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教案

时间:2023-03-23 18:45:16 作者:教学文档 字数:86174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推敲教案,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推敲教案吧。

推敲教案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篇1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会用“即使……也……”造句。

3.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看书中的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或接触后轻轻移动;b、用手探取;c、试着了解,试着做;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指导读好这句话。

6、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三、精读课文3—6节。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6自然段,想象这一部分写什么?

2、引导学生再细读课文这一部分,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贾岛思考诗中用字是很认真、很投入的?

3、师总结:同学们读书理解得真细致,是啊!像贾岛这种对文字的锲而不舍地斟酌研究就叫——推敲。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发现你们也从贾岛身上学到了对文章中词句进行推敲的本领。现在老师考考你;

春风吹绿了树梢,吹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8、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师述: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指名读。

给“思索”找近义词。

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指名读韩愈说的话,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指导讲故事。

1、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学生练讲:

各自练讲。

分小小组练讲。

各组推派代表讲。

评选“故事大王”。

四、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推敲或许吟哦

4、用“即使……也……”造句。

板书设计:        9、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推敲》。“推”和“敲”是两个动作,谁来做一下?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

么吗?

2、师出示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

沉睡的小鸟。”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女生齐读。

1、贾岛月夜访好友,可是没有见着。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

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贾岛把诗留了下来。第二天他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又发生了

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

主要讲什么?

那句话写他在斟酌文字呢?学生回答。

2、教师出示句子“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

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1、贾岛骑在毛驴上,怎么斟酌文字的呢?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做做贾岛

的动作。

2、指名上台表演,该生只做了推门敲门的动作。大家评议一下,他做得

怎样?

3、那贾岛吟哦什么呢?

四、学习四至七自然段。

1、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接着,两个差人把贾岛带到韩

愈面前。韩愈怎么问,贾岛怎么答?请同桌配合读好对话,并且互相评议。

2、同桌正在分角色读,评议。

1、指名读,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做评委。他们读得怎样?我听出韩

愈很生气,贾岛在请求宽恕。

师:贾岛只对韩愈说了这些话吗?他还说了些什么?

3、贾岛都是怎么对韩愈说的呢?请大家做贾岛,把话说给你的同桌听。

2、学生练说后教师指名叙述。

6、老师想请两位同学表演一下刚才的经过,谁愿意?

7、师指名上台表演,两位学生的表演投入、到位,扮演贾岛的同学居然还跪在韩愈面前说话。台下师生一片掌声。)

8、当“韩愈”说到“让我来想想”时,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

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用哪个字好?

9、转身问扮演韩愈的同学,我们来听听韩愈怎么说?“韩愈”:我认为

用“敲”字好,因为用“敲”不但表明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还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你看呢?“贾岛”:是啊,多谢大人赐教。

10、同学们,其实,你们比韩愈厉害呢,大家早就感觉到用“敲”好了。

11、听了韩愈的解释,大家有没有想起前文哪句话?

12、贾岛听了韩愈的话,心中的疑问解答了。

师;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1、刚才,大家和大街上的人一样,都觉得贾岛很好笑。现在,你有什么要说吗?

2、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

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

文字叫做——

六,延伸拓展。

1、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你能讲讲吗?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例,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

生:“绿”。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他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2、对,就因为这样,他的这个推敲文章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传诵的佳话。

3、有一位同学他正在推敲自己文中的字眼儿,让我们给他提些意见好吗?

2、出示:一阵风吹来,湖面起了绿色的波纹。

3、大家推敲后觉得用“漾”好,下课后老师会把我们的理由说给他听,

他一定会采纳我们的意见的。

七、总结课文。

1、今天,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吗?

2、希望大家课后把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朋友听,并在以后

的作文中注意细细推敲词句。

板书设计:

9、推敲

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文献摘录:

题李凝幽居作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推敲"的来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讲述这个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推",让学生做一做"推"的动作.

板书:"敲",让学生做一做"敲"的动作.

2、这两个字都表示一个动作,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后表示什么意思呢?

3、今天我们学习13课《推敲》这片课文.

4、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词:贫寒和尚拜访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推敲斟酌思索恰当犹豫不决

2教师:还有陌生的词语吗?

三、初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讲故事比赛

1、提出讲故事要求,及评分标准.

分组,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讲故事比赛.

课件出示:

⑴讲故事时使用普通话.

⑵要注意口语化,用自己的语言生动讲述.

⑶要注意分出角色、入情入境.

⑷要投入,体现出"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轻叩门扉的意境.

⑸要注意故事的起伏,可以加上动作、神情或表演,能很好地感染听众.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同桌之间试着讲述《推敲》的故事.

3、进行讲故事比赛:

⑴请第1组代表上来讲故事:

第1组学生代表讲故事

师:你们认为他哪里讲得好?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应该给多少分?

学生听后可能汇报:认为贾岛去拜访李凝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轻叩门扉的意境,讲得很投入..

师:是啊,这么美好的情境感染了我们,也激发了贾岛的创作灵感,即兴写了这首诗《题李凝幽居》.[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多媒体课件出示这首全诗

⑵请第2组学生代表讲故事.

师:你们认为第2组的这位同学哪里讲得好?

你对他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我们应给他多少分?

学生听后可能评价:这组同学把贾岛骑在毛驴上斟酌用"推"或用"敲"时的动作表演得很好.

根据学生讲故事的具体情况,随机提出:

师:通过听故事,你感觉贾岛是个什么样的人?

.

师: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他是这样的人,谁能迅速找出来读一读?你认为这里哪个词用的好?

[引导学生进入相应课文段落进行品读字词、理解文章]

⑶请第3组学生代表讲故事

师:谁能评一评这位同学讲得怎样?

生:

师:现在你明白"推敲"是什么意思了吗?

师: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钻研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齐读课文第8自然段,理解"推敲"的意思.

师:你认为文中韩愈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

{随机可介绍韩愈资料}

教师给各组发奖品.{也可以随对各组评价时发放}

5、再讲故事,运用上好词,生动地叙述这个故事.

五、延伸拓展

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你能讲讲吗?

师出示:春风又到江南岸

春风又绿江南岸

哪句好?讨论"绿"字的妙处.

六、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希望你们以后在作文时,要学习贾岛句句推敲的创作态度.

七、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朋友听.

板书设计:

9推敲

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理解“推敲”的含义,明白写作中要讲究炼字的道理。

3、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推敲”的含义。

2、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探究“推敲”由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推敲》。“推”和“敲”是两个动作,谁来做一下?合起来又是什么意思?我们打开课本,看看文中是怎么说的。

2、板书:斟酌。

3、我们知道“推敲”一词有一段来历。他既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推敲的意思学生理解,让学生先从做动作中理解推与敲的本意。为下文体会贾岛所做的动作作铺垫。而当把这两个字合到一起时,意思则发生了变化,是斟酌的意思,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精读课文,体验“推敲”过程

1、让我们走进几千年前的那个宁静的月夜,出示图片,理解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此情此景,诗人贾岛诗兴大发,作了一首小诗: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生读,诗作好了,但是很快贾岛有了疑问:“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句诗中用“推”好呢,还是用“敲”好呢?

2、贾岛、韩愈是怎样推敲的呢?默读课文3——7自然段,画出描写贾岛、韩愈一起斟酌文字的有关语句,体会体会,想一想:这个故事为什么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3、交流所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这句中的“不知不觉”,他不知道什么?只知道什么?

“韩愈也是一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一人斟酌成了两人斟酌。读读韩愈的一番话,想一想讲了哪几层意思?

韩愈观点是什么?有几大理由?

韩愈认为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有三大理由:“敲”字可以说明贾岛是个有礼貌的人;“敲”字可以衬托出月夜的宁静;“敲”字读起来比“推”字响亮。

韩愈思索了一会儿才明确用“敲”字更好,他在思索什么呢?谁来把韩愈的思索通过自言自语表现出来。

像这样反复比较、斟酌的过程就叫推敲。

3、同学们亲自实践,推一推,敲一敲,哪个动作更有礼貌?哪个动作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自己读一读这两句诗,“推”和“敲”哪个字读起来更响亮些?

【设计意图】先通过优美的画面,朴实的语言把学生引进故事当中,再进入**部分,通过贾岛自言自语的表演、韩愈的心理活动,再现当时的推敲过程,让学生深入体会推敲的内涵。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在情境中,学生感受到其用词的精妙。

三、走近诗人,感受推敲精神

1、历的贾岛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再读文章的第一节: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写诗方面取得得了很大的成就,补充出示贾岛生平:

贾岛,早年出家为僧。作诗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锤炼出许多精品,其创作精神感人之深。贾岛长于“五律”,被人称之为晚唐“五律”的领袖。

2、看了贾岛的生平,你对他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3、介绍他写的名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4、这是一个关于贾岛的千古佳话,如果让你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别人听,你会怎么讲呢?

回顾故事情节,把握起因、经过、结果,练习复述。

【设计意图】本片断设计通过补充贾岛的生平介绍和他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再现了历真实的贾岛,使学生对贾岛的认识更深入,并理解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下一番苦功夫,只有经常推敲才能写出好文章。因这是一个历史小故事,了解故事的特点,练习讲故事是利用文本特点作出的言语实践。

四、咬文嚼字,推敲课文语言

1、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写成的那首小诗„„

括号里的两个词语意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在这句话中用哪一个词比较恰当?

2、大家读读课文,找一找准确用词的地方。像韩愈一样言之有理,令人信服。

【设计意图】本片断是书后的一个练习,放在课堂上,主要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推敲,或者说斟酌文字的妙处。

五、拓展诵读,交流推敲佳话

1、百炼成字,千炼成句。古往今来,为了追求形象生动、准确传神的表达效果而呕心沥血、吟诗作文的又何止贾岛、韩愈呢?不少诗人,因为锤炼了一些字眼,也留下了这样一些不朽的名句和动人的故事。

2、出示诗句:

春风又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春烟。

3、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诗句中所空缺的是什么字?

把诗人所用的字换成其他的字行不行?为什么?

4、关于“绿”字,也有一段佳话,谁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六、走出文本,学习推敲语言

1、好诗、好文章是认真推敲的成果,俗话说:“文章不厌白回改。”接下来,我们来推敲一句话,看能不能表达得准确、生动一些。

2、出示:

春风吹绿了树荫,吹了小草,吹了河水,吹了杏树的花苞。

3、结语: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善于推敲的“苦吟诗人”贾岛,知道了推敲是一种态度、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不经推敲,打磨不出精品。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和习作中养成推敲的习惯,做一个关善于推敲的人。

【设计意图】学生对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有了充分的认识。对文本中的字词有了初步推敲实践,但还必须寻求这个典型的普遍意义,进一步感受古人创作的追求以及用字的精妙。而情境练习拓展了学生言语实践的深度,增强了学生对形象的感受,使学生的感悟力、创造力、思维品质得到发展。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篇4

为什么后人要把唐代僧人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作为千古绝句世代相传?为什么我们要把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家喻户晓的吟诵相传?因为这一字一句都是斟酌出来的。语言非“锤炼”不精当;文字非“推敲”不成名。

贾岛字斟字酌就为了那一“敲”字,王安石千锤百炼就为了那一“绿”字。“敲”和“绿”和其它的字一样,是平凡的,而和其中的字相比又是不平凡的。

为什么锤炼出的字有感觉?为什么推敲出的字有味道?为什么斟酌出的字有精当?为什么琢磨出的字有韵味?因为它们是用心体会,用心聆听得来的。学语文,我认为也一样。

老师说学语文,要有韵味,在酝酿的同时,要像王安石一样心情景色相柔和。在品味的同时,要像贾岛一样不受外境干扰,仔细斟酌。

为什么文字有甲骨文的风采?为什么文学会有春风沁人的清凉?为什么文字有着刚阳之魅力,塑造希望的未来?

因为她耐人回味,因为她有能令人心旷神怡的魔力。因为她越斟酌越有味道……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篇5

一.自主探究一二三

1.重点字词大集中

吟哦苕(sháo)撰zhuān裨(bì)益

具对:详细回答。

推敲:用以形容写文章反复地研究,斟酌字句。也有用来作对问题多方面考察、研究

裨益:好处。遂:于是;就。

2.背景资料全搜索

《苕溪渔隐丛话》诗话集。南宋胡仔编。胡仔,字元任,徽州绩溪人。北宋末以父荫补迪功郎,后赴官闽中,任满后归隐苕溪,以渔钓自适,故自号"苕溪渔隐"。此书分前、后两集。前集60卷,成书于高宗绍兴十八年。后集40卷,成书于孝宗乾道三年。编辑体例以人为纲,按年代先后为序,上起国风汉魏六朝,下至南宋初,共列作者100多人。编辑的目的是为了续阮阅的《诗话总龟》。所采大都是史传诗话中比较有价值的资料,并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韩愈介绍

韩愈,字退之,南阳人。贞元八年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韩愈是唐代着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

另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当然韩诗中也有追求怪诞诡谲的游戏文字,是不足取的。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推敲故事的来历

推敲为唐代著名诗人贾岛吟诗炼句的故事。贾岛,字浪仙,苑阳人。作诗非常注意锻字炼句。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本文略有删节。

3.文章结构巧图解略

二.课文全发散

1.整体感知

[主题]

本文记述了古代诗歌创作中炼字情况的诗话,我们从中可以学到古人作诗炼字的严谨认真,生动地说明了“: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道理.

2.问题探究

⑴文中“始欲着‘推’字”的“着”怎么讲?    

明确:是用的意思。

⑵文中“遂于驴上吟哦”的“于”是什么意思?     

明确:是“到”的意思。

⑶“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中的“具对”是什么意思?

明确:是“详细回答’之意。

⑷.“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一句应怎样翻译?

明确:韩愈停住马,有很长时间,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了。”

⑸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一句应怎样翻译?

明确:不停的伸手做“推”和“敲”的姿势。

⑹“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运用的修辞格是什么?

明确:对偶。

⑺短文意在表现贾岛怎样的精神和态度?

明确:短文表现了贾岛写诗时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对运用语言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

三.合作学习a与b

a.课内知识总结

贾岛的:推敲“诗”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课文译文

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深夜万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更精美传神,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这时,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三部分。随从人员将贾岛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详细解释说出自己吟得的诗句。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

b.课外知识拓展

1.有关《推敲》的赏析文章

也说“推敲”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首诗你可能没有读过,但“推敲”的故事却是家喻户晓。韩愈在长安任京兆尹时,一天外出巡视,路遇一僧人,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状,神情专注,竟冲撞了仪仗队。经询问得知这位僧人名叫贾岛,因”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不知是用“推”还用“敲”好,神情过于专注,才不知回避。后世人们把咬文嚼字、谴词造句、揣摩等叫做“推敲”。

韩愈是个大文学家,当然这个文字题是难不住他的。自从韩愈“敲”定之后,《题李凝幽居》一诗也因“推敲”而著名了。从此,古今大多数文人学者都称颂“敲”比“推”好。但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却怀疑“敲”的妥贴。他认为:“敲”字显示寺中不止一人,那里不是热闹的场所,至少也有些温暖的人情与“幽居”不符;若用“推”则不然,它表示孤僧踏月,兴尽而返,门须自掩,还须自推,如此孤零、冷寂,仍有心览阅月下野色,自有一副常人不及的胸襟和气度。

“推”的孤冷与“敲”的搅扰,哪一种更切合作者当时的身份、心情与情志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的身世吧:贾岛,唐代诗人,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因“推”“敲”之缘,与韩愈结为至交,后在韩愈的劝说下,蓄发还俗。可见,诗中的“僧”应指作者本人,诗所记叙的是访隐士李凝未遇的一事:僧人的好友隐居在远离人境的地方,这里不仅没有邻居,而且平日也极少有人造访,以至门前小径长满了荒草,在这里或歌或舞,或吟诗作赋、或品茗抚琴、或阅经推枰,自在无碍,清静悠然,在这月色皎洁的夜晚,鸟儿栖息,夏虫唧唧,老僧前来拜访,一阵“笃笃”的敲门声,声响虽不大,但由于万簌俱寂,竟惊动了从未闻过如此喧嚣的宿鸟,有的“咕咕”不安,有的“扑愣愣”飞出侦察一番又折回巢中,一切又归为宁静。这响中寓静,以响衬静,使静更静的效果,用“推”字是表现不出来的。这样看来,确如韩愈所说的“以'敲'字佳矣”。

那么,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该选择“推”门还是“敲”门呢?

我们知道,“敲”应是物体间的急速作用,具有时间短、作用力大的特点,能产生较强的振动而发出声音。而“推”则为物体间的较轻缓的作用,通常具有作用时间长,作用力小等特点,既不能产生较强的振动,也不能产生声音。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使物体产生形状变化和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胡克定律可知,作用力越大,物体形状改变越显著,甚至使发生形变的物体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力的作用效果除了与力的大小有关外,还与力和力的作用时间乘积有关(物理学中将力和力的作用时间乘积称为力的冲量),有时一个力虽然小,但由于作用时间长,也会产生较明显的运动效果,如火箭升空时对卫星产生的推力并不很大,卫星还是能够达到很大的速度而升空。如美国在发射阿波罗12号宇宙飞船登月时,用了三级火箭,第一级火箭产生的推力大约为3.5×107n,工作2.5分钟,使飞船速度增加到2.7km/s,第一级火箭脱落,第二级火箭立即点火,产生的推力大约为5×106n,工作约6分钟,使飞船速度增加到6.8km/s时,第二级火箭脱落,第三级火箭开始工作,产生的推力大约为9.4×105n,工作约2分钟,飞船速度可达到7.9km/s。

开门的目的不是使门发生形状变化,而是让门运动,即门的运动状态必须发生改变且转动一定角度。故从把门打开的角度来看,物理学告诉你:应该用“推”门而不用“敲”门。

这个故事给我们有哪些启示呢?①打开自己家的门一定要“推”。哪怕父母亲在家,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能养成依赖思想。②进别人家的门则一定要“敲”,而且还要注意轻重和节奏。非请莫入,尊重别人的隐私,这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礼貌。不能“推”,更不能“踢”,前者是小偷,后者则是强盗了。③我们在学习工作中一定要细观察、勤思考、多“推”“敲”。物理学中就有不少的偶然发现来源于观察。如1820年丹麦的奥斯特在一次课间休息时发现:通有电流的导线周围的磁针,并不指南,从而说明电流能产生磁场。没有细致观察与慎密思考,人类的电气化可能会推迟若干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克服智力平庸最正确的途径就是思考”。没有细致的观察,没有深入的思考,就不可能有所发现,自然就不会有所创新。

早期的门仅为防风御寒、防野兽闯入家中以及防止家中禽畜逃走的作用。称为柴门、柴扉。通常仅有半截,与现在农村院落外的栅栏门相似,有闩无锁,故有推敲之说。随着社会发展,科学进步,门的种类也就越来越多了,如防盗门、电动门、卷帘门、智能电子门等,可以想象,到了21世纪,如果仍有僧人去造访某位幽居者,将会是“僧按月下铃”了。

炼字与炼意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诗圣杜甫著名的两句诗,一千多年来的中国诗坛尽管新旧代嬗,但是,"语不惊人死不体",却是不同时代的诗人都望凤来仪的一面艺术旗帜。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含意是丰富的,"炼字"与"炼意"即其中之一。我国的六典诗歌,在汉魏以前讲究完整的全篇,虽然也有佳句可摘,有如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的"见"字,但"炼字"、"炼句"毕竟是诗歌创作到了高度繁荣的唐代的自觉的产物。我国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句眼"、"一字眼"等等,就是对诗歌创作中的炼字所作的理论概括,而"吟安一个字,燃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等等,则是诗人们自道创作辛苦之辞,而熟悉"推敲"这一炼字的经典式佳话的读者,也不妨去读读元代刘秉忠《藏春集》中的《读遗山诗四首》,其中之一写道:"青云高兴入冥收,一字非工未肯休。直到雪消冰泮后,百川春水自东流。"作者以形象的诗句描绘诗创作中炼字的过程,以及诗人炼得至当至隽的字以后的美好心情。吟诵之余,我们固然可以对炼字之妙得到感性的认识,不也可以分享到诗人的艺术的喜悦吗?

炼字、诗眼与古诗鉴赏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叫炼字。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位的重要手段。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感慨良多。老杜自称“新诗改罢自长吟”,孟郊感慨“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杜荀鹤自诩“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卢延让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更是激动得“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炼得好的,便成了诗眼,甚至句以字名、诗以句名,千古流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噪”衬“静”,以“鸣”衬“幽”,使“静”的特点更为突出,更为鲜明。“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以动态写静态,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给人以美好享受。“微风燕子斜”,一“斜”字,化动为静,刻画出一种悠然的情态。这都是从写作的角度说的。我们今天要从鉴赏评价这个侧面,来探讨一下如何抓住诗歌的诗眼,借一般以窥全豹,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便捷的鉴赏古代诗歌。

古代诗人炼字,总是把准确性放在首位的。他们反复推敲,反复咀嚼的目的就是为了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情意。从炼字的角度鉴赏古诗,首先得看这个字用得是否准确,从准确性的角度入手很容易一下子抓住全诗内容的牛鼻子。我们以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为例来剖析一下。写作该诗的时候诗人还不到20岁。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括述访友末遇的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到抒发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真挚的感情。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午时已过,诗人猜道士只是暂时外出,不久就要回来,决定等候下去。空暇间,便察看起道士的住处。只见房前舍后,野竹遍生,茂密修长的野竹与云雾相接,远处青翠的山峰上,一缕清泉从封顶倒挂下来。诗歌的颈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其“炼字”功力更另人叫绝。且看一个“分”字和“挂”字的妙用:野竹与云气相接,这本是一幅静景,但诗人用了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它使人联想到随山冈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一线泉水,凌空飞泻,这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一个“挂”字,就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图景。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分析一定要结合诗句或者全诗的内容,不能就字论字,就句论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四.课后练习全解

1.“诗话”是古代随笔的一种,是评论诗作,诗人,诗派并纪录诗人议论和行事的著述。这则诗话情节生动,故事性强。请复述故事梗概,并再班内表演.

答案略。

2.“炼字”就是在写作时斟酌字词,是语言简洁优美。本文中“僧敲月下门”一句,韩愈说“作敲字佳”。这样说有什么根据?你同意韩愈的说法吗?

同意。在月色皎洁的夜晚,鸟儿栖息,夏虫唧唧,老僧前来拜访,一阵“笃笃”的敲门声,声响虽不大,但由于万簌俱寂,竟惊动了从未闻过如此喧嚣的宿在池边的鸟,这样响中寓静,以响衬静,达到了静中更静的效果,用“推”字是表现不出来的。这样看来,确如韩愈所说的“以'敲'字佳矣”。

3。运用炼字的方法,说说下面的诗句能不能用括号里的诗句代替。

⑴春风又绿江南岸

代替不好。王安石在写《泊船瓜洲》一诗时,“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最初先写“春风又到江南岸”,“到”字不会让人感到新奇、感到陌生,给人的感觉来说,认知的成分多一些,视觉的成分少一些,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而唯有"绿"字是完全视觉的。"绿"字让人感到新奇、感到陌生;正是这个“绿”字,在人眼前推出"江南水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满目春色,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将江南春天的勃勃的生机形象地刻画出来。

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代替不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刻画了春雨的特征。春雨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一个“细”字把春雨“细、“密”的特点写出来了。而“竟”字却不能表现出来。

五.新中考指向标: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则,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1)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②急.:要紧。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可以有得:

②其义自见:

③自晓其文:

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答)。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________的重要,这是因为

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答案1.考查解释词义能力。三个同均表明读书效果.答案:①收获②同“现”③明白2.考查理解层意能力。解析第1、2句,从“先须”“继以”可看出句序;再从句中两个“使其言”……“使其言’,把握层意要点,最后提取相关语句,整合要点回答。答案:第一步要“熟读”,要能“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第二步要“精思”,要能“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3.考查筛选提要能力。答案:心到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4.考查概括文段主旨能力。答案:读书要熟读精思,要做到“三到”。

野菊花 陈创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浓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倒泼洒在这里,电叫人心灵久久震撼?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只把灰褐的脊背裸露世间:曾经被悠悠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向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__这就是野菊花。

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

⑦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就开了,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的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白天盯住太阳,晚上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色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袅袅升腾忽取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这《音乐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⑧她不固守现状。匍匐的枝条看似软弱,却从不攀缘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牙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毛状分裂的叶子扩散开来,铺展如苍鹰翼翮,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是一幅潘开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当霜雪卷藏这轴宏篇巨构,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面冷静的土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待时以蹿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要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数丛,明年一定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着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

⑨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西风里,严霜下,万工会组织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铸造的大纛,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⑩这是一种怎样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又以其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之中,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1、①②③段是从哪些角度描绘野菊花的?请概括回答。

2、从全文看,野菊花的野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④⑤段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请具体分析说明其作用。

4、⑦⑧⑨三段集中描写了野菊花的性格和气质,请从中找出一个你最喜爱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5、读完本文,结合你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你从野菊花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1、这三段从五个角度来描绘野菊花: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2、(考察对全文主要内容的理解与把握。)野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不任人摆布,不禁锢自己,不固守现状。3、(对写作手法运用的考察。)第④段描写了秋后山野的灰褐、天空的铅灰、紫燕和鸿雁的归去、松柏的褪色、檀竹的落魄等,反衬出野菊花的勇敢和进取;第⑤段描写庭院、公园、花盆里被人驯化、供人玩赏的名菊,反衬出野菊花的桀骜不驯的野性美。4、(考察的是对文章语言的鉴赏与品味)句子: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铸造的大纛,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理由:本句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刻画出野菊花鲜明的战胜者形象,语言节奏感强,富有感染力。5、考察对全文内容的鉴赏与评价。如:人生要像野菊花一样有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要在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篇6

《推敲》教学反思

《推敲》这篇课文,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和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是“推敲”,再现了贾岛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显示了贾岛极为严肃的创作态度,是诗人赢得了“苦吟诗人”的雅号;也是“推敲”,启示人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词语更加准确、传神。

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所以我在教学时,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多渠道引导学生感悟“推敲”的好处。

首先,在揭示课题后,我尝试着做了做“推门”和“敲门”的动作,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感知“推”和“敲”的不同含义。虽然是很简单的两个动作,却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也学着我的样子,伸出手比划着,思索着……然后我问:你们觉得“推”和“敲”这两个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大家纷纷举手发言。在学习课文时,我充分地运用了文中“贾岛敲门”的插图,让他们仔细观察,看看画面上有些什么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传达了怎样的信息,同时出示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边读边想像,进入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来体会月夜的宁静,使学生对贾岛能即兴写诗的背景有了深入的理解。再看看图上贾岛的动作、表情,想像他此时的心情怎样,心里会想写什么,以此来体会他的斯文、礼貌,从而感悟出和环境、人物、事实相符的是“敲”字。然后,在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的时候,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韩愈说的话,在熟读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韩愈的话讲了几层意思,说明了用“敲”字的几点理由。引领学生走进现场,置身其中,想人物所想,说人物所说。并与前文联系,呼应开头,让学生深切感悟“敲”字的妙用。

这样,从不同的途径感悟“推敲”,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贾岛这一人物形象就逐渐地丰满、鲜活起来,人物的品格就容易充分地显露出来,学生真真切切地感悟到了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也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欣赏、认同、向往、追求“推敲”了。

《推敲》教学反思

尊重学生个性体验

在《推敲》一课的教学中,有这么一段:“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教学中我与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师:大街上的人看到贾岛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你觉得可笑吗?

生1:我觉得不可笑,反而觉得很佩服他,因为他骑在毛驴上还在思考用哪个字更准确。

生2:我也觉得不好笑,我从不知不觉这个词中感受到贾岛思考非常地投入。

生3:我觉得贾岛字斟句酌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们平常写作文也应该像他这样去修改。

生4:老师,我觉得贾岛他对自己安危太不负责了,他在大街上这样思考问题,要被撞了怎么办?

师:这位同学真细心,贾岛这样确实太危险了,我们钦佩他的这种字斟句酌的精神,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更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安全。

……

反思: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个环节中学生4的回答是我课前所没有预料到的,他的感受是独特的,在这里他的体验得到了尊重,智慧得到了闪光,个性得到了张扬。

利用空白,合理延伸

在教学“留诗会友”一部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让我们跟随着他来到那个夜晚。请大家慢慢地、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吗?

生:我看到贾岛正在沿着山路寻找李凝的家,他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生:我看到了山路很难走。

生:我看到那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那夜晚宁静又美好。

生:我听到贾岛清脆的敲门声。

生:我看到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叫着飞走了。

……

在此基础上,我投影《题李凝幽居》让学生图文结合,自读自悟。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

反思: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这里学生通过听音乐、自读品味,已经对贾岛即兴写诗时的情景有所感悟,在此基础上我拓展《题李凝幽居》让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诗文,既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推敲》教学反思

课文是关于“推敲”一词来历的典故。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地冲撞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问促读,自主诵读。

在简单的复习导入课题之后,我便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贾岛去,不巧,贾岛写下了这首诗。

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结果他冲撞了,和商量了起来。

韩愈认为还是用好,理由是:一、;二、。

这样让学生自主诵读故事,在整体感知故事的基础上,仔细研读故事内容。

二、抓住关键语句,品读感悟

学习第2自然段时,我紧紧抓住“拜访”一词。让学生通过朗读下面的两句话,抓住“找了好久”、“才摸到”、“沉睡”等词,感悟贾岛对李凝的尊重之情以及诚意,同时感悟出两人的友谊非同一般。再请学生联系《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学生能感受到它们是相通的。

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贾岛为了诗中的一个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我让学生根据“想起、觉得、不够妥帖、或许、更恰当些”等词语来体会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通过比较句子、看图想词语来感受贾岛斟酌文字时如痴如醉的样子。

三、创设情境,以演促悟,注重口语训练。

学习贾岛专心推敲诗句一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圈出表现贾岛认真推敲的句子,认真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接着指名一大胆的男生进行即兴表演,让其他学生担任长安街百姓的角色。同时组织学生评议表演,指出优缺点,力求让表演入情入境。表演中,学生大笑,心情充分放松。时机成熟,我做起了采访者:“各位父老乡亲,你们在笑什么呀?”学生马上心领神会,说出了笑的原因。当学完下一个自然段时,再问:“各位,现在,你们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还觉得贾岛可笑么?为什么?”课堂上,通过营造宽松的交际氛围,就能使学生进入逼真的教学情境,他们的心灵就能得到解放,表达也就灵动起来。

四、深入浅出,渗透知识点

文章有一个知识点是关于“反衬”手法的运用。韩愈认为用“敲”好的第二个理由是“用‘敲’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我问学生为什么用“敲”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生心中有数,但说不出来。我便问学生:“文中还有这样的用法吗?”学生立即饶有兴趣地思索起来,然后集体讨论出:1.“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而“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2.韩愈出场,“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3.韩愈见贾岛冲撞自己的仪仗队质问他,后来知道原因后,也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我见学生已经理解“反衬”的用法,时机也成熟,便相机点拨:“古人很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ɑo”,当然后者读起来要响亮些。月夜的“宁静”是无声的,而“敲”字读得响亮,用有声衬托无声,这叫反衬,更显环境的安静。

五、拓展延伸,学会推敲

我把课后第4题的练习适时地穿插到课堂中,从推敲文中的词语入手,教给学生推敲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学完课文,我还尝试让学生推敲王安石的“绿”字之妙。让学生比较“绿”与“到”、“过”、“入”等词,从而感觉到“绿”字写出了春风吹后江南水乡那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节课中,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的开心,学的灵活,相信这样的教学情景也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篇7

一、说课内容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推敲》  

二、教材分析  

冀教版教材在编写上是以不同的文化主题来划分各个单元,四年级上册仍遵循了这一特点。本册教材的每个主题都力图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人文内涵丰富,蕴含教育价值。本册第三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在学习中成长。本单元收录的五篇课文旨在结合课文的学习把学生引导到课外的语文学习上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人故事和学习故事也是数不胜数,《推敲》的故事便是这沧海中的一粟。《推敲》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发生在唐代贾岛与韩愈之间的故事。课文分三个部分来写,首先介绍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接着具体介绍“推敲”的来历,最后“推敲”被后人用来形容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中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经过了阅读训练以后,已具备了一些略读的能力和习惯,在此基础上采取限时让学生读完一篇文章,同时了解内容大概、主要观点、作者意图,使每个学生深入掌握略读方法,达到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学习的目的。同时,学生有好奇的心理特点,对故事往往情有独钟,而本课又具有故事性较强的特点,以讲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会更受欢迎  

四、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出了“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要求。综观《课程标准》各学段的要求,对略读做了整体安排和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时代性,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略读、精读都是阅读方法,同样重要,因此在本学段的阅读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所以在本节课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理念:  

1、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力求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改变以往教学中那种“略读”就是“略讲”的认识,不把略读课文的教学处理成让学生简单的读一读。  

五、教学目标:  

1、具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推敲”的来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讲述《推敲》的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体会作者做事的严谨态度,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点: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讲述《推敲》的故事。  

六、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采用合作式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向学生渗透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学习方法。  

七、课前准备  

为了使学生在课上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提前布置以下预习任务:1、熟读课文,了解贾岛与韩愈。2、做推、敲的动作,体会推与敲的不同意思。3、搜集其他文人故事、学习故事及推敲的例子。  

八、环节设计  

1、激趣导入  

课前先板书课题“推敲”让学生来读一读,接着让学生来试做“推”和“敲”的动作,感受推和敲的不同意思,从而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推敲'故事。”中年级的孩子仍存在好动的特点,特别是我班的孩子肢体语言极为丰富,课前就让孩子动起来有助于他们有较高的热情投入学习。  

2、读故事、讲故事  

读故事、找优点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同学们来读一读,“唐代大诗人贾岛的推敲故事早已是民间典故,今天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他的故事,”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并为其找优点。在这首先给学生一个展示预习情况的机会,同时其他同学找优点既满足了学生渴望展示得到认可的需要,也达到了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字词把故事读正确通顺的目的,进而使每位同学大致了解整个过程。  

激发学生讲故事的欲望。“老师平时最爱听故事,相信同学们也一样,那么刚刚读完贾岛的故事,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呢?”出示这一问题后,会激起同学们讲故事的欲望。同时这一问题的提出有正好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出的“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要求。  

明确要求、讲故事  

当学生有了要讲故事这一心理准备时,我并不急于让学生来讲,而是让同学们先说一说,讲故事要注意什么,做到什么?相信此阶段的孩子对于这个问题不难解答,同时对他们能更好更快的讲清故事并且绘声绘色有很大的帮助。此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总结出以下要求:1、说普通话2、按故事的发展顺序把故事讲述完整3、入情入境,绘声绘色。  

小组合作、讲故事  

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是新课程改革所一直倡导的,此外读是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只有在读好读通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大意,才能讲好故事。所以,在明确了要求之后,我将另一个问题放在学生面前“要想讲好故事首先也是最基本的要做好什么?”学生会清醒地意识到老师是在提醒他们先去读。接着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去讲。  

全班交流、评故事  

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讲、评故事。生生之间的互评互助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个性展示、演故事  

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是不容我们忽视的,于是在讲故事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能使学生更深入的领悟贾岛对语言文字的研究及其严谨的态度,同时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再次得以提高。  

4、拓展延伸,放开来  

在领悟了贾岛做事的严谨态度的基础上,让学生来说一说其他文人故事或学习故事。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在学习中成长,旨在结合课文的学习把学生引导到课外的语文学习上来。这一环节的设计正好实现了单元教学的主旨,并且课前也让学生做了准备,相信此时学生的思维是极为活跃的,并有极大的信心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成果。学生渴望展示的要求得以满足,同时也达到让学生再次体验学习各个文人创作、学习态度的目的。  

读完故事、讲完故事后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第二学段的学生应该: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一环节的设计也旨在锻炼学生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教学应该把握到哪种程度最为合适,我们同组教师再次作了深入地研究,同时对本课进行了以上的教学设计,仍有不足之处望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篇8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57

推敲——推敲俞校长的《推敲》一课

|by:水清浅]

听了俞校长的《推敲》一课,让我受益匪浅。看得出俞校长为了上好这节课,是仔细推敲了一番,课的设计非常巧妙,值得我们反复推敲、学习。

下面就我个人的理解,谈以下两点。

一、“闯”字的推敲。

课文有一段讲贾岛在思考自己的即兴诗中的“僧推月下门”,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更恰当,不知不觉“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俞校长在此设下一个让学生来推敲的字——“闯”,问学生,“闯”是否可以改成“走”字。学生们马上展开讨论,都说用“闯”字好。一个学生说,贾岛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入了仪仗队,这对于仪仗队的人来说,贾岛的这种行为是很不礼貌的,“闯”字就比“走”字更恰当,反映出了贾岛的不礼貌行为。还有的学生说,贾岛在思考哪个字更恰当时入了神,忘了周围的一切,以至于进入了仪仗队,用“闯”字更能表现出贾岛的这种敬学精神。学生们的回答多好,我们不得不佩服俞校长的设计好巧妙,学生们已能活学活用了。

二、板书顺序的推敲。

课文结束时的板书顺序是“以诗赠友”“反复斟酌”“确定用‘敲’”“闯进仪仗队”。俞校长说这个顺序对吗?如果你认为不对,该怎样改?要求学生对这一个顺序仔细推敲推敲,有个学生是这么该的:将“反复斟酌”与“确定用‘敲’”对调,有很多学生有不同意见。有个学生说是“确定用‘敲’”与“闯进仪仗队”对调,很多学生都赞同,因为课文及老师讲课的顺序是这样的。在我看来,前一个学生说的顺序不无不可,我们大可以这么看:先有贾岛的“以诗赠友”的即兴诗,然后就有了贾岛斟酌“推”“敲”两字入神而“闯进仪仗队”,接着与韩愈商搓而“确定用‘敲’”,最后是“反复斟酌”,表示我们后人在思考时,反复斟酌厉害关系,拿不定主意,可以用“推敲”来表示。学生若是这样想的话,就是一种创新思维,我们老师就要加以表扬,以此来激励学生进行创新,保护学生柔弱的求异思维。我想这也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我们老师应该要努力创设的。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篇9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读、演演这个故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

二、细读第2-7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贾岛去,不巧,结果留下。

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结果他冲撞了,和商量了起来。

韩愈认为还是用好,理由有三:一:二:三:[来源:中.考.资.源.网]

2、回答题

指名回答。

出示插图,说说图意。文中哪句话描写了图上的内容。指名读句子。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全诗,读一读。

小结:深夜访友不曾遇,以诗赠友情谊深。这是故事的发生。

3、回答题

指名回答。犹豫什么?

出示插图,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贾岛。

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指名读句子。

演一演。

指导:贾岛会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动作?

指名当导演,当贾岛,当群众。

演后评议。

小结板书: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4、回答题

指名回答。

介绍韩愈:唐朝著名的大诗人。

出示课文,小组分角色朗读。

小结:韩愈“迎面而来”,路上行人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完全沉浸在创作之中,对韩愈的到来浑然不知,不知不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演一演

指导:韩愈说什么?怎么说?

贾岛说什么?怎么说?

演后评议。

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用哪个字好?

5、回答题

指名回答。

出示课文,齐读。

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三、学习第八小节

1、说说对贾岛的印象。

2、什么是推敲?

3、总结推敲的含义。

四、拓展提高

1、王安石“推敲”的故事——春风又绿江南岸

2、练一练

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摸”换成“找”行吗?为什么?

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依仗队中。“闯”换成“走”行吗?为什么?

五、课外探究

1、将故事完整地演一演,师提供剧本。

2、探究一下《题李凝幽居》的诗意。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篇10

作者:仲怡新

师:

第二天,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师:书上有一幅插图,请你把图和课文对照着读,体会课文是如何描写图意的。

生: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

生:贾岛太专心了,全然不顾长安街上的行人。

师:请你说说贾岛吟哦的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是什么意思?

生:鸟儿在池塘边的树上栖宿,和尚夜访好友,在月下推开友人家的大门。

师:你是如何理解诗句的?

生:课文第二自然段已经展现了这样的画面。

师:你能联系上文来理解,真是一个好方法。

师:根据图文,各自练习演一演贾岛斟酌诗句的情景,要求用动作、语言等表现贾岛的内心。

生:

:他低着头,来回走动,口中低声地念着诗句,但语速很快,而且只念了一遍。反复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动作也较快。

生:他口中念念有词做得不对,课文中说贾岛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节奏地朗读诗文。而且贾岛在认真地思考,应该念得慢一些,也可以反复念念“推”和“敲”。

生:他的动作也需要改进,因为贾岛在思考,所以做“推”和“敲”的动作时应慢慢地,反复做。

生:我也提一个意见,贾岛思考时肯定聚精会神,不会东张西望。

师:小导演的意见都很中肯,再请一个同学来演一演。

他的表演很到位,演得很成功,看着他那有趣的模样,台下的同学不禁窃笑起来。

师:你们就是长安街上的行人,你们为什么笑呢?

生:我看到他在大街上自言自语,感到很好笑。

生:他一边骑着毛驴,一边还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看起来非常好笑。

生:他只顾想着自己的事儿,浑然不觉是在热闹的长安街上。

师问表演的学生:贾岛,你没有觉察到大街上的人们在笑你吗?

生:没有,我正在思考到底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师:你们看,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是多么认真啊!

……

[评析]

《推敲》这个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闯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课文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造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了表演这一教学方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1.通过表演,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诗,“小观众”就提出了意见,“他口中念念有词做得不对,课文中说贾岛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节奏地朗读诗文。而且贾岛在认真地思考,应该念得慢一些,也可以反复念念‘推’和‘敲’。”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才是真正的理解。

2.在表演中感受到贾岛严谨的创造态度和钻研精神。通过“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认真啊!

3.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得开心,学得灵活,记得牢固,相信这样的教学情景也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篇11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38

jjbyjy发表

课堂上是教师与学生探讨新知的好时机。教师走进课堂之前,虽然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但难免有疏忽的地方,总有不周全的时候。有时会受参考资料的限制,或受常理的约束,或原有知识经验的影响,考虑问题比较老套,比较单一。而学生的思维在教师下套子之前是活跃的、新颖的、发散的。所以,在课上,学生往往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新颖的、有创新的答案,而有些却是很有价值的。

比如在上《推敲》一课时,贾岛无意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问:“你为何冲撞我的仪仗队?”在让学生有感情地的朗读时,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当大官的人都很自大,自以为是,所以学生读得很自傲,并且带有责问的语气,开始我也这样认为。但有一位学生提出:“我觉得不一定,韩愈是位文人,学识渊博,应该是个讲道理的人。”韩愈的诗和文章大家都读过,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韩愈确实不是一个不讲理的人,这点我怎么没有想到呢?他说得也有道理,并且下文所写的就是韩愈没有责怪贾岛,还与贾岛一起推敲。那么到底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句话呢?我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韩愈的资料,只有了解了韩愈的为人,才能正确地读好这句话。

在这节课上,该用哪种语气来读?这个问题处理得的不是很好。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应尽可能在课堂上解决。俗话说“趁热打铁”,学生这时的兴致最高,学习效果最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回忆学过的韩愈的作品,分析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判断韩愈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这句话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最好。并且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观点,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让他们展开激烈的辩论,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这样学生会感受更深的。

在课堂上教师不能给学生下套子,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问题的好习惯。并且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发表的意见或见解,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读书时质疑问难的好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建立一个明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学习不受约束,轻松愉快。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篇12

课文简介:这是苏教版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题李凝幽居》诗中是用“推”好还是“敲”好,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确定用“敲”字,后来,人们就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故事情节动人,再现了贾岛苦苦吟咏,专心推敲的诗人形象。第1自然段讲贾岛因家贫早年出家当了和尚,第2-7自然段,讲贾岛与韩愈推敲诗句的故事;第8自然段,点明了“推敲”的引申义。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一幅是贾岛拜访朋友家,月夜下敲门声惊醒了小鸟。这情境使贾岛写下了一首诗。另一幅图描绘了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痴态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认真与严肃的创作态度。

以下是我最近在市语文研讨课上的教学实录,为第二课时的教学。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起一个传神的片名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演一演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打开书,回忆一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推敲”的来历的呢?

生:课文2-7自然段是写推敲的来历的。

师:不错。

师:这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这是一个感人之深的传奇故事。如果把这个故事拍成电视连续剧,可以拍几集?

生:按照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将这个故事拍为三集。

生:也可以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将这个故事拍为四集。

师:是的,无论拍三集,还是四集,只要你有道理有依据都行。下面我们给每集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在给每集起名字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我认为应该和每集的内容一致。

生:每集的名字要简洁,字数不能多。

生:还要引人。

师:大家的意见都有道理。不管你加什么名字,都要简洁、贴切、引人,每集的字数差不多。请大家做一次编剧,写出自己的创意和智慧。

生:

师:大家写得非常投入。我们来交流——请你说,你准备拍几集?

生:我拍三集。

师:好。三集的名字分别是——

生:第一集为《访友题诗》,第二集为《斟酌字眼》,第三集为《韩愈点睛》。

师:漂亮。每集四字,尤其是“韩愈点睛”真是画龙点睛。你接着说——

生:我拍四集。第一集是《月夜访老友》,第二集是《斟酌一个字》,第三集是《误闯仪仗队》,第四集是《最后的结局》

师:每集五个字。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呢?

生:我认为第四集《最后的结局》没有说清楚结局究竟是什么,应改为《还是“敲”字好》。

生:也可以说《韩愈帮大忙》。

师:是的,每集片名之间不仅要求字数相近,还要推敲是否贴切、生动、传神。还有吗?

生:我也拍四集,每集名字分别是:夜访友、为一字、闯大驾、解难题。

生:我的片名两个字,分别为:题诗、斟酌、撞驾、解疑。

师:非常好,片名简洁,十分传神。

感悟贾岛

师:理清脉络,了解主要内容,这是拍好连续剧的基础。要提高收视率,关键是把握好人物形象,塑造好主人公。课文的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贾岛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通过平淡的语言文字、通过贾岛的一言一行来反映的。需要我们带着一双慧眼去感悟、去发现——

板书的贾岛

师:这是怎样的一个贾岛呢?请你在前面加一个词语?思考加词的理由是什么?边默读边用笔圈画出相关词句。

生:

师:好,我们来看一看故事中的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我说这是有情有义的人。

师:你说他有情有义,何以见得呢?

生:书中说“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尽管山路崎岖,月色朦胧,李凝家难找,但他仍然坚持。

师:好一个有情有义的贾岛。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贾岛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故事中的贾岛根据他的亲身经历,即兴写了一首《题李凝幽居》。

师:不错。

生:我认为这是一个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贾岛。

师:这是你的发现——说说你的理由——

生: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师:你能从具体的词句谈谈你的理解吗?

生:贾岛为了一个字不断做着动作,反复思考吟哦,斟酌用哪个字更恰当,说明他是一个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人。

师:你体会得很深刻。还有补充吗?

生:从这里可以看出贾岛是一个专心致志、追求完美的诗人。你看,一首小诗只有一个字不够妥帖,他就这样反复推敲,不知不觉,连进了长安城都不知道。

师:是啊,他就是这样一位创作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诗人。课文中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他的这种痴迷的呢?

生: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师:你能说说你的感悟吗?

生:我在电视上看到,京城大官的仪仗队是何等的威风,鸣锣开道,这么大的声势贾岛竟然都不知道,还闯进了仪仗队中。

师:你能结合你的生活谈得很深入。这么大的声音他竟然听不到,说明他是何等的沉迷,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真是一个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的人啊。谁能通过你的表演,再现当时真实的情景——

生:

师:你现在是谁?

生:我是诗人贾岛。

师:哦,你现在在哪里?

生:我在长安城的郊外。

师:噢,前面就是长安城,同学们,你们就是长安城里的人。镜头对准,开始拍摄——

生:

师:你听到大家的笑声了吗?

生:听到了。

师:他有没有进入角色?

生:没有。

师:是啊,他还没有进入角色,可见进入这种境界有多难。其实他表演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有声有色。如果你没有听到大家的笑声,第二个贾岛就在我们班上诞生了。对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还有没有其他的见解?

生:我认为贾岛还是一个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人。

师:

生:他还是一个有礼貌的人。

师:何以见得?

生:从文中的插图上可以看出贾岛彬彬有礼,做着敲门的动作。

师:你真会学习,文中插图也是很重要的学习资源。

生:从文中贾岛“连连点头”也可以看出他虚心好学,有礼貌。

师:故事就应该这样来体会: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当中都有着丰富的内涵,都能够读出人物的形象、读出人物的性格来。

走进贾岛

师:历史上的贾岛究竟是怎样的人呢?请看他的生平介绍——

贾岛(779~843),范阳人。早年出家为僧,后诗学韩愈,因诗出名。作诗,贾岛又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贾岛一生,为诗艺洒尽心血。他曾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锤炼出许多精品,其创作精神感人之深。贾岛的苦吟,不仅仅局限在炼字,还在炼意、炼句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贾岛长于“五律”,故被人称之为晚唐“五律”的领袖。

师:看了贾岛的生平,你对他又有哪些新的感受呢?

生:贾岛是一生为诗艺洒尽心血的人。

生:贾岛长于“五律”,他是晚唐“五律”的领袖。

生:贾岛虽然家境贫寒,但他有一颗雄心壮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可以看出。

师:你真了不起,看出了诗句背后的内涵。我们一起读——

生: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师:同学们,你们看他有一个雅号,叫——

生:“苦吟诗人”。

师:是的,

生:贾岛以他对诗的执着追求,以他严谨的创作精神,以他苦思苦吟的实践,锤炼出许多精品,从而在诗人辈出的唐朝有了一席之地。谈到他的创作体会,不能不读一读他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投影出示: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师:这首五绝意思是说,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后不禁双泪长流。知音者应知我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你们如不赏识,我将隐迹故山,以度残年。同学们,你们说,他流出的是什么泪啊?

生:这是辛酸的泪。

生:这是兴奋的泪。

生:这是激动的泪。

生:这是自豪的泪。

生:这是幸福的泪。

师:是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事业的成功,不下一番苦功怎能行呢?这就是贾岛,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贾岛,这就是走进我们心灵的贾岛。

感悟韩愈

师:要使该故事拍摄得惟妙惟肖,还有一个配角也很重要,他就是——

生:韩愈。

师:故事中的韩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他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

生:他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生:他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

生: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师:是的,韩愈的学识的确很渊博。我们来读一读韩愈说的话,仔细体会一下“敲”字好在哪里?

生:用“敲”字有三点好处:一是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二是更能衬托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

师:家境贫寒的诗人贾岛和博学多才的韩愈在长安城见面了,尽管家境不同,地位悬殊,但共同的爱好使他们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演绎了一段文坛千古佳话。古往今来,人们念念不忘,贾岛、韩愈的人格魅力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茶前饭后,人们津津乐道,推敲的故事千古传诵,从而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感悟汉字的奇妙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请看——

投影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

生:“绿”。

师: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哪些字呢?

生:春风又到江南岸

生:春风又过江南岸

生:春风又入江南岸

生:春风又满江南岸

师:诗人为什么舍弃“到、过、入、满”这些字,最后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生:因为春天是绿色的。

生:“绿”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联想到碧绿美好、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说它能吹绿长江两岸。

生:“绿”字写出了春风的神奇,她就像一位魔术师,把春天一下就唤醒了。

师:大家品评得很有滋味。让我们齐声诵读——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请大家再看一句宋词——括号中可以填哪些字呢?填好读一读。

投影出示:红杏枝头春意

生:红杏枝头春意浓

生:红杏枝头春意满

生:红杏枝头春意染

师:你们填的应该都还不错。词人究竟用的是什么字呢?请看——

投影出示:红杏枝头春意

师:词人为什么用闹呢?用闹好在哪里呢?你仿佛看到、听到了什么?

生:透过这个闹字,我仿佛看到枝头上红杏开得很鲜艳,他们仿佛在比谁最美丽,谁最漂亮。

生:我仿佛看到树上红杏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生:“闹”字不仅写出红杏的多,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生:“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

师:你们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我好象听到了蜜蜂“嗡嗡”的声音。

生:我仿佛听到花儿——“我在开花!”它们在笑。“看我多艳!”它们嚷嚷。

师:盛开,活泼,热闹,枝头红杏的特点实在是让词人给写活了。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由此,宋祁被誉为“红杏尚书”。

师:同学们,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来做一道练习——

投影出示——

练一练:

春风吹绿了树梢,吹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师:同学们,无论你填写什么词,只要你认为所填词语最能表达你的真情都行。让我们带着感情放声读——

师:真的,我们要感谢“推敲”——是“推敲”,再现了文坛的一段千古佳话;是“推敲”,让我们走进了“苦吟诗人”贾岛;是“推敲”,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和无穷魅力。

投影出示——

作业设计:

1、将课文《推敲》改为课本剧。小组合作,排演这个故事。

2、完成书后第四题作业——推敲词语。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推敲教案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