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小一网整理离子反应教案,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离子反应教案吧。
《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教案篇1离子反应考点要求:
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
(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2)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1×10-4mol·l-1的溶液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书写也是历年高考必出的试题。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点:
(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平、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近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这部分的难点。
(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
(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如na与b0的反应、fe与盐酸或稀bs04的反应自1992年以来分别考过多次。
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
复习过程
XX年高考题示例:
1.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1×10-14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na+no-3cl-b.k+na+cl-no3-
c.k+na+cl-alo2-d.k+nh+4so42-no3-
2.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bo2hco-3+so32-
b.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l+2h+al3++b↑
c.硫化钠溶于水中:s2-+2bobs↑+2oh-
d.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2h+bo+co2↑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bo
b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oh-=nh3↑+bo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o-+co2+bo→-oh+hco3-
d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2br-+2cl2=2fe3++br2+4cl-
重点、难点:
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有量限止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正误是本节的难点
基本概念:
1、离子反应、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
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类型:
n离子互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当有难溶物(如caco3难电离物(如b0、弱酸、弱碱)以及挥发性物质(如hcl)生成时离子反应可以发生。
n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剂和还原剂越强,离子反应越完全
n注意点:离子反应不一定都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n如实验室制氨气(nh4)2so4+ca(oh)2caso4+2nh3↑+2bo
bs气体的检验pb(ac)2+bs=pbs↓+2hac
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l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l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l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l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l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l、hn03、bs04)、强碱(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如nacl、mgcl2、k2s04、nh4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b0)、中强酸(如h3po4),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④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举例:khso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
(3)离子方程式: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使用环境:离子程式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才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进行时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nh4cl固体和ca(oh):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l(固)+ca(oh)2(固)cacl2+2bo+2nh3↑
(2)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弱酸(hf、bs、hcl0、bs03等)、弱碱(如nh3·b0)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03、bas03、fes、pbs、bas04,fe(oh)3等)必须写化学式。如:
co2+2oh-=co32-+bocac03+2h+=co2↑+b0+ca2+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s0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hso3-+h+=so2↑+bo
(4)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如na2s04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2ag++so42-=ag2s04↓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c02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bo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03溶液:ca(oh)2+co32-=caco3↓+bo。
(5)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少量烧碱滴人ca(hc03)2溶液[此时ca(hco3)2过量],有
ca2++hco3-+oh-=caco3↓+bo
少量ca(hc03)2溶液滴人烧碱溶液(此时naoh过量),有
ca2++2oh-+2hco3-=caco3↓+co32-+2bo
1.离子共存问题
(1)“不共存”情况归纳
①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沉淀析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形成bas04、cas04、bsi03、ca(oh)2、mgs03、mgc03、pbcl2、bs04、ag2s04等。
②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气体逸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s2-、hco3-、so32-、hso3-和oh-与nh4+等,由于逸出bs、c02、s02、nh3等气体或s2-变成hs-,co32-变成hco3-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h3coo-、oh-、po43-等离子,由于生成ch3cooh、b0、hpo42-、bpo4-、h3p04而不能大量共存。
④离子之间发生双水解析出沉淀或逸出气体时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alo2-、fe3+与hco3-、al3+与hs-、s2-、hco3-、co32-等离子。
⑤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fe3+与i-等。
⑥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络离子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生成[fe(scn)]2+,ag+、nh4+、oh-生成[ag(nh3)2]+,fe3+与c6h5oh也络合等
(2)离子在酸性或城性溶液中存在情况的归纳。
①某些弱碱金屑阳离子,如:zn2+、fe3+、fe2+、cu2+、al3+、nh4+、pb2+、ag+等。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oh-则促进水解生成弱碱或难溶的氢氧化物。故上述离子可和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oh-(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但有no3-存在时的酸性溶液,fe2+等还原性离子不与之共存。
②某些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等可和酸发生反应,由于本身是酸式酸根,故又可与碱反应,故此类离子与h+和oh-都不能共存。
③某些弱酸的阴离子,如:ch3coo-、s2-、co32-、po43-、alo2-、so32-、clo-、sio32-—等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h‘则促进其水解,生成难电离的弱酸或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所以这些离子可和oh-(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
④强酸的酸根离子和强碱的金属阳离子,如:cl-、br-、i-、so42-、no3-、k+、na+等离子,因为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所以不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可以大量共存。但so42-与ba2+不共存。
⑤某些络离子,如[ag(nh3)2]+,它们的配位体能与h+结合成nh3[ag(nh3)2]++2h+=ag++2nh4+,所以,它们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即可与oh-共存,而不能与h+共存。
分析:“共存”问题,还应考虑到题目附加条件的影响,如溶液的酸碱性、ph值、溶液颜色、水的电离情况等。
《离子反应》教案篇2离子反应考点要求:
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
(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2)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1×10-4mol·L-1的溶液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书写也是历年高考必出的试题。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点:
(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平、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近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这部分的难点。
(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
(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如Na与H20的反应、Fe与盐酸或稀H2S04的反应自1992年以来分别考过多次。
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
复习过程
2003年高考题示例:
1.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1×10-14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Na+NO-3Cl-B.K+Na+Cl-NO3-
C.K+Na+Cl-AlO2-D.K+NH+4SO42-NO3-
2.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H2O2HCO-3+SO32-
B.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l+2H+Al3++H2↑
C.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H2S↑+2OH-
D.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2H+H2O+CO2↑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B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O-+CO2+H2O→-OH+HCO3-
D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2Br-+2Cl2=2Fe3++Br2+4Cl-
重点、难点:
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有量限止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正误是本节的难点
基本概念:
1、离子反应、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
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类型:
n离子互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当有难溶物(如CaCO3难电离物(如H20、弱酸、弱碱)以及挥发性物质(如HCl)生成时离子反应可以发生。
n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剂和还原剂越强,离子反应越完全
n注意点:离子反应不一定都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n如实验室制氨气(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
H2S气体的检验Pb(AC)2+H2S=PbS↓+2HAc
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l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l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l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l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l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l、HN03、H2S04)、强碱(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如NaCl、MgCl2、K2S04、NH4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0)、中强酸(如H3PO4),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④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举例:KHSO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
(3)离子方程式: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使用环境:离子程式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才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进行时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NH4Cl固体和Ca(OH):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
(2)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弱酸(HF、H2S、HCl0、H2S03等)、弱碱(如NH3·H20)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03、BaS03、FeS、PbS、BaS04,Fe(OH)3等)必须写化学式。如:
CO2+2OH-=CO32-+H2OCaC03+2H+=CO2↑+H20+Ca2+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S0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HSO3-+H+=SO2↑+H2O
(4)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如Na2S04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2Ag++SO42-=Ag2S04↓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C02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H2O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03溶液:Ca(OH)2+CO32-=CaCO3↓+H2O。
(5)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少量烧碱滴人Ca(HC03)2溶液[此时Ca(HCO3)2过量],有
Ca2++HCO3-+OH-=CaCO3↓+H2O
少量Ca(HC03)2溶液滴人烧碱溶液(此时NaOH过量),有
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1.离子共存问题
(1)“不共存”情况归纳
①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沉淀析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形成BaS04、CaS04、H2Si03、Ca(OH)2、MgS03、MgC03、PbCl2、H2S04、Ag2S04等。
②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气体逸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S2-、HCO3-、SO32-、HSO3-和OH-与NH4+等,由于逸出H2S、C02、S02、NH3等气体或S2-变成HS-,CO32-变成HCO3-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H3COO-、OH-、PO43-等离子,由于生成CH3COOH、H20、HPO42-、H2PO4-、H3P04而不能大量共存。
④离子之间发生双水解析出沉淀或逸出气体时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AlO2-、Fe3+与HCO3-、Al3+与HS-、S2-、HCO3-、CO32-等离子。
⑤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Fe3+与I-等。
⑥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络离子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生成[Fe(SCN)]2+,Ag+、NH4+、OH-生成[Ag(NH3)2]+,Fe3+与C6H5OH也络合等
(2)离子在酸性或城性溶液中存在情况的归纳。
①某些弱碱金屑阳离子,如:Zn2+、Fe3+、Fe2+、Cu2+、Al3+、NH4+、Pb2+、Ag+等。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OH-则促进水解生成弱碱或难溶的氢氧化物。故上述离子可和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OH-(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但有NO3-存在时的酸性溶液,Fe2+等还原性离子不与之共存。
②某些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等可和酸发生反应,由于本身是酸式酸根,故又可与碱反应,故此类离子与H+和OH-都不能共存。
③某些弱酸的阴离子,如:CH3COO-、S2-、CO32-、PO43-、AlO2-、SO32-、ClO-、SiO32-—等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H‘则促进其水解,生成难电离的弱酸或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所以这些离子可和OH-(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
④强酸的酸根离子和强碱的金属阳离子,如:Cl-、Br-、I-、SO42-、NO3-、K+、Na+等离子,因为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所以不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可以大量共存。但SO42-与Ba2+不共存。
⑤某些络离子,如[Ag(NH3)2]+,它们的配位体能与H+结合成NH3[Ag(NH3)2]++2H+=Ag++2NH4+,所以,它们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即可与OH-共存,而不能与H+共存。
分析:“共存”问题,还应考虑到题目附加条件的影响,如溶液的酸碱性、PH值、溶液颜色、水的电离情况等。
《离子反应》教案篇3【课题】:第二节离子反应
【教学目标】: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水中能发生电离;
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电离、电解质等概念的建立
【教材分析】:本节包括紧密联系的两个部分“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而深刻的理解电解质的电离,是本节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引出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但要找出电解质溶液中真正是哪些离子参加了反应,仍是需要突破的难点。
【设计意图】:高一新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化学基础差别较大,而本节的概念又比较抽象,所以本节--中的起点比较低,适当增加了实验和电脑动画以使微观离子的活动变得直观。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要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来,亲历学习探究的过程,这也是本节--的目的。
【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
【教具】:多媒体电脑投影设备、必须的实验仪器和药品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
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请同学们在实验台上找出naoh固体和cucl2晶体,观察它们的颜色。
2.请同学们用药匙各取少量在滤纸上将它们混合,观察有什么现象。
3.请同学们将上述混合物倒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静置,观察有什么现象。
4.猜想发生了什么反应,试一试写出化学方程式
1.学生观察:naoh白色;cucl2棕色、褐色等等
2.学生操作后:没有现象
3.学生操作后:有蓝色固体
4.学生试写:2naoh+cucl2=cu(oh)2↓+2nacl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固体间不能反应物质,在溶于水后能反应
1.请同学们再各取少量naoh固体、和cucl2晶体分别溶解于两个小烧杯中,观察现象
2.请同学们将上述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观察现象。
3.讨论:①物质溶于水时有没有化学反应发生?②naoh固体和cucl2晶体溶于水后变成了什么?仅仅是大颗粒变成了看不见的小颗粒么?
1.学生操作后:naoh溶液无色;cucl2溶液蓝色
2.学生操作后:有蓝色固体生成
3.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回答
提醒学生从两种固体不见了,cucl2溶液的颜色有别于固体的颜色来分析。
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溶于水时发生了一些变化。
1.指导学生用学生电源和小灯泡做氯化钠溶液和蔗糖溶液导电性实验
2.电脑演示动画,氯化钠固体溶于水变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3.讲解:物质在溶液中,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就是电离
4.介绍电离方程式的写法:nacl=na++cl-
5.指导学生将氯化钠溶液分别换成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铜溶液、硫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酒精溶液等做导电实验
6.讲解:由于发生电离后,生成的离子以水合的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水合离子能显示出不同于化合物的颜色,如,水合铜离子是蓝色的,水合铁离子是黄色的等。
7.讨论:哪些物质能发生电离?我们是否有必要对每一种物质都做导电性实验呢?
1.学生操作后:氯化钠溶液导电、蔗糖溶液不导电
2.学生思考溶液导电的实质
3.学生讨论
4.学生练习
5.学生练习写电离方程式hcl=h++cl-
naoh=na++oh-
cucl2=cu2++2cl-
na2so4=2na++so42-
bacl2=ba2++2cl-
6.学生议论后:知道氯化铜溶液的颜色是由于含有水合铜离子的原因,氯化铁溶液的颜色是由于含有水合铁离子的原因。
7.学生讨论:酸、碱、盐能电离;蔗糖、酒精不能电离
从宏观实验转入微观电离的认识。
强调水子可以将一些物质“拆”开。
使学生认识到一些物质溶于水被“拆”成了阴、阳离子。
使学生熟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形式,注意纠正一些错误写法。
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科学分类的意义
1.讲解: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在水中发生电离,我们把这些能电离的化合物叫电解质,不能电离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电解质的水溶液中由于存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所以能导电。非电解质由于不能向溶液中提供阴、阳离子,所以溶液不导电。
2.讨论:根据我们刚才所做的实验,我们所学过的哪些类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3.讨论:我们给出的电解质的概念和课本有什么不同?
4.讲解:象baso4这样的盐由于难溶于水,其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阳离子极少,所以几乎不能导电。但我们将其融化后,baso4仍能电离导电。所以,baso4仍属于电解质。
5.讨论用树状分类法画出物质的的分类图
6.练习:下列哪些是电解质?①nacl②hcl③naoh④cuso4溶液⑤酒精⑥cu
7.作业:
1.学生理解
2.学生讨论后:酸、碱、盐是电解质;蔗糖、酒精是非电解质
3.学生讨论后:书上还有熔融的条件
4.学生写出电离方程式baso4=ba2++so42-
5.学生练习
6.学生练习
这一部分虽然属于概念的讲解,但由于做了很多实验,有了先前的铺垫,所以这样的结论也不显得突兀。
【教学后记】: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分为紧密联系、层次递进的四个模块来进行:1.物质间的反应是怎样实现的?→2.物质在水中的反应→3.物质的电离→4.电解质。概念虽然抽象,但以实验为基础,从实验得结论就显得很自然,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教师不是告诉学生概念,而是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负责使其准确而科学。整个学习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离子反应》教案篇4本文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说课稿:《离子反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1、认识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2、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一)知识框架
高中化学说课稿:《离子反应》说课稿模板
(二)新教材特点:新教材较旧教材相比,一其知识的衍变关系更具逻辑性,简洁明了;二是新引入了离子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分析过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三是在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教学过程安排上,较传统教学有新的、本质上的突破。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2、学习特征3、预测困难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相互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2、在离子反应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质疑”、“猜测”、“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2、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3、通过“身边的化学”,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对策:学生的分组实验、分层次练习与小游戏相结合。
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对策:应用实验探究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类突破。
三、教学思路与教学过程
环节一:呈现科学史话,创设情境,提出问题。(3分钟)
科学史话“哑泉致哑”、“安乐泉解毒”话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带领蜀军平定南方之时,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之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
[实验探究]
步骤
现象
原因
加入H2SO4溶液
加入Ba(OH)2溶液
将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
环节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和交流总结(15分钟)
【活动●探究】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1、2mLNa2SO4与2mLBaCl2混合
2、2mLNa2CO3,滴加2mL盐酸
3、2mLNaOH,滴入几滴酚酞,再滴入稀盐酸
4、2mLCuSO4,滴加溶液NaOH
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有水生成
2.离子方程式
环节三: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小游戏(5分钟)
小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
派到卡片的同学扮演卡片上的离子,没有卡片的同学扮演水分子,全班同学组成一种“溶液”。
手中离子能与“云朵”中的离子或物质发生反应的,请迅速举起卡片,比比谁的反应速度快!
卡片上的离子:
K+、H+、Ba2+、Na+、Ca2+、Cu2+、Mg2+、CO32-、NO3-、Cl-、SO42-、OH-、
环节四:螺旋上升的练习与应用,提升学习的空间。(10分钟)
练习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2)向氯化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总结:生成弱电解质的离子反应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4)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总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
练习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NaHCO3分别与少量、等量、过量的Ba(OH)2反应
关键:将少量的反应物系数定为1
(2)Ca(HCO3)2分别与少量、等量、过量的NaOH反应
实践◆应用
西江沿岸某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Ag+、Ba2+、Fe3+、NO3-,与它相邻一家工厂的污水中含有Na+、Cl-、SO42-、OH-,若单独排放都会对西江造成严重的污染。如果你是工厂的领导,为了保护西江清澈的河水不受污染,你有好的解决方案吗?说说看!
参考方案:
将两个工厂做横向联合,把两个工厂的污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使会造成河水污染的Ag+、Ba2+、Fe3+、OH-分别生成AgCl、BaSO4、Fe(OH)3沉淀,待检测达标后再排放,以防污染。
“哑泉致哑”、“安乐泉解毒”
话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带领蜀军平定南方之时,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智者,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之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
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致哑、呕吐、腹泻、最后虚脱、痉挛致死。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一般味苦),在人体误食硫酸铜后大量饮用此泉水,其中的碱不仅中和胃酸,然后又会在肠胃中与硫酸铜发生
离子反应:Cu2++2OH-=Cu(OH)2↓
致使原来会被人体吸收的可溶性铜盐变成不溶性的Cu(OH)2沉淀
而被排出,因此有解毒作用。
四、教学反思
1、教学预案与对策:
(1)多媒体教学无法实施;
对策:利用课本图片和实验实施正常教学。
(2)学生层次有差别;
对策:低层次的学生多引导,高层次的学生加强提升空间。
(3)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
对策:自然的依据事件的大小逐级上报分级处理;人为的合理的肯定,不合理的重于引导。
2、学生主体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
3、教学效果的体现;
《离子反应》教案篇5一、教材分析
⒈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酸碱盐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高中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知识体系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标准的另一种形式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原理基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必备的重点知识和能力。掌握好这一内容,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进而使学习者揭示和理解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⒉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对溶液导电性的分析,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平上建立对电离的认识。
②初步了解电解质的概念;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学会常见酸、碱、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③认识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
⑵过程与方法
①化学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景,运用有效手段,让学生体验、探究概念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③化学原理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有严密的逻辑性,引领或启发学生通过逻辑思维过程的一种探究方式而发现或总结出原理,从本质上认识、掌握原理。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科思想是学科的灵魂,学生具备了相应的学科思想,就会从本质上获得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就会具备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动力。
⒊教学重难点
1.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平上建立对电离的认识。
2.认识电解质之间的反应本质
二、学情学法分析
初中化学已经了解了氯化钠溶液可以导电,蔗糖溶液不导电,但是对于溶液导电的本质以及还有哪些物质能导电并不是很清楚,本课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实验和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教法
创设情景,使电解质等概念的教学过程化,离子反应等原理的教学逻辑化。整堂课围绕在对溶液导电的研究中,教学方法是实践法、发现法。
四、教学程序
我们学校从今年开始实行小班化,采用“两先两后---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充分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本节内容,在特定的背景中学生领悟到溶液在导电,拓宽了视野的同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溶液中什么样的溶质可导电?为什么导电?整堂课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物质导电的本质、导电的条件、探究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
【创设情境】
展示图片,从“家用电器—简易手电筒”的工作原理,引导同学获得信息。重点落实到探讨导电的液体物质是什么。
【问题导入】
准备12种试剂和一套自己设计的简易测定物质导电性的装置,学生以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测定13次以上物质的导电性的实验。(目的:若简单的思维条件下,只能做12次,13次实验操作,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教师主导的切入点:不同的溶剂下物质导电性的变化或者溶液相互反应后的导电性的变化。)
【设计方案】
学生的探究设计
要求:以一定的依据进行分类,每一类选择一种物质测定导电性,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本组所能解决
的问题。(目的:①如果学生设计的实验都进行测定在时间上是不允许的②培养学生在物质分类的
基础上对分类有更深的理解③为学习酸碱盐定义做准备)
流程:学生自我思考,设计方案;小组交流,互相补充,达成共识;小组汇报。(目的: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相互交流的能力。这个过程也实现了科学探究的理性化,即在一定的目的下完成实验的探究)
二、教师的探究设计
用导电装置测定cuso4溶液的导电性,然后逐滴加入ba(oh)2溶液,让学生观察导电装置中灯泡的变化和溶液中的现象。(目的:在学生的认知水平达不到探究的目的时,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给学生们一个探究的切入点。)
【实验探究】
学生六人一组进行分组实验。
⑴连接测定导电性的简易装置。
⑵测定所选试剂的导电性。
【课堂纪实】
一、学生的探究设计:
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得到的两种结果是:
潜意识的根据组成分类——选择的试剂有:酸、碱、盐、有机物的溶液;
解决的问题:什么物质可以导电。
潜意识的根据物质状态分类——选择的试剂有:蒸馏水、固体、溶液;
解决的问题:导电的原理、条件
这些与预期的相同,在第二种分类的情况汇报时,有的组认为应该测定蒸馏水的导电性,为此学生之
间展开了讨论,并达成了共识,水是使物质电离的条件。但是学生没有认识到乙醇也可以做溶剂,教师在此给予引导,不但突破了对分散剂认知的局限性,并凸显了水在电离中的作用,还为学习离子反应做了准备。
落实知识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从微观、符号水平上认识电离;从本质上认识酸、碱、盐。(书写板书)
二、教师的探究设计:
学生的方案中有设计溶液相互反应后体系导电性变化的实验,但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大多数的学生因为繁琐没有做,少数同学做了也没有达到实验目的(选择的试剂不同)。所以我课堂演示了这个“高难度”的实验(方案是学生设计的,只是选择了能达到探究目的的试剂,还要提示学生控制试剂的用量)。
落实知识点:认识离子反应、掌握离子反应的本质(书写板书)
【拓展应用】
手电筒中的溶液是电解质的溶液(目的:扣题,解决了创设情景中的问题,也为电解质理论中电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应中那些是离子反应?进行分类?(目的:寻找学生学习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宏观的表现为生成沉淀、气体和水)
用化学语言表示出离子反应的本质。(目的:促进学生在学习了电离方程式后会用微粒观分析电解质溶液间的反应,为下一课时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
科学探究的最终目的是达成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演变过程我们是亲身经历者。从讲授、灌输到一定层面上的注重形式的探究,再到包含各种探究要素的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认为是一节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教学环节在应用中关注本质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提出问题的氛围,进而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得出结论——交流结果。从课堂的教学效果看,基本上达成了教学目标。但教学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有的学生提不出问题(小组学习的优势此时体现),有的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缺乏感悟(想不到测水的导电性),有很多同学对做实验的目的性不清楚,所以我感受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不可能仅仅依靠一种形式化的探究步骤来实现的,必须坚持在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必须坚持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中,还需处理好考试与教学的关系,在探究教学下,有的教师会感受到教学时间不够,知识点强化所需要的时间不够,如何解决?我的体会是:学生能自己悟到理解的并在小组交流中表达出来的不要再重复,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关注知识点的落实,关注典型问题的解决。
每堂课都要做到有效的教学设计,它在考验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它在考验着教师的教学功底,它在考验着教师的职业素养,它关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让我们共同来实践吧。
【板书设计】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从电离认识化合物3.从电离认识酸、碱、盐
电解质酸
非电解质碱
盐
2.电离的表达4.从电离认识化学反应
电离方程式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的本质: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离子反应教案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