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小一网整理今天是记者节,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今天是记者节吧。
记者节发言稿
记者节发言稿篇1又到九月,又是瓜车进城的季节。
每当我在运城的大街小巷,看到畅通无阻的瓜车菜车;每当我在各个小区的门口,看到“欢迎瓜农来卖瓜”的横幅;每当我在城市的街道两边,看到井然有序的瓜果临时销售区……我都会想起,我在8年前写过的一篇评论,想起一位令人感动的读者,想起他送给我的一万斤西瓜。
那篇评论,其实就是个倡议书,是一篇关于号召市民多买西瓜的倡议书。
那是____年的7月,我们运城日报社的《黄河晨报》刚刚创刊4个月。那一年,运城的7万多亩西瓜大获丰收,但是,瓜农们还没来得及高兴,就不得不面对西瓜卖不了的难题。一车西瓜只能卖几十块钱,最便宜的甚至一斤只卖两分钱。就算这样,瓜农的房子里、院子里、田间地头,还是到处都堆满了卖不出去的西瓜。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一个悲剧发生了——一位瓜农开着农用三轮车进城卖瓜,被交通执法人员扣住,还要罚款400多块。他的妻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一气之下,上吊自杀!这个突发事件,直接触发了新生的《黄河晨报》的第一个重大战役性报道——帮瓜农卖瓜。
作为值班编辑,我的任务是在前方记者报道完突发事件本身之后,起草一篇倡议书,将舆论焦点从突发事件向“解决卖瓜难”引导。
但是,直到领导要求交稿的前一天晚上,我仍旧毫无头绪。西瓜,西瓜……半个晚上,我的脑子里全是圆圆的西瓜在滚来滚去。
忽然,我想到了曾经种过七八年西瓜的父亲,一个靠种西瓜给我娶来嫂子,给我换来从小学到中学学费的瓜农父亲。寂静的夜中,我拨通了父亲的电话。“永啊,啥事?”一听到电话中这熟悉的声音,我的心头一颤,一种莫名的感觉冲向头顶。
西瓜,父亲,我,数以万计的瓜农……那一瞬间,我找到了西瓜和我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到了数万瓜农和我之间的情感共振。那一瞬间,我深刻地领悟了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到底应该属于谁、为了谁,我的笔到底应该写什么,怎样写!
“他们,从遥远的村中颠簸而来;他们,在陌生的街道上四处躲闪……”当第一句从嘴边流出,写作就异常的顺利,顺到正写着这一句,下一句就在脑子中排着队。
“就算我们的口才真的能压下去几毛钱的价格,但想想他们烈日下暴晒的汗水,想想他们西瓜卖不出去无奈的泪水,把那毛角钱给他们吧……”终于,在写到这一句时,泪水,不争气地从我这个自认为冷静客观的“职业新闻人”眼中夺眶而出。我放下手中沉甸甸的笔,走到窗前,遥望窗外夜深人静中的城市,仿佛看到了一片片碧绿的西瓜,仿佛看到了曾经年轻的父亲,仿佛看到了和父亲一样的瓜农们……
第二天,这篇题为《市民多买瓜,瓜农早回家》的倡议书,刊发在《黄河晨报》二版头条的醒目位置。
那一天是____年7月12号,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早上,值夜班的我还没起床,就被手机铃声惊醒——
“你是写倡议书的记者吧,我40多岁了,还是第一次被一篇文章感动得哭了,文章写得真好,我给你背两段吧……”不等我说话,一位男子便开始在电话中,背诵起倡议书中的句子来。
请原谅我当时的浅薄和幼稚,在那一刻,我真得被感动了。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读者,能背下我发表的文章,哪怕只是几段话。我也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读者,在外地给我打长途,激动地聊了20分钟,只是为了表达对一篇文章的感动。
那位男子最后说:“我刚才联系了一家瓜农,买了他一万斤西瓜,我让他们明天把西瓜送到报社,送给你,就当是我替瓜农们感谢你吧……”
来不及辞谢,他就挂了电话。而我,被感动得一塌糊涂,睡意全无。我躺在床上,静静地享受着新闻职业带给我的最美好的感觉。原来,就算作为一名最基层、最普通的.新闻记者,就算是做着最基本、最本份的工作,也可以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也可以如此幸福!如此骄傲!如此有成就感!!
第二天,两辆载满西瓜的农用三轮车,真的就出现在报社门口。一万斤西瓜啊,满满两大车,不管是我个人还是报社,收下来都不是最好的决定。征求了当事人意见之后,我带着那两车西瓜,来到河东广场,将西瓜分给了市区的数百名环卫工。
如今,距离那次轰轰烈烈的卖瓜报道已有8年。但是8年来,每到夏天和秋天,市区设立“瓜果临时销售区”的制度还在继续,小区向瓜车菜车开放的惯例还在继续,农业部门对农产品的预先监测还在继续……
每当看到这些,我都会想起那篇1000多字的倡议书,想起那位令人感动的读者,想起他送给我的1万斤西瓜。
一位记者,他的脚下有多少泥土,他的笔下就有多少真情;他的笔下有多少真情,他的报道就有多少力量!
一次报道,感动得读者送来一万斤西瓜;一次报道,帮瓜农卖掉数百万公斤的西瓜;一次报道,让瓜车菜车在城市自由穿行了8年。
这,就是新闻的力量!这,就是爱的力量!这就是媒体上传下达的力量!这更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力量!
这就是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故事,感谢有这个机会,可以再一次感受新闻理想的狂热,与追逐理想的感动,谢谢大家!
记者节发言稿篇2在20__年的记者节座谈会上,我奉命发言,说了这么几句话:“在经济领域已经基本市场化、而在别的领域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今天,做记者,尤其是做一个好记者很不容易。当一个群体有了自己的节日的时候,我看也算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了。”
本来,大家在座谈会上谈成绩、唱赞歌、抒豪情、表决心,大言炎炎,其乐融融,我却说记者沦为了“弱势群体”,分明是一声不和谐音符,据说让领导不大高兴。
记者节是在中国是除了“护士节”、“教师节”之外的第三个行业性节日。大凡政府或社会为一个行业设个节日,与其说这个行业非常重要,不如说这个行业非常辛苦。医生与护士相比不重要吗?为什么不设个医生节?为什么不设个“公仆节”、“老板节”?
有人常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这是受了西方歪理邪说毒害的结果,很可笑!在民主国家,媒体掌握着舆论监督权,是相对于立法、司法、行政权之外的“第四种权力”,记者可以被认为是“无冕之王”,没有问题!但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媒体只是党的喉舌,这是比较准确的定位。喉舌,只是喉舌而已,没有脑子,让说什么说什么,让叫几声叫几声。这算哪门子“无冕之王”啊?
目前正值报刊征订之时,报刊办得怎么样,读者和市场的选择才是实实在在的检验标准。媒体的尴尬之处在于,说是机关吧,财政却不拨款,需要自己在市场上觅食;说企业吧,又不能完全走市场化的路子,一派官衙作风。所以有人说,媒体是还没有倒闭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已经溃不成军、所剩不多,媒体却无法像国有企业那样改制,又不得不面对市场,所以举步维艰。
我向一个同学推销某个定位一直不准的报纸,同学说:“这个报纸白送我也不要!”报纸办到这个份上,我不知道摆成绩唱高调自欺欺人究有何益!
当然,过节了,为了“鼓劲”,大家说说场面上的话,也未尝不可。但是,我认为,如果大家都能讲讲实话,更为可贵。我相信“骄兵必败”、“哀兵必胜”!认识不到不足,即使认识到了却不敢承认、不敢正视,尤为可悲。
按说,大家无论从事哪个职业,都是靠劳动谋生,职业本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别,又何必为某个职业设个节日?如果为某个职业设了节日,大概是因为这个职业既重要又辛苦,而且充满了风险。媒体和记者遇到的风险很多,也很复杂。一是容易遭罹政治风险,如因为信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结果犯了“政治性”错误;二是容易遭遇人身危险,如因为揭露某黑幕而得罪某团体或个人,轻者被打,重者锒铛入狱;三是易犯技术性差错,别小瞧这技术性差错,一字之误,轻者被降职罚款,重者会丢了饭碗……
从这一方面来看,设个“记者节”,也算是社会对这个高风险行业的一种抚慰。在第22个记者节来临之际,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就“保障新闻采编人员合法采访权利”发出通知指出:“新闻采编人员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扰、阻碍新闻采编人员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似乎给了记者们一柄“尚方宝剑”。但我认为,就这么空泛的一句话,不可能有什么法律效应,也不会真正能够保障记者的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宪法第三十五条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呢!
尽管传统媒体目前处境艰难,但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用不着说那些漂亮的口号,为了生存,也要将报刊办好!毕竟,读者才是媒体的衣食父母。都说南方的一些都市类报纸思想解放、敢说真话,与其说他们“铁肩担道义”,不如说他们是为生存所迫。走向市场的报纸,必须敢于报道真相、说出真话、为人民代言,才能得到读者的认可。否则,你的报纸就订不出去,就没有影响力;影响力小了,商家谁还来做广告?
今天是记者节,匆匆在博客上拉杂瞎扯几句,算是个人感言,只与二三博友交流,实不足与外人道也。
记者节发言稿篇3“记者节”定在意蕴着收获的深秋,她的莅临让我们充满喜悦和激情。
我们举杯祝贺,一起感动着、惦念着,一起回望过去的岁月。我们共同见证了恩施的改革发展,目击了恩施的日新月异;我们也共同关注着社会,感受着生活,也一起在风雨中走过,并且用心记录着。
我们为“记者”这个称号自豪——新闻宣传工作,如同一叶风帆,为全市的发展鼓劲;如同一个号手,吹响奋进的号角。做好全市新闻宣传,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载着中国硒都发展的每一个脚印;每一篇稿件、每一个镜头,都书写着恩施的光荣与梦想,都是我们为恩施呐喊助威的铿锵鼓声,都将成为永不褪色的缤纷画面。
“三大战役”、“三张名片”,以及所有的新闻活动,我们都参与了、经历了、见证了、记录了。我们已经数不清多少次采访归来深夜赶稿,多少次加班;为了一句话、一张图片、一个版面、一个创意,我们反复琢磨反复讨论。我们忙碌,但是我们幸福,因为恩施的发展有我们的一份力量,每想到这一点,心中都有一种自豪悄然萌生。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们深深懂得,社会对新闻工作的尊重和认同来自这份职业的特殊性,更来自于新闻工作者的自律和职业道德操守。为此,我们时刻不忘身份,落笔不忘责任,始终保持着为恩施的改革和发展呐喊、高歌的热情。我们为自己所肩负的参与恩施发展的历史使命而骄傲!
11月8日,记者节。以职业为节,为了记者的光荣,也为了光荣之后,脚步更从容。作为记者,在中国是幸运的。是的,在这里,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正在发生,在这里,30年走完了国外近百年的发展路程。所谓的“幸运”,不仅是事件多、新闻多,也不仅是能记录下日新月异的变化、见证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重要的是,能够参与进来,在风云激荡中,成就记者的职业价值,成就作为记者的人生价值……
所以,记者的光荣,并不属于一己,而是属于这个伟大的时代,这个伟大的国度。古人有云:“躬逢其盛”,“躬”既可解为“亲自”,也可解为“曲身”:面对伟大,个人怎能不心生敬意,怎能不满怀谦卑?细数光荣后,请束之高阁,在这个幸运的时代,从容前行。
这是个幸运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时代。“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这是xx大报告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基本判断。因此,不能不提到来自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普利策的比喻:“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
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这个比喻,当下中国的记者,尤其该牢记于心。在这个复杂的时代,光荣只属于过去:船头的瞭望者不需要太多行李,他需要的,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支善于表达的笔,或许,还需要一副能嚷嚷的好嗓门……从容,是为了自己的脚步,也是为了国家这条大船的征途。
然而,这也是这样一个时代:很多人汲汲于名,碌碌于利。刚刚发生的“排队领封口费”事件,虽然只是个别行为,但仍然让人警醒。金钱、权力,总有着大于想像的诱惑力。然而同时,绩效考核、评价稿费、收视大战、末位淘汰……也让“无冕之王”倍感压力。这些,也需要记者们坦然面对,既须谨记记者的节操、坚守道德的底限,也须争取自己的权利、维护自身的权益。这些,与做“船头瞭望者”,同样重要。
实际上,记者,像教师、工人、农民或者公务员一样,本来只是一种职业。种.种光荣,与其说是人为赋予的光环,不如说是由职业派生的责任。记录社会前进年轮,推动巨轮前进,发现暗礁浅滩……说到底,这些,都不过是“记者”这个职位的基本要求。做得好,是应该;做不到,是失职。因此,更需要看轻光荣,从容迈步。
我是一名编辑,游离于“记者”的边缘,但我想,谨以此与记者们共勉!
记者节发言稿篇4__年夏天,我独自一人坐上南下的火车,去了福建一份都市报,在那里开始了我的新闻旅程。
几年里,我时常在想:我们为谁怎样写作?有前辈告诉我,做新闻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
是的,事实上,我们一生都会面临相同的问题: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事?我们要怎样去做事?
我们会很容易给出一个答案:做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可是实践我们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费一生的时光。
是什么让我们永远抓不住正确的答案?我想,答案是:我们始终没有解决内心的冲突———我们为谁写作?
做记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体面的职业。分歧在于内心。
几年来,我一直为“新闻”两个字激动和骄傲。我热爱我从事的这个职业。在这个行当中,我曾经被朋友和同事们寄望去“开创大场面”,也曾因为能力的欠缺而自怨自艾。但是,有多少人能如同我们这般幸运,在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里成为“当下”的记录者,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我们是记者。显然,我们不是作家、不是教师、不是评论家、更不是什么无冕之王……
记者要做的事情,不是创作,不是教导读者,不是对事物发表看法,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是代替背后成千上万的读者,替他们选择的对象发问或是探查一件读者感兴趣的事情,然后用旁观者的身份、平静的心态,客观真实地写出一份报道,回答读者的困惑……
做记者,几乎每天要研究选题,写作稿件,然后是每周,每年。
要做一个好记者,我的强烈感觉是,一定要有长跑的毅力和心理准备。
我们很多青年记者,包括我总是在询问: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怎样写出一篇好新闻?
我想,这一方面能证明我们对于新闻事业的激动与热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最紧迫和焦虑的问题。
有时候我听到一些“诀窍”,有人推荐我们阅读一些范文,更多时候,我被告知:去做,去写,去思考。然后告诉自己:我这一篇比上一篇写得好。做新闻就像谈恋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
我还听到一个关于阅读的“诀窍”,那就是读杰作,读伟大的故事。好新闻就是一个好故事。好记者就是一个杰出的讲故事的人。新闻与小说一样,都是故事,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新闻是真实的,小说是虚构的。那些伟大的故事会告诉我们,将故事讲好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所有东西都要回归到信仰。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无数条岔路,这时已不存在天赋、能力或者运气的差别,关键在于你的选择。你选择了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记者节发言稿篇5一轮圆月,一叶孤舟,深邃的夜空拥抱着波光粼粼的大海。望着这张令人陶醉的明信片,仿佛又回到与校报初相识的那天。
与君初相识,犹似故人归。想起校报的见面会,有熟悉的面孔,也有陌生的面孔,我默默地找了个地方坐下,有些期待,也有些惶恐。听着同学们一个个的介绍,觉得自己和她们很像,仿佛大家已是故人,却又有些隔离与生疏。待我上台自我介绍时,故作镇定地说完下台,学姐问我,同学,你叫什么名字?不禁哑然失笑,原来,我竟紧张得连名字都忘说了。
初次听到“每周一篇新闻稿”的任务,心里暗暗说道会有这么多新闻吗。后来慢慢地发现,原来在海大,缺少的不是新闻,而是发现新闻的眼睛。从此,走在校园里,我仿佛肩负了一份神圣的使命。迎新晚会上,第一次认真地记下节目的顺序、名称和自己灵光乍现的只言片语。当然,最忐忑不安的时刻还是将写好的稿子发给学姐等待修改。刚开始的几次,因为是新手,学姐会给我耐心地指出注意事项和修改的方法,让我受益匪浅;后来,也是最让我惊喜的,学姐居然夸我写得不错,久违的肯定让我获得了继续走下去的勇气。打开QQ邮箱,满满的都是我和学姐的稿件,一封封地点开,一次次的感动。
又是一年深秋至,红叶在风中舞动,仿佛还能嗅到刚刚过去的雨季的气息。不同的是,现在,我是站在梧桐大道上,与校报一同感受着这浓郁的秋意。
记者节发言稿篇6在校报记者团一年多了,回想这一路走来,感觉自己遇到了很多美好的人和事。
我遇上了很多棒棒的活动。进入校报之后,我开始去听各种讲座,观看各类活动,体味不一样的校园文化。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外同乐会和图书漂流的活动了,它们不仅仅是一次活动,更是一个让自己收获和成长的机会。
我遇上了一个好时光。刚上大学,就遇__周年校庆,那时可以看校庆的节目,还可以写相关的报道或者人物专访,结交很多的朋友,收获很大。
我也遇上了一个美丽的校园。印象中刊登在校报的第一篇文章是散文《秋日睡莲》,那时候从图书馆出来,沿着木桥走,想放松一下心情,突然一朵睡莲出现在眼前,那种感觉难以言表,明明已是晚秋,睡莲还在开放着,虽然只是一朵,但是令人欣喜若狂。今年春天发表了一篇《春天来了》,或许是因为从来没有看过北方的春天吧,忍不住绞尽脑汁寻找适合的词汇去赞美她。
我还遇上了一个好机遇。__日报开启了创客,到我校召集学生记者。我有幸参加了那次会议,并成为__创客校园记者团的一员。今年,在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老师带领下,和同学一起写创业报道。
但是最重要的是我遇上了一群好的人。记者团的小伙伴都很好,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工作,一起加油!特别是借助校报的平台,和大家一起去三下乡,让大学生活更加美满。老师亦很亲切,即使很忙也愿意抽出时间来给我们讲解相关知识。
让我们走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去报道更多的校园新闻,去书写_大的美丽。
记者节发言稿篇71998年我进入__电视台工作,作为一名记者,16年来,我亲身经历、见证了__从贫穷落后到历史性巨变的过程。特别是近几年,__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路、铁路、航空方便快捷,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作为一个__市民,我为__市的巨变由衷地赞叹,为能成为一个__市民感到骄傲和自豪。
下面,我谈几点感受和体会:
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要掌握比常人更多的知识、存储比常人更多的信息。学习的形式很多,首先要向书本学习,其次要向电视、网络以及其它新媒体学习,还要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大众学习。
勤于思考,不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和喉舌。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弘扬“真、善、美”,创作出更多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优秀作品。
改进报道方式,传递好声音,凝聚正能量。随着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越来越受到挑战。今天,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观众都可以收看到至少五六十套电视节目,不论是节目形式还是内容都越来越精彩、丰富。我们必须要主动迎接挑战,努力提高节目质量,改进报道方式,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能引发更多观众共鸣与思考的精品节目。
__广播电视台专题部《__周刊》栏目,今年进行了全面改版,栏目定位为:追忆流金岁月,聚焦社会热点,展示时代风采。我们和市委老干局联合,对我市目前健在的13位离休老红军进行了采访,这项工作既是一项抢救性、挖掘性采访,又配合了今年我市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后制作成七集纪录片,题目是:
英雄的足迹——寻访__健在老红军。在追忆性报道方面,我们还报道了“那些年那些事——陈智亮的革命人生(上、下)”、“那些年那些事——许浚的援藏故事”、“许浚与佳临黄河大桥的故事”等。其中四集系列专题节目“八项规定在__”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组织的广电节目评议中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赞扬。此外,《__周刊》栏目今年还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性报道、成果性报道、经验性报道和典型性报道。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今天是记者节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