慧,看大家是不是一个个勇敢的探险家。
(学生再次浏览课文)
1.同学们在下面互相复述故事。(要讲得热闹)
2.大家推荐一个同学给全班同学讲述故事。(要激励)
3.同学讲述完之后,请同学们用简单的话评价故事。(要称赞)
这是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
这是一个非常悲壮的故事。
这是一个充满着冒险精神的故事。
这是一个富有挑战精神的故事。
这是一个歌颂失败的英雄的故事。
这是一个歌颂献身精神的故事。
……
(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获得感知)
4.文章中有许多感动人心的细节,正是从这些细节,我们发现了探险家高尚伟大的地方,请同学们认真感悟这些地方,且说说他感动你的原因。(要鼓励)
①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见证他们完成的业绩,而斯科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
科学家博大的胸襟让人叹服。
②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科学家勇于探索和顽强进取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③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独自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
科学家强烈的自我献身精神和以集体为重的高尚人格不能不令人为之泪流满面。
④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
科学家热爱事业、执着、拼搏的精神不得不令人赞叹。
……
(指导学生品味细节,细心领悟)
善于创造,做一个优秀的开拓者
人类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对未知世界的追求,我们的眼睛总是在不断发现新鲜的天地,我们的思维还在继续探索许多空白的领域,这就象我们今天的学习一样,都需要我们有一种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所以下面的问题,同学们要大胆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并记录下来,你会发现你成了一个优秀的开拓者。
1.这次探险活动胜利者是阿蒙森,失败者是斯科特,然而茨威格选择作传的却是斯科特,这里面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目的?(从中理解题目的含义)
2.读了这篇文章,或许你对英雄对成败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在你的心中,到底谁是真正的英雄;在生活中,我们怎样看待成败?请以《真心英雄》为题写下你的认识和感受。教师可播放周华健的歌曲《真心英雄》营造氛围。
3.学生写作。
4.当堂诵读。
5.教师评价。
《伟大的悲剧》阅读题答案阅读题原文篇11[分析教材]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地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文章重点是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而在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理论依据]
教学过程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对话的过程,学生作为文本阅读的主体,因其阅读期待、阅读心境、阅读动机的不同,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也是独特的,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这种阅读主体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法学法]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这些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教学方法,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过程设计]
导入:课件显示“南极版图”突出南极点科学实验站的名称“阿蒙森---斯科特站”
教师富有激情地介绍这个站名的来历,引出课文和人物。
环节一:你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个故事吗?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叙事特点理清故事情节: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5人,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奔向目的地,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捷足先登,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不幸遇难。
环节二: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
板书学生说出的词语,比如:震撼、钦佩、崇敬。
环节三:文中哪些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你?默读课文,圈划这些语句,并用一句话概括。
学生应该会找到这些情节:1、接受为挪威人作证的任务。2、威尔逊博士临死不放弃科学观察。3、奥茨英雄似的死去。4、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5、斯科特的绝笔。如找不出教师引导和补充。
环节四:小组选择最打动你的情节,讨论“是什么打动了你?”如果小组讨论时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提请班级交流解决。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讨论过程中要对重点的语段、句子,像“奥茨英雄似的死去”、“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等情节中的语句要组织学生朗读,对关键词语要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共同解决。在谈到“斯科特的绝笔”这一情节时引导学生想象斯科特给国家、民众、朋友、妻子、孩子可能写一些什么。
在对以上情节的感受和讨论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伟大的悲剧”课题的深刻含义。
环节五:斯科特没能实现“第一”的目标,而且没能成功地返回祖国,可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却赢得了胜利者都没有的尊重和赞誉。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我们该怎样面对呢?
最后送给学生三句话结束本课: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
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
但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的,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设计意图:我们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这既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也是语文素质能力形成的内涵。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
结语:
一篇好的文章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样一堂好课也会在学生的心中久久回荡,我们的课堂应该帮助学生架起通往那些闪烁着人类精神光芒的文章的桥梁,和学生一起去享受那精神的盛宴,去与那伟大的灵魂碰撞出耀眼的思维火花,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帮他们刻下永不磨灭的印记。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平时教学过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
《伟大的悲剧》阅读题答案阅读题原文篇12[分析教材]《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地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教学目标]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文章重点是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而在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理论依据]教学过程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对话的过程,学生作为文本阅读的主体,因其阅读期待、阅读心境、阅读动机的不同,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也是独特的,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这种阅读主体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法学法]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这些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教学方法,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过程设计]
导入:课件显示“南极版图”突出南极点科学实验站的名称“阿蒙森---斯科特站”
教师富有激情地介绍这个站名的来历,引出课文和人物。
环节一:你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个故事吗?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叙事特点理清故事情节: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5人,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奔向目的地,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捷足先登,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不幸遇难。
环节二: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
板书学生说出的词语,比如:震撼、钦佩、崇敬。
环节三:文中哪些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你?默读课文,圈划这些语句,并用一句话概括。
学生应该会找到这些情节:1、接受为挪威人作证的任务。2、威尔逊博士临死不放弃科学观察。3、奥茨英雄似的死去。4、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5、斯科特的绝笔。如找不出教师引导和补充。
环节四:小组选择最打动你的情节,讨论“是什么打动了你?”如果小组讨论时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提请班级交流解决。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讨论过程中要对重点的语段、句子,像“奥茨英雄似的死去”、“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等情节中的语句要组织学生朗读,对关键词语要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共同解决。在谈到“斯科特的绝笔”这一情节时引导学生想象斯科特给国家、民众、朋友、妻子、孩子可能写一些什么。
在对以上情节的感受和讨论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伟大的悲剧”课题的深刻含义。
环节五:斯科特没能实现“第一”的目标,而且没能成功地返回祖国,可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却赢得了胜利者都没有的尊重和赞誉。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我们该怎样面对呢?
最后送给学生三句话结束本课: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
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
但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的,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设计意图:我们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这既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也是语文素质能力形成的内涵。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
结语:
一篇好的文章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样一堂好课也会在学生的心中久久回荡,我们的课堂应该帮助学生架起通往那些闪烁着人类精神光芒的文章的桥梁,和学生一起去享受那精神的盛宴,去与那伟大的灵魂碰撞出耀眼的思维火花,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帮他们刻下永不磨灭的印记。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平时教学过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
《伟大的悲剧》阅读题答案阅读题原文篇1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体会关键语句,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生齐读名言:顽强奋战后的失败和轻易获得的胜利同样可贺可敬!
导语:是啊,失败和成功应同样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尊重。然而,一直以来,我们的记忆中只容得下成功者,有人说,历史便是为他们而写的,其实并非如此,千百年来,在人类征服自然界的各个领域中,都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失败英雄”,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就是其中的一位,接下来,让我们随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再次回顾那段光荣的历史吧!
2、作者介绍 茨威格,这位出生于奥地利的犹太作家为人正直高洁,一生著作颇丰。起初,他以写诗和翻译作品作为步入文坛的“敲门砖”,一俟进入到小说领域,他那过人的文学天赋就立刻光芒夺目。同样使他蜚声文坛的传记作品更是其创作生涯中高矗的里程碑。他曾经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司汤达、弗洛伊德等许多著名人士作传。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的性格。
《伟大的悲剧》是茨威格为以斯科特为首的英国南极探险队所作的一篇传记。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学习和研究这篇传记作品,我们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启迪和收获。
3、教师对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作个简单的测试
第一关:你会读了吗?
第二关:关于南极,你了解多少?
第三关:你觉得在南极考察,应该注意些什么?
二、学习课文
整体感知:
跳读课文,注意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1.课文读完之后,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2.复述课文
3.你觉得文中哪些细节令你难忘,说给大家听听。
刚才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一定有不少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大家拿起笔,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最使自己感动的词语或句子,并谈谈体会。
例如:斯科特为挪威人阿蒙森作证;感动的原因是:斯科特诚实、守信,有强烈的英国绅士风度,能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
斯科特在死后,还象亲兄弟一样抱着威尔逊;感动的原因是:他们互相团结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威尔逊在临死之前还拖着16公斤重的珍贵岩石样品;感动的原因是:他有一种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关注细节
细节1: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务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
细节2: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结束自己,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独自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
细节3:最后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
4、情感把握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是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这一场悲剧的,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言表。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一: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课文题为《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表现在哪些方面?
失败之悲:“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你认为这句话说得对不对呢?
作证之悲:“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的。”
死亡之悲:1.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2.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3.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世人之悲: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XX年,安妮公主登上南极,悼念斯科特他们南极探险90周年。
问题探究二:
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答: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2、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哪些地方?
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品味语言,谈体会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而在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理论依据]教学过程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对话的过程,学生作为文本阅读的主体,因其阅读期待、阅读心境、阅读动机的不同,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也是独特的,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这种阅读主体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法学法]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这些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教学方法,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过程设计]
导入:课件显示“南极版图”突出南极点科学实验站的名称“阿蒙森---斯科特站”
教师富有激情地介绍这个站名的来历,引出课文和人物。
环节一:你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个故事吗?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叙事特点理清故事情节: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5人,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奔向目的地,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捷足先登,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不幸遇难。
环节二: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
板书学生说出的词语,比如:震撼、钦佩、崇敬。
环节三:文中哪些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你?默读课文,圈划这些语句,并用一句话概括。
学生应该会找到这些情节:1、接受为挪威人作证的任务。2、威尔逊博士临死不放弃科学观察。3、奥茨英雄似的死去。4、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5、斯科特的绝笔。如找不出教师引导和补充。
环节四:小组选择最打动你的情节,讨论“是什么打动了你?”如果小组讨论时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提请班级交流解决。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讨论过程中要对重点的语段、句子,像“奥茨英雄似的死去”、“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等情节中的语句要组织学生朗读,对关键词语要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共同解决。在谈到“斯科特的绝笔”这一情节时引导学生想象斯科特给国家、民众、朋友、妻子、孩子可能写一些什么。
在对以上情节的感受和讨论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伟大的悲剧”课题的深刻含义。
环节五:斯科特没能实现“第一”的目标,而且没能成功地返回祖国,可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却赢得了胜利者都没有的尊重和赞誉。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我们该怎样面对呢?
最后送给学生三句话结束本课: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
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
但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的,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设计意图:我们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这既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也是语文素质能力形成的内涵。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
结语:
一篇好的文章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样一堂好课也会在学生的心中久久回荡,我们的课堂应该帮助学生架起通往那些闪烁着人类精神光芒的文章的桥梁,和学生一起去享受那精神的盛宴,去与那伟大的灵魂碰撞出耀眼的思维火花,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帮他们刻下永不磨灭的印记。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平时教学过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
《伟大的悲剧》阅读题答案阅读题原文篇15[分析教材]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地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文章重点是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而在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理论依据]
教学过程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对话的过程,学生作为文本阅读的主体,因其阅读期待、阅读心境、阅读动机的不同,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也是独特的,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这种阅读主体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法学法]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这些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教学方法,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过程设计]
导入:课件显示“南极版图”突出南极点科学实验站的名称“阿蒙森---斯科特站”
教师富有激情地介绍这个站名的来历,引出课文和人物。
环节一:你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个故事吗?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叙事特点理清故事情节: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5人,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奔向目的地,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捷足先登,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不幸遇难。
环节二: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
板书学生说出的词语,比如:震撼、钦佩、崇敬。
环节三:文中哪些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你?默读课文,圈划这些语句,并用一句话概括。
学生应该会找到这些情节:1、接受为挪威人作证的任务。2、威尔逊博士临死不放弃科学观察。3、奥茨英雄似的死去。4、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5、斯科特的绝笔。如找不出教师引导和补充。
环节四:小组选择最打动你的情节,讨论“是什么打动了你?”如果小组讨论时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提请班级交流解决。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讨论过程中要对重点的语段、句子,像“奥茨英雄似的死去”、“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等情节中的语句要组织学生朗读,对关键词语要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共同解决。在谈到“斯科特的绝笔”这一情节时引导学生想象斯科特给国家、民众、朋友、妻子、孩子可能写一些什么。
在对以上情节的感受和讨论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伟大的悲剧”课题的深刻含义。
环节五:斯科特没能实现“第一”的目标,而且没能成功地返回祖国,可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却赢得了胜利者都没有的尊重和赞誉。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我们该怎样面对呢?
最后送给学生三句话结束本课: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
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
但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的,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设计意图:我们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这既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也是语文素质能力形成的内涵。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
结语:
一篇好的文章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样一堂好课也会在学生的心中久久回荡,我们的课堂应该帮助学生架起通往那些闪烁着人类精神光芒的文章的桥梁,和学生一起去享受那精神的盛宴,去与那伟大的灵魂碰撞出耀眼的思维火花,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帮他们刻下永不磨灭的印记。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平时教学过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伟大的悲剧阅读答案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