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开学典礼演讲走红

时间:2023-05-22 12:41:07 作者:实用文档 字数:142429字

范文小一网整理清华开学典礼演讲走红,旨在帮助更多人解决教学困扰,文章仅供参考,具体需要活学活用才是真正的有所帮助,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下相关文章清华开学典礼演讲走红吧。

清华开学典礼演讲走红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篇1

欢迎各位来到清华大学。很早就已接到学校的通知,要在今天的迎新会上发言,但想来想去,确实不知道在这个场合应该跟大家讲些什么。不瞒大家说,我儿子和大家一样,今年也参加了高考。尽管他也把考取清华大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虽然竭尽全力,还是没能如愿。所以说,至少在我儿子的眼中,在座的各位毫无疑问都是成功人士。在这里,请大家接受我的诚挚的祝贺。

既然如此,我想,在今天这个场合,我也许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成功的一些看法,或者说,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今正在成为我们主导价值目标的成功理念。

我们从中学进入大学学习,首先遇到的一个重大问题,也许就是如何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在中学阶段,这个目标是清晰而明确的——不用说,那就是高考。不光是我们自己,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整体氛围都在日复一日地强化着这个目标,我们几乎所有的努力和奋斗都围绕着这个目标展开。关于这一点,我想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深切的体会。可是在进入大学以后,我们会突然发现,原来特别清晰、具体的目标,转瞬之间已变得暧昧不明。即便我们仍然把追求成功作为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要比高考这杆标尺复杂得多,也诡异得多——比方说,有些人仅仅因为与生俱来的高颜值,就轻易地取得了所谓的“成功”。今天,我们需要自己来发现、设计和决定自己的未来,并为此承担责任,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课题。

本来,对于“什么是成功”这样一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答案。但毋庸讳言,由于整个社会日益功利化的趋势,我们对于成功这样一个理念的理解,已经极大地狭窄化、乃至于庸俗化了。似乎所有的目标都可以用金钱、豪宅、知名度、媒体的曝光率来衡量,如果我们不幸没有这些炫目的饰物来装点我们的人生,那我们仅仅是活着,但并不“存在”。可以说,这样一种极其狭隘和庸俗的成功理念,给这个社会的每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给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毁灭性的扭曲和破坏。它还导致了这样一个后果:我们仅仅是为了追求所谓的存在感而活着。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据说是为了追求幸福。可是,伴随着我们对成功理解的狭窄化和僵硬化,我们作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幸福的能力也出现了严重的退化。有一位成功企业家曾经告诉我,在他们老家流传着这样一个格言:我们生活中的绝大多数苦恼都是邻居造成的。我们奋斗了一辈子,似乎就是为了把房子建得比邻居漂亮一些,似乎就是为了在邻居的眼中造成这样一个虚幻的投影:我是幸福的。在许许多多的有关“幸福”的定义中,我认为瑞典作家拉格洛芙的说法最为精妙。她说,幸福就是对责任的自觉承担。比如说,一位母亲尽管经受了分娩的巨大痛苦,尽管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付出了无数的辛劳,我们都会一致同意:做一个母亲是幸福的。因为她自觉地承担了这个责任。所以,在诸位刚刚跨入大学校门,为自己的人生确立目标之际,我希望各位不要忘记拉格洛芙的忠告。从某种意义上说,自觉地承担责任,是我们获得幸福的重要前提。

一位从美国回来的学者曾经跟我说,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去了美国之后,学业大多十分优秀。他们中的很多人能比较容易进入最优秀的前20%,却很难进入最顶尖的前5%行列。这是为什么呢?这位学者的答案是:中国的学生虽然聪明,也很用功,但缺乏想象力,缺乏深厚的人文素养。我想,他的话或许有些道理。在我看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或许还涉及我们对于成功的理解和定位。如果我们把世俗的、功利化的成功作为唯一的目标,这些目标一旦实现——比如进入欧美名校、有一份稳定而待遇优厚的工作等等,我们奋斗的动力就会随之失去。我们知道,从事一流的科学和学术研究,有时需要忍受长年累月、默默无闻的奉献与孤独。为了追求和坚持真理,有时不仅得不到世俗的成功,还要承担各种风险和牺牲。胡适先生曾说,做一个合格的知识分子,要做到不降志,不辱身,不赶时髦,不避风险。如果我们没有获得超越于一般功利心之上的真正动力,我们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知识分子,也很难去从事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和学术研究。

当然,我个人并不反对成功——如果清华的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我作为教师,会在第一时间向你们表示祝贺、并为你们感到骄傲。我今天的发言,只是希望大家对现在社会上流行并成为重要意识形态的“成功观念”进行认真的反思,希望大家在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的时候,严肃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什么是我们的立身之基?什么是我们的人生价值所系?什么是我们的为人之本?

对于这样一些问题,我也没有现成的答案。如果需要我给大家提出一些建议,我愿意用下面这段话与大家共勉:

做一个诚实而有趣味的人,

做一个有责任感、有社会关怀的人,

做一个热爱自己的志业并为之不懈奋斗的人。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篇2

同学们,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此时此刻,你们或许仍沉浸在旅途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或许还在为终于摆脱应试教育的文山题海而如释重负;当然,你们更多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我想告诉你们,大学迎接你们的不仅有梦想、荣誉、激情和浪漫,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经历挫折、经历失败。

第一次班会,你会发现自己思想不深、视野不宽,不再是群体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课,你会感到节奏太快、难以适应,不再是老师目光的焦点;第一次考试,你可能成绩靠后、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于是,你们可能会开始怀疑以往的读书方式、学习习惯,甚至怀疑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能力潜质。同学们,挫败感是走向虚空沉沦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岭。经历挫败,从挫败中学习,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学的必修环节。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懂得反思、学会坚守。长期以来,你们接受的大多是中规中矩、有标准答案的教育,你们习惯于做“听话”的好孩子。作为知识的倾听者和接受者,你们无疑是优秀的。但大学是什么?大学是要为你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为你们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大学培养的不仅是已有知识的接受者,而且是未知世界的创造者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教给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着成功。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选择和没有预设答案的探索,你们难免会在前行中跌跌撞撞。懂得反思,就是在挫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重新定义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荣誉、什么是价值,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学会坚守,就是在挫败中坚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内心深处始终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渴望,在风险挑战面前始终坚持做人的原则、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同学们,只有懂得反思、学会坚守,你才能在挫败中把握自我、拥抱青春、走向成熟。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寻找自信、挑战自我。挫败会让人迷茫。很多人会在挫败中丧失自信、迷失自我,来清华之前还是“梦想家”,来清华后,可能会“梦”没了,只剩“想家”了。特别是看到各种知识、信息、机遇迎面而来,身边的“学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会更加迷茫和纠结,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只有在挫败中发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成功不取决于你过去的成绩和基础,也不依赖偶然的机缘巧合,而是来自对自我的挑战,来自挑战中的成长和成熟。面对挫败,只有那些不断壮大自己内心的人,才能战胜自我、找到自信,从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挑战权威、塑造人格。在中学里,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你们难免养成依赖课本、相信权威、听从安排的习惯,努力在既定的路线上比别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到了大学,你们可以听到很多精彩的讲座报告,接触到很多学术大师。权威值得我们尊重,但尊重不是迷信和盲从。

去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来清华演讲,介绍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个实验。演讲的最后,在谈到自己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体会时,他说: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之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今年5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校长本萨森来访,我们说起犹太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虽然没有什么著名的宫殿建筑,却在思想、文学、科学等很多领域创造了不朽的辉煌。犹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却获得了20%多的诺贝尔奖。交流过程中,谈到犹太民族和当今中国教育的区别,我说,在中国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学生回家后,家长一般会问“今天老师问了你什么问题”;而犹太学生回家后,家长会问“今天你问了老师什么问题”.我问他,是不是这样?本萨森校长说,不仅如此,犹太家长还会问“你问了什么问题老师没答上来?”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犹太文化的一个秘密,也是犹太民族保持巨大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

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的创造者,只有勇于质疑,敢于发现前人的局限,才能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形成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和判断,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独立的人格;只有打破传统,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和理论,也才能激发新的思想、创造新的范式、建立新的理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篇3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百年清华又一次张开双臂,迎接20xx级研究生新同学。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研究生是求学生涯的新阶段,也是人生旅途的新起点。选择深造,因为你们怀揣着更大的梦想;选择清华,因为这里是圆梦的舞台。我知道,你们当中很多同学是第一次来到清华,你们是清华园的新主人,也是清华的新生力量。我相信,清华会成为你们永远的精神家园。你们中有些同学曾在清华学习过,我希望再次成为新生的你们,与母校一起继续成长进步。你们中还有来自88个国家的留学生。毕业于哈佛大学教育专业的TimothyHesler,曾在清华英语夏令营为大一本科生短期授课,对清华浓厚的学术氛围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考虑继续深造时,清华-MIT全球MBA项目成为他的首选。我相信,未来的清华会成为全球更多优秀学子圆梦的地方。

清华大学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在“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和“行胜于言”校风的熏陶下,一代代清华人在这里学习成长,并从这里走向广阔的天地。创新同样也是清华文化中的重要元素。1920xx年毕业的校友们赠送给母校一块刻着“人文日新”的牌匾,如今这块牌匾仍高悬在大礼堂南墙上。其中的“日新”二字出自古代典籍《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为学绝不能因循守旧,而要革故鼎新,勇于突破。实际上,追求创新的精神,早已深深融入清华人的血脉,并化为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具体行动。20xx年,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实验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其论文被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誉为“第一次从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就在今年8月21日,施一公院士领衔的团队在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同时发表两篇论文,首次解析了真核细胞剪接体复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并揭示了其基本工作机理,多位诺贝尔奖得主都评价这一成果为“巨大的突破”。

朝气与活力是青春的标志,创新也应当是青春的标志。研究生阶段是奠定学术基础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产生创新成果的重要时期。事实上,很多学术大师都是在研究生阶段获得了一生中第一个甚至是最重要的学术成果。因为电影《美丽心灵》而为公众熟知的纳什,在其22岁时完成的博士论文中就提出了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而这正是他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最重要的基础。著名生物学家克里克也是在他的博士生阶段揭开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奥秘,开启了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从而获得1962年诺贝尔奖。青年永远是创新的生力军,希望你们在研究生阶段充分发掘自己的创新潜能,为青春岁月刻下最难忘的印记。

成为优秀的创新者,要敢于质疑。北宋哲学家张载说过:“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人类历史上重大的学术进展,往往都是在最熟视无睹、人云亦云的地方取得突破的。成为优秀的创新者,要善于合作,在思想碰撞中激发创新火花,在交流合作中提升学术水平。当然,成为优秀的创新者,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给知识插上想象力的翅膀,你们才能飞得更高更远。第一范文网

质疑、合作、想象力都很重要,但今天我更想强调的是,创新者要敢于选择有挑战性的目标,不畏惧创新之路的艰辛。正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爱好登山的人都知道,攀登珠穆朗玛峰有南北两条路线,南坡易、北坡难,攀登北坡除了要克服严寒缺氧,战胜陡峭悬崖外,还需要跨越“北坳”冰陡坡、“大风口”以及被称为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三大难关。真正的登山者更愿意选择北坡,在极限挑战中锤炼无所畏惧的勇气。无论选择南坡还是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勇士,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但我相信,选择北坡的人一定能看到更加奇异的风景,沿途的艰辛以及经历艰辛的过程一定会使他们变得更加强大。创新同样是一个攀登的过程,探索的道路越艰险,达到的境界越高远。

英国数学家怀尔斯从小喜欢数学,10岁时就立志要征服300多年未被证明的费马大定理。33岁时,已成为著名数论学家的怀尔斯,决定放弃所有与证明费马大定理无关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失败风险极高的研究之中。通过长达7年的努力,他完成了这一证明。然而,他的论文在审稿过程中被发现存在一个重要缺陷。怀尔斯在解决第一范文网这个缺陷的过程中一度面临绝境,但他坚持了下来,用392天最终做出了完美的证明。怀尔斯凭借他过人的勇气和执着努力,不仅登上了数学王国的高峰,更是收获了非同寻常的人生体验。他说:“再没有别的问题能像费马大定理一样对我有同样的意义。我拥有如此少有的特权,在我的成年时期实现我童年的梦想。”无论做什么事情,清华人都永远追求卓越。我希望,大家在学术研究中选择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目标,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执着坚守,“衣带渐宽终不悔”,做不畏艰辛的创新者!

同学们,未来属于每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理想、敢于创新的人。你们是清华园的主人,你们将在这里播种耕耘,并收获属于你们自己的创新成果。我相信,美丽的清华园一定会因你们而更加精彩,你们的青春足迹也一定将为清华园所铭记!

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篇4

大学是一个需要宁静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的职能越来越多,社会也越来越喧嚣浮躁,大学在当下尤其要强调远离世俗利益的诱惑,驱除急功近利的障蔽,真正成为人类的精神家园。“万物得其本者生”,大学必须牢记并笃行育人的根本任务,将精力和资源集中到人才培养上。大学需要一个安静美丽的校园,校园的风貌体现了大学的品位和境界。

你们现在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安静下来,忘却曾经的成绩和掌声,忘却一时的满足和得意,解放心灵、释放真我,在宁静中寻找新的梦想。

希望你们在宁静中追问本心。青年人应该努力充实精神而不是崇拜物质,应该直面内心而不是随波逐流,应该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一个人如果缺乏内心的指引,就很容易在一片嘈杂声中迷失自我,耗尽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最多只能得到平庸的优秀和贫乏的成功。同学们,你们需要反复地追问,什么是自己最喜欢、最热爱的?什么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发自内心的热爱,是你们前进的不竭动力。追随本心的召唤,你们才能铸就无悔的人生。

希望你们在宁静中坚守初心。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你们会面对很多选择,只有坚守初心,才能抵御诱惑,才能不忘记为什么出发。

希望你们在宁静中笃学砥砺。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不仅需要安静的环境,更需要安静的内心。只有心无旁骛、潜心笃学,才能获得真知、增长才干;只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才能超越自我、升华人生。

同学们,勤奋是理想的阶梯,困难是人生的试金石,在宁静中笃学、在砥砺中前行,你们就一定能创造无限美好的未来!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篇5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很荣幸和全体师生员工一起,欢迎你们加入清华大学——期待你们用蓬勃朝气,激荡水木清华的人文日新;见证你们以青春梦想,砥砺百年学府的自强不息。

和去年一样,我在给新生的邀请信中希望大家独自来报到。昨天上午,我在迎新现场,看到很多同学都是自己带着行李来的。新疆的再木然·乌斯曼同学一个人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广西柳州也有四个同学,说服父母,结伴而行。在这里,我要向你们开始学会走向独立表示赞赏和敬意。

同学们,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此时此刻,你们或许仍沉浸在旅途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或许还在为终于摆脱应试教育的文山题海而如释重负;当然,你们更多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我想告诉你们,大学迎接你们的不仅有梦想、荣誉、激情和浪漫,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经历挫折、经历失败。第一次班会,你会发现自己思想不深、视野不宽,不再是群体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课,你会感到节奏太快、难以适应,不再是老师目光的焦点;第一次考试,你可能成绩靠后、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于是,你们可能会开始怀疑以往的读书方式、学习习惯,甚至怀疑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能力潜质。同学们,挫败感是走向虚空沉沦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岭。经历挫败,从挫败中学习,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学的必修环节。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懂得反思、学会坚守。长期以来,你们接受的大多是中规中矩、有标准答案的教育,你们习惯于做“听话”的好孩子。作为知识的倾听者和接受者,你们无疑是优秀的。但大学是什么?大学是要为你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为你们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大学培养的不仅是已有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未知世界的创造者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教给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着成功。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选择和没有预设答案的探索,你们难免会在前行中跌跌撞撞。懂得反思,就是在挫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重新定义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荣誉、什么是价值,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学会坚守,就是在挫败中坚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内心深处始终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渴望,在风险挑战面前始终坚持做人的原则、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同学们,只有懂得反思、学会坚守,你才能在挫败中把握自我、拥抱青春、走向成熟。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寻找自信、挑战自我。挫败会让人迷茫。很多人会在挫败中丧失自信、迷失自我,来清华之前还是“梦想家”,来清华后,可能会“梦”没了,只剩“想家”了。特别是看到各种知识、信息、机遇迎面而来,身边的“学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会更加迷茫和纠结,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只有在挫败中发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搜狐CEO张朝阳当初在清华念书时,也对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很有挫败感,考试不拿第一心情就很糟糕,开始“虐待”自己:冬天在寒冷的水池里游泳,或者每天绕圆明园跑上几公里。正是经历了这种挫败,让他逐步增强了自信,敢于直面各种挑战,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同学们,清华园紧张充实的生活会让你慢慢认识到,成功不取决于你过去的成绩和基础,也不依赖偶然的机缘巧合,而是来自对自我的挑战,来自挑战中的成长和成熟。面对挫败,只有那些不断壮大自己内心的人,才能战胜自我、找到自信,从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挑战权威、塑造人格。在中学里,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你们难免养成依赖课本、相信权威、听从安排的习惯,努力在既定的路线上比别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到了大学,你们可以听到很多精彩的讲座报告,接触到很多学术大师。权威值得我们尊重,但尊重不是迷信和盲从。去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来我校演讲,介绍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个实验。演讲的最后,在谈到自己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体会时,他说: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之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今年5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校长本萨森来访,我们说起犹太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虽然没有什么著名的宫殿建筑,却在思想、文学、科学等很多领域创造了不朽的辉煌。犹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却获得了20%多的诺贝尔奖。交流过程中,谈到犹太民族和当今中国教育的区别,我说,在中国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学生回家后,家长一般会问“今天老师问了你什么问题”;而犹太学生回家后,家长会问“今天你问了老师什么问题”。我问他,是不是这样?本萨森校长说,不仅如此,犹太家长还会问“你问了什么问题老师没答上来?”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犹太文化的一个秘密,也是犹太民族保持巨大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的创造者,只有勇于质疑,敢于发现前人的局限,才能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形成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和判断,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独立的人格;只有打破传统,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和理论,也才能激发新的思想、创造新的范式、建立新的理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同学们,挑战和超越的接力棒现在已经传到你们手中。希望你们经过四年的学习,毕业时带走的不止是老师教的知识和方法,更多的是自己未知的问题。祝愿你们在反思中学会批判,在挫败中经历成长,在挑战中赢得未来,在美丽的清华园度过不曾虚度的青春时光!

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篇6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上午好!每年这个时候都激动人心,复旦又迎来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优秀的青年。今年共有三千多名本科新生入校,你们的到来让这所有着120xx年辉煌历史的大学更加朝气蓬勃,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祝贺大家正式成为复旦大家庭的一员,复旦欢迎你们!至此之际,我们还要特别感谢各位中学校长及家长们,谢谢!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是你们人生的新起点。考进了复旦,证明你的过去是很有成就的,而你要证明你在未来有成就,必须在新起点上规划你的未来。在此,我送大家一句话,尽快发现自己,打造未来。自己的未来要自己掌握,不能等待!

你的未来可以冲上云霄,可以潜入大洋,复旦为你的飞跃或探底提供平台。复旦120xx年的沉淀,积累了文明的瑰宝,新时期的建设成就,使它焕发着青春的力量!我们最近提出要建立全方位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我们有令人羡慕的学科体系供你选择专业的爱好!2+2的教学组织模式给了你再次选择爱好的自由。通识教育让你知识宽广,打下人生发展的坚实基础。中国特色书院让你在课堂外修身养性,塑造自己优美的品质。创新创业和实践教育让你在活动中不断发现自己,调整人生发展志向。出国访学,让你胸怀全球!你的师长师兄师姐时刻在你身边,为你助威建言!复旦的平台是要让你们成为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领袖人才和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

亲爱的同学们:在复旦学习生活,是十分美好的,既有大量的挑战又有大量的机会。大家知道G20吧,但你不一定知道Y20,它是G20的六个分会之一,让世界青年领袖聚集一堂,共议全球事务。今年就在复旦召开,他们共商世界和平发展。你不想参与这样的机会吗?刚刚过去的暑假,全校有超过270支实践队伍、20xx余名本科生奔赴祖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与调查研究,在最一线、最基层的地方认识国家、服务社会、增长才干。这个夏天,有800余名同学在耶鲁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知名学府交流学习,开阔国际视野。近年来,我校本科生参加海外交流的比例超过了45%。当然,你要完成很多作业、很多考试,而同时要努力创新创业,不然就会落队,你的师兄师姐曾经创造了记录,一个人在本科期间发表了11篇SCI论文,你们愿意向她学习吗?

亲爱的同学们:无论你如何的优秀,你将来如何的杰出,你首先是一名复旦人。去年,我送给你们的师兄师姐三句话,今天在此重提,就是你们要真正成为复旦人,首先要有复旦魂;复旦人要有本事;复旦人就要爱复旦。同学们要真正成为复旦人,首先要有复旦魂。同学们要读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并用心铭记,一生践行。同学们要体验复旦“学术为魂”这一办学理念的核心内容,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为真理而不计名利的学术风骨。无论是中国学生还是海外留学生,同学们都要学习“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都要为中华民族、各自的民族和人类文明事业的进步而努力!同学们要不断追求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的完善与提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把正确的价值观落到生活的每个细节,落到你们的一言一行之中。复旦人是靠本领打造未来的。

同学们,今日之复旦,汇聚着原复旦大学与原上海医科大学两所名校的历史基业和共同财富。同学们要爱护她、保护她、珍惜她!原复旦大学是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私立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是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公立高等医学院校。现在复旦正处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你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加入复旦,也应担当起复旦人的共同使命。在未来的5-20xx年间,学校将秉持“守训笃实、融合创新、人心聚学、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不断向世界一流的目标挺进。我们追求的是,拔尖的学生质量、优质的师资队伍、强的综合实力、大的社会贡献、优美的校园环境。这对你们来说,意味着幸运与机遇,你们将成为复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亲身参与者和见证者。学校将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链条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本科生培养与教育提供有利条件,营造良好氛围,为大家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同时,这也意味着责任和担当,你们在复旦不断加速冲刺的阶段进校,就势必要严格要求自己,跟上复旦的加速度,和学校一起努力奋斗、砥砺前行。

复旦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为大家提供一流的资源与平台,我也相信大家一定有勇气、有毅力、有魄力开拓进取,创造未来!希望你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在最美的青春年华奋斗,共同为复旦的发展添砖加瓦!

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各位同学、各位家长: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翻开历史的一页新篇章。

南科大是国家教改的综合试验校。教育部,深圳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总结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经验,办一所高水平的体制创新的研究型大学。”

新办这样一所大学是深圳市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是香港科大和许多国际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更是我国高教改革和回答钱学森之问的必要探索。它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高度认同,也受到全体深圳人民的热烈企盼。

虽然南科大要迅速地建成一所研究型大学的目标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但是改革的目的就是克服困难,不断进取。在过去三十年改革的历程中,深圳精神就是“敢闯”。南科大把“自主招生”、“自授文凭”作为教改先行先试的内容,在大家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我们迈出了自主招生的第一步,今天的典礼标志着第一期教改实验班正式起动。

南科大的教改实验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大学能自主招生、自授学位,才有真正的办学自主权,才能推进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这是我国高教改革的必由之路。

目前南科大只有45位学生,和差不多同样多的教职员工,但是她像初生的婴儿,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南科大将探索如何回归大学的办学自主权,为我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探路。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已经制定并上报了“南方科大管理暂行办法”和“南方科大理事会章程”,一旦批准,我们将“依法治校”,不再以行政权力治校。

南科大的校风和文化,一是“崇尚真理,追求卓越”,我们要用开放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心,献身于对真理的追求。在我们的校园里,谁掌握真理就听谁的;每个人都凭自己的知识,能力和贡献受到尊重,而不是靠他的权力和级别;二是“以学生为本”,因为任何学校办学是否成功,归根结底是看她培养的学生对社会的贡献。在今年的“两会”上,一些政协委员就建议,南科大不要只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也要培养一些未来的大学校长和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

南科大不仅要向学生们传授一流的知识,而且要帮助同学们培养起健全的人格,以及好奇心,兴趣,想象力,直觉和洞察力这些创新人才必需的能力,也要培养批判和独立思考能力,不仅仅要获得这种能力,更要运用这最可宝贵的能力来确立自我。

同志们,同学们,承载着全国人民,特别是深圳人民厚望的南科大今天启航。在中国高教改革中,南科大迈出的一小步,将是我国高教改革的一大步!我们热烈欢迎有理想的同学们参加第一期教改实验班!你和我们一起度过的四年时光,必将成为你终生骄傲的经历和人生宝贵的财富!

衷心感谢所有支持,关心和帮助南科大的领导,朋友和家长!特别要感谢招商银行马蔚华行长和罗坚,王加中和郭继东先生,你们给南科大的捐赠是在引领社会文化!

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篇8

北京大学9月12日上午举行x级新生开学典礼,校长王恩哥在发言中将“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八个字送给全场新生,他还现场要求新生“管好自己的自行车”。

今天,博雅塔下的北大第一体育场人工草皮在雨后还有些潮湿,为此,工作人员给参加典礼的新生发放了一次性雨衣,让他们可以垫着座位。早上8点半,开学典礼准时开始,来自元培学院的米登位作为新生代表上台发言。他分享了自己前不久在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志愿服务的经历和感受,表示作为北大人应该有责任、有担当,要知难而上,让这份青春永不褪色。

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表示,北大教师将竭尽所能把新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他勉励新生要志存高远,否则就会在沉醉生活中迷失方向。

校长王恩哥面向全场新生鞠躬,然后在掌声中走上讲台。他说今天是北大120xx年校史上的崭新一页,作为校长和老师,自己由衷感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快乐。他提到新生今后可能会面临许多选择,鼓励他们在四顾茫然时不要急躁,路永远在自己的脚下。

在发言中,王恩哥说对于不少年轻的北大人,缺少的往往不是雄心壮志,而是“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精神。今天在开学的第一课上,他把这八个字送给所有新生。他说,守正就是要有主心骨和精气神,希望新生们“把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扣好”,积攒正能量。笃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研究学问;久久为功,就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不能当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临近演讲结束,王恩哥以李商隐的名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鼓励所有新生。他还向新生提出了一个要求——管好自己的自行车。他说这是一件小事,可是如果做到了,不仅能收获整齐,而且还能学会约束自己,方便别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北大人才是立得住、打不败的北大人。”

4000余本科新生入北大困难学生获“成长大礼包”

20xx年有4076名本科新生去北大报到,其中本部内地本科生2809人,港澳台学生62人,第二学士学位50人,留学生338人,医学部817人。

一个可喜的变化是,今年考生的专业选择更为理性,长期以来扎堆报考经管类专业的现象得到扭转。在多个省份,北大法学、数学、物理、化学及元培学院的分数线超过经管类专业。今年北大录取的各省份第一名考生中,40%选择了基础专业。

今年北大录取新生中农村户籍占18.5%,少数民族学生占11.9%,均为近年来最高。北大今年通过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录取250名学生。为资助经济特别困难的贫困专项计划学生,北大还投入近百万元设立专项助学金,每人8000元。

在报到现场,约有500名经济困难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实现了入学。困难学生中,来自农村比例约占56.9%,来自中西部省份约占71.2%。

据悉,北大高考结束后即开通“绿色通道”,提供“足额资金资助+13个非经济支持项目”相结合的“成长大礼包”。经济困难新生可领到价值20xx元到15000元不等的礼包,包括21种生活用品、电脑、书包、健身卡、游泳卡、计算机上网卡、购书卡、电影兑换券、循环教科书、励志图书等基本生活物资,以及20xx元到10000元不等的助学金。此外,还通过燕园领航、优才拓展、燕园携手、公益基金等13个非经济支持项目,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给予他们自我成长的能力。

针对100个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北大提前半个月就发放“燕园关爱助学金”到学生银行卡中,帮助学生购买车票、生活用品和支付短期生活费,总金额20万元。新生入学后,学生资助中心还将根据新生的经济情况和需求,给予学生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等经济资助,基本覆盖本科生在校学费、住宿费和基本生活费。

北大校长王恩哥一早就在“绿色通道”迎新,他勉励学生们在北大努力学习,珍惜在大学的时光,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篇9

同学们,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此时此刻,你们或许仍沉浸在旅途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或许还在为终于摆脱应试教育的文山题海而如释重负;当然,你们更多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我想告诉你们,大学迎接你们的不仅有梦想、荣誉、激情和浪漫,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经历挫折、经历失败。

第一次班会,你会发现自己思想不深、视野不宽,不再是群体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课,你会感到节奏太快、难以适应,不再是老师目光的焦点;第一次考试,你可能成绩靠后、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于是,你们可能会开始怀疑以往的读书方式、学习习惯,甚至怀疑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能力潜质。同学们,挫败感是走向虚空沉沦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岭。经历挫败,从挫败中学习,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学的必修环节。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懂得反思、学会坚守。长期以来,你们接受的大多是中规中矩、有标准答案的教育,你们习惯于做“听话”的好孩子。作为知识的倾听者和接受者,你们无疑是优秀的。但大学是什么?大学是要为你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为你们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大学培养的不仅是已有知识的接受者,而且是未知世界的创造者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教给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着成功。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选择和没有预设答案的探索,你们难免会在前行中跌跌撞撞。懂得反思,就是在挫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重新定义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荣誉、什么是价值,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学会坚守,就是在挫败中坚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内心深处始终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渴望,在风险挑战面前始终坚持做人的原则、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同学们,只有懂得反思、学会坚守,你才能在挫败中把握自我、拥抱青春、走向成熟。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寻找自信、挑战自我。挫败会让人迷茫。很多人会在挫败中丧失自信、迷失自我,来清华之前还是“梦想家”,来清华后,可能会“梦”没了,只剩“想家”了。特别是看到各种知识、信息、机遇迎面而来,身边的“学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会更加迷茫和纠结,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只有在挫败中发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成功不取决于你过去的成绩和基础,也不依赖偶然的机缘巧合,而是来自对自我的挑战,来自挑战中的成长和成熟。面对挫败,只有那些不断壮大自己内心的人,才能战胜自我、找到自信,从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挑战权威、塑造人格。在中学里,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你们难免养成依赖课本、相信权威、听从安排的习惯,努力在既定的路线上比别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到了大学,你们可以听到很多精彩的讲座报告,接触到很多学术大师。权威值得我们尊重,但尊重不是迷信和盲从。

去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来清华演讲,介绍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个实验。演讲的最后,在谈到自己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体会时,他说: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之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今年5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校长本萨森来访,我们说起犹太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虽然没有什么著名的宫殿建筑,却在思想、文学、科学等很多领域创造了不朽的辉煌。犹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却获得了20%多的诺贝尔奖。交流过程中,谈到犹太民族和当今中国教育的区别,我说,在中国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学生回家后,家长一般会问“今天老师问了你什么问题”;而犹太学生回家后,家长会问“今天你问了老师什么问题”.我问他,是不是这样?本萨森校长说,不仅如此,犹太家长还会问“你问了什么问题老师没答上来?”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犹太文化的一个秘密,也是犹太民族保持巨大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

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的创造者,只有勇于质疑,敢于发现前人的局限,才能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形成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和判断,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独立的人格;只有打破传统,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和理论,也才能激发新的思想、创造新的范式、建立新的理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篇10

9月16日上午,xx大学20xx级本科生开学典礼在松江校区教育会堂举行。校党委书记姜锋、副书记李月松、王静,副校长冯庆华、周承,总会计师林学雷等学校领导出席仪式。仪式由校党委副书记李月松主持。

开学典礼在全场庄严的奏唱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20xx级新生代表、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黄佳陈同学首先代表全体新生登台发言。他首先感谢了为他们的成长付出艰辛劳动的父母和老师,并表达了对进入上外开始大学学习的美好憧憬。他号召全体新生在中外优秀文化知识的学习中,更多思考关注当下中国社会现状,勇敢追求真知和梦想。

老生代表、20xx年度“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国际教育学院王思杰同学代表全体上外学生发言。她结合个人成长经历,围绕“上大学,究竟为了什么”和“在大学,我们究竟要学什么”与新生分享了自己对大学学习生活的理解。她认为,上大学,不是为了一份体面的工作,不是为了一份丰厚的薪酬,更不是为了一个徒有的虚名,而“只为纸尖能留下一缕墨香”。”她说,“大学本身就是人学,是让学生学会如何为人,提高自身修养的天堂。”作为上外学子,要像图文旁即将绽放的桂花一样,具有骨气和修养,活得精彩与问心无愧。

随后,东方语学院院长程彤教授代表全校教师表达了对新生的诚挚欢迎。他特别指出上外在持续加大国际化办学力度的背景下迎来了20xx级新生,同学们将获得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为学生施展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他希望,同学们可以以“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为指引,以青春岁月换得良好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在大学中获得真挚的友情和健康的体魄,让上外成为同学们内心深处的精神家园,而老师们会为这个家园的建设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最后,姜锋书记发表了真挚而富于激情的讲话。他首先代表学校对20xx级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以自身经历为例,勉励同学们学会独自远行、独立生活。他说,大学时代是美好的,但大学的路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他希望同学们从遵守红绿灯、理好垃圾桶、管好钱袋子等点滴小事做起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篇11

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在这里见到大家,欢迎各位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学子成为园的新主人。在此我代表全体教师承诺,将恪尽为人师者在“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中的职责,以自己的全部知识和热情助推每一位同学的成长成才,不辜负“半国英才聚”的重托,并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也向同学们学习,与大家共同进步。

看到大家,我不由想起十五年前自己参加开学典礼时,初入园的激动;想起作为辅导员迎来上一个五字班时,他们意气风发的笑脸;更想起在参加招生宣传的过程中,听到的很多同学,也包括今天在座的一些同学,向我讲述的他们的梦,以及当时他们眼中闪耀的光芒。正如录取通知书上所写的,“,是你一生的骄傲”。梦圆,是对大家过去几年中追求卓越、不懈努力的最好褒奖。这一刻你有理由为自己而骄傲,并得到我们最衷心的祝贺。

一个梦想的达成,也意味着另一个更远大征程的启航。如何由一名xx大学的新生,真正成长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xx人”,是大家需要用未来四年,甚至更长时间来回答的问题。这里我有两点体会与大家交流。

第一,是积极面对挫折的挑战,并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你可能正在憧憬着大学生活很多美好的第一次,但也将会和另外一些第一次不期而遇。你可能第一次遇到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的状况,第一次发现“学霸”的称号似乎正在离开自己,第一次身边有这么多明明可以靠智商吃饭,却偏偏还那么努力的小伙伴,自己好像在哪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甚至,你可能会遭遇人生中的第一次不及格。如何应对这些不如意甚至挫折,是你很快将要面临的考验,并很有可能成为决定你的大学生活是走向新的辉煌还是最终陷于沉沦的分水岭。

同学们,“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当这些挫折真正来临时,无须恐慌,这几乎是每一个xx人必须经历的一课;也不必沮丧,它其实向你指明了突破原有极限,再次得到跨越式提升的方向;更不要一蹶不振、就此甘于平庸,而应始终以“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自勉,不忘追求卓越的初心。所谓“卓越”,并不简单等同于成绩或排名,最重要的是不畏惧任何困难、竞争和挫败,竭尽全部心智和努力,不断超越自我。只要做到这点,你就始终可以像今天这样,坦然并自豪的为自己喝彩。同时,在战术层面上,也提醒大家有意识的去体会大学阶段知识和教学的特点,尽快形成新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特别是希望大家能勇于求助,善于发问。每一位老师都将尽自己所能帮助大家。

第二,是树立明确的目标,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向。朱熹说过“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同学需要避免的恰恰是善于记书、精义,却忽视了志在何方。如果说今年六月之前你的目标聚焦于高考,那么身处之后,又应该为了什么目标而学习,为了什么理想而努力?这绝不是什么遥远甚至虚无的问题。只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尤其是通过你自己的深入思考后自主选择的目标,才能真正成为推动你主动学习、深入钻研、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而要做出这样的选择,除了“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的抱负和担当外,还需要注意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在,由此明晰自己的人生规划。

今年寒假我和高中母校的学弟学妹们交流,他们问我在最自豪的一件事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求学期间根据自己的思考做出了一系列选择,并最终决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大一学年末专业分流,我从有悠久历史的土木工程系,来到了成立不久的建设管理系;大四又选择了房地产经济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完成了从工学到管理学再到经济学的转变;20xx年博士毕业时,房地产已经是当时最炙手可热的行业,我却选择以学术研究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立志于为这个纷繁复杂的市场增加理性的力量。这些选择在当时看来都有点“非主流”,但每一次我都坚信这不仅是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也是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也正因为此,才能在努力的过程中始终甘之如饴。至于社会上讨论的所谓“热门”专业等等,我觉得反而不必看得太重。无论哪个专业,我们瞄准的都是其中最顶尖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领域都有足够的空间成为我们的舞台。xx人应当有这样的眼界和自信。

同学们,精彩纷呈的大学生活已经向大家拉开帷幕,园提供的无限可能正在等待你的探索。期盼着大家以初为xx人的自豪作为新的起点,在挫折中成长,追求理想不断前行。今天,你因为成为一员,而拥有一生的骄傲;明天,相信也终将因为自己卓越的成就和杰出的贡献,而成为骄傲!

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篇12

“WhoWillTellYourStory?”

May24,20xx

Greetings,Classof20xx.

Andsoitishere—theweekofyourCommencement.Thedaysofmiracleandwonderwhenyourthesesarewritten,classeshaveended,andyoustillhavefreeHBO.Andsoitmayseemstrangetobegatheredheretoday,aswepauseforthisancientandcuriouscustomcalledtheBaccalaureate—buthereweare,meinapulpitandyouinpews,dressedforasermoninwhichIamtoimpartthesoberwisdomofagetothesemi-soberimpatienceofyouth.Now,itisadauntingtask.EspeciallysinceoverthecourseoffouryearsIhavesucceededindisconcertingpeopleonallsidesofthemanyissuesthatyouwillsoonbediscussingwithparentsandgrandparentsoverdinner—soinadditiontoaspeech,forhandyreferenceI’vecreatedaPlacematforCommencement,filledwithusefulphrases.Suchas,“It’s‘finalclub,’withoutan‘s.’”

Now,Iamtrulyprivilegedtoday,foryouareanextraordinarygroup.Your80countriesoforigindonotbegintodescribeyou.

YoumayrememberthedaywhenweescapedtherainatyourFreshmanConvocation,andyouheardfrommeandaphalanxofeldersindarkrobes:Connect,wesaid,makeHarvardpartofyournarrative.Takerisks,wetoldyou.Don’talwayslistentous.

Andforfouryearsyouhavedistinguishedyourselveswithdazzlingvariety:InwhatmaybeHarvard’smostdivergentdozen,youproducedsixRhodesScholars,includingonewhobroketheworldrecordforstandingona“Swiss”exerciseball,plussixathletesinvitedtotheNationalFootballLeaguetoplayball,playerswhoseinterestsrangefromtheministrytocuringinfectiousdiseases.

Youweregoodatlongdistances:Youprobedtheatmosphereofanexoplanet;researchedantibioticuseonapigfarminDenmark;andyoucreatedapilotprogramthatcutshuttletimesfromtheQuadbyhalf.

Youexperiencedoldtraditions:Themumps.Aclasscolor,orange.Andthetime-honoredLampoontheftoftheCrimsonpresident’schair—thistimetransportingitacrossstatelinestoManhattan’sTrumpTower,forastagedphotoopwithathendark-horsepresidentialcandidate.

Youfoundyourway:oncampus,throughamazeofrenovationsandswinghousing;onstage,doingstand-upcomedyonNBC,dancinginBogota,andmountingBlackMagicattheLoeb;throughthehallsofbusinessandfinance,runninganintercollegiateinvestmentfund;andexposingaprivacyissuewithFacebook’sMessengerapp.

Youwon,withstyleandgrace:asyoucapturedthefirstnationaltrophyforHarvardMockTrial—bybeingfunnierthanYale;andthenyoushellackedtheBulldogsinTheGamefor—yes—the9thstraightyear;youproducedthefirstIvy“three-peats”infootballandwomen’strack;andbroughthomethefirstIvycrowninwomen’srugby—how“FierceandBeautiful”wasthat!

And,ofcourse,allthiswaspoweredbyHUDS,since20xx,poweredwithceaselessservingsofswai.

Andyouwerejustplaingood:Youwroteprize-winningthesesonsealevelchange,awatercrisisinDetroit;youengineeredabetterbarbecuesmoker—andtesteditinablizzard;youjoinedthefighttoendmalaria;andearnedtheawardforbesthockeyplayerintheNCAAforstrengthofcharacteraswellasskill;youbecamewellconnected—toAlzheimer’spatients,tokidsinKenya,tohomelessyouth;and,astheinauguralclassofEdSchoolTeacherFellows,20ofyouarepreparingtohelphigh-needstudentsrise.

AndIunderstandyouevenrestedwithambition,asyoutriedto“Netflixandchill.”

Youmadeitalllookeasy—allwhilefacingblowstothespiritthathavetemperedandtestedyou.Youarrivedjustafterabreachofacademictrustthat,byyoursenioryear,producedthefirsthonorcodeinHarvard’shistory,eventsthatraisedhardquestionsforallofus:Whatissuccess?Whatisintegrity?Towhom,orwhat,areweaccountable?

WhenahurricanepromptedthefirstHarvardclosingin34years,youralliedwithgenerosityandgoodwill—anddidsoagainwhenweclosedforsnowstormNemo—thefifthlargestinBostonhistory.Andthatwasjustawarmup,sotospeak,fortheWinterofOurMisery—theworstinBostonhistory—whenyousleddedtheslopesofWidenerinakayak.

AndwhenthebombswentoffattheBostonMarathon,injustyoursecondsemester,weconsideredstilllargerquestions:Whoarewe?Whatmattersmost?Whatdoweowetooneanother?YoutoldmethatyoubecameBostoniansthatday,bondedtoacitybeyondHarvardSquare,andtoeachotherduringthemanhuntandlockdown,whentheUniversityclosedforanunprecedentedthirdtimein6months.

Whocanforgettheimages—ofthemayhem,ofthepeoplewhoran,notforsafety,buttowardthedanger,intothechaos?TheArmyveteran,whosmelledcordite,andexpectingmorebombs,savedacollegestudent’slife;themaninthecowboyhat,whorippedawayfencinginordertoreachthemostinjured.AndwhocanforgetthemomentwhenRedSoxfirstbasemanDavidOrtizstoodinthecenterofFenwayParkandsaidinelevenwordsoffellowshipanddefiancethattheFCCchosenottocensor,thoughIwilltoday—“thisisour[bleeping]cityandnobody[’s]gonnadictateourfreedom.”

AfewmonthsagoasIwasluckyenoughtobesittinginaBroadwaytheater,absorbingthefinalnumberofthemusicalHamilton,Ithoughtofyou,andthatfiercespiritofinclusionandself-determination.IwatchedasEliza,centerstage,sang,“Iputmyselfbackinthenarrative,”andaskedthequestioninthetitleofhersong,“WhoLives,WhoDies,WhoTellsYourStory?,”thespiritedsummationofaproductionthat,likeyou,hasbrokenrecords.Likeyou,hascreatedanewdramainsideaveryoldone.

Harvard,onemightsay,isabastionofopportunityandunimaginablegoodfortune—forallofus,whofindaplace,withvaryingdegreesofcomfort,atthecenterofitslongandsuccessfulnarrative.Andyettheburdenisonus—tolocatethediscomfort,toactontherestlessspiritofthatlegacy.AsIthoughtaboutspeakingtoyouheretoday,itoccurredtomehowmuchthequestioninthatfinalsonghasframedyourtimehere,andhowmuchitwillcontinuetoaffectyourlives,ascollegegraduates,asHarvardalumni,ascitizensandasleaders.Whowilltellyourstory?

You.Youwilltellyourstory.ThatisthepointthatIwanttoleaveyouwithtoday.Tellingyourownstory,afreshstory,fullofpossibilityandaneworderofthings,isthetaskofeverygeneration,andthetaskbeforeyou.Andthattaskisexactlywhatyourliberalartseducationhaspreparedyoutodo,inthreevitalways:

First,tellingyourownstorymeansdiscoveringwhoyouare,andnotwhatothersthinkyoushouldbe.Itmeansbeingmindfulofothers,butdecidingforyourself.It’seasytotellatalethatothersdefine,theonetheyexpecttohear.AmomentagoIsketchedyourHarvardhistory.ButwhatdidIleaveout?OneofHarvard’slegendaryfiguresandReverendWalton’spredecessor,theReverendPeterGomes,usedtoputitthisway:“Don’tletanyonefinishyoursentencesforyou.”Helovedbeingaparadox,anunpredictablesurprise,butalwaystruetohimself:aRepublicaninCambridge;agayBaptistpreacher;blackpresidentofthePilgrimSociety—Afro-Saxon,ashesometimesputit.Playful.Unapologetic.Unboundedbyothers’expectations.“Myanomalies,”heoncesaid,“makeitpossibletoadvancetheconversation.”

Advancetheconversation.Thisismynextpoint.Tellingourownstoriesisnotjustaboutus.Itisaconversationwithothers,exploringlargerpurposesandotherworldsanddifferentwaysofthinking.Youreducationisnotabubble.Thinkofitasanescapehatch,fromwhatNigeriannovelistandformerRadcliffeFellowChimamandaAdichiecalls“TheDangerofaSingleStory.”Shehasobserved,“[h]owimpressionableandvulnerableweareinthefaceofastory.”Notbecauseitmaybeuntrue,butbecause,inherwords,“[stories]areincomplete.Theymakeonestorybecometheonlystory,”eventhough“[m]anystoriesmatter.”Forfouryearsyouhavelearnedtherewardsofotherstories,andtheriskofcriticalmisunderstandingswhentheygounheard—whetherthosestoriesemergefromtheOfficeforLGBTQLife,ortheBlackLivesMattermovement,ortheinternationalconversationonsexualassault—andperhapsmostpowerfully,fromoneanother.Thisispreciousknowledge.Onlybyknowingthatotherstoriesarepossiblecanweimagineadifferentfuture.Whatwillmedicinelooklikeinthe21stcentury?Energy?Migration?Howwillcitiesbedesigned?Thequestion,asoneofyouwroteintheCrimson,isnot“Whatam[I]goingtobe,”but“Whatproblemdo[I]solve?”

Whichbringsmetomyfinalpoint:keeprevising.Everystoryisonlyadraft.Were-tellevenouroldestsagas—whetherofHamiltonandtheAmericanRevolutionorofHarvarditself.Thebesteducationpreparesyoubecauseitisunsettling,anobstaclecoursethatforcesustoquestionandpushandreinventourselves,andtheworld,inanewway.StevenSpielberg,whowillspeaktousonThursday,hasexplainedthefoundationofhispowerfulstorytelling.Hesays:“Fearismyfuel.Igettothebrinkofnotknowingwhattodoandthat’swhenIgetmybestideas.”

Whatisauniversitybutaplacewhereeveryoneshouldfeelequallysuretobeunsure?Ourbestdiscoveriescanstartoutasmistakes.AsHerbieHancocktoldus,hismentorjazzlegendMilesDavis,saidthereisnoplayinga“wrong”note,onlyasurprisingone,whosemeaningdependsonwhateveryouplaynext.

Intheevolvinguniverseofprofilesandhashtagsandselfies,itseemsnoaccidentthatyouaretheclassofSnapchat—aplatformthattookholdwhenyouwerefreshmenanddevelopedwithyou,fromshowing“snaps”totellingandsharing“stories”—storiesthatvanisheveryday,tobereplacedbynewstories,freeof“likes”or“followers.”Anappthat,inthewordsofafounder,“isn’taboutcapturing…what[’s]prettyorperfect…but…createsaspaceto…communicat[e]withthefullrangeofhumanemotion.”

Andsoforfouryearsyouhavebeenlearningtore-tellthings:findingyourvoices,puttingyourselfinanarrative,whetherthatwasdemandingactionagainstclimatechange,discoveringthatyoulovestatistics,orcreatingthepowerfulmessageof“I,Too,AmHarvard.”Youhaveseenthingsre-told.EvenHarvard’sstory.Lastmonthoneofmyheroes,CongressmanJohnLewis,cametoHarvardYardtounveilaplaqueonWadsworthHouse,documentingthepresenceoffourenslavedindividualswholivedinthehouseholdsoftwoHarvardpresidents.JohnLewissaid,“Wetrytoforgetbutthevoicesofgenerationshavebeencallingustoremember.”Titus,Venus,BilhahandJuba—theirliveschangeourstory.Afterthreecenturies,theyhaveavoice.They,too,areHarvard.

Tellinganewstoryisn’teasy.Itcantakecourage,andresolve.Itoftenmeansleavingthesafepathfortheunknown,compelled,asJohnLewisputit,to“disturbtheorderofthings.”Andduringyouryearshereyouhavelearnedtomake,asheurged,“goodtrouble,necessarytrouble.”

ForyearsIhavebeentellingstudents:Findwhatyoulove.Dowhatmatterstoyou.Itmightbephysicsorneuroscience,orfilmmakingorfinance.Butdon’tsettleforPlotB,thesafestory,theexpectedstory,untilyouhavetriedPlotA,evenifitmightrequireamiracle.IcallthistheParkingSpaceTheoryofLife.Don’tpark10blocksawayfromyourdestinationbecauseyouareafraidyouwon’tfindacloserspace.Don’tmissyourspot—Don’tthrowawayyourshot.Gotowhereyouthinkyouwanttobe.Youcanalwayscirclebacktowhereyouhavetobe.Thiscanrequirepatienceanddetermination.StevenSpielbergwas,infact,latetoclasshisfirstdayasastudentatCaliforniaStateUniversity,because,asheputit,“Ihadtoparksofaraway.”Hewentontosneakontomoviesets,nomatterhowmanytimeshegotthrownoff.

“Youshouldn'tdreamyourfilm,”hehassaid,“youshouldmakeit!”

PerhapsthisisthenewJurassicParkingSpaceTheoryofLife—don’tjusttellyourstory,liveit.Yourfutureisnota.It’sanattitude,awayofbeingthatcancreateanewnarrativenoonemayhavethoughtpossible,letaloneprobable:

JeremyLin—Harvardgraduate,Asian-American—changedthenarrativeofprofessionalbasketball,stillsizzlingwith“Linsanity”whenyouarrivedasfreshmen.

ThinkaboutStephenHawking,whospoketouslastmonththroughaspeechsynthesizer.Hechangedthenarrativeoftheuniverse,astoryaboutwhatultimatelywillbecomeofallourstories—onehehasbeenrevisingsincehewasyourage,whenhewasgiventhreeyearstolive.

Andyouarealreadychangingthestory:

ThinkoftheastrophysicsandmythologyconcentratorwhostartedamentorshipprogramforwomenofcolortochangethenarrativeofwhoentersSTEMfields,andshewroteasciencefictionnoveltotellanewresearch-basedstoryaboutthegalaxy.

OrthinkoftheSecondLieutenant—oneof12newHarvardofficers—whowillservehercountryintheU.S.Marines,battlingnotonlytheenemy,butpersistentgenderdivides.“Howwillthatchange,”shesays,“unlesswestartnow?”

Andthinkaboutthepre-medstudentwhofoundhimselfliterallyrunningawayfromcampus,fleeinginmisery,untilhesuddenlystoppedinhistracksandturnedback,becauseherememberedheneededtobeatatheaterrehearsalwherehehadstagemanagingresponsibilities.Some20productionslater,hehasatheaterdirectingfellowshipfornextyear,andevenhisparents,asheputsit,nowbelieve“thatIamanartist.”

Valuetheballastofcustom,thefoundationsofknowledge,theweightofexpectation.They,too,areimportant.Butdon’tbeafraidtodefythem.

Anddon’tworry,asyoufeelthetugofthesefinaldaystogether.IamheretotellyouthatyourHarvardstoryisneverdone.In1978,twofreshmenwatchedascreeningofthemovieLoveStoryintheScienceCenter.Threedecadeslater,theymetforthefirsttime.AndtheirweddingstoryappearedlastmonthinTheNewYorkTimes.

So,congratulations,Classof20xx.Don’tforgetfromwhenceyoucame.Changethenarrative.Rewritethestory.ThereisnooneIwouldrathertrustwiththattask.

Gowell,20xx.

哈佛校长福斯特演讲中文

人们也许会说哈佛是天堂,充满了各种难以想象的机遇和好运——确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幸在她漫长而成功的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但这也对我们提出了要求:我们有责任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寻找属于我们的挑战,践行哈佛奋斗不息的精神。

在我准备今天演讲的时候,我想到了音乐剧《汉密尔顿》中最后那首歌里的问题:

“谁来讲述你的故事?”

我想这个问题奠定了你们过去四年大学生活的基调,也将对你们未来作为哈佛毕业生和校友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是作为公民或是领袖——

谁,来讲述你的故事?

是你,你要来讲述你的故事!

这就是今天我要对你们说的话:讲你自己的故事,一个充满了无限可能性和新秩序的崭新故事,这是每一代人的任务,也是现在摆在你面前的任务。你在哈佛所接受的文理博雅教育,将会用以下三种重要方式,帮助你去完成这项任务。

“听别人的建议,做你自己的决定”

讲述你的故事意味着发现你自己是谁——而不是成为别人认为你的谁。你要参考别人的意见,但要做出自己的决定。讲述一个别人定义好的或别人希望听到的故事,那太容易了。

哈佛的传奇人物之一、可敬的彼得·戈麦斯教授曾说:“不要让任何人替你把话说完。”

戈麦斯教授自己经常“自相矛盾”,令人难以捉摸,但永远忠于他自己:他是一位剑桥市的共和党人(注:在哈佛所在的剑桥市,共和党是少数派);他是一位浸礼会的牧师,但同时是个同性恋(注:基督教大多不支持同性恋);他是朝圣者协会的会长,同时又是一位黑人(注:朝圣者协会白人居多)。

他对自己的信仰坚定不移,他不为外人的期望牵挂束缚。他说:“我的不同寻常,让开启新的对话变为可能。”

“开启与他人的对话,倾听他人的故事”

开启新的对话,这是我的下一个重点。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并不意味着只关注我们自己。讲故事是与他人对话,借此探寻更远大的目标、探索其他的世界、探究不同的思维方式——你所受的教育不是一个真空的大泡沫。

如果我们只讲述单一的故事,那将是危险的,就像诺大的场地只有一个逃生口,令所有人变得异常脆弱。单一的故事不一定是假的,但它是不完整的。所有的故事都很重要,不能把单一角度的故事变成唯一的故事。

过去四年,你们感受到了倾听他人故事的益处,也体验到了忽略他人故事所带来的危险。只有意识到,世界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我们才能想象一个不一样的未来。21世纪的医疗是什么样?能源是什么样?移民是什么样?城市将如何设计?面对这些问题,你要问的不是“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

“我能解决什么问题”?

“在不安和不确定中,不断修正你的故事”

这也引出了最后一个重点:不断修正。每个故事其实都只是一个草稿,我们连最古老的传说都会不断拿来重提——不管是汉密尔顿将军的故事、美国独立战争的史诗、亦或是哈佛自己的历史。

好的教育之所以好,是因为它让你坐立不安,它强迫你不断重新认识我们自己和我们周遭的世界,并不断去改变。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将在毕业典礼上为我们演讲,他就曾经这样解释他创作的基石:“恐惧是我的动力。当我濒临走投无路的时候,那也是我遇见最好的想法的时候。”

大学,不正是这样一个让每一个人都接受挑战、让每一个人都产生不确定性的地方吗?

就这样,大学四年间,你都一直在学习重新讲述你的故事:寻找你自己的声音,将自己放入一个故事中——无论是对气候变化采取反抗行动,发现你对统计学的热衷,还是发起了一项有意义的运动,你亲眼目睹故事不断被重新讲述。

“不要妥协,直奔你的目标”

这些年,我一直在告诉大家:

追随你所爱!

去从事你真正关心的事业吧,无论是物理还是神经科学,无论是金融还是电影制片。如果你想好了目的地,就直接往那里去吧。这就是我的“停车位理论”:不要因为觉得肯定没有停车位了,就把车停在距离目的地10个街区远的地方。直接去你想去的地方,如果车位已满,你总可以再绕回来。

所以在这里,我想祝贺你们,20xx届的哈佛毕业生们。别忘了你们来自何处,不断改变你的故事,不断重写你的故事。我相信这项任务除了你们自己,谁也无法替你们完成!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篇13

亲爱的同学们:

晚上好!欢迎你们来到“浙里”,这也许是你们漫漫人生的一小步,但一定是你们拥抱世界、走向未来的一大步!

自1897年创校以来,浙江大学就是一所胸怀天下和面向全球开放办学的高等学府。求是书院时期,倡导中西兼修,开创选送高材生赴日深造之先河;抗战西迁时期,保持国际学术联系,办学成就蜚声海外,赢得“东方剑桥”美誉;改革开放以后,新中国首批大学组团赴美考察,率先重启了国际合作交流;新浙大组建以后,全球声誉与日俱增,世界名校纷至沓来,国际校区雏形初现……浙江大学始终坚持求是创新的校训和海纳百川的胸襟,积极推动国家繁荣、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从未停歇攀登世界学术高峰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

同学们,浙江大学要培养的是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国际视野意味着开放包容的胸怀,塑造全球意识,理解多元文化,从容自信地与不同国家背景的人一起学习和共事;国际视野意味着谋划全局的眼光,全面深刻地看待事物,从更广的空间和更长的时间维度进行独立自主的分析研判;国际视野意味着博采众长的视角,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便利,掌握来自全世界的知识和资源,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国际视野意味着心怀天下的格局,以天下为己任,把个人发展与区域发展、国家发展、全球发展统一起来,努力担当起引领社会、服务国家、贡献世界的使命。

以塑造国际视野为目标,注定“浙里”的学习将与众不同,更与高中迥异。在这里,你们将有广阔的空间自主学习,可以自由选专业、选课程、选教师;你们将有足够的条件交叉学习,可以跨学科上课、跨专业研讨、跨领域交流;你们将有良好的环境探究学习,可以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社团工作的激情、创新创业的奋斗;你们还有充分的机会跨境学习,可以参与全球名师在线课程、世界名校交流访学、国际顶级会议竞赛。你们在“浙里”会不断努力提升国际化修养,为未来承担大任做好准备。

为实现浙江大学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我们将努力构建国际化的教育体系和学习平台,赋予你们更多的国际化培养机会和优质教育资源,让你们与来自全世界的留学生和外籍教师融洽相处,为你们创造多学科和跨文化的学习交流环境,帮助你们拓展全球化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我们将打通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课堂进行协同培养,加强第一课堂启发探究式的课程教学,丰富第二课堂以学生社团、学术活动等为载体的校内实践,拓展第三课堂的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强化第四课堂的海外学习、国际交流与联合培养,要求每个学科专业都制定特别的国际化培养计划。我们希望通过全方位的努力,争取让每个学生在校都有至少一次国际化学习的机会。

同学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开放互通的时代,你们正见证强大自信的祖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你们正目睹这个美丽奇妙的星球走向更加多元化、一体化的未来,你们正体会到互联网将全世界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深入。在“浙里”,学校将为你们打开通向世界未来的大门。

同学们,你们是我担任浙大校长之后迎来的第一届新生,作为校长和学长,我很高兴和大家携手同行、共创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世界,为我们的未来!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篇1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我今天能够代表全体教师在这里发言。一起庆祝开学。告别了数九寒冬,告别了假期的闲暇与舒适,安静的校园又充满了笑语欢歌。带着希望、带着憧憬、怀着激动、怀着兴奋、我们又迎来新的一学期。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教师向一直关怀我们的各级领导和学校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默默耕耘的同仁和亲爱的同学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作为教师,我们既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无上的光荣,同时也倍感肩上责任重大。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系未来。温也曾说过“教师是心灵的使者,慈爱的化身。世上很少有像老师这样的职业能与民族兴衰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我们每时每刻都不敢有丝毫懈怠,责任重于泰山。

我们很自豪,我们是一名人民教师,在我们的身上凝聚着学生滚烫的目光。世上很少有像老师这样的职业,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希望和梦想。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当看到学生学习不努力时会生气,甚至想放弃,但在我们眼中学生只是孩子,我们始终相信班级里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可塑之才,而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工作必然艰辛,但我们又必须执着的不抛弃,不放弃,始终如一的默默奉献。

新学伊始,在场的各位同学带着行囊和书包来到学校,无论你们是否理解,在你们的行囊里始终装满了父母的殷切的寄望,在你们领到的新课本里除了知识,还寄托着学校老师的满腔热忱,在你们年轻的心里,还有青春年少的你们尚未实现的理想.一个学期很长,你可以把在学校的每一天安排得充实,一个学期很短,如果每天都过得充实,在校的时间总是稍纵即逝。正处在大好时光的你们更应该抓住分分秒秒,尽快适应新学期的生活,找到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在新的一学期里用心学习,致力成才,注重能力、素质和道德观的培养,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早已做好准备,我们愿倾我们所有,全力以赴。因为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注定我们的梦想荣誉都与你们连在了一起,你们是幸福的,我们就是快乐的;你们是进步的,我们就是欣慰的;你们是成功的,我们才是优秀的。

作为老师,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知道每位学子的理想,父老的厚望,而这些都激励着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更精、更细。我们始终会坚守着自己的课堂,专心写好每一个教案,细心上好每一节课,耐心辅导每一个学生开学典礼教师代表发言稿四篇汇集。我们将与日月同行,与知识相伴,把热情与梦想奉献给教育事业,引导同学们健康、快乐、自信地生活。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都摊开了一张新白纸,那么我们将如何在这张白纸上画出人生的又一幅精彩的画卷呢,同学们,选择了勤勉和奋斗,也就选择了希望与收获,选择了纪律与约束,也就选择了理智与自由,选择了痛苦与艰难,也就选择了练达与成熟,选择了拼搏与超越,也就选择了成功与辉煌,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上路,共同奋进。(面试网)

我相信,成功一定会属于我们,因为我们志存高远,因为我们脚踏实地,因为我们惜时如金,因为我们持之以恒。就让我们期待明天更为丰硕的成果,在更为激烈的竞争中乘风破浪,辉煌必将在我们手中延续,明天必将更加灿烂!

最后深深祝福我们的越走越好,祝福全体师生新学期一切都圆满顺意!

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篇15

你们好!

你们带着亲人的嘱托,带着自已对人生的美好憧憬,来到海大校园。我和海大全体教职员工,你们的学哥、学姐,以期盼的心情,热情的欢迎你们的到来!这几天,校园里洋溢着迎新的喜庆氛围。5719名新生,其中包括斯里兰卡校区74名新同学共同为海大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新的活力,你们的到来成为海大最欣喜,最隆重的节日。我要祝贺各位同学选择海大,作为自己人生航程新的起航之地,选择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大人。初为海大人的你们,走在校园里,会怎样认知海大?会怎样融入海大?会怎样描绘自己的未来?作为你们的学长,我可以自豪地告诉你们:你们就读的是一所足以让你们骄傲一生的着名学府。

海大,历史悠久:海大的发展历程,代表了中国近现代高等航海教育发展的历史。120xx年的栉风沐雨、薪火相传,形成了"学汇百川,德济四海"的海大校训,凝结了"坚定、严谨、勤奋、开拓"的海大精神,发扬了"同舟共济、艰苦卓绝、科学航海、爱国为根"的海大传统。一代一代的海大学子,在这里成长,传承着海大文化的核心内涵。

海大,特色鲜明:我们在航海教育领域,享有国际盛誉!引领共和国航海教育的发展!我们在服务于交通运输领域相关学科专业上,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共和国的建设者;我们在服务于航海、航运、交通和海洋领域的各学科专业方向上,不仅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更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科技支撑。

海大,功绩卓着:海大在民族饱受外辱、国运衰败之际萌发创办,肩负着"挽救航权,振兴国运"的历史使命;在共和国建立之初,作为惟一的高等航海学府,培育了新中国建设与发展急需的航海、航运专业领域的高水平人才。到今天,海大已经培养了各级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0万余名,其中大多数已经成为我国航运事业的骨干力量,学校被誉为"航海家的摇篮"。

同学们,要成为合格的海大人,作为你们的学长,我有三句嘱托:

第一句,修德为上,你们要好好的学习做人。

"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当今社会,媒体多元化,各种社会思潮涌现,会使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中受到很多干扰,因此,要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底的世界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习在今年的"五四"讲话中提到: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德者,本也,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社会对我们海大人作风的普遍评价是"宽厚、踏实、有责任感、有担当",这是需要深厚的德行作为根基的。所以我希望你们作为海大新人,要把这种好的口碑传下去,要时刻注意德行的培养和内在品格的塑造,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敬畏,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立,在不断修德的过程中提升人生境界,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句,修学为要,你们要好好的学习知识。

学习不仅是知识的传承与积累,更是开启智慧与创造新知的探索。"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的求知问学,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它的宝贵,我相信终有一天你们都会体味到这份"心无旁骛"的难得。修学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掌握了宽广而又扎实的科学理论和系统而又深入的专业知识,你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有能力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句,修身为本,你们要好好学习做事。

善思,而后笃行。笃行,就是对做事的要求,能做事,会做事,踏踏实实做事,这是一项基本功。大学期间,我们既要学习做大事,也要学会做小事。既要学习做事的能力,也要学习做事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事的态度,学习团队合作做事的理念,在我们海大,同舟共济的精神和理念深入我们的血脉,理论上讲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但一个团队却有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一个和衷共济的团队将无往而不胜。你们要在校园生活中深刻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增加相互了解和理解,学会彼此包容与欣赏。我希望你们在收获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能收获信赖和友爱,并彼此成为未来事业中最可靠的伙伴和多彩人生中最真挚的朋友!

同学们,海大给你们准备好了学习条件,我们的老师待生如子,我们的教学条件高质完备,我们的科学研究手段先进。这些,你们将在今后的校园生活中去亲历、去体味。

同学们,学校的发展建设需要你们。海大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力量。从今天起,作为这个学术共同体一员,你们要积极参与,你们要深刻融入,你们要与学校的发展建设同唿吸、共命运。

同学们,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需要你们。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对学校提出明确要求:"大连海事大学具有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结合点的优势,在“四个交通”建设方面要承担起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这是学校应该承担的使命,也是你们未来必须承担起的责任。

同学们,国家的海运强国、海洋强国战略需要你们。有这样一句话"谁拥有了海洋,谁就拥有了世界",海洋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历史上,中国人有来自于海上的荣耀,更有来自于海上的耻辱。今天,中国人的尊严还得从海上找回来!海大是一所面海而生的大学,海大人有责任经略海洋,拥抱深蓝,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同学们,你们是幸运的。你们生活在优美宜人的海大校园,漫步在微波荡漾的心海湖畔,徜徉在海大的优良传统与丰富的文化氛围中,去感受"尚德、励志、感恩、济世",你们还将有机会聆听共和国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先生亲临授课。请好好珍惜你们在海大校园中将经历的一切,努力成为一名有格局、有品味、有责任与有追求的人。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勐。"同学们,海大将使你们掌握知识,海大将使你们练就本领,海大将使你们羽翼丰满。让我们一起从这里开始,共同携手,走向海洋,走向世界!

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篇16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各位新同学从五洲四海汇聚到这里,与未名湖、博雅塔结缘,为古老的燕园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既是同学们人生新的起点,也是北大120xx年校史上崭新的一页。作为校长和老师,看到大家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我由衷感受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快乐。在此,我代表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祝贺同学们,欢迎同学们!

各位新同学,我们身处的这个园子,被几代中国知识分子视为精神的家园,甚至被称为"圣地"。从今以后,你们将无数次地听到这些口号的召唤:"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它们绝不是一些空洞的口号,而是120xx年来一代又一代北大人实实在在的人生实践。北大是一部厚重的书。无论初入燕园还是已经在这里磨砺过几年,同学们都应该读一读我们的校史,了解自己所在院系和学科的历史,认真思考我们的前辈所走过的道路。所谓"守正",就是要铭记历史、坚守传统,始终扞卫我们北大的精神。回顾历史,不仅仅是为了缅怀过往,更是为了开拓未来。从今天起,百年北大所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将在你们身上传承下去,并被赋予新的内涵。

北大是各位同学曾经的梦想。来到这里,你们又站在了一个实现更大梦想的起点上。进入北大,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更宽广的舞台,从这里眺望世界,会让你豁然开朗。这里的机会很多,资源也很多,再加上北大崇尚自由、张扬个性的传统是如此深厚,有时难免会让人目迷五色、眼花缭乱。这是北大的优势所在,也可能给你们带来许多"幸福的烦恼",因为你将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比如,该选什么课?那么多的名师,谁的课都舍不得放弃,可时间又是有限的;该参加什么社团?"百团大战"真是让人兴奋,可哪个社团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晚上是到图书馆自习,还是去百年讲堂看精彩的演出?暑假是学外语、做科研还是出国交流?将来毕业的时候还必须考虑人生的大方向,是治学、从政还是经商?是留在让人又爱又累的北京,还是扎根基层、报效家乡?而在我们这个象牙塔之外的世界,变化就更快了,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各种思潮激荡碰撞,每个人都会遇到困惑、烦恼,会受到诱惑,也遭遇挫折。大家都在问,路在何方?

当你四顾茫然时,请不要急躁,路永远都在自己的脚下。对于很多年轻的北大人来说,缺少的往往不是雄心壮志,而是"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精神。在今天这堂开学第一课上,我想送给各位新同学的,也正是这八个字。

守正,就要有主心骨。做人不能没有主心骨。没有挺拔的脊梁,再光鲜亮丽的外表也只是浮华,一个人没有精气神,没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个人是立不起来的。1920xx年7月,北大教授胡适在"少年中国学会"演讲时,提到三种人生观是"少年中国"的"仇敌":"第一种是醉生梦死的无意识生活,第二种是退缩的人生观,第三种是野心的投机主义。"虽然时代已经改变,但这三种错误的人生观并没有完全失去市场,仍然值得我们警惕。希望同学们把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扣好,传承和发扬北大精神,积攒和激发正能量,铸就守正、刚毅的主心骨,再来观察社会万象、制订人生规划,那时对一切疑惑和彷徨就会洞若观火、清澈明了,也自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笃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主题。现在同学们来到北大,未来几年的主题毫无疑问应当是"求学",研究学问最要紧的是踏实、勤奋,是老老实实、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苦学、苦干、苦熬的工夫。蔡元培先生1920xx年就任北

大校长时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他希望同学们"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今天的北大,学科齐全,大师云集,文理医工交融并蓄,学术资源得天独厚。大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请同学们务必珍惜。北大提倡博雅教育,希望同学们不要囿于一隅,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抓住可以利用的时间广泛涉猎,研习古今中外的经典。未来几年是大家打基础的阶段,既是打学问的基础,也是打人生的基础,这个基础要宽一点、厚一点、深一点才好。比如,近年来,学校专门开设了"才斋讲堂",邀请各学科的名师大家举办讲座,就是希望帮助同学们打开视野,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

有的同学说,北大重视基础学科,强调基本功的训练,这固然是好,可在将来就业的时候用处恐怕不大。其实,看似"没用"的知识可能是最"有用"的,基础扎实、博采众长的人才有无穷的后劲。前不久,有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很火,题目叫《一只海绵的自我修养》。作者是我校数学学院的毕业生,经过十年数学竞赛训练和四年数院学习的她,毕业之后直接选择了就业,她喜欢文化创意,所以到了一家着名的国际广告公司工作。不到一年,她成为同批入职的同事中第一个升职的。这个"跨界"的过程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文章中说"我不是没有质疑过自己,但意志力无非就是两件事:别回头,别低头。应该做一只小海绵,别管自己有理没理,你就去吸收,吸进去,不好的吐出来,吸进去,再吐出来。"在经常被问到"学数学对工作有什么用"时,作者以实际经历告诉师弟师妹——"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读到这名毕业生初入职场的心得感悟,我很感动,也很欣慰。北大培养人才,重在"道"而不在"术",重在"打通"而不在"隔断",这就是博雅教育的精髓。同时,这位校友的故事也说明,人生选择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坚信自己的选择,笃实、苦干,条条大路都能通向罗马。

久久为功,就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难免遇到荆棘坎坷。不能见风就是雨,不能当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如果这样,就做不了大学问、大事业。各位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希望各位同学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不要目光短浅,为急功近利所驱动。

这里,我还想跟同学们分享1958级校友、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的人生故事。1963年,作为一个柔弱的女生,樊锦诗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她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到千里之外的敦煌。她的父亲不同意这样的选择,还专门给学校写了一封信,但这封信最后还是被樊锦诗扣了下来。初到敦煌之时,她也有过犹豫动摇,因为"和北京相比,那里简直就不是同一个世界,到处是苍凉的黄沙。"但她坚持了下来,在敦煌已经坚守了51年。她说,"当年决定来敦煌并没有想到过干一辈子,只是觉得要找到一样自己喜欢干的事儿。干着干着就爱上了,就离不开了。现在,别说离开哪怕出差时间长点,就会想敦煌,想尽快回到敦煌。"

像樊锦诗这样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北大人还有很多,比如坚守在人迹罕至的西北边陲十余年如一日的邓稼先校友,比如潜心数学研究最终赢得世界尊敬的张益唐校友,比如不久前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劳累过度,牺牲在岗位上的甘肃临洮县长柴生芳校友,还有刚刚去世的汤一介先生,他们从不随波逐流,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宠辱不惊,处之泰然。

他们的事业之所以成功,人生之所以有意义,还因为他们志存高远,将个人选择同国家需要、人民利益和人类文明进步结合在一起。我们北大人,与生俱来就被赋予了"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的历史使命感和理想主义情怀。正如中文系谢冕教授在《永远的校园》中所写:"北大人具有一种外界人很难把握的共同气质,他们为一种深沉的使命感所笼罩。今日的精英与明日的栋梁,今日的思考与明日的奉献,被无形的力量维系在一起"。

暑假期间,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受到观众追捧。看过这部戏的同学应该知道,剧中有许多以北大为背景的情节。其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在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开学典礼上,老校长马寅初勉励新生们说:"你们来到这里,不仅为自己开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未来,同时还肩负着开创伟大祖国未来的使命。我衷心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在你们当中看到共和国的部长、世界银行的行长、经济学的大师。"这段剧情经过了艺术的加工,但反映的情感却是真挚的,讲的这番话,振聋发聩,令人心潮澎湃。我自己也是1977年高考的亲历者,当时我们这批学生都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而事实上,许多77级、78级学生日后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成为了国家改革发展的中流砥柱。

当然,胸怀大志的同时,也要着眼于小事情,从"扫一屋"做起,方能"扫天下"。中秋节当天,我看到了学生会发起的倡议,号召大家把自己的自行车规范停放。这几天我在学校里看到,在图书馆前,在宿舍旁,自行车都摆放得整整齐齐。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很有感触,这是一件小事,但大家都做到了,不仅收获了整洁、安全和便捷,更从中汲取了正能量。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北大人,才是永远立得住、打不败的北大人!

同学们,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今天,也是在开学典礼上,我和所有的老师都对大家寄予厚望。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发愤图强,希望你们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希望你们不仅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还要勇于担当,实现梦想,致力于造福他人、造福社会、造福世界。

亲爱的同学们,北大欢迎你们!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篇17

同学们:

金秋时节,XX级新同学从祖国各地、四面八方走进清华园,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全体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并借此机会,向培育你们健康成长的中小学老师和信任清华、支持清华的各位家长,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敬意!

今年入学的本科新生共3300多人,其中有500多名保送生,有260多名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文理科前十名,包括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的理科第一名和超过三分之一省份的文科第一名。

新生中女生占31%,过去清华的女生比例比较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体在五分之一左右,近年来女生比例基本稳定在大约三分之一。

今年新生中,有少数民族同学264名,占总数的8%。此外,还有国外留学生和港澳台生共计425名。在座的同学们中,有一些同学来自贫困地区、地震灾区,或因为其它多种原因家庭经济有一定困难。

按照统计,清华每年有大约25%的同学家庭经济困难,其中占学生总数10%的同学特别困难。对于所有经济困难的同学,学校将通过助学金、勤工俭学、国家助学贷款、临时困难补助等一系列措施给予资助,昨天已有一些同学通过“绿色通道”完成了报到手续,实现我校“绝不让一个勤奋而有才华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郑重承诺。

众所周知,能够进入清华学习的同学,都是中学的佼佼者。同学们在中学阶段勤奋学习,奋勇争先,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终于进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如今,这么多优秀学子汇聚在一起,为大家的相互学习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同时,相对于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每个人又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只有继续刻苦钻研,才能取得更加优异的绩。

今天的开学典礼是同学们人生路途上的一个新起点。如何立足新起点,迎接新挑战,争创新成绩?我想,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大家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深入思考和努力发扬:

第一,打好基础,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大家知道,清华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在建校初期和之后的一段时期内,主要培养本科生和预科生,通过广延名师,给予学生坚实的数理和人文基础、科学的学习方法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与气质。

正是得益于在清华获得的“为学”与“为人”的“厚基础”,再经过国外高水平的专业研究训练,这些学生后来大多成才并回国做出重要贡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急迫需求,清华提出“红色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

特别注重实践和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并挑大梁、出成绩,这一时期的“重实践”特色和原有的“厚基础”传统有机结合,使广大毕业生在国家建设的第一线大展宏图;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逐步进入自主创新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培养一般意义上的“行业高手”。

而且要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求创新”成为新世纪新阶段国家和社会对清华这样的研究型大学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希望同学们在清华的学习中,既要扎实、认真地打好各门学科的基础;又要积极动手、动脑,把握好各类实践环节。

更要在主动学习、积极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创新、创造的思维与能力。尽快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从以老师为主导的被动学习,到自己主动地学习、独立地思考,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成为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拔尖创新人才。

第二,学好专业,全面发展,追求和谐。世界的进步与发展,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越来越宽的要求。我们常常说要求大家“全面发展”。

今天,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全面发展已不仅仅是指“德智体美”,而且也包涵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所需要的更多知识与精神素养,这是新世纪人才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

十年前,清华大学为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首创并实施了“绿色大学”示范工程,通过“绿色教育”的课内外教学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通过“绿色科研”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技支撑,通过“绿色校园”建设生态和谐的良好育人环境。

记得有一次,我接待日本东京大学校长小宫山宏先生,他向清华师生演讲时,以自己家里生活中节能减排的例子,说明他如何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后来的宴会上,他又问我:你们在这方面有什么举措?我当时没有向他全面介绍我们学校的有关工作,我跟他说:您刚才说自己开车上班,选车的首要标准就是要节能减排,这确实很好,不过我们是骑自行车上下班,估计节能减排贡献更大吧!

这当然是一个玩笑,而且实际上也不可能路途多远都骑车前往,但我想通过这个例子告诉大家的是,要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积极投身到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行动中去,共同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将来走上社会,更要成为节能、环保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模范。

第三,深入了解国情,具备国际视野,明确历史责任。

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同学们将要参与的一系列国庆教育和庆祝活动,正是大家进一步深入了解国情的机会。相信大家在这一过程中,会更加深切地感到,我们的学校以及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都与我们的国家密不可分。

我们的许多前辈师长正是从对国情的深入了解和对祖国的深挚热爱出发,承担起国家和民族赋予的重任,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形势下,要更好承担起振兴中华的责任,还必须放眼世界,具备宽阔的国际视野。

学校正努力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大力推动学生海外交流与合作。去年,学校公派出境学生达多人次,通过“海外名师讲堂”、“优秀新生海外研修计划”和“拔尖创新人才暑期研修计划”,以及联合培养、联合学位、交换生、合作研究、海外实习和暑期学校等一系列境外学习环节,构成了面向世界的人才培养体系。

对于在座的同学来说,我们力争在近几年内,让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具有海外学习或交流的经历。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学校创造的良好条件,积极吸收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营养,胸怀天下,服务祖国。

同学们:再过两年,清华大学将迎来百年校庆,你们将亲身经历这一难忘的时刻。

希望大家切实践行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和“行胜于言”的校风,积极参与学校的建设发展,积极参与校庆的各项活动,以优异的成绩向百年校庆献礼!

今天在座的还有一些同学的家长和亲属,我们也期望大家一如既往地以各种方式,关心清华的发展、支持清华的建设,共同为清华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篇18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百年清华又一次张开双臂,迎接20xx级研究生新同学。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研究生是求学生涯的新阶段,也是人生旅途的新起点。选择深造,因为你们怀揣着更大的梦想;选择清华,因为这里是圆梦的舞台。我知道,你们当中很多同学是第一次来到清华,你们是清华园的新主人,也是清华的新生力量。我相信,清华会成为你们永远的精神家园。你们中有些同学曾在清华学习过,我希望再次成为新生的你们,与母校一起继续成长进步。你们中还有来自88个国家的留学生。毕业于哈佛大学教育专业的TimothyHesler,曾在清华英语夏令营为大一本科生短期授课,对清华浓厚的学术氛围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考虑继续深造时,清华-MIT全球MBA项目成为他的首选。我相信,未来的清华会成为全球更多优秀学子圆梦的地方。

清华大学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在“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和“行胜于言”校风的熏陶下,一代代清华人在这里学习成长,并从这里走向广阔的天地。创新同样也是清华文化中的重要元素。1920xx年毕业的校友们赠送给母校一块刻着“人文日新”的牌匾,如今这块牌匾仍高悬在大礼堂南墙上。其中的“日新”二字出自古代典籍《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为学绝不能因循守旧,而要革故鼎新,勇于突破。实际上,追求创新的精神,早已深深融入清华人的血脉,并化为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具体行动。20xx年,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实验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其论文被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誉为“第一次从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就在今年8月21日,施一公院士领衔的团队在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同时发表两篇论文,首次解析了真核细胞剪接体复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并揭示了其基本工作机理,多位诺贝尔奖得主都评价这一成果为“巨大的突破”。

朝气与活力是青春的标志,创新也应当是青春的标志。研究生阶段是奠定学术基础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产生创新成果的重要时期。事实上,很多学术大师都是在研究生阶段获得了一生中第一个甚至是最重要的学术成果。因为电影《美丽心灵》而为公众熟知的纳什,在其22岁时完成的博士论文中就提出了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而这正是他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最重要的基础。著名生物学家克里克也是在他的博士生阶段揭开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奥秘,开启了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从而获得1962年诺贝尔奖。青年永远是创新的生力军,希望你们在研究生阶段充分发掘自己的创新潜能,为青春岁月刻下最难忘的印记。

成为优秀的创新者,要敢于质疑。北宋哲学家张载说过:“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人类历史上重大的学术进展,往往都是在最熟视无睹、人云亦云的地方取得突破的。成为优秀的创新者,要善于合作,在思想碰撞中激发创新火花,在交流合作中提升学术水平。当然,成为优秀的创新者,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给知识插上想象力的翅膀,你们才能飞得更高更远。第一范文网

质疑、合作、想象力都很重要,但今天我更想强调的是,创新者要敢于选择有挑战性的目标,不畏惧创新之路的艰辛。正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爱好登山的人都知道,攀登珠穆朗玛峰有南北两条路线,南坡易、北坡难,攀登北坡除了要克服严寒缺氧,战胜陡峭悬崖外,还需要跨越“北坳”冰陡坡、“大风口”以及被称为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三大难关。真正的登山者更愿意选择北坡,在极限挑战中锤炼无所畏惧的勇气。无论选择南坡还是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勇士,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但我相信,选择北坡的人一定能看到更加奇异的风景,沿途的艰辛以及经历艰辛的过程一定会使他们变得更加强大。创新同样是一个攀登的过程,探索的道路越艰险,达到的境界越高远。

英国数学家怀尔斯从小喜欢数学,10岁时就立志要征服300多年未被证明的费马大定理。33岁时,已成为著名数论学家的怀尔斯,决定放弃所有与证明费马大定理无关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失败风险极高的研究之中。通过长达7年的努力,他完成了这一证明。然而,他的论文在审稿过程中被发现存在一个重要缺陷。怀尔斯在解决第一范文网这个缺陷的过程中一度面临绝境,但他坚持了下来,用392天最终做出了完美的证明。怀尔斯凭借他过人的勇气和执着努力,不仅登上了数学王国的高峰,更是收获了非同寻常的人生体验。他说:“再没有别的问题能像费马大定理一样对我有同样的意义。我拥有如此少有的特权,在我的成年时期实现我童年的梦想。”无论做什么事情,清华人都永远追求卓越。我希望,大家在学术研究中选择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目标,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执着坚守,“衣带渐宽终不悔”,做不畏艰辛的创新者!

同学们,未来属于每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理想、敢于创新的人。你们是清华园的主人,你们将在这里播种耕耘,并收获属于你们自己的创新成果。我相信,美丽的清华园一定会因你们而更加精彩,你们的青春足迹也一定将为清华园所铭记!

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篇19

告别酷暑,走进金秋。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xx级新生开学典礼。今年我校共录取来自全国28个省市和港澳台地区的新生3074名,其中本科生2511名、硕士研究生509名、博士研究生54名。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全体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的到来,使我们北京中医药大学这个大家庭更加充满青春活力,更加显得生机盎然。

作为校长,我感到非常高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因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又增添了一大批十分优秀的同学。今年我校第一批录取的新生,理科最低647分,高出北京省组档线30分,排省属院校第三名;文科最低645分,高出北京省组档线26分,排省属院校第二名,录取分数线创历史新高。研究生第一志愿考生数较去年增长45%,上线考生数较去年增长25%.这是同学们对学校的认可和信任。我们在高兴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在上学期的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我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成才”和“视学生为亲人”的观点,目的就是要求学校的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学生培养这个中心,通过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改善条件,着力为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提供优良的环境。

同学们,一所大学的灵魂和品质往往集中体现在校训上。我们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校训是“求本远志”。求本是中医治病术语,本意指治病时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针对疾病的根本进行治疗,寓意严谨、求实;远志,是中药名,寓意志存高远,开拓创新。“求本远志”校训精神是学校几代人历经半个多世纪励精图治,薪火相传,凝练升华而成的。抚今追昔,我们北京中医药大学可谓历经沧桑却又充满生机。从五十年代初开始办学到六十年代几经合并,从恢复单独招生到移址新建,北京中医大人依靠自己的热情和力量,成功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重要历史关口,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描绘着一幅又一幅绚丽多姿画卷,创下了许多北京省乃至全国的“第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挤身于全省高校和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求本远志”的奋斗史。

同学们进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应该从“求本远志”校训中体悟些什么呢?我想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有志存高远、心胸开阔的人生态度。“求本”最核心的精神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远志”则要求我们志存高远、心胸开阔。“功崇惟志”。同学们进入大学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确立人生目标和努力方向,好好想想该如何学好知识与技能,如何学会做人与做事。一方面要弘扬传统美德,陶冶高尚情操,志存高远,诚实守信;另一方面要有博大胸怀和宽容之心。“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道人非”,讲得就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宽厚待人,能够让人洒脱自如;斤斤计较,会让人步步荆棘。希望同学们学会理解,学会谦让,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二是要有奋发图强、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业广惟勤”。我校李大鹏院士本着“为推进中药现代化而努力”的信念,经过长达十多年艰苦卓绝、锲而不舍的研究,首创中药抗癌乳剂康莱特注射液,获得多项国家科技奖,为中药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成为我校践行“求本远志”精神的楷模。同学们进入大学后要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发奋图强,坚忍不拔,既刻苦学习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社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千万不能因为自主支配的时间多了而痴迷于网络游戏,沉溺于虚拟世界。过度的游戏将使人颓废、堕落,悔恨终生!

三是要有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中医药学源远流长,是一门含有丰富人文精神的医学科学。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地学习继承,使其更好地为人类防病治病服务。另一方面,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其他学科也一样要在继承的基础上重视创新。同学们要树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勇气,与时俱进、善于思考、敢为人先,勇于提问、勇于质疑、勇于探索。当然,创新和创造的过程是很艰难的,我希望大家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发挥想象力,带着问题学习、思考和研究,不断挖掘和激发创新潜能,努力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不懈努力。

四是要有心系国家、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践行“求本远志”的校训精神,还要把自己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最近,依法打击网络谣言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互联网就像一片肥沃的田园,其中既有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也不可避免伴有杂草、噪音。作为当代大学生,同学们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正义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不信谣、不传谣,唱响正气歌,传递正能量。总之,我们践行“求本远志”校训,就是要将自己锤炼成心中有爱、肩上有责、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之才。

喜看今朝,矗立在钱江南岸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美丽;展望未来,在“求本远志”精神激励下的我们北京中医大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自信。特别是在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的道路上,朝气蓬勃的你们加入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行列,更增添了我们迎接新挑战、创造新辉煌的信心和力量。你们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篇20

8月28日,华东师范大学20xx级工商管理硕士(MBA)开学典礼在中北校区科学会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10余名MBA研究生相聚丽娃河畔,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部党委书记任国华教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唐玉光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冯学钢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亚欧商学院中方院长何佳讯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部专业学位教育中心MBA项目主任易凌峰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部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许鑫教授、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办公室副主任华春燕老师、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兼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主任蓝发钦教授、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副主任杨勇教授、部分授课老师及中心管理团队出席典礼,专业学位中心副主任欧丽慧老师主持典礼。

副校长周傲英教授首先表示了对于20xx级MBA新生的欢迎和祝贺。他表示,华东师范大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人文底蕴,环境优美,素有“花园学府”的美誉。MBA经历20余年的发展,在借鉴国内外著名商学院的基础上,凭借学校对MBA教育的重视和经济学、管理学深厚的学科底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最后,他希望同学员们学有所成,一起分享学校的荣誉与明天。

经济与管理学部党委书记任国华教授在典礼上发表讲话,他代表经济与管理学部欢迎新生的到来,并介绍了学部的成立历史,部门架构以及师资力量。他希望各位同学在重返校园时,能够依旧保持当年求知若渴的状态,做到志存高远、求真务实,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经济与管理学部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许鑫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在典礼上叮嘱新生们要以“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的标准确定未来两年、两年半的学习目标,并通过积极的“深入参与”各项教学、实践活动来更好的达成自己的追求,同时也告诫新生们在工作与学习之间找到平衡点,工作、学习与关爱家庭同样重要,务必调节好心态,让工作和学习成为幸福生活的原动力。

MBA20xx级毕业生张海燕作为老生代表发言,她从“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她强调MBA学习更多是一种交流学习,是一种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她希望学弟学妹在华师大二年半的学习生涯中,善于利用案例大赛等平台,提升自己的管理技能,努力修炼自己的创新思维。争取毕业后成为学贯中西,知行合一的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

MBA20xx级六班许毅同学代表全体新生在典礼上发言,他从开学前经历的学校和校内团体组织的11次活动中,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三点体会:首先,他强调我们需要有放空的心态;其次,需要勇于挑战已有的信念;最后他认为,生命在于折腾。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校园活动,认真对待来之不易的校园生活。

典礼当天,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原馆长、全国校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档案学会理事朱小怡老师为新生介绍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史,从师大的前身大夏大学、光华大学讲到新中国建立后的飞速发展,将师大优秀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新生面前,希望每一位学员能以师大人的新身份而自豪。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篇21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百年清华又一次张开双臂,迎接20xx级研究生新同学。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研究生是求学生涯的新阶段,也是人生旅途的新起点。选择深造,因为你们怀揣着更大的梦想;选择清华,因为这里是圆梦的舞台。我知道,你们当中很多同学是第一次来到清华,你们是清华园的新主人,也是清华的新生力量。我相信,清华会成为你们永远的精神家园。你们中有些同学曾在清华学习过,我希望再次成为新生的你们,与母校一起继续成长进步。你们中还有来自88个国家的留学生。毕业于哈佛大学教育专业的TimothyHesler,曾在清华英语夏令营为大一本科生短期授课,对清华浓厚的学术氛围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考虑继续深造时,清华-MIT全球MBA项目成为他的首选。我相信,未来的清华会成为全球更多优秀学子圆梦的地方。

清华大学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在“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和“行胜于言”校风的熏陶下,一代代清华人在这里学习成长,并从这里走向广阔的天地。创新同样也是清华文化中的重要元素。1920xx年毕业的校友们赠送给母校一块刻着“人文日新”的牌匾,如今这块牌匾仍高悬在大礼堂南墙上。其中的“日新”二字出自古代典籍《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为学绝不能因循守旧,而要革故鼎新,勇于突破。实际上,追求创新的精神,早已深深融入清华人的血脉,并化为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具体行动。20xx年,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实验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其论文被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誉为“第一次从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就在今年8月21日,施一公院士领衔的团队在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同时发表两篇论文,首次解析了真核细胞剪接体复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并揭示了其基本工作机理,多位诺贝尔奖得主都评价这一成果为“巨大的突破”。

朝气与活力是青春的标志,创新也应当是青春的标志。研究生阶段是奠定学术基础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产生创新成果的重要时期。事实上,很多学术大师都是在研究生阶段获得了一生中第一个甚至是最重要的学术成果。因为电影《美丽心灵》而为公众熟知的纳什,在其22岁时完成的博士论文中就提出了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而这正是他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最重要的基础。著名生物学家克里克也是在他的博士生阶段揭开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奥秘,开启了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从而获得1962年诺贝尔奖。青年永远是创新的生力军,希望你们在研究生阶段充分发掘自己的创新潜能,为青春岁月刻下最难忘的印记。

成为优秀的创新者,要敢于质疑。北宋哲学家张载说过:“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人类历史上重大的学术进展,往往都是在最熟视无睹、人云亦云的地方取得突破的。成为优秀的创新者,要善于合作,在思想碰撞中激发创新火花,在交流合作中提升学术水平。当然,成为优秀的创新者,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给知识插上想象力的翅膀,你们才能飞得更高更远。第一范文网

质疑、合作、想象力都很重要,但今天我更想强调的是,创新者要敢于选择有挑战性的目标,不畏惧创新之路的艰辛。正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爱好登山的人都知道,攀登珠穆朗玛峰有南北两条路线,南坡易、北坡难,攀登北坡除了要克服严寒缺氧,战胜陡峭悬崖外,还需要跨越“北坳”冰陡坡、“大风口”以及被称为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三大难关。真正的登山者更愿意选择北坡,在极限挑战中锤炼无所畏惧的勇气。无论选择南坡还是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勇士,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但我相信,选择北坡的人一定能看到更加奇异的风景,沿途的艰辛以及经历艰辛的过程一定会使他们变得更加强大。创新同样是一个攀登的过程,探索的道路越艰险,达到的境界越高远。

英国数学家怀尔斯从小喜欢数学,10岁时就立志要征服300多年未被证明的费马大定理。33岁时,已成为著名数论学家的怀尔斯,决定放弃所有与证明费马大定理无关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失败风险极高的研究之中。通过长达7年的努力,他完成了这一证明。然而,他的论文在审稿过程中被发现存在一个重要缺陷。怀尔斯在解决第一范文网这个缺陷的过程中一度面临绝境,但他坚持了下来,用392天最终做出了完美的证明。怀尔斯凭借他过人的勇气和执着努力,不仅登上了数学王国的高峰,更是收获了非同寻常的人生体验。他说:“再没有别的问题能像费马大定理一样对我有同样的意义。我拥有如此少有的特权,在我的成年时期实现我童年的梦想。”无论做什么事情,清华人都永远追求卓越。我希望,大家在学术研究中选择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目标,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执着坚守,“衣带渐宽终不悔”,做不畏艰辛的创新者!

同学们,未来属于每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理想、敢于创新的人。你们是清华园的主人,你们将在这里播种耕耘,并收获属于你们自己的创新成果。我相信,美丽的清华园一定会因你们而更加精彩,你们的青春足迹也一定将为清华园所铭记!

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篇2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各位同学、各位家长: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翻开历史的一页新篇章。

南科大是国家教改的综合试验校。教育部,深圳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总结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经验,办一所高水平的体制创新的研究型大学。”

新办这样一所大学是深圳市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是香港科大和许多国际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更是我国高教改革和回答钱学森之问的必要探索。它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高度认同,也受到全体深圳人民的热烈企盼。

虽然南科大要迅速地建成一所研究型大学的目标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大学开学典礼演讲稿5篇。但是改革的目的就是克服困难,不断进取。在过去三十年改革的历程中,深圳精神就是“敢闯”。南科大把“自主招生”、“自授文凭”作为教改先行先试的内容,在大家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我们迈出了自主招生的第一步,今天的典礼标志着第一期教改实验班正式起动。

南科大的教改实验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大学能自主招生、自授学位,才有真正的办学自主权,才能推进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这是我国高教改革的必由之路。

目前南科大只有45位学生,和差不多同样多的教职员工,但是她像初生的婴儿,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南科大将探索如何回归大学的办学自主权,为我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探路。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已经制定并上报了“南方科大管理暂行办法”和“南方科大理事会章程”,一旦批准,我们将“依法治校”,不再以行政权力治校。

南科大的校风和文化,一是“崇尚真理,追求卓越”,我们要用开放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心,献身于对真理的追求。在我们的校园里,谁掌握真理就听谁的;每个人都凭自己的知识,能力和贡献受到尊重,而不是靠他的权力和级别;二是“以学生为本”,因为任何学校办学是否成功,归根结底是看她培养的学生对社会的贡献。在今年的“两会”上,一些政协委员就建议,南科大不要只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也要培养一些未来的大学校长和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

南科大不仅要向学生们传授一流的知识,而且要帮助同学们培养起健全的人格,以及好奇心,兴趣,想象力,直觉和洞察力这些创新人才必需的能力,也要培养批判和独立思考能力,不仅仅要获得这种能力,更要运用这最可宝贵的能力来确立自我。

同志们,同学们,承载着全国人民,特别是深圳人民厚望的南科大今天启航。在中国高教改革中,南科大迈出的一小步,将是我国高教改革的一大步!我们热烈欢迎有理想的同学们参加第一期教改实验班!你和我们一起度过的四年时光,必将成为你终生骄傲的经历和人生宝贵的财富!

衷心感谢所有支持,关心和帮助南科大的领导,朋友和家长!特别要感谢招商银行马蔚华行长和罗坚,王加中和郭继东先生,你们给南科大的捐赠是在引领社会文化!

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篇23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很荣幸和全体师生员工一起,欢迎你们加入清华大学——期待你们用蓬勃朝气,激荡水木清华的人文日新;见证你们以青春梦想,砥砺百年学府的自强不息。

和去年一样,我在给新生的邀请信中希望大家独自来报到。昨天上午,我在迎新现场,看到很多同学都是自己带着行李来的。新疆的再木然·乌斯曼同学一个人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广西柳州也有四个同学,说服父母,结伴而行。在这里,我要向你们开始学会走向独立表示赞赏和敬意。

同学们,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此时此刻,你们或许仍沉浸在旅途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或许还在为终于摆脱应试教育的文山题海而如释重负;当然,你们更多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我想告诉你们,大学迎接你们的不仅有梦想、荣誉、激情和浪漫,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经历挫折、经历失败。第一次班会,你会发现自己思想不深、视野不宽,不再是群体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课,你会感到节奏太快、难以适应,不再是老师目光的焦点;第一次考试,你可能成绩靠后、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于是,你们可能会开始怀疑以往的读书方式、学习习惯,甚至怀疑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能力潜质。同学们,挫败感是走向虚空沉沦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岭。经历挫败,从挫败中学习,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学的必修环节。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懂得反思、学会坚守。长期以来,你们接受的大多是中规中矩、有标准答案的教育,你们习惯于做“听话”的好孩子。作为知识的倾听者和接受者,你们无疑是优秀的。但大学是什么?大学是要为你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为你们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大学培养的不仅是已有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未知世界的创造者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教给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着成功。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选择和没有预设答案的探索,你们难免会在前行中跌跌撞撞。懂得反思,就是在挫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重新定义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荣誉、什么是价值,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学会坚守,就是在挫败中坚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内心深处始终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渴望,在风险挑战面前始终坚持做人的原则、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同学们,只有懂得反思、学会坚守,你才能在挫败中把握自我、拥抱青春、走向成熟。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寻找自信、挑战自我。挫败会让人迷茫。很多人会在挫败中丧失自信、迷失自我,来清华之前还是“梦想家”,来清华后,可能会“梦”没了,只剩“想家”了。特别是看到各种知识、信息、机遇迎面而来,身边的“学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会更加迷茫和纠结,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只有在挫败中发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搜狐CEO张朝阳当初在清华念书时,也对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很有挫败感,考试不拿第一心情就很糟糕,开始“虐待”自己:冬天在寒冷的水池里游泳,或者每天绕圆明园跑上几公里。正是经历了这种挫败,让他逐步增强了自信,敢于直面各种挑战,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同学们,清华园紧张充实的生活会让你慢慢认识到,成功不取决于你过去的成绩和基础,也不依赖偶然的机缘巧合,而是来自对自我的挑战,来自挑战中的成长和成熟。面对挫败,只有那些不断壮大自己内心的人,才能战胜自我、找到自信,从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挑战权威、塑造人格。在中学里,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你们难免养成依赖课本、相信权威、听从安排的习惯,努力在既定的路线上比别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到了大学,你们可以听到很多精彩的讲座报告,接触到很多学术大师。权威值得我们尊重,但尊重不是迷信和盲从。去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来我校演讲,介绍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个实验。演讲的最后,在谈到自己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体会时,他说: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之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今年5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校长本萨森来访,我们说起犹太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虽然没有什么著名的宫殿建筑,却在思想、文学、科学等很多领域创造了不朽的辉煌。犹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却获得了20%多的诺贝尔奖。交流过程中,谈到犹太民族和当今中国教育的区别,我说,在中国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学生回家后,家长一般会问“今天老师问了你什么问题”;而犹太学生回家后,家长会问“今天你问了老师什么问题”。我问他,是不是这样?本萨森校长说,不仅如此,犹太家长还会问“你问了什么问题老师没答上来?”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犹太文化的一个秘密,也是犹太民族保持巨大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的创造者,只有勇于质疑,敢于发现前人的局限,才能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形成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和判断,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独立的人格;只有打破传统,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和理论,也才能激发新的思想、创造新的范式、建立新的理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同学们,挑战和超越的接力棒现在已经传到你们手中。希望你们经过四年的学习,毕业时带走的不止是老师教的知识和方法,更多的是自己未知的问题。祝愿你们在反思中学会批判,在挫败中经历成长,在挑战中赢得未来,在美丽的清华园度过不曾虚度的青春时光!

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篇24

9月13日上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xx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学院路体育馆隆重举行,校领导胡凌云、徐惠彬、纪素菊、魏志敏、张广军、张军、刘树春,校长助理、党政办公室主任李军锋,导师代表、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青年千人学者、博士生导师王鹏教授出席典礼。部分学院领导及42xx名20xx级研究生新生参加了开学典礼。典礼由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黄海军主持。

题为《支点》的开场视频拉开了开学典礼的序幕,“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的宣言响彻全场,表现了北航人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胸怀天下的视野。视频用资料展示和师生访谈的形式,展现出北航是国家强盛、教师成长和学生成才的支点,强调了研究生与导师的共同创造更是北航发展壮大的支点。视频结尾,由校长徐惠彬院士题写的“愿北航与你,互为支点”,闪耀在蔚蓝的星空背景上,给同学们带来了极大的激励与鼓舞。

党委书记胡凌云宣读了20xx年“博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获奖名单,对获奖同学表示由衷祝贺,并鼓励所有研究生新同学勇于创新,再创佳绩。主席台领导和嘉宾向获奖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设立“博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是我校为进一步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项举措,用于奖励我校录取的优秀博士新生,今年是首次启动,获奖的104名博士生将获得每人3万元的奖金。

校长徐惠彬院士发表了平实而又深刻的讲话。首先他代表北航全体师生员工对研究生新生表示热烈的欢迎,简要回顾了北航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并强调北航的精神和文化是支撑学校和学生不断前进的源源动力。徐校长从“目标和方向”、“尊重和质疑”、“激情和毅力”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对创新的思考与体会,用科学史上的生动例子和北航师生的鲜活典型,鼓励同学们在国家战略需求、国际学术前沿和自身研究兴趣均为正的第一象限,勇于担当,努力开拓,锻炼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取得创新成果,实现与北航互为支点的目标。

开学典礼上,新生代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冯晴晴在发言中表达了要珍惜奋斗时光,凭借北航人的精神和气魄,全力追逐梦想,成长为合格北航人的决心与信心。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博士生董琛则代表全体老生对新同学的到来表示欢迎,他鼓励学弟学妹们紧跟时代、服务国家、勇于创新、持之以恒,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王鹏教授作为导师代表发言,他从自己作为学生和教师的不同角度出发,分享了治学经验和求学感悟,鼓励研究生新生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思考,在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中,坚守理想,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共同创造北航新的灿烂篇章。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典礼最后,全体师生齐唱校歌《仰望星空》,悠扬的歌声承载着学子的梦想,再次将气氛推向高潮。

开学典礼结束后,我校安全保卫处负责人进行了国家安全知识教育,全体研究生新生聆听了讲座。

清华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稿篇25

看着你们欢快地走入燕园,我常常想起我的“初入燕园”。尽管路途辛苦,但满怀憧憬,无比兴奋和激动。不同的是,你们大多不必像我那样光脚走路和站乘火车了。这种“不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4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取得的巨大进步。这种进步,源于党的正确领导和父辈们锲而不舍的艰苦奋斗!当前,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国家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这预示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作为新时代的主人,今后几年的北大生涯将奠定你走向未来的深厚根基。怎样打好根基,真正成为“新时代的主人”,我想给大家几点建议。

第一、学会“包容”,养成泰山不弃抔土、河海不择细流的胸怀。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首先在于她的包容之大。今年暑期,杜维明先生给我写了一封长信。杜先生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哈佛燕京学社的前任社长,我校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他在信中说:“中华文明是学习的文明、对话的文明、包容的文明”。我对杜先生的这些理念是非常认同的。上个世纪初,我们的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曾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成就了北大的辉煌。100多年来,包容始终都是北大人所坚守的传统。对同学们来说,包容是眼界、是胸怀、是气度,但也是修行。你们非常优秀,但我还是特别希望你们努力放下身段,要谦虚谨慎,善于学习,甚至要善于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我校前辈教授、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主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就是要求我们不仅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要认识并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大家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人类的理想社会就能实现。

第二、学会“生存”,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理念,倡导绿色环保生活。

相比“绿色生存”,同学们可能更擅长“数字化生存”,网络上虽然可以“种菜”、“偷菜”,但网络上没有鲜活、多样的生命,更没有融会北大精神的美丽燕园。燕园的美不仅在于其古朴典雅,更在于和谐自然。为了使校园更加美丽,我们提倡“低碳”生活;为了支持我国政府关于“减排”的国际承诺,北大和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的其他9所世界一流大学一起,提出并展开了绿色校园和可持续发展校园的建设。这一行动得到了北大师生的热烈响应。希望各位新同学,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绿色、低碳、环保的学习、生活方式。

第三、学会“专注”,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坐得了冷板凳,努力从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校园有形的围墙不可能带给你内心的宁静和专注,海量的信息会带来很多新的诱惑,很容易把你们的注意力从学习上带走,使你们忙着追热闹赶风潮。但是,要成就大学问、大事业,就必须保持平静的心态、练就专注的本领。我希望同学们能珍惜好利用好学校为你们提供的优质资源。我还向同学们特别强调,学习期间不仅要掌握学科知识,更要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对现有知识的反思与批判精神,不断提升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最后,学会“担当”,培养“士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抱负和情怀。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1958年,我国决定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原子弹。我们的校友邓稼先先生在接到任务后,回家对妻子说:“往后家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过得就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从此邓老隐姓埋名,与世隔绝20xx年,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与邓稼先一样,我们北大还有很多杰出的教师和校友。

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牢牢记住的是,只有当你将自己的生命和力量都奉献给了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的时候,你才是一个真正的北大人,一个真正的“新时代的主人”!

以上就是关于文章清华开学典礼演讲走红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工作顺利。

标签云