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长

时间:2023-06-30 13:32:00 作者:实用文档 字数:124560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教育局长,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教育局长吧。

教育局长

最新教育局长讲话稿

最新教育局长讲话稿篇1

同志们:

这次读书会的主题确定为依法治教,这出于几重考虑: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我省依法治省战略;二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诉求,切实维护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三是全面加强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能力建设,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依法治教既是保障和推动力,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现代化本身就包括高水平的法治化。

这些年,我们一直积极推进依法治教工作。持续开展普法活动,加强法治课程建设,在中小学聘请法治副校长,增强了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对法治知识和法治实践的了解。各地取消和下放了一大批审批事项,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在全系统基本建立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信息公开制度。全面推进学校章程建设,以章程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扩大了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微观运行基础。在省级层面,我们还积极争取省人大会修订了《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省政府制定了《浙江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浙江省中小学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今年有望争取省人大会通过《浙江省学前教育条例》,完善了我省依法治教的地方法律法规体系。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年,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要求,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诉求,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小升初不考试,公办中小学“零择校”,取消高考“点招”,大幅度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行为,实现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建立农村教师津贴制度和困难地区特岗教师津贴制度,大中小学困难学生资助制度,等等。这些具有鲜明浙江特色的举措,既有效维护了人民的受教育权,增进了教育公平,又比较好地维护了教育生态,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的科学和谐发展。

在肯定依法治教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依法治教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从全国看,一方面,教育立法滞后,法律在诸多领域缺项,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立有法律,但高中段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教育考试等缺乏法律。已有的不少教育立法又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法律执行者权力和责任常常不对称。不仅学校存在这一问题,教育部门也存在这一问题,教育督导部门问题更突出,连机构、人员都没有很好落实。从省内看,最大的问题是大家尤其我们教育系统许多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依法治教还缺乏深刻的认识。我们中不少人很少研读教育法律法规,不少人在教育战线工作多年了,且不说研读《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高等教育法》,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也没有完完整整地研读过。我们有时候也火急火燎地查阅法律法规条款,那是因为遇到了问题。我们很多时候强调依法治教,大多是冲着管理别人,想着约束自己的很少。法不治己,焉能治人呢?我们对教育领域出现的违法行为常常痛恨不起来,发生违法问题,不仅别人不当回事,不少时候我们这些教育领导者、管理者也不当回事。像违规办学、违规招生、违规补课、违规收费等问题,之所以久治不愈,甚至在些地方和学校愈演愈烈,就与许多教育领导者、管理者不把这些当作违法问题来看待有关系。不仅内心不当回事,甚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时还姑息怂恿,帮助遮羞掩盖,甚至弄虚作假。如此这般,还有真正的依法治教吗?还有良好的地方教育生态环境吗?还奢望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吗?

世人说得好,有法不依,不如无法。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法律缺项问题,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当前落实依法治国、依法治省的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对我们这些教育系统领导者和管理者来说,首当其冲的是要解决自己的认识问题和自身行为自觉问题。

必须加强学习。首先是认真研读依法治国的理论和思想。理论上的彻底才是真正的彻底,理论上的坚定才是真正的坚定。应试教育问题为什么长期解决不了?根子就在于理念本身有问题。同样,在依法治教上,为什么常常态度不够鲜明,行动不够坚决?根子也在于认识有问题。我们要深刻认识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要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路;要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必须秉持的基本原则,即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自觉地从依法治国、依法治省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依法治教的理论认识。

其次是深入研读教育及相关法律法规。这应是对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要求和职业要求。我们大家是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应该熟读教育法律法规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这方面,很多人有空白点,要抓紧消除这样的空白点。不仅是阅读,应是深入研究。认真研究、深刻体会、身体力行,切实体现依法治教的政治要求,切实体现依法治教对专业和岗位的要求。不久前,我们研究过,省委教育工委理论中心学习组将建立法律法规微课制度,不定期请相关专家解读法律法规,切实弥补法律法规知识和理论上的不足。

致力于解决问题。这里的解决问题,既包括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更包括通过依法治教解决发展问题。解决问题最有利于深化依法治教的认识,最有利于强化依法治教的意识,最有利于提升依法治教的能力。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中学习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推进依法治教,是我们这些教育领导者、管理者的基本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因为我们大家都很忙,很少有系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的机会和时间。运用法律法规解决问题,除了认真运用现成的法律法规条款外,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运用法律法规蕴含的法治思想和法理精神。现实情况常常很复杂,许多行为的是与非,不是能简单对照到法律法规条款的,许多事法律上没有明确条款,再加上许多法律法规本身又比较原则,如果单纯地去套用条款,许多教育问题很难解决,更何况在不少问题上利益博弈相当激烈。如《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小升初不得考试,但《民办教育促进法》没有明确规定。其实只要认真分析,《义务教育法》规定这一条款的本意,是为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这是从这一阶段孩子身心成长特点出发做出的规定,这一规定对公办中小学适用,对民办中小学同样应该适用。还有这些年我们统筹民办高中跨区域招生同样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人说我们违法。其实我们的本意是防止因“生源大战”引发不稳定事件发生,维护的是教育系统和社会的稳定。可以说,维护稳定,这是任何一部法律法规都蕴含的精神。依法治教难,难就难在不少问题需要用法理精神来阐释。当然,运用法理精神来阐释,必须深究就里,把握核心精神,务必防止曲解和滥用。

那么什么是中国教育法律法规的核心精神呢?深入研究,这就是党的教育方针,让孩子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依法治教,我们应始终坚守这一核心精神,并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自觉运用法律武器,坚决治理各类违规办学、违规招生、违规补课、违规收费等行为。

多在改革上进行探索。这些年,浙江教育之所以能走在全国前列,并不是依靠投入的优势,这方面我们并无多大优势,更多的是靠深化改革。补短扬长,推进依法治教,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推进深化改革。走改革的路子,这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子,也是浙江教育发展的路子。现阶段深化改革,尤其要大力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这是一项与实施依法治教关系最密切的重要改革。这项改革的本质是打造依法治教的现实制度基础,核心词是“分离”。当然,这里的分离是相对的。让政府的管、学校的办、社会的评各占其位,各负其责。这项改革说起来并不复杂,但实施起来却相当困难。一个政府“管”的改革,常常让我们进退维谷。不放权吧,学校没有自主权,也就没有活力,社会化监督评估格局也建立不起来;但放权吧,随之而来的常常是乱,甚至有时会引发社会不稳定。而且论及放权,涉及的也主要不是教育部门的权限。不过这项改革非推不可,否则现代教育治理体系难以建立,实施依法治教也就没有好的基础。

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除了继续已有思路,即在“管”的方面,放权,实行责任清单、权力清单制度;在“办”的方面,围绕制定和落实学校章程,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在“评”的方面,培育第三方独立评估机构,我们还应把相关改革联动起来考虑。应该看到,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鼓励发展真正意义上的民办教育,探索“加钱增人不进编制”用人制度改革,等等,这些改革都与“管办评”分离改革密切相关,都会有力地推动“管办评”走向分离。我省是国家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省,希望大家结合依法治教,多侧面积极推进这方面的改革。

改革是近40年中国发生巨变的最大动因,也是中国教育发生巨变的最大动因。现如今浙江教育之所以能提敢提率先实现现代化,底气主要来自于这些年推进的一系列改革。没有改革,浙江教育没有今天的地位。改革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大家应多一些改革的责任,多一些改革的勇气,多一些改革的实践。人生能有几回搏?梅花香自苦寒来,不拼搏,不吃苦,不迎难而上,浙江教育怎么可能始终屹立于时代潮头?

推进依法治教,我们还应切实抓好法治宣传教育。一方面,抓好面向校内的法治教育,这是育人的需要。学校法治教育既要加强更要改进。法治教育能不能取得大的成效,关键在改进。我们要加快实现在小学、中学、大学依次开设法治常识课、法治知识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公共课程的要求。对青少年要突出加强宪法教育。请省教研室牵头推进小学法治常识课、中学法治知识课的教材建设。另一方面,抓好面向校外的法治宣传教育,这是营造良好外部教育环境的需要。教育不是教育系统一家的事,要全社会关心、理解和参与。教育法治宣传要突出两类人,一类是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通过宣传教育法律法规,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尤其是资源上的重视和支持;另一类是学生家长,重点是通过普法引导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社会的教育理念状况对教育改革发展影响极大。没有一项事业像教育这样人人都有发言权。我们要多形式宣传教育法律法规,争取全社会更多的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规矩上形成共识。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浙江的独特发展特色和优势,为我们这些教育人干事业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条件,让我们奋发努力,把依法治教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并以此促进浙江教育大踏步走向现代化。

最新教育局长讲话稿篇2

同志们:

我们这次培训班的主题是“争创教育现代化”。

在中国,作为一个省,浙江率先提出实现教育现代化,这是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做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从省委省政府层面提出全面建设教育现代化,迄今已经有六年了,其中作为目标提出,最先见诸于20xx年12月份公布的《浙江省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和规划纲要》;作为对全省各地工作要求的提出,最先见诸于20xx年12月份全省教育工作大会。在这个大会上,时任省委书记赵洪祝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讲话通篇贯穿的主线就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20xx年11月份,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又发出了关于在全省开展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工作的通知,对创建教育现代化的评估工作作出了规定。近期,我省即将公布的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仍然延续十年规划纲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主旋律。十三五全省教育规划本质上就是一个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规划。

近六年来,我们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这里的我们,包括各级党委政府,包括党委和政府相关部门,包括社会各界,当然更包括无数教育人的努力。时至今日,六年前在一起开会研究创建教育现代化的很多教育局领导,或者退休,或者转到其他工作岗位上去,但在教育现代化的征程上滴着他们的汗水,滴着他们的心血,他们希望接任者把创建教育现代化工作做下去做成功。

近六年来,我们各级围绕创建教育现代,既做了许多扬长的工作,更做了大量补短的工作。说实话,我们更注重做补短的工作。我们推进实施了两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三轮“特殊教育行动计划”、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职业教育“七大工程”、“重中之重”一级学科建设和重点高校建设、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还有一系列为民办实事项目。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凭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时代精神,自我加压,毅然决然地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一系列教育公平和教育改革的举措。这一切尚在深入进行中,这一切也已经大大加快了浙江的教育现代化进程。20xx年6月,全省各县(市、区)在全国第一批通过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这很不容易,全省没有一个县掉队,全部通过。至20xx年底经省级评估认定,有27个县市区基本达到教育现代化县(市、区)的标准,也就是说全省已有近1/3的县(市、区)达到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标准。据统计,目前我省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水平均大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有许多普及指标甚至高于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浙江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基础,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当然我省实现教育现代化也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最突出的困难是地区发展不平衡,我们很多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完全可以和发达国家相媲美,但也有不少地区教育发展还相对比较落后。最大的问题是教育理念和育人模式距时代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过度应试教育,使我们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教育常常呈现一种扭曲发展的状况。最大的难点是有些教育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优质教育的覆盖面还不够广,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抱怨仍然很多。

十三五时期将是我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战决胜时期。决战决胜要有决战决胜的信心,要有决战决胜的勇敢,更要有决战决胜的作风。我们筹划举办这次教育局长创建教育现代化培训班,目的是对实现教育现代化进行再认识、再动员、再部署,尤其是进一步强化各位局长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意识、责任和紧迫感。我们培训的目的达到了吗?从刚才的发言看似乎达到了。大家都很有信心,大家都谈了很多想法,有很深的思考。但可能还有些局长信心不是很足,这可以理解。但有一条必须强调,无论信心如何,大家回去以后都必须为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局长首先要有信心,这是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必须有的政治态度。在浙江实现教育现代化,不仅关系教育发展的大局,更关系到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的大局。省委多次强调今后五年浙江要高标杆建成小康社会,高标杆实现教育现代化就是重要标志。很难想象,一个教育发展落后的地方能够高标杆建成小康社会。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先导。没有这个作基础作先导,没有人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不会高,也不可持续的。

如何争创教育现代化?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即将印发的十三五教育规划,都已做了深入明晰的规划,省委十三五建议、省政府十三五规划纲要又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一些已实现基本教育现代化的县(市、区)也为大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这几天相关的专家也从各个方面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经验指导。希望我们各位局长据此做些深入的思考、深入的研究。研究全省的目标要求,研究他人有益的实践,更重要的是深入研究自身的实际。在此基础上,结合地方制定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进一步梳理自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思路、重点、政策措施。

从全省实际情况看,创建教育现代化,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突出加强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抓紧对标补短。这里讲的标,主要是省里制定的教育现代化41项指标。一些创建水平高的地方,还可以把标尺提得更高一些,与上海教育对标,与国际上教育最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对标。当然,首先还是和省里制定的现代化标准对标,本地缺什么,就重点补什么,什么地方弱,就重点加强什么地方。现阶段要抓紧制定争创计划,对未实现、未达到教育基本现代化要求的地方,要抓紧制定达到基本教育现代化的计划。已经实现的要不失时机把目标转向创建教育现代化县(市、区)上。根据我们的工作计划,明年全省就应该出现第一批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县(市、区)。时不我待,光阴似箭,创建教育现代化,我们一定要抓紧抓紧再抓紧。

对于正在争取通过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认定的地方,尤其应重点补在学前教育资源、城镇班额控制、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办学条件、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通过率等方面的不足。要实实在在做补短板的工作,不要总嚷着要求省里降格以求。现代化是有参照物的,那就是现阶段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这也降低标准,那也降低标准,那还叫现代化吗?国际上会认我们吗?老百姓会认我们吗?事实上,我们制定的标准并没有脱离现阶段中国及浙江的实际。班额基本达标的要求是小学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这是全国的限定标准。学业水平考试通过率,现在每次学业水平考试不通过率都控制在5%以内,如果算上学生可以参加两次考试,不通过率也就在2-3%之间,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基本达标要求是93%,标准能算高吗?标准化学校,原本是每一座学校都应达到的办学标准,去年底全省平均水平已经达到90%,而我们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只提85%,实现教育现代化也只提95%。等级幼儿园比例,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达标要求是80%,现代化的达标要求是90%,去年底全省平均上等级率已经达到83%。幸福不会从天降,现代化不可能等,不可能靠,更不可能靠降低标准,只能靠努力、奋斗才能取得,我们应该有拼搏的精神,有高标准的拼搏精神。

补短,我们应重视硬的方面,我们也应该重视软的方面,尤其应补我们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教育水平上的不足。“七一”讲话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那么什么是当代中国教育人的初心呢?我以为,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可靠的接班人,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初心。面对过度应试教育的种种压力,作为教育人,我们应时时坚守初心,坚决守住教育人的政治底线、职业操守底线。

第二,积极向改革要办法。这几年浙江教育成功,并不仅仅靠教育投入,我们更靠的是改革。不容否认,争创教育现代化困难很多,而且,越往后创建的困难会越大。因为排在后面的大都是区域条件相对困难的地方,困难的地方创建教育现代化,简单地走发达地方的路不行,要因地制宜地探索走自己的路,尤其是在改革上多做些思考,多做些探索。在筹划资金上,应多在以少带多的方面上作些探索,尤其要充分发挥政府购买服务的作用,放大政府投入效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做到既调动社会投资者的积极性,又避免加大老百姓的教育负担。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但发展民办教育,不可能代替公办教育,更不可能代替政府投入,没有政府投入,没有公办教育,我们怎么来满足老百姓义务教育的免费需求?实行公办民办两者结合,最好的办法就是,政府购买服务,通过购买服务调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通过购买服务,避免加大老百姓的教育负担。困难地区应走这条路,至少可以在学前教育上大胆试一试,学前教育投入门槛比较低,完全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带动社会资本进入。还可以借助融资平台,不一定是我们的融资平台,政府的社会的都可以用,在政府的支持下,借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教育总要投入,今天不投明天也要投,能不能通过融资平台,把明天的钱借了,先把今天的事办了?在城镇,我们还可以通过落实住宅小区公建配套政策解决政府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在师资上,现在大家都讲困难,特别是二孩政策以后,矛盾非常突出,现在表现的还只是女教师怀孕产假等问题,再过两三年,那就是学生大规模入学问题。解决教师不足,仅仅盯着编制,基本没有出路,应从改革上想办法。一方面要深入研究盘活存量,优化中小学编制结构,尽量把已有的编制,用于一线的专业教师和学校管理骨干。现在我们的编制,用于行政后勤的太多。合理调整完善中小学布局,在主动解决学生吃住行等问题的前提下,逐步调减一些学生过少尤其是生源难以为继的学校。还要加快推进“县管校聘”改革,解决学校之间师资配备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探索打破编制束缚、走出编制这个圈子,推进学校用人制度的更大改革,逐步实现给钱加人不增编。

第三,大力营造争创教育现代化浓厚氛围。营造氛围,不仅仅是为了宣传。宣传重要,但我们营造氛围不仅仅是为了宣传,更为了争取广泛的认同、广泛的支持、广泛的参与。争创教育现代化,教育系统责无旁贷,但仅仅靠教育系统肯定不行。它需要全社会的广泛认同、理解、支持和多形式参与,尤其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认同、支持、参与。因为争创教育现代化过程,也是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动员和优先配置的过程。优先发展教育,需要全党动员,需要全社会动员。松阳、天台这两个县,原本经济相对困难,去年之所以能在全省率先创成教育基本现代化县,深入分析,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争创氛围营造得很好。党委政府,尤其是主要领导,有着强烈的创建意识和行动。这两个县的教育局长很不简单,他们感动了上帝,这就是党委政府的重视,就是全社会的认同参与。

我们要广泛宣传争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争创教育现代化,意义重要,不言而喻,但是我们还是要广泛宣传,让各方面都能看到,培养孩子对国家、对地方、对每一个家庭具有毋庸置疑的、不可替代的意义。什么是最好的投入,对教育的投入是最好的投入。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靠人,我们一个地区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这个地区的人,越是欠发达地区,这一点越重要。区位条件我们很难改变,资源条件我们也很难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是人,而要改变人,那就需要通过教育。当年省委赵洪祝书记说的一句话,我始终记得。他说一个家庭过日子,过的是孩子;一个地区过日子,同样过的也是孩子,希望在孩子。事实确实如此,现在我们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可以放弃一切,这就充分说明教育的重要。我们要广泛宣传,争创教育现代化的有利因素和条件,尤其是那些困难比较多的地方,要多讲讲有利条件,多讲讲我们这个地区对照教育现代化各项指标已经达成的程度。一定意义上讲,通过这些年的整体努力,在41个指标当中,可以说我们每一个县大多数指标都已经达到,甚至超额达到。要把这些情况跟领导跟社会宣讲清楚,让各方面都能认识到,教育现代化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切实增强大家的信心。我们要广泛宣传教育现代化的思路、途径以及工作重点和措施,这很重要。创建教育现代化,不是靠口号,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工作思路、工作措施。让大家看到了实实在在的

思路、举措,大家才会认同、理解、支持和参与。为什么我们许多地方创建教育现代化,领导很支持?因为教育部门工作做得实啊,拿出了一整套措施,让领导看到可行,让领导知道支持你做这件事是一定能做成的。反之,你拿不出想法,提不出办法,让领导怎么支持你呢?怎么重视你呢?我们要做出一整套科学可行的筹划。这些年,我们有一些地方以“作战图”的形式把争创教育现代化的思路和重点措施全方位展示出来,效果很好,让领导看到一目了然,让群众看到也一目了然。既有助于宣传,又有助于我们实际统兵作战。我们要努力营造争创教育现代化的浓厚氛围,以此汇聚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方面的积极支持、人民群众热情参与。我们希望各地都积极营造这样的氛围。进而推动在浙江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在我们看来,实现教育现代化,究其本质是一个后发者追赶先行者的过程。五年后,实现了教育现代化,浙江的教育便具备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比肩前行的资格。到那时,我们还不能停歇,我们还需要再拼搏,再创业。可以设想一下到20xx年实现教育现代化以后的工作,我们先用20xx年并跑,与发达国家教育比肩跑,巩固完善现代化成果;再用20xx年开展超越,到中国百年复兴梦想实现时,浙江教育在诸多方面环视世界。这就是我们的理想。追赶,并跑,领跑,这就是浙江教育不断走向崇高的轨迹。这是白日做梦吗?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实现了就不是,空想就是。对此,我们应充满信心,应不懈一起努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十三五时期,我们首先把“争创教育现代化”这件大事抓好,抓成功。

最新教育局长讲话稿篇3

同志们:

每年暑期举办高校书记校院长读书会,一年本科、一年高职高专,这个制度已经持续坚持了20xx年,其中高职高专书记校院长读书会已经举办了4次。回顾这四次读书会的主题,第一次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第二次是专业建设,第三次是“双师型”队伍建设,第四次是教学创新,聚焦的都是高职高专办学中的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

今年暑期读书会的主题是校园文化。之所以确定这个主题,主要是着眼于深化育人工作。育人,是所有高校的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知识育人,我们大家一贯很重视。能力育人,这是我们职业院校的优势。思政课程和思政工作育人,这些年始终在不断加强和改进。但仅这几方面还不够。总结成功高校办学经验,贯彻新时期党的要求,我们还应全面倡导和推进文化育人。文化育人,这是一种更高层次和境界的育人。不久前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阐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是大学之魂。校园文化作为大学建设发展的基本形态,其核心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其标志是教师的素养、学生的素质和学校的校园风气。特别是凝聚着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导向的大学精神,更是学校特有的气质、品位和追求的集中体现。犹如空气,无处不在;犹如春雨,润物无声;犹如甘泉,沁人心脾。人们看一所学校,或评价一所学校,更多的是看和评价它由表及里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越深厚,越能打动人,越具有持久影响力,这样的学校才越具有开创和引领时代、社会风气之先的地位,其培养的学生也越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理想、责任和能力。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需要长期积淀。我们常说,打造一所好的学校需要积累,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建设校园文化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我省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时间都不长,也就20多年,但发展势头强劲,学校数超过全省高校总数的一半,在校学生数接近40%,已撑起了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半边天。近年来,各所高校在办学过程中,都对校园文化建设作了积极探索,几乎都提炼了很具警世名言意义的校训校风,有的还制作了令人回肠荡气的校歌,许多学校还打造了充满理想追求的学校精神。近几年,大家又持续地建设和改造校园文化环境,包括推进学生公寓文明建设;还开展了最美大学生评选和学生文明修身活动,等等。涌现了一大批颇具影响的校园文化品牌。像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诗教文化”,荣获全国优秀校园文化成果特等奖;还有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诚信文化”,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鲁班文化”,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技能文化”,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素质拓展文化”,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文化”,等等。几乎每所学校都可以举出一些值得自己骄傲的校园文化成果。

对我省高职高专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我们应该充分肯定。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对照文化育人要求,我省高职高专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还处于一个不算太高的水平。一些学校论及文化建设,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培育,忽视品格塑造的现象,校园文化建设还没有做到与专业发展、课程开发开设等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一些学校只是把校园文化视作文体和科技等活动,虽不时有大场面举动,但雨打地皮湿,活动过后在师生心中并没有留下多少痕迹。一些学校学生公寓只有生活设施,缺乏文化设施,只有生活氛围,缺乏文化氛围,脏乱差常常卷土重来。一些学校文化建设亦步亦趋,没有自己的特色,走进校园,看不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高专院校,是商贸类院校还是制造类院校。学校文化建设常常缺少持久性、继承性,许多一度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随着学生的毕业以及老师的调离,偃旗息鼓,不复存在。更需要看到的是许多学校的校园文化,还只是高大上的口号陈列、活动展示,缺少事实感召力,行为感染力,思想穿透力,远远没有深入到师生内心世界。深入分析,这些年,许多学校育人工作不理想,校园文化建设滞后,或水平不高,不能不说是更深层次、具有根本性质的原因。

文化的概念很大,校园文化的范畴也很大。出于岗位的责任和使命,我们所关心的校园文化,更多的是价值观意义上的文化。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出发,现阶段,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育人,我们应着力于解决在理想信念、社会责任、吃苦精神、良好作风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之所以强调这四个方面,是因为这四个方面意义重大,事关培养什么样人,怎样培养人;是因为这四方面存在的问题现实表现最突出。这几年我们年年搞大学生思想状况滚动调查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其中每年反映学生最突出的是前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即理想信念、社会责任、吃苦精神。

这些问题都涉及价值观层面。不能说在这些方面存有问题的学生就是问题学生。大学生尚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这时期出现这样那样的模糊认识以及偏差行为,可以理解以至谅解。但我们要看到这些问题发展下去的严重性,看到在这些问题背后各类势力正与我们进行尖锐以至殊死的斗争。青年,就是未来,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拥有了未来。大家都是书记、校院长,党把大家放在高职高专院校领导岗位,大家的第一位责任就是政治责任,就是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见微知著,更何况这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不是“微”了,我们应该激发和树立起强烈的忧患意识,乃至危机意识,负好自己的责,用好手中的权,努力地切实地把这四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得好些再好些。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青年学生,这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关键是要深入研究加强和改进思政理论课程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比较有效的方式是促进思政理论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改革开放火热实践的更紧密结合。实践最生动,实践最有说服力,中国的成功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近40年的伟大实践,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十分丰富且有说服力的案列。要鼓励和促进老师更多更及时地联系实际,开展思想理论课教育和思政工作。还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师生走向社会,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省情,增进与党和人民的感情。要积极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着重让我们的学生在感悟先人和前辈的苦难和辉煌中,深化对祖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情,以至发自内心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

思想文化领域时时演绎着争夺和斗争,我们一定要始终注意强化政治意识、政权意识、阵地意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加强课堂讲坛管理,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加强宗教管理,坚决抵御各类敌对势力向校园渗透。今年下半年尤其是要把中央和省委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确保在人人知晓党的宗教政策、制止任何形式的校园内传教、不在校园搞宗教节日活动等方面取得明显工作成效。我们各位书记、校院长一定要为党和人民守好高职高专院校这块阵地,坚决做到寸土不失,片瓦不丢,丝毫不让。

大力弘扬和培养工匠精神。这应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殊追求。什么是工匠精神,简而言之就是持续专注地做一件事情。这里面包含着敬业、负责、执着、精益求精等多重内涵。对企业而言,工匠精神,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自身信誉的重要保证。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培养技术及技能人才,企业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拥有一定的岗位技能,又要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两者相比,现代化生产,随着企业和社会对产品品质要求的提高,对后者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而工匠精神就是职业素养的最好体现。现在,我省许多企业产品品质与先进国家有差距,并不是因为技术、装备不如别人,相反有的技术、装备还优于别人,关键是我们的职工素养与别人比有很大差距。

这些年来,我们职业院校对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普遍都很重视,也取得不小的进步。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即工匠精神培养明显重视不够。我们的不少学生毕业到用人单位后,缺少敬业精神,缺少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缺少纪律的约束,常常吃不起苦,有的还染上了酗酒、懒惰等坏风气。职业素养培养即工匠精神培养不够,是我们高职高专院校亟需补上的短板。

培养工匠精神,从本质上看是个文化问题,我们应从文化层面进行总体思考和设计。在培养目标上突出工匠精神导向,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树立工匠精神指引,在课程安排上充实工匠精神内容,在组织管理上严格工匠精神要求,在教育宣传上营造工匠精神氛围。我们应以无处不在的工匠精神及文化追求,滋润和培养学生树立起牢固的工匠精神。

积极推进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环境育人对学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方面我们高职高专院校大都有很好的条件,校园基本都比较新,这些年又做了不少文化环境建设工作。打造校园文化环境,有两大方向性原则需要把握好。首先,要紧紧围绕育人展开。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必须为育人服务,不能为环境而环境,偏面追求大广场、大草坪、大展馆、大雕塑,那样既费钱费时又不实用。校园文化环境应以师生为本,从有利于师生学习、生活出发,着眼于育人需要,进行布局、规划和建设。场馆建设应尽可能多用途化,避免单一使用。建设广场、草坪不能只图气势,更应考虑聚集人气,适度配置一些吸引人、方便人的设施,使之成为师生休憩、交流、读书、运动的场所。如果说美,这种人物融合的场景会更美。各类博物馆等展馆除用于展示外,应多开发些供师生讨论、交流、研究等进行活动的功能。学校建展馆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千万不要把其建成仅仅用做对外接待的场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多增加些企业文化元素。如引进企业的现场管理,班组制度,实行实训与课堂教学一体,等等,都是很有意义的尝试。理想中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环境应是既像企业又不像企业。像企业,因它有企业之“神”。不像企业,因它并不完全具备企业之“形”。我们不能完全复制企业。完全复制,那就不是学校了,同时也不经济,还会带来安全、环保等一系列问题。爱是教育的重要真谛,应广泛倡导爱的教育,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师生、干群彼此相爱,努力在校园培育形成浓浓的大爱教育氛围。

其次,要使师生成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主体。各项大项目设计应力求多形式让师生参与发表意见。至于各类环境装点则可直接交给师生去做。把回廊、教室、实训室装点打扮任务分配给师生,让他们自己动手布置,用自己的成果美化环境,教育自己,鼓舞自己。创建文明寝室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在维护整洁的基础上,努力营造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作用。各类学生社团应成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生力军,充实内容,完善形式,提高品质,使社团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生历练自己、培养自己的重要舞台。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当然少不了聘请设计单位、工程建设单位,但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明白,主体是师生,有了广大师生的参与,校园文化环境才会生机勃勃。

用心建设教师队伍。教师是学生成长进步的伴读者、引导者。有什么样的教师队伍,就有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生群体。要使学生理想信念坚定,首先教师要理想信念坚定;要使学生拥有社会责任,首先教师要拥有社会责任感;要使学生具备吃苦耐劳精神,首先教师要具备吃苦耐劳精神;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首先教师要秉持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教师是校园文化的最深厚基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我们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在政治上多培养教师,在事业上多帮助教师,在生活上多关心教师。建立健全教师政治学习制度,努力让广大教师多从主渠道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了解国家和社会的重大事件,了解社会民众的真实情况。拓宽教师的专业发展通道,办好教师发展学校,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业等用人单位挂职实践制度,努力增加教师各种形式的访学交流深造机会。改进教师评价,推进各类教育资源包括收入分配更好地向一线教师倾斜,积极鼓励广大教师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关心学生上,用在教书育人上,用在学校发展上,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推进改革的过程。在当代中国,高职院校从崛起到大发展,始终离不开改革的直接推动。建设校园文化,我们应执着坚持和致力于以改革来推动。应重点研究强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动力机制和评价机制,包括形成学校、二级院系和教师不同层面的动力机制和评价机制。同时,探索推动课程、学分制等改革,政治理论课程改革要务求尽快全面落地。在推进改革上,我们各位书记、校院长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要大胆地进行改革尝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十三五”的五年,将是浙江教育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战决胜时期,希望各个高职高专院校奋发有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快形成更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为浙江教育实现现代化,为千千万万学子成长进步,做出自己的卓越不凡的历史贡献!

最新教育局长讲话稿篇4

尊敬的毛市长、董秘书长、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会议主要汇报两个问题:一是“”怎么看?“十三五”怎么干?二是20xx年做了什么?20xx年怎么做?

一、“”怎么看?

“”时期是教育全面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的五年,是教育转型升级的五年,也是教育改革成果颇丰的五年。五年来,教育按照“一年布局、三年攻坚、五年提质”的战略步骤,以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为导向,坚持规划先导,文化引领,机制创新,推进“八大”工程,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教育公平有效推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教育事业跨越发展。

一个总的评估是:“两个全面”、“两个率先”。“”规划确定的教育强市阶段性目标全面实现;《教育强市五年行动计划》任务全面完成。和长沙市同步,在全省率先实现所辖县市区全部通过教育强县市区验收,获得“教育强市”申报资格;率先实现所辖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验收,教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前列。

具体成效,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各级各类教育取得一些进展

1.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服务体系健全。《学前教育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完成。在全省率先完成每个乡镇(街道)建成1所公办幼儿园的任务。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430所,城区普惠幼儿园在园幼儿每年减免学费1000元。“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与管理”获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

公益普惠园占幼儿园总数55.6%。

2.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水平居全省前列。9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验收。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成合格学校。开展“百校结对帮扶”,区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建成150个课改基地校、55个省市课改样板校、5个市级课改推广中心,成立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合作联盟。实施乡村教师关爱工程。

3.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居全省前列。实施高中提质工程,通过多元评价,规划引领普通高中立足优势学科,特色发展。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进入全省前列:全市一本上线率从20xx年的6.52%,上升到20xx年的15.94%,上升9.42个百分点,增长了1.5倍,高于省平(13.5%)2.4个百分点。全市二本以上上线率从31.74%,上升到48.23%,增长了16.49个百分点,高于省平(35.5%)12.7个百分点;平均分连续四年居全省前三;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从20xx年的94.81%提升到20xx年的97.49%,4年稳居全省第一。实施“三提三改一化”,高中教育装备水平达省定标准。投入6亿元,完成二中新校建设与搬迁。

4.职业教育规范管理全国示范。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计划》、《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计划》。职业教育布局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由41所调整到36所。建成与五大千亿产业集群紧密衔接的特色专业体系,每所院校重点建设2-3个专业大类、重点办好2-3个特色专业,新增9个对接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专业,压缩重复设置、供过于求的21个专业,调整改造与产业升级不相适应的8个专业。制定《xx市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规程》,建立政校企互动的教学诊断与改进机制。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5.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省领先。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0.1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率先在全省建设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点校14所。投资1.35个亿的市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建设已开工。

6.终身教育发展全省先进。终身教育网络健全,构建了以xx市社区大学为龙头、9个县市区社区学院为骨干、142个社区学校和533个社区学习中心为支撑的终身学习骨干体系。xx社区大学被确定为首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基地”。

7.民办教育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选择性教育资源需求。全市现有民办教育机构1131个,固定资产达到35.2亿元,比20xx年增加15.3亿元,增长76.88%,

(二)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一些成果

1.各类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作为全国5个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试点市之一,全国34个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市之一,全国20个地方政府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市之一,承担的5项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项目稳步推进。高中学科基地、督学责任区醴陵模式等改革经验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报道。实施中职学校网上招生改革,有效遏制职业院校间无序竞争现象,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

2.区域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经验获教育部肯定。素质教育经验编入教育部长袁贵仁主编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典型经验丛书《素质教育新探索》。“六礼三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选教育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案例。基本形成市、县、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三)一些领域取得重点突破

1.“大班额”问题取得突破。编制《xx市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20xx-20xx年)》,为学校建设预留发展空间。出台《xx市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建立学校幼儿园配套建设机制。实施《城区基础教育三年攻坚计划》,投入15亿,新建、扩建43所义务教育学校,新增学位3.5万多个,有效缓解“大班额”问题。20xx年全市“大班额”率7.3%,是全省唯一一个低于10%以下的市州。

国家标准班额小学45人,中学50人。小学超过50人,中学超过55人为大班额。

2.“学生流失”问题取得突破。投入3亿元,实施初中创优工程,全面提升初中办学水平。

3.“群众满意度”问题取得突破。坚持“阳光服务”理念,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阳光型”机关,建成省级文明单位。教育阳光服务平台建设模式,作为省教育厅群众路线实践成果在全省推广。各类信访件从20xx年的3059件下降到20xx年的1124件。网络负面舆情下降79.5%。市长热线办理满意率连续六个季度为A类。近三年非正常进京、赴省上访件为0。20xx-20xx年,在全市绩效考核中连续5年评为一类单位。20xx-20xx年,在全省市州教育工作考核中连续2年获综合优秀奖和创新奖。

(四)保障水平提升

1.市委、市政府坚持科教先导战略。先后出台《推进教育强市行动计划》等一系列保障教育发展的政策。召开3次教育强市建设工作会议。建立市领导联系学校机制。

2.财政投入逐年增加。20xx-20xx年,全市预算内教育经费总量140.01亿元,年均增长12.93%。其中教育事业费拨款136.7亿元,年均增长14.63%。全市中小学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教育经费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0.77%、87.16%、84.02%、86.32%。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小学生均600元/年、初中生均800元/年。

3.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组织评选表彰“百优十佳”。建设23个“四名”工作室,20个学科基地。全市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8%、99.8%和98.6%。骨干教师梯队建设加强,全市有59名特级教师和225名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师待遇提高,城区教师绩效工资从20xx年年均2.05万元提高到20xx年3.01万元;县(市、区)教师绩效工资从20xx年年均1.2万元提高到20xx年的2.4万元。

4.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三通工程”基本完成,县市区建成第一范文网域网8个,宽带接入率达到98.9%,优质资源“班班通”达到88%,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达到92.8%。自主研发43065条教育资源。建设69个“数字校园”和“教育信息化”国家和省市示范项目。

5.教育开放水平提升。在全省率先成立国际合作交流科。20多所中小学与美国、英国等10个国家的50所学校结成友好学校,300余人次师生互访。

二、“十三五”怎么干?

“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总目标,概括起来是“两率先一基本”:到20xx年,率先在全省建成教育强市,率先启动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基本形成系统完备、开放有序、高效公平的现代教育体系,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公平有效保障,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教育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为什么定这个目标?党的提出“两个120xx年目标”,明确到2050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目标中明确提出“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xx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目标比国家全面现代化目标提前30年。“十三五”是国家建设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全国和湖南省教育“十三五”规划目标都明确提出到20xx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因为已具备与长沙一起在全省率先建成教育强市的基础,下一步如何建设教育现代化,成为教育“十三五”时期的主题。教育局组织专题组,多轮研讨,集体研究,才提出“两率先一基本”的目标。

具体路径:分三个阶段推进“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第一阶段:到20xx年,“率先在全省建成教育强市”,完成教育扶贫攻坚任务,探索制定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先行先试,为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探索路子、提供借鉴。选择1个县(市、区)启动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第二阶段:到20xx年,增加2个县(市、区)启动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第三阶段:到20xx年,9个县市区全面启动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

具体任务:围绕“启动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目标,着力推进“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水平提升、“高中阶段教育综合改革与内涵提升”、“高等教育创新服务社会能力提升”、“教育现代化保障能力提升”四大工程。

(一)“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水平提升”工程。包含四个项目。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特殊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普及发展的主体在县(市、区)人民政府,就做为“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水平提升”工程的二级指标,区域推进。

(二)“高中阶段教育综合改革与内涵提升”工程。包含2个项目。普通高中教育转型提质和中等职业教育内涵提质发展,同为高中阶段教育,就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综合改革与内涵提升”工程的二级指标,分类推进。

(三)“高等教育创新服务社会能力提升”工程。包含4个重点工作。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省政府举办的有3所,行业举办的2所,市政府举办的2所(图表)。在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重点支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推进高校优势专业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融合,重点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重点推进职教城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与促进作用。

(四)“教育现代化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包含4个项目。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教育现代化增加动力。抓住“5个统筹”,即统筹各级各类教育改革,统筹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教育管理体制等专项改革,统筹协调政府和社会各方,统筹整体部署与分类指导,统筹改革发展与维护稳定的关系,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实施教师队伍“十百千工程”,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支撑。“光有大楼,没有高素质教师,不会有高品质教育”。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的现代化。实施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为教育现代化夯实基础。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工程、村小资源普惠工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工程。提升教育开放水平,为教育现代化增添活力。对市场开放,让民办教育活起来,支持民办学校办出特色和品质,研究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教育的鼓励性政策。对社会开放,把各界精英请进来。对国际开放,双向交流、合作共赢,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影响力。

三、20xx年重点做了什么?

20xx年,重点做了一件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水平。抓住质量这一“生命线”,着力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在资源配置上,落实公平的教育质量观,着力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1.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启动实施《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广“好习惯养成”地方特色课程。

2.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推进“百校结对帮扶”。投入16881.03万元,改善了181所小学、47个教学点、101所初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县城建成4所学校,新增138个班、6900个学位,城镇大班额问题有所缓解。

3.全面实施职业教育三年攻坚计划。新立项建设了2所省级卓越中职学校、2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2个省级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3个市级职教名师工作室,开展了2个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试点项目、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3个职教信息化特色试点项目、3个基于现代职教体系下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7名教师在全国中职说课竞赛中获一等奖。1名学生在湖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创业大赛中获一等奖(全省只4个)。

4.有效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市特校整体搬迁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在全省率先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随班就读点资源教室标准,建设14个资源教室。资助家庭贫困学生8.22万人。为5.85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了义务教育学位。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公开选聘录用制度。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把乡村教师关爱工程纳入县区政府考核指标。建设了800套教师公租房,为17734名原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发放生活困难补助。组织100名教师参加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启动轻松教与学项目。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14所学校与英国中小学校级连线,与英国驻广州领事馆教育处合作实施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训项目,一批初具国际视野的校长和教师脱颖而出。

(二)坚持全面的教育质量观,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应对高考改革,推进普通高中转型提质,16所学校结对开展初高中衔接教育试点。建设20个高中课程基地。组织200余人次参加高中转型发展专题培训。校长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6所学校分别进行了管理机制或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2.提升学生公民素养。100所中小学实施“六礼三仪”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获评教育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案例奖。开展10期良师益友读书会、200场经典诵读、10期青年教师大讲坛。组织20名文化名人进校园。建设6个文化名师工作室。

3.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推进“体艺2+1”项目课程化。推广校园足球,组织第一届“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组队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杯”比赛,获全国第9名。

4.提升学生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创新人才与个性化培养成效显著。南方中学连续两年获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xx市二中在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得一金二银四铜的成绩;市八中篮球队进入全国4强,小学足球队进入全国16强。市十八中、醴陵市四中建成省级特色学校。市十八中美术生基本涵盖了全国各大美院。

四、20xx年重点做什么?

20xx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教育工作主要任务是,围绕“两率先一基本”总目标,实施“教育强市攻坚”工程,着力补短板、促转型、提质量,力争率先在全省建成教育强市。

(一)补短板是关键

1.统筹突破各类教育的薄弱环节

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幼儿习惯养成教育”课程的落实,解决途径是实施农村公办幼儿园达标工程。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短板是村小教育资源缺乏与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城乡差距较大,解决途径是实施村小教育资源普惠工程、全面改薄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特殊教育普及发展的薄弱环节是学位不足,解决途径是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快市特殊学校新校建设,每个县市区建一个合格的随班就读资源教室;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送教上门服务。

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的短板在县域高中、农村高中和民办高中,解决途径实施非示范性普通高中提质计划和民办高中提质计划,分类指导薄弱高中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

职业教育优质创新发展的短板在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不均衡、普职融通没打通、校企合作不深入,解决途径是按照全市职教工作会议部署实施。

民办教育优质规范发展的短板是可持续的师资队伍建设,解决途径是在中央精神明确后出台《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

2.重点突破教师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

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十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启动教师资格注册工作。加快全市校长、教师区域内交流工作,促进区域内教师均衡配置。推广教、研、培一体式培训模式,拓宽培训平台。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乡村教师津贴,加强教师周转房建设。完善中小学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实施教师健康关怀行动。

3.精准突破学生资助工作薄弱环节。针对弱势群体,现在的学生资助政策已全覆盖,薄弱环节是资助方式的完善,解决途径是,将各类资助方式置于阳光下运行,提高资助工作精准度,确保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到每位需要帮扶的学生身上。

(二)促转型是考验

适应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教育带来的影响,主动转型,一个最重要的抓手就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因为课程才是学校最为重要的产品,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课程改变学校才会改变,才能适应招考制度改革。解决的途径是实施普通高中高品质学校建设计划,选择1-2所学校开展高品质学校建设试点,深化课程改革、探索适应新高考改革的教学组织模式。

(三)提质量是核心

着眼学生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将各项工作融入质量建设中心,全面回归服务学生成长需求,调整工作惯性,破除思维定势,把主要精力转到质量建设上来。

1.启动《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提升学生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完善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评价制度,评价结果记入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升学评优参考依据。

2.启动《学校艺术教育普及计划》,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开展学校艺术教育专项督导评估。发挥校园春天阳光艺术团和艺术文化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艺术审美教育。

3.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行动计划》,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探索“轻松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

4.启动《学生健康体质提升计划》,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开展好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切实抓好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控。完善体质健康监测制度。

5.实施《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生学习成长需求、教师专业成长需求深度融合,为学生学习力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创造条件和环境。

最新教育局长讲话稿篇5

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奋力搏取“”良好开局的重要时刻,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就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市“”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出安排部署,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卫国市长作了工作报告,全面部署了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任务,州教育局秦平局长对我市教育工作进行了很好的指导,我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在提升认识中强化教育工作地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富民必先兴教,强市必先强教,教育强市既是富民强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加快推进富民强市的战略基础。

(一)建设教育强市是推进科学跨越、实现富民强市的客观需要。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是科技,根本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更好地实现“”发展目标,推进吉首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实现富民强市,离不开教育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全市上下务必进一步深化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加快教育强市建设步伐,为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大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建设教育强市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教育是民生之首,牵动着千千万万家长的心,让子女“有学上”、“上好学”已成为所有家长的共同企盼。当前,全社会对教育工作关注度、敏感性、期望值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教育凝结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殷切期待。全市上下必须把建设教育强市作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确保广大群众都能享有充足、优质教育,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三)建设教育强市是铸造品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支撑。教育发达、社会文明是一座城市永不褪色的“名片”。吉首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传统,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拥有四省市边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吉首大学,具备了打造成为武陵山区文化教育中心的基础。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抢抓国家实施武陵山区经济协作区战略重要机遇,把握优势,聚集合力,加速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步伐,努力打造“体系完善、质量优异、发展均衡、百姓满意”的吉首教育品牌,进一步提升我市在四省市边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二、在积极作为中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既是党委、政府的责任义务,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全市上下必须始终坚持这一宗旨,积极适应、全力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要求,不断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

(一)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建立健全教育工作机制,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一是优先布局。注重加强教育事业与发展规划的衔接安排,做到规划编制优先考虑教育发展,资源调配优先考虑教育需要,项目安排优先考虑教育要求,确保各项政策、公共资源优先向教育倾斜,不断优化教育结构。二是优先投入。完善教育投入优先稳定增长机制,依法保障“两个比例”、“三个增长”,不留缺口给教育,不留困难给学校,不留负担给学生。拓宽教育投入渠道,动员社会各界捐资助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把更多资源汇集到教育事业发展上来。三是优先服务。继续推行定期议教、控辍保学、问题“销号”及部门挂点联校等制度,动员和引导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形成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生动局面。

(二)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好教育,必须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把人的提升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一是以育才为本。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主,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着眼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措施,把培养好、发展好“人”作为思考、谋划、推进各项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二是以纳才为基。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提高待遇,优化环境,吸引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大力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不断提升教师社会地位。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用人机制,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工作积极性。改革和完善教师教育体系,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建设一支忠诚事业、甘于奉献、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三是以惜才为要。以惜才意识强化均等意识,自觉主动地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缩小校际差距、城乡差距和群体差距,保障困难群体公平接受教育机会。高度重视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贫困家庭学生就读、留守儿童教育、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等热点问题,不断健全完善助学体系建设,大力实施留守儿童少年关爱工程,认真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两为主”政策,保障不同群体均等接受教育权利。

(三)坚持把统筹兼顾作为教育发展的基本方法。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迫切需要。要立足市情特点,建立更具特色的社会教育体系,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要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原则,尽快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加大对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投入,逐步实现每个乡镇建设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目标。二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推进资源布局均衡化,逐步建立起城乡统筹、规划合理的义务教育资源分布体系。统筹推进办学条件均衡化,大力实施合格学校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不断改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三要推进高中免费教育发展。积极探索以市为主的高中教育投入体制,以免费促普及,以普及助提质。下半年要启动实施具有吉首户籍和学籍的高中学生免学费教育,并逐年扩大覆盖面和免费内容,在“”期间全面实现免费高中教育。四要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建立稳定的职业教育发展经费筹措机制,集中力量抓好市职教中心和职业中专建设。围绕促进农村劳务经济,大力开展各种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五要努力支持高校发展。支持吉首大学、湘西职院、湘西电大等在吉高等院校建设,促进高校与地方和谐共处、互助发展。

(四)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创新是建设教育强市的动力源泉。要立足市情,明确目标,积极改革探索,努力走出一条有吉首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一是大力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深入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将民办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扶持培育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民办学校,形成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共同参与、公办和民办学校公平竞争与和谐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二是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根据历史传统、现实基础、功能定位、发展形势综合考虑制定各项学校管理制度,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形成特色,努力打造一批品牌学校。三是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丰富课程内容,打造品牌课堂、品牌学科,建立具有时代特色、符合发展要求的现代化教育教学体系。

三、在凝心聚力中确保教育目标实现

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发展教育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积极参与和通力协作,凝聚起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事业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科学教育评价考核机制,全面评价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工作业绩。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责任意识,主动关心教育,深入研究教育,不断提高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能力。要制定实施辖区教育优先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教育强乡(镇、街道)建设,及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建设教育强市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要推进依法治教,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教育督导条例》,依法履行党委、政府和主要负责人的教育职责。

(二)全面提升管理水平。要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及时查处教育违法违规行为,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合法权益。要建立完善学校安全管理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增强学校主体意识,落实学校主体责任,不断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要切实构建教育和谐稳定环境,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等创建活动,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校园周边环境和治安综合治理,提高学校安全防范处置能力。要加强教育督导督查,建立纠错问责机制,把教育纳入督查工作重要内容,落实督导评估结果通报、跟踪督查与限期整改制度,推动教育工作落实。

(三)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部门分工责任制,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合力。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和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舆论氛围。各级学校负责人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好人才培养和学校管理上,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挖掘自身潜力,不断提高办学和管理水平。要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发展教育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各界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历史重任。

同志们,教育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教育强市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为开创全市教育工作新局面、实现吉首经济社会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最新教育局长讲话稿篇6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xx年度全县教育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全县20xx年的教育工作,安排部署20xx年的主要工作。我向会议做主题报告,郑组长代表局党委就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做总结和安排,还要对去年下半年以来在各项工作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希望大家一并贯彻落实。

一、20xx年全县教育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一年,全县教育系统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教育改革年”工作部署,继续围绕“抓队伍、提质量、促均衡”三大工作主题,积极实施“队伍建设、改善条件、强化管理、提升质量、平安校园”五大重点工程,科学谋划、统筹安排,积极作为、真抓实干,各项工作有进展、有亮点、有突破。

一是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常态下各级党委的中心工作。一年来,局党委坚持把落实党风廉政的主体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章党规特别是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扎实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讲好党课,开展专题研讨,深入查摆问题,强化整改落实。针对全系统梳理出的招生入学和损害群众利益行为两大问题中比较突出的8种表现形式,局党委制定出台了《全县教育系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并划定时间表和路线图,按照方案中的要求和时间节点逐项整改,确保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为进一步推进全县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局党委在年初专门研究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同各中心校和县直校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细化、压实基层组织的主体责任,在系统内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格局。局党委还在年终对各支部书记和中心校、县直校校长进行了集体约谈,并组织召开了全系统基层支部书记述职述廉大会,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系统党风政风行风的持续好转。

二是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去年以来,县局持续多方争取和筹措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先后投入公用经费100余万元,购买补充图书、课桌等各种教学设施设备;投资1098万元,新建河边、北关移民新村两所幼儿园;投入200余万元,对30所学校的校舍、围墙、大门等进行了改造、维修、加固;特别是投资近亿元的新建职教中心和迁建定襄二中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成为我县教育发展史上一件大事、喜事。我们还加快推进以“三通两平台”为内容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在校校通宽带网络方面,累计投入资金50余万元,截至去年年底,全县114所学校已有103所学校接通网络,通网率达到了90.3%;班班通优质资源方面,全县100人以上的学校已全部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占全县学校总数的40%,其它人数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中,也有近一半的班级实现了班班通;人人通网络空间方面,全县已有90%的教师开通网络学习空间。

三是持续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去年以来,我们利用与省教科院业已形成的良好合作关系,持续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一方面继续加大课改力度,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县课堂教学上有了新突破、新变化、新效果,以学校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机制正在形成,涌现出了不少的课改先进集体。实验小学坚持开展大教研、大课改活动,每周进行各种先行课、示范课、过关课;实验二小舍得花钱请专家到学校培训、派教师外出学习、参赛,下功夫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定襄二中实行周末配餐作业和微信检查作业;一波中学推行满负荷工作法,优化教师代课安排;宏道初中立足学案导学和小组学习,不断充实课改内涵;北社西学校的小组捆绑式评价模式日渐成熟,已经成为我县农村学校课改的一面旗帜;南王中心校、宏道中心校、官庄中心校等思想上重视、行动上积极,中心校整体课改工作成效明显。

另一方面,继续组织开展各种有效活动,深入推进质量提升工程。一年来,先后组织了第十批和第十一批送教下乡活动,全年共在11所中心校进行公开示范课150余节,研讨近200课时,促进了校际间的交流,带动了各学校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组织了教师暑期新教材新课标全员培训,全县20xx余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教师业务素质;组织开展了第十一届小学教学能手评选,带动了一大批教师的专业成长;组织了全县教学常规评估检查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学常规的落实;完善了质检考试评价体系,在部分年级学业检测测算中增加了学困生转化权重,引导教师切实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况;举办了山西省教科院定襄县质量提升工程主题观摩交流活动,来自全省20多个兄弟县的专家、校长、教师200余人,在我县第二实验小学进行了以“唤醒学生本能的学习力”为主题的研讨活动,与会的专家、教师对我县整体推进课改取得的成绩给予很高评价;组织了初三复习研讨会和初中学校校长座谈会,进一步强化了初三复习备考的管理、服务与指导工作。各种活动持续深入的开展,为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去年我县的中高考又一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质量提升工程献上了一份厚礼。特别是高考,全县二本B类以上总达线数为286人,总达线率为23.5%,比去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全县应届生总达线数比去年增加72人,达线率为23.1%,比去年提高6.9个百分点。

四是稳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在教师队伍管理上,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师德师风建设,一手抓业务能力提高,始终坚持“抓两手”,即既要抓制度建设,更要抓制度落实,着力打造一支尽责担当、干事创业的校长队伍和敬业奉献、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通过“师德标兵”“模范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等活动,用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感化身边的人。教师节期间,县委、政府从紧张的财力中专项拿出90余万元,重奖教育系统涌现出的各类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300余人次。同时组织全县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和市教育局《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二十条不准》,并结合学习讨论落实整改活动,在全系统开展了“工作秩序散漫、纪律松懈”专项整治行动。我们还积极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全年共交流初中、小学教师59名,圆满完成了市局任务指标。为缓解全县教师短缺的矛盾,我们还积极探索教师补充机制,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共招聘了50名教师志愿者,调回外县教师30余名,进一步增强了教师队伍活力。

在校长队伍建设上,我们始终把“干事创业、奋发有为”作为选人用人导向,着力将一些肯钻研、成绩好、有影响的优秀教师提拨到校长岗位上来,全年共提拔、调整和交流中小学校长25人次。建立了中心校月工作汇报制度和县直校重点工作述职制度,全年共组织召开汇报会8次,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同时,继续加大校长队伍培训学习力度,创新培训方式,暑假期间组织的全县首届中小学校长“新理念、新实践、新经验”研修培训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年分上下学期两次对全县98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分类考核、量化打分,强化考核结果运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了全县校长队伍治学理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在规范学校管理上,我们严格落实省教育厅出台的规范办学行为十二条规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紧紧盯住招生、编班、补课、收费、征订教辅资料等方面存在的违纪违规行为,从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从教行为。特别是在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方面,按照“免试、就近、划片”的政策规定,出台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方案”,科学划分服务区,严格实行电子学籍管理,彻底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县城学校大班额问题,较好地遏制了混抢生源、无序择校的乱象,圆满地完成了招生工作。召开了全县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管理现场会,通过观摩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增进了共识,提振了信心,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德育教育方面,我们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学校德育教育,继续以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努力提升学校育人质量。通过文化节、艺术节、大课间、运动会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去年10月份,我们还代表忻州市组队参加了全省中小学生校园足球比赛,并承办了全市分赛区校园足球比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方面,积极投身市政府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认真落实“四四三”责任体系,大力开展“三化三建设”,建立健全12类安全台账档案,有效落实学校、政府、社会的安全管理责任,全年没有发生大的校园安全责任事故,在县政府年度安全生产考核中获得二等奖。我们还认真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全年共发放补助金103.6万元,受助学生1962人;普通高中困难学生助学金共发放108万元,受助学生720名;职业高中学生发放助学金10.4万元,免学费资金98.6万元,受助学生986人;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全年共办理1471名,贷款总额855.8万元;资助家庭困难大学新生134名、5.2万元;发放家庭贫困幼儿资助金80余万元,受益幼儿1600余人。

五是协调发展各类教育。圆满完成了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改扩建的20所农村幼儿园全部投入使用,全县在园幼儿总数达5544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了69.8%,学前教育普及率逐步提高。职业教育有了新发展,总投资4000万元的新建职教中心项目落地开工,县职教中心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职业高中招生667名,超额完成市局下达的600人招生任务。各职业学校与相关部门联手协作,全年累计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2.71万人次,社区教育培训6.02万人次。民办教育发展势头良好,定襄三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强,在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强化管理,狠抓质量,无论中考还是历次全县学业成绩抽检考试,成绩都名列全县前茅,已经成为我县义务教育的一支生力军。诚信中学走特色办学之路,体育、艺术等专业日见成效,每年举办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精彩纷呈,培养的各类文艺人才更是活跃在全县舞台。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过去的一年,在全系统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并且为“”全县教育改革发展划上了圆满句号。五年来特别是党的以来,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学校办学条件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校长教师队伍活力不断增强,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日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教育系统全体教职员工积极作为、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教育和文化局,向全县辛勤耕耘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20xx年重点工作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教育领域也要牢固树立、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在今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全市教育工作必须突出“一个主题”,即“提高教育质量”,把时间、精力、资源更多地用到加强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上来。并要坚持做到“五个下功夫”,即在立德树人上下功夫,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强化服务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水平;在调整结构上下功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教育领域的落实,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有效供给;在促进公平上下功夫,使人民群众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不断激发新的发展活力。这一指导思想必将成为当前乃至整个“十三五”时期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方向,十分需要我们认真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

20xx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开局之年,根据省、市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确定今年全县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战略主题,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以内涵发展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为主要路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关于今年的主要工作,局务会已经研究制定并印发了“20xx年全县教育工作要点”,进行了全面安排。这里,我想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始终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坚强保障,而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近两年来,局党委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持续不断地推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但客观地看,我们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有些单位“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主体责任“悬空”、“缩水”、“打折”现象,一把手主动担责意识不强,压力传导“梗阻”;“四风”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根治,仍有一些党员干部心存侥幸,隐形变异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向下延伸不够,个别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现象较为严重,对反腐败斗争还存在认识误区和思想偏差;局党委纪检组查办案件力度不够,存在监督缺位和乏力的问题。因此,进一步推进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既是一项迫切的政治任务,也是我们工作的现实需要。

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全县教育系统全体党员要继续把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领会精神实质,把握丰富内涵,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要认真组织开展好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的“两学一做”活动,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要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追求道德高线,守住纪律底线,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强化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始终把各项工作统一到局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是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今年,局党委纪检组要找准职责定位,聚焦主业主责,加大对基层学校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着力解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的问题。要突出问题导向和惩治重点,继续开展“五项整治”工作,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教育系统损害群众利益行为进行专项整治,紧盯重点领域,严查制度漏洞,强化整改治理。要突出案件查处和执纪重点,健全举报、受理、查处、反馈机制,对群众举报的案件和问题,逐一调查落实,核实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坚决整治和查处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进一步净化教育系统风气。要改进和创新问题发现渠道方法,采取专题调研、专项巡查等手段,主动作为,抓早抓小,通过“抓系统、系统抓”,查问题、建清单、定措施、抓整改,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持续正风反腐,促进教育系统的弊革风清。

三是要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局党委作为县直重点单位之一,连续两年来,向县委报告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履职情况,围绕“8448”责任体系,从抓班子带队伍、履行“一岗双责”、构建落实责任保证体系到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规范办学从教行为等方面作了详尽的汇报,并现场接受县委主要领导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群众代表的质询、点评,深切感受到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带给各级领导的责任压力,也更深地体会到了教育系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支部、各学校领导班子要强化履职担责意识,紧密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细化、压实基层组织的主体责任,在系统内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格局。以打造“干部清廉、教师清正、校园清雅”的教书育人氛围为目标,把党风廉政建设要求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突出教育监管、建章立制、严明纪律、纠正“四风”、反腐倡廉等重点责任,着力健全领导机制,完善“一岗双责”内容,营造反腐倡廉舆论氛围。各支部、各学校的“一把手”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到范上。要切实履行领导责任,抓好班子,带好队伍;要带头廉洁自律,以上率下,敢抓敢管,善做善成。

(二)更新理念,着力推动教育转型发展、内涵建设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对教育工作特别强调要“提高教育质量”。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把主要的精力、财力和物力都花在了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上,全县90%以上的学校是新校舍,各类教学设施设备也已基本配齐,但这些终究都是外延性的,只是提高质量的必要条件。现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我们把时间、精力和资源更多地用在转型发展、内涵建设上,通过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而内涵发展的要义反映在教育上,是以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师资素质、制度文化和管理水平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联系当前我县教育发展现状,核心应从加强队伍建设和强化学校管理做起。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是决定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因素。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对全县所有专任教师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卡,指导各校探索教师互评、学生主评、家长测评、校领导参评的师德多元评价体系,加大师德师风评价在评模选优、职称晋升等方面的考核权重,引导广大教师形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师德。要全面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年内将组织以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解读和班级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全县班主任培训。要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机制,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师交流的范围、方式和途径,出台政策鼓励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工作,形成科学有效的校长教师交流机制,真正发挥出教师交流在促进均衡发展方面的有效作用。要结合新一轮教师任期聘用,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岗位管理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要积极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想方设法改善教师待遇,要在评模选优、职称晋升上,面向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他们扎根农村、安心从教。要强化教师培训,着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通过加大名师培养力度和建立名师工作室等措施,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各单位要深刻汲取近期教育部通报的河南范县3名教师擅自离岗案件的教训,依法治教、加强监管,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校长的主体责任,坚决杜绝教师擅自离岗、私自雇人顶岗和“吃空饷”等违规违纪案件的发生,务请各位校长要认清形势,切莫顶风违纪,不做害人害己的傻事。

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全县实际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校虽然也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普遍存在着比较零散、不够规范、缺乏科学性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内涵发展。而学校章程就是学校的“宪法”,是学校管理的总纲,是为保证学校正常运行,围绕办学宗旨、目标任务、内部管理体制及人事、教学、财务等重大问题形成的全局性、纲领性文件。加强学校章程建设是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客观需要,是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的有力保障,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教育治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重大举措。去年我们就提出要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学校,作为试点启动学校章程建设,但动作不大。今年要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各学校要加快建立完善以章程为基础的规章制度体系,在党建、校务、教务、财务、教研、师德、继续教育、招生入学、学生管理、后勤服务、平安校园等方面形成一整套明确、具体的管理制度。县局将加大对各学校制度建立的指导力度,适时召开座谈会、培训会、现场会,并在年底评选出优秀学校进行表彰奖励。

三是要加大落实力度,强化管理、依章治校。规章制度是管理行为的先导,再好的制度只有通过落小落细落到实处,才能转化为推动内涵发展的驱动力。目前我县学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制度不健全,二是落实不到位,有事没人管,有人不管事,普遍处在一种责任悬空、管理粗放的状态。针对这一状况,十分需要我们尽快转变理念,确立“制度+落实”的管理文化,努力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处处有规矩的管理格局,推动学校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当前,要在突出抓好教师队伍管理的同时,特别要在强化教学管理上下苦功、出实招,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全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紧紧抓住“备、讲、批、辅、研、查”等教学常规管理环节,真正抓实过程性管理。强化巡课制度落实,切实关注教学准备,所有教师必须做到提前一天备课。坚定不移地落实校长教学管理日志,通过“一日工作描述、教学现象记录、问题成因分析、对策解决办法”的记录与思考,形成主动发现、自觉思考的教学管理习惯。除此而外,要从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中小学教辅资料“一科一辅”制,严禁教师违规进行有偿补课,要把这两条纪律作为带电的高压线,任何人不得触碰。要切实关注和加强后勤财务管理,严格规范学校财务收支纪律,不断健全监管体系,推动学校财务管理阳光作业。县局将继续实行中心校月工作汇报制度和县直校重点工作述职制度,强化督查力督办,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三)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战略主题,也是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的根本目的。在狠抓队伍建设、强化管理这些内涵发展要素建设的同时,更需要确立改革创新意识,着力破除传统思维和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掀起一场“课堂革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需要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扎实工作,力求有所突破。

一是要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要以17所课改示范校和56所课改推进校为基础,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要进一步落实以学校为推进主体的工作机制,按照教研室的工作安排,今年要建立校长课改主题论坛研讨制度,以此来强化校长在推进课改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和目标意识。17所示范校要总结提炼出各自的特色经验,在全县范围内展示交流。56所推进校要制定年度推进目标和办法,年内要组织召开课改推进校工作总结交流活动。特别是各初中学校,更要牢固树立“向课改要质量”的理念,要有向课改要质量的底气和豪气。从去年的中考和期末质检考试成绩来看,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学困生太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全县初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短板,就是传统的“满堂灌”所造成的“优生不优,差生越差”的现状。与其在老旧的教法中苦苦挣扎,不如在课改的路上走出一条新路来。

二是要进一步深化教研教改。以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为载体,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目的,充实、创新教研教改内涵。我们将继续组织开展送教下乡、第二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第十一届初中教学能手评选、暑期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全员听说评议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推动全县课堂教学改革步伐。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引领制度,打造和推出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名师,以名师为引领和辐射,带动一大批教师的成长。各学校要拿出一定数量的公用经费,在培养名师和建立名师工作室上舍得投入,只要是花在课改上和教师培训培养上的钱,就是用在刀刃上的钱,花多少也不为过。要大力加强校本课题研究,积极构建中心校学科教学联合体和校际课改联合体,以课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来研究,定期组织开展实用高效的专题研讨活动,教研室将适时组织全县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研讨活动,并出版《校本课题研究成果集》。

三是要进一步改进学业检测评价方式。要加强学生阶段性学业检测评价,淡化基础因素影响,增加均分和及格率在评价指标中的考核权重。要继续实施增值评价,切实关注和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适时组织召开学困生转化现场会。要建立学业检测评价情况反馈、跟踪、诊断、指导制度,对在全县质检考试中成绩较差的学校,教研室将深入学校、走进课堂,与教师、学生零距离接触,共同把脉诊断,开出药方,切实带动和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尽快扭转部分学校学困生量大面广的现状,彻底消灭单科学业成绩个位数的现象。

四是要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长远发展和健康发展的能力,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入手,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只看学业成绩,不问其他的狭隘、片面的人才观,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全面加强体育卫生、心理健康、艺术审美教育,充分利用各类专用教室和实践基地,按规定开全开足音乐、体育、美术课程。要多渠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改变传统的“闭门读书”习惯,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品质。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中高考复习备考工作。要高度重视并做好中考加试理化实验操作工作,要重视中高考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组织复习备考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完善中高考奖励制度,通过努力,力争实现中考成绩在去年基础上前进两个名次,高考达线率比20xx年提高2个百分点的目标。

(四)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校舍建设、设施设备、经费保障、队伍建设、教育管理、教育质量等多项内容,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按照县政府制定的《定襄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要求,明年我县就要接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国家评估认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及早谋划,及早行动,及早进入状态。为此,我们要将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任务来抓,特别是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以强化管理、提高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内涵发展上来。各学校要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对照学校“改薄”规划和省定办学标准,摸底排查、查漏补缺,列出购置清单,有计划地使用公用经费购置电脑、更换课桌、图书、食堂设备等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确保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尽快达到省定办学基本标准。各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层层落实责任,细化管理措施,规范学校管理。同时,要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各类档案资料,准备下半年接受省级督查验收,为20xx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奠定基础。

特别是作为全县教育发展短板的农村小规模学校,一定要认清自己在均衡发展中占有的重要位置。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管理的实施意见》和去年现场会的有关精神,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措施,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强化管理改进教学方式,开齐上好各类课程,苦练内功,提高质量,办出一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的学校,努力办好农民家门口的小学和教学点,保证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就近接受较高质量的义务教育。

(五)统筹协调各类教育事业发展

学前教育要不断提高普及率。几年来,我县先后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农村学校附设幼儿班,学前教育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今年要重点抓好几件事:一是要启动西关学校附设幼儿园新建工程,全面完成河边镇中心幼儿园和惠众园移民新村幼儿园续建工程。二是注重学前教育的普惠性,以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农村小学附设幼儿班为重点,通过开展幼儿教师培训,组织全县幼儿教师技能大赛,鼓励县职工幼儿园定点帮扶等措施,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三是要全面完成幼儿学籍网上注册,实现幼儿资助程序网络化、信息化。四是要进一步巩固清理整顿无证学前教育机构工作成果,按照“准入一批、整改一批、取缔一批”的要求,切实解决“无证园”问题。同时要加强对民办园的管理,积极支持、引导民办园向普惠园的转型。

高中教育要加快特色内涵发展。要以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考核评估为契机,继续落实衡水、怀仁考察学习成果的转化,改革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不断适应高考改革新形势,整体提升综合办学实力。

职业教育要加快发展步伐。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快县职教中心建设步伐,确保年内投入使用,要提前做好实验实训中心的设计规划,及早考虑专业设置和师资配置。要加大职业中学招生力度,努力实现普高职高招生大体均衡。完成上级下达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社区教育培训、学习型组织创建等任务。

民办教育要提高办学水平。要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工作思路,帮助民办教育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完善民办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加强民办学校管理,不断提高民办教育办学水平。

(六)确保校园和谐安全稳定

一是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校园文化建设,让学校的所有建筑、墙壁、花草、树木都成为育人的有效载体,增强校园生机和活力,形成高品位的育人氛围。在持续扎实做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基础上,创新文化育人载体,大力开展国学经典进校园、入课堂、齐诵读活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大力开展文体活动,通过文化节、艺术节、大课间、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让全体师生在参与中放飞梦想、焕发激情,打造富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激情教育。特别要推动“足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开展足球训练活动。今年我们将全面启用青少年活动中心,要逐步将青少年活动中心办成引领全县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园地,培养科普教育和体育美育师资的基地,搭建中小学生才艺展示的平台。年内要组织举办首届全县中小学生足球、乒乓球联赛,推动学校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

二是要切实维护学校安全稳定。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4438”安全责任要求,继续推进中小学安全“三化三建设”,进一步健全校内安全防范机制,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立体防范体系,全县所有学校年内要实现安全网络监控全覆盖。要用好学校安全教育网络信息平台,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畅通家校沟通联系渠道,签订家校联系安全责任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建共防安全网络,深化平安校园建设。认真做好重大节假日和敏感时期、特殊事件期间的信访维稳工作,努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确保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同志们,新一年的目标已经明确,改革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要实现新一年的目标任务,关键在上下一心,核心在务实苦干,根本靠狠抓落实。我们要按照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要求,勇于担当、迎难而上,积极主动地完成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要通过狠抓学习来推动落实,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及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提高治学理校的能力和本领,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作风推进各项工作落实,持续保持反“四风”、正党风、反腐败、倡清廉的定力,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通过强化考核来保障落实,各单位要严明责任,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对各项教育重点工作,各单位一把手要起好示范表率作用,亲自上手,拧住不放、一抓到底,确保取得实效。县局将继续加大对校长队伍的考核力度,将校长任期年度目标考核作为保障工作落实的有力抓手,加强过程监管,突出考核结果运用,努力创建在职必履责、失职必问责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我县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12361”目标任务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最新教育局长讲话稿篇7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大会,共同缅怀邓小平同志为中国改革开放作出的丰功伟绩,展示改革开放25年来各行各业的喜人景象。首先,我谨代表市教育局感谢市委、市政府对教育一贯以来的重视和关心,下面,我就改革开放25年来的教育作简要汇报。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他的最突出贡献就在于高瞻远瞩地设计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整套发展战略,在于旗帜鲜明地作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在于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三个面向”的提出,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既是对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战略性判断,又是对我国人才培养目标的宏观性指导,同时也为全国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改革开放的25年,教育以贯彻落实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为工作核心,高举“三个面向”旗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充分发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辨正分析抓机遇、主动适应作调整、创新方法谋发展,为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同时,教育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

1983年,邓小平首次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其中,教育现代化作为“三个面向”的重要方面,不仅是一个高水平的目标,也是一个在“硬件”和“软件”上不断变革、创新、完善的渐进过程。

“”以来,我市紧紧围绕行政区划调整、城市功能重塑和产业结构调整,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抓手,调动辖市区、乡镇等各级的积极性,引入市场机制,在全省率先实施布局结构调整,按照每万人1所小学、三万人1所初中,十万人1所高中的比例,通过撤、建、并、扩等形式,共撤并中小学1038所,新建中小学校舍211万平方米,使全市中小学由1562所调整为520所(调整比例达66.5%),实施规模办学,全市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设备设施、校园环境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并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布局调整达标市。到02年底,全市79个乡镇和90%的学校通过了省级教育基本现代化验收,教育质量和水平在全省始终保持领先位置。

进入新世纪,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处在新一轮洗牌和革命的前夜。我们在“”教育布局调整的基础上,主动适应特大城市建设,抓住城市化战略和农村城镇化推进给教育发展提供的新机遇,依据城市未来发展总体规划,抢先一步,提前运作,初步完成了20xx-20xx年市区教育布局规划,并积极启动实施新一轮城区教育布局调整,大力推进北郊中学新北校区、新北职教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为新时期的新型人才培养和现代教育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布局调整的顺利到位,教育现代化战略的全面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我市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目前,我市共有省级示范幼儿园42所、省级实验小学54所、省级示范初中44所、三星级以上高中24所、国家级重点中专、职校、技校13所,重点校、示范校、实验校数量在全省位于前列。可以这么说,优质教育资源已经基本普及到的每一个地方,无论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关怀和培养。

二、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整体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育的灵魂,没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实现“三个面向”就是空话一句。多年来,我们围绕教师队伍的师德教风、专业水平、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我们围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深入开展“让教育充满爱”主题教育活动,推行“热心爱教、文明执教、廉洁从教、优质施教”四教承诺,评选表彰“十佳爱生标兵”,不断深化教育工作者“热爱事业、热爱人民、热爱学生”的美好情感,目前,共有9人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6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60人获省级优秀教师称号。

我们根据经济社会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着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调高、调优教师学历层次。其中,高中教师的合格学历从79年的58.1%上升到03年的90%,初中教师的合格学历从79年的42.5%上升到03年的96%,小学教师的合格学历从79年的65%上升到99%,幼儿园教师的合格学历从83年的43.8%上升到03年的96%,职高教师的合格学历从94年的37.1%上升到03年的77%。同时,我们实施优秀人才培养工程,着力构建教育人才高地,共有186名教师取得硕士生学籍,32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31名教师被评为省级特级教师,形成了一批在省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知名教师和学科梯队。

我们积极探索改革人事管理机制。在教师引进上,建立教育人才市场,实行双向选择,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奋发进取;在教师使用上,实行全员聘用制、考核奖惩制,改革学校内部分配制度,真正打破“铁饭碗”,使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落到实处;在干部任用上,启动实施“校长、书记任期制”,探索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使用状况,大力营造想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环境。

三、加快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构建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

从实践中可知,“三个面向”既是发展教育的具体要求,也是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多年来,教育以“三个面向”为所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创建学习型系统、学习型单位活动,加快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初步构建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基础教育高质量。高质量普及十二年教育,强化“两基”核心地位,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我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目前,全市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98%(79年42.66%),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100%(79年99.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37%(79年58.6%),适龄青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2%(全国17%);同时,在高考模式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万人进线率连续7年保持全省第一。可以这么说,我市在率先高质量完成普及十二年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如今,的家长已经不满足自己的孩子能上一所大学,而是要上一所名牌的、重点的、一流的大学,而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为他们增强了底气和自信,这也是对我市基础教育所取得的成绩的最好肯定。

(二)职业教育高水平。职业教育是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石。多年来,我市职业教育紧紧抓住经济的产业结构和功能定位,科学制定专业规划,切实加强专业建设,培养造就了数十万的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实践型人才,为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起到了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目前,全市共有省级示范专业16个、市级示范专业32个,职校生中级工达标率、一次就业率长年保持在98%左右,职校生单招本科达线率56.7%,连续五年名列全省第一。同时,我市职教不断加快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步伐,积极开展“双元制”、“职业先修教育”等试点工作,并通过合作办学向外输出人才,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办学实力和品位。来常参观刘国钧职教中心时说,“就是要多办这样的学校,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这就是对我市职业教育的高度概括和赞许。

(三)高等教育有特色。面对我市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沿江开发战略的启动实施,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我们及时抓住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机遇,通过实施统筹规划,优化整合高职资源,协调六所院校组建大学城。大学城实行“菜单式”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六所院校共同培养一名学生,校区共用、资源共享、学分互认,其鲜明的办学特色得到了陈至立等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成为引领全国高职教育的一面旗帜。同时,随着工业技术学院、师专等院校实质性地并入工学院,“大学”建设也有了突破性进展。可以这么说,一个以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为主的、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高等教育格局已在我市初步形成。

(四)社会教育有成效。我们批准设立社会力量办学机构220家,提供计算机类、外语类、机电类等30多个大类、近200个专业的培训项目,基本满足了全市市民各种继续学习的需求;我们建立“市民学习信息中心”,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充足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场所。目前,全市共有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4个,市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10个,每年农村成人培训保持在30万人以上,组织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5万人次左右,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社会的开放式的全民学习教育网络,使“千载读书地、现代学习城”得到了真正体现。

综上,纵观教育改革开放25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正是积极贯彻落实“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生动写照,也是准确把握、科学执行邓小平理论的最好诠释,同时再一次证明了邓小平同志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当然,教育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各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离不开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劳动!在此,我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目前,全市上下正大力构筑21世纪参与国内外竞争的新优势,努力实现到20xx年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到20xx年达到基本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要顺利实现这个目标,教育必须要主动适应、服务、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紧紧抓住国际潮流、时代特征和城市背景,充分体现历史传统和地域特色,牢固确立百年奋斗、百年服务、百年树人的战略思想,自觉投身于推进“三个面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伟大历史进程。

历史赐予了教育新的机遇、新的使命和新的挑战,总结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从我做起,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努力为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培育具有时代精神和现代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新一轮跨越、腾飞和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教育局长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