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穿过黑暗的火花

时间:2023-04-22 18:56:07 作者:教学文档 字数:64940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1949穿过黑暗的火花,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1949穿过黑暗的火花吧。

1949穿过黑暗的火花

在想象引导中感梧--《开国大典》

在想象引导中感梧--《开国大典》篇1

(课前2分钟,用多媒体播放配有中华历史五千年画面的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古老的中国,1949年是震撼人心的—年。正如歌中所唱,五千年的日月星辰,黄河曾多少次荡涤沧桑大地,可没有哪一次改朝换代可以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次壮举媲美。你们听:(播放课件:毛主席在天an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画面和录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就是亿万人民迈向新生的脚步声,这一年历史为新中国拉开了帷幕。

今天,就让我们满怀豪情一同回到那激动人心的1949年(出示课题:开国大典)

评点:教师充满激qing地娓娓导入,和毛主席宣告新中国成立的画面、录音浑然一体,自然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思维马上集中到课文中来。

师:现在同学们打开书,我们看教材第一部分“历史性的盛会’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不忙回答,为了帮大家更好地理解课文,老师带大家到这次大会的会场上去看一看。

生l:我知道了这一历史性盛会指的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它是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

生2:我知道了参加这次大会的代表有600多人,他们代表了全国人民。

生3:我知道了这次大会是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召开的,也就是说这次大会的任务是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准备工作的。

生4:我还知道了这次大会做出了五项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北平改名为北京;五星红旗定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代国歌。

评点:课文内容显巨学生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教学时,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学得真认真!那你们能告诉我大会为什么把五星红旗定为国旗,它有什么含义吗?(出不五星红旗图片)

生:我们在思想品德课上学过,五星红旗的旗面是红色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还有五颗黄色的五角星。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全国人民。四颗小星围绕在大星的右边,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衷心拥护。

师:你能联系其他课上学的知识给老师以满意的答复,说明你是一个很会学习的孩子。

评点:还课堂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凭自己的知识积累、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去解决问题,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还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又通过决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正式国歌。国歌是象征国家的歌曲。你们知道我国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吗?

(学生显然知之甚少,无人举手)

师:请同学们齐读歌词,说说你从歌词中能感受到什么?

(学生读歌词)

生l:我从“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句歌词中感受到受压迫的中国人是多么坚强,多么希望翻身做主人啊。

生2: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毫不屈服、英勇反抗的战斗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生3:从歌词中我仿佛看到了中国人民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浴血奋战的情景,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师:同学们的感受都很深刻。课前老师从网上查到一段资料(课件打出《义勇军进行曲》的来历),请大家读一读,对你们理解这个问题会有帮助。

(学生兴趣陡然高涨,大声阅读起来。)

《义勇军进行曲》来历: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30年代初期。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经踏进了我国的东三省,还妄图把华北乃至全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当时,

田汉同志写了一部以抗日救国为主题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影片的

主题歌。聂耳以巨大的热情创作了这首雄壮高昂、铿锵有力的曲子,随着电影的上映,这首

歌很快传遍了全国。正是这首歌鼓舞中国人民奋起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成为国歌,她可以使我们居安思危,鼓舞我们永远以昂扬、拼搏、团结、奋进的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2l世纪,她将激励我们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自强不息、奋勇前讲。

(指名读,读毕,雄壮的国歌声响起)

师:雄壮的国歌在我们耳边响起,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国歌的含义。

(学生听国歌)

师小结:国旗、国歌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只要见到祖国的国旗,听到祖国的国歌,就能唤起我们对祖国的思念和敬爱。

评点:因势利导,巧妙点拔,一步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期,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着形象的同时,教师的语言描绘不仅支配着学生的注意,而且促使学生因美感的愉悦,愿意对情境这一客体持续的注意、主动地接受,使问题的解决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切准备,新中国就要面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历史将在我们眼前重现。

(播放影片中截取的开国大典录像)

评点:教师借助录像,直观再现开国大典的壮观场面,加上教师恰如其分的解说,精心剪辑的配乐,可进一步渲染开国大典的盛况。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的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当时的盛况,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师:录像看完了,请同学们再看一看课文,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最难忘的镜头呢?

生1:我最喜欢升国旗这个场面,因为这是我们中国升起的第一面国旗,她使我们看到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不再受帝国主义的欺负了。

生2:另我最难忘的是阅兵式,我们的军队是那么威风凛凛,纪律严明、坚强壮大,人民的幸福有了可靠的保障。

生3:我最喜欢的也是升国旗这个场面,我的心情十分激动,这可是我匡i第一面国旗升上天空啊!这表明我们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当我看见五星红旗升上天空的时候,我暗暗地想:我一定要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生4:看到开国大典的盛况,我不禁想到了白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百余年中,中国人民受到的压迫和屈辱,现在人们翻身做了主人,假如我是摄影记者,我会把欢呼的人群拍摄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

生5:开国大典的每一个画面都让我深受感动,第一面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她就像是黑暗中升起的一颗启明星,照亮了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那欢呼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神情,从这个画面上,我可以感受到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兴奋心情。

评点:巧妙的提问设计,引导学生在读书时,进入角色,把自己放到事件中,用心去感悟,并在交流、探究中得到发展。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说出了自己的感想。是啊,开国大典上,人们蹦啊、唱啊,欢呼声一阵盖过一阵。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那么高兴吗?

生l:因为新中国成立了,人们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不再受压迫。

生2:因为这是人们经过了100多年的艰苦奋战,才取得的胜利,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生3:因为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中国这头雄狮不再沉睡,中国的老百姓可以过上好日子了。

师:同学们的发言都非常精彩,书上有一段话可以对同学们的发言作一个总结,请大家齐读课前序言。

(学生齐读课前序言)

师:千百年受压迫、受奴役的中国人民一旦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便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创造出无数的人间奇迹。课前老师布置,让同学们搜集有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的资料,下面就请同学们向大家展示。

(学生纷纷展示搜集到的资料、图片)

评点:适时地肯定和鼓励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查找有关资料的做法能更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探究学习的空间,可谓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把获取知识的途径很自然地延伸到课外。

师总结:从大家搜集到的资料可以看出,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正在创造出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巍巍中华走进一个崭新的时代。那么好吧,就让我们在《走进新时代》那优美的旋律声中结束我们的课吧!

(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

总评:这课教学,能精心加工教学材料,灵活处理教材,并根据社会学科的教学目的及其与现实社会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把学生带入生活的源泉或经过人为的创设所再现的生活情境中,从感受形象开始,滋润情感的幼芽,点燃智慧的火花。在教学中,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更感知社会、认识社会。

在想象引导中感梧--《开国大典》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业本6、7题,交流。

5、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在想象引导中感梧--《开国大典》篇3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únyánuǎnqiānlǐxuě

tiěsuǒhándàdùqiáo

二、辨字组词。

征闲透

证闭秀

迤磅索

施镑锁

三、找反义词。

难远细闲

大暖喜横

四、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尽:a.完b.全部用出c.全;所以的

1.尽开颜

2.用尽力气

3.尽力

开:a.打通;开辟b.舒展c.举行d.发动或操纵

4.开动脑筋

5.开运动会

6.开路先锋

7.尽开颜

等:a.等同b.等级c.等待;等候

8.等车

9.只等闲

10.一等奖

五、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依次如下:

一、云崖暖千里雪铁索寒大渡桥

二、长征闲置透明逶迤磅礴索道

证明关闭清秀施展英镑铁锁

三、易近粗忙小冷厌竖

四、1.c2.a3.b4.d5.c6.a7.b8.c9.a10.b

五、1.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2.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在想象引导中感梧--《开国大典》篇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乐声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指导朗读

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播放课件

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

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

三、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课文梗概。

附:板书设计

在想象引导中感梧--《开国大典》篇5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

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所在班级情况,

学生分析:

《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篇幅较长,3000多字,学生默读一遍最快也要3分钟,朗读一遍至少要6分钟。要在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说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认为可以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课堂中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各方面了解祖国成立的相关资料,了解旧中国屈辱的历史,再一次体会当时举国上下,人们当家做主的那种自豪的感情。

开国大典距今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对小学生来说,从语言文字去感知当时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与对党、新中国、毛主席、解放军的热爱之情,是有相当的难度。为此,需要搜集中国人民遭受压迫、奴役、侵略的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并在课前交流,增加感性认识;教学时可利用声像资料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情、激发感情,再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反复研读,以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背诵6-8自然段。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七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读题。

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b.画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C.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画出描写不同场面的连接句。

d.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

小组交流讨论

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理清文章思路。

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自由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书写生字及词语。

练习读熟全文。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深入学习课文内容,背诵部分内容。

一、精读第二部分

学生默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一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画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重点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

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找出描写人民群众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

练习背诵第7自然段。

二、阅读第三段

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

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三、阅读第四部分

默读,画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朗读第14自然段,读出欢庆的气氛。

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四个怎样的场面。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一·欢呼声”?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内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情况,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

4、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五、作业布置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大典前入场工人农民

奏国歌升国旗宣布成立读公告

大典中阅兵式

群众*

大典后退场红流光明

在想象引导中感梧--《开国大典》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业本6、7题,交流。

5、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在想象引导中感梧--《开国大典》篇7

学法提示:

1、粗读课文,了解内容:

⑴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读准字音。

⑵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习课文:

⑴ 学习课文第一段:

① 读课文,画出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人数。

② 读一读你画出的答案,说说你的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

⑵ 学习课文第二大段至第四大段:

① 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的素质高:“战车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就连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也完全一致。”

② 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体会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人们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b、“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它意味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当家做主人了,再也不会任人宰割,任人欺凌了。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人们为新中国的诞生欢欣鼓舞,为新生活欢呼雀跃。

③ 请你试着怀着同当时人民一样激动的心情再读一读这一部分。

⑶ 读第五大段,找一找这一段的时间词,同第一段中的时间词对比一下,你体会到了什么?

典礼的时间长。

“两股红流”指什么?

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可以象征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3、选择最让你感动的段落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预习提示:

1949年10月1日,在世界历史上是极不寻常的一天。这一天,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它标志着占世界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本课记叙了这一天在北京天an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画下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在想象引导中感梧--《开国大典》篇8

教学思路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学习重难点:从课文的学习中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知识连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简称政协,它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1949年9月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制订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其他法律制度,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祖国的生日。从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翻身解放,当家作了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把每年的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 54门礼炮代表我国54个民族(我国现有56个民族。54个是根据当时的统计数字),28响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利用各种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二、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识记生字的不同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勾画出场面描写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三、达标检测

1、听写词语

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

欢呼、肃立、沼泽、嗓音、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2、默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

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四、我的收获:

五、知识延伸:

读读同步阅读中的《我是中国人》

看看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图片资料。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班级课题26开国大典课时第2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2、我能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3、我能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知识连接:

关于场面描写 特定的地点、一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的综合就构成了场面。而场面描写是这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描写。那么,怎样进行场面描写呢?

①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场面描写必须首先写出某一个特定场合的整个面上的情况。这如同电影中的“大全景”拍摄。场面描写不是写出面上的情况就行了,也就是说场面描写既要写出总的轮廓,又要写出具体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

②突出重点,写出气氛。既然是场面,必然会有很多人物,因此,就要分清主次。详写主要人物的神情动作,略写次要人物,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此外,还应注意把握场景,写出气氛。众多人物活动的场面,无疑会营造出种种不同的气氛。有热闹的,有冷清的,有欢乐的,有悲哀的。真实地再现某一特定场合下的特定气氛,有助于表现所描绘的场面的特点。

③层次清楚,有条不紊。场面描写既要全面顾及特定场合下的各个方面,又要重视场面气氛的渲染,常常出现人多、事多、物多、景多的情况。因此,先写什么,怎样写才能使人感到层次清楚,就成为值得注意的问题。常见的写法有总分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某一场面的描写究竟采取怎样的顺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来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的热情。

2、勾画细读场面描写的句子,看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二、自主、合作、探究

1、勾画并细读场面描写的句子,看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交流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3、学完这篇课文说说你的体会

三、达标检测

1、摘抄你喜欢的好词佳句。

2、利用所学的场面描写的方法描写一个片段。

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四、我的收获:

五、知识延伸:

找找有关场面描写的文章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积累一些有关场面描写的词语。

在想象引导中感梧--《开国大典》篇9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理清课文描写的四个激动人心场面的相关小节;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简要复述这几个场面。

2.能背诵课文第7、8节。

3.能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感受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能背诵课文第7、8节。

教学难点:

能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感受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揭示课题。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这就是开国大典。

2.板书课题,齐读。

3.理解"开国、大典"之意。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随机纠正读音,学习生字。

2.交流自己读资料的体会。

3.展示自己画的平面图,小组读第2节讨论。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己读读课文,开国大典中的哪个场面令你很激动?

2.交流读课文片段,要求读好。

教师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入引语,并随机板书

入场

典礼

阅兵式

群众*

3.默读课文,找到与标题相应的小节。

交流。

4.小结: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先后顺序,记叙了这四个场面。引读。

我们先来读读开国大典进行时的盛况——"典礼"和"阅兵式"。

四、重点研读,简要复述。

1.开国大典包含了这些议程,出示。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政府成立。

毛主席宣读申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礼炮响起来。

下午三时正,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毛主席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阅兵式开始。

默读课文5一10节,按顺序圈出有关词语。

2.讨论。

3.加上必要的连接词,简要复述。

同桌复述;交流。

4.引读有关片段。

5.小结。

五、品词品句,感悟"隆重、规模宏大"。

1.观看资料片,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2.小组自学。

要求:自选一个场面描写的内容。

读读有关小节,圈出重点词。

小组配合有感情的朗读。

3.交流。

随机出示有关句子: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使全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着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到了正午,*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象海上的波浪。

4.小结:这些句子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热烈气氛,突出了庆典的庄严、隆重、规模宏大的盛况,表达了群众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之情、热爱之情。

5.引读,读出感情。

6.如果你是一位参加开国大典的新闻记者,请将开国大典的过程写成一份通讯稿。

提示:客观地进行过程叙述。

简要的进行场面描写。

学生习作。

交流。

7.小结。

在想象引导中感梧--《开国大典》篇10

一、顺学而导,巧示课题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个特殊的日子。

板书:

1949年10月1日。

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特殊在哪呢?

生:它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

师:老师在黑板上再写个特殊的地点。

板书:

北京。

生:这是我们的首都。

师:最后老师要写的是“开国大典”。请大家注意“典”字。

指名生读课题。

师:同学们,试着来说一句话,这句话中要有这3个内容。

师指板书:

1949年10月1日 北京 开国大典

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师:再说一句话,在刚才的基础上,在“开国大典”前加上一个词。

生1:1949年10月1日,盛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生2:1949年10月1日,隆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生3:1949年10月1日,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师:带着一份隆重,一份庄严,再读课题,谁来?

指名──齐读

二、感知整体,梳理学路

师:开国大典场面大,参加的人员多,要写好不容易。现在请同学们翻到26课,快速默读课文。

思考:开国大典写了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生默读课文,指名交流,师梳理板书。

师板书:

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三、读中感受,提升能力

师:轻声读读3个场面之前的内容,大典之前哪些内容必须要写?

生自由读课文,指名交流。

生1:地点和出席的人员应该要写。

生2:还有会场的布置。

师:通过读,了解了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

师:谁能读出人们参加开国大典时的心情。

指名生读。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描写工人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农民的句子。──男女生交换。

师:是啊!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啊!读好它。

齐读:到了正午,人们……

师: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会场。

师生合作读的同时,师简笔画会场的示意图。

师:看着图片,读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

师指名1人到黑板前看着示意图介绍开国大典会场的布置。

师:人们有的焦急期盼,有的激动万分,下午3时,典礼终于开始了。典礼是从第几节到第几节。

生:5~10节。

师:高声朗读这部分内容,肯定会有一节映入你的眼帘,抓住这一小节,加上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老师叫停才停。

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

指名交流。

生1:交流第6小节。

师:你为什么选这一节?

生1:因为毛泽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是最令人激动的!

师评:“宣布成立”是让你最有感受的。谁再来读这一节!

指名读2~3人。

师:接着毛泽东宣布──……成立了!

师:让我们亲眼来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男女生读。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在场的30万人和全中国人民的心欢呼起来!谁来读第7节

师生合作读第7节,同时画中国版图,帮助学生了解“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白山黑水之间”等词。

女生读第1句,男生读第2句师读毛主席的宣告,男女生背第7节。

师:激动吗?有话要说吗?

生:毛主席万岁!

师:一起来!

观看“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录像。

师:这两部分的内容放到下节课去学。

四、巧设语境,总结升华

师:如果你是一位新闻记者来报导开国大典的过程,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稿,哪些内容不能不写?

生1:时间地点。

生2:参加人员的心情,都是非常激动的。

生3:会场的布置。

师点拨:要抓住重点,简洁些。

师:时间关系,我们在课堂上来不及写,就来交流交流你的新闻稿题目吧!

生1:新中国成立了!

生2: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生3:啊,中国!

生4: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生5:激动人心的一天!

师:此时,老师也是心潮澎湃,我也用一个题目来表达:开天辟地的一天啊!

在想象引导中感梧--《开国大典》篇1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的反应来感受中国人民为新

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点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情感。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开国大典》,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复习提问:

师: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指名回答)

师: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场面?(学生回答,师课件引导学生回顾)

过渡: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一起体验新中国成立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

二、新授

(一)学习“群众入场”部分

1、师提出学习目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师课件出示句子:“工人队伍中,„„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3、指导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当时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时激动、迫切的心情。

(二)学习体会“典礼的主体仪式”部分

过渡:在人民群众的热切企盼中,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了主席台上,开国

1、课件出示要求:请大家细读5-10自然段,画出描写“参加开国大典的仪式时,

人民群众的反应”的句子。并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默读思考。

3、集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

四、练笔。

如果你参加了开国大典,你会怎样描写当时的场面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想一想,试着把它写下来。

在想象引导中感梧--《开国大典》篇1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欣赏课文插图。

2、看图说话:

这幅画描绘的是什么情景?

3、揭示课题,指导书写“典”字。

4、根据画面,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比较引疑:

画家用他的画笔留下了历史的光辉瞬间,那么作者用他的语言记录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内容?自由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2、生交流归纳。

三、重点研读

1、整体感知大典主体部分:

自由轻声朗读5~10自然段,从文章的语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重点体会:

板块a: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⑴ 引导学生抓住欢呼、欢跃等重点词体会人民群众激动与兴奋的心情。

⑵ 提问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板块b: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⑴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

⑵ 质疑,出示背景资料写话释疑。

板块c:

⑴ 抓住某一处描写人民群众掌声的语句。

⑵ 引导找出另外的语句。

⑶ 以读促悟。

4、观看宣布成立电影视频,随机采访学生观后心情。

5、激qing朗读重点语段。

6、质疑。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进一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简单回顾,典礼主体部分场面描写的方法及人民群众的激动、自豪的心情。

2、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重点研读

1、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交代学习任务。

2、交流学习体会:

板块a:阅兵式:

⑴ 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⑵ 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 抓重点词谈感受。

② 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③ 感情朗读。

板块b:群众游行:

⑴ 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⑵ 角色体验。

⑶ 理解重点句: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⑷ 感情朗读。

三、课堂延伸

简单交流开国大典历史资料。

四、课堂小结

1、文章场面描写的方法;

2、场面所表达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及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五、课外作业

课外收集建国五十周年大庆图片及其他资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典礼开始前的内容,重点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2、整体了解作者记叙开国大典的方法,初步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重点研读

1、学生自读课文1~4自然段,了解作者怎样介绍大典开始前的情况。

2、交流学习体会:

⑴ 参加大典人员的语句: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⑵ 会场布置的语句:

① 简笔画感知。

② 抓住重点词体会。

③ 感情朗读。

④ 重点句理解:

a、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b、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三、回顾全文

四、片断练习

1、交流建国五十周年大庆的资料。

2、观看建国五十周年录像。

3、学生选取其中一个场面片断练笔。

4、交流、评价。

在想象引导中感梧--《开国大典》篇1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能仿照课文写排比句。

2、初读课文,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教具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祖国母亲的生日,在这一天,我们都会做些什么呢?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回到1949年的10月1日,看看第一个国庆日,天an门广场上的场景。

2、读题、理解题意:

二、自学课文,完成任务

1、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⑴、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⑵、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⑶、解决疑难,发现疑难,不懂的地方打上“?”

2、学生自学课文,完成教师所给任务。

3、检查反馈:

⑴ 生字、词语的检查:

“协”,查什么部?

“瞻”,点拔第11笔:长点。落实“瞻仰”的意思。

“擎”,共几笔?

“诞”,注意读音

飘拂、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⑵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讨论。

⑶ 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

⑷ 解决部分学生的疑难问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

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试着给课文分段。

2、分段练习:

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这几个场面是怎么连接的?

给课文分段。试说根据什么分的。综合板书:

1234 5678910 111213 1415

会场    典礼      阅兵    游行 

四、完成练习,抄写字词

1、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泽  设  渠  瞻

译  投  距  檐

2、抄写并确定带点字的部首和笔划数,填在括号里:

协商 典礼 诞生 融成

瞻仰 胸膛 爆发 率领

3、抄写课文生字、词语各四遍。

4、课后认真阅读课文,将文章读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一、二两段的内容。

2、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高兴、激动的心情。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高兴、激动的心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排比、比喻仿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协商、迎风招展、四面八方、排山倒海、爆发、瞻仰、诞生、肃静、飘拂。

2、用文中的一句话解释开国大典的意思。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思考: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

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首都北京天an门广场。

参加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市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共30万人。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投影或小黑板揭示句子:

比较:

到了正午,天an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挤得满满的,成了一个人海。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到了正午,天an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挤得满满的,到处是举着红旗的人。

⑴ 两句句子哪一句好,为什么?

⑵ 朗读这句句子,读出喜悦、兴奋。

4、第4节中还有哪些句子反映了人民群众参加典礼的喜悦心情?找到句子后试着练习,然后朗读一句给大家听。

评价重点:

⑴ 句子有没有找对?

⑵ 有没有读出喜悦心情?鼓励学生竞读。

齐读第4小节。

三、学习第二段

1、理清典礼仪程:

⑴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

⑵ 用上“先……再……接着……”等关联词语,简要述说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找出典礼过程中反映人民群众心情的句子。

引读:老师略读连接内容,学生齐读描写群众心情的句子,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3、理解句子,训练说话、朗读:

⑴ 这是怎样一种心情?人们为什么那么激动?请联系课文用上“人民群众为……而欢呼或激动”说一兵句话。

⑵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升起来”表示什么?“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什么意思?

朗读这句话,读出自豪、扬眉吐气。

⑶ 课文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用了哪些方法?

随机比较句子:“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插传遍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与课文原句比哪句好?为什么?朗读排比句,读出自豪、扬眉吐气的气势。

4、熟读6~8节,试背诵。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题。

2、总结学习方法:

3、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并能仿写一两句:

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全场30万人,为_____而_____;为_____而_____;为_____而_____。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三、四两段的内容。

2、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重要句子,读出其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三四段内容,感受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重要句子,读出其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上“先……再……接着……”等关联词语,简要述说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找出典礼过程中反映人民群众心情的句子,挑选一句,读出其中的韵味。

二、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

用一二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找出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四人组议论,课堂交流:

⑴ 特点:

威武雄壮,军容整齐。

⑵ 点拨:

为什么人们把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3、选读12、13小节。

4、简单了解聂荣臻、朱德。

三、学习第四段

1、默读:

划出文章中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句子。

2、理解:

“火花结成彩”是什么意思?“灯火一片红”指什么?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气氛。

4、读结尾句,领会句子意思:

⑴ “两股红流”指什么?

⑵ 为什么能用“红流”作比?

⑶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⑷ 说说这句话字面的意思和内含的意思。朗读此句。

四、总结全文,领悟中心

1、自学单元“学习提示”。如何领会中心思想?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领悟中心:

⑴ 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面?是怎样的场面?

⑵ 调整语言,综合归纳:

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开国大典,瞻仰第一面五星红旗,聆听毛主席宣读公告,观看威武雄壮的阅兵式,会后举行声势浩大的庆祝游行。

⑶ 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写这些内容要反映人民群众怎样的思想感情?

3、重学单元“学习指导”:

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4、完成课后、作业本练习。

5、自选作业:

⑴ 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⑵ 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⑶ 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个做难忘的镜头?并给你拍摄的每张照片上配上文字说明。

在想象引导中感梧--《开国大典》篇14

之六

作者:小廖

一、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理解重点词句,提高阅读能力;学习作者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标准着一个国家的诞生。

理解字词:

1、区别行近字:

泽设渠瞻

译投距檐

2、理解下列词语:

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初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的: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的程序写了五个内容:1、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2、五星红旗徐徐升起。3、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4、典礼之后举行阅兵式。5、再写天安门的群众游行队伍。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仔细分析课文第一段。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

参加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市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共30万人。

2、天安门的布置。画出天安门的示意图。

3、人们田还没有亮就来到天安门广场等待开国大典的开始。

4、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按要求找出词语:

○1、写天安门人多的词语:四面八方、人的海洋、红旗翻动。

○2、写人民来得早的词语:早上六点钟、五更天、摸黑。

○3、写人民心情急切的词:擎、提、直奔、赶。

、出读课文第二部分,了解这一部分写了那些方面的内容。

○1、典礼。○2、阅兵式。○3、群众游行。

、学习课文第5-7自然段。

1、典礼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2、大会第一项是什么内容?复习第一节课的内容。

读课文第8-9自然段。说说典礼第二项是什么内容?

使学生知道,五星红旗的升起,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民当时的激动心情。

读课文第10自然段。说说典礼第三项是什么内容?

重点词语:雷鸣般的掌声、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读课文第11-12自然段,回答:

1、中国人民解放军检阅司令是谁?

2、阅兵总指挥是谁?聂荣臻将军

3、参加检阅的部队有那些?

海军两个排、一个步兵师、一个战车师、一个骑兵师、空军的飞机。

4、读课文中表现人民看到飞机时的高兴心情的句子。

自学群众队伍游行这一部分。体会当时人民的高兴心情。

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人民战争取得了胜利,新中国成立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将会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列出段落提纲:

找出你认为最为感到的句子。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这庄严的声音……使全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1949穿过黑暗的火花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